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五下15课教案(精选10篇)
认知目标:了解广告和招贴画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掌握广告、招贴画设计的几大要素。操作目标:了解制作广告和招贴画的手法,选择一种设计制作一幅招贴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施展他们的个性,提升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广告和招贴画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及其设计的要素。教学难点:掌握广告招贴画设计的几大要素,能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导入课题
师:老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能听出是做什么的吗? 听吆喝声(课件播放走街串巷磨剪刀人的吆喝声)
师:同学们,听过这种吆喝声吗?是做什么的?有谁还可以学一学听过的其他吆喝?(如:卖大米喽——炮糙米——)
师:为什么要这样吆喝?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让大家知道,把信息通过自己的叫喊告诉大家,如同做了一次广告。
师:说得好,这就是广告。揭题(板书:广告)广告就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刚才听到的就是我们人类最原始最常用的“叫卖广告”。师:通过声音传递的广告有它的局限性,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利用其他手段让更多的人知道信息呢? 生:学生回答(老师引导他们说出:传单、图画、写个海报贴在外面等答案)师:可以把它张贴在哪里?(公共场所)对,张贴在公共场所的海报又叫招贴画(板书:和招贴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广告和招贴画。
设计意图:利用磨剪刀老人的吆喝声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听一听、学一学、想一想让他们知道广告就在我们的周围,了解口头广告和招贴画广告的区别,为下面新授的展开,起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比较总结 设计要素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广告和招贴画? 生:(商场、橱窗、车身、电视、报纸、衣服、旗帜„„)
师:是啊,现在的广告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从内容形式大致分:商业广告、文化广告。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就有广告意识了,除了叫卖广告,你们看这首诗歌里就有广告的影子,一起读一下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谁发现了这里的广告影子?(对,酒旗,这面大大的“酒”的旗帜告诉人们这里是酒家。给人以非常醒目的视觉效果,主题鲜明。现代人依然延用着这种广告形式。)(师出示古代酒旗图片)所以说不论是古代的广告还是现代的广告,主题明确是我们设计广告的第一要素。总结:主题鲜明。(板书:主题明确)
三、欣赏经典 获取灵感
师:设计广告招贴除了主题鲜明外,创意特别重要,这样才能更吸引人,达到好的宣传效果(板书:构思巧妙)。在我们周围有创意有特点的广告非常多,我们一起来欣赏。师:这是一个染发素的广告,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生:学生回答(天空变化的色彩巧妙透过广告牌中的秀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染发素的品牌。)师:这是一款饮料的广告,它的设计有趣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设计方法? 生: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设计方法:拟人法,画面体现出幽默感,连企鹅都爱喝的饮料一定是非常好喝的饮料。)
师:再看这个更有意思,创意奇特体现在哪?用了一个什么创作手法?
生: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设计方法:夸张的表现手法,让人看到连案板都能切碎的刀具,对它的质量还会怀疑吗?拟人和夸张是设计广告和招贴画常用的方法。)
师:还有它,这样诱人的咖啡实物标识物,谁看了都会产生想去喝一杯的冲动,猜一下这还会是什么?
生:学生回答(路灯,精彩的设计多么富有创意。)师: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看到这个广告的感觉吗? 生:学生回答
师:这是某一品牌2006年世界杯期间做的足球广告,老师感到特别震撼,把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弯成拱形横跨在马路上,像个神话里的巨人,这张富于视觉冲击力的广告一定能让看过的人过目不忘。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电风扇的广告要安置在这幢楼上呢? 生:前面的楼的外墙像被后面电扇的风吹起来,特别有趣。师:这样大胆巧妙的创意肯定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同学们,这些利用照片或者标识物做的广告因为有着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创意才能让大家过目不忘,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我们再来看广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招贴画,它有什么特点。
师:出示《冬季旅游节》《最后一滴水》问:这是两张手绘招贴画,分别是宣传冬季旅游和节约用水的。和刚才的广告相比它们的画面有何特征? 生: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增加了文字)。
师:图文并茂就是招贴画的特点,有了画面和文字的结合更容易达到广而告之的宣传目的。再看它的图形和文字有何特点?板书:图形、文字。
生: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招贴画画面概括,文字简练的特征)师:这就是设计广告和招贴画的第二要素,图形要概括,文字要简练,最好有号召力。色彩要鲜明,这样才能夺人眼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色彩鲜明、概括、简练。师:你们看这些招贴画设计的多么精彩,人的手与一本鲜红色的书紧紧握在一起,拟人化的手法、概括的图形、亮丽的色彩号召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
师:这张招贴画的设计精彩在哪里?生:学生回答(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分析画面精彩之处,把芭蕾舞演员的腿和舞鞋组成天鹅的头)。师:把芭蕾舞演员的腿和舞鞋组成天鹅的头是多么伟大的创意,告诉大家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不朽的经典;这是苏州旅游节的招贴画,能看出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吗?
生: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把苏州的“苏”字美化成漂亮的风筝)。师:背景再运用民族特色的云纹和水纹,让人感到苏州就像天堂般美丽。
四、拓展思维 设计草图
1.师:同学们,欣赏了那么多精彩的设计后,下面我们一起来构思一张广告招贴画的草图,内容可以是公益招贴也可以是文艺演出宣传招贴,还可以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招贴或者是推销你喜欢的日用品等。请大家根据这些题材,把握设计要素,在你认为合适的彩纸上先勾勒一个草图。看谁的构思最巧妙,最引人注目。2.学生设计,教师指导(时间为3分钟)。
3.草图反馈,请你介绍设计的内容和创意。点评草图(老师的点评围绕标题文字的简洁与大小,构图的主次,图形的概括,素材的运用以及创意进行)。
五、完善作业 交流互评
师:我们再来欣赏同学们的设计,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1.师:这是一个关于画展的招贴画,你们看出在构思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生: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析拟人化的设计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使画面充满了童趣,再运用水粉颜料直接在黑色的纸上画,色彩对比十分强烈。)
2.师:看看这张招贴画的画面上的两只老虎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生:学生回答(综合纸版画)。
师:对,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师:再看这张招贴画,主题是爱绿护绿,这位同学在设计的时候也花了一番心思,仔细看一下这山上的树木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学生回答(用废旧材料撕撕贴贴)
师:加上概括的图形、简练的文字,宣传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六、学生作业
师:接下来是同学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刚才我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小草图,现在把小草图变成真正的招贴画,注意画面构图、文字内容、大小、色彩对比协调等设计要素。把你们好的想法体现在画面上吧。
作业表现方法:(水彩笔、油画棒、彩纸、撕贴)作业完成后贴上广告栏。
七、作业反馈
自评、互评、点评(围绕板书上的要点进行评价)。
八、拓展、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和招贴画无处不在,它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愿同学们能从这些奇特的广告和吸引人的招贴画中激发灵感、得到启示。作业要求
1.构思一张广告招贴的草图,内容可以是公益招贴也可以是文艺演出宣传招贴,还可以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招贴或者干脆来推销你喜欢的日用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发现废旧材料的新价值,学习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感悟材料综合运用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能综合运用。教学难点:学生对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合理、巧妙地运用材料。教学设计
一、感知、体验材料
1.直觉:出示一件材料(例如:水果套)
(1)了解学生平时生活中对这种废旧材料是怎么处理的。
(2)初步感知材料美感:请同学们挑几件不同的材料,拿在手上,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触摸一下,看一看,想一想,手上的材料有什么特点。(3)小组交流讨论:大胆讲出对材质的感觉。(4)小结:材料不同,肌理就不同。2.发现
(1)获得材料肌理的方法讨论:动脑筋,有什么方法可以将这些有趣的肌理取下来?看看哪个小组的点子最多,方法最可行!有条件的小组还可以试一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渗透印制的文化:印制的文明从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如,我国古代陶器上富有美感的印纹图案;又如,我国汉代风行的捺印封泥术„„(3)学生尝试:挑几块自己喜欢的不同材料组合起来并拓印下来。(4)肌理的视觉效果:讲出对不同材质拓印出的视觉效果的感觉。
二、学习、运用材料 1.材料的对比(出示课件)
(1)看图:请学生比较两张图的区别。(2)出示两幅图的底版,直观材料的综合运用。(3)学生畅谈:显然,材料的一加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视觉效果。2.出示课题:做一个有自己创意的、属于自己的综合纸版画。
3.材料的巧用(出示课件)(1)请学生仔细看一组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使用了哪些材料,如果你来做,你会怎么考虑?(2)学生围绕材料展开讨论。(3)直观感悟材料综合运用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感染力。(播放老师平时保留的学生制作综合纸版画的录像)
4.学生议论:谁先发现材料谁就能去创造一个新的视觉。
5.学生再次尝试(1)小组讨论:利用我们身边的材料,你们想做些什么,准备怎么做?(2)作业形式: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做。
6.评价:学生自由谈创作体会,互相交流,欣赏同伴作品。
三、欣赏、发现新材料
1.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成版画?
2.欣赏不同材料制成的版画作品。(出示课件)体会人类非凡的创造力,感悟艺术的创新形式无所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和敢于尝试。
3.反馈交流:畅谈学习体会,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作业要求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以及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政策的表现。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观点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政策则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对科索沃战争的政策认识
2、难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对“人道主义干涉”的评价
三、教学要点一、一超多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
2、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趋势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
二、科索沃战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二战结束,由于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在这半个世纪中,美苏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标,争夺世界霸权与势力范围。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但是,随着90年代初,苏联的轰然倒地,两极格局存在的基础消失了,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但是,世界格局会走向何处?前几课中,我们已经了解到70年代,西欧与日本崛起,与美国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局势;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俄罗斯成为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虽然经济实力相对滑坡,但仍掌握着庞大的核武库。这些现象,是否会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展示板书: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内容组织】
师: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那么,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是如何解体的呢?
生:(略)
师:在战后初期形成的两极格局中,美国和苏联是决定性的因素,当时它们两国是可以互相抗衡的力量。两极格局结束时,苏联的解体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苏联对外扩张和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为形势所迫,1985年出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按他所策划的方向进行改革。作为第一步,他决心放弃同美国的对抗,把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这促成了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两极格局也出现了明显动摇。1989年下半年,在苏联的直接影响和干预下,东欧局势发生急剧变化,由此导致东西方两大集团原有的泾渭分明的界限迅速消失。而苏联国内的改革,却越改越乱,经济危机、民族矛盾和社会动荡并存,并日益严重,出现了由一些苏联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发动的“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后,在短短的三四个月,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联盟国家彻底解体。苏联由统一的联盟国家变成大小强弱不等、利益各异的十几个国家。苏联的解体,终于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因其中一极的消失而最后崩溃。苏联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关系根本改观,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快。这一变化,既使世界大战的危险性大大减退,又带来了国际局势的新动荡。
师:两极格局的结束,冷战的结束,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生: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的先后解散也就是作为冷战一方的“东方集团”的自我解散,由于这个集团的解散,原来构成东西方对抗的两个国家集团中的一个已经消亡(半年后,苏联自身亦告解体)。在这个意义上,持续四十余年的东西方冷战随之走向了终点。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既然两极格局的集体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那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可当今局势却又怎样?
生:(略)
(展示板书:
一、一超多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
2、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多极化趋势)
师:二战后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1991年12月下旬苏联的骤然消失,导致支配战后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至20世纪最大的事变之一。这一事件造成的冲击波不仅震撼着欧洲,而且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两个超级大国、两大军事集团对抗40多年的局面终止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长了。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但与此同时由于两极格局是建立在东西方军事力量均衡之上的,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势必会导致国际关系中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的出现。因此,两极格局瓦解后,天下并不太平。不过这些动荡和冲突尚属局部性质,不会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不会引发世界大战。因此,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发展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中的一极消失,美国似乎实力超群,那其他国家来的力量如何?世界各种力量的新的分化和组合。首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作为苏联的合法继承者,俄罗斯还没能找到一种既顺应世界进步潮流,又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模式,而是由原苏联的高度中央集权模式跳到另一端,全盘照搬西方的模式,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目前,俄罗斯向资本主义民主制的转变已基本完成,政治多元化的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已通过宪法和法律得到贯彻,新型政治体制的框架已基本确立。但是,实施宪法规定的多党议会民主政体还将经历一个动荡的过程。在经济上,俄罗斯虽已基本确立以私有制为主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但目前俄罗斯仍未摆脱以滞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生产滑坡,失业增加。在经济转轨完成之前,俄罗斯要走出困境还需一定的时间。第二,美国乘机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企图独霸世界。苏联的解体被美国看成是建立美国霸权的极好机会。1992年2月,即苏联解体一、二个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就声称,“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些年来,美国企图利用其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实现“冷战”后“美国治下的和平”。1999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篇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更武断地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而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但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第三,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日本在外交方面,已由过去主要是扩大日本在世界经济上的影响,转向主要是扩大日本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建立日、美同盟关系和全面合作的日欧关系。提出以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第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欧盟15国的面积333万平方千米,人口3.7亿,国内生产总值8.4万亿美元,占世界31%,位居第一,对外贸易总额1.9万亿美元,占世界20%,也居第一。如果将欧元实施和欧盟扩大以后的情况计算在内,这些数字会更加庞大。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和欧盟的扩大,欧洲在国际格局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第五,冷战结束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发展和提高,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上五个因素,相互竞争、相互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使世界出现了不同于两极格局下的新状态,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以及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政策的表现。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观点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政策则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对科索沃战争的政策认识
2、难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对“人道主义干涉”的评价
三、教学要点一、一超多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
2、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趋势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
二、科索沃战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二战结束,由于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在这半个世纪中,美苏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标,争夺世界霸权与势力范围。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但是,随着90年代初,苏联的轰然倒地,两极格局存在的基础消失了,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但是,世界格局会走向何处?前几课中,我们已经了解到70年代,西欧与日本崛起,与美国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局势;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俄罗斯成为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虽然经济实力相对滑坡,但仍掌握着庞大的核武库。这些现象,是否会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展示板书: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内容组织】
师: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那么,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是如何解体的呢?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都是最有力的证明。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三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并初步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本质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课文的整体知识结构,叙事的逻辑顺序,如何突出课文主题的编写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教学难点
“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历史情景模拟、图示法、读图识图学习法; 分组讨论、相互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 导入
1、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2、教师设问导入:欧洲资本主义这种“先进的西方文明”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展起来?(要求学生根据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3、导读提纲
①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 ②西欧的奴隶贩子是如何进行“三角贸易”的?这种贸易对非洲和欧洲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③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印度怎样进行殖民掠夺? ④这些史实揭示出西欧列强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怎么样?
二、合 作 探 究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哪些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依次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等。)
2、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掠夺方式有哪些?(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他们)
3、这些殖民掠夺方式给美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印第安人数锐减,劳动力紧缺)
4、欧洲殖民者如何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从非洲贩运黑人到美洲种植园充当奴隶,进行“三角贸易”。)
5、说说西欧的奴隶贩子们是如何进行“三角贸易”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被抓获的黑奴》、《黑奴运抵美洲》等,帮助学生形象地叙述历史情景。)①出程(枪支、杂物等)→非洲(掳获黑人)
②中程(黑人奴隶)→美洲(贩卖黑人得利,购买金银和工业原料)③归程(金银和烟草、蔗糖等工业原料)→英国、法国(投资工商业)
6、根据95页“动脑筋”:“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作用?(它为欧洲积聚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7、“三角贸易”对非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非洲因此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从此发展困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演示《英国殖民扩张图》、《英西海战图》等,配合学生读书作标记)
①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后,先后打败了哪些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②英国为什么又称作“日不落帝国”?
2、它在印度怎样进行殖民掠夺?(分层解析)
①英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17世纪)②负责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机构叫什么?(东印度公司,后来英国还利用它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③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过程有什么特点?(沿海据点→内地扩张→掠夺财富)④克莱武在印度进行掠夺的事实,说明了英国殖民者的本性怎样?
3、这样的殖民掠夺对英国和印度分别造成哪些影响?(英国在印度掠夺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而印度却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长期限于贫困。)
4、这些史实揭示出西欧列强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怎么样?(野蛮无耻、残暴血腥)
5、根据97页“活动与探究”补充一段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摘录,组织学生思考: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教师启发引导)
①“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是欧洲殖民者的主要侵略活动方式,是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这些侵略活动使得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是也给非洲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②“三角贸易”和殖民侵略实际上也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一次冲撞和整合,这个过程与古代战争一样,既有残酷野蛮的一面,也有传播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的一面。由于人类文明是人类智慧和良知的结晶,随着它的发展脚步,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整合应当越来越倾向于和平交融的方式。
三、总 结 提 高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在葡萄牙、西班牙之后,17世纪的欧洲兴起的殖民国家。它们在激烈的殖民扩张过程中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一个国家打败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它是——(英国)各国占有了殖民地后,进行了残忍的、血腥的掠夺和屠杀,而且还毫不羞耻地贩卖黑奴。殖民主义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充满卑鄙贪欲和野蛮暴行的历史,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一点。
四、巩 固 练习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B)
A.英国和法国
B.葡萄牙和西班牙 C.英国和西班牙 D.法国和美国
2、欧洲殖民国家经营的“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C)A.贩卖印地安人到非洲
B.贩卖印地安人到欧洲 C.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D.贩卖非洲黑人到欧洲
3、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在(D)A.17世纪中期 B.18世纪初期 C.18世纪上半期 D.18世纪后半期
4、罪恶的“三角贸易”出发点是(B)
A.非洲
B.欧洲
C.美洲
D.亚洲
5、罪恶的“三角贸易”,使下列哪一地区丧失了近亿的精壮人口(C)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洲
6、乔治是个奴隶贩子,他在从美洲返回到欧洲的“归程”中运载的货物主要包括(B)①黄金②奴隶③白银④枪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罪恶的“三角贸易”在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里的“三角”是指(D)①欧洲②非洲③大洋洲④美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美国NBA球星乔丹的祖先来自非洲。这是因为(B)A.成立东印度公司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美国政府的移民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9、英国开始侵入印度是在(C)
A.15世纪初
B.16世纪初
C.17世纪初
D.18世纪初
10、最早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的国家是(B)A.法国
B.英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当英国殖民者占领孟加拉后,他们首先窃取了孟加拉的国库,仅此一项,就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带来3700万英镑„„东印度公司使印度人民遭受了无穷空难,仅1770年的大饥荒就饿死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中的三分之一。
──摘自东方出版社《你知道东印度公司是如何统治印度的吗?》 请回答:
(1)材料一展示的最主要“贸易”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贸易”?
(2)根据两则材料概述这些现象对西方和东方各造成了什么主要影响?
板书 设计
一、殖民掠夺
1、参与国家
最早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是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国家
2、方式
种族灭绝、屠杀印第安人
贩卖黑奴:参与国家:最先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 方式:“三角贸易”
后果: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他们回到欧洲,将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后果
①对殖民国家:获得财富,增加资本,扩大市场,促进发展②对殖民地:灾难深重,贫穷落后③对世界: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 形成时间:18世纪后半期
经过: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中后期摧毁荷兰殖民优势,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18世纪在欧洲、印度、北美,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备注
参考: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黄牛课件网
反思
本课优点: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较好;特别是学生课堂小活动设计得较有新意,学生的黑色幽默设计得较好;
2、注重时政结合,古今结合。新课教学导入引用了较新的新闻素材:中非友好合作年,胡锦铸访问非洲;
3、老师讲课投入,充满激情。
4、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三角贸易”带来的影响。
5、注重初三毕业班的讲练结合。
不足:首先,在历史课堂小活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把握好个人的情感,实际上是缺乏课堂应变能力的表现。其次,讲课语速快、节奏快,缺乏一种从容淡定,实际上也是缺乏驾驭课堂能力的表现。再其次,课堂语言还需进一步凝练。最后,对于某些历史问题的结论偏左,缺乏严谨性。
课时目标 : 1.会认15个生字和会写“洪”字。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泛滥”的意思。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禹。(板书)
2、禹是谁,干什么的?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课件示:随板“大”)
3、讲大禹什么事情?(板书:治水)领读课题后提问:治的什么水?(课件示:洪水)
4、“洪水”是一个生词。(板书)“洪”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谁来读?我们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看谁是小小侦察员?(指名)可组什么词(指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怎么写,请翻开课本73页写字、唱写字歌。
5、“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我们见识一下。(课件)5、“洪水”这是多么可怕啊,洪水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不幸。面对洪水,大禹毫不畏惧,与它展开了较量。他是怎样跟洪水进行不掘不挠的较量呢?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穿越时空一同去感受英雄的力量。(再读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1页,让我们一起走进4千多年前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示)
3、我们大概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大禹的英雄事迹,还得靠这些生字朋友的帮助。(示生字)①我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②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大小声游戏。③ 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多读几遍。(指句回答)请按顺序说。(课件示)④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你能和大家分享你的记字方法吗?(指名答)闪一闪游戏。
⑤ 如果把生字藏到词语里了,你还能认出来吗?指名读
⑥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我们来玩一玩收集水滴的游戏。开火车读。5、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分成了两组,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课件示)第一组: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灾难 痛苦极了 ①(指名读)想访问你,你在读这一组词语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痛苦)全班一起读
②第二组:继续 退去 被动 耕种 恢复 安居乐业(指名读)你又是带着怎样心情读呢?(开心)
6、你们真棒!读这两组词语的时候能带着不同的心情来读,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变化归功于谁?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情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视频)
2、说说你的感受。
3、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洪水泛滥的情景。(第一段)
4、(课件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课件示)
5、从哪些词语中,让你体会到洪水的凶猛?(课件示)(泛滥、淹没、冲毁)
6、“泛滥”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和图画来理解。(指名、课件示)过渡:下面老师想跟你们合作读读句子,老师描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你们边听边想象,并带着想到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7、引读课文:洪水泛滥,恐怖极了。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生接读)—大水淹没了田地。
它来到村庄,(生接读)—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生接读)—伤害牲畜和百姓。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生接读)—痛苦极了。(板书)
8、指导读: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指名朗读这段话、男生读。
小结: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无数的灾难,所以人们决心要治好它,那人们是怎样治洪水,又有哪些人来治洪水,结果怎样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
1.教材上的第75页习题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板书:
15、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
http://
喂—出来
一、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把握小说的情节,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多元化,通过课文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性有一定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本篇课文是一篇科幻小说,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文章讲述了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绕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小说充满神奇的想象,更使我们陷入深思。同时,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微型小说,学生对故事本身很容易产生兴趣,而忽略了它所折射的现实社会,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以我将探究文章想象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关注文本的多元化,通过文本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性有一定的思考。
文章表面看来只是在讲环境问题,但文章更深层的是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但是由于初二学生的人生社会经历,在平时对人性这一方面思考比较少,需要教师补充引导。
三、教学准备:PPT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安排学生早读掌握课文重点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有一定的见解)
(一)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吧?柯南在身体变小前名字叫工藤新一。新一这个名字取自日本的一位科幻小说家,他的名字叫星新一。这位作家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星新一的介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快速导入)PPT:星新一简介:
星新一(1926-1997),堪称日本科幻界奇才。他以创作精巧别致、富于哲思的“微型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小说”闻名于世,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星新一的作品除了科幻小说外,还有大量推理小说、幽默小说、散文及随笔。在科幻方面,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有撒旦的天国》、《最后的地球人》、《未来伊索寓言》、长篇小说《声之网》等。
师:这里再给同学们补充介绍下科幻小说的相关知识。PPT:科学幻想小说
简称“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代表作《海底两万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二)整体感知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这篇科幻小说就出自星新一这位日本科幻届奇才之手。值得提一下的是,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所以从另一方面说是一篇微型小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我请同学们来读一下。(学生自由读)师请两个同学读。
(预想:其中一个读得比较好,读出了拖音。课文依据“一个年轻人对着洞口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声音应该响亮,有破折号要注意拖音,说明“喂”字延续的时间长。师分析后全班一起读一遍。)
师: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篇课文围绕着一个什么东西展开的? 生:一个洞。
师:星新一的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今天我们就透过这个“洞”好好看看这个社会有什么问题。根据投影上的提示,简单复述故事。PPT:复述故事:
洞现——探洞——填洞——洞变
(请一个学生简略复述故事,师简单点拨)PPT:复述故事:
洞现 —— 探洞 —— 填洞 —— 洞变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 ↑ ↑ ↑ 风吹庙倒,各路人马,新奇公司,石头飞出,深洞出现 各显神通 专收垃圾 危机出现
师:刚才我们把故事复述了一遍,下面请同学们在下面句子中填上一个词,“这是一个__的洞”,并在文中找到能支持你观点的句子,言之有理即可。
(预想:学生可能用“神奇”、“深不可测”、“来者不拒”、“任劳任怨”、“慷慨大方”等词,相关语段教师可采取指导朗读的方法。)
师:看来,这是一个任劳任怨、慷慨大方、深不可测的洞,可以吞下一切垃圾。但是这个洞真的任劳任怨吗?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第五十二段到最后。
师:年轻人的声音出来了,小石头也飞出来了,大家想象一下,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东西出来?(学生各抒己见。)
师:人们倒进洞里的垃圾全都跑出来,人类的悲剧就要降临了。大家说说这是谁的过错?同学们,现在各色人物都被推上了法庭,你们都是法官,现在请重新钻研课文,有理有据地讨论问题:谁应该成为被告? PPT:人物:
村里人(年轻人、老年人、村长、村民们„„)新闻记者 科学家和学者
看热闹的人(投机商人)警察 政府官员 城市里的居民 „„
预想:每个同学观点都不一样,学生也可以从每个人分析。
1、村里人,村民为了一点私利就把洞卖给了商人,村长开始不想卖,但是后来没有坚持原则动摇了;2、3、4、新闻记者,他们没有及时向大家传播正确信息;
政府,有关政府部门在不清楚情况之下就发给了营业许可证,不考虑后果不负责任; 城市居民,大家都往里面丢东西,大家都有罪;
(重点分析投机商人和学者)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5、投机商人,利欲熏心,只顾眼前利益,开办填洞公司;
师指点:看来商人开办了填洞公司,他的责任相当大,文章也用了很多笔墨写他,我们把这个商人特别揪出来。请找出成立填洞公司前这个商人的想法的句子。
PPT: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师: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商人?
生:从“反反复复”、“贪婪”、“盘算”、“牟取”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明、奸诈的商人,只想着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后果的商人,利欲熏心。
6、学者,他没有搞清楚这个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说要赶快把它填掉,他要不下这个定论,商人也不敢来买,也不会发生后面的事。
师指导:找出描写学者的语句。PPT:
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及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二十四段)
第二十六至二十八段 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学者?
生:虚伪、没有真本事、虚荣、死要面子,明明没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却轻易地下结论,缺乏社会责任感。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是一个正直的法官。但是现在老师要问另外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你会往洞里扔东西吗?请说实话。
预想:学生大部分肯定说也会往洞里扔东西,比如垃圾或者一些秘密的东西之类的。师:是啊,同学们,换个角度想想,我们似乎又能体谅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当我们把自己也放入这个故事里,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思考。我们应该从这部科幻小说里看到现实,进行人类的自我反思自我审判。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PPT: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萧萧》的“前言”中说:我只建造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
师:沈从文先生说他要在一座小庙里供奉人性,那表明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丢失了人性。我们联系课文,课文开头也提到了一座庙,这座庙被台风吹走后才出现那个洞。大家想想,平时人们去庙里干什么?
生:拜菩萨,祈求平安幸福,希望菩萨保佑。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师:那庙可以看成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我们安宁幸福的象征。可是,文章一开始就说庙被台风吹走了,那表示—— 生:人性的真善美被吹走了。
师:庙被台风吹走了,真善美被台风刮走了,于是,洞出现了。这个洞,哪里是自然的洞,那分明是人性的漏洞。大家想想人性的漏洞有哪些?联系课文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生:自私自利、虚伪、虚荣、利欲熏心„„
师:是啊,这些是人类人性的漏洞。我们从这篇文章不仅读出来对环保问题的思考,更读出了对人性的思考。所以,课文的题目“喂——出来”不单单是课文前后的一个照应,我们更应该读出作者对丢失的人性的呼喊。大家翻到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多元化的文章,这三点都可以从这篇小说里看出来。
(三)作业 课后第三题
亿库教育网
三年级信息上学期教案 第15课 综合实践
第15课 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画图”软件绘画的基本步骤。 2.熟悉“画图”软件的绘图工具和菜单命令。 3.树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画图”软件绘画的基本步骤。 2.熟悉“画图”软件的.绘图工具和菜单命令。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主题 选择主题:P86 二。活动要求: 1.分组:3~4人一组。 2.每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每个成员完成一幅相关图画,每小组把各成员的图画组合起来,完成一个共同作品。 3.小组成员间要经常交流,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活动分工 角色可设定组长、联络员、发言人等,也可以小组自行设定。 四。活动过程 1.小组内部确定主题。 2.小组内部讨论,每位成员阐述自已的构思。 3.每个成员画一幅图画。 4.把小组成员的图画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张图画。 五。作品展示 大屏幕展示或打印后展示。 六。交流与评价 1.参照P90评价标准,评价小组作品。 2.观看优秀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对比本组作品。 3.总结评价最高作品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年级信息上学期教案 第15课 综合实践活动
第15课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熟练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学会规划和设计板报。 3.熟练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工享信息。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学会规划和设计板报。 3.熟练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工享信息。 教学过程: A导入 B新课: 一、活动主题 1.制作一期宣传校园文明行为的公益板报。 2.制作一期宣传校园风貌的板报。 3.另选主题。 二、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每组3――4人。 2.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 3.板报中除文字外,还要包括图片、文本、图形等。 4.同学间要经常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 1.观看素材,从中获得启发。 2.小组讨论,确定主题、内容和大体框架。 3.搜集、编排文字,搜集制作图片。 4.上机编辑排版。 5.作品展示。 6.电子邮件写出收获和体会,发给老师。 7.分享。 四、活动记录。 1.小组分工记录。 2.活动过程记录。 五、评价 1.评价标准 2.个人评价 3.交流学习C小结 D点评一.欣赏导入
师:首先,老师要请同学欣赏一段视频。同学们要认真看哦,看完后告诉老师,鼹鼠是用什么方法吓走狗的。师:鼹鼠使用什么方法吓走狗的? 生:戴上了面具。
师:是啊,鼹鼠很聪明,戴上了一个可怕的面具吓走了狗。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面具? 生:孙悟空,灰太狼。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面具是什么样的呢?这些面具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喜欢?
师:今天呢老师想在班上举办一个假面舞会,要求每位同学戴上面具参加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但是呢,制作面具是已经不容易的事,我们要先了解面具,让我们一起进入面具这个神秘又奇妙的世界吧。出示课题 二.了解面具
师:面具从古至今,历史悠久,这个是藏戏的面具,傩戏的面具。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们为什么要把面具设计成这样吗? 生:用来吓人。
师:古时候的人认为面具可以通神,驱鬼,也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品。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的造型也越来越多。不仅有我们刚刚欣赏到得藏戏面具,傩戏面具,卡通面具,这些是用来祭祀和玩的,你们知道面具还能有什么作用吗? 生:
师:这是舞会面具,这是装饰面具。
师:大家看看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生:木头。
师:这是用木头制作的,这是瓷质的面具。
师:了解了形态各异的面具,不同面具的作用。我们今天带来的材料是什么? 生:卡纸。
师:那我们就用卡纸来制作面具。
师:老师也带来了几个用卡纸制作的面具。大家看看这些面具是如何制作的? 师:每一组派一个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组的面具是如何制作的? 生:画的。黏贴。
总结:制作面具要先构思面具的外形,然后用镂空、画、黏贴的方式制作。三.示范
师:看了这些面具,老师也想为舞会制作一个面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面具是如何制作的。
师:首先我们要画出面具的外形,画完后我们就要动用我们的小剪刀,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大家看看老师的面具还缺什么呢?
生:眼睛,鼻子
师:大家都很聪明,由于时间的关系呢,老师已经提前制作了面具的五官。师:装饰好了面具,就能直接戴在头上了吗?我们还需要什么? 生:绳子。
师:那你们知道要如何把绳子穿过面具吗?在两边剪一个小洞。师:除了用绳子还能用其他办法吗?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卡纸像制作头套一样把他连接起来?然后测量好头的大小再黏上双面胶。
师:现在面具的脸已经制作好了,还有没有办法能让面具更漂亮呢? 生:
师:老师制作的是瘦的脸的面具,还能制作什么样的脸呢? 生:圆的。
师:爱心型的脸可不可以呀? 生:可以
师:除了人形的面具,还能制作什么样的面具? 生:猪八戒。
师:我们来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
师:看了这么多的面具,你们想制作什么样的面具来参加舞会呢? 生:
师:你的想法很好。老师举办的这场假面舞会就要开始报名啦,报名规则,戴着你们制作的面具来参加,报名时间为一首歌的时间。
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动手制作你们的舞会面具吧。四.拓展
师:也不仅在中国有面具,在其他的国家有许多美丽的面具。
瞧,大家猜,这是哪个国家的面具?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明快、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高雅的意境,品味歌曲风格的韵味,学习梅花的高贵品质。
3、了解作者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重点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旋律(注意休止符)及其情感的表达。
2、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3、尝试二声部合唱,注意各声部的和谐(注意速度、力度、情感的处理)。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演唱歌曲《梅花引》片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歌曲描绘了哪些景物?(梅花、白雪)通过音乐的描述在你的头脑中勾勒出一副画面,然后说与老师和同学们听!老师也画了一幅画,同学们想看看吗?从画中我们看到: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远山、房屋、树木、小桥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而梅花却在这静谧的世界里悄然绽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梅花欢喜漫天雪、梅香浸雪、雪色映梅、皑皑的白雪衬托着点点梅花,构成了这寒冬季节最美最雅的一段风景。”同学们,这景色美吗?(美)那面对着此情此景,大家想不想到画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呢?(嘘!)听!远处隐约传来“叮当”之声!原来有人已经迫不及待了,远远的骑驴而来,小毛驴的脖子上挂着两只小铃铛,不听“叮当”作响;猜想一下,他在做什们?原来古人有“踏雪寻梅”的雅趣,今天就让我们效仿古人,追随铃声去“踏雪”去“寻梅”,去感受一下“踏雪寻梅”的乐趣……(板书:踏雪寻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踏雪寻梅”
【讲授】感受歌曲、熟悉作者、作品
二、教师范唱、简单介绍作者、作品
1、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歌曲描述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学生谈论并回答问题。
2、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词曲作者
a、刘雪庵: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四川铜梁人;主要作品有《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菊花黄》《枫桥夜泊》《红豆词》等。
b、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活动】学唱歌曲、演绎歌曲
三、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俗话说:东西好吃要亲口尝一尝;好听的歌曲要亲自唱一唱)
1、学生朗读歌曲(生僻字释义:霁:ji、雪后放晴;灞ba桥:有扶手的石拱桥)
2、问题:歌曲描写了怎样画面?(骑驴踏雪赏梅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兴奋喜悦、怡然自得、)
3、mf—p—mf力度符号的处理(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的口吻来演唱;力度变化要表现出来。)
4、“骑驴灞桥过”一句中“骑”字的处理(骑字的弱起、其前面的八分休止符可做换气)“骑”字要一带而过、强拍要落在“驴”上。这是歌曲的第一乐段,生动地抒发了作者骑驴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响叮当之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一生动的场景。
5、四个“响叮当”处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处理?(学生讨论回答)(师):短促跳跃、力度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而近的清脆铃声;同学们可以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接唱,来体验一下演唱效果。
6、“好花采得瓶供养”是歌曲的高潮,力度要强、感叹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好”字之前的八分休止符的处理(可做深呼吸来处理此处)。
这是歌曲的第二乐段,用“叮当”之声生动地描绘了骑驴赏梅的情景,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7、学生齐唱歌曲,重温歌曲,为歌曲打节奏(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手和脚来配合,注意速度和力度的掌控)。
【活动】了解“踏雪寻梅”之典故
四、古人缘何“骑驴踏雪寻梅”这源于一个典故: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自幼酷爱梅花,敬仰梅花的铮铮钢干,坚贞高洁的品质;后来她巧据官位,隐居山林,经常在大雪纷飞时节,骑驴在灞桥赏梅,寻找作诗的灵感;有诗为证:“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这也成为古代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向往高洁生活的精神寄托,也演绎成千古佳话。
古代读书人善有读书意境,听乐吟诗、抚琴诵词、骑驴观景、采花赏心,这些确实与今人有别!现代人已经很少骑驴、听乐吟诗了,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有了更为开阔视野的条件,这是古人无法比拟的,我们要从歌曲中领悟和理解的就是古人这种特有的情韵意境……但是不管古人、今人都喜欢有自然的意境去陶冶情操,只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欣赏美和感受美的方式在发生着变化而已。
【活动】鼓励尝试、体验感受合唱的魅力
四、鼓励尝试、体验、感受合唱的魅力(何为二声部演唱:就是两个声部各自按各自的曲调演唱同一首歌,要求两个声部的声音要和谐、音要准;即:和为重、音为准)
1、学唱低声部旋律(通过聆听、教师范唱来学习低声部的旋律;教师纠错并加以校正)
2、尝试二声部演唱(分男女声部)
a、慢速练习、注意各声部音准、二声部的和谐。b、中速练习,注意歌曲情感的表达。
【活动】课堂拓展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古诗词融入音乐、画面中,即实现诗情、画意与音乐的韵律整合,也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既有了审美体验,开阔了视野,又拓展了知识……
【活动】课堂小结“雪映梅花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古代人不为高山险阻,去追寻、踏访梅花;为的是寻找一种生活情趣,生活的美,这也是他们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同学也能够学到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怒放的高贵品质。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生活……
踏雪寻梅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踏雪寻梅
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演唱歌曲《梅花引》片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歌曲描绘了哪些景物?(梅花、白雪)通过音乐的描述在你的头脑中勾勒出一副画面,然后说与老师和同学们听!老师也画了一幅画,同学们想看看吗?从画中我们看到: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远山、房屋、树木、小桥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而梅花却在这静谧的世界里悄然绽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梅花欢喜漫天雪、梅香浸雪、雪色映梅、皑皑的白雪衬托着点点梅花,构成了这寒冬季节最美最雅的一段风景。”同学们,这景色美吗?(美)那面对着此情此景,大家想不想到画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呢?(嘘!)听!远处隐约传来“叮当”之声!原来有人已经迫不及待了,远远的骑驴而来,小毛驴的脖子上挂着两只小铃铛,不听“叮当”作响;猜想一下,他在做什们?原来古人有“踏雪寻梅”的雅趣,今天就让我们效仿古人,追随铃声去“踏雪”去“寻梅”,去感受一下“踏雪寻梅”的乐趣……(板书:踏雪寻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踏雪寻梅”
【讲授】感受歌曲、熟悉作者、作品
二、教师范唱、简单介绍作者、作品
1、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歌曲描述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学生谈论并回答问题。
2、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词曲作者
a、刘雪庵: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四川铜梁人;主要作品有《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菊花黄》《枫桥夜泊》《红豆词》等。
b、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活动】学唱歌曲、演绎歌曲
三、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俗话说:东西好吃要亲口尝一尝;好听的歌曲要亲自唱一唱)
1、学生朗读歌曲(生僻字释义:霁:ji、雪后放晴;灞ba桥:有扶手的石拱桥)
2、问题:歌曲描写了怎样画面?(骑驴踏雪赏梅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兴奋喜悦、怡然自得、)
3、mf—p—mf力度符号的处理(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的口吻来演唱;力度变化要表现出来。)
4、“骑驴灞桥过”一句中“骑”字的处理(骑字的弱起、其前面的八分休止符可做换气)“骑”字要一带而过、强拍要落在“驴”上。这是歌曲的第一乐段,生动地抒发了作者骑驴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响叮当之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一生动的场景。
5、四个“响叮当”处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处理?(学生讨论回答)(师):短促跳跃、力度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而近的清脆铃声;同学们可以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接唱,来体验一下演唱效果。
6、“好花采得瓶供养”是歌曲的高潮,力度要强、感叹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好”字之前的八分休止符的处理(可做深呼吸来处理此处)。
这是歌曲的第二乐段,用“叮当”之声生动地描绘了骑驴赏梅的情景,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7、学生齐唱歌曲,重温歌曲,为歌曲打节奏(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手和脚来配合,注意速度和力度的掌控)。
【活动】了解“踏雪寻梅”之典故
四、古人缘何“骑驴踏雪寻梅”这源于一个典故: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自幼酷爱梅花,敬仰梅花的铮铮钢干,坚贞高洁的品质;后来她巧据官位,隐居山林,经常在大雪纷飞时节,骑驴在灞桥赏梅,寻找作诗的灵感;有诗为证:“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这也成为古代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向往高洁生活的精神寄托,也演绎成千古佳话。
古代读书人善有读书意境,听乐吟诗、抚琴诵词、骑驴观景、采花赏心,这些确实与今人有别!现代人已经很少骑驴、听乐吟诗了,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有了更为开阔视野的条件,这是古人无法比拟的,我们要从歌曲中领悟和理解的就是古人这种特有的情韵意境……但是不管古人、今人都喜欢有自然的意境去陶冶情操,只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欣赏美和感受美的方式在发生着变化而已。
【活动】鼓励尝试、体验感受合唱的魅力
四、鼓励尝试、体验、感受合唱的魅力(何为二声部演唱:就是两个声部各自按各自的曲调演唱同一首歌,要求两个声部的声音要和谐、音要准;即:和为重、音为准)
1、学唱低声部旋律(通过聆听、教师范唱来学习低声部的旋律;教师纠错并加以校正)
2、尝试二声部演唱(分男女声部)
a、慢速练习、注意各声部音准、二声部的和谐。b、中速练习,注意歌曲情感的表达。
【活动】课堂拓展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古诗词融入音乐、画面中,即实现诗情、画意与音乐的韵律整合,也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既有了审美体验,开阔了视野,又拓展了知识……
【精通五下15课教案】推荐阅读: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2课《综合版画》教案07-10
五下第4单元教案05-31
精通词语的常见近义词07-16
人教精通版四上英语11-10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05-26
五下第八单元教案07-23
北师大版五下教案打印06-14
五下数学计划07-23
五下《分数乘法》09-30
五下英语复习计划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