“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精选8篇)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篇1

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美术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它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发展学生艺术个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然而,纵观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潜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教学过分强调统一: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

我们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美术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如果不强求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的课题,旨在把教学回归真实自然的状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既是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反思,也是对面临学习化、信息化社会的回应,更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我校教育科研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氛围,长期以来我校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一直很突出,这些为我们研究个性化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是我们在2006年1月申报成为区级课题的,经过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本课题有助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使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让他们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学有所得,并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实实在在地在丰富多彩、容量适中而又设计灵活地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学校领导及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该课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因此,我们在2007年10月将此课题申报为市级备案课题。

二、研究措施

自该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蕴科研于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障和促进研究的有序进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课题组织机构,启动课题研究。

强有力的课题组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经过学校的充分酝酿,学校提出参加该课题组的成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第二、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研究;第三、必须有良好的美术综合素养。实验一开始,我们便建立规章制度,要求实验组成员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并整合成主观观点,然后在每月一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交流切磋。课题组成员要做到“三个先”和“三个到位”。“三个先”即:对课题实验的新理念、新策略要先知道、先理解、先掌握。“三个到位”即:观念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实践到位。课题组成员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良好的整体功能。

2、规范研究过程管理,夯实课题研究。

我们确立了工作阶段,并按照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2006年1月——2007年3月)

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客观分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明确分工,明确方向。第二阶段:实证研究阶段(2007年 3月——2009年1月)

整理研究思路,全面实施,完善研究方案,组织教师上研究课,并进行观摩、研讨,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中期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研究中,开拓创新,以课例实验为突破;重视效率,以学生美术能力发展为标尺的操作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主要以调查研究,文献参考,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主。我们以集体备课、现场观摩、专题研究等方式展开研究。同时采用课题网站管理的方式,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实施学习、交流与评价,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有序。

第三阶段:阶段性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

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3、强化课题研究管理,以活动带动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互动式的专业引领、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案例式的教学反思、对话式的交流思辨为主要形式展开研究。主要抓了“计划、研讨”两个环节。

①计划、学习:除了课题的总计划外,每学期课题组都组织成员讨论,确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落实方案中提出的各个目标。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网上收集信息,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

②研讨、交流:这是推进课题研究的重要抓手,以研究课为中心,强化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备课、上课讨论、课后总结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探索构建小学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内容

在历时两年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着重组织开展了如下专题研究:

1、营造个性化的美术学习环境。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的环境,强调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友善与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这一首要目标的基本条件。

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每一个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如宋莺翼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迷彩服》一课,老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请学生做服装设计师,为动物去参加歌唱晚会做服装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喜爱的动物制作迷彩服,并发表“动物模特”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2、确定个性化的美术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都是以其独特的个性存在,统一的学习目标必然抹杀学生的个性。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三种方式:

(1)了解学生差异,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2)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领域设计一个课时、一个阶段、一个学期的基础性目标和倡导性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基础、心理需求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速度来完成,同时也允许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3、优化个性化的美术学习内容。由于学科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成为一个难点。我们设想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学科内容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来帮助学生选择确定个性化的美术学习内容。

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选择,可以学或不学,多学或少学,先学或后学,快学或慢学。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个性有差异,他们对学习内容必然会有所选择。如祁本国老师执教的《为ABC摆pose》一课,这节课是教师由《变一变》一课自编的拓展内容,原教材中提供的拓展内容是画一张夸张的漫画,按教材中的范作学生不用学也能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选择了“字母”这一载体,与流行元素‘POSE’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流行中感受创新,同时学生学会用最简单的绘画元素——线条来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字母。整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喜好自由选择不同的字母进行创意表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并学会了将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学生因此而激动,“我也想来画„„”,“太好玩了”,“我好高兴”等一直挂在学生的嘴边,也落在了作业纸上。

4、选择个性化的美术学习方法。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1)自主探究性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美术活动经验

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

A、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如吕华老师在执教《站起来站起来》时,在请学生思考如何让大巴车“站起来”时,由于怯场学生的思路一时打不开,于是教师尝试由自己来做演示:把画有大巴车的纸对折往讲台上一放就“站”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自己的新方法,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打开了,自由地交流着、尝试着,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拘束。如此,在课堂中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发地探究“不一样”的“站”的方法,如在探究让纸条站起来的方法时,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答案,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真可谓激情又导趣。

B、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

C、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黄颖老师在执教《香甜的水果》时,在作品展评环节:“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小小水果店”的店面,店里的水果就要靠小朋友们用你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来创造了。” “一组小朋友合作开“小小水果店”并选出店长来协调每个学生的分工任务。”教师在情境中设计小组合作开“小小水果店”,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合作中创新,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助的精神。

D、实践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这也是学习美术的最终目标,美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体验学习。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课堂上注重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美术。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去经历美术创作过程,从中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感受到美术的趣味,体验到美术的魅力。主要从三方面研究: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运用中体验。如仇莉老师在执教《喜怒哀乐》时,让学生经历喜怒哀乐的体验过程,在体验中感悟。教师创设了法国小女孩蒂皮的故事情境,选择她的畅销书中和野生动物在一起的精彩照片串成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亲历蒂皮的喜怒哀乐,掌握变化的五官特征,同时自己也经历了表情的变化。另一方面,想让蒂皮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像她一样理解、尊重、爱护动物,渗透生命教育。教学中,通过体验蒂皮的表情,先以简笔画方式概括表情特征,再到欣赏老师作品,总结线描的表现方法。最后拿出镜子写生自己的表情,突破了本课难点。从学生乐于参与,愿意表现,作业效果不错来看,这次教学活动是有效的。

(3)合作学习。它最有助于使学生处于“放松的警觉状态”,经过独立思考,合作实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于是他有话就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形成良好的讨论模式,提高效率。而不至于因从众心理,由个别学生的误导性发言而造成群体的认知偏差,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承斐老师在教学主题画《冬天的回忆》一课时,启发学生把在冬天里做过的一些游戏,通过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顿时各小组纷纷讨论开来,商定主题后又一起探讨用什么美术表现形式。最后在展评环节向大家展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优秀作品:有画滑冰堆雪人的,有画篝火晚会的,有画“挤油”取暖游戏的,有画做好事上街扫雪的„„这些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的材料和表现的形式各具特色。学生们有用水彩求朦胧的白皑皑雪景,用油画棒表现冬天树木的粗犷,用版画体现景物的厚重,用线描勾绘人物的精细„„总之,件件作品都依照学生的喜好完成,作品充分展现出集体的智慧与学生的个性。

5、设计个性化的美术作业。

(1)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尝试性作业(自学教材,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尝试作业);

开放性作业(方法材料多样化的作业);自选性作业(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挑战性的创作命题);发展性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拓展创作)。(2)设计专题作业:欣赏评述类(欣赏了名画名作之后做一份专题小报或者写一定的文字内容),调查类(对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据此作出某些判断,以此进行创作),收集类(学习了一定的表现方法之后收集相关的名家名作或者生活中已应用的范例)。(3)设计个性化的美术作业纸:通常情况下,美术作业总是一课一次作业,作业纸是随美术课本配发的,纸上基本空白。学生每次美术课把作业纸画满,重复了多年的这种形式给师生产生了一些倦意。所以,我们就尝试着把空白作业纸重新设计,既改变了形式,又增加了情趣。个性化美术作业纸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并结合学情进行创意设计,让作业纸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后再由教师复印若干份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案,就应有不同的个性体现在作业纸上。(如祁本国老师设计的《为ABC摆POSE》一课作业纸,新颖的作业纸打破了常规,不仅有过程的展现,更有评价的形式的多样,不仅有技能技巧方面的评价,更有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既有语言的评价,还有图形的评价,让我们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地展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是一个很宽泛的内容,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不是通过几节研讨课所能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将细化主题,着重展开课堂上个性化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根据主题收集平时课堂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在研讨会上交流,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四、研究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课题组成员有近三十余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发表;多名成员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活动中上示范课;所辅导的学生在历届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项目比赛中成绩斐然,在省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项目比赛中名列前矛,还获得省团体冠军,甚至有学生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因此学校被定为武进区“科学幻想绘画”工作基地,负责全区的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另我校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教育局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中也均获佳绩。湖塘实小美术教师、学生所获荣誉一览表(略)

五、问题与反思。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们还缺乏完整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体系,本学期将组织课题组成员完成制定工作,下学期使用。

2、课题组成员对理论方面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对本课题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实践研究的层面上,研讨时也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撑,今后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和研讨能力的提高。

另外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发展个性与落实双基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并不等于让学生胡思乱想、胡编乱造,举止行为越离谱越好。良好的审美个性需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支持。只是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才有必要改变以往的状况。简言之,落实双基有助于形成丰富的多样化的个性。

2、发展个性与培养创造力的关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把发展个性与培养创造能力结合起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样,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也就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发展个性与培养“合作精神”的关系。发展个性并不等于放纵、无纪律、无秩序,并不是“个人主义”的绝对膨胀,我行我素。一方面要提倡个性解放,享受自由,另一方面还需要尊重别人的个性,学会相处,学会合作,使学生具有对他人、他物和异质性、多样性的宽容之心。因此,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执笔:吕华 祁本国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篇2

一、个性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人的个性是在气质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性发展, 气质是个性的遗传的生理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全面显露个性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在美术教育中, 不仅能直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造型、色彩、制作、创造等一般的或超常的美术才能, 同时又能间接地发现学生的个性能力:

1. 学生的美术活动会显示出与其气质特点相对应的美术语言, 从而具有某种心理测验的意义;

2. 在美术作业中还能显露气质掩盖的一些现象, 看到一些与平时行为不同的更为内在的气质;

3. 美术作业还能显露、鉴别、研究和发展学生美术方面的潜能;

4. 美术作业可以显露、鉴别学生的非美术方面的潜能, 如兴趣志向、思维方式、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个性化研究的个人见解

美术教育应注重站在研究塑造完善人格的高度去实施, 而个性化研究对人格的形成、发展、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小学美术个性化研究最重要的是“真”, 即体现本能和个性的方面。作品是学生纯真无瑕思想的自然流露, 虽然稚拙、简单, 但表现出的想象力是那么大胆、真诚, 是我们成人所无法达到的, 也画不出来的。我们过分完美的作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涂脂抹粉之类的化妆行为。每个学生都有天赋, 有高有低, 但重要的不是高低, 而是每个人天赋表现的领域不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教育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 而是教学生怎样学习。”

三、个性化研究的具体方法

1. 教学目标

学生本身就具备独特的个性, 而教师所做的只是把他们身上的创造力尽可能地激发出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 不要一味地灌输如何掌握各种技术技巧, 而是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2. 教学环境

通过“造境”, 使教育环境“人性化”, 创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

(1) 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形授课 (像圆形会议桌) , 改变教师主导、“统治”的氛围, 使学生与教师更好地互动。

(2) 用多媒体调动多种感官。实验表明, 学生的学习思维主要属经验型, 即学生在进行逻辑思维时, 需要具体的形象、感性的材料等感性经验的支持。据心理学家研究, 人类通过五官获取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0%、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0%, 通过视听获取的知识信息高达90%。

(3) 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学生, 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 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创造条件。

(4) 教师应给予学生安全感, 营造和谐、幽默、舒适的氛围。

(5) 把教室某一处墙面作为作品展区, 展览课堂作品, 让学生在“看”中参与。

3. 教学方法

(1) 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可尝试不规定主题, 由学生任意作画, 作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 教师则随时提示、检查和讲评。

(2) 尝试播放学生喜欢、有情感体验的、有场景感的歌曲或背景音乐。

(3)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基础的不同, 进行不同要求的艺术教育辅导。

(4) 学生走上讲台, 让他们在“教”中参与。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师讲生听, 教师高高在上, 学生唯命是从的状况。

(5) 评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利用自己创作的图像和作品进行介绍或展示。

四、评价对个性化研究的意义

针对性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和谐发展并具有内在激励作用。“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评价亦复如此。评价并非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正确适当的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 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评价表述的不同分类

(1) 优秀、良好、一般、有待努力。

(2) 结构造型美、个性风格美、色彩协调美等。

(3) 参与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探索能力、创意能力等。

(4) 对自己的作业满意吗?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美术素养;个性;美术个性化学习;美术课程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当代美术教育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创新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一、情感激发

在美术个性化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像朋友般的老师。教师要试着走进学生中间去,通过谈话、接触、交流,树立一种新颖的师生关系——和谐而平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开发,从而迸发创作的灵感。

例如在六年级手工课《建筑》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利用桌上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图形,依照课件中小区的造型,小组合作拼摆,最后每一组的组长再进行合体。此时,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商量体验拼摆时,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这样,为下面引导学生想象,探究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开拓思维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一旦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个性素养的发展。关注生活,将会使孩子们在创作中拥有丰富的题材,不会再为不知道画什么而抓耳挠腮了。

例如低段的儿童喜欢一些富有童趣的学习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融造型和游戏于一体的美术活动,像中国画、布贴画、树叶拼贴、折纸、撕纸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带来愉悦,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对于中高段学生,可以让学生为课文配插图,为童话、神话故事配画,为课本剧制作道具等;可以结合思品、科学等课程进行绘画或者手工制作。此外,还可以结合绍兴农村特有的地方性课程资源进行一些探究性的综合活动,如做风筝、花灯、桥模、船模等。这些活动贴近儿童生活,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

三、鼓励创造

在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不同的指导,一方面应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使学生有条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另一方面则让学生在课堂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

1.材料的多样性。做一个有心人,身边的资源丰富,取之不尽,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创作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如泥、石、麦杆、野花、稻草、高粱秸、豆类等材料,由于它们的可取性、随意性,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些美术材料。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充实自己的创作。

2.技法的自由性:就绘画的表现技法,可采用水彩笔、蜡笔、蜡笔加水彩画颜料、蜡笔刮画、纸版画、水墨画、手工制作(纸工,泥塑等)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自由选择技法和工具,大胆表现,把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3.风格的求异性:创造性的思维赋予作品各异的创作风格。就色彩而言,有的喜欢冷色调,有的则喜欢暖色调,还有的喜欢鲜艳的色彩。由于每人性格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同样是用线条来表现,乖巧的性格表现的作品细腻工整,而调皮的性格,可能就表现的豪放张扬。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创造,与众不同。

4.创作思维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畅想,甚至是“胡思乱想”,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并引导学生把多种想法通过美术作品大胆地表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个性空间。

四、积极评价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无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因为学习内容、方法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首先,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可以从想象性、新颖性、独创性和艺术性对作品展开评价,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评价标准。

其次,评价者的多元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教师都可以成为作品的评价者,其中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多元化的评价,会助长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一味的否定,只能扼杀天真的童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有效引导,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坚持鼓励个性化的评价。

作为身处于教育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以真挚的心为他们营造出美术个性化的良好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素养的空间,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利用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唤醒每一个孩子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让个性化学习撑起美术教学的另一片蓝天吧!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篇4

穆永辉刘彬

在我校今年开展的微型课题研究以来,我和刘彬老师按实验总要求确定了自己的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正在探究其实施及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势和要求。

一、研究方向:

1、探究本地区美术资源的发现与利用的科学合理性。

2、探究本地区美术教师在新课标下新教材的新教法。

3、引导学生触摸自然生活的美丽,养成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4、追求艺术化的生活学习方式。

5、乡土自然文化在社区的运用。乡土自然材料可谓丰富多彩,这可谓是独特的资源。这类自然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植物茎叶、种子、泥土、麦秆、稻秆等。材料的来源及运用主要有:1)带领学生采集自然物做标本、书签、插花环等;2)和学生一起收集自然材料,如到田野间拾稻穗、收集干枯的树枝等;3)教师将粗糙的原始自然材料进行精心设计、改造,如石块、木片可制成拓印版画的拓版,稻草秆修剪后制成草人、草却、草帘……

6、民间艺术在乡土美术活动中的迁移。民间艺术包括:(1)民间美术——民间绘画,民间工艺,(包括土家族织锦、土家族雕刻、剪纸、折纸、编织、撕纸、民间玩具等。)民间美术欣赏。(2)民间音乐(3)民间文学(4)民间节目(5)民间游戏(6)民间饮食文化(7)民间建筑。主要内容:感受民间艺术美,表现民间艺术美的情趣和能力,培养民族情感,加强民间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民间传统色彩的学习运用,扩大用色范围;加深对民间美术年画、剪纸、折纸、染纸、泥工等主要类型的识别能力,了解他们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民间美术技能技巧进行简单的创造性表现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能用作品表达对具体民间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二:研究成果。

1、穆永辉老师撰写了《整合土家族传统文化 优化地域人文意识》

2、在《山区美术资源的发现与利用》课题计划中,仔细学习了《社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内容,分析了课题研究背景,根据自己任教的美术学科,初步确立了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方法、课题实施时间安排。

3、查阅和收集文献资料、组织学习、确定方法、设计研究方案。

4、实施研究过程,收集事实材料;依据目标和方法、措施,开展研究,及时评价和调整,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

5、组织学生在学校每天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利用收集的乡土资源开展创作活动。

6、穆永辉老师在学校的公开课中充分利用了乡土资源,如《木头小制作》《石头小制作》《瓦片画》等。

7、穆永辉老师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广泛收集乡土资源,以便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

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1、收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如土家族的劳动用具和日用品等,需要一定的资金。

2、需要一些电子设备,拍摄影象图片资料需要数码相机,如固定的且不易或无法收藏的土家吊角楼等。一些动态的需要摄像机拍摄视频。

3、时间限制性太大,需要利用学校长假时间,动员学生回家或走亲访友时,义务或有偿的协助收集资料,因此,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做保障。

四、研究方向

1、利用“五.一”、暑假等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合理利用和发现社区美术资源,师生共同参与。

3、进一步发挥乡土资料的作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篇5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平顶山镇中学课题组

2010 年 11 月16 日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摘要:平顶山中学——这一农村初级中学,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新理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经过多种尝试、不断探索,寻找着一种适合我们平顶山中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分组联动,‘双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以教师、学生双重身份参与,通过教师、学生在课堂四个教学环节和四种角色互换来完成教学;学生将通过自学、研讨、展示、反馈四个环节,教师通过学习研讨、交流指导、点拨点评、监督评价四个环节,达到教师、学生角色的真正转变,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达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目的。

关键词:自学

构建模式

转变学习方式 课堂还给学生 我校‚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从2009年6月正式申请、开题,预期两年结题。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近十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基础教育中暴露出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智力得不到挑战,精神因素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较少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意志品质也较少得到锻炼。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又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2、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009年3月,我校与县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一行二十三人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杜郎口中学改革的原始动力是为了摆脱困境,从中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因此,尽快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摸索出一套切合我校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是我校现阶段教育教学发展的迫切愿望,更是广大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需要。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开展,能够为我校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整体推进学校课改的实施。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改革传统教育中教师过于主导而使教学低效的局面,在全校教学中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预期的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研究总结、论文集、学案集、教学随笔集、教学反思集、教学案例集、‚堂堂清‛集、‚课课清‛集等。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体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由‚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由‚个体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具体如下:

1、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思维,通过展示来激发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

2、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意志

品质。

3、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4、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5、研究‚分组联动,‘双四’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四个环节:学生(自学、研讨、展示、反馈)教师(学习研讨、交流指导、点拨点评、组织评价)四个角色:学生(学习者、研究者、表演者、评价者)教师(学习研究者、点拨合作者、组织观赏者、监督评价者)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本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教学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案例研究法: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

3、经验总结法。对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加以分析、比较、评价和概括,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效率。

4、行动研究法。研究学生在现有资源和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关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个体,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发现真实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经常反思,写好反思日记。鼓励并督促学生进行经常反思,特别要反思错误,善于纠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实施

1、设计申报阶段(2009.6-2009.8)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组进行师资培训,学习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相关研究设计。本阶段的研究内容是把握本课题在周边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正确定位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目标。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表。

2、实践研究阶段(2009.9-2011.7)针对课题组带头人和课题组成员都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所以一开始就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教师如何做研究‛、‚课程论‛、‚课标的解读‛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理论和经验,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收获。通过学习,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成立各子课题组,根据课题方案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并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扎实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研究内容及研究工作的策略。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阶段成果:观察记录、研究笔记、教学案例与反思、研究论文、中期总结材料。

3、为确保课题研究的扎实有效开展,我们确立了一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课题组成员均挑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还制定了课题教研制度、点名制度、材料缴交登记制度、教研成果汇编制度、优秀教研员、优秀

教研组的奖励制度等,变制度为习惯,充分调动课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坚持每两周一次,认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和研究活动,主动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经验的交流、推广和总结。学校建立健全了必要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制度,具体有教师个人反思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题组定期活动制度、课题研究成果评价奖惩制度。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学生方面: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自学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形式灵活多样。

例如于海军老师在教学八年级数学《幂的乘方》一课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作用,科学利用小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学。

彭程老师在教学八年级语文《背影》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质疑,解疑等环节,完成自学目标。在展示课中,学生充分扮演小老师角色:讲解、提问、读文、赏析,并通过小练笔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潘阳老师在教学八年级历史《九一八事变》时,充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幕课本剧《西安事变》,重现历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人物、时间、结局以及重大的历史意义。

李菁华老师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充

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辩论会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为正反两方,发表自己的态度与见解,讨论网络生活利与弊,使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2、教师方面:

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举行了课题研究课堂展示活动。开展周汇报课、组内研讨课、校级公开课等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

我校教师在2009年5月份参加了新宾县网片教学交流活动,在木奇镇与该校教师进行交流研讨,王刚老师教学的《凸透镜成像》一课与杨艳老师教学的《礼貌显魅力》一课被评为县优秀课。

在2010年7月举行的新宾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多数教师名列前茅,数学教师王跃明名列全县第二名,数学教师于海军名列全县第四名,化学教师李长明名列第三名,体育教师陈阳名列全县第二名,信息技术教师赵学光名列全县第二名。

2010年10月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新宾县教育局、新宾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及专家莅临我校,切实指导了我校的课改工作。对我校课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针对我校课改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大量的宝贵建议。

2010年10月我校教师到苇子峪中学参加了新宾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网片交流活动,我校教师李长明所教的《化学式与化合价》一课受到了一致好评。

八、课题研究阶段反思

反思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课题组成员包括所有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应是积极的,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口头讨论交流层面,未能形成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未能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与总结。

第三、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分组合作‛有效性及‚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与方法‛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九、研究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应用性的课题研究,它的价值取向应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改善。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课题不断向纵深推进,课题组觉得还有一些问题很值得进行深入思考。

1、课堂气氛良好与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的矛盾。我们对课堂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生违纪次数和提升教师水平等为目的的。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实践。但是,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观察,依然有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只看别人参与活动,自己

好象局外人;合作学习中出现‚弱势群体‛的不‚合作‛现象,使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

2、教师个性化发展与教学合作的矛盾。我们有些教师的知识分子狭隘观念比较强,只相信自我奋斗,对教学合作存在着认识偏差,强调教学的个人独特性,不愿与其他教师合作,出现费时、费力、重复劳动,成效不明显,不利于对学生的整体监控、指导;个别学科目标虽然明确,但分工落实不足导致学科的‚不合作‛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科合作有时流于形式,教师合作名存实亡。

3、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与教学快速发展的矛盾。部分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既要照顾进度,又要改革教学形式,疲于应付;加上学生的能力差、见效慢,一些老师一遇到困难就犹豫观望,怕付出更大的辛苦不说,还害怕承担更大的风险。甚至个别教师觉得老的教学模式使用起来轻松、实在,私下里又在使用老办法。

4、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与学生的能力差的矛盾。部分学生基础差、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意识不足、懒惰思想根深蒂固。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气氛不突出、放不开,学生上课时离不开教师的首肯、引导;加上他们的讲题才能、组织才能非一日之功,讲题的流畅性、精彩性还明显不足。

5、教改急切呼唤对学生有效管理与学生管理方法落后的矛盾。课改中,小组长应当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但我们的学生还很缺乏这种能力,加上其他学生不主动学习,不执行组长的安排,班主任也缺少这方面的管理措施,学生之间的配合就很难到位。

6、课堂呼唤精彩与学案设计不够精彩的矛盾。精心设计预习、展示、反馈过程并在课前或课堂上及时投放,这是课堂操作成败的关键。杜郎口经验也告诉我们,教师要梳理好知识点,并把它变成引导学生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展开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们大多会自己提问,自己整理出知识点。这样做,无疑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也必然向老师提出更大的挑战。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也对教师的现场诊断和调控能力要求更高。这种学生挑战老师的做法,无疑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应对学生千变万化的思考。但是,当今社会不少领域浮躁风气比较重,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认真精神,我们部分教师也可能是习惯使然,也可能是思想浮躁,也可能是对学生实在不放心,因而难以退到幕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在在预习、展示、反馈过程设计上就是不够精心,处处显示教师的主角地位,使学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课堂教学不精彩,难以吸引学生参与。

7、师生自身发展与教学、学生评价手段和制度落后的矛盾。我们的评价手段相对落后,评价制度滞后,已难以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8、课改用时较多与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矛盾。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课改中师生互动用时较多、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都喊课时不够、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但如果增加课时,教师又难以承受。

总之,在不断探索和研究过程中,还是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困惑,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的有效结合。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整合需要的教学方式,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十、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及构想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就要

有学校的领导的重视,实验的人力与物力投入的保障。还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学校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积累丰富的案例,要在校内开展各类研讨会,使教师们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学校还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并保证课题沿着科学的方向进行,以使实验出成果,积经验,利推广。

1、以论文、教学故事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针对遇到问题,开展有效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3、研究‚分组合作‛的有效性。围绕课题,不同年龄层不同风格的教师上对垒研讨课,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继续开展典型引路,共同促进的课题研究之路,即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的教研强势群体的作用,做到以强促弱,以强促强,共同发展。

4、抓好养成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强化有效评价助推作用,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5、开展‚我与网络课题共成长‛交流研讨会。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的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6、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学段、抓重点、进行课例研究,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课题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7、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

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进行有关学生自学方面的研究,把‚预习‛做实。包括学生自学的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等问题。在研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是总结阶段 ① 实验教师交流总结。

② 课题组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结果,撰写报告。③ 向县课题组提交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是最终成果阶段。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与研究报告。

虽然,我们的研究还在不成熟阶段,但是,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把每次的研究体会及时加以反思,不断进行改进,并把阶段性的经验进行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年来,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各位专家对我校的关怀与厚爱,在此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表示忠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就课题研究多提宝贵意见,多多指导,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

执笔人:王晶媛 杨艳 彭程

自主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6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原则,合作是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校以普陀区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和生活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科研兴校,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行动目标,申报的县级课题《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于2012年4月被批准为县教育科研一般课题。

课题正式立项后,学校立即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首先成立了课题核心组,对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对课题的有关研究信息开展了文献研究,形成了本课题的“文献综述”文本;撰写并反复讨论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研究框架基本形成后,在校内进行宣传,吸引很多教师主动参与;于2012年9月底举行了开题仪式,完成了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的第一阶段工作。

一、前阶段研究工作回顾

从2012年10月起,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一年来,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计划,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激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原来科研的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经过调研和反复讨论,认为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实践产生的问题来开展教育科研的工作,教师只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丰富学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因此,我们选取本课题开展研究,既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又容易上手,易于操作。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探究乃至形成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课题开题以后,为避免课题研究的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课题核心小组乘热打铁,在行政会和教工大会上通报了课题开题活动的情况,传达教育局和县科研室对学校课题的关注信息,强调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要求,由此激发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组织课题研究队伍,提出研究要求和任务

课题核心组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推进课题研究,即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推动课题求真务实实施,其实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前期宣传效应,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很多,局限于课题组成员的名额限制,12年底学校组织了“优秀案例评选”,并把主动参与评比的老师组织为课题组成员预选名单(有20名),进行了培训,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讲解指导,强调了“宽进严出”的原则。课题开题后后课题组成员基本在20名左右,按照学科分成了四个组。目前坚持参与课题组各项活动的课题组成员16名,按相近学科分三个组。

(三)加强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习,做好实施研究的铺垫

课题组成员相对稳定以后,就如何开展研究活动,校长(主持人)要求,研究要校本化,因此本课题核心组的另一任务是“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室主要承担了管理和指导任务。科研室开设讲座,一是理论指导,围绕课题的课题研究的支撑理论:关于“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主体性教育观和课题研究的支持性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组织学习,指导教师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让教师学会把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二是方法指导,从看案例、好案例、写案例、研案例,逐步分解研究的过程方法,引导教师进入课题研究状态。

(四)采取阶段推进策略,逐步深入研究课题

鉴于学校整体科研能力的薄弱,为高质量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围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主题,本课题采取了“阶段推进、步步深入”的实施步骤。从去年9月起至今,主要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对文献资料的典型案例的研究。(2012年4月—2013年1月)这是课题实施方案中“研究方法”提到的“本课题采用案例文献研究法、,科研室的指导主要是参照文献研究法的方法步骤。先是找案例,课题组成员每人围绕本人所教学科,通过搜索查找,提供一篇案例,目的是让大家看,了解什么是案例,经过比较,认识好案例的特征。然后每小组围绕本学科一篇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评议,通过对优秀的探究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描述、归纳与提炼,关注这些精彩探究教学案例中的“教学创意”与“实践智慧”,研究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原则与多样化的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解释。

二是校本化实践案例研究。(2013年2月至今)研究别人的,最终还要回归自我的轨迹。在课题研究充分准备和对文献资料典型案例研究的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课题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由此生成校本化研究案例。核心组要求各课题分组每人围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在小组交流。初步涉及案例研究的要点步骤,并从中归纳出课题分组研究的专题。推出这一任务是为了让成员试着涉水,把握案例研究的要点步骤。课题组成员选择所教的学生各方面基础比较好的班级,采用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的技术路径基本是先确定研究假设(指导方法的选择)——依据假设设计教案——小组讨论教案——课题实施——撰写案例——研究案例。课题组三个分组都明确任务及要求,要有明确的研究专题,有研究活动记录、有研究的分析报告等。

在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期间,科研室发挥指导作用,比如开设了3次关于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讲座,对每位撰写案例的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帮助修改案例文稿,科研室参与了一个分组的活动(数学组),努力做好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我们要求个分组集中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研究。语文组的研究专题主要是个性化阅读和先学后教模式研究;数学组研究专题是问题链教学和合作学习;英语组研究专题偏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目前研究继续进行中。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分析

(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研究前,我们对学情分析,发现多数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他们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独立探究、时而合作交流。过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通过探究课的实践操作,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的位置,不断地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当教师们面对了多年传统的教学课堂突然变得如此活跃,教师曾经茫然过:这样的课堂该怎样上?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该怎样教?在课题研究一步步的摸索和实践中,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知识灌输”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每个教学案例都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通过教学案例的研究,借鉴作用,从中获得正面经验或反面教训,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某些观点或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本课题组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通过案例研究,倍感科研带来的快乐。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理念,这次课题组成员特别是一线教师通过案例研究,最大的收获就是转变了教学理念,以往教师只是凭经验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很少对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教育规律进行思考,而案例研究促使教师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深化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有了深刻认识。而由于课题研究过程是案例研究与教学实践想结合,教师从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以及实践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教学指导策略,比如教师示范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探究的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课后的评课活动学校领导和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更让我们相信这些指导策略在探究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性。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科研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提炼指导有效策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就研究内容的本身来说,通过文献整理以及对案例资料的分析研究,已有的研究的成果已经很多,归类起来常见的有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问题激疑、注重学法指导等方法策略。新课题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是重点,但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探究,学校教育一般是班级集体的学习,合作探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校本研究方向上,我们确立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指导策略,前期确定“学生主体背景下的合作探究的指导策略研究”,把案例中反映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归纳、整理、分析,目的是通过研究,寻找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的组织、协调、沟通、评价等方面的有效性策略。

比如,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合作学习,学生探究学习在合作中的交流主要表现为表达、倾听和讨论。课题组研究分析认为,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此项研究开始,基于学生已习惯于以前的接受式学习,对自主学习一时不能适应的考虑,语文组的老师通过实践研究(研讨课)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做好导学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比如语文组对如何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归纳的步骤是:(1)先自学,从学生容易自学的内容做起。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不同维度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编制了导学案,引导学生独立地研读教材,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做到概述,复现教材内容,提出疑点或问题。(2)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疑点、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解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尝试探究。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可列为课题或专题引导学生去研究。这类问题开始时,教师可做示范性的引探,其目的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然后教师可从学生自学自探时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些探究性问题,或教师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从探究实践中学会探究,主动探究。(4)尝试评价、论证。学生在自学,探究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实验等加工手段,自己得出的结论、见解,让学生在小组或向全班讲述,讲出道理来,讲出根据来,对不同观点可进行辨论,进行交流,在辩论、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经过自学、自探去验证或发现结论,不盲从书本、教师和名人。经过一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训练,学生基本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分析: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基本按照课题研究进程完成了预定目标。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总结,对“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

首先,理论认识水平有待提升。限于研究者都是一线的教师,我们比较多地关注行动研究,对课题的支撑理论学习与应用显得相对单薄,尤其是心理学、教育法等方面,底气往往显得还不够足。其次,教师担心万一放手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就容易导致课堂容量的减缩和教学进度的放慢,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因此,部分老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回归到过去那种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中去,这种“积习”的抬头,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制约课题的进一步推进。第三,教师实际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自主探究”的度难以把握:自主学习失控就会“放野马”,探究学习过头就会“钻牛角”。同时教师“导”的尺寸也很难把握,过于担心学生的能力就会越俎代庖,一味相信学生的能力又会天马行空。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停留在主课的知识传授上,在研究的内容和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使各种课型,比如语文的作文指导课型、试卷评讲课型、诗词鉴赏课型等的教学模式都能得到有效构建,虽然难于毕其功于一役,尤其是在“减负增效”背景下,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学得活”和“学得好”等问题的情况下,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显得更有必要。

我们将认真总结,不断探索,边学边改,积极实践,争取在这一课题的研究领域有更大的突破、更多的收获,进而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腿上新的台阶。

四、下阶段工作部署

本课题深入到了研究中期,前半年处于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阶段,其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提炼,给予科学总结,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的教学规律和指导策略,以便从中推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或方法。本学期开始,我们将把重点移到对指导策略的实践行动研究方面来。课题核心组将加强探究和指导,科学有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确保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研究内容:

1、开展一次调查问卷活动。准确把握课题深入研究的切入点(2013年12月前)。为了确保课题研究不偏离方向,取得实效,在课题的实验论证过程中,我们准备对教师和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和学生反响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按照课程标准和课题的研究内容,针对学生的主要是:探究的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究的方法选择、合作的氛围与感受等。针对教师的主要是:指导策略选择、教学效果、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

2、结合学校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指导策略研究。“先教后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先学”和“训练”都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后教”是教师指导性的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与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很契合。课题组准备下阶段对“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教师指导策略结合案例研究进行探讨,即根据教师的指导原则与策略,设计一些探究课教案,指定教师根据设计的教案开展教学,考察并验证这些指导原则与策略的实效性。

主要工作:

1、实施调查研究。组织调查问卷活动,调查对象为各学科(语数外)10人,问卷内容为自主探究学习效果的反馈、建议等。

2、布置课题组教师撰写“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题的论文,要求文中提供自己教学实践中真实的精彩事例并进行自我分析。将从论文中选取有质量的优秀论文,汇编于本课题的《案例论文集》。

3、开展教学实践交流活动,提高听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课题研究不仅是课题组几个人的事,更应是提高整个学校教学水平,在实践中调整教与学的行为策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准备把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推向学科组教研活动。课题组根据个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某学科的研究主题,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交流研讨,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把研究成果推广和在实践中应用的有效尝试。

4、继续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案例主要选取课题组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的侧重点是从教学案例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对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不同指导策略进行描述、归纳与提炼,对这些策略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与解释(对现场观察或对教学实录、教学录像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指导策略的效果,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最终提炼出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为课题结题做准备。

5、继续加强科研指导工作。科研室继续严格管理,积极推进,认真组织各项研究活动,及时对案例深入研究和论文撰写予以指导。

6、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完稿《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并成册。案例中将呈现不同学科不同探究活动的多样性指导策略及其特点、适用范围与条件等,如有条件或配以精选的案例(光盘)及深度剖析,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我们会把精力放在目前到明年暑假这个时间段,按照要求推进课题研究,力争2013年7月精心组织一次圆满的结题会议活动。

五、进度安排:

2012年4月:课题阶段总结并布置下阶段研究任务

研究指导:如何进行案例分析(2)

6月: 继续围绕校本化教学案例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布置撰写论文任务

研究指导:科研论文的撰写

7月:组织调查研究活动

2013年3月:论文交流和案例研讨活动,课题组分组研究小结 4月:《论文案例集》初稿完成 5月:完稿《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6月:课题结题会议各项准备工作

7月:课题结题

六、可预期成果

(一)结题报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题工作报告

(二)论文案例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论文案例集 》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篇7

自2001年美国MIT开展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运动以来, MIT就在网上放置了大量供人们免费学习的课程。2012年, 在“开放教育资源”这一领域再次掀起新的高潮, 由Udacity、Coursera、edX相继为学习者提供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简称MOOC) 和在线支持服务受到学习者的欢迎, 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2012年也因此被成为MOOC元年[1]。

MOOC的出现顺应了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趋势,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所需信息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该平台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达到学习目标, 是MOOC平台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而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建构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1 MOOC起源及含义

1.1 MOOC起源

MOOC这个概念由大卫·科米尔 (Dave Cormier) 和布赖·恩亚历山大 (Bryan Alexander) 于2008年首次提出。后来乔治·西门思 (George Siemens) 和斯蒂芬·道恩斯 (Stephen Downes) 为25名付费学生获取学分而开设了一门在线课程, 此时, 来自世界各地的2 300名学生免费注册并参与了该课程。该课程以每周不同主题的方式进行, 同时网站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学习者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工具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交流, 同时共享自己的学习资源。

2011年底, 达芙·科勒 (Daphne Koller) 和吴恩达共同协作合办了Coursera[2]。Coursera的宗旨是与顶尖大学共同合作来为世界各地学习者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后来, 特龙与另外两名同事又共同创办了目前对大家影响也很大的另外一个网络公开课程平台Udacity。2012年6月, Edx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 在不断发展中也有许多著名的高校陆续加入进来。自此, MOOC以一种持续迅猛的势头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开来, 并已在世界各地的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中掀起了一场学习MOOC的热潮[3]。

1.2 MOOC含义

目前, 关于MOOC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维基百科上对MOOC的定义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线课堂。MOOC是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虽然其课堂参与类似于学院和大学课堂, 但MOOC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会对在校学生提出学分要求。尽管如此, 为了相关认证, 它可能通过提供证书来证明[4]。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一些著名大学为了给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可能, 设立网络学习平台, 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它强调的是规模的宏大和资源的开放性, 也即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运行效果。同时, 它通过基于主题的讨论形式把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师连接在一起, 共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5]。

这些定义虽然不尽相同, 但是却有一定的共性。基于笔者对MOOC的起源的理解, 以及不同机构对它不同定义的总结, 本文采用它最为原始的英文释义, 即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简称MOOC) 。

1.3 MOOC研究进展及项目分析

随着MOOC热潮的到来, 世界各国高校陆续参与到MOOC项目中。但是总的来说, MOOC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 而这一阶段MOOC的主力军还是国外的一些著名项目。笔者基于权威性报告对MOOC项目的介绍, 在与团队商议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个MOOC项目作为分析对象。

1.3.1 Udacity

Udacity是2012年2月由前斯坦福大学教授、Google X实验室研究人员塞巴斯蒂·特龙创办的一所盈利性机构。Udacity当前已经发布了24门课程, 主要覆盖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和心理学学科, 并分初、中、高3个等级。Udacity的课程模块包括课程通知、课程进度、视频、作业、测试、讨论组等[6]。当前, Udacity已经和圣何塞州立大学合作, 为完成课程的学习者提供学分, 而且这些学分可以在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内和大多数美国高校进行学分兑换。

1.3.2 Coursera

Coursera是2012年4月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安德鲁·恩格和达芙妮·科勒共同创办的一所盈利性机构。Coursera除首次合作的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四大名校外, 已经有60多所高校陆续加入进来, 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也加入了它的浪潮中。它主要涵盖了科学、数学、商务、人文科学等20多门科目在内的300多门课程。其课程模块包括:课程安排、阅读、作业、考试、讨论组、线下见面会等,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目前, Coursera的部分课程已经得到了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官方认可, 学生注册完成这些学习课程, 并通过线上考试就会获得相应的学分。

1.3.3 Edx

Edx是2012年5月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一所非盈利性机构。Edx目前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12所高校加入, 提供15个学科的32门课程, 主要涵盖了电子、计算机科学以及人文部分学科等。课程形式主要包括:课程通知、大纲、视频、作业、论坛、WiKi。其特征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步调, 平台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进度给予及时评价。Edx能够为通过课程学习的学生颁发“X University”证书[7]。

2 MOOC与个性化学习的关系辨析

2.1 MOOC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

个性化学习这个理念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算是它的源头。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当前MOOC热潮的到来, 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获得丰富的资源。同时, 学习者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 自由选择学习所在地等, 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来达到学习个性化的状态。可以说, MOOC的到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2.2 个性化学习是MOOC的根本诉求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 必然会对教育理念和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 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必然会改观, 从而建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这是对以前传统封闭、被动方式的挑战, 它提出了一种个性张扬、自由平等, 学习者充分享有话语权的新主张。MOOC就是这种时代下的产物, 倡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 并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3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分析

3.1 个性化学习概念及特征

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 采取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来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强调因人而异, 突显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独特性、主动性和进取性, 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中心的学习方式[8]。

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是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进度来满足自我学习需求。学习的多元化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满足学习者的单一需求, 而是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另外, 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还包括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以及学习评价的个性化。

3.2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

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与其说是个性化学习, 不如说是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而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依靠MOOC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者可以在任意开放的课程资源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学习时间、学习伙伴以及学习方式都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

3.3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特征

自主性和多样化是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特征,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除了具备这两个特征外, 还具备技术性和开放性特征。

技术性是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和完成, 这必然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 所以它具有很明显的技术特征。另外, 要通过MOOC去实现个性化学习就需要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网络课程资源, 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成为学习伙伴开展协作学习, 而且MOOC平台的交互也需要通过网络去实现。

开放性是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 学习者的协作伙伴不一定在同一地区, 只要是达成协作意愿的, 都可以通过MOOC平台来实现[9]。

4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还处在探索阶段, 许多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在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研究中, 目前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如图1所示。该模式并不是强调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统一, 而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探索、完善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指导。

个性化学习符合Web2.0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对学习活动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控制能力。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过程, 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方式。

(1) 课程注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或兴趣选择课程, 这些课程不像传统的网络课程, 单单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均码式”课程。教师一般会提前以邮件或是布告的形式告诉学习者学习信息, 整个学习过程也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的单一模式, MOOC更多地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 通过评价、讨论把学习者和教师真正连接起来。

(2) 视频学习。视频是MOOC信息传递的核心形式, 一般长度不超过20分钟。设计者把课程内容和练习题目无缝地衔接起来, 学习者观看完一段视频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 然后再继续观看。对于学习者没有掌握的内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

(3) 完成作业。该环节充分要求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小知识点练习和视频是无缝衔接, 学习者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直接进行练习强化, 然后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学完后会有相应的单元家庭作业。

(4) 在线交流。在线交流是MOOC的又一个核心环节, MOOC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每次给学习者一个主题, 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线讨论、学习, 因此, 在线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作用至关重要[10]。另外, 因为注册课程的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 因此, 协作学习也需要基于在线交流的方式来开展。

(5) 个性化评价。学习评价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个性化评价同样也是MOOC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难题。一是学习者数量众多, 二是学习者来自于世界各地, 不同的文化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学习方式, 对这些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评价将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而MOOC通过对学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创新, 提出了用计算机评价客观题测试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 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评解决主观题的评价问题。

(6) 参加测试。一方面, 学习者可以根据视频中的作业进行一项简单的自我测试;另一方面, 整个课程结束后, 如果学习者达到参加结业考试的标准, 则可以参加该课程考试。考试题目多是应用型的灵活题型, 学习者通过考试后学校会给学习者提供一份电子认证书[11]。

5 结语

MOOC如火如荼的开展给我国开放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带来了希望和机遇, 但是如何满足web2.0时代学习者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MOOC提出了关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模式, 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模式上的支持, 也希望该模式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实践检验, 然后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最终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最大满足。

参考文献

[1]吴明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J].世界知识, 2013 (14) :60-61.

[2]蔡文璇, 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 2013 (4) :16-18.

[3]王颖, 张金磊, 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67-75.

[4]Wiki.MOOC[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MOOC.

[5]百度百科.MOOC[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FEtTq97ba03_87T6lyhQO8SBfQOEgWFv2_r1LEJjsOIRxqVg Z9Be8IQ_OfH-PdQGccFSUD1W5yRsjAU9BM0N8TJYp4BrI6Xh2uUm6D02Th06W5OXaNkiBdVoRKiMm69.

[6]约翰·丹尼尔, 王志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3) :3-12, 27.

[7]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3) :13-19.

[8]黄悦.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学习[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3 (7) :11-12.

[9]蒋志辉.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建构与策略优化[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2) :48-51, 95.

[10]毛会彬.打造“个性化学习”的五个步骤[J].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 (2) :23.

“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体验式”学习模式 角色定位 教学情境 教学反思

一、自觉地进行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境地将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新教材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单是现成知识的载体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活动1、活动2、活动3……也就是说,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识,从而发现新知识。教师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激励者。教师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生”了。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让学生能自由发挥的时空来,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激励学生,给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同学们放飞思维,大胆质疑、探索、思考的殿堂。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哈佛大学曾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只要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出来了,学生才有发问的“安全感”。实践中,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提怪异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等等。只要学生“敢问”,就已成功一大半了,就怕学生不开口、不提问。

(三)教学过程设计要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物理学研究本身就有一种思想,即把深奥、难懂的规律“浅显化”,再运用“浅显化”后的易懂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积累、运用类似方法,不拘泥于书本,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索、研究、体验。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按照你的设计意图来做,而是生出一些所谓的“奇思妙想”来,教师更要多加鼓励、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仅得到了鱼,重要的是得到了“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三、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能很好地适应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高质有效的服务,就必须认真地做好教学反思工作。1.做好教学前的反思工作,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过程;2.教学中的反思,是为了使教学活动能有序、高质、高效地开展下去的一个保证;3.教学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很好地去整理、撰写反思集,将平时积累的点滴经验记录下来,整理成文,使之条理化直至理论化。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

“体验式”教学,不仅是教的革命,也是学习的革命。它的定位是全体学生,核心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归宿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弘扬其个性,发展自我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作出回答。“茫然中起步,探索中成长”,最后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吧。

上一篇:景点导游的工作计划怎么写下一篇:一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