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双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2009年2月1日 —— 2月20日,本人有幸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第三期小学双语教学培训学习,分别听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等专家老师的讲课,使本人大开眼界,教学业务水平得进一步提高,现将收获体会列举如下:
一、领会课标精神,把握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课标”开宗明义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农村民族学生民汉文能力,使学生获得对双语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得不同程度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新思考,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众所周知,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教材,它具有两面性,既有生动形象有趣的一面,也有抽象难懂枯燥的一面;既有系统、条理、规范的一面,也有繁杂、零散、正统的一面。这给学习提供了方便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双语更为如此。数学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不做课堂设计只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讲授又怎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呢!好教师能使任何教科书都出奇迹,克服差课程的缺陷,而差教师却会把好课程和好教师教坏。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总体设计就是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筹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我要学,爱学,自愿学的心理。采用多元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探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得新知识。
三、专家、老师们的讲课能结合实际,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联系生活,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了向导。针对该学习的教学内容,该如何备课如何施教作出正确指导。我体会最深的还是课堂教学设计,一节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得到牢固的知识,加深理解认识,并在课上发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领会掌握新知深刻,反而课堂设计差的,使学生厌学,懒学,促使课堂纪律差,乱搞小动作,同是一个教学内容,同是一个班学生,为什么不同的老师上课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就说明了老师的教学能力、本领、素质、知识的差别,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新课标,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子。
四、今后的打算做法:
①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认真学习数学的新理念,积极参与校本双语数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②善于对平时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③注重双语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新的理念,新的知识。
④学会掌握儿童数学思维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及研究。
一、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培养
所谓外部学习动机就是指因学习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学习动机, 它与知识本身、学习活动没有内在联系, 只是把学习作为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 成为外部诱因。例如:为了达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了取得好成绩。学习中有了外部学习动机, 才有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 还有不少繁杂的分析和计算等, 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必须培养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或增强学习动机的强度, 才能有毅力、有恒心克服困难, 坚持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目的教育是培养外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新课程教学目标三维度的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使目的教育更见成效。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中, 新教材的做法是,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而在学物理中获得的诸如理解、综合分析、计算等许多能力, 不论他以后是否从事的是物理方面的工作, 都会使他终身受用的, 这样学生对学物理的目的就有了更广阔长久的认识。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 新教材的做法是,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领悟和欣赏物理学家怎样看待自然界中的事物, 怎样说明自然界如何运行的, 其融入了科学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学生学得轻松, 提高了目的教育的成效, 外部学习动机更易培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中, 教材也有大量创新, 特别是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 在关注科学思想、科学过程、情、态、价以及在引导学习方式改变方面, 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大的空间, 使目的教育更见成效。
二、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培养
所谓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于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发的动机的满足, 学生努力学习仅仅因为他们感兴趣或是在学习中获得兴趣, 学起来有味, 从而产生强有力的认识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就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后, 他不仅乐意学而且思路开阔、学习效率高, 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 注重分析思路和方法的渗透, 着力展现“重过程”, 让学生感悟一个求知的过程, 一种思想方法, 一种用“已知”求解“未知”的精妙,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重新发现知识的过程, 当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伴随着学生时,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
新教材在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知识结构的同时, 更重视提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许多好素材, 介绍的科学内容不再是独立的冷冰冰的公式和法则, 更要使学生通过科学内容看到其背后人的智力活动与人的情感。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中, 学生在了解到第谷为描述行星的运动积累了近万个观测数据的时候, 会像所有人一样感到头疼;开普勒把这么繁杂的数据变成了简洁的三句话;而牛顿更高明, 他揭示了以上万个观测数据中蕴藏着的极其重大的“天机”——万有引力定律……这些, 使人眼前一亮, 豁然开朗, 这时学生的体验是高兴、佩服和激动, 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要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这一主要目标, 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从实验中激发内部学习动机。第一, 新教材许多内容增添了实验, 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获得感知,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二, 新教材增多了实验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 例如“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中增加了“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演示实验, 能深层次、多角度地阐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使难点不难学, 学起来轻松而有趣;第三, 新教材更侧重通过探究实验,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创新设计实验、重新发现知识的过程。例如将原教材“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改良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探究实验, 当学生面临着“如何找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困难时,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找出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 在探索过程中逐一解决“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怎样综合实验的最后结果”等问题, 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索过程中, 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 不仅内部学习动机强烈,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威海市新苑学校 鹿明静
11月24日,我们一行19人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来到了这个我们早已经很“熟悉”却仍然充满好奇与向往的地方——莱州双语实验学校。
以生为本,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走进莱州双语实验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到处的学生作品、名言警句、学生照片……校园无处不文化,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了教育新的内涵,徜徉在教学楼的走廊、楼梯间,似乎隐约可以嗅到书香的气息。看到校园里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知道,这里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快乐的阵地。而学生的快乐绝不仅于此……
我听了一节数学、一节语文课,两节课两种学习氛围,两种听课感受,却有一种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数学课上,老师柔和的微笑让人心里暖暖的,她不急不躁,娓娓道来。遇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不慌不乱的把问题交给学生,而自己只是一个牵线人,适时的点拨让原本复杂不易理解的内容在学生的质疑、解答中一点点的浮出水面并牢记心中。看似老师在步步后退,实则是步步为营。不知不觉,学生在合作中,在探究中就学会了知识。这种学习是自主的,兴趣盎然的。
语文课上,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大把的时间用来阅读、口语交际,词语的练习非常扎实,说话的练习难度较大,但是学生都一一精彩的完成了,这说明本节课是以学定教的。而学生更是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交流、沟通、互动。
数学课上学生的思维在跳跃,语文课上学生的字里行间流淌着语文味儿,就连小组的合作要求都能读的那么有滋有味。这种以生为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以校为家,教育闪耀生命的光芒
双语,是学生的乐园,更是教师的教育家园。与双语的教师交流,总让我感觉到汗颜,在他们面前似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是那么粗浅,对学生的研究又是那么不求甚解。双语的教师有一种敬业精神,他们不屑于做一个教书匠,每一位老师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的教育梦——双语无差生,人人能成才。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双语绽放光芒。
当我看到教师精心为学生准备的一节节校本课程,当我听见教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当我欣赏着学生一幅幅优秀的作品,我就在想,这是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双语老师做了多少默默无闻的奉献的结果啊!这是怎样的教育情怀,能让他们拿着微博的工资,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业?那是为人师的自豪,为人师的责任。正是他们这种以校为家的精神,使得教育在他们的努力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以人为镜,让教育生命熠熠生辉
思索我们环翠区的教育,理念和决策并不落后。比如小学语文教育、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都没有做大、做强,我们缺少的是系统理念的构建,缺少的是执着与坚守,缺少的是攻坚克难厚实的积淀。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我们这些新一代的中学生想要加入中国共青团,就应该学习团的基本认识和团的光荣传统,了解团的性质、任务等各项的规章制度,曾强强做一个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按照团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真正符合共青团员标准的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先进的青年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锻炼成长,在_的浩劫中奋起。这是我们共青团的性质。
我们的任务是:“团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在实现党的总任务的前提下,共青团所承担的任务。它的内容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引导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当前, 各地中小学对教师学历要求较高, 普遍要求中学教师具备本科学历, 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 有的小学也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黄平县为例, 该县要求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者必须占教师总数的98%。要求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者必须占教师总数的98%, 由于各校教师工作任务重, 学校一般要求教师个人选择函授学习, 中小学教师函授教学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地方师范院校的肩上, 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使参加函授学习的教师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是最关键的问题。参加函授学习的教师应该从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学习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 面授时准时到校参加面授, 而实际情况是不少比例的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考试前一两天才赶到学校, 有些学员即使按时到达面授地点, 也经常迟到或者不到教室上课, 考试有时靠作弊过关。究其原因是缺乏学习责任心。“学习责任心是个体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的自觉态度。”[1]它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一个学员 (这里指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 必须具有强烈的学习责任心, 才能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产生坚强的学习毅力, 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学到有用的知识, 以期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由于当前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比较缺乏责任心。缺乏责任心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则是: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清, 责任意识淡薄, 责任感缺乏, 把希望寄托在补考方式上, 他们以为补考容易过关, 老师会“开绿灯”, 手下留情, 以致有的学员在毕业前学校给的最后一次补考机会中累积需要补考十多门课程。通过分析, 培养参加函授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责任心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班风建设, 严格要求教学, 以养成学习责任心
承担函授教育任务的有关管理部门应该慎重地选拔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他们是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 因此, 一定要选拔思想作风好、对成人教育持积极态度、工作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以及愿意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应该从“严”做起, 做好班主任工作, 特别是对这些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 要把握一个“严”字, 努力做到从严要求, 从严管理, 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此外, 要严格按照国家对成人教育的管理规定、学校对成人教育的管理规定、班级自身的管理规定办事, 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做到善始善终, 不能半途而废。要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管理和教育的关系。特别要抓好入学教育, 让管理制度在他们头脑中扎根, 让他们明白随便旷课可能不能参加考试, 不按照要求学习肯定考不过关。这些学员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 班主任应该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严格管理。要经常深入参加函授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室和宿舍, 主动与学员沟通, 并向科任老师了解情况, 常常与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所在学校有关部门联系, 从而做到及时了解他们平时的自学和完成相关作业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对工作一定要热心, 要为自己管理的学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在职教师而感到荣幸。思想工作要耐心, 不能因为他们是教师就可以放松。只要真心想做好, 且用心去做, 那么就能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且富有成效。使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学到应有知识。
同样, 对任课教师的选择也要谨慎, 应该选择那些学识渊博, 责任心强, 教学过程严格而无随意性, 命题、考试、批改试卷严格, 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本来面授时间就短, 任课教师应严格要求学员, 只要任课教师按纪律要求, 学员们是能理解的,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二、注意学员的感受, 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以加强责任心的培养
在回答问卷的第13个题目“我很乐意参加函授学习”时, 回答“非常不愿意”的占23%。面对这个令人惊奇的调查统计结果, 笔者2007年8月对一些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与交流发现:有的教师学习是学校硬性要求的。例如,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黄平县教育局仅给某中心小学2个大专以下学历指标, 其余40多名老师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有的教师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程度, 在繁忙的工作中读完了中师, 现在又要念大专、本科。加上收入不高, 学费、车费都是自己出, 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读函授。当然, 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在当今知识更新如此快速的信息时代, 不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难以胜任教育工作的, 关键是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和对他们的发展有价值的知识。但是, 他们的感受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 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主要表现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压力, 教育资源重组的压力, 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 教育行政管理的压力, 社会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压力。因此, 很有必要对参加函授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应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上级管理部门对学历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的,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使每位教师更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让他们认识到必须正确对待函授学习, 有强烈的学习责任心。
三、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发展需要, 课程应对中小学教师有实用价值
在回答问卷的第15个题目“参加函授学习能够学到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用的知识”时, 回答“非常不符合”与“不符合”的总计占62%。现在, 函授教学基本上是选用普通高校本、专科教材, 因此有实践工作背景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学习的课程对工作作用不大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应该了解中小学教师未来发展的需要, 选用有价值的函授学习教材。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 如果说从“教书育人”这一教师的根本任务出发, 那么他们在学校中至少要充当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辅导员、学生家长的代理人、教育科研人员等角色。因此, 教师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和努力:
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基本上可以说就是他们的需要。从上表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和信息吸纳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十分需要的两大知识, 承担中小学教师函授教学的学校应该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 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从事函授教学的教师, 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小学教师准备的第一位的新的基本功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这就要求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函授教育的课程一定要精心选择、合理建构, 立足于发展, 注重实用性, 强调针对性。
中小学教师进行函授教育的课程设计既要体现成人的学习特点, 又要考虑中小学教师进行函授教育的学习需要;既要考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 又要考虑他们的教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既要保证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又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中小学教师通过教育活动及学习中开设的课程, 切实获得教育生活和自我发展中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东西。以凯里学院教育系教育管理函授本科开设的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例, 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中小学教师学习好本课程对将来的教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十分重大。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员学到如何确定教育研究课题, 如何写教育科研计划, 如何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 教育研究过程中采用什么恰当的研究方法, 特别是教育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分析等。由于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急需提高, 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意义实在太大。这就必然要求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现实需要,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结合学员的教学情况安排适当的教育科研作业, 有意识地将中小学教师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日新月异的现实教育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导其在职业的真实情景中, 甚至尽可能在实际教学任务中获取教育科研经验、建构知识、增长能力。
总之, 重视中小学教师学历的一再提升, 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单位 (主要是各地师范院校) 要有意识地把好函授教学质量关, 加强参加函授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责任心的培养, 使他们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全国课题组.小学中差生学习责任心培养的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4) .
杨 海英
11月21日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十一日,我参加大连教育学院组织的“2010年农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改革试点班”学习。前五天在大连教育学院听了专家的在教学方面理论讲解,后五天到了大连三十五中学听课,通过这次的培训和深入课堂听课,我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大致归纳以下几点:
(一)我们语文教在突出人文性的同时,要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常常把课堂教学组织得热热闹闹,教学形式也变化多样,可就是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也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更没有安排必要的训练。
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我们语文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做到收放自如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我一度这样想。自主学习就是老师少讲授,如在阅读《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还弄不明白老师想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但如果做不到收放自如,就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三)在鼓励合作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能有好效果。记得有一次上公开课《故乡》,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深入,不深刻,小组合作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则一知半解。有时我还把合作讨论当做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看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不是理想的课堂。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以后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在实行新课标的今天,如果不及时反思自己的失误与不足,改变自己就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只有每一位教师都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向完善。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搞
杨
海 英
一、学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作者:鲁迅:原名-----------字----------,浙江-----------人,我国
伟
大的--------家-------------家-------------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作品: 小说集《
》《
》《 》 散文集 《 》 散文诗集 :《 》 杂文集 《 》《 》《 》等,其中小说《 》是白话文小说。
二、、我会学,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①huáng()急 ②粗拙()③烦suǒ()④惧惮()⑤疮()疤 ⑥憎()恶 ⑦孤孀()⑧惊骇()⑨渴慕()⑩针灸()⑾矩()形 ⑿ 珠玑()⒀ 疏懒()
⒁震sǒng()⒂诘()问 ⒃jí()贯 ⒄pī 雳()⒅掳()掠
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
恶: 薄: 帖: 空:
3、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莫明其妙()渴幕()
4、结合文意,解释下面词语:
疏懒: 磨难: 深不可测: 面如土色: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全体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并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 心情去写?
2、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
围绕长妈妈写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重点写了:
四、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 样一个人呢?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感情(用文中原句回答)例如:作
者
对
她的感
情
变
化
:()————()————()————()
五、课后拓展延伸。
1、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2、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读一读 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内容
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复习,梳理知识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
1、作者在这里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 买书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表现出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4、怎么理解阿长有“伟大的神力”?
(二)合作探究,判断归纳。
1、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2、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还写了: 态度: 作用:
(三)语言品味,方法借鉴。
1、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请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我喜欢“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因为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 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 幽默风趣质感,我喜欢 因为:
2、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三、交流心得,课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通过一件事,介绍一位你认为最有特点的同学,尽可能说得真实、生动、传神。
《陋室铭》教学设计
杨
海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背诵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当有人在位自己拿豪华舒适的居室而自鸣得意时,有一个人却在为自己那简陋的房舍而高唱赞歌,他身居陋室,却乐在其中。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刘禹锡的那间简陋的局势,去一览陋室的环境,感受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二、自学指导 作者简介(中卡)背景介绍(中卡)解释文体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学生根据预习自己解释,教师加以补充)。课文中重点虚实词的解释(微卡)
三、分层朗读课文
古文号称美文,它的美在文,美在景,美在情,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朗读中得到美得享受。
1、读准字音(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读)
2、读准节奏(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读)
3、读出情感(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读)
四、预习展示:
1|、陋室真的不“陋”吗?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自学)
3、小组交流发现的问题
4、问题探究:陋室真的不“陋”吗? 陋,从课文中或者从课前的预习中找到依据。不陋,从课文中或者从课前的预习中找到依据。
5、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对偶、起兴。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6、作者列举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作者意在用古代的贤士来自比,说明自己也具有他们的志趣和品德。这种写法叫类比)
7、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五、拓展训练
1、幻灯片展示网络搜集来讽刺某些学生的《教室铭》,要求学生也仿《陋室铭》写自己的卧室,注意“铭”的特点,立意要高
2、体会托物言志写法:
3、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七、课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谈笑有鸿儒()惟吾德馨()调素琴()案牍()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谈笑有鸿儒()
3、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操。D、《陋室铭》,通过和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的类比,表达了作者也想建功立业、不甘寂寞的愿望。
5、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话,目的是什么?
八、教学反思
1,让学生初读课文,根据“铭”的特点,将文中的韵脚找出来,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语言特点,产生整体感知。2,学生再读,体会骈体文的句式上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本文语言的特点
3,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读,加强朗读的节奏感的把握,并通过视频感受陋室的环境等,4,全班齐读,配合视频音乐,再次感受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而且并不太有文字难度的文章,已经理解得比较好了。
5,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6,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老 王》课堂实录
杨
海
英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乘坐过三轮车?大家有没有跟三轮车夫攀谈过? 生集体:有——
师:大家对他们的生活了解吗? 生:不了解。
师:我也不了解,只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很辛苦。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杨绛先生的《老王》,才蓦然发觉:辛劳的、苍凉的人生原来也可以泛起温情的波澜——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生瞪大眼睛)
师:有同学瞪大了眼睛,是不是因为我说“杨绛先生”?是的,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学生不解。)
师: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师放映幻灯片)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围城》是他的代表作。大家有没读过?(一学生答“有”,其他学生都回答“没有”)
师:很好,你可以把这本书介绍给你的同学,它是一本很幽默很深刻的书。
三、整体感知人物形
师:好,让我们一起听故事。用心倾听,用情体悟,用耳朵把生字词的读音记下来。学生听读课文。
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马上回答:善良。
师:大家能不能用“什么的老王”这样的短语形式来谈?从多个方面来谈,比如:从职业的角度说他是—— 生:踩三轮的老王。
师: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从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性格方面来谈。
一学生:善良的老王。师:你从哪里看出他的善良?
生:从他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师: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能概括,大家能找出来吗? 部分学生:老实。师:是。老实。
师缓慢地提示:还有他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大家看,这里有一个词“前任”,“前任”这个词给我们的感觉——很正规,大家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大词小用,幽默感就出来了。
师:还有没有其他事例? 生:送老王上医院不要钱。师:是不是老王不需要钱? 生集体答:不是。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因为他没钱治病。
师:还有一件事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说的是—— 生纷纷发言:给我送鸡蛋。师:他为什么要送鸡蛋、香油呢? 生:因为他感激我——
师:因为我关照他,这种特点我们叫—— 生:知恩必报,师:对,知恩必报。
师:那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来概括? 生:贫穷。
师:贫穷,就是生活经济艰难。表现在哪里?(生未能反应。)师:他靠什么为生? 生恍然:踩三轮。师:顾客多吗? 生齐答:不多。
师:甚至在文革时期,三轮车被取缔后,只能怎样? 生齐答:改用平板三轮。师:这时——
学生答:只有一个顾客。
师:由此可见,生活十分艰难。那身体方面呢? 生:眼睛一只是“田螺眼”,一只也不好。师:这必然影响了他的生意—— 生:大家不愿坐他的车。师:他也只能住在塌败的房子里。师:这样看来,老王的生活,在文章最后一段可以找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 生:不幸。
师:好,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放映幻灯片)师:大家,可以看到,作者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呈现是由粗线条的叙述到细腻的描摹,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到浅的过程。作者能够这样逐渐深入地表现人物,是因为她与老王的交往日益加深,由此可知,这片文章的线索是—— 师:人物之间的交往。
师:老王之所以会这样善待“我”,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师、生:善良的人。
师:“我”的善良体现在哪些事上?哪些事感动了你? 生:坐他的三轮车。生:关心他的生活。
师:老王送鸡蛋、香油时,“我”还——还钱。
生: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师:女儿也这么善良,可见“我”平时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师:作者很照顾老王,那她当时是否日子很好过?有富足的物资可以给老王?有充分的精力照顾别人? 生:不是。生:因为当时是文化大革命。
师:“我”当时在哪儿?文章中怎么说? 生:在干校。
师:干校的生活怎么样呢?(放映幻灯片)大家看,干校里,我没能拿工资,要接受劳动改造,被批斗,被定为“特务”“反动权威”,甚至作者自己说“人人可以起来欺凌戏侮”,这样的处境应该是十分艰难的。然而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却说自己是—— 生:“幸运”的。
师:这个“幸运”是所谓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她有一份悯人的情怀,善于体会别人的苦处而淡化了自己的愁苦。我们在概括时可以给它打一个双引号。(放映幻灯片)“我”是“幸运而善良”的。
四、局部研读
师: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哪个情节,哪件事?
生:老王送鸡蛋、香油。师:还有我对老王的怀念。
师:请大家饱含深情地把这个部分读一遍。有一天——开始。生齐读第8-16段。
师将学生读错的字“攥”写在黑板上,并写上拼音。师:既然大家读到这里,我们就来讲析这个部分。作者对老王作了哪些描写?
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师:请大家看,作者怎样描写老王? 生:他直僵僵的。生:面如死灰。
师、生:两只眼都结着一层一翳。生:他简直——
师:大家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生集体读。
是:大家说,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 生:比喻、夸张。
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你看,作者把它比成“僵尸”,又打上一棍会散成一堆白骨。
师:这两种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写出老王的形象。
师:他这样的形象,大家觉得当时作者对他寄予了怎样的感情?(生未能反应。)
师: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作者对他的同情?(生点头。)师:我在读作品时,还读到一个细节,觉得很奇怪,就是老王给我送来鸡蛋和香油时,我想还钱,老王说不要,可他还站在那里等我,为什么等我呢?(生茫然。)师:不是说,不要钱吗?换成你,你会怎么样? 部分学生:会走。
师:我也会走。那为什么老王不走呢? 生:因为他等我道谢。
生:因为他等我把方格子破布还给他。
师:哦,是吗?有一定道理。他为什么不怕作者误解他在等钱呢?因为他和我是真诚交往的。老王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怕我觉得欠他一份人情,怕我觉得不安,他是真心关心我的。
师:老王送给我多少个鸡蛋? 生:
十、二十。
师:“二十”这个数目大不大? 生:不大。
师:不大为什么数不清呢?
一学生似有领悟,教师请其回答,学生无法表达。师:要说出来有点难。我请个同学来回答,38号。
生:因为他很感激。
师:很好,你真聪明。因为心中的感激多得说不出来。师:“我”接过鸡蛋后,是“强笑”的,为何“强笑”呢?“笑”是因为感激,“强”呢?28号你来说。一生举手:她看到老王这样很痛苦。师:很好。28号,对刚才同学的发言,你有没有补充? 生沉默,摇头。
师:你觉得他说得很完整,没关系,请坐下。因为“我”看到老王的形象,有说不出的心酸和感激。大家看,这些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饱含深情。著名作家李健吾曾经这样评价杨绛的语言“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个中矣。”(放映幻灯片)这种韵味,大家能体味吗?文中这样的词语还很多,大家课后在好好去体会。
师:由此,我们可以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可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她还感到“愧作”,“愧怍”是什么意思? 生:惭愧。
师:我们知道她对老王挺好的,为什么要“愧怍”呢? 生:因为没请他喝杯茶。生:没请他坐坐。
师:是的,她觉得做得还不够。可见在作者的思想中,她真的是平等地对待老王,把他当作一个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去对待——无关乎职业,无关乎收入!可是,她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这表现了知识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使苍凉的人生有了温暖、光明的慰藉。
四、拓展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有哪些呢?比如那些想读书又读不成的孩子,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反映幻灯片)
生:捐钱。生:捐书。生:捐生活用品。师:你们的主意很好。
师:有一个老人是这样帮他们的。这个老人叫白芳礼,大家看他的事迹——(放映幻灯片)大家说感不感人阿? 生集体:感人。
师:他不但感动了我们,还感动了全中国。
五、总结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暂且谈到这里。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人有时很渺小,人生有时很艰苦。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相濡以沫,我们应该像特雷莎修女一样,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细小的事情,即便是一句话,即便是一个眼神,都能让世界美起来,让人生好起来!
六、布置作业。
2011年大三第一学期我参加了第七十三期的党校培训,历时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是在忙碌中度过的。要上党课,写心得体会……我深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很荣幸的参加了这次的培训学习。以前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入党,要怎样入党,并且对党的了解也不够深入。通过在党校的短期学习,我系统深入的学习党的政策,性质,指导思想等等内容,掌握了其科学内涵和实质。老师还给我们看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录像,参加校史展览馆,形式丰富多彩,不会让我们觉得枯燥无味。这段时间党校的学习,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己的思想觉悟也有提高。在党课学习结束之际,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要从多方面认识党。一是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来认识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表述了”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前瞩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发展,是我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有了指导思想,有了严密的组织原则,有了铁一般的纪律,才能使我党走向他的最高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二是从党的自身实践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努力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汶川和玉树地震期间,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里迅速组织安抚民心,抢救受灾人民。90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历史经验。
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修养。对党的认识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所谓“知难行易”,要有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贯彻党的思想。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要兼备,要不断地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前进,只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理论素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我们要进行思想修养和锻炼,就要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来改造自己ide非无产阶级世界观,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做为一名积极分子,也必须认识到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做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视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使自己进步。
端正入党动机。作为一名积极分子,要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要加入党,现在则要明确,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奉献他人。这正符合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党校的学习,作为积极分子不仅要树立先进意识,发挥模范作用;还要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时代的进步。要使自己要求入党的目的同党的要求一致起来,通过身边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申请入党的时候就首先要端正入党动机,并在接受党的考察中坚持向党组织递交自己的思想汇报,坦诚布公,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与指引,并时刻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与党保持密不可分的联系,积极向党靠拢。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参加社会实践、繁荣校园文化, 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共中央下发的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中提出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 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增强社会责任感。繁荣校园文化, 发挥其育人功能, 可以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同时还提出要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作用,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但是最近在研究和现实思政工作中发现了一种观点, 认为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普遍认为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 并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理清学生们参与社会工作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 并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政工作, 因此本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二、研究策略与研究假设
学生参与学生活动, 确实需要占用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 如果他们将这些时间用于学习的话, 肯定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与那些没有参加这些活动的同学相比, 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将更少。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 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社会工作影响他们的学习, 参与社会工作多的同学学习成绩要逊于总体水平, 这也是本研究的假设。在研究中, 我们主要把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作为我们分析的对象, 并通过与学生总体以及与社会工作参加表现一般的同学进行比较性分析。分析参与社会工作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本研究要并对学生社会工作的参与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的探讨。在研究中以上海市某高校Y院2010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为了便于行文, 这一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用Y10来进行代替。本研究就是通过对Y10参与社会工作学生第一学年学习成绩进行分析, 进一步探讨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在具体的研究中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并进一步分析影响Y10参与社会工作学生学习的因素, 揭示学生参与社会工作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同时采用对比研究, 将在社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分放于总体中、与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对对比性的分析。
为了更具体的研究, 需要对假设中的几个关键词进行界定。第一个关键词即为进行社会工作, 是指参与学习之外由学校其他部门主导的各种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参加学校团委、学工部等学生工作系统组织的各种活动, 例如参与学生社团、参与学校、学院的学生会、学代会、分团委等组织举办的活动, 参与班级内部各项事务的组织、管理。而所谓的影响学习, 主要是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在本研究中, 学习成绩主要通过平均成绩与挂科率两个指标进行衡量。通过对一些具体概念的界定, 我们可以将假设进一步的细化:
1. 参与学校各团体、组织举办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低于所有学生学习的平均水平。
2. 参与学校各团体、组织举办活动的学生们挂科率要高于所有学生的平均水平。
我们主要分析参与社会工作的同学们的学习成绩, 在我们研究的高校中, 每一学年社会工作突出的学生有机会获得社会工作奖。很显然, 获得社会工作奖的同学在当学年中参与了学生组织, 或者在学校组织、学院组织或者班级组织参与了相当量的社会工作。为了更好地揭示社会工作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我们主要对Y10中第一学年中获得社会工作奖的同学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简写为Y10S, 社会工作表现一般的同学用Y10N简写) 。因此我们将本研究中的假设进一步具体化:
1.获得社会工作奖的同学 (Y10S) 平均成绩低于Y10总体的平均成绩, 同时他们 (Y10S) 的平均成绩也低于社会工作表现一般的同学 (Y10N)
2.获得社会工作奖的同学 (Y10S) 挂科率要高于Y10总体的挂科率, 同时他们 (Y10S) 的挂科率也高于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一般的同学 (Y10N)
3. 获得社会工作奖的同学 (Y10S) 门数要高于Y10, 同时他们 (Y10S) 的挂科门数也高于在社会工作表现一般的同学们 (Y10N) 。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以Y10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Y10获得社会工作奖学生 (Y10S) 的学习成绩作为分析对象。Y10共有196名学生, 其中有两名同学是2010至2011学年下学期从2009级留级到Y10的, 至2011年9月份分别有X/Y们不及格, 对本年级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没有将其纳入本研究, 因此这两名同学没有纳入到Y10总体之中, Y10的总体为193名同学。在上一学年中获得社会工作奖的同学 (Y10S) 共有52名, A等的4名, B等33名, C等15名。
1. 学习成绩平均水平
在该高校给同学们提供了足够多的补考机会, 每个学期开学前都有安排的上学期科目的补考机会, 在算平均分时和奖学金计算相一致, 使用他们初次考试成绩。具体公式也与综合课程奖学金的计算方式, 具体如下:
通过数据分析, 将Y10与Y10S平均成绩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下表数据的对比, 我们可以得出, Y10S平均成绩的平均值、中位数值分数更高, 分数最集中的分数段更高, 在标准差方面, Y10S值要小于Y10和Y10N, 可以认为Y10S的分数更加集中, 离散程度要小一些。因此与Y10、Y10N相比, Y10S的集中的成绩的平均水平以及分数段集中区域要高于Y10、Y10N,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认为Y10S的成绩要好于Y10、Y10N。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Y学院2010级社会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的成绩的平均水平要好于总体水平, 要好于社会工作中表现一般的学生。由此我们可以推翻本研究中的假设1, 在学习成绩上, 积极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水平要高于总体水平, 更高于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一般的同学。
2. 挂科
学校给学平均生值们补考标准的差机会, 最因大值此在本最研小值究中不及格的统计Y10是N截止02.90211198年69月1.7份52的838统计, 统8计了补考0后仍然不及格的学Y1生0, 因此0.9实10际526上挂1.科70率818要比本8研究中的0高一些。通过描述, Y1我0S们可0以.84发615现4, Y11.057N66共01有51人6挂科, Y100S中有19人挂科Y10N的挂科率为0.362, Y10的挂科率为0.363, Y10S的挂科率为0.365, Y10S的挂科率与Y10N、Y10基本上持平, 差异不是很明显。由此我们可以推翻假设2, 认为他们之间在挂科率上差别不大。
下表中计算的是挂科数的平均水平, 反映的是同学们平均的挂科门数。通过下表的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Y10S的平均值要低于Y1ON和Y10, 说明在社会工作表现较好的同学平均挂科的门数要小于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一般以及总体的水平。而在标准差上Y10S又是最小的, 说明Y10S的离散程度比较低, 数值比较集中。综上, 我们可以认为Y10S的平均挂科率比较低, 并且别计较集中的分布于平均值附近。由此我们可以推翻假设3, 可以认为, 在社会工作表现突出学Y生10们S 7的6.不284及55格7率8.0要05低75于83在.05社74会77工.1作780中28表86现.3一448般3以53及.83总146体的平均水平。
在挂科上, 挂科率基本上持平, 但是平均挂科的门数上在社会工作表现较好的要低一些, 说明他们挂科问题的严重性要低一些。并且从挂科的最大之上可以看出, Y10S的最大值要小一些。
我们可以对Y10S的学习情况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首先在生源地上来看, 社会工作表现突出的54名学生中, 上海的学生有18名, 占据了1/3;在社会工作中表现突出并且出现挂科的19名学生中有10位同学来自上海, 占据了1/2, 比当大。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 一方面和上海的生源质量有关系, 上海学生考入该高校比其他山东、河南甚至河北等地的学生要容易得多;与其他地方相比, 华理招收的上海生源的质量也要差于其他地区。另一方面在上面提到的这10名同学他们挂科都在两门以下, 并且主要集中于高数、化学、物理这三科上,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上海市高考政策有关, 高考时考化学的, 物理基础较差, 物理就很容易挂科, 如果高考时考的是物理, 化学就很容易挂科, 高中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了学生们在大学里的学习。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在研究是提供的假设都是不成立的, 首先是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学生们成绩的平均状态并非低于那些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一般的学生, 不过在挂科方面, 他们之间基本持平, 但是这些在社会工作状态中表现好的学生平均挂科门数要低一些, 也说明了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平均水平要优于其他同学。在社会工作上表现良好, 并获得相应奖励的同学成绩并不比那些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一般同学学习成绩差,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 在平均状态上积极参与各种学生组织, 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并非一定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 对教学质量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进入大学时, 学生们处于同一门槛上, 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一年以后有的参加了社会工作, 收获社会阅历的同时也没有将功课落下。另外, 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一般, 他们虽然节省了一些时间, 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提高上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高校教育并非是考试为引导的教育, 是一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 成绩并非是高校教育的指挥棒。分数也并非是学生们在高校中的真正动力, 而是来源于对成绩的关注, 而是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但要完成学业, 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自我的实现、能力的提升。虽然如此, 高校思政工作仍然要将处理好学生学业和参加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实现二者的平衡。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也要考虑到对学业的影响, 在选拔学生骨干时也要将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摘要:现实管理和研究指出, 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本研究发现, 那些积极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其他同学, 可以认为参加社会工作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
【参加双语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双语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09-30
英汉双语学习06-09
参加学习体会10-27
双语学习培训简报09-11
参加培训学习的心得12-07
参加党校学习军训心得体会01-31
参加道德讲堂学习心得体会04-16
双语学习演讲稿0002-11
参加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05-24
参加学习心得体会 杨文军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