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远程教育(天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精选11篇)
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至今已走过116年的光辉历程,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自建院以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宗旨,立足于成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众多渴望求学深造的莘莘学子提供了进入名校学习的机会。网络教育学院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非全日制专科、非全日制专科升本科学生。
一、招生对象
专科:具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教育学历者。
专升本: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者。
二、招生层次、专业
高起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会计、旅游管理、三维动画设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应用英语、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法律事务、光电子技术
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土木工程、电子商务、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工程造价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
三、报名办法
报名材料:考生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和各一份复印件(A4纸);近期一寸免冠蓝色背景彩照1张。
报名咨询:聂老师0519-88294519 QQ:941583043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
时间:2.5年 高中起点专科:
经济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法律事务、农业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会计与统计核算、机电一体化技术、供用电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市场营销、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烟草栽培技术(烟草生产经营与管理)、水产养殖技术、林业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社会工作。
*饲料与动物营养、野生动物保护、特种动物养殖、渔业综合技术、生物化工工艺、建筑设计技术、室内设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粮食加工技术、粮食工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医学检验技术、旅游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商务英语、电脑艺术设计、生物技术及应用、应用化工技术、社会体育、酒店管理。专科起点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教育技术学、园林、环境工程、动物科学、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汉语言文学、烟草、财务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水产养殖学、林学、农学、社会工作、艺术设计、动物医学。
2002年, 东北财经大学获批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同年,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 面向全属幵历与非学历网络教育。近年来,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以“做一流网络财经教育服务提供者”为愿景, 以“规范办学、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为办学方针, 以“为学生创造价值”为办学目标, 秉承“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办学宗旨, 服务于行业和社会,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畚财经名校历史悠久东北财经大学成立于1952年, 为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是我国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最多的高校之一。东北财经大学于2011年获批“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资格, 是全国50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同时乜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联盟”1 03个成员之一。, 參高效团队优质服务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拥有业内规模最大的服务支持团队。截至2014年6月底, 学院拥有在职员工164人, 其中专职管理人员U2人、技术开发人员34人、课件制作人员1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的舛%, 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24人、本科学历丨30人。学院推行精细化管理, 组建了专业的课件制作及软件与技术研发团队, 成立了专门的学生服务中心 (阳光热线) , 践行“主动、热情、周到、细致、耐心”的服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及网络学习解决方案。參莘莘学子五湖四海依托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优势, 学院开设有会计学、金融学、工程管理、法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保险、市场营销、经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4个专业;在全国除青海、港、澳、台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数百个校外学习中心, 累计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0万余名, 在籍学生6万余名, 输送毕业生13万余名。·服务社会创造价值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专业化分工服务于学习型组织建设, 与税务、会计、银行和保险系统的多家政府、企业、行业展开非学历教育合作, 为其提供涵盖组织全员的培训整体解决方案, 为50余万财经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双重认证质量保障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和管理理念, 构建网络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了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CMMI—L3软件研发成熟度评估, 是业内唯一通过双重认证的网络教育学院。·东财模式广受好评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注重教学质量、以服务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学生和学习中心及远程教育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201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授予的“现代远程教育十年贡献奖�
加入中闽学水期丨_ (光盘版) 加入万方数据痄一数屮化期刊鮮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收录期刊1对丨¥标难选续出版拭物�j*ISSN 1003—4617闻内统一续出版读物号CN 21-1024/F邮发代》8-23 http://www.lnij.com.cn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安全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面对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网络受害等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通过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能更加安全的利用网络。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
中国分类号:TN915.08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网络发展迅速,它作为最快捷的信息传媒,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成为他们学习知识、通讯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导致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资讯、便利的同时,对于网络上充斥的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缺乏适当的辨别力。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安全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前社会,网络发展迅猛,我国网民急剧增加,但由于网络空间与传统的社交空间相比,是看不见的虚拟空间,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则在这一虚拟空间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此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特点使网络行为出现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的真空,这种真空弱化了人们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人们由于摆脱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导致网络道德缺失严重,污言谩骂、放任攻击比比皆是。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最广泛的应用者,其道德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容易在网络环境下突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底线或法律规范。如果这一高智商人群利用网络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破坏市场经济活动,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强。由此可见,应把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工具的重点内容。
2.2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2.2.1网络安全的法制观念淡薄。
大学生一般都知道法网无情,是不能触碰底线的,但由于网络的虚无缥缈,让很多大学生感觉不到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存在。有些大学生虽然懂得网络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但自恃对网络的精通,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最后酿成苦果。
2.2.2网络的自卫能力较弱。
有些大学生由于网络知识匮乏,对自己的计算机随便设置代理服务器,结果被网络上利用去攻击别人的网站。这部分大学生看起来是无辜的,实际上是协助犯罪分子从事了网络破坏活动。所以,大学生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就不知道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和保护自己不受侵害。此外,由于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观念比较淡薄,对计算机网络泄密特点缺乏防范,网络信息的泄密、窃密事件屡有发生。
3 提高网络安全的教育途径
3.1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应作为新时期各大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高校应给予其高度重视的,并积极地采取措施。不断对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加以传统上的突破,使其与时俱进,更具时代感。此外,在我国高校开设的网络课程中可加入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并且设置探讨区,把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问题融入到当代社会教育的系统之中,帮助大学生在主观思想上建起一道防线,抵制网络上虚假、黄色、消极的内容,使他们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为网络安全构筑一道道德屏障,这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向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3.2加强网络法律法规教育
法律是信息网络安全的制度保障,离开了法律这一强制性规范体系,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行为,都失去了约束。既使有再完善的技术和管理的手段,都是不可靠的,既使相当完善的安全机制也不
可能完全避免非法攻击和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对大学生全面的网络普法教育, 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的认识, 增强大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抵制能力一强制性规范体系。同时以计算机课程、专题讲座等方式,充实和完善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网络行为涉及的技术问题。通过教授大学生掌握防火墙、杀毒软件、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技术,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让大学生们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方式、用户、文件和其它硬件资源的安全机制,懂得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访问网络的安全方法,给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3.3加强网络安全自律教育
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浓厚,但是他们在网上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网络安全素质较差,所以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自律教育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高校网络中心的防火墙要注意加强大学生的计算机管理,在校园网和外部网络中间建立可靠的隔离带。其次加强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攻击和被攻击的严重后果。此外,提高大学生关于网络的自身技术防范能力。一旦具备一定的反黑客能力,就可以有效预防不法分子的攻击。
3.4开展网络安全文化系列活动
积极利用校报、板报、简报、网站等校内媒体,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营造安全育人氛围;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普法小视频大赛,传教育展等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防范技能;适时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习等体验式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体验和实训,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深刻领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4 总论
在当今的时代,网络是一面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治安问题,光靠网络警察执法是不够的, 更需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人们群防群治。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要群体, 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教育工作者需要密切关注,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并积极地开展,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利用网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联娇,温金英.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8,(12):270.
[2] Wallace P.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中国轻工業出版社,2001.
[3] 谢应霞.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J].理论界,20lO(2):80—81.
学校概况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特色优势鲜明,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历史悠久,源自创办于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学校分为三个校区,分别是位于雅安市的校本部、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的都江堰校区和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3万余人。
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根据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定,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学校自主确定招生地区、自主考试、自主录取,对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电子注册的毕业文凭,本科毕业生符合学位要求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证书。
招生简介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的在职或从业人员。
2、报考专科起点本科须取得国民教育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含学历文凭考试)的专科毕业证书。
3、报考高中起点专科须具有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高中(含成人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中等技术学校毕业证书。
二、学习形式、学制
按照教育部教高[2008]6号文件精神,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以网络教育业余制学习为主;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年制,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学习期限最低为2.5年;修完高中起点专科全部课程不低于80学分,修完专科起点本科全部课程不低于95学分。
三、招生层次、专业
高中起点专科:
经济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市场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法律事务、会计与统计核算、畜牧兽医、水产养殖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烟草生产经营与管理)、农业技术与管理、社会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供用电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饲料与动物营养、野生动物保护、特种动物养殖、渔业综合技术、生物化工工艺、建筑设计技术、室内设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粮食加工技术、粮食工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医学检验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商务英语、电脑艺术设计、生物技术及应用、应用化工技术、社会体育。
专科起点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工商管理、金融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法学、环境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土地资源管理、水产养殖学、烟草、园林、林学、农学、社会工作、艺术设计、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教育、草业科学、茶学、城市规划、电子商务、动植物检疫、广告学、社会体育、国际经济与贸易、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林学教育、旅游管理教育、木材科学与工程、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生态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教育、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木工程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药物制剂、药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应用化学、应用物理、英语、园林教育、园艺、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四、报名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常年招生。
报名地点:见校外学习中心一览表。
校本部报名地点:新校区第七办公楼4楼招生办(0835-2885767)。
五、报名方法、入学考试
1、在各校外学习中心报名,所需材料如下:
(1)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军人证)原件及其复印件两份;
(2)正面、免冠、同底版近期彩色1寸照片1张;
(3)报考高中起点专科需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中等技术学校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两份;报考专科起点本科的需持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签署《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文凭诚信承诺书》一份(注:持不符合条件毕业证或假证报名者,后果自负);(4)免试条件:报读同等学历层次第二专业及持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证书报名者免试入学。当年通过普通高考或成人高考的学生可持录取通知书和成绩单申请免试入学。
2、专业调整
入学考试前10天,结束本次报名,进行专业调整;考试前8天由学习中心统一上报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调换专业学员名单。学员在确认报考专业后,等待通知,参加入学考试。
六、入学考试时间、科目
报考网络教育各层次的学员均需参加由四川农业大学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时间:
春季:2011年11月6日、2011年12月11日、2012年2月19日。
秋季:2012年4月22日、2012年6月10日、2012年8月19日。
入学考试地点:各校外学习中心。
入学考试科目:
高中起点专科:语文、数学、英语;
专科起点本科: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
注: 凡参加考试的学员,请带齐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专科起点本科考试的学员,还需带齐专科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否则不得参加此次考试。
七、录取、报到
凡符合报名条件,经入学考试被择优录取的学生,均发给《录取通知书》,录取名单将在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川农在线”网站公布,考生可上网查询。学生通过当地的四川农业大学校外学习中心办理注册、领教材等有关入学手续。学生正式入学后,由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统一进行学籍管理,并发给学员证。
八、教学模式、学习方式
我校远程教育贯彻“宽进严出”原则。根据从业人员特点,采用网上直播和网上答疑相结合,电子教材与文字教材配合,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无联网计算机的学员可通过各校外学习中心的联网计算机访问我校教育专用网站zx.info”进行录取查询。
问:免试入学的条件?
答:报读同等学历层次第二专业及持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证书报名者免试入学。当年通过普通高考或成人高考的学生可持录取通知书和成绩单申请免试入学。
问:入学考试各科目是否有参考书和辅导材料?
答:有,在报名时向所报学习中心索取即可。
问:请介绍一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答:考生一经录取,缴清第一次全部费用后即可获得本人的用户名与密码,可通过“川农在线”进行在线点播学习。我校主要采用网络教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电子教材与文字教材配合的自学方式。
问:如何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答:在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后两年内提出申请,参加相应条件审核和考试。问:如何进行课程考试?
答:学生集中到各校外学习中心统一进行考试。由四川农业大学组织命题,并由学校统一派巡考老师到各校外学习中心进行督考。
问:考试不及格是否可以补考?
北京语言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公办全日制大学。原名北京语言学院,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7月经教育部批准,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它是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绘画、国际政治、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教育的.国际型大学。学校凭借鲜明独特的专业优势、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培养包括语言进修生、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人才。
层次:高起专
招生专业: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韩语、经济管理、工商管理、法学
层次:专升本
招生专业: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行政管理方向)、英语(师范方向、商务方向)、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
学制:2.5年
学分:80学分
学费:100元/学分
学习特色:
1、学习方式: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形式灵活,可以再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轻松获得正规学历;
2、考试形式:入学测试0门槛,入学后按学分逐一考试,修完全部学分即可毕业,取得学历+学位证。
证书效力:
1、属国民教育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历编号教育部网上注册,指定的学历查询网站:
可查询,由学校颁发学历、学位证。
2、远程教育与成考、高自考并列为社会上最具权威效力的成人升学模式。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校外学习中心学生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重大型设备安装方案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 2007 年9月20日起至 2007 年11月20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重大型设备安装方案设计
1、设计条件和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毕业指导意义的重大型设备
安装工程来进行本设备安装方案设计,所选取设备安装施工工艺要能充分体现安装的重点操作,要能充分体现安装原理,也要能对类似工程起指导性意义。重大型设备在吊车梁、桥梁、罐体、机电设备等中选取。学生在进行本安装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需切实联系实际,选择具有对重大型设备安装普遍指导意义的安装方案进行设计,鼓励根据工程实际选择具有创新的安装工艺方案并进行重点描述。同时需对一些安装重难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分析采用此种安装工艺方法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对于需要采用计算才能确定的方案必须用计算确定,并提供详细的计算书。
2、具体完成内容
1)完成下面所要求的图纸绘制,各项图幅可以自行调整,但
2)重大型设备安装说明书一份,包括:
①.工程概况的简要说明
②.结构特征简要介绍
③.安装方案的选择
④.安装平面、立面布置图简要说明
⑤.安装施工工艺
⑥.力学分析及其计算
⑦.质量控制措施
⑧.资源计划等。
3)重大型安装参考资料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通用桥式起重机》(GB/T14405-1993)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GB/T16788.1-1995~GB/T16788.15-1995)
《防爆桥式起重机》(JB/T5897-1997)
《绝缘桥式起重机技术条件》(JB/T8907-1999)
《电动单梁起重机》(JB/T1306-1994)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JB/T2603-1994)
《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JB/T3695-1994)
《安装原理》(教材)
《工程测量》(教材)
四、格式要求
1、图 纸
图纸一律使用A2(420mm×594mm),格式如下:(dwg格式已提供在学院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专栏下载)
2、计 算 书
计算书采用A4打印纸
60页以上的论文采用双面打印,60页及其60页以下论文采用单面打印
上边距:2.5cm
下边距:2.5cm
左边距:3.0cm
右边据:2.5cm
行距:1.5倍
正文字体使用小四号字,宋体,一级标题使用四号字体,黑体,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小四号字体,黑体,加粗;三级标题
使用小四号字体,宋体,加粗。
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各章节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格式为:
1…
1.1…
1.1.1…(最多不超过3层)
页码: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位于每页页底中部。
3、公 式
用word中“公式编辑器”或“MathType 5.0 Equation”软件完成,大小为12pt(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位置居中
Mxmax0.0353137.44.85kNm
ql210.63.62137.4kNm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 使得人类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空间, “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的空间, 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 尽管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个体作出的一类特殊行为, 但它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并无本质差别。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利用网络进行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1. 网络价值异化。
网络起源于美国, 兴起于西方。互联网一整套的技术标准、规范全部由西方国家制定。所以, 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正是这种绝对的话语权, 为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倾销其价值观、生活方式提供了便利条件。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渗透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使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产生迷惑, 出现迟疑与困惑, 使得道德观和价值取向错位。主要表现为迷失自我、沉迷网络社会、回避现实生活, 以网络人际交往代替现实人际互动, 部分学生“网上网下”判若两人, 网下自我封闭、少言寡语, 网上则激情勃发、任意妄为, 从而丧失现实社会生活的感知力, 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2. 网络语言失范。
网络主体往往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容貌谈吐被抛在一边, 其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篡改。在网上, 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而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利。由此, 不文明行为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增多。调查显示:90%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 比如网络论坛和交往中语言粗俗、相互攻讦和谩骂、恶意诋毁他人声誉等不文明用语行为。30%的大学生曾经在BBS上对别人进行过恶意攻击和散步虚假消息。
3. 网络诚信缺失。
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为我们构建起一个虚拟社会, 个人以符号形式生存于网络空间, 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肆无忌惮地操作, 欺骗、谎言等变得平常。虚拟性催生的不诚信逐渐向现实中蔓延, 使得大学生利用网络考试作弊、网络聊天、网上交友、网络申请、网络购物等网络互动中提供个人虚假信息等现象不断涌现。
4. 网络侵权盛行。
网络是以快捷为优势, 同时, 内容丰富、可选性强、覆盖面广为特征的传播媒体。学生只要拥有一台电脑, 便可获得大量的信息。正是网络的这些特征, 使得网络侵权较为普遍:一方面表现为网络侵犯, 如传播木马、侵犯公私门户网站、窃取他人账号和密码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未经许可转载、未注明来源使用他人著作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著作权等行为。调查显示:曾经一次以上把网络上的文章下载下来当成作业交给老师的大学生占上网人数的50%左右, 更有甚者在网络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 这种现象不仅是表示着某一名学生的堕落, 而且意味着学术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沦丧。
(二) 网络交流中易造成上当受骗
网络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而且喜欢研究和探索, 追求时尚。网络聊天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和任何陌生人交流、沟通, 甚或是交朋友的平台。因此, 在聊天中对于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来说, 很容易相信网络上的人或信息, 使得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几率大大增加, 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比如, 大学生被“网络兼职”广告、“网络中奖”、“网络传销”等网络虚假信息欺骗的案例不少。
(三) “网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前面几个因素相比, 这个危害更大更明显一些, 受害的人数更多一些。据不完全统计, 大学生被处分或退学大都由于“网络成瘾”, 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 导致学习兴趣淡化、考试挂科、违反校纪校规。
1.“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网络游戏”的产生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学习的压力, 满足其一些精神需求, 也能提高其自身的一些能力, 比如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等。但是, 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其对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人把“网络游戏”比作“电子海洛因”, 就是因为一些大学生过度地迷恋“网络游戏”, 导致其经常旷课, 考试挂科, 甚至降级。因此,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网络恋情”对大学生的危害。
上网族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Q号码, 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个。还有的上网族同时拥有多个聊天工具, 如MSN、飞信、UC等。大学生更是如此, 特别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 对网络聊天工具“情有独钟”。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比如交异性朋友甚或网上“恋爱”。有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可能会真的成就一份姻缘。但据调查, 更多的大学生是不可自拔, 深深地陷入其中, 逐渐失去对学习的乐趣, 直至最后放弃学业。
3.“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利。
长期沉迷网络的大学生, 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 现实生活的麻木。有的出现了厌学焦虑、心情压抑以及交际冷淡等不良行为, 有的患有“上网综合征”, 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沉迷网络, 使大学生失去了对生活的乐趣, 不问实事, 对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产生抵触心理, 再加网络上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文化攻击和侵蚀, 会对部分生活空虚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个别的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利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
任何社会道德包括网络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要求和意志的价值凝结物, 总是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指令而存在的。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要求只有转化为公民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 成为公民个体置身于网络虚拟世界时所具有的特殊道德素质和道德应付能力, 网络道德才能发挥其调控或规范的功能。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 必须首先从根本上弄清其根源。当代社会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较为复杂, 涉及网络自身、网络行为主体自身及其外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系统的先天不足及发展中的弊端。作为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 现有的网络系统自产生以来一直就处在逐步完善之中, 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是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如前所述,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另外,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状况下, 对于网络社会中各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 但是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 在实际的实施和执行方面并未完全做到对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形成有效的监督, 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措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泛滥。
2.大学生自身及其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目前, 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 而大学生又是这一群体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 除获取所需的知识以外, 普遍偏重于娱乐性的运用。他们被网上所传递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所吸引, 充分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发展的影响、网络道德规范的真空、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 对在网络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难以把握。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 由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不足, 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一般都处于学校以及家庭等相关群体的监督之下, 社会规范对其行为也有着明确的约束。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由于相关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缺位, 使得这些特殊的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和约束,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失信行为的出现。网络创设的虚拟自由的时空是实体社会的延伸, 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它不但打破了实体社会中各种制度、机构、权威约束, 而且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物理空间的种种规限, 在时空上延展了大学生活动的范围。因此, 教育视野已不再局限在传统的物理意义上的班级、学校, 教育时间也不再受限于学生的在校时间。这种教育对象活动时空的拓展, 使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不可控性因素增加, 也使教育成效面临着不确定性。这样, 学校和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权威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日渐弱化, 传统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面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现实日益呈现出滞后的一面。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网络的存在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 如果不能合理地使用, 反倒被其伤害。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学校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一) 加强教育, 提高正确运用网络的自觉性
1. 加强思想观念教育。
网络道德的遵守是非强制性的, 人们可以选择“遵守”或“不遵守”。而近年来的网络犯罪日益增多, 网络垃圾无处不在。作为当代大学生, 应该有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 才能抵御这些“网络鸦片”的诱惑。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 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 可根据学生的特点, 组织网上专题讨论、师生交流、相互交流、自我教育、名人讲座等, 使学生健康成长。同时, 也可将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 建立健康网络心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 加强法制教育。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高度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环境, 也应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我国自1994年颁布第一部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先后制定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和规定, 此外, 《宪法》、《民法》、《刑法》中的有关条款也有相应的规定。可每一部法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约束越来越多的网络失范现象, 同时因网络引发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高校在开设在法律课程的教学中加入网络法律问题, 让学生了解到哪些网络行为很可能发展成为违法和犯罪, 从而使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
3. 加强诚信教育。
网络的个性化、虚拟化需要大学生洁身自好, 注意自我修养、自我提高、自我保护, 加强道德自律。而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标准, “人无信不立”, 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该自觉保持真实、杜绝欺骗, 共同维护和提高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使网络生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时时刻刻予以践行, 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 把外在的网络道德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 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 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 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 坚定道德信念, 升华道德人格, 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4.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 目的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 不轻信他人, 不随意接受他人的邀请, 或将个人信息告知他人, 避免上网受骗。学校为此可要求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教学, 在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 把有关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另外, 从事其他课程教学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网络犯罪或者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后果等现实案例及时告知学生,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实现全员育人的效果。
(二) 加强领导, 协调一致, 形成合力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这个载体如何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有着特殊的要求。校园网建设就是其重要的阵地之一。如何吸引大学生主动浏览校园网, 使他们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接收教育, 这就要在页面布局、色彩设计、栏目设置以及所含内容等方面, 增加校园网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观性、实用性以及较强的政治性。除此之外, 广泛运用学生经常使用的其他网络工具, 比如QQ、BBS以及网络博客等, 与学生在线进行交流,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解决学生的疑惑, 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从而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规范。
2. 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网络社会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需求, 学校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礼仪新风。在要求执行现有的国家的相关规定的同时, 可根据本地本校大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道德约束机制, 即通过利益调控机制和法律制裁手段等强制措施来促进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这些制度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另外, 还应通过舆论来实现网络道德教育, 激励大学生做有道德的网络主体。
3. 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主体, 它不仅要求教师队伍掌握专业知识, 还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特别是德育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掌握和运用网络载体, 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更应运用网络平台, 与学生网上适时互动、答疑解惑, 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动态,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培养出更多的为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网络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各个领域。互联网在高校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它的存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拓展了知识的领域, 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同时, 互联网也给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是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林冬月.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4)
[2].陈联娇.温金应.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法治与社会, 2008 (12)
[3].赵宣.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6)
[4].邓英.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6)
[5].李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危机及其应对.德育研究, 2012 (6)
[6].王渊.丁振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机制探索.社会经纬理论月刊, 2012 (2)
[7].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石家庄法商职业学校教学与研究 (综合版) , 2008 (4)
一、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政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网络思政学习名义下的网络痴迷与上瘾
网络是柄双刃剑,在提供网络教学便利的同时更导致高校学生的网络痴迷,很大一部分高校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麻痹自己,不能自拔。网络思政名义上是指导学生了解思政知识,提升道德觉悟,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既存管理规范的不足使得网络思政管理趋于混乱,学生借助网络思政课程开展与学习的便利,从事与思政学习无关的事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延误正常的教学进程。此外网络的极大普及使得高校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上网,教师的督导管理作用相对有限,高校学生因为心智的不成熟往往很难做好上网时间的有效安排与控制,导致网络思政占据较大的课业时间,引发整体教学秩序的混乱。
(二)网络思政名义下的网络娱乐与网络消费
网络思政的课程目标为学生指明了网络学习的方向,但是各大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与网络秩序的控制,导致部分学生将思政课程学习的时间放在网络娱乐与购物上,真正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这种不合理的上网安排造成网络思政学习方向的偏颇,学生不仅得不到基本的思政教育与引导,更容易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迷失了自己,造成学业的荒废与不合理的网络消费,不利于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与培育。
(三)网络思政名义下的道德缺失与心理忽视
我国网络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必然存在不完善之处,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大部分高校学生在接受调查时反映自己在开展网络思政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恶意攻击。高校学生与普通网民相比,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与较强的法律意识,而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往往与既存的道德理念相背离,高校学生在日常的网络思政学习中很容易迷失自我,沉迷在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导致其日常人际交往能力大幅下降,甚至部分学生因为长期脱离现实,逐渐产生过激的情绪,造成心理的扭曲。长此以往也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建设与巩固。
二、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政有序开展的策略分析
(一)坚持以人文本,做好网络思政的宣传与推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学生成为思政教学的主体,在网络思政的学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基于当前我国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现状必须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做好网络思政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与高校学生认识到网络思政的教学积极意义。在日常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中宣传推广网络思政教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网络思政并尝试网络思政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觉悟及道德素质。此外对于重大的政治敏感事件,必须加强教育引导,让高校学生以理性科学的眼光全面看待社会热点事件,透过事件表层舆论认识到事件背后的根源问题。提升高校学生对不良社会事件的分析与抵御能力。
(二)主动创新形式,增强网络思政的教学吸引力
网络思政的开展必须以学生的自觉学习为指导,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创新网络思政教学形式,增强高校学生对网络思政的兴趣与关注度是做好网络思政教学的关键。可以尝试设置不同的教学板块与教学内容,不断挖掘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思政知识进行案例引导教学,以新颖丰富的形式调动大学生网络思政的学习热情。此外做好细节上的把握,无论是网页的设计还是事件的呈现方式都注意立足学生的审美基础,突出时代性与特色性,从而增强网络思政与大学生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做好网络思政教学工作。
(三)切实加强管理,做好网络思政的监督与管理
网络的不健全与网络法规的不完善都加大了网络监管的难度,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做好网络的监督与管理。在发挥网络开放优势的基础上做好对信息的筛选与阐述,为高校网络思政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别针对论坛上不良信息进行管理与制止,以强大的监督力量做好网络思政环境的建设与营造。
结束语:网络思政作为网络时代思政教学变革的产物,在学生价值引导及高校思政教学开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思政的常见问题分析出发,提出了三条网络思政教学促进策略,以期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作者简介:嵇思诗(1984-),女,湖北荆州人,英语文学硕士,广州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揭示着我国从过去的学龄阶段教育到终身教育,从专业人才培养到全民教育,从校园教育到社会教育,从专业教育到多样化教育的标志性转变,同时也是我国继续教育向世界主流趋势迈进的体现。开放大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而需要在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重新探索实现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人人,实现教育公平的新路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简称“广州电大”)作为地方开放大学试点,承担着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的重任。在过去的4年中,广州电大勇敢地迈出了新步子,大胆与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合作,探索出了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初,笔者主持了与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牵头的国建开放大学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英语Ⅱ(1)的建设1,本文将主要介绍网络课程建设的体会包括授课内容的选定与设计,录制IP课件中的准备及应对和问题反思。
一、课程内容的选定与课程设计
英语Ⅱ(1)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英语课,是一门统设必修课,教学对象为开放本科各专业(非英语专业),面授课为72课时。本课程的课本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刘黛琳教授主编的《开放英语3》,一共18个单元,其中3个为复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Unit)分为两个部分(Session),每部分由若干短小而易于操作的相关学习活动(Activity)组成。这种结构使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相对较短的时间分段分批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能够将72课时18个单元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理由有两点:①客观条件的限制。网络课程每一讲限时在40~60分钟,没有可能呈现出零碎的互动环节或者练习环节。②授课对象的特殊性。本次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不是全日制学生,而是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时间有限的在职人员,细细碎碎的讲解是不符合需求的。在职学生的需求是系统精练的讲解,知识大框架的梳理以及复习备考的总结,所以在授课对象需求的`基础上选定和设计课程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成了两大部分:重难点分析和复习指导。
1. 重难点分析分为Unit1~5、Unit6~10、Unit11~15三大部分,每部分又将会分为grammer、languagefunction和vocabulary三大模块进行讲解,模块都配有相应的在线练习以便学生看完视频后及时地练习巩固。
以Uint1~5为例,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Grammar(语法重难点解析):①六种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的区别和运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②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③定语从句;④谈论将来的方法。
Language function(语言功能重难点解析):①名词、动词、修饰语(形容词或副词)等描述发展趋势;②here,there及one避免重复。
Vocabulary(重要词汇回顾):①短语动词,重点是动词词组的固定搭配,如bring sb up(抚养)、look aftersb(照顾);②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be available for sth(有空做某事)、be relevant to(与…相关);③描述人物性格、外貌的词汇;④travel、journey、trip、voyage作为名词的辨析。
如此将内容大刀阔斧进行整合能极大程度地满足远程教育学员学习时间有限且零碎的特点,同时也凸显出远程教育作为未来开放大学主要教育手段所呈现出的灵活、高效、便捷的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抓住最核心的架构和内容。
2.在复习指导方面,由于本门课程为中央电大命题,题型相对固定且有规律可循。
著名数学家乔治·康托(Georg Cantor)说: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科学地提出问题需要更多的洞察力和创造性,同时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比单纯地接受要印象深刻的多。针对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弱、底子薄的特点,笔者本次摒弃了过去将一套题从头到尾讲述的方式,尝试着将考点以问题的方式提取出来。以第二大题词汇与结构为例,笔者均以问题为引,分别讲述了强调句、从句、虚拟语气、反义疑问句、分词、时态这六个考试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这不仅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求知兴趣让他们更有兴趣思考,同时也便于视频课后的复习总结。
二、视频录制前准备心得
为了保证视频录制的质量,笔者在准备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详细的时间表、PPT的优化、讲说词的推敲、教师仪表仪态的注意。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一些心得。
1.PPT的制作。作为网络视频教学,PPT的质量不仅直接体现讲授者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也是反映课程品质的重要标志。PPT的制作要求内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不能罗列大量文字,每张PPT的文字控制在三行左右为益,做到少而精。PPT采用深绿色背景,格局采用三七开分布。字体字号方面:字体均用方正大黑简体,首张用108号字标识课程名称,85号字标示主讲人姓名,最后一张统一为80号字“祝大家学习顺利!”,中间部分统一为60号字。另外,在标点符号这些细节方面也要格外注意,避免出错。
2.讲授方面。在录制过程初期紧张是难免的,会出现忘词、说错词等问题,而克服紧张心理的方法就是调整心态、熟记内容。主讲教师一定要充分熟悉课件内容,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在准备期间逐一推敲,这样才能做到面对镜头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同时,在录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避免毫无重点侃侃而谈,每张PPT解说词大约控制在1~1.5分钟,这样50张PPT大约可以在60分钟左右完成。
3. 教师也需要在镜头前传递属于自己的风采,面带笑容、自信满满。男女教师着装应庄重大方,男士建议西装搭配庄重领带,女士建议工作裙装搭配亮丽丝巾,以展现出当代教师温文尔雅、气若幽兰之态。
以上介绍了本次开放大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心得,得益于课程内容的精挑细选,课件制作的精于求精,录像前期的精心准备,以及后期制作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本次课程在中期考核中得到了学生老师的认可,但是笔者认为该网络课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遗憾,在此进行反思和探索,以助于今后的进步。
三、问题和反思
1. 授课对象和授课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并不能针对电大在职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本次网络课程建设的授课对象为在职学生,这类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动性不足,但我们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激发主观能动性,使其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在平时的面授课中,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录音、视频、交际对话等,而在本次课程建设中并没有考虑这类在职群体的特殊性,更多地照搬常用的教学讲授模式,并没有突出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运用。
2.教学互动环节缺乏、教学模式单一。在实际的面授课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如PPT、视频、电影、板书、情景模拟对话、戏剧等形式,但是由于网络视频课程所限,我们仅仅只运用了PPT这种形式。另外,教师讲授方面也仅仅只是最原始单一的讲座式,并没有模拟课堂和学生,所以不能体现任何师生互动,同时也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
3.专业内容和深度都略显不足。由于每一讲的时间都控制在60分钟左右,所以很难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地探讨,而只能简要地介绍基础的理论,导致学生可能会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
4.在教师准备方面缺乏专业指导。授课教师大多数没有太丰富的面对镜头的经验,非常需要专门的人员对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大到如何注意口型、仪表仪态、移位,小到丝巾的搭配、面部的妆容等,这些小的细节都能体现出作品的精良。
在这三个多月的精心筹备中,整个团队都深深地体会到做出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多么得艰辛,同时也意识到网络课程建设对促进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公平有多么巨大的推动力。网络课程是开放大学的必然趋势,今天的总结和反思是为了明天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做出更多更适合开放大学特色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曾海。开放大学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1)。
[2]孙炯,杨联贵。数学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2 )。
[3]李益,范雅琳。对中国视频公开课的几点建议———基于淘课族的视角[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 )。
[4]蒋家傅。网络课程的特性、构建原则及其构建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3 )。
《多媒体技术》试题
考试说明:
1.试卷具体提交方法如下:将三道题对应的文件放入同一个文件夹内并压缩为ZIP或者RAR文件。点击“文件上传”可以将压缩文件提交至课程考试平台,上传完成后请点击“查看上传的文件”链接下载并解压自己上传的文件,保证上传文件有效。2.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8年6月15日18:00。
一、Photoshop图像处理题:本题35分。请按照题目要求上机实际操作,将制作的多媒体结果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图像修复,要求:
a)找到一张包含破损区域的彩色照片,比如古建筑墙面的照片 b)应用图章工具修复图像中的破损区域
c)使修复后的破损区域与未破损区域在色彩、图案和亮度等方面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d)原图像和修复后的图像保存在同一个文件中 e)原图像和修复后的图像分别位于不同的图层 f)文件保存为PSD格式 g)文件大小在8MB以内
二、3DS Max三维建模与动画题:本题35分。请按照题目要求上机实际操作,将制作的多媒体结果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基于变形器的动画,要求:
a)创建一个简单场景,场景中包含一个地面和圆柱 b)设置动画总时长为1-50帧
c)在第1、20、30、40和50创建关键帧
d)通过Bend变形器使圆柱产生左右弯曲的动画 e)文件导出并保存为fbx格式 a)文件大小在5MB以内
三、Camtasia视频非线性编辑题:本题30分。请按照题目要求上机实际操作,将制作的多媒体结果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视频导出,要求:
a)找到一段视频片段作为素材,视频文件大小在3MB以内 b)将视频素材添加到时间线中 c)将视频从中间拆分为两部分
d)在拆分后的两段视频片段相接的地方插入过场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社会;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贾志斌(1970—),男,甘肃会宁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E-mail:jiazb@nwnu.edu.cn。
现实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交往的对象大都是同事及亲朋好友,为了能给对方形成好的印象,或者受到传统伦理的影响,人们往往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可以谨言慎行。而在网络世界,没有清晰的国界和地域限制,再加上交流身份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每个人实际上被置于某种黑暗区域,虚拟化交流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事实。由于个体处于黑暗状态,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处于现实道德难以关照的不可见状态,那是一个激发“本我”欲望的区域。因为黑暗为个体的行为提供了某种保护,“快乐原则”成为一个基本的欲望驱动力,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制度容易失去效力。网络道德因此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教育命题。
道德是一种关于是非善恶评价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伦理学研究的正是道德问题,是为了让道德能够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评价和引导社会道德。在伦理学研究中,首先考虑事实问题,其次也要考虑规范问题。如果将道德研究仅仅停留在规范层面,容易使道德问题走向抽象化。因此,任何一种道德问题的产生都具有社会土壤,这是关于伦理学的事实层面的问题,只有建立了事实这个基础,关于规范的讨论才有立足点。
一、网络语境下人际关系的戏剧化再造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和父母监管,在网络面前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但是升入大学之后,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不再严密跟踪,这让大学生感受到了一种过于自由的失重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熟人关系,每个人都变得相对比较独立,这无形中催生了一种相对封闭的交流状态,彼此间的人际关系容易变得紧张。此时,网络的“出场”无疑提供了一种抚慰心灵的方式,让大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心灵的满足,也能有效逃避人际的紧张感,个人在网络人际交流中可以为自己的现实人际困境寻找到借口。大学生在各种沟通方式(如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电子邮件等)中,其比例都明显高于其他学龄段和非在学青少年。[1]同时,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各种技术手段的掌握、各种游戏竞争的胜负等,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可以代替学习,因此获得某种替代性的认同(Alternative Identity)。
在网络世界,尤其是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人际间不再是熟人的关系,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建立关系。传统的人际间的熟人关系对道德的持续性要求比较高,人往往需要通过一辈子的努力去获得道德口碑;而网络社会的陌生人关系要求没有那么高,其持续性也没有那么高,因为彼此的身份是虚拟的,因而其身份在违规之后可以消失,网络道德问题也就会在瞬间消解,可以说“网络使人际情感造成缺损”。[2]现在社会是一个身份社会,人们之间是靠身份来赢得尊重和获得社会地位的。但是在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存在某种程度的消解,人们面对的只是一个虚拟的符号对象,其背后那个真实的人可能随时会被抽空消失,身份变成了一个空无。即使是实名的微博,其主人也可以通过注销账户而随时消失,从而让那个微博的身份消失,这种身份的消失让人际的道德问题被消解,现实中照样可以心安理得。
虚拟化的人际交流对传统的人际关系提出了挑战,一个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人际关系变得愈加离散、脆弱以及不稳定。尤其是对SNS、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而言,一个简单的“关注”、“跟随”、“转发”、“分享”等网络行为便可以建立社交关系,人们也可以很容易地终结这种社交关系而无需担负责任。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语境下,社会关系的搭建与终结变得更具戏剧性和偶然性,可能因为同处某个区域、同时发布信息,人们便可以建立对话关系。随着位置的移动,这种社会关系会处在一种动态的演变当中,微信、“陌陌”、“凯凯”等LBS服务打造了一个流动的、偶然的、戏剧性的人际关系生态。于是,社会关系被纳入到资本、经济、权力的话语框架中,成为生产线上的一个“产品”,它有生命周期,随时完成价值交换,而后老化或获得重生。
二、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如上所述,道德问题是那些涉及善恶评判的问题,是有关社会规范的问题,也是一种价值层面的问题,因而在评判上往往会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中,某些道德评价标准仍然是相对稳定的,否则就会导致价值混乱和社会离散。就大学生来说,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在他们之中存在独特的文化形态,人们往往将其命名为“青年亚文化”。但是承认青年亚文化不等于就赞同这种文化的价值,因此从道德评判的角度去看,我们所采取的是当前主流社会的评判标准。从主流价值标准来看,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存在大量的道德失范问题。
(一)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模糊
人是生活在现实中还是生活在虚拟中,这个问题可以置换为人是物质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这是一个形而上的深刻的哲学命题。雅克·拉康认为自我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这种无意识并不是某种性欲的结果,更不是“我思故我在”的理性后果,而是一种语言能指的过程。人的现实是不断地追逐自己的能指符号的过程。所谓的欲望也是对欲望的欲望,人从婴儿期的镜像阶段开始,就是不断地追逐符号的过程,而所谓的自我,一辈子可能也只是生活在“象征秩序”中而已。佛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的也即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复杂关系;庄周梦蝶的典故也是说,庄周在梦中分不清蝴蝶是庄周还是庄周是蝴蝶,再进一步更不知道是在做梦还是在醒着。在哲学上,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确混淆难分,但无论如何,现实中的人总是试图进行区分,以获得人生的确定位置。由此就涉及了道德的问题,否则就会呈现出精神分裂或身份错乱状态。比如现实中不可以重婚,但是某些网络游戏却极力地推崇“一夫多妻”理念;现实中不可以随便骂人,行为谨慎,但网络中却可以肆无忌惮……另外,网络的“人肉搜索”却是一种将网络虚拟变成现实行动的做法,将“有关的人”从虚拟变成具体的、现实的人,这往往给他们的实际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在哪里?再比如,网络上目前普遍泛滥的网络造句运动更是在不经意间对他人构成伤害。[3]总之,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认识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只不过是大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把握上比较欠缺一些。
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虚拟化生存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交理念,原有的道德命题受到极大的挑战。比如,网络游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引出一系列道德命题。研究显示,独生子女更容易网络成瘾。[4]网络游戏惊险、刺激,充满着暴力色彩,充斥着利益争夺。这里有着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勇气、力量、武器装备,只要通过不断地升级或是网银购买装备,就能变身为网络游戏中的“英雄”铲奸除恶。很多迷恋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平日里上课无精打采,但是一上网玩起游戏便处于亢奋状态,甚至能连续熬夜玩通宵。牺牲了学业,更付出了损害身体健康的代价。
(二)浅阅读时代的信息获取悖论
网络阅读是一种浅阅读,思想的深度在网络空间中可能很难获得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网络空间的信息丰富而庞杂,那里充斥着喧嚣与围观,人们很难集中精力接收深度的思想;其次,网络的阅读界面存在友好性缺乏的问题,面对电子屏幕的阅读对眼睛的刺激比较大,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再次,这跟人们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网络深度阅读可能也会慢慢养成。另外从信息传播主体的角度来看,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以实现更大的利润,传播主体总是尽量让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便于接收,这就让那些深度思想的内容很难获得被传播的动力。现在大学生的阅读状态堪忧,他们很抗拒深度思想内容的阅读,仅仅局限在知识接收的层面而放弃了思想和思维的培养。这无形中让大学生觉得通过互联网能解决学习的问题,甚至对此产生严重的依赖。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非常庞杂,没有一定的思维指导很容易陷入信息的超载中而感受到极大的压力。约翰·奈斯比特就认为,“失去控制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却构成信息污染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5]此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查阅资料更加方便了,但是在做作业中的弄虚作假也更加方便了,考试就直接拿着手机通过“百度”作弊,技术让人懒惰,也让违规更容易。
当互联网的浅阅读成为一种趋势,网络世界便源源不断地制造出致力于满足眼球指数和快感消费的信息,其中的不良信息也强势进入大学生的阅读世界。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使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被人广为利用,然而,这也给黄色网站的存在提供了可趁之机,大学生很容易被其中的不良内容所误导。同时,有的大学生道德认知度不高、鉴别力较低还表现在容易受到西方反华势力的蛊惑,通过访问反动网站使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扭曲。网络的多元性,多种思想意识形态并存,成为各种反华、反社会主义的势力所利用的文化侵蚀手段。青年大学生自控能力弱,在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的过程中很容易不能把握住自己,为西方资本主义所吸引,通过这些网站片面地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阴暗面,从而恶意攻击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也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技术违法与网络生态安全
北京网媒协会会长阂大洪在接受人民网访问时将扰乱和破坏互联网秩序的行为分为了五类:“第一类,制作或传播色情淫秽与低俗、庸俗、媚俗‘三俗’信息的;第二类,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权利的;第三类,散布虚假信息,传播网上谣言的;第四类,与网络欺诈相类似的行为,它不仅是在网上发生,还会在现实中产生作用;第五,扰乱整个网络秩序的,比如盗窃他人的在线游戏账号或者虚拟财产,在网上进行黑客攻击,以及在论坛当中对他人实施的谩骂、侮辱等语言暴力的行为。”这常见的五类行为,不仅会扰乱互联网正常的传播秩序,有些还直接对现实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6]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力不高,对一些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一部分大学生在上网时认识不到道德的无形监管,认为注不注意道德无所谓,从而会产生大量的弄虚作假行为,逃避道德、法律的监控。[7]而这一切总是跟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引发出一系列与道德相关的技术伦理命题。
网络中的很多技术都是充满创新性的,这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密切相关。但如果技术超出了文化与道德的识别范畴,则会带来深刻的道德问题。网络黑客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技术上讲这是一群电脑天才,但是道德上讲他们却从事着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各种知识产权的成果在互联网上可能随时都面临被破解的危险,大学生群体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有关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必须随时在技术上防范被破解,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再比如,网络上散布病毒对别人的计算机进行攻击,给别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恶劣影响(如病毒“熊猫烧香”就是武汉某高校学生李俊和雷磊所为)。对技术的炫耀不但属于道德问题,更是涉及了违法和犯罪,这些都给我们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如何实施?回答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通过教育认识网络的特性。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到底怎样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这是许多科幻片也在直接思考的现实命题。在网络空间中,人很容易被网络异化,从而沉浸于网络无法自拔,失去自我的主体性。因此,大学生要避免在网络时代失去自我,就必须通过不断的自我思考培养起自己的主体性,而不是任由互联网技术侵蚀自己的主体性。只有建立了主体性,充分认识到人与互联网的关系,才能避免各种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道德问题包括事实层面和规范层面,只有深入研究事实层面的客观情况,才能对大学生的规范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一)网络道德话语的微观转化
在底层话语视野中,道德依然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范畴。推动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完成伦理话语与底层话语的积极对接,完成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缝合,这必然涉及话语转化的问题。所谓话语转换,也就是要将抽象的、宏大的话语信息转化为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表述方式,使其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领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在日常生活领域完成对网络道德内涵的识别与认同。这便需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修辞处理,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其概括和总结。道德不是高在云端的抽象概念或革命修辞,而应该是一种微观的、鲜活的、流动的、可识别的生活内容和底层修辞。因此,唯有对道德话语进行必要的话语转化,才能真正内化为公众本能的、直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诉求。一个可供借鉴的话语转化策略就是围绕网络公共事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这就是“在事件中学”的真谛所在,因为公共事件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比如,在“虐猫事件”中培养公众在网络暴力面前的公共理性,在“方舟子打假事件”中培养公众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在“杨武事件”中培养公众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与保护……网络公共事件具有极高的公共识别力,如何结合这些事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公众唯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些政治或文化事件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内在关系时,方可真正识别并领悟相关道德内容的内涵所在。
(二)营造健康的网络生存环境
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管理机制。在校大学生使用的大多是局域网或校园网,管理好这个相对开放的网络社会,创建一个相对安全、纯洁的网络内部环境是从源头上遏制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发生的关键一环。一方面,宣传普及网络安全有关法规条例,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使用规定。我国自1994 年开始与 Internet联网以来,已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及国际互联网的法规、部门规章或条例,内容涵盖了国际互联网管理、信息安全、国际信道、域名注册、密码管理等多个方面。学校在做好国家有关网络安全法规条例宣传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网络使用不规范典型行为,制定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则,并最终上升为普遍使用的准则,来规范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做好防范和危机处理工作。网络安全监管应遵行“堵”“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一是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种局域网管理制度,落实团体主页、个人主页及链接审查、实名注册登记等制度,让所有上网的大学生都用学校登记的 ID 和自己密码上校园网,明确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ISP)、BBS 论坛站点主板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实行每天专人监控,及时清除思想垃圾和不良信息,规范网上行为。二是网络技术安全上做好防范工作。注重采用多种技术性的监控防范手段来处理应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中出现的各类社会与法律问题,并及时制定有关的技术性法律规则,以期做到法律把门、技术把关、明暗结合、各司其职。
(三)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
网络道德教育应积极渗透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教育体系中尽快开设网络道德课程;或是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增加“遵守社会公德,建设网络文明”专题;或是在“法律基础”课中增加“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网民”专题,开展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自律、自重意识,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同时,注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超文本结构的“两课”电子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从而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高校要紧跟形势,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德育教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要求德育工作者具有创新意识,并尽可能地以适当方式参与校园信息的制作与控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8]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主动“抢占”网络教育这一新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把课堂上的网络德育教学与课下利用互联网教育引导结合起来,使互联网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通过开设网络伦理网站、开发网络德育的精品课程建立学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库等途径,增大网络德育信息的供给量,丰富网络德育信息的供给形式,打造一个集德育性、知识性、交互性、仿真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于一体的电子教学平台。如创办思想政治网站、“两课苑”网站,设置理论要览、教案参阅、资料查询、学者释疑、热点讨论和模拟测试等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通过校园 BBS 论坛、QQ 群聊、MSN、邮件、博客、微博等网络载体,组织教师、专职党团干部和学生辅导员或者外聘专家和学者即时解答大学生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有关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通过抛出预先设计好的话题或校园内外的热点问题,开展网上互动式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在评论和发表意见中掌握道德“批判的武器”,不断提高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融入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日常工作
目前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健全、制度规范、人员到位、考核评价体系及长效工作机制科学完善,确保了工作体系的科学高效,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德育工作融入到党建、思政工作中去。党校是高校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有条件的高校都实施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可将网络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共青团组织大都建有专门网站,由于网站建立时间长、信息量较大、内容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往往积累了不少的人气。如果在这样一个较成熟的共青团专门网站上开设一个有关普及网络德育内容的栏目,不仅能节约投入成本,还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共青团网站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参与到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当中,及时与发帖人取得联系与沟通,在交流中让受教育者接受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性的教育,增强网络道德自律、自重意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青少年上网社会调查,帮助指导一些地方中、小学校制定网络安全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展“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辅导讲座,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和打造文明、健康、安全网络社会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最热衷和看重的学生组织,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社团负责人的号召组织下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广泛、联系紧密,有些问题容易沟通并达成一致认识。如果对社团负责人加以培训和引导,再由他们去宣传教育社团内的其他同学,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可见,这种通过共同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养成教育是学校网络德育教育的极好补充,对学生来说又是最容易被接受的。[9]
总之,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网络服务商、学校、家长等多方携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科技的手段,创造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并正确引导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道德教育才有可能收到实效,网络文明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DB/OB]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qsnbg/201108/t20110819_22589.html.
[2] 杨泽泉,钟金雁.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2~115.
[3] 刘涛.网络造句:公共议题构造的社会动员与公共修辞艺术[J].江淮论坛,2012,(1):186~190.
[4] 张志松,李福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1,(2):44~48.
[5] 载黍.网络传播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13.
[6] 闵大洪.五类行为不文明 网上网下应言行一致.人民网[DB/OB]http://www.wenming.cn/xw_pd/201011/t20101101_2884.shtml.
[7] 高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8] 刘羽平.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优化路径探讨[J].文学教育,2011,(3):144~146.
【网络远程教育(天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推荐阅读:
远程教育网络信息系统07-03
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10-29
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心得06-25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英语09-21
教师远程网络培训总结09-18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考试试题07-12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10-11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作业答案(中级无机化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