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小组工作计划方案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方案(精选7篇)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方案 篇1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子的加快,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也不断加强。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由于老年人的孩子很少能常伴左右,导致很多老人觉得很孤独,通过社工开展活动,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认识到每个老人都有他存在的资源和优势,社工应该协助他们去发现和发掘,让老人们能够感受到老有所用。同工社工开展的活动,既能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放松身心,老有所乐;又能加深老年之家的交流,建立同伴群体的支持系统。

二、活动目标:

1、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加深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2、提高老年的学习能力,如组员手、眼的 协调能力。

3、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让老人感受老有所用、老有所乐、放松身心,丰富老年生活。

4、传承、发扬中国剪纸等手工传统文化。

三、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明秀南社区老年人 名额:10-15人

2、活动地点:明秀南社区老人活动室

3、活动日期:20XX年12月13、20、27日20XX年3日 下午15:00-16:30

4、人手编配:3名社工及5名志愿者

5、招募及宣传方法:宣传单、走访社区

四、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1、老人可能在做手工过程中会出现不适,社工要观察组员的身体情况,在邀请组员前了解各名组员的身体特点。

2、天气问题,天气可能会比较寒冷,社工提醒老人要穿多些衣服,注意保暖。

3、场地问题,可能由于没有固定的社工活动场所,活动地点会变更,提前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做好活动场地的安排。

五、评估方法:访谈法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方案 篇2

一、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

根据笔者近年在高校中对新生进行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得知, 新生入校后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 学习方式适应问题

基于升学的压力, 大学之前的教学方式大多是“灌输式”的,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进入大学后, 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摆脱对老师的过分依赖。这对习惯了老师主导监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新生面对这一转变不能适应, 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 如何去学, 往往表现为上课时茫然, 下课后亦无所适从。

(二) 专业适应问题

在入校之前, 新生们一般对将要学习的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 甚至有部分学生进入该专业不是出于个人意愿, 比如笔者所在的社会工作专业, 很多新生对该专业一无所知, 大部分学生都是调剂而来, 导致对所学专业不认同或不满意。若缺乏专业认同, 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茫然感, 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大学失去信心。

(三) 生活适应问题

由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大学新生有不少来自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 在家中被父母或亲人照顾和呵护着。进入大学后, 他们开始独立生活,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需要具备自理能力, 不少大学新生对此适应困难。

(四) 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中学时的人际关系主要围绕父母、老师、同学而产生, 在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同学交往方面, 也主要以学习上的互动为主, 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但进入大学后, 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宿舍人际关系最容易出现问题, 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的人生活在一起, 难免出现摩擦和矛盾。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又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 往往易使矛盾激化。

(五) 经济适应问题

在经济方面, 学生主要是消费者, 中学生的消费一般是由父母掌控, 消费也主要用在学习方面。进入大学后, 新生在学习独立生活的过程中, 消费行为也逐渐自主。但大学新生缺乏自主消费经验, 面对各种诱惑缺乏自控能力, 同时大学中攀比消费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导致很多新生盲目和非理性消费, 经济上出现问题。另外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 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一年几千元的学费使他们难以承受, 很多贫困生甚至生活窘迫, 常为生活费感到为难, 同时, 面对城市和农村生活强烈的反差, 自己物质上的贫困常使他们感到自卑, 深怕被别人瞧不起, 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的情绪情感相交织, 使很多贫困新生产生适应不良。

二、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作用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 是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 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

小组工作的特点和工作方式, 使它在介入大学新生适应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第一, 小组工作符合大学生喜合群、从众性强的特点。参加小组活动的大学新生处于同一心理发展水平, 他们有共同的成长课题, 面临类似的困扰。小组工作有助于帮助成员学习群体经验, 使他们不再感到孤独。

第二, 小组的接纳性能使成员获得情感的支持。在小组中, 成员能产生一种安全、温暖、依赖的感觉, 找到归属感, 彼此相互支持, 共同去面对问题, 有助于降低成员进入新环境后因为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

第三, 小组提供了一个模拟的社会环境, 小组成员可以在其中发展适应性行为。小组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成员在小组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再现, 在充满信任的小组氛围中, 小组成员可以尝试模仿适应行为, 发现和改变自己不适应的行为。此外, 在发展适应行为过程中, 小组活动还有助于帮助成员学习社交技巧,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 小组工作能帮助成员重建理性认知。小组将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员组合在一起, 为每个成员提供了了解他人和自己的机会。在小组中, 成员去观察、分析其他组员, 了解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有助于帮助成员纠正不良的自我认知, 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

三、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方案设计

(一) 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的方案设计以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为依据。

1. 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

该理论研究小组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 小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适应与成长小组”应用群体动力学理论, 可凝聚小组成员的向心力, 催化小组内的气氛, 激发成员建设性的行为与开放性的反应, 在和谐温暖的小组心理气氛中, 成员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2.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 人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攻击行为如此, 适应行为也是如此。大学新生通过参加小组活动, 相互分享各自的人生经验, 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 从小组中寻找榜样, 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 增加个人的适应性行为。

3. 柏恩的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该理论用于检查交往双方关系是相辅、互补, 还是矛盾、冲突的。它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他们与别人关系的本质, 教育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 建立自尊的、成熟的人际关系。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借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的研究, 使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 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 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二) 活动项目的选择

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适应、专业适应、学习方式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经济适应等方面, 据此可对小组的活动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通过“找变化”、“20个我是谁”、“戴高帽”等活动促进成员探索自己, 深化自我认识, 识别和接纳自己的独特性等, 达到肯定自己、提高自信、拥有积极心态的目的。通过“火光熊熊”、“价值拍卖”、“丧失练习”等活动使成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 明确生命中最重要的、自己最需要的, 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通过“撕纸”、“过关问路”、“自信训练”等活动, 使成员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 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信心。通过“目光炯炯”、“玫瑰幻想”、“抛开你的烦恼”等活动, 帮助成员掌握学习的方法, 给成员必要的建议, 帮助其摆正心态, 正视困难, 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生活馅饼”、“生命线”、“自我SWOT分析”等活动, 帮助成员明确目标, 学会自我规划, 使他们不再迷茫。

(三) 活动方案的实施

小组活动共进行八次。

第一次:相识。其目的是让小组成员互相认识, 帮助成员消除陌生感、孤独感, 制定小组契约, 让成员更清楚小组的目的和限制, 引导成员正向的沟通, 逐渐形成小组合作互助的气氛。活动内容包括:大风吹、滚雪球、棒打薄情郎、组员心声、签订小组契约等。

第二次:信任之旅。其目的是进一步拉近小组内成员间的距离, 使成员之间更加熟悉和了解, 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 增强小组凝聚力, 初步建立小组内成员的信任关系。活动内容包括:夹球比赛、众志成城、盲人探路、表露真情等。

第三次:自我探索。其目的是促进成员自我探索, 帮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使成员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 勇敢面对自己的短处, 接纳自我, 悦纳自我, 增强自我尊重和自信, 在此基础上认识他人接纳他人。活动内容包括:找变化、20个我是谁、戴高帽等。

第四次:价值观探索。其目的是帮助成员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帮助成员明确生命中最重要的、自己最需要的, 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活动内容包括:解开千千结、火光熊熊、价值拍卖、丧失练习。

第五次:沟通无限。其目的是鼓励成员进行积极的、主动的人际交往, 走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在活动中使成员学习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提升人际交往的自信心。活动内容包括:撕纸、过关问路、自信训练、抛开你的烦恼等。

第六次:学习之道。其目的是帮助成员回忆以前成功的学习生活, 讨论现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引导成员觉知自己的学习的困境。同时也给成员必要的建议, 帮助其摆正心态, 正视困难, 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活动内容包括:凤凰涅、目光炯炯、玫瑰幻想等。

第七次:畅想未来。其目的是帮助成员明确未来的目标, 学会科学管理时间, 规划自己的生活。活动内容包括:人椅、生活馅饼、生命线、自我SWOT分析等。

第八次:总结告别。其目的是让成员整理自己在小组中的收获和感受, 帮助成员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和鼓励, 获得离开小组后的生活的信心, 合理处理分离情绪, 结束小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我的收获、祝福卡片、歌声中告别等。

概言之, 小组工作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使之在帮助大学新生解决适应问题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对新生开展“适应与成长”小组, 不仅能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而且能预防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但现阶段,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还比较缺乏, 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中还不被重视、不够普及。应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使小组工作能在大学新生中广泛开展, 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斌志.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其社会工作处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3]黄川栗.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方法探讨[J].社会工作下半月 (理论) , 2008, (4) .

[4]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社工计划方案 篇3

例案:小岳今年36岁,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虽然辛苦但效益还不错,他经常出差到各地拓展业务,家庭生活也很美满。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住进了医院,因脊髓受伤导致下肢截瘫。面对后半生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度过的现实,他觉得万念俱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将来还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怎样面对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问题: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小岳的困境有哪些?社会工作者应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方案)来帮助小岳改善和摆脱困境?

一、此案例的问题实际上即要求根据案例,草拟一份服务方案。

一般地说,服务方案应包含社会工作介入的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环节,但通常我们将这六个环节归结到下面四个大的阶段:问题的介入(接案和预估)、服务计划(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介入)和结案评估(评估和结案)。

(1)问题的陈述和分析: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小岳在36岁遭遇车祸,在成为残疾人且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之前,是一名成功人士,家庭美满。事故的突然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让小岳难以接受自己,也难以面对家人。残疾的事实让他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不仅需要接纳残疾的现实,还需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一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人生;虽然残疾了,他在家庭中的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并没有改变,他还需要承担家庭角色。要做到这些,小岳的人生需要作如下的调整:在个人和家庭生活适应方面,他需要学会生活自理,做肢体康复,进行心理调适,即家庭成员的彼此理解和接纳;在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实现方面,他需要通过再就业,为自己、也为家庭获得经济资源,为实现自立打下基础。这些实际上就 1

是小岳面临的困境,需要社工提供专业介入。

(2)服务计划的制订:针对服务对象小岳的需要,或者说是他面临的问题而制定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工作目的:适应残疾人生活,树立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

◎工作目标:学会生活自理;重新适应家庭生活,未来职业规划。

◎介入计划:对于一个健康生活了36岁、突然成为高位截瘫的人来说,面临的是一个新的人生,有无数的挑战。针对上面的工作目标,社工将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首先是日常生活。突然变成残疾,日程生活自理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小岳本人要有信心、有毅力;如果他本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要迎接这个挑战是不可能的。小岳的家人、妻子和女儿,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她们的关心和鼓励将会给小岳的康复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否则,小岳在经历了生理剥夺之后,会有被家庭抛弃的感觉,会失去康复和学会日常生活自立的动机和支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岳还需要有专业康复指导老师,按照医学理论和规律,辅导小岳作身体康复,学会日常生活技能。其次,是家庭调适。尽管遇到了车祸、成为残疾人的是小岳一个人,但他的妻子和女儿都需要调适自己来接受这个事实,客观上说,迎接挑战的其实是一个家庭;因此,小岳的家庭需要接受心理辅导,让专业人士来帮助大家对“小岳残疾了”这个事实有一个适当的认知,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困难(如沟通模式、家庭外出的形象展示等等)和对策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除了心理调适和日常生活适应之外,小岳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事业,即重新就业。就业标志着小岳不仅在生活、生理和心理上完成了适应的过程,在经济上能够自立,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承担,还标志着他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全康

复。帮助小岳充分了解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做到准确定位。

上述服务计划涉及的介入系统包括小岳的家庭、康复专业指导员、家庭(心理)辅导员、和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机构。社工需要协调和整合这些系统资源,为小岳的康复提供支持环境。

(3)计划的实施:即按照服务计划,开展介入活动,实现服务目标。社工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应当进行以下的介入活动。

直接介入活动:①针对小岳的残疾状况,进行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对小岳的家庭以及其他相关生活环境如轮椅进行无障碍行驶改造,帮助他熟悉社区康复资源,加强康复训练,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②针对小岳自身心理调适的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了解伤残对自己正面和负面影响,端正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可能来自社会的歧视;③针对家庭需要,提供家庭辅导,加强小岳和妻子、女儿的沟通,使他们能够彼此接纳;④针对小岳重新就业的需要,提供就业帮助,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探讨职业定位。

社会工作者将按照上述的计划,分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残疾人社会者一定要尊重小岳,以诚相待,并尽一切努力满足小岳康复和恢复社会功能的需要,切忌反移情行为。

(4)结案评估:在计划实施完成时,社会工作者应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评估应以小岳和小岳家人的生活适应度为参考标准,其中包括家居生活自理、家庭关系、就业和经济收入等指标。结案记录应及时、完整;应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继续或中断专业关系作出决定。

二、方案设计题

案例:某养老院根据住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将住养区划分为颐

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过去,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都在一个大院内,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和道路改造,一条重要的城市交通线从大院内穿过,于是,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被分成了隔着马路遥遥相望的两个住养区。长期以来,两个区的老人之间沟通交流很少。由于两个区之间界限分明,院内老人一般只和自己区内的老人交往,不愿意或者觉得“不适合”去其他区,对其他区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老人中间“误传误听”和“偏听偏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对入住老人转区的负面作用尤为突出。居住在颐养区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很多都需要转住生活照料区。但当工作人员向老人提出转区建议的时候,得到的反应常常是抗拒。

为了加强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住院老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降低老人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减少他们对其他区的排斥感,院内社会工作部决定设计并开展一次小组活动。

为了更好地达到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意义,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小组开组前慎重选择参与小组的住院老人,尽量选择具有共同爱好,存在共同问题,彼此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基本一致的老人,避免因组员的同质性差而影响小组活动进程。

4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参加过小组活动的住院对象在加强对其他区的了解、减少对其他区的排斥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降低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等方面都有了相应改善。不仅如此,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观察员根据老人的表现还发现了可以开展的个案,社会工作者采用事后跟进的方法及时给予了个别疏导和治疗,同时,又根据小组部分成员的需求另外重组了一个治疗性小组。

问题:根据上述案例,详细整理出本案例的服务方案设计。

二、此案例为长期照顾社会工作服务的典型小组活动案例,主要包括:

(1)服务背景和原因陈述。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是养老院根据住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对其住养区进行的划分。颐养区老人的健康状况稍好,护理需求较低。过去,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都在一个大院内,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和道路改造,一条重要的城市交通线从大院内穿过,于是,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被分成了隔着马路遥遥相望的两个住养区。长期以来,养老院中存在着两个区老人之间沟通交流少的问题,由于两个区之间界限分明,院内老人一般只和自己区内的老人交往,不愿意或者觉得“不适合”去其他区,对其他区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老人中间“误传误听”和“偏听偏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对入住老人转区的负面作用尤为突出。居住在颐养区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很多都需要转住生活照料区。但当工作人员向老人提出转区建议的时候,得到的反应常常是抗拒。

(2)小组活动策划,包括目标设计,成员选择,活动安排及评估安排。目标设计:加强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住院老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降低老人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减少他们对其他区的排斥感。

成员选择:尽量选择具有共同爱好,存在共同问题,彼此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基本一致的老人,避免因组员的同质性差而影响小组活动进程。

活动安排:需要安排适合于老年阶段的活动,应考虑老人体力弱、反应较慢、行动迟缓等身体因素,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和场地。

评估安排:因为是首次开展类似的活动,没有前面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

除了小组活动的总评估之外,需要安排每次活动之后的评估,以对计划作出及时的调整。

(3)活动实施,包括4次小组活动。

(4)活动评估。根据活动目标,以是否加强了对其他区的了解,是否减少了对其他区的排斥感,是否改善了个人的人际关系、降低了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程度等为指标来评估此次小组活动。

(5)结案。根据评估的结果,按照结案程序完成此环节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结案原因:小组活动的目标是否实现?

开展小组活动的总结:即社工的专业实务描述。针对设定的目标,社工使用了哪些方法,开展了哪些活动,获得了怎样的效果。

老人参与活动的总结:即案主接受服务过程的发展状况。在参加了小组活动之后,有了什么样的反应,出现了哪些变化。

社工小组实习报告 篇4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小组

院系: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社工 班

姓名:

学号:

一、实习机构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实习的机构是东北电力大学,本机构的特点是,它属于工科院校,学生虽然较多,但男生女生比例不均,以男生居多。由于本机构这方面的特点,可能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极为特殊,如在异性交往方面,不知道怎么和异性之间进行交往,没有更多的异性交往对象等。除此之外也会有其它的问题,比如说师生之间交往的问题等等。

学校在为学生服务上根本不可能作到面面俱到,去从根本上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所以学生存在心理及各方面问题是很正常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决定在本机构,选择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问题的广大的学生,还包括那些想在这方面改进或提高交往能力的那些对象,运用我们所学过的专业小组工作技巧,真诚的为大学生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学到更多的方法技巧,真正的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次小组活动让大家学会怎样去交往,如何获得更多的人脉。

基于实习机构的特点,考虑到实习经费及时间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组员的共同商讨下,我们最终决定选择本校作为本次小组实习的机构。

二、服务对象情况与分析

考虑各方面的主题以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讨,我们还是决定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一次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小组,由于当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或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他们迫切希望解决的,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人际关系面较窄、范围较小,没有接触太多的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仅仅局限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应该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他们的社会人际关系。经过观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闭锁性心理与扩大交往的矛盾。大学生独立欲望高、自尊心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地向他人袒露,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变化。这一情况使大学生容易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出现青年期特有的闭锁性心理。同时又期望自己有更多的人脉,我们考虑到了这点,于是组织了本小组。

(2)骄、娇二字与扩大人际关系交往的矛盾。大学中有的人自视高人一等,常常在公开场合取笑别人,使得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化,有的人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依靠别人。所以如何正确与人交往是我们这个小组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

(3)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造成交往复杂困难。另外,在大学,学习不再是唯一目标,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一个原因。

所以我们选择了人际交往这方面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小组工作。把小组的性质确定为,它是集成长、学习于一体的小组,让组员通过小组的活动不断成长,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收获更多的方法,使其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小组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收获友谊等等。

三、实习目的

初期目标:

1、让大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让大学生认识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问题都有哪些。

3、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的压力。

4、正确认知人际关系的本质。中期目标:

1、培养组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通过主题活动的设置及逐层深入,逐渐的解决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提出的问题。

3、培养组员互助友爱的观念和意识,促进组员间的互帮互助,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传递和扩展。

4、逐步解决自身的问题,提高人际交往的自信,帮助他们真正的从困境中走出来,并学到各种人际交往的技巧。终极目标:

1、学会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促进相互理解,让组员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2、真正解决小组成员各自的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3、以饱满的热情处理人际关系,实现参加本次小组活动的目的。

4、组员自我评估,如果还存在问题,有需要的话我们将对其进行个案辅导。

从整个小组工作的开展来看,我们实际开展的工作与预期的工作目标的设定几乎没有太大的冲突,基本上达到了整个实习预期的工作目标,组员们对我们的工作十分满意,从初期到末期,他们对我们开展的工作都很满意,尤其从最后对小组成员的评估来看,足可以体现我们工作目标实现的程度。

四、实习过程 整个小组开展得很顺利,开展的过程几乎都是按照我们组组员的计划进行的,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所有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事先充分的做好下次活动的计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关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都考虑到了,而且做出了充足的活动准备。

由于在小组中期,为小组重整与归纳阶段,成员开始关注自己在小组中的权利和地位,关心自己被小组和他人接纳的状况,成员个人“本我”暴露有所增加,可能会导致意见分歧甚至权利和地位的争夺,来争取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成员在此阶段会有负面情绪:不安、焦躁、迷惑、挣扎、有超越他人的意愿,但又有强烈的分离欲望,其根源在于对自主权丧失的恐惧和对环境的抗拒。但受到前一段活动的影响,成员还会不断地确定小组对他们的意义,再度选择投入和承诺,形成所谓“钟摆效应”,使分化之后再出现整合。在小组后期出现相互信任,小组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强,彼此坦诚地交流、相互分享,此阶段小组领袖地位确定,规范已被大家遵守,小组已经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下面以小组中期的一次活动为例,第五次活动中出现的两类问题,即小组中的次小组问题;小组中期冲突问题。从这两个问题来说明如何开展小组工作的。

1、小组中的次小组问题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叫蒙眼作画,大家作完游戏后,在工作员进行总结时,有三名组员开次小组,他们只顾着自己研究问题,根本没有听工作员及其他小组成员的发言。面对这种情况工作员对组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通过互换角色的方式解决了次小组的问题,就是通过让组员作工作员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2、小组冲突

第五次小组活动中我们设置的主题活动是,有关人际关系的价值问题,我们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价值拍卖,来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由于这一活动是一个争议极大的活动,所以产生冲突是必然的,在大家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争论很大,矛盾很突出,互相争夺,各自为了自己的价值,勇敢的捍卫自己的利益。其中包括个人内在心理冲突,成员之间的冲突,成员与工作员之间的冲突。总之在这个活动中表现的很明显。

面对着这些冲突,工作员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包容,面对着大家的争论,工作员认为,没有冲突的小组是不存在的,冲突是小组的正常现象,大家的价值选择这一矛盾是可以自然消失的,所以工作员的包容心态这个时候就显得十分必要。冷静,面对着大家的争论,工作员采取的策略是,没有做出冲动的反映,而是冷静分析,循循善诱,敏锐的观察问题后才适度的做出反映,逐渐的消除冲突,让大家的情绪逐渐缓和。理性,对于组员在这一环节的冲突,工作员没有任何偏见,而是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冲突,坚持了公心。分享,在组员冲突面前,工作员没有回避,反而是工作者能体验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分享组员之间的争论与不愉,真正的去分享每一位组员的感受。稳定,工作者协调了各种矛盾,以大局为重,协调了组员的冲突,使本次小组冲突顺利的度过难关。焦点回归,工作者面对组员的不同反映,将论题抛回小组,问大家这样是否恰当,并征求了大家的意见。通过以上各种专业的技巧的运用,最终解决了本次小组的冲突问题。

五、实习的效果 本次实习可以说达到了实习工作的预期目标,组员也实现了自己参加本小组的真正的目的,他们想解决的问题,比如,不感与陌生人说话,和异性说话从来达不到十五分钟,不知道怎么交朋友,等等。针对服务对象的诸多问题,我们在每一次活动过程中都给他们以满意的答复,做到了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初衷,并且非常顺利的完成了我们预期的工作任务。

至于一些在小组过程中发现的与主题关系很大的问题,例如组员自闭、强迫等的问题,我们决定为有需要的人开展个案帮助,如果我们实在解决不了的会转案。总之会帮助大家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

六、实习体会

这次实习活动得以圆满完成,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邓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而且在她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有条不紊的工作着,每次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什么帮助,老师都会为我们全力的提供帮助,对我们精心的指导,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认为我们的小组活动可能做的不成样子,或者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麻烦,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在此对老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每一位组员都充满热情的工作着,而且组员分工十分明确,其中主持人两名,观察员两名,招募人员两名,安全保卫人员两名,各自有不同的职位,自然责任也非常明确,我是本次小组活动的主持人之一。

记得刚开始张贴海报招募组员的时候,天气很冷,而且我们要经常性的看着那些海报不被撕下来,我们每个组员都努力的保卫着它们,虽然寒冷,但是我们毫无怨言,这个时侯就看出了我们小组是很有凝聚力的,大家都为了这个小组,为了集体的利益,努力的工作着,没有谁不这样想。小组实习很有必要,我们所做到的不仅仅是完成实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工作可以充分体现我们社工的精神,让我们的精神感染更多人,真正的实现我们专业的理念,助人自助,自助助人。

经过八次的小组活动,自己总结了很多心得,从刚开始小组活动的策划直到最终完成小组活动,我们每一位组员都倾注了自己的热情,我们努力着,热情的工作着,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组织的活动差,所以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开展的小组是整个班级最好的,我们都为了同一个梦想努力着,每一次活动大家都是提前到活动的现场,没有缺席的现象,也没有迟到的现象,真是发自己内心的有种团结就是力量的感觉,我们团结合作,没有争执更没有计较,不会有哪位组员因为电话费或者其它的什么费用出现不愉快的现象,而且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矛盾,生活在这样一个团队里,让人工作起来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这次实习让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实习经验的获得是我们在书本上根本不能直接体会到的,而且这些经验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整个活动过程非常值得回味,从刚开始活动的策划到最终完成小组实习任务,真是让自己长了很多见识,而且做到了把理论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了实习的真正目的。

实习日记一

还清楚的记得,在小组活动初期自己的一些感受,这些感受让我终身难忘,由于自己是第一次亲自带小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是很正常的,不过整体感觉还可以,无论从同学的评价还是从组员的评价来看,可以说自己的工作进行的还算成功,自己亲自去组织专业活动,感觉很不一样,觉得自己一下子变得更专业了,收获真的很大,几乎把所有学过的专业知识充分的巩固了一遍,也就是做到了把自己所有学过的专业知识都尽量的运用到活动中,而且可以做到让组员充满激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一点是很让我们组的同学满意的,自己也比较满意,这也是我们整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整个初期活动中,我们安排两节的活动,即第一次和第二次小组活动。我们所有组员分工都很明确,我是主持人之一。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小组活动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我是第一次活动的主持人,可能出于万事开头难的思想,另一点就是,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这是一个集体的搞活动,而不是个人的活动,它不只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我的压力很大,因为我不仅代表我自己,而且代表我们整个小组,最重要的是,我代表我们整个社工专业,所以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把每一次活动都做得更加完美,自然第一次活动很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每一次活动的效果,所以我的压力很大。

面对着组员们陌生的面孔,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多少有些拘谨,但是我还是努力的告诫自己,加油,你是最棒的,慢慢的心情就放松了,之后就试着把老师在课堂上交我们的方法运用到小组中,虽然运用得不是特别灵活,但是足可以达到对活动的整体把握,在主持的过程中,自己可能不够专业,所以有的时候会重复表达,这一点是小组内其他人对我提出的意见,我欣然的接受了大家的提议,下次活动一定会改正不足之处。

在组织整个活动过程中,面对着组员的不同反映,比如有开次小组的现象等,我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引导大家,让大家对小组充满希望,真正的在小组中得到成长,同时也为了实现我们的服务理念,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这件事,给自己足够的理由,一些很有价值的理由,我相信无论去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实习日记二

在小组活动的中期,即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小组活动为小组的中期。如果这节我不作主主持人,那本节的活动我就要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小组的活动,和大家一起分享小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感觉真的很不一样,那种完全容入小组的感觉非常亲切,和其他的组员共同成长收获真的很大。

在每节活动中,尤其在主题讨论环节,我们组员都各抒己见,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互不让步,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我们在小组中的角色扮演的都很成功,组员们没有那种极端的想法,即使有开次小组的人员,或者说有一些冲突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大家都积极投入其中,没有哪位组员有异常情绪,有的时候也没有因为我的加入感到不自在,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从大体上看,我们中期的小组活动的每节活动都开展得很成功。

在每一次活动中,我的收获都很大,从组员那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的优点很值得我去虚心学习,对他们家乡的文化的深刻认识等等都是自己收获到的。还清楚地记得,在第三节小组活动中,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热身活动,是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顽皮家族,其规则是这样的:每个组员在心中想一种与自己气质相符或相近的动物,并想三个提示的线索,让成员依据线索来猜。成员两人一组互相猜,并试着了解对方。回到大团体,互相介绍及自我补充。讨论及分享猜中时的心情?自己提供的线索是否充分?对线索是否敏感?思考自己以往与人沟通时存在的不足?讨论自己眼中的你与他人眼中的你有何差异。

还清楚的记得,我和一位来自云南的同学一组,在没和他交谈之前,我总是认为,云南应该是毒品泛滥,治安很差的地区,总之对它们那的文化了解并不是十分的深刻,可能我周围的朋友或者其他人也有这种和我类似的想法,不过在小组中,通过我们的活动,让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己的认识不在是那么片面,对云南的文化认识更加深刻了,比如说,云南的人很淳朴、忠诚、热情好客等等,这个地区根本不像自己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混乱,人也不是都在忙者贩卖毒品,他们也在正常的生活过日子。所以参加小组活动真的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从思想到认识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在中期活动中,小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让自己终身难忘。组员都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比如在顽皮家族这个小游戏中,每一位组员说出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每个人都把自己形象的比喻成理想中的“顽皮家族”,让大家彼此之间进一步增进了感情,更深入的加强了了解,而且彼此的关系更真诚了,组员们也都敞开了心扉,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提出的,其实一个小组能做到组员之间彼此真诚的吐露心扉,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小组凝聚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同时也说明工作人员的活动安排很好,能够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工作方法及工作技巧运用的很得当,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这个小组成员会再接再厉,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小组的明天会更美好。

实习日记三

“时间总是无情的流过,感觉还没有玩够就结束了。” ;“真想再多几节活动。” ;“我的生命中又多了好多朋友,又多了好多条路。”。等等这样的话不断地出现在我们小组工作人员的耳畔,到了小组活动的后期,大家都不希望结束小组的活动。组员们感觉更多的是失落感,尤其是面临着团体的解散,那种失落感无以言表,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坦荡不安。这个时侯,作为工作人员,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缓解分离的不愉快。

在第七次小组活动时,我们就不断地像组员传达小组要结束的思想,他们都不是很欣然的接受着,因为从他们的表达中,足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小组的眷恋之情,那种已有的热情突然间被中断,感觉极度的失落,他们会花很长时间来接受这一事实,在这节活动中,我们为了让组员对小组活动的结束有一个过度感,精心安排了后期的活动,而不是让组员有种突然的结束小组活动的感觉,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就是让组员随便想一种分别场景,然后让他在组员面前表演出来,如果需要他人的帮助,可以随意邀请,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使组员认识到了分别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个活动对他们的情绪帮助很大,可以说活动安排的很好。

最后两节活动,我们都很珍惜,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尽管我们都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但是我们依然共同快乐着,共同为小组增添欢声笑语,感觉很温馨,烦恼没有了,与之相反的是快乐。大家在小组的后期,都表达了自己对小组的难舍难分之情。

为了表示对组员的感谢,他们花了自己几周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而且每一次都很热情的配合我们的工作,从不迟到,从不早退,我们全体组员曾多次对他们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最后分别时期,我们送上了精心为每一位组员设计的小贺卡,以表示对他们浪费的时间的弥补。

纵然分别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大家那种难舍难分之情都表现在脸上,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任何事情都有结束的那一刻,我们不要太过于留恋曾经的东西,我们要把它当做美好的回忆。大家共同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共同合影留念,互赠真诚的祝福等等,真是把我们的小组活动推向了顶峰。

实习日记四

通过八次小组活动后,自己的感受很深,下面的一些想法就是八次活动后自己对整个实习活动的小的思想总结。

从刚开始小组活动的策划直到最终完成小组活动,我们都倾注了自己的热情,我们努力着,热情的工作着,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组织的活动差,所以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开展的小组是整个班级最好的,我们都为了同一个梦想努力着,每一次活动大家都是提前到活动的现场,没有缺席的现象,也没有迟到的现象,真是发自内心的有种团结就是力量的感觉,我们团结合作,没有争端没有计较,不会有哪位组员因为电话费或者其它的什么费用发生不愉快,而且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矛盾,生活在这样一个团队里,让人工作起来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每一次活动都让自己记忆极深,每一次活动前自己都要做充分的准备,每一次活动后自己都及时的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还记得在第三次小组活动中,那次我是主主持人,孙越是辅助我工作的副主持人,本次活动开始前,我的活动计划安排的很好,时间、活动内容都计划的很好,结果上次没有来的同学这次依然没有来,活动在时间上就产生了一点问题,没有预先想好,如果他还是没有来这次活动该怎么开展,结果有点小小的失误。还有就是,活动刚开始,我们的一位组员,是一名女同学,由于心情不好被我察觉了,但是由于前两次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想过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做,如何让她心情好起来,所以在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显得十分棘手。结果在观察员的帮助下自己才试着改变她的情绪,她的心情才有所好转,这次活动让自己感触很深,类似的尴尬场面,自己在后来的活动中很少有过,因为自己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

我总结的经验就是,在做小组工作前一定要事先预测好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如果有开次小组的现象怎么办、组员心情不好怎么办等等,很多问题我们一定要事先预想到,不要等到现场出问题了我们才想办法处理,这样会很盲目,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会造成冷场的局面,或者让组员对你的工作很不支持,觉得你还不如他呢,所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作为工作员,一定要及时的总结工作经验,做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在下次活动中,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怎么处理,一定要不断地总结自己,反省自己的工作,要不断的进步,而不是事情过去了就算了,尤其作为一名引导者,既要有威信,又要和蔼可亲,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两点,这与小组工作的工作技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自己所学过的工作技巧和工作方法,并要灵活运用,才不至于在处理问题上盲目,不知道怎么办。

关爱空巢老人社工方案 篇5

7月1日,社区各委主任对空巢老人进行走访慰问,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子女外出工作情况等,及时了解和解决空巢老人的紧急需求,陪同老人聊天解闷,提供精神慰籍和心理抚慰,增进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赠送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给老人,嘱咐老人要注意饮食,保重身体。此外,还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以及专为老人开展的系列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享受老年生活。

为了让空巢老人在平时生活中更注重饮食健康,科学合理地控制食用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预防三高疾病,社区在5月份向空巢老人陆续免费发放控盐勺、限油壶、量油尺共13个,并组织20名志愿者专程上门为老人详细介绍正确使用方法。为此,老人都纷纷对社区以及志愿者的关爱和帮扶表示由衷的感谢。

二、开展体检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服务

为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社区定期为空巢老人举办免费的身体检查活动,使老人生病能够得到及时医疗和照顾。7月10日下午,社区组织了空巢老人进行免费的白内障排查,通过验视力、散瞳等形式检查老人的视力情况,为下阶段的手术治疗提前做好准备。7月下旬,社区会同铁西区人民医院对空巢老人进行免费的体检,得到了社区老人的广泛赞同。

三、宣传引导,扎实推进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学习小组建设实施方案探索 篇6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

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题进行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小组建设的的理论依据就是将80人的大班科学地分成10几个小班,同部队的几个人构建的“班”一样,小组单位成员越小,越有利于兵教兵,兵强兵,越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二、学习小组组建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组间同质”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简言之,各小组总平均相同的平行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每科小组内单科有高成绩、也有低成绩学生。“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也就是组内强强结合。“异质帮扶”体现强兵带弱兵,强兵教弱兵,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2.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参考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等将全班同学按每组6人划分成12至13小组。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在本组内相对较差的学科需要他人帮扶,同是也肯定有相对较强的学科可以帮扶他人,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分组打击学生的信心,而是学生更加清晰的知道每个学科在小组内的相对位置,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3.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序,按各科水平与成绩将小组内部划分为AA、BB、CC三个等级,如果多余6人则增加B类学生人数。不是按总分排序,而是按学生各科实际水平排序。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序号,即每组这个学科的号一定是组内第一名,第六号一定是小组内该学科的最后一名。班内的学科长只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序号,在教学和学习实践中才有可操作性和实际作用。

另外在奥赛班可以设立专家组,专家组属于本班前六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解决其他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到其他组帮扶指导。同时专家组的学生可以强强联合,竞争年级前十名,为培养冲击名校的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三、学习小组内部职责划分

小组内部六科各选一个学科长,原则每人担任一个小组学科长,不重复担任,负责主持学案探究问题的讨论、检查学案、作业情况、收发作业、统计学科问题向班级课代表与代课教师反馈。

四、小组评价

1.评价方式的转变:传统评价是评价学生个体,而小组评价是采取捆绑式评价,评价整个小组。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学科教师的量化加分不加给个人,评价只认小组。个人的成绩当然不能忽略,可在组内评价,组内评价参照整体小组评价体系评价到个人,由学科长和组长每天小结和每周小结进行总结表扬。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

2.分层评价:一自主学习课评价、小组各学科长课前对组内成员学案作业完成情况分三个层次按3、2、1打分并做好记录。二展示课评价、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共同进步,小组要激励、支持本学科5、6号学生展示,本组内其他学号优先补充,完善,其它组最后再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学生才可能在学习活动中将疑惑越辩越明白,越学越透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开始的模糊到赫然开朗,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和信心。班内学科长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展示成果给小组赋分,A类学生展示一次赋1分、B类学生展示一次赋3分、C类学生展示一次赋5分。

3.小组评比:小组各科课堂展示成绩由班内学科长记录,每周统计,公布,依据成绩各班每周评选3-6个优秀学习小组并授牌。学科长每月将各小组将学习成绩汇总,再加上各小组成员月考或期中期末名次,加上学科教师评价,评选出每月优秀学习小组。各优秀学习小组在班级展示牌中展示。

五、小组激励

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各班采取多样的办法。比如每周张榜公布表彰,年级表彰、学校表彰。比如有的班在周末天气好的时候将评上优秀的学生带出去逛一逛,比如有的班给优秀学习小组的学生每人发苹果,发中性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终端考试成绩相结合,并且每位学生都特别在意每次大型考试的名次。那么,可不可以在考试后对优秀小组奖励平均每人3分,所有的表彰奖励以加分后的名次排位计算。如此就更加关注学习过程,鼓励小组学习终端成绩的提高?

六、启动深化小组建设具体办法

社工宣传周活动方案 篇7

一、活动主题

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确定的20__年国际社工日宣传主题“社会与经济危机—社会工作的解决路径”,结合社会工作核心宗旨与本质特点,落实国务院发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的宣传贯彻要求,活动主题定为“弘扬社工精神,服务困境人群”。

二、活动时间安排

20__年3月18日—28日,共10天。

三、主要任务与安排

每个区县民政局围绕主题、因地制宜,选择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式至少开展一次围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组织广场街头宣传活动,在公共场所张贴海报、宣传画,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品,向公众集中宣传与咨询;举办社工成果展览、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大讲堂和社工知识竞赛、征文等,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进单位、进家庭、进社区。围绕社会工作成果展示,组织优秀社工及项目展播、事迹宣讲、微电影制播等活动。2、围绕社会氛围营造,将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动漫、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电视滚动字幕、户外电子屏信息、电子书、公共交通传媒、微博、微信等新型宣传平台相融合,通过开辟专栏、组织微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四、组织实施

(1)市民政局社工处负责活动的统筹工作。

(2)各区县民政局负责本辖区的活动的组织安排、协调、督导、总结工作。

五、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区县民政局要高度重视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将其作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要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协调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策划,充分调动高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好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各项工作。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坚持勤俭节约、简朴大方、注重实效原则,筹办好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

(二)切合实际,突出成效。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要紧跟形势、结合实际、面向基层,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介的作用,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范围,切实将社会工作宣传普及与提升社会工作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求、发展社会工作事业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知晓度与认同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与职业荣誉感,进一步推动形成“有困难找社工”和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会工作的社会氛围,为社会工作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上一篇: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下一篇:2024山西公务员面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