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学们谈地理素材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同学们谈地理素材(共3篇)

与同学们谈地理素材 篇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4、怎样学好地理?

教学过程 :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使我们会用综合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5、怎样学好地理: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五、板书设计:

一、地理课学习些什么

二、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三、怎样学好地理

和同学们谈“折叠剪切”问题 篇2

一、折叠后得图形

例如: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矩形B.三角形

C.梯形D.菱形

分析:学生只要按照过程进行操作就可得出答案是D。

二、折叠后求度数

例如:如图,裁剪师傅将一块长方形布料ABCD沿着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的F处,

若∠BAF=60°,则∠DAE=______。

分析:由题意可知,∠BAD=90°,折叠得∠DAE=∠FAE,所以∠DAE=15°。

三、折叠后求长度

例如: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

A.2B.

C.1D.2

分析:由折叠过程可知,BC=OC=OA,所以∠CAB=30°,设BC=x,则AC=2x,再由勾股定理可得x=,故答案为B。

四、折叠后求面积

例如:如图a,ABCD是一矩形纸片,AB=6 cm,AD=8 cm,E是AD上一点,且AE=6 cm。接下来进行操作:(1)将AB向AE折过去,使AB与AE重合,得折痕AF,如图b;(2)将△AFB以BF为折痕向右折过去,得图c。则△GFC的面积是()

A.1 cm2B.2 cm2

C.3 cm2D.4 cm2

分析:由题中的操作过程可得,图c中∠AFB=∠AFC=45°,FC=2,GC=2,所以△GFC的面积=FC×GC÷2=2,故选B。

五、折叠后得结论

例如: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即A′),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A=∠1+∠2

B.2∠A=∠1+∠2

C.3∠A=2∠1+∠2

D.3∠A=2(∠1+∠2)

分析:由折叠过程可得∠1+2∠AED=180°,∠2+2∠ADE=180°,所以∠1+2∠AED+∠2+2∠ADE=360°,又因为∠AED+∠ADE=180°-∠A,所以答案是B。

六、折叠和剪切的应用

例如:如图1,矩形纸片ABCD中,AD=14 cm,AB=10 cm。

(1)将矩形纸片ABCD沿折线AE对折,使AB边与AD边重合,B点落在F点处,如图2所示;再剪去四边形CEFD,余下的部分如图3所示。若将余下的纸片展开,则所得的四边形ABEF的形状是 ;它的面积为cm2。

(2)将图3中的纸片沿折线AG对折,使AF与AE边重合,F点落在H点处,如图4所示;再沿HG将△HGE剪去,余下的部分如图5所示。把图5的纸片完全展开,请你在图6的矩形ABCD中画出展开后图形的示意图,剪去的部分用阴影表示,折痕用虚线表示。

(3)求图5中的纸片完全展开后的图形面积(结果保留整数)。

(具体解答过程由同学们自行完成)答案为(1)正方形,100;(2)略;(3)83 cm2。

练习:1.如下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的图形是()

2.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其中∠BAC=度。

3.点E、F分别在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的边AD、BC上,将这张纸条沿着直线EF对折后如图,BF与DE交于点G,如果∠BGD=30°,长方形纸条的宽AB=2 cm,那么这张纸条对折后的重叠部分的面积S△GEF=_________cm2。

4.如下图,将矩形纸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3厘米,EF=4厘米,则边AD的长是_____厘米。

答案:1.C 2.36° 3.4 4.5

(作者單位 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学数学组)

与同学们谈地理素材 篇3

总第1课时

课标与教材分析:

这节课要让大家对地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使同学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地理问题,使我们能够更快乐地学习,更健康地生活。

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地理课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会用地理的思维想问题 难点:通过地理课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会用地理的思维想问题 学情分析:

“地理”一词对初一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的科学与社会中学过,已经有所了解,但并不系统,因此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生活与地理地理的关系、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节大量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学媒体与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讨论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学生讨论回答。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问:下面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交流完毕请小组代表回答,并请其他小组补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人文景观。

(2)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日本的渔获量居世界第一位,销售鱼等各种海产品的市场很多,人们也有喜食海产品的习惯。日本的生鱼片驰名世界。(3)非洲的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4)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桑树的生长。桑叶是蚕的食物,蚕吐的丝经过加工,是纺织丝绸的原料。因此,这一带有悠久的植桑养蚕的历史,丝绸工业久负盛名。照片上这些漂亮的丝绸服装为国家换取了很多外汇。总结完毕及时点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学生读图,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过渡:那么我们学习地理用什么用处呢?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学生七嘴八舌:谈出自己的感想。

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举例三:观察城市形成的图片,思考其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在当今世界的很多地区,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经济粗放经营、资源浪费或消费过度等原因,使环境承载量过重,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土地退化、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发生,祖祖辈辈生存发展曾利用过、并遗留下来地球环境资源已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当代人对地球资源过量的使用和消耗,已损害和危及了子孙后代生存的利益和发展权利。为了保证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不受侵犯,我们必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 2 想观念,改变生活与经济发展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保护生态,治理污染,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子孙后代一个清洁、秀美、富饶的地球。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对地理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我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地理问题,使我们能够更快乐地学习,更健康地生活。

上一篇:购买委托协议书下一篇:追风少年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