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一定有办法说课(共9篇)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喜爱绘本阅读,期望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让学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
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纽扣时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张老师想请大家放松放松,和大家一起读一个故事,想读故事吗?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在这里(投影书的封面,指向书的题目):一起大声地说出故事的题目:爷爷一定有办法。谁一定有办法?再来读读。那请小朋友们再来看一看,封面上都有什么啊?
一位白胡子老爷爷手里搀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他的小孙孙,叫小约瑟,他们手拉着手,在乡间的小路上走着。猜猜看,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
现在故事正式开始!
二、1、讲述故事情节。
页1:(字图出示)爷爷是个很高明的裁缝师傅。看看毯子上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页2:(第一句)你看,约瑟睡得多舒服啊,这神奇的毯子一定让他每晚的梦都十分香甜。爸爸妈妈都非常喜欢约瑟,瞧瞧,他们看约瑟的神情。(第二句)
页3图:大家看看约瑟的毯子变得什么样了?(字图出示)约瑟愿意丢掉毯子吗?看看约瑟的神情,他在说什么?
页4、5: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你看约瑟的家分成两层,上面一层给爸爸妈妈住,下面爷爷奶奶住,约瑟拿着毯子跑到爷爷家。“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做动作)“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做动作)“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够做什么,我们来猜一猜。
页6、7:我们来看看爷爷是怎么做的?“一件奇妙的外套。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对面走过来的是约瑟的小朋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约瑟得到了小朋友的夸奖,多得意呀!这是爷爷的功劳。“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这件外套好像也不能穿了,约瑟愿意丢掉吗?
页8、9:约瑟说:(生合)约瑟非常相信爷爷一定能有办法,果然约瑟拿着这件老旧的外套跑到了爷爷家。“爷爷拿起了外套„„还够做”,猜猜看,还够做什么?爷爷在改这件外套的时候,门口还站了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不舍离去,因为他们要看看爷爷这次又变出了什么魔术?这回,爷爷到底做了什么呢?
页10、11:(翻书)哇!一件奇妙的背心。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约瑟背对着我们,你能够想出他脸上的表情吗?你来模仿他的样子来做做看,好得意哟,约瑟多开心啊,有了这样一件奇妙的背心。老师、同学们都很羡慕,都很惊讶。“不过„„丢了”约瑟愿意丢掉这件背心吗?这幅图上,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小宝宝,妈妈什么时候生小宝宝了?故事有没有告诉我们?(翻前)你看到了什么?妈妈肚子大了,肚子里有个小宝宝,再来看,爸爸是个聪明的鞋匠,他做了一双小小的鞋子,为谁准备的?奶奶正在织一件小小的毛衣,这件小小的毛衣是为谁准备的?这一切文字有没有告诉我们,图画书告诉我们了,所以,我们在读图画书的时候不光要看文字,还要看图画,因为图画也是会说话的。(板书)图中的话你怎么才会更明白呢?(生讲,师板书:看。猜?想!)是呀,我们看看、猜猜、想想,才会收获多多!
页12:“约瑟不愿意把这件小小的背心丢掉,他说(生合)。”“爷爷„„还够做”猜猜看,还够做什么?看看爷爷是怎么做的,这一次,爷爷的门口有三个小朋友,都不想离开,想看看爷爷这一次把背心变成了什么?天已经黑了,星星出来了,可是这三个小朋友还不肯离去,他们宁可不吃晚饭,一边吃着面包圈一边等待着。
页14、15:看,做成了什么?一条奇妙的领带!每个礼拜五,约瑟都戴着这条领带去爷爷奶奶家。你看一家人围着烛光吃晚餐,多温馨啊)不过„„丢了” 约瑟愿意丢掉吗?
页16、17:约瑟说:(生合:爷爷一定有办法)我们像约瑟一样越来越有信心了,爷爷也越来越胸有成竹了。“爷爷拿起了领带„„还够做„„”还够做什么呢?
页18、19:我们来看看爷爷的办法。“一块奇妙的手帕”约瑟收集的小石头就用这块手帕包得好好的,这块手帕陪伴着约瑟童年的许多快乐时光。“不过„„丢了。”约瑟一脸的沮丧,他愿意丢掉吗?约瑟说:(生合)
页20、21、22:“爷爷„„还够做”还够做什么?我们来看看爷爷是怎么做的呢?看到了吗?一粒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这样裤子就不会滑下来了,扣子的命运怎样了呢?
页23、24:“有一天„„你的纽扣呢?”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这根背带弹了起来,他的纽扣掉了。约瑟、小伙伴和妈妈都大惊失色,约瑟找遍了所有的地方,楼上、楼下、庭院,就是找不到纽扣,约瑟急急忙忙跑到爷爷家,约瑟跑得太急了,惊动了楼上的爸爸,惊动了邻居,还惊动了路上的马匹。
页25、26:“约瑟嚷着„„你妈妈说得没错”一家人都很难过。约瑟的小妹妹在说什么?小妹妹的手后边藏着什么?好象是一条毯子,上面是白云的图案,这是不是也是爷爷为她缝制的呢?我们猜可能是的。这块毯子为什么不送给哥哥呢?还把它藏到身后?
页27、28:怎么办呢?纽扣不见了,约瑟是不是一直要沮丧难过下去呢?“第二天,约瑟去上学„„还够”还够做什么?
看看这个作家的结尾是什么?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的结尾就是他的开头,开头又是他的结尾,这个故事就好象一个完美的圆,喜不喜欢这个故事?为什么约瑟舍不得扔掉那些老旧的毯子、外套、背心、手帕?
过渡:原来这块毯子和毯子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记录着约瑟成长的岁月,陪伴着他童年的美好时光,更重要的是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所以约瑟舍不得丢掉。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我现在要考考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了,爷爷的巧手,分别为小约瑟制作了什么东西?
(1)那些神奇的布料究竟到哪儿去了?想不想知道?看看我们的这幅图,在图的下方,角落里,还有一家子呢。是谁的一家子?是小老鼠的一家子!中间有个两只小老鼠坐在一把椅子上,津津有味地好像读着什么。那个椅垫子圆圆的,就是约瑟丢掉的那颗纽扣!再看看小老鼠的头巾、小背心、背带裤,你发现了什么?
(2)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两个世界,两个故事。
可是,约瑟渐渐地长大了,奇妙的蓝毯子太小了,也旧了。妈妈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材料还够做……”
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又小又旧了。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太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不同意,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爷爷用这块材料做了一件奇妙的背心!
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他好喜欢这件背心。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显得小了、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又小又旧,还沾了胶水和颜料,真该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怎么会同意,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用剪刀咯吱咯吱地剪,又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哈,爷爷用这块材料做成了一根奇妙的领带。蓝颜色领带!
你想想,蓝颜色的领带,约瑟戴着,是怎样的一个小酷人!
不过,约瑟还是在渐渐地长大,奇妙的蓝领带肯定又小了、旧了,而且上面还沾了一大块汤,不用说,妈妈又想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肯定还是不同意,因为约瑟会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的。
那么,现在,爷爷用这块材料,用他的咯吱咯吱的剪刀和缝进缝出的针又会给约瑟做出一样什么东西呢?
做出了一块奇妙的手帕。
约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小石头,就是用这条奇妙的手帕包得好好的。
约瑟还是长大,手帕还是变小变旧。照样的,妈妈还是没有能把手帕丢掉,结果,有办法的爷爷用这块材料……为约瑟做出了一颗纽扣。一颗小小的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蓝颜色的!
可是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纽扣呢?”
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焦急的约瑟找啊,寻遍了可能去过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没有。
纽扣没有了,即使是总会有办法的爷爷,现在也不可能有办法了。
故事写到这儿,怎么往下面写呢?现在检验想像力了。检验写一个故事,你能不能合乎情理、又是异想天开地得到一个结尾。结尾真重要。一个精彩的结尾,给了你最后的惊诧和喜悦的时候,就连同前面的故事一起,完美地搁在了你的记忆里。而结尾平庸,那么前面的精彩也会因此而黯淡,甚至让你连前面的故事一起忘记。
约瑟没有找到纽扣。有办法的爷爷没有了办法。第二天,约瑟去上学。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地写着:
“这些材料还够……”
还够做什么?
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
这本奇妙的书的书名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在阅读组组长王老师的推荐下,要求我准备一个绘本活动,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准备《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活动的设计,以下是我活动后的反思。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比较常见的一本绘本书,在这之前看过一遍,但是因为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趣味性,所以没有过多的去探索里面的东西。第一次尝试绘本教学,没有经验,也没有太多的范本可以借鉴,只是摸索着。课前我拿着这本绘本读物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先抓住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传递的情感,及重复而富有节奏的文字讲述,再来设计教学过程。经过和王老师反复地研究后发现《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图画书,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爷爷,他巧用心思,把孙子心爱的毯子变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作者采用重复而有节奏的文字来叙述整个故事,既简单温馨又朗朗上口。整本书的图画部分更为丰富传神。
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可是没想到有位孩子阅读过这个故事,大声叫着,一下子就把谜底揭晓了,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为了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就悄悄地告诉她,你要保密,把你知道的藏在心里,待会儿请你举手告诉我们大家。接着,我点击做好的PPT,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成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到第二部分的时候都不用老师接着讲述故事就知道故事的情节了,这时候看到了孩子们感到成功的喜悦。最有趣部分是引导孩子猜测爷爷又会给约瑟什么样的惊喜的时候,一开始孩子们的回答很局限性,想象空间比较小,后来慢慢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发挥想象,越说越多。但是有一点我没有预想到的是,个别孩子没有考虑到布料的多少乱猜测,只有一点点的布料怎么可能做成大件的东西呢。接着我让孩子们看图自己去发现为什么爷爷把原来的布料做得东西越来越小了。
通过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最后的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以及“约瑟为什么每次都不肯丢掉那些旧东西”?让孩子们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还有约瑟对爷爷的信任和依赖。
1、通过猜读、排图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发展的线索,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巩固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合作阅读中发展孩子的协作能力。
3、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鼓励幼儿在面临难题时要多动脑。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两人一份图书;
2、投影器;电脑;课件(书本内容);
3、教具图片(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
4、黑板(上面做好箭头和数字标志)。
5、家园互动表(见附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图画书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谁?这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是爷爷和孙子)
师:这位外国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约瑟,你觉得他和爷爷之间可能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幼儿猜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约瑟和他爷爷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吧。
二、幼儿观赏投影画面,感受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1、教师讲述故事,请孩子观看画面,念到关键的地方让学生猜,然后翻页印证孩子的想法。
◎故事中一共有五次“变”,第一、第二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可以做什么;(潜在提问:约瑟得到这件奇妙的外套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第三次变时引导幼儿重复约瑟和爷爷的对话,从中体会爷爷的节约和智慧;(爷爷真是太聪明了!破损的布料都剪掉了,剩下的布料越来越少了,爷爷还会做出什么奇妙的东西呢!)
◎第四次时增加难度,将爷爷的话和妈妈的话进行对比,设置提问:听了妈妈的话,约瑟会丢吗?
◎最后一次用问题“啊哟!手帕有多大,剪去破的和脏的地方还剩多大?爷爷会不会把它扔掉呢?他还能为约瑟变出什么奇妙的东西呢!我们来猜猜?” 来引导幼儿思考,从而更进一步显出爷爷的聪明与节约(约瑟喜欢这颗奇妙的纽扣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把手帕变成奇妙的纽扣,爷爷真是心灵手巧呀!)。
◎师:纽扣都没有了,爷爷就是手再巧,再聪明也不可能无中生有了,那么已经长大了的约瑟会怎么办呢?让我们继续看故事。
师提问:长大了的约瑟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哇!约瑟好棒呀!我们一起为约瑟的长大鼓掌吧!
2、阅读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师:爷爷的巧手,分?e为小约瑟制作了什么东西?(幼儿说,教师随机出示物品)
师:爷爷为约瑟缝制了一条毯子,最后变成了什么?请小朋友上来把爷爷制作的东西按故事里的顺序摆一摆。(幼儿操作)
师:你喜欢有这样子的一??爷爷吗?你会怎么夸奖爷爷?
3、第二次欣赏故事后提问: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在这个大故事里面还藏着一个小故事,最后纽扣不见了,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颗纽扣从大故事中掉到了小故事里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本图画书吧!让我们边看边找这颗纽扣掉到哪里去了?
师:啊呀!小朋友这么多,我这里的书不够呀!怎么办?
师:两个人看书该注意些什么呢?(一人翻,两人看,轻轻翻,仔细看,不争也不抢)
幼儿两人一组翻书阅读(师:好,我们先来看封面,封面会告诉你故事的题目,我们一起来说说故事的题目叫《爷爷一定有办法》,打开书本,我们看到了扉页,扉页上有什么图案,这个图案在故事里经常地出现一直到故事的结尾,你们发现了吗?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看的最仔细)。
幼儿观看图画书,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发现那颗丢失的纽扣了吗?好!在第几页,看看页码?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变成老鼠的椅垫了)
师收图书。请小朋友两人商量好请一个小伙伴把图书送回家,送回来的时候要封面朝上。
师:你们发现什么了吗?故事中掉下来的布料被小老鼠利用了起来,他们用这些布料打扮自己的家,装扮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延伸活动:
1、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废旧物品也是可以再利用的。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件废旧物品,是什么呀?(废旧报纸)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废旧报纸可以有什么用?哦!原来废旧报纸还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报纸来玩呢!请你们想一想,报纸还可以怎么玩?在玩的过程中很可能报纸会变破损了,报纸变破损了,你还可以怎么玩?(幼儿先说再幼儿玩)
2、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家园互动表。
语言教案《爷爷一定有办法》课后反思:
第一次尝试绘本教学,没有经验,也没有太多的范本可以借鉴,只是摸索着。课前我拿着这本绘本读物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先抓住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传递的情感,及重复而富有节奏的文字讲述,再来设计教学过程。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可是没想到有位孩子阅读过这个故事,大声叫着,一下子就把谜底揭晓了,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为了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就悄悄地告诉她,你要保密,仔细听听老师和妈妈将的故事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于是阳阳静下心来仔细听讲,其他小朋友也不再去询问她故事情节,注意力又回到老师身上。接着,我点击电子书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成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学说着描写爷爷有办法的句子。
特别是第一次问他们,你们猜爷爷会给约瑟做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范围比较窄,后来慢慢进入情景,展开想象,象“裤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错。再次预设问题,激起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通过独立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最后在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因为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上次我们听过《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也是讲爱的。”看来我们的小朋友能举一反三了。
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阅读时只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细致地去观察妈妈、约瑟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
不洗澡
关键词: 游戏、实验
适用年龄: 1~2岁
分享人:李少林
1岁8个月左右,兜兜开始不喜欢洗澡。我就开始思考,难道他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吗?似乎也没有。后来琢磨出来了,洗完澡就是睡觉,兜兜肯定把洗澡和睡觉联系在一起了,而他一定觉得没玩够,所以就不喜欢洗澡了。
我开始尝试各种方法:“那我们不洗澡,我们去给小汽车洗澡吧!”果然有效!但没几天,他也就腻了,给汽车洗澡也没意思啊!我就说:“咱们带小动物去玩吧!”把洗澡变成了游戏,兜兜就觉得挺好玩的。可是没多久又觉得不好玩了。我就说:“那我们去做个实验吧!”我们把高尔夫球放水里,直接掉下去了,而小皮球还漂在上面,他又觉得挺好玩的。很多天以后,兜兜开始特别奇怪地反复重复:“兜兜不洗澡,兜兜不洗澡!”怎么又不洗澡了呢?我正在想办法,他自己冒出一句:“兜兜要玩水!”哈,小家伙还挺幽默的。
不进幼儿园
关键词: 仪式
适用年龄: 2~4岁
分享人:阴丽萍
记得都都刚上幼儿园时,我也面对了很多家长遇到的分离焦虑问题。据我观察,很多时候,分离焦虑其实显现在妈妈身上,而非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接收体,你的任何一点小小的犹疑都会被他抓住,所以妈妈越是平静和坚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反而会越快度过。
除了用平静坚决的态度面对孩子,我还和孩子设立了程序说“再见”。这种恒定、有节奏的程序会给孩子心理上一个缓冲,调适好他的心情。我和都都有一段时间固定的分别仪式,具体内容是抱着他在幼儿园门口左转8圈右转7圈,后来一度更迭为陪他玩5分钟猫抓老鼠,再后来还有他荡秋千我拍他的脚100下等等。这种程序是我和孩子商量后共同设立的,这种仪式让分离更容易接纳,过程相对愉悦。这招儿是我在妈妈读书会上跟一位妈妈偷师学来的。
不刷牙
关键词: 贴纸
适用年龄: 2~4岁
分享人:李少林
兜兜3岁时有个阶段不爱刷牙。刷牙不像洗澡还可以进行游戏,刷牙就是一个枯燥的工作,还得刷3分钟。于是我就利用了贝瓦淘奇包里的刷牙卡,很简单,就是一个表格。如果刷牙了,就贴一个牙齿精灵,如果没刷牙,就贴一个细菌。兜兜不想刷牙的时候,我就故作认真地说:“那就贴上一个小细菌吧。”他立马会说:“不要,不要,我要刷牙。”这样坚持了1个月,就养成了每天主动刷牙的习惯。
这种工具特别好,把它贴到墙上,宝宝能看到自己做了一些什么,能看到自己得到了什么,当他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个牙齿精灵,两个牙齿精灵,越来越多的牙齿精灵的时候,他会为自己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刷牙的兴趣也就会愈加浓厚。这实际上是帮助宝宝把抽象的事情具象化了,让宝宝直观地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并强化好习惯非常有用。
我要出差
关键词: 表格
适用年龄: 3~4岁
分享人:李少林
兜兜3岁的时候,我要出差10天,他对时间的概念只知道早上、晚上。他知道晚上睡一觉就到了第二天,但他不知道两天有多长,10天有多长。为了让他踏踏实实的,我就画了一个表格,下面写上日期,比如我是3月19号出差,19号是第一天,一直写到我回来的那天。写完之后,我告诉他每天晚上睡觉前贴一个贴纸在那个格里,给他一版贴画,每天可以选一个贴上去,贴满了我就回来了。这个办法特别有用,当时我远程遥控,每天打一个电话,到第8天的时候,我妈妈告诉我,兜兜每天贴贴纸,今天还说:“太棒了,妈妈还有两天就回来了。”等宝宝再大一些,表格的方法还可以扩展应用到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坚持性方面。
发脾气
关键词: 左脑和右脑
适用年龄: 3~5岁
分享人:马慧敏
我家老二脾气很大,很闹,发脾气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不顾,我学了一个方法,充分利用好左脑和右脑的不一样。他发脾气的时候是右脑作祟,又哭又闹。那我就要让他从动用感性的右脑变到动用理性的左脑。比如数数字,回忆有情境的东西:“你记得我们第一天在迪士尼玩的是什么吗?是不是小小世界?哦,是的。后来玩的是什么?好玩吗?第三个玩的是什么?哦,对,是维尼小熊的蜜罐。”这样,他就慢慢镇定下来,不再哭哭闹闹了。因为他的左脑已经开启工作。大概两三分钟平静下来以后,我们再回去找他发脾气的理由,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老师说孩子不行
关键词: 判断
适用年龄: 0~6岁
分享人:蒋佩蓉
老二在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说他有智力障碍。我仔细观察过,我们发现是他的脑筋转太快,但表达不出来造成的。所以,当时以为是智力障碍其实是他智商太高。我们当然又去请教了不同的专家,专家说孩子还在发育,慢慢观察,不要太轻易服药。所以我们也很冷静,没有赶紧去治疗什么的。求助和判断对父母来说都很重要。
和老人意见不同
关键词: 决定权
适用年龄: 0~18岁
分享人:马慧敏
我爸爸是很小心很小心的人,比如他看见孩子在爬一个东西,他会说:“不要爬了,很危险的!”孩子到厨房拿一杯水,他会说:“不要进厨房,厨房很危险。”又或者“刚吃完不要跑。”他有很多“不要”的概念。但是我认为,孩子要尝试很多东西,要自己去做才可以成长。很幸运的是,爸爸妈妈还算比较开明,他们会配合我的做法。在平时,我也会跟大家讲,在给孩子立规矩方面,我和我先生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这样就不会出现孩子想买什么玩具,我们不同意,但他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得到的可能。
这真是一个奇妙故事,爷爷像一个魔术师一样,总是能把旧的东西变成新的,真是创意十足。老师告诉我们:“创意就是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他要大家集思广益的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老旧了还可以再利用。有人说:可乐瓶可以制作笔筒、玩具。 有的人说:废纸还可以拿来做劳作、垃圾袋……。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个没完。经大家热烈的讨论后学到了由旧变新的秘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约瑟家生活很简朴但很富足,更看到一个亲情交融的幸福家庭。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我的奶奶也和故事中的爷爷一样很有创意。她会将家里变得很干净,还会种出很多营养的蔬菜,更会帮将快要死掉的果树治病。奶奶还利用到附近公园散步运动的`时候,帮忙捡垃圾,让居民有个干净的公园休闲。在我的心中奶奶是一个女超人,我要学习奶奶做个有创意的人,天天快乐又自在。
为了帮助孩子能感受故事的奇妙,课上,我引导孩子从纷繁的色彩里,去寻找简单的童真,去读懂那些画面中蕴含的细节。如约瑟愿意丢掉毯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妹妹的白云毯子舍得送给哥哥吗?妈妈的怀里怎么多了一个宝宝?在图中找找看,宝宝是从哪里来的?知道爸爸做的鞋子、奶奶织的毛衣是为谁准备的了吗?从图中你能知道纽扣哪里去了吗?……太多文字没有提及的细节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在图中发现了,并在这些细节中丰富着故事,更能体会那故事的奇妙以及蕴含的浓浓的情感。
二、猜测情节,阅读期待。
故事中,爷爷一共有五次变,在前两次爷爷说到“这块料子还够做……”时,我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测,还够做什么?当约瑟穿着他的外套,他的朋友会对他说什么?当约瑟穿着奇妙的背心,他的同学和老师会说些什么?当他的外套背心老旧时,他的朋友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又会说些什么?猜一猜,演一演,在这演绎中,不断激活了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期待,孩子们收获的是互动的精彩,是一种对故事中爷爷的默认,是一种惊喜情绪的体现。更是对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解读。
故事中那轻快的剪裁声,总能让人惊喜地发现一次次奇妙的变化。而那边角料成为了一个新的故事,也是这本书的奇妙之处,所以最后我又鼓励学生去编老鼠一家发生的故事。
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 濮彩君
绘本解读: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加拿大菲比.吉尔曼的绘本。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犹太民间传说。作者用重复而富有节奏的文字讲述了一位智慧而又慈爱的老爷爷用慈祥的爱心和灵巧的双手,把一块料子缝制成温暖、舒服的毯子,又把旧了的毯子制成了衣服、领带直到很小的一粒纽扣。一块很普通的布料在不断地变化,一份长者的亲情,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大智慧呈现在读者面前。图画则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
设计理念:
1.绘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因此在教师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时,把图画展示给孩子看,让孩子通过阅读图画,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适当停顿,让孩子们猜测一下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这样就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2.阅读绘本,应该结合绘本的各种特点来进行互动的阅读。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来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
3.以课堂为展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师生共同创设“书中有乐,读中有乐”的氛围,在阅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阅读目标:
1、师生共读一本书,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期望通过绘本阅读激发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欣赏图片,从图中体会到文本所叙述到的情节及所含有的丰富的内容。
3、看读演结合,感受简单重复的有趣语句。
4、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
5、感受爷爷对小孙子的爱,感受亲情的幸福、温暖。
阅读重点:
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
阅读难点:
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时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计课时:1~2 课时
阅读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题: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在这里(投影书的封面,指向书的题目):一起大声地说出故事的题目——生:爷爷一定有办法。
谁一定有办法?再来读读。
2、了解扉页:
题目的下方还有一些字,我们一起读读:(师生共读)这是说什么的?(先学生说说)是说一个名叫的菲比•吉尔曼的加拿大人写了故事画了画,是宋佩把这本外国的书翻译成中文让中国的小朋友看得懂。
(1)看,这幅图,这就是爷爷和他的小孙孙约瑟,他们在干吗?
(2)再看看他们俩,还有谁看到更多的东西了?
小结:看这种图画书,就是要仔细地观察!
(3)猜猜看,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呢?一起跟着小约瑟走进这个故事吧!
【意图:师生共读从读封面开始。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指导。学生自读是不会读封面的,师生共读就能比较好的关注一些读书方法。尤其是绘本,封面可以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整本书基本的基调,主要的形象,文作者,图作者,译者,出版社等等。】
二、共读故事
页1:(字图出示)爷爷是个很高明的裁缝师傅。看看毯子上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页2:小约瑟躺在摇篮里,盖着爷爷缝的毯子,感觉怎么样?
1、出示文字“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把恶梦通通赶跑。”这真是一条奇妙的毯子!
2、(板书:奇妙)板画小毯子
3、过渡: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瞧,他已经不再是躺在摇篮里的婴儿了,奇妙的毯子也变得什么样了?
页3:(字图出示)约瑟愿意丢掉毯子吗?看看约瑟的神情,他在说什么?
页4、5: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1、你看约瑟的家分成两层,上面一层给爸爸妈妈住,下面爷爷奶奶住,约瑟拿着毯子跑到爷爷家。
“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
2、(演示做动作)
“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演示做动作;剪刀的音乐。用肢体和动作,有节奏地表现爷爷缝东西的情景。)
“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
3、够做什么,我们来猜一猜。
页6、7:
1、我们来看看爷爷是怎么做的?
“一件奇妙的外套。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板画外套)
2、看图:路上小女孩看见了,会说什么呢?
3、还有好多人看见他的奇妙外套,会说什么呢?(生自由说)
【意图:因为是绘本,老师让学生关注图画,还引发学生的想象,听说读写自然渗透。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读书读画,引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体验。】
引:这件外套又温暖又舒服,穿着他,每天有好多朋友夸奖,小约瑟一定每天都很开心,这真是件奇妙的外套啊!这件外套穿到了膝盖,不过——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
这件外套好像也不能穿了,约瑟愿意丢掉吗?
页8、9:约瑟说:(生合)“爷爷一定有办法。”
约瑟非常相信爷爷一定能有办法,果然约瑟拿着这件老旧的外套跑到了爷爷家。
“爷爷拿起了外套„„还够做”,1、猜猜看,还够做什么?
2、你看,爷爷在改这件外套的时候,门口还站了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不舍离去,因为他们要看看爷爷这次又变出了什么魔术?这回,爷爷到底做了什么呢?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故事本身的节奏造成讲述部分课堂的教学节奏:在第一次,第二次讲述爷爷为约瑟将破旧的毯子做成一件奇妙的外套,老师自己朗读:“爷爷拿起„„,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老师做起了喀吱喀吱剪、缝进缝出的动作。)“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第二次将外套改成一件奇妙的背心的时候,学生凝神再听老师的朗读和讲述,到第三次,第四次的时候,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开心地说,开心地做动作。这就像是音乐中的主旋律,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再现,在开心地说和做中,师生沉浸在对爷爷的赞叹和语言的节律中。】
页10、11:(翻书)哇!一件奇妙的背心。板画背心。
1、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约瑟背对着我们,你能够想出他脸上的表情吗?
2、你来模仿他的样子来做做。约瑟多开心啊,有了这样一件奇妙的背心。老师、同学们都很羡慕,都很惊讶。这时候,约瑟心里一定很感激——爷爷。
3、你想怎么夸夸爷爷,怎样的好词送给爷爷最合适?(老师也想送给爷爷
一个词:心灵手巧)
“不过„„丢了”
4、约瑟愿意丢掉这件背心吗?这幅图上,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小宝宝,妈妈什么时候生小宝宝了?故事有没有告诉我们?
5、(翻前)你看到了什么?妈妈肚子大了,肚子里有个小宝宝,再来看,爸爸是个聪明的鞋匠,他做了一双小小的鞋子,为谁准备的?
6、奶奶正在织一件小小的毛衣,这件小小的毛衣是为谁准备的?这一切文字有没有告诉我们,图画书告诉我们了,所以,我们在读图画书的时候不光要看文字,还要看图画,因为图画也是会说话的。(板书)图中的话你怎么才会更明白呢?(生讲,师板书:看。猜?想!)是呀,我们看看、猜猜、想想,才会收获多多!
页12:“约瑟不愿意把这件小小的背心丢掉,他说(生合)“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还够做”
1、猜猜看,还够做什么?
2、看看爷爷是怎么做的,这一次,爷爷的门口有三个小朋友,都不想离开,想看看爷爷这一次把背心变成了什么?(生边说边做动作)
天已经黑了,星星出来了,可是这三个小朋友还不肯离去,他们宁可不吃晚饭,一边吃着面包圈一边等待着。
页14、15:看,做成了什么?一条奇妙的领带!(板画领带)
每个礼拜五,约瑟都戴着这条领带去爷爷奶奶家。你看一家人围着烛光吃晚餐,多温馨啊)不过„„丢了”
约瑟愿意丢掉吗?
页16、17:约瑟说:(生合:爷爷一定有办法)我们像约瑟一样越来越有信心了,爷爷也越来越胸有成竹了。“爷爷拿起了领带„„还够做„„”还够做什么呢?
【从毯子到外套、背心„„接下来,这块料子还够做什么呢?情节的推进是可以预知的,想象的发散却又是无穷的,孩子们最喜欢参与这种游戏了,因为这正好符合孩子们心智。随着爷爷把料子“翻过来,又翻过去”,“这块料子还够做„„”爷爷会把它做成什么呢?每次在这个地方都让学生去猜一猜,做一个自己的设想,其目的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下面情节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页18、19:我们来看看爷爷的办法。“一块奇妙的手帕)
约瑟收集的小石头就用这块手帕包得好好的,这块手帕陪伴着约瑟童年的许多快乐时光。
“不过„„丢了。”约瑟一脸的沮丧,他愿意丢掉吗?
约瑟说:(生合)爷爷一定有办法
页20、21、22:“爷爷„„还够做”
还够做什么?我们来看看爷爷是怎么做的呢?看到了吗?一粒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这样裤子就不会滑下来了,扣子的命运怎样了呢?
页23、24:“有一天„„你的纽扣呢?”
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这根背带弹了起来,他的纽扣掉了。约瑟、小伙伴和妈妈都大惊失色,约瑟找遍了所有的地方,楼上、楼下、庭院,就是找不到纽扣,约瑟急急忙忙跑到爷爷家,约瑟跑得太急了,惊动了楼上的爸爸,惊动了邻居,还惊动了路上的马匹。
页25、26:“约瑟嚷着„„你妈妈说得没错”
一家人都很难过。约瑟的小妹妹在说什么?小妹妹的手后边藏着什么?好象是一条毯子,上面是白云的图案,这是不是也是爷爷为她缝制的呢?我们猜可能是的。这块毯子为什么不送给哥哥呢?还把它藏到身后?
【绘本的语言很简洁,意蕴却很丰富,绘本的很多的蕴涵往往是通过图画来表达的。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经验,而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往往不会注意,阅读只能是浅层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画面,利用这些画面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联系表达,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这样的阅读方法:我们在读图画书的时候不能光看文字,还要看图画,因为图画也是会说话的。】
页27、28:怎么办呢?纽扣不见了,约瑟是不是一直要沮丧难过下去呢?
“第二天,约瑟去上学„„还够”还够做什么?
看看这个作家的结尾是什么?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的结尾就是他的开头,开头又是他的结尾,这个故事就好象一个完美的圆,喜不喜欢这个故事?
三、讨论总结
1、讨论:为什么约瑟舍不得扔掉那些老旧的毯子、外套、背心、手帕?
看板书,小结:爷爷怀着对小约瑟的爱,把一块普普通通的布料变的奇妙无比。(出示幻灯)
2、总结:想知道约瑟的纽扣掉哪里去了么?这个故事还有更奇妙的地方呢。原来在约瑟的底下藏着老鼠一家呢,布料越来越少意味着老鼠家的布料越来越多,他们会用这些蓝色的布料做什么呢?自己去读读,用心的小朋友你肯定能从他们家找到约瑟的纽扣!课后自己去找来读读,好吗?
【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个阅读活动的总结与提升,所设计的讨论话题从现象走向本质,再在后一环节中从故事走向生活,从他人走向自己,以期能达到叩问心灵的效果。】
四、绘本延伸
1、在课堂当中,我们一起读了约瑟一家和这块奇妙的布料的故事,随着约瑟渐渐长大,虽然东西老旧了,可是约瑟都不舍得丢掉,因为这里面密密地缝着爷爷对他的爱,虽然形式不一样。就像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像约瑟的爷爷一样缝出奇妙的外套、背心、领带、手帕,但是,他们给我们买衣服的时候,同样是花好多了好多心思,我们的衣服里同样有家里人的一份爱,一份关心!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家里人对你的疼爱?
2、拓展:在这个故事下面,还藏着一个幸福甜蜜的家庭,那就是老鼠一家。小朋友可以和伙伴或爸爸妈妈一起仿编小老鼠一家的故事。再推荐几本好看的绘本书《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犟龟》。
结课:我们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像约瑟一样,珍惜家里人的爱,爱家里每个人。让我们和家人、和伙伴在读书中分享幸福和快乐!
约瑟的爷爷非常慈祥,简直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他总是能把旧的看上去要扔掉的东西变得焕然一新:爷爷将约瑟用过的毯子先缝制成外套,再改成背心,再接着换成领带,然后变成手帕,最后成了一颗钮扣,直到纽扣丢了,再也找不到了。第一次读到这里,我觉得有点遗憾。可“聪明的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地写着: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精彩的结尾,给了我惊喜,连同前面的故事,画上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圆。我要是也有一个“万能”的爷爷,该多好啊!
约瑟爷爷每次剪剩的零碎布头,给聪明的老鼠一家带来了幸福。它们用智慧做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全家其乐融融,忙碌并快乐着。老鼠一家的温馨画面让我的阅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约瑟爷爷节俭、创新,让我想到妈妈讲的以前的苦难日子,新闻里传达的当今能源再利用。小约瑟的聪明可爱,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老鼠一家的机灵可爱让我羡慕。我喜欢这本书!
作者:一(4)班 陈俊毅
【爷爷一定有办法说课】推荐阅读:
《爷爷一定有办法》阅读教案09-14
爷爷一定有办法优秀读书笔记09-18
大班综合《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10-16
《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故事读后感12-23
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爷爷一定有办法02-10
一定三有制度03-14
《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06-14
一定三有自查报告10-21
这个脑袋一定有虫作文10-03
第20课《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稿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