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精选8篇)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引导并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江苏省内注册并合法经营两年以上,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创意设计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数字制作和相关服务、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各类所有制文化企业均可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第三条 在江苏省内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的特定区域,均可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

第四条 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示范基地每次原则上控制在10家以内,示范园区每次原则上控制在2家以内。

第五条 省文化厅对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在资金扶持、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申报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

2.有一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并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本省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3.管理制度健全,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4.有较好的自主创新精神。

省级示范基地原则上应从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产生。

第七条 申报示范园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及本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建筑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园区内非文化类商业及其它配套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设面积的30%;

(三)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明确的文化产业特色,成绩显著,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四)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园区内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园区内文化产业产值、交易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居于省内领先地位,骨干文化企业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

(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六)有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融资中介、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并发挥园区的项目及企业孵化功能;

(七)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八)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业绩显著;

(九)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八条 省属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向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申报;各地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向省辖市文广新局申报,情况特殊的可直接向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申报。

第九条 申报单位需要提交以下材料(一式5份): 1.文化企业和集聚区的基本情况;

2.文化企业和集聚区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文化企业和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4.文化企业和集聚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5.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以及近两年的审计报告; 6.文化企业和集聚区近两年来的科研成果、专利及获奖情况。

第十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取消申报资格。

第四章 评审原则

第十一条 示范基地、示范园区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3.兼顾地区平衡的原则; 4.择优扶重的原则。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 各省辖市文广新局对申报企业和集聚区的材料进行初审。

第十三条 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负责对各省辖市文广新局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四条 专家评审组对上报材料进行认真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组织实地考察。第十六条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实地考察情况,确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候选名单,报省文化厅审定。审定后在江苏省文化厅网站上公示一周。公示后无异议的,由省文化厅命名和授牌。

第六章 管理机制

第十七条 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负责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并协调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申请贷款和专项资金扶持。

各省辖市文广新局负责协调、指导辖区内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建设,并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第十八条

每两年组织一次对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巡检。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整改期满达不到要求的,不再发文公布。

第十九条 组织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建设。

第二十一条 省级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应于每年3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汇报上一年的发展情况,并送省辖市文广新局备案。第二十二条 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省文化厅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三条 示范基地、示范园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文化厅对其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称号予以撤销:

1.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示范园区资格的;

2.宣传虚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3.损害消费者利益,形成一定危害的;

4.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以及其他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5.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和集聚区发展情况的; 6.其他应当撤销称号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涉及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发展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省文化厅报告。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篇2

一、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发展状况分析

(一) 数量大幅增长, 但有滥和乱之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数量近些年来有了大幅度增长, 以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来看, 截至目前共命名5批26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批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2批共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据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上公开的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2年上半年, 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已超过2500家。数量大幅增长带来了滥与乱, 很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同质化严重, 甚至借文化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在2009年和2011年文化部开展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巡检工作中就发现一些单位因存在突出问题无法发挥其“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 并分别撤销了3家和4家示范基地的命名。

(二) 文化企业孵化速度快, 但质量堪忧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孵化能力近些年来获得了较大提升, 2005年, 园区基地的孵化基金仅为7.38亿, 孵化的企业数量只有697家;到了“十一五”末的2010年, 孵化资金增长到了22.38亿, 孵化企业数量则大幅攀升至8960家, 增长了13倍之多。孵化能力的提升凸显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组合带动效应, 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然而, 如此之快的企业孵化速度也带来了文化含量低、缺乏成熟的业务模式、员工流失率高、企业生命周期短、为孵化而孵化等问题。

(三) 产值总体有增长, 但个体出现两极分化态势

统计显示, 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总体经济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600亿元, 迅速扩大到2011年的3000亿元。根据现有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关于示范 (试验) 园区基地年产值的数据显示, 2008至2011年, 示范 (试验) 园区基地的文化产业年产值随着园区、基地数量的增加持续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 文化类企业经营个体的业绩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一方面, 新兴文化企业实现了繁荣发展, 华谊兄弟半年利润暴增近3倍,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分别在广播电视和文化主题公园领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传统的文化产业却面临着转型升级之痛, 如201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出版传媒利润增幅下滑40%以上, 天舟文化和凤凰传媒都在谋求转型。

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现状

2011年11月, 文化部开展了“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活动, 以204家基地为基础, 构建了文化内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影响力评价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 占绍文、辛武超 (2013) , 张凤娟、陈书龙 (2013) , 范玉刚 (2011) 等学者从经济、社会、外部环境、政策创新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提出了园区基地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然而, 上述研究与实践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将关注点仅仅停留于评估层面, 仅着眼于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的探讨。需要认识到的是, 评估排名实际上只是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过往绩效的定位比较, 要促进其发展完善, 更需要的是基于评估的方法手段, 去研究与“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目标的差距, 去发现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纳入绩效管理的规范化轨道。二是需要加大分类细化研究的力度, 如文化部在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估过程中, 虽然也对基地类型按照集聚和单体企业进行了划分, 但在目前确立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 存在着诸如“桂林愚自乐园”、“吾屯热贡文化艺术村”、“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一些非企业型的文化基地。如何对这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单位开展绩效评估与管理,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三是需要开展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的专题实践探索。2011年文化部开展的评估是围绕“影响力”进行的, 虽然与绩效评估有很多相关之处, 但是并非基于园区基地绩效的系统化设计, 因此亟需加强以绩效为核心的评估与管理实践。

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是绩效管理机制的核心要素, 是绩效管理“全面、客观、准确的关键所在”。根据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性质特点, 可将其分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三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根据三类评估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 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一)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 分别从定量化指标评估和定性问卷调研两个方面开展评估。客观评估可以从经济、科技、就业、人才四个方面进行, 主观评估主要可以从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周边环境配套和软环境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指标框架如表1所示。

(二) 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参照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亦可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包括经济绩效、科技绩效、就业绩效、人才绩效四个方面;主观评估从客户服务、员工凝聚和基地示范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在实际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企业性质做差异化设置。具体指标框架如表2所示。

(三) 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亦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包括经济绩效、就业绩效、人才绩效三个方面;主观评估从服务对象满意度、内部员工满意度和基地示范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指标框架如表3所示。

(四)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指数的构建

分类对文化产业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进行体系的构建, 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园区、基地了解自身发展状况。然而,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命名是一个评选择优的过程, 对现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估, 更是必要的监督机制补充。因此, 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 还应通过采用科学化方法, 构建综合性绩效指数。综合性的绩效指数能够帮助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相关主管领导较为综合、全面、直观地了解辖区内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动态发展演化的态势与规律特点, 从而达到促进科学决策、及时决策, 增强决策有效性的目的。

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动态绩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 构建基于PDCA理念的动态绩效评估管理机制

本文认为, 应该构建基于PDCA的绩效管理机制, 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成效的不断提升。具体来讲, 包括如下四个机制。

1. 建立绩效承诺机制

首先, 由绩效管理对象根据绩效指标体系制定绩效计划初稿, 提交相关政府主管部门, 绩效计划要设立明确的关键节点任务目标;然后由政府主管部门对绩效计划初稿进行审核, 并与园区基地管理者就相关计划内容进行反复沟通, 双方达成一致后, 形成正式的绩效计划承诺书;最后双方签字盖章, 绩效承诺生效。

2. 建立过程绩效管理机制

对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企业类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可以结合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计划中的阶段性任务目标, 开展季度的监督检查;对于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过程管理可以适当宽松, 一般每半年开展一次过程绩效监督检查。通过过程绩效管理及时纠偏与辅导, 帮助园区基地年度绩效任务目标的完成。

3. 建立综合绩效评估机制

在示范园区基地的绩效评估中, 应着力构建“内容全面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结果公开化”的综合评估体系。在评估成绩构成上, 应将过程绩效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评估总成绩。在综合绩效评估的基础上, 应编制《年度绩效评估报告》, 形成绩效评估结果的有效反馈机制。

4. 建立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机制

一是应用于绩效改进, 要将绩效反馈报告中反映的问题, 纳入下一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中进行跟踪管理,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与辅导;二是应用于政策调校与决策优化,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先评优、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相挂钩, 建立基于绩效评估的文化扶持政策体系;三是应用于奖惩激励, 建立绩效激励基金和荣誉激励体系 (如设立年度优秀园区基地称号等) , 基于绩效评估结果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开展物质和荣誉双重激励, 充分调动园区基地的积极性。

此外, 在上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上, 应编制和颁布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管理办法》, 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的持续提升。

(二) 构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

在现代信息科技社会, “管理方法+IT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科学管理的主流模式。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管理机制设计的基础上, 应建设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动态绩效评估与管理软件平台, 实现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管理。该信息系统应至少包含如下主要功能模块:一是指标数据分散采集、自动生成模块。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关键绩效指标设计成电子表格,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在线填报、在线审核、在线生成统计表格, 为相关人员减轻工作量、促进数据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线评估、评估结果智能生成模块。开发在线绩效评估系统, 实现评估主体在线评估, 绩效指数智能核算、评估结果自动生成, 并能够在线生成绩效评估报告;三是领导科学决策支持模块。开发绩效评估结果分析功能模块, 智能化生成各种领导决策所需的数据分析图表, 动态展示辖区内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绩效发展演化态势, 为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实时监控、及时决策、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最有价值的信息。

摘要:根据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性质特点, 分别构建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设计构建了基于PDCA理念的动态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警惕文化产业园“泡沫”化[N].中国财经报, 2012-5-10.

[2]占绍文, 辛武超.文化产业园区的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府新论, 2013, 1.

[3]张凤娟, 陈书龙.关于文化产业园绩效评估体系的探讨[J].中国商贸, 2013, 2.

[4]范玉刚.对文化产业园发展的战略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1, 6.

[5]文化部公布201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文化产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 2011-11-25.

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侧记 篇3

沉睡着的沧桑古道

只为度那守护疆土的世人

用尽智慧创造的财富

不让它

在历史的尘埃掩埋中悄然渐失

哪怕再度回首时

已是满鬓霜华、百年华发……

——题记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倾全国之人力、物力,兴建了两项名传千古的工程,一为长城,二为秦直道。长城巍然耸立、绵延万里,作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位列世界八大奇迹而家喻户晓。而在同时期修建的规模和工程难度与长城相差无几的秦直道,世人却所知甚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秦直道,这一堪称万里长城“同胞手足”的中国古代道路工程上的奇迹,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再次兴起。

见证华夏文明文化品牌价值无可替代

秦直道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它是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条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横穿鄂尔多斯草原,南直通秦都咸阳军事要地林光宫(今陕西咸阳淳化县附近)。现在,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都保存有秦直道的遗迹,其中以位于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遣保存最为完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是全面了解秦代道路的形成、历史沿革以及测绘、建造方法、道路规模、使用维护、附属设施等最直接、最完整的标本,对于开展我国交通史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秦直道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信息价值。此外,秦直道文化遗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保留着生态学和环境考古学上的重要信息,对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也具有非常独特的信息价值。

因此,可以说,秦直道遗址所具有的时空跨越长度与规模、文化信息含量以及它所具有的原真性和唯一性,不仅使其具有了珍贵的文物保护价值,同时具有了不可取代的文化品牌价值: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北部边疆的重要防御体系,即所谓“长城似弓,直道似箭”。

——作为历史文明的见证,秦直道是全面了解秦代道路的形制、历史沿革以及测绘、建造方法、道路规模、使用维护、附属设施等最直接的珍贵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信息价值。

——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古城遗址,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匈奴的战争史、交通史、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

——秦直道沿途的巨大冲沟,不仅展现了本地区两千多年来水土流失的情况,而且断面上路基垫土层下压着的秦代原生地层,也真实地记录了秦代当时的地貌地质情况。因此,秦直道遗迹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信息价值。

——秦直道文化遗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同时还保留了生态学和环境考古学上的重要信息。

——具有历史教学、科学普及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多重功能。

秦直道遗址具有的文化信息含量、层次和独特性决定了其作为文化产业品牌的价值,就这一点而言,秦直道是无可替代的。秦直道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资源。文化只有根植于市场才能不断发扬光大,焕发其蓬勃活力。

一直以来,东胜区始终把秦直道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突破口。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和东胜区委、区政府对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由东胜区牵头,按照企业化运作方式推动的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建立。

在多方努力之下,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东胜段被正式确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全国的1200多个国保单位中跻身国家100处大遗址之列,和长城一起被列为“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作为中国第一个以道路为主体的遗迹国保单位,秦直道。这份祖先给鄂尔多斯人留下的珍贵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文化品牌价值无可替代。

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与保护并行不悖

项目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为宗旨,为广大人民提供高雅的精神产品;项目建设则是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为目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物质产品。二者都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进行的,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表现形式或者说特点却是截然不同的。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特点是“保”,要使一切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项目建设主要是在“破”的基础上来“建”,矛盾由此而生。那么如何处理项目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保证秦直道历史遗址的安全呢?

一方面经济社会要发展,另一方面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严格依法保护。文物不可再生,一旦破坏了它的原始风貌,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将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在秦直道遗址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事实上,秦直道遗址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开发一直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场地选在了远离保护区东部边界3公里之外的地区。毕竟,服装款式旧了、落后了,可以脱掉重来,而城市建设项目一旦建成,很难改变。所以,保护的本质,就是保护、保存、保留、保有,规划的目的首先是“规划出永远不再重新建设的”,永远保护、保存、保留、保有的。因此,规划的意义对于秦直道遗址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来说,应当是战略层面的、高瞻远瞩的,是对产业转型的更为理性的支持,而不应是对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生态资源的破坏性利用。

那么秦直道的保护规划和未来发展空间到底如何呢?为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戴俭博士认为,秦直道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必须远离直道原址。古代文明的发生、成长、积淀以及作为重大历史时刻及事件的见证等因素,促成了文化的影响力。鄂尔多斯的东胜区政府恰到好处地实践了“哑铃”式的保护与利用原理:秦直道原址在市域的西端,而东胜区核心区在“哑铃”的另一端(东端),相距23公里。秦直道文化产业园区建于两者的中部,在整个结构上三者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哑铃形,以中间地带的产业链接两端,既保证了遗址的保护,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开发,使两者成为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有机嫠体,而东胜区正是致力于这个“哑铃”的中间连接部位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是一种保护与开发的合理结合。

2005年,东胜区邀请国家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市东胜段进行了考古钻探和GPS导航定位航空拍摄,获得了详实的数据资料。为促进秦直道遗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东

胜区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信息中心编制了《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段)文物保护规划》,并上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该规划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与此同时,为使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更加理性化、科学化,东胜区委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所编制了《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开发计划。

今后,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将继续坚持以下的原则和目标:第一,遵循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二,坚持与整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突出历史文化主题,合理划分功能区,满足实现规划目标需要的条件;第三,历史与现代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针对全国和当地的旅游对象,分期实施,不断发展;第四,充分结合和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实现可持续性生态基地的规划目标。

完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有很多都是以旅游观光为主导,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建设一批富有文化性、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综合文化旅游项目,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陕西省西安市的曲江新区走在了前面。该文化产业基地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依托,着力营造了具有浓郁盛唐风韵的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西安曲江海洋世界、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等精品工程,并制作了30集古装历史剧《大唐芙蓉园》在央视播出,大型舞乐剧《梦回大唐》也到全国各地巡演,打出了一张有力的“盛唐文化”牌,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仅2005年一年,曲江新区就实现引进内资31.9亿元人民币,外资1.1亿美元,拥有了雄厚的资金基础。2006年,曲江新区全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省旅游的龙头,并已成为西部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凭借资源优势,2006年,曲江新区又成功引进内资41.1亿元人民币,外资1.7亿美元。可以说,曲江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深入地挖掘了曲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馈。

鄂尔多斯东胜区有着同样的辉煌之作——秦直道,秦直道对世界的震撼,并不比历史上其他伟大工程逊色。为打造秦直道旅游文化品牌,东胜区委、区政府拍摄了45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并同时启动了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占地1500多公顷,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分为五大区域,即入口引导区、草原文化主题区、秦直道文化主题区、秦文化主题区、文化产业动漫数字化产业制作区。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为路文化基地,第二期为草原特色文化基地,第三期为中原文化基地。目前正在打造的第一期路文化基地,以秦直道为历史文化背景,以古战车竞技模拟体验、北方游牧匈奴文化和蒙元文化的展示、秦始皇巡游及仪仗展示、七国风情展示、秦都文化展示为主。产业示范园区主体园区将依据历史事实,深入发掘民间典故以及各国建筑特色与文化风貌,并结合现代文化产业园区的需要,力图将古典韵味与战国独具魅力的恢宏气势融于其中,既满足人们对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展示的需求,又可作为旅游休闲的良好去处。宽30米、长3600米的模拟秦直道,北端修筑了九原郡城门及附属长城,南端修筑秦咸阳甘泉宫(林光宫),浓缩了秦直道700多公里的恢弘气势。这一产业示范园区还以模拟秦直道及其附属的九原郡城门、烽火台、驿站、关隘、秦都城为南北向主轴,修建秦行宫和六国都城(宫殿),作为整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两翼。同时,还将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尊”格局,在地形地貌特征独特的区域设置游牧民族生活展示区、古战车体验区、皇家园林狩猎区,在秦都城广场外修建东西方向的驰道,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交通体系。总之,东胜区将在短时期内争取把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秦直道打造成三位一体的内蒙古西部黄金旅游线。

在打造秦直道文化品牌战略的进程中,东胜区非常重视文化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始终把营造最佳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他们以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为依托,力争尽快形成旅游、影视、会展、演艺、娱乐、传媒、出版、广告、创意、艺术创作等文化产业集群,努力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力争以品牌文化产品为核心,积极争取文化产品的跨国生产与合作,架起连通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桥梁,在文化产业的推动、管理和市场运作方面有所作为。

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上,东胜区委、区政府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齐头发展的理念。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立无疑将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一旦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立起来,饮食、娱乐等服务行业可以相继进驻,并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基地无疑也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当然,以秦直道为文化底蕴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只是鄂尔多斯东胜区倾力打造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从秦直道历史博物馆到秦直道影视基地,再到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拍摄完成,东胜区的文化产业建设已小露锋芒。如今,秦直道已从全国的1200多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100处大遗址之一。通常情况下,在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各遗址所属单位需要层层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由国家统一拨款,开展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然而,这样一来,资金到位周期相对就会比较长。因此,出于重视和保护遗址的考虑,东胜区顶着巨大的压力自筹资金对秦直道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东胜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能做出一点努力也是好的。”只要提到“秦直道”三个字,他们永远是神采飞扬的,那种自豪和激情,那些执著和信念,让人感动。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篇4

2010年是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大市场开发的关键一年。北京各区域在“十二五”期间纷纷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发挥自己的自然优势和社会优势,确定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从整体上看,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正在逐步形成,并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与规划,按照北京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结构看:中轴线文化和两翼文化形成合理的布局。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区,以历史文化旅游为特色;北端以奥运体育、演展文化为重点;南端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以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出版原创为基础;左翼是中关村科技教育创新中心和石景山数字娱乐体验中心;右翼以大山子为中心的现代艺术区和国际传媒贸易中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聚集规划具体体现在对产业园区建设与分布上,如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大山子艺术中心、德胜园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东城区文化产业园、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从各区县来看:

东城 “两带、三园、六区”

“十二五”规划期间东城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思路,今后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概括为“两带、三园、六区”,即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带、高端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带;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前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和平里文化商务产业基地、北二环文化要素资源市场、国子监国学文化产业生态区、南锣鼓巷(玉河)文化产业区、广渠门内新闻出版产业基地、永外服装及文化用品产业基地。

东城通过“十二五”规划,将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新的布局。比如说,对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划出了比较重要的几个区域来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比如雍和园以科技为手段,注重高端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像歌华大厦、雍和大厦都属于这个区域,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展示了其中的商贸、会馆等区域。还有龙潭湖体育休闲产业集聚区,东城区域内的北、中、南三片区域,能够带动东城区的文化氛围。同时还通过改造一些旧的四合院、旧的工厂,让它们能够和历史风貌的保护结合起来;通过改善环境,引入文化元素,把产业带动起来。东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和风貌保护、环境的改造,是和中心城区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此基础上,东城区也注重产业的高端化。近几年通过扶持政策,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都纷纷地入驻东城,如北京演艺集团、北广传媒、歌华有线、歌华文化、保利集团等。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在东城这样一个区域范围内,应该更加重视文化要素市场的建设,东城建设了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通过版权的核心元素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下一步这样一些要素市场的建设可能会陆陆续续地成为东城新的发展重点。

朝阳 “一区三个中心”

朝阳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四大产业,包括艺术品交易、文化版权、文化传媒和文化旅游。

朝阳区现在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门去奖励那些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和高端人物,通过去招人、抢人才,通过人才带项目,通过项目带企业群,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当中核心的竞争因素是人才,而不是简单的一个资源或者政策优势的问题。

面向“十二五”,朝阳区做了未来的规划,从功能定位上概括为“一区三个中心”,也就是要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同时要建设三个中心,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和中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以及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这是从“十二五”期间朝阳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首都、在更大的范围的一个功能定位。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讲,朝阳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行梯次发展,主要发展的是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的企业,简称一个引领、四个主导、三个特色。

外国的传媒机构75%以上都在朝阳,外国驻京的办事机构、世界500强的企业75%以上都云集朝阳,所以朝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走的是国际化道路。既要把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引到中国,同时我们更需要让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所以朝阳要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一个窗口或者一个起航点。同时,在朝阳区的大山子艺术中心(798):利用闲置厂房等自发形成的文化艺术区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和时尚的地标。

西城 “七大产业集聚区”

“十二五”时期,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重点打造七大产业集聚区:

一是琉璃厂-大栅栏历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积极引进嘉德等拍卖业龙头企业,支持翰海等拍卖企业发展,挖掘报国寺、白孔雀艺术世界的市场潜能,培育提升行业规模和影响,推动古玩艺术品交易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打造首都艺术品交易核心区。

二是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依托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及金融业政策优势,重点引导工业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出版创意、动漫设计等产业发展。

三是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打造集原创策划、出版发行、网络与数字出版、版权交易、出版设计等链条为一体的出版体制改革试验区与示范区。

四是西长安街现代演艺街区。依托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繁星戏剧村、首都电影院等演艺资源,积极承办北京新年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影演出季等大型文化演出活动。构建沿西长安街的现代演出娱乐产业带,及现代话剧、舞台剧、音乐剧演艺小剧场集群。

五是天桥演艺区。重点引进儿艺、北京交响乐团等院团,积极吸引演艺业中介组织和中介机构,打造集文艺演出、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演艺中心,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六是什刹海传统风貌旅游集聚区。整合什刹海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打造烟袋斜街——北京旅游商品原创基地与胡同人文艺术工房;护国寺街——老北京历史文化商业街;金丝套地区——四合院博物馆区;后海北岸——历史文化休闲体验区等特色主题功能区,突出文化、旅游、演艺、休闲等产业定位。

七是天宁寺文化创意园区。开发利用天宁寺周边的北京第二热电厂旧工业遗址,推动工业遗产资源的合理再利用。

通州建世界最大影城

引导发展以当代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通州新城东北部,规划面积约14.6平方公里,是全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重点发展当代原创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卡通产业以及配套服务的延伸。

通州区政府近期落成两大重点项目。“新乐城”项目,占地400公顷,计划总投资额超过216亿元。派格5D秀文化置业项目集群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0亿元。

派格5D秀项目,拟建包括水幕剧院、影城、青少年动漫基地及体验中心等项目群,拟建成中国最大的娱乐商业中心,除了音乐聚集区、音乐工作室,以后还会有露天的演出广场、不同类型的音乐街道,将包括音乐产业创作、制作、发行、推广以及消费的全部环节;而新乐城项目,则将建成囊括音乐创作、制作、消费等环节的全国首个音乐主题产业城。

据了解,上述两个项目都位于通州新城的休闲功能区。

文化创意产业是通州贯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通州着力发展、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

丰台“两带四区” 按照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紧扣区域功能定位,在科学分析丰台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基础条件下,着力落实城南行动计划,丰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在区域“两带四区”格局基础上,以区域特色为立足点,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领跑作用明显。重点发展科技园区创意总部经济、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河西生态休闲旅游区、莲花池文化休闲区,而方庄地区则是文化创意产业高集聚度区域。

此外还有,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位于石景山区。侧重于发展网络游戏、无线游戏、动画制作、教育课件等,目前有20余家中小规模企业入驻。基地企业自主研发的休闲网络游戏 “卡通摩托”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重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评选办法 篇5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引导和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根据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及国家、本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大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文化产业综合集聚区。

文化产业基地是指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强,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专业领域贡献突出,并在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机构)或文化产业某一行业的集聚地。

第三条 我市文化行政部门及文化相关行业管理的演出业、电影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动漫业、广播、电视(传 输)、出版、版权、文化产品和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与销售业等领域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

第四条 成立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组成的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我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申报、评选、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其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产业指导发展处,具体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审核和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 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进行。实行动态管理,两年复审一次,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取缔摘牌。

第六条 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评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与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优先等原则,体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社会投资、产业导向。对命名的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在政策扶持、投融资服务、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从市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中推荐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

第七条 各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 辖区内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并给出初审推荐意见;协助评选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评选条件

第八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条件

(一)借助高新科技,传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业绩突出,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四)具有区县政府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文件和合法、完备的立项审批手续;

(五)园区开发单位的实际投资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六)有组织健全的专业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

(七)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于2个;(八)园区的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第一期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连续2年经营收入均在 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年经营收入大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不少于2家,入驻文化企业20家以上,占全部入驻企业60%以上,年文化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

(九)园区开发单位及管理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十)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第九条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条件

(一)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两个效益显著的优秀文化企业及品牌;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四)有一支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同等资格条件)占员工总数的15%以上;

(五)产业规模、经营收入及利税位居本市同行业前15名之内;

(六)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七)用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的经费投入占经营收入的10%以上;

(八)企业或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九)行业集聚区要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和配套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十)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十条 我市范围内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有关评选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单位、基地管理单位和文化企业(机构)均可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申请表》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申报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三)企业资质证书及近三年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以上三项需验原件留复印件加盖公章)

(四)申报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基本情况;

(五)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六)企业近两年的财务报表;

(七)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八)《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申请表》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申报表》中所填报的各种数据的有效证明材料;

(九)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无误,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申报资格。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通过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网站()、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网站()、重庆市文化资产公司主办的文创网()下载并填写相关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加盖公章连同其他书面材料一式三份报所在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各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按本办法的评选条件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初审推荐意见后将材料报送评选领导小组。由市评选领导小组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考察。

第十四条 市评选领导小组聘请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根据本办法及考察结果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评选领导小组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对申报单位及材料进行审核,评定出合格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审结果在我市主要媒体上公示(公示期5天),无异议的申报单位由评选领导小组授予“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并颁发证 书和牌匾。对被提出异议的申报单位,由评选领导小组进行资格复核,不能通过复核的申报单位将不能被认定为我市的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对评审不合格的单位给予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

第四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六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的管理工作由示范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充分发挥相关文化行业协会在管理和评审中的作用。

第十七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对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巡检。

第十八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组织示范基地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九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邀请和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第二十条 评选领导小组对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一年申报,一年复审,交替进行。每年3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或被授予市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的单位上一年度的企业发展情况及考核材料(与申报材料要求相同)通过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6月—7月由评选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评审或对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 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条 被认定的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评选领导小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并提出警告。

(一)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园区或基地认定条件;

(二)投入不足,不能按计划为园区或基地提供相关配套公共服务;

(三)后续建设不能按计划组织实施;

(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园区或基地入驻企业有违法侵权行为。

第二十二条 被认定的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评选领导小组撤销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收回认定证书,予以摘牌,并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一)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资格的;

(二)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

(三)园区或基地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四)宣传虚假文化产品信息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五)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发展情况的;

(六)不服从市、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

(七)有违法和严重违规行为。

第二十三条 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若发生以下重大变更行为之一,应在变更后15个工作日内将变更情况 报评选领导小组。如变更后不符合园区或基地认定条件,评选领导小组将撤销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收回认定证书,予以摘牌。

(一)园区或基地的功能发生变更;

(二)园区或基地的管理单位发生变更;

(三)园区骨干文化企业增减和基地转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的变更;

(四)园区或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或基础设施发生变更;

(五)影响园区或基地经营的其他变更。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建设,规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园区是指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 园区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内容优先、自主创新的原则。第四条 文化部负责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

第五条 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省级的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并负责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指导和监管。

第六条 园区每两年申报、命名一次,每次命名不超过两个。原则上每个省级行政区内园区总量不超过两个。园区每两年考核一次。

第二章 申报与命名

第七条 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当地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园区内非文化类商业及其他配套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设面积的20%。

(三)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明确的文化产业特色,成绩显著,在全国或本省及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四)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园区内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园区内文化产业产值、交易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

(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六)有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企业孵化、融资中介、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

(七)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八)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业绩显著。

(九)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对于预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成长性高、有发展前景、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但尚未具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部可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第九条 申报园区,由其建设单位作为申报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申请,由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

第十条 对初审合格的由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文化部提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命名申请,并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提交《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请报告》。

第十一条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请报告》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

第十二条 对评审合格的,经文化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在文化部网站和《中国文化报》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天。

第十三条 公示结束后,文化部对符合条件的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第三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四条 文化部对文化产业司负责园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按本办法组织执行相关命名评审及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园区之间的交流活动;组织园区考核工作;推动园区对外交流与合作;协调园区申请贷款和专项资金扶持。

第十五条 园区所在地的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园区建设和对园区的监管,并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第十六条 园区对规划和重要文化产业项目作重大调整时,须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备案。第十七条 园区每年四月须向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报送发展情况。

第十八条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依照本办法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已命名的园区进行建设目标考核,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分为通过考核、限期整改、撤销命名三种。限期整改的期限不超过六个月。

第十九条 对园区的考核包括以下方面:

(一)园区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本办法要求;

(二)园区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三)园区管理及整体运营是否遵纪守法;

(四)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五)园区内文化企业发展情况;

(六)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园区管理的意见。

第二十条 园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文化部将撤销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称号:

(一)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二)宣传虚假文化产品和服务信息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三)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园区认定条件的;

(四)考核不合格,并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达标的;

(五)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它手段骗取园区资格的;

(六)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法律、行政处罚的;

(七)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八)因政策或经营方向调整而改变园区性质的。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篇7

关键词: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北方瓷都

一、在缸窑镇建立陶瓷文化产业基地的背景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希望。”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培养和规范文化市场,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重视保护文物。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也一定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一代代领导人的讲话中都强调了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此同时, 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典范代表的景德镇, 因为在陶瓷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技艺、丰富的内涵, 一直都有“世界瓷都”的称号。然而在经历了20世纪市场经济的洗礼后, 许多的国有陶瓷企业纷纷被淘汰, 十大瓷厂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停产改制, 乃至破产清算。2009年3月,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景德镇名列其中。烧土的青烟升腾了千年, 终于要到尽头。景德镇市在世人眼中沦为一个“破败的城市”。

就当人们在四处寻找新的制瓷原料的时候, 吉林省缸窑镇的“球磨粘土”引起了业内人的高度重视, 一些陶瓷厂商纷纷到吉林省购买陶土。“缸窑文化”再次引起了制瓷界的注意, 于是在吉林省内展开了抢救“缸窑文化”的行动。

二、在缸窑镇建立陶瓷文化产业基地的优势

(一) 陶瓷文化历史悠久。

缸窑镇烧制技艺的传承, 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 缸窑镇原名“溪浪沟”, 是一片高低不平的山地, 山上植物繁茂、野兽群集。到了清朝初年, 一些满族人来到这里, 以狩猎和采挖山参为生。康熙元年, 唐山地区发生了大旱灾, 一些受灾人群纷纷逃荒到关外, 其中少数人迁移到此地, 以打野兽, 烧木炭为生。移民中有一个叫赵龙岩的农民, 在唐山时曾了解一些陶业知识。他发现在溪浪沟的地下储有大量的白矽土和球粘土, 都是烧制陶瓷的原材料。于是他开始大量盘窑, 先是盘成用木炭烧缸的椎型窑, 后改进成馒头型、锅脐型等等。随着烧缸的成功, 当地的很多居民也在不同位置建窑烧缸, “缸窑镇”由此而得名。此后, 缸窑镇的祖先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制作陶瓷, 交易陶瓷, 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关东特色的陶瓷文化。这里居民生活中也充满了陶瓷的痕迹。容器是陶瓷的, 家具是陶瓷的, 房顶是陶瓷的, 甚至连围墙都是陶瓷的, 那是因为居民们将缸窑里淘汰的劣质大缸搬到家中, 排成排做成院子的围墙。缸窑陶瓷文化的代表“缸障子”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 东北最大的陶瓷工业生产中心。

1948年初, 缸窑镇成立制缸厂, 也就是后来的永吉县陶瓷工业公司。工厂中锅底形窑举目皆是, 厂房纵横, 窑火长年不熄, 各种陶缸成片。原制缸都是手工操作, 随着技术的进步,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 百分之九十的生产实现了机械化, 只有百分之十尚为手工操作。陶瓷工业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缸十多种, 陶杂件四十多种, 尤其是美术陶瓷制品, 更是样式繁多、琳琅满目, 每年都参加广州交易展销会, 畅销美国、日本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凭借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蜚声中外, 缸窑镇也因此成为东北最大的陶瓷制造和销售基地。

(三) 陶土资源丰富, 烧制设施齐全。

随着景德镇陶土资源的枯竭, 缸窑镇成为了陶瓷商购土的首选之地。球粘土作为制作陶瓷的基础原料, 在缸窑镇的储量极高, 到目前为止, 全区已探明的球粘土储量5, 000万吨, 据专家初步评估, 未探明的球粘土储量也在6, 000万吨以上, 位居国内前列, 而且矿产质量较高。同时, 据专家勘测, 在长春到永吉县70公里的区域, 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资源丰富, 土质优良, 属于烧制瓷器的上等材料。除此之外, 缸窑镇现在仍有大型的隧道窑四五座, 主要用于生产花盆、琉璃瓦等产品, 如果稍加改进, 可以生产陶瓷产品。刘秀利 (其中一座窑的主人) , 利用开采的球粘土和自家的推板窑已经生产出瓷砖、日用餐具、工艺品花瓶等几十种陶瓷产品。

三、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对吉林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 产业推动的作用。

抢救“缸窑文化”的行动提出后, 省内的多名民间艺术家凭借对陶瓷艺术的热爱, 自发地创办一些小型的陶瓷作坊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 他们需要先从景德镇购买已经烧制好的白瓷, 然后由书画大师们进行手工绘画, 经过晒干, 再用釉上窑高温烧制后才能形成精美的陶瓷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生产烧瓷, 不仅产品单一, 产量有限, 而且成本很高, 生产出来的大多是艺术陶瓷。如果建立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 可以在基地内实现由挖掘和开发陶土资源, 到产出陶瓷文化创意和设计, 再到将创意和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陶瓷产品, 并实现其市场化运作的生产模式。这样的生产模式, 不仅成本低, 而且产量大, 产品多样式, 既可以是艺术陶瓷, 也可以是日用陶瓷。同时, 陶瓷文化产业是一个“潜力股”产业, 依托着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实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会不断吸引新的陶瓷商来此进行运营。由此可见, 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推动吉林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一。

(二) 服务发展的作用。

“缸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不是单一某个环节或某个链条的发展, 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体系的发展, 故在其发展过程中, 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陶瓷文化产品的展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提供都需要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发展”的平台。而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就可以提供一个集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厅, 陶瓷文化产业作坊群, 陶瓷作品展示厅, 大学生学习实践基地等多功能区域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通过此平台, 陶瓷文化产业实体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多方面的支持。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无疑为整个吉林省的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服务。

(三) 资源共享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 许多人对“缸窑文化”及其内涵知之甚少, 掌握陶瓷烧制技术的人更少, 根据目前的情况, 抢救“缸窑文化”只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请全国陶艺大师来吉林省传授烧制技术, 率领吉林省国画艺术家到景德镇、德化等地学习他们各窑的创作方法。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的建立可以为陶瓷艺术爱好者提供文化交流、资源共享的场所。聚集在基地的人们, 有的是希望与他人进行陶艺方面知识的共享, 有的是为了发挥他们在陶艺方面的才能, 有的是为了寻找学习的机会, 提升他们在陶艺方面的技能, 这都将强化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 形象塑造的作用。

任何产业的发展最终都需要依靠市场来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样, 吉林省陶瓷文化产业无论打造得多么完美, 如果没有市场是无法持续和发展下去的。为此, 我们在大力发展吉林省陶瓷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形象的塑造。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建成后, 可在基地内举行各种陶瓷艺术节、高峰论坛、奖项评比等活动, 这都将推动吉林省陶瓷文化新形象的形成, 即吉林省将是当代的陶瓷之都, 也必然为吉林省陶瓷文化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四、结语

总之, 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形式下, 为了能让吉林人更早使用上自己生产的物美价廉的瓷器, 吉林人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把握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机遇, 建设缸窑镇陶瓷文化产业基地, 加速陶瓷文化产业的北移, 建立北方瓷都。

参考文献

[1] .陈金圣, 李兴华.地方政府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中的角色与作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院报, 2010

[2] .永吉县缸窑镇镇志编写委员会.缸窑镇志, 1985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篇8

近日,“第二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发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供公司、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等10家企业入选。

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全资公司,主要负责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的经营运作,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公司运营的人大文化科技园建设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集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文化企业,通过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培养了文化产业生力军。在运营人大文化科技园的同时,公司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己任,在文化产业国家标准与政策研究、前沿理论研究、文化数据研究、地方文化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与品牌构建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2007年成立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开展版权评估、版权调解、版权交易等一系列版权相关服务;2009年起,连续承办由文化部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品牌城市”国际论坛并论坛期间开展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推介会,促进了国内外理论研究领域的交流,为文化产业项目搭建了国际推广平台;2010年起,连年发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立足产业实践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012年起,承担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受中宣部、科技部委托承担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2013年成立文化品牌实验室,运用自主研发的文化品牌价值评估模型,逐年发布“价值排行榜”。

nlc202309021549

上一篇:餐厅推广宣传方案下一篇:已经造句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