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发展观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精选8篇)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 篇1

摘要:

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远而伟大的任务,它最终要取决于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社会实践 正文:

一、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学习科学发展观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关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会这一本质和核心,必须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从根本上说,发展是一个国家或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

在我们青年大学生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党的政策离我们很遥远,可以置之不理,学习贯彻更无从谈起。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党的政策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落实。比如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全面、协调地进行自我发展,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要全面地学习课本知识,完善协调知识的系统结构发展自我,还要用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今天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人才,先做“人”,后成“才”。我们必须在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基础上来进行自我发展,学习知识技能。要做一名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就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乐观地接受自己,勇敢地超越自己;也能够从容地应对周围发生的变化,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当然少不了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能够感染他人,给别人带来欢笑和前进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充满着探索的激情,乐于创新,乐于感悟,发现生命的意义,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的价值,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1,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就是力量”已成为时代的强音 由此,作为大学生要要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然而,学习知识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堆现成的结论,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要通过学习掌握探索、发现真理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特别是要培养独立的思想、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协作交往能力等。可以说,学习中要着重解决“两次转化”,即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能力,进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他们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好的决策者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领导众人的能力,还要有一个健康、正义、善良的心。否则怎能一心一意的为国家贡献,又怎能实现科学发展观?大学阶段应该是主动学习的阶段,这种教育阶段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个儿。掌握了主动学习的同学,它的能力会迅速提高。现在叫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快上加快,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过去最聪明的人都没找出方法。庄子说了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管怎么发展,我们都要懂得怎么去组织知识去解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方法谁也不能交给你。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习方法。当代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全面两个字至关重要,要求大学生不仅在科学技术知识上要全面,不要仅仅学其方面的知识,对于其他各方面的都要又一定的了解,而且要知识和思想道德甚至身心健康都要全面的发展。2,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会如何做人

孔子说过:先成人,后成才。这即是说人格的完善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知识的获取更重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祖国、对社会美好情感,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做到“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同时也要关注和尊重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激发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学习的动机,通过社会实践磨练出不怕困难与挫折,坚忍不拔的意志、毅力和心理素质,把“信心留给自己”。而学做人,首先从诚信与责任心做起。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在五千年的实践中,诚信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我们的民族重信守诺,诚实无欺的传统美德。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责任心不强问题,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把诚实守信、尽职尽责当作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和信条,以诚信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赢得与他人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机会。我们要从“马加爵事件”中吸取教训,学会解决生活、学习、工作和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养成开朗、豁达、理解、宽容的人格,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可称之为成“人”。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这也是高校教育始终追求的一个目标。

3,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成才不仅要看在校的学习成绩如何,更要看走向社会后是否善于工作,能否干成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在完善自我,学习知识以及实现道德理想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真诚的态度,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生活在学校里,生活在群体中,生活在社会中,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社会负责。如,我们每个人遵守交通规则,对个人安全负责,也就形成了对社会交通秩序的负责。班集体中,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人人对集体负责。没有责任感的人,是自私、狭隘、怯懦的人。当年鲁迅一反读书为仕途而走“异路”——学医学,是为救治像父亲一样的病人,免除他们被庸医误治的痛苦;后来,他又毅然弃医从文,为的是救治国民的愚昧、麻木,他把自己的学与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挂起了钩,由个人的责任推及到了社会的责任。因而培养责任感,实际上是培养“自我负责”的教育。一个人如果尊重自己,必然会顾及自己的名誉而要求自己忠实的履行实践某种义务,这好比一条在汪洋大海中航行的船,我们每个人都是船上的水手,为了能安全抵达彼岸,每个水手都有义务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这样一种双重内容,使人与人相互之间保持密切关系。4,个人要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方面要肯定人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人的独立性,发展人的个性。一方面要不断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去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但我们也清楚,只有当集体与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坚定的共识目标时,个性发展才能有充沛的能量、宽广的领域和有益的效果。反之,也只有这样的个性发展,才能促成集体与社会的前进。所以,必须教育大学生把个性的自我纳入历史的、社会的坐标系,以历史使命和社会需要为根据,能动地完善自我。这样才能铸就为社会发展期待的,也为集体利益所需要的、不拘一格的良好个性。

三,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你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熟悉和理解。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目前许多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践科学发展观。古语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做事应该养成做好长远打算的习惯。特别是刚进大学的大学生,更是应该对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早早做好规划啊。从毕业了的学姐师兄们的情况来看,凡是比较成功的都是早早地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路线。同样,我们学习知识,平时就要好好积累,不要到了考试最后一天才疯狂地看啊,背啊,这样是没有打算的表现,一点都不聪明,更不用说掌握知识啦。四,结语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 篇2

一、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总的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来说, 大学生承担着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而学校就是育人成才的摇篮。只有把人自身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才有意义。就教育本身而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为大学生追求自我和谐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和理论依据, 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 除此之外, 高校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高校应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实质

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指在大学生发展过程中, 各方面平衡发展, 和谐发展。

1.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的“人格和谐”。

人格和谐体现个体内部心理各因素健康积极、完整平衡, 并能组织好个体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等外在关系的稳定的行为倾向, 和谐人格既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 又是完美相谐的道德人格, 是理想的最佳人格。但是, 当代大学生存在或大或小的人格缺失问题, 人格不和谐发展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愚蠢行为, 这些行为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所以在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 高校要以此为基础努力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

2.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的“学习和谐”。

学习仍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 使大学生在当今有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代环境下, 继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学到真正过硬的本领。除此之外, 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使当代大学生真正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3. 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大学生“生活和谐”。

大学生生活和谐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氛围和谐的大学校园, 这样大学生才能追求一种规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高校应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要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努力使大学生生活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

三、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和谐发展

1. 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 重视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和谐发展。

2.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建立和完善和谐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体系。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 应联合家庭社会, 为学生和谐发展服务, 只有三者高度统一, 才能最终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大学生, 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 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大学生分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 我们应紧跟这一思想认清现状, 这样就不会因为事情不够理想导致心理无法承受, 使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高校应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大学生分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使大学生能够健康和谐发展。

4. 校园文化活动的社会化是实现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并可以完善自我的生活方式, 也是决定社会环境的基础。自我完善必须依赖于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和实践的机会, 大学生是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体会到的各种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中不断完善自我的。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使校园文化生活真正达到社会化, 使大学生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提升, 在校园文化生活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 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也是党赢得青年、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 更是大学生自身健康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只有各方面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才能以积极地心态面对各种挑战, 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群体。

摘要:在当代大学生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的前提下, 大学生的和谐发展问题成为了高校教育者不断思考的重中之重, 所以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也成为了中国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冠艺.以科学发展观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2]戴家芳.高校根本的目标追求: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

[3]卢霞辉.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7) .

论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62-01

一、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概述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达成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全面、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力量的佼佼者—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 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

21世纪,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要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注重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因此,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更要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情感和实践等素质。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思想坚定,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敢于创新,具备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素质;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身体素质。

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大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是高校发展的动力,大学生发展是高校发展的主体,高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发展潜能,应注重塑造大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价值观,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力和智力,以此永葆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高校教育要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学生各项素质的和谐发展,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要体现到每个人个性的充分展现和自由发展上,这既是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归宿。

2、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人才教育在以经济和综合实力为主的国际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同样高度关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对最根本的社会发展动力激发,是对重要的社会发展主体的塑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大学生成才的有力武器,可以使大学生全面地审视自己,扬长避短,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大学生明辨事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抵制不良的非主流思潮,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科学发展自我中不断树立自信,锻造自身综合素质、磨练坚毅品质,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问题,也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2、 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机制

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制度和机制上找到了促进人全面发展最根本和最基础的保证。它不仅增加了青年大学生的发展机会,同时为减少青年大学生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为青年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保证,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发展成果在青年群体中分派的普遍化和公平化提供了条件,真正达到科学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经验,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未来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科学理念,将国家民族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无论是在大学校园里学习还是将来走上社会,大学生都离不开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都需要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就业观来引导自己走上成功的道路,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垳:科学发展观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赵丽霞: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3]高天艳:论科学发展观与现阶段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6

[4]王耀辉、周平、胡长贵: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广西教育2009.6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篇4

09社外法学一班

6009206061

李禹震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摘要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关键词

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 发展 统筹兼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剖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态势、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依据。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作为社会的、现实的人,既是唯物史观主张的价值主体,也是唯物史观考察的科学客体,“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就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人类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按照他们的科学构想,未来的新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综上所述,可见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人为本乃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不难发现过去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出现的若干偏颇:重经济增长,轻社会进步;重发展速度,轻生态效益;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等等。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决纠正这类偏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考察和处理发展问题时,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也要重视社会进步和生态发展;不仅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要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重视发展速度,也要重视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实际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而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澄清在发展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社外法学一班

6009206061

李禹震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也具有制约和反作用。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增长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因此,人类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否则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1.在知识结构上,我们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但知识的广博更不可忽视,特别是人文知识不可忽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所学专业,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接触。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必要的大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更是我们立足社会,传承知识的必备素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自身修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而要真正做到知识结构合理,博专相兼,就要求我们个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综合发展。2.在学习途径上,我们更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安排我们的学习,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死学死背,也不应以应试为目的去安排学习,更不应该把课堂学习当作大学个人发展的全部。始终坚持“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的校训和“百折不挠 刚毅厚重 勇承重载”的精神品格,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要重视课堂环节,更要扩展到平时的实践活动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素质拓展项目的平台,锻炼自己,把专业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巩固专业,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奉献奋斗、团结协作精神,明辨是非的水平。3.在人格培养上,社会的进步对我们青年的要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精专的专业知识,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健康矫捷的身体素质,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健全完美的人格。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应该完善的。要做一名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就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乐观地接受自己,勇敢地超越自己;也能够从容地应对周围发生的变化,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当然少不了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能够感染他人,给别人带来欢笑和前进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充满着探索的激情,乐于创新,乐于感悟,发现生命的意义,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的价值,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更要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就业。认清当前形势,准确定位自己,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析问题,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就业,要敢于面对,敢于接受,敢于创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而不是自视清高,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做出过激行为。

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2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社外法学一班

6009206061

李禹震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

作为大学生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篇5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今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国以才立,政以才立,业以才兴。2007年“五四”青年节,胡锦涛总书记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希望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四个新一代”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对当代青年的新要求,为青年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全国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大高校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得如火如荼。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知识、有思想,是塑造世界新格局的主力军,我们风华正茂、盛气凛然,是雕琢社会新面貌的中坚力量。我们应积极地响应时代召唤,身体力行、开拓奋进、创优争先,以坚持不懈的奋斗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学习、树立并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践行科学发展观也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把握自我,有正确的人生定位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应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全面而深入的学习,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定位准确,有符合现实、关注未来的理想信念,方能科学发展,否则发展就脱离了正确的方向。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光荣的使命,面对着激烈的竞争,时间宝贵、机遇难得,人生需要定位,事业需要规划。

大学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生驿站,而是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认识发展转折点,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训练场。我们要明白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要明确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退缩没有出路。

要发展并不是脱离了社会和他人,孤立的成长,而是结合具体实际,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狭隘发展。

大学生的成长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又快又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窘境,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信心满满的步入社会,却发现无用武之地时,就需要我们适时的转变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全面认识和了解自己,给自己正确的人生定位。

二·提高自身素质,直面竞争

大学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大学阶段,我们已经开始踏入现实的社会之中,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视野开阔和知识丰富是当今社会综合型人才的最基本的素养。对于此,我们应该以知识和技能来武装自己,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素质。

随着时代变化的节奏加快,平稳缓慢的发展格局早已一去不复返,我们只有凭借自己强烈的成才意识,学得更多的知识,掌握自己赖以生存的技能,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上站稳脚,为社会所接纳,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三·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一个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培养创新精神。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学习知识、研究问题、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创造热情,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知识的无穷威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要让自己的灵感和悟性被定式思维所束缚,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应注重对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事物的质疑和思考。

四·以“四个新一代”为成长主线

“我们为什么而奋斗”,“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掌握怎样的才能”,“青年如何奋斗”,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明确的。,“四个新一代”的高尚品德、顽强意志就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奋发有为、团结进取的精神状态,将使国家民族未来事业的发展拥有最强大的力量支撑。大学生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而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来考察。要有高尚的人格追求,塑造美丽的心灵世界,形成健全人格品质。另外,大学生要以科学发展观不断校正自身的发展道路,深化对主观和客观的认识。

五·培养科学的发展心态

以人为本”是当代大学生实现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根本动力,是发展的方向所在、基石所在、力量所在。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树立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踊跃投身社会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成长进步。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 篇6

我们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重大的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与我们紧密相连的。因此,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了一件必要的,很有意义的事。

下面我就结合立足于大学生这个角度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大学不是一个游乐的场所,而是人生长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学不应成为一个滋生腐化堕落的温床,而应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训练场。

以我的切身感受看来,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处在迷茫中的。这首先是因为目标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无法给自己正确定位。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就业压力太大,来自家庭、社会等的种种因素使得我们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

我们要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要明确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退缩没有出路,落后等于死亡。

我们应该准确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在老师和有经验同学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为自己大学阶段和长远发展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并照其执行。我们应把有限的精力投身于无限的学习生活中,面对个人成长过程中问题,比如考研、考公务员、求职还是留学,等等,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要逃避。

需要强调的是,自身的发展不能只为了提高一项能力和素质而片面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狭隘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孤立发展。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坚持以认为本,做到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又快又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要善待自己、爱护自己,不能以不爱惜身体、不关注心灵为代价一味追求自身的快速发展;要关注自己心灵,培育健康心态,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以增强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当然,关注自我,善待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它是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的前提。这要求我们在善待、爱护自己的同时更要善待、爱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人格和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的自身成长应该是在有利于自身的同时也能为他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机会、带来幸福、树立榜样,至少不应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基础之上。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三、自身成长与发展应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

(1)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应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锻造坚强过硬心理品质以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考验;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我们学生党员还要树立宣传意识和组织意识。因此,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校内外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适当承担校内外相应工作职责,尝试社会兼职,不断扩大自己的交往面和实践领域,在已涉足领域要争取有新突破,未涉足领域要大胆尝试,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学会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应该是一个各发展因素相协调的发展。做到身心协调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前提。“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从容抵抗外界的大小干扰,有利于自身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做到个人与他人关系相协调是自身发展的保障。大学生要学会处理好个人与宿舍成员、班级同学、其他校友、领导、老师的关系,学生干部还应着力处理好自身所在干部队伍内的各种关系,妥善解决相处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活泼,为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做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大学生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时事新闻、国际国内局势和各领域发展状况,获取丰富信息,并把其作为制订自身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大学生要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把追求个人发展同为推动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应该做到坚定理想、直面现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充分利用社会进步带来的大好机遇发展自己,同时也要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才智。

(3)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应该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艰苦奋斗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生活中不搞奢侈消费和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生活在一个学习型社会,大学生从现在起就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志向意愿、人生目标、爱好兴趣博览群书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新知识层出不穷,大学生必须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去学习了解这些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

四、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交流是为了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主动向先进学习,多与大家交流,学习经验,汲取教训。经验是成功的指南,有教训才能显出经验的正确,人的得益之处,来之教训的有时比来之经验的还要多。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职业规划 篇7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 而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到国计民生国家决策, 小到年轻人职业规划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如何体会和运用这一思想帮助青年一代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我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气魄和胸怀提出的创举和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一成果的科学发展观,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渐进性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 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科学分析, 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大局角度看中国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 可以说很多是由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作为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兴一代, 如今所面对的种种选择、挑战、压力是过去没有过的, 怎样选择、规划, 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有些无从着手,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便可拨开云雾。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务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作为一名离开校园已满五年的毕业生,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仅从个人角度来看, 发展对于我来说就是未来的命运与前途, 是如何成为更有用的人才, 为集体、社会、国家作更大贡献的前进方向和具体方法。以人为本不仅为我自己, 而且为我的父母家庭、工作单位、社会、甚至国家。我应该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在不损害个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富。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我党对人民群众和民生问题的重视, 也体现我党对人才的培育和发展的重视。二十一世纪最激烈的资源竞争将是人才竞争。我们从小享用国家和父母的资源完成学业, 更应将自身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联系。全面不是指要样样精通、面面俱到, 而是不拘泥于一个点, 懂得在生活、工作、社交、身体健康等各方面协调融合, 有计划有条理,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循序渐进地发展。

一、大学时代———以发展的眼光, 规划自己的未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的进步令全世界惊叹, 国家的繁荣发展、经济的迅猛增长, 这些令青年一代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但是, 从另一角度来看, 社会的发展是由诸多个体共同推动的, 想从社会的底层慢慢爬上更高的位置, 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不言而喻。社会节奏在不断加快, 每一份职业都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大学时代所学的各种知识技术, 其更新速度滞后。大学生要想进入社会后尽快适应这种高效率的工作频率, 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 自身需要早早做好准备, 无论是在学识技术上还是在心理状态上都应提前脱离校园, 尽早融入社会。我们在选择职业时, 应该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从底层做起、深入基层, 一步一个脚印, 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力量。

首先, 在大学期间需要转变思想, 摆脱思维定势, 切忌自我定位失准。现在大学扩招后, 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生逐渐成倍增加。大学生早已不是以前的“香饽饽”, 面临的局势严峻, 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再者, 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模式和体制有待完善, 每个大学的教学质量不尽相同, 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更是不一致, 因此切忌盲目骄傲自大或者轻易妄自菲薄, 端正态度, 认清自己才是进入社会前首先要做的。在进入社会前大家基本上都是处于零起点, 并不因为毕业于211工程院校就似乎比别人高出一等, 也不因为出身于普通大学或者冷门专业就自卑感, 缺乏自信。唯有保持平常心态, 保持好学谦逊且积极向上的状态, 才可以走出校园, 开始正式的职场生活。

其次, 以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规划自己的未来。科学的方法是在做每件事情前都制订计划,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使用最佳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时间、成本、精力。考研、出国、考公务员、提前实习尽早进入社会、自主创业, 这些方向都是可取的, 重点在于你想要什么?哪一条路是适合自己、最愿意为之奋斗的?对于近期发展有什么帮助?对于将来的人生规划有什么影响?结合自身优劣势, 寻找自己与社会工作的接洽点, 并为自己制定短期及长期目标, 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决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更不可犹豫不定毫无方向。知识、时间、资金、经验等资源, 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资本, 若因为某些失误走了弯路变成“负资产”就得不偿失了。如何增值资本, 更有效地使用它们, 是在大学毕业前应分析计划好的。

二、初入职场———科学统筹,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整个国家的有机发展。统筹兼顾, 就是要强调发展的全局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在认识自己时, 一定要全面整体地对自己进行分析, 切忌以偏概全。无论是优势还是缺点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为自己制定方向时, 也应该以全局的眼光审视自己以后要走的人生道路, 切勿被眼前的小利所蒙蔽。应该从长远的角度, 平衡各方利益, 结合自身的性格和兴趣爱好规划人生。

科学统筹在于分阶段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制订方案并尽力实施。在决定进入社会投递简历时, 根据当时的大环境进行自我分析非常重要。所学专业知识是否符合应聘行业的要求?自己现在的工作能力、经验达到什么水平, 能否胜任应聘的职位?许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信心满满, 以为凭借多年所学可以施展抱负, 可往往是眼高手低, 有些基础性工作都不能很好地完成。离开学校仅仅代表学到了一些知识或者技能, 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甚至需要一生去学习、去适应。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清社会、看清自己, 调整心态和角色, 并作换位思考。谦逊、勤勉、上进、好学等品格是需要保持并延续的。进入职场后人际关系上要比想象的复杂, 学会怎样与其他人沟通, 处理好人事关系, 既不受到他人的伤害, 又不威胁别人的利益, 建立高品质的人脉关系网络, 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事物发展的纵向历时性决定思维的变通性。事物发展呈现过去、现在、未来的历时特征。现在是过去发展的结果, 未来是现在发展的趋势。事物在不同的发展时段中, 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和性状。认识世界, 归根到底就是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改造世界, 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赋予人的主观影响, 使“自然世界”变成“人化世界”。达到这一结果的根本要求就是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态势, 确立科学的目的、意图和计划, 使主观愿望符合事物不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无论是社会还是工作都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 既然不能改变社会就要学会适应它。关注社会发展趋向, 把握行业、职业的脉搏, 不断更新知识和增长见识, 随着外界变化调整自己的节奏, 尽量保持合拍。

三、融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职业态度

随着外来人员的竞争加剧和大学生不断出现饱和现象, 现今大学生找工作相当困难。招聘会上人山人海的景象足以说明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程度。即使已经进入职场, 仍不能掉以轻心, 产生懒惰情绪。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包括专业技术、待人接物、工作经验积累等。除把握好自身之外, 还要全面协调好与家庭、单位、集体、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 全身心地融入社会之中, 让家庭温饱富足, 工作踏实有上升空间, 社会健康稳步发展, 实现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 其体系具有三个最明显的特征: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用于自身发展上面, 就是要学会可持续发展, 无论目前正在从事什么职业, 都要沿着自己以前确定的大方向迈进, 根据实际经验自我分析当前的工作、生活状态。例如可以自问一些问题:现在选择的职业是否真正有发展, 行业和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是否健康有序地进行, 发展是否理性?继续从事这一工作对于将来的职业发展是否有帮助?是否在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有上升空间?如果回答基本上都是肯定的, 就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直至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不要勉强, 适时适当地调整策略、方向、方法, 重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邓小平理论告诉我们要有一种求变思想, 根据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决定自己的行为和策略, 果断地抛弃那些过时的原则和模式, 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 真正做到因时而变, 顺势而为。不要害怕改变, 世界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的, 更新角度, 发散思维, 破除定势, 再次向新的目标迈进。重新整理自己, 调整状态, 根据当时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 完善计划、调整战略、修正方法,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判断和分析问题。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从过往的失败和教训中收获更多, 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在社会历练的过程中, 我们还需不断深化学习科学发展观等诸多科学理论, 丰富思想拓展思路, 指导具体的工作生活;需要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深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诸多内涵。要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 这样才能使理想职业规划方案得以实现。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全面发展;途径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7-0226-02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

1、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强调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为大学生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科学地发展自我,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成才观、学习观、就业观,把自己塑造成为社会责任心较强,社会竞争力过硬,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2、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保证

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不仅为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空间与机会。在我国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当众多人在为个人将如何发展处于迷茫与无助的关键时刻,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就为减少大学生的盲目发展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其不致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少走弯路,这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3、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它最终要取决于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因此,高校的教育应该以长远的发展为出发点,杜绝只看重眼前利益,踏踏实实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他们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践行者。

二、大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观念的复杂化

(1)世界观的复杂化:大学生主流思想是积极的,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却也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很多大学生只强调自身的独立性与主体性,只顾个人的眼前利益,忽视对国家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注,比较狭隘和盲目。

(2)理想信念的模糊化:目前,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在一些大学生中变得模糊起来,部分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出现的一些现状产生了担忧。甚至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是否有科学性表示怀疑,很多学生只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科技的先进、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而却不看其腐朽和阴暗的一面;只看社会主义个别角落的腐败现象,却不看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战胜腐败的巨大决心和力量。这都表明大学生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化及政治信仰缺失问题。同时,政治冷漠、政治参与度不足等政治认同的危机现象也在一部分大学生中表现出来。

2、价值取向的缺失化

首先表现为人生享乐化。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转型期,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并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大学生过分关注物质享受,表现出享乐主义的倾向。少数大学生注重奢侈享受,轻视艰苦奋斗。讲虚荣、摆阔气、追求时尚名牌,甚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质化”、“利益化”,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国家大事没有热情,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一些大学生不思进取,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打牌、跳舞、看影视、谈恋爱上。有时为了个人享乐甚至负债消费。

其次是责任意识缺失化:有些大学生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旷课逃课,甚至请人“代课”;有些学生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结束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漠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忽视自己对家人和社会应负的责任;有些同学追求所谓的“恋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渴望拥有爱情但又不愿承担责任。还有些大学生缺乏诚信,考试作弊,在求职履历中造假, 办假证书,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等等,尽管这些只是特例,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这种责任意识缺失现象是不容忽视的。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大学生对全面发展的认识

全面发展体现在大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发展观等。在世界观上,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人生观上,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个人远大的人生理想,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政治观上,要求大学生主动了解国情、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与政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在道德观上,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社会公德观、家庭美德观和集体主义道德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发展观上,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强化自己不断发展的观念。

协调发展体现在大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全面发展时要协调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不可只顾发展自己喜欢或者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个方面而放弃其他方面,造成畸形发展。而是各方面协调,相互配合的发展。如协调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业务素质的关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可持续性发展体现在大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强调的是大学生发展进程的持久性和连续性,避免暂时的、急功近利型的或竭泽而渔式的。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上能自主探索,在心理上能自行调节,在思想上能自我教育,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处理好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是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主要体现在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就业环境,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竞争体制等。社会只有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如就业环境、择业环境、自主创业环境等,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

其次是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主要表现在行政参与的民主化、行政监督的科学化和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社会只有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严肃处理社会上违背民意,违法乱纪的行为,大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加主动的参与政治活动,对党产生信任感,进而支持国家的大政方针。

再次是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社会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一种积极健康、生动活泼、努力奋斗、创新竞争的文化氛围。如倡导正面的主流思想,坚决与非主流思想进行斗争,坚决取缔非法组织,打击邪教,扫除封建迷信思想等。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 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育心、育身、育智、育德,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智能开启,知识增长,道德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体现环境和谐,做到“简洁明快,典雅宁静,朴素大方,富于学术及文化气息”。其次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教育功能。使校园每一个区域都具有教育功能,每一项设施、每一个自然景观都渗透教育因素。再次要体现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建设。只有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服务周到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要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才能保证大学生健康地发展。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家长要注重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子女的人格塑造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理地开展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使之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合作精神,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强的有用之才。

其次家长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父母要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关注孩子性格的培养,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使孩子在身体正常发育的同时,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

再次父母要注重大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提高。目前大学生的个人实际生活能力普遍较差,“高分低能”的情况仍十分严重。许多大学生对于家务劳动一窍不通,连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很难顺利地解决,甚至出现了父母陪读的情况。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对大学生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问题,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学生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生发展中,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起决定性因素。大学生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胡锦涛同志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讲话等相关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觉悟;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不盲目跟随“计算机热”、“英语热”、“考证热”, 处理好学科知识间的平衡关系;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和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等。

参考文献:

[1]王芳.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2).

[2]冯辉.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中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科学发展[J].社科纵横,2009,(4).

上一篇:先进双联户先进事迹下一篇:美文赏析《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