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人生追求卓越(共7篇)
温世斌,男,汉族,生于1979年,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毕业于广东韶州师范学校,分配到南雄油山任教。该同志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富于创造性。参加工作10年来一如既往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在各项工作中能够自觉起模范带头作用,教学教研成绩显著。由于工作突出、成绩斐然,曾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被当地政府评为先进教师,被南雄市评为优秀班主任。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我。
在政治上,该同志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职责,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挑工作上的重担。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教学工作中,总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掌握恰当的教育时机,做好对滞后生的转化工作,提高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师德高尚,关心爱护学生,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尤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教育创新,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他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善于团结同志与同行配合,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能够协调好各位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同年级的学科教学中一如既往身先垂范。在新的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来更加注重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学习,以胡总书记“八荣八耻”为方向,以科学发展观努力为指引,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把教育工作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密切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的观念,努力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打好基础。登上讲台,有的是新鲜,有的是自豪,有的是疑问。从不言放弃的他把家长、学习的信任做为前进的动力,把成为一名无愧于学生的优秀教师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在工作中不断的摸索、虚心的求教,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大的进步和提高;为了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为了给自己“充电”该同志参加了全国自学考试,并已顺利毕业,获得自学考试华南师范大学大专学历。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因为他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为自己的知识系统注入一支鲜活的溪流,以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他并不满足于平时零碎的学习,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基础教育课程课改实验正式启动后,重新审视自己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洗脑风暴。他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角色转换,从一名教学实施者变成一名教学研究者、指导者。课改需要研究,研究需要合作,他主动先后上了20多节示范课。摸索出《定标--探索--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接着全镇教师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轰轰烈烈展开,他虚心与教师交谈、听课,面对面交流。他记了一本又一本听课笔记,一盏小小的台灯,伴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思考的夜晚。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责任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他的思绪!
二、选拔班干,促进管理。
他班级管理注意因材施教,做到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特长生和后进生比其他的学生更需要爱的雨露去滋润,更需要爱的阳光去温暖。他发现喜欢数学、聪明的学生就让他读数学报,发现喜欢搞小古董、调皮的孩子就让他动手制作小作品。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有十几名学生学习能力、成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特别注意协调科任教师的关系,在他身上无处不体现集体主义思想的完美,凡和他搭班的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即轻松又愉快;对待学生,温世斌同志有着宽厚真诚的爱心,他对学校的贫困生雷风风同学资助,使她能安心学习,成绩提高迅速。他费尽心思,想尽办法,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真正做到了解学生才能管理教育好学生,为抓好班级管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他切合农村孩子的特点,耐心细致地经常找学生谈心、讲道理,针对性进行家访,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全班同学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他特别注意差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梳理学生的思想,同时在班里开展“帮教活动”,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两个相对差生,终于使一大批“问题学生”明白是非,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逐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有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生不气馁、优生不骄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风。多年以来,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出色表现,曾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优胜班集体、文明班。他所带的班没有出现过一起打架斗殴事件,这和他所做的耐心细致的工作分不开的。一个班级要正常运作,单靠老师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学生中的带头人的作用不能忽视。温老师针对班级散漫习惯,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有凝聚力的学生都不愿当班干,怕得罪同学这种现象,首先找这几个人谈心,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好的集体对自己的影响,而且当班干可以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为自己以后的成长铺路。从而用心地协助老师管理班级。针对班上违纪的大多是男生,温老师特地选了当班长。孔文清各科成绩优秀,数学比赛曾获全校一等奖,篮球也打的好,在男生中能一呼百应。在设立班
干时,温老师力求人尽其才,发挥各人所长,让调皮的、愿为班级效力的学生都安排职务:纪委、劳委、眼操管理员、电教员、宣传委员等等。班干在管理中遇到问题,温老师全力支持他们,令他们能全心协力共同管理班级。有了他们的协作,六(6)班的纪律日渐转好。
三、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六(6)班是个纪律松散的班级,必须有严明的纪律来要求他们,温老师不是简单地见到学生做错什么就加以处罚,而是制定了严格的要求规范,让学生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反了会受什么处理,并向学生说明为什么会制订这项要求。凡是没事先宣布的要求,学生违反了不会马上加以处罚,对于学生犯错,杨老师总是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真心改过,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抗。对于容易惹是生非,喜欢打架的学生,温老师教育他们换位思考:“如果别人这样对你或者老师这样对你,你能接受吗?”并使他了解打架可能产生的后果。六(6)班的学生都愿意听从温老师的教导,真切地理解到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是出于对他们的一种关心。他们的进步也逐渐得到各任课老师的认可和学校领导的赞赏。育人,他做的不算鲜艳,但也五彩缤纷。在教书育人方面他就是这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他把性格各异的学生看做是千姿白态的花朵,细心的观察,精心的呵护,挽救了一个个精神上失落、学习上掉队、性格上怪异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把他当作秘密的朋友,学生有什么秘密、不满、要求都会偷偷的用纸条、电话和他交流。天真的孩子有时不留姓名,他就装做不知道,给孩子流下自尊的空间。平常或节日他都会收到“老师节日快乐”、“谢谢老师”等字条或贺卡。
四、热爱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
温老师热爱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六(6)班有位学生叫王杰,长期住在舅舅家,把舅舅当做是自己的爸爸。读三年级时回到父母的身边,与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好,不肯认父母。温老师当任班主任后,其母亲向温老师求助。温老师经常找王杰谈心,从他与舅舅一家生活时的趣事谈起,谈到他对父母的看法,在拉家常的同时引导他尝试体会父母对他的爱,为他所做出的牺牲。另一方面,从与他的谈话中找出原因,不时与其家长联系,商讨家庭教育方法。通过温老师长期的努力,如今王杰与父母的关系已大大改善,使其父母非常感激温老师的帮助。另一个学生彭大凌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同样通过温老师的努力,如今已能凡事与家长商量沟通。还有一些学生因父母发生矛盾而闷闷不乐,温老师总能及时发现,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由于温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经常与思想有差异的学生交朋友,以情感人,不知转化了多少顽童。
经过一年的努力,六(6)班的学生取得了突出成绩,该班的卫生得到老师的一致肯定,每次学校大搞卫生,原来奉行“自扫门前雪”的学生如今却争相去帮其他班级擦窗、拖地,打架事件不再出现,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参加校体育竞赛名列前茅,多位学生参加竞赛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今天, 我们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本科生毕业典礼, 虽然每年的校历都镌刻着这个日子, 对教师们来说习以为常, 但对你们来说却非同寻常。因为这是你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标志, 是你们人生征途中的一个里程碑。不瞒你们说, 这次毕业典礼对我来说也是极为特别的, 因为这次毕业典礼恰逢本届校行政领导班子履职期满, 这是本届领导班子最后一个本科生毕业典礼。
几个月来我一直在想, 我该在这最后一次的演讲中向你们传达一些什么信息?我回想起我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 回顾了我的人生轨迹。今天, 我在最后一次以校长名义所做的毕业典礼演讲中, 要向毕业生们奉送一个锦囊, 以陪伴你们行走四方。这也是我今天的演讲题目:“临行奉送锦囊, 人生追求‘六好’”。
“第一好”是指要有个好品德。“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北邮校训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厚德”。因为“德”是做人之本, 也是指导我们思维、行事的灵魂所在。一个人的善或恶、好或坏、成或败、瘦或硕, 无不源自于其品德。要注意你所想的, 你的想法会变成你的语言;要注意你所说的, 你的语言会变成你的行动;要注意你所做的, 你的行为会变成你的习惯;要注意你的习惯, 你的下意识会变成你的性格;要注意你的性格, 你的本性会左右你的命运。而所有这一切, 其源头就是取决于你的品德。我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是:“举事为先、待人以诚, 开拓进取、善善恶恶”。当然, 我也知道“善善恶恶”并不适合于领导者, 因为做领导的不能简单地爱憎分明, 而需要普惠众生, 包容丑恶;领导者可以“善人以善”, 却不宜“恶人以恶”。
“第二好”是指要有个好本事。“本事”何来?是从学中来, 从干中来。北邮校训第二个词语就是“博学”。《礼记·儒行》云:“儒有博学而不穷, 笃行而不倦”, 就是说学者应该学无止境, 锲而不舍;要苦于学习, 勇于实践。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社会, 是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量子计算、3D打印、自动内容识别、自动驾驶、自然语言问答、语音翻译、大数据、NFC支付、手势控制、物联网安全、云安全、高级持续威胁 (APT) 等等, 都在等待我们去探索, 你们需要去选择性地掌握这些知识。但是, 只有拥有真本事才能驾驭这些领域。英雄气概是以“本事”为资本的, 敢说“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那是需要有真本事的!
“第三好”是指要有个好谋划。北邮精神的第二条是“追求卓越”。要做到追求卓越, 首先就是要善于规划自己, 不能浑浑噩噩,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礼记·中庸》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 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没有事前的准备与计划, 就不能取得期望的成果。你们应该想清楚今年我要做什么, 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谋划好在现在这个岗位中要如何做, 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所谓“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也是指没有长远谋划, 做事必定没有章法, 势必以疲于奔命的方式来应付眼前遇到的每一件事情, 不能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荀子曰:“计胜欲则从, 欲胜计则凶”, 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谋事在先就会顺利, 随心所欲行事极易失败。
“第四好”是指要有个好态度。好态度首先表现在奉献和敬业中。北邮精神的第一句是“崇尚奉献”, 北邮校训的第三句是“敬业乐群”, 这就是号召大家对事业要严谨、认真, 要有奉献精神。荀子曰:“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其败也必在慢之, 故敬胜怠则吉, 怠胜敬则灭”。就是说, 是否敬业将会决定你自己事业的成败。宋代大儒程颐说:“所谓敬者, 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 无适之谓一”。就是说, 凡是做一件事, 便要专心于一件事, 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 心无旁骛, 这便是敬。梁启超先生说:“所以敬业主义, 于人生最为必要, 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敬业包含爱业、勤业、精业、创业等多种境界, 我们应该具备为社会发展而奉献的价值观。
“好态度”也可用于诠释“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北邮校风。在此, “创新”是第一要义, 开拓进取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严谨”是核心, “规格严谨、功夫到家”是锤炼优秀科研人员的基石;“团结”是基本要求, 团结协作是能干成大事的前提条件;“勤奋”是根本方法, 兢兢业业是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你们应该做到“眼勤、脑勤、手勤、腿勤”, 要热爱岗位、笃学求精、献身创新,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第五好”是指要有个好心气。这就是你们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耐挫能力。我作为校长始终倡导我们的教职员工“对待学生要像对待朋友的孩子一样”加以关怀, 所以我一直对你们就像敞开我的邮箱一样敞开心扉, 有言必达、有信必回。但是, 我的这一要求并没有得到教职员工的广泛认同。不赞成者认为学生从家庭到大学, 就是走向了社会, 他们需要认识社会, 需要感受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个残酷现实的主要表现就是, 你已脱离了家庭的中心地位, 社会上无人会拿你当宝, 甚至能够认可你的存在就不错了。如果我们把学校仍旧打造成一个温室, 温室的花朵今后焉能承受住社会的风霜雨雪?从真空进入大气中, 焉能有抗毒能力?有个毕业生回校感言:“老师, 过去你们对我们太好了, 我以为社会上都是这样子。工作后我做了甲方, 没想到乙方居然敢跟我拍桌子瞪眼。你们为何不早些告诉我社会是这个样子呢?”
我收到过一个学生的邮件, 向我抱怨说“学校的大叔大妈为什么总是大吼大叫的?”我在向他表示需要改善学校服务态度的同时, 也告诉他要学会不受干扰, 不要让此类事情烦心自己, 别忘了自己的本意是来读书的, 不是来生气的。其实与人打交道是一种学问, 既要追求自己有个好心情, 也要给对方一个好心情。我身边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两个人去喝咖啡, 每一杯咖啡赠送一包薯条。其中一个人想再要薯条, 但不要咖啡, 可是服务员说薯条只赠不卖。这个人就拿出钱来协商, 同意只要比买咖啡便宜就行。服务员正在犹豫到底该收多少钱好?这时另一个人冲过来说, “象征性收一些就行了,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死脑筋呢?”服务员立即把钱退回说:“我不是死脑筋, 按照规定就是不能卖!”这一来单买薯条是不可能了, 相信你们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总之, 凡事一定要清楚自己原本的目的是什么, 要学会掌握心理抗压的能力, 要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hold住。你们好比是高速运行中的星体, 不要让飞来的石子改变自己的轨道。要记住:不被他人所激怒也不去激怒他人是一种包容力,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不被他人所左右不随意改变既定目标是一种定力, 要善于步入“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的儒雅境界。
“第六好”是指要有个好身体。健康是人类的财富, 要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人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其中身体健康是最前面的1, 人的事业、荣誉、地位、财富、家庭、朋友等等都是1后面的0, 显然0越多数值就越大。但是, 一旦前面的1没有了, 这个数字就真的成为零了。只有保持住了身体的这个1, 后面的0积多了才有意义, 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我们说“身体是人生的本钱”。本钱是用来投资的, 不是用来挥霍的。所以你们不要随意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 任意浪费自己的本钱。不仅如此, 你们还要努力增加自己的本钱。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身体, 轻易就能连续自由泳两千米。但由于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 同时也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来补充, 所以一场大病让我失去了能够通宵达旦工作的资本, 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双肩同时挑起学术、管理两副重担。这也是我向主管部门提出不再连任北邮校长职务的原因。没有一个健壮的身体, 我只有放下一副担子。而你们都有着长远的未来, 有着家庭、事业、孝敬父母等多副担子, 所以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一辈子都要健健康康的!
同学们, 今天我想跟你们说的主要意思就是:要想做人, 就要有好品德;要想做事, 就要有好本事;要想成大事, 就要有好谋划;要想取信于人, 就要有好态度;要想取信天下, 就要有好心气;要想勤耕不辍, 就要有好身体。希望你们记住:凡事要沉稳, 要避免草率决策;做事要恒心, 要勇于承担后果。
重述神话的创作设想,会勾起当代读者强烈的崇高愿望。因为神话题材的远古庄重,区别于当下的私人写作、历史戏说、经典篡改和网络恶搞。文学表达不排除娱乐的消费功能,但是一个时代不能唯娱乐是尊。一个时代应能产生激动时代的作品。
重述神话提供了这种契机和满足崇高愿望的可能。尤其是重述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这种崇高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因为这种愿望还与中国汉民族缺乏民族史诗的心理隐痛紧密相连。有学者经过多年研究,通过中外“英雄与太阳”叙述的比较,复原出可能存在而又消失了的汉民族的史诗:羿作为汉民族太阳英雄的民族史诗(见《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的原型重构》,叶舒宪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这种苦心经营的学术复原,修改了后羿射日神话中后羿与太阳的对立,体现出中国学者重建汉民族史诗的内在冲动。其实,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中,也有人曾经从神话取得材料进行新的表达,像鲁迅的《补天》和《奔月》就是这个方面的尝试。
《后羿》的故事好读,如果回到重述神话的设想,《后羿》保持了所述神话故事的完整性与原初性,名副其实地切合“重述神话”的创作动机。小说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后羿射日的壮观情景,以及嫦娥奔月的最终选择。这点相对于当下的历史戏说与经典删改,显示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当下需要的不是对中国传统和经典的“恶搞”与颠覆,而是应当从世界性的视野下创造性地解读中国的经典,而这种创造性建构的基础应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严肃态度。《后羿》尊重了中国的古代神话,但是重述不是照搬,而是富有想象性地叙写了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明显的要算改变了自古以来嫦娥“窃”药的情节,这个情节直到鲁迅的《奔月》仍然保持完整。在神话叙事中,嫦娥窃药是为了长生不死,在鲁迅的《奔月》中,是为了追求比大地上美好的生活。不管怎样,嫦娥独吞灵药的自私非常突出,而《后羿》的结尾却是嫦娥在后羿“根本不在乎她”的绝情背叛之下,无奈痛苦地吞下灵药,离开了后羿,离开了大地与人世,独自去苍茫冰冷的世界承担孤独与寂寞。嫦娥主动快乐的奔月成了被动悲情的奔月,就叙事的逻辑来看,这样的结尾毫无僵硬之感。
《后羿》设置了后羿与嫦娥从名义上的母子向真实的夫妻的转化,以嫦娥的受难带出后羿的出世。作品在元初远古的人类图景上,塑造了后羿成长的一系列的奇异故事:从坚硬的葫芦里诞生,被阉后送到孩子学校疯狂生长,神射的日常化展示,与长狄三箭对决拯救了有戎国的壮举,后羿在梦中接受西王母的云雨之法,继而在与嫦娥的交媾中获得力量,完成射落九日的惊天动地神话;此后在嫦娥的运作下,后羿成为有戎国的国君,位居权力的中心。后羿征战、猎杀怪物,沉溺于酒色之中,被玄妻迷惑之后,几乎忘记了嫦娥,嫦娥在后羿的绝情之下离去,后羿最后惨死在逢蒙与玄妻的桃棒之下,就此完成了后羿从神到人以及最终作为人的悲剧和嫦娥奔月的悲剧。
然而,这样一个好读的故事,并不能从重述神话的人类学意义上让人满足。如果把后羿与日对立着看,后羿射日与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具有同等的人类学意义。后羿射日的具体过程,小说完成得相当出色,但从整部作品来看,射日只是小说的一个阶段。《后羿》附录的“关键词”中认为嫦娥被爱放逐咀嚼痛苦是故事的“支点”之一,而在后羿与嫦娥爱情背后纠缠的是后羿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性。在上卷《射日》中,射日、爱情与性三重主题在后羿与嫦娥之间结合得水乳交融,然而在下卷《奔月》中,后羿与嫦娥、末嬉、玄妻三个女性之间,剩下的只有活跃的性,爱情之火已经熄灭。《后羿》虽然很想把嫦娥作为重点刻画,但是嫦娥这个形象却因而没有真正具有艺术上的感人力量。因此,我认为小说处理后羿最后在酒色之中惨死的结局尽管也是取材于史料,但多少遁入了历史的平庸化叙述。后羿似乎只是被动地成为性力量的释放机器,爱情与性的处理断裂了,后羿作为神也好,作为人也好,那种主体性的意志彻底沦没,其目的好像就仅仅是为了达到让后羿沉溺酒色之中来完成悲剧。
重述神话的难度在于塑造远古生活的图景时寄托现代人的思考。苏格拉底说:“我专心致志的不是研究神话,而是研究我自己。”那么在这个意义上,重述神话的目的在于思考当代人的处境。现代作家中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艾略特的《荒原》都运用神话故事深思现代人的困境。中国的现代文学中缺少这个方面的力作,鲁迅的《补天》和《奔月》,沈从文的《月下小景》和《龙朱》,也许因为篇幅短小,都还缺乏深度。《后羿》作为长篇的创制,却在可能的入口处停步了。比如后羿与嫦娥的故事中,嫦娥偷走灵药是重要的细节,因为这个细节凝聚着神话中对于死亡与生命的思考。阿姆斯特朗说:“神话思维和仪式支撑着人类面对死亡和虚无。这样,当它们真正来临时,人类不致因毫无准备而惊惶失措。如果抽掉了这个支柱,人们将难以逃避内心的绝望。”(《神话简史》,〔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著,胡亚豳译,重庆出版社二○○五年版)《后羿》抽掉后羿对死亡的畏惧,是在后羿由神到人的转化中完成的,作为人的后羿彻底抛弃了对于死亡的畏惧,从而也失去了切入当代人处境的入口之一。
因此,那种崇高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那种激动时代的东西没有被呈现。
语言困境
《后羿》语言上的困境在于,创作上至少面临着三重语言的遮蔽。第一重遮蔽是对后羿和嫦娥的叙述散落在大量的古代语言资料中,《天问》、《庄子》、《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都有记载,而后人根据这些材料的想象虚构就更多了。这些语言资料显示,后羿的每一个生活阶段都有多种可能,有多种叙述的版本。后羿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多种选择,而小说作者必须选择其中一种并做想象与虚构。比如后羿的身份,《天问》中记载是“帝降夷羿”,那么羿就是神了,《淮南子·汜论篇》记载射杀河伯、风伯和九婴等祸害的羿是尧时的羿,不是有戎国的君主后羿。比如后羿的妻子,《天问》中提到的有雒嫔,即洛神宓妃。《淮南子》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因此,庞杂的语言材料显示中国古代的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并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完整和有秩序。选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弗兰茨·博厄斯说:“好像神话世界被建立起来就是为了再被打碎,以便从碎片中建立起新世界。”中国神话的散落状态与其说不需要再打碎,还不如说更加显示了语言的遮蔽。
如何选择这些语言材料,就涉及到语言的第二重遮蔽:语言与神话之间的关系。神话充满了语言的种种玄妙,语言展示了神话的多种可能。如果按照卡西尔的观点,语言和神话有同源关系,语言与神话表现出同一种理智领悟方式,与逻辑思维的形式背道而驰。语词成为一种首要的力量,所有的言语结构同时也是作为赋有神话力量的神话实体而出现。(《语言和神话》,卡西尔著,于晓译,三联书店一九九八年版,144页)这样就凸现出后人理解神话的方式,可能就是理解神话语言的方式。就中国语境中的后羿射日神话来说,首先就是对于“羿”这个字的理解。《天问》虽然是最早提到羿射日的故事,但是没有对羿做出解释,相反在先秦诸子的一些议论中有所涉及:《墨子》:“古者羿作弓。”《吕氏春秋》:“夷羿作弓。”“羿”就是箭的意思,命名与功能同一,这正是神话的思维,也是最初语词诞生的方式。尽管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要解决神话所特有的问题,就不能把神话当做语言来研究。神话只是人类言语的一部分(《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著,陆晓禾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他是从结构的角度探讨神话的,但是相对于语言来说,结构更抽象而不可捉摸。因此我宁愿从卡西尔指出的语言与神话同源的角度来看待神话。卡西尔说:“在神话思维中,甚至一个人的自我,即他的自身和人格,也是与其名称不可分割地联系着。这里,名称从来就不单单是一个符号,而是名称的负载者个人属性的一部分。”(《语言和神话》,73页)与后羿和嫦娥等有关的一系列人名如:逢蒙、夔、眩妻、女丑、嫦娥(原名娥)等显示词语的意思与人物的性格和能力相关。《后羿》在这个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仍然不够。因此,重述神话的准备之一就需要对神话做一番语言的考察,以理解汉字的方式来进入中国神话的语境。
《后羿》面临的第三重语言遮蔽就是我们当下使用的汉语,已经远远不同于神话诞生时的汉语,用现代汉语去理解神话语言就有了难度。用现代汉语去叙写神话的可能边界在哪里?这个问题,我认为在重述神话中是核心的问题。重述神话只可能、并且也必须用现代汉语。但是作为重述神话的叙事者来说,必须对使用的现代汉语有自觉的警惕。
从晚清林纾和严复翻译外国著作开始,汉语与西方语言的交锋就开始变得异常激烈, 抛开中国开通民智寻求富强道路的因素对于汉语的影响不论,仅仅就文学中汉语的发展看,西方语言对文学汉语也造成了巨大影响。从“五四”文学开始到现在,如果按照文学汉语的发展看,在小说领域存在着两大潮流:欧化的潮流和汉化的潮流。汉化的潮流一派是:从鲁迅开始,尽管鲁迅激烈反对文言,顽强地主张“硬译”,他的语言也有欧化的因素,但是从整体看,他的语言是以汉语白话为本位,熔炼古代文言(或者说鲁迅无法摆脱的文言)和欧化因子而成的文字。接下来是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阿城,这个系列的特色是把汉语的诗性发挥到极致。欧化的潮流是从“五四”时候的郁达夫开始,郁达夫的小说语言在铸造抒情词语的同时也更多吸收了欧化的因子,接下来的是茅盾、巴金、路翎、王蒙、张贤亮、莫言等作家,他们笔下的汉语尽量吸收西方语言的营养,把汉语改造到极致。另外还有一个系列值得提及的是翻译小说,尤其是西方的名著,任洪渊在《重新发现汉语》中说:“如果没有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傅雷的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戈宝权的普希金及巴金、萧珊夫妇的屠格涅夫,肯定没有我的汉语写作。”可是对于当下的文学汉语,已经受到了很多作家和学者的质疑。郜元宝清理汉语的工具性、洪治纲探测汉语的污染源、韩少功孜孜不倦地寻找汉语的最本真的表现方式,都显示出对当下汉语的不满。任洪渊更是从比较的角度说得发人深省:“为什么是庞德的英语发现了汉语的‘意象’,是艾森斯坦的俄语发现了汉语的‘蒙太奇’,是布莱希特的德语发现了汉语的‘间离’,是阿波利奈尔的法语发现了汉语的‘回文’与‘图像’……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我们?”汉语本身有着潜在的艺术性,而中国人缺少发现的眼光。
从晚清开始,因为人们的体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来表现个体的体验,这是文学汉语不得不变的内在冲动。我们还是回到重述神话的创作该如何使用现代汉语的问题上来。因为前面两个层次的语言遮蔽说到底都是在幕后完成的,那是读者看不见的,其实最重要的当然就是重述神话的使用语言,这不仅是作者重述神话的方式,也是作者思考神话的方式,同时也是读者从当下进入所述神话的方式。这对《后羿》的叙述是一个绝对严峻的挑战。
语言搏击
《后羿》的叙事明显地意识到了语言的边界问题。嫦娥被吴刚带回家后,称为“七氏”,她听不懂,因为这是有戎国的语言,不是她的母语;末嬉、嫦娥、后羿在后羿初次射箭时对话用的是他们自己部落的语言,而不是有戎国的语言。最显著的是造父他们在给羿拟封号的时候,对“帝”、“皇”、“后”三个字进行了语言学的解释:“帝”像花,“皇”像灯,“后”像一个人说话。这是从字形来解说汉字的意义,回到创造汉字的方式之中。“帝”像花,“皇”像灯,可能是更多小说家的想象,而缺少语言学的解释。但是“后”像一个人说话,却是有根有据的。《说文解字》:“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从口。”《尔雅·释诂》:“后,君也。”段玉裁注:“后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这样的阐释是想把“后羿”的名字与他的身份统一起来,回到汉字的源头,后羿即君羿,表明羿是君主,这在中国古代的神话叙事中有一个人物系列:后羿、后稷、后夔等等。
《后羿》试图通过人物的设置构造一个中国先民的生活图景,《后羿》中出现的人物都在古书中出现过:力牧是黄帝的丞相,造父是古代著名的车夫;末嬉是有施国嫁给夏桀的女子,长狄是中国北方五狄之一,这些人以不同的身份进入了《后羿》的叙事中。玄妻在《左传》中是有仍氏的女儿,因为“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玄妻就是头发黑美的女子,玄妻被乐正国的后夔娶得,生儿子伯封。《后羿》基本上沿用了《左传》的材料,其实与玄妻同音的还有“眩妻”。出自《天问》“浞娶纯狐,眩妻爰谋”。寒浞是后羿的相,娶纯狐氏的女儿为妻,“眩妻”是眩惑妻子的意思,寒浞与妻子一起谋杀了后羿。但是在汉词的“眩妻”,可以是被动态的,即迷惑妻子,也可以是主动态的,即能迷惑他人的妻子。《后羿》舍弃了《天问》的说法,《天问》中寒浞与妻子谋杀后羿的情节,在《后羿》中演变成逢蒙与玄妻的谋杀。
应该看到的是,《后羿》叙事的语言意识缺少了生长和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吴刚给葫芦里蹦出的小孩取名“羿”时,《后羿》的叙事是毫无知觉地带过去的。正如上文指出的,神的名称就是神的本性,人的名称就是人的能力。“正是名称首先使人成其为个体的。见不到语言的这种区别性的地方,也就是此人的人格轮廓消没之处。”(《语言和神话》,74页)《后羿》叙事对许多古老人物的名字熟视无睹,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新奇感。
小说也试图给人物语言赋予一种“神话色彩”,比如写后羿第一次说话:是在决定把他送到孩子学校去的时候,他对吴刚喊“爹”;第二次是有人说到女人时,他说了一句:“什么叫喜欢女人?”但叙事到此为止,没有进一步的展开和深化。因为缺乏对神话以及古代汉语的有意识的思考,作品在叙述中当语言灵光乍现的时候就熄灭了,这就使得重述神话无法深入到汉民族的原初性中,因为这种原初性在叙事的层次是通过故事(神话)彰显,而在意义的层次只能通过汉语词语来彰显。这是重述神话如果要回到汉民族的原初性思考必经的道路。《后羿》如果意图在当下的文学中表达我们时代需要的精神东西,从语言学的语词理解神话以建构重述神话的价值观念,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应该说,讲好一个故事并非重述神话的全部动机,好故事还应该满足我们这个时代的崇高愿望。
缺乏对神话语言的思考反映到《后羿》本身的叙述语言,就表现为一种概念化倾向。概念化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用抽象性词语来叙事。如“进攻的一方很快取得实质性进展。部落的女人进行着殊死和有效的抵抗,她们把防守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正面的山门方向”。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抽象性的词语,一般用在论说文体中,用在神话叙事中,特别别扭。
第二种概念化的方式是运用滥调的成语或者四字词语:如“有戎国的男人通过连绵不断的征战,获得了显而易见的巨大好处,他们因此变得越来越好战,越来越穷兵黩武。”三个加着重号的词语,大大削减了叙事的力量,即使改成“有戎国的男人连年征战,获得了巨大好处,他们变得越来越好战”。也要比原句简洁有力。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不主义”中就有一条是“不用滥调套语”,提倡自铸新词来表现真实的情感,因为滥调套语会扼杀情感和形象的表现。
概念化的第三种表现是解释性和说明性的段落比比皆是,代替了人物心理活动的具体展开过程和叙事的具体过程。小说中并不是不能有解释性和说明性的段落,但是叙事者的声音过于强大,掩盖人物的声音,会减弱叙事的魅力,让意义浸润的具象图景,一一化为一览无余的说教。比如:
长狄磨磨蹭蹭地将第三箭射了出去,他知道这一箭不同寻常,必须置羿于死地。但是长狄心里也明白,这一箭很可能不会奏效,因为羿既然可以轻易地射落前面的两支箭,就同样可以击落第三支箭。在第三箭刚放出去的那一瞬间,颇有心计的长狄已想好了下一步的招数。他注意到羿只有三支箭,一旦用完了这第三支箭,就会毫无招架之力。长狄将第三箭刚射出去,第四支箭便已架在了弦上。那边羿也射出了最后一箭,双方第三支箭再一次在空中相撞,再次跌落到路边。就在这个时候,长狄的第四支箭呼啸着射了出去,直扑羿的面门。羿显然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下意识地去找箭,可是情急之中哪里能找到。长狄的箭说到就到了,只见羿的嘴一张,那箭直奔他的喉咙。
在两军阵前,有戎国的神射手布败于长狄手下,整个国家的命运悬于一丝,这时羿跑出来要与长狄比射,这一情节的设想很富有创造性,改变了后羿神话中后羿与逢蒙比射仅仅在于师徒之间的个人恩怨,成为更为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是叙事的解释性语句在上述段落中,不仅使得整段的叙述有些乱,而且让长狄的动态活跃的心理流程,彻底变为叙事的阐释。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从内涵上讲是神话,这神话凝聚成语言,在今天读来还是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灵的想象与丰富。从《后羿》的附录《一个老掉牙的故事》的精彩叙述来看,《后羿》本应该是完全能够满足读者的崇高愿望的。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那颗忠贞,爱国的心的呐喊。为了坚守,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它选择了他自己的路。身子倾向了目的一方,永远的沉溺于冰冷的江水中。他是民族的脊梁,不屈服,最终以死来诠释了人生。追求人生,造就了他灵魂永存,追求自我,早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李太白的醉酒狂歌,放荡不羁,可谓逍遥自在。他的一生不追随什么功名利禄只想独自一人闯荡江湖。在他的生命里饮酒作诗是一大乐事。他的酒后愁情,会让你为之更愁;正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而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会让你有一种拼搏奋斗的动力;所谓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为了他的万家酒楼和十里桃花,他会不远万里赶到那里,那儿也许就是他的世外桃源。他在美酒中追求人生,在美景追求自我。
人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也许我们有时只为了漂泊而选择了风雨兼程的人生,但只有我们走过,那里总会有我们曾经留下的足迹,而我们的歌声也会在那里回荡。
阳光照映在汗水的洒脱中,折射出青春的朝气与美丽;阳光徘徊在话语的温馨中,荡漾着清纯的友谊,温暖的亲情;阳光夹杂在书声朗朗中,弥漫着书的墨香。阳光承载着梦想,责任,自信,坚持,奋斗充满了少年纯真的心,也充满了我炙热的心。漫漫路途,再多的阻挠也挡不住少年的前进的热情,只知道坚持的终点是骚年的追崇。
今天由我来讲述完美的人生。完美,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追求完美,就有了目标,人生就不再迷茫,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而事实证明,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我们每天在做的事的目标就是朝着更完美而前进。举个例子来说吧,当我们在十分努力,但还是不得其解时,这时,很多人会在心里暗自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极点而放弃,而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没有求解成功是自己的原因会更加地去揣摩、理解、思考这道题。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例子当中的第二个人是正确的。这就是我要说的追求完美的人生。这个过程肯定是艰辛的也肯定是充满着阻碍的,但他的一生,短短的十年寒暑,难道只盼望着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吗?这并不是我们学生一族应有的拼搏与朝气。相信大家都知道门萨女神——张安琪。上海新东方教师,国家认证翻译,本科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这么多的荣誉,不仅仅是靠她的智商,更多的是靠她的坚持不懈和她那惊人的练习量,这一切都是她成功的秘方。我们应该去挑战自己,走向更完美。也许,完美是遥不可及的,但我们只要一步一点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完美。你会发现,完美其实就在眼前。有些人认为,完美只是一个普通的词语,是的,当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这便可以称完美,因为你尽力了,也去做了。可怕的是既不去做也不去努力的人。自入校以来,我班朱梦婷同学担任其学习委员,一步一步勤勤恳恳,坚守着这个岗位。第一次月考,看似不错的考了年级第四,实则与第一有着不小的距离。尽管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吃惊,羡慕的眼神。但我知道,我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不能因仅仅这样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而是应该更加努力。之后,我便开始据自己的情况挑选了课外辅导书,利用一切人生是充满挑战的,为了追求挑战,取得胜利,完美应该更加地去努力的学习,有了踏实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去追求完美的理想,有了自己心中更完美的人生。到那时候,我们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中无限充实。就会有斗力作燃料去做下一件我们所追求的事。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的目标。所以说,同学们,这个基础就是更好地学习,为了我们的梦想,更好地奋斗吧!
1、等待机会,是一种十分笨拙的行为。
2、富就富在不知足,贵就贵在能脱俗。贫就贫在少见识,贱就贱在没骨气。
3、力量在实质上和程度都是衡量男子气质的尺度。
4、不该问的事不问;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明确自己的位置,做好份内之事。
5、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生的一切。
6、弄砸一件事情,就想办法把它做好。
7、莫欺寒舍挑灯人,风尘踏尽跃龙门。
8、目光远大,目标明确的人往往非常自信,而自信与人生的成败息息相关。
9、再难再苦,就当自己是二百五,再难再险,就当自己是二皮脸。
10、艰难困苦经历过,挫折打击承受过,落寞无奈品尝过,惆怅忧愁郁闷过。只要坚持我所坚持的,努力我所努力的,一切都会云开见日,步入正途!
11、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走对了路的原因只有一种,走错了路的原因却有很多。先知先觉改变一生,不知不觉断送一生!
12、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13、人和人在肉体上没什么差别,差别是在灵魂上,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的视野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大。
14、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15、不能认识自己不足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16、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
17、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阻挡你前进的不是高山大海,而往往是自己鞋底一粒小小的沙粒!
18、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19、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20、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21、没有意志的人,一切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22、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
23、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拚搏向前的巨轮。
24、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25、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
26、人生当自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挫折磨难,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走过了,便是一种收获,便会让自己成长起来。
27、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
28、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9、千万不要躲避债主,主动解释情况才能赢得真正的宽宥。
30、忍耐一分期待,就可能握住十分的收获。
31、人生的路,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做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别人做什么,想什么,我们无法掌握,也无法控制。
3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33、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34、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35、完结自个既定的政策,有必要身手得住孤寂单作。
36、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阅历,失利的人只跟自个学习阅历。
37、放下吧,成就感没了,放不下,成就没了。
3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没有谁的梦想比谁差,可惜不是每个人都具有为梦想赴汤蹈火的精神。
3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40、幸福和幸运是需要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1、人生如果想攀上成功的阶梯,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42、感情是不对等的,你很在意对方,不必要求对方是否在意你,你付出了说明你乐意,所以你不必委屈。
43、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44、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45、最近的时刻总是至高无比的时刻。现在晚餐耽搁五分钟,要比十年前的大悲伤更重要。
46、人可以无财,但不可以无德;人可以无志,但不可以无信;人可以无能,但不可以无术;人总要有自己的长处,方可以立世!
47、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8、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49、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必须选择,要么对一切屈服,得过且过地生活,要么就得努力,争取饼上梦想的生活。
50、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51、你之所以还看不远看不清,那是你站得还不够高。
52、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53、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
54、我要努力,至少不给未来得自己回忆时,留下任何遗憾。
55、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56、你天真的目光中,教师感到了你的可爱。
57、无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58、不要总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从而造成你失去自信,并贬低了你自身的价值。
59、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60、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真正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至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61、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来的影?
62、当今使用人才,只担心无处安排,却不懂病根在人才的能力素质;当今管理财务,只担心没有来源,却不懂病根在资金的不合理开支。
63、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请不要后悔。
64、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65、叶子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没有挽留。
66、能使你坚强的不是欢乐,而是悲伤,能使你坚持的不是欢欣,而是伤痕。
67、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决心;而决心要不得迅速干脆果断又必须具有成功的信心。
68、即使现在没有梦想,也要为有梦想的那一天做好准备。
69、当你持续的说你非常忙碌,你的明天就永远不会来。
70、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71、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
72、相信自己,学会坚强。一切困难,都是虚无。忘却过失,把握现在。失之坦然,争其必然。永远愉悦,无暇挑剔。永远豁达,不会忧虑。永远硬朗,不知畏惧。
73、在攀登人生阶梯的旅途中,我们不怕慢,只怕停。只要不停止,再慢的速度也能达到顶峰。
74、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75、汗水诠释着青春,拼搏书写着辉煌。
76、两军对垒,不要期望对手失手,要设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77、一个人可以轻易的学会不在乎,但学习在乎却要付出百倍的勇气和努力。
78、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这个崇高的荣誉不只是对我个人科学生涯的肯定, 更是授予气象科学界这个群体的。”2006年1月9日, 这位老人走到台前, 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在媒体的闪光灯前微笑着, 平静而泰然。
他, 就是我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眼前的叶笃正, 人如其名, 显得那么纯厚、正直。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笃正显得很平静。他说:“能够获得这项大奖,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兴。我以一个平静的心情来接受, 因为这个崇高的荣誉不只是对我个人科学生涯的一个肯定, 更是对我的合作者、我的同事们和整个气象科学界的努力探索、勤奋工作成果的赞誉。”
已是耄耋之年的他, 自然有着极不平凡的经历, 对人生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感悟。听他讲述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你的心灵似乎也会跟随他走过悠远的岁月。
“每一个炎黄子孙, 都会为我们祖先辉煌的业绩而感到骄傲, 也都会对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所受的各种残酷压迫和灾难感到耻辱。要把祖先的辉煌当成动力, 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也要把过去的耻辱当成动力, 为彻底清洗它而奋斗。”
———叶笃正
1916年, 中国有了第一份气候记录。也正是这一年, 在天津一位清末道台的家中, 叶笃正出生了。在家中15个孩子当中, 叶笃正排行老七。14岁以前, 叶笃正没有进过学校, 接受的都是私塾教育。1930年, 叶笃正进入著名的南开中学, 在那里, 他开始全面地接触、认识了社会。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华北之大, 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 叶笃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即将中学毕业的他差点儿被学校开除。
“张伯苓校长很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很支持抗日, 但是他不让你出去。你出去之后, 会解决什么问题呢?你被打了, 被抓了之后, 还是学校的问题, 学校还得去救你们。可我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后果什么的。”
在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年代, 叶笃正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定下了远大的目标。
“南开中学的理科教育很好, 培养了我学理科的兴趣, 我立志要念科学, 将来一定要把科学搞好。中国人实在是被人欺负得太厉害了!我感到, 许多双脚踩着我, 我透不过气来。”
1935年, “一二·九”运动爆发, 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叶笃正很快参加了这场运动。两年后, 他回到学校, 在乒乓球台边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钱三强的劝说下, 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 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专业。
1945年, 叶笃正远赴美国留学, 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C.G.罗斯贝。
“早年留学美国, 学成后最担心的就是报国无门, 是新中国的成立召唤我回到祖国, 使我有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舞台。”
———叶笃正
1949年, 远在美国的叶笃正结束了学业, 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这篇对现在的天气预报仍然影响深远的论文, 给当时的叶笃正带来了一份年薪4300美金的工作, 而当时一个小型大学教授的年薪也不过5000多美金。在“祖国需要我”的信念支持下, 年轻有为的叶笃正拒绝了美国气象局的高薪挽留。为了便于签证, 他在老师的帮助下, 恢复了学生身份, 经过一年漫长的等待, 1950年10月, 就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之时, 叶笃正登上了一艘将在中国香港地区停靠的轮船……
叶笃正的回国, 使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增加了除竺可桢、赵九章以外又一位杰出的气象学家。回到国内, 叶笃正很快投入到我国大气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 当初那个只研究古典气候的十几人科研小组, 已经发展成为现在国际知名的大气物理科学研究所, 研究范围几乎包含所有大气科学的分支。
1979年, 叶笃正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身份带领中国气象团访问美国。一位当初曾极力劝阻他回国的同窗好友, 29年后见面的第一句问话是:“您后悔吗?”叶笃正的回答是:“我现在一点儿不后悔:第一, 我是中国人, 我给中国做事, 给中国老百姓做事;第二, 美国不会给我这么一个舞台来提意见、搞规划。”
“他已经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命脉, 科学的思维对于他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他过去主要是带动大气所, 现在他带动的是气象科学乃至全球变化的全局。”
———动力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崇银
目前中国在国际大气科学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的几个研究方向, 都与叶笃正的学术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按理说, 以往的成就完全可以牢固地确立他在气象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可是他不顾年事已高, 又开始全力投入到另一个新的、在国际上尚处萌芽阶段的研究领域——“全球变化”, 因为从这个学术问题上, 他看到了人类不可忽视的困境。
“1984年, 包括美国科学家马隆 (音) 在内的几个科学家提出了‘全球变化’这个新概念, 但不少人不赞成, 于是马隆 (音) 到中国来找我探讨这个问题。我那时意识到,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既是一个基础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用问题, 而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完成的。”
近百年来, 人类无序的活动造成了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当人们沉浸在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喜悦中时, 叶笃正却心怀一份深深的忧虑。作为一位九十岁高龄的科学家, 他感到了时间的紧迫。近年来, 叶笃正一直从事旨在充分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其负面效应的研究, 并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 而气候变化又牵制了人类的活动, 这样彼此的交叉互动, 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返回的困境;人类必须限制自己的行动,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至此, 叶笃正使中国的气候研究走进了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
2003年5月27日, 从瑞士首都日内瓦传来好消息: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举行会议, 决定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IMO) 授予中国气象学家叶笃正, 理由是: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 发现大气环流的突变, 提出大气能量频散理论, 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和人类有序活动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等。
“叶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大科学家……他考虑问题不是仅从大气所出发, 而是从国家、世界科学的发展着想, 这是一个大科学家的胸襟。科学研究及科学活动应是为国家, 为人民, 为全人类, 如果考虑到别的, 例如个人或本部门, 就容易掺假。”著名动力气象学家李崇银的这段话, 不正是对叶笃正学术生涯的最好评价吗?
“一直以无尽的热情和善良帮助学生的叶教授, 得到了他遍及世界各地的弟子们的高度尊敬和感激。”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法罗
“我带过许多学生, 我最不喜欢唯唯诺诺的学生, 我喜欢敢于和我对话的学生。他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敢和我说‘不’, 敢于向权威挑战。如果我的学生不比我好, 那我就失败了, 我希望我的学生超过我, 这样我才有成功的感受。”在培养、提携后辈人才上, 叶笃正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叶先生在我心目中是伟大的, 无论是在做学问、做人还是治学上。”谈起自己的恩师,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荣辉感到由衷敬佩。“我1965年有幸成为叶先生的学生。叶先生最恨‘不懂装懂’了, 认为在学问上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学生们在做研究时往往喜欢用‘发现’这个大字眼, 叶先生对此很不高兴。‘你发现了什么?你就用指出不就行了吗?’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也这样要求我的学生。”
“‘文革’前, 学生们的经济很紧张, 我那时一个月才四十多块钱的生活费。每次出差或出去办事, 都是叶先生花费, 他是那么宽容、和蔼, 从不计较什么。”谈起从前与老师在一起相处的日子, 黄荣辉至今满怀感激。
在良好的“人才师承效应”中, 受益的不仅仅是叶笃正身边的几个人。对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深有感触:“叶先生人如其名, 是个正直的人, 有民族精神, 有科学家的良知, 大气物理所能有这样好的学风传统, 与叶先生等老一辈人的带动不无关系。”
“我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如果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能够完成大部分计划, 人生将没有遗憾。”
———叶笃正
叶笃正从小就喜欢运动, 如打乒乓球、溜冰、科学考察等。1950年回国后, 他每天都坚持走路上班, 他说, 这样既不耽误时间, 又能活动身体。到了晚年, 散步成了他每天的锻炼项目。业余时间, 叶笃正喜欢看金庸和梁羽生写的武侠小说, 他认为“脑子必须用, 否则就会生锈, 但如果绷得太紧了, 弦就要断, 因此要松弛有度”。
现在, 年事已高的叶笃正仍然没有停止自己钟爱的研究工作。多年来, 他总是随身带着本子, 将自己想到的问题和偶尔出现的灵感记下来, 并敦促自己尽快行动。
几十年来, 叶笃正为了使中国的大气科学与世界接轨并占领高峰, 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他对世界气象科学的卓越贡献, 使他蜚声海内外, 在世界气象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当记者问到这几十年来研究工作中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时, 叶老说:“对我而言, 做学问、搞研究本身就是快乐的, 做出成绩, 得到别人认可更是快乐的!”
“科研不能光靠个别人。为探索地球大气的奥秘, 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研究, 发挥团队精神, 大家一起往前闯!”叶笃正讲到这里, 把手臂在空中一挥, 向青年人发出了召唤……
[人物档案]
叶笃正:气象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出生于天津市。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 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在许多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早期从事大气环流和长波动力学研究, 继C.G.罗斯贝之后, 提出了长波的能量频散理论, 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 是对动力气象学的重要贡献。上世纪50年代, 和Flohn分别独立地提出了青藏高原在夏季是个热源的见解, 由此开拓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的研究。1958年与陶诗言等提出了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性突变, 引出对此一系列的研究, 这一发现对我国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上世纪60年代对大气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 从事地-气关系和从事并倡导全球变化的研究, 使中国这方面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叶笃正的科学贡献得到了国内外一致承认, 也为他赢得许多荣誉, 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陈家庚地球科学奖、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第48届IMO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搏击人生追求卓越】推荐阅读:
搏击课程07-25
有氧搏击操教学设计09-08
关于人生追求的名言11-14
追求健康长寿 享受美好人生11-06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追求07-05
初中生作文:人生要敢于追求05-26
立足平凡岗位追求精彩人生演讲稿07-08
从优秀到卓越精彩人生工作坊10-20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问题调查07-26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调查报告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