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名言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品德名言(精选6篇)

品德名言 篇1

3、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罗素

4、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5、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7、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雪莱

8、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武者小路实笃

9、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10、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11、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12、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

13、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14、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15、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16、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17、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18、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

19、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20、真诚的爱情,并不等于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慷慨陈词的海誓山盟,如胶似漆的接吻拥抱。爱情是一种高尚、美丽、纯真的感情,应当以忠实诚恳取代虚伪欺诈,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轻率行动。——黄少平

21、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

22、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23、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24、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管仲()

25、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阿米尔

2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27、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28、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29、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30、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31、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让品德课堂更具“品德味” 篇2

一、重视教学目标的育人性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并为其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及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无论什么样的题材,都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只有把握好这一目标,才能把握教学方向,有效组织教学。

曾有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在课堂总结时居然说成了“这一节‘历史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把“品德课”说成“历史课”。这仅仅是一个口误吗?回顾这位教师的课:从对比清朝前期地图与现代中国版图入手,再追其原因,一次次画出被割让的土地,然后让学生了解帝国主义统治下人民的生活。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了解相关历史知识,这不正是历史课该完成的任务吗?然而,笔者却认为作为一堂品德课这些历史知识应该只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祖国情感的一个手段,而不应该将目标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起码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中国人民为何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从而培养学生作为新中国主人的责任意识吧!一堂“品德课”失去了其目标的“育人性”,就上成了一堂“历史课”。

其实,品德教材里还有很多题材都是这样,如前边提到的“我国的行政区”“农产品”等内容,若是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就会将其上成“地理”课、“科学”课。要让品德课彰显其“品德味”,首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育人性。

二、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活性

“生活性”是小学品德课的基本性质之一。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要让品德课彰显其“品德味”,就得将品德教学植根于儿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道德认识,提高道德情感,养成道德习惯。

品德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教材呈现的只是范例和话题,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而这些内容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教师应当结合本地区情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回归到生活,延伸向社会。笔者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一课时,并没有使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图片,而是用所在学校的科技馆、书画苑、年级展板,各班级橱窗、音乐空间、学校运动会、图书跳蚤活动、科技节、艺术节等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交流感想。这些材料都源于学生生活,许多活动还是学生亲自参加过的,他们热情特别高。在交流过程中,他们对校园的热爱之情、身为“五小学子”的自豪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再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一课时,让学生课前走访身边残疾人,观察、了解残疾人生活不便,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残疾人的艰难,通过资料交流感受残疾人顽强并针对具体的残疾人拟订具体的帮助计划,课后执行计划。整个教学过程从课上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学生在生活体验中逐渐形成、内化道德品质。

三、重视教学形式的活动性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性。《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实践中让儿童动脑、动手,在活动实践中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大量研究也表明: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性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规则有什么用》一课时,上课伊始,安排一个小游戏,却故意不讲清游戏规则。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以至于游戏无法进行。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笔者这才出面调解,让大家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再重新游戏。当然,有了规则,游戏进行得十分顺畅,学生玩得也十分开心。前后对比,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在游戏中规则的重要性。然后,由此及彼,全班一起交流讨论学校的规则及其作用,在讨论交流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生活离不开规则。有了这种深刻的活动体验和发自内心的认识,难道还担心他们以后不愿意遵守规则吗?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教学形式,寓教于活动之中,学生就能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生活的道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四、重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品德学科教学除了注重教师评价的艺术,比如激励式评价、期待式评价、亲近式评价外,更要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让儿童在交流、反思中不断提高道德认识,改进道德行为,内化道德品质。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中的《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集体的事谁说了算》《我是参与者》的教学,可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比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明白民主生活的权利与义务,学会在行使自己权利时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规则有什么用》《我生活的社区》、四年级上册《我的邻里乡亲》等教学效果评价中,可结合家庭和社会人的参与评价,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评价如果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结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时,事先,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调查了解地球所受的伤害,然后分别从资源情况、环境情况、人口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在这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观察、探究、思考能力,以及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地球对我们非凡的意义,增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更要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我们在评价不同的学生尺度也应该有所不同,应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

品德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综合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紧紧围绕其“育人”目标,寓教于生活体验、各种活动之中,重视教学的多元评价,才能让思品教学真正提高学生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内化道德行为,让品德课彰显更多品德味。

品德修养的名言 篇3

利所在的地方,天下人都向那里去。

贫穷的人不学也会俭省,富有的人不泶也会奢侈。

不义之财,我是不会取的。

勤俭节约,可以使人更高尚、更美好。

奢侈浪费到了极点,就会招来祸患与灾难。

宁可渴死也不赊邻居的酒来喝,尽管天气寒冷也不借别人的`衣服穿。

努力学习不要忘记祖辈的勤俭,钱财积聚得太多,会使子孙愚蠢。

谦逊过分,愈觉得虚伪,亲密得过分,愈变得浮泛,愈加奢侈,愈变得悭吝。

君子生活在世上,能甘心穿不好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甘心艰苦劳动,这样就没有过失了。

嫁女儿要选择好女婿,不要索取很重的薄礼;迎娶媳妇求得品德好的女子,不要计较妆奁的厚薄,

君子是把当成快乐,这样就只看到了贪欲的苦处;小人把贪欲当成快乐,这样就只看到了道义的苦处。

不要贪图不应得到的财物,不要饮过量的酒。

看重财物,刻薄父母,不能成为人的子女。

节俭就能常足,常足就快乐而且可以得到美好的名声,灾难,祸患也就离得远了;奢侈就常不足,常不足就忧愁而且被人非议,幸福也离得远了。

更多名言精彩推荐:

·外国名人名言励志篇

·学习经典励志名言警句

·20句能唤醒心中巨人的励志名言

·激发内心力量的励志名言

·励志名言把握机会

·励志名言信念

·励志名言奋斗

·值得一看的读书名言

有关品德的名言警句 篇4

1、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2、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3、修身以敬,勿托以尊。

4、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

5、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6、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7、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10、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11、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1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13、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6、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1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8、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19、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

20、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

21、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22、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2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4、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25、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26、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2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28、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29、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关于高尚品德的名言 篇5

2) 富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奥。 (法朗士)

3)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斯鸠)

4) 名声,你激励培养着纯洁的心灵,你是高尚者的最后一个弱点,鄙视欢乐,使人在艰苦中苦度时光。 (弥尔顿)

5)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 (莫格利希)

6) 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 (穆尔)

7) 高尚者的丰碑是他们自己的美德。 (欧里庇得斯)

8) 对一切事情都喜欢做到准确、严格、正规,这些都不愧是高尚心灵所应有的品质。 (契诃夫)

9) 人,空空的来,空空的去,尘世间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转眼成空。我们所能带走的,留下的,除了爱之外,还有什么呢?而爱的可贵和崇高,也在这种比较之下显出了它无与伦比的永恒。 (三 毛)

10)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是成虹霓。 (宋 濂)

11)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

12) 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 (李斯特)

13) 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 梭)

14)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罗曼·罗兰)

15) 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罗曼·罗兰)

16) 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 (罗曼·罗兰)

17)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茅 盾)

18) 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 ——罗曼·罗兰论人生

19) 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罗曼·罗兰论真理

品德名言 篇6

品德与社会课程极具德育功能,但当下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效果不是很好,削弱了该课程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功能。为此,我校充分利用福建省第二批品德学科基地校的有利契机,开展以“立德树人”为大方向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功能优化路径的实践与研究,让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各项教学紧密结合,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走向社会。

二、建构品德核心素养课堂评价

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引发了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学校教的是什么?是什么会被遗忘?又是什么会融入血脉,奠定根基?当下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品德课程应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代替传统的课程标准体系,从单一重视学科教学规律走向重视人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的叠加和融合。

路径一: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设计方面,实现对课程的准确解读和表达。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设计中,实现对课程的准确解读和表达,是加强课程德育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性质定位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显然,这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功能的加强提供了良好契机。

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开宗明义:“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小学中高年级是儿童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发展儿童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能力的艰巨使命。

路径二: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校本教研,建构品德课堂评价模式。

围绕我校申报的福建省普教室立项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功能优化路径的实践与研究”,参考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提出的21世纪最需要技能,聚焦品德课堂,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研究团队着力培养的品德核心素养为:

我校品德课堂努力让儿童成为评价的主体,注重关注过程性评价,使品德课堂评价成为儿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实践中,明确评价标准,规范评价仪式,依此让学生给同伴和自己评分,并用具体观察支持自己的结论。在评分的同时,学生品德核心素養得以润泽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悄然形成了。

路径三:立足校园文化特色,着手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扩大学科课堂的外延,深化德育内涵,以实践的方式落实德育功能的活动,达到学科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科质量,实现德育教育优化路径。

我校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处处显露出现代化学校的办学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此,基于课程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我校品德教学研究团队着手编写了适应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基于立德树人的德育优化路径——鼓二小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努力实现课程与校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无缝对接。

三、指向“立德树人”,提升品德核心素养

我校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功能优化路径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至今,围绕“立德树人”,提升品德核心素养,取得如下成效。

1. 提升任课教师专业素质和对课程的认识。

一线教师是将国家课程意志传递给学生的最终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对课程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现程度,其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加强德育课程的核心所在。在课程观念上,要求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性质,把握课程标准,从综合的角度对待其中从属于不同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教师要从原来只会处理单一学科局部知识,发展到会进行跨学科知识处理,才能真正发挥综合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如,我校有些青年教师除专任数学、语文、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外,还兼任品德教学。他们在课堂上注重采用问题解决、体验探究等教学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

2. 促进品德课程向综合化延伸。

我校办学目标是“四园”——学习的校园、生活的花园、活动的乐园、温馨的家园,学生在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将努力达成“三能”的素质培养目标,即“能歌善舞、能言善书、能学善行”。为此,我校品德和社会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走向社会,如与军门社区联合开办“四点钟学校”。同时,促进品德和社会课程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各项教学紧密结合,相融相生,不断发掘并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优化功能路径,发挥德育教育的整体效应,从而有效推进品德与社会课程“三能”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完成。

3. 研究成果不断扩大影响面。

随着品德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年多来,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研究团队打磨的课例,如《我们学校的变化》《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拥有好心情》等,先后在省内外骨干培训班展示,获得各界好评。

品德与社会课程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而能力与智慧的提升需要积累和磨练。德育内涵广博而隽永,课题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探索。

上一篇:第一学期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瀑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