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安全管理办法(精选4篇)
(2014年7月2日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以下称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举办、承办农村自办宴席活动,以及从事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自办宴席,指农村家庭、其他组织或团体自办的、非营利性的各种群体性聚餐活动。农村自办宴席分为举办者自己加工制作食品、应举办者要求由专业加工服务者上门加工制作食品等形式。
本办法所称专业加工服务者,指应举办者要求上门提供宴席加工服务活动的队伍或个人,如“坝坝宴一条龙”、“家宴服务队”、乡村厨师等。
第四条 县(市、区)食安办统一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完善、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第五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负责建立农村自办宴席信息收集、报告、备案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农村自办宴席现场食品安全技术指导;负责对农村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者进行备案,登记造册;及时报告和协助处置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第六条 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负责专业加工服务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开展农村自办宴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
第七条 举办者、承办者(专业加工服务者)是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其举办或者承办的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负责,各自承担农村自办宴席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事件的相关法律责任。
举办者、承办者(专业加工服务者)应当自觉履行农村自办宴席报告备案义务,主动接受和采纳食品安全技术指导意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1-2]
第二章 食品安全基本要求
第八条 举办或承办农村自办宴席应当遵守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宴席加工场地和食品贮存地远离禽畜圈舍、开放式厕所、垃圾堆、沼气池以及其他污染源,并事先进行环境清理,采取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等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条件。烹饪加工应避免设在露天场所,食品及原料存放、粗加工、餐饮具和工用具清洗消毒、烹调加工、备餐要合理分区。
(二)不得采购使用《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不得销售的农产品。采购的食品及原料应分类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场所,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原料应当采用冷藏、冷冻或其他保鲜措施进行贮存。
(三)宴席加工服务人员身体健康,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和有腹泻、发热、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症状的人员,不得进行餐饮食品加工制作。专业加工服务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明。
(四)配备足够数量的加工、贮存、清洗、消毒、保温、冷藏、冷冻等设施设备,加工过程所使用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容器等工具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五)餐饮具和盛装熟食品的容器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六)加工用水应使用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或安全的井水,不得直接使用河水或田间水。洗手及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宜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七)在制作加工前应当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及原料,不加工使用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有毒有害、病死毒死禽畜肉及鱼类、超过保质期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原料;不加工制作野生菌、发芽土豆、新鲜黄花等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不得加工制作河豚鱼;不得违法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不得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食用。
(八)需要熟制加工的菜品应烧熟煮透,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凉菜卤菜慎用、少用,确需应现食现做,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在冷藏或冷冻条件下存放。
(九)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条件下储存。隔餐食品再次食用必须彻底加热,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菜饭色泽正常、无臭味及其他异味,感观异常的不得食用。
(十)供餐的每种食品应在冷藏条件下留样48小时以上,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在清洗消毒后的容器内,每个品种留样不少于100克。
(十一)农村自办宴席举办者应加强农药、鼠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及就餐场所放置有毒有害物质;加工好的食物应妥善保存,严防投毒等不安全因素,并做到防鼠、防蝇、防尘。
第九条 专业加工服务者应对举办者采购食品提出指导性意见。采购人应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索取相应凭证和票据,确保所购食品、食品原料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第十条 从事农村自办宴席的专业加工服务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方可从事宴席加工服务。第十一条 辖区有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的,县级以上政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采取限制或者停止举办农村自办宴席等紧急措施,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不接受农村自办宴席备案,并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1-2]
第三章 备案管理
第十二条 对一次性就餐人数100人以上的农村自办宴席实行备案制度。
第十三条 一次性就餐100人以上的农村自办宴席举办者应当在宴席举办前2日(丧事家宴及时报备,下同),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并填写《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备案表》,载明就餐时间、累计餐次、累计就餐人数、场地条件、主要菜品以及是否聘请专业加工服务者、所聘专业加工服务者健康证明、食品安全培训等情况。
应举办者要求,由专业加工服务者上门加工制作的农村自办宴席,实行双备案。举办者、受聘的专业加工服务者应当在宴席举办前2日分别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第十四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举办农村自办宴席的备案材料时,向举办者、承办者发放《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告知书》,签订《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组织人员对农村自办宴席报告备案内容和举办现场并进行食品安全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和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提出改进意见;对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又无有效措施解决的,应立即要求举办者停止举办宴席。
第十五条 一次性就餐超过1000人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商请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指导。
第十六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偏远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以组织当地村委会(社区)开展农村自办宴席备案、技术指导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1-2]
第四章 专业加工服务者的管理
第十七条 从事农村自办宴席的专业加工服务者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具备与农村自办宴席制作加工能力相适应的工具及贮藏、清洗、保洁、消毒等设施设备,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清洁,餐具保洁设施定期清洗消毒;
(二)消毒、冷冻冷藏、食品留样、三防、垃圾存放等设施功能正常,满足基本需要;
(三)加工服务人员每年健康检查合格,并经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四)制定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相应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加工服务人员承办宴席期间晨检制度,食品原辅料采购查验、存放制度,清洗消毒制度,待加工食品原辅料检查制度,食品加工制作关键控制要求,食品加工制作场所选择和布局办法,防止交叉污染的管理措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等制度;
(五)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对农村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者实行备案管理制度。从事农村自办宴席加工服务的队伍、乡村厨师等应当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食安办备案。
第十九条 农村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者申报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备案表;
(二)专业加工服务者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拥有的设施设备清单;
(四)从业人员名单以及健康体检合格证明、食品安全培训考核情况等(复印件);
(五)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六)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条 农村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者持本办法第十九条所列资料向所服务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接收备案后,按照《四川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专业加工服务者备案现场检查要点》,对备案资料进行审查,对设施设备进行核查,并将符合规定要求的农村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者名单在辖区内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条 农村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者备案有效期限为三年,有效期满后,继续从事农村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的,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交备案材料。
第二十二条 专业加工服务者承接农村自办宴席加工服务应当遵循下列要求:
(一)向举办者出示备案登记证明以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二)与举办者签订《农村自办宴席加工服务食品安全责任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三)承接一次性就餐100人以上的农村自办宴席,应在举办前2日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四)按照食品安全的相关要求,协助举办者选择家宴加工场所、采购符合要求的食品原辅材料;
(五)在餐饮食品制作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抓好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重点品种和关键环节的管理。不得使用亚硝酸盐、非食用物质;
(六)督促、配合宴席举办者按要求做好食品留样;
(七)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专业加工服务者在承办农村自办宴席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向举办者出售自制的食品成品、半成品;
(二)在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场所加工制作农村自办宴席;
(三)利用不合格食品原辅材料加工制作食品,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食用;
(四)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五)承接未向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的一次性就餐100人以上农村自办宴席;
(六)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其他禁止性行为。
第二十四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应对专业加工服务者承办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定期将专业加工服务者的备案和考核情况向社会公示。[1-2]
第五章 应急处置 第二十五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制订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
第二十六条 农村自办宴席就餐人员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的,举办者或专业加工服务者应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同时组织人员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就诊,立即报告负责指导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和村委会(社区),保护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第二十七条 负责指导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和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发现或接到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传染病报告的,要立即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帮助举办者或专业加工服务者将患者送往就近医疗机构就诊,保护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第二十八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传染病报告,应按照预案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并及时报告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九条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接到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救治,会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涉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有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三十条 农村自办宴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餐馆、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上门提供农村自办宴席加工服务活动的,参照本办法管理。
城区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机构在城区上门提供家庭宴席加工服务活动的,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十二条 县(市、区)食安办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目录
一、监管目的
二、监管主体和依据
三、家庭自办宴席的特征
四、家庭自办宴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事件的易发季节
六、家庭自办宴席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七、建立健全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监管机制
八、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措施
九、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措施
农村家庭自办宴席,是指在农村家庭集体自办的婚、丧、嫁、娶、生日、祝寿、乔迁、节日庆典等宴席活动。家庭自办宴席引 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大,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难点,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家庭自办宴席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特制 订本指导手册。
一、监管目的
加强家庭自办宴席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有效预防群 体性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规范自办宴席的操作行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监管主体和依据
县(市、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根据“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监管原则,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开展自办宴席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家庭自办宴席的特征
1.,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一般设在举办者家中或门前附近搭建 简易帐篷,卫生和实施条件差,保洁条件等均达不到要求,食品 安全隐患大。
2、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一般举办时间较长,短的1-2天,长的3-4天。有的宴席是连续的,从早到晚流水举办不停餐。
3、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一般多在农闲时节,而农闲时节,恰是夏季高温和秋季传染病高峰季节。
4、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的厨师,他们平时是农民,宴席集体聚餐就是厨师,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5、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一般宴请和聚餐的人数较多,人员分布比较分散。
四、家庭自办宴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承办宴席能力不足。由于自办宴席桌数较多,一般都 在事主家中举办,就餐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组织者管理能力不 强,以吃饱为目的,很少有人关注食品安全工作,为宴席食品安 全埋下了隐患。
(二)加工操作场所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自办宴席的加 一工和就餐场所多为露天,或临时搭建简易帐篷,无防尘、防蝇、防鼠措施;无冷藏冷冻设施设备,原材料及其加工后待用的食品 在自然条件下存放,大量半成品与熟食存在混放,极易引起食物 中微生物的繁殖;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多半是临时租借,无清洗 消毒设备;加工工具混用,存在交又污染现象。加工操作场所的 开放性,使得家禽家畜及蝇虫等极易进入,成为肠道传染病滋生 之源。
(三)自办宴席以乡村厨师主导,事主及事主余友、邻居等 为辅助。多数不具有资质。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没用奋夏丽曹 业技术、安全知识的培训,全凭自学和平时积累的经验从事餐饮
活动。
(四)食品原材料进货渠道复杂。食品原材料采购多凭事主 或乡村厨师经验,基本上不进行索票索证、查验登记,有时为节 约成本而采购劣质价廉的原材料,自给的蔬菜有的刚刚施肥施 药,由于急于使用而临时采摘。
(五)相关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大多数事主和乡村 厨师未经健康体检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自办宴席相关人员 自我保护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流程不 能有效落实,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六)监管难度大。自办宴席点多面广,而行政监管人员相 对较少,监管力量薄弱,难以全面监管到位。
(七)饮用水安全隐患大。自办宴席时,由于就餐人员多、保障不充分,有时饮用水供应不及时,当饮用水不足时,聚餐人 员饮用未经安全处理的饮用水,易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八)不洁餐具易导致传染病传播。自办宴席大多实行流水 席,就餐人员健康状况复杂,无法确定有无传染性疾患。第一批 就餐人员就餐后,餐具清洗不彻底,无消毒设施设备,这些餐具 易被重复使用,易导致传染病传播。
(九)食品留样工作难实施。一方面缺少留样设施设备,乡 村厨师不具备食品留样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从乡村厨师到事主缺 乏食品留样的安全意识。每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不能对中毒事 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判断,救治患者缺乏针对性。
(十)外购熟食带来的安全隐患多。自办宴席的卤菜一般都 购于街道或菜市卤菜摊点。目前,多数采用非食品塑料方便袋包 装,在夏秋高温季节,用塑料方便袋包装熟食。更易在短时间内 变质,食用这种卤菜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概率非常高。另一方面,外购的熟食是否超过保质期、有无变质,没有设备仪器进行现场 检测,难以判断。
五、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事件的易发季节
每年5-10月,因夏季及夏秋之交温度高、湿度大,食物易 腐败变质,以及婚嫁、升学等各种形式的自办宴席较多,是食品 安全事件易发期。
六、家庭自办宴席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宴席举办场所环境应整洁,有足够的通风面积,周围不 得有粉尘、化粪池、垃圾堆、厕所和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场所,食品加工场所应防止原料与成品交叉混杂,食品不得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或者其他不洁食品。租借或新购餐具、饮具使用前必须 洗净、消毒,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2、厨房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不 留长指甲、不化妆、不抹香水、不戴耳环戒指等外露饰品。3,宴席用水不得直接使用河水和未经检验合格的井水。
4、厨师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及原料,发现腐败变质、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使用。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需加热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0C,加
工后的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凡隔餐或隔夜的 熟制品必须再次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
5,宴席的举办者购买食品原料时,应当了解供货单位(或 供货人)基本情况,严禁购买“三无”食品或过期失效等不合格 食品。
6、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使用的食品成品应留样,留样食品应 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 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7、农村家宴申报人所在地有传染病正在流行的,禁止举办 群体性聚餐。
七、建立健全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监管机制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 见》(皖政„2011 ] 106号)要求,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健全食 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设置或明确办事机构,实施“四员”制度,在每个乡镇确定1名食品安全管理员,由乡镇政府分管负责人兼 任;在每个乡镇卫生院确定1名食品安全宣传员,由乡镇卫生院 的公共卫生人员兼任;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或 1名信息员,分别由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村医担任。
八、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措施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工作 负总责。乡、村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具体 负责督促所辖村委会、村民小组和宴席举办者具体落实监督检查
和备案工作。
(二)宴席举办者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即第一责任人。
1、凡举办规模5。人以上,100人以下宴席集体聚餐的,须 提前24小时向所在村(居)委会申报,并填写《农村家庭自办 宴席备案登记表》,由村(居)委会进行审查、登记备案,并派 撼
村协管员或信息员到现场指导;
2、凡举办规模在100人以上集体聚餐,须提前48小时由村(居)委会审查、登记后上报乡镇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并 填写《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备案登记表》,由乡镇派食品安全管理 员和村协管或信息员一同到现场对宴席聚餐场地、卫生条件、原 材料采购的索证索票和菜肴原料的质量、厨师和参与操作人员的 健康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3,凡举办规模在300人以上集体聚餐的,或乡镇食品药品 监督员认为必须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派执法人员到现场监 管检查的,由乡镇管理员提前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可 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派执法人员和乡镇管理员一同到现场 实施监督检查。
4、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乡镇食品安全管理员,协管员 或信息员接到申报后,应在宴席举办前赴实地实施监管检查,对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下达《监督意见书》,并指导承办者和厨 师进行整改。《监督意见书》(一式三份,一份交宴席举办者,一
份乡镇留存备案,一份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不建议加工食用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高风险食品,如烧芸 豆、扁豆及豆类食品。若确实需要加工食用,应烧熟煮透。凉菜 即时制作即时食用,不食用生食水产品及肉类食品,不食用辨别 不清的菌类食物。
6、乡镇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季度须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书面上报本辖区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的整体情况。
九、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措施
1、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举办期间,如出现群体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宴席举办者或承办厨师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卫 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立即将患者送往就近医 疗机构就诊,同时保护好现场,等待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2、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食物中毒患者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卫 生行政部门报告,及时救治食物中毒患者。附件: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备案登记表
农村家庭自办备案登记表
┌─────┬────┬─┬────┬─────────┐
│承办人情况│承办人
│
│联系电话│ │
│ ├────┼─┼────┼─────────┤
│
│聚餐事由│
│承办时间│ │
│ ├────┼─┼────┼─────────┤
│
│承办桌数│
│承办方式│ │
│ ├────┼─┴────┴─────────┤
│
│承办地址│ │
├─────┼────┴┬─┬────┬────────┤
│主要食物及│
│
│
│ │
│ 菜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村委会检查│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签字:军月日 │ ││
├─────┼─────────────────────┤
│整改情况 │承办人签字:村食品安全管理员信息员签字: │
意
见
│
│
│
年月日年月日 │
├─────┼─────────────────────┤
│聚餐完毕 │承办人签字:村委会食品安全管理员信息员签字:│
│安全情况
│
年月日年月日 │ ││
├─────┼─────────────────────┤ ││
报告
│
备注
│
└─────┴─────────────────────┘
根据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凤庆县城镇和农村居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凤政办法„2014‟82号)要求,为保障全镇群众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镇实际,把农村自办宴席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要说一下。
一、所谓农村自办宴席是指群众在婚丧嫁娶、乔迁、生日、升学、节日庆典等集聚人数在50人以上,为保证和满足就餐需要,由群众在非经营性场所自行举办和制作的各种宴席。
二、在举办宴席中,希望广大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新型居民,转变相互请客送礼、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
三、自办宴席实行报告登记制度。自办宴席举办者须在办席前3天向所在村委会报告,由本行政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向所在镇食品药品管理站报备。
因丧事举办宴席或者其它特殊情况无法按规定时间提前报告的,应在宴席举办当天及时报告。
备案申请应记载如下内容:
(一)举办人姓名、联系方式;
(二)举办宴席原因,就餐人数、桌数等;
(三)宴席举办地点、举办时间;
(四)自办宴席所聘请厨师个人健康状况;
(五)主要菜品和酒水的种类、数量、采购方式;
(六)其他需要记载的情况。
四、实行食品安全告知制度。在办席前1天,由本行政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或村医到办席现场进行指导,对宴席加工场地卫生条件、厨师健康状况、食品原料、饮用水等进行检查,广泛宣传食品采购、运输、贮存、加工等饮食卫生知识,进行食品采购的指导服务,帮助群众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鉴别方法、烹制操作规程等食品安全知识;对不符合办席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到位,及时排除食品安全隐患;指定一名厨师或居民为办席现场食品安全监督员,同宴席举办者签订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责任书。
五、实行自办宴席分类管理。
(一)就餐人数在50人以上300人(含300人)以下的自办宴席,由办席现场食品安全监督员做好安全指导工作。
(二)就餐人数在300人以上800人(含800人)以下的自办宴席,由本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到现场负责安全指导。
(三)就餐人数在800人以上的自办宴席,由本镇食品药品管理站派协管员到现场负责安全指导,有必要的可报请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派监管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安全指导。
六、在宴席的菜肴加制作工中,凡患有感冒、咳嗽、腹痛、腹泻、痢疾、呕吐、伤寒、肝炎、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手部有伤口等有碍食品安全的厨师及帮厨人员不得参与食品制作工作。
七、宴席举办场所应有足够的通风面积,环境整洁卫生。宴席举办场所25米直径内有禽畜圈舍、化粪池、垃圾堆、厕所、暴露垃圾堆(场)、粉尘源等污染源和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场所,应事先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如有条件应距离25米以上),具备条件的尽量不在露天举办宴席。
八、厨房和食品存放场所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厨房和食品存放场所要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不得存放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
(二)厨房应配备相应的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蛀、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等设施。
(三)食品存放场所应相应划分主食、菜品原料、成品存放区域,分类存放。
(四)租借或新购食品餐具、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煮沸),保持清洁。用于烹调加工的刀、墩、板、桶、筐、抹布以及锅、碗、瓢、盆等用具要进行清洗消毒,按使用性质做到生熟分开、定位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九、厨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着装整洁,头发应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化妆、不抹香水、不戴耳环戒指等外露饰品。
加工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用清水清洁消毒双手:
(一)开始工作前;
(二)处理不同食物前;
(三)处理生鲜食物后;
(四)处理弄污的餐具或饮食用具后;
(五)处理动物或厨房食品垃圾后;
(六)从事任何可能污染双手的活动后(如咳嗽、打喷嚏、抠鼻孔、擦汗水、上厕所、搬运货物、打扫卫生)。
十、自办宴席食品及原料要求。
(一)承办宴席的厨师要对举办人采购食品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需采购的应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经营单位采购,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严禁购买“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
自办宴席举办者(采购者)应当知晓供货单位(或供货人)基本情况,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应当向供货单位(或供货人)索取送货单、收据、发票等购物凭证。采购需冷藏或冷冻的食品时,应冷链运输和保管。
(四)宴席用水尽量不使用河水和未经检验合格的井水及箐沟水。
(五)严禁采购和使用以下食品:
1、腐烂、生虫、霉变、污秽不洁、混有异物食品;
2、可能被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容器或运输车辆装运的食品;
3、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
4、食品标签标注内容不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预包装食品;
5、发芽马铃薯(洋芋)、鲜木耳、野生菌、四季豆、鲜黄花、皮蛋、甲鱼等易发生食物中毒的产品。
6、达不到农药、兽药、鱼药及饲料添加剂等安全隔离期的农产品。
十一、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
(一)宴席中的厨师要按照有关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加工制作食品,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及原料,发现腐败变质、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肉类、水产品分类使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三)菜品以烧、蒸、煮等加工方式为主,必须烧熟煮透。加工后的成品要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
(四)熟制食品存放在10℃或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时,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需要冷藏的热食品应当冷却后再冷藏。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再次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
(五)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用流动水冲洗。
十二、自办宴席举办者所在地有传染病正在流行的,禁止举办群体性聚餐;邻近有传染病正在流行的,限制举办群体性聚餐。
十三、自办宴席举办者、厨师在宴席过程中发现存在食物中毒事故隐患、食品安全事故隐患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使用,进行封存,并向村委会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通报。
十四、参加宴席人员出现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呕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要第一时间送村卫生室、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立即向村委会及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按《食品安全法》和市、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要求规范处置。
十五、自办宴席的举办者是宴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厨师及有关工作人员是相关责任人,共同对自办宴席食品安全负责。发生食物中毒或食品安全事故后,应当主动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对举办者不按规定申报、厨师无健康证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操办宴席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鲁史镇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保证农村家庭宴席的食品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品重大事故处理办法》、《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农村家庭宴席指家庭因红白喜事制作的各类宴席。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农村家庭宴席。
第四条 各行政村、社区,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家庭宴席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切实保障农村家庭宴席的食用卫生。
第五条 农村家庭宴席实行登记备案、不安全事件报告和应急救援制度。对农村厨师实行登记备案、健康检查制度。
第六条 乡政府承担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监管日常工作,负责开展本辖区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的登记备案、检查、管理与指导工作,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向区政府报告不安全事件,参与实施农村食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有关的监管工作。
第七条 卫生院应协助乡做好农村家庭宴席的食品卫生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并对农村家庭宴席制作进行卫生技术指导。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食品不安全事故,组织开展对病人进行救治,协助保护好现场。
第八条 乡食安办应当对就餐人数50人以上的农村家庭宴席的就餐时间、人数、场地、厨师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审查厨师健康状况,并且要求菜肴留样保存24小时。安排所在队组、社区对加工宴席所用原料、用水等进行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第九条 制作农村家庭宴席要具备基本食品安全条件。购买原料和食品应保证质量,不得采购腐败变质、生从长霉、有毒有害、病死毒死、死因不明、不符合卫生标准、超过保质期既不新鲜的食品和原料;加工过程中应做到生熟分开,凉菜符合卫生标准,餐具清洗消毒。
第十条 发现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宴席举办者应在1个小时内向乡政府报告并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乡政府接到报告后必须2小时内立即报告区人民政府。
事故发现者也可以直接向区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食物中毒报告后,卫生部门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处置,将损失降到最小。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应写出书面报告上报。
第十一条 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管职责的各级各部门,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二条 农村宴席举办者致人食物中毒的,按《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投毒引起食物中毒案件,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厨师指具备厨师资格,并以提供食品加工技术获得报酬的人员。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乡食安办负责解释。
【四川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安全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07-20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电话11-26
建立四川环境安全的管理机制研究11-20
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11-30
四川省建筑管理条例07-15
四川省园林管理条例10-01
电梯安全守则四川07-05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范文11-03
四川省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办法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