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鉴赏技巧模式之分析技巧型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诗词鉴赏技巧模式之分析技巧型(通用10篇)

初中诗词鉴赏技巧模式之分析技巧型 篇1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步骤四:(抒什么情感)

【例4】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后精炼 篇2

题组一 修辞类专练

1、(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晚书怀 高士谈①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②。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做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合肥一中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钱 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合肥一中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颍上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 邓 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①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①罟Gǔ师:这里指船夫。②临圻qí :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作用?

题组二 表现手法

1、(2011届安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晚 泊 【清】洪舁

空江烟雨晚模糊,越峤吴峰定有无?

宿鹭连拳①鱼泼剌②,败芦深处一灯孤。

【注】连拳:蜷曲的样予。②泼剌:鱼跃动时的水声。(1).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4分)答: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诗句进行分析。(4分)

2.(2011年合肥八中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阜阳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6.(2011年合肥一中冲刺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三 描写手法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盆 池 韩 愈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简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盆池》和《小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安庆市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①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阜阳市第一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 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 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

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 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题组四 抒情方式(2011年宣城市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②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宿州市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 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 上,无计相回避。【注】

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阕中是如何描写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 雨[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举南侵,陈与 义避寇逃难,辗转流徙,诗即写于其时。

初中生诗歌鉴赏技巧 篇3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们设身代言,即诗人们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们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们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们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们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们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们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们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们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们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感情。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参考答案】

1.(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

2.A。分析:读诗词,需了解词人所用典故的含义,该词中,觅封候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出作者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初中古诗文阅读鉴赏技巧 篇4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初中诗词鉴赏技巧模式之分析技巧型 篇5

论证推理分为前提(假设)型、支持型、削弱型、因果型和解释型等,是国考和各地方考试的重中之重。而支持(加强)型论证推理也是必考题型之一。

在支持(加强)型论证推理题型中,构成支持的方式有四种:连接性、可行性、一致性和实质性。支持(加强)型论证推理中的可行性是指题面中由原因到结果的论述是可行的,或是题面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行的,由此来支持结论。因此,可行性分为因果可行和方法可行两种。因果可行是指题面中是一段因果关系的论述,我们通过找到一个能说明题面因果关系正确的选项来构成支持。

所谓加强就是加强论点的正确性,方法主要有加强论点、加强论据、证明论证方式的有效性。加强的效果从程度上也是加强论点大于加强论据大于证明论证方式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从论点角度加强是最为有效的。这一题型是公考逻辑判断测查中常见题型。

支持(加强)型论证推理的提问方式有如下几种:“最有力支持以上论述的是?”“以下结论如果正确,能最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如果以下哪项正确,上文所提出的论点将得到加强?”等等。看到这类问法的论证推理,我们就应该知道这是支持(加强)型的。

下面通过几个真题来强化此类题型的学习。

【例题1】(2011·国家)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母亲在怀孕的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那

么出生的婴儿在智力上可能较差。他们认为,妇女怀孕后不久胚胎大脑便开始发育,因此怀孕前期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接触杀虫剂较多可能改变孕妇体内正在发育的胚胎大脑周围的环境。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A.由于母亲接触杀虫剂较多,导致许多婴儿提前出生

B.杀虫剂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它还会导致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很多疾病

C.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会导致孕妇的甲状腺出现问题,而孕妇的甲状腺

状况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D.研究人员对1500个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的孕妇所生育的孩子在【答案】C

【解析】题干中,论点是:母亲在怀孕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则会导致婴儿智力差;论据是:杀虫剂影响胚胎大脑周围的环境。C项中指出了杀虫剂确实影响周围的环境及影响途径,通过加强论据进而加强了论点。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经验分享:虽然自己在这帖子里给大家发了很多感慨,但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

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

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学习技巧,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

【例题2】(2011·国家)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要降低儿童患旷蛀牙的风险。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有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A.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

B.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C.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15%

D.世界是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论点是:喝酸奶可降低儿童蛀牙的风险。论据是:(1)对比黄油、奶酪和牛奶没有预防蛀牙效果;(2)酸奶中含有的蛋白质能预防蛀牙。B、D项显然不能支持;A选项虽然运用到差异法,但显然没有说明是否还有其他差异存在,所以支持力度值得怀疑;C选项用数据说明食用酸奶可降低蛀牙发生率。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例题3】(2010·山东)

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A.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

B.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C.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

D.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

【答案】A

分析散文结构,鉴赏表达技巧 篇6

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

垂钓的遗憾 杨晓敏

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草鱼、鲫鱼、白条和鲢鱼成群结队畅游,鲶鱼、鳖、鳝鱼也时常出没。黑鱼的模样狰狞可怖,占塘为王,和鳖一样,属捕食小鱼虾的鱼类。它性情阴鸷暴戾,冲击力强,宽大的上下颌都有尖锐的利齿。钓钩上的饵食如面团、蚯蚓之类,对黑鱼的诱惑力不大,所以平时极难钓上一条黑鱼。我垂钓数年,也只有一次钓上黑鱼的历史,充其量三四两重而已。斤把重以上的黑鱼,只好动用渔叉或撒网捕捞了。

②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黑鱼的产卵护婴期,此时,钓它就易如反掌了。黑鱼的产卵护婴是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暖融融的夜晚,黑鱼即将临盆了。它会在选定的隐蔽地点,甩动有力的尾鳍,啪啪啪地击打这一方水域,不知是产前的狂躁宣泄呢,还是警告其他同类勿扰。懂行的人会说,黑鱼闹塘了。黎明时分,塘里静谧如常。到塘边儿寻找,果然在塘边儿的杂草丛中,黑鱼在尺幅之内产满了卵子,浅黄如米,颗粒分明。这时候的雌雄黑鱼在鱼卵边上虎视眈眈,负责监护。倘有任何侵犯之举,它们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以迎头痛击。那种护崽儿的本能,绝不亚于人类。鱼子一旦孵化成形,就开始离开塘边儿活动。在人的视野内,会看见清水塘里游弋着一群黑鱼崽儿,有成百上千之多吧。雄父在前开路,雌母在后压阵,一路上咂起“扑扑扑”的水泡儿,欢闹中的崽儿白肚子乱翻,挺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幸福家庭在郊游,一时蔚为壮观。

③大约十岁那年,我听说黑鱼闹塘了。溜到南窑塘的一个僻静处,果见杂草上的鱼卵一派狼藉。原来是几位钓鱼者发现鱼卵后,争相逗钓黑鱼,人多吵闹,黑鱼大概吓得不敢靠近,他们没钓着黑鱼,懊恼之下,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

④我按照大人的办法,弄一个结实的钓竿。钓钩是自行车辐条磨尖弯成的,上面缠了一团棉絮。翌日清晨,我一骨碌披衣下床,抓起钓竿溜到塘边。天上的弯月尚明,芦尖上露珠闪动。我惊奇地发现那狼藉的鱼卵早已连成一片,颜色变成黑芝麻般了。我心中涌动起一种无可名状的快意,黑鱼果然尚在。我小心翼翼,刚把钓钩落入水中,手感一沉,极有劲力,塘面泛起一汪水势。这是黑鱼试探性的一击,含有威胁性和恐怖的成分。十岁的顽童,连好奇心理也是脆弱的。一旦与隐蔽的黑鱼对垒,心情则忐忑不安了。

⑤说是钓黑鱼,其实是“逗弄”,把特制的钓钩儿在水中一颤一颤,以激怒黑鱼。黑鱼盛怒之下,毅然吞噬,才会死命咬住。我又钓,无动静了。连续颤了几十下,依然无异样感觉。稍松懈时,竿儿一沉,我一抬,竿儿未起,惊喜之中,使尽全身力气向上猛甩。随着轰隆轰隆的击水声,硕壮无比的黑鱼露出水面,嘴里咬着钓钩不松。我不敢犹豫片刻,刺啦一扔,黑鱼在脱钩的同时,早跌落在五米开外的塘坡上。巨大的惯性,使我也趔趄不止。黑鱼出水后凶相毕露。在鱼类的灵性和求生欲望的驱使下,它呼呼地猛蹿几下,试图扭动巨大的尾鳍,回归到它逍遥和逞威的清水塘里。我几乎手足无措,根本不敢对视黑鱼那喷火的目光,更不敢伸手去摁住它。情急生智,伸钓竿连连拨动它,才不至于让它重温旧梦。

⑥那条黑鱼有七八斤重。父亲惊叹,用疑惑的目光睨我半天,才相信真是我从水里钓出的。当时,乡下人是不大喜欢食黑鱼的,认为它肉粗且皮厚,口感不好。炸熟费油,煮烂熬锅。吃黑鱼时,往往是先把它干放在大盆里,浇入滚水,用锅盖封死,任黑鱼垂死挣扎。这样刚好把鱼皮烫掉。无论油炸还是煮汤,都好拾掇了。

⑦那天,我无论如何也咽不下溢着鲜味儿的鱼汤。黑鱼冒着火花的眼睛,幽怨地叠印在我脑海里。

⑧我在那个明媚的早上,完成了我的梦,却将另一个梦无情地粉碎了。曾经无数次地设想,假如再有此境遇,我还有勇气重复做一次吗?回答总是否定的。

⑨多年来,我时常对自己说,忘掉它吧,它毕竟只是一条鱼。可事与愿违,在梦里,记忆愈加清晰,那喷火的目光,依然在闪烁。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本文第①段介绍了南窑塘的自然环境,对黑鱼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主要意图是向读者介绍黑鱼的类属、性情和样貌。

B.文中几位钓鱼者钓不着黑鱼,“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表现了他们对自己钓鱼技艺的不满,并衬托出后文中“我”形象的高大。

C.文中写乡下人吃黑鱼时,往往先把它干放在大盆里,浇入滚水,用锅盖封死,这一场面描写,表现了作者家乡的地域风情。

D.在文章第⑧段中,“我的梦”指钓到黑鱼,无情被粉碎的“另一个梦”指的是黑鱼能够繁衍生息。

解析 A项,“主要意图”是通过描写为后文作铺垫。B项,他们打散鱼卵是在发泄心中的懊恼,而非对自己钓鱼技艺的不满;“衬托‘我’形象的高大”错,文中并没有塑造“我”高大的形象。C项,场面描写展现的是“我”对这种对待黑鱼的方式不忍心。答案 D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②段的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段内容描绘了黑鱼产卵前的狂躁表现,于是人们知道这是黑鱼要产卵了。然后描绘了黑鱼的护婴与小鱼孵化后其乐融融的画面。使读者从中感受到黑鱼身上表现出的浓浓的亲情。这对后文描写大黑鱼被钓上后的喷火的目光和“我”对残忍破坏黑鱼繁衍生息的愧疚做铺垫。本段的描写细致逼真,充满人情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答案 作用:①内容上,介绍黑鱼产卵前和护婴期的表现,表现黑鱼为了繁殖后代的用心良苦。②结构上,为作品叙事介绍背景,为下文作者所描述的大黑鱼被钓到以后眼中的怒火,以及“我”的愧疚心理做铺垫。③效果上,介绍了黑鱼家族的欢乐,和下文大黑鱼被钓到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动于大黑鱼的爱子之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文中三次写到黑鱼的目光,请分别说明其在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中写到黑鱼目光的内容分别在第⑤段、第⑦段、第⑨段。第⑤段中黑鱼的喷火的目光中包含着愤怒,对人类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利,破坏它与儿女团聚的愤怒。第⑦段中描绘黑鱼冒着火花的眼睛幽怨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是在“我”目睹了黑鱼被虐杀后而想起黑鱼的目光,其中包含了“我”的悔恨。黑鱼的目光中包含着幽怨,应该是在怨人类的残忍、无情,怨人类利用动物的天性猎杀它们。第⑨段写多年后仍不能忘怀黑鱼的目光,黑鱼是一条鱼,但也是一个生命,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认为其他动物的生命可以任意剥夺是不对的,生命应该是平等的,这是黑鱼给“我”的触动,也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原因,也是这篇文章带给人的思考。

答案 ①第一次的黑鱼目光,包含因人类施暴,自己思念儿女,远离水塘,生命即将逝去的愤怒。②第二次黑鱼的目光,“幽怨地叠印在我脑海里”,间接表明了“我”认识到了人类的残忍,产生了悔恨之情。③第三次黑鱼“喷火的目光,依然在闪烁”,突出了“我”的悔恨和对生命平等的反思,深化了小说主旨,引人深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回忆小学生活【注】

格 致

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是4公里,由1.5公里乡村土路和2.5公里火车道组成。6年前我的学校距家不足30米。它位于屯子的中心,使每个孩子上学的距离大致上相等。那是一所小学校,房子比民房大约一倍。一年级在东侧的房间里,二年级在西侧的房间里,中间的小房间是两位老师的办公室。

上下课是用电铃来呼喊的,不是一段铁轨挂在树上,然后由一个老头去敲。这说明我童年的生活环境已为现代文明所浸染,电线已同我的幼年生活扭结在一起。有电就有灯,有了灯,我们的教室就不会太昏暗。我基本上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开始读书识字的。

我认真观察过那个房檐下的电铃,在它静止的时候,在它大叫的时候。它接近一个乐器。一个手掌大的圆面,一个小铁锤。铁锤敲击它的侧面而不是正面。按下电钮,小锤就以肉眼无法追赶的速度开始原地踏步。每一步都踏响了,每一个响声还没来得及站起就被后面的声响扑倒了。它们一个连着一个,扭成一团,连成一片。其实,它的原理同树枝上挂一块铁,再用铁锤去敲是一样的,只是人力拉大了声音间的距离,给了每一个声音伸展和生长的空间。电铃的声音是那些独立、悠长的声音的有序码放,电使之方向一致,大小相等。金属的悠长的余音在这里是多余的,像懒洋洋的哈欠,它被修减掉了。电将散落的、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懒散又悠长的声音很好地组织了起来、管理了起来,电说,向右看齐,齐步——跑!

我在明亮的教室里,在切去尾音的规范的电铃声里开始了读书时代。我的同学有27名。二年级读完的时候,我们就从这所离家很近的学校毕业了。三年级要到距家750米的小学接着读。学校在两个自然屯子的中间,这两个自然屯是一个行政大队,相距1.5公里。学校把1.5公里从中间断开,形成两个750米的上学之路。两个屯子的孩子相向而行,各自走过750米,然后在一个操场里混合。但据我们的目测和步测,学校距另一个屯子要近至少200米。学校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1 500米的中心点不难找到,那么,这200米的误差是有意的。据我的分析,这与我的父亲有关。两个屯子合成一个行政大队,父亲是大队书记,也就是那里的最高行政长官。最高行政长官完全可以决定小学校的位置,也可以决定学校离自己的孩子是远还是近。最后,父亲使新建的学校离自己的孩子远了200米。原因有二:

1、另一个屯子大,孩子多;

2、大队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都来自那个村子,他们对父亲有敌意,敌视的原因仅仅是父亲的姓氏。父亲小心谨慎,力争不给他们留出攻击自己的余地。于是,我向前多走的200米,就是父亲在权力上有意后退的距离。

走过这条暗藏着政治的上学之路,我开始了三年级。我的同学有25名。有两名男生没有升入三年级,没有走上这条比另一侧远200米的上学之路。他们是因为严重的智障,与远出的200米无关。一个叫海,生得眉目清秀,头发还是非洲人似的小卷。他经过了两年学习,掌握了1+2=3,但2+1=?他有时算对,有时算错,至于3-1=?他就从来没算对过一次;另一名叫彦,他的问题在文字上。他上课坐得最直,眼睛睁得最大,写字用的力气最多,但他写的字,一眼看上去,基本上不是汉字,比汉字的笔画要少一些。因为笔画少导致他写的字没能围成方块。他的字比别人的笔画重,笔画黑,划入纸的纤维,像是石刻。他手里的笔画,都是些不老实的家伙,不用力把它们嵌进纸里,它们就会到处乱跑。他机智地抓住了一横,急忙按进纸里,又抓住了一撇,再按下去。他无暇考虑这些笔画的准确位置,只能像抓鱼一样,匆匆丢到竹篓里。他被这些横竖撇捺搞得很累,其状不比他父亲犁地轻松。我们不认识他写的字,我们包括老师认为那都是错字。

他们两个不上学了,不知是被迫还是自愿。那750米又200米的上学道路上的景色他们没有看到:路两旁新栽的杨树,比我的胳臂粗不了多少。它们被春风刮得东倒西歪。叶子打着紧紧的卷,等着风的力量把自己吹开。这些小树的生命从父亲组织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开始,它们稚嫩的根须从会议的决定移植到泥土里。父亲栽树,在毁林开荒的年代,在植树不算政绩的年代。

(选自格致《减法》,有删改)【注】 节选自格致的散文《减法》第1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

★4.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先从眼前写起,“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是4公里”,然后写6年前的小学生活,将读者自然地带进学校,全文结构严谨,自然流畅。

B.文章以“路”为线索,先介绍“现在”的上学之路,再写6年前的路,上三年级时候的路,通过对路的描写,展现了读书求学的艰辛。

C.学校的“房子比民房大约一倍”,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办学条件的简陋,而能用上电铃、电灯,则又表明童年的生活环境已为现代文明所浸染。

D.文章叙述冷静而从容,描写真切而生动,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熔铸在冷静的叙述和描写中,并不直抒胸臆,这样写为文章增加了艺术张力。

E.文章写道:“他们两个不上学了,不知是被迫还是自愿。”作者暗示海和彦的失学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含蓄地批判了应试教育的罪过。

解析 B项,“文章以‘路’为线索”表述有误,本文的线索应是时间,不是“路”,且文中并未展现读书求学的“艰辛”。E项,首先“暗示海和彦的失学是被迫的”说法不正确,文中无此暗示;其次“批判了应试教育的罪过”的说法不正确,文章的主题也不在于批判应试教育。答案 BE ★5.请从表达技巧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每一步都踏响了,每一个响声还没来得及站起就被后面的声响扑倒了。它们一个连着一个,扭成一团,连成一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具体分析其思想内涵。就表达技巧而言,该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用“站起”和“扑倒”来写声音的响起和骤然消失,用“扭成一团,连成一片”写声音的整齐、急促。这样写化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又富有情趣。就思想内涵而言,借助孩子的好奇,写出了电铃声音的独特,展现了现代文明在农村的进展。

初中作文技巧之童话题材 篇7

童话,其实就是以儿童的视野看待这个世界,然后抒发对生活的认识。行文中,让不会说话的东西去说话,让没有思维的东西去思考,让没有感情的东西产生感情。童话作文往往以其独特的写作角度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聪明的学生往往会把这个技巧运用得极为精致。

像本博文的第一篇文章就非常精彩。很多学生写母爱,就写妈妈的鼓励,自己得病妈妈照顾,自己委屈了妈妈呵护等等。这篇文章是童话题材——她本来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降临在人间,体验人间什么是爱。她降临到一个家庭后,遇到了一个叫妈妈的人,受到了妈妈的呵护。她觉得,人间比天堂还要美,还有有温暖,而这个妈妈给她的感觉,就是爱。15年过去了,天上只是15天,她该回天堂向上帝汇报什么是爱了。这时,她告诉上帝,不想回天堂了,因为在妈妈的怀抱里,比天堂还幸福。这种童话作文,单就题材的创新上,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喜欢。

童话作文写起来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你赋予动植物以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但是,还不能让它沾染上过多的人类的特征。譬如,你可以让鸟儿流泪,但是不能让它长出手臂来。你可以让一面锦旗有语言有思维,但是它就是锦旗,只能挂在墙上,不能跟人类产生交流。尤其是,童话作文必须有很好的立意,譬如环保问题,用童话作文的角度写就比较合适。

因为有你

十五年前,伴随着响亮的哭声,我这个被上帝派遣来人间的小天使,在人间有了一席之地。我住在你家。嗯,上帝安排的。上帝让我叫你“妈妈”。呵,这是你的名字吗?很美丽的名字。不过,我此次下凡可是身负重任的,那就是探访人间,寻找人间真情。只要有一人能连续十年对我真心相待,不管我到哪里都会时时刻刻牵挂着我,我就能重返天庭了。

每天晚上,你会把我抱在怀里,哼着不明的曲子。说实话,你的歌声并不算好听,而且老跑调。可不知为什么,以前在天庭从来都不睡觉的我,居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嗯,这种感觉挺不错的。

为什么全身都很烫呢?感觉怪怪的。你摸了摸我的额头,迅速把我送往一个名叫“医院”的地方。看着你那副猴急的样子,我就觉得你这女人真怪。从医院回来后,你不停地换着我额头上的那湿湿的毛巾。第二天一大早我醒来发现,你的眼睛周围一圈都黑了。呵,你是传说中的“熊猫人”吗?我笑了。你看着我笑,你也笑了。我脑子里却想着,你这女人真傻。

上幼儿园了,我每天就和他们疯在一起,然后一身脏兮兮的回家。你却不怪我,一边给我洗澡一边傻乎乎地看着我笑,问我:“幼儿园好玩吗?”

上小学时,我不再只顾着玩了,在人群中寻找着上帝说的那个人,对的,我想返回天庭。你每天都很忙,可是总不忘给我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晚上就算再怎么累也不忘给我泡上一杯热牛奶。嗯,牛奶很甜,很好喝。

转眼间,我十岁了,可还是没能在人群中找到上帝说的那个人。可是,有一天上帝突然来到你家,向你说明了我的身份,并说要带我回天庭。当我准备和你说再见时却看见,十年来一直没掉过泪的你眼中竟充满了泪水。刹那间,我的心被触动了,我猛地才明白,那个我一直苦苦寻找的人其实就是你!

现在我有15岁了,还在人间。因为有你,当初我放弃了回天庭的机会;但同时也是因为你,我领悟了这份天庭上没有的真情。一切都是,因为有你。推荐理由:这是一篇中考高分作文。坦率地讲,这篇作文是胡老师推荐的作文中最耐读的,也是胡老师最喜欢的。它以一个“天使”的口吻,赞美了人间最朴实最可贵的感情——母爱。作者语言虽然不很精美,但朴实流畅,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孩子们,如果你喜欢它,那就把它背下来。这个写法,是非常新奇的童话式写法,而且也是第二人称作文,能获取较多的得分点。希望大家模仿而不要照搬。

绽放美丽

美丽的蝴蝶是由于一颗茧的执着;经典的名画是由于一枝笔的执着;开心的笑声是由于一颗真挚的心的执着。我是一朵花,有着绚丽的色彩,独特的花瓣,人们都说我很美丽,但我曾经只是一粒黑乎乎的种子。

春去秋来,我的母亲谢了,在黝黑的土地上留下了我,第一次看到天是蓝的,第一次听到鸟鸣是悦耳的,第一知道,世界是绚丽多彩的。母亲告诉我:也许你现在只是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可是当你在大地中经受苦难,依然执着你的梦想时,明年的春天,美丽会眷顾你的。对,我的梦想就是长成一朵美丽的花,天天都听到小鸟的鸣唱,享受阳光的沐浴,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于是,我钻到大地中去,周围黑乎乎的,没有一丝的光线,没有声音,也许是太静的原因,我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个雷鸣电闪,把我吓醒了,豆大的雨点从高空砸下来,痛极了,我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可是无处可去,多想回到妈妈的怀抱,没有风,没有雨,想到这儿心中酸酸的。

这时母亲的活语又在耳边回响了起来:孩子啊,别把雨点当作困难,多吸收一些,将来你会越长越美的。记住,无论有什么困难,笑一下就都过去了,千万别放弃了你的梦想。我抬头看着天空中接连不断的雨滴,我笑了,再疼再累再害怕,我心中的那份执着是不会变的,终有一天,我会实现它。

灾难接踵而来,小鸟会啄我,地下的小虫会挤我,农夫会踩到我,泪不知流了多少,委屈不知受了多少,可是母亲的话一直在支持着我的执着,这一切我都挺得过去。

终于,当南方传来第一声鸟鸣时,我知道,春天来了,我鼓足了勇气,硬着头皮,拼命地钻出地面,在春雨的滋润下成长,慢慢地绽开花苞,轻轻地舒展着每一片花瓣,悄悄地散发出幽香。蝴蝶来了,他夸赞我的美丽,与我共舞,我摆动着花瓣,摇着身姿,而蝴蝶则在我身边旋绕,时而停在我的花瓣上,时而牵着我一同舞蹈,演绎着美妙绝伦的蝶恋花。

因为执着,绽放了我的美丽,执着成就了我的梦想,世界因我而多彩,我因执着绚丽。

推荐理由:童话作文总是能另辟蹊径,以人类的语言,透出自然界万物生长的哲理。其实,童话作文并不难,难的是同学们会不会在考场上灵机一动,给自己的作文写作换个角度。写这类童话作文,大家要注意最基本的两点,一点是开头介绍“我”是什么,其次,叙事中必须要以动物或职务自身的特征,而不能靠人的特征。

你是我的太阳

散发着淡雅的幽香,炽热的双眸如同温暖的阳光,你是我的太阳。——题记

我是一棵转角处的向日葵,默默地生长。很少遇到温暖的阳光,没有他人的关爱。直到那日,你的出现温暖了我的世界。

清晨如旧,我抬起头,眨着朦胧的睡眼享受着转角仅有的一丝阳光。忽然,一双黑亮的眼睛出现在眼前,那美丽的眼里有温暖,如同阳光一般照耀着我,温暖着我的全身。原来是你——跛脚的小女孩。你抬起手,轻抚我的娇躯,乌黑飘逸的长发掠过你的脸颊,你俯身附在我的耳畔轻轻诉说:“以后由我来照顾你好了!”暖流划过心田,我点头,我舒展开身体微笑。只见你嘴角上扬,唇红齿白,调皮的酒窝也出现在脸上。此时,你和我一样快乐呀!

那段日子,我们度过了快乐的时光。浅唱轻吟,我看到了你如诗的美丽;沉思凝神,我嗅到了你淡雅的芳香。你如同太阳,给予我最暖的阳光。不,你就是我的太阳。

一夜,大雨滂沱,雷电交加。我被雨滴打弯了腰,痛苦不堪地趴在地上,已抬不起我高傲的颈项。你撑着伞一瘸一拐地赶来,当你看到这破败的一切,钻石般的泪珠划过你的脸庞,滴落在我的身上,如火般烧灼着我。慌忙中,只能听见你说:“你要撑住,不要倒下,我会伤心。”紧接着,我的躯体被你用木棒支起,然后用细线轻轻扎住。你用颤抖的手抚摸着我,那双瞳孔里迸发出温热的光,比太阳还要温热。我会好好的,我会撑住,因为,你的坚强,感动了我。

第二日清晨,我被一身的淡香给惊醒。你在我的身旁静静地注视着我。我翻卷着花叶,半透明的鹅黄色花瓣通过雨珠在阳光的折射下愈显璀璨。微风拂过,我提起裙裾向你翩翩起舞,俨然碧水江畔的仙女。你轻笑,说着:“真美!”我在你的赞扬中展现着美。

你的双眸里充满了阳光,温暖着我。我散发着香,只为你展现着我的美,因为,你是我的太阳。

推荐理由:这篇作文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它把童话作文和第二人称作文的技巧运用得十分自如。写第一人称的童话作文,必须开头交待“我是谁”。写第二人称作文,必须在开头交待“你是谁”。这篇作文是童话题材的第二人称作文,确实很少见。

作者以一棵向日葵的视角,写出了一个跛脚小女孩的心灵之美。这种美,既有小女孩的坚强,又有小女孩给“我”的关爱和温暖,很自然地引出“太阳”的含义。文章以细节取胜,写小女孩的美,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的描写属于初中生的基本功,作者这种扎实的基本功也是获得满分的主要因素。

责任

“上帝,什么叫责任?”有一天,彼得问上帝。上帝笑了笑,说:“哦,那你就去人间走一趟吧!”于是,彼得就开始了他的旅行。

彼得先来到了一所学校。办公室里,一位女教师正在教育一位游手好闲的学生。一个小时过去了,那位学生竟然对老师不理不睬。彼得上前,问道:“既然他不听您的话,您干嘛还锲而不舍地教育他?”女教师微笑着说:“那是我的责任!”彼得明白,原来锲而不舍地教育学生就是责任。

接着,彼得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公园,一位园丁正在辛勤地给草木剪枝。彼得上前问道:“为什么你要在这剪枝呢?”园丁边工作边说:“唉,让它们长得更好是我的责任。”彼得明白了,原来让草生长得更好就是责任。

接着,彼得来到了一间咖啡厅,一位服务员正在为顾客送咖啡。彼得问道:“为什么他自己不来取,却要你送过去呢?”服务员轻声地说:“因为那是我的责任。”彼得明白了,原来为顾客送咖啡就是责任。最后彼得来到一家医院,一名护士正在照料一位非典病人。彼得上前问道:“难道你不怕被传染吗?”“唉。”护士微笑着说:“当然怕,但这是我的责任。”彼得明白了原来照顾非典病人就是责任。

彼得结束了他的旅程,回到了天界。上帝问他:“彼得,你知道什么叫责任了吗?”彼得果断地说:“是的,上帝,我明白了,责任就是锲而不舍的教育学生,就是让草生长得更好,就是为顾客送咖啡,就是照顾非典病人。”

上帝听后,笑着说:“孩子,这些只是责任的一部分,责任是无处不在的,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做好你应做的事,这就是你的责任。孩子,你明白了吗?”

推荐理由:写作文的时候,冷不丁出现一篇童话作文,就会让阅卷老师“芳心”大悦。这是一篇成功的想象作文,结构设置简洁明了。通过“彼得”的所见所闻让读者见到一系列“责任”的个例,如果文章就此结束也许就不够深刻,作者聪明地安排“彼得”与“上帝”见面对话,通过“上帝”之口道出“责任”的定义,将之提升,主旨就比原来有价值多了。

该文以问句开头,启发疑问;又以问句作结,戛然而止,给人思考空间,余味隽永。呵呵,孩子们,不妨模仿一下。切忌,千万不要照抄,你得找一个自己的思路。

蛋糕的自述

“轰隆——”,随着机器的轰鸣,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

“这是哪里呢?”我用好奇的目光环顾四周。立足未稳,我看见玻璃大门被一对身穿工人服装的夫妇打开。他们在柜台上看来看去,最终发现了体型娇小的我。

“服务员,帮我们拿这个吧。”那个两鬓有些斑白的妇女指着我,说道。什么?是要我吗?我可不想跟着这两位穷酸样的人走。可是,我身不由己,最终还是被服务员交到了那对夫妻手中。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我放进摩托车的后备箱,盖上盖子,我便进入了狭窄的黑暗中。

“呜——”摩托车发动,我被颠得晕头转向。渐渐地,速度慢了下来,摩托车停了。盖子被打开,我又看到了亮光。

天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啊。墙壁空空的,没有电视,没有空调,就连仅有的一扇窗户也在呼呼地漏风。甚至,空气中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息。

“爸爸,妈妈,你们终于回来了。”刚进门,就有一个小男孩喊道。接着,男人开了口:“硕硕,看我们给你买了什么?”“咦,蛋糕,爸爸你们真好。”夫妻两人憨厚地笑了起来。

我被分成了三块,一家三口,慢慢地吃着其中的一块。还有一块,被小男孩送去孝敬病中的奶奶和年迈的爷爷。小男孩高兴地吃着蛋糕,不知不觉停了下来:“爸爸妈妈,是不是等我吃完蛋糕,你们又要去城里啊?”坐在旁边的父母不吭一声。硕硕又把残缺不全的我重新放到了盒子里,郑重地交到父母手中。

“可不可以不走?我不吃了好不好?”硕硕带着哭腔地问道。而她的妈妈,开始低声抽泣起来。

夜晚,硕硕在妈妈的怀抱里睡熟了。天不亮,爸爸妈妈钻出了被窝,穿衣,各自亲亲地吻了一下熟睡的硕硕。不久,院落里响起了摩托车的声音。我孤单地守在桌子上,等待着黎明的道来。不知不觉,我觉得这世界那么冷……

推荐理由:这是胡老师的学生的作文,是以“留守儿童”为话题的作文。作文并没有写留守儿童的孤单,而是编写了一个童话,写出了父母打工的不易,写出了儿子对爸爸妈妈的期盼和留恋。孩子不希望爸爸妈妈离开,但是为了生存,爸爸妈妈还要离开孩子。作文的末尾很好——通过蛋糕的口吻,说出了“这个世界,就是那么冷”。

分析高考中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技巧 篇8

【摘 要】面对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要将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结合,提高做题时的正确率,就需要有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掌握方法 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在历年的高考中,诗歌鉴赏题成为一个考察考生的综合素养和分析能力的题目,要求学生在感性的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情况下回答问题,既要有文采,又要准确,这就需要我们对诗歌鉴赏题型的多元总结。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题目的时候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读标题,读作者,读注解,读题目,读诗文。以下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一诗具体分析其鉴赏技巧和方法。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题: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情。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一、读标题

即是从诗歌的标题中读出它所提供的信息,标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邯郸冬至夜思家》一诗中,由标题入手去分析诗歌的写作内容,很容易从题目就能了解到这是一首思乡诗,诗中的主人公外出在邯郸,在冬至夜这天晚上对家乡亲人十分思念。标题中明确的写作内容,为诗歌定下了明确的感情基调,也给读者十分明确的鉴赏信息。

二、读作者

一个时代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有发展、各有不同,因此也使作者形成了不同的写作风格。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在文人学者心中埋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也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暗示和创作源泉。

例如白居易,在他被贬江州时,听到琵琶女的幽怨琵琶声,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与之产生共鸣,就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又因为在外的漂泊,孤独一人,在冬至这样的合家团聚而举行家庭活动的时节,面对孤灯,更加思家,而有了“夜思家、影伴身”的感慨。白居易的人生际遇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白居易一生路途坎坷,既有沉湎于世的洒脱,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既有对社会现实生活深刻的描写,又有对个人生活的情感抒发。

对一个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身世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对诗歌中透露出的情感做出正确判断。古人作诗,多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读懂了作者,就容易读懂诗歌所传递的信息。

三、读注解

诗歌鉴赏题中,注解是作为诗歌理解和鉴赏的辅助部分出现的,有的`注解是对字音字意的解释,有的注解则是对内容的诠释,它们都能起到方便理解诗歌内容的作用。

本诗中,提到的冬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因此冬至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而且,冬至日离春节很近,这也是外出的游子回家的时间。注解中把“冬至”这个看似平常的时节单独提出,其目的也是为了要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能更加清晰的分析冬至夜在诗中起到的作用。

四、读题目

诗歌鉴赏题的题目设置中,一般都会十分明确的指出要分析的内容。

在题目一中要求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情。单从这句话而言,“抱膝”是动作描写,呈现出一幅孤苦伶仃的样子,“影伴身”是自己的影子随着灯光的照耀,映射在墙壁上,(教学论文 )此时,只有影子陪伴自己。这些语句都是孤单的表现,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个冬至日羁旅在外地的作者,不禁起了孤单、思乡之情。

另一问题是要分析作者如何写“思家”的,这道题目实际是为了考察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认知和运用的。浓厚的“思家”之情是在“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中具体而深刻的体现的。此时的作者,想着家中的人,独自思念,深夜未眠,而后“还应说着远行人”又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冬至夜,家中的人也在围坐一团牵挂着在外漂泊的游子。作者在对家人牵挂和思念的时候,家中人也正在牵挂和思念着他,两句话,将此时深重的思念之情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这也正是白居易的动人之处。

从这个题目的设置来看,问题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结合诗文内容、题干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读诗文

相比较而言,这首诗是比较简单的,可读、可分析、可体悟的内容明了,如果仔细分析,应该是很容易得到分数。

实际上,在前四个分析过程中,理解诗文,分析诗文的内容是贯穿其中的,我们可以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从诗文的表层语言入手,深入其内涵,体悟语言的特点和感情的表达,来找到有效信息,并作为我们分析和答题的依据。

初中诗词鉴赏技巧模式之分析技巧型 篇9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初中诗词鉴赏技巧模式之分析技巧型 篇10

做一个“行者”是我们每个人的美丽翅膀,个人的飞翔,离不开先做好一个“行者”。做一个“行者”不是事必躬亲,因为居里夫人对她父亲说过她没有 时间擦椅子;做一个“行者”不是好高骛远,孙楠曾经干过一千多个工种,数十年后才将他那甜美的歌声带给我们;做一个“行者”不是一蹴而就,刘备一生转战, 屡败屡战最终才开创蜀汉。如果李宇春不是对音乐的执著追求,和毫不松懈的苦练,那么大陆歌坛上将少了一片灿烂的星空;如果不是天授《搜神新记》这一数百万 字的著作,他也不会成为新浪三大博客;如果韩寒不是饱尝教育制度冷暖,他也不会写出尖酸的文字。

总结:只有文句的含义 丰厚,意蕴深远,才能展现语言的内化美、厚重美。文章在论述时大量使用了排比性的语句,这既酣畅淋漓的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又使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如 轰鸣的雷声一样贯耳,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

上一篇:股东会授权委托书范本下一篇:中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