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数字秒课程设计

2025-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eda数字秒课程设计(通用9篇)

eda数字秒课程设计 篇1

题目: 数字跑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设计题目:数字跑表

要求:1 具有暂停,启动功能。

具有重新开始功能。用六个数码管分别显示百分秒,秒和分钟。

二、设计过程及内容

拿到题目后,我在图书馆进行了相关书籍的查阅,首先明确了题目中设计项目要实现的功能,再进一步确定实现其功能的组成部分和使用器件,对于本次设计的总体思路,首先是设计一个控制模块,可以使跑表具有启动、暂停及重新开始的功能;然后,利用一个分频模块即15进制计数器得到100HZ的时钟脉冲,接入到一个100*60*60三个计数器的模块中,完成对时间的计时工作和对选时模块的输出工作,使选时模块得到对应的时间,其次将选时模块与显示模块连接,使数码管显示选中的当前时间,从而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的设计工作,进入到实现过程中去。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将设计分为5个模块:

1、控制模块,使跑表具有启动、暂停及重新开始的功能;

2、分频模块,用于得到频率为100HZ的时钟脉冲;

3、计时模块,进行时间的计时,同时将当前时间输出给选时模块;

4、选时模块,从计时器得到当前时间输出给显示模块;

5、显示模块,进行时间的显示。总图如下: 第一个模块:控制器模块

与门可控制时钟信号的输出与否,当跑表为START状态时CLK端为高电平,QA为1,时钟信号输出,当跑表为STOP状态时CLK端为低电平,QA为0,时钟信号不输出,从而实现开始和暂停的功能。REST是清零按钮,REST接到控制模块和总计时器模块的清零端,当REST为高电平时,控制模块和总计数器模块清零,跑表重新开始工作。

第二个模块:分频器模块

将74161接成15进制计数器,将1465HZ的时钟频率转换成近似于100HZ的时钟信号即所需的输入时钟信号,从而实现分频功能。将得到的时钟信号输入到总计数器模块中去。第三个模块:计时模块

计时模块

本模块由两个60进制计数器和一个100进制计数器构成,从而实现百分秒向秒、秒向分的计数功能需求。60进制计数器及100进制计数器均采用两个74LS160,采用整体置数方式接成。从60进制计数器和100进制计数器这三个输出端分别印出八个端口(秒、分、时的个位及十位分别由四个二进制代码表示),将当前时间编码传送给选时模块,实现时间的选择和显示。(秒个位:S0A,S0B,S0C,S0D;秒十位:S1A,S1B,S1C,S1D;分个位:M0A,M0B,M0C,M0D;分十位:M1A,M1B,M1C,M1D;百分秒个位:H0A,H0B,H0C,H0D;百分秒十位:H1A,H1B,H1C,H1D.)

100进制计数器

60进制计数器

第四个模块:选时模块

本模块由四个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和地址选择器74LS161构成。

地址选择器74LS161接入一个1465 HZ的时钟信号,使能端和清零端接高电平,使其循环工作,产生一组循环地址码A、B、C,接到数码管的地址端,使其循环显示数字。同时,地址选择器74LS161产生的一组循环地址码接入到四个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上,使其对地址相同的一组数据进行选择,产生四个二进制数A0,A1,A2,A3,即为数码管所要显示的数字的编码。

第一个74LS151上的输入端为秒、分、百分秒个位及十位的四位二进制的最低位(S0A,S1A, M0A, M1A, H0A, H1A), 第二个74LS151上的输入端为秒、分、百分秒个位及十位的四位二进制的次低位(S0B,S1B,M0B,M1B,H0B,H1B), 第三个74LS151上的输入端为秒、分、百分秒个位及十位的四位二进制的第二位(S0C,S1C,M0C,M1C,H0C,H1C), 第四个74LS151上的输入端为秒、分、百分秒个位及十位的四位二进制的第一位(S0D,S1D,M0D,M1D,H0D,H1D),通过这四个八位二进制数比较器74LS151选出同一组数(秒个位:S0A,S0B,S0C,S0D;秒十位:S1A,S1B,S1C,S1D;分个位:M0A,M0B,M0C,M0D;分十位:M1A,M1B,M1C,M1D;百分秒个位:H0A,H0B,H0C,H0D;百分秒十位:H1A,H1B,H1C,H1D.)作为输出A0,A1,A2,A3,接到显示模块输入端。

选时模块

第五个模块:显示模块

本模块采用BCD—七段显示译码器7448对实验板上数码管进行驱动。由选时模块输出的显示数字编码A0,A1,A2,A3接至输入端A,B,C,D,使输出端产生七位译码连接到实验箱公共数据输入端ABCDEDG,从而进行数据的显示。

显示模块

三、设计结论

两周的课程设计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收获颇丰。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许多关于EDA的知识,认识到了EDA的强大功能,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多多动手,多多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严谨的态度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点点的马虎都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思考,认真操作,不能有丝 百分的大意。这使我认识到要想做一个科研工作者是多么的不易!自己身上的缺点还有很多,要靠以后艰苦的努力来克服!

这次的EDA课程设计给了我一次非常重要也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使我可以将平时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设计的过程是十分艰苦的,由于从未接触过类似的领域,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自己渐渐的摸出头绪,掌握了一些规律和方法,设计的成果也逐步成型,最终按照要求完成了设计。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最终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热情帮助下,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此对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eda数字秒课程设计 篇2

近年来, 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EDA技术的教学和实践课程。对高职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设计电子产品的能力及对电子产品实际安装调试的能力。学生从原理图设计开始, 一直做到样机调试成功, 经历整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 所以, 将传统课程设计与EDA技术训练相结合, 使学生对该技术在电子设计中所起的作用建立整体的认识, 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设计过程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应用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在学生根据设计课题拟定初步方案后, 要求他们先在电路仿真与分析软件Multisim平台上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 观察电路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主要元器件参数对分析电路指标的影响, 在Multisim平台上调试电路使之达到技术指标, 为实践做准备。二是应用Protel设计印刷电路板。在Multisim仿真后, 要求学生应用Protel设计软件设计出PCB印刷电路板图。PCB版图必须布局合理, 符合电气布线规则。总体过程可用流程图 (见图1) 表示。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安排两周时间。第一周, 安排学生自行查阅资料, 进行基本电路设计, 计算相关电路参数。对于学生设计所用的元件, 出于成本的考虑,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采用实验室的器件, 教师应尽量增加器件的种类供学生挑选, 其他的特殊器件均由学生在给定的经费额度内自行采购。学生完成电路的理论设计以后, 画出理论设计的电路图, 给出有关设计依据, 并由Multism 9.0软件仿真通过后交指导教师审核, 再利用Protel DXP软件进行印刷板设计, 由于是自行加工制作, 所以工艺上要求设计成单面板。这样, 一方面, 培养了学生工程设计的成本控制意识;另一方面, 也给学生熟悉市场的机会。第二周, 学生在完成以上工作后, 进入实验室制作电路板, 对腐蚀后的电路板进行打孔, 最后完成元器件的焊接、电路调试等工作。最后安排两天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报告的编写和答辩。

课程设计评分

课程设计评分分为设计报告和设计功能实现两部分。评分指标如下: (1) 设计报告30分; (2) 作品功能70分, 分成以下几个评分点:印刷版布线10分;焊接技术10分;电路功能50分 (实现功能20分, 其余基本功能每完成一部分给10分) 。发挥部分考虑到能完成的学生不多, 只把此部分功能的实现作为额外计分的因素。以上的评分指标明确了评分的要点, 从而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设计, 而且要注意追求科学合理的电路工艺和良好的电路性能指标, 促使学生在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和电路设计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和系统的训练, 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

以下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次“六路智力竞赛抢答器”课程设计的全过程。

设计要求:

可同时供6名选手进行比赛, 各用一个抢答按钮, 按钮的编号分别与选手的编号相对应;给节目主持人设置一个控制开关S, 用来控制系统清零和抢答开始;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显示功能, 抢答开始以后, 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 编号便立即锁存, 并在LED数码管上显示选手的编号, 同时, 扬声器发出音响提示。此时, 输入回路封锁, 禁止其他选手抢答。优先抢答的选手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时为止。

发挥部分:

参赛选手在设定的时间内抢答有效, 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和抢答的时间, 并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时为止。根据设计意图可以确定设计框图 (如图2所示) 。

1.在多媒体机房中, 根据设计要求利用Multism 9.0设计电路原理图, 并通过Multism 9.0自带的仿真仪器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逐步改进电路, 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在这里抢答部分采用的是一个74ls148编码器对选手抢答信号编码, 并通过74ls175D功能数据锁存器锁存, 最后经4511译码后驱动7段LED共阴数码管显示。同时74ls30形成锁存脉冲控制D功能数据锁存器锁存信号;音响报警部分由555振荡器完成。 (如图3所示)

2.利用在Multism 9.0中生成的网络表, 导入到Protel Dxp软件中设计PCB电路板 (如图4所示) 。在生成网络表时, 要注意自制元件封装与原理图中的名称一致, 在此自制了按钮和数显的封装, 方法是拿实物在万能板上进行尺寸比对, 由于万能板的两个孔距为标准的100mil, 所以, 无需特殊的测量工具就可完成元件的封装测量。我们设计的走线线宽为20mil, 焊盘的直径为60mil。事实证明, 该尺寸是手工制板的最低数据, 若低于该数据, 在腐蚀的时候很容易断裂。当然, 在满足安全间距的条件下, 可以尽可能地加大线宽和焊盘直径。由于设计的是单面板, 不可避免会出现无法布通的线路 (红线) , 可以在最后装配的时候在元件面用跳线来连接。

3.在电子制作实验室中, 学生将打印出来的电路板图通过电路板制作设备制作成实际电路板 (如图5所示) 。打孔完毕后, 再用流动的自来水清洗, 然后刷上酒精松香溶液并用吹风机吹干, 对于一些腐蚀过度断裂的线路, 可采用拖锡的方法补好。

4.在电子制作实验室中, 学生学习各种元器件的选择、常用工具与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练习焊接技术, 最后完成整机组装, 并通电测试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如图6所示) 。

5.在课程设计实验室中, 学生组装调试所设计的电路, 使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分析和排除电路故障, 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和启示

通过几年课程设计的实践, 对抢答器、数字温度计、数字钟、交通灯控制器等设计课题, 采用EDA软件指导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学生在学习方法、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吃苦耐劳和踏实严谨的作风、言行举止和文明礼貌等方面都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同时, 我们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教学内容要先进、新颖、实用

课题内容应涉及理论课中学到的各种规模集成器件,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设计过程的优化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每一个阶段的成功与否, 对下一阶段乃至整个课程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教师主要应侧重于三个方面:方案设计、安装调试、撰写报告。这样, 可使整个设计过程起点高、要求严、效果好。同时, 要遵循“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训练为主”的教学思路, 以便在整体上形成最佳的教学组合。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从查阅资料、提出初步方案到完善方案, 从原理图的仿真、实施以及设计的完成到写出设计报告, 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重视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重视课程设计后期的总结工作,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素质, 同时, 还能使学生在总结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培养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包括如下的内容:设计任务、设计方案的论证与比较、具体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和调试、设计工作总结等, 基本上是按毕业设计的要求完成的。设计报告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知识深入理解和提高的过程, 可以使学生对工程设计的方法更加明确、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让答辩过程成为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答辩时, 每个学生都要先概述自己的设计过程, 重点讲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最后教师结合各组的设计情况进行点评、讲解, 同时发起讨论,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提问、参与讨论, 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答辩、讲评, 学生可以体会别人的设计思路, 开阔眼界, 也能从别人的设计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 答辩过程就成了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深刻体会到在课程设计中引入EDA技术, 设置适合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对理论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都是有益的补充。有的学生在总结时写道:“通过两周的课程设计, 不仅考查了我们对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的掌握情况, 同时, 也锻炼了我们使用仪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 使学过的知识得到了复习与巩固。更重要的是把原来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使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 使知识形象具体地被掌握!”

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 学生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所以, 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做到少讲多练,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实践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和体会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领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丽香.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崔建明.电工电子EDA仿真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eda数字秒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26-02

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系列课程的入门基础知识,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1、所授內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单元(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是对基本逻辑门电路知识的延续和拓展。

2、所授内容中重点和难点的分析:重点是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难点是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秒电路、分电路、时电路的计数规律。(2)会用74LS161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通过测量与调试验证理论。

2、过程和方法:

(1)初步学会采用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来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会用74LS161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2)进一步感受移动学习、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在学习中能通过测量与调试验证理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学习的乐趣。(2)体会电子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行为:所教的学生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初步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电子绘图能力和一定的电子技能。学生喜爱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学生对自行搜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比较强。

2、学习本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及原因:学生学习本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为中等偏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与此同时,电子技术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多,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觉得很吃力,致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质量不理想。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但基础相当薄弱,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佳,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单一的方法从理论上阐述,学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没有扎实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环境设计

智能手机、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导线、集成电路、电子实验室、多媒体等。

2、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在教学中以知识预备——实物演示——相关知识学习——任务实践——点评分析为主线,综合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通过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开放性。

3、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1)课前准备,引发注意或提醒。

教师登陆移动教学系统,通过手机向学生发送上课要求,包括上课课题、时间、地点、需要准备的知识、学习工具等。

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每4人为1小组,并选取一人作为组长,搜索关于计数器的实际应用例子,并把结构以小组为单位上传到教师机上。同时上网站下载数字钟视频,总结计数规律。

(2)创设情境质疑引新

先通过上节课作业评价以及复习回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然后教师将手机与电脑连接,通过投影仪投影展示预习结果来引入新课。

(3)讲授新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提问、练习贯穿全程,结合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分析讨论、明确任务:秒电路、分电路、时电路的计数规律分别为60进制、60进制、24进制。本次课任务:秒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提出要求:采用集成计数器74LS161和集成门电路74LS00。

组内分工:组内讨论设计思路:采用74LS161实现秒电路,需要两部分即6进制计数器、10进制计数器,然后实现个位向十位的进位;因此分工为:1人设计6进制,1人设计10进制,2人分析个位向十位的进位。

设计过程:

1)手机下载教师端资料,学习74LS161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教师结合74LS161,讲解实现7进制计数器的一种方法;并播放仿真视频。3)学生下载或查阅教师的设计方法,自己设计出10进制和6进制的计数器及60进制计数器,并以小组为单位上传设计结果至教师手机。4)师生共同分析学生设计结果。A、组内代表讲解设计思路与结果,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B、其他小组的分析与评价。C、教师总结。

(4)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使用数字试验台制作秒电路。采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式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试做,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分析、验证相关知识,化解难点;最后通过协作分析点评方式,实现知识的汇总提高。

1)手机查阅试验台上脉冲信号的使用说明、电源和接地的使用说明。2) 搭接60进制计数器。3) 手机查阅译码显示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4) 实现秒电路的计数、译码、显示。5) 上传实验视频。6) 学生自评制作过程。7)学生互评。各小组对其他小组产品进行评价,指出其他产品的创新处在哪、自己需要学习的部分、产品需要改进的部分等。8) 教师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各组项目完成情况综合教学目标及学生具体表现,给出考核结果。

总之,作为数字化学习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移动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活动中时间不同步、空间相分离的问题,真正实现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育传播理论为基础,以移动终端设备为工具,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内容,以任务驱动、社会情境为教学应用模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习惯。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移动学习创造了一个传统课堂学习、数字化学习与移动终端学习相结合的无障碍教学环境,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EDA课程设计报告 篇4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EDA课程设计报告

2013年12月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一、课程目的

1.学习和了解EDA技术的内容、开发软件以及发展过程。2.熟练掌握Multisim软件的功能使用和仿真工具的应用。3.学会使用Multisim软件设计电路、仿真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4.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在Multisim 计算机软件开发环境下,详细介绍如何自动实现电路图的绘制、仿真及测试故障诊断

二、设计内容

利用Multisim设计一个四路彩灯控制器。它要求系统启动后自动从初始状态按规定程序完成3个节拍的循环演示。第一节拍:四路彩灯从右向左逐次渐亮,;第二节拍:四路彩灯从左向右逐次渐灭;第三节拍:四路彩灯同时亮后,同时变暗,进行4次。

三、设计原理

根据系统要求,设计系统硬件框图如下图所示。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提供频率为100赫兹的脉冲。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2.四进制分频器

分频器可由各种类型的四进制计数器构成。在此,采用74LS74N中的D触发器,连接成下图所示的四进制异步减法计数器。

3.三进制节拍控制器

此系统有3个不同的工作节拍,是由状态(Q1、Q0)的三种编码(10、0l、11)表示的。选用74LS74N中的D触发器和74LS00D中 的与非门构成下图所示的三进制计数器。

4.节拍程序控制器

双相移位寄存器是74LS194,是产生移动灯光信号的核心器件。下图是74LS194的逻辑图和功能表。该寄存器由4个RS触发器及它们的输入控制电路组成。具有并行寄存、左移寄存、右移寄存和保持四种工作模式。为清零端,低电平有效;CLK为上升沿触发,SL、SR分别为左移和右移串行输入端;S0、S1为两个控制输入端,它们的状态组合可以完成保持、右移、左移、并行输入四种控制功能。当S1=0,S0=0时电路保持原来的状态;当S1=0,S0=1时,数据从右移输入端SR送入寄存器;当S1=1,S0=0时,数据从左移输入端SL送入寄存器;当S1=1,S0=1时,数据从DCBA并行输入端预置数。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四、系统调试修改

在程序主界面内创建如下图所示的仿真电路,其中的过程图示也见下图。

图1 未仿真时的电路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图2 仿真时的电路

图3 仿真时的示波器

北京科技大学——自1105班——王玮——41151133

五、收获及心得

通过本次EDA课程设计,我对multisim这个软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通过老师的课上讲解和课下查阅资料,我对EDA的了解更深一层次,对它的发展历史和一些常用的开发环境和软件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Multisim 的仿真方法切合实际, 所选元件和仪器与实际应用非常相近, 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 而且仪器的操作开关、按键与实际仪器极为相似, 改变了传统基于电路板的设计方法, 从而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降低实验成本, 提高了效率。

《EDA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5

课程设计名称: 《EDA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学 分: 1 总学时/周数: 1周

适用专业: 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EDA技术课程后的必修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综合利用所学EDA技术知识完成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电子系统设计,从系统顶层模块的划分、各功能模块的硬件语言描述(编程)、各模块及整体电路仿真、到最后下载到可编程器件实现真实的电路,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次采用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完成一个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得到一次自主使用VHDL语言描述电路功能的训练机会,从而提高对VHDL语言的使用能力,加深对仿真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提高对使用Max+plus2EDA软件工具的熟练程度,最终获得初步的电子系统设计经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电子设计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采用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自我想像的空间,设计分阶段进行,在独立力完成了方案设计后,组织一次交流讨论会,互相启发开阔设计思路,尽可能使学生在这个具有创新思维、难度最高的设计环节获得更多的收益,通过该课程设计更深入更全面地提高使用Max+plus2软件工具完成设计全过程的熟练程度,尤其是要提高仿真和试验开发系统的使用能力,设计最终要做出真实电路并上电检测其功能和性能指标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最后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所选题目应是社会生活、生产中常见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且感兴趣的、对所学知识尽可能综合全面派上用场的、难易程度适中的、一周时间能够完成的的题目。

四、课程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

1.设计内容:根据具体设计题目和提出的功能性能指标要求,查阅相应参考资料,将所设计的电路系统划分成若干功能模块完成顶层结构设计(方案设计),对各功能模块用硬件描述语言描述以完成程序设计,对个功能模块及电路系统整体做仿真设计以验证其正误,将设计文件下载至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实验开发装置上检测功能性能指标以完成真实电路的设计。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其中要有顶层结构图,各功能模块的程序,各功能模块和整个电路系统的仿真波形图,并对这些设计图纸和设计程序所表达的逻辑思想、工作原理给以说明,写出设计步骤和设计心得。2.课程设计时间:开始设计的前一周公布设计题目下达设计任务,用半周时间完成方案设计、程序设计,另外半周完成仿真、下载、测试。

五、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潘松 黄继业 编著《EDA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005。

王振红主编《VHDL数字电路设计与应用实践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六、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现场检测设计出的真实电路占50%,课程设计报告占50%。

大纲撰写人: 杨显富 系(教研室):(签字)学院学术委员会意见:(签字)

学院审核:(签字、盖章)年 月 日

EDA课程设计—洗衣机时控电路 篇6

题目: 洗衣机时控电路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一)设计题目:具有数字显示的洗衣机时控电路

(二)设计要求:

1、洗衣机工作时间可在1~15分钟任意设定(整分钟数);

2、规定电动机运行规律为正转20s、停10s、反转20s、停10s、再正转20s,以后反复运行;

3、要求能显示洗衣机剩余工作时间,每当电机运行1分钟,分钟计时器自动减1,直到显示器为“0”时,电机停止运转,停运后发出响两秒停一秒的蜂鸣提示;

4、电机正转和反转要有指示灯指示,并要有秒数正计时显示。

二、设计过程及内容

(一)设计方案:

(1)首先设计一个732进制的分频器frequency, 用3个74160构成,采用整体置数法,将732 HZ的时钟脉冲分频为1HZ,来实现1秒的频率作时钟信号。

(2)设计一可产生六十进制进位信号模块count3,用2个74160构成,每六十个时钟信号产生一个进位信号。

(3)设计一控制灯的模块L,在六十秒周期中前二十秒灯L1亮(表示正转),再十秒灯L3亮(表示停转),再有二十秒灯L2亮(表示反转),再十秒灯L3亮(表示停转)。

(4)设计一模块minute,完成“洗衣机工作时间可在1~15分钟任意设定(整分钟数);能显示洗衣机剩余工作时间,每当电机运行1分钟,显示计数器自动减1,直到显示器为“0”时,电机停止运转”的任务。用减法计数器74191使分钟数自动减1,另外要用到扫描显示电路,将分钟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据分别用两个数码管进行显示,用以显示倒计时,显示机器的剩余工作时间。数码管显示电路用2个双四选一数字选择器74153和BCD—七段7449显示器构成。74191和数码管显示电路之间需加一个将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的模块10shifted2。

(5)设计一模块ring,用1个74160构成一个三进制的电路,使其完成“在显示器为“0”时,电机停止运转,停运后发出响两秒停一秒的蜂鸣提示”。

(二)设计模块(1)732进制计数器

将3个74160用整体置数法制成732进制的分频器frequency,将732 HZ的时钟脉冲分频为1HZ,来实现1秒的频率作时钟信号。具体连接如图:

仿真波形如图:

(2)六十进制模块count3 将2个74160用整体置数法构成六十进制计数器count3,每六十个时钟信号产生一个进位信号。具体连接如下图:

仿真波形如图:

(3)灯控模块L 在模块一中,已经将732HZ的输入信号转换成1HZ的输入信号,本模块也是使用1HZ的输入信号。在这里我们使用2个74160和1个74138译码器。根据整体置数法把2个74160构成60进制的计数器,因为要求是在60秒中灯各自显示,所以利用表示六进制的74160显示出000、001、010、011、100、101这几个数,接入74138译码器,根据其功能表和题目要求,首先前20秒正转,即000和001,观察特点,用一个同或门即可实现,反转和停的道理是一样的。至于其他两个状态101和111我们使用一个与非门使这2个状态控制指数端。这样就只会有6个脉冲信号的输出,具体连接如下图:

仿真波形如图:

(4)数据模块DATA

本模块实现自动设定工作时间,显示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时间递减的功能。这里我们使用了一个将10进制用2进制来显示的模块10SHIFTED2,其图如下:

仿真波形图:

同时还使用了 74191减法计数器、2个74153双4选1译码器以及一个7449显示器。还有用74160做成的扫描电路,通过对扫描电压的调节实现工作时间十位和个位的同步显示。同时还有控制端口out1实现对数码管显示、灯和蜂鸣的控制。只有当74191减至0时控制端口实现控制,数码管和灯控电路停止工作。模块DATA电路图连接如下:

仿真波形如图:

(5)蜂鸣模块ring

本模块实现当电机停运时有响两声停一声的蜂鸣声。在模块一中,已经将732HZ的输入信号转换成1HZ的输入信号,本模块也是使用1HZ的输入信号。根据置数法把74160制成三进制的计数器,当电机停运时,out1将会输出0,通过启动74160,从而产生响两声停一声的蜂鸣声。模块ring的电路图连接如下:

仿真波形如图;(6)总控制模块

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用732HZ作为总的输入信号,灯、蜂鸣声和显示器作为输出,完成了洗衣机的时控电路。电路图如下:

仿真波形如图:

三、设计结论

经过实验板的验证,该电路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现了题目所要求的各项功能,本次EDA成功!

四、设计感想

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开始是对整体思路的把握,首先是需要考虑怎样把题意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逻辑表示,需要联系好多的知识,觉得很复杂。后来我们考虑分模块进行设计,根据题目要求,提取出需要实现的功能,通过查阅资料和数电课本,画出需要的电路图。例如在连接2到10进制转换的电路时,起初不知道用什么去实现,后来在重复看书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用卡诺图去实现;还有在连接显示器那部分电路的时候,本来是只显示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就需要2个显示器,可是硬件上只有一个显示器连接口,刚刚连接好的电路就需要修改,又会关联到许多东西;在整体检查时,发现有部分电路其实可以简化,于是又对电路做了些相应的修整。

其次在电路仿真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自己耐心去思考,或者通过问同学和请教老师使问题得以解决。有时一个功能可以用多个不同的电路去实现,需要考虑哪个比较合适,哪个比较准确,哪个更符合设计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地改进电路使其优化。

EDA时代如何做好数字设计实验 篇7

在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课是专业基础实验课之一,实验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室储备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芯片有限,无法满足各种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要求。再者,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设计型实验,学生要用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电路连接和线路的检查,而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不足,实验效果不理想。近年来,EDA(El ect r oni cs Des i gn Aut omat i on)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标志着数字电路设计现代化的到来。EDA技术引入了软件仪器和软件器件,即虚拟仪表和虚拟元器件,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电子实验和设计方法的改变,利用EDA技术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实验,可弥补传统的实物实验的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可能。

1 EDA技术概述

EDA(El ect r oni cs Des i gn Aut omat i 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在电子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从它的几个主要应用来讲:EDA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一门新技术[1,2]。

EDA工具层出不穷,目前进入我国并具有广泛影响的EDA软件有:EWB、PSPI CE、Or CAD、PCAD、Pr ot el、Vi ewl ogi c、Ment or、Gr aphi cs、Synops ys、LSI l ogi c、Cadence、Mi cr o Si m等等。这些工具都有较强的功能,一般可用于几个方面,例如很多软件都可以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同时以可以进行PCB自动布局布线,可输出多种网表文件与第三方软件接口。按主要功能或主要应用场合,分为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PCB设计软件、I C设计软件、PLD设计工具及其它EDA软件。

数字设计实验就是EDA在PLD设计方面的应用,实验室所使用的软件MAX+PLUSI I是ALTERA公司较成功的PLD开发平台,其主要产品有:MAX3000/7000、FELX6K/10K、APEX20K、ACEX1K、St r at i x等。实验室所采用的芯片是ACEX1K系列,实验箱是北京革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EDAPRO/240H综合实验系统。

2 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传统的数字设计实验,主要是一种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它以电子技术实验箱为实验平台,学生通过搭接各种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MSI、SSI)来获得电路的感性知识[3]。这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论课内容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是有效的,但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只能在面包板上进行,是一种搭积木式的方式,使复杂电路的设计、调试十分困难。如果某一过程存在错误,查找和修改十分不便,同时由于元器件不断重复使用,加上连线的可靠性较差,容易产生接触不良和元器件、线之间相互干扰而难以调试等问题,而且还会发生在规定时间内实验内容做不完或失败甚至损坏元器件、仪器设备等情况[4]。在实验过程中如出现问题,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帮助学生检查连线错误,排除一些技术上、工艺上的故障。同时,由于电路的测试要用到许多专门的仪器,加上受实验室的规模和开放时间的限制,如果学生没有完成实验也无法利用课后时间继续进行,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电子技术发展到今天,分立元件门及中小规模的电路已经被大规模集成电路所取代,此类电路实验已不能适应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其重要性会不断降低。

3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的优势

3.1 实验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的单纯依靠数字实验箱的数字设计实验内容单一,输入是逻辑电平开关电路,输出是LED显示和数码显示,实验题目无非是加法器、乘法器、计数器、抢答器等较简单的实验内容;而引入EDA技术后,增加了动态键盘扫描模块、频率模块、USB模块、模数转换模块、点阵模块、语音功放电路模块、单片机接口模块等,相应的实验内容大大丰富,霓虹灯、打地鼠、密码锁、电子琴、答案提示板、跑马灯等有趣的实验题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2 实验方法更加有效

传统的数字设计实验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面包板的连线上面。在一些复杂的实验中,经常会因操作不当而观察不到实验结果,而且常常由于简单的连线错误导致整个实验失败,从而否定设计思路。在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学生在实验前先利用EDA软件完成设计,并进行项目编译及功能仿真,充分做到课前预习,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硬件调试及解决实际问题上。实验的操作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实验条件很容易改变,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完成多个实验方案的比较,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质量。

3.3 实验手段更加灵活

将EDA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课时和实验器材的限制。由于大部分工作是在软件平台上进行,加上计算机的普及,使得设计工作可以走出实验室,设计完成后,直接把文件下载到实验箱中,测试芯片在系统中的实际运行性能,使实验变得方便、灵活、高效。学生可以独立主动设计实验,不断得到实验结果,并且可以修改参数,在不必担心损坏仪器的情况下,迅速进行实验仿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益处。

4 引入EDA技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燕山大学电子实验中心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经过3年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1 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将EDA仿真引入实验教学,可以克服传统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效率,实验结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能够直观反映出电路设计可能存在的差错和时序竞争。如在实际电路中,各级门电路由于延时关系,会引起电路的竞争与冒险,即在正常信号中出现不正常的尖脉冲(这是必须要克服的),但受设备条件限制,根本观察不到这种现象。应用EDA软件,不仅可以观察到这种实验现象,还可以通过仿真来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

4.2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实验技能的关键除了提高数字电路知识水平之外,还要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坚持多问、多练、苦练、巧练,善于博采众长;要热爱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实验有了强烈的兴趣,实验技能就会迅速提高。在数字设计实验中引入EDA技术后,实验室EDA设计题目将近40个,而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一般不会超过40个,这样就确保每个学生一个设计题目,为学生的独立自主设计提供了舞台。学生们可以充分地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设计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总体思路确定———利用软件输入完成设计———调试解决软件中遇到的问题———器件编程下载到硬件———发现硬件方面的问题———解决问题———成功实现设计要求,使同学们体验了一个简单的工程设计开发流程,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4.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数字设计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这种先进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再利用它去开发、研究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能逐渐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实践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为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5 结束语

将先进的EDA技术引入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现代科学技术平台,不仅符合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汪建.将EDA技术引入电子类课程教学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91-94.

[2]黄春耀.现代EDA技术与电子类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3):122-124.

[3]刘银萍,陈惠珊.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81-983.

eda数字秒课程设计 篇8

一、分配机制

人类为什么会有战争,所有战争都是为了获得资源,但同时也消耗了资源。以前人类团结,但人类战胜老虎、狮子后开始自相残杀。一个员工是否关办公室灯,看与他是否有关。要发展设立一个操心的机制。任何模式都不是不变的,适合当下模式,但不适合时要懂得修改模式。苏联人不懂得修改模式,导致解体。一个人操不操心,看这个事是否与他有关。做企业就是分配资源,包括两部分:现有资源和未来资源。经营国家就是分配资源,是看资源是归统治阶级还是老百姓。

A 现有资源 B 未来资源

IT业在全球发展非常快,就是因为能让学IT的有智慧的人同时有机会分配资源。

1、家族化

外国人不喜欢生小孩,生过小孩之后属于社会。中国人的小孩属于自己,愿意生。家族化的定义:主要家族成员能独当一面的都是写进公司法成为股东之一。凡是一家人做事有矛盾的就是因为分配不均,分配不久。

几兄弟,老大先从乡村出来创业,供弟弟上学,回来和哥哥一起创业,5年后娶妻生子有房有车,第6年开始矛盾,两个弟弟来上课,回去后下个月改革,给弟弟股份,当晚弟弟请哥哥吃饭,说哥哥嫂嫂以后不用操心,以后我们替你操心,问题迎刃而解。

把分配写进公司法,走家族化。

很多人都是干活的时候把亲人当亲人,分钱的时候把亲人当外人。

能分配的人都成为大企业了,不能分的人都只是个体户。血缘的范围在温饱,三年之内。一个家族生产资料多余就成为社会了。中国人全民搞政治,但全民都不懂政治。

2、合作化

A 初始合作 B 半路合作

全世界发展好的企业就两种,要么家族化,要么合作化。杨家将,岳家军。家族化有全家族的人传承。沃尔玛家族现在仍是世界首富。雅斯兰黛。

北方人缺乏合作能力,经营家庭也一样。

操作程序:(1)必须是别人重视、求着公司。如果是求着别人进入公司,将成为负担。(2)必须一个一个进入。只选一个人合作,肯定珍惜。西方金融帝国都是家族化,为了家族财产不分开都是近亲结婚。(3)必须有明确的加入、推出机制。不时加入股东后一直拥有,不能继承。国家改革,是因为做不了永续保障,推向社会,下岗。企业四个发起人,不能劳力时,用能干活的人,干活的人拿得多,不劳力之人拿得少。必须弄清楚,当下付出多、干活多的人,挣钱多。如果干活的人拿得少,企业当下就没有活力。西方完善的社会体系,如果政府拿不出钱,所有的保障都回烟消云散,所以不存在完全的保障。股东之一,如果不求上进,只要半数股东举手同意,就可以(4)必须在商言商,以商业为第一标准。家族企业首先是经济关系,然后才是家族关系,在分配上、合同上,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都写入公司法。南方能抱团打天下,北方人只能分散打天下。

在乎道德时用道德治国,在乎法律用法律治国,现在人更在乎经济,所以用经济治国。

数电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篇9

红 外 遥 控 器

院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05电气(2)班 姓名:

学号:0520010221

目录

(一)概述………………………………(2)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三)元器件选择………………………((四)方案设计及其原理………………((五)总述及心得………………………((六)参考文献…………………………(2)3)3)5)6)

红外遥控器

一 概述

目前,遥控电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生活中,从电视遥控器到空调遥控器,从电冰箱遥控器到计算机遥控器,无一不把人们从以前的繁杂的手动操作解放出来,甚至是在我们现代生活平时最广泛的手机应用中也出现了遥控操作。不得不承认,遥控装置已经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因此,我们对遥控电路进行研究和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在此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中,我之所以选择了对遥控器电路进行设计,也正是由于遥控设备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突显出来,遥控电路的设计就目前我们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自我挑战的机会。而且,我一直以来都对遥控电路感兴趣,我相信这一定能够给我今后的学习更多的帮助。二 设计任务和要求

下面,我就对相对较简单的对一个电机进行控制的双路红外遥控器的电路设计的要点等进行一番阐述:

1.外遥控器电路设计要点:

一个性能良好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电路需要考虑四方面要求。

第一,须具有良好的抗环境干扰性能,因为往往使用遥控设备的周围环境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这主要表现在目前遥控设备多作为家用,而家庭环境里各种复杂的电器分布密度是很大的,必须要考虑到其它电器设备的干扰。

第二,是能够进行遥控动作的空间范围达到5m以上距离。这样一来,遥控操作时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是避免不必要的误控制。

第四是良好的发射电路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接收处理电路。要达到这四方面要求就要对36—42KHz的方波信号对编码信号进行调制处理。由于这里设计的红外遥控电路只实现两路控制,所以编码信号采用频率单一的方波信号。

2.关于红外遥控系统

通常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在发射电路原理框图中,方波发生器1用两个开关控制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方波,方波发生器2产生36—42KHz的调制波形。两个方波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红外管发射红外光。

如图2所示,在接收电路原理框图中,红外接收部分接收到红外信号后,通过译码电路译码驱动电机正转和反转。

三 元器件选择

在所设计的电路中,因为要涉及到编码、红外传输以及译码等环节,因此,在电路中,采用了四个二输入的与非门、不同大小的电阻电容若干、红外发光管、译码IC、电机等元器件,其中,在红外信号的发射电路中,不同的电阻电容的组合就产生不同的频率的方波,从而驱动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信号。四 方案设计及其原理

1.电路原理图设计及工作原理(1)发射电路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设计思想如下:

由于所设计的红外遥控电路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所以要求发射和接收电路都要有两种工作状态,即要求发射电路能够产生两个频率发射出去,在电路图上用两个开关来实现的。20K的可调电阻辅助27K的电阻使发射电路产生36—42KHz的调制波形。

而发射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图3中,四个与非门采用集成芯片CC4011四二输入与非门。采用此集成芯片的好处是其外围电路简单,容易起振。CC4011与非门本身就带有与门电路,这样就克服了与门电路性能差的缺点。当合上开关Kl—2时,47O千欧电阻与2000PF电容产生大约310.lHz频率的方波;合上开关K2—2时,910千欧电阻与2000PF电容产生大约151.2Hz的方波,以上两个频率方波是通过F1、F2两个与非门实现的。F3、F4与外围元件产生36—42KHz的调制波形。两种波形通过放大电路后,即可驱动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线遥控信号。

如图3所示的电路工作在3v电源下,因此电源部使用两节1.5v电池代替即可,也方便延长遥控距离。而0.1uF的电容则起到滤波的作用,10欧的电阻则用作控制发射管电流的大小。

(2)接收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

本电路采用LM567音频译码IC来进行设计,电路每接收到一次遥控信号,LM567的8脚就翻转低电平。但在未接到遥控信号时,由于LM567的8脚输出常态高电平,四个三极管的基极电位都为高电位,没有形成电位差,电机不会转动。而当电路接收到一路遥控信号时,被其中一个音频译码器选中,次音频译码器8脚为低电平,电流通过BG1和BG2,被BG4翻转成高电平,BG2不工作。另一个译码器没有接收到遥控信号,8脚为常态高电平,电流流经BG3、BG4后在BG4处翻转,BG3不工作,这样就使BG1和BG4之间形成电位差驱动电机转动。同理,当另一个译码器选中发射电路发出的红外遥控信号后,8脚翻转成低电平,使BG3和BG2工作形成高低电位差驱动电机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个过程刚好实现了电机的正转和反转。五 总述和心得

在以上设计的电路中,它实现了遥控电路对被控对象的两种功能控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计更加复杂的多路红外遥控器。

上一篇:《千与千寻》经典句子下一篇:新《义务教育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