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3篇)
一、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教师正音:一拨兴奋
3、生字教学
1:榕树,白茫茫
(1)什么是白茫茫?
(2)一般来形容什么?
(3)你能来说一句话吗?
(4)课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课件出示: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4、生字教学2:船桨、空暇
(1)辨析字形:暇与瑕
(2)辨析字义:暇与瑕
(3)语境理解:应接不暇――
5、生字教学3:耀眼
(1)认识偏旁:耀
(2)理解字义:什么样的光?
(3)右半部:羽
(4)练习书写:耀
6、完成学习报告单
[辨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块的形式出现,针对性强,教师指导也很扎实。]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梳理写作思路: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2、分清段落:树――鸟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修改报告单第一栏。
4、梳理学生的质疑问题。
[辨课:化极少的时间理清文本写作脉络,提翎而毛顺,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三、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
1、老师读课文第1――6自然段,学生想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自读想像加深体会。
3、交流: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1)……真是一株大树!
(2)教师范读,强调“一株”,为什么?(板书:一株大树)
(3)这株大树到底有多大呢?教师出示图片,生惊叹。
(4)感情朗读
(5)“株”能否改成“棵”?
4、学习第8自然段,交流报告单:你读出了什么?
(1)绿、生命力强
(2)理解:一簇――(板书:枝繁叶茂生命力强)
(3)感情朗读,读出逻辑重音。
(4)这时你想说什么?(生机勃勃)
(5)玩味“颤动”一词的妙用。
(6)感情朗读
(7)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画出第一句,思考与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8)出示视频,教师范读。
(9)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大榕树。
(10)反复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1)这美丽的背后蕴含着什么?(生命力、顽强、茂盛、独特的美)
(12)这鸟的天堂里为什么没有一只鸟?
[辨课:品词析句,披文入情,这是传统语文的精髓。教者运用得当,效果较好。]
四、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1、这里的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2、结合学习报告单,再读重点段落,想想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鸟的特点?
3、板书:群鸟飞舞。从大的,小的,黑的,白的,你又看出了什么呢?(教师小结作家语言的简练。)
4、玩味几个“有的”,体会到什么呢?(板书:自由快乐)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又写了什么?(板书:叫声好听)
6、作者为什么要单独写画眉鸟呢?(作者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7、自由解答学习报告单中的疑惑。重点解决: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快乐自由安全的地方)
8、布置作业:
(1)修改学习报告单中的二三四项内容,下节课交流。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辨课:比较欣赏的是作者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兼顾,另外学习报告单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也很好奇,可惜没有参与真实的课堂之中。
比较研究: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是与客观世界对话 (文化性实践) 、与他人对话 (社会性实践) 、与自我对话 (反思性实践) 的三位一体的活动。这也是本课设计的理念, 学生在练习与思考中与客观世界对话 (不断思考问题) , 破解疑惑, 提高自身水平。
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对话, 定位自身在合作中的位置, 在小组中接受他人的帮助, 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或帮助他人实现整体的提高, 以及在小组的练习、在比赛中检验和比对, 实现与自我对话, 反思自身的问题与缺陷, 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 肌肉力量和协调灵敏性也较强, 他们活泼好动, 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 对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有较强的挑战欲望, 但面对单调的练习内容, 注意力差。因此, 在学练过程中, 他们一会儿扮演器材的角色, 一会儿又变成练习者, 并进行分组轮换练习, 每名学生在每1个时间段都有自己的练习任务, 不论是跨越障碍, 还是搭建障碍, 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的进程中, 身心高度参与, 体现了真正的互相配合,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与运动负荷。
三、教材分析
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的运动项目。
通过练习, 不仅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的各方面素质, 还能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坚强意志, 树立自信心, 通过合作与交流, 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找伙伴 (确定造型1、造型2、造型3动作) →学习障碍跑:跨过障碍 (学习造型1动作, 学习造型2动作, 学习造型3动作) →学练模式:体验、发现、练习、对比、突破、定位→组合练习:障碍跑接力放松练习 (韧带拉伸) →总结点评。
试教感受:
创设真情境追求真实效
一、亮点
1.重实践、重合作、重反思。本次课充分体现了指导思想中的3个对话, 对话所体现的就是实践, 通过跨越障碍的活动实现文化性实践, 通过合作实现社会性实践, 通过自我选择一定难度的障碍实现反思性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学过程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梯度性强。教学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着跨越障碍进行,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首先在准备部分的“找伙伴”游戏中, 找好了整节课的合作伙伴, 各种造型又为本次课的练习作好了辅垫。其次再通过跨越一定高度与宽度的障碍, 使学生明白跨与跳的区别, 最后通过障碍跑拉力, 使已学的动作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二、问题思考
1.学习的实效性。本节课的练习密度为45%左右, 但学生真正跨越障碍41次, 模仿跨越14次, 为什么跨越的次数不多呢?主要是由以下方面决定的, 首先看似练习密度不低, 但准备部分占了一半, 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只有20.8%;其次, 学生练习的时间虽接近19.5% (见下页表) , 但没有进行主要技术的学习, 而是在持棒做障碍。
如果将棒改为小体操垫, 通过横放 (宽度) 、竖放 (高度) , 将持棒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那本次课跨越障碍的次数将明显增加, 学生练习的时间将达到25min左右, 练习密度达到60%左右。
2.合作的真效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合作不是简单的2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一起练习, 毛振明认为:“合作学习是2名学生以上的人群有意识地、善心善意地、为了能帮助对方而形成的交互学习行为, 这种合作学习的本意不是索取、不是被要求、不是无奈, 而是一种发自善意地互相帮助。”合作也有许多层次, 我们培养的是“给予别人方便和力量的合作”, 以及“只要有人需要帮助, 我就会伸出援手”的合作态度、精神与习惯。为此, 我们需要寻找具有深度的合作真情境, 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自发的给予他人帮助的行为习惯, 使合作成为一种常态。
3.组织的简便性。本次课实施后最大的感觉就是组织比较繁琐, 学生对棒的高低、宽度、稳定性比较难把握, 执教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和纠正学生持棒时出现的问题, 还有许多学生不明确如何持棒, 尤其是在最后一个游戏中。课中往往出现教师花很多时间讲解练习方法, 学生练习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保证的现象。如果将棒改为小的体操垫将使组织更便捷, 安全隐患也大大降低。
4.安全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只看到一句“注意安全, 交替练习”的提醒, 显得比较单调与空洞。
本次课的练习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 当学生在练习跨越时, 辅助学生随意地调整棒的高度 (课中就有学生出现) , 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必须注明安全的具体措施, 如:拿棒的学生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棒的高度, 不能随意扩大棒的宽度, 不能随意移动棒的位置等,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安全, 又保护了教师自己的切身利益。
以上只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施后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有许多地方还没有真正理解王老师的设计意图, 有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学体”名师团队专家库成员 曹强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点评:关注教法的多样性, 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认真研读课时计划, 感受到王老师对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理解的认识较深, 在教学设计中, 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 在教法上更具灵活性, 在学习体验上注重趣味性。
1.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中, 可以明显感受到王老师在围绕跨越障碍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所呈现的智慧。其设计不是直入主题, 让学生直接认识障碍后再进行练习, 而是在循序渐进中通过小组合作, 一步步发现和攻克动作1、动作2、动作3的教学重点。最后在学生掌握越过一定高度和宽度的障碍后, 以游戏的形式, 进行障碍 (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 接力比赛。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注意力时刻被教师握在手中,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学难度和所带来的挑战所激发。教师驾驭课堂则变得游刃有余, 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教法的多样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王老师在关注“教”的同时, 更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中的探究和思考需要学生运用智慧去不断克服障碍的高度和难度;小组展示和比赛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师生间的评价则需要学生有不断观察、发现和归纳的能力。本课的教法不是生硬的, 而是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体验越过障碍的动作, 掌握动作的方法和技巧等, 对增强学生的体能,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是有益的。
3.学习的趣味性, 确保课堂得以生成。本课可以从多个视角下发现趣味性的存在:一是学生在学习、体验、合作、比赛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挑战和内心的快乐;二是以学生和纸棒不断组合搭建成的障碍, 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运动体验和合作时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三是不断提高和变化的纸棒高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旦学生自己战胜了自己, 学习快乐的源泉则会源源不断, 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 本节课王老师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习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高度的“横杆”和不同障碍难度的接力跑中, 都可以让学习目标可操作和可观测。
从本课的设计流程来看, 本设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本教案中可以看到学生利用小体操垫进行落地时缓冲, 在大多数练习中, 体操垫是作为一个标志物 (起跳点或“横杆”) 出现的, 而不是作为保护设施用于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器材摆放不仅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反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本课主要是下肢练习, 学生在长时间、高密度的练习下, 疲惫感较明显, 如果能在障碍跑接力中进行一些改变, 可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证学习过程的安全性;三是本课教与学的方法不明, 活动占据了主体, 王老师在教法的引领上缺乏具体的方法, 感觉稍有遗憾。
以上是本人根据王老师的课时计划而发表的个人见解, 难免有浅薄之处, 请王老师及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点评人:“学体”名师团队领衔专家申克才
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一带叫作四千美岛,原住民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叫这里“饿不死人的地方”。四千美岛的历史说来话长,巴赛的原住民几乎很少种地,他们世代依赖湄公河捕鱼生活并养育后代,这里的人不但拥有传奇的捕鱼方式,而且还流传着水怪的传说。1975年到1979年,河对岸的柬埔寨在恐怖的红色高棉统治下,大约有300万人死于非命,这几乎占到了全国人口的近一半,不少柬埔寨人被迫放弃了土地,从北部国境逃难到老挝占巴赛,因为这里不用种地就可以继续活下去。
酒吧的阳台紧靠河边,但却有些闷热,一阵凉风瞬间吹过,刺眼的阳光瞬间被乌云吞食,湄公河的暴雨降至,河面上划着独木舟的渔民根本没把这样的天气当回事,依然保持着自己划桨的节奏。这样的天气可能会持续3-4个月,每天都有雨水降临,河水流量是旱季时候的20倍。通常,四千美岛的渔民会利用这个时机进行捕鱼,每年,湄公河占巴赛流域的捕鱼总量可以到达200万吨,有时甚至更多,可以占到世界淡水鱼产量的百分之十五。店老板告诉我们,东孔岛上还有一些当地的渔民,但现在鱼的数量不如原来多了,就连当地最有经验的渔民也不知道为什么。周宇曾经收集过一些关于湄公河鱼量减少的资料,很多环境组织把这里鱼量减少的问题归结到过度捕捞,非法渔业等原因。但当地的老挝人却不明白那么多,他们的信仰使他们觉得鱼的减少是这条河所决定的。
事实上,现在的四千美岛上并不太容易找到全职的渔民了,从东德岛向南,便有很多原住民的房子,有时候零星可以看到屋子外面的几张渔网,但屋子里的人多是老人和孩子。而剩下的年轻人一直想着能够到泰国打工,梦想着能够在那边找到稳定的工作,因此在泰国买一部三星手机是他们都风靡的奢侈品。紧挨东德岛东南侧的一个小岛,并没有开发旅游,那里就是所谓的东孔岛。上面的原住民相对稀疏一些,并且岛的南侧集中了很密集的瀑布群。东孔岛上有一座沿河的寺院,我们吃住都在那里,周宇每天都要坚持与寺庙的和尚一起打坐。他说他不相信现代化的力量可以真正改变自然,反而认为这里能够感受宗教与自然的关系。
在全球各大淡水流域中,确实没有哪条河比湄公河更富有神秘色彩。相传这里生活着可以吃人的水怪,2006年,巴赛的渔民曾经捕获过一条超过300公斤重的巨型鲶鱼。与一般鲶鱼不同,它长着锋利的牙齿,性情凶猛,神出鬼没,几乎可以吞掉它想吃掉的一切。一位寺院的僧人说,如果渔民不小心失足落入河中,就会被很多这样的大鱼慢慢吃掉。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了湄公河食人鲶鱼的传说。事实上,湄公河流域的淡水鱼种类异常丰富,至少有300种鱼类被确认生活在湄公河流域。更传奇的是,许多从亚马逊流域被人为放入湄公河的鱼类在这里也存活下来,并与湄公河的原生鱼类进行杂交,诞生出了不少新的种类。这里偶尔还能看到渔民捕获的巨型红尾鲶鱼,而对于湄公河流域主要的巨型鱼类,鲿科鲶鱼、天竺细丝鲶都算得上是这里的大家伙。
傍晚,一个渔民将一条30公斤重的湄公河虎头鲨送到寺院,这种鱼可以长到上百公斤,而且曾经被亚洲以及北美国家的观赏鱼爱好者当作宠物喂养。这是周围村落给寺院的供奉,这条鱼将会给寺院僧众在未来一周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事实上,老挝人百分之八十的蛋白质摄入依赖湄公河的鱼类,四千美岛的淡水鱼也是老挝出口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的重要物资。
四千美岛最大的khong瀑布曾经是老挝渔民最理想的捕鱼场所,已有201个鱼种被证实生活在Khong岛附近水域,它们中很多是从遥远的洞里萨湖和南中国海沿着湄公河长途迁徙至此。绝大部分湄公河下游的鱼种都必须去上游“四千美岛”水域的急流中产卵。它们逆流而上,跃过珊瑚礁和小岛到达北方。“四千美岛”为鱼类提供了天然屏障以延续它们的生命周期。但老挝人的捕鱼方式顺应了自然规律,他们甚至刻意要利用四千美岛瀑布群恐怖的激流去捕鱼。
每到旱季,雨季沉默在河底的岩石随着水位的下降而凸现出来,很多大小瀑布水流大大降低。渔民开始要在这些水流较缓的区域搭建竹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捕鱼想法,先用粗大的树木搭建竹坡的基础结构。为了更好的稳固,他们用巨大的石块将支撑竹坡的树干压住,然后再用细长的竹条搭建一个巨大的喇叭口滑梯,滑梯的两侧会用树枝做好围栏,而在一个150米宽的河道上,散布3到4个这样的竹坡,这些竹坡之间只由一个缆绳链接。这样当水位在雨季上涨后,巨大的水流就会逆着滑梯冲上竹坡,水流丛竹条的缝隙中继续溜走,而有些逆流而上的鱼群就会被冲上竹坡。
当雨季来临时,岛屿之间被汹涌的河水阻断,渔民活动也只能依赖在旱季时候修建的简易缆绳。东孔岛的南侧分部着很多瀑布群,这里也是岛上居民极其重要的捕鱼地。但很少有人亲眼目睹这些渔民在雨季是如何通过一根绳子穿越凶险的激流。
Sannieng是当地最有名的渔民,对于捕鱼的危险程度,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掌握在波涛汹涌的激流中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在过去的几年,像Sannieng这样的渔民还有不少,他们都属于一个家庭中的重劳力,因为每个生活在这里的渔民背后都至少有3-4个孩子需要养活。这项工作对Sannieng已经是家常便饭,但他还是需要特别小心。
“我在这些瀑布上方湿滑的巨石上选择合适的地点下网,一旦滑落我就必死无疑,没有任何人能够救我。如果我在撒网的时候时机把握不对,激流就会把我和我的渔网一同卷入河中。”Sannieng这样说道。
像Sannieng这样的渔民每天只捕捉2-3公斤的鱼自给自足,如果他捕获太多的鱼背在身上,他就会失去重心甚至滑进恐怖的激流。不过这样微薄的收入已经不足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外来文化对这里的冲击。在当地,一个渔民如果不去捕鱼,那么他又能做什么呢。对于san来说,他现在只希望抓到更多的鱼,换来更多的收入,这样可以让他的大儿子去泰国曼谷留学,今后留在那里发展。
早在10年前,khong瀑布就是San经常抓鱼的地方,但现在那里已经成为占巴赛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不少来此的游客,不知道什么原因,那里的鱼反而少了很多,san现在已经不再到那里抓鱼了,因为毕竟是要冒着极大风险才能做这件事,几个合适的捕鱼地点只有san心里最为清楚,在过去,他必须通过几条在旱季搭建的钢缆穿过100米左右的湍急瀑布,一旦失足就会葬身汹涌的波涛,但现在鱼况不佳,也没有去那里冒险的必要了。
从生态学上分析,我们永远只能得到一个浅层的解释,湄公河下游支流水坝的修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鱼类的洄游状况,目前,湄公河巨型鲶鱼已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列为濒危品种。在今年,老挝巴赛的渔民捕到过一条湄公河巨鲶,并在雌鱼体内发现了成千上万颗鱼卵。由此可以推断老挝四千美岛的支流是这些本土鱼类一条非常重要的洄游路径。然而,水坝很可能会切断鱼类去北方产卵的迁徙路径,破坏洄游鱼类的生命周期。而湄公河巨型鱼类常年受过度捕捞的威胁。由于修筑水坝和清理洞里萨湖附近的洪溢林,湄公河鱼类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它们的迁徙、产卵、觅食和繁殖习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虽然已有法律限制在湄公河主要洄游河道上对巨型鱼类的捕捞,但却很少实施。鱼类专家们正在评估水坝的潜在影响,因为最近的研究显示,在不采取有效适应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在湄公河主流建成两个或者更多的水坝,那么所有的迁徙性巨型鱼类将会在整个流域消失。
东孔南部的瀑布中散步着若干搭建的巨型竹坡,在湍急的波涛中固若金汤,岸上是几个渔民搭建的简易工棚,这里可以避雨,还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简短的休息,每个简易工棚的旁边都有一个巨大的保温冰箱,里面通常是一些巨大的冰块,以保证渔民捕获的鱼可以妥善保鲜。一个黑瘦的渔民坐在自家的工棚中,他的名字叫mo,他微笑地倒了一杯老挝啤酒,并示意让我们每个人都喝上一口,然后拨开一种味道很酸的重阳果,配上辣椒让我们品尝。一会儿他就要做好准备,冲入汹涌的河水中,然后再登上竹坡,看上面的收获如何。对Mo来说,他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在这个特殊的季节,老挝南部湄公河各条支流都迎来了鱼类洄游活动,数量庞大的鱼群纷纷丛洞底萨湖迁移到湄公河上游。Mo并不着急起身前往查看,河岸两旁的乌鸦会自觉地给他发出信号。通常,竹坡上一旦有鱼群被冲上来,就会吸引丛林中的乌鸦站在竹坡的围栏旁边,它们趁机偷走一些体型不大的鲶鱼,这时候渔民便会前往收鱼。
Mo像平时一样,他要通过一根缆绳到达河中央的竹坡,只见他双手抓住缆绳,纵身跳进激流,单靠双手抓住缆绳,一点一点地在激流中挪动自己的身体,他时隐时现,身体被激流冲刷成与河面平行,就好比飞机的风动实验一样。但最终凭借过硬的技巧抵达了河中间那个竹坡。Mo捡到了一条暹罗泥鲤,他将鱼头放在嘴里使劲一咬,那条鱼便一命呜呼,然后将鱼叼在嘴里,奔赴下一个竹坡。当地渔民通常会把暹罗泥鲤捣成糊状用来制作鱼酪。这是一种用鱼和盐发酵出的褐色面团,是老挝人的日常食物。洄游期,有的渔民们会把鱼养上一周,再以鲜鱼出售,卖个好价钱。
当Mo回来的时候,他肩部还背着一条特殊的鲶鱼,嘴里长满了尖牙,他拎起那条鱼,示意这条鱼是喜欢咬人的。我上前一看,正是一条幼体的湄公河巨鲶。对这里的渔民来说,近些年抓到的巨鲶体型都不大,而且鸭嘴鲶鱼的捕获率也大大降低,导致鸭嘴鲶鱼的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当地人说雨季可以持续到每年的9月到10月,但这些年水位的上涨有一些变化,鱼类洄游的规律也与原来不同了。
每天清晨,Mo和其他村子的渔民一样,会把每天收获的鱼送到3公里外的码头上去出售,这个码头直通柬埔寨口岸,因此成了四千美岛最主要的鱼类收购中心。贸易通常在凌晨6点开始进行,渔民会把收获的鱼卖给固定的收购商,然后会被卡车运往泰国和柬埔寨,Lili是一位地道的老挝妇女,相比别人,她曾有在中国云南留学的经历,每天都在忙碌着联系订货商,鸭嘴鲶鱼和巨鲶的价格比去年又高了百分之十五,但泰国的餐厅却把收购价格向下压制的让人无法承受。因应目前四千美岛的状况,捕鱼的人逐年减少,Lili准备在东德岛一个合适的位置开设一家酒吧,考虑换一种服务行业,随着传统生活的丧失,老挝人并没有乱了节奏,或许很多人心甘情愿选择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不相信谁能把湄公河毁灭掉。对于四千美岛鱼类数量的减少,lili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或许这里来的游客太多了,上游和下游也开始修建桥梁,鱼群只需要河水的声音。”
1.生字:梢暇恋。
2.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3.理解重点句: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难点
文中有些句子含义较深。详见“素质教育目标3”。
(三)教学时通过重点读,反复读,品析、勾划重点词句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email protected]“簇”读c“隙”读x@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弓赎,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着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六、参考资料
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鸟儿栖息其上。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
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悟中读。”在不断领悟“鸟的天堂”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理解并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体会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材课型:讲授课(第一、二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制作课件(下载白鸟鸣叫的音乐,截取“鸟的天堂”的视频音画);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以学定教。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一下几点:1.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直接引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抓住榕树的奇特引导阅读批注,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茂盛和美丽,品味静态美;3.练笔迁移(或者做小导游写解说词),学法迁移引入学习白鸟齐鸣的段落,感受群鸟纷飞的景象;4.拓展探讨,认识保护自然和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先示范引领学习第一部分榕树,掌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有感情的朗读的方法,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习鸟的部分,培养圈画和做批注的能力,以有感情的朗读再现文字描写的景象,以练笔促语言积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走近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是天堂?
2.(板书“鸟的”补充完整板书):在你心中你觉得怎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鸟的天堂”?
(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为感受大榕树的茂盛和美丽做好铺垫)
3.教师讲神话传说引入(传说略)。(带着你们的想象再读课题。)
(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神话故事,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4.认读生字词,读准三个新字和三个多音字(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检查预习情况)
5.结合预习,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如有难度提示两次分别看到了什么?)
(课标要求中段要学会默读,在四年级要求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这种检查方式进行促进预习的养成。)
引:这是怎样的一棵榕树啊?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这株大榕树。
(二)学习“榕树”,品味写法
1.(指名读1-9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榕树?(边交流边板书)
(部分学习中继续进行整体感知训练,同时也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快速分析文字信息的能力)
2.当作者清楚的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小结: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来了?(体会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作者是怎样把榕树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体会。可以动笔标注出来。(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词语写在旁边)
(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4.交流感悟、体会,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
(1)大榕树的“大”,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具体的语句中感悟体验出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奇特。)
(2)指名朗读
引: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株大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作者还怎样写榕树的特点?
(3)大榕树的“茂盛”、“富有生命力”,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再读你划出来的这些句子,感受大榕树的活力。
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去掉“似乎”行不行?
2.再读这句,你有什么疑问?(交流中指导朗读)。
(课标在中年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榕树”部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抓住重点句子,通过不同方法训练学生的体会感悟能力)
(4)播放视频课件:美丽的大榕树(学生观看,教师配乐朗读5-8自然段)
(5)有感情的朗读第8自然段,指导交流背诵。(再次播放视频课件)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截取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资料,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再现文字描写的生动,图文结合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三)练笔迁移,引向学习“鸟”
谈话引入:(略)1.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这么美丽的南国的大榕树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呢?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们的话。(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稍后交流。
(在阅读理解,感悟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后再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转化训练,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课件播放:,众鸟齐鸣的景象(配乐鸟鸣声)。
问: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小结,(略)
结束: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现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再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2.说说学习大榕树方法和收获。
(复习回顾,再次强化,明确学法,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法迁移,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体验
引:天堂里的鸟儿生活得怎样呢?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鸟”的这一部分,边读边划边想,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2.读12、13自然段,这里的鸟儿怎样?(读中品味用词准确生动,读中升华,读中领悟表达方法。)
(1)鸟“多”(数量多、种类多)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鸟儿欢快自由,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群鸟盘旋飞舞,婉转啼鸣,欢快自由的场景,把这幅图景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脑海中。
(3)再读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这部分学习主要采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运用第一课时的方法进行自学,在交流时检测学习效果,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4)扮演角色,想象说话。
(那只画眉鸟站在小枝上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些什么?)
(5)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6)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想对这些鸟儿说些什么?
(7)指导朗读。
(通过两次说话练习,既让学生在表达中展现语言文字训练的自然,又能够考察学生对文章学习的感悟,渗透情感教育,是一举三得的好策略。)
(三)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吗?)(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鼓励探索。
1.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地方吗?
2.生自由发言。
3.比较榕树的静默与鸟的活动,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所以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过程中就要认真的凭借教材这个例子逐步渗透怎样写的.方法。)
(五)作业菜单:(第一题必做,二、三、四选作)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课文的倒数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闹景象。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遇到过的热闹场面,选择一个写下来。
4.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补充资料:人们最近前往“小鸟天堂”观鸟,却颇感失望,绕小岛两圈,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开发,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水质遭到污染,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不再回来,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作业设计体现开放性,照顾所有不同层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既鼓励学生又激发他们兴趣。)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课题入手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榕树的奇特美丽的特点学生和鸟儿活动的场面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能够感悟到,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图文结合,而通过有感情朗读再现情景,指导背诵复现情景的策略和过程,不仅会使鸟的天堂的美丽令学生喜爱,对于语言文字的积累也大有好处。其次,小练笔和解说词激发兴趣的同时会使学生语言由积累到运用的一个转化过程,达到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一是时间的安排,第一课时可能容量较大,恐怕完成不了;二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是难点,怎样的渗透比较恰当能使学生明白,是否能够达到效果是令人担心的问题。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而定,做好“大榕树”的学习方法指导的扎实有效,以及朗读背诵指导的落实,可以把引入“鸟”的学习部分直接放在第二课时,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学习放在两部分都学完之后进行对比中体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六、板书设计
(一)呈现板书:
树大而茂盛(独木成林)静态美
鸟的天堂(赞美、热爱)
(和谐) 鸟多而快乐(群鸟纷飞)动态美
本课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技能知识传授,将教学过程情境化、游戏化。技术动作教学从观察、模仿、练习、展示逐步深入,让学生学会观察,做到在练中思。在尝试与实践中逐步掌握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技能学习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材分析
《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 》是人教版(2013年6月第一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的篮球必修课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运球突破、摆脱防守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具有动作迅速、隐蔽,易与其他技术动作衔接,实用性强等特点。运球急停急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也比较容易掌握技术动作,并且在篮球实践比赛中能灵活运用,为了提高该教材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有选择地应用了情境教学。
三、学情分析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单个篮球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因此有效地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竞争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脱离自己运球的视线在原地或低速行进间稳定运球,但是在对球的控制水平上有较大差距,女生表现的尤为突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分解技术动作,降低动作难度,提高动作质量要求。
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手的动作,对脚步的概念比较模糊,在进行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过程中,对脚步动作的要求不是很高,存在作样子的成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篮球脚步概念,锻炼学生手脚的协调配合,为后续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
五、安全防范
本课在教学中,安排了每名学生一个球,在学练阶段基本上以教师哨子或口令指挥,安全隐患相对较小。在过障碍急停急起的练习阶段,学生的运球速度较快,容易碰到障碍物,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器材的设置上障碍物用较粗的橡皮绳来代替。在素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追求结果,使身体失去重心而倒地,采用在练习前强调脚步的快速移动,强调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脚步的速率,要求控制好自己身体的重心。
作者简介:岑沛烈,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曾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工作者,现任教于慈溪育才中学初中部。被评为慈溪市第六届学科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杂志上发表,2012年获宁波市德育课题二等奖。
点评:本课自始至终紧紧围绕学生手中的篮球开展教学,为解决课的重难点,达成课堂学习目标,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多样,而且练习的意图非常明确,针对重难点练习过程循序渐进地实施,真正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练习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掌握“运球急停急起”技术。本课课堂练习密度达62%左右,高密度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安排,本课教学组织严密紧凑,环环相扣。
本课无论是准备部分的游戏,还是“素质练习”部分的游戏,均紧紧围绕主教材的教学而服务的,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不是为了素质练习而练习,这些都是作者进行了巧妙地设计与构思,为真正地实施课堂教学而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
点评人: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吴爱军
点评:本节水平四(八年级)篮球—运球急停急起课时教案整体设计严谨、传递出内容的创新、表达了活动导学的理念,设计思路部分表现周全,教学流程部分亮点突显。
从教学结构看,本课展现出“导入—学练—巩固—结束”的整体结构,虽然在结构上未作出明显的“边界”分割,但仍能让读者区分出这种设计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痕迹,更折射出“无结构就是有结构”的意趣,教案设计的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关系从结构要素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作为备课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展开的纵向次序成为决定教案能否出彩的关键,游戏1与游戏2的控球体验活动,从诱趣层面意欲集中学生注意,达成专项准备的目的,这种围绕篮球展开的球性练习较好地服务了“主教材”学习的目的,其手段编排无疑是对路和适切的。
从学习活动来看,无论是尝试性、模仿性、运动急停、看信号急停急起、过障碍急停急起的练习,还是“春种秋收”游戏、素质练习等,遵循了由易至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体现了寓教于乐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可以推测,教案整体达成了以技能掌握为载体,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初衷,然而,40分钟的课安排诸多手段,是否存在蜻蜓点水的走过场嫌疑?设计的丰满能否保证实施的通畅?
作为学练活动颇为活泼,安全预案较为人文的教案,我们看到的是设计者对学生的全方位的关注,这是本课教案设计的可贵之处。运动学习是体育课的永恒主题,如果能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设计基于共性问题的纠错活动,如果能以篮球创编出出彩的整理放松手段,如果布置出量质兼备的个性化课外作业,那这份教案便更能展现创新的亮点!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你们去观赏天马村天马河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其实是一株大榕树,你们从远处看,就会觉得那是许多株榕树,其实那里只有一株。
游客们,你们看大榕树是不是像一个大蘑菇呢?对,大蘑菇上还有许多个小蘑菇呢。每天早上,都能看见小蘑菇在大蘑菇上蹦来跳去。大蘑菇上的小蘑菇,就是小鸟们。小鸟的数目数不胜数,数量非常多。早晨,总能看见白鹤出去觅食;晚上又总能见到灰麻鹤飞出去找好吃的。相反,白鹤傍晚回来,而灰麻鹤确是早晨回来。如果游客们早上去,一定会看见百鸟争鸣、众鸟齐飞的景象。
游客们,我的介绍到此结束,接下来请游客们自由活动。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习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DD正音DD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DD第一次DD第二次DD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
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习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
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
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
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 (板:远、近)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
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写了作家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感受到“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文章语言优美,寓情于景,在教学时,应以“读”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择文,自主择法,合作探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语感。【教学目标】
1.知识点: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内容,感受“鸟的天堂”和谐之美。
2.能力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3.情感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的描写,领悟文章表达方法。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
录像资料,有关大榕树的资料。
一、课题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鸟的天堂”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2.生初读感知。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反馈,当讲到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师适时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两次”。
(从课题引思,激发学生的学文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带着问题初读感知,大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请文章的条理。)
二、择文学习
1.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次,带上学习任务独立学习。
师:好,今天这节课,大家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其中一次,叫上要好的朋友,搭上巴金爷爷的船,一起鸟的天堂看个究竟吧!
师:不过,要带上学习任务,回来时,要把自己见到的,感受到的跟大家说一说。读一读,具体描写鸟的天堂的景象的段落。想一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议一议,将自己的体会或疑难找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学生先默读学习任务,带着任务择文,独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中一次。3.找学习伙伴相互交流讨论。(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按着目标去学,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学生自主择文、择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给予充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裕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小组探究不流于形式)
三、反馈学况
1.学习“第一次”
∴※重点理解榕树的“大”和“茂盛”。(1)你(你们)从哪儿感受到榕树的“大”,找出具体的句子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去瞧瞧” 出示枝干纵横交错的课件,学生观察进一步说感受
师:真是一株奇特的大榕树!自己读读,看谁能把它“大”的特点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
▼对榕树的“大”还有补充吗?
(2)这株榕树真大呀,你们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样吧,请大家反复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自己有什么新的体会。
生自由地读,体会;生生交流,师参与其中。学生自由发表,师适时评价
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师:多么奇妙的感受呀,难怪巴金爷爷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生(齐):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课件,师解说 一起配乐朗读7、8自然段 2.学习“第二次”
师:同学们,美好的景致是百看不厌的。第二天清晨,当一切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次畅游其间。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叫,飞出一只大鸟)我们继续拍掌!(师生伴着节奏拍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1)谁来说说,小鸟都在树上干什么。生想象说。
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读读课文,你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站着读,还可以找伙伴一起读。生自由读文。
(2)师:这回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回答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 指导读
理解“应接不暇”联系上下文说说,并且提醒学生注意生字“暇”的书写与意思联系。师: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鸟的天堂还派出了可爱的使者呢 ▼“一只画眉鸟被我们的掌声一吓„„那歌声真好听” 指名读,(多可爱的画眉鸟啊,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全班齐读 师:听,它在歌唱什么?(播放画眉鸟唱歌的画面)师:哪只画眉鸟愿意和大家交流? 学生表达
(以学定教,顺势而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通过对重点句段、词语的理解、品析,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将体验感悟推向深入,并合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大榕树和众鸟纷飞的课件,真实再现“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足迹,两次经过鸟的天堂,领略到不同而又奇妙的景象,我知道你们心中必定有很多话想说。生自由表达
师:是啊,如此美景,我们想说的太多,那我们就借用作家的话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吧!“那‘鸟的天堂’的确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从内容、文章表达方法上等方面自由表达读文感受及收获,将体验推向高潮,认识推向深入)
五、作业
1.朗读喜欢的段落,并背诵下来 2.拟一份导游解说词
3.推荐阅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作业设计重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榕树美众鸟纷飞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老师恰到好处地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解决了认识上的难点,还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学文时,让学生自主择文,自主择友,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并给予充裕的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课堂上气氛活跃,不时高潮迭起。
二、注重朗读,让学生享受独特体验。
一个风和日丽的夜晚我完成了最后一项作业题,我迷迷糊糊的爬在桌子上睡着了。在睡梦中,我梦见了传说中的天堂学校。睡梦中,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里。我不仅疑惑:难到我在天堂里吗?
忽然“嗖”的一声,我的身体飞上了天空。蝴蝶把我带到了睡梦中的学校。走进校园,首先看到了一个大花坛,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他们不用人浇水就能生长,一年四季都不枯萎。花坛的两边有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守护着它们。我走进教室一看,惊讶的发现教室里真漂亮,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摆在你面前,课桌上有神奇的.书,书上不但印着文字,而且还能变成音乐,有的时候,只要把书一抛,那一行行文字便会闪起亮光,这样,我们在黑暗中,不也可以看书了吗?忘记了吗?好办,只要把书翻一遍,它会用不同的语调、节拍把文自读给你听,让你百听不厌。
使我们减轻了不少学习负担。“当当当”一声妈妈把我从甜美的梦乡里惊醒了。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向日葵的幸福,是享受钻石般的阳光。
母亲的爱,就如这钻石般的阳光,而我就是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在这温暖而又伟大的阳光照耀下,我渐渐长大成人。
小时候常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吵着要妈妈讲故事,妈妈拗不过,只好重复着那听过无数次的话语,我满心欢喜。于是,我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在甜蜜的梦里,梦见的依然是母亲。啊,那时候真是幼稚极了,在自己的世界里,永远只有母亲,容不下别人。
慢慢地我长大了,自己的世界也似乎越来越大,每天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便和母亲渐渐疏远了。从此我们生活在各自的天地中,两人的生活简直是格格不入,耳边总是绕着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日久天长,这种唠叨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常菜,因为那是母爱的体现。
如今,我已是十几岁的花样年华,随之改变的也是母亲。我在一天天长大,而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皱纹已爬满了她的脸庞,眼睛也渐渐失去了光泽。但是我还是那样的爱着母亲,因为她对我的`爱,此时已完全写在她那深邃的目光和迟缓的行动里。虽然不再那么耀人,可仍然在伴随着我健康成长。
母亲啊!你可知道一个做儿女的心;当岁月的痕迹刻满你的额头时,儿子的心里是多么的痛啊!我多么希望让时光倒流,让你青春永驻,光芒耀人,令我这株向日葵日夜向往!
母亲啊!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呵!你的爱给我温暖,令我陶醉。你就如同一条长河,恬静、柔和,我在自由地享受着万物带来的欢乐。
一.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是继学完植物的有性生殖引入无性生殖、动物中的昆虫和两栖类生殖和发育等后开课的。
本部分教材主要以对鸡蛋的探究来认识鸟的生殖和发育,设有观察与思考等探究活动,有很大的活动扩展空间。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鸟的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多侧面的与人和环境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二.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能力目标:
1.在交流与讨论中,发展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在图文和音像资料的学习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鸟类育雏的行为,体会父母的艰辛,并从中学会感恩。
2、确立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意识。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鸟卵的结构特点和生殖发育过程是本节的重点;鸡卵的结构又是本节的难点。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让学生想象鸟语花香美丽的画面(课件播放鸟的精彩图片请学生欣赏)这些鸟种类不同,形态各异,但都令人赏心说目。我想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应该说鸟类是生物圈的重要一员,它们为生物圈增添了色彩。我们不仅要爱鸟护鸟,还要让鸟类在生物圈中更好地生存、繁衍和发展。(渗透情感教育,揭示主题。)
教师:鸟类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离不开鸟的生殖和发育。(引出本节课题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2.设疑引趣,快乐教学,突破重点
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几幅图片,每幅图片提出一个关
键问题)教师:小燕子在干什么?学生:筑巢。孔雀为什么开屏?学生:求偶。教师:这两个翠鸟在滴戏吗?学生:交配。教师:家鸽在干什么?学生:产卵或孵卵。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学生:育雏。
教师:在学生对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小结鸟的升值和发育过程,所有的鸟都有这几个过程吗?)3.提出问题,引发联想,探究鸡卵结构的奥秘
这部分内容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与合作能力。4~6人一组,每组一个鸡蛋、一个培养皿、一把镊子、一个放大镜。分组及所需的材料和用具,教师都要在课前作好准备。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步骤地进行:鸡卵的内部结构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观察鸡卵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学生据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认清卵壳内的卵白、卵黄、卵壳膜等结构。将新鲜鸡蛋蛋壳打开,卵白、卵黄等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区分内部结构,重点对卵黄膜、卵黄系带、胚盘辨别。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结合图动手活动,自主初步认识实物结构。依托多媒体统一认识、弥补偏差,且卫生、易操作,还使认知过程有层次性、易接受。尤其是捅破卵黄膜,卵黄流出,让学生很轻松地体验到卵黄膜的存在,深刻的领悟鸟卵的结构。
附“鸟卵的模式图”,请同学们指认各部分结构,并叙述各部分的相关作用。
设计意图:由鸡蛋内部变化分析各部分作用,归结鸟卵结构功能,同时锻炼推理思维能力,深化理解生理功能须有对应的结构基础。
4.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在认识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发问“每一个完整的鸡蛋都能发育成雏鸡吗?”——学生会猛然警醒,初步意识到完成生殖应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认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六个阶段,理解不是每个鸡蛋都能发育成雏鸡,各种鸟的繁殖行为中必须有交配、产卵等行为。并及时补充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区别。5.抓住时机,及时渗透情感教育
在学习鸟的孵卵行为时,学生阅读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鸟卵孵化时间的长短与卵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早成雏与晚成雏有什么区别?还知道哪些例子? 在学习育雏行为时及时渗透情感教育。白居易 《燕诗示刘叟》节选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学生阅读这首诗,并通过学习鸟类育雏的行为,体会父母的艰辛,并从中学会感恩。并确立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意识。“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结合视频想一想我们应该为鸟类做些什么呢?
6.当堂检测 能力提升
通过一些习题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点更加巩固。五.教学反思
依据课前的教学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如下:
1.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利用这段录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非常自然,而且效果还不错。
2.课堂上,能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提高他们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学生在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导致有个别实验失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推荐阅读: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案06-22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教案12-12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课文《鸟的天堂》教案09-1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和《鸟的天堂》教案反思10-2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天堂06-14
天堂杭州小学四年级作文12-07
四年级下教案06-09
四年级写作教案06-25
四年级作文教案06-27
四年级复习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