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精选8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9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证券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本细则。
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诚实守信,审慎尽责;坚持公平交易,避免利益冲突,禁止利益输送,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第四条 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活动,防范和控制风险。
第五条 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为合格投资者提供服务,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集合计划或计划),并担任计划管理人。
集合计划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募集资金规模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下;
(二)单个客户参与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三)客户人数在200人以下。
第六条 集合计划资产独立于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份额登记机构的自有资产。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份额登记机构不得将集合计划资产归入其自有资产。
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份额登记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时,集合计划资产不属于其破产财产或者清算财产。
第七条 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和份额登记机构不得将集合计划销售结算资金归入其自有资产。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和份额登记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时,集合计划销售结算资金不属于其破产财产或者清算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集合计划销售结算资金。
集合计划销售结算资金是指由证券公司及其推广机构归集的,在客户结算账户、集合计划份额登记机构指定的专用账户和集合计划资产托管账户之间划转的份额参与、退出、现金分红等资金。
第八条 中国证监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管理办法》和本细则的规定,监督管理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活动。
第九条 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中国证券业协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管理办法》、本细则及相关规则,对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活动进行自律管理和行业指导。
第二章 备案程序
第十条 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后5日内,应当将发起设立情况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
(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说明书、合同文本、风险揭示书;
(三)资产托管协议;
(四)合规总监的合规审查意见;
(五)已有集合计划运作及资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的说明;
(六)关于后续投资运作合法合规的承诺;
(七)中国证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计划说明书是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组成部分,与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与客户、资产托管机构签订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客户、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的权利义务。
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包括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的合同必备条款。
第十二条 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包括风险揭示条款,详细说明下列风险的含义、特征和可能引起的后果:
(一)市场风险;
(二)管理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四)证券公司因停业、解散、撤销、破产,或者被中国证监会撤销相关业务许可等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风险;
(五)其他风险。
证券公司应当制作风险揭示书,充分揭示上述风险的含义、特征、可能引起的后果。风险揭示书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表述应当清晰、明确、易懂,符合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的标准格式。证券公司、代理推广机构应当将风险揭示书交客户签字确认。客户签署风险揭示书,即表明已经理解并愿意自行承担参与集合计划的风险。
第十三条 中国证券业协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管理办法》、本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对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计划的备案材料进行审阅;必要时,对集合计划的设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章 业务规则
第十四条 集合计划募集的资金可以投资中国境内依法发行的股票、债券、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投资品种;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利率远期、利率互换等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投资品种;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发行的金融产品;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
集合计划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也可以将其持有的证券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出借给证券金融公司。
证券公司可以依法设立集合计划在境内募集资金,投资于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境外金融产品。
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指定投资主办人,负责集合计划的投资管理事宜。
投资主办人发生变更的,证券公司应当提前或者在合理时间内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披露,并向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十六条 证券公司、代理推广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则,了解客户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等,并以书面和电子方式予以详细记载、妥善保存。代理推广机构应当将其保存的客户信息和资料向证券公司提供。
客户应当如实披露或者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并在集合资产管理合同中承诺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
关键词:证券,资产管理,资产风险,投资管理,风险控制,风险防范
一、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念是指证券公司受到委托对客户的资产进行管理, 业务具有良好的前景, 但是资产管理也存在着很多的风险, 例如意外风险、市场风险、非市场风险、承诺无法兑现的风险、资产管理人才缺乏的风险、业务方式的风险、部分证券公司存在混业经营的风险等各种类型的风险, 需要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以便应对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问题
(一) 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部门的业务的混业经营风险
当前, 我国的证监会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提出了相关规定, 相关内容表明我国证券公司受到客户委托进行资产管理的同时, 强调受到委托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者和资金必须达到达到资金———人员———机构的三者分离的基本原则, 同时证券公司相关部门中间相互独立, 保持相对的隔离, 目的是确保客户资产能够不受到证券公司的侵犯, 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证券公司无法做到。
(二) 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风险
证券公司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时候容易产生为了高收益率而使用急于求成的投资方式, 这种方式往往不会取得更加稳健的收益, 还常常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资产管理业务的委托期限一到, 资金会无法有效收回, 资金回赎受阻, 客户对失去对证券公司的信任, 导致信用危机。
(三) 资产的管理业务还缺乏一定的市场风险相关控制机制
风险的控制机制上来看, 证券公司的资产的管理业务在市场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不规范, 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一定的控制风险机制, 但是部分证券公司为了对管理方便, 把资产的管理业务和证券公司自身的业务进行混合, 这就违反了证监会对证券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因此在公司内部亟需加强市场风险的相关控制机制建设。
(四) 证券公司缺少一定的外部风险定量标准
《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是为了防范银行相关业务风险, 对资本金进行了规定, 这是对银行的业务风险的良好管理措施。但是对于证券公司来说, 远远不如对银行的监管那样有力度, 因此也就减少了对证券公司降低资产的管理业务风险的强制性管理。
三、证券公司进行资产管理风险防范的措施分析
(一) 完善配套管理咨询业务
完善理财顾问制度。财务顾问的服务一方面可以为投行业务服务, 还能够带动证券公司资产的管理业务发展, 并帮助证券公司降低资产管理风险。咨询服务还有对客户进行教育和宣传的良好效应, 帮客户树立正确科学的投资观, 从而提升证券公司的名誉, 带来业务上的进步和发展。另外, 与上市公司合作可以帮助证券公司拓展业务范围, 还能够保持双方的相互持股和业务合作, 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二) 建立有效的控制风险内部组织机构
证券公司可改变事后和外部控制等比较落后的风险控制局面, 从内部控制和事前控制两方面入手, 加强管理。以前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防控方式是风险发生了, 由证监会去监督并作出相应处理。因此应当加强证券公司内部的风控管理。尤其是主动控制风险发生的相关措施应当加强,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部门, 对于开拓新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必要的风险预估。
(三) 选择合理的风险模型
风险对于证券公司来说也往往也不同的定义, 风险测算方法也不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是指客户对资产管理的预期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别, 也就是指期待中的资产管理结果和实际发生结果之间的分别。因此风险是预期与实际之间的变化, 在资产管理风险防范中, 应当在合约签订之前, 做好风险的预测和评估, 及时降低客户对资产收益的期待。在恰当的时间可以对资产管理中的各个资金模块进行风险评定, 确定整体的资产风险模型, 对风险进行预测, 增加客户对风险的认知和了解。
(四) 建立高层次专业化的一支服务队伍
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获得高收益。高收益和丰厚的回报取决于投资经验丰富的专家, 更取决于专家通过自己的分析准确判断市场的带来的回报, 因此资产管理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团队和人才对证券公司的资产进行管理。所以, 证券公司应当积极培养出一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通过企业流程再造、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规避等避险措施, 提高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 更加有效的防范市场和非市场风险, 不断提高专业化的风险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志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研究——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中南大学, 2004.
[2]金坚.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现状及风险控制[M].上海财经大学, 2002.
[3]罗庆衷, 郑丕谔.我国证券公司受托资产管理业务研究——业务现状及其规范和发展[J].大众理财顾问, 2003 (11) .
[4]徐海焱, 周立峰, 李小明.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方案构想[J].证券市场导报, 1999 (8) .
[5]傅赵戎.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机制探究——兼论证监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6) .
关键词:证券业;资产管理;政策背景;执行效果
一、政策背景及目标
所谓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就是券商可以通过股票等金融产品为客户(投资者)进行理财服务。证券公司通过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开发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投资理财服务,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此前,证券公司开展相关业务时的主要政策依据是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证券公司在开展传统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时暴露出诸如资金来源相对狭窄、资金投向标的不多、受托资产和理财方式偏少等很多问题,不仅制约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有效开拓展,同时也从政策上限制了券商产品创新空间的打开,有必要对该项业务作出全新规范,《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出台的另外一个直接起因可归结为2003年上半年银证合作理财产品的兴起。以“招商受托理财计划”等产品为典型的银证合作计划采取券商、银行和客户的3方协议安排,使得券商可以通过银行渠道集合零售客户的资金并进行统一帐户运作。由于以上集合理财帐户的设置与使用违背了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中有关资产管理业务必须采用客户实名并进行分户运作的规定,证监会于同年5月对市场自发的银证合作理财业务叫停后,随即进行专门调研,并拟订有关业务规则。该规则的最初草案是在2001年原《通知》基本框架下针对集合理财产品作出补充规定,后经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并数易其稿,管理办法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系统完整的重新规定,其出台后同时废止2001年原《通知》。因此,最新《办法》可以视作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根本大法,它以规范集合理财产品为契机,实现了券商理财业务管理规则的重大跃进。
《试行办法》在对证券公司现行的受托投资管理业务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规定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申请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这是证监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投资者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新措施,对丰富证券市场投资产品,推进证券公司业务创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需求等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政策制定
新《办法》规定,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分为3类,即定向资产管理业务、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其中定向业务主要继承现有单一客户受托资金理财服务的基本模式;集合业务主要开通批量客户受托资金理财服务的创新模式;专项业务针对客户开放多种受托资产的特定理财服务。由于集合业务具有广泛的资金来源以及灵活的分配结构,因此既是将来券商产品开发的重点,也是本次《办法》作出规范的重点。
第一是对券商开展集合理财业务的特殊要求。具体包括在资格限制方面,除了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一般限制条件以外(第17条),还须在业务资历、净资本和历史表现等方面符合更为严格的条件(第20条);在业务核准方面,券商除了取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以外,还须取得开展集合理财业务的单项核准(第16条);在产品核准方面,具备业务资格的券商须对每项集合理财计划向证监会进行报告,并在取得备案或核准后方可实施(第21条);在理财合同格式方面,除了一般性约定事项以外(第24条),还须附加特定条款并签署券商、客户和托管机构的3方协议(第28条)。以上多种特设规定表明集合理财业务的开办与实施具有相对更高的门槛,从而有利于该创新业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二是对集合理财业务资金来源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在受托资产类型方面,券商只能接受“货币资金形式的资产”(第30条);在募集方式方面,对最低认购限额(第30条)、分销渠道(第34条)、销售方式(第47条)、集资承诺限制(第44条)等要素作出细化规定。以上相关条文明确了集合帐户资金来源的性质是通过私募取得的受托管理资金,而与信贷、举债、股票或基金发行等其他融资方式有根本区别与界限。
第三是对集合理财业务资金运用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在禁入领域方面,券商不得将集合理财受托资金“用于资金拆借、贷款、抵押融资或对外担保等用途”或“用于可能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第42条);在证券投资方面,则具有相应持仓限制(第37条);在关联投资方面,则具有相应规模限制(第38条)。值得注意的是,在《办法》对受托资产运用方式相当宽泛的总体规定下,集合理财资金投向的相应规定除对证券投资进行单独列述以外,对其余投资采用排除资金借贷、信用担保或无限责任入股的“负向清单”,这意味着除去有价证券的现有领地和信贷、担保、无限责任等明令禁区,其他诸如股权收购、项目买断、财产租赁、票据贴现、有限责任创业投资等业务均可纳入集合理财产品的运作方向,这将为券商集合理财业务预留出很大的操作空间。
第四是对集合理财损益分配与风险控制的规定。具体包括在分配形式方面,集合理财合同约定期限届满后受托资产“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全部分派给客户”(第56条),即与客户期初以货币资金参与集合理财计划相对应,到期结算损益由其收回货币资金;在分配依据方面,券商“按客户拥有份额的比例或者集合理财合同的约定”进行资金分配(第56条),即可按客户的原始认购份额进行直接分配,也可按客户事先约定的优先或劣后分配条件进行的先依次序再论份额的等级分配,以及按照其他由客户共同认可并协议订明的自由条件进行分配;在风险分级方面,《办法》明确划分出主要投资于债券、蓝筹股、基金等低风险、高流动性金融产品的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及投资范围不受以上限制的非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第14条),从而有利于客户进行风险识别;在风险控制方面,券商“可以自有资金参与本公司设立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且“在集合资产管理合同中对其所投入的资金数额和承担的责任做出约定”(第33条),以上规定不仅允许券商自有资金与客户资金在集合帐户中进行混同运作并且共享收益或共担风险,更重要的是,券商可与客户约定以自有资金对集合投资的可能亏损承担优先责任,即以自有资金“垫底”的方式减少客户资金的亏损风险,即特定比例、特定责任与特定责任期限的自有资金参与额度将成为控制客户亏损风险的有力武器。以上分配与风险控制规则既有利于客户自主商定到期分配方式,又有利于客户对投资风险进行管理与匹配,从而进一步加强集合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第五是对集合帐户具体运作方式的规定。如在资产切分方面,规定券商须“将集合理财计划设定为均等的份额”,以便客户进行特定份额的认购(第31条);在帐户存续方式方面,可以有设定期限的封闭式,也可以有不设固定期限的开放式(第32条);在份额转让方面,规定通常情况下“客户不得转让其拥有的份额”(第32条),即封闭式集合产品只能持有到期,开放式集合产品只能向券商申购与赎回;在交易下单方面,集合理财计划涉及在证券交易所从事投资交易的,“应当集中在固定席位上进行”(第36条);在资产保管方面,应对集合理财计划“单独开立证券帐户和资金帐户”(第52条),并由专门机构予以托管并履行相应职责(第52条、53条和54条)。
以上主要规定对集合理财业务的各项环节作出了周详规范,实际上也为以集合理财产品为主流的券商产品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
另外,新《办法》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受托资金来源、受托资金投向、受托资产类型与受托目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其一,在受托资金来源方面,《办法》明确允许券商可“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第11条第2款),并可“通过专门帐户”为客户提供集合理财服务(第13条)。以上规定彻底突破了2001年《通知》中以实名制和专户制为基本特征的帐户限制规则。在原有实名分户规则下,由于单一客户资金要单独占用一个帐户,券商受制于有限数目帐户的管理运作能力,只能将有限数目帐户底下各笔资金规模尽量放大,资金门槛尽量提高,这客观上造成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委托人只能是机构客户以及少量的超大个人客户。在近两年资本市场总体回报日趋下降的形势下,机构客户或者因为较高的资金机会成本,或者因为以往牛市中取得较高理财收益后形成的心理定势,对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仍报有不切实际的回报预期,甚至提出违反规定的保底要求,由此严重制约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正常发展。银证合作理财计划正是券商试图突破原有规定中分户管理的限制,将众多储户的零散委托资金纳入一个相对模糊的中间帐户并进行统一运作,以此谋求零售客户小笔资金的新“蛋糕”。本次《办法》顺应市场的自发创新,对以集合帐户为基本载体的零售客户理财产品进行明确界定,由此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和新的客户资源。
其二,在资金投向方面,《办法》明文规定券商“为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第5条),并须在客户资产管理合同中对“投资范围、投资限制”等要件进行约定(第27条)。上述有关资金投向的宽泛表述舍弃了2001年《通知》中受托资金仅能投资于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硬性规定,因此按新《办法》券商不仅可将受托资金用于交易所内股票、债券等上市品种的投资交易,还可用于非流通股、银行间市场的票据或债券以及独立注册登记的开放式基金等未上市证券品种的投资交易,甚至还可用于其他非证券化资产的投资交易。资金投向的放宽将使券商能代理客户进入更多金融资产领域,全方位地把握市场投资机会。
其三,在受托资产类型与受托目的方面,除了通常的货币资金形式的资产以及受托资产的投资增值目的以外,《办法》明确允许券商 “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第11条第3款),且可“针对客户的特殊要求和资产的具体情况设定投资目标”,并“通过专门帐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业务”(第15条)。以上规定突破了2001年《通知》中限定受托管理资产除货币资金以外只能是股票、债券等进行集中托管的证券,由此一些非证券化的资产(如实业股份等股权类资产,应收账款、企业信贷等债权类资产,以及房产、设备、营运项目等实物类资产)原则上也可由客户委托给券商实施专业理财服务,且此理财目的除了传统的谋取投资收益以外,还可包括第三方受益转付、资产清算与产权清理、债务保证等特定或综合目的,这无疑将使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范围取得极大拓展。
三、政策执行效果
《办法》出台对券商理财业务的规范管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势必将驱动券商迅速加入到目前以银行与信托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浪潮,并促进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竞争和产品创新全面升级。
首先,各家券商之间在客户来源、盈利模式、产品风险结构以及产品存续期间方面的创新定位与资源竞争。在客户来源方面,从现有银证合作理财模式中对银行客户的集中私募,可能扩展到对券商下属营业网点客户的分头私募,以及通过自身网点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联合私募等。在盈利模式方面,鉴于目前股票市场的风险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先期主力投资品种可能为基金、可转债、国债和企业债等低风险券种,以及回购、现金申购新股等货币市场工具。在产品财务结构方面,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和客户的风险承能力,券商可以精心设计不同份额的自有资金出资比例,使得产品风险特性与客户风险偏好相适应。在产品存续期间方面,将以目前封闭式为主向更具流动性优势的半开放式或开放式产品作渐进过渡。
其次,券商与基金管理公司在产品开发和营销方面的直接竞争。从《通知》中不难看出集合受托投资产品的基本运作方式与现有证券投资基金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因此现有基金产品设计思路可为集合理财产品开发提供直接的借鉴,尤其是最新推出并较受欢迎的指数基金、债券基金和保本基金等产品,更可能成为集合产品的仿制重点。与此同时,跟证券投资基金相比较,集合产品报批程序简单,运作和披露限制较少,不需要专门成立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机构化运作。虽然其采用私募方式会使筹资规模受到一定限制,但同时却有利于保护产品赢利模式的隐私性。最关键的一点是,券商能通过自有资金优先承担损失,从而大大改善理财产品的风险结构。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基金可以做的集合产品都可以做(除了公开募集发行和封闭式品种的挂牌交易以外),而集合产品可以做的基金却不一定能做。因此券商在与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产品竞争的过程中,总体上将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再次,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创新开发。在集合理财产品中允许券商自有资金“垫底”承担优先责任,实质上是通过不同优先等级分配权的设置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结构进行重新分割。推广而言,这种风险收益的特定分割不仅局限在券商和客户之间,也完全可以在客户群体内部进行。通过在客户之间进行不同等级分配权的设计,可在集合产品的同一风险收益结构中分割出不同的风险收益子结构,这些子结构即形成单一集合产品下多样化的结构性子产品。实际上目前集合信托产品中已有山东国投、江苏国投陆续推出所谓“选择性收益”产品,委托人可在相对稳健的优先收益子产品和相对激进的一般收益子产品之间进行自由选择,相信同样依托于集合理财帐户的券商产品同样能在结构性创新方面作出尝试并取得突破。
其四是银证合作理财业务的升级。首先是由投资帐户产品到多功能帐户产品的发展。现有集合理财产品中银证合作基本都限于将客户储蓄资金转化为券商受托资金。随着将来货币市场集合理财帐户的兴起和发展,结合国外现金管理帐户(CMA)、自动转换储蓄存款帐户(ATS)等先进产品理念,银证合作也必然由目前的单纯资金交流型提升至未来的多重功能互补型,即通过超额存款自动转帐等机制完成理财帐户与存款帐户的实时联通,从而使得仅具投资收益功能的集合理财帐户具备刷卡、透支等联名帐户的延伸功能。此外,由于《办法》对2001年《通知》中仅限非银行企业法人才能作为委托客户的明文限制未予保留,因此银行不仅能向券商介绍私人客户并筹措资金,银行还可以法人客户身份将自有的信贷资产直接委托给券商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使券商为信贷资产的“脱媒”处理发挥应有作用,更为将来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打下伏笔。
其五是“非通道产品”将试验推出。所谓非通道产品是与交易所“交易跑道”无关的理财产品,即除去股票、债券、基金等上市交易品种以外的多种投资理财服务。按《办法》规定,券商理财业务的资产来源可以是货币资金或上市证券以外的其他资产,资产运用可以是对上市证券以外的非禁令资产进行投资以及非投资性受托目的下的其他理财方式。因此针对多样化资产的多样化理财产品有可能起步发展,并使券商理财业务突破目前单纯依赖股票、债券等投资品种的“通道”限制。
参考文献:
1.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刘伯龙,竺乾威主编.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美)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尔奇著.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及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中心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庄心一.关于我国证券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国证券业研究,2004年4月.
6.傅斌著.证券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东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国泰君安证券南京高楼门营业部总经理。
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宏发公司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有效利用和企业负责人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现根据《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宏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宏发公司本部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指宏发公司本部及下属单位(含分公司、派出机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集团下属单位按照本实施细则,根据规模大小、经济效益和企业负责人履职岗位特点,参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及消费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本单位和各级子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各项标准,制定实施细则报宏发公司备案后实施。各级所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标准不得高于宏发公司总部负责人履职待遇标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履职待遇是指为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提供的工作保障和条件,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业务支出是指企业负责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履行工作职责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通信等方面的支出。
第四条
宏发公司对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实施监督管理。下属单位对所属各级子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实施监督管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依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坚决杜绝企业承担个人消费支出的行为。
(二)坚持廉洁节俭。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同时也考虑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需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坚持规范透明。通过完善制度、预算管理、加强监督,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章 履职待遇
第五条
公务用车是为保障企业负责人公务活动交通需要配备的车辆。宏发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应当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公务用车资源,规范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运行管理和处置,保障企业负责人公务出行,降低公务用车成本。
第六条
为保障履职需要,采取统一调度等方式保障企业负责人公务活动用车的,属于为企业负责人配备公务用车。宏发公司领导按照1人1车或者多人1车配备(包括购置、租赁等)公务用车。采取配备公务用车方式的,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的规定,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公务交通补贴;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取消为其配备公务用车。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方式参照执行。
第七条
宏发公司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包括购置、租赁)标准为排气量2.0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在28万元(含)以内。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标准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八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8年已不能正常使用的,或者车辆安全状况、排放要求等不符合有关部门的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可以更新。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的报废和出售等处置,按照宏发公司资产处置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新配备或者更新公务用车要严格执行配备标准,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不得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宏发公司企业负责人确需更新公务用车,企业确需采用租赁方式解决企业负责人公务出行,由宏发公司办公室报省国资委审批;下属单位确需更新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或确需采用租赁方式解决企业负责人公务出行,应逐级报宏发公司审批。
本办法实施前为企业负责人配备的城市型SUV或越野车购车价格(不含购置税,下同)超过(含)70万元、轿车购车价格超过(含)40万元以及经过评估车辆余值超过配备标准的,应予以调整、处置,其他公务用车以及达到更新年限仍能正常使用的车辆,应当继续使用。已租赁使用的公务用车超过配备标准的,按规定配备标准重新租赁。
下属单位由于非政策性因素发生亏损或者处于被托管、重组脱困,以及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期间,不得为企业负责人购置、租赁、更新公务用车。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所出资企业或者其他有利益关系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供企业负责人使用。
第十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的保养、维修费用,以及日常使用所发生的保险费、年检费、车船使用税、燃油费、停车及过路桥费等各种运行费用,实行单车核算,在预算额度内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规范执行,并列入企务公开范围。公务用车实行定点保养和维修,保养和维修费用不得以货币化方式发给个人。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不得因私使用公务用车,企业负责人本人提出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的,应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订企业负责人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的管理,不得为企业负责人发放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的补贴。
第十一条
省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后,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企业负责人不能同时既配备公务用车又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市场化选聘的企业负责人,其薪酬体系中已包括公务交通补贴的,不再配备公务用车,不再报销公务用车费用或者另行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第十二条
办公用房是企业为保障负责人履职待遇需要配备的办公室及附属专用配套用房。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按照庄重、朴素、经济、适用和资源节约的原则建设办公用房,严禁超标准新建办公用房,严禁豪华装修。公平配置、集约使用办公用房资源。企业负责人原则上配置使用一处办公用房,确因异地工作需要另行配置办公用房的,严格履行宏发公司内部审核程序。
第十三条
宏发公司领导办公室(含卫生间,下同)使用面积标准不超过40平方米,其他管理人员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标准不得超过35平方米。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在不高于集团总部负责人标准基础上,由下属单位合理确定。不得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
第十四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新配置办公用房要严格执行配置标准。现有的办公室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采取调换或者合用方式解决;必须采取工程改造方式的,按照节俭适用的原则进行改造。
第十五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办公用房因使用时间较长、设施设备老化、功能不全,不能满足办公需求的,可以进行维修改造。办公用房维修改造以消除安全隐患、恢复和完善使用功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重点,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
第十六条
培训费是企业为提高企业负责人政治和专业素质、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开展必要的培训发生的相关费用。
第十七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培训项目列入培训计划,按相关审批程序报批,费用按有关预算标准执行。控制培训数量、时间、规模和开支标准,不得在培训经费中列支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与培训无关的费用,严禁以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公款旅游等活动。不得参加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谊的培训项目。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以及为取得学位而参加在职教育的费用必须由个人承担。
第十八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参加出国培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国(境)培训管理规定,不得参加无实质需要的国外培训。
第三章 业务支出
第十九条
业务招待是指企业负责人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招待客户、合资合作方以及其他外部关系人员的活动。业务招待主要分为商务、外事、公务招待活动等。
(一)宏发公司企业负责人开展商务和外事招待活动,宴请标准每次人均不得超过600元(含酒水、饮料,下同),赠送纪念品标准每次人均不得超过500元。下属单位负责人开展商务和外事招待活动,宴请标准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高于宏发公司总部企业负责人的标准。
(二)公务接待活动严格按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严格按照接待审批、报销等程序。对企业负责人每次业务招待活动实行招待费用总额和人均费用双控管理,严格控制陪同人数。
第二十一条
宏发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业务招待活动,由集团办公室负责编制预算并组织安排;总部各部门进行业务招待活动,由本部门负责编制预算并组织安排,办公室配合;下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业务招待活动,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编制预算并组织安排。业务招待活动由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首选本企业食堂或者协议酒店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标准。外事招待工作遵循服务外交、友好对等、务实节俭原则,从严控制招待费用支出。开展业务招待活动,严禁铺张浪费。不得安排接待对象到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娱乐、休闲等经营场所活动。企业负责人不得参加子企业或者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安排到上述场所的业务接待活动。
第二十二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业务招待活动赠送纪念品,以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严禁赠送现金和购物卡、消费卡、商业预付卡等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以及贵重物品等。宏发公司办公室建立纪念品订购、领用等审批程序。
第二十三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进行业务招待所发生的费用应当由相关部门及时结算。业务招待费报销需提供内部审核流程、发票以及招待清单,如实反映招待对象、业务招待活动内容、招待费用等情况。不得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业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业务招待费内部审核内容包括业务招待类型、招待日期、招待对象的单位、来宾人数、陪餐人数、经费预算、经办人签名、相关负责人审批等内容。报销内容应当与业务招待活动内容一致,不得弄虚作假。
第二十四条
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费,是企业负责人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在境内因公出差和因公临时出国(境)所发生的交通、住宿、就餐等方面的支出。企业应当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财务制度,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乘坐交通工具的类型和等级,以及住宿、就餐等标准。
第二十五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因公出差,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不得租用商务机,不得乘坐头等舱,不得乘坐高铁(动车)商务座,不得选住高档宾馆豪华套房。
第二十六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严禁企业负责人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国内差旅活动,从严控制国内差旅随行人员。企业应当保障企业负责人处理本企业及所出资企业境外经营管理业务的出国(境)活动,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和考察性出访,不得安排与企业负责人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无关的人员随行。
第二十七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严格执行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制度和任务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或者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和地区,不得无故延长因公临时出国(境)时间。宏发公司严格规范国(境)外接待工作,严禁超标准接待。
第二十八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严格遵守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预算、支出、使用、核算等财务制度,不得铺张浪费。严禁用公款或者变相用公款在国内和出国(境)旅游。严格按照差旅管理制度,凭有效票据报销企业负责人差旅费用,不得报销企业负责人出差期间与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
第二十九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因公临时出国(境),按照管理权限,严格审批程序,从严控制因公临时出国(境)次数、出访团组人数、国家数、在外停留天数。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因私出国(境)应履行报批程序,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不得用公款支付。
宏发公司总部国内差旅及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实施细则详见《差旅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第三十条 通信费是企业负责人从事公务活动所发生移动通信费用。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应参考电信市场资费标准,根据企业负责人岗位要求和履职需要,合理确定通信费用预算控制额度,在预算额度内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规范执行。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对企业负责人通信费用采取预算额度内统一结算支付的方式管理,不得以任何名目为企业负责人发放通信补贴,个人住宅电话消费不予在预算中列支。
第三十一条
宏发公司领导通信费用预算总额不超过元(含流量费,下同),中层管理人员不超过元,普通职员不超过元。确因拓展业务需要或者特殊时段发生的超出个人预算额度的部分,在履行内部审核程序后,可据实支付。
宏发公司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通讯费用预算总额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高于宏发公司总部企业负责人的标准。
市场化选聘的企业负责人,其薪酬体系中已包括通信补贴的,不再报销通讯费用或者另行发放通信补贴。
第四章 预算管理
第三十二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要对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实施预算管理,按、项目、人员编制预算。其中宏发公司总部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报省国资委备案,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下属单位按照宏发公司管理权限逐级报备。
第三十三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编制综合考虑上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与企业当年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相匹配。预算履行企业内部审核程序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编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企业经履行预算审核程序后,可对预算进行调整。
第三十四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按、项目、人员编制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预算方案主要包括: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总体方案,公务用车、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通信等专项费用预算方案。
(一)公务用车购置(租赁)、更新所需费用预算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编制。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结合公务用车使用年限和车况等因素,按车编制。发放交通补贴的,按人按标准编制预算。
(二)业务招待预算结合当年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企业负责人履职岗位特点、相关费用标准和物价水平等因素,按人编制。企业处于亏损期间,企业负责人业务招待预算额度原则上不得增长。
(三)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费用预算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负责人履职岗位特点,按人编制。
(四)通信费用预算根据企业负责人职责分工和履职岗位特点,按人编制。
第三十五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严格控制预算内企业负责人各项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外支出未履行相应程序前不得列支。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除按照《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和本办法所规定的保障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外,严禁以下用公款为企业负责人支付个人支出的行为:
(一)严禁按照职务为企业负责人个人设置定额消费。
(二)严禁为企业负责人办理理疗保健卡、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
(三)严禁为企业负责人购买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四)严禁支付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以外的、应当由个人承担的消费娱乐活动、宴请、赠送礼品及培训等各种费用。
(五)严禁支付企业负责人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的各种消费支出。
(六)严禁向所出资企业和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单位转移各种企业负责人个人费用支出。
第三十七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退休或者调离本企业后,企业不得继续为其提供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企业负责人应当及时腾退配置使用的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企业不再承担其通讯费用。
第三十八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不得向所出资企业或者其他有利益关系单位转嫁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宏发公司或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在所出资企业兼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并且主要工作职责在所兼职企业的,可以执行宏发公司或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标准,按照“费用跟事走”的原则,分别在所在企业、所兼职企业报销和列支,同一费用不得在所在企业和所兼职企业重复报销和列支。
第三十九条
下属单位根据本办法及相关规定,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制定本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的实施细则,细化管理规定,严格审核程序,明确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一)实施细则包括企业负责人范围、具体职位、各职位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项目、标准、管理措施等详细事项。
(二)各下属单位以宏发公司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标准为上限,结合本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合理制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子企业负责人员的具体标准,全面规范各级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三)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主要工作和生活均在境外的,企业可以适当参考其境外工作地物价、消费水平,合理确定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标准。
(四)宏发公司总部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的实施细则报国资委备案,同时抄送派驻宏发公司监事会。各级子企业由二级公司收集汇总后报宏发公司备案。
第四十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相关规定,将个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情况和预算及执行情况等,作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民主评议。
第四十一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行政部门、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审批、报销、检查等关键环节,将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本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的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执纪问责。属于上级组织管理的干部,必要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有关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预算及执行情况要作为企务公开的内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定期公开,接受职工监督。第四十二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情况纳入外派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巡视组巡视工作内容,以及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各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外派监事会、巡视、审计以及有关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整改。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三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对违反或未正确履行本办法管理要求的企业负责人,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企业负责人追究责任。
第四十四条
宏发公司企业负责人违反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相关规定的,按照《国资委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管理暂行办法》处理。下属单位负责人违反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相关规定,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扣减当年绩效薪酬,其中,受到诫勉谈话、调离岗位处理的,扣减50%以内绩效薪酬;受到降职免职处理的,扣减50%—100%绩效薪酬。涉嫌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机构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五条
宏发公司及下属单位企业负责人违反本办法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予以收缴或者纠正;用公款支付、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应当责令退赔;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据国家或者宏发公司的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下属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本实施细则的要求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制定本企业相关人员和所出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所出资企业逐级落实监管责任,逐级健全管理制度、实施预算管理、推进公开透明,全面规范企业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
第四十七条
宏发公司根据省国资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各项上限标准适时进行调整。
第四十八条
省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后,本办法与改革后政策不一致的,按照改革后政策执行。
第四十九条
中基协字〔2015〕44号
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
为落实2014年9月“郑州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八条底线”监管内容,加强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自律管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制定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2015年3月版)》(以下简称《细则》,附后),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细则》适用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适用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按照规定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二、《细则》发布之日前存在的与《细则》规定不符的资产管理计划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细则》要求的,应当到期终止,不得展期。
三、基金业协会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对《细则》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反《细则》规定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采取相应自律管理措施。涉嫌违反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定的,基金业协会将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理。
四、基金业协会将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细则》相关内容。
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执行《细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基金业协会。
联系邮箱:zcgl@amac.org.cn
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2015年3月版)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二〇一五年三月五日
附件: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
“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
(2015年3月版)
第一条 为规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行为,结合目前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实际运行情况,按照“八条底线”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是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依法设立的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
第三条 不得存在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市场公允价格,损害投资者利益;
(二)以利益输送为目的,与特定对象进行不正当交易,或在不同的资产管理账户之间转移收益或亏损;
(三)以获取佣金或者其他不当利益为目的,使用客户资产进行不必要的交易;
(四)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五)利用管理的客户资产为第三方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违背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利用分级资产管理计划向特定一个或多个劣后级投资者输送利益;
(七)占用、挪用客户委托资产。
第四条 不得在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时存在向投资者违规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资产管理合同及销售材料中存在包含保本保收益内涵的表述,如零风险、收益有保障、本金无忧等;
(二)与投资者签订回购协议、抽屉协议或承诺函等文件,直接或间接承诺保本保收益;
(三)销售人员向投资者口头承诺保本保收益。
第五条 不得存在不适当宣传、销售资产管理计划以及误导欺诈投资者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向非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资产管理计划;
(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者人数累计超过200人;
(三)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具体产品;
(四)向投资者宣传的资产管理计划投向与资产管理合同约定投向不相符;
(五)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时,存在未充分披露资产管理计划交易结构、当事各方权利义务条款、收益分配内容、投资顾问合作信息(如有)、关联交易情况(如有)等行为;
(六)假借其他金融机构名义吸引投资者购买资产管理计划;
(七)资产管理计划完成备案手续前参与股票公开或非公开发行;
(八)资产管理计划未有明确的投资标的,即向投资者宣传预期收益率,分级资产管理计划除外。
第六条 不得利用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商业贿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以资产管理计划资产向个人或不具备相关专业能力或未提供实质服务的机构支付费用;
(二)以输送利益为目的,将资产管理计划份额销售给特定投资者,其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
(三)以资产管理计划资产向相关服务机构支付不合理的费用。
第七条 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非标资产时不得存在以下情形:
(一)不同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混同运作,资金与资产无法明确对应;
(二)资产管理计划未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多个资管计划合并编制一张资产负债表或估值表;
(三)资产管理计划在开放申购、赎回或滚动发行时未进行合理估值,脱离对应资产的实际收益率进行分离定价。
第八条 分级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10倍。本条所称分级资产管理计划是指存在某一级份额为其他级份额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或收益分配保障,在收益分配中获得高于其按份额比例计算的剩余收益的资产管理计划。不参与收益分配或不获得高于按份额比例计算的剩余收益的,不属于本条规范的分级资产管理计划。
杠杆倍数=(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劣后级份额
第九条 资产管理计划不得投资于高污染、高能耗等国家禁止投资的行业。
(一)投资标的属于国家禁止投资行业;
(二)通过穿透核查,资产管理计划最终投向为国家禁止投资行业。第十条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不得对资产管理业务人员及相关管理团队实施当期激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项目奖金发放机制与项目实际完成进度不匹配;
(二)项目结束前已发放奖金比例超过项目奖金总额的80%。
第十一条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依据本细则要求,相应制定本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禁止行为细则。
第十二条 基金业协会可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本细则内容。
2014年车险业务承保细则
第一部分 工作路径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公司“强抓细管、提升效益”的中心工作,完善过程管理,提升差异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确保赔付率相对稳定和销售投入逐步降低的前提下,实现各项预算目标的达成。
二、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14年预算指标:保费规模57900万;赔付率60.8% ;变动费用:18.6%。14年车险工作总体思路:
合规经营、规范操作、提高承保品质、挤压理赔水分、达成预算指标、确保车险盈利。
三、重点工作
一)、严格按照行业监管与自律要求,依法合规操作,保证业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二)、严格控制变动费用投入水平,确保变动费用预算达成。
1、挤压水分,减少中间环节,严控变动费用不超预算。
对投入水平超过预算较多业务将依托总公司14年管理工具(如:预算管理、最低边际贡献管理、决策单元管理、投产比管理等),加强监控及对费用真实性的评估。
2、确保数据真实、及时反映业务的费用水平。
1)、将严格费用追溯的管理,所有非标准件业务均必须在承保前进行报批。对总公司审批通过前开展的业务将不予费用重计提。
2)、审批通过业务的相关渠道、机构内勤需配合车险部完成费用设置的校验,减少重计提比例。此项工作将纳入客户服务部对渠道、机构内勤的日常考核。
3、三级机构将做为变动费用投入的主要监控单元。
各三级机构变动费用投入原则上需在13年12月当月的基础上有所下降。
1)、三级机构简单边际贡献率小于15%,原则上将提高变动费用非标件审批标准。
2)、三级机构变动费用投入水平较13年12月没有下降且转电销业务未达到进度要求的,原则上将不给予变动费用非标准件的审批。
4、结合市场水平,适时调整。
三)、提高业务品质,坚决剔除不良业务。
1、做好各类业务(如:家庭自用车、货车、公路客车)的风险分析,适时调整承保政策。特别是针对家庭自用车业务,实现风险选择的精细化。14年车险承保细则将严格控制低价位家庭自用客车的承保。
2、新增业务简单边际贡献小于15%,原则上不予审批。
3、坚决剔除边际贡献差的业务。根据总公司要求及业务发展状况定期或不定期(但不少于每月1次)对已开展业务进行投产比分析。1)、对分公司超大规模业务、板块业务要求做到简单边际贡献率不低于5%;对其他业务原则上要求做到简单边际贡献率不低于15%。2)、对简单边际贡献率低于第1)条要求的业务兼顾所归属渠道、三级机构的业务品质,调整承保理赔政策。调整政策后仍无法改善,且保费规模小的业务坚决予以剔除。
4、对涉及通融、双免政策的业务,按核保人预估赔付率进行投产比评估,对于简单边际贡献<20%的业务,原则上不再审批。
四、电销业务发展
提高WT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以实现降低费用投入的目标。承保及费用政策与传统业务保持一致,对边际贡献好的业务可适当提供差异化政策。
对于家庭自用车超承保政策的业务,如审批通过,原则上需通过WT方式承保。
第二部分 承保细则
所有超出承保细则的业务必须通过125、121流程上报审批,在没有得到正式批复之前,不得就承保条件或费用标准对外做出任何承诺,严禁先承保后上报。
一、高价车业务
6座以下(不含)非轿跑、跑车类高价车业务(指新车购置价超过200万,低于1000万的业务),通过121或125流程提交《车险业务临分申请表》,由车险部上报总公司进行临分安排后承保。
(一)承保条件
流程审批、合理确定折扣率、提高效益险别承保(特别是指定专修厂特约、盗抢险),提高保费充足度;或者通过设置绝对免赔额、不保不计免赔率降低赔付。
(二)理赔条件
原则上不承保在上海无维修能力的业务。对以高价车为主的车商业务,将严格控制工时及配件条件,降低风险。
(三)费用投入
按总公司14年高价车政策口径,谨慎确定费用投入水平,应≤非高价车业务。
(四)验车要求
0802均需影像上年商业险保单。非连续保单或上年无车损类险别或车损类保额有变化的,在本年需要投保的车辆必须验车承保。(我司续保且车损类险别、保额与上年保单一致的除外)
二、非营业客车业务
当前市场竞争及监管环境下,非营业车辆业务(包括私家车及公务车业务),仍然为车险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业务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非营业车辆的政策以差异化为主线,细分对不同风险的要求。
(一)、私家车
1、私家车规模业务中,应找准目标客户,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医院及大型非营业企业的员工车辆等。
在承保形式方面,私车团购业务原则上以WT形式进行承保,以降低绝对投入水平。
2、结合私家车系分类、车龄及上年出险次数等因素,实行差异化的承保条件。
3、承保细则:
(1)限制承保20座以上客车;(2)谨慎承保10-20座以上客车;
(3)限制承保通过二手车行及修理厂承保的散单业务;(4)厂牌车型(新、旧车均适用)
①、禁止承保雪佛兰系列、比亚迪系列、吉利系列、奇瑞系列、英菲尼迪系列、力帆系列、黄海系列、克莱斯勒系列、东南系列、中华系列、别克林荫大道、梅赛德斯—奔驰B系、日产逍客、沃尔沃S40、S60、欧菲莱斯、丰田威驰、现代酷派、传祺GA5、长城赛弗、长城哈弗、东风1050、天汽威乐、雪铁龙赛纳、凯迪拉克CTS、众泰2008、青年莲花竟悦、双环SCEO、曙领航者、江铃6500、飞碟UFO、铃木维特拉、双龙爱腾、三菱劲炫、标致206207系列、迈巴赫、悍马、玛莎拉蒂
②、上述车辆如同时满足车龄≤5年、本地转保或我司续保且上年无赔,可正常承保 ;
③、上述车辆不同时满足车龄≤5年、本地转保或我司续保且上年无赔,折扣率≥130%,同时不保所有险别的不计免赔;,④、上述车辆如为新车投保,折扣率≥120% ; ⑤、禁止承保奔驰AMG改装车、所有品牌跑车及轿跑; ⑥、以上所有车辆可单保三者险,限额按照家庭自用车车龄、车价对应的限额,中途不得加保车损类险别。
(5)承保险别 商业三者险限额:车龄≤5年且新车购置价>10万且座位数≤7座的车辆,三者限额最高200万,其余情况:车龄≤8年,三责限额最高100万。
禁止承保车龄>3年的自燃损失险;禁止承保车灯、倒车镜单独损坏险、发动机特约损失险、新增设备损失险。
划痕险:9座(含)以下、车龄≤3年,限额2000元 ①、我司续保业务:车龄≤4年,划痕限额不得高于去年。②、暂未上牌新车新车购置价>50万,划痕限额最高1万。(6)非沪牌政策
禁止承保非沪牌车辆(苏、浙、皖、赣新车暂未上牌我司续保除外)。
(7)车龄政策:
①、新车购置价<10万:禁止承保车龄>4年的车辆(我司续保上年无赔的车除外);
②、新车购置价≥10万:禁止承保车龄>8年的车辆。
车龄>8年车辆承保条件:
本地转保业务:上年无赔可以按实使用系数,承保车损及不计免赔险。其余情况车损险不保或免赔额2000元,三责限额最高50万同时不保不计免赔。
我司续保业务:上年无赔系数≤1,按实使用系数,无其他条件限制。其余情况,车损险不保或免赔额2000元,三责限额最高50万同时不保不计免赔。
(8)上年出险次数: ①、所有车辆上年出险3次及以上,不得使用指定驾驶员、指定行驶区域等下调保费折扣的费率系数;
②、10万≤新车购置价<20万,上年出险三次及以上,折扣率≥110%;
③、新车购置价<10万,禁止承保上年出险三次及以上车辆。
2、公务车
车辆用途为机关自用、企业自用的公务车团单业务是分公司积极拓展的业务。
行驶证车主为汽车修理厂、4S店、汽车美容店、汽车俱乐部、速递公司或以民营、合伙、个体等小企业名义投保的业务应谨慎承保。(1)团车业务(有团单编码)
①、20座以下不受车龄限制,车龄≤10年,三者限额最高200万。车龄 >10年,三者限额100万。
②、20座及以上客车车龄范围:≤10年,三者限额100万。(2)散单业务
禁止承保20座及以上客车。
车龄范围:≤10年,三者限额100万。
车龄>10年政策: ①、本地转保业务:只承保无赔系数≤0.9,可以承保车损及不计免赔险,三责限额最高50万。
②、我司续保业务:只承保无赔系数≤0.9或上年商业险赔款≤1500元,按实使用系数,三者限额可同去年。
③、其余情况车损险不保不计或不足额投保或设置绝对免赔额。(3)、厂牌车型管控:
①、禁止承保比亚迪系列、英菲尼迪系列、玛莎拉蒂、悍马、迈巴赫。奔驰AMG改装车、所有各品牌跑车及轿跑。
②、上述车辆如同时满足车龄≤5年、我司续保且商业险赔款≤2000元的,可正常承保。
③、上述车辆不同时满足车龄≤5年、我司续保且商业险赔款≤2000元的,折扣率≥130%,同时不保所有险别的不计免赔。
④、以上所有禁保车辆单保三者险:车龄≤10年,三者限额≤100万,车龄>10年,禁止承保。(4)、承保险别
禁止承保车灯、倒车镜单独损坏险、发动机特约损失险、新增设备损失险的转保业务。
划痕险(车龄≤6年、9座及以下客车): ①、新车购置价<35万,最高2000元。
②、新车购置≥35万,最高5000元。
③、我司续保业务:划痕限额不得高于上年。④、暂未上牌新车新车购置价>50万,划痕限额最高1万元。⑤、暂未上牌新车新车购置价>100万,划痕限额最高2万元。
三、非营业货车业务 谨慎开展非营业货车业务。
(一)个人非营业货车
1、所有业务均应流程报批; 2、1.5吨以上必需按营运性质承保。
(二)企业自用非营业货车
1、行驶证登记确认为非营运,同时平台可读取非营业保费。
2、新车货车不得按非营运承保(有报批号或已上沪牌的新车除外)。
3、承保险别:
①、必保三者、车损险且车损需足额投保
②、车上人员每座限额最高5万
4、车龄:
(1)、团单业务(有团单编码)车龄范围:≤10年
三者限额:吨位<5吨、三者限额最高100万;10吨>吨位≥5吨、三者限额最高50万;10吨以上禁止承保。
(2)、散单业务 车龄范围:≤6年 三者限额:同团单
(三)机关团体非营业货车
三者限额最高100万,按行驶证确定的使用性质适用费率。
四、营业客车业务
营业客车业务为风险较高的业务,把握住业务主要风险点,做好业务的保前查勘及后续跟踪管理。选择性承保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有一定规模(无个人挂靠车辆或个人挂靠车辆占比较小)且以往赔付率较好的沪牌营运客车团单业务。
对车龄超过6年的营运客车,应谨慎评估其业务风险。所有营业客车业务需流程报批。
(一)城市公交
选择行驶区域为中心城区,车队管理规范的巴士集团和公交公司承保,提前1个月上报流程。
(二)公路客运
选择管理规范、安全记录较好的大中型客运公司进行承保。提前1个月上报流程。
1、优先选择市级大型客运集团及客运公司。
2、优先选择行驶范围在长三角区域、线路为高速、国道的业务,谨慎承保行驶线路为山区公路的业务。
3、引导客户投保车损险等损失类险别。
(三)出租客运 禁止承保出租客运业务。
(四)租赁客运
选择上下班通勤车及有长期租赁协议(一年期以上)的客车业务承保。
符合《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上海市出租车管理条例》规定,在运管处办理过《客运许可证》;承租方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使领馆等机构为从事公务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收取运费或租金的客车;能提供一年或一年以上租赁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租赁经营人名称、承租人名称、租赁汽车车型、颜色、车辆号牌、道路运输证号码、租赁期限、计费办法、付费方式以及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投保时,租赁期限应当涵盖保险合同十个月以上;该车辆的使用权由承租方完全支配的;满足上述条件的,可通过电子联系单报平台处理后,可以按照“非营业性”投保。对提供的租赁合同及相关证明,出单及初审岗应认真审核合同原件,并复印留档。
使用性质为非营业的汽车租赁车辆,需每单系统录入上传租赁合同影像资料。
五、营业货车业务
营业货车业务做好业务的保前查勘及后续跟踪管理。分公司将结合该类业务规模、车辆管理状态、车辆营运状态、运输货物种类等方面综合评估,选择承保有效益的货运业务。
在业务的判断与选择上,结合机构整体预算要求,合理控制业务规模,压降销售费用投入,确保一定边际贡献,对不符合边际贡献要求的业务主动调整。
(一)鼓励承保业务 1、2吨以下轻型、微型车辆货车; 2、2-5吨货车;
3、轿车运输车;
4、有固定承运合作对象或行驶路线的车队业务; 5、10吨以下(不含10吨)车辆:
三者限额:车龄≤10年,三者限额最高100万。车龄≤8年,按实使用系数。
车龄>8年:仅承保我司续保业务。无赔系数≤1或上年商业险赔款≤1500元,承保条件可同去年;其余情况,所有险别不保不计免赔或折扣率≥100%。
(二)谨慎承保业务
1、散货运输车(结合车队管理水平、业务规模确定);
2、搅拌车、泵车、自卸、吊车、低速载货汽车。
(三)限制承保业务
1、行驶证为个人、挂靠车牌、外省市牌照;
2、煤炭、砂石料运输车、土方渣土车;
3、农用车。
六、特种车业务
特种车涵盖范围广、涉及种类多、风险差异性较大,特别是工程类车辆,应严格限制承保条件,控制销售费用投入。
(一)鼓励承保业务
1、特种车三业务;
2、特种车二中清障、清扫、清洁车辆;
3、海运集装箱业务;
4、有一定规模的冷藏车辆;
5、安全管理健全的大型工矿工程企业非营业性质的沪牌特种车一、二、四业务。
(二)谨慎承保业务
1、混凝土搅拌车;
2、特种车二中的泵车、起重车、升降车、装卸车、挖掘车;
3、营业性质的特种车业务;
4、禁止承保驶证车主为个人的特种车;
5、无临分支持的车损险保额超过500万的工程车辆;
6、特种车专用仪器设备的新增设备损失险、特种车扩展条款。
七、摩托车、拖拉机业务
禁止承保摩托车的商业险业务(机关单位使用的摩托车业务除外)。
禁止承保三轮、四轮农用车及拖拉机的商业险业务。摩托车、拖拉机交强险的承保(含上门业务)需报批。
八、特殊业务
(一)特殊风险业务
1、范围
(1)配件价格与整车价格比例严重倒挂的车型;(2)整车为玻璃钢车身的车型;
(3)右舵车、淘汰车型、稀有车型、老旧车型、改装车、特殊车型(如比赛用跑车、赛车等),未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车型。
2、管理要求
需逐笔报总公司车险部审批,原则上不予承保车损险。
(二)禁止承保业务
1、行驶证过期未经年审或年审不合格车辆业务;
2、达到国家汽车报废标准的车辆业务;
3、有骗保、骗赔记录或有重大骗保、骗赔嫌疑及平台发布的存在道德风险的黑名单业务。
第三部分 附件及说明
分公司车险部将定期或不定期对车险各类管理规范予以更新或调整,更新或调整后将另行下发。
本承保指引包含车险管理规范等附件如下:
1、《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投保及批退资料管理工作的通知》(023分公司部门通知201311154092)
2、《验车验证电子文档资料存放及管理》(023分公司部门通知201310316152)
3、《上海分公司车险初审岗、出单岗合规操作考核办法(2013年7月版)》(023分公司部门通知201308060867)
4、《车险报价投保自动化系统操作规范》(太平财发[2011]207号)
5、《机动车验车验证承保管理办法(2011版)》(太平财发„2011‟72号)
6、《车险业务续保管理办法》(太平财发„2011‟259号)
7、《关于优化车险业务审批流程的通知》(车险部函(2011)82号)
8、《关于简化部分车险非标准件承保政策审批流程的通知》(车险部函(2012)8号)
9、《全国性“分对总”车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太平财发[2012]109号)
10、《关于明确<全国性“分对总”车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操作要求的通知》(车险部函(2012)142号)
11、《关于明确电销业务管理原则及工作流程的通知》(车险部函(2013)16号)
12、《关于明确挂车交强险业务相关要求的通知》(车险部函(2013)26号)
13、《关于加强私车团购业务管理的通知》(车险部函(2013)83号)
14、《关于做好新开设机构车险政策管理的通知》(车险部函(2013)110号)
15、《关于下发<车险业务投产比管理工作指引(2013版)>的通知》(车险部函(2013)110号)
16、《关于下发<车险业务通用承保标准>(2013年11月版)的通知》(太平财发[2013]37号)
2010年3月31日, 融资融券业务正式登陆中国证券市场。在业务开展初期, 由于融资融券业务规模较小, 使得流动性管理的问题并不突出, 但随着融资融券业务不断发展, 为了降低经营成本, 减少经营风险, 流动性管理将成为融资融券业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简单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对融资融券业务流动性管理实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对利用自有资金开展融资业务的流动性管理进行了实务分析。
一、融资业务流动性管理的内容
融资业务的流动性管理, 即存放在融资专户的资金总额能够充分满足融资需要, 同时存放的资金总额应尽量接近融资需求, 以免存放资金过多造成资源闲置。
(一) 融资业务流动性管理的要素
1. 客户授信额度:
证券公司发放给客户授信额度的总和。由于流动性管理属于动态管理, 实际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为客户授信额度中去除已经使用的部分, 即客户剩余授信额度。
2. 客户保证金可用余额:
根据客户实际担保品价值和交易情况计算得出的客户可用保证金总额。该值已经去除了客户已经使用的部分。
3. 融资余额:
客户借出后尚未归还的资金。证券公司进行流动性管理, 即要保证存放在融资专户中的资金头寸能够有效满足客户的融资需要, 那么, 融资专户的资金总额必须大于或等于未来的融资余额。
4. 担保物价值:
客户提交的现金担保物和证券担保物的价值总和。在不考虑授信额度影响的情况下, 担保物的价值越大, 意味着客户潜在融资需求越大。
5. 市场交易情况:
包括指数的涨跌和交易量的变化。客户通过对市场情况的判断形成交易需求, 进而影响未来交易行为。
(二) 融资业务流动性管理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客户的融资需求的准确预期, 科学确定存放在融资专户中的资金规模, 以实现融出资金的最大收益。
在融资业务的流动性管理的要素中, 未来融资余额即为客户的融资需求。因此, 若能找出其他要素与融资余额之间的稳定关系, 就能对未来的融资余额作出准确预期。下面利用定性分析法来分析各要素与融资余额之间的关系, 找出与融资余额相关的因素。 (1) 客户授信额度:客户授信额度反映了客户的最高信用需求, 是信用交易的临界值。从业务实践的情况看, 授信额度要远高于客户实际产生的融资余额, 二者相关性不高。 (2) 保证金可用余额:在授信额度足够大的情况下, 保证金可用余额与保证金比例决定了客户实际可形成的最大融资规模。随着保证金可用余额的不断增长, 客户的融资余额也不断增加。 (3) 担保物价值:担保物价值与融资余额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系, 担保物价值的变化通过影响保证金可用余额大小来影响融资余额。 (4) 市场交易情况:市场交易情况是决定融资实际发生额的重要因素。客户通过对市场的判断决定是否融资以及融资多少。
通过上述分析, 在涉及融资业务流动性管理的各要素中, 直接影响融资余额的要素主要是保证金可用余额和市场交易情况。因此, 本文将重点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融资业务流动性管理的实证分析
下面采用实证法, 通过对实际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找出融资余额与保证金可用余额、市场交易情况之间的关系模型, 从而确定融资业务流动性管理的方法 (由于指数价格的涨跌同时影响保证金可用余额, 为了避免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间产生自相关, 实证分析中仅用上证综指交易量作为市场交易情况) 。
以某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100多个交易日的历史数据为基础 (见表1) , 将T-1日的保证金可用余额、上证综指交易量与T日的融资余额之间建立二元回归, 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运用统计检验方式对回归方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确保回归结果可行。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用T日融资余额作为被解释变量Y、用T-1日的保证金可用余额作为解释变量X1、用T-1日的上证综指交易量作为解释变量X2。建立回归模型:
利用样本表中的各观察数据, 使用EVIEWS统计软件模拟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检验结果分析:
1.变量显著性检验 (t检验) :经查t值表,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各解释变量参数的t值均大于临界值, 说明各参数均较好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拟合优度检验 (R2检验) :R2值为0.8078 (R2值越趋近于1, 说明拟合效果越好) , 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较好。
3.方程显著性检验 (F检验) :将查询F值表,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该方程能够较好的通过显著性检验。
4.一阶自相关检验 (DW检验) :经查DW值表, 0≤DW≤dl, 说明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正相关。
通过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发现, 大部分检验均能通过, 说明该回归方程对融资余额与保证金可用余额、指数交易量之间关系总体模拟效果良好。其中, DW检验效果之所以不显著, 是因为融资融券业务前期加速度过快, 致使随机误差项之间呈现一阶自相关。
该回归方程对融资余额的拟合值与样本值之间的关系图 (见图1) :
其中:Fitted代表拟合值、Actual代表实际值, Residual代表拟合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额。
三、研究结论
1.融资余额与保证金可用余额、指数交易量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可以通过对当前保证金可用余额以及指数交易量数据的分析, 预测未来的融资余额的规模。
2.未来融资余额与保证金可用余额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 而与指数交易量之间呈现一定程度负相关, 说明在业务发展初期市场交易情况对融资业务的增长影响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可能和投资者对信用交易模式不太习惯, 心态上与普通交易有所不同有关。
关键词:基金子公司 信托 优势 竞争
证监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全资子公司,也可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出资设立子公司。据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段时间修订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拓宽了专项账户的投资范围,对从事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要求基金管理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以达到从事此项业务的目的。
▲▲一、基金子公司的背景与现状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一般称基金公司),是指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企业法人。公司董事会是基金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基金公司发起人是从事证券经营、證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基金子公司的性质与基金公司在业务上是有较大区别的,子公司和母公司在业务模式中基本上是从事完全不同的业务。
基金子公司最初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目前业务类型涵盖房地产信托、股权质押等多个领域。例如,工银瑞信基金子公司主打产品系列为幸福城市系列,投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租房保障房建设与城镇化改造项目,还推出股票质押型产品、针对部分重点城市文化旅游专项建设产品。
▲▲二、从优劣的角度对基金子公司与信托进行对比
根据《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相应的匹配的规则修订,证监会将在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上放松监管,允许进行专门项目资产管理业务,提高了基金管理公司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能力。允许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并允许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于非上市公司股权、债权类资产、收益权类资产以及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资产,以提高基金管理公司在实体经济中的服务能力。
▲▲三、基金子公司的优点
1、更灵活的产品设计
修订草案取消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分别在投资单只股票和投资单一证券不得超出计划资产净值20%和10%的限制,从而基金管理公司在约定投资比例上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自行决定,因而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
证监会允许基金公司以专业子公司的形式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取消费率管理方面的规定,对于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采用较为宽松的监管。
3、优化申购赎回的频率
安排申购赎回频率的优化,增加了“为单一客户设立资产管理计划,为多个客户设立现金资产管理计划及证监会许可的其它资产管理计划除外”的豁免性条款。
4、放宽要求,托管制度强制保留,但不会对托管机构提出具体的要求。
5、更强的流动性,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允许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的转让,流动性得以增加。
6、资本金没有限制,相比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在资本金上没有限制,低成本,具有天生的开展通道业务的功能。
总的来看,我国信托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挑战依旧严峻,专属业务领域缺乏。信托公司中绝大多数仍以融资服务业为主,在自主资产管理和创新能力上仍不占优势。现今由于信托产品缺乏流通机制,信托产品规模比较小,在期限上表现的结构性缺陷,严重限制了信托在长期融资功能中的应用,不能起到优化我国融资结构的作用。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和风险“零容忍”的特点更为严格,而且单一机构的风险爆发会对整个行业造成较大的风险。
▲▲四、基金子公司在与信托竞争中的应对。
总的来说,在财富管理行业竞争的大潮中,基金子公司有自己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是后发优势,子公司的未来业务有很多项目规划,主要会在场外交易市场,只要是风险收益合理的业务,子公司都可以做。
参考《暂行规定》中的规定,基金子公司可以开展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实体资产的业务,与母公司的证券业务和债权业务相比拓宽了许多业务范围。但是就现状看,这种看似宽松的监管环境并不能给基金公司多大的发展空间,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具体怎么操作,是摆在基金子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道业务按现状来看应该是众多基金子公司首先考虑的领域。通道业务可以分纯通道业务,即基金公司还是和信托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基金子公司可以利用其牌照策划出一套盈利模式或是在形式上走程序从而参与信托和银行的业务。另一种通道业务就是与银行和信托或是券商等机构进行合作,基金公司可以自主提供客户与开发产品。这种通道业务可能也是基金子公司开始阶段涉足的初期业务范围。
基金公司在证券投资方面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这一点不论是信托还是银行都是不能比的。参考近几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情况,从中看出被动型投资和工具型投资发展良好,这些业务恰好在基金公司中都有人员和系统可以实现,子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灵活性创造相应的“权”以供投资者使用。除了被动型投资,主动型投资也可以考虑,基金公司还可以投资信托产品、券商资管、银行理财等等。基金子公司利用其优势可以开展资金池业务,期货,股权质押融资,PE,VC等业务。
基金子公司的业务急需创新,范围可以不用局限与国内,通过QDII,能够将资金更好的投资于全球金融市场中去,QDII通道灵活性更强,投资范围更加广泛,投资目的也可以多元化。基金子公司在创新中应重视建设销售渠道这一重要的链接市场的环节。可以参考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的模式,基金公司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与银行合作,利用银行的营业点多,客户多的优势双双合作形成销售联盟;或者在互联网金融告诉发展的今天,通过网络电商或直营店等自身的渠道销售。
参考文献:
[1]郑艳,2011,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的相关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
[2]唐谷军,2012,中国信托投资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3]朱兰,2012,对完善我国信托业的思考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推荐阅读:
《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05-24
证券公司账户业务管理11-19
证券公司业务介绍11-15
证券公司理财业务问题06-20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01-19
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12-10
证券公司管理模式创新01-03
资产证券化实施方案11-23
浅议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问题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