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教学活动化的几点思考(精选11篇)
何媚秀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但是,在进入语文新课程教育以后,我对自己的古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了很大改革,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交给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归纳总结。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了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我今天在上完初中阶段篇幅较长、内容最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岳阳楼记》之后,我对自己的改革措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就感。为此,把自己的教学后记书写出来,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1、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字、词打上记号,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再参与到小组中去,进行上面的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就每个组派人到黑板上板书出来,向老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要足够,不要慌着去收拢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2、分层次活动,要明确活动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3、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和搞活活动的方式。但是难免有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合作讨论有明确的要求和合作探讨的具体任务。不是盲目的一阵热闹和喧哗,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敷衍,特别对少数不动脑筋,依赖性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单独提问和督促。像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在组内的存在价值。许多学生从过去不敢读、不敢写,到主动上台,而且表现很不错。甚至加强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一个人读得不好,其他同学也很着急,大胆地上台为他纠正,形成了一种很良性的竞争意识。
4、活动要有明确的评价过程:
我曾经听过很多节古文教学公开课,对老师们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也颇为赞叹。但是我总结起来,老是感到缺少了一个环节,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多方位、多角度评价。主要还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过程性评价。这也是新课程崭新的教学思想。不能只重视那个考试后的结果,不要忽略了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有效评价。有评价才有认识,有认识才能明是非、明得失。在谈到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时,我提出了两个问,一是:请同学们站在范仲淹生活的时代,对这句话进行理解;二是:请大家站在我们今天的时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评价。目的就是让学生要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结果学生的交流和发言是多么的丰富,特别谈到了:我们也许不能对国家有多大的忧患,但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班集体“先忧后乐”。我觉得他们的发言真正有了属于自己思考的东西,但我不作评价,而是让同学相互评说,自评、互评、师评、生评相结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风气异常浓厚。当然这样的过程评价手段的采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课堂内容和班级情况而异。
应该让高中语文作文课程化。
作文课程化应该全程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全面审视学生的生活视域,深入探究作文的认知规律,建构一个全新的作文教学研究框架,以期实现对作文教学困境的实质性突围。
一.高中作文课程化,重点关注教学内容的序列化。
无序化教学是作文教学的软肋,直接导致作文教学的低效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其实并不是死搬硬套的,是可以形式多样的。
1.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作文实际确定教学内容的序列。
学生一进入高中学段,教师应该通过1-2篇作文对学生的作文情况有大致的了解,然后确定自己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比如可以按照由先记叙类文体,再议论类文体的顺序分段规划,重点突破。
如,有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力,侧重于表达方式的训练,先从总纲上提出如下序列内容:
运筹帷幄巧布局———记叙的构思之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描写的表现之美
天风海雨凌云霄——议论的雄浑之美
风华掩映蕴神采——抒情的灵动之美
舒徐自在任从容——说明的淳厚之美
融会贯通见洒脱——表达的综合之美
依据学生作文实际确定教学内容,最关键的因素是要将学生的作文“学情”摸准。要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更有训练效果。
2.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编写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序列。
以课文勾连为基本策略,合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把作文的布点与课文形成有效勾连,有意识地去挖掘课文中的 “写作点”,把作文教学目标绑定在单元教学目标中,用已经课程化了的阅读教学带动作文教学的课程化。在阅读教学基础上集中讨论某一具体写作问题的写作指导, 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专题涉及的人文内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推进学生对本专题人文话题的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鲜明的观点。
3.教师可依据高中三年各学年特点或学生作文水平发展中变化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的序列。
这种序列化训练的内容不是固定的,是灵活多变的。
有教师针对学生作文水平日渐提高的现状,为了让学生作文向“发展”等级进军,依托考场现场优秀作文,提出了作文序列化提升方案:
专题一掀 起你的盖 头来 ——— 作文的审题立意
专题二心 动神怡一 瞥间 ——— 标题的拟写
专题三为 文消得人 憔悴 ——— 情感的真挚
专题四远 近高低各 不同 ——— 结构合理
专题五腹 有诗书气 自华 ——— 内容充实
专题六嘈 嘈切切错 杂弹 ——— 语言有文采
只要解决了作文训练序列化问题,就让作文教学达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境界。解决了作文训练序列化问题,其实是向作文课程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高中作文课程化,应该重视作文课堂的规范化。
作文课堂的规范化,首先学校课表上最好能够有“作文课” 的安排,一般是连堂课。作文课堂的规范化,更包含着教师指导要规范。不管如何设计序列化的作文教学内容,也不管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变化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以学生为本, 以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为本。
有教师主张单元教学,设计作文主题任务,这是作文课堂中容易操作的教学模式。每一个主题任务要进行结构优化,在每一个主题任务中设计一个基于体验的操作规程,即“课文引路—技法提炼—佳作赏读—习作试评— 病文升格—真题演练”。这样在具体任务和真实情景中进行多角度分步骤组合训练,使那些外在的作文概念转化为内在的作文经验和能力。
对于学生作文之后的批改, 其实是可以变化形式的。批阅的方式上,可以采用自改、同桌互批、小组讨论、教师当面批阅、 全班共同修改同一篇作文等不同方式,要求学生注重批阅质量, 突出各阶段批阅重点。
作文课堂的规范化,不能拒绝学生“不规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规定:“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自主写作意味着主动、自由地写作, 它与目前的被动应试写作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的距离。如果平时作文都无法让学生自由写作,那么,在面对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作文试题时,指望他们突然灵光一现是不现实的。
三.高中作文课程化,不可忽视辅助活动的常态化。
宋代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高中作文教学亦如此。
1.增加阅读量,读写一体课程化。
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其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中学生推荐了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曹雪芹的 《红楼梦》、巴尔扎克的 《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 等30本中外名著。有人对高中学生提出“海量阅读”的号召,也是有道理的。一个学生的阅读量可称“海量”,其作文水平一定是优秀的。读与写是一体两面,是一个完整的交互系统。读,有益于写;写,离不开读。因此,读和写要紧密结合,以读促写,达到读和写的一体化。
2.引向真生活,真情实感课程化。
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作文生活化,在写作中融入生活元素,以感受生活来提高作文能力。平时关注自然、关注自我、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该是写好作文的“治本”之策。
可以从自身经历、耳闻目睹中寻找鲜活的素材,支农劳动、 志愿活动、影视评介、体育竞赛、乡土风情、旅游采访等均可入题。还可让学生记写身边的事件,如购物、捐助、集邮、修电器、办报、做饭、当理财家等过程的得失,在纠纷、竞争、交际活动中的自我体验,读书、看报、耳闻目睹到的社会种种现象的思考,课文学习的想象、联想和创造的火花等等,也都完全可以进入作文。
学生有了多元的生活实践, 又善于捕捉多方面的感受,那么,课堂作文将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
3.活动多样式,志趣结合课程化。
活动化教学就是要以活动引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内驱力,以活动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体验、感悟和升华,以活动的结果撬动能力发展的杠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作文的辅助课型应该有多种课型,如博览助写课、体验感悟课、思路拓展课、自主写作课、习作讲评课等,这些不同的课型,一定会带动学生的阅读迁移性活动、生活体验性活动、素材搜索性活动、话题讨论性活动、片段创作性活动、同伴互动性活动、教师评点性活动、习作升格性活动等。
可以开展系列语文活动。可以开办班级小讲坛,在课前3分钟让学生鉴赏名言、欣赏古诗, 或者主题演讲;可以开展专题读书论坛、经典诗文吟诵、模拟法庭辩论、网络论坛跟贴、选编优秀作文集等等活动。还可以结合作文特点设立相关校本课程。
应该让高中语文作文课程化。
作文课程化应该全程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全面审视学生的生活视域,深入探究作文的认知规律,建构一个全新的作文教学研究框架,以期实现对作文教学困境的实质性突围。
一.高中作文课程化,重点关注教学内容的序列化。
无序化教学是作文教学的软肋,直接导致作文教学的低效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其实并不是死搬硬套的,是可以形式多样的。
1.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作文实际确定教学内容的序列。
学生一进入高中学段,教师应该通过1-2篇作文对学生的作文情况有大致的了解,然后确定自己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比如可以按照由先记叙类文体,再议论类文体的顺序分段规划,重点突破。
如,有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力,侧重于表达方式的训练,先从总纲上提出如下序列内容:
运筹帷幄巧布局——记叙的构思之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描写的表现之美
天风海雨凌云霄——议论的雄浑之美
风华掩映蕴神采——抒情的灵动之美
舒徐自在任从容——说明的淳厚之美
融会贯通见洒脱——表达的综合之美
依据学生作文实际确定教学内容,最关键的因素是要将学生的作文“学情”摸准。要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更有训练效果。
2.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编写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序列。
以课文勾连为基本策略,合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把作文的布点与课文形成有效勾连,有意识地去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点”,把作文教学目标绑定在单元教学目标中,用已经课程化了的阅读教学带动作文教学的课程化。在阅读教学基础上集中讨论某一具体写作问题的写作指导,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专题涉及的人文内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推进学生对本专题人文话题的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鲜明的观点。
3.教师可依据高中三年各学年特点或学生作文水平发展中变化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的序列。
这种序列化训练的内容不是固定的,是灵活多变的。
有教师针对学生作文水平日渐提高的现状,为了让学生作文向“发展”等级进军,依托考场现场优秀作文,提出了作文序列化提升方案:
专题一 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文的审题立意
专题二 心动神怡一瞥间——标题的拟写
专题三 为文消得人憔悴——情感的真挚
专题四 远近高低各不同——结构合理
专题五 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容充实
专题六 嘈嘈切切错杂弹——语言有文采
只要解决了作文训练序列化问题,就让作文教学达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境界。解决了作文训练序列化问题,其实是向作文课程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高中作文课程化,应该重视作文课堂的规范化。
作文课堂的规范化,首先学校课表上最好能够有“作文课”的安排,一般是连堂课。作文课堂的规范化,更包含着教师指导要规范。不管如何设计序列化的作文教学内容,也不管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变化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为本。
有教师主张单元教学,设计作文主题任务,这是作文课堂中容易操作的教学模式。每一个主题任务要进行结构优化,在每一个主题任务中设计一个基于体验的操作规程,即“课文引路—技法提炼—佳作赏读—习作试评—病文升格—真题演练”。这样在具体任务和真实情景中进行多角度分步骤组合训练,使那些外在的作文概念转化为内在的作文经验和能力。
对于学生作文之后的批改,其实是可以变化形式的。批阅的方式上,可以采用自改、同桌互批、小组讨论、教师当面批阅、全班共同修改同一篇作文等不同方式,要求学生注重批阅质量,突出各阶段批阅重点。
作文课堂的规范化,不能拒绝学生“不规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自主写作意味着主动、自由地写作,它与目前的被动应试写作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的距离。如果平时作文都无法让学生自由写作,那么,在面对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作文试题时,指望他们突然灵光一现是不现实的。
三.高中作文课程化,不可忽视辅助活动的常态化。
宋代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高中作文教学亦如此。
1.增加阅读量,读写一体课程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其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中学生推荐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30本中外名著。有人对高中学生提出“海量阅读”的号召,也是有道理的。一个学生的阅读量可称“海量”,其作文水平一定是优秀的。读与写是一体两面,是一个完整的交互系统。读,有益于写;写,离不开读。因此,读和写要紧密结合,以读促写,达到读和写的一体化。
2.引向真生活,真情实感课程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作文生活化,在写作中融入生活元素,以感受生活来提高作文能力。平时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该是写好作文的“治本”之策。
可以从自身经历、耳闻目睹中寻找鲜活的素材,支农劳动、志愿活动、影视评介、体育竞赛、乡土风情、旅游采访等均可入题。还可让学生记写身边的事件,如购物、捐助、集邮、修电器、办报、做饭、当理财家等过程的得失,在纠纷、竞争、交际活动中的自我体验,读书、看报、耳闻目睹到的社会种种现象的思考,课文学习的想象、联想和创造的火花等等,也都完全可以进入作文。
学生有了多元的生活实践,又善于捕捉多方面的感受,那么,课堂作文将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
3.活动多样式,志趣结合课程化。
活动化教学就是要以活动引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内驱力,以活动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体验、感悟和升华,以活动的结果撬动能力发展的杠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作文的辅助课型应该有多种课型,如博览助写课、体验感悟课、思路拓展课、自主写作课、习作讲评课等,这些不同的课型,一定会带动学生的阅读迁移性活动、生活体验性活动、素材搜索性活动、话题讨论性活动、片段创作性活动、同伴互动性活动、教师评点性活动、习作升格性活动等。
可以开展系列语文活动。可以开办班级小讲坛,在课前3分钟让学生鉴赏名言、欣赏古诗,或者主题演讲;可以开展专题读书论坛、经典诗文吟诵、模拟法庭辩论、网络论坛跟贴、选编优秀作文集等等活动。还可以结合作文特点设立相关校本课程。
说回来,高中作文课程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也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内容的序列化,作文课堂的规范化,辅助活动的常态化,这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汤志平
【摘 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汤志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石鼓路69号;210004;***
连续参加了三届由江苏省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全省少儿书画大赛书法作品的评审,每一届南京主赛场将近2700幅作品,还有两三个报名人数多市增设的分赛场500多幅作品,可以感受到家长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全省少儿书法教育的丰硕成果。当然,也有值得思考的一些方面。
大赛的简单情况。参赛的小选手有上幼儿园五岁左右的孩子,也有高中生。可以欣喜地看到很多孩子,经过几年刻苦的训练,在书法技法和总体把握以及熟练程度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书体来看,楷书以写颜勤礼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和大字阴符经为多;隶书以曹全碑为最,也有写《礼器碑》《张迁碑》和《石门颂》的;行书以写《王羲之圣教序》为主,还有有一些写米芾、智永和赵孟頫的;也有一些写魏碑楷书的,如张猛龙和始平公造像记;写篆书的以小篆为多,有写吴昌硕的,也有写当代人的;写草书的多写章草和书谱。作品的形式以竖式条幅和对联为主,尺寸最大的六尺整纸,有擘窠大字,也有蝇头小楷,可谓应有尽有。
评审主要是分场次看作品打分。每场100人左右,每一场评委都会到书写现场查看书写情况,发现可能出现高分的会做一些记录,在打分的时候用作参考。现场有三个评委,经过几个回合打下来以后,评判标准是基本一致的。看到一些好的作品会进行商量,也会和前面的比较;对一些比较差的作品,也会商量一下打分。打分采取不管年龄段一视同仁的计分方法,最后按年龄段进行评奖,这应该说也是相对公平的。我们评分的标准一般是按照以下几点来考量的。一是要看作品字体风格的来历,是否出于古人经典;二是看他用笔结字是否能熟练掌握;三是看他作品的份量是不是够;四是看它整篇的章法以及落款是否合理、完整、和谐。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因其还不能掌握书体的特征,写得比较稚拙,有时也会适当的照顾一些。对于一些楷书行书还没写好就急着写草书的孩子,就会适当的降低一些分数,以示不倡导这种做法。从评审结果来看,那些年龄比较大一点的孩子,由于训练的年限比较长了功底也比较好,作品的水准相对比较高,成绩也自然好。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对字体字形的理解不够准确,在书写时不能够掌握某一种书体的特点,自由发挥的成份太多。二是对各种字体的章法特点掌握不正确,如写行书时候也采用方格的形式,写隶书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字距大于行距的特点,篆书好多都是临摹了当今展览作品集中的一些作品。三是落款不协调,有的作品正文写得很好,但一看落款很不搭调,有的看上去不在一个书写水平上,还有落款的位置不合适,偏下或偏高,那么就会适当扣一些分。四是有些作品夸大了某些书体的特点,如颜体的捺脚、隶书的蚕头燕尾等,不免产生了一些习气。五是书写内容雷同的太多,看得出来大家都使用了一些出版的集字字贴。六是使用加工制作工艺纸的倾向比较普遍。
从书写现场看到的主要问题,一是书写姿势不正确,趴在桌上的、歪着头的,各种姿势的都有。二是描字的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使用粉签纸的孩子(粉签纸不氤墨给描字提供了方便)。三是现场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干扰,有的小动作不断,不能安静地完成一张作品。
因此,给家长和老师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让孩子明确学习书法的目的。我想这个目的首先是要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要了解书法是汉字的演变、美化过程,要了解书法为什么是美的,每一种书体自身美的特征。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适合不同风格的书体。从而使孩子在美和兴趣的指引下练习书法。
第二是锻炼孩子的性格。有些孩子生性好动,那么它在写书法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他安静下来,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书法作品,这对将来保持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是有好处的。有些孩子天生比较细腻,胆子比较小,那么在练习书法时就要有意识地让他放开胆子来写,增加孩子的胆气。写字尽量一笔写成,不要描,写出自信。从而使书法练习有益于孩子好性格的形成。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书写能力包括身体姿势和具体的用笔、结字和章法等,还有书写内容、作品形式的选择等等,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明白书写能力,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的结果。长期的积累,要有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正确,那么他越努力偏差就越大,具体讲临帖一定要写像。从大量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孩子写得都不到位,没有对原帖进行很好地理解、分析和临摹。关于写的像,依我的经验来看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可以将写像当作孩子的一个努力的目标。要掌握书法用笔方法技巧的规律性并要能够举一反三,而不是就字论字,更不是总是练那么几个字以应付比赛。从而使好的书写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第四是要培养孩子坚持的精神。对于一个帖或者是一种书体,要持之以恒地去追求它的特征和情趣。自古以来著名的书家,很多都是以擅长某一种字体为主,将一种字体写到如火纯青的地步,不管遇到什么字写出来都是这个面貌,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评审中可以发现,某一个老师擅长于某种书体,那么他的学生中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在这种书体上书写的水平较高,这也是平时老师在这种书体教学上所花的时间精力多的原因。
第六是正确处理好大赛和书法学习的关系。为了参加大赛取得好一点的成绩,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平时持之以恒的书法训练,提高孩子的综合审美能力,掌握书法特有的审美特点和技法。只有注重平时书法相关综合素质的训练,打牢了基本功,才能在现场书法创作时发挥出稳定的水平。
再讲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关于书写内容。整个大赛,孩子们书写的内容过分集中于几首比较有名的古诗,真正切合大赛主题(评委会考虑适当加分)的内容很少。二是关于书体。写颜勤礼碑和曹全碑的占了绝大部分,实际上适合青少年的书体,大部分都集中在楷书、隶书和行书这个三种书体,这三种书体不同风格的古代经典范式是很丰富的,加上还有一些比较规整一点的魏碑和篆书,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关于用纸。非常多的小朋友都选择了现成的加工过的一些工艺纸,这些纸不适合写书法作品,适合写美术字,偶尔用用不反对,但真正有表现力能的高分的还是写在宣纸上的作品。四是关于用墨。市场上的一得阁墨比较稠,很多孩子不知道兑点水,也是平时在临帖时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重视,让孩子知道要兑水、兑多少水。五是落款问题。落款的字体要和正文的字体相匹配,大小要适合,位置不能够脱离正文太多也不能靠得太近。落款很重要,往往能判断孩子其他书体的书写水平,是加分和减分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有六是关于用印。很多孩子用的是电脑刻制有机玻璃的印章和会计印泥,这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家长可上网找到篆刻家(中国书协会员)定制印章,质量有保证,价格也比较合理。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阅读可以巩固识字效果,为生字搭建实践的平台。但是由于对新课标的认识有片面性,识字教学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为此,笔者谈几点关于识字教学的思考。力求识字教学与课文阅读相得益彰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阅读的基础。众所周知,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着力点往往偏移。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新意,感悟课文,挤用了识字教学时间,阅读充斥着整个课堂,使低年级的课堂缺乏年段特点。而有的教师则将识字片面化,致力于分析字形字义与偏旁结构,忽略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前者看似精彩纷呈,实则是“昙花一现”般的华丽;后者就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呆板。这样,生字教学与朗读训练、语言积累、情感熏陶不能有机结合起来,识字教学在第一课时中处于极端地位,或者为识字而识字,或者成了“羞答答的玫瑰”。力争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养成到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扩大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让教师认识到,学生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1)可以利用校园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让学生认识同学的名字、课程表、各种标语,校园内的门牌、学风、校训以及名言警句等。
2)利用每个家长的优势,使识字教学进入家庭,将看到的电视与电影节目名称、父母的爱好习惯以及所读的报纸杂志名称写下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识字环境。
3)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站台、食品、包装袋、电脑、玩具、花鸟鱼虫、日月星辰等都是学生识字的丰富资源。
不过很多教师在安排课外识字的任务后,不再过问,也缺乏一定的实施方案,这样难免造成虎头蛇尾的现象,使得识字教学踪迹难觅,最终会造成两者的分离,起不到识字的效果。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可以设置“识字积累卡”,让学生将生活中认识到的字词粘贴或者抄写在积累卡上,最后反馈到学校,教师在班级再组织多种形式的选优、奖励活动,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让识字教学在课外阅读中凸显魅力
阅读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真正贡献在于它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熟悉”字,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识别一个字,就意味着获得了这个字所具有的意义。但是新教材增加了课文数量,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无法体会到“字”的多变性与丰富性。这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不过阅读书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著名作家冰波说:“什么样的年龄段就看什么样的书,不要过高,也别过低。”“不要选正在流行的,而要选择获奖作品。”
专家认为,读懂儿童,是引导儿童阅读的必要前提,建议低年级学生读儿童绘本,因为绘本是“形象”与“语言”的中间媒介。国际公认: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低年级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可以一节课读几本书了,或一起读一套书中的一本,其余的由学生课外阅读。例如:可以先一起读《恐龙温馨故事》中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再让学生自己读《你真好》《我是霸王龙》。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套书中每一本的开头,或由教师预告精彩片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自己在课外读完整本书。或选择内容或形式相关的几本书,以一本带其他。
在校内,教师可结合阅读内容开展拓展延伸活动,可以读书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在扉页处写前言……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可以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使心灵柔软起来、敏感起来;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空白处写写画画……
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学生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读物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识字教学方能在此时显示出它无穷的魅力。
当然,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应在课内交流分享,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在交流中,学生既可以体验成就感,又可以强化其阅读兴趣。学生很可能没有完全读懂,但学生在字与字的千变万化的组合中,在字的不断组合与发生质变的过程中会朦胧地感受到“字”的丰富内涵。对这种朦胧的感受,教师千万不能用孤立的组词、扩词、写句这样的方式去检验,而是给学生自主开放的自由空间,让识字教学真正回归儿童,回归语文,还识字教学以真正的面目。
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具课和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针对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谈谈对该课程教学的思考.
作 者:李轶坤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古代汉语 教学内容 教学侧重点 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导语, 激发兴趣, 激活课堂
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好文言文的前提。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精心设计导语, 让每一节古文课的导语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试举几例:以重温旧知识切入, 《核舟记》导语可为:“我们学过一篇描写古代艺人技艺高超的作品, 还记得吗?还能背出一些语句吗?” (初二学过《口技》) 同学们是可以回答出的, 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是描写雕刻家高超技艺的文章, 请留心写法上的异同。”以猜谜式入题, 如《观潮》:“你知道‘天下第一潮’指的是哪儿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钱塘湖惊心动魄的气势。”导语相当文章的开头部分, 岂能不吸引学生?
还有一次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 我搞了个小小动作, 什么也没说就在黑板上故意将题目错写成《邹忌劝齐王纳谏》, 顿时下面一片哗然, “老师你错了。”我装作没听见, 结果学生急了, 几乎每个学生都在翻书求证, 异口同声地喊“不是‘劝’, 是‘讽’。”我大大咧咧地说“一样一样, ‘劝’和‘讽’差不多嘛!”学生们可不干了:“差多了!‘讽’是暗示比喻委婉劝诫, 比‘劝’表达更准确。”我笑眯眯地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课文注释有的, 你骗不了我们。”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我提出了几个思考:讽齐王什么?用了哪些比喻?课堂气氛被激活, 上得很流畅。精心设计导入, 让每一节古文课的导语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 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精心设疑, 巧妙追问, 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课堂提问要求紧扣文章重点、难点, 有梯度、有思辨性, 有引领性, 且尽量生动有趣。所谓无疑其实只是忽略, 教师于学生忽略处精心设疑, 最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教学《惠子相梁》时, 第一环节是让学生质疑。有学生提问:“惠子搜了三天三夜, 为什么没搜到庄子呢?是庄子躲起来了吗?”学生感到不解。此处的关键是“为什么搜”, 而不是为什么“没搜到”。学生显然没理解文章, 品读的方向是求“生活的真实”。庄子的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性, 阅读时应深入品味语言的艺术性。只一味求生活的真实, 就抹杀了庄子作品艺术的真实。于是我设计疑问, 追问学生:惠子为什么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真的是三日三夜吗?对“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仅仅理解到惠子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这一点, 还是肤浅的、概念化的, 还要调动情绪体验, 想见他当时那种慌乱的神情、惶急的心情, 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朗读时通过对“三日三夜”的重音处理和音调起伏, 读出对惠子的鄙夷。尽管惠子于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但“庄子往见之”完全按原计划行动, 不躲不避, 大摇大摆去见惠子, 庄子的坦荡从容令惠子的慌乱惶急显得尤为可笑, 引导学生读至此, 对庄子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是虚写, 体现了庄子笔法的高妙艺术。
此番追问, 纠正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粗浅的解读, 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庄子作品的艺术性, 令学生在品读古文作品时感悟文学之美,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学的热爱之情。
三、精心引领, 于争议处顺水推舟, 超越文本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预设无论多么充分, 也难于预测课堂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和事件。当学生出现争议的时候, 教师应当迅速判断争议的价值及其可生成的学习内容, 加以引导, 使学生得到更丰富更深刻的收获。
四、精心构思, 延伸点通古到今, 感悟哲理
一、要把握好起始阶段的“凤头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拿到新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这一科目留下好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设计这些问题:“数学难学吗?数学有趣吗?有用吗?基础弱的学生能不能学好?”然后展开讨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地认真画、剪、叠,再互相验证。再如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教师若以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害怕心理,他们或许从此就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学好本学科。
二、要保持住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初中新教材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它丰富的内容可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中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在生动性和趣味性上大做文章,才有可能使他们对本学科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中,要竭力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用讲故事、质疑、列举生活中的现象等形式导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导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初中新教材针对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比赛做老师的得力助手,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到“自我”价值,实在是一举两得。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精练的语言、变化得当的语调、善于引导的表情、合理的板书设计、优美雅观的字体、丰富的知识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着重从兴趣教学入手: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积极探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引导。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课时小结或章节小结评比;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进行评比,都能培养学生小结的良好习惯。教师经常强调学生去归纳、小结,会促使他们加强记忆,认清知识结构,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要开辟好第二课堂,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耒阳市实验小学
陈梅芳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的重头戏,它最直接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能为初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它贯穿一年级学习的始终。不过,它的内容多而且枯燥,许多教师为这部分的教学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学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就常常在感叹一年级的拼音教学真是难教,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拼音中找到兴趣,如何让我们自己在拼音教学中找到自己的突破点,让孩子们和拼音叫上朋友,爱上拼音呢?这是我们一年级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就想是否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带着孩子们常有拼音世界呢?我就自己在实际拼音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整个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大概可以分为三大块:声母•韵母•音节。综合我们现在所教的语文S版的一年级教材来谈谈教材的编排和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操作。
声母教学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音节。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我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相似之处外,还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在幼儿园里、在街上、在公园里等实际生活中见到的与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此话一出,学生的小手都举起来了。他们有的说,“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还有的说,“k”和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一样,s想没有封口的8,h像我们吃饭用的叉子„„当单个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已牢牢地记住了拼音部件的样子。
二、创设情境引出字母
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创设情境,以便使学生学得更有趣。如:用故事创设情境。教学“f”这一声母前,我先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正当学生兴味盎然时,教师板书“f”,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受人膜拜的就叫“佛”,带生读“fff”,再联系课本插图f的音、形来引导学生学习。儿歌或谜语,一尊大佛fff,伞柄朝上fff„„等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用唱歌、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等各种形式来创设情境。只要我们肯动脑,多用一些富于变化的形式,就可以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增强课堂教与学的效果。当然,创设情境的过程时间不宜过长,以1-2分钟左右为宜。语言设计要力求精练、巧妙、准确、有趣,最好既能造成悬念,又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学生才会更愿意学习拼音。
让我困惑的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分不清b和d, p和q,b和p,d和q.虽然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编儿歌的方法,如左下半圆ddd,又下半圆ddd,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等,有些孩子在课堂上会读,可是等这些声母都教学完了以后又混淆了,所以我在想以后在教这些形状上非常相似的字母必须每天在上课之前都要认识一边复习巩固一遍,不知道是不是会好一点,以解决这样一个在教学中的困惑。韵母教学
我们所学习的韵母一共有24个,其中分为单韵母6个,复韵母8个,特殊韵母1个,前鼻韵母5个和后鼻韵母4个。
在教学单韵母时我们和声母教学一样也是利用丰富多彩的的图片来记住它,然后纠正他们的发音,让孩子们观察口型的变化,也可以利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音与形,比如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等,在教学单韵母时我倒是觉得是轻松的,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难点就在复韵母了,在讲复韵母时,学生不好掌握发音,怎么办呢?我在想是否可以从复韵母的发音规律上入手呢?“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看前音摆口形,口形变化要注意,快速向后滑过去,合成一个音莫忘记”。再如,学生不容易记住带声调的字母,尤其是单韵母在音节中的标调常常弄错,我们就可以用大家熟悉的儿歌“有a别放过,没a找oe,iu并排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来帮助学生记忆。说到声调,很多孩子分不清二声和四声,所以我们年级组老师就用上来了声调操,小汽车加油门,平路平路
上坡上坡
拐弯拐弯
下坡下坡,每次在对于四声的学习时就会做四声操,这样就加深了孩子们的认识!
对于特殊韵母er的学习,我们在上的时候要和学生强调它,为什么叫特殊韵母,er 是一个特殊韵母。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别的韵母都可以和声母相拼,而 er 不能同声母相拼,只能自成音节 其他特殊性:1.韵母在前,声母在后(一般音节都是声母在前韵母在后)。
教学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时,我们主要从两个韵尾入手,前鼻韵尾n,后鼻韵尾ng,读音上一定要过关,要反复的练习读,注意两个韵尾在发音上的区别,其实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和复韵母一样都是由单韵母滑向韵尾的读音的,让学生掌握好了发音方法相对来说我呢就好教多了,后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究竟有多少个他们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用上了一个故事,很快孩子掌握了,我从两个韵尾的形状入手,前鼻韵母有an en in un vn 为什么六个单韵母组合里就少了o和n的组合呢?孩子们就在想啊,有些孩子就说:o太调皮,前鼻韵尾n留不住他,它从n滚下去了,啊,我顺势就说:是啊,调皮的o从前鼻韵母中把自己圆圆的身体滚出去了,所以在前鼻韵母中没有on.在分析后鼻韵母有哪些时,我又问学生,六个单韵母组合成后鼻韵母时少了哪些呢?学生又仔细观察,少了u 和ü的组合,为什么多了ong,其实有时候我们真的得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就分析,后鼻韵尾有个g有个小布袋,o再调皮,它也逃不出这个g的小布袋,所以就有了ong,没有ung üng,可能是ü总是爱哭,所以后鼻韵尾ng让u和ü回家去了,所以没有ung和üng。你看看,到此,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有哪些了,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不可以小看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是分析能力,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原来学习可以讲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音节的教学
一、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ǎo),却不会将草(cǎ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hua、kua,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朵花、一个夸奖的手势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三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二、充分利用拼音教学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内心感受
如在拼读“rìchū”这个音节时,教材中配有插图,图上画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于是在学生用自己的话断断续续描述出这幅图以后,我指着图说出了两个句子:“一轮红日慢慢地爬上了东边的山头”,“红红的太阳悄悄地探出头来”。这两个句子看似难,但配上图和教师的表情,它便变得可爱生动,容易掌握了。再如读“rèchá”这个音节时,我问:“小朋友,你想给谁送上一杯热茶?”学生纷纷回答,接着再让学生端着一杯热茶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对他想送的人说一句话:“×××,请喝一杯热茶。”学生轻松而又准确地掌握了“rèchá”这个读音,并学会了一句初步的交际语言。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音节口头造句,如教“wǒ”,可让学生说:我是(),我有(),我爱()。
学了一段时间的拼音后,我发现孩子们已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和组词,于是我想是否可以用音节来训练学生说话。在教学ao ou iu 这一课时,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之后,我出示了以下几个词语:xiǎo niǎo
qì qiú
fēi piāo yúér yóu随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连线,然后用连起来的词语来说一句话。这个练习的确有一定难度,教室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孩子们茫然地望着我,很明显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我给他们做了一下示范,把“qìqiú”和“piāo”连在一起,说:五颜六色的气球在天空中飘荡。霎时,孩子们的眼睛一亮,小手纷纷举起。我趁热打铁,赶紧叫他们回答。一学生把xiǎo niǎo和” fēi连在一起,说:小鸟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希望我像小鸟一样能飞。小鸟飞的可真高啊!学生能说出这么完整的句子,我太高兴了。这时有更多的孩子举起了小手。孩子们说的非常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音节队伍里有一群特殊的队伍就是整体认读音节,对于整体认读音节的掌握,我们首先是在发音上要告诉学生是直呼不需要拼读,所以是整体认读,那么如何记住这16个整体认读音节呢?其实它们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前面7个是由声母zh ch sh r和i组成的,后面9个我们怎么记住它们呢?于是我查阅多方资料发现有一句话刚好包括了这九个整体认读音节,那就是“因一夜雨,无云映圆月”学生刚开始有点不懂,我就和孩子们解释因为下了一场雨,没有云朵来照映月亮。在理解的基础上上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整体认读音节,后来我们年级的老师还告诉了我一个办法,就是,整体认读音节显示声母的组合,再是韵母的组合,这个方法也是可以的。
书写规则上,有些教师常常容易忽略,我们要严格地按照教材中的示范字母来指导学生写规范的字母。学生爱写满格,怎么办,用儿歌帮忙指导书写啊“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尾巴长了住下格,其它部分在中格。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这样一来,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弄清楚在书写拼音时每个格中都可以写什么,上格、下格不能满格灌。
拼音学习在游戏和活动的海洋中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我在每一堂可上都会用上拼音拍手歌,也会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 “汉语拼音休息操„„ ”。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1、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
2、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
3、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摘要: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管理者,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经验,简要谈谈教学秘书的作用、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教学秘书
作用
工作内容
发展方向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教学为核心,良好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学秘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管理者,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秘书的工作范围广,涉及事务纷杂繁复,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和任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教学事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造成不良后果。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学秘书要明确自身职责,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一份贡献。本文将结合本人近几年的工作经历,简要谈谈教学秘书的相关工作。
一、教学秘书的作用
1、桥梁承接作用
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院长、系主任、教师、学生之间的交叉点,是部门和部门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校教务处的指令需要教学秘书传达给系部,一线教学的信息由教学秘书向上级反馈。在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中,教学秘书要及时将学校的各种通知、文件等传达给教师或学生,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善始善终,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2、助手参谋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院长的得力助手。教学秘书工作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决定的教学秘书手中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教学院长在制定教学工作方案、教学检查或教学评价时,都需要教学秘书来协助完成。教学秘书要及时下达教学院长的各项指令,使教学信息及时传递,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要根据教学规律,及时发现问题,调查问题,并协助教学院长解决问题。
3、服务管理作用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高校教学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服管理能力。教学秘书的工作是教学管理,是对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教学秘书在处理各项教学事务中,始终是以“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为重要使命,做到上令下达,下情上知,做到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并肩负着教学、科研、教师、学生提供最佳服务的重担。
二、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
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表管理。包括课表的制定和发放、通知教师和学生具体上课时间和地点,保证各类课程的正常进行。
2、教学日志管理。教学日志记录了教师每次授课的内容和学生上课情况,教学秘书要做到及时发放,及时回收,并将信息汇总后反馈给教学院长,并对教师工作量进行记录。
3、各类技能竞赛、等级考试等的通知。教学秘书根据 教务处或系部的安排,及时将通知下发给学生,并对学生报名情况进行汇总,再反馈给教务处或系部。
4、停课、调课管理。教师办好调课手续后,教学秘书要做好记录,及时通知学生,并对教师所补的耽搁课程做好记录。
5、网上选课管理。教学秘书在接到教务处网上选课通知后,及时通知学生,尽量减少学生漏选、少选的情况,并对第一次进行选课的学生进行培训、辅导。
6、考试安排、试卷管理。教学秘书选择合理时间,安
作者简介:嵇建峰(1987—),男,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教学秘书
排监考教师、考试地点,并通知教师和学生。对于通过教学院长审批的试卷教学秘书要负责试卷的印制和保密工作,并对回收的试卷进行分类存档。
7、学生成绩管理。每学期教学秘书要按照教师所上科目、班级制定试卷管理表,提醒教师提交成绩表,对成绩表进行存档。
8、毕业生管理。教学秘书对毕业生进行资格审查,对毕业生的不及格科目进行汇总,并根据学校安排,通知毕业生补考的时间和地点。
9、其他工作,包括协助学校督导工作,教室设备维护,随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工作。
三、教学秘书的发展方向
1、职业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秘书已经不单单打字员或办事员。秘书工作开始涉及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组织会议出差、文件信息整理等方面。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教学秘书应紧跟现代化秘书的发展步伐,努力提高自身听、说、读、写能力,学习现代化秘书办公方式,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全面职业化。
2、专业化
教学秘书工作内容涉及学校大量教育管理活动,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管理者,必须完善自身专业结构,尤其要加强对教育学、管理学的学习。在工作中,教学秘书不仅要熟悉院系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统计成绩等日常性事务,而且要熟悉每个教师,对教师了如指掌,并对学校各项事务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和应付某些突发状况。
3、现代化
当今科技不断更新,各类办公硬件、软件更新日加快,作为一名教学秘书要积极学习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办公设备。不仅要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同时也要熟悉常用办公软件、教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并利用网络将各项信息通过E-mail,MSN、QQ等渠道传递给教师和学生,方便教学信息的传递,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魏章友,胡开炽,浅谈教务秘书如何做好高校管理工作[J],长江大学学报,科技信息,2007,(19)
初识作文,激发兴趣
郭沫若曾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一种事物感兴趣时,畏难情绪就不会再有。只要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取而代之的则是体会中的快乐、文字中的新奇。因此,首先要让学生轻松走近作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作文学习的成功导向之一。
精彩导入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是一种简单的表达。只要能写出事物的外表特征,用事实说话,言之有序,有初步的感想即可。教师可以图画书为例,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图画,让孩子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他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今天,老师想邀请你们一起来听个故事,然后大家一起来想象这个故事的发展,看看故事的主人公究竟会怎么样。好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讲故事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有了这样的导入,学生们肯定能集中精力,在无声中走近作文。
真情体会 当孩子开始喜欢教师的课堂安排之后,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走近图画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找到地点、人物,观察周围的事物、天气状况等;然后,请孩子们说一说、想一想“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会如何”等。学生们讨论后,师生一起再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作者的描述。师生一起猜想故事的发展,一起聆听作者的叙述,共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并使学生能亲近作文。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绪紧跟着教师引导,慢慢地发现,其实习作就是一种思绪的表达,有时简单的语言却是不一样的感动。无论学生说得多还是少,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
巧用媒体 低段学生的年龄小,想象思维虽然活跃,有时也会出其不意,但是他们的想法较为零散。此时,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的影音形象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诱发他们对故事进行猜想,变单调的文字为活泼多变的形式。那美妙的声音,优美的旋律,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说话的参与性自然增强,写话的欲望也会得到提高。学好写话小练习,是今后习作的第一步。有了说图画、表达思想的初步尝试,中高年段的习作自然就会顺当许多。当然,在这两个年段的作文学习中,兴趣的再次激发也是要费心思的。
课堂结合,进入乐园
看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却成为了经典;看张爱玲那多磨的人生,《金锁记》却令人深思;看巴金对现实生活的透彻理解,让《家》《春》《秋》也在文学作品中显露自己的光芒。但是作为小学生,由于阅历尚浅、生活体验较少,所以往往提起笔时,哪怕胸中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这就是症结所在。他们不可能在这样的年龄就经历人生沧桑,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乐于习作的突破口。
对于学生的作文,不应只是在纯粹的习作课上进行教学,每一次课文的学习也都是一种很好的习作契机。善于抓住每一次的课堂浪花,及时写下点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教学《陶罐与铁罐》时,学生们对于两者的对话非常感兴趣,总觉得他们说话都很合乎自身的“性格特征”:铁罐质地坚硬,自然有相碰之资本,所以言语之中充满骄傲,有恃无恐;而陶罐乃是泥土所制,自然无法与之刀刃相见,所以作者就赋予他谦逊的秉性,处处谦让。美好的愿望自然是骄横之人最终烟消云散,被泥土所消蚀;而谦逊之人自然有人欣赏而体现他的价值。对此,学生们颇有想法;于是笔者顺其自然地让他们把自己想要说的写下来,还鼓励他们想象续写文章或者仿写一篇童话。当时,没有一个孩子觉得这样写文章会很难,也没有人为此感到苦恼。相反,个个言之有物,情理自然。有一名孩子这样写道:
我想对陶罐说:你真是个心灵高尚的人哪,无论铁罐怎么嘲笑你,你都不会与他计较,要是我一定会想个办当好好惩治一下他,让他别这么嚣张。
还有一名孩子文章写道:
千百年过去了,自从陶罐被人挖掘而成为古董之后,他来到一个博物馆里,被人陈列在一个做工精美的玻璃盒里。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总有人会来到他的面前,欣赏他那美丽的花纹,看他身上写下的历史印记。这时,陶罐总在想:要是我的伙伴铁罐也在那该多好啊,他最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了。正在陶罐沉思的时候,一个孩子大声叫了起来:“大家快来看哪,陶罐还会跳舞呢?”正在参观的孩子们蜂拥而至,“真的呀,他转起来了,在灯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就像一个仙女正在瑶池里翩翩起舞呢!”陶罐低头一看:原来是在自己的底座上还有一个开关按钮,现在管理人员打开了开关,自己也随着转盘转起来了呢。看着眼前这群欢乐的孩子,陶罐笑了……
不能说这些孩子都能写得很好,但是至少在这样的渗透中,他们似乎已能写下自己初浅的感受了。
活动融入,感受乐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作文的教学与学习都应当是走向生活化的,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在学校里面,应当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因此,只有在某种情境下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巧。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创造情境,让孩子更快更容易地找到习作的途径,从而爱上习作。
课堂中,除了紧紧围绕语文课本中所提示的8次作文练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在作文要求中总有一次的自由作文,如果教师放任自由,那么许多学生往往会随意应付;所以,严格来讲,自由作文应当是相对的自由。教师还是要给他们一个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创设恰当的情境。对于中年段学生,有时教师可以和他们玩“恐怖竹子”游戏:由老师讲述一个故事,当老师一提到“竹子”时,同学们要马上去抓人或是逃开别人的抓捕。在游戏中,孩子们是自由的、开心的。在游戏中,他们也正在体验生活。平时的课间活动、体育课时的放松时间,这样的活动并不少见,但要抓住及时的感受,只能在语文课上实现。当然别忘记提出相关要求:注意观察游戏的过程,同学们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把所见感按顺序写下来就可以。因为是游戏,孩子们参与性全面,自己的感受也会比较深刻,不至于无从下手。endprint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除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外,还要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邀请学生家长做客“习作室”,讲讲他们小时候写作的故事;或者让他们与孩子一起完成同题作文竞赛,做诗兴表演,与孩子同台竞技;当然,也可以进行心灵沟通,诸如“孩子,我想对你说”“爸妈,我是这样想的”“听妈妈讲故事”“你演我猜”等相关活动或游戏。在各种活动中,有思想的教育渗透,有父母亲情的沟通,有小伙伴游戏的快乐,还有合作完成任务的挑战。所有题材都来自生活,再现生活。活动类型可以由孩子自由选择,写下活动过程,或是写出家长说出故事,或是写下父母的愿意、孩子的心思等。在这样的情境下,大部分学生不会有任何负担;他们与家长沟通、和同学做活动时,情感是真挚的,想法是多样的。正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们找到了习作的素材,原来那些“妈妈雨中送我去医院”“扶老人过马路”“路上捡到钱包寻找失主”等传统题材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颖的习作题材,诸如《今天我真快活》《爸爸的那些事》《妈妈的回忆》《心愿》《生活原来这么美好》……
分享习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认为,老师只要在学生感到迷惑时给予点拨,帮助解决困难就可以了;而很少想过,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一起面对着准备这个作文题材,是不是能够和孩子们一样,用一颗童心去阅读,用一颗纯净的心灵去思索,和孩子们一起写一篇作文呢?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可取的,而且也能大大激励学生的习作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审题共同参与 每一次习作的开始,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要求:认为什么是重点的,应当注意些什么,准备选取什么题材,文章如何开头等。当然,还可以分为几个段,每个段列个提纲;或是在这个题材上想到了哪些名言警句,先写下来。
观察点拨相结合 接下来,让小组进行合作补充,提点自己的意见供大家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纵观全局,必要时提供一些启发:比如写人,不外乎要突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高尚品质、与众不同之处,能否通过他的言行或是做事来体现;写事,是否紧紧围绕一两件事,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交待清楚;写景,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因时间或空间的不同有没有发生变化等。
师生同题写作 检查提点之后,师生共同挥笔,写下同题作文。也是和学生一样,只有40分钟,甚至与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分享习作 写完作文,很重要一点就是讲评与赏析。在全班同学面前,师生先后朗读自己的习作,同时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在此环节中,教师的范文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他们也很想知道老师究竟能够写出怎样与众不同的作文,自己是不是能够超越他。所以,学生们仔细聆听是必然的。教师的范文一定要用心写,这样学生在聆听之余才能有所收获。学生的想法是天真的,其评价或许不一定中肯,但是,无论他们提出文内的哪些优缺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把他改为正确的表达。学生们看到老师的做法,一定是大为赞赏的。这时,他们也会觉得和老师一起习作是一种乐趣,习作并不是那么难,只要肯写,总能慢慢提高。
要让孩子们真正能够爱上作文,以上几点还是可行的。由激趣、入门、感受、再促,其实是一个紧密相连、螺旋上升的过程。只要教师用点心思,学生一定可以感受到习作的快乐,乐于习作。
【古文教学活动化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初中教学的几点思考09-17
对“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06-04
浅析儿童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06-25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07-13
小古文教学方法07-01
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06-02
对新教师写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07-14
关于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07-13
关于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09-20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