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理解技巧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散文阅读理解技巧(共8篇)

中考散文阅读理解技巧 篇1

总结方法:题目入手,分析结构,重复出现,问题指标,查找要点,概括中心。看题目知内容、明对象、淸线索、得中心、悟感情、分文体。

找线索的方法:先看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再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鉴赏评价:

1、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表现出梅雨潭绿的清亮的特点。

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喻成鸡蛋清,表现出梅雨潭的绿柔软、鲜嫩的特点。

2、作者是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描写梅雨潭的绿的?有怎样的效果?比喻、对比。作者连用六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爱。作者用对比手法衬托出梅雨潭的绿是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的特点。

3、文章将收尾时,作者的写作在人称上发生了何种变化,有何作用?由第三人称“她”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一开始作者感情比较收敛,可随着情感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称。总结方法:抓中心 树形象,运用规律作鉴赏。归纳散文阅读答题的一些技巧。

1、人称表达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3、表达方式及作用:解题规范: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方式具体分类及作用: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4、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解题规范:确认所用表现手法,结合文句内容具体作答。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此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

5、结构内容:

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

a、结构:①开头结尾的谋划; ②详略主次的安排; ③行文线索的贯穿;④过渡照应的勾连;⑤伏笔悬念的设置。

中考散文阅读理解技巧 篇2

我们了解散文时可重点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1) 散文的特点。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是文章的材料和组织形式, “神”指文章的主旨, 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 但万变不离其宗, 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 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采用的方式, 或是借景抒情, 或是寓情于景。 (2) 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和象征。所谓联想, 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 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 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象征是托义于物, 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 (象征物) 来表现一种深远的含义 (象征义) 。散文中的语言特色,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或朴实或生动, 或豪放或婉约, 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认识、了解了散文之后,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中考阅读中散文的考查重点。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对散文的考查, 一般集中在如下几个考点上: (1) 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 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和准确运用; (3) 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4) 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表现手法; (5) 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6) 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依据我们对散文考点的分析和研究, 根据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各地对散文的考查, 结合考纲要求和新课标精神, 考生在备战2011年中考时应特别注意: (1) 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 (2) 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 (3) 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命题呈现形式仍是以主观题为主, 但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真题解析】

(一) 感知文章内容, 理解文章主题。

如201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阅读试题《草屋的声音》第21题:结合全文内容, 概括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解题指导】这里要求“概括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其实也是要求能感知文章内容, 理解文章主题, 是对文章内容与主题的考查。散文选材广泛, 行文自由, 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 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 (1)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 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 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 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本题中我们从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如“草屋是温馨的”“草屋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宁静”等不难得出答案:作者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 表达了对草屋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对草屋主人美好品质的赞美, 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思相近即可)

由本题可见, 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想感知文章内容, 理解文章主题, 就要在初读文章时抓住每段的首句、尾句、富于哲理的判断句或带有总结性的话语, 来感悟感知。我们通过对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领会文章主旨。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 对考试答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为几乎每一道题目都或多或少与中心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我们答题时, 应尽量向中心靠拢, 围绕中心来展开思路, 这样准确率会大大提高。整体感知文章还包括对文章思路的梳理。梳理文章思路要特别注意文章中每一段的中心句、文章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性段落和有明显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阅读散文不仅要准确把握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更要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 这样对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很有好处。例如当阅读《紫藤萝瀑布》时, 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即从焦虑和悲痛到宁静与喜悦, 到最后的振作。然后我们要想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因为作者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 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 以饱满的生命力, 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接着我们再来研究作者是怎么感悟到这个人生哲理的,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 我们会明白正是紫藤萝从花儿稀落到毁掉, 再到如今繁花似锦的命运变化给了作者以启示。那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把握情感的基本思路, 即把握情感, 探究缘由, 分析情物。

(二) 把握文章脉络, 梳理写作顺序。

如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煤油灯》第2小题:从第 (1) 段看, 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那么, 删去开头画线部分是否更简洁?请说明理由。

【解题指导】这里的考点之一就是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 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一般又以如下两个知识点来呈现: (1) 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 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 《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 顺序:这个知识点除了常考记叙文的三种基本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外, 如本题就是这样的, 还有如下两种考查方式: (1) 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2)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 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对于这些考点, 我们答关于线索的试题时要找到线索, 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答关于顺序的试题时, 首先要了解三种叙述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其次要注意审题, 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 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 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 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 往往是有选择答案, 即使没有选择答案, 也不要回答为什么, 但思维过程要考虑到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本题显然考查的是记叙文的三种基本叙述方式, 我们从第一段中“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 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看出, 这是在回忆以前的生活情景, 因此是倒叙。这里先开篇点题, 对煤油灯做必要的交代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然后引出回忆。

(三) 品味作品语言, 领会语言魅力。

如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姥姥的端午》第16题: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 临近粽香五月, 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 踱着疲惫的小脚, 轻4轻4推门, 轻4轻4走近, 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 为我一掩再掩。

(2) 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 狭窄的蜗居, 使姥姥呆4呆4地坐在门前, 想念乡间, 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 鸡鸣犬吠, 想念清晨着两腿露珠, 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词语的品析与把握。它是属于品味作品语言, 领会语言魅力, 这是一个大的考点, 这一考点还包括如下方面:

(1) 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 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我们答题时要注意: (1) 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 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2) 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 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 词语妙用。考题一般的表现形式是:品评加点词语作用 (妙用) 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我们答题时要注意: (1) 解释词语 (在语境中) 的含义; (2) 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 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 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 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3)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 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 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 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这样的考题, 关键要抓住中心词, 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我们解答这样的题时不能单单地就字来论字, 还要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散文的语言一般具有生动、准确和富有美感的特点, 并蕴涵着作者浓重的思想感情, 所以剖析散文的语言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准确理解语言的含义, 二是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本题中: (1) 考查细节描写 (修辞的运用) 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联系“清明夜起”“推门”“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一掩再掩”等词句, 可以看出姥姥对孩子的关爱。 (2) 考查人物的神态描写及其作用, 联系该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从两个“想念”不难看出姥姥“呆呆”的神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乡村生活的怀念;而从“两腿露珠, 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中可以看出姥姥勤劳的品格。因此我们也很容易写出正确答案: (1) 运用细节描写 (答“运用反复修辞”也可) , 刻画出姥姥生怕惊醒“我”而轻手轻脚的样子, 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 (2) 运用神态描写, 写出姥姥进城后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 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表现了她的勤劳。

(四) 分清表达方式, 理解特殊作用。

如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煤油灯》第5题:分析第 (3) 段说明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我们答题时关键的是要弄清楚表达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分别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散文中叙述、描写和抒情非常常见。散文中的叙述主要是交代事情的经过, 是作者抒情的基础;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 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时, 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 (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 (季节) , 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 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散文中的议论, 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 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对于散文中的抒情, 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 一般不单独出题, 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虽不是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 散文有时也采用这种表达方式。如《煤油灯》一文的第三段就是这样。我们要注意的是散文中的说明, 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应该注意的是, 散文中的说明, 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明白了上述之后, 这一点就相当好做了。不难看出, 第三段重在说明煤油灯的制作过程, 联系全文, 可见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1) 将制作过程写得丝毫不差, 突出煤油灯在“我”心中印象的深刻程度。 (2) 写出“我”的全神贯注和全情付出。

(五) 揣摩表现手法, 深入理解文章。

如2010年贵州省铜仁地区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夜晚》第14题:本文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城市和乡村夜晚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题指导】显然,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常见的表现手法对于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依据笔者多年辅导初三学生备考和阅卷的经验, 发现一些考生往往将本题的表现手法与上个考点中的表达方式混为一体。值得强调的是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 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1) 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2) 咏物类——托物言志; (3) 怀古类——借景抒情、寄事抒情; (4) 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5) 送别类——寄事抒情、借景抒情; (6) 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 等手法。

明白了文章的这些表现手法之后, 我们就要联系文章内容来看是不是使用了这些表现手法, 然后再结合具体文章, 来分析其作用, 这样就会对此类题轻而易举地做出了。

本文的标题是“夜晚”, 也写了两个不同地方的夜晚, 即乡村的夜晚和城市的夜晚, 但这两个地方夜晚的情形又是不一样的, 显然作者是在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不同夜晚的特征:乡村的夜晚是静谧安宁, 城市的夜晚是喧嚣浮躁。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这样写目的是什么呢?我们从作者的“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 像一只巨大的托盘, 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 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 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举动中, 从作者愿望中不难看出作者是多么的希望远离浮躁, 亲近自然, 获得精神的宁静与自由啊。明白了这些之后, 这一题不也就顺理成章地做出来了吗?

【总结提高】

通过刚才结合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对散文阅读的常考考点及相关知识与答题技巧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散文阅读其实也是相当好做的。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篇3

1. 主旨题

主旨题所提问题主要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标题、作者的态度、目的等。我们首先要找出文章的主题句,通常可以在以下几个地方找到:

(1) 段首,演绎型文章的主题句通常在段落的起始部分;

(2) 段末,归纳型文章的主题句通常在段落的结尾部分;

(3) 段的中心部分;

(4) 有的主题句通过某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提出来,它可能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仅是一个词语,还可能是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的。

主旨句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

(2)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3)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2. 细节题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除了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外,还必须弄清楚文中的一些重要细节或事实,如时间、地点、人物、数字、原因、结果、文字结构等。

细节题的提问形式常见的有:

(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 where / what / who / how / why ...?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 ...

3. 指代题

当遇到要测试的生词时,要通过上下文猜测。注意与这个词紧密相连的前后几个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后面有同位语、破折号或括号时。其次,利用构词法来进行猜测,这些词的构成一般都有一定规律,掌握一些常见的规律,对猜测生词大有帮助。指代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No one can live a completely isolated life” means in this passage.

(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aised” mean in News 2?

4. 推理题

推理题的答案往往在文章的字面上不会出现,必须依据已有信息来进行推理,不能脱离原文去主观臆断。推理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 We can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that ...

(2)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passage that ...

(3) What is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doctors’ words?

二、掌握各种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技巧。

1. 略读(Skimming)

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以获取全文大意,对全文总的印象以及作者的观点。略读时,只需要读一些选择的句子,以了解文章大意,也可以读如斜体词、划线词,文章的标题或副标题、释义等,无须读每个句子。

2. 浏览(Scanning)

浏览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我们通常采用浏览的方式以求迅速找出某一具体的信息,如时间、日期、号码、人名、事件等。

3. 细读(Intensive reading)

细读的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的细节。为透彻领会文章的主旨,必须弄清有助于发展或论证中心思想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它们可能证明一个论点,表明各种观点之间的某种关系,或者举例以帮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文章主旨。

4. 评读(Critical reading)

评读要求我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观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估。它实际上也是读者的一种再创造的思维过程。

当然,阅读技巧远不止这几种。我们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应根据命题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技巧,以达到既准确又迅速的目的。

三、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轻松应对中考呢?

1. 大量阅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必由之路

大量阅读可以使学过的语言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在阅读量小的情况下,所学语言知识就理解不深,掌握不好,且边学边忘,学习效率很低。

2. 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突破口

一个人掌握的词汇量多少与其语言水平的高低有密切关系。D.A 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生词,要尽量利用构词法知识和上下文关系,猜测词义。

3. 巩固并加深语法知识

初中学生要熟练掌握《大纲》中的语法结构表,熟练掌握并运用语法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4. 拓宽知识面,增加背景知识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所选的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平时要多读这类文章,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考试时遇到类似的文章,就会感到比较容易。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既需要老师科学有效的指导,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轻松应对中考。

中考散文阅读理解技巧 篇4

【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 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有的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意愿。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抒情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

【考点解读】

中考对散文阅读的考察内容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出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说出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其它考点:(1)标题的作用:

①表明写作对象;②关联主要情节;③贯穿全文线索;④透露情感主旨。

(2)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

1.感知文章内容,理出思路,概括要点。(1)概括全文(或某些段落)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尽量用原文语句,原文语句不合适时,概括要简洁,准确,不要啰嗦冗长,词不达意。

(2)归纳全文主旨或作者抒发的情感等。

归纳主题的方法:揣摩题意,感知人物(事物),理清事件,进行概括与综合。答题形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1)解释词语含义,品评词语的作用; 答题要点: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含义。

(2)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答题要点:

①推敲语句的含义: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具体环境,结合主题来解答词语的含义,即结合语境揣摩。格式是“XX”一词原指...这里写出了...②体味和推敲指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Ⅰ.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Ⅱ.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下文等。

Ⅲ.文末: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3.揣摩语句表达方式,判断描写类型作用。

(1)判断文中语句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体会语句中表达方式的作用。(3)判断描写的各种类型及表达效果。答题要点:

此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学生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同时,要抓住题干的信息或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答题。

①先要抓住关键词,体会其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并联系作品的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回答。另外,句子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把握。结构上的作用如、承上启下(过渡句)、设置悬念、篇末点题等;内容上的作用如深化中心等,可结合具体内容回答。②散文中描写的各种类型:

Ⅰ.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Ⅱ.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Ⅲ.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Ⅳ.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结合、虚实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4.开放性性考题。(1)仿写 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 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要开阔。(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①对描写对象; 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现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感。

【典例精析】

1.(2015·深圳)体会领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按顺序填在空格处。(2分)料定—(兴奋)—(黯然)—惊愕

解析:文中的题干:乡野高人。文中的关键句有:①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②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③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④当我称他为“高人;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2.(2015·广州)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3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解析:“甜”字是写出由具体到抽象的转换,由“嘴甜”到“心甜”的变化。参考答案: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带来了甜蜜和快乐。3.(2014·深圳)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3分)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里欢笑,有扮孔雀的,有吹喇叭,有拉着手跳舞的。解析:这道题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对于考点“仿写句子”相关知识的理解。重点在于理解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要注重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联想要丰富,思维要开阔。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篇5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

(一)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

a.看文章题目;

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有: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主要到次要;

d.从现象到本质;

e.从原因到结果;

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二)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4、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6、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7、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三)记叙文阅读: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肖像(外貌)、语言(对话)、动作(行动)、神态、心理、正面、侧面、细节。何为细节描写: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等的细微处的具体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活动场所;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

(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

(2)表静默或思考

(3)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小说)、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作铺垫、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点题、总结全文。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答题模式: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2011年中考命题作文题型透析

1.单字题。

(1)命题方式探微:所谓“单字题”,就是指文题是一个字,比如,名词单字题“书”、“路”、“桥”,动词单字题“读”、“问”、“看”,形容词单字题“忙”、“杂”、“新”,等等。单字题的写作范围明确,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但也增加了考生审题时犯错误的机会,所以要慎重审题。

(2)审题思路点拨:写独字题作文,要注意这个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写作时,要么写它的本来意义,要么写它的比喻意义,要么写它的引申意义,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点就行,这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读”,可写它的本来意义“读书”,也可写它的比喻意义“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在“读”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宾语,或在其前后分别缀上适当的词语,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2.双字题。

(1)命题方式探微:所谓“双字题”,指文题是两个字的词语。这类文题写作范围较大,题旨有时不够明朗,比如,“蜡烛”、“习惯”、“幸福”、“攀登”等。双字题虽然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此也容易让考生产生偏读甚至是误读,所以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便成为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

(2)审题思路点拨:双字题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双字题往往条件少,题意隐蔽空泛,审题时,在不改变原题题意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加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写《变化》,有位同学就在“变化”的前面补加一个新因素“奶奶的”,这样写作范围就明朗多了,然后他就选取 “奶奶的变化”这个角度,写奶奶从看不惯年轻人跳迪斯科到自己上街加入老年秧歌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再如写《心愿》,可选取“我的心愿”、“老师的心愿”等角度来取材立意。

3.短语题。

(1)命题方式探微:短语题就是题目以短语形式出现,如“一件小事”、“激动人心的时刻”、“用心看世界”、“风雪路上”、“我学会了关心别人” 等。一般来说,在单字题、双字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上适当的修饰或补充成分,就变成了短语题。比如,在单字题“看”的前面添加状语“用心”,在后面添加宾语 “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短语题“用心看世界”,短语题由于具有一定的修饰补充限制成分,所以题旨相对比较明朗。

(2)审题思路点拨:遇到短语题,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审题时是否需要增补其他成分。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题,一般不用增补,记叙性文题则不同,除部分题目如“她有一颗纯真的心”之类外,相当数量的文题都需要先增补必要的成分才能进行审题。这是因为,短语充当题目,外延一般较大,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则很难把文章写具体了。如果是动宾式短语,可补上主语,如“看电影”,可补“我”、“我们”、“张叔叔”等;如果是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式短语,需要补上谓语,如“邻居家的小男孩”,可补“不听话”、“真淘气”、“很聪明”等;如果是修饰性的偏正式短语,多数情况下既要增补主语,又要增补谓语,如“幸福的家”可补成“她有一个幸福的家”。

4.句子题。

(1)命题方式探微:句子题,即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文体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2)审题思路点拨:结构较复杂的长句,由于其修饰补充成分较多,审题的难度就大些。例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这个题目中,“同学”这个宾语点明记叙的对象;“女”字表明这个“同学”的身份,选材应注意女性的特点;“一个”点明“同学”的数量,写两个或多个显然跑题了;“最近”限定时间范围,写“最近”以外的时间就不符合题意;“我班”二字,提供了空间范围,应写本班的故事才对应得上;题目中的“了”字,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表示这个“同学”已经来到,而不是尚未来到或将要来到,倘若把“了”字改换为“的”字,题目的语法结构就会发生变化。相比较而言,像“我的妈妈”、“风筝是这样制作的”“有志者事竟成”等,题意简明,审题时曲折少,省力些

2011年中考半命题作文题型透析

一、命题方式探微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内容,学生要根据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即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_________ 的滋味”。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如,“我不依恋_________”,文题前有温馨的提示:“因为不坚持,天空中的云才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依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流不息。”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1)命前半题。如,给我一个_________。(2)命后半题。如,_________的瞬间。(3)命中间部分。如,_________真_________。(4)命首尾部分。如,当我面对 _________的时候。

二、审题思路点拨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草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以及前后的提示和要求,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来补充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2)选词补题要力避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应打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一要求异求新,二要避俗求新,三要避生求新,这样你的文题才能独树一帜。(3)选词切忌大而空,没有实实在在的“着陆点”,比如,写“感悟_________”,如果选择“大自然”、“人生”、“生活”这一类的词语,写起来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2011年中考材料作文题型透析

1、命题方式探微: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命题者给出一则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要求作文。中考与高考材料作文有所不同,高考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命题进行写作,而中考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或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即命意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2、审题思路点拨:这里重点谈谈“命意作文”的审题思路。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图画式材料有深刻的寓意),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所以材料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那么怎样审材料呢?首先,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其次要找准突破口,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审材料的突破口,关键词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关键句,就基本上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果是图画材料,因为它没有点题句,也没有提示语,这就要看清楚这幅图画夸张了什么、变形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然后从中悟出图画的寓意,若是几幅图画,这就要根据图画内容前后的关系来把握其寓意了。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求准,就是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不可脱离材料;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发人之所未发,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新”字上下功夫。

2010年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38.龙岩2010年中考作文题:我想对你说或人生需要磨练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65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得抄袭。

(1)以“我想对你说”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以“人生需要磨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39.晋江2010年中考作文题:

请以”竭尽全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2、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40.江西南昌2010年中考作文题:我读__________

要求:

1、横线上填写“一本书的名字”。

2、作文字数不少于600。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老师名,学生名。41.济南2010年中考作文题:几点___在心头

42.2010年青岛中考的作文题延续了往年的“二选一”类型,考生在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答,一个题目是话题作文,围绕“习惯”给出了三段话,第一段话是字典中对“习惯”一词的解释定义,第二段话是培根一句关于习惯的名言,第三段话则是关于习惯的民间谚语,要求考生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另一个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让我久久不能忘怀”。43.淄博2010年中考作文题:生日快乐 44.枣庄2010年中考作文题:发现诗意

我们身边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里,总有一些弥足珍贵或让人心仪的因素,这个因素可以称为诗意。诗意也许是最亲近的人给予你的爱意,也许是不经意间心灵受到的触动,也许是蓦然回首时记忆里的一缕温情„„„

请以“发现诗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选取最熟悉的场景、细节,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600字左右。45.东营2010年中考作文题:____给了我____ 46.烟台2010年中考作文题:总想对你唱支歌 47.潍坊2010年中考作文题:共享„„ 48.威海2010年中考作文题:美在路上

请以“美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49.济宁2010年中考作文题:我的初中生活 50.泰安2010年中考作文题:想起了_________

一年又一年,春草绿了;一年又一年,春花红了。一年又一年的南风吹拂,牙牙学语的孩童变成了青春勃发的少男少女。亲爱的同学,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亲情友情的滋润,有成功快乐的伴随,也有烦恼挫折的困扰„„请用你手中的笔,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它成为你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珍藏。

(1)请以“想起了_________”为题,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必需出现,请用××代替。

51.日照2010年中考作文题:______的滋味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现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52.临沂2010年中考作文题:我失去了______ 53.德州2010年中考作文题:以偶像为话题

以“偶像”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最少600字。

54.聊城2010年中考作文题:自视 55.2010年山东滨州中考作文二选一:

1:那一次,我真的很棒!2:以心声为话题

59.武汉2010年中考作文题:思考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题目自拟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名师点评:

洪镇涛:寓言式的材料,从小橡树成长经历折射出青少年发展中的一个问题,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就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那些来自外力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必去管他。这就使我们自然联想到当前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不切实际地提出要求和期望。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考生也会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

周文涛:跟今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目,在主题上不谋而合,都是表达一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对考生具有积极的励志意味。

60.黄石2010年中考作文题:那一缕春风,写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周文涛:比较有诗意的题目,需要考生具有类比联想的能力,发挥余地也比较大。春风可以代表生活中很多让我们奋起、感动、觉醒的事物。

61.襄樊2010年中考作文题:二选一,2个题目分别是半命题作文“阅读,让我_________”和一段材料作文。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阅读,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阅读,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大度;阅读,使人目光远大,只存高远。在阅读中,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阅读中,我们会拥有崭新的发现;在阅读中,我们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请以“阅读,让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65岁的老人想从北京市步行到上海参观世博园,她觉得这样游览世博园才有意义。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目的地。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这路途中的艰难险阻是否曾吓倒过您?您又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老人平静地答道:“没什么呀,一步一步地走路是不需要什么勇气的,关键是你的目标要明确,要清楚到哪儿去!”

洪镇涛:题一谈阅读的意义,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很难写出个性化的认识和体验,很可能流于泛泛而谈。题二启发学生诠释“有个明确目标,并且一步一步走下去就能成功”的道理,同样考生很难写出个性化的认识和体验,很可能流于泛泛而谈。

周文涛:题一导向特别好。人类前进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尤其是站在前人思想积累的肩膀上,没有阅读是不可能做到的。题二强调为了目的,哪怕吃苦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命题老师思想比较开放。

62.2010年十堰中考作文题:以《这也是一种爱》为题,写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洪镇涛:让考生写一次寓责备于爱的经历,面比较窄,如无准备,考生可能一时搜寻不到相关题材。

周文涛:带有逆向思维的意味,有一定的难度。命题老师花了一番脑筋,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命题角度。

63.2010年荆州中考作文题: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洪镇涛:提示考生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启发考生检视自己的人生经历,回忆出一则刻骨铭心的故事。这道题如果不是宿构和虚构,可以写出各具个性的生活感悟。

周文涛:强调错过,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的事情相对较少,每个人都有错过、挫折和遗憾,给考生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表现生活中的成功、如意,远不如表现错过遗憾更感人。

64.宜昌、神农架2010年中考作文题目:美丽的智慧

材料:《智慧的美丽》略。请以《美丽的智慧》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洪镇涛:以材料来引发考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应有话可说。

周文涛:美丽包含了善良,智慧就是真,把三者结合在一起,是个很好的命题,但让初三学生写这样的题目,很有挑战性。这样的作文题,适合在作文竞赛。65.荆门2010年中考作文题:这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洪镇涛:虽然限制较多,但考生应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但这样的题目由于很普通,给宿构提供了很大空间。

周文涛:强调感动,初衷不错。但写这样的文章,太容易宿构。66.孝感2010年中考作文题:二选一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等待”为话题,写篇作文;

2、以“比金子还珍贵的_______”为题进行作文。

洪镇涛:题一题意含蓄,有深度,优秀学生可能写出好作文,但许多考生可能无从下笔。题二题意明白一些,似乎启发学生写亲情和友情,但考题若能明示为好。

周文涛:题一既有现实生活基础,又有一定理性高度,生活就是如此。题二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价值判断,符合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简单地再现生活,而对生活现象应有自己的价值判断。67.黄冈2010年中考作文题: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我多想_______”为题,写篇记叙文;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材料《木偶》略。

68.咸宁2010年中考作文题:二选一,命题作文:《亮出自己》;话题作文。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命题作文:《亮出自己》;

话题作文:材料略。根据材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

洪镇涛:题一让考生写一次曾经显露自己才能的经历。有这种经历又值得一写的考生恐怕不会太多,许多考生恐怕无从下笔。

周文涛:亮出自己,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处理突出个性,又能和谐融入环境的问题,这是现代人思考的困境之一。引导初中生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生活,还是很有意义的。但亮出自己好写,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就比较难想到了。

69.随州2010年中考作文题: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洪镇涛:面很宽,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有话可说。但题目过于宽泛,容易宿构。

70.恩施2010年中考作文题:二选一

1、以《细微处见真情》为题,题材不限,800字左右。

71.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2010年中考作文题:把_______装进行囊。

周文涛:把人生看做旅途,选择人生前行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个题目挺好的。好就好在引导学生不仅仅是在思考生活,还要前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题目在感性的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理性的话题。初中生到高中生绝不仅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体现了人生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这个话题可以促成考生深入思考生活。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制定计划 勤于复习

中考临近,有些同学开始紧张慌乱起来,对下一步的语文复习感到有些困惑,总觉束手无策。在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复习谈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为同学们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5表达方式只有五种,表现手法却有很多种,例如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烘托等等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烘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渲染环境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伏笔照应 设置悬念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修辞格 字词锤炼 以小见大 句式选择等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复

对偶

设问

反问

借代

引用

中考散文阅读理解技巧 篇6

散文的含义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能归入散文范畴。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记叙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描写)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体。与之对应的还有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记叙文都属于散文范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又属于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了,这其中有这分类交错的现象。譬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都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记叙文以事件记叙为主,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

4、.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5.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最重要。

6.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叙述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7.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9.叙述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0.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那个词或短语。

11、叙述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和感情,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如冰心的《谈生命〉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

(4)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卖蟹》

(5)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礼赞》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times;times;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下文作铺垫

16、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作用:在开头: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2)在内容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17、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句子的特点(修辞、手法)

(2)位置结构上的作用;

(3)结合关键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18.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9、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0、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2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2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3、描写(或抒情)方式:直接、间接(间接抒情显得含蓄委婉深沉等)

24、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心境;社会环境点示背景,衬托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中考散文阅读理解技巧 篇7

阅读理解五级的目标部分描述如下: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上海的要求更高一些, 30万词以上)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视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所读材料的评价能力。

阅读理解考查的项目大多是根据这三种能力的要求设计的。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时, 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 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阅读时要去掉杂念, 心绪要安定, 精神要专一, 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切不可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 就心烦意乱, 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任何恐慌, 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功能。因此, 遇到困难一定要从容不迫, 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 理解深刻。

(二) 要提高视读的速度考阅读理解,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考的是考试速度。2002年上海英语中考阅读理解文章每篇均达到400词左右。慢读是不行的。因此做阅读理解时, 要注意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眼球总是不断地移动——停顿——移动着。理解是在“眼停”的瞬间进行的。我们要使眼停的时间相对增加, 就要扩大视读的广度, 把逐词逐句的点式阅读变成一次扫描一句的线式阅读, 并且把看到的东西迅速报告给大脑, 形成眼脑较快的直映能力。切不可在个别难懂的词句上磨蹭, 只要全篇理解了, 个别难懂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去猜测, 去推断。

(三) 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语感好的人, 理解力就强, 视读的速度就快。阅读时要留心词语的搭配, 即惯用法。必要时可用笔划一划或记下来。读完每一篇文章, 都应总结归纳一下, 积累了多少单词, 惯用法和句型, 这样语感自然就会好起来。

(四) 读完一篇文章后, 要回味一番对文章的段落结构, 中心思想, 人物事件, 论点论据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看几次。要留心关键词句, 注意弦外之音。对文章的评价分析, 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 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愿去想当然。切记:一想当然, 就会出错。

中考散文阅读理解技巧 篇8

【应对策略】

中考英语试题中的“选词填空型”短文填空要求考生利用所给的单词(一般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冠词、介词和连词等)补全一篇有空缺的短文。要想提高此类题型的答题准确率,考生除了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外,还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做好这类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通读全文,明确大意。

越过空格,通读全文,理顺题意,找到关键信息(暗示词)。要填的单词肯定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只有了解了短文大意,把握了全文的主导方向,才能正确理解空缺词所在的句子,缩小词的选择范围。

2. 根据语法,判定词性。

一般的空缺都可以通过其所在的句式结构和句法成分来判断其词性,从而进一步缩小词的选择范围。

3. 利用语境,确定词形。

确定了一个单词的词性后,可通过上下文来帮助确定其形式。如动词的数、时态、语态、不定式、-ing形式;名词的数和所有格;代词的单、复数及各种形式;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以及基数词、序数词的转换形式等。

4. 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填完单词后,不要孤立地逐个词检查,应复读全文,仔细检查所填单词是否符合文章的意思,读起来是否流畅、合乎句法等。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正。通过复读全文,很可能利用语感将个别特别难的空缺顺口“读”出来。复读时注意“三审”:一审语法、词汇对不对;二审逻辑关系顺不顺;三审有没有笔误。

【典型例题】

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使短文通顺、意思完整,每空限填一词,每词限用一次。方框中有两个词是多余的。

After a quick breakfast, I went into the lecture hall in a hurry. A famous teacher was 1 to the students. He was holding up a $100 bill. Then he said to the three hundred students, “Who would like this $100 bill?” The students put up 2 hands at once. Then he said, “I am going to give this $100 bill to one of you, but 3 , let me do this.” He made the bill into a ball. Then he said, “Who 4 it now?” The hands went back into the air. “Well,” he said, “what if I do this?” And he 5 it on the floor and stepped on it. He picked up the 6 bill and said, “Who still wants it?” Hands went back again into the air.

“My friends,” he said, “you have learned a valuable (有价值的) 7 today. No matter what I did to the $100 bill!Many 8 in our life, we are dropped and stepped on. We feel as if we are worth nothing. But remember, no matter what 9 happened to you, you will never lose your value: You are 10 valuable to those people who love you. Your value doesnt come from what you do or whom you know, but who you are.”

【答案与解析】

短文内容是关于一位著名的教师给学生上了一堂很有价值的课,使学生终身受益。

1. speaking。表示“和某人讲话”,应用speak to sb.,此处是过去进行时,故填speaking。

2. their。代替students应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their。

3. first。根据句意,此处应用序数词first,意为“首先”。

4. wants。主语Who是单数,故应填wants。

5. dropped。表示“扔到地上”的“扔”,应用drop,根据上下文,此处应用其过去式dropped。

6. dirty。用脚踩过之后,$100钞票是脏的。故用填dirty。

7. lesson。该句意为“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价值的课”,表示“课”应用lesson。

8. times。表示“次数”,many后应用times。9. has。疑问词what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故此处应用助动词has。

10. always。表示“一直”、“总是”应用always。

【应对策略】中考英语试题中的“首字母填空型”短文填空的具体要求是根据句意和已给的首字母,在句子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单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语法正确。文章中提供的首字母同时起着提示和限定的作用。该题型既考查学生的单词记忆和拼写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做好这类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通读全句,把握句意。

我们可以先跳过空格粗读短文,尽量理解文章的内容,为填写意思相符的答案做好准备。只有文章意思清楚了,才可能根据文意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有可能突然产生“灵感”,将断层点的意义信息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来。

2. 注意精读,反复琢磨。

掌握大意后,还应逐词地仔细阅读,从文章中找出句与文、句与句、词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便初步确定答案。做这类题,有的可根据固定用法来判断,有的可通过上下文意思来判断。遇到难词时,就抓住空词句及其前后的句子反复推敲、再三琢磨该词在句中的作用,由此判断出该词的意义。

3. 把握词义,填写准确。

这里的“准确”应包括:

(1)符合要求。即所填单词必须以规定字母开头。

(2)符合意思。既符合整篇文章的基调,更符合所在句子的含义,不可出现意义断层,说东道西的情况。

(3)符合语法。意义相符了,单词选准了,还要注意所填单词是否要作词形变化,如名词是否要用复数形式,形容词是否要用比较级,动词是否要变时态等。

4. 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看所填单词是不是最佳单词,拼写是否准确无误,词形是否要作必要的变化,短文是否前后连贯一致,情节发展是否合理,议论是否合乎逻辑等。在检查时,同学们应从词法、句法、惯用法等方面考虑答案的准确性,做到含义、形式都正确。

【典型例题】

根据短文内容及首字母提示,写出所缺单词,补全短文,使短文完整通顺。

Think about two people you know. 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ir personalities? Are they the s 1 ? Of course not!Everyone is different. Even identical twins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Some people are very outgoing (外向的) and friendly. They like to be w 2 other people all the time. Maybe they like to be the centre of attention. And some people are quiet—maybe even s 3 . They can be friendly, too. But they like to be alone or with just a f 4 friends.

Some people worry a lot. They may worry about many things, such as their jobs, their families and anything that may happen in the future. H 5 , some people dont worry about anything!They n 6 mind what is going on next. These people are very relaxed.

Some people are hard-working. They always do their b 7 . But some people are lazy. They dont care about d 8 things right or getting things done on time. Hard-working people always get more chances than those lazy o 9 in life.

And dont f 10 this: Everyone is different. That means you are special!

【答案与解析】

短文内容是关于如何描述两个人的个性特征。

1. same。the same意为“相同的”。same前通常要加定冠词the。

2. with。be with other people意为“与别人在一起”。

3. shy。一些人很文静,甚至害羞。表示“害羞”应用shy。

4. few。a few相当于some,表示“一些”、“几个”。

5. However。表示转折关系,“然而”应用however。

6. never。表示“从不”用never。

7. best。do ones best意为“尽最大努力”。8. doing。about是介词,其后应用动词的-ing形式。

9. ones。代词ones此处代替people。

10. forget。表示“忘记”,此处应用forget。

【应试策略】中考英语试题中的“自由填空型”短文填空的特点是将一篇短文中的若干个词抽出后,不给任何提示,完全由考生根据短文的意思,在每个空格中填上一个单词,使短文意思完整。

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所填的词在词义上要能使短文意思顺理成章,在语法逻辑上正确无误。因此,做好这类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通读短文,掌握大意。

先读懂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再根据词汇和语法知识,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上下句结构填入适当的词语(有时会出现多个答案)。

2. 细读短文,确定答案。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所填词语进行反复推敲。注意: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副词的级别变化;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之间的转换以及不定代词的用法;连词的正确使用;各类词语之间的转换。

3. 仔细核实所填词语。

在填完后要仔细核实所填词语的拼写是否正确,大小写是否恰当;句子结构是否正确,前后意思是否连贯;全文是否通顺。若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重新推敲,最终敲定答案。

【典型例题】

根据短文内容,在短文中的空格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使短文完整、通顺。

Tang Ling often smoked cigarettes (香烟) in his schools washing room. He started smoking 1 the age of 14. One day he learnt that the NBA star Yan Ming, an ambassador (大使) to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n Tobacco Control (中国控烟协会), asked people not to smoke. Yan Ming was Tangs favorite star, 2 his words meant a lot to him. He decided to 3 up smoking.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n Tobacco Control, about 350 million Chinese smoke. Among 4 , 50 million are teenagers. Sun Jiangping of Beijing University said, “Teenagers can get cigarettes 5 , especially when their parents smoke or shops 6 cigarettes to them. Its very important 7 parents to help their children stop smoking.”

A 15-year-old boy named Li Kun from Beijing said his 8 didnt smoke. Because they thought smoking could make people feel badly ill, they only allowed him to play with friends without smoking. Living in such a good family helped Li say 9 to cigarettes. Some of his smoking classmates once told Li that smoking made boys look 10 , but Li disagreed. He said, “Smoking is unhealthy and its not cool at all. Please stop smoking now!”

【答案与解析】

短文内容是关于如何对待吸烟的问题。

1. at。at the age of 是固定搭配,意为“在……岁时”。

2. so/ and。此处应填表示并列或因果关系的连词。

3. give。decide to后面应接动词原形;give up smoking意为“戒烟”。

4. them/those。介词among后面应接代词。them/ those可以代替about 350 million Chinese。

5. easily。副词用来修饰动词。easily意为“容易地”。

6. sell/ offer。此处应填动词。sell/ offer sb. to do sth. 表示“卖/提供某物给某人”。

7. for。Its very important for sb. to do sth. 表示“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是重要的”。

8. parents/ family。根据下文的“Living in such a good family”可以确定。

9. no。say no to 意为“拒绝”。

10. cool。look cool意为“看起来酷”。

【应对策略】中考“动词填空型”短文填空提供一些动词,要求同学们用其正确形式填空,考查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动词放在短文中空格的后面。

这种类型比较简单,类似于单句的动词填空,同学们做题时只要考虑动词的时态、语态及其变化形式等是否符合文章的意思就行了。

2. 动词放在短文前面或后面。

这种类型比上一类型难度大,因为它首先要求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意思相符的动词,然后再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供选择的动词数目有时和空格数相等,也可能多于所填写的空格数。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应该先读短文再看动词。若有个别动词把握不住,就把它暂时放下,等其他空格填好了,再结合下文的意思把它填上。另外,在填空的过程中,应注意词组或短语的搭配,有些动词和另外的词搭配在一起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意义。

【典型例题】

阅读短文,用括号内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必要时可加情态动词或助动词)。

Henry and Charlie were good friends. They worked in a shop. These days Henry did not come to work, but Charlie did not know why. The shopkeeper said there were too many workers in the shop, so he (1) _____ (send) some away. Charlie heard of it and wanted to tell his friend Henry about the shopkeepers plan. He went to him after supper. When he got there he (2) _____ (meet) Henrys wife at the door.

“Henry (3) _____ (go) out, hasnt he?” asked Charlie.

“No, he (4) _____ (be) in bed,” answered the woman.

“Whats wrong with him?”

“He (5) _____ (not feel) well,” said his wife.

“What on earth is happening?”

“He (6) _____ (not fall) asleep the whole night.”

Charlie went into the bedroom and saw his friend (7) _____ (lie) in bed, crying loudly in pain.

“Have you seen a doctor, Henry?” asked Charlie.

“Not yet,” said Henry. “My wife bought some medicine for me and I took some just now.”

“Youd better (8) _____ (go) to see a doctor. They will help you, I think.”

“Sorry, I (9) _____ (not agree) with you,” said Henry. “Last year I had a terrible stomachache, the doctor cut part of my stomach. Last week I got a bad toothache and the dentist had my tooth (10) _____ (pull). God knows what the doctor will do with my head this time!”

【答案与解析】

通读全文,可以了解到本文讲述的是Henry 和Charlie 是好朋友。Charlie听说商店要减员,他决定去告诉Henry这件事。

1. was going to/ would send。语境分析,此处应用过去将来时。

2. met。根据上下文,此处应用一般过去时。

3. has gone。根据后面的hasnt可以判断,此处应用现在完成时。

4. is。表示目前的情况用一般现在时。

5. isnt feeling/ doesnt feel。

6. didnt/ couldnt fall。表示过去的动作应用一般过去时。

7. lying。“see sb. doing sth.”表示“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8. go。had better (最好)后面应接动词原形。

9. cant/ dont agree。

10. pulled。have sth. done意为“请人做某事”。

【应试策略】中考“短语句子型”短文填空主要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根据语篇情景,用恰当的短语或句子填空,使之意思完整。这种题属开放性试题,考生填写的内容只要语句通顺、符合题意即可。在做题时,应注意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特别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和对短文的整体理解。

【典型例题】

根据语篇情景,用恰当的短语或句子填空,使之意思完整。

The first day of April is commonly known as April Fools Day, and on this day people can play tricks (恶作剧) on their friends. For example, you can try to make one of your friends believe something that 1 . If your friend falls into your trick, he or she is an April Fool.

“Rita, the head teacher wants you,” said one of her classmates on April 1.

“All right,” she answered and ran to the office building. When she finally 2 , the teacher told her that he didnt want her.

When Rita came back, everyone around her 3 , “April fool!” Rita laughed too, but felt so sorry for having been made a fool.

【答案与解析】

通读全文,可以了解到本文讲述的是有关愚人节的故事。

1. is not true/ doesnt (really) happen。所填内容与前面的that一起作定语,修饰前面的something。

2. found/ saw/ met the (head) teacher。句意为“当她最后找到/看见/发现校长时,……”。

上一篇:就业登记经办须知下一篇:小学科学课论文: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