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安全的倡议书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校园安全的倡议书(精选8篇)

小学校园安全的倡议书 篇1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很在理,而在我们的校园里,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插曲――因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下楼梯时爱推搡、追赶、不经意间摔伤了;玩游戏时把握不好分寸导致自己或对方受伤……试问,不注意安全,不爱惜生命的人,又如何去施展抱负,成就一番事业呢?为了各位同伴的生命安全,在此,我谨代表校大队部向全校的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教室的课桌椅较多,不宜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靠右走,以免摔倒碰破头;楼道较狭窄,上下请勿拥挤、奔跑;

3、课余活动时,要讲文明有礼貌,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争执而意外受伤,比如打乒乓球、跳绳要排队等;

4、放学后不翻栏杆,不到高处爬上爬下;

5、注意校园的环境卫生,不乱丢瓜果皮,特别是香蕉皮、西瓜皮之类的,一踩到易滑倒;

6、发现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公共设施或发现有同学做危险性游戏,及时向学校办公室的老师报告。

小学校园安全的倡议书 篇2

这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 福建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和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承办的“全国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研讨会”活动中一项主要活动内容, 由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的百名中小学校长共同提议, 向全国所有中小学校长发一份“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倡议书”, 通过倡议, 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激励更多中小学生走到阳光下、操场上, 通过每天的体育锻炼, 去拥有健康的身心, 去赢得未来的发展。

本次会议时间为5日到7日, 主要任务是推进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的落实, 交流工作经验, 研讨加强措施, 观摩鲤城实验小学校园体育活动。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杨贵仁等领导与专家, 以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 (市、区) ”中小学校长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倡议书

全国中小学校长们: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我们来自全国的百名校长向全国所有中小学校长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认识明责任, 执行规定夯基础。我们校长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 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各项要求。

二、队伍建设促保障, 建章立制抓落实。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不断提升教师水平;开足开好体育课程,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学生终身体质健康夯实基础。

三、常规活动有实效, 特色项目促提高。要抓实抓细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大课间、校运会等常规活动;结合学校传统和自身优势, 构建富有校本特色、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扎实有效。

四、履行职责保质量, 接受监督促发展。要坚决认真履行校长职责,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向社会公布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方案和监督电话, 兑现我们的承诺, 勇敢接受社会监督。

希望全国中小学校长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 行动起来, 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增强学生体质, 让孩子们享受运动的快乐, 缔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寄宿小学;校园安全;研究

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但是在和谐的校园里,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对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影响更加严重,所以减少小学安全事故是现在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在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建立安全的校园环境,促进小学生快乐、安全、健康地成长。

一、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存在的安全问题

1.校园安全教育差

在我国寄宿小学中的安全教育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校园的安全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虽然对于安全教育也重视,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安全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化,只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导,缺乏实践,当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学生慌乱的现象;其次,是校园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这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很多学校开展一些安全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要求,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最后,是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视尊严,如果在心理受到伤害时,教师却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将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所以说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2.校园设施较落后

在一些农村寄宿小学中,对于一些应急设施,例如,防火设施、医疗设施等都不达标,即使安装的一些设备,但都是落后的一些设施,在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甚至会有一些学校连一些应急设施都不配备,对于校园安全问题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学生与老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影响学习正常教学。另外,学校的一些基础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一些楼道护栏以及体育设施都不牢固,在学生使用的时候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中的经验与判断力,难免会在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安全制度不健全

在农村的寄宿小学中,很少会有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即使有一些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实际执行严重脱节,对于学习的安全监督没有起到有效作用。对于一些安全应急预案大部分都是在网上复制的,没有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如果学校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将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使事故影响范围增大。

二、解决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对策

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在农村的小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教材知识,还应该注意对安全教育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并且需要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手段和策略,增强安全教育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可以在学校墙壁进行挂图,让学生时刻了解安全教育知识,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些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加大安全经费投入

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一方面是将经费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学校的一些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换,淘汰那些落后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并且更新现有设施的样式,并对使用的设施进行经常性排查,做到无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除了一些学校基础设施外,还应该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选拔一些高质量的生活教师,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对于农村寄宿小学来说,由于缺少经费,而导致学校不能够聘请优秀的生活教师,甚至都不会选择聘请,让小学生生活自理,有可能会诱发不良后果。所以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寄宿学校的投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建立学校安全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必须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论是企业、社会,还是国家,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那将会变得杂乱无章,使人们得不到安全感。所以,在农村寄宿小学建立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有效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即使在出现校园事故时,也可以及时反应,并且做出正确抉择,使伤害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是目前教育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解决,利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快乐、安全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贾水库,战先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研究:某市校园安全现状及问题探析[J].安全,2015(10).

校园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篇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由于目前正值夏季,气温较高,各种细菌病毒繁殖迅速,已进入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期。为了提高全校同学的食品安全意识,杜绝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广大同学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发出以下倡议:

1、树立食品安全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建议同学在校期间尽量到学校食堂用餐,不从学校周围小摊小贩购买无卫生许可的餐饮品,不食用流动摊点销售的快餐盒饭,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2、掌握食品安全常识,杜绝一切不卫生食品。

增强食品安全自我防范意识,不采摘或不食用野果(菜)和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不吃剩菜剩饭,尽量不食用自带食物,如食用需进行彻底加热;购买和食用食品前确认保质期,不吃过期变质食品。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健康适度用餐。

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少吃零食,用餐过程中不暴饮暴食,不酗酒,不喝生水,少吃生冷、凉拌的。食物。生吃的蔬菜、瓜果等食物要去皮或在清水中洗净后再食用。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状态。

注重个人卫生,从我做起,严防病从口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尽量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日常生活注重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同学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关注健康,关爱自己,关注食品安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杜绝疾病的发生,共同做好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共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后勤管理处

校园安全倡议书 篇5

老师们、同学们:

校园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关系到您和家人的幸福安康,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六月份我校将集中开展“校园安全生产月”活动,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大家在各种危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为此,我们特向全校师生提出以下倡议:

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随时注重自身的安全。外出学生一定要结伴同行,注意交通安全,谨防坏人偷窃。

二、保管好自己的现金和贵重物品,离舍时要关好门窗、熄灭灯火。

三、严禁异性在宿舍内逗留,不允许招引校外学生,更不允许留宿。

四、严禁酗酒、赌博、携带和使用管制刀具,严禁乱接电源线、使用酒精炉做饭和喂养宠物。

五、遵守作息制度,按时归宿,禁止翻越大门、围墙,未经班主任批准不准在外住宿。离校外出时一定要和班主任履行请假手续,留下通信地址。

六、不沉溺于网络游戏,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社会的实用人才。

七、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克服自己的不良陋习。

八、爱护公物,不准在墙壁、顶棚、门窗、桌凳、上乱画、乱贴,服从寝室长管理,搞好宿舍卫生。

九、园内干草树木较多,严禁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玩火,乱扔烟头。

十、不到河流水库中洗澡。

同学们,生命诚可贵,安全责任大。现在就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一切危险隐患,为我们大家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共同努力!

校园安全倡议书 篇6

当我们朝气蓬勃,肩负希望,怀揣理想,行走于人来人往的宽阔道路时,是否注意到交通线上隐藏的危险呢?我们拥有年轻的身躯、远大的志向,却往往会忽略交通安全这种“小事”。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家长朋友们,请珍爱生命,为自己,为家人,为爱我的人,为我爱的人,因为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我们多么希望生活的每一天都五彩缤纷,每一天都能成为美好的记忆,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遵守交规,告别陋习,文明出行。在此我们向全体学生、家长发出如下倡议:一、崇尚守法的交通行为。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警指挥和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行车、走路。二、崇尚礼让的交通行为。

积极开展车让车、车让人、人让车、人让人的“四让”活动,自觉养成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相互礼让的良好习惯。三、崇尚文明的交通行为。

坚持做到,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乘坐公交车排队上车,不在车厢内随意丢弃杂物,不向车外乱扔杂物;主动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告别不文明交通行为。四、崇尚模范的交通行为。

行车走路,遵章守纪,争当遵守交通法规的模范,以自身良好的素质感染和带动其他交通参与者遵守信号、文明交通,在全社会营造“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良好氛围。五、崇尚安全的交通行为。

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无证驾驶,不酒后驾车,骑摩托车,电瓶车戴好头盔,安全出行。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所有人应尽的义务,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严守交通法规,我们的社会就会向着文明的彼岸又迈进一步。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我们相信:人人文明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共同创造文明、平安、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倡议人:XXX

小学校园安全的倡议书 篇7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自200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对于安全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减灾应急预案制定率达到85%;学校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60%;全国80%的学校基本配备了安全设施……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已做出了努力。但是,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容乐观,校园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中小学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归结起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

一项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调查表明:10.9%的中小学生“偶尔”,5.3%的中小学生“经常”爬楼梯扶手。29.6%的学生课余时间“偶尔”在走廊上追逐嬉闹,2.6%的学生“经常”如此。24.9%的中小学生“偶尔”或“经常”遭受别人的踢打;4.9%的中小学生“偶尔”或“经常”被索取金钱。20.9%的学生“有时或经常”有闯红灯的行为。有24%的人偶尔会违反交通规则……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很淡薄。也正因如此,楼道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逐打闹造成伤害、外出游玩溺水身亡等事故时有发生。

2. 安全教育不够系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一些省市也制定了中小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纲要,但由于没有系统的教材,没有考核检查的机制,学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教师或是挖掘现有教材中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教育,或是组织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来让学生体验。但总的来看,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容乐观,应付的现象比较严重,常规性的培训和演练比较缺乏。

3. 处置措施有待加强

通过对一些学校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出现安全事故一方面是因为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缺乏对安全隐患的识别、防控能力以及对安全事件的处置措施不当造成的。事故发生之后,不知道向哪些部门或人员报告,需要报告哪些内容,不知道如何扑灭火灾,如何控制打架斗殴者,如何指导学生在紧急情况下逃生,如何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只有听从学校领导的临时决策,而这些决策事先并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并不是最佳的处置措施,从而造成处置的失当,致使师生伤亡。

4. 制度和预案存在问题

安全预案要结合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让广大师生知晓预案内容,保证贯彻实施。但从目前来看,一些中小学校的应急预案格式千篇一律,内容过于简单,没有从学校实际出发,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只是一般的管理规章。制定预案的步骤也不合理,往往由主管安全的主任或相关领导编写。编写之后不向师生传达,造成编制好的制度和预案群众不知情,得不到落实。即使有些学校制定了符合校情的预案和制度,但制定之后很长时间不进行修订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制度和预案滞后于实际情况。另外,绝大多数学校的预案只是在事后的处理上下工夫,没有有效的、系统的“防案”,没有隐患的查找和消除策略。

5. 安保队伍不够稳定

近两年,政府为学校配备了保安,解决了一些困难,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安保人员流动性大,常常是刚刚与学校师生磨合好,初步了解了学校安保的操作流程,就更换成其他人员。二是安保人员老龄化或年轻化,在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不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三是安保人员素质较差、缺乏责任意识,很多保安在执勤时偷懒,或者“磨洋工”。由于他们的工资关系、人事关系隶属于保安公司,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四是安保人员对进出校园的陌生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起到应有的安保作用。

6. 周边环境不尽如人意

校门口经常有过往车辆,有校外办学机构发放小广告,还有小商贩、乞讨卖艺者到学校门口兜售商品或讨要钱财。每天放学时,校门口挤满了学生和接学生的家长,造成了交通拥挤堵塞……我们经常听到有学校门口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

7. 安全设施不够完善

在我国,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中小学校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和资金还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应急设备只有灭火器,有的还只是摆设。另外,学校的基础设施在设计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例如:消防栓在墙壁上外挂、应急灯凸出墙面、供残疾学生使用的扶手不牢固、窗户外没有防护设施等,这些都成为影响学生安全和健康的隐患。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1. 加强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安全文化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其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校园的设施和环境。坚实的安全物质文化是学校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因此,要精心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通过硬件建设保障学生安全,通过环境营造,提高安全心理素质,规范安全行为,保障安全活动顺利进行。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因素

笔者曾参观过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发现他们十分注重从建筑的角度保障学生的安全。如教学楼墙壁转角都是圆形的,没有棱角;楼梯双侧都安装有扶手;楼道里安装可供学生使用的扶手;教室内的桌子都是固定的,以避免翻倒……所有这些设计,都是从残疾孩子的安全出发来考虑的,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应该吸取他们的经验,在建筑施工时,从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如将消防设施、安全标识安装在墙体内,以避免学生在楼道内乱跑造成伤害;避免将楼梯建在楼体之外或使用过高的外设钢板楼梯;楼道尽量封闭,并且安装方便的照明设施,如果楼道安有窗户,需要在窗户外侧加装防护栏。

(2) 设备设施要定期检修

2004年,有人在某高校打篮球时,不慎被翻倒的篮球架砸死;2009年,湖南一所中学由于照明设施不完备,发生踩踏事件,造成多名学生死亡……这些惨剧警示我们,一定要定期做好设备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伤害。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每天早晨都要早到校进行巡视;每天放学后也要进行检查;寒暑假放假之前,要对所有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并贴好封条,开学之前将封条开启,并再次对设备检修。法定节假日放假之前要对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巡查。“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只有把检查当做常态工作,将问题处理于未发状态,才能更好地保证师生的安全。

(3) 环境建设要凸显安全教育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承载物,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在环境建设上下工夫,让墙壁地面说话,让花草树木育人。如在校园内设置斑马线,让学生排队走斑马线进校,以防止由于拥挤、奔跑而造成的安全问题;在楼梯上绘制上下楼的分界线,并张贴上下楼的标志、慢步轻声的提示,以避免由于没有秩序而造成的事故;在楼梯扶手上缠绕防滑的器物,防止学生把楼梯当做滑梯;在楼道内张贴各种安全提示、安全知识、安全漫画等,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班级的提示栏内,张贴安全小贴士,提醒学生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此外,安全知识长廊、安全文化墙等也是很好的宣传教育方法。

2. 加强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文化作保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校园安全的有力措施。中小学校应不断完善安全制度,使之形成体系,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证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

(1) 全员参与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的建立必须自下而上进行,才能让广大师生知道制度的内容并且认真地落实到行动当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课间为什么不能跑,为什么不能把刀具带到学校,为什么不能打架,为什么要靠右行走……当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制订这些制度以及违反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时,就会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既避免了制度束之高阁的现象,又避免了学生明知故犯情况的出现。

(2) 全员承担安全管理职责

校园安全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实现的,必须全员参与,共同承担管理的任务。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求,让每个人承担起安全的责任,如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日常活动的安全;科任教师除负责教学时间的安全,还要负责护送学生上学、放学;值班教师负责值班期间学校财物及学生的安全等。这些职责要求要编定成册,人手一册,让他们随时学习,随时了解。这样才能促使每名教职员工树立起“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进一步推进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3) 完善安全演练防范制度

学校安全要禁于未发,重在预防,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2008年四川省特大地震中,伤亡最多的是学生,但在安县桑枣中学却无一名学生伤亡,所有师生用了不到两分钟时间就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分析原因,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所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建筑以及设施进行检修,校长亲自监督教学楼的装修,保证了外墙砖的安全。另外,他们每学期都会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安全撤离的路线。正是由于他们完善了安全演练防范制度,才有了如此令人欣喜的结果。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完善安全防范和演练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制度的落实。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走疏散路线,这样会使他们不断熟悉路线;我们可以制定教师护导制度,每天上学由教师负责将学生接进校园,放学由教师护送学生离校,这样会避免在校园周围发生意外事故……这些制度体现了前瞻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安全落实在师生的行为当中,成为每个人言行的准则。因此,学校应当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提高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

(1) 学校要建立安全责任制,为每名师生制订安全管理的职责要求,使每名师生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者、践行者。要将安全工作纳入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促使教师将安全工作作为重要任务贯彻落实。要落实安全评比表彰制度,以达到激励典型,树立榜样的作用。如开展安全承诺活动,在节假日让学生填写安全承诺书,在开学初让教师填写安全管理承诺,以促使师生自觉践行安全要求,保证身心健康。

(2) 充分利用班队会、校会,以讲座、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法律常识及安全防护知识,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作品展览、安全征文评比、安全童谣演唱、安全警句评选等活动,促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3) 提高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效性,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法制安全意识。

(4) 让安全教育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帮助师生掌握避险、报警和自救的基本方法。

(5) 为了使中小学生明确安全行为要求,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行为规定和评价标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践行安全要求,规范安全行为。

(6) 为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除了设立安全监督岗,用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外,还可以开展“安全状况调查”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主编制安全状况调查问卷,让学生在校内外调查一定数量的中小学生,然后自主统计调查情况,填写统计表,并撰写中小学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提出校园安全建议,制定班级安全行为公约,以规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行为,强化安全意识。

4. 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安全精神文化是师生思想、价值观等安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树立崇尚安全的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制定安全口号、安全规范等方式强化崇尚安全的价值观念,也可以将安全教育的内容纳入师德建设中,使崇尚安全的理念融入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中。

(2) 打造富有特色的典礼仪式

打造特殊的典礼或仪式,宣传安全知识,表彰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好人好事。这种典礼或仪式要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作为一种常态性的工作,以便激励师生养成习惯。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校长安全讲坛、安全卫士表彰、遵规守纪标兵评选等方式,表彰先进,宣传教育。

(3) 择定具有内涵的安全标识

将校园安全的理念转化为校训、校规、校纪,转化为学校的标识、旗帜、吉祥物,这样才能将注重安全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组织中,融入到师生的精神和行为当中。

三、结束语

小学校园安全的倡议书 篇8

一、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特性

所谓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就是把对校园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活动有机地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校园安全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其主要作用是对校园安全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其实现预定目标。它既与学校其他保障系统(如设备、人事、后勤、管理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构成矛盾统一的整体,同时又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包含不同层次的多元子系统。科学、健全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应具有以下五个共同特性:一是目标性,必须明确校园安全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形成性,必须重视条件的保障和过程的组织管理;三是评价性,必须重视学校外部或学校内部对校园安全的监控和评价;四是相对的封闭性,中小学校园安全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中小学各部门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完成的;五是运作的持续性,中小学校园安全程度的提高依赖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的持续的合作和努力。

二、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现实反思

1.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法制缺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法制管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校园安全一直处于国家立法管理的盲区。目前校园安全的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责任划分、事故后期处置等问题,还没有一部正式的立法作为参照依据。由于校园安全的特殊性,它既不能套用社会治安管理的具体法律规定,也不能被教育相关法律所替代。因此,一旦校园内发生危及师生、学校财产安全事件时,司法部门因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在界定、处理时只能参照其他相关法律,导致判定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处理结果上,导致学校、家长矛盾激化,使真正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2.校园安全保障中的管理失效

受传统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大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仅重视智育教学成效,忽视学校的整体社会效益,没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作为己任,没有把校园安全放上工作议事日程,使学校的安全保障管理苍白无力。另一方面,受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限制,目前除了大中专院校内建立了专职保卫组织,高、中、小学校园里保卫组织均不健全,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只能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学校干部、教师、勤杂工担任。他们只能应付简单的门卫、值班工作,而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治安秩序的维护或一旦暴力事件发生需要的紧急处置,他们根本无法胜任。

3.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教育弱化

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生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防范与处理安全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视域下,当安全教育与课程教育发生时空冲突的时候,安全教育的有无和多少只能看应试教育科目的需要或其他目的需要,而绝不会看安全教育本有目的的需要,这直接导致安全教育“量”的不足。即使安全教育在紧张的学校教学中挤占了一席之地,但其内容也常会被变异,即把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知识教育,应试教育讲究知识的灌输与片面强化,这导致学校安全教育的唯知识倾向。

4.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文化缺失

校园是传播和继承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校园安全文化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创造而叉被大众所利用的,只有全校师生员工安全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才会产生更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等文化传播途径的扩展,各学校也逐渐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从实体到网络、从德育到智育,观其内容,虽覆盖理想、知识、信念、规则等方面,但安全文化似乎很难发现。安全文化的渗透、生命安全价值观的形成显得那么的模糊。校园安全文化的缺失成为学校师生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技能缺失的潜在成因。

三、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多维重构

1.校园安全教育体系

(1)安全教育目标体系

安全教育体系是校园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针对《纲要》中提出的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具体制定各学段安全教育的分级目标,包括不同学段安全教育在学生意识、知识、技能、习惯养成等方面需要达到的标准,这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

(2)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精心设计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通过教育强化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是安全教育工作的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在内容的选择上确定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操作上亦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覆盖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安全教育、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诸领域,时限跨越任何一个时段l”。

(3)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创新学校安全教育评价形式,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是工作的关键。对学校安全教育的评价包括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方面,即外部通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对本辖区中小学安全教育成效的整体评估和阶段性考核树立典型,宣传和介绍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有效做法。学校内部构建按照各学段具体目标体系,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建立相应的学段评价标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将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既包括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安全理论的掌握,也包括安全技能的训练和模拟实战的考验;评价结果的应用性,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下一步安全教育的方向和侧重点。

2.校园安全法制体系

(1)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学生们抵抗住社会的严峻治安形势的冲击,必须道德与法律双管齐下。从当前情况看,应抓紧制定学校安全保障法及校园安全法,使学校的日常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立法机关应该吸

收和借鉴国际上有关国家相关的校园安全立法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探索建立校园警察制度,根据校园警察的工作特性,建立校园警察专门的任职资格和培训制度,提高学校安全保卫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2)校园安全制度体系

安全制度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文化载体,它对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约束功能,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实施校园安全的制度管理,要依照国家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以系统理论为支撑,构建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如:《学校安全预防制度》、《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保安员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日常活动安全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只有拥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校园安全管理才会有章可循,才能发挥其强有力的规范、引导、激励和保障功能,维持正常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的安全和校园的平安和谐。

3.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1)实体安全文化体系

文化是学校安全保障的潜在因素,传统的学校安全保障无视校园文化的影响渗透作用。校园文化按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实体文化体系和虚拟文化体系。校园安全保障文化的建设也应从上述两方面有针对性地予以营造。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宣传我国关于校园安全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使校园活动的参与者首先懂法,形成“人人知法、人人学法、人人用法”的文化氛围。同时,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开辟专栏,如在校园网中设置“校园安全”专栏,在校报上设置“自我保护”专栏,在寝室和教学楼走廊中设置“消防专栏”等,通过图片、录像、实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校园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如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报告会等将校园安全教育深入人心。通过承办防火示范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演练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2)网络安全文化体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影响程度空前增强。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广大青少年,打造健康、绿色、积极向上的校园安全网络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网络健康环境的营造需要教育、公安、网络监管等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网络管理微观部门的学校网络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学校应加强校内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把关,防止危害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其次,学校应通过国家网络监事会及时了解网络安全状况,杜绝色情、暴力等违背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内容。再次,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禁止侵害个人和社会合法权益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使广大学生至少在学校上网时能享受到纯洁干净的网络环境。最后,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动态平台,利用相关安全教育网站、安全教育视频、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校安全的网络教育,使网络安全文化与实体安全文化相结合。

4.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1)领导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管理体系是实现校园安全管理有序化、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审视当前的中小学校,长期以来,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校园安全领导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等。很多学校将学校安全工作并属于保卫处或者学生处,甚至后勤处等,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各负其责、各管一块,造成了部门之间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学校管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障管理机构,成立机构领导小组,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挂帅,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应成为该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该机构负责统筹各部门力量和权利,协调统一各部门行动,形成“全校齐参与、部门总动员”的学校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2)责任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责任评价体系是制度执行的有力保障,是提高项目参与人主观积极性和责任性的客观手段,使学校安全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体现实效的推动因素。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监督机制,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全程监控,强调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使制度的执行不流于形式。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部门分工和职责要求,通过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情况,对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情况等作出阶段性考核和评价,表彰奖励先进做法和先进个人,树立榜样,形成特色。最后,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先前考核评价情况,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对执行不力的要追究原因,责任到人;对项目完成差或未完成规定要求的负责人给予相应的警告和惩罚,追究其直接责任,严肃校园安全保障的各项进程。

(3)应急处置体系

校园安全具有继发性和突发性等特质,很多危害学生安全的事件有其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校园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必不可少。首先,要重点对分管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危机管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兼顾普通师生员工,把危机管理意识灌输到所有的师生员工中;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成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工作组,由校内安全工作先进人员和有安全保障经验和技能的相关人员组成。学校应从政策、资金、人员、设备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给予保障,使广大师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心中有数、脑中有技、身体有力”。

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保证学校安全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责任,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区组织、公共媒体、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所以,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配合,周密部署,采取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形式,最终形成学校安全保障合力。

参考文献

[1]邱卫东.现代中小学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155-158.

[2]刘金生.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及其构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8):161-163.

上一篇:副高职称论文下一篇:《嫦娥奔月》第一课时说课稿(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