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教学分析(精选8篇)
第一章:语音汉字
考试要点
1语音(掌握常见字的读音)2.辩析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3.辨别汉字的正误,改正错别字4.规范端正写汉字 5.使用工具书查字典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同时《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方音的情况。”
一、考点梳理与技法点拨:
(一1知识要点梳理:
1.声母识记(23个】:b、p、m、f、d、t、n l g、k、h、J、q、x、zh、ch、sh、r、z、c、s、y、w
2.韵母识记(24个):a、o、e、i、u、u、ai、ei、ui、ao、ou、iu、ie、ue、er、an、en、in、un un、ang、eng、ing ong
3.汉语拼音规则:
(1)牢记y、u、u的用法: ①y用在拼写没有声母的音节,韵母中“i”是唯一的元音时,“i”前要加上“y”,如yi(以)、yin(吟);韵母为“i’领头,后面还有其他元音时,“i”改写为“y”,如y6(鸦)、yang(鸯)、y6ng(拥)。②韵母中“u”是唯一元音时,“u”前加上“w”,如wu(污)、wu(误)。③韵母为“u”领头时,“u”前均加“y”,“u”上两点省去。如yu(愚)、yuan(怨)。
(2)明确省略规则。①韵母u与j.q.x相拼时,省去上面两点。如ju(聚)、qu(趋)。②韵母iou、uei、uen前有声母时,省去中间的元音,分别写成iu,ui,un,如jiu(咎)、hui(慧)、lun(论)。
(3)掌握标调方法。音调有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调时注意以下几点:①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声调标在元音上,如ke(可)、qi(起)。②韵母中有两个以上元音时,标调顺序依次为a、o、e、i、u、u。即ao时标在a上,ei时标在e上。
③调号标在i上时,i上的点省去,如hui(慧)。④轻声不标调,如yeye(爷爷)。
(4)正确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在其他音节后,为避免音节界限混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i’ao(皮袄)。
(5)明确书写要求。①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②注意大写:姓和名开头字母要大写,如:LiBai(李白);专用名词、普通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Longyan(龙岩);句子或诗歌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4.同音字:同一声旁和不同形旁组合,构成同音字,如“炕”与“抗”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同音字的辨别要准确把握每组同音字中每个字的特定意义,才不至于混淆。
5形似字:字的主要构件相同,字形上有着细微的差别,形成形似字。形似字的辨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辨析:①根据字的读音、字义来辨别;②根据字的形旁、声旁来辨别,如躁、燥、澡、噪;③根据字的结构来辨别,如“未”与“末”;④根据笔顺笔画或笔画数来辨别如“折”与“拆”。
6.多音多义字:同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和意义,构成多音多义字。如多音字“仇(chou qiu)”、“宿(su xiu xiu)”。多音字的辨别可以根据字义、词性来辨别。
7.造成错别字的原因
错字,指写的不是字;别字,把甲字当成乙字。错字别字合称错别字。造成错别字的原医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字形相似致错。如:“病人膏肓”与“病人膏盲”,“肓”与“盲”字形相似。
(2)字音相近致错。如:(龙岩中考改错题)“川流不息”误为“穿流不息”,“川”与“穿”字音相同;“刻骨铭心”误为“刻骨明心”,“铭”与“明”字音相同。
(3)音形相近致错。如:(龙岩中考改错题)“面色严峻”误为“面色严俊”,“峻”与“俊”字音相同,字形相近;“枯燥乏味”误为“枯躁乏味”,“燥”与“躁”字音相同,字形相近。
(4)意义相近致错。如:“浪费金钱”误为“浪废金钱”,“费”与“废”意义相近。
(5)笔画增减致错。如“盲”容易误写成“肓”、“拆”容易误写成“折”等。
2.修改错别字的方法
技法1.运用排除法。对于选择题,可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选项,可以跳过自己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汉字字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技法2.形旁辨义法。如:2006龙岩中考改错字题“枯躁乏味”,用形旁辨义法:燥,有“火”则有“干燥、燥热”之意;躁,有“足”则有“躁动、暴躁”之意。故“躁”改为“燥”。
技法3.语境辨形法。如:2006龙岩中考改错题“刻骨明心”一词,根据语境分析应改为“刻骨铭心”,“铭”与“刻”都是铭记在心的意思。
技法4.区分笔画法。有些字的字体十分相像,只是一笔之差,或是某一笔、几笔的长短曲直略有不同。
如“盲”和“肓”、“拆”和。折”、“已”“己”和“巳”等。
技法5.以义辨形法。如:峻,严峻;俊,英俊;竣,竣工;骏,骏马。
二、中考试题解析:
题型一:判断读音正误
【示例】(2008•福州市j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 误的一项是()。(2分)
A.美昧佳肴(yao)
寻觅(mi)
进(beng)溅B.小心翼翼(yi)和煦(xu)
心扉(fei)
C.棱(1eng)角分明
蹒(man)跚
堕(zhui)落
D.骇(hai)人听闻
孕(yun)育
凛冽(lie)
【解析】这道语音题考查汉字读音的识记和辨别。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传统项目,运用选择题型,考查的覆盖面比较大,命题者所选的都是一些常用词语,考生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一些易读错音的字。本题C项 “蹒(man)跚”应读“蹒(pan)跚”,“堕(zhui)落”应读“堕(duo)落”,故答案为c。
题型二:语音认读和拼读
【示例】(2007•泉州市)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 写出汉字。(4分)
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xuan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fu
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解析】这道题考查语音的认读与拼读。答案为:眩、幅、cen、ci。
题型三:同音字辨析
【示例】(2008•潍坊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 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编撰/酒馔
孱弱/潺潺 骇人听闻/言简意赅B.隔阂/弹劾
泥淖/阔绰
竭泽而渔/桀骜不驯
c.啜泣/辍学
麻痹/裨益
卷帙浩繁/鳞次栉比D.木讷/呐喊 荟萃/纯粹
浑身解数/不屑置辩
【解析】同音字的辨别要看清字的声旁、形旁,并准确把握每组同音字中每个字的特定意义,才不至于混淆。答案为c。(A.骇hai 赅gai B.淖nao绰
chuo D.讷ne呐na)
题型四:同音字、形似字辨析
【示例】(2008•三明市)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填
在方格里。(3分)(1)演奏快乐,就是品{
}(位,味)快乐。(2)晶{
}(荧,莹)(3)青{
}(睐,徕)
【解析】第(1)题考查同音宇,第(2)(3)题着重考查形似字的辨析,解答此题,可以根据字的形旁及字义来辨别,答案为:(1)味(2)莹(3)睐
题型五:多音字辨析
【示例】(2008•三明市)给加点字注音,写在横线上,注意规范书写拼音。(2分)快乐——
乐章——
【解析】“乐”是多音多义字,解答此题,可以根据该字在语境中的字义来辨别。答案为:le
yue
题型六:修改词语(或成语)中的错别字:
(2008•福州市)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千姿百态
花枝招展
大庭广众 B.通霄达旦
息息相通
交头结耳C粗制烂造
相得益彰
迫不急待D.古朴美观
焦燥不安
不记其数
【解析】错别字的修改要注意汉字的音、形、义,做到不因字形、字音相近或相同而误;也不因汉字的音形相近、意义相近而致错。该题B项“霄”应改为“宵”,“结”应改为“接”;C项“烂”应改为“滥”,“急”应改为及”;D项“燥”应改为“躁”,“记”应改为“计”。故正确答案为A。
题型七: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2008•襄樊市)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宇将这两个错别字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方,明天是社会栋粱。
【解析】订正错别字,重点考查的是同音字与形似字。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记忆字词不可模棱两可,麻痹大意。答案1“方”改正为“芳”“粱”改正为“梁”,同时注意书写规范、准确、美观。
第三课时考点精练
1.(2008•宁波市)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大地鸡呜,人类的(chui)烟升起。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
(peng)勃,土地丰
(rao)。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dao):大地,早上好1
2.(2008•临沂市)汶川大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如今灾区人民正进人抚平创伤、重建家园的关键时期,请你给灾区的同学们送上一句话,或表达同情,或鼓舞信心,或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力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2分)3.(2008•临沂市)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方框内。(2分)
A.毛骨竦然 合辙押韵
鞠躬尽瘁
怡然自得
B.抑扬顿挫
同舟共济
美味佳肴
多难兴帮
c.众志成城
油嘴猾舌
慷慨大方
张皇失措
D.风餐露宿
相安无事
重峦叠障
周而复始
4.(2008•泰州市)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1)签署
(2)纹丝不动
(3)千头万序(4)谈笑风生
(5)决择
(6)走投无路(7)一筹莫展
(8)蜂蛹而上
(9)冷峻
(10)百年沧桑
(11)鞭辟人里
(12)世外桃园
5.(2008•宜昌市)识字
(1)查字典,给下边文句中的两个加点的“落”字分别注音。(2分)只顾低头采撷落①——叶的人,脚步就会落②
在季节的后面。(2)请给“日”字分别增加一个笔画,组成不同的四个汉字。(2分)
(3)请在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花”意思相近的字。(2分)
①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芳迹。
②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清风朗月、落英缤纷的美的境界。
6.(2008•潍坊市)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惆怅
徘徊
苦心孤诣
相辅相承 B.羁绊
祈祷.好逸恶劳
锲而不舍 c.静谧
招睐
登峰造极
冥思苦想 D喧嚣
害燥
万恶不赦
拈轻怕重
7.(2008•临沂市)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商酌
烧灼
着迷
远见卓识B.瞎闹
渲染
漩涡
头晕日眩E蕴藏 酝酿
孕育
润物无声 D琐屑
亵渎
交卸
一泻千里
8(2008•宜昌市)写字(4分)
(1)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所谓“临”,即在字帖外用纸临写;所谓“摹”,即在字帖上直接蒙纸描摹。但“临”、“摹”各有长短,正如古人所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请将古人这句话正确抄写在答卷的书写格子里。(2分)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其中,东晋书法家
的《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
9、(2008•重庆市)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抖擞
姣洁
冲耳不闻
锲而不舍B轻捷
暄闹
因地治宜
吹毛水疵 c震憾
茏统
蓦然回首
郑重其事 D摧毁
恭敬
与口俱增
无动于衷
10、(2008•益阳)下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 找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呖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遐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改为
改为
11、(2008•株洲市)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暮蔼
耽误
有口皆碑
披丛带月 B辐射
委婉
惟妙惟肖
迥然不同
c精彩
提炼
中流砥柱
措手不及D分歧
帐篷
名列前茅
贻笑大方
2、(2008.成都巾)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zhuo),无论是令人厌恶(w0)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B.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vue),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qj)里它们彼此呼唤.终有一天它们 要汇合在一起。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a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zhi)比,庄严肃(su)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13.(2008•济宁市)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宁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人类社会是在同自然和谐相处又不断抗争中发展进步的。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与在自然灾害面前百折不nao、敢于拼搏、善
于斗争、经受洗礼分不开的。
屹
nao
改为
4、(2008•丽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也许有时会变得浑浊,但生命之水chuan
流不息,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b6
大t变得浩瀚无yin
。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
15、(2008•南通市)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ang sang
.饱受mo nan,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我们坚信,有各族人民并肩xie shou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16.(2008绍兴市)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han()了整个中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去,一座座美丽的城市顷刻变成废xu()。但是.天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pu()写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彰显了中华民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钢铁精神。
17.(2008•内江市)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chuo)狡黠(jie)风雪载途(zai)B伎俩(liang)拂晓(fu)恪尽职守(ke)c叮嘱(zhu)雏形(chu)草长莺飞(zhang)D什物(shen)嫌恶(wu)盘虬卧龙(q iu)
18(2008•内江市)下面一段话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修改后].整地写扯方框里。(3分)
一、把握地理课程标准, 夯实地理学习基础
《地理课程标准》注重用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相比,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仅指向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而且还指向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情感释放, 梦想追求, 体现了知识性、规范性、整合性, 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为推动地理学科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经验在于积累, 这亦是一个总结的过程。总复习阶段不提倡拉大网式的推进, 进行的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不断增强观察生活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这些生活知识很容易在命题中出现。如, 学会看云识天气;会用指南针判断方向;对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有自我保护措施;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怎么利用地理环境改善自身活动;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等。
二、提高学生读图素养, 发挥小组合作效能
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 读图题备受重视, 形成了“无图不成席”的准规则, 因此, 全面提高学生读图素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认为读图素养一般指学生对地图的理解与运用, 判断与描绘, 分析与归纳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读图、填图、绘图、指图等方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素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它既可以使学生的视角变大, 又可以使学生的胸怀变大。会读图就是会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知识, 从而掌握地图的语言, 并根据地图上的各种符号与颜色说明各种地理知识的能力。我们每个学生都要仔细审视地图释放的信息, 做到心中有图, 放眼世界。
复习是对地理知识的连接和再现, 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 要集思广益, 扬长避短, 共同提高读图素养, 要把小组合作贯穿总复习的始终。通过组内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可以各抒已见, 调动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达到训练思维本质、感知心灵语言、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为总复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三、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每个章节的重点往往也是全册书的重点。在地理学科总复习时, 教师必须加以强调并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复习也需要评价机制, 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要尽心尽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荣誉感, 帮助学生突破难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从而提高总复习效率, 为地理中考蓄积力量。
总复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在大力倡导多元性地理学习方式下, 将基础性、研究性、开拓性有机结合, 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在复习活动中运用知识, 体现学生在总复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自我提升、自我组织的能力, 互动性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在总复习中的对话、沟通、交流、合作的好办法。在复习方式中尤其要重视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 着力突出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和创新性。另外, 还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主导学生的思想活动品质, 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 时刻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提升地理综合素质。
四、优化学生学习情境, 有意设置变式训练
教师在复习阶段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 要充分利用图片、幻灯、影像、白板等教学手段, 给学生提供思维材料, 搭建一个有力的跳板, 让学生进入一个集中复习的美好境界, 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反复感知, 在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形象”。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主动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促进学生思、疑、问、悟, 不断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尽可能让学生发现问题, 动手解答。复习时教师不要自己包揽全局,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复习时间和空间, 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精心设计复习思路, 以引起学生广泛的思考。
在中考地理复习阶段, 还要求异求变, 有意设置变式训练“, 求异”也就是追求答案的多样性“, 求变”就是讲究一个问题的多问法。“殊途同归”也可以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总复习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交流、碰撞、交叉, 要让学生显示自己的力量, 直接从客体材料中获取信息。变式训练是地理学科教师在总复习时常用的方法, 有利于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深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获得实践生活体验
作为迎接中考的地理教师, 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更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比如一些探索型、应用型、开放型、信息型问题要在复习中多涉猎, 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 因为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迸发出对社会关爱的智慧火花, 促进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和主动思考, 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践体验, “读死书”和“死读书”都是不可取的, 教师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 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例如,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就能应用到许多地理方面的知识。人们盲目开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乱采乱挖等不良行为, 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常见的有:水土流失、土壤板结、草场退化、湿地变质, 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频发、水体严重污染, 以致流行病传播等。这些问题很容易出现在中考命题中, 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每天看新闻不少于半小时的习惯, 从中获得社会体验,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倡导学生自我反思, 理清所学知识要素
教师的自我反思能促进其专业水平的自觉提高, 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完善其所学知识的要素, 使他们能尽快进入复习状态。有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自我反思意识不强, 没有结合自己实际制订复习计划, 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 复习效率可想而知。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弹性, 知识空间广阔, 地理中考命题又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这就要求每位学生要善于审视、总结、归纳和提炼, 不断更新自己的复习理念, 做一名充满智慧的“温故”者, 在复习阶段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 实现文化知识储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达到自我反思服务于复习的新常态。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要多向教师和同学提出尚不明确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打破“心求通而未得”的局面, 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 这样, 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 质疑情趣会更浓, 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得到了双向发展, 自然会获取更多机会在复习中寻找到适当的角度和深度, 以实现自我突破。
七、复习坚持面向全体, 追求学生自由发展
复习的过程也是师生知识水平共同提高的过程, 坚持面向全体, 能使每个学生在复习中获得理想的效果, 追求学生自由发展是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在复习阶段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只有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探索和交流, 才能使每个学习个体的思维和智慧在整个群体中得到凸显和分享, 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关怀和照顾, 使他们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
学生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 问题是怎样尊重和开发不同层面学生在复习中的创造精神并发展潜能, 这是复习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从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性格爱好、情绪状态等个性因素分析入手, 采取有效策略指导、点拨、鼓励学生规范地复习,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选择和展示的机会, 追求学生自由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比如我班的赵同学, 属于班级的“学困生”, 对于他来说, 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要为他制订丰富、灵活、可行的复习计划, 推动其复习进程, 提高其复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总复习
一、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的有效性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因此,制定初中数学复习计划时:
1.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确定复习的重点。确定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大纲》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大纲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不要继续过分引申;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知其所以然,并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类型的习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能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
(2)知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3)近年毕业升学考试的分数分配情况。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内容分析可知,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为:数与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四边形、圆、解直角三角形、概率等等。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一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二是进行摸底测试。
3.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的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地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要求、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另外,也应考虑对优生培养、中等生的提高、差生转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做好分类教学、分类指导。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复习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结论及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大纲》的要求,不能拔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从复习安排上说,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弄清某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概念、结论、性质、判定等),由性质找方法(运算方法、推理论证的方法、画图方法、思维方法等),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等)。在一个单元的复习中,为了有效的引导学生弄清该单元的知识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实际,对该单元知识进行以查漏补缺为目的的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结论、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巡回辅导了解信息,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先基础、后小综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熟练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特别是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应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如将内容归为数、式、方程、函数等部分。复习时要加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数”“形”沟通。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复习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有关例题习题进行分析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一般化、特殊化、深化、减弱)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不总结解题规律及方法,这样既给学生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又不能使其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知识。事实上,有许多题目,是从同一道习题演变而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在遇上形式稍有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例、习题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寻找其他方法;
(2)改变题目的形式。如变解答题为填空题或选择题等。
(3)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交换或部分交换。
(4)改变题目的条件。
(5)把结论进行推广与延伸。如: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或在同等条件下,找出新的结论并证明或解答等。
(6)串联不同的问题。
(7)类比编题等。
做好例、习题的教学。对引导学生深钻教材,培养学生转换问题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
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既包括无理数运算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转化为算术数运算。解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一次方程,解二元、三元方程消元转化为解一元方程等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推广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正法、作图法。这些方法有的是要求了解的,有的要求理解的,有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解答题、证明题等交替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型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结构,如变更问题、改换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复习过程中,按照复习计划的安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是一定能取得较好效果的。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展的持续性。
过去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复习是为了系统整理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把目标瞄准考题,一步一趋地陷入“追题族”的泥坑。就当前教育形式而言,复习仍然是为了系统整理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要求学生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其目的却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发展,为持续发展打一些基础。
2、复习的策略是让学生主动而自信地发展。
要使学生主动而自信地发展,教师必须做到“知人”、“善诱”、“激励”、“导滞”。
“知人”就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古代教育家说过:“教学之法,本于人性。”也就是要深知学生的个性;又说过:“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这就是说要做成功一件事情,心理意向是重要的根本。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不知道他们对于复习是抱什么态度,只是一味地让他们做作业、进行模拟考试,学生被动地应付,久而生厌,就会丧失信心,那么,这种复习也只是事倍而功半了。
“善诱”就是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指导他们归纳整理,将本质属性相同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对于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指点他们记住其中最基本的,以减轻记忆负担。如: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通过乘、除法关系,可以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这样既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学习教学实践知识,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并要自觉将教学经验跟教学理论结合起来,用理论来引导经验,由经验来感悟理论。我们的格言: 想一想,做一做,想一想
化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化学教学具体环境下的应用,着重探讨化学教学实践性知识。其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有效开展化学教学,并不断改进化学教学。在教育科学中化学教学论属于学科教学论范畴。
(化学)教学技能是教师成功完成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行为能力,每一个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具有特殊性,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共同的特性。现代化学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按照教学活动的顺序分,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等。
课堂教学方案,通常简称“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教案是关于教学的计划或“剧本”,通常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等部分。教师撰写教案不仅仅是技能,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等。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要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经验。
教学过程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借助一定教学条件完成化学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有三个核心关注的要素: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一诊过后,通过分析成绩,分析试卷,分析学生情况,总结前期工作的不足,也初步计划了后续工作进行的方案,是故写下这篇反思。
就这次诊断的成绩,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提出了保优补差的设想,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就化学的学习而言,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出基础薄弱,基本知识点记忆不清的情况,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补差是重要的,夯实基础,成绩就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不错,因此他们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一定程度的拔高,为了兼顾到这两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
就大部分学生而言,首先需要处理的事情是帮助他们记忆,因此在制定复习计划时,我准备将知识按照考点分类,每节课着重分析一至两个考点,适当简化记忆内容,以确保学生确实能够记住,并在授课过程中,选择相应的习题,带领学生感受该知识点在习题中的体现,授予他们从题目中找到考点,高效做题的方法,按照课时安排,每节课的内容学生都有一至两天的时间消化,课后布置针对性的习题,以巩固记忆,但初期要以基础简单的题目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化学学习的信心。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的学生,拟选择以习题练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他们布置不同于其他学生的习题,一方面是提升他们对于中考题目的接触面,另一方面是对他们学习状态的肯定。
另外,为了让学生尽早习惯中考的模式,计划在剩余的时间里每周安排学生以考试的形式做一套兰州历年的中考真题,希望能够帮助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与中考。
对于我之前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复习方面做得不好,没有能够简单明晰的为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习题的讲解一方面量不够,另一方面杂乱无规律,难以给学生留学深刻的印象,在成绩分析会上听取了很多前辈的发言,因此借鉴反思制定以上计划希望能够在之后一个半月的复习中,真正的保质保量,提升学生成绩和能力。
Xyiangu
一、清理知识, 透视考点, 落实双基
初中数学总复习中应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重点是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再认、再构, 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在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中, 形成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一) 清理知识, 透视考点, 构建初中数学的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如果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罗列的, 知识间没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 就会导致数学知识不能发挥有效作用。而由于初中数学教材对知识结构的安排是阶段性的, 往往将同类知识分段安排, 螺旋式推进, 因此, 复习教学就需再组知识结构, 将同类或相近知识归类, 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网络。复习时按考纲要求将知识内容重新构建, 如代数部分知识:数与式, 方程和方程组,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函数及图像, 统计初步。几何知识:线段与角, 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形, 解直角三角形与圆等。另外还要根据考纲要求明确: (1) 哪些知识内容是一般了解不作考试要求的; (2) 哪些知识是不可能单独命题考试的内容; (3) 所考查知识可能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 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4) 哪些知识是难点、中考所要考查的重点;由于总复习任务紧, 教师要针对总体要求, 决定取舍。
(二) 重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复习中应加强对学生解题过程的检查,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重视解题的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的技巧, 回头探究教材中的典型题, 以一题带一片, 知识归纳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例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 把教材中多次出现的图形进行加工:如图, 已知AC=BD, 要使ΔABC≌ΔDCB,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AB=DC或∠ACB=∠DBC或AO=DO或BO=CO
此题属思维多向、答案是不唯一的开放题型。学生只需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从不同角度思考, 便可得到不同答案,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激活了思维。而且此题进一步变化, 如延长BA, CD交于一点E, 或连结EO并延长交BC于F等, 然后找全等三角形, 适当综合, 深化应用, 培养能力。中考试卷中的基本题、常规题的测试目标比较明确, 主要对数学基本方法的考查, 如配方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待定系数法等。方法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思想是意识的、深层的,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关键, 历次中考试题中都有体现, 应引起足够重视, 复习中要反复训练。
二、精选例题, 方法指导, 训练思维
(一) 精选例题、习题, 提质高效
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 课本也是中考题的主要来源, 不难发现多数试题源于教材, 即使是综合题也多是课本例习题的组合、加工与拓展, 充分体现课本的基础作用。复习时要立足课本, 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功能, 以例习题作为生长点, 对原题的已知和结论进行多方位的演变, 通过类比、延伸、拓展衍生出一些新颖的变式题用于复习教学, 不仅可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在解决原问题的同时提出新问题的良好品质, 从而使学生“跳出题海, 跳出课本”, 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教材中多次出现三角形中内接矩形求面积的问题:
(1) 从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中剪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 应怎样剪? (浙教版八下P18)
评析:分类讨论得到如图的两种情况, 作比较得出结论。
(2) 有一块三角余料ABC, 它的边BC=120mm, 高AD=80mm, 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 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 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 AC上, 问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多少mm? (浙教版九上P118)
评析:教学时进行变式, 改变三角形的形状或改变内接正方形为矩形, 矩形位置分别为横向放或纵向放置等。进一步提出问题:给定的三角形中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应用相似三角形性质 (边成比例) 和二次函数性质求解, 并得结论1:给定的三角形中, 不论内接矩形的一边落在三角形的任一边上, 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都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结论2:给定的不等边的锐角三角形中, 一边落在三角形的最小边上的内接正方形面积最大。
三角形内接矩形和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值问题的求解, 是代数、几何数形结合的典型, 用到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等基本的重要知识。教学中要重视课本例习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例题的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应用。对例题讲解要有变化, 解题思路要优化, 题目归类要类化, 即要抓住基本的图形, 解决一批同类型题目, 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案例: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求根公式是通过配方法得到的, 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是: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把方程左边化为完全平方式, 再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复习教学时优化解题思路:方法1:把方程的两边都乘以a移项后得a2x2+abx=-ac, 然后如何配方求解?方法2:把方程的两边都乘以4a移项后得4a2x2+4abx=-4ac, 又怎么通过配方求解?比较发现比教材更简单, 特别突出了b2-4ac的由来与实质,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培养多向思维, 同时也激发学生研究课本的热情, 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复习的能力, 体现华罗庚说的读书要“从薄到厚, 又从厚到薄”的过程。
(二) 探讨规律, 把握题型, 方法指导
根据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的一些题目, 在复习教学中, 一是根据分类介绍不同题型的特点及所考查知识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二是教给学生一些解答不同题型的一般方法, 在方法指导上介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 使学生灵活掌握。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方法指导与解题规律的揭示, 找出题目的变化规律、解答时所共性的策略。如关于证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常用的添辅助线 (截取相等线段, 作平行线、作垂线等) 的方法, 转移比证明等积式等方法。另外, 还要重视初中数学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能在解题中思考有方向、有序。
三、整体构建, 综合训练, 培养能力
综合训练 (或适应性训练) 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及解题能力的实际检验与强化, 也是考试经验的积累、心理适应的训练, 是考前的“温故知新”和热身, 能使学生以最佳竞技状态进入考场。
(一) 精心设计训练题, 体现针对性
训练题的设计要把握住全面覆盖初中数学知识, 突出教材重点, 明确中考的特点与热点。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要结合考纲、考点, 依据复习的总体安排对训练程序、时间、方式进行认真构思, 把双基、能力训练、心理训练、规范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可精选历年各地中考试题作为训练题, 重在能力提高。训练要规范, 以发展能力是目的, 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练讲有机结合, 体现灵活性
综合训练复习以练为主, 讲练有机结合, 切忌“考试+讲题”的方法, 评讲不可逐一照题讲解, 可通过试题的训练, 认真分析学生的答卷, 答题错误是知识缺漏, 还是方法不当, 还是综合能力差, 是粗心还是不良习惯所致,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 组织评讲, 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 这是达到正确理解的手段之一。讲题时应从培养能力入手, 加强辨析, 归因分析, 展示命题的意图 (想考什么知识、什么思想方法) , 重在导析、导思、导法。综合训练既是知识缺漏的补偿, 又是能力 (包括解题速度、应试经验的结累) 培养的强化与提高, 可以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四、改进教法, 激励进取, 提高实效
(一) 分类推进, 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提高
初中毕业与中考具有检验合格与选择人才的双重功能, 复习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中考获得一个好成绩, 而且要使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 因此, 需要我们的复习教学中不断改进教法,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以提高整体效益。
注重分类推进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因材施教, 充分调动上、中、下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对中、下学生的辅导, 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培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信心, 通过复习使他们相应地提高学习水平。
(二) 更新观念, 选择灵活多变的复习方法
千篇一律的复习方式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复习方法要注意综合多种方法和手段, 如讲授、提问、自学、练习、讨论等不同方式进行复习教学。教师该讲的就要讲得精辟严密, 分析得丝丝入扣, 深刻透彻;要提问的, 应精心设计, 创设问题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问题结果的需要, 充分发挥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学和讨论时,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 教师指导阅读教材, 整理笔记, 帮助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讨论有利于同学之间交流,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倾听别人意见的需要, 不仅检验、纠正和完善各人的知识, 而且可以交换试卷互评, 发现别人的错误, 起到借鉴作用, 教师给予科学的总结。
(三) 及时弥补, 提高实效
注重收集整理信息, 避免盲目, 要和学生一起研究中考试题, 研究命题的趋势、命题的热点问题, 要分析整理,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 对于学生解题格式、书写规范等问题要及时帮助纠正, 复习阶段要认真检查, 及时反馈, 提高复习效率。
初三总复习是在较短时间内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 并在复习中提高运用水平,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温故而创新”的作用。但作为能力的提高, 不全是总复习能够解决的, 必须在整个初中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方法等形成的过程, 在解题时也应形成解答方案和实现解题目标的过程, 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切实下功夫解决。
为使学生轻负担地复习, 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学灵活, 学扎实, 需优化复习, 提高效率。“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按教学规律辛勤耕耘, 一定会收到满意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顾泉洪.怎样实现教学行为转变[J].中小学数学 (教师版) , 2003:1-2.
[2]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修改稿) [M].2006.
【关 键 词】 基础;方法;坚持
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以来,经过两次高考总复习,总体感觉是时间短、压力大、任务重。回顾近几年的英语高考题,可见以下几个特点:综合性强,题型灵活,知识面广,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做好新一轮的教学工作,我对高三英语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一、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分阶段进行
(一)巩固强化基础知识
1. 词汇短语。全面复习高一至高三的词汇,并适当扩充词汇量。让学生明白并非记住所有课本词汇就能考好英语。重点词汇要重点记忆,重点词汇指的是在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试卷中的常见词汇和短语。这些词汇应该平时学习中就系统性地摘抄在笔记本上,包括一些常见的名称、动词、形容词以及某些动词短语,如break,cut,set,go,get,put,take,make,介词短语等的习惯搭配。复习过程中,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复习成果进行检测,可利用早读时间进行。
2. 句法和语法复习。句法语法是英语高考中比重较大的部分,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基础就在于此。句法包括倒装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强调句等。语法复习包括上述提到的句法中的语法知识,如连词的考查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非谓语、主谓一致、虚拟语气以及时态语态的复习。
(二)进行专项复习
高考就是学生复习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学生就该练什么。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就是我们高考的六大板块。
1. 听力复习。首先,打好基础,拼读、语调很重要。对词义的正确掌握以及充足的词汇量有助于正确理解所听内容和捕捉关键信息。其次,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和口语、阅读、记忆息息相关。所以,平时就应该多开口读,广泛阅读,丰富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才能使听到的句子信息在短时间内输入大脑。最后,多做真题和模拟套题,掌握听力技巧,听力时要求做到眼睛、耳朵、手、脑的协调配合。并且要抓住录音的间隙快速读题,对于较长的选项,应采取跳读的方式,整体观察所有选项。
2. 单项选择的复习。首先,单选考查的是对单词、词组,所以必须熟悉单词的用法,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一些固定搭配。其次,用排除法排除题干中次要的部分,如插入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John plays football ______,if not better than,David.
A. As well B. as well as
C. so well D. so well as
例题中的if not better than做题时就应该排除,是句子更简洁,不影响做题。
最后,如若遇到疑问句还可利用还原法,更容易理解句子成分,如:
Is this the house ______ he lived last year?
Is the house _______ he lived last year?
A. that B. where C. the one D. what
3. 完形填空的复习。近年来,高考完形填空出现了如下几个特点:上下文选择为主,语法选择为辅;以单词填空为主,短语搭配为辅。这就要求学生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和情境中词义辨析的能力。首先,要把握好四分钟内不看选项整体阅读一遍,基本弄清大意。然后,进行第二遍阅读,细度首句,首句一般为中心句,且一般不设空。最后,做题时,要分析该题到底为上下文推理、词义辨析、常识推理、固定搭配还是语法填空。
4. 阅读理解的复习。阅读理解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很大,所以,学生必须要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提高阅读成绩,首先必须掌握题型。大致题型包括: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题义推测题、细节理解题。然后,先浏览全文再看问题,最后回原文定位。再次,读文章时要在文章中对关键词作出标记,便于做题时找到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要精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间段落采用略读,但各段首第一句也要精读,因为该句大多为中心句。
5. 短文改错的复习。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注意逻辑。期间要注意以下的重点要素:冠词的使用、名词的数、主谓一致、时态和人称、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并列和从属连词、形容词副词及其原级和比较级等等。因为错误往往设置于此。
6. 书面表达的复习。写作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造句能力和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造句首先要能写出正确的简单句,即先写出主谓宾,然后再扩词造句。如:
Li Hua is my friend. ——Li Hua,a student,is my friend.
——Li Hua,a student from No. 1 Middle School,is my best friend.
此外,审题、拟提纲也是重要的环节。平时学习中还要学习和背诵各种文体的范文。
二、适当进行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认真给学生评讲历年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从中得到反馈。然后对各次考試中普遍存在的错题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错题归纳,可减少以后考试的错误率。
以上都是本人在这几年来对高考复习的教学反思,但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加以努力。
【参考文献】
[1] 崔子龙. 浅析如何在高考英语总复习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J]. 快乐阅读,2012(1).
[2] 张金秀. 如何搞好高考英语总复习[J]. 考试周刊,2010(16).
【总复习教学分析】推荐阅读: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09-15
初三总复习教学计划10-03
拼音总复习教学设计12-08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06-28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09-08
2024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06-08
《总复习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6-22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教学计划09-07
用比较教学指导初中语文总复习06-18
九年级英语教学中考总复习计划10-0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