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服于命运作文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屈服于命运作文(通用4篇)

不屈服于命运作文 篇1

2. 命运真是不公平,为什么我这么帅却要掉头发,你们长的那么丑却不掉头发。

3. 要永远积极地对待人生,当你颓丧的时候就是你弱小的时候,当你勇于向命运宣战,并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你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

4. 突然觉得一切都是命定,聚也好散也罢,一切只能随缘,我把自己交给了命运,今后是孤独一生,还是重新开始,听凭命运的安排。

5. 无所有,无所惧。正是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毫无畏惧。生不对,死不起。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6. 假如来生不再是场梦,幸福不再是精彩的回忆,我愿陪你来生来世,感动今生已无法改变的你!

7. 这世界是一面镜子,有好人就会有坏人有善良就会有邪恶,所以命运也只不过是来回穿梭于镜的两面罢了。

8. 人生偶然邂逅一件心爱的文玩是幸运,价昂价廉是命运:活该你迷她!

9. 越是紧握,越易失去;我努力过,剩下的,交给命运。

不屈服于命运作文 篇2

名人, 总是吸引世人众多的眼球;

名人, 总是不乏大批追随、效仿的粉丝……

科学界名人、文艺界名人、军政界名人、商业界名人……名人是银河中的熠熠生辉的明星, 是光芒耀眼的美钻, 是传说中的凤毛麟角、人中龙凤。他们能呼风唤雨, 引领潮流。可是, 我们看到的总是他们成名后的荣耀, 谁又了解他们沉埋于地之际、淹没于茫茫黑夜之时曾经平凡的痛楚呢?他们成名的秘诀是什么?在成名的路上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呢?在“名人堂”里, 我们每期都将给大家讲述一位名人的成名史。希望通过对名人成名之路的讲述, 你能有所收获、得到启迪。

这一期我们推出的名人是奥运冠军邓亚萍。

入堂理由:邓亚萍是一个奇迹, 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身高只有150cm的邓亚萍克服了身体条件上的不足, 在乒乓体坛取得了令所有运动员都向往的辉煌战绩, 而且以惊人的毅力攻克了学习上的难题和困难, 取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学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了一块又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邓亚萍, 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 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 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1997年退役, 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现已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等职。

运动经历:5岁时开始学打乒乓球, 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 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 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后加盟河南省队, 1988年入选国家队。

最好成绩: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所获荣誉: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同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成名故事

“我总能找到自己行的理由”

童年的邓亚萍, 受任体育教练的父亲的影响, 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7岁的时候她已经拿到河南省 (少年组) 的冠军。那时与她同龄的一批队员都进河南省队了, 可她还没进省队。原因很简单, 教练嫌她个子矮, 手脚粗短, 没有发展前途。

当时, 面对外界的怀疑, 父亲不得不认真地与邓亚萍沟通, 问她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父亲对年幼的邓亚萍说:“要打球, 你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球速问题, 你身材不高就必须把球打得快, 这样才有攻击性;二是步伐问题, 你个子矮, 别人跑一步, 你就要跑两步, 所以你一定要跑得快。否则你就别打了, 去上学。”

是继续打下去, 还是重新走上学习正轨呢?面对质疑和否定, 邓亚萍没有退缩。她下定决心, 一定要证明自己!天生个性挺“犟”的邓亚萍, 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训练反而更加刻苦了。

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 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 基本功更加扎实, 邓亚萍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 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 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邓亚萍, 每闪、展、腾、挪一步, 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 手掌磨破了, 这是家常便饭!但邓亚萍从不叫苦、不喊累!年幼的她已经明白:为了心中的信念, 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负责训练的父亲, 有时都心疼得暗暗落泪!

付出总有回报, 由于邓亚萍的执著, 10岁时, 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 邓亚萍一举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这样, 之前关闭的河南省队的大门为她开启了。1986年, 在郑州市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 13岁的邓亚萍创造了击败世界女子冠军的奇迹, 她因此进入了中国青年乒乓球队。一年之中, 5次全国尖子选手比拼的队内大循环比赛, 邓亚萍取得了4次第一、1次第二的优异成绩。凭借实力, 1988年, 邓亚萍走进了国家队。

回忆童年的一波三折, 邓亚萍曾深情地说:“我从来不认为我不行, 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是打球的成绩一直不错的缘故吧。我从来没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想放弃。不管别人说我怎么样, 我总能找到我自己行的理由。我有我个儿矮的好处, 你有你个儿高的好处, 没关系!”

“我不比别人聪明, 但我能管住自己”

进入国家队的邓亚萍非常清楚, 自己能进队是张燮林指导顶着压力要她的, 机会来之不易, 她比任何一个运动员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15岁的她发誓要玩命训练, 为国家争光, 为张指导争气!

每天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早晨8点她到乒乓球馆练球。上午练3个钟头的球, 她左右腾挪, 挥汗如雨, 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每隔一个钟头, 她就要换一件T恤衫。中午结束训练时, 她站在队尾, 短裤滴答滴答地往下滴汗, 不一会儿脚底下就被汗水滴湿了一圈。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 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 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 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就餐时间, 她就自己泡面吃。

邓亚萍在训练上不惜力, 肯吃苦, 同时又勤于动脑。她觉得要想超越自我, 必须在同样的训练时间里悟出别人悟不到的东西。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 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 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 一打就是两个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 教练将球连珠炮似的打来, 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 一丝不苟地接球, 而且一接就是1000多个。据教练张燮林统计, 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日复一日的训练枯燥极了, 邓亚萍咬牙坚持着。打乒乓球总要旋转身体, 邓亚萍的颈椎、腰椎、膝关节、踝关节等所有带轴的部位都有伤, 腰肌劳损折磨得她疼痛难忍, 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 她一声不吭, 实在熬不住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血泡连着血泡, 她挑破血泡裹上纱布接着练。即使伤口感染, 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坚决不下火线。

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也收获了常人难以收获的硕果。独具慧眼的张燮林没有看错徒弟, 1989年, 邓亚萍和乔红搭档, 荣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双冠军。1991年4月, 在日本千叶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邓亚萍击败朝鲜对手获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19岁的邓亚萍与乔红这对黄金搭档一举夺得女子双打比赛的金牌。两天从搭档变成了对手, 邓亚萍夺得了女子单打金牌。1996年, 亚特兰大奥之后, 她们从搭档变成了对手, 邓亚萍夺得了女子单打金牌。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邓亚萍和乔红成功卫冕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并且, 邓亚萍再次在女子单打决赛中折桂。她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

可以说, 是不服输的性格挽救了邓亚萍的运动生涯。面对成功, 邓亚萍说:“我不比别人聪明, 但我能管住自己。”著名的留学专家徐小平说:“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别人评价出来的, 而是自己显示出来的;不是别人认可出来的, 而是自己证明出来的。”邓亚萍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一切。

邓亚萍运动生涯上的成功, 也让很多教练从此改变了选择队员的标准。他们开始注重从各个方面综合地来评价队员, 而不单单从身材上来看。而邓亚萍也给那些身材不够好或其他方面不算出色的运动员带来了信心, 他们从邓亚萍身上明白了一个道理, 只要努力, 自己就还有机会, 至少还有梦想。

从“武”到“文”, 一切从零开始

恐怕邓亚萍进清华读书的时候, 大多数的人都会对她的实际文化水平表示怀疑。实际上, 因为基础太差而无法按正常要求毕业的运动员大有人在。即使拿到了毕业证, 人们也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学校的政策倾斜。从来没有运动员像邓亚萍一样, 从运动场起步, 直至走进剑桥的校园。

1997年, 邓亚萍来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外语系的程主任和吕副主任对她非常负责, 她们关切地问邓亚萍:“你的英语怎么样?”

万万没有想到, 邓亚萍绞尽脑汁, 大小写都上阵了, 也没有写全26个英文字母。程主任和吕副主任没有责备邓亚萍。她们知道邓亚萍之所以英语这么差, 是因为从小就打球, 读书的时间太少了。她们决定给邓亚萍吃小灶, 从ABC开始教起。

从运动员到学生, 这是一次艰难的转折, 邓亚萍放下世界冠军的架子, 一切从零开始。她把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 经常学习到夜阑人静。有时, 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24岁了才开始正儿八经地念书, 困难可想而知。而学英语对于邓亚萍来说, 比打乒乓球难多了。邓亚萍是一个求真务实的人, 她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做作业也和完成训练课一样, 今日事今日毕, 毫不含糊。但是, 3个月过去了, 她的英语成绩提高不大。

1998年2月, 邓亚萍毅然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校学习英语。老师在讲台前讲课, 她就像听天书似地一脸茫然。她告诫自己:邓亚萍啊邓亚萍, 你现在不是什么世界冠军, 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 你的使命是顽强地学习。她住在一个英国老太太家里, 每天早晨8点背着书包骑自行车上学。上课听不懂她就用笔照葫芦画瓢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英文单词和短句记在本子上。下午3点半放学后, 她又骑着自行车到学习中心去学英语, 听磁带、练口语, 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回到住所, 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 她坚持用英语和房东交流, 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 头不能移动, 一动就疼得钻心。但是, 疼痛并没有使邓亚萍屈服, 她咬紧牙关, 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她虚心向老师同学学习, 大胆张嘴说英语。尽管语法混乱, 但她终于能用不流利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5个月过去了, 当清华大学的老师再见到她时, 惊讶地发现她的英语大有长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01年, 邓亚萍取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的文凭。2001年9月, 她来到了英国的诺丁汉大学, 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后她并没有满足而止步, 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29日, 经过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读, 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 将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收入囊中, 这个曾因个子矮而不被看好的“乒乓女皇”再一次站上了新的高度。在剑桥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 这是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从打球到读书, 从“武”到“文”, 邓亚萍十一年来付出了大量心血, 因为她在读书的同时, 还要兼着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冠军得了, 博士拿了, 下一个人生目标会是什么?邓亚萍说:“博士学位仅仅是一个起点, 对我来讲, 路还很长, 无论做什么, 我都希望为国家、为社会做最大努力, 利用我的学识和经历, 为中国发展作贡献。”

下期名人预告:

阿里巴巴马云

关键词:

不向命运屈服作文 篇3

失明并且耳聋,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但是只要敢于面对,就能战胜一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就是一名失明并且耳聋的人,但是她敢于面对,通过坚强的毅力,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成为一名作家。

霍金,十七岁时考上了牛津大学,二十一岁时却患了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除了两指、全身瘫痪,但是他仅靠两指在电脑上打字,就写出了科学着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震惊科学界。

我在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些乞丐,我会给老年人,小孩子一些钱物。但是我从不给那些青壮年人,因为他们有能力去打工、做事,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我在小区的门口见到一位靠补鞋为生的残疾大伯,我打心底里佩服他,虽然是双腿有疾,但是却靠自己的劳动来换来美好生活。

一只不向命运屈服的蝉 篇4

一只不向命运屈服的蝉

1990年7月,她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普通的家庭。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她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但是在她两岁那年,一场高烧让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出院后,她不能再发出声音,想要东西就比划着哭。

为了给她治病,1993年,全家人南迁到父亲打工的广东。医生的诊断让人很泄气:听力无法康复。就这样,4岁时,父母开始教她手语、认字、发音。爸爸编写了一个教学大纲,妈妈按照这个大纲教她。有些字符她模仿不了,妈妈就用手放在她嘴里摆舌位,这样她学会了用拼音识字。

尽管双耳失聪,她的父母并没有将她送进聋哑学校,而是让她在普通学校跟健全孩子一起读书。由于听不到同学说话,她不敢主动跟别人说话。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了大量的阅读。读的第一本书是《漫画西游记》,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鲁迅、莎士比亚、泰戈尔、歌德、曹雪芹、卢梭、罗曼·罗兰、曹文轩、贾平凹、史铁生、韩寒……她喜欢上了读书,她喜欢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她觉得很神奇,当不具备说出语言的能力的时候,文字竟然可以代替嘴巴,去倾诉你所要表达的心事。

看的书多了,她开始学着写点东西,她的写作文采逐渐显露出来。渐渐地,她开始用电脑写作、用电脑作画、上网与人交流。有了电脑陪伴,她与外界交流也更多了。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她先后写出了《童言无忌三国志》、《童言无忌泡泡狗》、《童言无忌小王子》、《童言无忌成吉思汗》等书籍。

,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假如我是海伦》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主席邓朴方作序,一经上市就在青少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著名作家史铁生曾这样评价:“她更能够听见内心深处的声音,说出被喧嚣的白昼所忽视的话语。”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先后获得第八届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五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奖,还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初三下学期,她的视力突然急剧下降,变成了近视眼。她在网上查找有关近视的知识,发现90%的近视是由于“光污染”导致的.,也就是说,“凶手”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荧光灯。

她决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勤奋,去发明一种既不伤害眼睛又无辐射的健康环保台灯。父亲非常支持女儿的想法,在家里给她布置了一个实验室。学校也很支持她,为她安排了一名指导老师。夏,经过不断试验,数千次的失败,她终于发明了“S.E.E技术及其绿色环保直流荧光灯装置”,并且获取了国家专利,被评为“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专利项目”。

她叫张悉妮,一位阳光少年,一位90后的代表人物。

上一篇:誓师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初中寒假生活作文500字: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