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共8篇)
体育课堂中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探索
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726300)李 涛(***)
摘要: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分组教学,利用小组长管理组织本小组教学活动,应用观看教学视频、任务小卡片、教师指导的教学手段,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应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指导、相互评价、展示个性的学法,达成了解技术原理,掌握技术动作,合理应用相关技术完成技能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意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的情感目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关键词:自主管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正文:
产生原因及意义: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 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
其次,高中学生总体的身体素质一般,集体荣誉感较强,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通常的体育课堂上总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都进行全程的管理,学生的学习总是被动和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也缺乏激情,教学氛围严肃,很少有学生参与自主管理,在完成技能目标时培养创新能力、展示学生个性和团结协作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本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用视频、声色来激发学生的参与运动的激情,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初步掌握并总结出行进间双手胸球技术。教师再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再在练习中探索其他的行进间传接球方法,并逐渐在比赛中应用的技术技能目标和提高协作配合意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张扬个性、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情感目标。理论依据
1.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管理组织 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模式。自主管理模式下的体育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局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我实际特点和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出的选择,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体育课堂中学习过程来看,能过达到认同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自学目的。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与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学习方式上区别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教学过程(以高一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教学为例)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把教育过程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效愉悦的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完善,自主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
难点:(1)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
(2)同伴间移动与传接合理衔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建立起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正确的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在走动中做出跨步接球、迈步将 球传出的动作,一小部分学生能在侧身跑动中做出跨步接 球、迈步传球动作。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三、教学策略和流程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循序渐进、分层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课前十分钟播放NBA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安排场地序号
常规部分指定小组长,说明学练过程与目标 热身→小组长组织管理本小组同学完成各关节活动、原地跑跳、沿篮球场线移动练习(音乐伴奏)→教:讲解、示范。教师引导、组长安排学生按音乐节奏做热身运动。
辅教材(任务小卡片):分小组,组长组织管理,按卡片任务复习原地单手投篮手型、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自主学习
教师强调要领、注意手、肘和脚步移动、学生试着左右移动(由慢到快)→学:听、练、论、创、演——过渡到 主教材:行进间传接球
教师指导学习→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入组指导、讲评练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分组按练习不同方法梯进练习、讨论学习。
自主管理、合作学习→学:组长按练习图形的方法和要求组织学习。
自主学习: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师生共同示范、创造与提高。集体观看国家教练训练视频。
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总结技术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业余锻炼中应用。
整理---→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回收器材 案例一:(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导入主题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教 师宣布课时主题和教学思路。
2、准备活动:
3、教师安排活动内容和场地,提出活动要求和所需达到 的目标,各小组长按要求组织管理本小组的活动(每小组6--7人、两只篮球)。
(1)一般性热身活动(音乐分散队形,在各自的球场上 由组长组织沿场线做各种跑跳、移动、急停急起、投篮手法练习)
(2)有球练习(沿本组球场三分线间隔3米站立进行抛球运球的球性练习,每人三至四次,无球队员活动各关节。)
4、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方法:以本组罚球圈为中心间隔3--5米圆形队形,每组两球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时传两球。
教学组织:组长组织管理,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强调要求:(1)注意手的动作,双臂夹紧,手心向下,食指指向传球方向。(2)身体协调,注意节奏,利用手臂迎球缓冲接球和转(3)身发力将球传出,提高传球的准确性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课堂效果: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轮流当小组长组织准备活 动,不但使教学场地得到充分利用,也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协调,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领导、组织能力也得到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激发,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比传统有较大提高。
专家点评:雷老师认为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性应表现为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收获明显;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本节课的准备活动安排很符合新课标理念,提高多方能力,培养全面人才,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很好的完成了热身任务,准备活动效果明显。案例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内容)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1.教学组织:1.组织同上。在传接球同时移动脚步,逐渐加快,在跑动中,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做。
2.教学方法:1.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的动作,将球传给下一位传球的同学。
教师提示:(1)控制节奏,注意动作,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反复练习。(2)提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增 大向左右移动的幅度进行传接球练习。(3)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集 合,指导个别学生进行示范。(展示个性和创造能力)。(4)根据示范情况,师生共同探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提出问题:(1)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原地双手 胸前传接球不同之处在哪里?(2)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怎么才能准确、合理地做出动作?
(1)答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在跑动中将球传出,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则是在原地将球传出。
(2)答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做出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的动作,即双手接球的时机是在跨步时,双脚腾空的一瞬间,将球接住,然后向前迈一步,再将球传出.教学效果:在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基础上,由教师小组长引导同学们走到、跑动起来传接球,学生学习兴趣大为提高,练习效果显著。各小组在练习中解决传球动作、时机、传球点、传球线路等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雷老师说,体育课堂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旨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能充分让组长在课堂中展示个性、显示组织和领导才能,配合教师较好的完成既定学习目标,也让学生由被动的管理走向主动参与管理,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案例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再练习共同提高)问题的解决:
1.教师与学生示范 2.观看视频录像
3.学生根据理解,继续进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教师示范讲解,集体观看视频。学生分组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
教学重点: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4.各组再组织练习,要求每组同时传两个球。
教学效果:在自主学习、初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各小组组织观看教学视频,改进自己的不合理动作,指正同学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再在练习中得以提高和巩固。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合作学习就是团队化学习,让学生通过组建优势互补相互督促的学习团队,来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节课的亮点很明显,教学效果也很显著,在体育教学中用视频教学,对一般教师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多用教学挂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四:展示个性、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1、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 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2、学生互评,小组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表现进行效果评价,对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的经验进行鼓励和推广。课堂效果:主动要求做示范的人多,学生发言踊跃,建议合理,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整体效果
对学生原地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基础上实施引导教学,让他们从慢慢动起来到跑起来双手传接球,学生在很自然的行为中学会了行进间传接球,教学过渡的很自然。在学习过程中,音乐、和自主管理是学习氛围轻松愉悦,教师的指导、提问很学生的自主评价、练习中的相互指导、相互合作,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管”模式,让课堂教与学效果大为提高。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学比赛中灵活运用行进间双手胸 前传接球技术,合理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比赛,以及练习过程中反应能力配合协助能力的提高,证明教学的技术技能和情感目标已达成,教学效果明显。
3.教师点评 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后,教师根据学生在组 织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效果评价,对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进行鼓励,对学生好的建议方案进行推广。还没有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学生,则继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以期能掌握最基本的技术要领。.能力展示:抽优秀学生6名分组进行简单的篮球赛,要求能合理运用所学篮球技术,还没有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学生,则继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以期能掌握最基本的技术要领。
5.学生生理状态:练习密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练习强度中。
专家点评:(对本节课的总评)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把教育过程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效愉悦的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完善,自主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龚雄飞 中国版本图书馆第050421号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问题与对策》 《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子(2003)第111909号 《走进高中新课程》
一、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台湾教授曾仕强说过:“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和发明都是先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开始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科学研究模式的开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充满问题的好奇心推动着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渴望。如果长期以来,课堂都是老师问、 学生答,就会形成一种机械模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天性和能力就会慢慢被淡化掉。因此,只有自主学习的课堂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上六年级“比的意义”一课中,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学素养和能力,我大胆采用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自学后,有几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有的学生问: “什么情况下能用比表示?”有的问: “电子表中的‘∶’是表示比号吗?” 有的问:“比的前后项可以交换位置吗?”还有学生问:“在课本44页的最后写道15 ∶ 10也可以写成15/10, 这里为什么不用约分成最简分数呢?”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同样也主要是一些知识的难点。他们自主提出这些重要的问题,就会自发地进行探讨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既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锻炼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自主获取数学信息也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展现,也是反映学生数感的一项标准。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迅速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把握数学核心问题,那么可以说离解决问题已经不远了。有的学生遇到一些数学问题, 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这往往是没有获取数学相关信息的能力,或者说这项能力较弱。而这样的能力,同样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比如,在上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让学生选择材料自主搭建模型的教学环节,就是锻炼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在操作之前选材料的汇报中,有的学生说: “我需要小棒,因为小棒相当于长方体的棱。”有的学生说:“还需要接头, 因为接头相当于顶点。”学生通过获取长方体的各部分结构,提取出数学信息一一对应,将棱具体化为小棒,将顶点具体化为接头,找到相应的材料, 为后面的搭建框架模型奠定了基础。在自主的教学课堂中,通过自主的观察、 分析、迁移、探讨和汇报,学生能够锻炼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三、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伟大领袖毛主席有句名言:“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可以反映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归纳、列表、枚举、假设、对比、转化、 分类、建模等思想方法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就能反映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高低。学生有了良好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从“鱼”获得“渔”,老师就能够从“教” 到“不教”。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都要以自主学习的课堂为载体。
比如,六年级上“比的应用”一课, 我在简单复习比的意义之后,出示例题:“500m L的稀释液,按照浓缩液和水1 ∶ 4的比例配制,需要多少m L的浓缩液和水?”出示完例题,我让学生自主交流,希望能让大家都能用份数、 分率两种方法来解决,但是结果出乎意料:第一个学生“按计划”说了:“如果浓缩液是1份,水就是4份,稀释液就是5份。然后列式解决问题。”第二个学生说:“我的列式是500÷(1+1/4)。 我把1 ∶ 4看作浓缩液占水的1/4,那么,稀释液就是占水的1+1/4,求单位 ‘1’水,就用除法,将500m L的稀释液除以它所对应的率‘1+1/4’,求出水400m L。然后400×1/4=100m L就是浓缩液的。”想不到,这个孩子用前面我们分数除法的量率对应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大为高兴,因为包括我在内, 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层面。于是我顺水推舟,问:“这种方法是将什么看作单位‘1’?” 生回答:“水。”另一个学生立即回答道:“那我还可以可以把浓缩液看作单位‘1’,这样水就是单位‘1’的4倍,稀释液就是单位 ‘1’的1+4=5倍,500÷5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量 ÷ 对应的率’。”
学生能在自主交流分析之后,运用知识的转化和迁移,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说出这样层面的分析,解决了问题,我相当满意。因为,这不仅对前面分数除法的量率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复习,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种感受, 数学是相当有魅力的,即使是同一个算式,如果理解的角度不同,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
四、自主给予互相评价的能力
评价,不仅可以对前一段学习进行改善和肯定,更可以对后一段学习给予强大的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自主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受到同学的肯定和赞赏,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即使学生之间互相提出疑惑,进行反驳,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 学生的能力也会获得提高。因此,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能力。
比如,六年级下“负数的认识”一课,我将一些数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自主地对这些数进行分类。一个学生上台,将有符号的数分一类,将没有符号的数分另一类。分完后,学生开始互评, 一个学生问:“你为什么这么分?”他回答:“我是按照是否有符号来分的。” 另一个学生又说:“我还有不同的标准来分这些数。”“对!我也有。”许多学生应和起来。马上,又有一个学生上台,将这些数分成正、负数两类,0在正数中。于是,学生们又开始互相评价, 用自己的理由和观点阐述对0分类的理解:“我认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因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0就不可能是正数或负数。”顿时,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正是在这样自主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互评使得他们的思维进行碰撞,自主解决了0的归属问题。
当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许多,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开放民主的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多倾听学生的问题, 多帮助学生的困难,多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去挖掘、去培养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经历和体会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四个能力,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课堂;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不再“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去提升、去创新。
何谓自主学习?课堂改革先行者杨森先生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不等于自习,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变“好学”为“乐学”、变“想学”为“能学”,这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教学难题,针对笔者平日的语文教学,围绕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浅谈几个不成熟的思考,以期交流。
创设和谐氛围,更新教育观念
语文新课程改革犹如一阵春风,吹活了沉睡的课堂,陈腐的师道尊严、规矩的坐姿学态、权威的知识传授已不合时宜,学生自主学习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求老师改变教育观念,摒弃陈旧固有的刻板和不苟言笑,抛开简单机械的填鸭教学,师生角色和地位必须重构,由老师的“一言堂”到学生的“万口言”,课堂地位必须转化,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发挥引导的重要作用,老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运用和开展提供有力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新型的课堂架构要求我们要尊重和热爱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对待,给全体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和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引导,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去收获,建立交流思考、民主和谐的合作型语文课堂。
创建宽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引导整个课堂教学的“导演”,我们要拿出饱满的热情去营造宽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自由讨论,放飞不羁的思绪,并勇敢地说出自己独有的见解和想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堂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如我们在学习七年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时,可以围绕成长话题,让学生来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陪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感人亲情,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体验和感悟,从英子的成长足迹中,感悟成长的真正含义,这样就开启了学生的情感闸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拓宽知识层面,开展综合实践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主战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了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联系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在《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电影《邓稼先》,让学生在网络上收看“百家讲坛”,并推荐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的参考材料,然后把全班分成搜集名人逸闻趣事组、整理名人丰功伟绩组、介绍名人传记组、我们名人指瑕组、制定评分标准组、作文撰写组等6组,并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自荐或推荐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大家完成各自的任务,并在评价组组长安排下互相交流、评比、总结,推荐优秀成果和展示成果,这样就让每一位同学自主地参与到综合性学习当中,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名人,正确引导“追星”,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但拓展了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创新作业设计,倡导自主创新
课外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巩固,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精心与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阶段反思和收获,只有创新作业设计,把课堂引伸到更深更远的地方,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这样才能积极地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在教完《孙权劝学》一课后,笔者设计了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的课外作业,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大胆地发挥想象,把方仲永巧遇吕蒙的结局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正反两面的例子进行比较、反思,从而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它为平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一剂兴奋剂,它不但能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敢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敢说,它激活了沉睡已久的语文课堂。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积极探索教育规律,走现代教育之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模式,把简单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切实转向科学追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构建和深化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快乐课堂,建设高效课堂。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导学案把知识变为问题,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最终又把问题变成知识。特点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创造能力。
模式的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三环是指:课前、课中、课后环节。
六步是指:目标再现、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归纳小结。课堂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个方法、四个形态。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
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个形态: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时间“35+10”理解 1.“ 35+10”的解释
“35+10”是把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步”式处理,完成本节课教学全部内容。进入后10分钟,分发下一堂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2.“35+10”的特点:
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以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变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为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
3.实现“35+10”的意义:
规定了学生预习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完全参与其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三.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准备工作:各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集体备课,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准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和集体备课记录单。各科任课教师,要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开学初安排好学生座位,前后同桌四人为一组,确定组长,每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课堂上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互助学习,最终实现小组共赢。
【课前】
1.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要按照自主学习课堂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A为识记 B为理解 C为应用 D为拓展),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2.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使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集体备课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集体备课的安排
【时 间】每教研组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教研组全体任课教师
【组 织】参加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备课室参加集体备课,带好参考资料,主备老师(上次集体备课定好的)带好已准备的导学案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集体备课由组长负责主持,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单。
(2)集体备课的内容
【研讨内容】研讨下一周(备课日的第二天至下一备课日)的教学内容,按上次备课时的计划分工,由主备人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内容、选编的导学案初稿做中心发言,要指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讲出导学案设计、题目选编的意图,要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和“六步”的实施办法。由其他老师做补充,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导学案定稿(形成导学案的第一次生成)。
【制定计划】制定再下一教学周的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将任务分配到老师。领到任务的老师在下一教学周里根据领到的课题编写导学案,为下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作准备。
【确定示范课】确定下一教学周一节示范课的课型、执教人、时间、地点、内容。【周作业设计】:针对一周学习的知识内容,结合教学的重难点,课标要求,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按照“难易适当、题量适当”的原则安排专人精编周末作业,提高学生双休日作业的质量,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助推器”—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就会达到让学生愉悦、主动和高效学习的目的。该周末作业将成为学生今后期末复习和初考、中考总复习的主要提纲,也作为学生月考、期末考试的主要题库。这样学生就会对周作业进行温故知新,通过每次的测试,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做到事半功倍。
3.个人备课
(1)备内容
结合教材把已印制好的导学案再通备一遍(形成导学案的第二次生成),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备一题多法、一法多题、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助、组组竞争的调控方案。4.学生预习
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1)预习资料
预习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
(2)预习形式
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果。
(3)预习方法
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学生先独立阅读一遍文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这些问题以及D级内容带入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时间,按照老师的分工有侧重地进行研讨学习。
【课中】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是将课堂45分钟分为35分钟和10分钟两段,前35分钟按“六步式”教学,后10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1.前段
(1)目标再现:
上课时,老师再现“导学案”提出的学习目标,学生对已预习过的导学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
(2)学情调查:
【调查学生】老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调查,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形式进行。
A级问题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
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争取解决。C级内容可采取查看、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情况。【学生质疑】让学生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提出来。(3)问题汇总
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4)精讲点拨
A.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到黑板上板演)。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讲人”,这个主讲人一般是由学力较弱的同学担任,一旦出现错误,或表述不够严密,就会被别的小组揪住“尾巴”,而本组成员可以站出来帮助自己的“主讲人”加以纠正和补充。
B.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课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点”和“控”(“控”是指控制课堂时间进度、控制学生讲解时不要偏离主题、控制好整体课堂气氛),教师开口不多,但一定要点拨到位。(5)当堂检测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评价机制。(6)归纳小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归律、总结方法。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把导学案落实、完成好(D级问题可选作),下课时老师将导学案收齐、批改。
2.后段
课堂的后10分钟是预习下一课内容的阶段,老师把下一课的导学案发下去,提出学习目标,简述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下一课的任务有初步了解,然后指示预习方法。要求学生全面预习,独立、尽量多地解决问题。【课后】 1.教师
(1)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
(2)教师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3)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形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2.学生
(1)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在课堂上参与多少,展示怎样,提出几个问题,主动解决多少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
(2)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
(3)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囊包”,是期末、初考、中考的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等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一般使用八开纸,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而是预习和课中前段用的,作业是下一节的导学案。
2.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A为识记 B为理解 C为应用 D为拓展)。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知识链接: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小学、初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凝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问题逻辑: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每学一个知识点、作一道题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7.作业布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基础):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
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初三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主张,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发现。教学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不应是一种单纯的接收过程,而应是一个在探索中发现的过程,在发现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切实带领孩子们一起去领略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呢?
一、为学生准备充足材料,做好物质准备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充足的材料特别重要。如在教授《鞋底花纹的启示》一课时,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鞋底花纹图片,以及式样不同的鞋子,这就为学生自行获取“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学习《植物的叶》一课时,我准备了大量叶子,柳树叶、杨树叶、榆树叶、栗子叶、月季花叶等,上课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老师分发的各种叶子及自己带来的叶子,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有了充足的观察材料,便很容易去自行观察获取知识了。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活 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三、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探究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认知能力低下,实践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获得真知。科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他们对这些知识非常熟悉,渴望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有独特的个人情感,学习积极性高。大多数科学知识是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操作的,学习资料就在学生身边,俯拾皆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意识,让他们在动手活动中不断产生获取新知识的愉悦。如上《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三年级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已有了一定认识了解,如常见的铁钉、石子、铜钥匙沉入水底,木块、泡沫浮在水面上等,我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做石块、木块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从而自然引出课题,提出:“这些物体在水中为什么有的下沉,有的上浮?”让学生面对客观真实的具体事物,产生疑问,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在小组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究物体浮沉的实验中,自主得出结论。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参与研究,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亲自感受操作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在做中快乐地学。学生通过操作获得了真知,从实践中获得了认识,这种由亲自体验获得的经验是刻骨铭心的,也是教师的说教无法代替的,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的探索过程。
四、激励学生善于总结反思
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要给探究者提供反思机会,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最终获得成功。例如:教学《神奇的电磁铁》一课,学生在进行组装电磁铁实验时,有时会出现电磁铁没有磁性。这时老师不急于帮助学生查找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可能导致电磁铁没有磁性的多种原因: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两节电池接反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时,学生在模拟实验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地球不自转绕着太阳转时,观察点总是处于白天。学生通过与另外三种现象进行总结、对比,得出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自转是其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善于总结和比较,培养学生喜爱科学实践的精神。
传统教学认为, 提问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 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使用的语言。而在新型课堂中提问的主人由教师变成了学生, 学生怎样才能提出教师要讲的问题, 这是一个鲜活而充满生命的话题。我们绝不能把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简单地误认为, 是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答案或小组讨论研究的学习过程。而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新型课堂中问题提出的途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温故知新, 全员参与提问
以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堂自学为基础, 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整合。这样不但尊重了每一位学生, 而且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这就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巧设问题情境———以情入境, 以境生情
1. 设悬质疑生趣法———导入阶段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而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儿童化的问题能紧扣学生心弦, 让学生把心交给课堂。比如, 教学“对称、对称轴”时,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 如蜻蜓、蝴蝶、上衣、飞机、花、树叶… (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 说出自己的感受,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认为这些东西好看、美、协调。这时教师就可以追问: “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有一种协调美吗? 等学了这节课后, 你就找到答案了。”这种疑惑让学生觉得有趣, 美的事物中潜藏着数学原理。带着急于解答的欲望进入学习状态, 这不正是强烈的学习动机吗? 而这种学习动机不正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桥梁、纽带吗?
2. 亲历问题、感悟交流法———自主、合体、探究式学习阶段
这一环节是新型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主体中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提, 学生没问题但还理解不透是教师要导提。比如, 教学《心的翅膀》时, 当学生谈到孩子续编的故事比大人们的故事强百倍时, 教师不要急于问为什么, 要通过让学生亲历续编故事, 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师用自己切身的感受向学生发问: “咦, 你们的故事怎么比书上的还精彩, 能告诉老师原因吗?”最终再点出丰富的想象, 是让思维长翅膀飞翔。对于数学课的中间环节, 可以通过同种类型的习题或实验操作等方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 有问题引发规律, 用自己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题, 从而证明猜想正确与否, 获得求知的愉悦, 比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 让学生大胆猜想自行车轱辘为什么是圆的? 引导学生从中轴和车辅条进行分析。然后用圆纸片当车轱辘, 通过画、折、量的方法发现规律, 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只有潜心研究才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总之, 教师要针对新课知识的重点、难点, 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学习、情感实际, 来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深入思维、探究与研讨, 力求提出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三、自然收尾谈话法———课堂结束阶段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之下, 百分之九十的教师结束全课时, 都要问上一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借鉴, 但万不可千篇一律, 可变换一下问题的方式。如“时间过得真快, 又要和大家小别十分钟, 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学生谈到老师我们接着上课吧, 教师可追问“难道你们不累吗? 为什么不觉得累呢?”我想这样干巴巴的收获、体会便变成了师生之间真情的流露, 而且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 当然这是相对于较为成功的课说的)
总而言之, 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中提问已不在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巧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被点燃, 创新才能成为可能。
摘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使他们实现自主发展的习得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自主发展的基础, 而自主发展是自主学习的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中的课堂提问, 要求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感悟:英语;自主学习;课堂
随着初中新课程的稳步推进,英语课堂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课堂变成了今天的“自主学习”课堂。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英语自主学习课堂的感悟。
一、英语自主学习课堂的特点
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它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性。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是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宰的课堂,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发展的课堂。
2.主动性。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教学过程和语言实践活动的课堂。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交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学生主动表现、主动展示、主动完善的课堂。
3.交际性。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是提倡和鼓励学生交际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交往的课堂,是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课堂。
4.情感性。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是师生和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课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深化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引起师生的共鸣,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是师生投入的课堂,是师生真情流露、思想共鸣、共同发展的课堂。
5.开放性。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是民主和平等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地位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学生可以尽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开放性的答案,师生之间可以开放性地评价。这种课堂是思维发散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际能力的课堂。
二、英语自主学习课堂的环节
1.确定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要达到的要求,它不仅提出知识、能力、方法、过程的要求,而且还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要提出对兴趣、信心、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确定,应小而明确。
2.设计学案。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蓝本。教师要在充分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备习题的基础上设计每节课的学案,同时兼顾学生的特点,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以问题为动机,以情境为期待,针对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学案。教师设计的学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途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要多设计几种方案。
3.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英语自主学习课堂的根本。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的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醒学生记下自学不懂的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思维,以便给学生留下深度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学生将自主学习学不懂的内容拿到小组中进行交流,实现生教生,生生互动。这种小组内的合作互助,可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个性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期间,教师要善于观察,收集学生共性的问题,为精讲评价做好储备。
5.精讲评价。精讲评价是英语自主学习课堂的点睛。精讲就是教师把收集到的学生共性的问题阐述清楚,以问题为话题,讲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讲知识的前后联系,讲方法和规律的应用。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公正的点评,适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出学生课上表现及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以期今后改正。精讲评价不仅帮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英语自主学习课堂的好处
1.自主学习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两极分化明显减少。
2.自主学习课堂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了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自我表现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由于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改善了师生关系,班级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教师课上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交流与表述的机会,使不少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活泼。
3.自主学习课堂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总之,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教改意识,初步形成了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培养自主学习力 打造高效课堂09-12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听课反思10-02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10-30
“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10-25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观察三追问11-07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09-13
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0-10
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10-25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07-1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