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歌赏析教案
一、儿歌的文体知识
(1)儿歌(定义):符合低幼儿童的心理特点,符合低幼儿童的欣赏趣味,歌谣。(2)儿歌的发展轨迹: 童谣(民间口头流传):儿谣,孺子歌------第一部儿歌集(明代):《演小儿语》(吕坤),清代《天籁集》和《广天籁集》-------儿歌(五四时期):借鉴西方儿歌理论,走向自觉。
(3)儿歌的分类:摇篮歌,字头歌,谜语歌,颠倒歌,数数歌,游戏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
二、抓住文体特征进行赏析
(1)天然的音乐性:表现:押韵密、节奏反复;自然天成;音乐性:重在“歌”。重在“歌”(案例):《找朋友》,《泥娃娃》,《两只老虎》,《丢手绢》。(2)音乐性自然天成(缘由):
1.母亲的心律跳动(反复)
2.低幼儿童对音乐有本能的敏感 3.天然的音乐性(反复的节奏)
(3)自然天成的“歌”(案例):满族民间摇篮曲,太原县民间摇篮曲
1.满族民间的摇篮曲 :悠悠喳!叭不喳!悠悠宝贝睡觉吧!你阿玛出兵发马啦。悠悠喳!叭不喳!悠悠宝贝睡觉吧!大花翎子亮红顶子,挣下功劳是你的呀!悠悠喳!叭不喳!悠悠宝贝睡觉吧!
2.太原县民间摇篮曲:俺娃娃亲,俺娃娃亲,俺娃娃大了坐朝廷。
(4)押韵密(案例):《摇摇船》,《小树叶》,《月亮毛毛》。1.《摇摇船》(每句入韵):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完饼儿还有糕。
2.《小树叶》: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哗啦啦,哗啦啦,风大了!风大了!小树叶,会说话,你听:沙沙沙,沙沙沙,风小了!风小了!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唰唰唰!唰唰唰!下雨了!下雨了!风住了,雨停了,小树叶,不响了!
3.《月亮毛毛》:月亮毛毛,要吃毛桃。毛桃有核,要吃和合。和合有心,要吃菜芯。菜芯有花,要吃胡瓜。胡瓜有籽,要吃鸡子。鸡子有壳,要吃菱角。菱角两头尖,一脚跨上天。
4.年龄越小,韵脚越密;年龄越大,韵脚越疏。
(5)反复、重叠的节拍、节奏(案例):《小树叶》,《觉觉喽》,《半半歌》,《菊花开》。1.《半半歌》:有个小孩叫半半,起床已经七点半,鞋子穿一半,脸儿洗一半,早饭吃一半,课本带一半,上学路上半半跑,光着一只小脚板。2.《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剩下那朵给白鸽。
3.《觉觉喽》: 啊哦,啊哦。乖乖哟,觉觉喽,狗不咬哟,猫不叫哟,乖乖睡觉觉喽。4.年龄越小,单一的反复越多;年龄越大,变化的反复越多。
5.活泼的稚拙美:情感单纯直白,意象单一甚至没有,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形象直观。(6)情感单纯直白例:《春娃娃的歌》,《五指歌》,《搬和摆》。1.《春娃娃的歌》:幼儿园里好阿姨,教我唱歌做游戏,阿姨爱我我爱她,我给阿姨敬个礼!
2.《五指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3.《搬和摆》:爸爸搬白布,伯伯摆白布,爸爸不摆白布搬白布,伯伯不搬白布摆白布。
(7)意象单一或者没有(例):《排排坐》
1.《排排坐》(叙事为主):排排坐,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形象直观例:《天上玩玩》 2.《天上玩玩》:月亮圆圆,像只小盘,月亮弯弯,像只小船,坐上小船,天上玩玩。(8)结构简单例:外部结构《雪罗汉》,内部结构《睡觉觉》。1.《雪罗汉》:大胖子,笑嘻嘻。太阳一出来,化作烂污泥。
2.《睡觉觉》:日公公,下山了,猫儿狗儿要睡觉,哦哦哦,宝宝快睡觉 月婆婆,笑弯腰,猫儿狗儿睡着了,哦哦哦,宝宝要睡了(9)语言口语化:1.摹声词、语气词多;2.多用儿童语汇。语言口语化(案例):
1.《坐火车》:小板凳呀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车跑得快呀,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木都摆好,大家坐稳就开车!(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10)实用的游戏性:游戏歌,半游戏歌,非游戏歌。
1.游戏歌例:《坐火车》
2.半游戏歌:部分传统儿歌游戏性很强,拉锯调,拍手谣,跳绳歌,踢毽歌,抽指歌。3.非游戏歌也可开发游戏例:《野牵牛》 4.《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答!嘀嘀答!
三、赏析训练
(1)教师:小学语文教材的儿歌赏析示例(2)学生:分组赏析,任务驱动(3)学生汇报赏析结果,教师点评 赏析示例: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有礼貌》
(1)押韵密(貌、好、笑、帽)可以简单谱曲唱
(2)情感直白(小公鸡有礼貌→太阳公公笑→奖励小公鸡),形象直观(小公
鸡、太阳拟人化),结构简单(字数少,叠词的运用)(3)非游戏歌,但可设计“戴帽游戏”
四、教学训练
(1)教师启发引导:儿歌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2)教师示范:小学语文儿歌阅读教学设计示例
(3)学生:以赏析过的儿歌为基础,设计一份儿歌阅读教学教案(课外)(4)教师:抽查点评
(5)学生:修改完善
五.儿歌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小学语文一般课文不同,儿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应在把握儿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包括:游戏性,稚拙美,音乐性,戏玩(和游戏结合),理解中记忆,朗读-歌唱。
儿童故事的赏析与模拟课堂
一.文体知识,赏析,教学,写作。
二.(1)儿童故事的文体知识:广义的故事指一切带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如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小说等;狭义的故事指除上述体裁外那些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作品。
(2)儿童故事取狭义,是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听或看的、篇幅短小的故事。三.情节清晰而曲折:(1)清晰发展脉络清楚(2)单纯一条线索
(3)完整有头有尾(4)连贯首尾相连
儿童故事的重点。看《九色鹿》体会故事的清晰性 四.曲折:波澜起伏。意外,悬念,传奇。
曲折:情节必须波澜起伏,即教材所说的“传奇性”、“意外性”。多在紧急关头设置悬念,吸引儿童的注意和思考,让他们在紧张疑问中读完整个故事。看《长发妹》体会故事的曲折性。
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呢?
(1)儿童文学理论家楼飞甫的观点:儿童故事的情节都比较单纯,发展脉络非常清晰。但单纯不等于简单或单调。儿童故事的情节主线一般都单线发展,不枝不蔓;但儿童故事并非呈直线状,而是呈曲线形、螺旋形或波浪形推进,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有时能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峰回路转之感。
(2)不同的儿童故事,清晰性和曲折性各自的表现不相同,有的故事如生活故事清晰性明显一些,有的故事如某些民间故事曲折性性明显一些,二者结合是最佳的。五.例:新编故事《三个和尚》,安排“庙门失火”、的意外情节,从而改变成 “三个和尚合力救火、最后完全醒悟”的结局。听故事、看动画注意第二、三个和尚出现时的小转折(包括音乐的配合),火灾出现时的大转折(音乐的紧张性)。
使故事传奇性大大增强,同时保留了原来的线索,脉络清晰。
六.故事的续编原则:(1)保持故事的清晰性(2)增加故事的曲折性(3)参照《新编三个和尚》
七..儿童故事教学:讲故事的技巧
儿童故事的教学主要方法是讲述(讲故事),对于老师而言,两个本事:老师讲故事的本领、老师教会学生讲故事的本领。基础就是对故事情节的全面把握。清晰性的把握是基本,曲折性的把握能出彩。
(1)清晰性的把握:注意开头和结尾,前后一定要连贯。尤其是一些时间要突出。每一转折之间的停顿要加大。
(2)曲折性的把握:转折时可以停顿,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变化的人、事、物要用重音,表现悬念和冲突时可用紧张的语调。
(3)主题单纯: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主题。例:《大萝卜》:团结力量大;《狼来了》:做人要诚实;《蓝色的树叶》:讽刺某些孩子的小气。也可以无主题(为情节而情节):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
一个和尚: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喝。(4)主题和情节的关系:用既具反复性又带变化性的情节说明道理,主题往往蕴含在最具转折性的情节中如:爷爷奶奶——孙子孙女——狗猫——老鼠(拔萝卜)体现情节的反复性。
儿童故事的教学: 1.主题的教学和情节的教学不要分割。
2.揭示主题就放在情节的讲述中,变化较大的转折中。3.对比《从前有座山》(无主题)和《三个和尚》(主题在最后的转折),第一个故事:简单 的重复;第二个故事:反复中的变化。
(5)叙述为主的表达方式:1.叙述是儿童故事的主要表达方式,它着重于人物行动经过即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过程的叙述。2.不侧重于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刻画,不用描写,如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这是它和儿童小说的主要区别。例如:
《包公审石头》就是纯中国作风的讲故事,着重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没有什么描写。八.(1)儿童故事用拟人和夸张吗?
1.动物故事用拟人。
2.儿童故事极少用夸张,例外如《阿宝要吃草》。
3.情节、叙述、语言(讲述和复述教学方法的运用
(口头)编写故事能力的训练)—— 主题(和情节教学的结合:不是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反复和变化的情节水到渠成得出道理。)
(2)儿童故事的教学:阅读和(口头)写作的结合
1.写作方法的分析和训练着重叙述,不能把描写作为重点。
2.可以让孩子续写故事的方法来培养其创造性的叙述能力。九.(1)语言通俗朴实:叙述语言要口语化,浅显易懂。这是由故事的叙述手法决定的,故事描写少,形容词就少;抒情议论少,感情方面的色彩就淡。朴实的语体风格就占上风。(2)人物语言则要有个性特征,但要摒弃故作姿态的“娃娃腔”。《九色鹿》、《长发妹》、《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的人物语言把握最好。十.儿童故事的教学:讲故事的语言运用(1)叙述语言的把握:平实
(2)人物语言的把握:体现性格特征,避免矫揉造作的“娃娃腔”。十一.小结:儿童故事的教学:情节更复杂(一条线索——几条线索)
(1)儿童故事(2)图画故事:以图画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包括静画和动画(电视电影的出现又为图画故事带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又叫卡通)。(3)图画故事、影视故事取广义,如童话等也包在里面,但是除了文体本身的特征以外,如童话的情节更曲折等,也会因为艺术质料层的不同而导致情节发生变化。图画故事和图画书、影视故事和儿童影视文学的关系
(4)一般的图画故事(静画)相对于文字故事而言,突出的特征是直观性很强。尤其为幼儿创作的故事,缺乏文字的辅助,必须让幼儿一眼就能看出大致的故事情节。为稍大年龄的儿童创作的图画故事,可以文辅图,直观的要求相对较低。
(5)动画故事的独特性:动画故事借助电视电影表现,和借助书本表现的一般图画故事有着不同的特征。如《帅哥米奇》中的《登山记》就有三条线索,米奇、唐老鸭、狗各一条线索。例如《 马上曲棍球比赛》
(6)儿童故事,;动画故事(如《蜡笔小新》中的小新、《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儿童小说。
1.小新:“好色”、爱逃避、深谙成人心理,能服软,也会要挟,闯出什么祸来都有本事自圆其说。
(小男孩弱点的综合)
2.小丸子:无忧无虑、容易高兴、有时对人很好、对于痛苦的事很快就忘记、好奇心重、胆小、吃醋、不讲理、爱模仿、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小女孩弱点的综合)
3.直接创作,改编:如《猴子捞月亮》,如《唐老鸦行军记》。
4.总之,动画故事是一种故事向小说过渡的故事体裁,因而部分具有小说的某些特征。
十二.文体特征小结:
(1)改写:茅盾把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改编成儿童故事《大槐国》。
(2)缩写:英国的玛丽兰姆和查理兰姆姐弟把莎士比亚的部分剧目合编为《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3)扩写:把《山海经》中关于“夸父追日”的片段扩写为儿童故事。十三.动画故事的独特性:“动”画+音乐
(1)动画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感官体验元素丰富。它既有精美的画面,又有动听的声音,且有一定的节奏感。尤其在内在情感的外现方面,动画能利用这些要素表现得十分形象。如生气的时候头顶上会冒火,伤心的时候泪水会像瀑布一样流下来„„如:《喜羊羊与灰太郎》
(2)动画和音乐还能因其“民族性”更显独特:
如动画《埃及王子》中尼罗河、沙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宫廷建筑、花纹柱饰、民族家居等构成一幅充满神秘光影的、美丽色彩的画面。如动画《埃及王子》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
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采用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水墨鱼虾形象,从一幅优美的荷塘景色开始,逐渐展示一个淡雅、抒情的水墨画世界。《小蝌蚪找妈妈》中悠扬的民族音乐,亲切温馨的旁白等。
十四.动画故事的教学:(1)动画故事不能代替文字故事(2)动画故事可作为文字故事教学的辅助(3)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承担指导小学生动画故事欣赏的课外指导任务。十五.动画故事作为文字故事教学的辅助:(1)引导孩子对比动画故事和文字故事的不同(情节、人物、环境的特殊性)(2)利用动画的“声”与“画”丰富孩子的感官体验。
十六、指导小学生课外观赏动画故事:(1)推荐优秀的动画故事片。(2)告诫孩子不能以动画代替文字。
(3)适量地布置任务:让孩子把动画转化成为文字故事。
儿童诗的赏析和教案设计
一、儿童诗的文体知识:诗歌(绘画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切合儿童心理特点,适宜儿童阅读欣赏)儿童诗。
二、儿童诗的发展轨迹:
(1)中国古代:文人诗:李白《静夜思》《悯农》,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草》,杜牧《清明》。神童诗:骆宾王《咏鹅》、李泌年《咏方圆动静》、解缙“小儿何所爱”(2)“五四”后:叶圣陶、郑振铎、汪静之、艾青、冰心等
(3)80、90年后:诗人圣野、任溶溶、金波、鲁兵、金近、雁翼等;杂志《小朋友》、《儿童时代》、《儿童文学》、《东方巨人》等;《新中国儿童文学名作大观》(故事诗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中国幼儿文学集成(诗歌卷)》(重庆出版社)
三、(1)儿童诗的分类1:叙事诗,抒情诗。(2)儿童诗的分类2(文体的交叉)
(3)儿童诗的分类3(内容):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故事诗《白墙上的黑手印儿》——讽刺诗《小弟和小猫》。(4)分类举例:寓言诗《龟兔赛跑》——科学诗《我们的土壤妈妈》——抒情诗《让我们荡起双桨》。1.抒发儿童内心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感 2.充满儿童情趣的、孩子式的想象 3.采用蕴涵儿童情趣的独特构思
4.创造形象鲜明的优美意境
5.运用明快精致、富于音乐美的语言
四、抓住特征赏析儿童诗:
(一)情感:儿童本有的真善美情感(童趣),对儿童情感的丰富和培养(高级社会青斑)1.向真:《彩色的玻璃》
2.向善:<<帽子的秘密>>(爱国主义情感)《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人道主义情感)
3.向美:《夏季,冬天住在那里》、《雨后》、《母与子》(对自然美的感受);《妈妈的爱》、《拖地板》(对生活美的感受)《我喜欢你,狐狸》(对艺术美的感受)。例如:(1)《夏季,冬天住在那里》(瓦采吉斯)
夏季,冬天就钻进了衣橱 / 爬上了衣架 / 皮帽,绒衫,卫生衣 / 还有手套和它在一起。夏季,冬天就躲进了储藏室 / 那里,它和滑冰鞋
/ 和雪橇、滑雪板 / 安静地睡一堆。夏季,它住进冷饮店 / 和它做伴的有冰糕 / 还有巧克力冰淇淋。等到雪花又飞 / 冬天抖抖身子 / 从衣橱里走出来/ 于是夏天躲进储藏室。夏天会不会躲在冷饮店? /这我们可就不知道了/ 冬天,冷饮店锁着门。
(2)《帽子的秘密》(爱国主义情感)
我的哥哥可不是个普通人/他是一个三年级生/他一连考了那么些个五分/妈妈送他一顶帽子当奖品/ 这顶帽子的颜色可真蓝/漆黑的帽檐亮闪闪/别说把它戴在头上/就是看看心里也喜欢。可是这顶帽子有点奇怪/它的帽檐老是掉下来/妈妈把它缝了又缝 / 不知道为什么它总是坏。„ „我奇怪妈妈怎么知道,/她说:“这也是个秘密。”/她说她还有几句话/托我给所有的小水兵捎去。“真正的海员坚强勇敢/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你们能不能学习英雄/不看帽子看行动。
(3)《雨后》(冰心)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撅着两条粗短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4)《母与子》
小鹿,小鹿,没见你时,真为你着急;妈妈的脖子那么长,想亲亲她可怎么办呢?小鹿,小鹿,看见了你我满心欢喜;原来你脖子也那样长,一点不妨碍你和妈妈亲昵。哦,长颈鹿,长颈鹿,多么有趣。
(5)《拖地板》
帮妈妈洗地板,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姐姐洒水,我在洒过水的地板上玩儿,像在沙滩上走过来走过去,留下很多脚印,像留下很多鱼。然后,我很起劲地拖地板;从头而尾,像捕鱼一样,一网打尽。
(6)《我喜欢你,狐狸》
你是一只小狐狸/聪明有心计/从乌鸦嘴里骗肉吃/多么可爱的主意
活该,谁叫乌鸦爱唱歌/呱呱呱自我吹嘘!再说肉是他偷的/你吃他吃都可以 也许你吃了这块肉/会变得漂亮无比!/尾巴像红红的火苗/风一样掠过草地 我喜欢你,狐狸/你的狡猾是机智/你的欺骗是有趣/不管大人怎么说/我,喜欢你。(7)《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人道主义情感)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了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了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 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8)《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 我说:“我最爱妈妈。” /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9)《彩色的玻璃》
彩色的玻璃/放在我的眼前---/天变绿了/地变蓝了/树变红了/世界开始变得鲜艳 鲜艳并不等于真实。放下玻璃/你再看/地黑黑/树绿绿/天蓝蓝
(二)孩子式的想象:拟人(拟物),夸张,梦境。
三年级的孩子复杂的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应抓住孩子情感变化的关键期,充分利用诗歌丰富其高级社会情感。
(三)形象鲜明的意境:
1.拟物:《海带》、《红叶》、《蝴蝶和豌豆花》、《天空和太阳》、《月亮》 2.夸张:《强强穿衣服》、《下巴上的洞洞》 3.梦境:《天上的歌》、《花的梦》
4.拟人:《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小猪奴尼》、《春江花月夜》(1)《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月亮》(刘饶民)
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3)《睡觉觉》
马儿站着 /睡觉觉 /鹿儿坐着/睡觉觉/蝙蝠挂着/睡觉觉 /宝宝躺着 /睡觉觉
睡觉觉 /睡觉觉 /睡着睡着/睡着了
猴子树上/睡觉觉 /蜘蛛屋檐/睡觉觉/鱼儿水里 /睡觉觉/宝宝床上 /睡觉觉 睡觉觉/睡觉觉 /睡着睡着/睡着了
(4)《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五.儿歌与儿童诗的其他区别
(一)儿歌重在”“歌”,儿童诗重在“诗”,二者的区别主要还有:(1)儿歌音乐性极强,儿童诗的韵律和节奏更自由;(2)儿歌用词求“俗”,儿童诗求“雅”;(3)儿歌适宜戏唱,儿童诗更适宜吟诵。
(二)表现方法(富于想象力)
例如:(1)《小猪奴尼》(鲁兵)有只小猪,/叫做奴尼。/妈妈说:“奴尼,奴尼,/你多脏呀!快来洗一洗。”/奴尼说:“妈妈,妈妈,/我不洗,我不要洗。”/妈妈挺生气,/来追奴尼。/奴尼真顽皮,/逃东逃西,/扑通--/掉进泥坑里。/泥坑里面,/尽是烂泥,/奴尼又翻跟头又打滚,/玩了半天才爬起。/一摇一摆回家去,/吓得妈妈打了个大喷嚏。/“啊--欠,你是谁,/我不认得你。”/“妈妈,妈妈,/我是奴尼,我是奴尼。”/“不是,不是,/你不是奴尼。”/“是的,是的./我真的是奴尼。”
“出去,出去!”/妈妈发了脾气。/“你再不出去,/我可不饶你。/扫把扫你,畚箕畚你,/当作垃圾倒了你。”/奴尼逃呀,逃呀,/逃出两里地。/路上碰见羊姐姐,/织的毛衣真美丽。/“走开,走开!/别碰脏我的新毛衣。”/路上碰见猫阿姨,/带着孩子在游戏。/“走开,/走开!/别吓坏我的小猫咪。” 最后碰见牛婶婶,/在吊井水洗大衣。/“哎呀,哎呀!/哪来这么个脏东西?/快来,快来!/给你冲一冲,洗一洗。”/冲呀冲,/洗呀洗„„/井水用了一百桶。/肥皂泡泡满天飞。/洗掉烂泥,/是个奴尼。/奴尼回家去,/妈妈真喜欢。/“奴尼,奴尼,/你几时学会了自己洗?”/奴尼,奴尼,/鼻子翘翘,眼睛挤挤。/“妈妈,妈妈,/明天我要学会自己洗。”(2)《夏日雨景》(徐鲁)
雷公公开着夏天的洒水车/轰隆隆地从天空驶过/洗亮了田野上所有的小溪/还有老橡树上的每片绿叶/蒲公英伸开金色的小巴掌/一万颗露珠儿在花蕾上闪烁/蘑菇们也从泥土里醒来了/白色的小帽儿上顶着草叶。
(3)《 红叶》(陶行知)
飞,飞,飞,满天的飞。哪儿来的这些蝴蝶?原来是红叶。
(4)《海带》,把它想象成海的女儿的飘带,通过童话表现大海的神韵。
(5)《蝴蝶和豌豆花》,一只蝴蝶飞进园里,豌豆花问它: “你是一朵会飞的花吗?”(6)《天空和太阳》,把天空想象成一座大钟,太阳为晃来晃去的钟摆,“这口钟走得真慢啊,摆过来时,要一个白天;摆过去时,要一个夜晚”。(7)《花的梦》和童话《小意达的花》的结合,和拟人的结合。
我从植物园归来,带回一个彩色缤纷的梦,我梦见,在我们的土地上,到处鲜花盛开、万紫千红。
我家的台阶前,一直伸展到远远的天边,有一群簇拥着的姐妹,那是一片紫色的玫瑰。„„当我从这梦中醒来,我又编织着另一个梦境:我要像领着小弟弟、小妹妹那样,领着这些花朵开始春天的旅行。去给山岗披一件花的衣衫,去给小河镶两行彩色的花边,再给养蜂场周围的田野,铺上无边的鲜花的地毡。„„
(8)《下巴上的洞洞》
从前有个奇怪的娃娃,/娃娃/有个奇怪的下巴,/下巴有个奇怪的洞洞,/洞洞/谁知道它有多大。/瞧他/一边饭往嘴里划,/一边/饭从洞洞往下洒。
如果/饭桌是土地,/而且/饭粒会发芽。/那么/一天三餐饭,/他呀/餐餐种庄稼,/可惜/啥呀没种出来,/只是/粮食白白糟塌。/你们、听了这个笑话,/都要/摸一摸下巴。/要是/也有个洞洞,/那就赶快塞住它。
(9)构思:《帽子的秘密》以游戏构思
我的哥哥可不是个普通人/他是一个三年级生/他一连考了那么些个五分/妈妈送他一顶帽子当奖品/ 这顶帽子的颜色可真蓝/漆黑的帽檐亮闪闪/别说把它戴在头上/就是看看心里也喜 8
欢。可是这顶帽子有点奇怪/它的帽檐老是掉下来/妈妈把它缝了又缝 / 不知道为什么它总是坏。„ „今天我偷偷地到了他的学校/这事儿一下子就弄明白/他们七八个三年级生/一出校门就把帽檐扯下来。他们在空地上来回的跑/又喊“靠岸”又喊“抛锚”/哥哥拿着望远镜----木头的/四面八方到处瞧。
(10)《病人在几层》(布兰科乔皮奇特)以悬念构思 著名的亚娜医生,/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
“喂!喂!亚娜大夫,/有个客人,嗓子得了急病。”/“客人,什么客人?/是外国人吗?”/“对对,一点不错,/是刚从非洲来的!”
“我马上就去,/快告诉我:什么地方?在几层?”
“几层?嗯嗯„„/他病得很厉害,可能是二层或三层。“/亚娜大夫觉得奇怪,/”什么什么,到底是几层?“
“对不起,大夫,/我实在说不清。/我们这儿是动物园,/一个长颈鹿突然嗓子疼,/他站在大楼旁边,/疼处可能在二层或三层。” 六.
(一)儿童诗的语言:
1.明快:以提炼的口语写诗《天目山上的好猎手》、《摇篮》 2.精致:精粹凝练(尤其是动词的使用)《雾》、《夏天的太阳》
(1)《天目山上好猎手》
我们天目山上的老猎手,打野猪最有经验。他们的每一颗子弹,都要用一头野猪来换。(2)《摇篮》(刘饶民)
天蓝蓝,/海蓝蓝,/小小船儿当摇篮。海是家,/浪做伴,/白帆带我到处玩。
(3)《雾》(美﹒桑德堡)
雾来了,蹑着猫的脚步。它静静地弓腰,蹲着俯瞰。港湾和城市,再向前走去
(4)《夏天的太阳》(英·斯蒂文森)
我们落下了百叶窗,使客厅保持着阴凉,他还是找到了一两个裂缝口。伸进他金光闪亮的手指头。
(二)语言(音乐美):
1.外在音乐美押韵
2.内在音乐美节奏和韵律(情感波动线)
3押韵:儿童诗的韵脚比儿歌疏、成人诗密,需根据阅读对象年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给年龄越小的孩子读的儿童诗,诗韵脚越密;给年龄越大的孩子读的儿童诗,韵脚越疏。例:《海水》,例:《迎面而来》(见后)。
(1)《海水》刘饶民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那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那么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人流了汗 4.节奏与韵律:儿童诗的节奏则是以变化中的复沓(散中有整)为主,如《笑》 儿歌以复沓的节奏(整齐)为主,如《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1)儿童诗《笑》金子美铃
它是美丽的蔷薇色,比罂粟籽还细小,当它散落地上时,就像焰火劈劈啪啪,绽放出大朵的花儿。就像眼泪簌簌滑落,如果微笑也会这样落下来,会是多么多么美啊。(2)(儿歌)《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什么鸟夏天水中往?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水翠鸟夏天水中往;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什么花秋天第一香?什么鸟秋天排成一字长? 桂花秋天第一香;鸿雁鸟秋天排成一字长。什么花冬天满树黄?什么鸟屋檐底下藏?
腊梅花冬天满树黄;麻雀鸟冬天屋檐底下藏。
5.儿童诗中也有反复的节奏韵律,但夹杂在自由变化的节奏韵律中。散中 有整《夏弟弟》。
给年龄越小的孩子读的儿童诗,复沓的节奏越多。《虎大王照相》、《小童话》、《欢迎小雨点》 给年龄越大的孩子读的儿童诗,复沓的节奏越少。《迎面而来》。(1)《虎大王照相》
大老虎,去照相,背着相机走四方。要给山猫照,山猫上树了;要给小兔照,小兔钻洞了;要给野鸭照,野鸭跳河了;要给黄雀照,黄雀上天了。山里山外到处跑,请问为啥没人照?(2)《小童话》
(3)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
(4)《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不要太多。来一点,不要太少。来一点,泥土裂开了嘴巴等。来一点,小菌们撑着小伞等。来一点,小荷钻出水面来等。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小野菊笑了,一点一个敬礼。
(5)《迎面而来 》 钟代华
很多日子/我们都迎面而来/相遇在上学放学的校门外/相遇在操场在走廊/相遇在心已决堤的短短课间
不自觉地微笑/自然而然地点头/眼神的光芒若隐若闪/陌生的薄雾渐渐散开/轻浅的冰雪悄悄融化
脚底生风的清脆/难道是昙花的鲜艳/偶尔相碰的一瞬/能否回味出/那异样的青涩酸甜
嫩绿的心事纷纷绽开/迎面的过程/恰如朵朵清波/或如飘来飘去的云/一道行走的风景/一阵鸣奏的琴弦
迎面的时刻/距离近得不再此岸彼岸/也许有许多可能/也许就那么无缘/要么登上各自的舞台/要么走向各自的港湾/但愿开始了/能有个期待中的结局/并演绎出校园里的精彩无限 迎面而来 擦肩而去/我们已相约一次少年的春天 七.情感和节奏韵律的关系
(一)教师: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诗赏析示例。学生:课后阅读赏析,写读后感,任务驱动。学生交作业,教师评成绩
(二)例如:
教师启发引导:儿童诗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师示范: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教学设计示例
学生:每人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一首儿童诗,设计一堂儿童诗的阅读教学课(课外完成,交教案设计)
教师:抽查4-5份点评 学生:修改完善
儿童诗的节奏以轻快活泼为主《夏弟弟》
《夏弟弟 》 圣野
悄悄地/悄悄地/他像一个活泼泼的爱爬竿子的绿孩子/伸着小腿尔到处爬。爬啊/爬啊/给树/添上树叶。
爬啊/爬啊/给葡萄架/披上绿纱。
爬啊/爬啊/给墙/绕上绿藤。
爬啊/爬啊/给小山坡/穿上绿衣„„
他啊/还给大地带来那么明亮的阳光/那么充足的雨水/太阳照/雨水淋/山林,更翠了!/田野,更绿了/庄稼啊,刷刷刷,/一个劲儿往上长/正在酝酿一个喜人的好收成。
我们看他不见/摸他不着/可是我们确实知道他来了/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
那个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给他取个名/说他的名字/就叫夏弟弟
八.赏析训练: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丰富的想象 赏析示例: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我想》
情感美 :
1、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儿童对父母的亲情之美
意境美(画面美):前4段,每一段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音乐美 :押韵:上、光、唱„„节奏:前三段复沓,第四、五段变化(变中有不变)想象丰富:拟人:小手、脚丫、眼睛。拟物:我—柳絮和蒲公英
九.儿童诗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小学语文一般课文不同,儿童诗的阅读教学设计应在把握儿童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1.朗读教学的设计
2.绘画教学的设计
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积累
4.激发孩子想象力的设计。
了解儿童文学赏析及教学
一.对比阅读:儿童诗与成人诗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象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象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母亲(朵思)》
绝早潺潺清唱的溪流
无水
却终于把播下的秧苗灌溉长大
她的眼睛有座山也有畦水
是郊游的好去处
不是港
把臂也围住了钟声
挥手也挥去了一些风浪
象极桂花,不似太阳 无光,不是山脉,无色
只有一种暖意
是一面湛蓝的天空覆盖住桂花
处处飘香
二.北师大中文系王富仁教授:儿童文学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儿童最喜爱的文学作品,因为它最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卢梭《爱弥儿》“发现儿童” 三.儿童的心理特点(举例)
丰子恺的散文《给我的孩子们》: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小弱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四.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特征也不尽相同 婴幼儿:1岁--
6、7岁
童年: 6、7岁—
11、12岁
少年前期:
11、12岁—
14、15岁
少年后期:
14、15岁—18岁
五.王富仁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曾对比情趣性和教育性,认为中国现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味太浓,淹没了应有的情趣。动画片同样存在此类弊病,看《丁一半儿》(《幼儿画报》动画版)和《小天使安琪》,对比分析。任溶溶的诗歌《爸爸的老师》以成人为描写对象,却是实实在在的儿童文学;《红楼梦》的主人公多是少年,因为是以成人的心理去写的,就不属儿童文学。(幼儿文学并不是幼儿写的文学,六.我们怎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一)童心是最难的,童心举例 丰子恺:《华瞻的日记》
我实在无心吃饭。我晓得她一定也无心吃饭。不然,何以分别的时候她不对我笑,而且脸上很不高兴呢?我同她在一块,真是说不出的有趣。吃饭何必急急?即使要吃,尽可在空的时候。其实照我想来,像我们这样的同志,天天在一块吃饭,在一块睡觉,多好呢?何必分作两家?即使要分作两家,反正爸爸同郑德菱的爸爸很要好,妈妈也同郑德菱的妈妈常常谈笑,尽可你们大人作一块,我们小孩子作一块,不更好么?
这“家”的分配法,不知是谁定的,真是无理之极了。想来总是大人们弄出来的,大人们的无理,近来我常常感到,不止这一端:那一天爸爸同我到先施公司去,我看见地上放着许多小汽车、小脚踏车,这分明是我们小孩子用的;但是爸爸一定不肯给我拿一部回家,让它许多空摆在那里。回来的时候,我看见许多汽车停在路旁;我要坐,爸爸一定不给我坐,让它们空停在路旁。
又有一次,娘姨抱我到街里去,一个掮着许多小花篮的老太婆,口中吹着笛子,手里拿着一只小花篮,向我看,把手中的花篮递给我;然而娘姨一定不要,急忙抱我走开去。这种小花篮,原是小孩子玩的,况且那老太婆明明表示愿意给我,娘姨何以一定叫我不要接呢?娘姨也无理,这大概是爸爸教她的。
(二)童眼举例
丰子恺先生的《华瞻的日记》:今天我看见一种奇怪的现状:吃过糖粥,妈妈抱我走到吃饭间里的时候,我看见爸爸身上披一块大白布,垂头丧气地朝外坐在椅子上,一个穿黑长衫的麻脸的陌生人,拿一把闪亮的小刀,竟在爸爸后头颈里用劲地割。啊哟!这是何等奇怪的现状!大人们的所为,真是越看越稀奇了!爸爸何以甘心被这麻脸的陌生人割呢?痛不痛呢?
后来爸爸挺起眼睛叫我:“华瞻,你也来剃头,好否?”爸爸叫过之后,那麻子就抬起头来,向我一看,露出一颗闪亮的金牙齿来。我不懂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我真怕极了。我忍不住抱住妈妈的项颈而哭了。这时候妈妈、爸爸和那个麻子说了许多话,我都听不清楚,又不懂。只听见“剃头”、“剃头”,不知是什么意思。我哭了,妈妈就抱我由天井里走出门外。走到门边的时候,我偷偷眼向里边一望,从窗缝窥见那麻子又咬紧牙齿,在割爸爸的耳朵了。
更可怪的,妈妈抱我走到吃饭间里的时候,她明明也看见这爸爸被割的骇人的现状。然而她竟毫不介意,同没有看见一样。宝姐姐夹了书包从天井里走进来,我想她见了一定要哭。谁知她只叫一声“爸爸”,向那可怕的麻子一看,就全不经意地到房间里去挂书包了。前天爸爸自己把手指割开了,他不是大叫“妈妈”,立刻去拿棉花和纱布来么?今天这可怕的麻子咬紧了牙齿割爸爸的头,何以妈妈和宝姐姐都不管呢?我真不解了。
最可恶的,是那麻子。他耳朵上还夹着一支香烟,同爸爸夹铅笔一样,他一定是没有铅笔的人,一定是坏人。„„到妈妈抱了我回来的时候,我才仰起头,预备再看一看,这怪事怎么样了?那可恶的麻子还在否?谁知一跨进墙门槛,就听见“拍,拍”的声音。走进吃饭间,我看见那麻子正用拳头打爸爸的背。“拍,拍”的声音,正是打的声音。可见他一定 12
是用力打的,爸爸一定很痛。
然而爸爸何以任他打呢?妈妈何以又不管呢?我又哭。妈妈急急地抱我到房间里,对娘姨讲些话,两人都笑起来,都对我讲了许多话。然而我还听见隔壁打人的“拍,拍”的声音,无心去听她们的话。„„
我醒来,看见爸爸坐在披雅娜旁边,似乎无伤,耳朵也没有割去,不过头很光白,像和尚了。我见了爸爸,立刻想起了睡前的怪事,然而他们—爸爸、妈妈等仍是毫不介意,绝不谈起。我一回想,心中非常恐怖又疑惑。明明是爸爸被割项颈,割耳朵,又被用拳头打,大家却置之不问,任我一个人恐怖又疑惑。唉!有谁同情于我的恐怖?有谁为我解释这疑惑呢?
(三)童语举例
小雨点
小雨点,你真勇敢,从那么高的空中掉下来,一点也不觉得疼吗?
(四)第一,努力找回自己的童年生活。儿童文学诗人雁翼在《诗学杂记》中说:其实,童年是不能忘记的,因为童年的心灵象一张白纸,客观世界的手在上面写下了第一行文字,象树第一次挂果,象花第一次引蝶,象平静的湖面第一次被风吹皱,象夜空第一次出现星星,这是生命第一次用情感和世界交流啊,这是诗人最珍贵的财富。
第二,回到儿童世界去。了解熟悉儿童生活,体验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观察他们的行为。从中挖掘富有童趣的创作素材。如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瞻瞻夏天坐在爸爸膝上,发现爸爸的腋下长毛,把爸爸当作黄鼠狼。
七、我们怎么引导孩子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怎么教儿童文学作品)? 对比《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两份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初读,疏通文字;
再读,提醒音乐要素的把握:找出韵脚;注意三段中一个反复的节奏;
又读,心中有画面地读,分析三幅画的不同(静画,静中带动的画;对话动的画)
第四步读,有感情地读,分析三段的不同情感:安宁、欢快、自豪,第三段的情感把握是难点,因为现在的孩子已无法理解当时的背景。但可以让孩子回味曾有过的让他自豪的时刻,带着这种情感朗读。
八.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基础理念
童话的赏析和说课稿设计
一、童话的文体知识
(1)孩子们喜闻乐见
(2)浓厚幻想和夸张色彩
(3)虚构故事 二.幻想
(1)童话往往以假定和幻想的世界来反映生活,一般不受现实生活真实的限制。(2)童话创作一般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而不用现实主义手法。(3)幻想在童话中的应用是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
童话是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带有浓厚幻想和夸张色彩的虚构故事。
“童话”一词,是清末从日本语引进的,(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童话集》)原指“为儿童而作的故事”,包括小说、故事、童话,后来加以区分。童话和小说、故事确有共同的故事属性,但又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三.童话发展的基本轨迹
(1)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大禹治水、神医华佗
(2)民间故事:魔法故事、传奇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话(3)民间童话:田螺姑娘,狼外婆
(4)改写民间童话:《潘查达拉童话》、《贝洛尔童话》、《格林童话》
(5)创作童话:一些作家从改写民间童话逐步走向专业创作的道路。安徒生、普希金、阿托尔斯泰等,十九世纪是童话创作的黄金时代。十九世纪是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如克洛蒂的《木偶奇遇记》、卡洛尔的《阿丽丝漫游奇境记》等。我国的童话创作始于五四时代,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是童话创作的两块里程碑。
(6)科学童话:科学、科幻和童话相结合的新形式
童话与神话、传说的渊源关系:神话是人类之初通过塑造神的形象、运用想象与幻想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神话和传说长期口头流传,演变成民间故事。一部分民间故事如魔法故事、传奇故事、动物故事具有较多的幻想成分,另一部分如生活故事、笑话则较少幻想成分。前一类可称为民间童话,如田螺姑娘、狼外婆等。
四.从人物形象分:(1)超人体童话
(2)常人体童话
(3)拟人体童话 五.童话的分类
(1)从形成分:文学童话,科学童话
(2)从内容分:童话片;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散文体童话;童话剧《马兰花》(3)从体裁分:现实生活——幻想的基础 六.抓住童话的特征进行赏析:幻想性
(一)基本特征:幻想。首先,幻想是童话的核心与灵魂。幻想的性质并非童话专有,其他文体如神话、传说等都有,但却是童话创作和构思的基本途径,童话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使用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陈伯吹:“如果把童话看作一种精神的物质构造,那么童话也可能有一个童话核,这个核就是幻想。”)
(二)幻想的基本特征主要通过童话的三要素表现出来,即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是奇巧的。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1)环境是假设的童话
(2)情节是奇巧的(3)人物是虚构的
(三)社会环境《小王子》关于地球日出的片段:淡化模糊
生活环境《丑小鸭》:假设的、现实不可能的(幻想性)
《丑小鸭》象征安徒生坎坷的一生,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经历艰苦的奋斗而成名,就是丑小鸭历经磨难成为天鹅的过程。
其次,幻想必须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童话是现实生活在文学艺术上的折光,但不是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采用间接反映的方法,借助幻想塑造并不存在现实生活中,却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
七.童话的幻想性(内容):奇巧,曲折
(一)童话对社会环境一般采取淡化模糊的方法,或加以隐匿。假设的童话环境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社会环境即英国的上流社会。对生活环境则用幻想加以改造,从而为童话人物提供一个相适应的活动天地。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树洞王国,《小马虎》中的马虎王国等。
(二)日本动画《白鸟王子》(由《野天鹅》改编)奇巧的童话情节的转折 转折1:父亲和一个恶毒的王后结了婚
转折2:哥哥变成了野天鹅 转折3:艾丽莎遇到了王子
转折4:艾丽莎在做第6件荨麻衣服的时候要被处以火刑
童话情节还要求奇巧,幻想可以使童话情节比一般的故事情节神奇巧妙。赏析讨论:看《白鸟王子》第一片段,分析其情节的奇巧性。
后面的片段,奇巧性表现在:艾丽莎必须要在6年内不发出任何声音,用荨麻做成6件衣服披在哥哥身上才能使哥哥恢复人形。
(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毛线球带路
艾丽莎必须在6年内不发出任何声音,用荨麻做成6件衣服披在哥哥身上,才能使哥哥恢复人形。
(四)童话情节是童话人物在童话环境中的活动过程。和一般故事比较,童话情节也要求曲折。
神仙(善):女性形象:《灰姑娘》中灰姑娘的教母;《木偶奇遇记》中的仙女 男性形象:智慧老人、圣诞老人。儿童形象:小天使、小精灵
妖魔(恶):外表美丽、内心狠毒的妖女:《林中睡美人》中的那达生;外表和内心都丑恶的巫婆:《海的女儿》的巫婆 巨人(大):《大人国》中的大人,《格林童话》中的巨人 侏儒(小):《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拇指姑娘
罗尔德·达尔的童话《奇异的巧克力工厂》
动物拟人《小公鸡历险记》
植物拟人《洋葱头历险记》
非生物拟人《小布头历险记》
(五)奇巧性靠什么实现?
(1)童话的道具
(2)童话的逻辑
(六)童话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三类,即超人形象、拟人形象、常人形象。
虚构的人物形象:1.行为异于常态《皇帝的新装》的皇帝 2.思想异于常态《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的老太婆 3.遭遇异于常态《怪电视》的“我” 4.夸张,拟人,象征,假定(超人形象)常人形象:《拇指姑娘》拇指姑娘住处
《格列佛游记》大人国
常人形象,以普通人作主人公,但这类普通人的行为、思想、遭遇往往异于常态,是极度夸张的。《怪电视》中,“我”是普通孩子,但他的遭遇却十分特别:他家的电视中,狮子居然会跑出来,电视里的人居然头朝下,脚朝上,还反过来嘲笑“我”是倒过来的,他还跟电视里的小偷搏斗等等。
塑造这类人物的目的是使其具有一种讽刺性和象征性。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为讽刺,他的《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是为象征,象征老百姓的生活每况愈下,但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超人形象(夸大+夸小)——《永远花不完的故事》中的巨人、侏儒 夸张:1.拟人形象,人物(外形和性格)的夸张 2.环境的夸张
3.情节的夸张
(1)作品举例:《毛毛》中的时间拟人拟人:把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
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能力的手法。童话中使用拟人手法非常普遍,以动物拟人最广泛,《小蝌蚪找妈妈》、《一只想哭的猫》等;植物拟人如叶圣陶《梧桐子》等。非生物包括日月星辰,电闪雷鸣、山河湖海等都可拟人,抽象的事物与观念如时间季节、科学历史、真理梦也可拟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中的“宝葫芦”是不劳而获思想的人格化。(德)米切尔•恩德的《毛毛:一个时间窃贼的故事》是“时间”拟人(拟物“花”),张之路的《我和我的影子》是影子拟人等。
(2)外形的夸张:《大人国和小人国》(高矮大小的夸张);《海的女儿》(美丑的夸张)
《长腿七和短腿八》(长短的夸张)
(3)作品对比:《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花”形象
《花和树》中的“树”形象花:人的外形、语言、行为、思想(理想判断);树:人的外形、行为、情感;花的物性比树的物性强,如不能走路,花站在花的立场进行判断和说话;树则能走路还能扑火,完全是人的情感等。
作品举例:《夏洛的网》
性格的夸张:《不动脑筋的故事》(夸张不动脑筋);《蓝胡子》(夸张残暴);《一只想飞的猫》(夸张顽皮)
抓住童话的幻想性特征赏析:夸张和拟人等的表现手法:《豌豆公主》;《格列佛游记》;《哭鼻子比赛》;《大林和小林》。
细节的夸张:《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哭得眼泪流成了河;《木偶奇遇记》中比诺丘说谎鼻子变长
(七)童话夸张的独特性
(1)从程度上看,童话的夸张是强烈的、极度的夸张。一般的文学作品如小说的夸张是有节制的、不能超越生活真实的,童话的夸张则是 无限度的、非现实的。
(2)从范围上看,童话的夸张是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夸张。一般文学作品如小说的夸张是某方面、某环节的夸张,童话则人物、环境、情节甚至细节都采用夸张。
动物拟人《小蝌蚪找妈妈》
植物拟人《梧桐子》
抽象的事物拟人《毛毛:一个时间窃贼的故事》
非生物拟人《我和我的影子》
(八)人物的夸张:包括外貌和性格两方面的夸张。外貌的夸张如《格列佛游记》改编的《大人国和小人国》是高矮大小的夸张,(台湾)木子的《长腿七和短腿八》是长和短的夸张,《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和海巫婆是美丑的夸张。
赋予人的外形——赋予人的语言能力——赋予人的品德品质——赋予人的思想情感——赋予人的行为能力
(九)人性+物性=拟人形象
性格的夸张如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是夸张顽皮,张天翼《不动脑筋的故事》是夸张不动脑筋,贝洛尔《蓝胡子》是夸张残暴等。
环境的夸张:有人类的思想感情、动作行为,区别于动物小说.环境的夸张:安徒生《拇指姑娘》对拇指姑娘住处的夸张,《格列佛游记》的大人国中,道路、动植物、器具都大得惊人,麦子四十英尺高,猫比一般的公牛大三倍。小人国则相反。拇指姑娘住处:一个光得发亮的漂亮胡桃壳作为摇篮,蓝色紫罗兰的花瓣作垫子,玫瑰花瓣作被子。在晚上她就睡在这里,而白天她就在桌子上玩耍,因为这儿有妇人为她准备的特制的小舟。在桌子上,那个妇人放了一个盘子,里面又放了一圈花儿,花的枝干浸在水中。水上浮着一片很大的郁金香花瓣。而拇指姑娘就可以坐在这花瓣上,用两根白马尾作桨,从盘子这一边划到那一边,悠然自得!(夸张轻、薄、小、美)大人国:格列佛躲在一块象森林一样的麦子地里(那麦子连穗至少有四十英尺高)。不一会儿,他看见一个巨人从田间上来,那巨人有普通教堂尖塔那么高,迈一步有十来码。格列佛听见他的叫唤,那声音比号筒还响几度,初听起来好象是空中响起的霹雳。巨人叫唤过后,便有七个巨人向他走来,手执镰刀。这些巨人都比格列佛要高出十二倍,他们手中拿的镰刀有六把普通的镰刀那么大。
对比《小人国》的“小”(夸张大)
(十)情节的夸张:遵循事物自身原有的特点;遵循物与物之间原有的关系; 遵循支配它们的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
安徒生《豌豆公主》里的公主,睡在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上还感觉不舒服,因为下 16
面有一颗豌豆梗着她。借此情节夸张她的无比娇嫩。
《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捆绑格列佛的过程(看影片体会)。张天翼《大林和小林》大林吃饭被人伺候的情节。
郑渊洁《哭鼻子比赛》几个孩子哭鼻子眼泪流成溪河、海平面升高三寸的情节。
七.传统童话中物性和人性高度统一——现代童话更追求人性,有忽略物性的倾向。作品拟人法分析:童话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特征相近的某种特殊意义。行为能力不同、后者更丰富。人物、情节、环境的幻想性表现得更为形象具体。夸张和拟人手法大大增强。1.《木偶奇遇记》中的蟋蟀象征良心。
2.《小红帽》中吃人的狼象征现实生活中奸诈凶残的恶人。
3.《魔戒》象征现代物质文明和人类欲望的陷阱。
运用拟人手法时要注意人性和物性的结合。首先,有人性,既有人类的思想感情、动作行为,这样就和动物小说区别开了。
其次,不能违背物性、缺乏物性,即遵循事物自身原有的特点、物与物之间原有的关系以及支配它们的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
童话拟人手法的特殊性:讲究人性和物性的结合
巨人和侏儒对比明显(《大人国》和《小人国》),神仙和妖魔善恶外现(那达生、白雪公主后母)
情节的展开更充分(《小人国》)环境的表现更为具象(《白雪公主》中王后的居室》 有人性:拟人手法更普遍《灰姑娘》《仙履奇缘》 夸张手法更充分:《小人国》(文字版)
小人国(影视版)有物性:不能违背物性、缺乏物性。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教学目标)区别于寓言中的动物故事 教学内容
引导孩子赏析童话幻想的人物、情节、环境 引导孩子赏析拟人、夸张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阅读,讲述,表演,创编
看《爱丽丝漫游奇境》,感受拟人手法的全方位应用。
《稻草人》中的稻草人: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被插在稻田里,因而不能随意走动。“他的身体跟树木一样,长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木偶奇遇记》中小木偶拿蜡烛手指被点燃,跳进大海不被淹死,跳海时要绑一块大石头,都是遵从了小木偶是一块木头的物性。
拟人手法的发展与变化:说课:对象为同行,上课:对象为学生
近年来,随着童话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童话中物性和人性统一的规定性有所突破。幻想更加超越现实,甚至不惜违反自然规律走向更自由的表现状态。如(英)唐纳德的《一个唬老虎的小男孩》,其中的老虎不再具有威武勇猛的特性,而是一个憨厚可爱的小男孩。英国作家唐纳德·比塞特的《一个唬老虎的小男孩》中的老虎就一反常态,它不仅被印度男孩沙奇唬跑,而且还喜欢上了沙奇,为小男孩的勇敢感到荣耀,最后他们俩经常一块儿散步,还经常互相唬着玩儿。故事中的老虎不再具有威武勇猛的特性,俨然是一个孩子的形象,憨厚可爱。
(英)唐纳德的《一个唬老虎的小男孩》,其中的老虎不再具有威武勇猛的特性,俨
然一个憨厚可爱的小男孩。《花和树》中花和树的走路、救火。
当代童话中拟人中的情感更多地具备当代人的情感特征,更注重当代儿童的内心世界。情感也极具当代人的特征,如:《小鹿斑比》中的父爱——《海底总动员》中的父爱 注重儿童情感的拟人
教案:一节(门)课怎么上?
说课稿:一节(门)课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象征:用具体的形象象征抽象的观念、思想或情感
两种象征:具象象征(法)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有多个象征意象 总体象征多半是人物之间的关系或环境 童话象征的特殊性:两者之间不必存在相似性
童话的象征不是拿童话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划等号,如现实中的老鼠是害虫,童话中的米老鼠却是个见义勇为、好打不平的形象,是正义的象征;《大萝卜》中的小老鼠则是完成某些大事不可或缺的微薄力量的象征。童话改编为动画之后
童话的(阅读)教学,参考:童话小作家 九.说课是什么?
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简言之,就是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教学设计和分析。
说课稿格式:说教材;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的具体步骤安排以及相对应的理论依据);说教学效果;说板书
寓言的赏析与说课
一.文体知识——赏析——教学——写作
二.(1)文体知识定义:简短故事+讽喻意义=寓言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的简短故事。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和目的,故事是寓言的肌体和手段。二者不可分割。(参拉封丹语)(2)文体知识:结构
寓言的结构有三种:第一种,故事+寓意。第二种,寓意+故事。这两种结构仅仅是点出寓意的前后顺序不同,但都直接点明了寓意。第三种,寓意渗透蕴涵在故事中即故事寓意,不直接点出。
(3)文体知识:东西方寓言发展史
寓言的三大发祥地:中国、印度、希腊。
中国古代寓言:先秦寓言——两汉寓言——魏晋南北朝寓言——唐宋寓言——元明清寓言 1.先秦寓言(哲理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寓言作品主要在诸子散文中。如《孟子》中的“拔苗助长”、“五十步笑一百步”、“校人欺子产”、“齐人有一妻一妾”等;《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庄周梦蝶”、“丑妇效颦”等;《列子》中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九方皋相马”等;《韩非子》中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吕氏春秋》中的“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此外,《战国策》中也有大量寓言作品,如“南辕北辙”、“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先秦寓言小结: 这一时段的寓言主要为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服务,可称为“哲理寓言”。艺术上,取材于民间故事,善用比喻,多以人为主人公,富有生活气息,语言精炼且可凝结为成语。
2.两汉寓言(劝戒寓言):题材和手法大多因袭先秦,但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寓言来宣传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人们以劝戒,可称为“劝戒寓言”。主要作品有陆贾中的“指鹿为马”,刘向中的“螳螂捕蝉”、“叶公好龙”,刘安中的“塞翁失马”等。3.魏晋南北朝寓言(寓言的转折点):(寓言+笑话=诙谐寓言、讽刺寓言)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哲学上、文学上、艺术上都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寓言创作也是一样,邯郸淳的《笑林》是一部笑话专集,也是我国笑话与寓言开始合流的标志,并开启了后世讽刺寓言和诙谐寓言的先河。主要作品有“长竿入城”、“食笋煮箦”。此外,以《百喻经》为代表的印度寓言的传入,为中国寓言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主要作品有“欲食半饼喻”等。
《百喻经》:公元492年(南北朝南齐永明十年)一个懂汉文的印度法师求那毗地把它译成汉文。1948年著名作家冯雪峰特地把《百喻经》译述成白话文出版。《百喻经》里很多寓言是嘲笑愚蠢、懒惰、贪婪和不动脑筋的,如《单吃盐》、《吊驼驼上楼》、《二百里改称百二十里》、《杀了骆驼又破了瓮子》等。也有一部分寓言辛辣地讽刺了剥削阶级脱离实际、愚蠢无知的可笑行为,如《富翁造三层楼》、《地主老爷种田》、《医生和笨国王》等。4.唐宋寓言(讽刺寓言):中国寓言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期,这一期的寓言讽刺性加强而哲理性减弱,可称为“讽刺寓言”。而且开始了寓言的独立拟定篇名和独立编集。前者如柳宗元的《三戒》(寓言独立,拟定篇名),后者如相传为苏东坡编集的《艾子杂说》(寓言独立编集)。主要作品有柳宗元的《黔之驴》(见《三戒》)、《罴说》等;陆龟蒙的《蠹化》、罗隐的《说天鸡》(讽刺性加强而哲理性减弱),苏东坡的《日喻说》等。5.元明清寓言(诙谐寓言):元末明初及明中叶,掀起过两次寓言创作高潮。这期的创作冷嘲热讽的笑话成分增多,可称为“诙谐寓言”。其中以刘基的《郁离子》、《买柑者言》,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江盈科的《雪涛小说》,冯梦龙的《笑府》、《广笑府》、《古今谭概》和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寓言为代表。
三.“五四”以来,寓言创作较为冷落,值得一提的是冯雪峰的《雪峰寓言》。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寓言创作的作家有严文井、仇春霖、金江等。
当代创作寓言的名家有:凡夫、薛贤荣、陈必铮等。
印度寓言以《五卷书》为代表,传说为了教育国王的三个笨儿子,一个叫毗湿奴舍哩曼的人奉命编了这本书,只用六个月就把王子们教聪明了。这部寓言故事集被称为儿童文学的老祖宗。
(1)《莲花》:水池子里,住着一只天鹅,它最喜欢啄食莲花。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星星映在池子里,很像朵朵莲花,天鹅就在池子里啄这些星星的影子。可是,它反反复复地啄了一夜,什么也没有啄到,感到非常灰心。第二天白天,池子里开着真正的白莲花,可是天鹅却以为那仍是星星的影子,便不再啄食它们。因为被骗过,便连真的也怀疑,这比单纯的被骗还糟糕。
(2)《蜜蜂和莲花》:清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蜜蜂就纷纷飞向四野,开始一天的劳作。有只蜜蜂一头飞进了莲花的花蕊,美美地吃起花粉来。花粉的味道真好,这只蜜蜂一直吃到黄昏,还不肯从花蕊中飞出来,结果被包裹在里面,出不来了。它本来知道莲花早上开放,晚上花瓣就会包裹起来,但它一心只想到得到的好处,却忘记了里面的危机。贪婪是危险的亲密伙伴。
(3)《豺狼舔血 》:从前,羊群中有对公羊不知为什么打起架来。它俩气冲冲地向后退几步,然后迎面地冲上去,用犄角拚命顶撞。几个回合下来,地上流了不少的血,但它俩斗红了眼,谁也不肯罢休。一只豺狼走过来,看到这一情景,高兴极了,心想,今天准能吃到山羊肉了!于是,就跑到两只公羊中间,舔地上的鲜血。它想:吃肉之前,先舔点血再说。就在这时,两只山羊再一次撞到一起,这只豺狼因为急于想舔一点血,没有来得及躲 19
开,就倒在两只公羊的犄角下,一命呜乎了。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却拿生命作为代价,这样的人还少吗?
四.西方寓言发展简史:希腊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克雷洛夫
(1)公元六----七世纪希腊寓言:以《伊索寓言》为代表,主题是写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如《农夫和蛇》说明恶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应怜惜毒蛇一般的恶人。伊索因之被称为“寓言之父”。(2)十七世纪,法国的拉封丹以十二部寓言诗(244首寓言诗,分为12卷)饮誉全欧,主题是讽刺法国上流社会的腐朽、教会的黑暗等。如《得了瘟疫的群兽》对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作了有力的揭露。《母牛、母山羊、母绵羊和狮子合伙》强烈抨击“强权即真理”。(3)十八世纪,德国莱辛有《寓言三卷集》计93篇寓言,矛头直指德国上流社会。莱辛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但赋予了新意,都同当时德国社会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例如《水蛇》、《狮和驴》、《受保护的羊羔》等,辛辣地讽刺了德国封建专制的暴虐的统治和统治者的残忍、伪善和昏暗。《乌鸦与狐狸》讽刺了阿诙逢迎的丑态,《好战的狼》讽刺了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恶习。(4)十九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有寓言九卷(共计206篇),反映沙皇暴政下的社会现实。如《鱼的跳舞》、《农夫和羊》、《农民和河》等都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伪善无耻,横蛮专制,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五.东西方寓言的比较
(1)题材:中国寓言以人物故事为主;印度寓言兼而有之;希腊寓言以动物故事为主(2)思想:印度寓言耽于幻想;中国寓言处于中间状态;希腊寓言面向现实。
(3)体式:希腊寓言以韵文为主;印度寓言韵散交错;中国寓言以散文为主。
(一)中国、印度、希腊三个国家的寓言创作,植根于各自民族的肥沃土壤,开出了各自绚丽的花朵。我们可以从题材、思想、体式上进行比较:
一、题材上,中国寓言以人物故事为主,希腊寓言以及继承它的西欧寓言以动物故事为主,印度寓言则处于中间状态,动物形象略多于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希腊、印度的寓言大多是由动物故事演变而来,而我国先秦寓言则是由生活故事演变而来。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广泛地、出色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于各种各样的动物以人的思想性格,让它们象人一样说话活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动的艺术世界。
(二)思想上,印度寓言耽于幻想,为佛教所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希腊寓言面向现实,托寄在奴隶伊索的名下,具有世俗的性质;中国古代寓言则处于中间状态,走入了哲学文人的书斋,具有极重的政治伦理色彩。如僧人伽斯那所撰的《百喻经》就是佛在说法时,有500个不信佛教的人向佛提出种种问难;佛用来解答的98个譬喻。后来这98个譬喻故事,加上前面的冒头和后面的谒语,便成了《百喻经》。
(三)体式上,希腊寓言与西欧寓言以韵文为主,中国寓言以散文为主,印度寓言则韵散交错,散文用于叙事,韵文用于咏叹、对话和总结寓意。如《五卷书》是用散文和诗歌结合起来写,用散文叙述故事,用诗歌写成格言和谚语。这种用散文和诗歌结合的艺术形式,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六.现当代寓言的创新
(一)故事新:角色新;取材新。
立意新:反向立意;转变领域
(1)角色新:寓言的传统角色多为人或动物,一部分用植物。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寓言创作的角色有较大突破。严文井的《回声的结局》以回声为主人公,叶永烈的《算盘老兄的猜想》以算盘为主人公,陈模的《爱说谎话的彗星》以彗星为主人公,等等。当代寓言的创作,可以以书籍、阿拉伯数字等过去未用过的事物为角色,也可以用现代化 20 的设备设施为角色,如电脑、光盘、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
例如:1.《浮云》(仇春霖):黎明,破晓的晨风吹散了轻纱似的薄雾,在东方展开了解一幅瑰丽的图画。云海深处,朝阳射出万道金光,云彩被染红了。金色的波澜,在天空中翻腾、闪耀,光彩夺目,变幻无穷。这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的景色啊!人们赞美着朝霞,诗人们为他写下了感人的诗篇,画家们把他画成了美丽的图画,音乐家们为他唱起了赞歌„„在人们的赞美声中,有一片浮云被激动得不安份起来了。他想:“我可不是一片普普通通的云呀!”他不愿意再躲在地平线的边缘上了,他要飘到天空中间去,要让世界上所有的眼睛都能看到他。
于是,这片浮云飘荡了起来,直向蓝天的中央飞去。但是,当他离开了朝阳的照耀,便突然失去了光辉,变得暗淡起来。这时候,他才觉察到自己丢掉了什么。回头看时,啊,原来背上那件金光灿灿的披肩早已不见了!再向东方望去--太阳正在人们的颂歌声中冉冉上升,原来是她那辉煌的光芒,透过云层,才织成了灿烂的朝霞。这片浮云羞愧地垂下了头。一阵轻风飘过,把它吹得无影无踪,谁也看不见他了。2.《比声音》(凡夫)
一台车床发出雷呜般的吼声:“呜──呜──我是世界上最好的车床!” 一部小轿车不甘示弱,他用比重型坦克还震耳的马达声说:“达达达,达达达,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轿车!”一部载重汽车立即以更大的轰鸣声压倒了他俩:“轰隆隆,轰隆隆,世界上的卡车谁也没有我的力气大!” 一位修理工轻蔑地说:“根据多年的经验,那些叫得最响的人,往往都是毛病最多,干事最差劲的家” 3.《船、帆与风》(凝溪)一艘船航行在蓝色的大海里,船对帆说道:“朋友,谢谢你。你给我带来了破浪前进的力量。”“不该谢我。”帆说,“还是谢风吧。”船睁大眼睛看了看:“你叫我谢风。风在哪里?怎么我一点看不见。“是呵,””帆说,“这种助人为乐而不留身影的精神就更加值得我们大家赞颂了。”(2)取材新:故事取材有时代气息。如《母鸡的文凭》;《动物听证会》;《小刺猬的行为艺术》
1.《母鸡的文凭》(凡夫):母鸡拿着一张“游泳大学毕业证书”,要求凤凰给她落实“游泳健将”待遇。凤凰说:“你的职责是下鸡蛋,这毕业证书对你一文不值。”“咯咯咯,”母鸡争辩说,“你说得好轻巧!这文凭得来容易吗?它可是我用钱买来的呀──一年的鸡蛋钱!你知道吗?” 凤凰说:“事情正是如此,凡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用金钱买到了,它原有的价值便不存在了。
2.《动物听证会(外一则)》(汪林)
“动物要进化,就要向人类学习。”这是狮子大王最近提出的一个新口号。
动物王国决定从人类引进“公共决策民主化”和“为民维权、由民作主”等光鲜举措。狮子大王指出:“以后只要遇到关系到动物世界的大小事项,特别是关系到动物们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从动物中间选出代表,举行听证会。我们强势动物要低下高贵的头颅,听听弱势动物的意见。力争使动物世界向着和睦、友爱、民主的方向发展„„”动物王国召开的第一个听证会的主题是:“该不该消灭兔子!”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有狮子大王和夫人、老虎父子、豹叔侄、狼祖孙三代、狐狸一窝、山羊一只、兔一只。狮子大王作了简短的开场白后,代表们踊跃发言。老虎说:“不管白兔黑兔,蹦蹦达达,形象猥琐,十分有损动物的形象,应该消灭掉。”豹说:“兔子大量繁殖,严重破坏了动物界的生态平衡,掠夺了其它动物的生存权,制造了一系列不安定因素,应该彻底消灭!”狼说:“兔子到处挖洞,造成了地壳的不稳定,危及到防洪大堤的安全。兔子是发生地震的罪魁祸首,是造成洪水泛滥的元凶。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干净彻底地消灭之!”
狐狸说:“现在整个山林生态遭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破坏,就是由于兔子们放肆地啃食
树木、草地造成的恶果。我们必须站在保卫动物家园的立场上,打一场围剿兔子的动物战争,把它们完全彻底干净地消灭光!”狮子大王见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个个热血沸腾,只有山羊和兔子两位代表一言不发。狮子大王便用和蔼可亲的口吻请山羊和兔子发言。这时,山羊浑身已抖成一团,上下牙床打着架,费了好大的劲,才吐出两个字:“赞成。” 再看兔子,早吓瘫了。
3.《小刺猬的行为艺术》(汪林)
长毛兔需要定期剪毛。小刺猬见之,感到很新奇,便问长毛兔为什么要剪毛?长毛兔神神密密地说:“把衣服脱光,这是刚从西方流行过来的一种崇高、完美、自由的艺术。” 小刺猬更加好奇地问:“我是一个艺术崇拜者,一直想成为一位艺术家。剪毛到底是一种什么艺术呢?”
长毛兔想了想,结结巴巴地说:“大概叫‘行为艺术’吧。”小刺猬决心作一个行为艺术家,它要人拔掉它身上的刺。它太讨厌这一身刺了,不仅丑陋不堪,而且还不利于团结,明显带有拒人千里的感觉。有的刺猬劝它:“咱们身上的刺千万不能拔,它不仅是我们的象征,而且还是咱们御敌的工具呐。”小刺猬不听劝告,它说:“长刺拔刺是我的自由,我就要追求这种完美的行为艺术!” 好吧。小刺猬的刺被拔掉了,留下了一个个血点点,肉乎乎的实在难看。但小刺猬却忍住疼痛,又蹦又跳,尽情地展示它的行为艺术。
大家看着小刺猬的表演,有的摇头,有的唉叹,也有的表示理解。就在这时,老虎来了,围观的动物们一哄而散。小刺猬本能地龟缩成一团,一动不动。但它忘记了它身上已没了对付老虎的针刺。老虎一口把它吞进肚里。
七.古今寓言的寓意一般变化不大,因为人类的生活经验是世代相传的,但可以做到立意新,即“具有时代感,与当代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和活动休戚相关。”(仇春霖语)《避雷针和风向标》(凡夫):无论是万钧雷霆,还是剑雨刀风,直指云空的避雷针,总是巍然不动,勇敢地把危险的电流导向大地,使高大的建筑物免遭雷击。风向标却不同,他朝南暮北,忽东忽西,风一天调几次向,他的身子就跟着转动几次,哪怕是一丝微风,他也灵敏地作出反应,毫无懈怠之意。于是,避雷针受到赞美──立场坚定;风向标受到鄙夷──随风转移。小燕子把这一评语告诉了他俩。风向标坦然地说:”让别人去评头评足吧,舌头长在人家嘴里。我只有一个信念:实事求是地向人们传递信息。如果我违心地把北风说成南,把东风说成西,那我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避雷针高声地表示赞同:”说的好哇,兄弟!你我分工本来就不同嘛,为何要用我的标准去衡量你?离开动机和效果去评价一个人的行动,常常会把一个美好的形象歪曲。” 寓言故事中的管理之道 :“南风定理” 【故事】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大衣脱掉。北风猛烈吹起寒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都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带来风和日丽之感,于是人们纷纷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因而南风获得了胜利。(拉封丹寓言)
【启示】温暖胜于严寒,企业领导者在管理中要学会运用“南风”法则,真正去尊重和关爱下属,以人为本,推行严格中不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使下属随时感受到公司传递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最大积极性。
这就是时下商界流行的管理寓言,故事是旧的,却注入了新的寓意。
八.抓住寓言的特点进行赏析:主题有深刻的哲理性、强烈的教训性、尖锐的讽刺性。
(一)寓意:1.深刻的哲理性;2.强烈的教训性;3.尖锐的讽刺性
(二)故事:1.比喻性;2.喜剧性;3.单纯性
1.哲理性:寓言的故事中通常隐含一个深刻的道理。如《自相矛盾》,通过楚人读矛与盾的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时而立。”讽刺那种违反形式逻辑矛盾律而陷于自相矛盾的人,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1)规律与蛮干:《拔苗助长》,(《孟子》);(2)自由与必然:《庖丁解牛》,(《庄子》);(3)
偶然与必然:《守株待兔》,(《韩非子);(4)主要与次要:《九方皋相马》,(《列子》;(5)相对与绝对:《望洋兴叹》,(《庄子》);(6)意识与存在:《掩耳盗铃》,(《吕氏春秋》;(7)一分为二:《塞翁失马》,(《淮南子》);(8)本质与现象:《画皮》《聊斋志异》)。
2.教训性:寓言总要对读者进行劝戒,使人从中得到思想教育和经验教训。如拉封丹的寓言《老鼠会议》,讲老鼠开会决定要在猫的脖子上系一只铃,以防它偷袭鼠类,可是决定后没有一只老鼠敢去做。作者最后点明:从教会到朝廷的许多会议,也是这样地开得毫无结果,讨论时热烈,需要执行时就找不到人了。这就是强烈的教训性。
指鹿为马:陆贾《新语》:赵高-秦二世;贾谊《新书·先醒篇》:(楚庄王)故先醒者,当时而伯;(宋昭公)后醒者,三年而复;(虢君)不醒者,枕土而死,为虎狼食。呜呼!戒之哉!
郭氏之墟:出自刘向《新序》,宋桓公-野人
指鹿为马:以直为曲,以白为黑。《新书先醒篇》楚庄公、宋昭公、虢君。郭氏之墟:虚假言行不能代替实际行动。
3.讽刺性:寓言常常运用讽刺和嘲笑揭露社会制度的弊病和某些人思想品德上的缺陷,批判假、丑、恶的现象,使人警醒。如“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讽刺了那些死抱住经验不放,墨守成规,不思变革的人。(鹿-貙-虎-罴)
如:韩愈《圬者王承福传》:讽刺无能却贪恋禄位的官僚 柳宗元《罴说》:讽刺专靠投机取巧“不善内而恃外的人”。柳宗元《蝜蝂传》:讽刺统治者利欲熏心贪婪成性的丑态。柳宗元《三戒》(临江之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苏东坡《二说》(河豚、乌贼鱼)(宋)韦居安《瓮算》、(明)王世贞《争闲气》
4.寓意:哲理;教训;讽刺。
总之,这些哲理、教训、讽刺就是寓言的灵魂,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寓意。虽然大部分语言会揭示寓意,但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寓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5.故事的比喻性、喜剧性、单纯性
比喻性:寓言的教训意义通过用故事作比喻的手段表现出来;或者说,一个短小的故事能够用来比喻某个教训,这就是故事的比喻性。
寓言是从教训和故事中取类似处,以此喻彼,以小喻大,以古喻今,以远喻今。例如:伊索寓言《孔雀与仙鹤》(孔雀愚弄仙鹤,嘲笑仙鹤羽毛的贫乏:“我穿的是锦缎和丝绒,你的翅膀却没有一点点美丽的东西。”仙鹤回答:“我飞翔,为了给星星唱歌,我能飞到天上去,而你想跳到房顶上都不行。”教训:穿戴朴素、有能力胜于穿戴华丽、不学无术。)
6.注意:(1)寓言的比喻性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修辞中的比喻是用具体的东西说明抽象的道理,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是一种特定的形象,而不是一个故事。寓言用来作比的是故事,其中有人物、情节等,是扩大了的比喻。
《五卷书》更是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环环相扣,造成一个个悬念。这种艺术结构,有点类似现在所谓的“系列故事”。
(2)寓言的比喻和童话的象征不同:童话用来做象征的故事完全是幻想的,而寓言用来打比方的故事不完全是想象的,西欧寓言以幻想的拟人化故事为主,中国古代寓言则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笑话居多。寓言的比喻意义一般很明显,童话的象征意味往往比较隐晦。(寓言的比喻占核心地位,用整个故事进行比喻,用来打比方的故事不完全是幻想的,寓意明显;童话的象征可有可无,可用故事也可用具体形象,用来做象征的故事完全是幻想的,象征意味隐晦)
(3)寓言幻想的特殊性:童话的幻想和寓言的幻想也不同。童话的幻想一方面比寓言的幻
想奇特、大胆、丰富,另一方面强调遵循童话的现实逻辑,讲究人性与物性的统一;寓言重视的是对现实的讽喻和影射,其多不拘泥自然逻辑,可以突破“物性”的限制。
如:伊索寓言《狐狸与葡萄》里,饥饿的狐狸想吃架上的葡萄,可是够不着,离开时他对自己说“这是生葡萄”。而现实生活中的狐狸不吃葡萄。
这是因为寓言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训,故事作比只是手段。故事若能恰切地比喻教训,则宁可牺牲逻辑性。
(4)喜剧性:寓言以嘲笑讽刺、幽默诙谐为美学特征。“寓庄于谐”,采取幽默嘲讽地方式来暴露人类的错误、缺点、弱点,笑声中让反面的东西显露它们的荒谬,使人从中得到教训。(暴露丑)如:一人溺于水中,其子呼人急救,许以谢仪。其父在水中伸头曰:“是三分便来救,要多的不必来!”(《山中一夕话·笑倒》(讽刺爱钱如命)
两乡人至县前,见“申明亭”“申”字。一曰:“由”字。一曰“甲”字。傍一人曰:“你多一头,他多一脚,看来还是田字。”(《精选雅笑》)(讽刺各执一偏、自以为是的现象)(5)运用夸张形成喜剧性:寓言的夸张与童话的夸张不同,童话的夸张是全面的,从人物到情节到环境的全方位的夸张;寓言的夸张则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的,如克雷洛夫的寓言《猫和厨子》。九.寓言和童话的对比(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篇幅)
除了在幻想、比喻、夸张等方面的不同之外,还可以篇幅等方面有所区别。(1)单纯性:内容(人物,情节,环境)形式(篇幅,字数)
(2)寓言的出场人物很少,一般一两个,最多不超过四五个。人物的容貌、服饰、动作也不要求作细致刻划,如《宙斯和阿波罗》只写了一个动作。
《宙斯和阿波罗》有一次,宙斯与儿子阿波罗争论谁的射术高明。阿波罗用力张弓,射出一支箭,而宙斯却只迈一大步就跨到了箭所落在的远处。
(3)寓言的情节也不曲折迂回,更无旁枝斜杈。如《庄子》中的“触蛮之战”,发生发展一笔带过,直接进入高潮,结局。
《触蛮之战》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寓言的情节甚至允许不完整。如《伊索寓言》中的“海鸥和鸢”只写了结果:
《海鸥和鸢》一只海鸥吞吃了一条很大的鱼,胀破了他的肚子,躺在海滩上等死。一只鸢看见后说: “你真是自作孽啊!你本是空中飞的鸟,不该到海里去找食物。这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安分守己。
(4)寓言一般不作环境描写,即使有也不会浓墨重彩。如《母蟹对小蟹》: 母蟹对小蟹说:“你不要横爬,为什么不直着走?”他答道:“妈妈,请您亲自教我怎 样直走,我将照着你的样子走。”可母蟹根本不会直走,于是小蟹说她笨。这是说,教育者自己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走,才能去教导别人。
这是因为:寓言的人物描写过细,情节发展过于繁复,环境过于渲染,就会抹杀教训,抹杀主题的鲜明性。
(5)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寓意的精粹和故事的单纯决定了寓言的篇幅短小,如《母狮子和狐狸》只有20几个字:母狮子为狐狸所非难,说她只生产一匹,她答道:“可是狮子呀!”(6)篇幅的短小又决定了语言的精炼,寓言的语言要求象诗歌一样精粹,但不能象诗歌语言那样饱含激情,而是要求充满理智,是“理智的诗”,是真知灼见。尤其点题话应当是格言式的语言。如卡雷尔•恰皮克的寓言,喜欢用动物自白的形式,表现一些吃人者的哲学,高度概括。例:《狼和山羊》 让我们在节约的基础上签订一项协定:我不吃你的草,而你要自愿地把你的肉供给我。
《蛆虫》战争万岁!十.寓言的教学
(1)寓言的教育作用:增智慧;促想象(联想);简语言。(2)注意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区分不同年龄段):幼儿园的寓言教学重在讲故事,不要过多地告诫寓意,小学的寓言教学三年级以后注重故事和寓言之间的联系,由故事而寓意,从实到虚,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初中以上的寓言教学则重寓意,由寓意返寻故事。十一.一二年级的寓言教学
(1)观看《成语寓言故事》(VCD),讨论其中的“守株待兔”等寓言改编情况。思考:寓意作了怎样的改编?故事做了怎样的改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编?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2)1.选择根据6—8岁儿童的年龄特征
选择适合6-8岁儿童阅读和学习的寓言。
故事注意人物角色和情节两个要素的选择,如选择角色为动物、情节较为完整的寓言;寓意注意多选择教训性、而不是哲理性的寓言。
2.适当改编,重故事,“轻”寓意
改编:故事可通过扩情节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时候可让孩子自己改编故事; 寓意尽量从正面引导,变教训为经验。
3.把握三要素:增智慧;促想象;简语言
明确告诉孩子其中的寓意,并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历体味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尽量利用寓言的拟人和夸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利用故事和寓意之间的比喻性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利用寓言语言的精炼培养孩子简洁的表达力。
4.适当拓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尝试用同一故事挖掘不同寓意(教训)的方式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十二.三年级以上的寓言教学
(1)注重故事和寓言之间的联系,由故事而寓意,从实到虚,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2)寓言的写作:寓意和故事统一——寓意要明确——故事要新颖 1.寓意和故事统一:无论采取哪种结构方式,先叙后议(如《农夫和蛇》),或先议后叙(如《乌鸦和狐狸》),或议于叙中(如《树叶与树根》)。寓意和故事都必须统一,这是寓言写作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者具备相当的艺术概括力,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短小而巧妙的故事来表现教训,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
2.寓意要明确:故事明确,寓意可不点明;相反则必须点明。给成人看的寓言,寓意可不点明;给儿童看的寓言,画龙点睛的点题话不可少,特别是有歧义的故事。
一、基于学生的兴趣出发点——吟唱儿歌入情境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 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 探索新知。而儿歌的最大特点便是富有韵律感, 学生喜欢读, 易接受。如果把儿歌和情境结合, 利用儿歌的音韵流畅、易于上口、节奏轻快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儿歌快速入情入境。
如《暑假中的一天》 (浙教版) 一课,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假期中参与活动的一些照片, 有的同学学习了打球, 有的同学去旅游了, 于是在交流发言后, 笔者把学生的活动串联起来, 编成了一首儿歌:
暑假里不去学校,
我们干些什么?
学游泳, 去旅行
打打球, 看朋友,
看看书, 钓钓鱼,
你们我们多有趣!
简单的儿歌, 却因它的节奏感, 顿时变得很有趣, 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很快被调动起来, 假期中有意思的点点滴滴, 变得呼之欲出。接下来的谈感受, 就非常生动了, 课堂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达到了高潮。笔者随机点评, 生活经验的提升变得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当然, 利用儿歌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 如表演情境、说唱情境等,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 灵活应用, 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体验、收获。
二、基于学生认知的起点——诵读儿歌促认知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要理解一些比较深奥的知识, 或者是深刻的道理,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 将知识与儿歌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用儿歌概括地反映课文内容, 使之成为朗朗上口的三言两语,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唱, 对于理解、记忆、明理有着特别的效果。
如二年级上册《我就是我》 (浙教版) 一课, 旨在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由内到外的差异。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从而赏识自己, 悦纳自己。要让低段学生有这样的认知和感受, 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挑战和难度的。如一位教师的处理很巧妙, 她创编了几首儿歌, 把儿歌作为课堂活动的主线, 巧妙结合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课堂第一个活动, 教师让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 从外貌来发现差异。接着,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了儿歌:
我是单眼皮,
你是胖脸蛋。
我有大耳朵,
你有小酒窝。
长得不一样,
我很喜欢我。
这首儿歌, 是对自我外貌的有趣讲解, 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都可以编进儿歌,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儿歌中吟唱的形象, 孩子们觉得新奇有趣, 同时对大家的外貌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发现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 有的是小眼睛, 有的是翘鼻子, 但我们很可爱。这是对“我就是我”的第一次诠释。
第二个活动, 教师让学生用动作表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互相猜一猜, 接着又出示一首儿歌:
我喜欢画画,
你喜欢跑步。
我喜欢___,
你喜欢______。
爱好不一样,
我很喜欢我。
把爱好编进儿歌, 教师还作了部分示例, 让学生有了一个拾级而上的过程。学生在编写自己的儿歌时, 自然也对“我就是我”作了第二次诠释:每个人都很特别, 兴趣爱好也不一样。
第三个活动, 教师让学生做树叶贴画。树叶贴画的活动形式, 使学生兴致盎然。活动展示环节, 作品五花八门:有蝴蝶、小鱼、轮船……在教师的带领下, 学生饶有兴致地展示介绍, 相互欣赏。整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而道德认知也得到了提升。在交流中, 学生这样回答:“大家的想法不一样, 所以贴出来的作品也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此时教师出示儿歌的半成品, 让学生编写、吟唱:
我贴出小鸡, 你变出小花。
我会贴小虫, 你会变小鱼。
想法不一样, 我很喜欢我。
因为有着前面的铺垫, 学生从外貌、爱好、想法等多方面认识了自我, 课堂更加活泼了, 学生也在儿歌声中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独特性, 进而赏识自己, 悦纳自己。这样的体验得出的感受显然更深刻, 这样的课堂对目标的达成显然更有效。
三、基于学生情感的着力点——品读儿歌悟情感
巧妙找到情感和儿歌的契合点, 着力于学生的情感基础, 可以让学生在品读儿歌时, 也品读到细腻的情感, 并让这种情感直达儿童内心深处。因此, 品德课堂中品读儿歌对于提升学生情感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在执教《家人关爱我成长》 (浙教版) 一课时, 笔者和学生一起盘点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学生越说越详细, 越说越动情:有的同学讲到冬天时, 妈妈总是把自己的棉衣放在肚子上捂热, 再给自己穿;有同学讲到妈妈每天在自己做作业时陪伴在身边……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中, 一起品味父母的爱。情到浓处, 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首配乐儿歌:
妈妈的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日子,
妈妈到学校接我,
汗水从妈妈的身上滴落下来。
啊, 妈妈的爱, 是滴落的汗水!
一个很冷很冷的晚上,
都八点了, 我在写作业,
妈妈给我披上一件衣服。
啊, 妈妈的爱, 是暖和的衣服!
……
我一天天长大,
在妈妈的爱里!
在儿歌的品读中, 学生记忆中的一个个场景变得温暖起来, 父母那一份份爱变得滚烫起来。此时,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 充满了爱!品德课中有许多这样情感性很强的课文, 如《我喜欢我们班》、《我爱您, 祖国》、《我是集体中的一员》、《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等, 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儿歌, 可以让情感在吟唱中抒发, 在品读中升华。
四、基于学生行为的支撑点——表演儿歌导行为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 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 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 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指导学生的生活和日常行为,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的。
教材中有很多注重和突出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 如《让我自己来吧》、《我们一起做》、《今天我当家》、《假期安全真重要》、《秋天的保健》等。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在课堂上将相关的内容编写成儿歌的形式, 让孩子们一边诵读一边动手来做一做、演一演、练一练, 不仅课堂形式更加活泼, 而且更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秋季保健小儿歌
秋风起, 天气凉,
强身健体好时光,
勤开窗户空气爽,
注意保暖添衣裳,
常用冷水洗脸鼻,
预防感冒好办法,
多吃水果多喝水,
早起早睡身体棒。
客人来了我欢迎
客人到, 先问好,
请入座, 把茶倒,
大人谈, 不打扰,
看电视, 声音小,
送客人, “您走好”,
做到这些有礼貌。
关键词:儿歌;小学;识字教学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采用儿歌识字教学法,而教师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小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认字识字,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激发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关于利用儿歌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了研究。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爱玩的特点。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利用儿歌教学,说明儿歌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学生也能对儿歌中的词句朗朗上口,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儿歌、朗读儿歌,从而从儿歌丰富的内容中,提升自身的识字能力。
一、教师要能够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
儿歌的内容较多,语言浅显,学生在朗读时能够通俗易懂,教师要能够安排好教学顺序,教师要让学生朗读诗歌,对不认识的字词标记出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找到不认识汉字,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陌生汉字的记忆力。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学生只有对儿歌产生足够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朗读儿歌,从而为了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在朗读儿歌时,对不认识的汉字主动的研究,这样学生才能提升自身的识字能力。
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他们还没有完全接触到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因此他们对每一件物体和所发生的事情,都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儿歌对识字教学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提升自身的识字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采用儿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儿歌的朗读提升自身的识字能力,学生也是在趣味的儿歌中发现识字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这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采用趣味性的儿歌教学,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教师也可以提升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吴晓芳.识字教学点滴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4):12-23.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儿歌吗?谁来唱一曲?(1--2名学生)生:......师:同学们真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请看。(打开课件)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小老鼠上灯台》,师生拍手齐唱。(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愉快的进入到学习当中)。
师:如果我们把这首儿歌配上画,那就更完美无缺了。同学们也有好多儿歌,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儿歌也配上画呢?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儿歌配画的世界,去领略儿歌配画的奥妙和神奇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师:我们欣赏了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怎样把《小老鼠上灯台》配上一幅画?(1---3名学生)
生:.......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看老师配的背景画。师:我们来看下一首儿歌《大蜻蜓》,(课件展示,一名学生朗诵儿歌)
生:你读得真棒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大蜻蜓。
师:大家看我在黑板上画的大蜻蜓,我们如何让它变的更完美呢?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这首儿歌,并想象一下,画面应该添加什么内容使画面内容更丰富。(指名学生说)
生:.......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老师也想了一个背景供咱同学们参考。请看(出示课件)
师:现在看起来画面就丰富多了,涂上颜色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同学们请看下一首儿歌《小青蛙》,(课件展示,一名学生朗诵儿歌)
生:........师:怎样把这首《小青蛙》儿歌变成一幅画呢? 生:..........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小青蛙》这幅画小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好像在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祈福。
师:大家请看下一首儿歌,出示儿歌《啄木鸟》,(课件展示,一名学生朗诵儿歌)生:........师:那怎样把这首《啄木鸟》儿歌变成一幅画呢? 生:.......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啄木鸟》这幅画,小作者表现了啄木鸟在啄虫子。
师:同学们我们书上也有几幅儿歌配画作品,画的也很棒,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拔萝卜》、《咏鹅》、《小蝌蚪》等。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儿歌配画那怎样给儿歌配画。
a、选儿歌 b、构思图画 c、画图画 d、涂色(板书)
师:以上我们对儿歌配画进行了学习,希望大家都要养成认真分析的好习惯。想好以后再画。大家想不想给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生:........师:今天的作业: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播放儿歌音乐)
作业要求:(出示)
①画自己喜欢的儿歌,先仔细分析儿歌的内容。
②能够反映儿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景,构图饱满,主次分明。
③形式与儿歌内容要统一。
④着色要恰当。
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师:最后展示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谈感受、评价别的同学的作品、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儿歌配画作品并介绍喜欢的原因。生:.........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棒,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想出更好的儿歌,并能配出更美的图画。好,下课。
教学反思:
《儿歌变画》这节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儿歌,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尽管,我在课堂上提醒孩子要有创新意识,老师的和课本中的只作参考,但是,很多同学都是依照我的范作画葫芦,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儿歌的意境,有创意即可,整体的作业效果还是很好的。
儿歌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诵读了一些以典的儿歌,接着再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会写“蚂、蚁”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出小动物
师:天气渐渐地暖和起来了,再过一段时间,夏天就要来到了,你们都会在夏天做些什么啊?(2----3个学生回答)
师:啊,真快乐啊!小动物们也非常喜欢夏天,瞧,它们都出来活动了。(出示图片)
2、看图说话
师:图上有哪些什小动物?谁能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说一说?(生回答,名称随机出现,强调说完整)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躲起来来了,老师把它叫出来。(点击出示)谁能说说它在干什么?
二、发现规律,识字
1、认读词语
师:这些小动物集合在了一起,自己跟它们打打招呼吧?(自读)师:谁来跟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正音:蜻蜓、蚯蚓、蜘蛛)师:一起来跟它们打招呼!(齐读)
2、找规律 师:叫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
小动物都是虫字旁的,跟虫有关,另一边是字的读音。(1)发现虫字旁
师:你真会观察,它们都有虫字旁,虫字旁的字都与小动物们有关。
(2)师:除此之外,你从这里发现了什么?(另一半边的字变色)像这种有两部分组成,其中偏旁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在汉字中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形声字(板书)。
师:看完形声字以后,我们再来看几个生字朋友,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得出来。(运、间、网),大家发现没有,这个“网”是象形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谁能说一说汉字演变的过程呢?
师:这些小动物的名字都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这些小动物可活泼了,它们都跑进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小诗里!赶紧去读一读吧?
三、初读了解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读一读:读课文3遍,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书上说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书上说它们在干什么呀?一个一个地说。(每句话随机出现,同一句话多请几个人读)
蜻蜓半空展翅飞(展翅飞是怎么样的?谁来学一学?强调:手臂伸直,就像一架飞机一样)
蝴蝶花间捉迷藏(看图,是怎么捉迷藏的啊?)
蚯蚓土里造宫殿(宫殿是怎么样的,你有见过吗?图片出示)蚂蚁地上运食量(想不想看看蚂蚁是怎么运的?出示图)蝌蚪池中游得欢(做一做)蜘蛛房前结网忙(出示图)
3、师生对读
师:它们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多有趣啊!我们也来玩个游戏,对着读一读,好吗?
(1)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还有一种玩法。谁在半空展翅飞?
(2)()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
4、男女对读
师:请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更有趣。
5、全班齐读拍手读
6、想一想,我们还能编出哪些有趣的儿歌呢?
四、写字
师:读得真棒,看,连生字宝宝也被我们引出来了。
1、观察字形。
活动目标:
1.了解灯塔的特点及功能。理解儿童诗中所蕴藏的亲情,培养热爱父母的良好的幼儿情感教育。
2.愿意主动在集体面前朗诵,声音响亮。3.能用多种方式进行儿歌诵读。活动准备:
有关灯塔的图片或录像,有海浪声音的抒情音乐。活动过程: ★星期一活动安排
一、导入
图片或录像欣赏“灯塔’’,说一说灯塔的作用。欣赏儿童诗前四句,留下悬念。教师提问,启发幼儿感受情深意浓的母爱。
二、学习儿歌
1.欣赏灯塔的图片,说说儿歌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言将灯塔的内容表达出来。2.教师朗诵儿歌,帮助幼儿创设儿歌情景,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边看图片,理解儿歌内容。用儿歌的语言将诗歌说出来。(2)通过图片,幼儿跟着教师学习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优美。
可以分小组或分男女生反复朗诵儿歌、记忆儿歌,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还可以请幼儿主动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提醒幼儿声音要自然、响亮。★星期二活动安排 儿歌诵读比赛
分小组进行儿歌诵读比赛,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星期三活动安排
分组进行轮流诵读活动,如男女生分组轮流诵读、红蓝两队分组轮流诵读等。★星期四活动安排 分组进行儿歌表演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编排角色,进行表演。★星期五活动安排
幼儿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儿歌诵读表演。
【小学儿歌赏析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儿歌教学09-21
小学校本教材儿歌06-06
小学生安全儿歌10-22
小学交通安全知识儿歌12-15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儿歌06-02
小学生交通安全儿歌07-12
小学生行为规范儿歌10-07
小学生文明礼仪儿歌分享10-25
小学一年级《动物儿歌》教学反思11-01
儿歌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