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际教育企业简介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未来国际教育企业简介(精选8篇)

未来国际教育企业简介 篇1

作者: 沈扬 整理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9年9月21日

艺有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邱丰顺(Kumo Chiu)

主持人:今天下午有三个演讲,首先是艺有道工业设计公司创办人邱丰顺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国际设计组织的选才标准》,大家欢迎。

邱丰顺:各位设计业界的同行大家好!今天下午很高兴能跟大家来探讨一些有关设计教育和企业互动的话题。

演讲的题目稍微改了一下,内容还是一样的,还是会谈到整个国家公司的运作体系,人才部分。内容比较多,我想可能会着重几个点,有一点时间大家来提问。

我今天大概讲三个内容:

第一,一个设计师的成长历程。我想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谈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去了解设计师从学校到业界,能够走一个什么样的路程来讲,从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追溯到我们在学校教育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些什么训练。

第二,比较一下国际性的公司和中国目前现状的一些差异。

第三,会谈到这个核心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设计师才是国际公司所需要的。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事实上我在学校念了六年,很不用功,然后当了两年兵,在台湾一家很小的设计公司做。干了不到一年,这家公司被我们几个设计师给做倒了。后来又到一家电脑公司去。应该说我的人生转变点是1996年的时候,我到了飞利浦,重新在飞利浦当一个小的设计师。再来就是2001年的时候,摩托罗拉这个机遇把我带到了北京,一直到现在。

事实上从1997年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学校里面做互动,也有将近十几年教学的经验。所以我跟你们没有太大的差异,我也有失败过,也有公司倒过,反正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

第二,我到现在算起来,事实上接触设计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所以我接下来要谈的全部都是我自己本身的经验。

因为我自己在设计教育里也做了蛮多年,我们现在都是猪八戒,猪八戒的歇后语“里外不是人”。为什么这么讲呢?

当我们的设计师到了业界以后,你只要仔细去看,你的学生给你递名片的时候,在不一样的公司递出来的名片给你的抬头是什么?如果他不幸是在研究院的,就叫工程师。然后稍微好一点叫造型工程师或者造型设计师,如果在设计公司,一般就会叫设计师。我自己本身的一个经验,有一次我帮中科院的一个院长接案子,我们用三维的渲染图给他看,看完了以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们这个图是用电脑画的?”我说:“是。”他说:“你这个图能不能直接拿去开模。”我说:“不行。它一定要经过结构展一展,然后才能去开模。”他说:“那你就不能叫工业设计。”我说:“为什么?”“你这个就是美工,不能开模的东西就不能挂工艺这两个字。”一个中科院的院长,都是这样对工业设计的认知,那你就知道我们的现状。

我们的现状,了解工业设计的人,事实上对我们的了解太少了。当然这跟工业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有关。另外一个,我也觉得会造成今天这个现象,就是我们现在业界,我们送出去的这些设计师或者是学校的学生在业界里面工作,业界里面怎么去用我们的设计师,也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企业对设计是怎么认知的?“设计,有一些是为ODM跟OEM,为品牌做设计。设计把它作为一种战略,作为公司的一个战略。”

台湾现在的现状是这样的,我刚才跟几位聊天的时候也谈到了,台湾有先天的限制,所以台湾今天确实有一些蛮有名的品牌,我认为最喜欢的捷安特、宏基、明基、华硕,再来呢?没有了。基本上台湾的企业,设计师大部分是为了ODM这样的产业服务的。因为OEM都跑到中国大陆来了。

美国这个国家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制造业,除了汽车之外,它的工艺产品已经没有制造业,所有都是用品牌来驱动,甚至有一些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已经把设计上升到战略层次。

我们中国的现状是什么?OEM、ODM,大部分公司都跑到中国来,但是相对我们有很多,因为中国服务业很广大,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品牌,也确实有这个品牌。但是我们的品牌大部分都是区域性的品牌,还没有国际性的品牌。所以相对来讲,这些企业需要设计为他们去策划谋略的程度来讲,相对于欧美这些国家,层次是比较低的。也是因为这种层次比较低,它对设计认知比较低,就认为工业设计能够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现在为什么说今天早上你们有听严老师演讲的时候,他直接就说明了“我清华大学就是什么?汽车造型。”所以我常常会跟学生讲,现在如果说有一些人或者很多企业说:“你们做工业设计就是搞造型的。”其实你也不要太反驳他,因为现在企业需要工业设计来帮它们做服务的,我不敢说100%,95%确实也是在这个部分。另外那5%,我认为这个正在萌芽。这就是学校老师跟企业去合作,就是说到底工业设计还能为企业做什么,要搞清楚。

这事实上真是为在座的各位老师去做的一个演讲。

第一步,今天严老师虽然讲的是汽车设计,我讲的是产品,但是有很多相象的地方。我觉得第一个学校要给学生或者给设计师的训练,就是他要有一些基本的技巧。

第二,我们今天不要去花太多时间争论美的标准是什么。事实上工业设计产品,或者任何一个美的东西,也有一个标准。我们很清楚可以去分辨出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不好的东西,如果老师都不能够把这样一个判断教给学生,我认为做老师是不及格的。好像苹果的东西,你秀给他看的时候,他都知道这是好的东西,是漂亮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

第三,步入社会以后,谈的就不是学校可以给的。今天严老师也提到学校跟企业,我认为不是一个鸿沟,我很赞成今天严老师讲的,必须要有一个衔接。

我分辨一个学生和设计师最大的差异就是这一块,就是他要有一个商业的概念。他知道我做这个东西是对的,是错的。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对的设计,这个他能分辨得出来。

比如说西门子,当时西门子用一个副品来推展他们手机业务的时候,它绝对是一个好的设计。但事实上这个到市面上是一个灾难,这个子品牌基本上就被消灭掉了。为什么?因为它确实是在符合美学,符合我们所谓设计的很多原则,但是它的商业不成功。

这是我自己的公司帮创维设计的一款产品,其实你说它有没有特别?我们花了时间设计这款产品,为什么?因为以前在的一家公司设计产品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资料的,他PM给你的东西就很简单,我要漂亮,我要便宜,我要制造简单。但是我们第一次跟他们讲,因为他是攻低端的,我说:“低端的东西事实上是最不好做的,但是我要很清楚地去做研究,什么是低端的一些特性。”所以我们帮他花了很多时间找出符合他们公司的一些元素,针对这个低端制造起来很容易,符合美术标准。这个已经推出大概一年半,现在已经卖了85万台,为创维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了。

我要指的意思就是说从我们设计非常多的方案里面,我们都知道可能非常多的方案都比这个方案看起来更高档、更贵,或者更怎么样,但可能它是最合适的。如果你能够把市场定义得很清楚的话,它可能不是最漂亮,但它可能是最合适的。所以我对这一块是这么去想的。一个好的设计可能不是一个对的设计。我讲的好的设计是符合美学标准的一个设计。

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是好的设计,要符合美学标准。接着才会是一个对的设计。我们跟创维合作的三年中,他们给我们的一个评论,有一次我问他们的总裁,我说:“你跟我们合作这几次觉得怎么样?”他跟我讲一句话,我觉得很贴切的。他说:“以前我们是瞎猫碰死老鼠。我们就是设计师随便画。”他跟我讲“有时候我们挑不出好的,因为这些东西我们都觉得不能卖,或者是不好看,或者怎么样。我们常常要很痛苦地下决定,所以没有人要下决定。因为一下决定就下错决定,或者是卖得不好。每次都是总裁去背这个黑锅。”但他说:“我们跟你们合作以后,我们发觉我们是在好中随便挑一个好的。”当时我们跟创维合作的时候,我给我的设计师也是这个概念“你首先给创维任何东西,都必须要符合美学标准。”那什么是对的这个标准,我们交给研究院,交给市场部,交给总裁。他们去下这个决策。

第一次的成长阶段,当一个设计师从一个成熟的设计师能够独立作业以后,你可能要去带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必须要去理解整个公司设计的一个策略或者是文化,它必须要能够操作这个设计语言。我相信,比如说像苹果,你可能都不知道苹果的设计师是谁,但是苹果的元素就很清楚,在哪里?它很明显有一个设计的主导者在主导这些东西。

虽然索尼最近不太行了,亏了很多钱,但我认为它在设计上还是非常好的。这个也是他必须要去掌控,特别是一个公司生产很多东西,跨领域的,我们常常发觉北京的某公司,很爱国的一家公司,如果你去看它的东西,我的感觉就是我可以从它的牌子里面认出来,如果把牌子弄掉了,我觉得就是十几个不一样的公司在做设计,这就是这个领导者没有去控制好这个设计的元素。第五个,我认为就是最高端的,就是一个设计师最高端,是他在操控、控制这个品牌,他怎么为这个品牌量身订做,怎么化身成这个品牌的代言人。这个时候,设计师所要具有的素养就不只是设计的专业,他必须要懂得市场,他必须要知道这个公司的文化,这个公司的战略,转化成设计语言去配合它。

任天堂一直在这个领域里面,大家认为任天堂是十岁以下小孩的,十岁以上或者是更老的才会去玩PS2,任天堂转变了这个,他有策略性地用互动这样一个方式,来改变这个游戏。就是说他在互动性游戏里面抓到了这个品牌的话语权。

我们这个叫Vacuum cleaner,中文是吸尘器。吸尘器这样的东西,它可以一直卖到大概七、八千块,这个相较一般的,包括三星一般还不错的品牌,可能它是七、八倍的价钱,因为它用科技的东西跟它的品牌做结合,把设计融进去。所以它抓到什么?全世界最科技的一个吸尘器。

V3也是一样的,V3事实上这个案子在成立的时候,只有极少数摩托罗拉内部的设计总监及以上的人才知道这个案子,这个案子完全是设计师在主导,不是由市场部门在主导。事实上,比较清楚推到市面上的时候,内部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在总裁很强力的支持下面,设计师把它推到市面上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不太认为很多人的看法,它有它的运气成份在里面。我觉得确实是设计在这里面主导,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当然这个V3推出的时候,事实上跟摩托罗拉设计师当时的认知还是有一点差距,但至少90%执行了当时设计师的概念,所以这完全不是一个透过市场。事实上有时候消费者也不知道他要什么东西。有的时候必须要有公司或者有设计师去主导他,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你要的,这也是一个设计师怎么推出一个案子,推出一个产品,把他的品牌推到另外一个高峰的很好的例子。

我认为是这样的,这个设计师成长的历程,在第一关和第二关的时候是学校教育可以给的,或者说这是学校应该负的责任。三、四、五是企业,我是这么看的,一个设计师完整的教育,不能只是学校教育,他还包含着企业教育,昨天我们都谈了很多,我们昨天有非常多的时间在说这个企业怎么跟学校互动,如果我们能够比较清楚,不可能很清楚,但是可以大概去知道什么是学校可以给的,什么是企业可以给的,就是大家分得稍微清楚一点的时候,那我们就不会是企业怪学校说:“就是你们没有把学生教好。”然后学校又在怪企业“那到底我们要训练出什么样的学生。”事实上,应该是这两方面来配合。所以一个完整的设计师的教育,应该是包含着学校的教育,再包含企业的教育,这两个完整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设计师的教育。所以我是这么想的,这是我这二十年来从事设计教育,我自己本身的一个感悟。特别是最近三年出来开公司以后的一个感悟。

我一直认为是这样,我们很多人对设计下定义,很多人说设计是什么、什么,如果你把字眼打到百度的话,可能有上千万种解释,我自己本身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设计是一个沟通过程的话,那它是这样的。这个曲线里面就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完整具备的知识,但是这个知识能够让你干嘛呢?就是你可以跟一个客户或者是CEO做沟通,就是你跟CEO做沟通的过程。当然这个CEO,可能在你这个企业里边,他不允许是这样的。你如果能够把曲线部分完全理解、了解,就有办法讲出来这个话,能够让你的客户CEO感知到你有这样的能力,你有这样的背景,有这样的知识,他才会从他内心里面尊敬你。他看到你不是看到一个猪八戒,他会看到另外一个形象。

我对设计是这么认知的:

第一,没有黄金法则。如果有任何人跟你讲,你告诉我一个方法,我马上就可以把设计做好,我不相信。等于是我们输入一个电脑方程式,就可以得到一个解决方案,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正这样的话,我们的设计师也不用存在。第二,没有短的路径。我相信我所认知的设计师里面,没有一个设计师说:“大家在努力用工的时候,我就可以休息。我可以抄捷径。没有捷径。

第三,No genius,没有天才。我相信设计是这样的,设计可能有天分,今天严老师也讲了,汽车设计系要训练学生,其实蛮容易的,为什么?因为男孩子对汽车有那种渴望,我儿子现在也是这样的,他什么都不要,他就要车子,而且挑名贵的车子,我说的是玩具。就是如果你能够找到学生里面有这样的基因也好或者说有这样一个敏感度也好,这是一个天分。有这样的学生来你们学校,就很好的。有时候我也很高兴,能够教到这样的学生。事实上这样的天分,不等同于说毕业以后就能成功。如果他没有自己的努力,没有这些经验,刚毕业的学生,两个同学买了两部电脑就开了一家公司,就去找CEO说咱们来做案子吧,然后你就想弄到一个大案子,就想说服CEO,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昨天我印象中,好像有人问了一个问题说:“你刚毕业到底要不要先去开公司。”给的回答我也是蛮赞同的,就是说你最好是到企业去了解一下,到底这个大状况是怎么一回事,你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很难去说服CEO的,当然你有可能接到一些比较不需要高层次的案子。但是问题来了,我刚才讲了,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经验,就永远只能做这个层次的事情。我们今天回想看看,我们今天中国所有的设计公司,我不敢说100%,90%以上,真的就只能做造型。

所以造成一个现象,做了十年的设计公司,跟两个学生刚出社会,拎着两部电脑,搞不好他们还是蛮有天分的,他干的事情是一样的。就是说设计的累计,并没有累计到往上走,没有累计到我刚才讲的战略跟策略的层次。

你这样的话,整个设计的水平就会停滞不动。那么也逼着我们的学校只能做什么?就是培养的学生,就会画图,会造型。没有在任何其它部门,专业知识的长进了。

第二个部分,我很快,因为这个部分我再强调一次这是我自己本身的经验,不代表这是对的。可能也只是一些现况,给大家做一些参考。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国际公司已经有一百年设计历史的公司,他们是怎么去做什么?怎么操作设计?怎么定位设计?事实上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地方,可能我们界定了这个东西,转化融合到我们中国特殊的环境里面,或许会产生出一个新的文化出来。

因为我飞利浦待了五年,有一些数据是当时的一些数据,大概差不多是这样。它有一百年的设计历史,这家公司是一百二十年,但设计历史就有一百年,全世界600个设计师,31个国籍的设计师,22个设计分布在世界,亚洲现在有新加坡、香港,台湾关掉了,然后印度。之前还有澳洲,在亚洲区是这样的。我一直说服他们要到上海或者是北京开,他们一直不愿意来。因为什么?因为设计专利权,他把中国一下子抄袭,他不愿意过来。当然它的设计部门就有一个15个不一样的方式,不是只有Idea。所以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今天一个设计公司,也不要说设计公司,就是一个设计企业,它设有设计部门,它的部门如果没有超过15个,他的专业要全的话,一个专业就算是3个人,也需要15个人,就是用飞利浦这个规模的话是这样的话。所以这个人绝对是一个因素,然后它大概有超过一万件的设计专利。这些专利都可以透过商业化的目的跟世界结合,马上变成新的东西。所以飞利浦这个部分,确实有很强的地方。

最后一项,我是专门要秀给CEO看的。我每次都跟大家讲,它每一年的预算一亿美金,就是给设计部门就一亿美金,大家能够想象这一亿美金,可能是很多在中国企业全年的营业额,有可能。所以人家对设计的认知,不只是量上面、值上面,还有事实上的投入。

OK,我现在分析几个比较大的差异。

第一,设计组织的差异。这是飞利浦的设计组织,飞利浦的设计总裁,他是不委托给CEO的,他是给董事会,意思就是说CEO不能把飞利浦的总裁干掉,不行,他们是平行的。

这是摩托罗拉,因为摩托罗拉有集团,摩托罗拉手机部门,至少设计部门是跟研发、市场部是平行的,也直接到手机老大边。

这是我帮创维成立的事业部,他们的总裁就是直接遵照摩托罗拉的方式,就是他是电视直接委托给CEO,是这样一个模式。它之前设计部门是在研究院的机构部门下面。我大概要帮他们提供这个就谈了一年,因为要组织架构改变,会牵扯到一些利益等等,因为有一些人就变成我手下人要被拔走了,很复杂,但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还是做了。

OK,这是简称,基本上我认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要操作品牌的设计组织,我说的是操作品牌,就是你要操作一个品牌至少要有这六个功能的设计部门,才有办法完整地操作一个品牌。

这是我帮创维成立的细节,设计总监下来,没有办法成立到六个,因为找不到人,所以只能成立四个,目前大概是42个设计师,分布在这四个单位里面。我特别秀这张图的原因,事实上在座的都是设计教育界的老师,谁说设计系毕业的学生一定要做ID,这些都是在设计部门里边的,我最近就蛮鼓励,特别是在设计企划的部分,创维原来没有这个东西,但是我把本来做ID的,我劝他们挪到这个地方来,由我亲自来带他们,因为这个东西在中国也是一个空白。所以前面没有人,所以他可能是第一批。第一批有个好处,就是第一批前门没有竞争对手,不要说成专家,你做得不错的时候就非常有前景。

这是我对中国现状的观察,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在学术界、业界部分,跟公司的经验,我是这么去看的,如果你把商业企划等NU这一整段,都是我们工业设计关注的环节,从商业目标、市场、设计企业到中间这一块,我们刚刚讲了设计单位,到下来做模型,做制造,销售这一整段的流程里面,我觉得设计师不可能全懂。但是我们现在这样一看,在中国绿色的部门,我认为是比较没问题的,所以你看我们做模型,做制造,销售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红色这个部分就是红灯,就是我们有很大的一个成长空间,当然是什么?我们对市场的观念,对设计企划跟研究的部门,还有我们对产品,为UI,设计企划这一部分是比较弱的,这一部分要改进,但其它的部分,ID,UN这部分,我们是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距离没有那么大。

第二个,设计流程。这个还是有差距的。

这是飞利浦的流程,如果各位老师,我真的是诚信地建议各位,如果你们愿意去花一点钱的话,应该去把飞利浦所有对未来性产品企划的书都要买到手,因为飞利浦在这个部分都是公益事业,对设计教育的推广下了很大的力度。飞利浦设计流程很负责,一本手册很厚的。记得在清华,帮他们上课的时候,我遇到一个研究生,他问他说:“你的硕士专业是什么?”他说:“我是学设计管理。”我说:“你有工作过吗?”“没有,我刚毕业。”我说:“你为什么要去学设计管理呢?”他说:“我希望我硕士毕业以后,我到企业界以后就是一个经理。”他的认识是这样的。

飞利浦一年的历史,写这么厚的一个设计管理的资料,这里面没有经验是不可能的。企业跟学术界最大的差异,就是学术界是静态的,企业是动态的。这句话怎么讲?这里面都有的。学术界都是假设一个东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武侠片,我们去少林寺练功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十八铜人,那个铜人是不动的,你就去打他,他不回应你的,我们学术界就是这样的,我们假设某些东西是理想状态。然后我们去做设计,企业是不一样的,企业不一样是动态,你无时无刻,你的竞争对象,大潮流的环境,流行趋势各个方面都是动态的。你今天讲的这句话,可能到明天就不对了。所以企业为什么没有办法有一个非常像学术界理论性的东西,就是因为它是动态的。这也是为什么学术界里面没有办法产生像实物界动态的教育。为什么要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他就是去感受这种动态的变化。2001年,我到摩托罗拉的时候,摩托罗拉是两千年成立设计部门,这家公司七十五年历史,一直到2000年才成立。到了2003年的时候,我觉得我出去跟人家讲我是摩托罗拉的,走路都有风。我们的竞争对象,连诺基亚都是我们的小老弟,中国市场以前是百分之百的市场,结果不到十年之内,我们变成老二了,CEO的目标是我要在三年之内追上诺基亚。如果在五年前,那个CEO会觉得,你怎么那么没有自信,我们原来是第一名。结果我现在离开摩托罗拉,都不敢讲说我是摩托罗拉的,什么原因?因为它是动态的,你不要以为你现在是老大,到了三年,到了五年以后,你可能就是最小的,甚至人家觉得你的经验没有什么好谈的。

同样的道理,你现在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公司,如果走对策略,应用对了设计策略,你这个公司是可以改变的。我认为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公司。这是摩托罗拉的一个策略,你可以看它的设计流程更负责了,在这里摩托罗拉有一本专门的书来讲这个过程,这个我不细讲,我只是告诉你们都是一样的。

这是我在清华大学,2003年的时候,专门为飞利浦和摩托罗拉,我写了一个设计程序。这个课我在清华大学要上十六周,就是每一周讲一个,讲十六周。这些设计程序里面,我只是要让学生知道,不可能都了解,我只是告诉你原来一个产品,它从企划到最后生产的时候,他经过这些环节,你可不可以不要,可以的,不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一个全新的案子,就得要这么走一趟。可能大家会问我“为什么要设计流程?”其实设计流程,我刚才已经讲了,设计没有黄金法则,摩托罗拉有摩托罗拉的方法;诺基亚有诺基亚的方法;飞利浦有飞利浦的方法,他们的方法行之有效,变成了一种文化。这个流程主要是要做沟通用的,不是说走了这个流程,你的东西就一定大卖,不是这样子的。为什么我现在不用山寨机,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用山寨机。我为什么不用山寨机?因为我知道在摩托罗拉里面,从头走到尾这么一个过程,里面包括很多过程,它规范了你这些东西,至少证明你这些东西是不会害人的,无害的。因为它有一个机制去管控这个东西,这个过程可能是八个月,可能是一年。当一个山寨机三个月从设计到生产的时候,再便宜我都不敢用,它不是衣服,这个不好我丢掉就好。这个东西总是会有辐射什么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流程只是在规范你,要保证你设计的品质,另外一个流程,最重要的就是大家有没有发觉,这跟我们中国整个文化,还有政治体系都有关系,中国太仁慈了。人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是我有时候觉得在公司的某些程度上,体制更重要。

所以把美国当做一个公司来讲,CEO就是奥巴马,其实奥巴马是黑人、白人也没有什么关系。他今天换了一只狗上去,可能差异也不大。事实上在中国就不能这样。所以公司也是一样的,有这个设计程序,就是尽量把这个人降低,但人重不重要?还是很重要,因为执行的是人。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任何一家公司,CEO换人的,设计总监换人的,能够不影响的时候,表示我们的制度是完善的。现在我们常看到是某一家公司的总监走了,这个设计部门可能就垮掉了。客户什么就被丢走了。如果这个设计程序能够完善,就会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再来一次设计策略和设计哲学的差异。我认为未来的世界,不管是中国现在有多少山寨机,未来还是一个品牌的世界。你愿不愿意,这就是一个现实,这就是一个品牌的世界。甚至全世界人认知中国,事实上透过品牌认知你的,如果中国作为一个公司来讲,就是你生产了什么东西,上面挂了什么logo,他是这样来认知你的。如果这样来讲,每一个公司一定会有一个我为什么要生产这个东西,我的一个目的或者是一个宗旨,飞利浦换了很多。我1996年进去的时候是“让我们做得更好”,我第一天进去的时候说:“这是什么?怎么是让我们做得更好。”我在那边待了五年,我真的觉得不得了,你每天都比自己更好一点的话,五年就很可怕了。当然现在换的不一样了,就是“简单”。飞利浦06年的时候换了这个新的Logo,新的口号,而且出了一个专刊,这个应该买得到,还出了一套CD,完全在讲它的理念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可以作为设计教学上很好的教材。

所以飞利浦在谈这个东西的时候,不是说是某种东西,是所有飞利浦的东西,600位设计师全部要受教育,当然不是一个个地去教,因为设计师不是傻子,他能变成飞利浦设计部的设计师一定有一个原因,当总部或者是设计总裁宣布一个什么东西,送一些教材,就要从这里面自己去感受这是什么意思,透过你的手去感知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法则,然后去遵循它。所以任何一个飞利浦所有跨领域的产品,都要诠释它的设计理念。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当时就推了电脑断层扫描,医疗器材,很贵的一个器材,上亿都有可能。这个器材是这样的,他设计了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特别是针对小孩子,他躺在上面做检查的时候,他会因为周遭的环境被他吸引,他以为他在玩游戏,事实上在接受检查。当里面的影像、音乐完了以后,他也就检查完了。所以飞利浦是很人性化的一个东西,不只是公司讲人性,也把这种人性化灌输到产品里面去。因为摩托罗拉是我的老东家,还是要宣传一下,虽然最近有点惨。

摩托罗拉的设计语言,设计口号叫“设计先行,科技再跟随。”这个口号,大概04、05年喊出来的。原因是中国大部分的消费者,或者是全世界大部分的消费者,一般都认为摩托罗拉是一个什么公司?大家会知道摩托罗拉是一个做手机的公司,但是另外一个大部分的人对摩托罗拉的感觉是一个高科技的公司。事实上苹果最近也在改,苹果已经不叫原来的口号了。那么摩托罗拉也是一样的,它是“设计先走,技术再跟随。”

另外就是我们定义摩托罗拉这个产品要有四个元素,飞利浦就一个元素,摩托罗拉有四个元素。“简单”,摩托罗拉要求所有的东西,一下就看得出来,这是咱们家的东西,就是简单,形状非常简单。

第二,你在所有多样性的选择,包括颜色各方面。

第三,V3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达到这个案子,所有里面的元素都是真实的材料,包括前面都是用亚克力,但是摩托罗拉是直接用强化玻璃,金属就是金属。就是强调这些东西,用真实的材料。

第四,就是你看到这个东西,看到以为是这样的,当你去使用的时候,你去摸它,使用它的时候,可能不是你想想中那样的,它会给你一些惊喜,包括操作上的惊喜,材料上的惊喜,使用界面上的惊喜等等。

苹果设计,很清楚地灌输。当然这家公司是一家很特殊的公司,最近有点想清楚了。现在苹果不再自己用自己的CPU,也开始用Windows的东西,我觉得这个部分,就是说它一方面想要保留一切苹果的纯种的贵族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关系,做了一些改变。但是你看到苹果基本上推的东西就是要跟市面上不一样,它保有它独有的风格。

这是我当时去创维的老总,虽然对他们来讲还是有点早,我还是去说服他们,我去定义创维的这个文化跟品牌,跟设计元素,我定义成这样,创维应该是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公司,这是第一个。所以它最近推了很多酷开DV,你们都知道的话,全都是从UI界面,从使用去吸引消费者。第二,我说创维本来做手机,我说你赶快关掉,不要再做其它的东西,你慢慢来,你第一个首先要让大家知道创维就是一个电视的专家。然后对设计部门来讲,就是给他们几个指示,简单、人性、时尚、科技跟健康,这几个我是跟创维,当成他们做设计的依据,当然怎么去诠释比较虚的语言到真实的形状里面,就要透过一些转化。

设计语言,这个要快点过,摩托罗拉也是这么去做的。要让你的东西看起来是同一家人的,甚至在不一样的族群里面,每个族群都要有一些特点。

这个说起来是一个成功,也是一个失败,摩托罗拉就是因为V3太成功了,结果所有的东西都要像V3,变成走极端了,所以就变成摩托罗拉的东西怎么看起来都一样,没有什么新意。摩托罗拉从以前V70可以旋转的,到V3薄的,然后透明的,都有各自的特色。当所有的东西都要确定V3的时候,就会产生困难。所以过犹不及都不是很好。这是U6的一个设计,一个比较硬的,一个比较软的。

另外一个,我们认为设计语言不是单纯的这一种,我们看到的线条,其实包含操作性,人性功能这部分也是一种设计语言。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IBM的电脑,或者用苹果的,我看了严老师有用。就是你看他们的产品,都有一些特殊的操作方式,这个也是一种语言。

颜色,IBM就是什么?红加黑;苹果是什么?苹果想到什么,大部分是白,有时候会用金属银。比如明基用紫,每一个公司到最后都会抓一个颜色,也是一个特色。你这个颜色就在某一个特定族群里面用。

自从手机发明到现在,事实上今天来讲的话,全世界至少有二、三十亿的人有手机了。这二、三十亿的人是不可能用一支手机或者是一个样式,如果今天问在座所有的人,估计可以丢出来,没有一个人两支手机是一样的。事实上手机是一个个人化的东西,你要去设计,这个是具体而微。事实上所有的东西,包括车子等等都有这个现象,就是你必须要去分族群,不可能期望你设计一样东西去满足所有的人。那么你就要关注特殊的族群。

“二战”以后,没有经历过战乱出身的人,这批人到现在可能五十几岁,六十几岁,他们的特征是什么?事业有成,都有一点钱,又爱玩,可能也退休或者是将近退休这一群人的需求跟年轻人,跟上班族是不一样的,他有特殊的需求,而且经过调查,真的是有一个调查,可能在未来的十年里面,40%全世界的消费,甚至是奢侈品的消费都是这一帮人会买的。所以我们能够现在对这群人做一点研究,事实上,我认为在学校就可以做,这就是学校的课题。我常常跟清华的老师建议,为什么都没有人去研究中国人在形体上的差异,北方人的身材跟南方的人的身材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没有人去做这些很基础性的研究,这些实际上是架构我们去了解这个消费族群很基本的族群。但是我们都一味地要设计师只去做,这些基础的工作都没有人去做,其实蛮可惜的。

还有一个特殊的文化就是年轻的文化,我们发觉年轻的文化全世界都一样,90年,最后这些年轻人,一个年轻人可能在东京,在汉城,在北京,在上海,可能他们的思维方式差异不大,这是全世界性的。05年的时候,我把台湾的大学跟清华大学各一半的学生组在一起合作,当时我很担心,台湾的学生跟大陆的学生一定有一些思想不一样,是不是要有一点暖身动作。结果第二天我问他们怎么样?该玩的地方都去玩了,去唱卡拉OK,去蹦迪都已经开始了,所以年轻人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在是一个地球村,年轻人在哪一个地方,很快就能够找到他们的共鸣点。

还有中国,刚才在还没有演讲之前跟很多人谈的这个部分,中国是一个一定要特别去关注的一个国家,在设计领域里面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国家就在近三十年、四十年经历过人类史上最大的动荡,这些动荡的每一个点,都造成了每一代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我就这样讲,可能我父母在台湾跟我确实有一些价值观的差异,但是有可能你的父母跟你的价值观差异更大,我相信一开放这群人长到二十几岁的时候,现在应该已经二十几岁了,他们的思想模式可能跟上一代人更截然不同。这些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观就会形成不一样的消费观念跟对物品的价值观念。但这些都是我们要去研究的。

这是我们对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我们分族群的,你可以看得到,很精确,这只是一个抽象的,统计学上的一个调查结果。如果有十亿人去分出来,大概会有这么一个分配。你就会去想这些分类的族群里面,有各自不一样的需求,对手机不一样的需求,如果你能够精确地知道,他们是要怎么样的手机,你再去针对它设计,那就可以比较容易击中要害。对终端很清楚的族群调研,这是研究青年的调研,我都不讲了。

摩托罗拉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一直在变。我在五年里面换了五个老总,我也一直在变,2001年我们对人群的分类有六个,这个就不讲了。2003年的时候分了四个,2005年分了六个,变来变去,只是要告诉大家一个观念,族群要去分,但是这个族群是会变化的。今天在中国可能本来只有两千万人在用手机,现在都变成五亿人在用手机了,族群是要变成的,所以必须要与时俱进,不要拘泥于以前这个东西。这个又变得更细,去找出。我秀这个东西给各位老师看,事实上对人这个部分,真的是我们学校可以再多深入的,因为这一部分,设计公司没有办法做,要用的人力跟时间太长了,设计公司负责不了,除非是大企业,除非是研究机构才有办法。

这是我在摩托罗拉五年地应该说我主导的很多案子里面最成功的一个系列,就是太极系列,当然这里面有一两个你也有参与,可能是比较惨痛的经验,我也不讲了。不管怎么样这是我们专门为中国这一边高端的商务人士而设计的,非常成功。等到时候我们发现这个族群在产生变化,早期388时代的时候,这些人只要商务的使用,后来发觉,这些人也蛮希望要有时尚的感觉,他已经产生时尚的变化了。所以我们一直做到“明”,就是沿袭了商务,把时尚和其它的部分带进去了。

这是未来性的产品预言。等一下我也会讲一些创维,我跟他们互动的一些经验。真的没有办法细讲,再细讲时间就不够了。这些都是有一个程序的,这些程序我现在是100%扎实的应用在创维体系里面。

像飞利浦从1993年、1994年就一直在做这些东西,很多东西都已经变成量产性的东西,概念性的东西都变成了量产性的东西了。这些就是我刚才讲的一个专案,这些资料都很容易去找得到,也很容易买得到。他提的一个概念,就是我家有三个小孩子到处乱画,能不能让他有一个有东西,在墙上很容易去画,但是又很容易把它擦掉,让小孩子自由自在地在他的家庭里面展现绘画的天分。这些很多都是飞利浦的,我就不细讲了。

我在这个部分就是要讲什么公司做了哪些东西,这都是概念性的东西。

看苹果概念的东西,基本上它所推出现有的东西,最现在的东西都是很概念的。

摩托罗拉也是干了很多这种事情,这是01年我们弄的,针对一些有技术跟进的,这些案子不是乱做的,都是根据技术各方面去做的。我没有办法细讲了,如果在座的老师有兴趣,我们可以找时间再谈。

这是Toyota,事实上这样的概念在车子里面是最多的。概念车子,概念车子里面的一些元素就挪到了系统的车子,这是最常见的。

最后一段,到底什么样的设计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比较能够在未来全球性的竞争里面被认可。这是我自己设定的,不代表一定对。我认为设计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和昨天都有提到。

我认为设计的核心是什么?第一个Passion,就是热情。你设计师没有热情,设计教育的老师没有热情,你不要走设计这个行业,因为它太累。你没有热情走不远,一下子就会灰心。

第二,要有社会责任。这个是我一直坚持的,不管在企业界,包括我自己开设计公司都坚持一定要有社会责任,今天稍微成功了,或者对这个社会有一点影响力和贡献的时候,你要知道一定要有社会责任,要把这个环境弄得更好。

我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理性的部分。第二个Soft/hard,就是不可测量的部分。这是理性的部分,我们刚刚都有过的,今天早上严老师也讲到了,我蛮赞同的。就是我们做设计,当然要不要懂得机构的设计,要稍微懂一点,你要能够沟通就好。但是要不要懂到很细,我认为是不需要的。

这部分就是软的部分,我还是强调设计师不是只能做外观而已,有一些设计是长于计划,他很会计划,他脑袋特别清楚,有一些设计师是他手底下功夫很好,有一些设计师可能执行能力很好,你要去发觉你自己的强项,不要用你的弱项跟人家强项部,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在一个公司里面,事实上设计师是有很多角色的。

第二个Reliance,这是我最强调的。每一次我跟自己的设计师讲,你怎么能够不重要,第一个重要就是当一个任务给你的时候,你能不能完全贯彻去执行。Reliance,你是可以信赖的,我不用盯着你,我不用打卡,不用干嘛。我交待你的任务很简单,很清楚地表达给你,你就要完成,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一定要完成这个品质。

第三,沟通。你要会沟通,我常常碰到很多设计师。曾经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摩托罗拉的设计师,我跟他讲不通,最后我拍桌子,这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我说:“你是设计总监还是我是设计总监。”不要怀疑了,你们现在都是老师对不对?我当老师的过程当中,我确实没有碰过这样的学生,但确实会有这样的学生,他很轴,北京人讲很轴,他就觉得这样对,不能去改。设计没有不能改的,设计都可以改,有需要就可以改。我刚刚已经讲了,没有Golden rule,没有黄金法则,你说设计如果有需要,它一定会被改,但是它会有一个界限。不是说今天随便来一个人说这个要改就改,不是的,当然要有你自己的一个标准,为什么要去改,但都是可以改的,因为我们不是艺术家。

第四,Team(团队),我昨天也强调了。我们刚才看到那个流程了,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写出来,不可能好一个人去完成,一定要是一个团队。所以你要是一个团队。大陆的学生,我有一种感觉,有一些人讲得天花乱坠,很会讲,但是真正做的时候,手底下的功夫都不行。我们公司现在已经被咬了很多次,所以我们现在严格执行,所有的设计师过来,要有三个月试用期,我们来观察你,给你三个月观察你,我们看到你的简历,哪里毕业,能力怎么样,得过什么奖,但是一用上去都不行。

设计要敢挑战权威,这个也很重要,当然跟我刚才说老板说就不听,那个不一样,挑战权威就是敢不敢挑战现状,因为我们是做创意的人,要勇敢地去挑战这个现状,不要说在这个框框里面打转。我觉得这也是大陆的学生最弱的一个环节。

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这个东西,我是这么一个想象和心态,我觉得工业设计如果说工业设计的知识库,假设有这么一个全能、万能的工业设计师的大师都懂这些知识,100分的话,我认为我只懂1分而已,我只对1%而已。但是我尽量在学。我也认为在座的各位可能也不是这样一个人,我认为你的1%,怎么样能够成长,就是我们要学,当然我很估计我的设计师,我要求所有的设计师一定要充分地沟通,一定要互相学习。所以我们在里面还有像小学生的导师制。我有时候就指名,这个同事哪里不行,我指定任务给你,你多少时间内要辅导上来,你要会分享。分享很奇怪的,透过分享以后,工业设计有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就是我这里有100块,我给这个老师50块,我就没50块了,但是工业设计的知识不是这样的,我给你50块,你又给我30块,我变了80块,但是你有50块。就是你要透过这样去互动。

最后我的总结,昨天很多设计业界的朋友都说“我们都熬夜加班”,我在这里就讲,我们公司基本上很少。因为我觉得首先设计师一定要有一个时间让他去学习,长时间这么去跑,我们不是机器。你希望一个设计师能够创作出一个好的东西,但是他又长期处在紧张、疲劳的状态里,他是做不出来的,他要有压力,但是不能长时间,所以我们的公司基本上很少加班,我们对面就是一个建筑师事务所,礼拜

六、礼拜天他们挑灯夜战,我们对面一到六点钟就全部黑漆摸黑的,大家都去唱卡拉OK了,去干嘛了。他们常常跟我们讲“哎呀,我很羡慕你们的公司。”其实不是,我觉得设计师不能只是设计师。

今天严老师讲了一句话,说喝酒,干什么都谈的是设计,其实我们公司不是这样的,我很鼓励设计师不要只是设计师,你设计师可以有另外的身份,你可以是一个歌唱家,你可以是一个弹钢琴的,你可以爱唱歌,像我们的公司,就常常一起去打球,去干嘛。我觉得除了设计之外,一定还要有一个什么东西,不能只有设计。不然的话,当有一天设计环境对你很失望的时候,那个挫折感会很重。你必须要有一点什么可以去疏解。

接下来我就很快,这是摩托罗拉的时候,摩托罗拉很清楚地把实习生到全球设计总监,每一个人爱十六个指标里面要具有的能力。我说这个是希望今天多一点业界的人,比较可惜的是,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学校的老师。这个标准,每一家公司不一样。这是我公司的标准,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是同等重要的。我这辈子只开过一个设计师,把他开掉了,是一个清华的,非常优秀,我把他开掉了,就是态度的问题,我很痛。因为他是我创公司的元老,我把他开掉了,因为态度不对。当一个人态度不对的时候,影响的不是只有你一个,是一个团队。

左边这部分我不细讲,左边这部分是态度,是价值观。是你进了公司以后再学习的。右边这部分是硬指标,意思就是说你到我们公司来,你是工业设计系的,你要做产品,这些是硬指标,你必须要会。左边这部分就是每一个人的敏感度,每一个人的经验,每一个人的知识,每一个人天生的敏感度不一样,他会有一些不一样,但是都有一定客观的标准,我们要定标准。

这个是我帮创维做的,因为创维毕竟还是一个企业,也是一样,态度跟设计技能。但这是所有定出来的,从助理设计师到设计总监,六个级职,他具有的能力。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因为创维遇到这个问题,就是只要你在公司里面工作七年或者是八年,你干到了设计经理以后,你的薪水就很高,在这之前你的薪水就是一般般,甚至很低。我想改变这个现状,因为设计师他有一个跟其它行业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有可能三年,因为经过他的努力或者是天分,他有可能干到六年的工作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这种东西在机械系,在什么机构是比较难看到的。所以我界定这个东西,每一次创维设计师,我跟他讲,你要升官,要发财,可以,你先回到这张表。所以,如果你是设计经理,结果你现在还是资深设计师,你不但不能升级,还得降级。如果你虽然只有两年经验,但是我考核你,完全达到设计部设计经理这样的话,就可以升官。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刚才讲的制度,当所有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制度的要求去强化自己的时候,就不用对设计总监或者是老板谄媚、勾心斗角,都不用了,你就做到你这个等级就好了。所以我很自信地讲,我所带的所有单位,我带的这个团队基本上没有这种东西,完全都是放在专业上面的。

我甚至为了要把创维的设计师的薪资结构改变,我跟企业这一边,做了整个行业的调查,这也是给大家做的一个参考,虽然大家都是老师。助理设计师跟设计总监,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就是他能赚的钱是多少钱,五年之后定出来。设计师的奖励薪酬制度是完全跟其它研究员都不一样的,这也得到了他们老总的认可,他们认为设计师应该独立一个系统去运作。

这样的话,就很公开、透明,奖励设计师拼命地往他的专业去做。

OK,记得我刚才讲了我们都是猪八戒,我希望经历过在座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我们未来都是孙悟空,我们的未来不是如来佛,但我们至少是孙悟空,可以让业界知道我们工业设计系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我们的形象,这个形象不可能跑别人,只能靠我们自己,希望大家以后都是孙悟空。谢谢!

未来国际教育企业简介 篇2

(1) 有效学习与传授知识,技能与态度之道(Learn and transfer the knowledge,skills or attitudes effectively)。

(2) 如何使用模拟操作进行学习,其效果与限制(Learn with simulators,the application,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s)。

(3) 专业素养能力的定义,以及其在生涯发展上的重要性(Defin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and its importance in the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4) 将教育原则由毕业前延伸至毕业后及终身教育(Extend the educational principles from the pre-graduate to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s(continued and life-long learning))。

(5) 使用有效的能力评估工具(Use of effective competences assessment tools)。

(6) 医学伦理的教育与评估,现况与未来展望(Teaching and assessments of medical ethics: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7) 医学教育目标的转变,由注重医学生能力培养到注重病人照顾结果(Paradigm shift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al objectives: from the students /doctors competences to the patient outcomes)。

(8) 医学教育未来所要面对的挑战(Challenges for medical education)。

以下将就 1-4项内容说明会议中所讨论的重点与查询相关文献后所整理出的心得,以收抛砖引玉之效。

(附记: 本人此次与会发表海报,荣获海报首奖(best poster))。

1 有效学习与传授知识,技能与态度之道

学习是一种接受新知识,进而将其吸收、整合入固有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与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新的问题,而学习的技巧可通过努力得到改善。主动学习的相关行为,例如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1,2]。所以近年在各国医学院风行的 PBL,其目的并不在于内容知识的快速取得,而在于一种态度及重要习惯的养成,对其生涯发展而言,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出其重要性和关键性。

与学习效果有关的因素包括学习者固有的知识根基,认知能力与特性,以及沟通上的障碍(例如语言)。一般人对于图片配上简单的述说(图主文辅)认知吸收的效率强过正式文章的记录配上图片(文主图辅),但其差异大小还是会因为沟通特质及其障碍而有所不同。使用多媒体(multimedia)的学习方式可以经由视听多源性刺激促进学习的速度(pace)与记忆的留存(retention)与转化。但过多源头与内容的刺激,尤其是不相干于主题的内容,反而不利于主体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2,3]。所以在作教材时,不是争奇斗妍,花招百出就是赢,而应专注于这种教材究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何? 这也就是医学教育现正流行之“结果导向”精神。

前段说明好的教材是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要件,而好的教材要符合以下要件:①具有连贯性(contiguity)及关联性(coherence):连贯性是指知识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关联性是指教材内容必须与主题相关[4,5]。所以在教学中宜避免过度强调与主题不相干的议题(seductive augmentation)。在Mayer et al[6]的研究显示图片旁边加上长篇缺乏主题的文字,只会降低学习的效果。②使用多重多样案例切入(multiplicity)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如果你只有一定的空间时间传授一个概念,你宁可多举一些实例取代艰涩难懂的理论[7]。③使用对比(contrast)。如果一个概念是相对的概念,最好正反例证同时使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8]。④主动参与(active participation)。前已说过可促进知识的记忆留存与转化[9]。⑤使用混合性概念(mixture),意指使用生活上的原理解释医学专业的理论,例如使用电路学RC或RLC电路解释肺生理学上的现象。这种混用法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建立上有过去的基础提供支持。另一种教学混用法是使用理论介绍-实例分析交替使用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法据研究效果超过先将理论介绍完,再介绍实例的教学方式[10]。⑥知识的整合(integration)。众所周知知识整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与应用[11],所以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临床基础学科间的整合,因为医学生所要面对的是整体的病人,并非个别的疾病本身。⑦有效的传播(proper distribution)。据研究在教学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重复多次性教学刺激(例如两周一次,一次1小时,持续60周)的学习效果胜过单次密集训练(例如连续5天,每天6小时的训练)。这告诉我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相关接触病人的课程必须及早进行,多次重复,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12]。

2 如何使用模拟操作进行学习,其效果与限制

模拟操作(simulation)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仿照实境的设计,进行操演以评估其技巧与能力[13]。有关仿真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中国的围棋游戏(Wei-Hai)。近代拜信息科技进步之赐,模拟操作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包括建筑、工程、法律、航天、军事,以及医疗等。使用模拟操作的原因包括实际操作的高成本与高风险性(军事、航天、医疗),或是操作本身的复杂性(建筑,工程),实际操作机会少但重要,以及需要群体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法律,医疗)等[14]。在建筑业使用模拟操作已可做到设计、判断、操作并具有评估系统(NCARB)[15]。模拟操作在法律上的应用,美国已可作到法案分析,法庭情势分析,并可实时评估学员的能力[16]。模拟操作在航天业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太空总署(NASA),在当时使用的理由是70% 的空难事件是由于人为疏忽导致[17]。在军事上计算机仿真沙盘推演也愈来愈普遍,并已有精准的群体及个体评分系统[18]。

模拟操作在医学上的应用导因于医师面对病人在理学检查或沟通技巧方面的不足所可能导致的医疗质量问题。由于病患自主与隐私日益被强调与重视,使得医学生接触病人学习的机会日益减少,如何让这些学生在接触病人前就有较好的能力,就有赖于模拟操作的训练[19]。模拟操作除可提供医学生重复机会之高度拟实性训练外,还可以提供无压力的学习环境,针对不同能力设定不同难度的训练,以及促进学员知识整合,自我学习及有效回馈[20]。在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中,模拟操作可应用于处理实际临床的问题以及测试团队合作(teamwork collaborations)的默契[21]。在模拟操作中,我们可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用客观的检查表(checklist)进行评估(assessment),以及建立多目标的学习模式,包括自导式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示范性教学(demonstrative teaching),客观结构式临床评估(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模拟式床边教学(simulated bedside teaching),以及模拟手术或侵入性操作(simulated operations or invasive procedures)等[22]。有关团队合作评估在决定过关与否(pass or fail)方面仍存在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包括团队中如果只有一人表现不及格,或是当团队犯错后,立即使用有效方法弥补的情况下,团队表现应算过关还是不过关的争议。一个好的模拟操作通常包括以下的特质,包括培养操作中关键步骤(critical performance)的能力,高度拟实境性(replicating critical features of real life),对于可能情境的涵盖性(range of situations),以及在操作中提供适当的回馈[23]。

在医学上应用模拟操作,在未来会应用到更多实境模拟(virtual reality)与数字影像技术(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ies)[24]。数字医师(digital physicians)进行三度空间全方位医疗(three dimensional holistic medicine)将成为未来的潮流[25],但这种高成本的投入是否相对带来更多效益则仍有待评估[26]。在着手进行这些研究中会面对许多难题,包括设定标准与评分机制,如何解释现有的数据,信效度如何,成本效益(cost effectiveness)的分析,在伦理议题上的发掘以及质量上的权衡等[24,25,26]。

在医学教育中当我们推行模拟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学习者的背景,是在校学生还是已毕业的医师。其次是在这些操作中哪些是必须学会的技巧,而模拟操作本身是否具备这些条件。此外,如何设定其测试范围与复杂度以及有效回馈机制以达到学习的目标也十分重要。最后就是要考虑成本效益因素[24,25,26]。目前广泛使用于欧美医学院或教学中心的模拟假人,如SIMMAN,可训练学生去作循环呼吸之理学评估,包括脉搏与心肺听诊等。除此之外,还可训练基本临床技巧(气管插管,中心或周围静脉导管置入),以及训练医疗人员(急诊,加护病房或手术室)面对紧急状况的团队合作等[27,28]。在成本效益评估方面,过去文献研究显示仿真假人在训练团队合作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益,但对于临床理学检查及技巧训练而言则投资报酬率低[24,25,26,27,28]。因此,这种模拟假人目前仅应用于客观结构式临床测验(OSCE)及毕业后专科医师养成或继续教育训练(CME)等方面[29,30,31]。

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各有其关键的要素(critical elements)[32,33]。对于解剖学的模拟学习而言,具有3D动态观察功能是促进学习的关键;对于心肺生理学而言则注重血液及气流动力学(hemo-or aerodynamics)的解说; 在循环系统的理学检查上,多模式的心音配合脉博是关键的成份要素; 在膀胱镜则强调周边操作组件的齐备性; 在腹腔镜模拟操作上则重视触觉力回馈(touch feedback)系统[30,33]。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未来在选择与比较不同仿真器上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过仿真器再好,学习效果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动机。研究显示,解剖学仿真学习的3D动态观察功能只对有较高学习动机或能力强的同学具有学习上的效益[34]。此外,基于成本效率因素考虑,高成本的仿真器在使用范围上需要有所限制。例如,Harvey 型模拟假人具有高模拟度,广领域心肺理学检查的功能,就如同前段所言,适合应用于实习前后的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evaluation),或国家考试中客观结构式临床测验(OSCE)等[35,36]。在临床外科的应用上,由于内视镜手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仿真器操作变得十分重要。根据研究显示其学习效果介于阅读书籍及尸体(cadaver)手术操作之间,这点十分易于理解[37]。不过后续研究发现使用尸体进行手术或使用高仿真度仿真器所投入的成本不如使用较低成本的模拟箱加上重复性的练习[38,39]。这告诉我们,不是贵就代表好,我们必须认清目标是什么,做最适当、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资。

3 专业素养能力的定义,以及其在生涯发展上的重要性

临床能力(competence)的定义是有能力(able)、适当(adequate)、安全(safe)且符合标准流程去执行医疗行为。故其行为是具备充足能力(sufficient and capable),适当(suitable)、合法合格(legally and qualified),且符合目标(fit for purpose)[40]。有关临床能力更广泛而全面性的定义是习惯性(habitual)且明智的(judicious)应用知识、技术,表现合宜的态度在每日的工作上[41]。根据美国医学院校联盟(AAMC)的定义,一个具备合格临床能力的医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knowledgeable),高明的技巧(skillful),负责且真诚的态度(dutiful and altruistic)[42]。

过去文献中,有一些针对临床能力或技巧加以分类的不同主张。Ban N[43] 将临床技巧(clinical skills)分为以下方面:知识(knowledge)——包括生物学,流行病学以及症状诊断学; 技术(skill)——包括医疗操作、沟通,写作病历以及使用信息能力; 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包括实证医学(EBM)及诊断推理能力; 对病人与同侪间相处的态度(attitudes)以及专业素养(professionalism),包括学习动机与态度,注重伦理与正确价值观等。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44]定义临床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包括照顾病人(patient care),医疗知识(medical knowledge),实践基础的学习与提高能力(practice 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ing,PBLI),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专业素养(professionalism)以及系统性执行力(system-based practice)。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45] 将医师成长所需具备的能力分为内外层共七个方面。内层核心能力包括信息处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关键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及沟通技巧; 外围能力包括临床技巧、科学根基(scientific foundations)、族群健康、专业价值观与态度。Harden RM[46]则将临床能力分为三层,最内层为工作执行方面(做正确的事,doing right things),包括病史询问、理学检查、态度、人际关系等。中层为工作方法方面(把事做正确 doing things right),包括科学认知、推理能力、症状诊断学、临床报告(presentation)、实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以及其它问题解决技巧等。外层为工作态度方面及专业素养。

在临床能力培养进程上常用之学习锥(learning pyramid)概念[47],从下而上依序为: 第一层为知(know),指的是对一般性生物医学知识的了解; 第二层为知道如何应用(know how),指的是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第三层为表现(show),由知到行的阶段; 第四层是实际去做(does),指的是生涯上的角色模范(role model),专业素养包括态度、伦理与临床决策能力。传统医学教育的传授多只注重第一层知的部份,近年来所作的系列改革,包括教学内容的改变(临床与基础整合,重视伦理法律与其它人文通识教育,重视临床技能与沟通技巧),以及教学方法及评估的革新(使用问题导向,互动小组式,主动求知,实证医学,标准病人,客观结构临床测验(OSCE),迷你式临床测验(Mini-CEX)以及全方位回馈评估(360 degree assessment)则将教学目标提升至较高的层级。

承上,在学习锥中最高一层的目标,也就是专业素养(professionalism)已逐步成为改革式医学教育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目标[48,49]。有关专业素养的定义,根据美国内科专科医师学会(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ABIM)的定义,分为三大使命与六大要素,三大使命包括最高标准与优质的执行医疗,维护病患的利益(interests)与福址(welfare),以及负起社会群体对健康需求的责任。六大要素包括真诚(altruism)、负责任(accountability)、追求卓越(excellence)、诚实(honor)、正直(integrity),以及尊重他人(respect for others)[50]。美国医学院校联盟(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所定义的医学生四大能力目标中,其中两项(真诚与负责)与专业素养有关[51],而在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中所定义的六大核心能力中,专业素养也位列其一[52]。

虽然医学生所要培养的临床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据过去文献研究,对于未来生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专业素养[53,54]。这项发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具有专业素养的人,不仅可以和病人沟通良好,也善于判断情势作出正确的抉择,同时具有高度的动机去追求知识与技术(等于涵盖了ACGME所列之其它五项核心能力)。最重要的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人由于面对病人与同事都以真诚的态度相待,故不仅其行为被他人所尊敬,其行为即便是在没有监控机制下也是值得信赖的。反之,违反专业素养的行为在未来的行医生涯中会面对较多的医疗失误与法律纠纷问题。在加州医学会对旧金山大学医学毕业生所作的病案对照(case-control)研究发现,任何毕业前或毕业后的知识或技能指针[包括 MCAT scores,USMLE(美国医师执照考)分数,在学成绩 Grade point average等],都不影响日后行医过程中所遇医疗失误或相关法律诉讼的机率。影响法律纠纷或医疗质量的唯一影响因子就是专业素养的有无[53,54]。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一些特定违反专业素养的特质,例如不负责任(irresponsibility),自我改善动机差,焦虑,缺乏安全感,神经质,思想不成熟,做事动机不强,以及与同侪相处不佳等,都与未来医疗失误或法律纠纷机率有正相关[55,56]。严重的是,这种风险会随时间累积而增加,如果此类医疗人员不接受继续教育训练则情况会愈严重[56,57]。

4 将教育原则由毕业前延伸至毕业后及终身教育

基于医学教育终身学习的目标,故其理念与实施不应仅限于毕业前学生,也应扩展及毕业后一般医学,专科与次专科训练,以及次专后的医师继续教育。过去的医师毕业后继续教育,多仅着重于学前学习锥中第一阶层知识的教育,对于技术的考核与专业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58]。除了专科及次专科训练有笔试及口试外,继续教育本身与医师生涯考核并无有效回馈的评估机制。所以针对医事人员继续教育的问题,必须注重教育的内容以及评核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回馈性,就如同现今之毕业前医学教育改革一样。

过去文献研究显示传统医学继续教育(CME)仍有其效益,包括知识的传播,改变医师的行医态度,得到技术,改变医师行为,改善其行医效果等。不过,这些文献研究质量并非很高,故其可信度令人质疑。在有关继续教育成效自我或同侪评估上[59],以及在改善自我行为或医疗效果上[60],发现其并无明显效益。故有学者提出传统医学继续教育需要有所改变[61]。就如同前段所言,传统医学继续教育太过偏重知识的传授,对于技术,能力与态度的培养仍有欠缺。故而新的概念,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实施的持续专业素养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制度,就能够确实符合于教育目标——给予病人最好的照顾。而持续专业素养发展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外,还提供许多新的教育选项,包括期刊导读俱乐部(journal reading club),经公开检定之自我评估计划(accredited self-assessment programme),临床工作综览评估(practice review and appraisal),结构性学习计划(structured learning projects),教育发展,教学以及研究等[62],这些有助于学员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及专业素养的孕育。在专业素养发展计划中包含以下区域,当地听证会(local audits),医院毕业后继续教育会议(hospital postgraduate meetings),医学院为基础的教育学程(college-based educational events),专科医师群会议(specialist society meetings),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meetings),区域/全国性听证(regional/national audits),跨科部会议(grand rounds or interdisciplinary meetings),专业素养发展课程(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教学及临床报告性会议(teaching and presentation meetings),毕业后考核评估(examining postgraduates),以及自导性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等[63]。相关研究发现这种新的毕业后发展计划可以有效进行学习及促进知识技能的传递,此外还发现这些人会有更有效之专业素养发展,更好的沟通技巧及临床表现,以及更好的学习模式(成人学习模式 adult learning,意指主动及终身性学习)[63,64]。

摘要:第四届亚太医学教育会议于2007年2月9-12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召开。其中心议题为“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在此我们将针对本届会议中一些重要的议题,包括学习心理学,模拟学习,临床能力,毕业后训练教育改革,有效的成果评估,如何教导及评估医学伦理的学习,医学教育目标的转变以及未来面对的挑战等作一综览性的叙述。

教育国际化及其未来走向 篇3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价值链;教育服务市场;治理结构

自2006年5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决定依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以来,根据相关指示,我们对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动向等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期间重点研究了教育国际化和各国国际教育战略走向。近年来,教育国际化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也存在诸多争议。

本次报告的主题是“教育国际化及其未来走向”,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第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和结果;第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和趋势;第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内涵、动因和结果

(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要素跨境配置、教育教学过程跨境重构的过程

何谓教育国际化?从根本上讲,就是教育发展要素跨境配置和教育教学过程跨境重构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双向、跨境、跨界,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各国间教育市场的相互开放,二是不同教育体系之间学位和资格的相互承认。这两个基本前提缺一不可,否则教育要素无法持久地跨境流动。没有教育要素的跨境流动,教育教学过程的跨境重构亦无从谈起。

教育国际化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有主动国际化与被动国际化之分。主动国际化意味着根据自身的主观意愿,积极主动参与、推动国际化进程,并从中获取理想收益;被动国际化则意味着被国际化浪潮卷着跑,自身利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的是被动国际化。这是许多国家反对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够避免被动的教育国际化,积极争取主动的教育国际化。

(二)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全球化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全球化影响无处不在,其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决定教育国际化发展大趋势的时代因素通常包括下列四个方面:一是生产关系和职业岗位分布全球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国际化人才需要;二是全球人口流动带来的文化多元化发展需要;三是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治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需要;四是全球性事务和全球市场发展的需要。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生产一体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演绎出美妙的“微笑曲线”,即全球产业价值链曲线。“微笑曲线”将全球各地的开发商、生产商、服务商和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将全球范围内不同的职业岗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价值链的两端是研发设计和品牌管理,它们因技术领先和渠道垄断而常常获得高额收益;在价值链的中部分布着大量的加工制造和中低端服务岗位,它们因可替代性强而缺乏较高的附加值。比如,大家钟爱的iPhone手机,就是生产全球化的典型代表。一部iPhone手机看起来很小巧,但是它的生产涉及4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200家企业、800家生产商和130万名员工。其中,美国在研发和品牌方面具有主导地位,一部手机可以赚360美元;日、韩通过生产关键零部件,一部手机可以赚187美元;而中国大陆主要负责制造、加工和组装,一部手机只能赚6.5美元。中国在iPhone手机的生产过程中承担了大量的业务、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获得的经济收益并不明显,这就是生产全球化的现实。

“微笑曲线”是生产全球化演绎的结果,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对此,我们除了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积极承接中低端服务外,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努力向价值链两端前进。如何尽快走向价值链的两端?常见的一种策略是购买先进技术,另一种就是大力发展教育。通过发展教育,我们可以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强化创新体系,这是根本之策、长久之计。面对产业分工协作的全球化,无论买技术,还是办教育,我们都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教育国际化也由此而兴起。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正演绎出一条全球教育价值链。在隐约显现的全球教育价值链的两端,分别是高水平大学和权威资格认证及测试。目前,高水平大学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权威资格认证及测试也主要被欧美发达国家所掌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流中主要做的还是基础训练。从价值构成的角度讲,基础训练的含金量比较低。

(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四个衡量维度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国际化水平的维度主要有四个:第一,要看该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的开放程度;第二,要看该国家或地区教育要素跨境流动的速度和便利程度,包括学生、教师以及教育资源的流动;第三,要看该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教育要素跨境配置的广度;第四,要看该国家或地区实施跨境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如果一个地区的相关维度得分高,就表明该地区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高,反之亦然。

(四)教育国际化促进地方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教育国际化是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为了教育国际化而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逻辑。教育国际化之实质是提升效率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教育国际化之具体目标因推进主体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有的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有的学校更加注重能力建设;有的学校更看重人力资源开发;还有学校则主要出于国家贸易促进或发展援助的目的而参与教育国际化。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不同的时间内,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具体目标亦有所不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现阶段很多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部分学校开始考虑经济收益问题。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家的学校来讲,教育国际化价值取向更侧重于追求经济收益。所以说,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教育国际化价值取向是不尽相同的。

现在,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对教育国际化的热情很高,有的甚至高过学校。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三点。第一,教育国际化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城市转型。教育国际化可以带动城市和地区国际化,可以带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文化、出版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无烟产业,特别是可以带动房地产开发,带动土地价格和房屋价格攀升,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收益。第二,教育国际化可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率先富起来的以及从事跨境商务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教育消费能力也随之显著提高,多样化教育需求成为推动各地教育国际化热情高涨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教育国际化可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进而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吸引力。

(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结果是国际教育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过程,任何过程都会产生某种结果。国际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具体结果。这里所说的国际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教育”“国际比较教育”或“比较教育”。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教育”主要指相对于本土教育的他国教育,准确地讲是“国别教育”。“国际比较教育”或“比较教育”是一门学科,是专门比较分析不同国别教育发展进程和经验的学科。通过对不同国别教育的比较分析,如分析A国家和B国家以及更多国家的教育,找出教育发展的某些经验或规律,是国际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这里所说的国际教育是一种教育形态,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一种现实存在,其实质是多个教育体系合作、跨境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也被称作跨境教育。典型的如现在流行的N+A和N+A+X教育模式,教育的获得和成才的过程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封闭的教育体系,而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过程。一名学生在A国家接受基础教育,然后去B国家接受大学教育,大学毕业后去N国家接受研究生教育,在多个国家不同教育体系内完成自己的学业,这就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结果。

二、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一)教育要素跨境流动日趋频繁,全球教育服务大市场初步形成

1.国际间学生流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学生的对流已经成为常态,但总体来说,学生流出还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长期留学生方面,这些学生主要流向OECD国家和G20国家。10年来高等教育长期留学生增长了1.5倍,每年净增大约20万人。2011年,全球高等教育阶段长期留学生有430万人,其中53%来自亚洲地区,21%来自中国。中国是留学生输出人数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印度。美国是接受留学生最多的国家。2011年,美国接受的留学生人数占全球留学生总人数的16.5%,英国占13%,德国占6.3%,法国占6.2%,澳大利亚占6.1%,加拿大占4.7%,俄罗斯占4%,日本占3.5%;中国占1.8%,排在第11位。

2.国际项目与机构流动快速增长

截至目前,国际项目和机构流出以欧美国家为主,而且贸易导向特点突出,特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这些国家的项目与机构主要流向海湾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国。最近两年亚洲国家的项目与机构主要流向了非洲,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印度和马来西亚在非洲兴办了一些大学分校。英国一项调查显示,大学海外校园近年来呈快速发展态势。2012年,全球大约有225个大学海外校园,是2006年的两倍。这些大学海外校园在海外独立运作或合作运作,具有固定校舍,而且可以颁发母校的证书。

据初步统计,美国大学建设的海外校园数量最多,目前已建成78个大学海外校园,另外有13个大学海外校园处在筹建中。美国大学热衷建设海外校园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三点:一是二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建立了很多美国学校,具有建设海外校园的传统;二是美国高校具有科技创新优势,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和邀请;三是“9·11”事件之后,赴美国本土留学受到一定限制,许多海湾国家学生有在当地接受美国大学教育的迫切需要。

目前,英国的大学海外校园总数占世界第二位,法国占第三位,印度占第四位。近几年,英国和印度的大学海外校园发展得很快。据统计,目前中国已建成1个大学海外校园,有3个尚在开发中。接纳大学海外校园最多的国家是阿联酋,有37个。其次是中国,有17个,还有7个正在筹建中。另外,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卡塔尔也是接纳大学海外校园较多的国家。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大学海外校园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些学校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倾向于开展连锁店式的经营模式。2010年,我曾经统计过全国各省市中外合资办学的情况,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高职院校易成为连锁店式合作的对象,主要合作方来自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澳大利亚有些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学院同时在中国运营着44个合作办学项目,本校无法派遣足够数量的教师以满足中国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课教师的数量要求(必须达到1/3)。因此,在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谈判时要求中方取消相关规定。1990年成立的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先后在亚太地区建立了38所海外学院(其中11所分布在中国),这些海外学院基本上都是连锁店式的经营模式。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马上要到另外一个课堂去,在全国各地的各个教学点之间流动,学生意见很大,因为他们遇到问题时无法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为了保障教育质量,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连锁店式的校园和项目的扩张。

3.教师的流动广受欢迎

聘请外籍教师,派遣教师到海外任教,是学校国际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高水平教师成为国际性稀缺资源。目前,很多国家的高校都在面向全球招聘教师,呈现竞争态势。日本高校是通过聘请国际教师实现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也曾出现过引进美国高校合作办学的高潮,合作院校一度达到40多所,后来由于学历认可、收费等一系列原因,于90年代中期纷纷关闭,日本高校开始专注于通过引进国际教师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日本高校聘请国际教师1.7万多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5.1%,处于较高水平。

4.在线教育受到广泛关注

此前,国内很多学校开展过在线教学(E-Learning)。在线教学关注较多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学校通常对硬件建设比较关注。但是慕课(MOOCs)出现以后,利用网络技术公开大学资源,快捷方便且无需专门的硬件投入,为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的电化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目前,全球高校都在热议慕课,特别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一批知名教授主导的慕课免费开放后,引起了广泛反响。有人惊呼,慕课可能会从根本上颠覆高等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有人关注,一旦慕课进一步发展成为学分获得、学历认可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市场监管和质量保障将难以应对这一变化。这些都是新的课题。

5.全球教育服务大市场初步形成

截至2013年底,共有159个经济体加入了WTO,其中有69个经济体明确承诺开放教育服务。尽管目前只有43%的WTO成员承诺开放了教育服务市场,但是这些成员所拥有的人口数占全球人口总数的70%以上,所拥有的GDP总量占全球GDP总量的89%,所产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国际贸易总量的85%。也就是说,在全球主要的人口聚集区和经济活动区,教育服务市场是开放的,全球教育服务大市场初步形成。目前尚未开放教育服务的成员主要是1995年以前加入的成员,近年来新加入的成员基本上全部承诺开放了教育服务市场。

另外,近期涌现的200多个区域贸易协定中大部分涵盖了教育服务开放的内容。我国近两年签订了大约11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协议大部分包含教育服务市场开放的内容。

随着教育服务市场的开放,许多国家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据统计,2013年,在美国留学的国际学生的经济贡献达240亿美元,带动了31万个就业岗位。2012年,教育服务出口为澳大利亚带来了150亿澳元的收益,稳居第三大出口产业和第一大出口服务部门。2012年,国际学生给加拿大带来的经济收益达84亿加元,带动就业岗位8.7万个。2009年,英国教育服务出口高达141亿英镑。中国是全球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是许多国家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教育服务消费市场。根据我们去年的测算,中国约有110万海外留学生,带动了大约2100亿元人民币的教育服务进口,而同期中国的教育服务出口额大约只有200亿元人民币,是进口额的1/10。就教育服务贸易而言,中国长期处于逆差地位。根据我们的分析,在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WTO成员里面,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开放水平处在中等位置。

(二)教育教学全方位创新再造,教育国际化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方式、业务流程、活动规则和评价标准出现了全方位的创新再造,教育国际化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首先体现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全球配置。如各国的教育机构积极引进、开发国际课程;聘请多国教师和管理人员;招收国际学生;借鉴国际教学理念;采用多语种授课。其次体现为教育教学业务流程的创新再造。比较典型的是多方跨境教学、连锁店经营式教学、学分转移互换、全球网络化大学、网络授课等。再次体现为国际性教育活动规则和评价标准的诞生和应用。比如UNESCO教育分类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基本参照,IB国际课程被140多个国家认可,OECD组织的教育测试(PISA,PIAAC,AHELO,TALIS)广受关注。最后,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常态化,国际交流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全球化深入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新的竞争领域

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学生层面的你来我往,而是直指国家层面的战略竞争。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与利益博弈,无论在经济危机时期,还是经济繁荣时期,国际教育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国际教育成为高效、无污染、较少受发展周期波动影响的常青产业。

教育国际化成为部分国家实施全球化战略、经营全球市场的重要举措和依托。通过开发并主导全球教育服务体系,掌握全球教育价值链,既可以输出价值观、延揽人才,还可以获得高额经济收益,可谓一举多得。这也正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对教育服务贸易和教育国际化热情持续高涨的原因之一。通过对多个国家教育政策的跟踪研究,我们发现有两个趋势性的动向值得关注。

第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实施国际教育战略,面向全球市场,展开战略竞争。如加拿大在今年制定了《国际教育战略:利用知识优势,推动创新与繁荣》,提出2022年接收45万国际学生,带动161亿加元消费,创造17.3万个就业岗位的战略目标。美国2012年发布《国际教育战略:通过国际教育与国际参与在全球获取成功》,提出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教育外交、能力建设等战略任务(见图4)。

第二,全球多地正通过建设国际教育中心来争夺国际教育资源。它们既有欧美教育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荷兰等,也有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东亚国家和地区,还有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南非等海湾和非洲国家。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已有多个APEC成员规划建设地区教育枢纽(见图5)。

(四)国际教育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并不太平,竞争出现了新形式和新体现,国际关系日趋复杂。教育国际合作的大局意识和长远部署越来越重要。国际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更是现代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格局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主导世界格局的三大抓手(美元、科技创新、国际组织)依然有效,美国倡导的普世价值观不会被放弃。但是在局部出现了一些新的改变,一是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兴起,国际经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独享的垄断收益。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开始积极谋划建设排他性地区机制,如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议、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等,这将使国际竞争进入更加复杂的新阶段。二是中国的崛起进入了关键时期,国际性摩擦越来越多。一方面,中美建立战略互信越来越困难,带来一系列挑战。另一方面,利益博弈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周边地区的利益博弈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变数越来越多。这些都对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各国需要未雨绸缪、统筹考虑。

三、对策与建议

战略决定方向,战略决定未来。最关键的竞争不是事务竞争,而是战略竞争。目前,许多国家在制订国际教育战略,展开战略竞争。我们在这方面总体上是滞后的,急需把制订我国的国际教育战略提上日程。前段时间,我们提出了“发展教育,经略世界”的理念。

(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未来

第一,跳出事务谋战略,跳出教育看教育。2007年,澳大利亚联邦的七个部委联合发布文件,由教育部牵头,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达成高度一致。这个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第二,明确战略的方向与重点,慎选路径与对策。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国际化要格外注重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见图6)。

(二)加强战略协动,避免战略干扰

做到教育、文化、外交、贸易、投资、旅游等协同互动,避免出现战略干扰,特别是要避免一些不良商业行为带来的影响。一些不良的商业行为,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没有处理好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就会对后续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功亏一篑。

(三)扩大教育开放,推动中外融合

第一,我们应该坚信,中外融合可以创造新的文明。为此,应该长期秉持对外开放的姿态,努力做到对海外文明不排斥,对中华传统文化不放弃。第二,以全球视野谋双向开放。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教育国际化促进教育现代化;通过文化与市场途径,走向全球市场,经略全球市场。与“引进来”相比较,我国大部分学校“走出去”动力不足,缺乏经验。本人建议,在进一步利用好孔子学院等文化途径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合理利用WTO贸易规则和市场通道。第三,平衡自信心与危机感。扩大教育开放,走向国际市场,既需要有自信心,也需要有危机感;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处理好自信心与危机感的平衡。有人说,中国社会从来不缺成就感,但是缺乏危机感。美国社会即便发展成就很高,却也经常开展危机感教育。1958年,美国各界惊呼“国家处在危险之中”;2008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到处宣讲“美国正处在第二次卫星时刻”。也有人说,目前中国的教育,既缺乏自信心,也缺乏危机感。教育没有理论自信和模式自信,学校没有学术自信和评价自信,表现在国际合作中就是被动参与的活动多,主导开展的活动少。没有自信,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力就会不足。相反,教育没有危机感,对许多现实中的问题就会视而不见,国际合作交流就会成为一种摆设。上海参加PISA测试,并连续两次蝉联全球第一,为上海基础教育教学和评价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世界也为之惊叹。但是,很多家长宁愿卖房也要送小孩进重点学校,不愿就读一般学校;很多高中热衷引进国际课程,借外国学校名义高价招收学生,似乎又反映了某些未被重视的发展危机。

(四)打造国内高地,经略全球市场

第一,规划建设国际教育中心,积极应对教育国际竞争。目前亚太地区多个城市规划建设国际教育中心,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在教育资源集中的城市建立我国的国际教育中心,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等。我们规划建设的国际教育中心,将是一些综合性的人才培养和创新中心。首先,它们应努力成为全球高端人才的“中国培养”中心;其次,它们应努力成为全球重大思想和关键知识的“中国创造”中心;再次,它们应努力成为全球主要产品和关键服务的“中国制造”中心。第二,继续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利用现有四大试验区(示范区)平台,在机制创新上做更大的文章。第三,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升国内大学的竞争力,从“985”到“211”,花了不少精力,投入了不少资源,但是收效似乎不尽人意。我们曾对全球高校排行榜进行过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大学的排名正在退步。2005年,我国有4所高校进入全球百强高校榜,而到2009年,只剩下了2所。2014年的全球大学排行榜里,北京大学从之前的第5名下降到第8名。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进行深入反思。近年来,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校竞争力可量化结果的打造上,而忽视了学校活力的建设。缺乏活力的学校,必然缺乏竞争力。影响学校活力的因素可能有多种,其中有两种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一是畸形高涨的房价及不合理的住房制度安排,对中青年教师现实生活造成枷锁般的约束,使之无法安心进行科研和学术创新。其二是不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让中青年教师看不到明确的专业发展前景。因此,建设活力学校,提升学校竞争力,很多时候不只是在校园内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从学校之外及学校治理结构上下大功夫。第四,布局全球战略节点,经略全球市场。其中,关键是做好布局,经略世界,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梳理了全球主要战略的关键点,大致包括10个教育合作大国和46个教育合作关键国。建议加强对这些关键节点的战略布局,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力度,同时加强对欧洲地区教育驻外资源的整合。

(五)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治理结构

第一,健全服务体系,培育第三方力量,包括培育评估、认证、考试、咨询、市场服务等。第二,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管理队伍。目前,中央政府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行政权力的下放,教育部门也不例外,为避免出现梗阻或短期的市场混乱,建议做到统筹管理与权力下放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同时,加强事中管理和事后问责机制,建立权力下放后的监督问责机制。

汇聚国际教育集团企业文化1 篇4

一、我们的愿景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培训及咨询公司

汇聚是一家面向大中型企业,对企业总裁及核心团队提供商业培训及商业咨询服务的公司。汇聚在短短4年时间里已由原来的10名员工、300平米办公地点的小公司迅速成长为拥有1000多员工、18家分公司的大型企业,跻身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前三甲。汇聚的高速成长,其动力来源于这1000多名经过严格训练、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团体。因此汇聚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众多优秀人才的推动下,我们的汇聚定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培训及咨询公司。

二、我们的使命是:致力于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引领中国

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汇聚集团创始人俞凌雄先生等在公司创办伊始就怀揣着伟大梦想——致力于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引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在他们看来,一个企业在做大了之后再想做强就会很难,原因在于:企业做大后人员众多、鱼龙混杂,难于管理,很难有足够的执行力度去祛除病症。所以,企业应该先做强,各方面管理到位,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我们的宗旨是:拒绝理论,注重实战,帮助客户提升利润

客户可能会觉得纯理论的东西华而不实,看得见摸不着。所以,汇聚的团队就从实战出发,给予客户的建议就是能使企业实现利润的良策。在丰厚的利润面前,客户对汇聚的能力也就无从怀疑了。

四、我们的精神是:简单、专注、犟性

人往往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反而使问题难以解决。汇聚人就不用走那样的弯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觉得对的想法可能是公司决策层早就想过的而事实证明那又是错误的想法,因此他们不需要去固执己见,只要做到听话、执行,按要求去做就行了。人做事最忌三心二意,要想成功,贵在用心专。在做事的过程当中,除了专注以外,更要有犟性,一定要坚持到底,不成功不罢休。

五、我们的作风是:信守承诺、没有借口、绝对服从、永不言败

全体汇聚人都拥有的这样的良好作风:一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决不能因为发现自己做出的承诺很难兑现就找借口往后缩;同时还要像西点军校的学员那样,对上司的要求要绝对的服从,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

六、我们的价值观是:

 客户:一切以客户的价值为根本

客户作为企业家,公司的利润是其最关心的,所以我们就要从企业的切身利益——利润——出发,帮助客户完善企业管理,为客户本人及其公司争取价值。

 团队:上下同心、齐力断金

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如果队伍中有人搞特殊,那么整个队伍没有凝聚力,自然也就没有战斗力。因此,没有卓越的人才,只有卓越的团队。

 规则:制度第一、领导第二

再好的制度挂在墙上不去执行,也就是一纸空文毫无用处。如果领导制定了制度而其本人不去执行,必然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按规章制度办事,以规矩立方圆,整个公司才能各司其职,运效如飞。

 感恩: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赢得尊重

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诚挚待人,用爱感化周围的人,进而赢得别人的尊重,成功的路上自然也就没有绊脚石了。

 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员工首先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任,自己不对自己负责,还有谁会对你负责呢?自己没有一颗上进的心,甘心堕落,当然也就不会有人会拉你一把了。工作上不努力,经济上就没有回报,为了自己也得好好工作。员工的成长与企业是分不开的,员工只有投身到企业的发展事业中去,才能随着企业一同成长。最后,个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也是分不开的,每个人活着社会中都有他的社会责任。比如,当你经济上有能力的时候,是否想过要为灾区的同胞们献一份爱心?

 标准:时刻保持巅峰状态,凡事以第一名为目标 人只有在精神饱满是状态下,做事才会有自信,才会有动力,才会让你的观点被别人接受,做事才会成功。但凡能被人记住的人都是很突出的人,就像人们都知道雅典奥运会上110栏冠军是刘翔,有谁会记得第二名是谁?所以道理很简单,只有你突出了你的光芒别人才会看得见,你的价值才会被认可,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了”,我们务必最求做到最好。

七、我们的核心理念是:

 生存理念:唯有正道,才能长存

想要生存下去,唯走正道。毛主席带领人命走革命之路,最终使人民当家作主,其本人成就了一番伟业;反观国民党反动派只会压迫人民,最终落得个被人民唾弃的下场。做企业也是一样,坑蒙拐骗,得到的利益是眼前的,终会有一天为此付出代价。而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急人之所急,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和服务,企业才能走的长久。

 创业理念:磨难是成功者的必修课

人说小成靠朋友,大成靠磨难。一个企业没有磨难的历程,在大风大浪到来时就很难支撑下去。所以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坚挺过来的,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

 发展理念: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个人的利益是小,公司的利益是大,只有公司壮大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很多时候为了公司的发展,应该暂时先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 经营理念:汇天下名师,聚四方英才,创千秋伟业

汇聚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快,是因为有众多名师众多英才的加盟。大家汇聚智慧与力量,定会开创一番千秋伟业。

 竞争理念:超越自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总是跟对手比是不对的。对手的标准时时在变,自己也跟着变来变去只会手忙脚乱。人应该以自己为参照物,跟自己比一次比一次做的好,这就是在发展。根本不用管对手怎么样,让对手无话可说,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 销售理念:销售一切都是为了爱

销售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去欺骗,对客户一定要真诚,真诚的待人必有真诚的回报。怀着一颗大爱之心去跟客户交流,客户信赖你,认可你,合作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 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用爱做服务

一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客户的问题,做服务就要用心做,让客户满意且愿意继续合作,这才是成功的服务。

 品牌理念:品牌造就价值,价值造就财富

很多实体企业做的产品品质相似但价格天壤之别,原因在于当一种商品成为一种品牌的时候,人们对它的认可度就会非常高,那么这种商品就会价值翻升。我们做企业培训也是一样,当汇聚成为一种教育界的品牌时它就会有不菲的价值,每一个汇聚人也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财富。

 财富理念:金钱乃身外之物,成长乃人生第一财富 金钱是花了还能赚的东西,不必太看重,而一个人能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长起来则决定了他将来能拥有的财富的多和少。

 工作理念:将简单是方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俗话说,熟能生巧。很多东西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总结,积累经验教训,犯得错误越来越少,自然也就越来越出众。

 做人理念:倾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律己足以服人

古有信陵君散财养客三千为其出谋划策;今有周总理宽以待人赢得全国人民爱戴;将军征战一马当前,士兵们必当奋勇杀敌;领导者严以律己,带头遵守规章制度,下属必然对他心生佩服,自己也会很好地遵守制度。

 用人理念:优秀人才是资产,平庸员工是负债

只有优秀的人才能称为人才,人才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他们能为企业创造无穷的价值;而平庸的员工留在企业里,就会阻挡优秀人才的发展之路,对企业而言这就是在背负债务。

 薪资理念:有成果就有报酬,无成果是耻辱

有过付出,出了成果,就会得到回报;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毫无业绩,这将是耻辱的事情,辜负了汇聚这一大好的人才培养平台。

 组织理念:造就平台,成就自己 只有汇聚这个平台打造好了,才能有个人的发展空间。按照严格的要求打造自己,努力进取,必会在汇聚这个团队里成就自我。

 晋升理念:创造成果,培养人才,得以晋升

要想获得晋升是要看成绩的。不断的为公司获取效益,不断地去发掘人才,将自己的能力传递给新人,把他们培养成才,就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 成果理念:普通人追求目标,优秀人超越目标,卓越人创造奇迹

未来国际教育企业简介 篇5

【迅腾国际新闻网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学历教育的过度重视,进而忽视职业技术教育,使得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面临缺乏,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以工业制造型企业为例,我国传统产业工业大部分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传带帮”、“师带徒”等的方式培养起来的,受到学历低、自身素质不强等因素的影响,难以适应现代高科技企业对生产制造能力的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普遍面临对技术应用型人员的大量需求,以及该类人员素质的提升和更新换代。

一、企业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是指在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从事实践操作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该类人才应该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和综合素质高的特点,以适应现代高科技、高质量生产和服务对岗位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对现代企业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相对应试教育,突出了技术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的目标和方向。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上明显高于我高传统产业大军中的职业中专、中技;另一方面,在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上明显优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教育,是最符合现代话企业人才需求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机制、模式、规律等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上,很容易脱离当初的教育目标,学生片面的追求工作环境和职业体面,从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希望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具有现实的职业追求和职业适应,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肩负着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生产者整体素质和提供支持于我国制造、服务水平上升至国际一流水准的技术人力资源保障的历史使命。当前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应用和发展的平台;反过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发达程度,将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影响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门类,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有许多本质问题尚待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的培养理念和方式上可以大胆探索。

1、开展联合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学校如何针对不同的企业,有针对性的按照企业的特定需求模式进行培养。学校与用人企业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供需双方,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开展联合办学具有令人遐想的合作空间和广阔的前景。

2、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如前所述,职业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以适应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研究两部分课程在教学中的合理比例,在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计和实训教学组织上,可以借鉴和嫁接高级技工学校行之有效的运用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性和实用性。

3、全面的素质培养。职业教育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以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课内、课外教学活动,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现代职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对岗位人员的客观要求。

迅腾国际课程体系更着重于对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针对其他培训机构而言,是基于实践的软件人才培养,相对高端,直接面对社会、企业和IT界。该课程采用“理论+实践”和“项目实战”的教学方法,使学员能够独立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并且,在理论知识完成的同时,让每个学员全面进入项目实战,提前让学员投入就业环境。保证学员不仅在学会过硬的技术知识的同时,能涉及项目的其他内容,真正做到全面的完善的做好项目

未来国际教育企业简介 篇6

国际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

(1)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

以前,由于对交通运输设施投资少,交通运输设施能力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初步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全面紧张状况,但与满足国际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相比,目前交通运输总体规模不高,交通运输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国际物流节点的功能混乱

各地规划的国际物流节点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园区等名字大量混用,导致了国际物流节点层次关系及功能界定等的混乱。因此出现了某些国际物流中心的布置紧邻港口,火车货运站或公路枢纽,并且周围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有些国际物流园区完全建在市中心地区,且周边交通条件不好;有些又建在远离市区的公路交汇处,造成了园区在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各种类型的企业入驻等错误理念。(3)国际多式联运的非标准化操作

在国际运输方面,集装箱普遍应用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使用了大量非标准集装箱和装载工具。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国家对于发展运输业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因而导致了整个国际范围内的分散的物流系统,包括不同的技术标准、运价系统等。由于各国法律不同,使得所规定的联运人责任的联运单证及其背面条款存在差异,加之国际上尚无一个可为各国通用的、统一规范的标准联运单证,造成联运单证纷繁杂乱的状态。(4)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目前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仅为3%左右。(5)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的作业进行全程全方面监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物流业对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提高和竞争实力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从而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1.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传统物流一般只是货物运输的起点到终点的流动过程,如,产品出厂后从包装、运输、装卸到仓储这样一个流程。而现代物流,从纵向看:它将传统物流向两头延伸并注入新的内涵,即从最早的货物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领域,其间要经过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等过程到最终送达用户手中,甚至最后还有回收物流。整个过程包括了产品出“生”入“死”的全过程。从横向看:它将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等各种物流系统,通过利益输送、股权控制等形式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掌控整个商品的流动过程,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需要,争取做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可以说,过去物流企业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争。物流企业所参与的国际物流系统的规模越大,物流的效率就越高,物流的成本就越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这种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正在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合”式的并购,或形成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本国物流业深度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标准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以法国kn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没有自己的轮船、汽车等运输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在全球98个国家、600个城市开展物流服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物流网络。目前,该公司空运业务已排名世界第五,每周运输量1.9万次,海运业务一年毛利约为40亿欧元。

3.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系统内分领域的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最后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问题,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标准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相互衔接问题,努力使本国物流在发展的初期,其标准就力求与国际物流的标准体系相一致。因为现在如果不这样做,以后不仅会加大与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关税和运费本来就比较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工作量,将使整个外贸物流成本增加。因此,国际物流的标准化问题不能不引起更多的重视。目前,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正在极大地影响物流全球性标准化的建立。一些国际物流企业和协会,在国际集装箱和E鄄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对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条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使物流的国际标准更加深入地影响到国内标准,使国内物流日益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

4.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是联系这些复杂关系的交换纽带,它使经济社会的各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物流在企业和整个系统必须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的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全面跟踪和监控需求的过程,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协同配合的能力,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和客户实现实时的沟通与协同,使供应商对自己的供应能力有预见性,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价格和服务;使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计划性,以满足自己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国际物流为了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同,需要做到与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加强预测、规划和供应,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作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由于现代经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当一些企业除了自己生产一部分主要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需要外购。国际间的加工贸易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企业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分工布局应运而生。为了适应各制造厂商的生产需求,以及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国际物流的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也随之产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电脑业就创建了一种“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就是采取按客户订单、分散生产形式,将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国际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再由该配送中心发送给电脑生产厂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了一场“物流革命”,其内容是对物流各种功能、要素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系统化、专业化,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随后,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加速发展,使物流服务功能更强大,服务质量更精细。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的建设,一些国际物流园区也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园区一般选择靠近大型港口和机场兴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机场,形成处理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如日本,为了提高中心港口和机场的国际物流功能,重点在京滨港、名古屋港、大阪港、神户港进行超级中枢港口项目建设,对成田机场、关西机场、羽田机场进行扩建,并在这些国际中心港口和空港附近设立物流中心,提高国际货物的运输和处理能力。这些国际物流中心,一般都具有保税区的功能。此外,港口还实现24小时作业,国际空运货物实现24小时运营。在通关和其他办证方面,也提供许多便利。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实际上是货物在两个关税区的转接和跨国界的流动,要实现国内流通体系和国际流通体系的无障碍连接,必须减轻国际物流企业的负担、简化行政手续、提高通关的便利化程度。日本在这方面实行了同一窗口办理方式,简化了进出口以及机场港口办理手续,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检疫、安全性和通关检查。因此,国际物流园区的便利化发展,不仅有赖于物流企业本身的努力,而且特别倚重于政府的支持。而如何围绕机场、港口建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提供“点到点”服务、“一站式”服务,则是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6.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未来国际教育企业简介 篇7

继2015 年12 月19 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的“第二届大学论坛 ·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高校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会议成功举办之后,2016 年1 月12 日上午,由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康德集团共同举办的“未来国际化财经人才培养暨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平台共建”的合作签约仪式在成都隆重举行。四川省金融办政府代表、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四川区域事务处处长赵玲等领导、大赛基地校领导代表、大赛企业合作方代表,以及签约三方代表和嘉宾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此次签约,标志着三方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搭建国内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平台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三方将汇聚各自的优势,在全国中小学校普及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理念,搭建资源和交流平台。同时加强中小学校、大学、企业界的多元链接与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升学与职业发展规划,帮助莘莘学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本次合作通过三方的携手,有效整合财经教育资源,展开全面合作,共同致力于国内财经素养教育平台的搭建与发展。

用国际视野看未来 篇8

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在缩小,贸易和技术壁垒在合资与并购中逐渐消减。中国汽车市场站在全球制高点上,摒弃自我剖析国际化,立足本企业展望全球化的汽车市场。在不断变化中演释进化。我们如何缩小差距呢?

2016年4月26日,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举行的中美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为您揭晓。

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将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根据近几年的市场现状,有业内专家预测:2016年全球汽车总体销量呈现增长态势,其中美国和欧洲市场相对乐观,而俄罗斯、南美洲和一些主要的东盟国家汽车市场可能会继续呈现疲态。所以,除了市场前景,车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也将成为2016年的关注焦点,包括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的发展以及在自动驾驶和连接移动空间方面出现的机会等。另外,全球汽车资源的整合也将向纵深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引擎,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将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4月26日,一场以“聚焦国际化‘赢’领未来”为主题的“2016中美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及美国西根经济发展署指导,由《汽车观察》杂志、IHS Automotive以及美中汽车交流协会共同主办。

大佬云集 议全球车市

此次论坛得到了海内外相关产业人士的高度重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大底特律商会副主席 Justin Robinson、IHS Automotive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及北京波尔卡汽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James Chao、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北京汽车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奇瑞汽车常务执行副总经理陈安宁、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刚、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通用汽车中国公司销售、服务及营销副总裁兼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马凯茂、蔚来汽车创始人总裁秦力洪、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高级副总裁聂天心、中航汽车副总裁周世宁、凌动无限科技有限公司CEO.Pasi Nieminen、迪克森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Mark Heusel、中航集团北美法律顾问王树盛、英国汽车行业专家Namrita Chow、德勤汽车行业财务咨询合伙人虞正、大底特律商会汽车发展委员会主任Rob Luce、法雷奥中国资深系能源技术专家周文良等众多海内外汽车企业的高层及业内专家和顾问出席了此次论坛。

此次论坛围绕着“全球汽车市场展望”“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并购——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的新命题”“整合全球资源,助力新能源和互联网汽车健康发展”“设计本地汽车供应商的成功方案:赢家与输家”“2016年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六大议题展开,通过中美汽车界精英不同的视角,解读当前全球市场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机会,探讨合作方向,启迪创新思路。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整车进口来源国,同时又是中国最大的零部件出口目的地国,这充分说明了中美两国汽车行业合作有良好的互补性。‘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给中国车企的国际化之路带来了诸多便利性。同时,它也为包括美国汽车业在内的全球汽车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互学共鉴的机会。面对未来,我们唯有坚持开放与合作、坚持创新与变革,才能在共赢中不断发展。”

成功的企业懂得“熬”

关于中国品牌汽车的国际化之路,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看来,目前中国品牌汽车的海外经营深度不够,唯有做到世界一流才不会被淘汰。他指出:“目前,中国品牌单一车型的国际化规模几乎为零,中国品牌汽车海外占有率仅1%左右,中国主流细分市场与合资车型的均价差在45%以上,中国品牌研发投入与世界一流相比差距甚大 。”

基于此,朱华荣认为,中国品牌汽车要想走向国际化,首先企业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其次企业要聚焦重点、稳健推进;第三,行业协会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协助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行业协会还要加强与海外汽车协会的沟通为企业提供支持;第四,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

总之,汽车产业很艰苦,就看谁比谁更能“熬”,成功的企业懂得“熬”,失败的企业懂得逃,伟大是“熬”出来的,“熬”不过,销声匿迹,“熬”出头,走向世界。

人才是根本

北京汽车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强调了中国品牌在走向国际化道路中人才的重要性。

对此,他指出,目前北汽正在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高速、高质、高回报发展做基础。“随着北汽集团不断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北汽正在聚焦大量有经验、有能力的国际化技术精英,以及熟悉国际规则、资本运作、具有开放性思维、全球化视野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他说道。

国际化是必经之路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何晓庆在其演讲中强调,汽车不仅是大众消费品,更代表着国家的工业形象。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受政策的影响,走出国门是大势所趋。

对此,他指出:“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当前及未来都是中国车企大展身手的舞台;同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制定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不过,面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也使中国车企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对于奇瑞来说,正在稳健、扎实地推进海外发展之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品牌。

此外,在三大讨论环节中,中、美汽车专家更是深入地就“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以及汽车的智能化、联网化发展趋势,汽车供应商所需的核心竞争力”这几方面的难点与机遇,各自以不同的视角阐述如何推动中美汽车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时间题下一篇:《荷花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