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常用公式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级财务会计常用公式(通用10篇)

中级财务会计常用公式 篇1

工业净产值生产法:工业净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分配法:工业净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

积累率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

固定资产需要量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

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1~12月各月应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月初余额之和/12增减法,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量=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式中: 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月增加应计提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2-该月份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

固定资产折旧率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季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4=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全年平均余额=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

固定资产结构固定资产的比重=某一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起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更新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退废率 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值率/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磨损率 固定资产磨损率=期末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 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

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低值易耗品摊销额 净值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摊销率

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已经摊销数

分期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计可使用数

产品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定使用期内的预计产量×计算期月产量

五五摊销法: 领用时耗销额=在用低值易摊品计划成本×50% 报销时消耗额=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150%-残值

材料需要量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计划废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废料数量 =[计划产量/(1-废品率)]×材料消耗定额-(1-回收废料率)

辅助材料需要量 辅助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辅助材料需要量=上期单位产品产值(或工时)辅助材料消耗量×计划期产品产值(工时)×(1-压缩系数)

工具需要量 工具需要量=计划期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末工具周转量-计划期初工具周转量

某种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某种产品的计划产量×该单位产品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 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制造一定数量的产品使用某种工具的时间/某种工具的寿命(分)

材料供应量 材料供应量=材料需要量+计划期末储备量-计划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

材料储备量 材料经常储备量=供应间隔天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保险储备量=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最高储备量=(供应间隔日数+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或=经常储备量+最低储备量 材料最低储备量=(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平均储备量=(最高储备量+最低储备量)/2 材料季节性储备量=季节性储备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采购量 材料订购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 订货点订购量=订货时间×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

材料采购次数 材料采购次数=材料年需用量/经济采购批量

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 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天)=材料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

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 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100%

材料的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法: 材料平均单价=[(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实际成本]/(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的数量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材料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数量

材料价格差异率 本月材料累计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价格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 按当月发生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收入材料价格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计划价格)×100% 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 按月初结存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100% 按材料价格差异率和调整率的关系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1 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月末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或=〔(月初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100% 发出材料应分配的价格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差异率

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 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该种材料单价×材料保管费率 材料保管费率=(材料年保管费/材料平均储备价值)×100% 材料消耗总量: 某种产品材料总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退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领而未用的余料量 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结存量×材料消耗定额

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 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消耗总量/产品产量

31.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 一种产品消耗一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00% 一种产品消耗多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价格)/∑(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格)〕×100% 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产量)〕×100%

32.原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总量×100%

33.原材料损耗率 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的工艺性损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

34.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不同规格零件净重之和/不同规格零件消耗原材料总重量×100%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主产品重量+副产品重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35.废料利用率 废料利用率=(副产品重量/废料重量)×100%

36.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 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实际利用率-定额(计划)利用率

37.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 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实际消耗/消耗定额)×100%

38.原材料节约量 原材料节约(或耗损)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

39.原材料代用节约额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的材料数量=原用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材料金额=(原用原材料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代用品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40.材料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购入量-材料计划购

中级财务会计常用公式 篇2

1公式推导法在货币时间价值中的应用

1.1 公式推导法在复利终值中的应用

复利终值是指若干期以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又称本利和,即利息计入本金后再计算利息。如某人将P元本金投资于某一项事业,年报酬率为i,经过1年后时间终值F1=P+Pi=P(1+i),若此人并不提走现金,继续投资于该事业,则第2年本利和F2=P(1+i)+P(1+i)i=P(1+i)2,以此类推,F3=P(1+i)2+P(1+i)2i=P(1+i)3,同理,第n年本利和Fn=P(1+i)n=P(F/P,i,n)。

1.2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中的应用

1.2.1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终值中的应用

普通年金终值是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在1式基础上两边同时乘以(1+i)倍,然后等式右边依次往右错一位。

2-1得:i F=A(1+i)n-A

1.2.2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现值中的应用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在3式基础上两边同时乘以(1+i)倍,然后等式右边依次往左错一位。

4-3得:i P=A-A(1+i)-n

1.3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终值和现值中的应用

1.3.1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终值中的应用

预(先、即)付年金终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1.3.2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现值中的应用

预(先、即)付年金现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1.4 公式推导法在一年多次计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换算时的应用

如果一年计息的次数大于1 时,此时每年给出的年利率r为名义利率,则实际利率。 利用公式推导法具体推算过程有两种方法。 假设现有P元资金,投资于1 年付息m次,年利率为r的项目。 (1)计算1 年后本利和,。(2)计算n年后本利和,。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出。

2公式推导法在筹资管理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中的杠杆原理是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杠杆原理中主要讲述3 个杠杆系数,本部分主要阐述公式推导法在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2.1 公式推导法在经营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经营杠杆是由于销售量Q变动引起息税前利润EBIT发生更大的变动。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 本文用Q、P、V、F分别表示基期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在P、V、F不变的情况下,用Q*表示本期销售量。 则DO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2.2 公式推导法在财务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由于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使得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幅度大于公司营业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倍数。 用EBIT、I、T、D和N分别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所得税率、优先股息和普通股股数,在I、T、D和N不变的情况下,用EBIT*表示本期的息税前利润。 则DF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2.3 公式推导法在总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总杠杆系数DTL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则DT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3公式推导法在证券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股票估价是证券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股利固定成长模式是股票估价常见的一种模式。用D0表示本期的股利,未来各期的股利按上期股利的g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R为股票所采用的贴现率即期望的最低收益率。 股票价值VS按公式推导法推算过程如下:

6-5得:,因为R>g,在n趋于无穷大时,的极限为0。则

4公式推导法在项目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本文主要介绍公式推导法在项目投资新建项目营业现金净流量(NCF)中的运用。 现金净流量等于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 营业期的现金流入量主要是营业收入,营业现金流出量主要是付现成本和所得税。

营业现金净流量NCF=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 付现成本+ 所得税)= 营业收入- 付现成本- 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非付现成本=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或者:营业现金净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5公式推导法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5.1 公式推导法在现金管理和存货管理中的应用

5.2 公式推导法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

中级财务会计常用公式 篇3

N代表大多数。

∑(西伽马)代表房子,常数A的分子代表结婚前,系数B的分子代表结婚后。

所以公式可以这么理解:

分母都是:大多数人都是两代人(注意不是两个人,是两代人)一套房子(N∑ X^2),少数人是是一个人住2套房子。(∑ X)^2。这个是不正常的现象,要剔除。即N∑ X^2-(∑ X)^2

A:按照道德标准,结婚般男女不能同居的,尤其是女性,还是和室友住一起(上下铺),男的独守空房(∑ X^2∑Y),也有少数同居的(∑ X∑XY),这个是不正常的现象,要剔除。即

(∑ X^2∑Y-∑ X∑XY),这个就是分子。

助理物流师中级考试计算题公式 篇4

Vii

Ri

Xi

/di

X

VR/d

Y

Vii

RiYi

/di

ii

i

i

Vii

Ri

/d

i

dK[(XX)2(Y2iiiY)]

MinTCiViRidi

EOQ

2kd

c(EOQ:经济订货批量K:订货费用D:需求量C:储存费用U:单价)

1、前置期不变,需求量发生变化

t

Sn

Sdt

d

(dEd)2

iq

i

Edi1

diqi

i1

:库存安全系数

d:前置期内日需求量的 标准差di:前置期内第i天的实的实际需

t:前置期天数

Ed:日需求量的期望值日均值值

SqS:安全库存

i:前置期内第i种日需求量出现的概率

n:n种日需求量

误差计算方法 1)平均

误差(MD)

MD

(实际值预测值)

n

2)绝对平均误差(MAD)

MAD

实际值误差值

n

3)均方差(MSE)

MSE实际值预测值2n

4)标准差

S

XiX`i2

nCFR=FOB+运费

CIF=(F O B+运费)/(1-110%*保险费率)=CFR/(1-110%*保险费率)FOB=CIF*(1-110%*保险费率)-运费 净价=含佣价(1-佣金率)

AS/RS(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自动存取系统 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车

AHV(automatous handling vehicle)智能式搬运车 BAF(bunker adjustment factor)燃油附加费 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

BPI(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业务过程改进 CAF(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货币贬值附加费 CFS(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集装箱场站 DDC(destination delivery charge)DDP(delivered duty paid)

DRP(de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DRP11(de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DOC(demand-oriented capabilities)

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t sight)即期付款交单 DSD(direct store delivery)

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经济订货批量 EFC(E fulfillment center)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ECR(electronic cash register)电子现金出纳 ECR(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有效客户反应 EC(electronic commerce)电子商务

EOS(electronic order system)电子订货系统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FIS(fixed-interval system)定期订货方式 FOS(fixed-quantity system)定量订货方式

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弹性制造系统 FPA(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平安险 FCL(full-container load)整箱货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GPS(global pos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IC(information chain)信息链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LCL(less than containet load)拼箱货 LTL(less than truck load)零担

LRP(logistics resource planning)物流资源计划 M/F(manifest)舱单

M/R(mate’sreceipt)大幅收据

MIS(managemen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MRP11(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NVOCC(non-vessel operating common carrier)无船公共承运人 O/T(open top container)开顶箱

PDT(portable data terminal)便携式数据终端 QR(quick responce)快速反应

RDC(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地区配送中心

SDWT(self-directed work teams)自我指导工作队 SKU(stock-kepping unit)货格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 VAN(value-addednetwork)增值网

初中常用数学公式 篇5

①a2-b2=(a+b)(a-b)

②a3+b3=(a+b)(a2-ab+b2)

③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①|a+b|≤|a|+|b|

②|a-b|≤|a|+|b|

③|a|≤b<=>-b≤a≤b

④|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①-b+√(b2-4ac)/2a

②-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①x1+x2=-b/a

②x1*x2=c/a注:韦达定理

5、判别式

①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②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③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6、某些数列前n项和

①1+2+3+4+5+6+7+8+9+…+n=n(n+1)/2

②1+3+5+7+9+11+13+15+…+(2n-1)=n2

③2+4+6+8+10+12+14+…+(2n)=n(n+1)

④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⑤13+23+33+43+53+63+…n3=n2(n+1)2/4

⑥1*2+2*3+3*4+4*5+5*6+6*7+…+n(n+1)=n(n+1)(n+2)/3

7、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篇6

一、累加法

已知数列给出的 递推公式 可以转化 为an + 1- an=f( n) ,其中f( n) 可以求和,用累加法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已知数列{ an} 满足a1= 0且an + 1= an+ 2n,求0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解由已知an + 1- an= 2n得

二、累乘法

已知数列给出的递推公式可以转化为an + 1/an += f( n) ,其中f( n) 可以求积,用累加法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已知数列{ an} 满足a1= 1且an + 1= an·2n,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三、讨论法

已知数列{ an} 的递推公式中含有( - 1)n,采用讨论法求数列通项公式an.

例3已知数列{ an} 满足an + 2- an= 1 + ( - 1)n且a1= 1a2= 2,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解 ( 1) 当n为偶数时,设n = 2k

依题可得a2k + 2- a2k= 2,此时数列 {a2k}是以a2= 2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a2k= a2+ ( k - 1) ×2 = 2k

( 2) 当n为奇数时,设n = 2k + 1.

依题可得a2k + 1- a2k - 1= 0,此时数列 {a2k- 1}是以a1= 1为首项的常数列,故a2k - 1= 1.

综上,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四、构造法

已知数列给出的递推公式可以转化为an + 1= pan+ q. 其中p为常实数,q为常实数或q为n的函数,用构造法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4已知数列{ an} 满足an + 1= 2an+ 1且a1= 1,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解由an + 1= 2an+ 1得an + 1+ 1 = 2( an+ 1) ,

故,数列 {an+ 1}是以a1+ 1 = 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从而,an+ 1 = 2×2n - 1= 2n.

五、关系式法

利用数列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式,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例5已知数列{ an} 满足an + 1=1/2Sn且a1= 2,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故,数列{ an} 从第二项起构成以a2=1/2S1= 1为首项,3/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综上,可知数列 { an} 的通项公 式为

Excel常用运算公式 篇7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 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9、优秀率: =SUM(K57:K60)/55*100

10、及格率: =SUM(K57:K62)/55*100

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3、多条件求和: {=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 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 )))/360,0)

———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15、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①连续输入三个“~”,按下回车键,可得一条波浪线。

②连续输入三个“-”,按下回车键,可得一条直线。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篇8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公式:F2 =SUMPRODUCT((MONTH($A$2:$A$25)=F$1)*($B$2:$B$25=$E2)*$C$2:$C$25)说明:SUMPRODUCT可以完成多条件求和

五、查找与引用公式、单条件查找公式 公式1:C11 =VLOOKUP(B11,B3:F7,4,FALSE)

说明:查找是VLOOKUP最擅长的,基本用法

2、双向查找公式 公式:

=INDEX(C3:H7,MATCH(B10,B3:B7,0),MATCH(C10,C2:H2,0))说明:利用MATCH函数查找位置,用INDEX函数取值

3、查找最后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0/(条件)可以把不符合条件的变成错误值,而lookup可以忽略错误值

4、多条件查找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公式原理同上一个公式

5、指定区域最后一个非空值查找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略

6、按数字区域间取对应的值

公式说明:VLOOKUP和LOOKUP函数都可以按区间取值,一定要注意,销售量列的数字一定要升序排列。

六、字符串处理公式、多单元格字符串合并 公式:c2 =PHONETIC(A2:A7)

说明:Phonetic函数只能对字符型内容合并,数字不可以。

2、截取除后3位之外的部分 公式:

=LEFT(D1,LEN(D1)-3)

说明:LEN计算出总长度,LEFT从左边截总长度-3个

3、截取-前的部分 公式:B2 =Left(A1,FIND(”-“,A1)-1)

说明:用FIND函数查找位置,用LEFT截取。

4、截取字符串中任一段的公式 公式:B1 =TRIM(MID(SUBSTITUTE($A1,” “,REPT(” “,20)),20,20))

说明:公式是利用强插N个空字符的方式进行截取

5、字符串查找 公式:B2 =IF(COUNT(FIND(”河南“,A2))=0,”否“,”是“)

说明: FIND查找成功,返回字符的位置,否则返回错误值,而COUNT可以统计出数字的个数,这里可以用来判断查找是否成功。

6、字符串查找一对多 公式:B2 =IF(COUNT(FIND({”辽宁“,”黑龙江“,”吉林“},A2))=0,”其他“,”东北“)说明:设置FIND第一个参数为常量数组,用COUNT函数统计FIND查找结果

七、日期计算公式

1、两日期相隔的年、月、天数计算

A1是开始日期(2011-12-1),B1是结束日期(2013-6-10)。计算: 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d“)结果:557 相隔多少月? =datedif(A1,B1,”m“)结果:18 相隔多少年? =datedif(A1,B1,”Y“)结果:1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月?=datedif(A1,B1,”Ym“)结果:6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YD“)结果:192 不考虑年月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MD“)结果:9 datedif函数第3个参数说明: ”Y“ 时间段中的整年数。”M“ 时间段中的整月数。”D“ 时间段中的天数。

”M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月和年。”YM“ 月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日和年。”Y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年。

2、扣除周末天数的工作日天数 公式:C2 =NETWORKDAYS.INTL(IF(B2

高三常用的数学公式总结 篇9

名称符号面积S体积V

正方体a——边长S=6a^2V=a^3

长方体a——长S=2(ab+ac+bc)V=abc

b——宽

c——高

棱柱S——底面积V=Sh

h——高

棱锥S——底面积V=Sh/3

h——高

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V=h〔S1+S2+√(S1^2)/2〕/3

h——高

拟柱体S1——上底面积V=h(S1+S2+4S0)/6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圆柱r——底半径C=2πrV=S底h=∏rh

h——高

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S底=πR^2

S侧——侧面积S侧=Ch

S表——表面积S表=Ch+2S底

S底=πr^2

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h——高V=πh(R^2—r^2)

直圆锥r——底半径

h——高V=πr^2h/3

圆台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V=πh(R^2+Rr+r^2)/3

球r——半径

d——直径V=4/3πr^3=πd^2/6

球缺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半径a^2=h(2r—h)V=πh(3a^2+h^2)/6=πh2(3r—h)/3

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V=πh[3(r12+r22)+h2]/6

圆环体R——环体半径

D——环体直径

r——环体截面半径

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桶状体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 篇10

1、【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2、【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3、【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4、【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5、【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6、【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7、【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8、【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9、【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10、【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11、【盈亏问题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

(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

=96(人)

45×96+680=5000(发)

或50×96+200=5000(发)(答略)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

解(90-8)÷(10-8)=82÷2

=41(人)

10×41-90=320(本)(答略)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12、【鸡兔问题公式】(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13、【植树问题公式】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

路长÷间隔长+1=棵数。

或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

路长÷间隔长-1=棵数;

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数=棵数;

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

=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

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

14、【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15、【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

解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按公式,可解答为

百分之几?”

解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

16、【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17、【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18、【方阵问题公式】

(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

(2)空心方阵:

(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

或者是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一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

10×10=100(人)

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

10-2×3=4(人)

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

4×4=16(人)

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

100-16=84(人)

解二直接运用公式。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

(10-3)×3×4=84(人)

19、【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

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本金×(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

解(1)用月利率求。

3年=12月×3=36个月

2400×(1+10.2%×36)

=2400×1.3672

=3281.28(元)

(2)用年利率求。

先把月利率变成年利率:

10.2‰×12=12.24%

再求本利和:

2400×(1+12.24%×3)

=2400×1.3672

=3281.28(元)(答略)

20、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1、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21、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22、比例应用题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积一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商一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

时间一定,速度之比=路程之比

速度一定,时间之比=路程之比

上一篇:党群路线心得体会论文下一篇:餐馆安全卫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