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共7篇)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篇1

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一性质决定了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独特优势

1、政协具有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优势。和谐社会是一个

文明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政协在履行三大职能过程中,既能促进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又有助于形成融洽和谐、良性互动的局面,对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直接促进作用。我们在召开各种会议和开展各项活动中,为委员努力创造良好氛围,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鼓励讲真话、报实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积极组织委员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提案,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充分发挥政协的协商监督、民主议政的优势。

2、政协具有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和谐社会是一个言路畅通、各得其所的社会。政协是唯一按界别组成的政治机构,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和联系性,是各界人士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的一个平台,了解各界别的意见就基本了解了多数人的意见,掌握了各界别的情况就基本掌握了全社会的情况。我们区政协不同于区委、区政府,位置相对超脱,渠道相对多样,自身利益关系较少,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在构建和谐城区中,政协可运用各专门委员会发挥界别优势,广纳群言,博采众议,以超脱的位置和畅通的渠道,通过提意见、建议、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使各阶层、各界别的利益诉求和意愿上达区委、区政府,各种利益冲突通过政协得到调和与缓解。

3、政协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和谐社会涉及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政协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及优秀人才,具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我们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坚持把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选择关系构建和谐城区建设的重大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鼓励和支持委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创优争先,多作贡献。

4、政协具有团结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政协由各党派、团体、界别组成,与各界群众有着广泛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与协作,定期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共商发展大计,定期走访慰问,增进友谊,把各方面力量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和谐城区的建设。

二、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建言献策的“参谋”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协必须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务和服从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研和建言这一基本途径,充分发挥政协在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参谋助手作用。近年来,我们把“重调研、多建言”作为履行职能切入点,抓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选题上突出“精”,在调研上体现“深”,在提出意见建议上力求“实”。先后围绕城市长效管理、社会保障事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招商引资等课题,开展了调查研究,提出有见解、有份量、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使参政议政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力量。

2、发挥反映民意的“中间”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既离不开“议大政、顾大局”的政情,也少不了方方面面的民意,政协因其自身的特性和优势,在党政与社会之间起到了反映社情民意的“中间”作用。因为政协不是权力机关,政协的工作不靠权力,而是靠团结、民主、协商来履行职能,靠调研、建言、反映社情民意来发挥作用。为此,近几年,我们强化信息员培训,构建信息工作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创办了直接报送区政府领导的《信息专报》和向市政协反映市管问题的信息,并建立了委员约谈会制度。去年共编发《社情民意信息》16期,《信息专报》5期,向市政协报送信息4条,共编辑社情民意信息126条,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使社情民意信息在构建和谐城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发挥上下联通的“桥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真实的愿望与呼声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政协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委员通过区情通报会、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委员大视察等活动,使委员了解区情;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委员撰写提案、提案人视察提案办理工作、提案办理“后

评议”、委员约谈会、开展特约监督员和民主评议等活动,使委员反映民情,搭建起区委、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4、发挥化解矛盾的“调合”作用。和谐社会首先是要社会稳定,政协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把履职为民、履职惠民作为政协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在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委员信箱,制定了

委员信箱办理程序,成立了委员信箱政策咨询小组,强化了委员信箱信件的办理工作,达到了为群众反映呼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办好事的目的。二是开展了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三深入”活动。到目前,深入社区的市、区政协委员先后开展了义务咨询、讲座义诊、扶贫帮困、解决信访问题、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及辅导、捐赠图书等项活动,协助党和政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扎实推进“五个一”活动。本着宏观议大事,微观办实事的原则,鼓励委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引智、帮扶困难企业、扶贫帮困、安排下岗职工、咨询服务等活动,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发挥政协优势和作用,为构建和谐城区做出新贡献

1、坚持服务发展,为构建和谐城区献计献策。“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就没有民心的和顺、社会的和谐。因此,我们要把促进发展、服务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贴近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实现全国经济强区、文明城区、和谐城区和争创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区为目标,以加快推进“五区、三街、两点、一带”发展战略为主线,紧紧围绕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我区经济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2、坚持团结民主,为构建和谐城区凝聚力量。团结和民主是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和谐城区的群众基础。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转化一切消极因素。通过政协的工作,把各界人士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区委提出的目标上来,并为之奋斗;通过政协的工作,使各界人士真正理解政府工作,设身处地的为政府工作献计出力,无论是协商还是监督,都要以支持政府工作为出发点,使政府的工作“更好做”、“做得更好”;通过政协工作,促进各族各界的大团结、大联合,共同致力于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政协工作,积极宣传区委和政府的决策,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政协工作成为密切区委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粘合剂,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社会稳定的催化剂。

3、坚持履职为民,为构建和谐城区营造环境。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都得到合理协调的社会,更是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我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于履行职能的始终,把履职为民、履职惠民放在开展政协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要以委员地区活动组、办理“委员信箱”、“三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关心各界群众的利益,努力在扶贫帮困、安排下岗职工、为民排忧解难等方面多做贡献,积极协助区委、区政府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构建和谐城区创造良好环境。

4、坚持求真务实,为构建和谐城区尽职尽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为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活动舞台,也为我们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如何发挥优势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研究和解决在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区委提出进一步完善履行政协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的建议,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城区开动脑筋、倾心尽力。

总之,在构建和谐城区中,政协的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政协特点,发挥政协优势和作用,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形式、新领域,就一定能够不负众望,为构建和谐城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企业

1 在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动力源泉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 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 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所谓和谐企业, 是指一个有序的充满活力的企业, 其内涵, 一是企业各组织之间的和谐,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特别是企业中的党组织凝聚力强。二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和谐, 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其他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 协调有序, 既追求经济效益, 又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发展建设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企业发展与全体职工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企业内部关系和谐, 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干群团结一心, 充满活力。职工利益得到充分维护, 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职工间互帮互助, 诚信守信、融洽相处。因此, 构建企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 同时也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

1.1 构建和谐企业,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和谐企业”的提出, 是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衍生而来的, 与企业的经济建设、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位一体, 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 服从和服务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新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 又要充分发挥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功能。

1.2 构建和谐企业, 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 探索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新鲜经验, 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要着眼于解答和解决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 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回答。要着眼于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准确把握职工的需求, 通过满足需求从而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安定和发展, 为职工办实事好事, 在办实事好事中贯穿思想教育, 在服务职工中引导提高精神境界。

1.3 构建和谐企业, 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方法。

要建设和谐企业, 就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正确处理职工内部矛盾。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 许多新的矛盾亟需化解。面对新情况、新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说理教育、人际协调等方法, 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 妥善处理职工内部矛盾, 防止侵犯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把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把传统形式与新兴科技手段结合起来, 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技术含量。

1.4 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创新机制。

和谐企业应该是一个管理完善, 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 是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按照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实际, 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 要形成畅通的民情民意反映渠道, 健全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 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急机制, 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运转, 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在构建和谐企业中, 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重要作用。

2.1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舆论和激励鼓励作用

企业最基本的和谐是干部职工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 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进而把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 汇成巨大的精神合力。而要做到这些, 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确的导向作为第一使命, 促进干部职工观念创新。一些企业之所以存在不和谐的现象, 其根源来自传统观念的误导, 或者一些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公正, 导致思想上想不通, 行动上难统一, 使一些矛盾和问题升级或扩大化, 酿成企业不安定因素。因此,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所期盼、所焦虑、所困惑的问题, 认真分析其原因。

创新思想观念, 解开思想疙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和激励职工, 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保证。

2.2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作用

企业和谐的基础是职工个体的和谐, 而每个职工自身和谐的关键又在于心理和谐。当前, 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特别是随着企业结构优化、重组改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进, 企业内部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重新整合或调整, 员工思想观念交织碰撞, 各种矛盾交叉纵横, 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劳动关系、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 是员工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 也是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难点问题。因此, 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员工的思想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 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 善于从苗头上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 从渐变过程中预测到突发的可能性, 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 更加健康的心理参与企业改革改制, 自觉地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2.3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作用

和谐企业应是既富有活力, 又保持稳定的企业, 是既包括各方面的不同利益, 又能把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处理恰当的企业。当前, 企业改革改制已成为社会又一热点、难点, 职工的思想观念、心理矛盾作为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引起企业内部利益格局的变化, 各种矛盾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影响企业的稳定。人与人最长的距离是冷漠, 心与心最短的距离是关爱。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机遇, 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 帮助职工化解矛盾, 协调各种关系, 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为在企业改革改制中分流出来, 无一技之长的职工谋出路;为特困家庭送温暖, 尤其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职工和“弱势群体”家庭, 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 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2.4 加强党的建设,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 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和谐大学校园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基地,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想要进一步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需要构建起和谐的大学校园。音乐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方面是很有效的。例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力方面,是不可替代的。音乐教育还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成败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涉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关键也就在于培养四有新人,即德智体美,而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促进人际和谐。音乐有助于大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因为音乐本身就是生活,学生可以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来体味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同时,音乐还有助于推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合奏和歌咏活动都是属于集体活动,都是通过一个集体的面貌而出现的,这就需要大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认为艺术是人们之间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艺术可以将孤立的个体同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让人们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第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音乐可以舒缓学生由于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使他们从沉闷的学习状态中暂时的解脱出来,进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其思维变得更加敏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

第三,音乐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高。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音乐教育,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以往的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之前,往往不能从众多的音乐中挑选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大多都是那些情调低下、粗制滥造的音乐。在接受过音乐教育之后,他们首先会对听觉感知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进而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表达音乐情感,甚至会去创作音乐。经过音乐教育之后,自然而然的会主动去接触那些高雅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不是盲目地乱欣赏音乐。

二、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所发挥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可以催使校园充满活力。和谐的大学校园必须要具备活力和创新。并且活力和创新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的时期,也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时期,具有较为灵活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只有将大学生的创造精神调动起来,并且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充足的保障,使大学校园充满创新活力的气息,这样的大学校园才能算得上是和谐的校园。而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培养。经过有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右脑,而右脑正是形象思维能力的控制区,音乐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的发展。通过音乐教学,可以诱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音乐教育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所谓的人际关系和谐就是指人们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还可以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和谐包含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和学生与集体之间的和谐相处。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内心世界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这种意识将不利于人际交往。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音乐活动服务、音乐比赛等,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之间会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情形,形成一种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形成。与此同时,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合奏和歌咏活动都是通过一个集体的面貌而出现的,这就需要大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认为艺术是人们之间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艺术可以将孤立的个体同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让人们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总结

音乐教育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高校应该将音乐教育重视起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切实、努力的将音乐教育搞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李蓉.音乐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10 (8) : 168-169.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篇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更是亿万百姓的殷切期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社会。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促进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中工会责无旁贷,这也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劳资关系矛盾的凸显期。那么,如何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准确定位并充分发挥作用,是新时期工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和研究。

一、工会肩负着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神圣使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工会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履行好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独特作用,是党和政府对工会组织的时代要求,是从根本上维护好职工利益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工会的神圣使命。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党对工会提出的根本任务

党和工会的关系是一个“同心圆”,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外圆;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内圆。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外延”,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是实现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工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有科学准确的工作定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样,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层出不穷,职工群众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数量连年增加。而企业改制改革过程中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等问题,是引发劳动争议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工会应协助党和政府不断解决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准确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与呼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处理职工群众性事件,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是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本任务。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追求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以“两促进”、“两满意”实现劳资双赢为目的,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制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主流。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职工为根本,努力实现企业劳动关系两个主体利益要求上的双赢,为企业发展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奠定基础。在劳动者完全处于被强制性管理地位的情况下,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可能的,甚至还会对企业和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从而阻碍企业发展,最终导致劳动关系双方都要遭受损失。企业的发展需要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职工个人收入的增长需要建立在发展生产、增加积累、提高效益的基础之上。为此,企业必须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生产力的诸要素才能形成有机整体和现实的和谐劳动关系,才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广大职工群众的迫切要求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一定意义上就是劳资关系。要使劳资和睦,劳资两利,就要建立劳资利益的均衡机制。资强劳弱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资产者与劳动者在掌握的社会资源上差距很大,不仅财富向资产者集中,而且众多社会媒体也向资产者倾斜;而劳动者的财富所得却很少,尽管是社会大众声音却很微弱。由于广大职工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所以他们迫切要求建立市场经济的利益均衡机制,形成一种相对均衡的和谐劳资关系。这就要求工会(职工群众的代言人、代表者)代表劳动者去与资方协商谈判,开展集体协商,达成集体合同,从整体上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并在职工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依照法律程序和正常渠道去解决,使广大职工的合理要求得以实现,从而达到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保障社会安全和谐的目的。

二、工会在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中大有作为

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有着数以万计的基层组织,建立了覆盖各个产业、行业的信息网络渠道,建立了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工会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了协调劳动关系这个根本,抓住了以职工为本这个前提,充分发挥工会的特色和优势,切实履行好维护职责,推进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工会一定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1、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落实好五项民主权利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职工行使表达权的主要形式,也是促成劳动关系协调稳定的基本制度载体。目前,有的企业职代会代表结构不合理;有的企业以职代会主席团组长会议代替职代会;有的企业在临近召开职代会时才提交议题;职代会多以举手、鼓掌通过的方式,职工代表不便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等等。由于职代会民主程序履行不到位,职工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尊重和有效行使,职工群众的利益缺乏正常的反映渠道,导致职工产生抵触情绪和不稳定因素。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群众参与本单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企业实践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

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一是知情权。职代会有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各单位有义务主动提供。二是建议权。职代会有权对企业的各种重大决策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董事会有义务将企业的重大决策预先提交职代会讨论并听取职代会意见。三是选举权和罢免权。职代会有权选举和罢免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在董事会、监事会的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但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四是批准权。企业福利基金的使用方案、集体合同草案、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规章制度、企业改制方案等直接涉及职工的重大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得到职代会批准。五是监督权。职代会有权对企业干部进行民主评议,有效地预防经营管理者的失职渎职甚至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2、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为重点,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最有效的手段,有利于把用人单位的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规范,实现对本单位职工劳动权益的整体维护,促进劳资双方的理解和合作,有利于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近年来,企业劳动争议特别是涉及经济利益的集体劳动争议大幅度增加,成为影响职工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稳定主要的潜在威胁。工会要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为重点,努力扩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面,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和完善工资分配协商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行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补充保险和福利、劳动合同管理等专项集体合同。提高职工群众运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指导和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督促企业依法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3、以帮扶工作为依托,实施好送温暖工程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如失业严重、就业困难、收入悬殊等社会问题。职工群众能否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化解低收入群体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会要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时刻记在心里,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努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更好地服务职工、吸引职工、赢得职工,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周围,维护社会的稳定。

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工会要发挥帮扶困难职工的主渠道作用,以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为依托,建立帮扶困难职工快速反应系统,实施好送温暖工程,真心实意为职工排忧解难,当职工贴心人。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充分发挥工会再就业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作用,开展好对困难职工的生活救助、就业扶助、医疗帮助、入学资助、法律援助、结对互助等具体工作。工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力所能及地解决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篇5

1 电视作品的概念和特征

顾名思义, 电视作品就是由画面组成的, 适合电视屏幕显现的、视听同步的、时空一体的图像作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影视剧、专题节目、新闻联播、广告等。

电视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共享性, 即在传播过程中, 信息被平等地传达给受众, 具有非排他性;二是依附性, 即依靠载体记录信息, 且信息不会丢失, 仍然可以重复被使用;三是可转换性, 即信息可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可转换为计算机语言、数字信号, 又可转换为图像、文字、语言、数据和图表等;四是传递性, 即通过各种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手段, 快速、准确地向外传播信息, 可采用直播、转播、录播等形式;五是时效性, 即信息被摄取、记录下来, 传播出去就是新闻, 但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六是增值性, 即信息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具有可开发性, 信息重复被使用、开发, 进而生成新的、价值更高的信息。

由于电视作品具有以上这些特性, 使它具备了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首先, 是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视觉美感。和各种平面造型艺术相比, 所呈现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感受不同, 可以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表现画面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其次, 和电影相比, 电视作品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因为电视作品是通过录像方法设置的, 可以随摄随录, 随改随消, 它的制作方法要比电影方便, 成本低, 生产周期短, 传播迅速而广泛, 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丰富。现在许多电视台都是24小时滚动播出, 一些电影也在电视中播放, 电视机的普及, 极大地方便了受众。再次, 电视作品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的精华, 既有其形, 又有其声, 不受舞台条件的限制, 空间广阔, 表现手法多样, 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电视作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优势

和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重要部署, 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 (扩大) 会议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提出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 其中第一位就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做出了“坚持现代文化引领,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电视台, 应该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为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勇挑重担, 竭心尽力。

电视作品, 是通过视觉神经通道刺激大脑皮层的视觉神经区域, 完成视觉内信息传递, 使人们得到一种印象、感受、刺激, 以调动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联想来再现生活、传达思想感情, 让人们感受它的艺术魅力。它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范畴, 既是一种艺术, 它必然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反过来又可以影响人们生活。

首先, 拍摄制作出一部好的电视精品力作, 能给人以强大精神动力。比如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 在电视台播出后, 收视率一路飙升, 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电视剧作品《亮剑》播出后, 被广为称颂, 人们不仅为作品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所感染, 而且还将亮剑精神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精魂所在。还有《解放》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打造了一本本生动的革命历史教材, 充分发挥了优秀作品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反响, 同时这也是电视作品所发挥出的超强的艺术感染力。群众观看优秀的电视作品, 实际上就是在审美境界中与智慧之人对话, 是在精神家园中进行心灵的旅行, 由此, 可以得到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进而灵魂得以荡涤, 杂念和私念得以去除, 催人奋进。

其次, 电视新闻的及时播报可以在社会上起到有力的舆论引导作用。电视新闻的真实生动是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 它的声画兼具的特性, 让电视记者必须要奔赴新闻现场去拍摄,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展现, 可以让电视机前的受众犹如身临其境。今年春节前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一则警察护送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新闻就十分感人。在新闻节目的改版创新中, 全国各大电视台也都在尝试新的电视表现手法, 其主要目的不外乎, 就是加强和凸显电视新闻的魅力,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再次, 电视专题性节目、频道的开办与建立, 为社会创造了良好文化条件。当前, 一些电视台根据人群分类新增了频道和专题性节目, 为各类不同的人士提供各自需求不同的信息, 反响较好。少儿频道、中学生频道、法制频道、远程教育频道等的开设, 还有致富经、健康之路、法治在线、精英对话、今日视点等栏目的开办, 为各类人群提供了视觉消费、知识索求和心灵愉悦的产品。随着社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相信专业频道和专题性节目将会日新月异, 为人们营造浓厚的文化消费和娱乐氛围。

另外, 电视广告也是向人们发布信息的一种形式, 健康向上的内容和正面的引导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启迪和浸润作用。电视广告制作精美, 犹如含义深刻的“微电影”, 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收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远胜于一部粗制滥造的电视“肥皂剧”。比如, 央视播出的一则孩子受到妈妈的熏陶进而主动为妈妈端来洗脚水的公益广告就感人至深, 深受观众喜爱, 还有纳爱斯集团推销雕牌产品的广告, 虽说是商业性质, 但是因其穿插了亲情成分, 生活气息浓郁, 也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总之, 优秀的电视作品不论它体裁如何, 只要是健康向上的, 蕴含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的成分, 就都会对人们精神领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时还能收到预料之外的效果。

3 电视作品发挥优势作用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 要追求真善美。电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必须把弘扬主旋律, 追求真善美作为首要的和最高的准则。就非新闻性作品而言, 真, 即艺术的真实性, 指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善, 即艺术的倾向性, 也就是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美, 即艺术的完美性, 指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统一, 是否有艺术个性, 是否有创新和发展。就新闻节目而言, 真实是生命, 而宣传大政方针, 宣扬新人新事新风尚等则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电视台是党的喉舌、主流媒体, 这就要求它所发布的新闻信息事实本身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地报道受众所关心的热点, 才能提升公信度, 才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的作用。

其次, 坚持“三贴近”原则。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才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引导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再次, 坚持正面宣传。电视作品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当前, 有的国外和港台影视作品宣扬暴力、色情和灰色基调, 一定程度上给人们思维造成了混乱, 我们作为党的电视台, 应该在电视作品的选择上把关定向, 真正把那些构思精美、主题鲜明、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大片奉献给人民群众, 让先进文化在人们心中植根。

总之, 电视台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作品中蕴含大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信息, 才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 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摘要:电视作品应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 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精神激励、情感浸润等潜移默化的优势,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篇6

关键词: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 社会中的作用

一、增强维权的自觉性,把履行职责与净石沟煤矿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净石沟煤矿入组华煤集团以来,在上级组织和矿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改变了30年的炮采炮掘和落后的木棚支护技术,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职工素质、生产、生活和工资收入明显提高。为构建和谐矿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工会组织应转变观念,增强维权的自觉性,把履行职责与净石沟煤矿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好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是发挥思想引导作用。工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顾全大局,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发挥宣传教育职能,强化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为推动和谐矿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是发挥组织建设作用。工会作为企业的群众组织其根本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公司的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化解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发挥好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职工群众的聪明智慧,为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推动和谐矿区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发挥职工维权作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推动和谐矿区建设的内在要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深化维护机制是行使维护职能的关键,更是参与推动和谐矿区建设的核心,因此,工会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起来,最大限度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工会广大职工代表者和利益维护者的作用,为推动和谐矿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是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一是工会组织拥有广阔的企业文化传播阵地,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使干群之间、职工之间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中陶冶情操,融洽感情,增强沟通和了解;二是工会组织联系着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达到教育职工的目的。三是工会组织有着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势和传统,以职工岗位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文明服务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提升业务技能,创立服务品牌,树立良好形象;四是利用工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职工思想教育和职工岗位学习成才活动,深化共产主义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引导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激发职工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搞好本职工作。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构建和谐矿区建设中体现作为

企业工会即要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又要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即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要依照《工会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因此,工会组织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构建和谐矿区建设中发挥优势,体现作为。

一是以改革发展为中心,为推动和谐矿区建设强基固本。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和谐的企业又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企业发展是企业全部工作的大局,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工会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基本要求。工会应该把广大员工的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發点,抓好生产经营中的群众工作,支持和不断发展完善一切有利于调动、引导、发挥、保护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工作和活力,使广大职工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使工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中心两者有机统一,互为促进,是工会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中体现作为的关键。

二是抓好协调,做到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双向维护。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职工利益能否实现;职工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决定着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强弱。企业工会既要教育引导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又要适时表达和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好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关系,使职工与企业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三是推进民主管理,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积极推进民主管理,让职工充分参政议政,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涉及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提交职代会讨论、决策,而且要确保职代会各项权利落到实处。要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业务公开纳入现代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中,并进一步拓展实施范围,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深入落实基层工会的队务公开内容,强化工会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监督检查职能,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经济权利和劳动权利等,以利益“双赢”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真正和谐。

三、选准切入点,有效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是企业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由于职工与企业不仅是劳动共同体,而且是利益共同体。推动和谐企业建设不仅是企业的目标,而且也是职工的追求。所以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工会作用的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应充分认识自身在推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重要职责,找准切入点,为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培养技能型员工

工会组织要积极构筑学习的平台,引导职工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树立“不学习,何以立”的思想,要让教育成为每位职工的内在需求,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家庭、争当知识型职工等活动,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要提高职工素质,只有一般的号召不行,要建立有效长效的学习机制,规范组织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好职工教育培训。解决基层工会的学习场所,建立健全轮训制度,提供岗位实践锻炼的机会。尤其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工种、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面职工群体的特点,不断创新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构建职工学习平台。工会应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目标要求,广泛开展以经济技术创新为主体的劳动竞赛和创建标准化工地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方案,确定不同的竞赛重点和形式。通过富有成效的竞赛活动,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努力发展生产,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形象上来。为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发挥聪明才智。

一是开展劳动动保护监督和落实制度,发挥好执法监督作用。一要定期检查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监督规范劳动保护行为,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及时纠正生产过程中违犯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有关规定的行为;二要发挥好劳保和生产安全组织及职工代表的监督作用,建立劳动安全巡查报告制度,坚持定期检查和超前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安全隐患的措施和方案,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三要发挥好专兼职劳动保护监察院的作用,提高职工群防群治意识、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群策群力做好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工作。

二是建立平等协商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推动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是推动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重点应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完善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三方协商机制,以及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从源头上整体上协调好劳动关系。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明确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劳动者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卫生、劳动安全、劳动保险和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并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措施;完善劳动争议调节机制,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严肃处理非法用工,欠薪欠等侵权行为。

三是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促进矿区又好又快发展。工会应全面了解职工的意愿和呼声,切实加大帮扶困难职工群众的力度,诚心诚意地关爱职工,对不同困难程度采取不同救助办法,对特殊困难职工采取特殊办法,实行个性化、人性化操作。按照职工代表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好会后的日常工作,要始终坚持深入调研,细化标准,精心策划,规范运作,常念职工之难,常谋助人之策,常做关爱职工之事,以真情和诚信来赢得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对企业改革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试论政协在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优势和作用 篇7

老年人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继续的学习, 精神空虚, 则将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目前, 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机构和设施严重不足,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这都是影响老年老有所学的负面因素。 进入老年, 退出社会工作, 许多老同志由于难以适应, 心理上出现一些毛病, 如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 人称“退休综合征”。这些现象对绝大多数刚退休的老同志是一大困扰, 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大部分老同志有稳定的离退休收入, 并且在目前的条件下“老有所医”也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不是困扰大多数离退休老人的问题。 他们主要是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障碍, 他们从原来熟悉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心理会产生不平衡或失落感, 甚至会产生孤独感。 他们渴望参与社会的发展, 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服务于社会。 许多老同志持有这种想法, 他们不愿意被看做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 他们从心理上渴望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老有所学”, 以期获得心理平衡和满足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继续作出应有贡献并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 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非常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积极引导老年人“老有所学”, 使老年人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参与者。

离退休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 客观上参加政治学习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少了。 随着社会上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和意识形态交锋激烈化, 极少数离退休干部受不良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较重, 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敬畏党纪国法, 政治定力衰退, 甚至出现信仰危机。 这部分离退休干部虽为极少数, 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很大。 一是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离退休干部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考验, 有着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 经验优势、 智力优势和威望优势。 当前, 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迫切需要把包括广大老同志在内的全社会的正能量汇聚好、传递好。 二是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老干部工作担负的重要使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老干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老干部工作服务大局, 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引导老同志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三是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自觉追求。 广大离退休干部经过党的长期培养, 对党深怀感情, 深知党的兴衰与自身命运紧密相连, 时刻保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的政治本色, 自觉奉献余热、回报社会。 组织引导他们把优势和智慧发挥好, 是老干部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国“两会”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团讨论时强调, 政治生态要“山清水秀”。 我认为政治生态要“山清水秀”, 老干部队伍的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因此, 必须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工夫。 如果老干部思想源头出现问题, 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凝聚发挥老干部正能量就是空谈。 因此, 必须进一步强化对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引导, 确保这支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为凝聚发挥老干部正能量正本清源。

要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 坚持以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为重点, 毫不放松地抓好对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引导。 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底线要求, 引导老同志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信谣、不传谣, 不发表不负责任、有损党的形象的言论, 不参加各种宗教和迷信活动。 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老干部之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他们讲政治、顾大局,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做到政治上永不退休, 党性上永不褪色。

二、提倡文化养老, 构建老有所学的平台。

争取社会及地方政府的支持, 为老有所学提供学习的场地。

1.依托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等阵地, 让老干部展示风采。

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为阵地, 不断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要。 要把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训主要内容之一, 长期重视、长期坚持。 发挥老同志的潜能和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是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具体体现。 应该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 组织、引导和发挥好老同志的思想政治优势, 始终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同心同德、高度一致, 充分发挥他们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等方面的正能量。 坚持授其所宜、适其所需, 培育老同志高雅情趣, 组织老同志积极参与书画摄影、文艺创作、科学健身等活动, 让老同志在陶冶情操, 追求幸福人生中充分彰显“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等方面的正能量。 搭建阵地活动平台, 引导老干部做时代老人的“引领人”。 将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作为凝聚力量、传递正能量的主阵地, 不断创新学习活动方式, 丰富学习活动内容, 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做时代老人的示范者、引领人。

2.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教育凝聚老同志。

合理优化组织设置形式, 扩大组织覆盖面, 把离退休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中, 深入扎实开展 “创先争优、老有所为”活动, 有力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真正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为服务老同志学习的主阵地、凝聚老同志思想的精神家园。 树立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是旗帜, 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 凝聚着力量。 并善于运用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 突破一点, 取得经验, 然后利用这种经验指导全盘。 我党仍然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 树立了孔繁森、杨善洲等人民公仆的典型, 同腐败现象做斗争。 实践证明, 正面典型和榜样正是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正能量。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 学习具体的、正面的、先进的典型, 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则方法要方便得多, 身边的典型更会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这样由一到十、由点到面, 相互感染、竞相仿效,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典型的普及化。 党的十八大后, 习近平为总书记重访兰考号召全党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引导全党切实有效地搞好教育实践活动。 中央召开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会, 树立了先进典型, 我们老同志要切实开展向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 以他们为榜样, 增强自身正能量。 广大老同志“休为”结合、适宜适度, 体现了晚年生活的尊严、快乐和质量坚持向正面典型和榜样学习, 做到行为规范, 文明向上。

3.依托老年大学等学习活动阵地, 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示范性创建达标活动, 扩大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规模, 改善学习活动条件, 增强学习活动功能, 为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 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 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老同志, 使老同志生活充实, 消除政治上的疑虑感, 思想上的悲观感, 精神上的空虚感, 生活上的失落感, 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老年大学可以成为老干部晚年“学、乐、为”的重要阵地, 每年围绕中心工作, 编排党风廉政等文艺节目,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 成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主力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 其中老年大学的书画班师生和老年大学艺术团, 可以深入各镇街和老年公寓, 开展送春联、送文艺下乡活动。 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可以通过开展唱红歌、书画展等一系列大型庆祝活动, 展示老同志热爱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 老干部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中, 丰富了城乡的群众文化生活, 有力地促进了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 有效维护了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

4.拓展社区空间, 助力老干部发挥作用。

利用社区这一大平台, 注重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为老同志发挥作用的一种途径, 引导他们融洽家庭、融进社区、融入社会, 充分释放他们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和谐等方面的正能量。 拓展老干部的工作空间, 深化社会服务管理, 将社区作为老干部大有所为的新阵地, 引导老干部主动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 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采取老同志社区志愿服务形式, 聘请老干部担任“楼栋门栋长”、“安全保卫员”、“环境治理员”、“矛盾调解员”等, 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治安联防、纠纷调解、邻里互助、结对帮扶、技术咨询、社情民意反映、党风廉政监督等工作, 在引领弘扬社会新风尚、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完善组织网络, 畅通信息渠道, 使老干部作用发挥由自发随意型向组织有序型转变。

畅通渠道是老干部作用发挥的润滑剂。 一是分层管理, 上下联动。 发挥社区和所在部门单位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在整体发挥老干部作用方面的作用, 对老干部人才资源实行统一协调管理, 确保老干部作用发挥工作有机构负责, 有人员服务, 有制度落实, 从组织上为老干部作用发挥提供应有保障。 二是建库联网, 信息互动。 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建立老干部人才信息库, 对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专业特长、家庭情况详细登记, 根据年龄、精力、专长、志趣等进行分类, 定期对信息库进行更新, 为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提供依据。 依托现有人才中心、人才交流市场等平台, 建立老干部人才开发信息网, 实现网上推介与线下管理有机结合, 为老干部与用人单位间的信息互动、 双向选择提供有效的平台载体。 通过老有所学, 做到老有所为, 促进社会和谐, 为社会和谐作贡献, 老年人群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建立.论“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学”的重大意义[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94-96.

上一篇:真爱青春作文下一篇:卫生系统职工岗位培训班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