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教学设计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识字6》教学设计(精选9篇)

《识字6》教学设计 篇1

课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动物的资料,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对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课上图文结合,在环境中认词识字,在学文中明理,了解各种动物。教学中由扶到放,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交流,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对照插图,认识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字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正确诵读韵文。教学重难点

建立起动物名字与事物的联系,正确诵读韵文,规范书写生字。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大家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喜欢动物朋友们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动物们真正的家——大森林,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

(出示挂图)

看!这儿的朋友真多呀!你认识哪些动物?跟你认识的动物朋友打声招呼。

(指名说一说,熟悉挂图)

二、初读韵文。

1、打开课本(第72页),自由读韵文。

(要求:读准动物名称,声音响亮。约2遍)

2、检查读韵文,正音。

1)分组读,每组一行。

2)开火车读词。

3)指名读,相机认读生字。

3、给动物挂牌。

(把韵文中的词标上序号,在图中把序号填到相应的动物身上)

三、学习韵文。

1、看图认动物(读词)。

2、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些动物了,你了解它们吗?

1)指名介绍动物。

(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相关资料,适当补充。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2)老师针对学生不熟悉的动物做介绍。

(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扩大视野)

3)小组合作交流。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动物,注意说话听话的要求)

3、说话训练。

(大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啊!有________的______,有________的______,还有________的______。)

四、指导熟读。

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大家庭,保护我们自己。

2、练习读。

(尝试读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害怕)

3、指出韵文的特点,提醒注意停顿。

4、齐读,比赛读。

五、知识巩固。

1、游戏一(判断)。

跳远冠军是(仙鹤 袋鼠)

四不象 是(老虎 麋鹿)

2、游戏二(猜谜)。

有一对长长的牙齿,一个长长的鼻子。(大象)

像仙女一样高雅,全身洁白,头上顶着颗红宝石。(仙鹤)

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狮子)

它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折扇,高兴的时候就会展开,向别人炫耀。(孔雀)

补充:

森林医生(啄木鸟)

沙漠之舟(骆驼)

六、指导书写。

1、狮子和老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练写“狮”和“虎”这两个生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2、请学生分别说说,怎样写才漂亮。

3、老师示范写“虎”。

4、学生在书上描红,认为写好了就写到田字格中。

附。

打印:(词)

狮子 猴子 猩猩 斑马

(判断题)仙鹤 袋鼠

老虎 麋鹿

小黑板:

大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啊!有________的______,有________的______,还有________的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词语卡片朗读课文

二、质疑解疑

这些动物中,你对哪些动物还不太了解,合作解疑。

讨论交流齐读生字词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从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板书设计:

识 字 6 狮子 大象 老虎 仙鹤 孔雀 鹦鹉 猴子 猩猩 麋鹿 斑马 棕熊 袋鼠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6》教学设计 篇2

苏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教学重点:

识写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跟爸爸妈妈去过哪些地方?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交流)

是啊!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图说,北部有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认读词语:塞北),东部有春雨绵绵的江南水乡(认读词语:江南),南部有骄阳似火的海岛(认读词语:海岛),西部有白雪皑皑的高原(认读词语:高原)]。

想不想去这些地方看一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6》,去领略一番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吧!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从学生喜爱的话题入手,交流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打开书,借助拼音,认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学习(一人读词语,一人在图上找出相应事物,互相纠正读音)。

3.指名读词串,能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借助拼音识字的基础,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学合作的方法来认识新的生字词,体现了自主、合作的新课程理念。)

三、诵读词串,读中悟情

1.词读准了,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你最喜欢的地方吧。你喜欢哪里,就去哪里,把写那个地方的词串好好读读,等一会儿向小伙伴介绍介绍。(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地方,诵读词串,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哪里就选择哪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学生喜欢的地方出发,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词串。)

2.你喜欢哪里,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说到哪组词串,教师就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交流那组词串)骏马秋风塞北

(1)读着这三个词,你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播放塞北风光)看,在祖国的塞北草原上,阵阵秋风吹来,黄沙漫天,风沙中一群膘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自由驰骋,多么的壮观呀!你能试着将看到的画面读出来吗?(试读、指名读、评议)

(3)(播放《赛马》)让我们策马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

(齐读词串)

杏花春雨江南

(1)你了解江南吗?你知道江南的什么呢?

(2)(课件播放江南美景)每到春天,粉红的杏花在蒙蒙细雨中竞相开放,把江南装扮得分外美丽。谁能读出江南的美丽?(试读、指名读、评议)

(3)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也喜欢江南,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诗——《忆江南》,谁会背?写江南的古诗还有好多,课后再去找一找,背一背。

(设计意图:学生的个人经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诵读词串时,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音乐、影像、文字、想象等,帮助学生升华情感体验,再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想象体验诵读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使学生沉浸在词串的诗情画意中,享受审美的乐趣。)

3.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无论是秋风瑟瑟的塞北,春雨绵绵的江南,骄阳似火的海岛,还是白雪皑皑的高原,它们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四、拓展练习

1.爱画画的,画一幅你喜爱的地方的图画。

2.想当导游的,向别人介绍你最想去的地方。

3.想当作家的,在课文后面添加一组词串介绍我们的家乡句容,让外地游客了解我们句容,喜欢我们句容。

二上《识字6》教学设计及评析 篇3

教材简析:《识字6》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连起来,表面上看是不相连的几组词,实则意义上有联系,且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这种对传统识字教材呈现形式和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的借鉴,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利于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利于向其他学科辐射,利于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拟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以“读”为主线,先整体感知,通过读,了解四组词表现了祖国大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再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在诵读中品出词中之语,悟出词中之理,感受词中之情,欣赏词中之景。最后落实生字教学,对要求会认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对要求会写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默、会运用。

教学目标:

1?郾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词语。

2?郾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郾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郾播放歌曲《大中国》。

小朋友,学课文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仔细听!里面唱的是什么呢?(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郾出示地图,依次呈现四幅画面。

师: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地形各异,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出示词卡,指名读,贴词卡。)

3?郾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在登机前,让我们先买票吧。

(评析: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始,教师通过课件、音乐及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

1?郾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词组。

2?郾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指读——全班跟读。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

3?郾去掉拼音读,分小组读。(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会读的学生获得“机票”。)

4?郾师: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评析:语文教学倡导多读,读能知意,读能生情。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能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尽快地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

三、精读体会

过渡:飞机起飞了,你们想先飞到哪儿去看看呢?

1?郾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出示图画)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出示词卡“塞北”)草原上,谁是主角呢?(马儿)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出示词卡),现在,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2)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词卡“秋风”)你觉得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快)谁来读词串?(指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儿?

2?郾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1)(出示图画)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能说上一两句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

(2)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

(3)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瞧,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投影显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小朋友可以跟着读一读!江南美吗?读词串。女生读、男生读。

(评析:这里顺势引出白居易的诗让学生诵读,虽不做细讲,但让学生读后,进一步感受到江南的美。)

3?郾学习“椰树、骄阳、海岛”。

过渡: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1)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播放海岛风光)

哎呀,老师发现小朋友去了海南岛,怎么一个个的小脸都变黑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啊?课文中就有个词说明太阳好厉害,是?(出示词卡“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指名读、小组赛读。)

(3)每个小组都读得很好!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词卡“椰树”)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

椰树长得很高大,枝叶茂密,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洁白的椰子汁,喝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看,不少小朋友都要流口水了,看来你们的心已经被椰树深深吸引了,谁来读好这个词语?试着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喜欢海南岛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4?郾学习“牦牛、冰雪、高原”。

过渡:小朋友,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俯瞰高原!

(1)(出示图片)看图,你有什么感受?(指答)冰雪范围好大呀,谁来读这个词?(指读)高原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出示图片及词卡“牦牛”)这是生活在高原上的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被誉为“高原之舟”,在那么严寒的高原上,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3)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来读好这个词串!

(评析:教师通过“乘坐飞机”且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地让低年级的孩子们感受骏马奔驰的辽阔草原;春雨滋润着娇美的江南;海南椰子的甘甜;冰雪覆盖的高原。另外,伴随教师富有童趣的解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骏马、骄阳、高原、江南”的含义。并且串词成句,既让学生认识了事物,又对低年级孩子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四、总结升华

1?郾师:同学们,我们“乘飞机”到了祖国各地。迎着瑟瑟秋风,到了辽阔的塞北草原(教师引读)——(生):骏马秋风塞北;咱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教师引读)——(生):杏花春雨江南;我们又去了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教师引读)——(生):椰树骄阳海岛;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教师引读)——(生):牦牛冰雪高原。

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板画地图)!那就是——中国!

2?郾喜欢这篇课文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指名表演读。)

(评析:再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抒发对地域辽阔的祖国热爱之情,为写句子奠定基础。)

五、学习生字“塞、骄、岛”

过渡:课文学完了,小朋友回头看一看,还有几个生字没有学?

我们先来学习“塞”。

1?郾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你会记哪个字?想想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指名答。)

2?郾指导识、写。

塞,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你能给“塞”字组词吗?怎样写好这个笔画多的字呢?师范写,学生描红“塞”,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岛,岛是什么样的?(示图)师讲解:四面都是水,中间有陆地,有许多石山,小鸟在海洋上飞累了,就可以停在山上休息,(板书:岛)有山有鸟就是岛。组词。

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范写,生说笔顺,学生描红“岛”,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骄,这个字读哪个音?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组词。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马的下边横成了提,撇不要写成横)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左窄右宽)学生自己描红。

(评析:低年级写好字是关键,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笔画复杂、间架结构难以搭配的生字,老师一定要在田字格里范写。)

六、布置作业

今天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游览了咱们祖国,玩得也很开心,现在有一批外国朋友也想游览一下咱们祖国,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准备推荐他去哪个地方呢?为什么?请你任选课文中的三个词语写上一两句!

(评析:本节课根据本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感悟上。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轻松、愉快的对话过程。)

总评:

1?郾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渗透课文以外的知识,把学生不熟悉的知识通过图片与老师儿童化的语言讲解,使学生容易接受。

2?郾以“悟”为主,落实“读”的训练。朗读感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老师将“读”、“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由“读——悟——读”,经历了反复训练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也体会到了词中蕴含的情感。

3?郾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有机整合。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气候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鸣,唤起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璧光小学

《识字6》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6。

教学目标:

1、认读3个生字“塞”“骄”“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2、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词串并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放假的时候都到哪儿去旅游过?也介绍我去玩玩。

一、导入

师:课前小朋友们向老师介绍了许多好玩有趣的地方,其实,我们祖国地域辽阔,好看好玩的地方可多呢!今天咱们来学习识字6,到祖国的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识字6)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78页,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串,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师:好,自己读吧。

三、初读课文

师:看,红颜色的三个字是这节课的生字,待会儿碰到它们时,可要小心哦!

(1)读第一行

师: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行。(指名读)

师:这三个词中间是有空白的,我们读的时候要停顿,可是这三个词又在一行,所以还要读的连贯,就好像中间有一条细细的线,把它们连起来啦。你们听老师是这样读的。(师范读)

师:会吗?再请一个同学读读看。(指名读)

(2)读第二行

师:第二行也能像这样读吗?女生来读读。

(3)读第三行

师:我们看看第三行,这里有两个生字,并且两个生字的韵母都是“ao”,读的时候要看清楚声母。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看。(指名读)

(4)读第四行

师:最后一行,男生一起来读。(指名读)

(5)读课文

师:现在4行词语连起来读,你有信心读好吗?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读。

(如果读得快了,提醒行与行之间要停顿)

(如果读得很好,师表扬:字音读得真准,而且还注意了行与行之间的停顿,你们能向他一样读吗?)

四、图文对照,理解部分词语

1、贴卡片。

师:大家读得真好!看图(出示挂图),将词卡(字卡:骏马、秋风、杏花、春雨、椰树、骄阳、牦牛、冰雪、塞北、江南、海岛、高原)送回家。(我会把词卡发给表现好的小朋友。)

2、检查学生贴的情况,并一幅一幅的认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部分词语。

(1)第一幅图

师:这些马儿长得怎么样?跑得像风一样……(快),像这样长的很健壮,跑的快的马,我们称它骏马。

师:这是……(秋风)。是谁贴的,能给我们说说你为什么贴在这儿呢?

师:骏马喜欢在辽阔地大草原上无拘无束地奔驰,我国的塞北就有这样的大草原。这里就是……(塞北)。

第一组齐读:骏马、秋风、塞北。

(2)第二幅图

师:这是……(杏花),杏花在什么季节开?(春天)杏花在春雨的滋润下,开得更加艳丽,把江南打扮的越发美丽。

第二组齐读:杏花、春雨、江南。

(3)第三幅图

师:这是椰树,还有骄阳,什么骄阳呢?

课件出示骄阳图片

师:这样的阳光怎么样?(非常强烈)

师: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阳光照在身上什么感觉?(照在身上有些疼,火辣辣的)

师:像这样的太阳,我们称为骄阳。我们祖国的海南岛一年四季都是骄阳似火,也正因为阳光充足,你们看,椰树才长得如此高大、挺拔,上面还结满了椰果。瞧!这是一块被海水环绕的陆地,叫做……(海岛)。

第三组齐读:椰树、骄阳、海岛。

(4)第四幅图

师:这是……(牦牛)。它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牛有什么不一样?

师:看看它生活的环境,想想它身上的毛有什么好处?

师:在冰雪覆盖的高原上,牦牛一点儿也不怕冷,还帮人们运输货物,所以大家又把牦牛称作“高原之舟”。

第四组齐读:牦牛、冰雪、高原。

五、简单了解塞北、江南、海岛和高原的地理位置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塞北、江南、海岛、高原,那你们想在地图上把这4个地方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地形图

师: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它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

师:这里是长城,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就是“塞北”。这是一条长长的河,是我们祖国的第一大河,叫什么名字?(长江)我们把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称为“江南”。(课件依次点击出示“长城”、“长江”的线路图,“塞北”“江南”的词)

师:海岛在这儿,这里就是海南岛。(课件点击出示“海岛”)

师:再看看西面,这里的海拔最高,这是哪儿呢?让我们看看。(课件点击出示“高原”)

六、图文结合,引导诵读,读中感悟

师:辽阔的塞北、秀美的江南、热情的海岛、寒冷的高原,4个地方,4种风光,想去看看吗?

(1)第一组词串

课件视频:群马奔腾

师:我们来到了那儿?老师先不告诉你,请你边看边听。(塞北)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瞧!这就是塞北的草原,你想怎样形容它呢?(很大、辽阔、一望无际……)

师:这儿的主角就是马,你们想骑马吗?

师:让我们骑着骏马迎着凉爽的秋风,在塞北辽阔的草原上尽情地驰骋。

师:什么感觉呀?(马跑得快、有很大的风、很开心……)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很棒。

(指名两人读)

师:喜欢骑马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

(2)第二组词串

师:享受了纵马草原的快乐,我们再到诗意的江南走一走。

师:瞧!谁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杏花)杏花开得怎样?(漂亮,艳丽、美……)

师:江南是美丽的水乡,不仅花儿开得美,到了春天的时候,雨也很多,春雨是什么样的呀?

师:是的.,春雨很细小,江南的春天,经常下雨,而且一下就是两、三天,(音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就连大诗人杜甫也曾经写诗称赞过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你们瞧!有了春雨的滋润,杏花开得更娇艳了,把江南装点的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漫步雨中的江南,边走边看,谁来读。(指名读)

师:江南细雨蒙蒙,这一切老师都感受到了。还有谁,你也来读一读。(男生)

是:这么美的江南,许多大诗人都曾经写诗称赞过它,谁能背一背跟江南有关的古诗呢?(课前对进行学生了解)

如果学生背诵《江南》师:是的,那片片莲叶,像撑开的绿伞,亭立在碧波之上。

师:江南处处绿水荡清波,江南美景如诗如画如梦,让我们一起读!

(3)第三组词串

师:真美呀!还有更好玩的地方呢?

(课件出示:海岛图片)

师:到了海岛,你最想做什么?

(拾贝壳)师:如果你拾到了七彩的贝壳,别人都会羡慕你的。

(堆碉堡)师:还可以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享受日光浴呢。

(游泳)师:和鱼儿、海龟做伴,你真幸福呀!

(吃椰果)师:是啊,乳白色的椰果真甜呀。

(踏浪)师:光着脚丫,让海浪不时亲吻你的脚丫,感觉一定凉凉的,痒痒的。

师:这时你的心情如何?

(开心)那你就开心的读一读。

(高兴)用你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激动)把你的心情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我们一起来读,把感受到的快乐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朋友。

(4)第四组词串

师:海岛上骄阳似火的时候吗,有个地方却是另一番景象。一路上你都见到了什么?你可以和你的同桌边看边说。

课件展示高原的组图并播放《青藏高原》。(4幅图片)

这是哪儿?

课件出示一幅高原图和一组词。

师:高原上,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牦牛)师:一群牦牛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上,帮助人们运输货物呢?真伟大呀!

(雪山)师:雪山,白雪皑皑。

(冰雪)师:冰雪,终年不化。

师:多么壮观的高原景色呀!读。

七、小结

师: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了辽阔的塞北,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读)骏马、秋风、塞北。沐浴着蒙蒙细雨,咱们漫步在如诗如画如梦的江南水乡——(读)杏花、春雨、江南。咱们又去了骄阳似火的海岛尽情的玩耍——(读)椰树、骄阳、海岛。最后,咱们还不畏严寒,登上了寒冷的高原——(读)牦牛、冰雪、高原。

师:下面咱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能把这4个地方的美景读出来。

(指名读)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感受到的美景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师:真美啊。

师:还有谁也要来展示一下。(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听!老师很喜欢。

师:男生一起来,好吗?(男生读)

师:女生呢?(女生读)

师:你们朗读的真棒!读着读着,这些美景都已经留在老师的心里了,你们也记住了吗?让我们不看课文,把心中的美景用不同的感受一起来朗诵,好吗?

八、练习说话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塞北、江南、海岛、高原游览了一番,这四个地方,你虽喜欢哪里,用上这一组的词串,试着说一段话。

(老师喜欢迷人的江南,春天到来的时候,我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在美丽的湖边,欣赏着娇艳的杏花,这样的美景,真是令我流连忘返啊!)

(我们泰州也有着值得一玩的地方,作为泰州的小主人,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识字6》教学设计 篇5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跟着爸爸妈妈到过哪些地方?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激情感知,朗读词串

1、多媒体出示“塞北,江南,高原,海岛”图,认读这四个生词,

2、这些美丽的地方你最想去哪儿呢?带上你们的耳机出发吧!

3、自主学习,要求:选择一个地方游玩,游玩时好好欣赏一下那里的风光,并且美美地读一下

4、汇报交流

5.小结;去了这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能够给予学生一些旅游景地的奖品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各地的奇妙风光)

三、学习生字“骄,骏”(看电脑老师写字,练习描红)

指名说说在田字格注意哪一笔

四、课外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地图(有江苏,北京,西藏,四川)

(以地图的方式让学生对各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个初步印象)

1、其实我国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城市可多了,大家可以结伴而行去你们最想旅游的地方走一走

2、小组活动

3、小组内的同学把你自己看到想到的和小组的同学分享一下

4、小组汇报交流

5、总结:无论是江苏,北京,四川,西藏,它们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的组古。这时,老师想起一首诗《家》。大家一起来背背,好吗?(配乐)

(通过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的加强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教学反思:

《识字6》是篇优美的看图识字课文,要让学生在感悟中朗读、识字,进而体会到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并且了解到祖国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时间、空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去祖国各地尽情游览,小朋友在一种外出游玩的喜悦心情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操作自己的掉闹。我不仅展示课文上的四个地方而且拓展延伸了我国几个旅游胜地比如四川,北京,江苏,西藏。在一张地图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欣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旅游团有秩序地进行旅游。生字教学用电脑老师教写子激发学生写好写美汉字的欲望,感受汉字的魅力。

识字6 教案教学设计 篇6

1. 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并认识所联系的词语。

2. 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及独体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词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说说夏天的夜晚有什么特征。(如天气,天空,人等)

二、课内悟: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夏天特征的词语,那么,夏天的夜晚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

2、新授: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相机学习词语。

3、天上有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

出示:夜晚繁星亮晶晶

(1)正音:“星、晶”是后鼻音。

(2)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晶晶的?

(3)指导朗读。

4、你们知道天上画的是什么星星吗?

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

(1)正音:织(翘舌音)女(鼻音)

(2)你们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师可简单说一说。

(3)指导朗读。

5、看图上谁也在跟小朋友讲这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相机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

(1)正音:奶(鼻音)了(后鼻音,注意读准轻声)

(2)指导朗读。

6、还能从哪里看出这是夏天呢?

相机出示:竹椅蒲扇萤火虫

(1)正音:扇(翘舌音)萤(后鼻音)

(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3)指导朗读。

7、齐读韵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复习巩固生字字音。

2、这些生字中,哪些是独体字?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

3、记一记“奶、织、女、斗”的笔顺。

4、反馈检查。

5、指导书写。

奶:右面的“乃”要写得稍微大些,“ㄋ”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歪了。

织:左窄右宽

女、丁、斗:都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6、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练:

1、填空:

奶:是()结构的字,第3笔是(),第4笔是()。

织:是()结构的字,共()笔,第2笔是()。

2、比一比,组词:

奶()织()丁()斗()

女()只()手()头()

3、一找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看一看,讲一讲给家长听。

教学后记:“奶”的较难掌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长带同学们复习生字词。

2、开小火车认读老师生字箩里的生字。

3、各个小组准备一下,马上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得最美。

二、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星爷奶扇织女斗

认读生字。

认识新部首“户字头”。

2、小组内同伴讨论:你会记住哪个字?怎样记?

3、交流讨论结果。

注意“奶”的“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

(1)生字书空。

(2)数笔画。

4、游戏扩词-生字开花。

5、指导写字。

6、播放音乐,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教后记:

1、学会了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以及认识了新部首。

2、通过仔细观察图画,认识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能够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能够在堂上背诵课文,积累词语,体会到了乡村夏夜的情趣。

《识字6》教学设计 篇7

1.仔细观察图画, 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 并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 认识绿线内的三个生字, 理解文中词语。

3.诵读词串, 积累词语, 体会农村夏夜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词串, 趣味识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大幅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 用我们想好的“记忆中的夏天”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生1:夏天的晚上, 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散步, 霓红灯亮起来了, 五彩缤纷的, 很好看!

生2:夏天的晚上, 我和妈妈去公园看到很多人在湖边乘凉, 还有许多人在彩灯下跳舞。

生3:夏天的晚上, 我们一家人待在空调房间里, 一边看电视, 一边吃着大西瓜。

……

师:听你们交流真是一种享受, 我就好像看到了你们一家人过夏夜的情景。你们知道吗?当我们在霓虹灯下散步时, 当我们在公园里乘凉时, 乡村的夜晚也特别美丽、安静, 夏日炎炎似火, 可夏天的夜晚却是人们无限向往的。天空湛蓝湛蓝的, 巨大的夜空嵌满了钻石般的星星, 星星仿佛离我们很近很近, 就在头顶上。乡村的孩子们早早吃完晚饭, 端来小板凳, 拿把蒲扇, 坐在院子里, 听大人们讲那古老的神话故事……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到这样的夜晚去看一看呢? (师述同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乐, 创设夏夜温馨宁静的情境。)

【点评:由于我把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放在首位, 把教学活动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并用他们喜欢的绘画手法表现出来。因此, 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 一个个踊跃登台, 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过夏夜的情景。】

二、创设情境, 图文对照, 理解词义。

师: (课件出示《乡村夏夜图》) 你们瞧, 这就是一幅《乡村夏夜图》,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爷爷奶奶在给小孙子讲故事, 小孙子听得可认真了!

生:我看到他们旁边有许多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天上有许多许多的星星, 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

生:我想爷爷也许在给小朋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

师:我们一下子认识了三个人, 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我看到了爷爷, 看到了_________, 还看到了________。

2.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院子里乘凉。

师:你还会这样说吗?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是不是觉得语文很有趣?想知道关于爷爷、奶奶、小丁丁三个人的故事吗?识字6的内容就和乡村的夏夜有关, 让我们打开到《识字6》读一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 轻声读读课文中的词语, 注意:读准字音, 词儿连读。

(生自由读词语)

师: (课件出示课文) 小朋友们词语读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 提醒大家哪些字音要特别注意?

生:“繁星”的“星”是后鼻音。 (带读)

生:“亮晶晶”的“晶”是后鼻音, “亮”是边音。 (带读)

生:“爷爷奶奶小丁丁”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 “丁”是后鼻音。 (带读)

生:“萤火虫”的“萤”是后鼻音。

师:小朋友们难点找得可真准, 把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不仅将字音读准了, 还读得津津有味!这样吧, 你们最喜欢读哪一排词语, 就再将那一排词语多读几遍, 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放电影, 待会儿读给全班同学听好不好?

(生自由练读)

【点评:在具体的操作中教会学生学会边想象边朗读的学习方法,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师:谁来汇报?听好老师的要求:先告诉大家你最喜欢那一排词语, 再读给大家听听, 最后说说你喜欢这一排的理由。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时的句群意识)

生:我喜欢第一排词语 (出示“夜晚、繁星、亮晶晶”) , 因为读完这排词语我仿佛看见了夜空中有许多许多的星星, 数也数不清。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 (繁星) 是啊, 这么多的星星!谁能读好这个词?

生:我也喜欢这排词语, 我看到了许多星星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呢!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 (亮晶晶) 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啊?

生:妈妈戴的钻石戒指。

生:擦干净的玻璃是亮晶晶的。

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

……

【点评: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形象性地看图, 引导学生想象理解词语。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则能将词语理解得更加透彻。】

师:说得真好, 谁能读好这个词呢?

师: (课件出示闪烁的繁星图) 你们看, 湛蓝的夜空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真美啊!让我们再来把第一排词语美美地读一读。

生:我还喜欢第三排词语 (出示“竹椅、蒲扇、萤火虫”) , 因为读着读着, 我好像躺在舒适的竹椅上飞上了天, 来到了星星的身边。

生:我也喜欢这排词语, 因为夏天的夜晚摇起蒲扇我感到特别凉爽。

生:我想到了我小时候到农村去找萤火虫的情景, 小小的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中飞舞, 非常美丽。

生:我还知道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呢, 从前……

生:我知道萤火虫依靠尾部的发光器发光的, 人类还根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日光灯还有电视机的荧光屏。

师:看来萤火虫这小东西不仅可爱还非常有用, 谁来夸夸它?指导理解“竹椅、蒲扇”。

师:多美的一排词语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师:你们还喜欢哪一排词语呢?

生:我喜欢第二排词语 (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 , 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情景:那时候我们住在农村, 爷爷身体不好, 奶奶要经常照顾他, 我常陪伴在奶奶身边, 现在爷爷去世了, 我很想念他。

生: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我看到小丁丁和他的爷爷奶奶在一起很幸福, 我很羡慕他。

师: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 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生:我喜欢最后一排词语 (多媒体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 , 我还知道关于牵牛和织女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相传……

生:其实这只是个神话故事而已, 牵牛和织女之间有三万光年的距离, 就是打电话还要很久才能接到呢!

师: (课件出示牵牛织女星图) 你们看, 这就是牵牛星, 在它旁边的两颗小星就是他们的一双儿女, 银河对面的就是织女星。

生:我见过北斗星, 它共由七颗星组成, 排列的形状就像一把勺子。

(师课件出示北斗星图。)

生:我知道在十万年前北斗星的形状并不是一把勺子, 北斗星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还带来了十万年后北斗星的组合形状图, 你们看!

师:同学们, 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 你们都是从哪儿知道的啊?

生:我是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多么浩瀚神秘的夜空啊, 谁再来读读这排词语?

师:其实在着神秘的夜空中还藏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呢, 老师向你们推荐一本书《星座的奥秘》。

【点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活语言文字内涵, 使课堂充满活力。将课堂留白, 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的意识。】

师:刚才同学们每一排词语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 你们能将全文连起来读读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有感情朗读)

师: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夏天的夜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宁静。

生:迷人。

生:温馨。

生:神秘。

……

(学生一边回答, 教师一边板书。)

(生再次配乐齐读。)

三、自主识字, 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你们的表现特别出色, 字音读得准, 课文读得美, 老师相信大家生字也会学得很棒!

师: (出示生字“星、奶”)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 选一个你已经学会的教大家。

生1:我来教大家学星星的“星”, 上边是红日的“日”, 下边是小学生的“生”, 大家跟我写笔顺。 (书写)

生2:我也早就会写“星”字了, 我觉得要注意的是“日、生”都要写得扁一点。

生3:“奶”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字旁, 右边第一笔叫横折折折钩。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教老师写吧! (生说笔顺, 师在田字格里书写。)

师:在生活中, 你知道这两个字有哪些好朋友?

(生踊跃给这两个字组词。)

打开习字本, 先描红后写字。听轻音乐, 开始描红。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所以, 不仅要创设情境识字, 还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写字训练。】

四、拓展延伸, 回归生活。

师:最后, 让我们听着轻音乐, 诵读这些诗一样美的词串。

生: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这些词儿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呀!你们想在自己的画上添上一些词, 读起来也像诗一般美吗?

(生略加思索, 便争先恐后地发言。)

师:说得不错, 小组合作在画上添词。

生1:我们小组添上的词是:

空调冰箱电风扇

冷饮棒冰大西瓜

生2:我们小组写的是:

散步乘凉数星星

夜景闪烁霓虹灯

【点评:似乎令人难以相信, 一年级的孩子竟能这般妙语如珠, 事实上, 只要我们有心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 为孩子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让充满灵动的学习放飞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 我们定将体验只有创造者才能体验的喜悦!】

附:课堂练习

1. 照样子写词

写出几个像“亮晶晶”这样ABB式的词语。

2. 量词填空

一 (%%) 星星%%一 (%%) 竹椅%%一 (%%) 蒲扇%%一 (%%) 萤火虫

科学教学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篇8

关键词:识字教学 科学识字 识字效率

汉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识字和写字是阅读、习作的基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的识字教学局限于课内,以教会课内生字为目的,对于课表生字采用机械重复的手段,让学生一遍遍抄写。这造成学生识字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形,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早日进行大量阅读。我认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上,应该做到让学生以教材为载体,掌握识字方法,做到主动识字。

一、抓好基本字教学,夯实识字基础

汉字是表意、具象的,通过字形就可以了解大致意思。汉字又是组装型的,基本是以独体字和部首两部分为单位组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独体字的教学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些独体字是识字的基础。对这些独体字的识记要求进行强化再强化,要求学生记清记牢。对于那些简单易学的独体字,课本通过图画形式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日”字就是一个圆圆的太阳,“火”字就是由一团红红的火焰演变而来……在教学这类字时,我指导学生先看图再读字,做到图字结合,学生既兴致盎然,又对字形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同时对这类字的字形笔顺进行练习,做到会认会写。对这些生字的练习以各种各样的趣味书空为主,如手指书空练习,小下巴书空练习,动动脚尖书空练习等。此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对字形进行牢固记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练习汉字的书写兴趣,而且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部首的教学我同样以趣味为主,告诉他们各个部首所代表的意思,为理解不同字的字义打好基础。有了坚实的认知独体字与部首的基础,学生识字就变得轻松多了。我在教学“尖”这类的会意字时,先让学生看一些尖的物体和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事物的特点,孩子们便体会出上小下大为“尖”;“鸣”是一鸟用口叫。汉字大多为形声字,我在教学时还抓住这一规律,一教一组。如教学“请”字就可以带出“清、情、晴”几个字,我自制转动识字小黑板(或识字小转盘),将黑板分左右两部分,用一轴将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固定基本字“青”,左边黑板部分来回转动,将偏旁来回更换,分别是“言字旁”“三点水”“竖心”“日字旁”,这样一教一串,同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偏旁以及可能表述的意思,使学生对这些字做到音、形、义的统一,增强记忆效果。

二、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识字的关键在于建立字形与音、义的联系,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记忆的效果才会好。因此我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主动识字,参与识字实践,巩固所学生字,学习新的汉字。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识字为读书,读书应识字的道理。如我每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对于识字都这样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拼读识字识记字形——小组交流主动识字——突破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字义。这样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的主动权在他们手里,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因“字”制宜地自学,易学的少用些时间,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尤其是在小组交流时,我让学生大胆发言,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因为汉字大部分为形声字,对于这类生字,我们就可以利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进行。例如“镶”字,学生就说出金字旁、襄字边;“嚷”的“口”换成金字旁换一换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对于这种类型的生字,我们还可以编顺口溜记忆。如“蛹、涌、俑、诵”。我这样教:虫儿飞飞蛹在变,浪潮追赶涌岸滩,你读我读诵来言,兵马俑人谈变迁。像“丛”字,学生不但可以这样用谜语记忆:两人坐扁担或从下加一横;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从加一。对那些结构复杂,又不是形声字的汉字,我们可以利用汉字是组装字形的特点来学习。如“燕”字,可以这样教:革字头、口字心、左右北、四点底。“篝”字:竹字头,井连再。“乘”是禾穿北。

以上识字教学方法,既节省时间、生动有趣,又使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当然,对于有的生字,教师也不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记忆的理由,因为有些生字的字形不好表述。因此,无论学生用我们总结到的方法记,还是用整体的图块记忆,识记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识记之后再将这些生字放到文中反复诵读,做到识字与读书结合,使学生动口动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识字的乐趣,认识到识字与读书的联系,并早日进入识字读书实践过程,使“多识字、早读书”的愿望成为现实,达到一个理想的识字教学境界。

三、生活中识字,提高识字兴趣

语文是母语文化,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在入学之初就已经认识许多汉字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了生活大课堂,努力为学生拓展识字空间,引导学生玩中识字、生活识字。我启发学生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处处都能学习生字、学习语文。教一年级时,我开辟了“我有许多好朋友”黑板报专栏,将本班所有学生的姓名写在黑板上,引导他们认识班级同学的名字;在教室一边的墙壁上写了一些优美儿歌,让墙壁说话,引领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识字;在另一边墙壁上贴上了一些名家字帖,让孩子们欣赏汉字、喜欢汉字。而教室本身张贴的图画、小学生守则等也是教给学生识字的良好资源,课下,我以聊天的口气问他们图画上的字怎么读,引导学生比一比:识字能力我最强!分发作业本也是让学生自主识字的一个渠道,每次让不同的学生分发作业本,看到他们完成任务时的神情,我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这一系列措施,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识字资源无处不在,识字就是这么简单,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字,学习语文。逛街时,他们会感觉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电影时,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地闪烁……从而在生活中大量识字,形成识字教学的滚雪球效应。生活为我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只要有心,识字顺手拈来,教学也变得轻松简单。

《识字6》教学反思 篇9

《识字6》以词串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这些词串组成的韵语,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的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关于本课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反思如下

一、激趣导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的肯定、课堂气氛、情境创设等外在因素,因此,其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他们觉得有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学得消极,被动。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看优美的画面,并充满激情地说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番,好,我们出发了!”课文导入直观、自然。课伊始,趣即生。学生充满了好奇心,马上就被老师给吸引过来,使整堂课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兴趣盎然地学。

二、批文入境: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带他们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秀丽的江南,细雨蒙蒙,杏花格外娇艳;海岛盛夏,骄阳似火,高大的椰树绿荫如盖;塞北秋风瑟瑟,骏马在草原上奔腾;冰雪覆盖的`高原上,牦牛在缓慢前进。课堂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介绍风光美景,设计了“我是小导游”的环节,学生的语句完整,语言丰富,仿佛真的当上了小导游,正向大家介绍美景呢。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风光,并让他们用词串的形式写了下来。如果能同时配上相关的音乐《天堂》等,生动的画面,各具风情的音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被深深打动,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读中悟情:

上一篇:关于召开月度总结会议的通知下一篇:谈高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