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素质心得体会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 篇1

一、教师之德体现在要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对全体学生倾注无限的关爱与热情。

教师的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它不是一种溺爱,更不是一种宠爱,而是一种严慈相济的关爱,更是一种“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无声的爱。这里我觉得尤其重要的是要做到对学生不偏见,不能你的眼中只有优等生,而对差生视而不见,甚至抱着歧视的态度。老师的眼里也不能只记着学生的分数,唯分数来划分每一位学生的等第。现代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并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来才是祖国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更多的普通学生正是祖国建设事业的强大的生力军与后备力量。因此,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来对待那些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而在于不断去发掘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长与闪光点。不断去发扬,不断去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没用的人,而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二、教师应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老师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就是侮辱了教师的称呼,就是误人子弟,这是任何优点都无法掩盖的罪恶,因此,我认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就要使老师们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要淡化甚至无视教育教学带来的对自身物质生活的影响。

我们衡量的价值标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这也是教师成就感的主要来源,我们满足于学生们不知疲倦的学习态度,我们傲娇于逢年过节孩子们发来的声声祝福。我们的“利”是孩子的不断成长,我们的幸福是他们日后的年轻有为。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 篇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师德的影响

一个社会能不能发展, 关键在人才, 人才成长的关键在教育, 教育的质量在教师, 教师行为之首是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演。重视教育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国际间高水平的竞争, 教育的作用凸显, 人才成为竞争的焦点。可以这样说, 谁拥有了人才, 谁就拥有了财源;谁拥有了人才, 谁就拥有了一切。能不能塑造优秀的人才关键在教师, 在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教师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之中, 积极的进取意识和消极的负面因素对教师都有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特别是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 教师的师德建设有些滑坡。教师是一个受尊重的行业, 但却是一个清贫的行业。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 让一些教师做了金钱的俘虏, 他们在金钱物质的引诱下, 抛教下海, 谋取个人所谓的发展, 更有甚者, 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手段, 根本就没有将教育这一职业作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多, 但影响力可谓不小, 它不仅对教育大厦的基石是一种摧毁, 而且对教师的形象也是一种玷污。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一些教师视教学工作为儿戏, 不认真讲课, 更不认真备课。我们不否认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 但这并不能成为疏于讲好课、备好课的要因。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科技富国是我们党近期以来的发展战略。因此, 教师必须慎修师德, 以良好的师德去培育学生, 让学生在社会主义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 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师的地位逐步提高,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为师者要深悟“为师之本”

古人尊师为父, 今人虽少有称呼, 但尊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者却为者甚众。原因就在于师乃“传道、授业、解惑”之大成者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要意就在于为人解迷津, 授知识, 指方向, 带去希望。古往今来, 人们一直崇尚德乃为师之本之论, 但深悟其要义者则不多也。开天辟地, 以德治国者则国运宏达, 以德治校者则学校兴隆, 以德治学者则学子昌盛。古人有云:“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不仅是几千年为人师表的古训, 而且早已成为教师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历史虽在变迁, 社会形态也在更替。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灌、诵, 到今天循序渐进的知识推进,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直都在变, 但不变的是教师的立命之德没有变,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本分没有变。有人说, 教师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底线, 其推论是有道理的。教师教化人的灵魂, 让人活得有尊严、有意义, 医生是救治人的身体, 让人活得有精神、有作为。如果教师没了师德, 人们心灵的塑造就很难谈得上高尚, 医生没了医德, 可医之躯也会受到摧残。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将不可遏止, 整个社会的文明将不复存在。人们尊重教师是因为教师是以心灵塑造心灵, 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言行举止在塑造学生的整个活动中, 淋漓尽致地展现做人的规范, 教师把自己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展示给学生。人们常说“人无完人”, 这可以理解。但对教师而言, 则要求尽量完美, 因为教师塑造的是学生的灵魂。一个人的成长, 初始之师为父母, 授之以说话、穿衣、吃饭、走路, 是师之起蒙, 而使人受教益最多的是学校。现在, 人们重视学校的建设, 不仅仅是因为学校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孩子成材。教师言行举止深印学生心灵, 可以说, 从幼儿园开始, 教师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平庸都将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极其深刻久远的印记, 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说, 教师之美德, 让学生终生受益。换言之, 为师者之责则重于泰山。只有以德治学, 方显师之本色。

三、为师者要以德治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 “行”为学生之范, 言传身教,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 甚至一言一行, 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说的就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 更要以人为本, 教书育人。细细推之, 人生几十年, 在学校至少要度过几年甚或十几年, 其实是学生把有限的生命时间交给了教师, 如果我们教师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 让学生明志、长智, 那就是对学生生命的浪费, 换言之, 则是为师者的罪过。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师就是社会之最, 唯师命是从。就这一点可以说, 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加强师德教育 提高教师素质 篇3

我国广大人民教师品德高尚,受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他们既为“人师”,又做“经师”,堪称师德典范。但在商品市场的负面影响下,个别教师的道德观被扭曲。有的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甚至擅离职守去搞“第二职业”,有的不爱学生,对学生冷嘲热讽,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物欲熏心、以教谋私,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所以,再铸师魂刻不容缓。

一、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是“育人”,因而“为人师表”就成了人们对这个职业期望的重要标志,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因此,教师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一种无声的命令。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

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全面接触、相互作用的劳动,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劳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教书育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一定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四、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育人的特殊性不允许教师在岗不爱岗、从业而不敬业,更不允许正业副业分不清。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五、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六、严谨治学是师德的支柱

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实现从“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跨越。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严谨治学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关系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师要集中精力、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和科学研究,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注意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研究手段,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 篇4

师德师风演讲稿:扬师德、强素质、树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敬业的思想觉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我是这样认识的,也是以此勉励和要求自己去做的。

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教师师德的灵魂。我用自己的青春实践着这一点---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虽然我的年纪不大,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工作一天下来,总是感到嗓子嘶哑,咽喉肿痛,腿站的发麻。说实在的,回到家中,连自己孩子的作业都懒得管。我也曾经想过辞掉班主任的工作,但一想到班上孩子那一张张董事的面容,想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想到学校领导对自己的嘱托,我就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要做一名让学生满意,领导放心的好老师。在教学中,我注重“吃透”两头。

1.吃透教材。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甚至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我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2.吃透学生。在备课的同时,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分析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为适应要求,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适合自己,有顺乎学生发展的新路子。上课对学生巧点拨,学生思维堵塞时疏导之,心理困惑时开导之,精神倦息时开导之,随时给学生准确的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多年的教学使我懂得了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得成为水的源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们千奇百怪的好奇心。因此,我在课下,十分注意自己的知识积累,大量的翻阅课外资料,来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二.创新思路,发挥自主,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上,能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教材和新课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大胆的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解决课上的问题。课上及时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环节与教学思路,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做到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的活动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由教师教学变为学生乐学、自学。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我深知,“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我在失败中找差距,成功中找经验,在我的努立下,成绩在逐渐提高,差生在不断减少。三.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而能做到爱别人的孩子,才是伟大的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我都倾注了无限的爱。面对我的学生,我始终记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由于我教的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吃小餐桌,学生经常会遇到生活上的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时衣服破了,来找我,书包坏了来找我,甚至去厕所没手纸也来找我。这些我都没感到过厌烦,相反为得到学生的信任而高兴不已。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相同的,一句负面的话可以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欣赏本身就是爱,我一直用关爱的目光赞许每一个孩子,而每一个孩子都期待着肯定、收获与赞誉。作为教师我善于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用赞赏推动学生自信的树立,从中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而在欣赏的同时,孩子们更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自信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体力上还是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支持性的重要作用,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激素,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引入最佳状态。因此,我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我班上有一名女生最近上课精神恍惚,每次我看她的时候,她便会很快低下头,而且下课也不和同学们玩。作业做得是一塌糊涂。我没有有责怪她,而是把她叫到办公室拍着她的肩膀进行了细心的询问,得知这名学生父亲自杀,母亲出走。她经常住在亲戚家。经过我耐心的疏导,她和我说了内心的许多秘密。在我的劝说下,她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四.乐于奉献、不求回报、无怨无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诚然可贵。但完美的教师形象应是知者的化身,教师是灯塔,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使学生冲你身上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

加强师德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篇5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江泽民语)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因而,教师的言行,应该是精雕细刻、经得起研磨推敲的;教师的形象,必须是近乎完美的,或者说是追求完美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示教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然而,我们的某些教师,却抱怨什么“师德要求”“教师行为规范”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限制了他们的许多自由。殊不知,教师不仅是“人”,而且还是“人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现象已十分明显: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应付”出来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也说过,任何章程和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的设想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有人格能够对发展和形成人格起作用。注重师德教育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江泽民主席在新千年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再次强调了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育好人”。

师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而“内化”即为其中关键的一个步骤。内化过程就是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过程,就是排除心理障碍,把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的需要。要完成这一过程,本人认为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认真学习理论,深化认识

我们都知道,人的行为受其思想制约,提高认识是内化过程的基础。

1、认识师德的示范作用。教师所雕塑的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陶行知先生阐述真正的教育要“以人教人”,让学生耳濡教师的“理”,目染教师的“德”,以师为模范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2、认识师德的标准。教师的道德标准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行为准则,是调整教师与学生、家生、同事、领导等人际关系的准绳,是一定社会或者阶级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概括。要明确这一标准,就应认真学习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法律条文及规则要求。

二、积极付诸实践,锻炼意志

一个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加深圳特区认识和感情,坚定意志和行为,以行促知,以行激情,以行练志,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所以,职业道德意志力是内化的重要保证,而要锻炼意志,只有在实践中积极克服不良习惯的惰性心理障碍、心情不佳的情绪心理障碍、不求上进的个性心理障碍,自觉抵制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道德行为。

师德评价革新提升教师素质论文 篇6

一、师德评价的现状

幼儿教育工作需要爱幼护幼育幼的优秀教师。我们知道,改变一个人就很难,要改变一批人,改变一代人就更难。而作为幼儿教育,它既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通过统一的期末考试来进行质量评估,更不可能像高中毕业时那样通过全国统一的“高考”方式来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与坏。他们的工作全凭每位教师的“良知”,要想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同全国所有学校一样,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也历来是我们不断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和工作职责》,本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搞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培训、讲座、报告会,并采用有奖问答和笔答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但是,对许多教师而言,写在墙上和文件上甚至背诵得滚瓜烂熟的《规范》与他们的行动始终是“两张皮”——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可以用考试的方法来衡量,然而,教师的师德水平怎样衡量才能让教师心服口服,却没有那么简单。业务园长深有感触,她说:“就目前而言,我们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已经达到100%。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应该说完全能胜任保教工作,影响我园保教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师德问题!”

说实在话,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无法考核,更无法量化,她只要按时上下班,不出安全事故,每天的常规工作按部就班,工作好与坏,还真不好界定。如何把‘用教师的爱心、关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孩子的信心和家长的放心’这一宗旨践行到实处,全凭老师的.师德素养。过去,师德建设也想了不少办法,评师德模范,树师德标兵,但那时,对一般教师而言,那只是个荣誉称号,与自己的利益没有关系,甚至有的老师对这种称号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态度,认为那不是真本事。如果师德表现真正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前途和利益,那么师德规范和师德要求才真正具有了约束力,也才会成为教师自觉修养师德的动力。也许有人会说“师德高尚并不是万能的”,但师德不高尚肯定是万万不能的!

二、探索改革评价方式

如何使师德水平也能像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那样成为一种评价任用教师的“硬件”,我园近年来做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大胆改革师德评价方法,使师德评价由“虚”变“实”。

1、探索教师的师德水平量化评价模式。从开始,我园就开始了把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的探索。试图用一把尺子衡量教师的师德高低。我们提出:要像当年抓“教师学历合格率达标”一样抓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经过慎重调研,幼儿园出台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实施意见》、《教师职业道德量化评分细则》等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内部评价规则。每学年末要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专项考核,考核办法由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

2、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我们依据内部规章对全园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并提出要像建立教师人事档案一样为他们建立职业道德档案:考核结果出来后填写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上,评定出“优、良、中、差”,存入教师师德档案。

3、建立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我园设立了“师德考核”专项奖,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续聘和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凡职业道德考核达不到“优”者,年终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得参加各级“教学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各种表彰奖励的评比。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今年,在推选县级骨干教师候选人的时候,有位业务能力很强的教师就因为去年师德考核没有达到“优秀”(即90分以上)而被“一票否决”。

三、师德评价改革的效果

(一)教师高度重视自身师德建设。给教师建立师德档案的意见出台后,立刻在全园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家长和社会拍手称快,一片赞扬,最受触动的是教师。常常有教师私下抱怨说:“我们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家长就是我们的上帝!”有一次,一位教师在电话里质问我:“凭什么我们的工作好坏家长说了算?谁能保证家长就是客观公正的呢?这样做有法律依据吗?”我给他解释说:“法律依据是什么?它的依据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是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要求。”接完这个电话,我不但没有恼,反而乐了。抓师德建设以来,不知发了多少文件,不知开过多少次会议,但每次都是泥入大海,毫无反应,这一次教师有了如此强烈的反应,说明教师真正受到了触动。

(二)教师师德素养大幅提高。师德评价改革,不仅改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办园质量,扩大了办园规模,更使每位教师的师德素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我对我儿子的两位老师都非常满意!一天夜里,儿子突然肚子疼得直打滚,嘴里一直喊着‘老师,我要老师’,我在一旁也急得直冒汗。没办法,只好给老师打电话,请她一起陪儿子上医院。”有的家长也随声附和:“是呀,说来惭愧得很啦,我们这些生他养他的亲生父母为孩子做的还远不如老师啊!”“5.12”地动山摇之时,我园一位保育员也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女儿,一位家长奇怪地问她为什么还不去接走自己的女儿时,这位保育员语气平静:“这么多的孩子在这儿,我能走吗?再说,我女儿不也有她的老师吗?”一句朴实的话语,折射出我园一位普通保育员熠熠生辉的伟大灵魂!近年来我园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镇党委政府和县教委评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

(三)促进了幼教工作质量的提高。教师师德评价改革,使我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保教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园内开花园外香,花香自有蝴蝶来。因为我园办得红红火火,声名远播,所以,吸引了周边乡镇众多的家长送子女到我园就读。他们不惜花钱,到镇上买房、租房,放弃农田不种,丢下生意不做,为的是“不让农村幼儿输在人生起跑线上”。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这一个个光环是多么耀眼,多么令人神往!然而,教书育人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不正寓于平凡之中吗?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篇7

一、良好的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

英国有句谚语: 一个好教师, 胜过万本书。可见教师作用之大, 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素质,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但是, 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就要教师应该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有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无德无以为师。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的言行, 不仅能反映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水平, 而且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道德修养不高, 不仅会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而且会使学生从心理上疏远教师, 使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贬值, 使师生之间出现不和谐现象。因此, 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 用崇高的人格和师德来感染学生, 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

二、良好的师德是为人师表的基础

优秀的师德是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体现, 是完成神圣使命的前提, 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具备。教师肩负着培养具有和谐发展人格的重任。自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行,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影响,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不仅要自己做到, 而且应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 以自己的言行作为学生的表率, 作为人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己的思想水平更高, 行为习惯更加高尚。

三、良好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进行教育工作必须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就必须透彻地学习各科的专业知识, 而自己所教的专业更要学好学精, 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除了具有精深的现代化科学知识, 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心理学和语言学等方面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 要有指导学生的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方法、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手段先进, 要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 也就是精通学科内容, 深入掌握而且能够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学习。

四、良好的师德体现在教师的自尊自爱上

爱是教育的桥梁, 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 面对21 世纪教育观念的转变, 最终还是离不开情感教育这一关键环节, 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爱国家。只有爱, 才能赢得爱。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把爱每一个孩子, 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教好每一个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对每一个家庭负责, 这是教师的宗旨, 也是对社会的郑重承诺, 对学生的全面关心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所谓去爱去关心, 既关心学生的学习、身体、道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 促进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全面关心也包括对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负责, 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为他们终身自主地学习, 自主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爱体现在对学生每次循循善诱的启发, 每一次语重心长的教导上, 在学生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把宽容慈爱奉献给学生, 培养出心智健康发展的优秀的人才。

五、良好的师德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合作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 模仿占有重要位置, 学校教育中, 教师的言行举止, 行为方式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 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努力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师生合作是学生从事合作活动的开始, 它体现为师生双方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实行合作, 共同以各自的身份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经常进行心理换位, 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进度、教学知识的深浅, 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都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另外,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教师应尽量利用一切机会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经过不断的鼓励增强自信、冲破爱面子、怕出错等心理误区。鼓起勇气参与群体合作。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校;师德

一、体校学生的特点

体校的学生绝大部分以运动训练成绩为目的,普遍存在入学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的现象,但由于身份的特殊,经常外出比赛,因而接触社会广泛,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呈多元化,且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情感冷漠,故而表现出喜欢训练课,忽视文化课和自身品德修养的特点。现阶段体校学生的生源主要是普通中学的“双差生”,文化课成绩比较差,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比较差。一部分学生可以说是被原学校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学生,家长也实在无任何的办法,因而便被当成包袱推向体校。严重的失落感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通过逆反和对立的行为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以引起他人的关注。从当前体校生的实际情况看,学生中存在着懒散、自私、说谎话、暴躁、说脏话等诸多不良习惯,并且对人对事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在体校教育中普遍推行素质教育就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学校教育不断前进的实际需要。体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变目前体校中普遍存在的重体轻学、重训轻教、重技轻德的现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和谐、健康的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身体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三、素质教育对体校师德的要求

教师的师德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教好学生,为社会尽职。就体校来说,体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师德素质,才能适应体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1.热爱祖国,献身教育。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这是体校教师师德的基本规范。体校教师应该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崇高的理想道德和情操,坚信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献身体校教育事业是体校教师热爱祖国的集中表现,而热爱祖国则是献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和基础。体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又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工作平凡而又崇高,其工作本身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道德准则的具体体现。

2.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3.关爱每位学生,学会倾听。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爱学生就必须做真诚的倾听者。作为体校的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训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他们在訓练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适时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使学生在心情低落的时候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迷茫困惑的时候有一盏指路的明灯。理解与尊重每一个孩子,用爱倾听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声音。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 篇9

强师德,铸师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老师的奉献;“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是用来形容老师的辛勤;这些古言古训都在教育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怎样的思想高度出发,教书育人。

这是我们应有的敬业精神,但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师德方是其魂灵!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地传达了师德的内涵。一名教师任其业务能力再怎么精深,倘若没有高尚的师德,恐怕只能距一名优秀教师的距离渐行渐远;而一名博爱的教师往往因其个人魅力及其崇高的师德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相比之下,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新时期,教师应当在不断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师德规范”中锻铸自己的品格,完成自我心灵的塑造,惟其如此,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师德的强化便迫在眉睫,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施教,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师道尊严,曾一度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也有很多老师依然保持这样一种看法,始终高姿态的进入课堂,处在一个统治的地位,刚踏上讲台时,为了树立自己的新教师权威,我也这么做过,后来发现,教室跟学生只有成为并行不悖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高地促进教学,因此我个人认为,师德的强化,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姿态,我们应该是学生一起成长,这过程中的那份爱,我们应该是以享受的姿态去分享,而不是以施舍的姿态去给予。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庄老夫子如是说。同样地,教书该如此,育人更该如此。课堂上,学生往往各种小动作,站在讲台上,一眼望去,所有的偷巧一览无遗,是应该大发雷霆,还是换种方式,润物细无声的软处理呢?还记得刚刚走上讲台的那几个月,总觉得自己想要控制住课堂太过力不从心,那会儿一心想的就是如何让台下的那些小不点儿怕我,然后受我威慑,正襟危坐,然后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自己使劲镇压,学生也各显其能地与我对着干,然后彼此周旋,真是弄得我焦头烂额,后来一节自习课上,很偶然的机会,讲到一个成语,那个成语讲了好多遍,可还是有人出错,那天我并没有发脾气,而是从成语的来源给他们讲起,然后讲到相关的故事,再讲到这几个字怎么写,台下鸦雀无声,连平时最捣蛋的那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的听着,满眼闪烁的都是新奇与专注,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下课后我反思了很久,终于意识到,要管得住学生,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不是你天天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而是内化成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百教不嫌其烦的成语,看似漫不经心,但足以触动孩子幼小而柔软的心灵。这样远比百无聊赖的说教来得更有效,因此,师德的塑造应是涓涓细流,濛濛细雨,润物细无声,但回头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一片青葱!

只要我们时刻能以博爱之心对待,低姿态进入,享受每一个跟学生相处的细节,那师德之强化,师魂之铸就指日可待矣!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 篇10

七里店学校俞长田(2014.3)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师德建设面临如何与教师队伍的高学历、高素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结构变化不断加快等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问题。2005年,教育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确定下来,这反映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所学校的品位,那么师德的水准就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标杆。学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的意义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我国教育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对师德赋予了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首先,师德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热爱学生,对事业忠诚,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第三,师德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第四,师德建设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师德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公认。

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建设,履行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

然而,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有的还必须予以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有的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对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把教书育人的天职置之脑后;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 “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此外,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也并非个别现象;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动辄闹个人情绪,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差的也有;还有个别教师有收受学生物品、违反纪律、放弃原则的现象,甚至不顾场合,不顾身份,经常说一些庸俗低级的“黄话”等等。存在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存在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不合乎知识更新要求的现象;存在少数教师授课效果不好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流和成绩,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就会失去信心;但是,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其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肯定是危险的,最终将使学校发展和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伤害。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近年来,学校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有步骤、有主题、有序列地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师德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既要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既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内容和要求,也要有一套完善的师德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建设的责任制、追究制和自上而下完整的管理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充分考虑师德建设的长效性、连贯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建设规范,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二、师德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

师德认知是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没有对师德的概念、观念、原理、原则、规范及其价值的认知和讨论,人们就无法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师德修养、师德评价等一系列师德活动。

问题是,在师德认知教育中,教师所接受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尚值得探讨,或者简略地说,我们是直接要求教师遵循师德规范,还是注重于改变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因为它将影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内容和及其方法的确立,最终要影响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循。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通过树立和宣传师德的榜样,或是通过强化师德规范学习来进行师德认知教育。我们把这种仅仅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做而不该如何做的教育称之为规范认知教育。应该说,在规范认知教育方面,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普及师德知识和提高师德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造成了人们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在如何生活问题上更加注重生活的效果和服从自己的理性。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已从规范认知走进了价值认知的时代。譬如,人们接受某种事物和如何作为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该事物或该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同样一种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师会做出两种以上的选择:有的符合师德规范,而有的不符合或是违反师德规范。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师德的具体规范,而是因为他们抱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所以,再以规范认知教育模式来教育教师只是强调了事物的表象,因而逐步显露了其局限性。因此,师德价值及其方法的认知教育是一种更能提升人的自主能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和深化原有的规范或榜样的认知教育模式,变师德规范认知教育为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即深入到教育本质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方法论来加以探讨,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自觉地选择和肯定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方法。

所以,为了使师德规范真正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世界,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我们还必须在理论上揭示它们对于教育主体的所有价值,注重于塑造教师正确而全面的道德价值观念。例如,我们不仅要揭示师爱对于社会和学生的巨大价值,而且还要说明它们对于教师生活本身所具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活价值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就教育技术来讲,应该说,价值认知教育比规范认知教育要更为复杂和困难,而且还会因不同的教师其方式和方法而不同。尽管如此,对教师进行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关键是善于启动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是需要借助于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多方面指导.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道德的认知、体验和觉悟,逐步形成较为正确而稳定的教育人生观和方法论。实践表明,师德价值认知教育是更为积极的教育活动,最终将会演变为师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成为师德的基本能力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深入价值和方法领域的师德认知能力,是由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所决定的。与普通公民道德不同.这种认知能力有着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理论、学科水平、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无疑,这种道德认知能力是每一位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或与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再所难免的。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或者打击报复等,与公正要求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四、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带动。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班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实践,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广大教师,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在此基础上,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要抓好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使他们贴近教师、感染教师、鼓励老师、引导教师,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

三是要抓好机制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管理相结合,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要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是要抓好条件保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师德师风问题上,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主观和客观、小环境和大环境等诸多因素,把师德师风中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结果,更多地查找引起的客观物质原因,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尽力做好培训、进修、留学和攻读学位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使我们的老师有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

五、加强师德建设将开展的活动

1.开展争做“五型”教师活动

我们开展争做“园丁型”“探索型”“奉献型”“进取型”和“敬业型”活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为了提高此项活动的效率,我们要在每学期的期末召开一次“五型教师”总结表彰会,起到了比赛有目标、学有榜样、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作用。

2.积极开展“教师荣辱观”教育活动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特点和我校具体情况,提出了新时期教师荣辱观:以热心从教为荣,以混迹讲台为耻;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身正学高为荣,以虚伪无知为耻;以改革创新为荣,以故步自封为耻;以认真负责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以有效学习为荣,以低质低效为耻;以树好形象为荣,以无视形象为耻;以尊重信任为荣,以体罚猜疑为耻;以尊章守规为荣,以制造“三乱”为耻;以桃李天下为荣,以平庸无为为耻;以积极上进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我们要求教师把这“十二荣、十二耻”熟记在心,自觉对照自己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教师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3.开展师德承诺活动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面向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师德承诺活动。承诺内容包括目前教育的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在承诺书中每位教师签字,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接受监督。

4.开展“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活动

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条件是:办公室内空气清新、地面整洁;不在办公室内吸烟;桌椅、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下班前办公桌上无任何物品摆放,离开办公室时,办公椅整齐放到办公桌空内;工作时间不允许进行娱乐性上网;在办公室内不许聊与工作无关的事;脏水、垃圾必须及时倒出。根据以上评比条件,每学期末要评出文明办公室。

5、完善日常量化考核监督机制

(1)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并且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设立“家长联系卡”“家长接待日”。期末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每位教师的评价。

(2)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师风建设日常量化考核评估》结果归入教师个人档案,为其晋级、评优、聘用、专业能力等级评价等工作提依据。

上一篇:集体合同制度下一篇: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演讲稿:我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