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培训学习体会(精选11篇)
鄄城一中
刘淑娟 2014年6月15日,秦校长带领我们全体高三毕业班的150余名教师浩浩荡荡来到了大上海,我们坐车坐了13个小时,第二天没有一个人喊累,我们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开始了为期5天的学习,以下是我们这几天的学习安排:
6月16日上午
开班典礼
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变革
范国睿教授 6月16日下午
自然分才教学的实践研究
熊川武教授 6月17日上午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金忠明教授 6月17日下午
提升教师学习力的有效性
李政涛教授 6月18日上午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胡瑞峰校长 6月18日下午
育才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
陈青云校长 6月19日上午
高中课改与教师发展
霍益萍教授 6月19日下午
学校德育实务
黄向阳副教授 6月20日上午
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师
陶保平副教授 6月20日下午
叩问课堂教学
周彬校长,教授 每天6个小时的学习,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平的信心和决心。
从这些名师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培训学习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一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范国睿教授的大数据时代的讲解告诉我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
通过培训,让我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教师除了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多地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道理,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完善统一上。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严,应受到尊重。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方能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不如学生,那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现行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科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四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关键词:新入职,大学教学技能,培训
毕业后, 笔者在大学中生活, 在大学中工作, 同时也在大学中学习。但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教学, 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大学教员应该拥有哪些技能, 却还知之甚少。
今年五月, 季春之际, 笔者来到了首都师范大学, 学习大学教学技能。听到这门课的名字, 方才有一种登堂入室的感觉;等到真正见到了授课老师, 听到他细致讲解何为教学之技能, 更使自己如沐春风。培训过程中, 既有对过去学习经历的共鸣, 更有对自己未来教学道路的深刻启发。
为笔者授课的教师是物理学教授, 心理学博士, 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生导师, 可谓堂堂大家。他授课逻辑清晰, 深入浅出, 幽默风趣。坐在他的课堂上, 没有晦涩难懂的知识, 只有令人顿开茅塞的话语。是他, 一步一步将我们带向了真正的为师之道, 而他, 也让笔者感到了真正的师者风范。
这门课主要分为引言、教学基本规范、备课技能和教学技能四个部分, 老师主要讲解了教学技能板块中的十项重要技能。经过他的讲解, 令学员们明白了教学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没有规矩, 随性自由。作为教员, 自己拥有知识是一方面, 而能否将知识传授出去又是另一方面。
传授知识需要技巧, 同时也需要一种责任。讲授一堂课就像进行一场考试———备课就是复习, 上课就是答题, 而学生能否学到知识就是我们这堂考试的成绩。试问有哪一场考试是可以不复习不模考就能拿到高分的?当我们把传授知识当作了对自己的一场考试, 我们才担负起了一名教师应有的责任。
为笔者授课的老师上课也就像对自己的一场考试, 他向我们传授教学的十项基本技能, 同时也将这些技能逐一运用到了授课中, 化虚为实, 发人深省。
在课堂上,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抽象的课件和文字, 而是每一项授课技能如何被老师自如运用的, 同时也能去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去运用这些技能, 这也许也是一种启发式教育吧!我们每天都在谈如何教育, 怎样更好地教育学生;但是当我们自己抛开老师的身份而成为了一名求知若饥的学生, 自己来感受和衡量什么是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不觉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理解。
“朝闻道, 夕死可矣”, 既然学习到了梦寐以求的道理, 回到学校, 回归教员身份之后的当然要立刻去践行。笔者在学校讲授的课程偏重于抽象的理论知识, 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夫子步亦步, 夫子趋亦趋”, 但是总让人有一种袭人故智却不能望其项背的感觉。
培训中, 一张名为《教室上课表情图》 (如图1) , 引发了在场老师们的广泛讨论, 在当今的大学课堂上, 老师在讲台上饱含激情、娓娓道来, 学生们究竟以什么样的状态应对呢?当这幅图片在武汉各大高校的校园论坛里被广泛转载, 引来众多大学生跟帖, 不少人甚至感慨图片十分“贴近实际”。这张全部由QQ表情组成的图片:一个长方形的黑框将教室的范围勾勒而出。讲台上, 老师唾沫横飞;而台下的前几排座位, 只有寥寥数个以奋斗、疑问、欣喜状态的学生积极配合, 多数学生集中在教室中间靠后的位置。面对老师的教学, 有的学生听得晕晕乎乎, 有的学生则打起了瞌睡。教室后门, 少数心急下课的学生干脆偷偷提前溜之大吉。发帖大学生表示, 大学生可以“自行寻找自己的对应位置”。不少大学生表示图片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我是第5排打哈欠的那个。”“倒数第2排睡觉的有我。”而又同学更直白地表示, 自己并没有在图片中出现, 因为“我没来”。虽然图片反映的情况有些极端, 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大学课堂出现散漫现象不能全部归罪于学生的原因, 少数老师教授的知识陈旧、授课方式刻板填鸭, 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相声演员讲究“说、学、逗、唱”,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身为教师, 教学也当有自己的讲究。教学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教学是一项专业的技能, 不是业余的技能, 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效果、令学生受益终生。
培训中让笔者切实感受到, 方法和技能都是在不断实践和重复中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才能真正去运用并且推陈出新。我们除了感慨教授的大家风范, 去模仿老师, 去套用老师的知识, 更多的应该是在运用中发现自己的东西, 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框架, 这样才能叫真正地学懂了, 会用了。不然只能是一蟹不如一蟹, 反倒贻笑大方之家了。
【關键词】规模 精致化办学 责任感 使命感
有人曾说“华东师大是校长培训中的黄埔军校”,如真是这样,我还真有点愧对这个“荣誉”,我感觉只不过是这所“军校”里一个匆匆的过客,但其精品式的培训课程和大量的参观访问见闻仍然对我产生了洗心革面的影响,也许这种影响会伴随着我的一生,我也企图把这种影响影响更多的人。接下来,我就将我的浅悟浅见向各位汇报。
一、本次培训简介
(一)体验差距
本次培训在华东师大共待了24天,24天的所见所闻让我真正感觉到了走出大山怀抱拥抱现代化大都市的怡然之得之情,也让我懂得了东西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在哪里——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繁华都市与原生态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差别,不仅表现在交通的四通八达,更深深地印在文化与意识之中,更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所展示出来的素质之中,这种差距绝不仅仅表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这种差距会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加速而逐渐拉大,这种差距也许看得见但永远也摸不着。具体表现在教育上是——东部抓质量西部抓规模,东部抓精致化办学和培养国际视野人才时西部才提抓质量,也许这就叫望尘莫及吧,这种差距至少是一代人的差距,甚至更大。
(二)体验课改
本次培训班是“第24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市、区)样本校校长专题培训班”,由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的校长和副校长组成(西藏的有林芝一中的伍校和我),而又以西部为主,这也是最后一期普通高中新课程校长专题培训班。我们为这期班的名字找了很多好听的原由,如:24K足金、24节气等,这实则表达了西部校长的一个共同期望——西部高中课改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本次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考察学习两种方式进行。给我们讲座的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如基础教育二司的李明外长、上海教育局主任尹后庆等;有一线课改校长,如天津中学的国赫孚校长、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等;有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知名专家,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主任、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教授、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等。他们从不同角度,以独到的视角,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用大量鲜活的事实,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二、重新认识高中新课程改革
(一)课程
教育活动即课程。有有形课程(文化课程),也有无形课程(各种活动,如第二课堂就是很好的活动选修课程,这也许对学生一辈子记忆深刻;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各种讲座等);选修课程不一定要有特别印制的教材;课程应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设置,选择性应更强;学校应制定完整的三年《课程纲要》(模块课程的整体体现),《课程纲要》抓住四个环节——目标,即希望到哪里;内容,即载体,素材和活动;实施,即怎样教和怎样学习;评价,即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二)课程安排(如何排课)
两节连排,分段分步。好处: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三)高考
考试无法回避,国外也是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考得好不一定素质高,但素质高的一定考得好。新课改不回避高考,我们不能因高考而抵制新课改。新课改高考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建议:在高一重点培养学生的方法和习惯,高二注重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高三注重升学;在西藏考纲未明确之前,我们应重点研究宁夏高考。
三、关于学校管理
(一)管理
有人说管理就是把该管的事情理顺,也有人说就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有人说你管我我就理你你不管我就不理你。我个人认为学校管理把事情理顺尤为重要。管理就是明确告诉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管理就是做正确的决定之后坚决执行。管理切忌决策错误和朝令夕改。
(二)建议
各职位权力最大化和责任最大化——加强年级组和各处室的权力和责任;推行课时津贴制和岗位津贴制;推行教师和管理人员双向聘任和双向评价机制。
学习心得
大关一小
张正婷
5月26—27日,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赴贵阳参加了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这是一次语文教学的盛会,我带着敬仰的心态目睹了大师们的风采,聆听了教育名师的讲课,领略着专家的教学风采,同时也领略到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26日早上,我聆听了来自于江苏的张学伟老师的古诗教学《问刘十九》和讲座《把语文教交到学生手上》。26日下午,我目睹了来自浙江湖州的盛新凤老师的精彩课堂《最想做的事》和聆听讲座《教学走向和美》。27日早上来自浙江的张祖庆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作文讲评教学《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和讲座《教材作文的二度开发策略》等为期一天半的学习。听了这些课和讲座后心里非常激动,因为小学语文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这次有机会学习真是不枉此行。
首先,作为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如今的学生知识面也很广,如果老师没有广博的知识,怎么能上好语文课?怎么能吸引学生?张学伟老师的讲座和教学都实在的体现了这点。如:在教学中张老师以一个“猜”字贯穿全堂课。引导学生猜“雪”“火炉”就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教学中。再结合猜的内容说故事。学生大胆开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知不觉地知道整首诗的意思。再如:张老师用“勾引”一词,把学生读诗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学生争着读、抢着读、读中悟。就把诗人、诗的背景、写诗的目的读出来了。这种教学真叫绝,让学生进入教学设计的圈套。
其次老师要把鼓励学生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结合起来。如:盛老师在教学《最想做的事》时,她先出示造句:书是——
引导学生造句。鼓励学生造好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成了自己读书名言。这样鼓励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得到老师的肯定,就争先恐后的说了起来。在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被挖掘出来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再次,老师要抓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兴趣爱好。都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把这一点恰如其分用到教学中,教学的收益是相当大了不起的。如:是张祖庆老师作文教学一开始就用学生喜欢的QQ话题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开始谈论,随后张老师出示班上几个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赏析。又出示学生身边熟悉的中国达人秀的一些事列,让学生感受明星一度风采。随后就在班上找身边的小达人,让学生结合情景去演去练。这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满足,同时在学习中不枯燥乏味,还能圆自己小小的明星梦。这种教学何而不为呢?
总之,听课听讲座,听得让我们热血沸腾!听得我们激情洋溢!这些大家们各有风格,但我们如果简单模仿则会弄巧成拙,搞不好就是东施效颦。只有我们深入的学习,把它们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样才会适合我们的学生,才适合我们自己!只有在读书时会消化,会吸收,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
在这次研讨会中,上课的几位名师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找回了自信,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极具亲和力、人性化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一切正是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的重要前提。
2017年7月28日至8月8日,我校组织教师赴北师大学习,我荣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非常感谢有关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有这次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各位北京教育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们在解读自己的同时,深刻感悟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对我来说,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并聆听他们的教诲,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在与名师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掌握了许多做人成事的道理,实实在在感到自己的浅薄,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做一个有思想、有阳光的老师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却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我们自己应该懂得从平凡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每天以无比愉悦的心情面对学生,咀嚼幸福,体会快乐;我们自己应该先学会爱自己,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我们自己应该拥有积极心里情绪,来宽容别人,善待自己;我们自己应该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将身心疲惫的自己释放出来,做一名幸福的、有思想、有阳光的老师。
二、真诚爱护每一名学生
“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关心他、帮助他,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帮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当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爱,甚至让学生老是遭受打击,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道德感的缺失,更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反,每一位教师如果都怀着爱心,不以惩罚为目的,他们会投之更多的热情,积极主动学习,直至成功。
三、乐观对待教育事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每天从事的是紧张而冗杂的教育工作,背负的是沉重的责任,有时简直喘不过气来。教育是激情与智慧并重的事业,我们必须时刻永葆激情,每天以无比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咀嚼幸福,体会快乐。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第一、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感情角度去求得心理平衡。第二、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解放出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只是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要想让自己的课讲得更好,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个人素质。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不研究学生的特点,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质,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五、重视教学艺术
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其是在教学方面,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给学生教了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同时,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好的课堂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更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实践证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多彩课堂势在必行。
六、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进行自我反思,寻找自己与“名师”之间的距离。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好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细想起来,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角色定位不准。
此次培训真正使我认识到了准确定位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转变教师角色。高萍教授反复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教学效果自然良好。
2、教与研分离。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的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要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观摩学校课堂教学、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使我感觉到自己有许多不足: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七、要学会欣赏与宽容。
1、是要学会欣赏。如果学生老是遭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与热情。相反,你能发现错误中的闪光点,学生看到了希望,会投之更多的热情,直至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把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折翅的天使”。正如陶行之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2、是要学会宽容。王晓春教授说:“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宽容”。莎士比亚说过:“假如他没有一种德行,就假装他有吧!”教育就是有时要昧着良心说好话,把花环带在学生头上。每一位教师都要怀着善心,不以惩罚为目的。应当允许所有的孩子偷偷地改正自己独自一个人犯的错误。用宽容的方法,比任何东西都有力量。
总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广博的知识、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更为系统。本次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次此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
吴晶 徐州三中教科研
2015年7月,我有幸参加徐州市第三中学暑期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班。当我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彷徨和迷惑的时候,当我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楚明晰的时候,这次的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
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培训的方式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
这次我们赴华东师范大学,聆听华东师大范国睿教授所做的《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改革》、王建军副教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程亮副教授《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反思》等精彩讲座,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让自己对学校教育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剖析与反思。
一、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众所周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应该关注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也:“教材的创造应有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于是,我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如,在教学加减法《小小图书馆》时,我把教材中的情境图改为实际借书情境。在课前组织部分学生当图书馆管理员,其余同学可以自由借走喜爱的图书。上课时,学生根据管理员汇报借书的数目,非常感兴趣地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并且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解决问题。特别在解决“自己喜爱的图书还剩几本?”时,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新教材中“分一分与除法”,教材中是先教学除法的含义,再出示除法算式,相对枯燥。我进行尝试,从连减的算式直接引出除法算式。师:4个桔子装1袋,12个桔子能够装几袋?(学生动手分)用减法算式怎么表示? 生:12-4-4-4=0师:表示12里面有( )个4。生:12里面有(3)个4。师:3个桔子装一袋,12个桔子能够装几袋?用减法算式怎么表示?生:12-3-3-3-3=0,表示12里面有(4)个3。师:2个桔子装1袋,12个桔子能够装几袋?用减法算式怎么表示?生:12-2-2-2-22-2=0,表示12里面有(6)个2。师:这么写很麻烦,有没有简便的列式方法?从而引出了除法。这样的教学和乘法的引入相呼应,学生更易理解除法的含义。
二、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出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实现呢?我认为教师要灵活、合理、科学地进行创造性加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在教学“前后”时,对于课文中的动物赛车图,我认为单独让学生深观察后填写并没有什么探索价值,于是我把这部分改为小组合作学习,把各组小朋友的文具盒编上车号,通过“赛车”后, 让学生运用“前后”知识点进行观察解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时分秒”认识秒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或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在教学“在操场”时,当学生提完问题、列出算式后,我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纵深资源,让学生按顺序梳理各算式,引导发现:当前一个加数多1(或少1),后一个加数少1(或多1),它们的得数不变的规律。
三、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教师考虑到各地方区域学生存在差异,任何教材都不能统一适应, 与任何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相比,都会存在一些不协调。这就要求教师应跳出“以本为本”的框框,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感兴趣、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模式来取代。
如,在教学“前后”练习第3题“乘公交车”时,由于我校处于偏远的山村,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没坐过公交车,于是我把这组题改编为从“校门口到班级”的几个路线点,使学生学习到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购物”时,基于我班学生对各面额人民币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使用教材时则侧重创造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人民币的功能,正确地使用人民币。如,“克和千克”中为了让学生感知一些具体的重量,我设计了让学生称称1个一角硬币, 并掂掂它的分量;还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零食,让组内同学掂一掂,并猜猜它的重量;还让学生拎拎一袋1000克的糖,来体验1000克有多重,并对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进行区别。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初步建立了重量观念,从中了解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实际重量。
四、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加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因此,要求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要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于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其可利用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整理房间”练习第1题时,我把题目要求改为开放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出不同的看法,开创“百花齐放”的课堂新局面。学生提出了12种以上的分类标准:“长短尾巴”“有无胡须”“是否尖嘴”“是否会飞”———这就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而发散思维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教学计算时,设计让学生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如果得数是50,可能是什么情况? 如,“长度比较”的教学重点就是比较的方法: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那如何能突出这一重点呢?设计的就是出示3支铅笔,下半部分遮掉,只露上半部分,让学生猜哪支铅笔最长?这就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和猜想。当学生猜了红色铅笔最长,老师就塞点进去,通过不断变化露出部分的长度,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哪支最长呢?这时,学生就提出要把纸拿掉,一看就知道了。可把纸拿掉,因为3支铅笔放的位置是高高低低的,还是不能一眼看出哪支最长,然后学生就想到了把一端对齐的方法。
五、与课堂的生成性相结合,让学生动态中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体现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在课前任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人为的编写,在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如,在教学“采松果”时,我本来安排学生观察主题图,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意思,于是我及时进行二度设计,顺水推舟地把学生引入“老师有几岁了”的问题情境,顺利地完成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
——杨圆
2014年暑假,在德江县教育局、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去湖南师范大学参加了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让我增长了知识,自身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真是受益匪浅,现谈谈培训期间的几点感受。
一、德江教育让德江人看到了希望。县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重视,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德江的教育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观,相信以后德江的教育事业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质的飞跃。
二、现在谈学习体会。
(一)在辛继湘教授所讲的“优质高效教学”一讲中,让我深有体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1、对教学观的认识: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不仅是认知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科本身的发展,更要关注人。
2、对学生观的理解: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3、对教师观的感悟: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探究知识的激励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更是教学智慧与艺术的展现者。
通过认真学习,思考,让我想到自己应该要怎样做才能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当好老师真的很不容易,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去总结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二)在常思亮教授所讲的“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一讲中,让我明白作为教师要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工作学习化使自己活出生命的意义。做到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的三十年着想,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同事之间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达到共同发展。
(三)在张传燧教授所讲的“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一讲中,让我明白教师一定要克服困难,参与教育科研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四)在燕良轼教师所讲的“教师工作压力管理与职业倦怠预防”一讲中让我领悟到教师要学会寻求平衡自己的心理,学会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不要把某些事情看得太重,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知足常乐的心去面对生活,敢于放弃一些事情,学会分解压力,用满足的眼光对待挫折。
三、到了湖南,通过耳闻,实地感知,让我感受到贵州的教育(德江教育)与其它地区的差距还很大。作为一名德江人,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我们一定要努力,靠大家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切。
此次培训学习,6天时间,大家先后聆听了山东师范大学徐继存韩登亮、傅海伦、孙宽宁、车丽娜等多名教授的报告。与会专家的报告从学校推进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整合的概念内涵、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整合的基本范式、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课程建设途径等方面详细讲解了学校层面开展课程建设的操作路径。尤其是青岛市浮山路小学的专家团队还把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向大家进行了分享,引起大家内心深处的共鸣,多次获得大家的掌声。
培训间隙参观的济南西营中学、南营小学等三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中草药、盆景等特色课程。一路走来,几所学校“学做好人”的标语异常醒目、温馨。可以说参观的几所学校处处体现着管理的精细、时时彰显着管理者的智慧与满满的爱心。
在新课程推进的关键时刻,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我们参加了区教育局举办了新课标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有高素质,而且要有较强地课程驾驭能力,要尽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地用教材教;还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下面将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单罗列。
(一)新旧教材的对比:从教材与以往教材对比来说,有以下几点:(1)新旧课本内容上,新教材较以往更广泛,它涉及到了概率,视图与投影,专门增设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从内容体系上来看,编排顺序与以往也有较大差别,比如在几何证明中,把学生学会证明书写格式及要求放在全等三角形,四边形内容之后学习。(2)新旧课本在知识深度上相比,新教材有一定程度下降。
(二)教师教法的转变: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认为精讲多练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诉给学生,然后相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东胜区十二小学高红霞
2010年6月20日,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东胜区小学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班”。本次培训前后虽然只有短短10天,而于我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10天。这次培训学习主要分为参观考察、专题报告、交流研讨、小组讨论等形式,时间安排紧凑,内容紧贴实际,指导性强、互动性强。整个培训期间,16位教育专家和校长从不同的视角,共谈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学校特色及教学实践话题。专家们高瞻远瞩,眼界高远,思想深邃,报告观点新颖超前,内涵丰富,寓意深远,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和哲理的光芒,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教育视野,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使我受益不菲。此次培训使自己对教育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决心以更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
一、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这个“魂”不仅是指校长的学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魅力,更主要的是指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校长办学思想,是校长教育思想在办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带有显著特色和倾向性的办学行为体现。校长仅仅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还不够,要让办学思想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并不断促使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一个没有办学灵魂的校长,就是一所没有灵魂的学校。”一个学校的办学是否有特色,实际是看校长办学思想有没有个性,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
校长办学思想要与时俱进,高瞻远瞩。“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个好学校;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办学思想要注重文化意识。校长文化意识就是校长育人意识,校长办学思想要具有时代性,思想性、超前性。校长要眼界高远,关注世界教育,了解全球背景下的教育状况,读读《世界教育学》,从智商、情商、财商、逆商、健商等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为学生提供从生理安保到心理安保的全面保护,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思想人、文化人,不再出现南平郑民生之流败类。何为一个大国,“一个大国不仅是物力之大,而应是思想之大。”专家在英国一所名校的见闻让我颇为震撼:学校的墙壁上悬挂的都是本校毕业的、在一战、二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的铜牌,墙壁是木制的,学生的名字也在上面刻着许多,校舍已是多年,破旧不堪;然而,本校却拥有一个皮划艇赛场,奥运会赛场就设在此处。反思我们当今的学校,钱花在何处,形象工程建了多少?眼界、境界何在?为大国之大做了什么?
二、校长角色的转型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校长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完成角色的转型——从“学校保姆”到“学校领袖”。当今的校长多是“保姆”,大事小事一概过问,对任何事都放心上,对任何人都不放心,凡事都参与,忙得不可开交,搞得自己疲惫不堪,甚至得不到师生的好评。我们要崇尚:不教而教,不管而管,逐步实现“人治—制
度治—文化治”的管理,使校长脱离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投入精力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成为学者型校长,做一个真正的学校“领袖”。
校长要成为学校领袖,校长角色要做到多方位转型。校长首先要具备领袖素养:一是校长要像播种者,像建筑者一样去经营学校;二是要做一个预设未来的人,事先做好应变计划;三是文化引领学校,逐步实现文化治校;四是权力下放,将权力向外扩散。其次是要做一个富于感性的校长。做一个用心的校长:给人第一美好印象,做事不要刻意追求完美,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一个“共同遭遇者”校长:体味“同志”的新意,实践从“管”到“理”的转变,同甘共苦完成教育任务;做一个用情的校长:校长管理要用真情,让管理插上感情的翅膀,校长要真用情,让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再次是做一个充满理性的校长。校长要学会反思,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校长要学会对话,对话师生能缩短心理距离,排除教育疑难问题;校长要学会创新,破除思维定势,打破囚徒困境的思维障碍,走出“跳蚤人生”的思维。
三、校长的领导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
校长领导力不同于管理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诠释。通过上海学习,我认为领导力就是一种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的领导,精神境界的引领,其次是课程和教学的领导。领导就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是正确地做事。校长要成为类似放风筝的人,做到: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
校长领导力首先是一种决策、规划、设计学校发展的能力。校长要能够准确地找到影响学校发展最主要的瓶颈是什么,并采取有效措施,从关键部位入手解决问题。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校长刚到此校时,治校因问题而决策,采取问卷、谈心多种方式查找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终发现干部与师生、家长的关系紧张而不宽容;课程与师生的关系功利而不人文。徐校长针对问题大胆地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采取干部坐班制,教师取消坐班制;教师不是用时间来体现工作量,而是用任务(任课、备课、教研、研讨、学习、参会等都是任务)来体现工作;师生入校要愉快,关注师生身心健康。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知识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徐校长成功的案例,说明高明的领导者善于对学校的发展作前瞻性、全局性的思考与设计,能以战略的眼光正确地决策和策划学校的发展。
其次,校长领导力还表现为一种认知、引领、凝聚的能力。全国著名校长吴生说:“有的校长把组织的“任命”改为“认命”,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不要自卑,不轻言放弃,无论学校穷富,思想上不能穷。不能因职务的权利范围大小而放弃职业追求,校长是学校价值导向的风向标。所以当校长有了“校长岗位”这个平台之后,就要努力向专业化转化。”校长是有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任命的,肩负重托,使命神圣。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使命,提高职业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优秀校长的职业资格、职业素养,才能胜任校长岗位。
胜任校长岗位还要学会团结队伍,凝聚人心。如果校长单凭职务自身带来的权力实施管理,动辄发号施令来实施指挥,教师被动接受管理,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主动发展、激情创业的热情必被浇灭。校长不仅要认识到自身职业岗位重要性,还要尊重、信任、关爱教师,善于倾听,主动沟通,学会合作,求同存异;学会分权,大权不独揽,小权会分散,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善于团结,培养团队精神,凝聚团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教师队伍快速发展的关键,而校长的专业成长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有效举措。校长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前进、继续超越的过程,是校长走出事务管理,走向管理专家、办学专家的过程,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声誉提升的过程。最后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与大家共勉:“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华师大培训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湖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09-13
华师培训小组心得体会11-14
华师大培训总结07-02
参加北师大校长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10-28
华师在线培训作业11-10
北师大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06-24
赴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06-03
安师大附中学习心得体会07-02
陕师大网络教育学习感受05-26
华师远程学习方法在线作业满分2018春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