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篇1

高王化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调查 高王化村经济现状

高王化村隶属河北省河间市尊祖庄乡,村中现有一千五百多人,长期以来我村村民多以务农为主,主要靠劳作作为收入来源。民风朴实,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村村民虽然只有少数几户跟上了发展的节奏,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经济法展情况不是很理想。

进城打工人员有上升趋势,空巢老人主要负责地里的 庄稼,并且每过农忙时节,村里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大部分村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致使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条件差。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有开超市的,有在外面做生意的,有在村附近办企业的,大都是把重心从种植中转移到其它事情中。但我村附近的企业太少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有些人是在别的村里上班很不方便。

我村落后现状基本表现在:

一、劳动强度和生活压力比较大,身心比较疲惫;压力来自于子女教育、就业问题、看病问题难等

二、消费观念陈旧,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方式落后。在走访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全面发展性消费特别是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消费比重偏低的问题较为普遍。

三、休闲内容单调、休闲生活质量不高,看电视就是主要的娱乐,找人聊天,下棋打麻将等很缺乏健康的文体娱乐。而

且在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有赌博的风俗。

农民生活方式落后的原因:

一. 自身观念落后、习惯不良、素质不高。尽管新农村建设

以来随着生产发展和宽裕、追求健康的农民越来越多,但从整体看,农民对文明、科学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接纳还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 农村发展长期处于一种相对落后和封闭的状态,导致农

民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整体素质还不够高。这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诸多不符合、不适合方面

改善生活方式的对策

一.提高村民素质,崇尚文明,摒弃陈旧观念和落后行为,增强创业意识、进取精神和致富能力,破除因循守旧、封建迷信、铺张浪费、赌博成风等不良生活习惯。现在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闭塞,在信息掌握方面与城市形成了巨大的不对称,这一切都使农民成为最没有发展能力的一方。改造农村落后,农村教育改革是必然之路。从实际出发,教育农民,提高农村的文化科技素质能有力地促进农村向小康转化的进程。

二、科学消费,摒弃小富即奢追求高档消费等不健康消费观。在消费结构中,增加精神文化和健康方面的消费比重,在食物消费方面注意合理搭配。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篇2

1 灵宝市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现状

两天来, 我们分组走访了大王镇的沙坡村和凤沟村, 城关镇的牛庄村和五龙村, 西阎乡的西邱村和常阎村, 以及朱阳镇的小河村和杨家河村。发出215份调查表, 收回问卷211份, 召开座谈会两场, 100余人。

1.1 农民的收入状况及收入来源

通过对大王沙坡村、凤沟村、西阎乡西邱村和常阎村、城关镇牛庄村、五龙村以及朱阳镇的村和村的调查, 44.1%的调查对象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 45.2%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3000元, 也就是说, 灵宝市近半数的农村家庭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在收入结构方面, 63.7%家庭收入主要靠务农收入, 而务农收入中, 55.9%主要靠粮食作物, 27.5%靠经济作物。而务工收入中, 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个人创业, 村办企业不到6%。在整个收入结构中, 以经济作物为务农收入来源的村, 经济状况相对较好, 以粮食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经济状况相对较差。以务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收入水平较高, 以务农收入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家庭收入状况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的村农民收入水平较高, 外出务工人员少的村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如大王镇的沙坡村, 有2200多人, 外出务工人近700人, 占到村人口的将近三分之一, 在家务农的家庭收入也以大枣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 不论村集体还是农民个人, 生活状况明显好于以粮食作物为主, 且外出务工人员较少的西阎乡的农村。同为西阎乡的西邱村和常阎村, 常阎村靠近公路, 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户较多, 生活状况明显好于西邱村。

1.2 农村外出务工情况

被调查的农民中, 有153个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 占到72.5%, 说明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务农收入, 大多数农民都愿意出去打工, 而不愿意务农, 务工收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且比重由不断上升趋势。这与务农成本越来越高, 粮食价格上升缓慢, 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如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升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务农成为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如, 种地, 每亩收入在800元左右, 出去打工一个月就能挣2000元左右。外出打工的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下, 116人, 占外出务工人员的75.8%, 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 从事粮食生产的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村里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地荒芜现象。

1.3 创新经济组织情况

种植经济作物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 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而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的村, 经济组织少。有的村虽有合作经济组织存在, 但参加人员不多, 主要是因为有组织就需要经费, 农民因为自己收入低不愿缴费。

1.4 农民农业投入资金来源 (资本下乡问题)

有155个家庭的农业投入主要靠自我积累, 占80.3%, 靠贷款或者借款的38户, 占到19.7%。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投入不多, 限于最基本的如种子、化肥、农业等。农民要增收, 贫困家庭要想脱贫, 资金来源是一个大问题。将近一半的农民有自己创业的意愿, 事实上自主创业者不多, 都说明投资资金困难的问题。

在座谈的时候了解到, 多数农民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也希望村干部在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方面多下功夫;第二, 物价稳定问题。农民认为虽然收入有了增加, 但是物价上涨, 实际生活水平提高不多、不快。第三, 农民普遍希望政府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 如, 提高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三补贴”标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适当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 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

1.5 住房问题

农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建房费用的承受能力问题, 79人的承受能力在5万元以下, 88人承受能力是5~10万, 这两种人占到总人数的84.8%;11.7%的人能承担10~15万的建房费用, 不到3.6%的农民才能承受得起15万元建房费用。支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180人, 占85.3%;说明绝大多数农民还是支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 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得人心。部分不支持的是年龄较大的农民, 他们住上新建的砖瓦房或者平方后, 对现有生活方式非常满意, 不习惯居住单元楼, 认为没有必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 灵宝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也发现了灵宝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结出来, 供大家参考。

2.1 农业投入资金来源问题

农民想个人创业的多, 但是资金来源是个问题。包括农业投入资金来源单一。小额农村贷款在农村几乎没有市场。这与国家政策初衷不一致。

2.2 土地荒芜和土地流转问题

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向非农产业转移, 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 一部分土地荒芜。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既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 必然带来是土地流转现象增多。外出务工家庭将土地转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农户。这样, 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和土地利用问题, 也使农业生产经营产生规模效益。然而, 调查结果是灵宝市农村的土地流转现象很少, 只有22%。

2.3 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问题

有了合作组织, 农民参加的积极性不够高。农民认为收费高, 而组织带来的效益低于预期不愿意加入。

2.4 土地纠纷问题和村级债务问题

凤沟村从1997年开始至今, 土地没有做过调整, 时间越长, 累积的问题越大, 后边的村干部调整土地的难度越大。有的家庭女儿嫁出去了, 或者老人去世了, 土地没有及时收回集体;另一部分家庭, 新增加的人口, 如娶媳妇、新生儿无法得到土地。有的家庭甚至孩子都涨到13岁了还没有土地。前几年, 修快速通道占用村里耕地, 每亩地补偿2.8万元。这样导致矛盾更加突出:没有土地的家庭不能得到补偿, 而原来没有退回多占耕地的农民, 这次耕地被占, 还得到了补偿款。有的家庭原来得到了土地, 现在又得到了补偿;有一部分家庭原来没有土地, 现在没有得到补偿, 这种明显的不公平现象怎么解决是个问题。其实, 不论是村级债务还是土地纠纷问题, 根子在于基层组织问题。

2.5 住房问题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本来是为农民办好事, 但是如果不考虑农民的住房承受能力, 建造成本较高的房子让农民居住, 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好事反而成了坏事。我们省正在建设中原经济区, 十八大讲全国都要探索四化同步发展的问题。调查说明8成以上的农民是很赞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 但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时候, 设计户型和面积同样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问题。

2.6 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亟需加强

在西阎乡农民反映, 收入增加了, 可是买了电脑不能用, 安装了空调不能用, 买了小太阳等电器根本不发热, 原因是电网不行, 电压太低, 带不动, 大大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消费需求。

3 对策和建议

对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理解和现有水平, 提出如下建议, 供有关方面和人员参考。

3.1 加强基层村级组织建设

“给钱给物, 不如建个好支部。”这话一点也不假。凤沟村的问题可能是个别问题, 但是反映的道理却是普遍的。农村的众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村级组织涣散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只要村委和村支部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干部真正为农民利益着想, 各种矛盾和纠纷就会在露出苗头的时候得到解决, 根本就不可能累积到群众上访或者群体性事件的地步。假如凤沟村村级组织能在当初就解决好土地调整的制度问题, 形成好的惯例, 就不会出现现在矛盾积重难返的状况。

因此, 我们建议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加强基层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基层干部为广大群众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

3.2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 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 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3 以强化带动为助力, 走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3.4 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发动群众搞好农业生产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设施建设。

3.5 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增强村集体实力

集体有了收入才能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如, 大王镇凤沟村, 如果村集体有了一定的集体收入, 就不会因为打井、修路等问题而欠下债务。

3.6 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 加大投入, 创新机制, 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摘要: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了解了灵宝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如收入水平、外出务工、经济组织、农业投入以及住房现状等, 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本发展制度建设、走现代化农业特色道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等。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听力水平学习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初一学生应达到三级要求,即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农村中学尤其是一些乡镇中学,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到了初中一年级,连26个字母都写不出来,听力水平更是雪上加霜。今年,我正好任教两个初一,同时有兼任初一(4)班班主任。利用工作之便,笔者对本校初一(4)、(5)学生群体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其研究

(一)调查时间

第一次问卷调查的时间是2007年9月,此为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三周,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0份。第二次调查时间为2008年6月,学生进行了即将一年的学习。由于学生转学、借读原因,发放问卷98份,回收98份。两次调查对象皆为高淳县漆桥中学初一(4)、(5)班学生。

(二)研究对象

笔者之所以选择初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理由是初一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英语学习积极性高,英语两级分化尚未形成;学生在小学时,老师教授听力技巧和策略不多,因此听力策略对他们的影响将是直接的、深刻的。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问卷共14个项目,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被试人对英语听力的态度、掌握的听力技巧等;第二部分是被试人对英语的喜欢程度及对老师的期望。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对听力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听力在英语中的重要性,2007年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听力至关重要,76%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还有1%的人认为不重要。而到了2008年,有68%的被调查者认为听力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31%的人认为比较重要,无人选择“不重要”。这说明学生在一年的初中英语学习中,知道了听力的重要性,改变了对待听力的态度。

(二)对听力策略的掌握情况

有关学生听力策略的掌握,我主要关注学生听时的状态(4、5题)和学生认为最难和最重要的策略(6、7题)。

从表二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提高听力理解的因素,选择“提高语言表达力”的从33%上升到了47%;选择“听懂每一个单词”从39%下降到了17%。这说明学生已知道提高听力理解水平不单单是能听懂每一个生词,而是夯实自己实自己的语言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实验)》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意识到这四种技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真的让人很受鼓舞。

(三)对老师的期望

学生认为最能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听力的做法是讲解听力技巧,2007年占48%,2008年占50%。2008年调查结果还显示有23%的学生认为教师听力训练时形式应多样化,比2007年上升了11个百分比;选择“逐句讲解听力材料”的从29%下降到13%。

12教师在讲评听力时,你认为对你提高提报告里水平最有帮助的做法是讲解听力技巧:48%;全班核对答案:11%:逐句讲解听力材料:29%;训练形式多样化;12%讲解听力技巧;50%;全班核对答案;12%;逐句讲解听力材料;13%;训练形式多样化;23%

总体上看,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学生感到较容易理解的材料是学校生活,结果分别为88%和81%。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使用最多的策略是预览问题及选项,运用预测、推理来解决问题,两次调查结果分别为51%和52%。在第一次调查中有2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策略,第二次调查只有7%的人不知道。这些都说明这一年来的听力训练效果较明显,学生不但明确了什么是策略,并能在实际听的过程中灵活运用。

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运用有所加强。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管理技能。文秋芳认为,管理策略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制约作用,处于语言学习策略之上。它既包括对个体自身的学习监控,又包括对学习策略的调整和使用,还包括对学习心理的调整和优化,但其核心是监控自身的学习。如在调控注意力方面,2007年的调查中能经常集中注意力的占40%,而到了2008年,上升到71%。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大声朗读课文”,分别占52%和67%。而其它方式如“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谈”分别占6%和12%;“利用收音机、电视、电脑等媒体”占17%和10%;“做课外习题”的占25%和9%。农村学生家里很少有电脑,他们不习惯用英语交谈,每天都有作业,不喜欢做习题,因而选择大声朗读课文是可以理解的。

三、发展变化与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对初一学生听力训练中的发展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一)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

1.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英语听力的重要性认可度大幅度上升,从23%上升到67%,这说明学生对听力重要性的认可度。另外,喜欢上听力课的比例也从60%上升到80%,经过即将一年的听力训练,学生发生这一可喜变化真让人欣慰。

2.学生掌握策略方面的变化

两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用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发生了更为积极的变化。

3.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等作为英语课程的任务,这说明,听力训练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成绩是显著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两次调查结果,不喜欢上英语听力课的学生依然存在。虽然从第一次的40%降到12%,这说明还有以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较为被动,在起始年级尚且如此,到初二、初三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另外,在听的过程中,不知道使用策略的学生占10%,这与课标规定的“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尚有一定的距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实现教学从如何教向如何学的转变。

2.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但进步的空间依然很大,如学生在回答“感到最困难的是

”这一题时,31%的学生认为缺少听的技巧。

四、结束语

本文以对本校学生的听力水平现状的调查为基础,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以求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听力现状即使用策略情况。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篇4

写作提纲:

一、…..村民小组基本情况

二、……村民小组农户经济情况

(一)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增幅提高。

(二)农业生产以粮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反季节蔬菜和咖啡。

(三)选准产业,科学规划。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与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民小组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市场化意识比较薄弱。

(二)信息化程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不健全。

(三)少数民族经济整体上基础薄弱,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

(四)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四、对促进……村民小组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三)农村经济要发展,基层政府责无旁贷。

关于对…..组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本文对……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粗浅建议。

关键词:…组;经济;状况;调查;

根据本人在….所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要求,2012年2月,我结合工作实际对…村民小组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取查阅相关资料和与村干部、村民座谈的方式进行。另外,还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小组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户做了抽样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民小组基本情况

….村民小组位于….,距….中心城区…公里,距….公里。交通方便,在…西边,距村委会所在地…公里,共有村民…户,…人,其中,农业人口…人,非农人口…人,共有劳动力..人。全组共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主要种植咖啡、龙眼等经济作物,农作物以水稻、反季节蔬菜、咖啡等为主。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家庭电话户普及率..,机动车户均…辆。

二、…村民小组农户经济情况

(一)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增幅提高。

近年来,本组居民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上级政府扶持并举,在免征农业税、改善就业环境等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较好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进一步发挥优势和特色,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11本组经济总收入达….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农业生产以粮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反季节蔬菜和咖啡。

….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日照充足,气候湿润,终年无霜,俗有“天然温室”之称,蔬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可以“一年三熟”。….组是蔬菜种植发展的最佳适宜区,处于坝区,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本组..多户村民种上了蔬菜,种植面积达…多亩,主要种植四季豆、无筋豆、黄瓜、番茄等蔬菜,蔬菜亩产量高,品质好,土地效益也高,其中黄瓜每亩实现收入…元,茄子每亩收入达….元,无筋豆等蔬菜亩效益都在…..元以上。蔬菜产品主要通过蔬菜合作社销往北京、石家庄、内蒙古、江苏、浙江等地,为当地菜农销售解除了后顾之忧,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选准产业,科学规划。

在根据本小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人民政府注重抓好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工作。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全村适宜发展哪些经济作物,每种作物宜发展多少规模,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发展,都作出符合实际的规划。首先,在大的布局上把整个小组开发区域划分为北片区和南片区两大片区。北上片区海拔相对较高,主要以发展甘蔗、茶叶和咖啡为主;南片区海拔较低,以发展橡水稻蔬菜为主,并认真做好基地土壤、气候、地表、垦前植被和最适宜品种为主要内容的作物小组规划等,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种植结构,确定了各五年计划中甘蔗、咖啡、水稻面积分别达到多少规模的目标,把单个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实现小组之间、山坝之间、的优势互补,把过去的刀耕火种、种卫生田地、广种薄收原始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进行规模开发的有益尝试。同时,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与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多年来,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本组基础设施有了改善。全部实现通电、通邮、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特别是一事一议项目工程的开展实施,村组道路全部得以硬化,下一步准备改善本组饮水问题。

三、……村民小组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组居民经济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全镇平均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加快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市场化意识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农意识强,小富即安,拘泥于传统农业。二是经营理念上,满足于小打小闹,安于现状。三是合作意识差,集体观念淡薄。习惯于一家一户单干,商品经济的思想转变较慢,夫妻共同经营者居多。四是重商轻教,目光短浅,缺乏长远打算。多数商户重商轻教,民族文化素质亟待提高,思想观念急需进一步转变。

(二)信息化程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不健全。农村专门网站平台还没有搭建,提供给基层农业信息方面却十分欠缺,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尚未健全。群众对农业信息重视程度不够,接收能力差,无法掌握、理解和有效的运用农业信息。同时市场千变万化、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周期长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群众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回避市场风险的难度。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知识、质量安全意识较低,特别咖啡蔬菜产业对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重视不够,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在市场价格走低时无力维护种植农户的根本利益,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植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少数民族经济整体上基础薄弱,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

由于多种原因,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民族经济起点低。主要表现:一是资金困难。民族经济发展存在融资难的实际困难,多数民族经济发展流动资金主要靠小规模的借贷、集资来解决,大额贷款难以解决。二是技术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乏力,难以持续发展。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四)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村民接受高等教育者较少。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民村有“家乡宝”的意识,不愿意送子女上学,没有从根本上认识送子女入学的重要性。目前….村适龄儿童虽然基本都实现了“普九”目标,但这是低水平的“普九”,与全面普及九

年义务教育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本村儿童初中辍学率较高,初中毕业继续送去上高中的更少。

四、对促进….村民小组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农村经济的关键之一。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二字,改造传统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对优势产业的反季节蔬菜,要成立蔬菜合作社,以“农户+基地+科技+合作组织”的运作模式,进行无公害、标准化订单生产的新型蔬菜产业基地。实现产业专业化。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大力种植咖啡等经济作物,也可发展特色蔬菜,逐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发展特色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民族要发展,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集中全力办好农村教育,进一步合理布局调整校点,进行集中办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严格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普及率,同时,要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林、果木管理、家庭畜养等方面。让更多人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打好发展的根基。

(三)农村经济要发展,基层政府责无旁贷。

特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结构,决定民族发展的特殊性,并且短期内这种结构很难改善,因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要将各少数民族聚居村纳入新农村建设,加强民族聚居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少数民族经济工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增大资金投入,在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全力发展民族经济。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个人素质,通过广播等形式加强宣传,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教育,强化现代观念。其次,要建立起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那些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村民。

提高村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总之,农村经济问题的解决要通过政府与农户的双重努力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多样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其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来分析,…经济发展只是反映了…..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只有立足于当地的实际,在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和农户的共同努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提高节能意识并不断地探索发展途径,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民富裕与社会和谐。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篇5

目的:深入山区农村搞调查

地点: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油店村

调查内容:贫困山区农民经济状况

组织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委,理学院团总支

调查小组成员:侯春晓,袁苑,郭浩民,冯卫

调查时间:二零零三年七月

(文秘范文整理)

一调查数据

概况:接受调查23户,回收有效问卷17户;17户总人口78人;总收入117400元/年;均耕地0.4亩。

(一)收入情况: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板栗等,折合27800元/年;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等,折合6300元/年;外出务工人员8人,收入34300元/年;运输,经商,兽医等第三产业48000元/年。

(二)生产支出:共22200元/年,其中农业生产支出6200元/年,雇佣劳力和使用机械支出16000元/年。

(三)生活支出:共62700元/年,其中食品消费41000元/年。

(四)农民负担部分:共4660元/年,其中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

(五)教育支出:义务教育10人共4000元/年,非义务教育2人共14000元/年,另学前班2人约1000元/年。

(六)医疗卫生支出:4500元/年。

二体会和思考

(一)收支情况分析

首先是收入微薄,根本原因在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收支不均衡,17户中一户运输户和一户兽医兼机修户人家收入占了17户总收入的1/3还多,人均收入1500元/年,若除去这两户人家则人均收入就不足千元,在这些家庭中,共有8户各有一人外出打工,打工者收入均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些人家的人均收入又明显高于无人外出打工的家庭,约高出一倍,即无副业又无外出打工仅以种植业为收入来源的家庭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年,这尚不够一个普通科大学生两个月的生活费。支出部分:占60%的是生活支出,生活支出中食品消费又占到2/3,据此算得思格尔系数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生产性支出中农业相关支出仅占30%左右,而那一户运输户的行车支出就占了60%以上,另有三户农民新建房屋支出约10万元(未记入年均总支出),农民负担部分是我们调查的重点,自1999年进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民负担减少了2/3以上,XX年17户农民负担总量约为4700元,人均60元左右,在农民负担中,占70%以上的是特产税,今年安徽省又颁布了《关于开展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试点工作的通知》皖{XX}13号,XX年3月21日,《通知》规定从今年起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而且按农业税计征办法征收——征税比率将大幅下调。教育支出,非义务教育人口在受教育人口中只占2/7,其中包括一名高中生,一名大学生,两人的花消占所有教育支出的70%左右,每年的花费高于其家庭总收入。医疗卫生支出,人均只有不足60元/年,健康状况甚忧。

(二)对税费改革和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安徽省是有着5000万农民的农业大省,但同时也是一个穷省,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贫困人口众多,造成农民生活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在税费改革前繁重的税赋,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变相收费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最终于1999年安徽开始展开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推进改革中,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村级收入相对减少,村级工作运转面临新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省政府于XX年7月5日颁布《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减轻村级负担的若干规定》为妥善解决有税费改革带来的问题,省委省政府五年来下发了六十多份相关文件、通知,为保障减轻农民负担后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能正常运行,各项工作能正常展开,国家和省里投入了数百亿资金。总之,在税费改革过程中,中央和省里均显示了巨大的决心,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仅XX年一年,较改革前农民负担就减少了百亿元(人均减少愈200元),使农民充分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今年3月安徽省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的通知》,在我们调查中就发现下级政府正在落实这一通知,可以预计今年农民负担在取消了占原负担约70%的特产税后还将大幅减少。由上述可知,税费改革工作已经在安徽取得了巨大成功,使农民充分获益,我们期待此项工作能在全国全面展开,使我国的三农问题得到缓解,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文秘范文整理)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篇6

调查地点: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

调查对象:铜盂镇胜前新村渡仙里部分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2010年1月至2月份,我们围绕“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这个课题在潮阳区铜盂镇胜前新村渡仙里进行了调查。

铜盂镇胜前新村渡仙里,一个大约有八百多人的小村,村里的人思想较为传统,多子多福,生个男孩好传代的思想比较多,在几年前大多以打渔为生,随着轻工业的发展,近几年多向工厂(如制衣厂)发展。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农村义务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在这次调查中,接受调查的有80%是90后的村民,但却有39%的人对国家的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

程度仅在于听说过,17%的调查者不清楚,说明义务教育的观念与相关法律法规还没得到足够的落实,国家的相关部门应多加强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加深其在农村居民心中的印象,使义务教育的观念与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普及。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

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在这个小村里失学的状况还是严重的,有很多适学青少年被迫辍学,而根

据调查了解,辍学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学生的学费以及生活费,这种情况在农村更明显,农村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家庭经济都有一定的困难,倘若一些家长有不太明智,他们的孩子往往只有无奈的离开学校。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悲观态度,认为自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大学出来后还得自己找工作,还不如现在就找,于是就早早的离开了学校,另谋生路去了。或者是被他们的父母带回家当劳动了去了。3,因在学校严重违纪而被学校开除的及其它原因离开学校的也占一定的比例。而为了避免辍学现象的发生,除了第一点所说的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国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且投入过程要透明,宣传力度要到位,使村民们知道可以通过政府的资助来解决辍学孩儿的上学问题。

三、在调查中有24%的被调查者认为免除学杂费并没有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60%的被调查者反映这一政

策减轻了一定的家庭负担;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免除学杂费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说明减免学杂费这一项政策在总体上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减免学杂费对农村的普及义务教育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还应该帮助乡村提高经济发展,这才是从根本上减轻村民家庭经济负担,解决孩童辍学的措施。

四、根据调查,在减免学杂费后,有8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存在着变相收取费用的现象;而只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没有存在变相收取费用。而在这一政策是否落实选项中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项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并起到一定的作用;有30%和1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政策落实得不是很到位和不到位,且有待提高;这说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感和交流还不够,也同时说明学校的财务状况还不够公开,家长未能及时掌握学校的一些最基本的财务状况。也说明了国家政府对政策的实施与监督还不够到位。

五、这次调查也发现了关于教师的系列问题:在调查者中有65%觉得教师质量一般,还有一些调查者认为

真正负责任的老师不多,老师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在农村学校师资总体不高,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而且教师待遇差、工资低,导致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一些教师的素质不高,不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专业系统的教学方式······还有,教学设施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60%的调查者认为教室、教具等教学硬件有待改进和提高看出,虽然近几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伴随着大量财政的投入,大部分地区的基础教学设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当对于那些相对于落后偏远的乡村,教学设施还是比较落后教学环境还是比较艰苦的,国家政府还需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类落后的教育设施,为义务教育在硬件上做好保障。

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状况调查 篇7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国外的相关研究。

近些年来, 国外研究者对家庭作业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作业的作用。

关于家庭作业的作用, 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 但在肯定家庭作业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指出了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Cooper和同事们总结了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家庭作业对小学生的正面影响有:帮助学生增强记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理解;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及信息加工等。家庭作业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有:使学生对知识性材料失去兴趣;造成身心疲惫;使学生不能参加一些课余活动或社区活动等。

2.家庭作业的量。

哈里斯·库帕对美国学生家庭作业量的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一至三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45分到1小时左右;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二至四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60分钟到180分钟之间;七至九年级 (相当于我国的初中) 的学生每周需有三至五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225分钟至375分钟之间;十至十二年级 (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的学生每周需有四至五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375分钟至600分钟之间。

3.家庭作业的类型。

关于家庭作业的类型, 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美国地理课作业“让孩子实地参观一个机场” (在那里, 孩子们可以采访乘客, 询问他们去了哪里, 又将到何处去, 一边询问, 一边在事先准备好的地图上找到所到之处的位置) ;又如数学课作业“请找出周围世界里具有分数含义的现象”。日本的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也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如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自己准备东西去郊游”、“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老人讲过去的事情”等等。

4.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

关于家长在家庭作业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贝克赛奈特的研究结论是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表明, 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作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比没有家长参与的学生更优秀。

(二) 国内的相关研究。

近二十年, 我国学者对家庭作业也做了一些研究, 主要集中在家庭作业的目的与类型、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现状与解决对策、作业量的研究等方面。

关于家庭作业国内专家做了一些研究, 结果如下:

1.家庭作业的目的。

王祥祺认为: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 使学生获得某种技能, 使学生获得某种生活经验, 使学生获得某种情感体验。

2.家庭作业的类型。

关于家庭作业的类型我国学者黄小莲、姚利民认为:家庭作业应该分为四类:练习型、准备型、扩展型、创造型。学生的练习型:帮助学生掌握特殊技能和巩固课堂上学过的教学内容;准备型: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准备;扩展型:学生超出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信息 , 将新技能和观念迁移到新情境;创造型:给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3.课业负担及归因问题。

关于归因问题我国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扈中平教授在《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辩证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状况。他认为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是在学时间长、上课时数过多、作业量多和简单机械的重复性训练过频。解决的策略, 都是一些理论概述, 尤其对农村小学来说基本没有实证性的研究。北京市教科所的陶文中认为主要是教育宏观结构与教育体制不尽合理;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等诸因素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4.解决对策。

面临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梁天利根据学生学业负担的根源角度提出了在主观上端正教育思想, 关键是强化教师素质, 其中优化课堂教学是必经之路, 优化作业质量是有效手段等观点。扈中平、刘朝晖在《减负不仅仅是“减”》一文中提出减轻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的基本策略是“减量增质”。

二、以往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目的

长久以来, 小学生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很容易被教育研究者忽视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定性研究居多, 主要研究学生在家庭作业方面的“减负”和解决的策略, 研究形式单一, 涉及的方面不够全面, 而真正涉及基础的, 尤其是农村小学家庭作业的实证性研究几乎没有, 因此, 本课题着重对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展开调查、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可知, 对于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研究内容已有了成熟的理论成果, 国外多于国内。内容主要集中在:家庭作业的目的与作用、家庭作业的量、作业的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家庭作业的类型等。但是国内外研究者很少有实证性的研究, 本调查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主要想了解沈阳市辽中县农村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目的与类型、家庭作业的习惯、家庭作业的态度、作业与作业量、家长及学校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等。通过调查结果并讨论, 适当提出相应的措施。因此, 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给农村小学教育者在布置作业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三、结语

本文从家庭作业的目的与类型、学生和家长对家庭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的量、家长及学校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等方面对沈阳市六间房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性很强, 而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不明确;二是家长对待家庭作业的态度不够积极, 其中三年级、五年级学生的家长更不积极;三是三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较差, 五年级学生明显好于三年级;四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不是很重;五是老师检查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

摘要:家庭作业, 也称为“课外作业”, 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家庭作业这一问题, 到目前为止, 西方国家研究的较多, 大多采用定量研究, 而中国对家庭作业方面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本文针对小学生家庭作业这一问题提出研究的不足, 并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

关键词: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家庭作业

参考文献

[1].邹强.国内外家庭作业研究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07

[2].Cooper H., The Battle 0ver Homework:An Administmtor’s Gujde to Setting Sound and Effkctive Po1icies (The PractisingAd-ministrator’s Leadership Series) [M].Thousand 0aks, CA:Cor-winPress.1994

[3].任宝贵.国外对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概述[J].文教资料, 2007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篇8

农村  信息技术教师  知识更新  调查  分析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在向纵深方向推进,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不断修订,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这些变化迫切要求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为此,我们开展了关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工作。

一、调查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个:(1)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指在农村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及推广的教师。(2)知识更新:即打破陈旧的、传统的,甚至是落后的知识、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一套全新的知识体系及教育教学体系。(3)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是指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通过知识更新,熟悉、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知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提升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促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能力。

本研究主要采用集中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2014年2月,课题组从江苏省某地级市的三个县7所农村中小学选取了10位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这次访谈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即:“您的初始学历专业是否为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后是否学习过最新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知识?”“您是否希望经常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更新?”等等。访谈结束后,课题组将访谈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最终整理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更新方面所关心或提及频度较高的内容,即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状况、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工作强度、福利待遇、知识更新机会、知识更新途径、知识更新愿望等9项。

2014年3月,为了将调查的范围扩大,使调查的结果更具真实性,课题组根据访谈、调查所提炼的内容生成了含有29道题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或解答。因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数量与其他学科相比,总体数量是比较少的,采取委托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方便,发放效率及回收率将会很高,覆盖面也比较广。统计表明,三县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达92%。

二、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基本情况如下:男32人,女14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男女比例不是十分均衡;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的28人,36岁以上18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初始专业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背景的28人,其它专业背景的18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初始学历中专(中师)13人,大专21人,本科12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7人,说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称整体偏低;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后有信息技术课程背景的脱产进修经历的仅5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系统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的机会比较少;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后进行过短期培训的29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进行知识更新的覆盖面不广。

2.对工作的满意度分析

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知识更新的愿望,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很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占66%,很不满意或不满意的占24%,还有10%觉得无所谓。在影响他们工作的满意度因素方面,选择频率最高的是学科尊重(88%),其他依次是工作繁琐(82%)、领导重视(78%)、职称晋升(72%)、硬件设施(68%)、学历进修(56%)、知识更新(48%)等。调查还显示,100%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前5项因素是否得到关注是能否提升他们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3.知识更新的客观现状

(1)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现状:有100%的教师进行过知识更新(含自主学习),其主要形式是:参加本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的100%,参加高等院校专业进修的只有10%,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的占56%,参加专门应用技能培训的占62%。

(2)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内容:100%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都进行过本体性知识更新,有28%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过条件性知识的更新,进行过实战性知识更新的只有16%,三种知识都进行更新的只有8%。更重要的是,受工作条件的限制,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内容比较零散,很少有人能够得到系统的知识更新。

(3)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途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受工作环境、家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知识更新速度比较缓慢,知识更新的途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40%的教师经常通过书店或网络购买相关书籍、100%的教师进行过网上学习、72%的教师与同事进行过知识交流、22%的教师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16%的教师与专家进行过交流、10%的教师进行过脱产学习、28%的教师上过培训班。

(4)知识更新的愿望:78%的教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82%的教师认为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评优评先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明显不具优势;88%的教师认为农村信息技术硬、软件建设投资太少,无法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72%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发展都太快,要想跟上时代步伐显得力不从心;92%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过于繁琐,除了教学还需要承担其他很多繁杂的事务,真正静心下来学习的时间很少。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愿望。调查显示:48%的教师学习愿望非常强烈,34%的教师学习愿望一般,18%的教师表示没有学习愿望。

三、对策与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

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条件明显不占优势:第一,受地理条件限制,农村学校学生基础信息素养远不及城镇,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起点落后;第二,各级政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时,优先投资的是城镇中心学校,导致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学科不占优势,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冷学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课时都得不到保障;第四,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比如: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都处于靠边站的状态。

面对这些情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和城镇师资流动,在信息技术硬软件设施方面应和城镇学校享有同等待遇,加强素质教育,做到学科平等,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及计划,规范实施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行为,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与其年度考核、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形成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更新的热情。

2.系统优化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知识更新的实效性

1987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提出了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即: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征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的目的目标等。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在《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中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基本框架,可以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教育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即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的知识)、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知识。

因此,我们认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育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而改变那些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及做法;二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三是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四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3.创新知识更新途径,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推向新高度

(1)在职培训。这应该是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主渠道。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发展十分迅猛,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所获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课程教学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经常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目前国内很多大专院校都有以培训为主的专门机构,长期进行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培训机制。

(2)远程教育。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形成一条不受时间、空间、距离限制的远程教育通道,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师知识更新形式,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节省时间、信息容量大、灵活方便等显著特点。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学习、工作两不误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视频、网络文本等媒体形式掌握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将系统设置成学完当前一门课程且通过合格考试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的形式。

(3)有效利用文献资源数据库。目前我国网络文献资源数据库已经比较完善,国内比较著名的有中国知网(www.cnki.net)、万方数据库等,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库下载与信息技术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来提升自己,一方面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

(4)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与专家教授对话。教科研是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升华,通过教育科研再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再向新的层次、新的高度迈进,教科研是一个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可以促进一个教师的内涵发展。与同行沟通、与专家交流,是教师实现专业知识更新的另一重要途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新知识掌握、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引领,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化解自己多年知识或认识的缺陷,能够很快了解掌握到课程改革最需要的前沿知识。

(5)提升学历层次。调查表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学历层次已大大低于其他学科,且差距还在逐年拉大。这一现象已严重制约农村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影响着农村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以及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函授、远程教育、自学考试、开放教育、教育硕士等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四、结语

关注、关心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是新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促进农村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及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只有不断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才能使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上升一个高度,知识、技能才能上一个层次。

————————

参考文献

[1] 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2(7).

[2] 张燕,董玉琦,景维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教育技术,2011(11).

[3]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宋祥,赵晓光.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4]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

[作者:黄建峰(1970-),男,江苏如皋人,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数理与信息技术系副教授。]

上一篇:315消费者权益日祝福语下一篇:浅谈工会组织活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