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精选8篇)

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 篇1

主干学科:社会学、法学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中外社会息想史、古典及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与计算机应用、中国社会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实地参观、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社会工作专业

主干学科:社会学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与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环境保护、人口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社工实践、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4~16周。

法学或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 篇2

1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专业发展趋势

1.1 航海类大学生的专业背景

随着全球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 航运市场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 全球高素质船员的缺口较大。据权威机构的统计预测, 在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 高级船员的需求缺口达到3.2万人, 普通船员的需求缺口达到4.7万人, 要能够确保满足这些人才的需求, 就需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 全国每年航海类人才供应达到7.2%的增幅。

船员在远离大陆的远洋船舶上工作, 具有艰苦性、国际性、流动性、危险性等鲜明的航海职业特点, 这就决定了高等航海教育航海类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国际性、国防性、公约规范性等要求, 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及相应的适任能力。航海类专业是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 航海类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成分。 (1)

航海类专业主要以培养远洋船员为目标, 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船舶驾驶和营运管理工作或者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 是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

1.2 航海类专业简介

目前在我国各航海类院校中, 航海类专业一般都分为两个方向的专业, 一个是航海技术专业, 一个是轮机工程专业。随着航运业的发展, 目前远洋船舶的自动化程度和数字化程度已较上世纪的远洋船舶有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各航海类院校近年来又增设了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 以适应航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航海类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海上一线服务需要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特殊性。一般我国各航海类院校普遍采取半军事化管理的管理方式。即:“非军事单位参照军事管理的方式和原则实施的内部管理。”由于远洋船员的工作特点的特殊性, 决定了航海类院校普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它以“一日生活制度”为管理核心,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组织纪律性、服从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品质。

1.3 航海类专业的一般要求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面向航运第一线, 需要上船工作, 因此具有国际性和艰苦性的工作特点。因此对从事航海类专业的人才有一定的身体要求。一般来说, 航海类院校在招生时对航海类专业考生的性别、身体都有明确规定, 如只招收理科男生, 身体标准须符合教育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相关规定等。

2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路线

2.1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典型职业发展路线

如果从自身的角度来看, 自己适合朝预定的职业目标发展, 职业环境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职业环境也支持自己朝预定的职业目标发展, 个人现在所处的位置与总的职业目标总会是有差距的, 个人不可能一步就能达到最终的目标。这就需要对预定的职业目标进行分解, 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线和职业发展策略。

对于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的航海技术专业大学生来说最常见, 最容易实现的职业生涯模式。一般来说,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晋升为见习驾驶员—三副—二副—大副。

在这条晋升的职业发展路线中, 刚毕业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需要上船实习12个月, 才能有资格到海事局换为新证三副, 在取得三副任职资格证书后一般要求18个月三副海龄才有资格晋升到二副, 在海事局取得二副任职资格证书后, 一般要求有12个月的二副海龄才允许考大副。一般来说, 绝大部分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沿着这条职业发展路线都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 这也就是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典型性职业发展路线。

2.2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非典型职业发展路线

除了大部分人按照这种典型性的职业发展路线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还有非典型性职业发展路线 (如图1) , 他们中间的佼佼者, 也有可能成为船长。具体情况要看个人的职业定位。如果希望在远洋船舶上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可以晋升到高级船长, 这就达到了职业生涯发展的顶峰。如果希望在陆地上工作, 可从事陆地上与航运业有关的工作。一般分为五个类型。一是在航运公司发展, 成为公司部门主管, 发展好的话可以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 如总船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副总) 、公司总经理 (副总经理) , 但这是需要努力拼搏才能实现的目标。二是考取海事局公务员, 担任海事管理的相关职务。三是进入引航站工作, 担任引航员的职务。四是进入航海院校, 担任航海类专业的教师, 培训航海类专业人才。五是向其他的方向发展, 如自主创业, 自己运营跟航运业相关的公司或产业。

3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趋势

3.1 国际化发展

未来中国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他们不仅在中国远洋船舶上工作, 也将在外国, 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远洋船舶上工作。随着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东移, 发达国家在远洋船舶上工作的船员数量会大幅下降, 因此他们需要聘用大量的外国船员从事此项工作。只要中国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质量不断提高, 将会有更多的中国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到外国远洋船舶上工作, 职业国际化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3.2 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航海面貌, 也改变了航海人员的职能和标准。船员的工作内容由传统的维修、保养和操作转向未来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未来航海人员的知识结构也变得更加广博, 未来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将成为既懂得航海业务, 又精通信息技术和航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除了具有驾驶船舶和管理船舶的能力外, 还具有善于处理抽象信息模型的熟练技巧和较强应变决策能力。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技术变革日新月异, 很多新知识是在人们离开学校以后才出现的, 这对新世纪的高素质船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迫切要求其具有快速获取并掌握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新设备和新技术。

参考文献

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 篇3

关键词 航海类专业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世界航运和海员劳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航海类职业院校要面向航运市场,突出职业特征,抓住发展机遇,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人才,则需要指导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从入学起就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

1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专业发展趋势

1.1 航海类大学生的专业背景

随着全球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航运市场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全球高素质船员的缺口较大。据权威机构的统计预测,在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高级船员的需求缺口达到3.2万人,普通船员的需求缺口达到4.7万人,要能够确保满足这些人才的需求,就需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全国每年航海类人才供应达到7.2%的增幅。

船员在远离大陆的远洋船舶上工作,具有艰苦性、国际性、流动性、危险性等鲜明的航海职业特点,这就决定了高等航海教育航海类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国际性、国防性、公约规范性等要求,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及相应的适任能力。航海类专业是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航海类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成分。①

航海类专业主要以培养远洋船员为目标,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船舶驾驶和营运管理工作或者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是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

1.2 航海类专业简介

目前在我国各航海类院校中,航海类专业一般都分为两个方向的专业,一个是航海技术专业,一个是轮机工程专业。随着航运业的发展,目前远洋船舶的自动化程度和数字化程度已较上世纪的远洋船舶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各航海类院校近年来又增设了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以适应航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航海类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海上一线服务需要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特殊性。一般我国各航海类院校普遍采取半军事化管理的管理方式。即:“非军事单位参照军事管理的方式和原则实施的内部管理。”由于远洋船员的工作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航海类院校普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它以“一日生活制度”为管理核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组织纪律性、服从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品质。

1.3 航海类专业的一般要求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面向航运第一线,需要上船工作,因此具有国际性和艰苦性的工作特点。因此对从事航海类专业的人才有一定的身体要求。一般来说,航海类院校在招生时对航海类专业考生的性别、身体都有明确规定,如只招收理科男生,身体标准须符合教育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相关规定等。

2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路线

2.1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典型职业发展路线

如果从自身的角度来看,自己适合朝预定的职业目标发展,职业环境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职业环境也支持自己朝预定的职业目标发展,个人现在所处的位置与总的职业目标总会是有差距的,个人不可能一步就能达到最终的目标。这就需要对预定的职业目标进行分解,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线和职业发展策略。

对于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的航海技术专业大学生來说最常见,最容易实现的职业生涯模式。一般来说,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晋升为见习驾驶员—三副—二副—大副。

在这条晋升的职业发展路线中,刚毕业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需要上船实习12个月,才能有资格到海事局换为新证三副,在取得三副任职资格证书后一般要求18个月三副海龄才有资格晋升到二副,在海事局取得二副任职资格证书后,一般要求有12个月的二副海龄才允许考大副。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沿着这条职业发展路线都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也就是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典型性职业发展路线。

图1

2.2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非典型职业发展路线

除了大部分人按照这种典型性的职业发展路线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有非典型性职业发展路线(如图1),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也有可能成为船长。具体情况要看个人的职业定位。如果希望在远洋船舶上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可以晋升到高级船长,这就达到了职业生涯发展的顶峰。如果希望在陆地上工作,可从事陆地上与航运业有关的工作。一般分为五个类型。一是在航运公司发展,成为公司部门主管,发展好的话可以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如总船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副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但这是需要努力拼搏才能实现的目标。二是考取海事局公务员,担任海事管理的相关职务。三是进入引航站工作,担任引航员的职务。四是进入航海院校,担任航海类专业的教师,培训航海类专业人才。五是向其他的方向发展,如自主创业,自己运营跟航运业相关的公司或产业。

3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趋势

3.1 国际化发展

未来中国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他们不仅在中国远洋船舶上工作,也将在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远洋船舶上工作。随着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东移,发达国家在远洋船舶上工作的船员数量会大幅下降,因此他们需要聘用大量的外国船员从事此项工作。只要中国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质量不断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中国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到外国远洋船舶上工作,职业国际化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3.2 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航海面貌,也改变了航海人员的职能和标准。船员的工作内容由传统的维修、保养和操作转向未来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未来航海人员的知识结构也变得更加广博,未来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将成为既懂得航海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和航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除了具有驾驶船舶和管理船舶的能力外,还具有善于处理抽象信息模型的熟练技巧和较强应变决策能力。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很多新知识是在人们离开学校以后才出现的,这对新世纪的高素质船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其具有快速获取并掌握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新设备和新技术。

注释

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 篇4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10-03-31 21:35:57 | 作者:科技期刊网 | 来

源: | 浏览:81次 ]

[摘要] 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合理地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管理 社会需求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 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 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 年将达到148.5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

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书中首次提出职业锚的要领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尤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论述T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2.法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让.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书中都发表了同样的论述:企业中的职业生涯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工作职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企业结构中一个员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职位连续。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定义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业学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书中被称为传统定义而受到批判: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客观含义,还应包括个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开辟了实现可以令一些员工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道路。他们要面临各种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职业尝试,其职业生涯与他们和客户关系的发展而非和他们的新职业紧密相关。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管理在法国得到重视和积极研究,其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更新,向侧重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转化。

3.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及管理理论

在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基本还属于引进、介绍阶段。台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黄英忠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管理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张添洲著的《生涯发展与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开创之举。

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以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的“三三三”理论为代表,“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而每一个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情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按照她的观点,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属于输入阶段的关键部分,是输入信息、知识、经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备的;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浙江省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趋势

2006年,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人才市场大盘较为稳定,人才供需良好。从省人才交流中心2006人才交流统计数据来看,共有

2.8万家(次)单位发布招聘信息,累计发布各类专业岗位70余万个,有近300万人次求职,供求比例为4.2:1。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为:大专学历的占 41.0%;本科学历的占22.3%;高中、职高、技校的占14.1%。

2007年浙江地区五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的总体需求,将有五大行业成热门:计算机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信息管理咨询行业、新型能源行业、高科农牧行业。

根据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报告,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就业歧视现象不断变化出新形式,但总体有所减少。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顶替工作经验的重要形式,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应该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同时,专业加外语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也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学好专业同时,加强另外一个关联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毕业生.特别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在专业之外,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管理人才,真正具备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四、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大学四年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也即是尽量吸收各种知识,信息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时期。

从大学校园的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加入社会之中,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埃里克森将这一变化称之为“危机”,即发生必要变化的时间。他认为成年期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危机的处理结果。在大学阶段职业选择在学校经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大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应付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就取决于大学生如何理性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如何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不明确,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督促学生提前准备,准确定位。

我们从职业素质培养这个核心出发,建立一个基于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把大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个体职业分析、职业认识培养、确立阶段职业目标和职业实践,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备内容。

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我们知道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需求中,以职业素质为最重要,职业素质包括熟练的读、说、写能力,应用型计算机、外语能力、敬业素质、团队精神等。因为管理类工作是实践性十分强的职业,在笔者的一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需求调查中,47家企业要求工作经验的占了38家,占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人力资源专员平均要求2.1年,人力资源副主管平均3.2年,人力资源主管平均4年。而不做工作经验要求的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把职业素质培养做大学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的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然要求。

1.个体职业分析

从高中选专业是已经初步进行了个体职业分析,但是这还显粗略。进大学后,可以基于学校或社会的专业测评或咨询机构和人员,对自己进行更为专业的个体职业分析,掌握自身的各种信息,了解自己的特质并重点发展,为接下来培养自己核心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2.职业认识培养

在充分掌握自身信息的基础,也已调整好自己的专业及方向后,可以就目前的专业或方向进行了解,收集相关知识,咨询相关人士,形成对自己将来职业的一个完整直观的认识体系,开始有目的的重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3.确立阶段职业目标

在了解自己将来职业信息的基础上,有了职业方向就可以确定职业目标了。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需要进行目标划分阶段,先进行自己个人的职业SWOT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首先确立短期职业目标(即大学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

4.职业实践或深造(免费论文网)

确立职业目标后,就要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素质,按照工作的胜任力模型,有目的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以顺利进入社会,融入职业环境。或者感觉知识储备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则可以选择深造。当然,职业实践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期的事情。大学整个期间都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实践,这即是职业素质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始终。

五、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处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各种知识信息输入阶段。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

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作为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大学四年,有目的地合理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园和社会的资源,为自己的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才能真正的实现职业目标,迈向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234页

[2]杨河清:《职业是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163-164页

[3]汪长江:2007浙江人才市场五大行业成热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2007年02月07日

[4](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 杰勒德·A.卡拉南, 维罗妮卡·A.戈德谢克:《职业生涯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药学类相关专业毕业生职业规划 篇5

1)研发系

十年技术成高工,想走这条路的筒子,学历和专业比较重要。干上十年八年,薪水绝对相当可观。据2010届研究生毕业薪水分析,研发路线入职月薪普遍在 5-10K之间,做个三年五载混到学科主任,年薪可达20-30万。目前听闻最高薪酬的民企研发总监,年薪200万RMB。搞研发的人在单位地位很高,老板也要敬三分。

在公司做研发跟大学做研究是典型的形似神不似,公司的R&D部门与大学里做的研究基本是两回事。前者讲究重现性、规范性,为市场服务,讲究团队合作;后者讲究突破性、创新性,为论文服务,讲究个人英雄。所以当前是工业界与学术界互相鄙视,公司的人认为大学搞研究的人是瞎胡搞,吹牛皮,脱离实际。大学的人认为公司搞研究的人没有技术含量,课题简单,下九流。文人相轻大抵如此。

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与日俱增,外资药企也纷纷在国内设立了R&D部门,机会颇多,值得考虑。

植化------提取分离东西的,据说分离100个叫入门,分离1000个才叫小有成就。化药停滞不前,中成药萎缩的今天,天然药物算是一大增长点。据丁香园统计,植化类起薪5K-8K不等。学历要求:硕士、博士。

合成-----就是搞合成的。比较深奥(本人药理的哈),传闻比较毒,不过薪情相当好,找工作也最抢手,搞合成的人还没毕业就被抢购一空了。找工作是神马?起薪6K-1万不等。学历要求:硕士、博士。

制剂-----研究制剂的,早几年相当吃香,近几年行业打吅压力度加大,行情虽有所下降,但依然是非常给力的专业。考研难度排名NO1。工作十分好找,只有公司求你去的份,甩不甩他,看缘分。起薪6K-1万。学历要求:硕士、博士。

分析-----研究质量标准的。研究好了就可以写进药典了,那是相当有成就感。入职5K-7K学历要求:硕士、博士。

药理-----负责化合物药效筛选,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药效和一般药理、毒性试验等,主要跟小动物们打交道。工作环境比较脏(真的很脏)。技术含量其实有限,上面的东西都有各自的技术难题要攻关,药理只是起到客观评价作用,流程和项目SFDA早已规定好。加上国内造假成风,药理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药理门槛低、工作内容偏基础,不少生物、临床的本科生硕博阶段也读药理,造成学生数量极为庞大,就业艰辛。各大公司的药效实验一般是承包给大学去做。故而工作岗位也很少。学历要求为博士。起薪5K-1万左右。药理硕博阶段的基础课题对实际应用并无太大关联,故而药理博士找工作一样非常困难,尤其本科读生物、临床出身的人员不熟悉药学门类知识,毕业想在公司做药理更是难上加难。建议读研想报考药理的同学慎重。

医学部门----即组织和开展临床试验,现在有统统外包给临床试验公司的趋势。由CRA(临床监察员)入职,发展路线通常为监察员-项目经理-医学经理-医学总监。入职3K左右,五年成长一般可以到12万年薪,丁香园有开到50万聘医学总监的。需要经常出差,比较辛苦。高级职位通常由临床出身的人士担任比较合适。欲加入CRA行业,可以先学习临床试验申报资料,再学习ICH和SOP,这样求职时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合适学历:医学、药学本科、硕士。

注册报批-----把各种药学、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资料整理并报到药监局的岗位。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个很复杂的岗位。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药学、医学、法律法规各门知识,还要有很

强的文字功底和交际能力,一个新药申报需要提供约30本研究资料,任何一份资料有问题都要迅速找出并协调解决。要精通各门类知识并游刃有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注册人员又分为国内注册、国际注册、器械注册各种细分岗位,随便一个领域做细作透,足以安身立命了。入职薪水一般在3-5K,5年发展期后薪水可达10-20万,已有药企年薪60万招聘注册事务经理的了。任职学历:本科、硕士、博士。

2)生产系

生产是附加值比较低的环节,因为大部分工作都是规定好的条条框框,进去照做就是了。薪水通常不高。但是混成高级职位还是比较可观。医药英才网招聘生产总监,价码高的已有30万年薪。

工艺员------负责调整生产工艺,保证生产效率最优。是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岗位。忙的时候很忙,闲的时候很闲,起薪3-6K,适合学历:药学本科、硕士。

车间主任----安排车间生产,管人管事管东西。薪水各不相同,3-6K左右。适合学历:本科 质检员-----化验产品的。工作内容比较单调,按照药典操作即可,薪水比较可怜,大部分不到2K。适合学历:大专、本科。

3)营销系

研发生产了东西,终究还是要卖出去才能大家有饭吃的。营销系通常分为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前者负责市场规划、市场活动、学术会议及市场调研等,后者负责跑医院把药卖掉。据不可靠数据,上市公司的市场总监和销售总监年薪在100-200万RMB左右。工种包括产品专员、产品经理、市场专员、医药代表、医药招商。

产品经理------宝洁自1928年引入产品经理这一职位后,产品经理制度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广泛的成功。产品经理头顶“经理”头衔,但不是管人的,而是产品的大管家,产品经理从研发到生产到市场规划到销售实施都要介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分工。总体而言,产品经理属于公司的核心岗位之一,可以从研发、生产、销售等任何岗位转化而来。是研发和市场衔接的桥梁人物,因此要既懂技术,又懂营销,既能整天堆在文献里读书,又能到处应酬组织活动。工作包括传达研发目标、设计产品宣传资料、策划市场活动。起薪8K-1万。5年发展期后可达15-30万年薪。传闻前一段时间南京正大天晴开出25万价码招肿吅瘤药方面的产品经理,全上海找了三个月就没找到想跳槽的。适合学历:本科、硕士、博士。

产品专员------主攻产品的知识、应用的职位。工作主要为培训、科会、编纂产品资料和学术资料收集整理。位于企业和医院接触的前线阵地。起薪5K-1万。适合学历:硕士。市场专员-----主攻市场活动、战略策划和学术会议。开展营销工作的指挥部和发动机。市场部门工作并非丰富多彩,反而是个很沉闷的岗位。每天都要面对大量海量的数据并从中分析趋势,做久了人会有点宅。起薪3-5K。适合学历:本科、硕士或MBA。

医药代表-----大家都不陌生的岗位,收入预期最高,压力也最大。竞争异常激烈,淘汰十分残酷。外企医药代表入职第一年通常就能达到10-15万年薪,国内企业通常也能拿到5万一年。医药销售虽然黄金期已过,但总体来说,在社会上薪水处于中游位置。跟前一段牛市里的基金经理和售楼先生固然是没法比,但是比起快消和机械等传统行业,薪水还是不错的。医药代表会不会消亡?当然不会。任何企业都需要销售人员把东西卖出去。香港、美国卖药一样是这么卖,只不过他们不会明目张胆地给回扣罢了,只不过他们的医疗费用由政吅府和保险公司买单罢了。销售模式是完全一样的。适合学历:本科。

医药招商-----日益边缘化的职业。实质是医药行业的渠道销售人员,负责把手头的品种卖给临床公司,再由临床医药代表去把品种卖进医院。工作重点在于不断的寻人来做自己的品种,接触面比医药代表广得多,相对来讲,压力也小于药代。薪水差距很大,出入职薪水可能2K不到,从业5-10年者很多也能拿到20万年薪。但个人认为招商黄金期已过,随着医药产业进一步整合,招商人员的生存空间可能进一步压缩。适合学历:大专、本科。

4)其他相关工作

首先不得不说,虽然这些工作并非医药行业主流,但都是比主流好得多的工作。它们是:高校、药监局、药检所、医药公司、医院药剂科。进这些单位多少要点关系,裸着进去真是很好运气。给党打工比给公司打工强多了,进了药监局哪怕捞个处长当当,也比外面做老总的强,更不用跟打工的比了。哪位筒子将来混成局长,可不要忘了辛苦写文章的师兄啊!这几年国进民退,官僚资本和权力寻租空前膨胀,药监局和医药公司赚的是盆满钵满,有机会去的话真是千万不要放过。

医院药房究竟好不好?这要分医院,三甲医院还是可以的。这几年临床药师在大医院逐渐兴起,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发展不可限量。

====================

二、医药人常用的网站和出版物 医药是政策面如此大的行业,不关心时势怎么行呢。

看法规政策,去SFDA网站

看不良反应,去FDA网站

看学术动态,去丁香园

看医药时势,找医药经济报 想做CRA的,可以看看ICH,看SOP,看实验设计,看注册文件

想做注册的,可以找注册文件和SFDA论坛

做市场的多看看广告,做销售的多想想方法

多跟同行、同学交流,不管是研发、市场还是生产,互相交流才能共同进步 ==================三、一些建议

我也不算什么过来人,不过有些事情跟DDMM们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如果不打算改行的话,有条件建议还是应该读个硕士,药学的硕士读出来工资其实还比不上计算机和金融的本科生。但这行业就是这么高投入低产出,命苦不能赖社会。毕竟医药行业绝大部分比较好的岗位都是由博士、硕士才能占到。走研发线的话博士当然会更好,在市场、学术、医学和注册路线上,硕士总是比本科机会要大。甚至于销售,同等业绩下,也是高学历受提拔的机会大。绝大部分人都是小人物,不能够改变社会的话,就只好适应社会。

药学是一门综合学科,SFDA规定的新药注册资料有40本,每一本都足以开一门课程,有心的同学可以把法规文件先学习一下,然后找一份完整的申报资料读一读,再回归书本上去,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求职时必定游刃有余。

药学最终的目的是治病,但我们现行的教学体系,治疗应用方面的课程却几乎没有。造成了产业脱节,视野也不够开阔。药物应用学个生理学药理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在读的同学们有空翻翻病理、病生、诊断、内外妇儿,多接触临床知识,将来不管做什么都有极大的好处。(我现在就在恶补神经科学和妇产)

学习之余,多培养兴趣爱好。梁启超的儿子学建筑,但是梁启超每天都让儿子看美术和音乐方面的书籍,缺少人文素养的理科人是不健全的,生活中也很难有广阔的思维。但凡卓越之人,除了坚持不懈的积累外,必有广博的知识面,融会贯通方能成一代大师。===========================

四、对药理的一些看法如下:

完全对口的工作机会相对少一些毕业生人数又特别多药理的课题通常跟实际应用脱节严重做了几年PCR 分子生物或者简单的药效筛选毕业时不了解市场状况竞争力有限

在实际工业环境中,药理能做的事情有化合物筛选、临床前试验两块。化合物筛选比较没劲,不多讲。临床前试验包括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非人体药代动力学、急毒、长毒、致畸胎、突变性、依赖性和生殖毒性评价范围比较广机会虽然少一些但药厂还是有需求的如果在GLP实验室做过毒理出来还是非常抢手的。我说的起薪5K-1万也是药理的正常价码!

药理人读研期间一定不要只盯着自己的基础课题,要把目光放在SFDA《新药审批办法》(局令第28号),认真学习掌握临床前试验的要求,掌握《药效学实验指导原则》,国内做得最多的领域是抗肿瘤、抗高血压和抗感染。急毒长毒一定要掌握,即使没做过,看几本书跟同行聊聊,吹也要吹出来。有机会一定要去GLP实验室参观一下,学习一下,做做实验。因为SFDA规定,主要药效和一般药理随便找个实验室和动物就OK,毒理评价一定要在GLP实验室完成。还有药代动力学实验,做动物的一定要学会这个,课题涉及不到也要去能做的单位参观学习。如果有法规、GLP和毒理项目经验,又了解药代动力学,你绝对会在众多药理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找到满意的工作,绝不同于一般的头顶“药理”二字却对工业药理一窍不通的泛泛之辈!

================

五、对医院药剂科看法如下:

我认为药学人员在医院真的谈不上出头,医院是医生的事业舞台,对药学人来说,除了稳定,再也找不出其他的可取之处,当然,稳定也是最大的优势,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发疯的考公务员。

临床药师发展短期看香港长期看美国在这两个地方药师依然是拿药的与医生的地位仍然是天与地的区别在国内我认为也差不多。你真觉得书本的死知识、实验室的研究报告能引导临床实践?

你真的觉得处方点评和所谓临床药理是一门知识而不是一种政~治运动?

你真的认为个体化医疗对患者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你真的认为药师能在临床诊疗方面和医师相提并论?

你真的认为医生治好了病人的成就感跟药师有关系?

我以前参加过几次全国性的药剂科工作会议,我记得临床药学的专家侃侃而谈,诉说自己是怎样查阅浩如烟海的资料最后医生赞同了自己的观点,临床药学一定前途光明云云,这种画大饼的精神跟传销洗脑异曲同工。我想如果有一天能够有人做一个跟踪10年的前瞻性研究,研究配备临床药师在与不在的时候,病患的康复率,我想这个研究结果一定是p>0.05。

我还参加过PIVAS的研讨会,也受命去一些大医院的PIVAS参观过,很可悲,几个大学生在暗无天日的小屋子里做着简单的配水工作,还自以为自己是无菌操作,如何了得;殊不知,这些事情在药厂是中专生操作工的工作,即使万级净化车间也不会让大学生去做这种事情的。台上压抑了一辈子的80岁药剂科砖家大谈PIVAS如何如何的好处,如何的有前途,应该广泛让大学生、研究生参与工作。是的,他老人家退休了,沽名钓誉了,却把大批的药科大学生推向操作工的岗位,我就在想,他老人家毁人不倦就不会做噩梦?

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 篇6

一、序言

(一)调研背景

根据2014年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目前,新专业申报准备工作也正有序地进行。本着为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也为了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合理性发展,规范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工作,对拟申报的新专业进行市场调研。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及相关政策为抓手,以国企办学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为底蕴,以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从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从注重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向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关注知识、关注理论,向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方向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论、实习考试,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转变。

2、产业背景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保障地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加大和传统能源资源的快速消耗,新能源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伴随着太阳能投资热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选择。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600兆瓦,2020 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 30 吉瓦,预计2050 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30亿千瓦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可达6亿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等部分组成。

3、社会需求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力电池等10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都提出了优先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产业。

(二)调研目的

对已开设类似该专业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了并结合自身的教育优势对专业进行合理化的设置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使新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安排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社会岗位群的发展要求,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加快教育创新的步伐,以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1、为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通过调研兄弟院校,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形成最适合地区经济与行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2、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通过调研兄弟院校,开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制一体化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编写与本专业相配套的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

(三)调研时间和对象

(四)调研方法

得出调研结论,为能源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

(五)调研内容

对同类兄弟院校的办学理念、院系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师资队伍结构、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进行调查,了解我校与同类兄弟院校的差距与优势所在。

二、高职院校能源类专业现状调研分析

三、我校能源类专业建设情况

我校能源工程学院现有?????????????????。

四、总结

调研完毕,我们满载而归,对后续如何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能源利用类专业,我们充满信心。具体说来,通过对兄弟院校相关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学科建设等调研,取得了多项的成果,调研结果经过全体教师讨论,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专业开设方面,????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是能源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加工制造基地,而其中不少是一些高耗能制造业。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均能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样,加强能源战略管理成为必然,可以预见的是,目前能源类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二,在筹办专业发展方面,这些院校都有行业或者产业支撑为背景,? 第三,在能源专业的起步方面,????

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 篇7

1 信电类专业概况

学习信电类专业的学生, 要喜欢钻研思考, 善于开动脑筋, 发现问题。该专业经常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 因此, 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相当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渗透了大量的实践教学, 譬如连接传感器的电路, 用计算机设计小的通信系统等。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各行业对信电类专业人才需求增多, 就业前景乐观。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 做电子工程师, 设计开发电子产品;进修成为教师或科研人员,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若积累了较好的研究经验, 可自主创业或出国深造。

2 信电行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1 对信电行业的热爱以及严谨的钻研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并不是比谁花的时间多, 而是比谁更加会“思考”。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 为了解决问题, 往往需要做大量繁琐、枯燥的工作, 唯有热爱, 才会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思考、陶醉其中, 将难关逐个排除。但从事信电行业者, 仅仅热爱是不够的。神州飞船由多个复杂的系统构成, 若每个部件都只有99.9%的成功率, 那么到最后返回, 甚至连一般的安全性都谈不上。所以, 需对每个细节足够重视, 有严谨的钻研精神。

2.2 良好的自学能力, 积累社会工作经验

但凡所有的招聘会现场, 都需要应聘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因而平时应注重知识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积累。一个好的工程师就是一个好的收藏家, 不仅要收藏自己的智慧结晶更要收藏别人的智慧结晶。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 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这表明, 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2.3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或许我们能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招聘人才的经典试题中得到一些启发, 如“北京有多少加油站”、“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设题者看重的并非答案, 而是答题者的思路及众不同的亮点。因此, 应聘者需要的是别出心裁却又可以自圆其说的科学思维或“灵光一现”的科学创造力。

3 信电行业人员的职业特殊素质要求

3.1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信电专业知识, 包括是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型技能。基础理论知识是指书本知识, 稳定性好、更新慢、知识附加值低, 是应用型技能的基础。应用型技能是在实践中学习培养的, 更新快, 知识附加值高, 如系统分析和复用的设计等技能。系统分析既是面对庞大的系统和复杂的问题, 将系统按照“模块化”思路, 分解为多个不同功能的模块后进行分析。寻找系统各部分的解决方案, 再经过优化、整合后完成整个系统, 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开发成本, 提高开发效率, 增加可维护性。而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才能较快较好的掌握应用型技能。

4 信电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4.1 个人篇

4.1.1 基本的道德品质

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考虑, 企业主要要求毕业生有事业心、责任感, 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工作中能以企业发展为己任, 有全局观念, 将企业的荣辱视为个人的荣辱。

4.1.2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 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追求和向往, 是激励人们向即定目标进取的原动力。影响着其他思想的方方面面, 萌芽式的职业理想伴随人的成长而变得日趋成熟, 随择业过程逐渐变为现实。因而, 分院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作为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

4.1.3 其它拓展方面

信电技术中很多资料采用英语编写, 无论是进行查询还是学习研究, 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系统设计研发过程中, 需向设计生产商、专家咨询时, 通常约定用英文交流。因而, 信电工程师应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4.2 学校篇

4.2.1 主干课程的改革和落实

信电类专业的教学主要是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层层递进的, 对于其中的主干性课程, 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做好改革, 主要有:1) 明确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 (知识结构) 中的地位和作用;2) 研究一门课程基本知识点和知识点间的关系, 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内容衔接;其中数学、物理这类信电专业的基础课程, 需研究和处理与中学阶段课程的关系;3) 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推陈出新的处理。

4.2.2 教育模式的不断总结与创新

分院对主干课程进行改革外, 对教学方法也可进行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逐渐转变。在教学模式、方法的具体应用中,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 采用了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模式, 具体如下:

1) 灵活运用多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 效果较好;2) 具有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 如微波中的体效应振荡器;电力电子中的交流伺服电机实验装置;PLC中的三相西门子变频器;光电中的信息光学实验仪等;这些都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3) 改革考试方法。分院改变传统的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模式, 从“出卷、考场笔试、阅卷、试卷分析”4个环节中走出, 采用综合“期末笔试考试或考核, 实验操作, 课堂练习、课堂出勤率等”的新型模式, 将此作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依据之一。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

4.2.3 建立健全信电类专业创新实践基地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学校曾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学生提前进企业参观学习, 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企业又考虑技术保密的问题, 大多不欢迎电子类学生去实习。在此情况下, 信电创新实习基地应运而生, 它主要承担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毕业设计、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和评定工作。

创新实习基地的建立,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社会”实习的平台。其拥有专门的科研经费, 并配有优良的实验硬件设备, 诸如交流伺服电机实验装置、标量网络分析仪等, 为学生科研提供物质的保障;资深敬业的教师, 给予学生课题知识的专业培训, 在实践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促使学生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高;长时间开放, 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裕的实习时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给学生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

参考文献

[1]王艳群.高校毕业生就业敢问路在何方[J].今日南国, 2007 (14) .

[2]王敏.大学生就业现状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J].高教论坛, 2007 (4) .

[3]曹勇进.大学生就业的广阔空间[J].红旗文稿, 2007 (14) .

[4]杨志.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J].教育改革, 2008 (17) .

[5]胡广, 华云, 西跃.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 (5) .

社会学类专业职业生涯 篇8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 职业能力 调查分析

职业能力是建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经管类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若与岗位需求错位,将成为制约高职经管类专业发展的瓶颈。目前,高职院校中有90%的院校开设了经管类专业,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的研究具有普遍推广性。鉴于此,本文对当今高职经管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与市场需求接轨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待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1.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查问卷的编制

关于职业能力具体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类观点:德国在职业能力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心理学和行为学两个方面,将职业能力分关键职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梅腾最早提出了关键职业能力,并将这种职业能力描述为: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荷兰职业教育协会认为职业能力应该包括8个大的方面,这8个大方面又包括25項基本的能力。其中8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领导力、协作、表达、分析、创新、执行、适应、成就感。在25项能力方面涵盖了很多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是属于情商范畴的内容,例如表达与沟通、人际交往等[1]。北美的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模式提出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了职业所需的知识,情感领域的动机、动力,活动领域的经验[2]。日本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律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3]。基于以上的研究,笔者从企业和学生的角度设置了两份问卷,每份问卷涉及20个问题,其中企业问卷部分核心问题如下:(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充分信任从事的岗位。(2)有很好的、快速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的能力。(3)能在多种场合下配合团队工作,达到团队合作。(4)能够积极主动和客户或同事进行有效沟通。(5)能熟练的操作电脑,并使用一些常用软件解决问题。(6)工作责任心强。(7)获取信息能力强。(8)具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9)具有创新能力。(10)认同企业的文化、使命,对企业忠诚,价值观正确。其中学生问卷部分核心问题如下:(1)能把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2)能够坚持学习,善于思考,能迅速获取新知识。(3)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能按部就班的完成。(4)遇到工作中的问题,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5)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6)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律能力强。(7)自我展示、表达能力。(8)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9)乐于奉献,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10)有效的协调和解决矛盾和冲突,维持团队的和谐。

根据职业能力的表现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请给予打分:非常不符合(1分)、不符合(2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4分)非常符合(5分)。

2.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2.1 基本情况说明

经管类专业是高职院校中比较普遍的专业,据统计,湖南省高职院校中有90%的院校开设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经济和管理两大类专业,具体为:电子商务、财政税收、金融证券、 会计审计、统计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文秘、保险学、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投资决策等专业。相对高职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与市场接轨更紧密,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更具市场特色。笔者主要以开设较普遍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证券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经管类专业为案例进行研究。为了增加调研的可行度,我们利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历届毕业生校友及校企合作企业三个层面的样本,且每个样本都是与各自所学专业对口。以邮件的方式分别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80份,企业调查问卷30份。最终回收学生有效问卷264份,企业调查问卷28份。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293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得到如下的结论:第一,对于“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充分信任从事的岗位”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 72%的企业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11%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13%的企业认为不符合企业的需求,4%的企业认为非常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揭示了目前经管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基础知识培养方面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比如我院多年来实施学校技能抽查和湖南省技能抽查有力的促进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但在学生问卷中的涉及“能把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的问题的回答时,结论恰好相反,67%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不符合企业的需求,12%的学生认为不符合企业的需求,5%的学生不能确定,9%的学生认为较符合企业的需求,仅7%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这个结果实际上折射出学校在实训教学硬软件方面欠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操性的东西太少。第二,对于“有很好的、快速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的能力”这个问题,26%的企业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34%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对“能在多种场合下配合团队工作,达到团队合作”这个问题,27%的企业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24%的企业认为较符合企业的需求。我们也意外的发现对于“能够积极主动和客户或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工作责任心强”、“获取信息能力强”、“具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认同企业的文化、使命,对企业忠诚,价值观正确”、“具有创新能力”这几个问题,企业给出的非常符合与较符合两项答案之和所占比例都不到40%。第三,在学生问卷的统计中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坚持学习,善于思考,能迅速获取新知识”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3%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17%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能按部就班的完成”问题的调查结果是 34%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13%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遇到工作中的问题,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1%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16%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律能力强”、“自我展示、表达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乐于奉献,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效的协调和解决矛盾和冲突,维持团队的和谐”这几个问题,学生给出的非常符合与较符合两项答案之和所占比例都不到50%。

nlc202309011909

3.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對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理解不够

要充分的理解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内涵,首先要明确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笔者认为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策划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任务既不是本科或以上教育所完成的学科知识的学术能力,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能力,更不是职业岗位需要的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 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的“全面的职业能力”。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应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相联系,凡与高职经管类专业具体岗位职业活动任务效果密切相关的“能力”,都可看作是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主要有专业能力(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操作方法)、方法能力(工作计划的制定、获取信息能力、判断能力、解决工作问题的思路)、社会能力( 职业交流能力、自理与自律能力、诚实守信、 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学习能力、职场自我管理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

3.2 课程体系和实训条件的建设滞后于新形势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目前, 高职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主, 即“三段式”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段式”课程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把我们的教育目标导向学科体系,课程设置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问化倾向比较明显,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相违背[4]。因此,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虽然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 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财力不足,缺乏充裕的资金专门用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像高职经管类专业这样的软专业,没有适应企业所需的实训条件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3 高职经管类专业没有发挥公共基础课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公共基础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专业类课程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承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任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充当的角色不同, 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两条腿,我们应该要发挥两条腿的作用。但许多高职院校重专业课, 轻公共基础课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公共课的课时严重不足, 教学规模过大。严重影响了公共基础课对职业能力培养发挥的作用。同时, 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 仅仅作为专业课的基础或者补充, 公共基础课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未能得到真正体现[5]。

参考文献:

[1] 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7.

[4] 黄玲玲.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121-123.

[5] 高宏,许朝晖.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与研究[J].职业技术,2008(1),47-4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2CZJ012)《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美术教育听课笔记下一篇: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