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精选8篇)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篇1

2010年以来,依靠大规模政府投资的推动力量,我国迅速摆脱了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并逐步将经济工作重心转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经济结构上。在此宏观背景下,小型企业及微型企业信贷业务逐步受到国内银行业的重视。

事实上,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小微企业多是经营情况复杂、资产规模小、生命周期短、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如果小微企业贷款继续按照传统的公司贷款定价和贷后管理方式运转,将使银行背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和运营负担,无法回避小微企业对经济波动敏感等风险。要做好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必须用积极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小微企业,使用新的信贷技术管理和推动业务进展。贷款利率定价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不仅能够保证贷款利率覆盖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一定的盈利水平;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支持小微客户的发展壮大,进而实现我国小微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现状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甚至担保公司都纷纷推出了自己面向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牌。国有银行中小企业金融品牌以中国银行的“中银通达”和建行的“速贷通”为代表;中国银行还针对小企业贷款推出了“中银信贷工厂模式”。各股份制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小企业金融品牌,其中有很多品牌特色值得同行借鉴。比如:整贷零偿的还款方式、根据小企业的成长周期和业务流程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关注小企业投行业务资金需求、“联贷联保”的批量贷款模式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但总体来看,同业产品的客户定位大多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品牌属于公司金融产品,真正面向以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仍然不足。目前,民生银行已将小微企业业务上升为全行战略,并大力加以推动。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及其在个贷中的占比排名均居首位。

影响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的主要因素

小微企业受生产规模小、生命周期短等条件的制约,相比于大中型企业抗周期能力较弱,单个企业信贷风险较大。因此,在“价格覆盖风险”的原则下,要为小微企业贷款合理定价,首先必须明确影响贷款风险的主要因素。

企业自身因素

影响小微企业风险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现金流状况、企业家个人信誉及风险偏好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对于这些因素,银行可以利用客户评分等授信审核手段筛选客户,预估客户风险。

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小微企业也存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信贷风险。银行应根据小微企业的成长周期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和风控手段。

贷款设计因素

影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贷款设计因素主要有贷款金额、担保方式、本息还款方式、贷款期限等,此类风险同样应反映在贷款定价中。

小微企业贷款抵押品往往难以变现、贬值速度快,还可能存在重复抵押的问题。因此,一旦发生违约,小微企业抵押贷款的回收率甚至低于企业间担保或保证类贷款。

好的还款方式将会显著降低贷款风险。小微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来源不稳定,银行应积极研发分期偿还本息的信贷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动态监控企业的还款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贷款到期后给企业造成的集中还款压力。

研究表明,小企业贷款金额与不良贷款回收率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在贷款额度的确定上,应坚持“不使借款人过度负债”的原则。在确定贷款金额和还款计划时,应确保即使投资失败导致贷款资金全部损失,借款人仍有一定偿还能力。

经济周期因素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以经济周期为代表的宏观系统因素对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大,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更为明显。在经济繁荣时,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良好,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足,企业还款能力强;经济低迷期,小微企业违约率会迅速上升。

穆迪公司的研究表明,小企业经济衰退期的债务回收率比经济繁荣期相比要低1/3。而对于有抵押的贷款,不良贷款回收率在一定程度上由押品的价值决定。一般情况下,当宏观经济低迷时,小微企业押品价值下降更快。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贷款清收数据表明,在经济增速高于10%的繁荣时期,不良贷款平均回收率较低迷时期高出8~10个百分点。当然由于贷款风险对经济周期的反映具有一定滞后性,银行需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提高预测能力,提高贷款定价的前瞻性。

区域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信用文化习惯和法律环境等差异明显,上述因素均会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产生较大影响。如图2所示,不同地区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差异。东北地区信用环境最差,其次是湖南、河北、山西、安徽等华北和中部地区,以江浙为代表的华东地区信用环境最好。

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对不良贷款的回收率也会产生影响。本文作者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均GDP越高,不良贷款的平均回收率也越高,银行贷款风险越小;长三角、福建、广东等经济水平较高的省份不良贷款平均回收率在50%左右,而欠发达地区平均回收率约在15%至25%,两者相差30个百分点以上。

行业因素

产业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小微企业来说,能否选择适合发挥自身优势的行

业,决定了企业生存的质量和时限。对于银行来讲,明确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实行正确的客户行业定位,有利于降低潜在风险。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中,垄断企业主导性较强,小微企业难以生存。根据产业特点、政策导向和企业发展实际,笔者认为以下行业适合小微型企业发展:

基于大数定律的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策略

在国内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实践中,民生银行倡导依据“大数定律”和“价格覆盖风险”两项原则对小微企业信贷进行定价。这两项原则是对传统经营性贷款依据“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两维风险定价模式的扬弃;为银行业对冲小微企业个体风险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模型的理论基础

“大数定律”和“价格覆盖风险”两项定价原则内涵丰富,阐述如下:

“大数定律”的意义:当资产池中样本量足够大且单笔资产规模较小时,平均贷款风险趋向于预期贷款风险。

“大数定律”成立的条件:(1)资产池的样本量要足够大;(2)单笔贷款金额要小,单笔贷款产生的风险对总体平均贷款风险不会产生显著影响;(3)资产组合的各项头寸风险相关性较弱,风险实现分散化。形象地讲,若各商户违约相关性强,做1000户小额贷款等价于做1户规模相当的大额贷款,这就无法满足“大数定律”的条件。

“价格覆盖风险”原则的要求:银行贷款定价不仅要覆盖预期风险,同时还要覆盖非预期风险。

在“大数定律”原则下,商户的个体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对冲,银行可以通过信用评分、授信审核等客户筛选手段实现对总体预期风险的有效预测和控制。但资产池的风险是会随着经济周期、区域、行业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非预期系统性风险。解决非预期系统性风险需要降低资产的集中度,同时依据客户所在的区域、行业等宏观因素实现差异化定价,使价格覆盖系统性风险。

基于大数定律的风险定价模型

传统的公司贷款定价模式,实际上属于“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贷款定价需综合考虑银行盈利目标、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等因素。其中,风险成本的计算依赖于银行对客户的风险评级和债项评级,并需给出贷款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精确估计。

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复杂,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单个客户风险参数难以精确测算,且需要付出巨大的研发成本。依据“大数定律”和“价格覆盖风险”原则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定价可克服上述困难,在较低的模型研发成本下,实现对较为有效的差异化产品定价,具体描述如下:

在“大数定律”成立的条件下,客户的个体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对冲,资产组合的平均贷款风险趋向于预期贷款风险。因此,我们可以用小微企业业务总体的预期损失率(或者不同资产

池的预期损失率)代替单笔贷款的预期损失率,这就避免了估计单笔贷款的PD和LGD,极大地降低了模型开发难度,并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小微企业与身俱来的劣势, 其贷款风险始终高于大中型企业,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 经济下行时期, 各大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都呈现出普遍上升趋势。如何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是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1.存在隐性涉足预警行业。在对小微企业行业准入方面, 虽然政府各部门单位及商业银行都明确禁止和限制信贷资金进入部分产能过剩及房地产行业, 通过银行的层层把控也不存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涉足预警行业的现象, 但也存在隐性涉足的情况。这样会导致一部分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涉足到预警行业, 不仅增大了贷款企业的经营风险, 也使银行发生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增加。

2.贷前调查不够深入。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调查时, 要求客户经理通过人行征信系统等渠道对企业和企业股东的信用状况进行查询和核实, 以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风险的可能。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会出现重查询轻分析的情况, 对于企业融资总额等情况的变化没有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询问贷款企业股东就进行判断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对于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信息的核查情况也不到位, 例如客户经理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内容没有进行分析, 只是将其输入到系统内, 没有全面了解和把控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因此而埋下了风险隐患。

3.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贷后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以及贷后管理问责机制不明确。其一, 随着小微企业贷款的迅速增长, 适合大中型企业的传统贷后管理手段已不能适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有的商业银行对于企业贷后管理的标准中只写出了较为宽泛的指标, 客户经理在进行贷后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较大, 依靠主观判断的情况较多, 在面对贷款质量发生变化时, 往往不能提前预警, 从而丧失风险处置的最佳机会。其二, 在进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 对于新增业绩的考核比例较重, 而对于流程更长、环节更多的贷后管理工作, 却没有具体的激励制度, 加之处罚措施也不到位, 使得客户经理不重视贷后管理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客户经理发现风险并处置的情况下, 也没有明确的奖赏制度, 这都导致了客户经理对于贷后管理的积极度不高, 无法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情况。

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管理措施

1.规范行业准入要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行业准入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根据经济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整的过程。就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指导下, 一是禁止或严格限制进入产能过剩行业, 二是禁止或严格限制进入投机行为较多的行业, 如证券行业。一旦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投机性行业, 银行很难对其进行风险把控, 造成信贷资产的损失。

2.加强调查人员培训。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小微贷款一线员工的定期培训, 选择权威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专业业务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也可以邀请具备丰富同业从业经验业务人员、信贷科长和部门经理等开展讲座, 分享在工作中的经验和经历, 挑选经典案例与员工共同讨论, 与员工充分沟通交流, 对于其提出的困惑予以探讨, 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同时也应加强信贷业务中法律知识的宣传, 让员工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法律意识, 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将调查工作中由人为导致的风险降到最低。

3.规范贷前调查。在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 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内容:第一, 调查前准备工作。客户经理应仔细查看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 借助网络等公开信息, 充分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现状、企业的基本信息和财务信息, 按照企业的实际状况确定调查重点, 在之后开展的实地调查中能有针对性的对企业某方面进行了解核实。第二, 核查企业财务情况。客户经理要做到在查阅企业经营财务数据的基础上,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谈话, 就企业的财务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重点要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经过全方位的调查核实工作后, 客户经理应能够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能力、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给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4.加强贷后管理。主要从丰富贷后管理手段以及健全贷后管理问责机制着手。

其一, 商业银行在丰富小微企业贷后管理手段上, 应做到从各个环节全方位的检查监督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担保变化情况,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贷后风险的管理:一是严格贷款支付管理。严查与贷款申请需求不符的资金支付的真实性, 对贷款资金支付的合理性进行逻辑判断分析, 以加强贷款资金受托支付合理性审查。二是加强欠息逾期贷款管理。按月召开贷款逾期、欠息企业风险化解汇报会, 加强逾期贷款管理, 力争进一步提高风险化解率。三是加强贷后风险状况分析的自动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 建立贷后管理系统。根据管理经验, 设置风险预警的标准, 通过对企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动态监测企业贷款后的风险状况。

其二, 在进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 对贷后管理工作实施具体的激励制度和处罚措施。对贷后管理和贷款回收好的客户经理给予适当的绩效奖励, 而对不重视贷后管理工作的客户经理进行处罚。同时在客户经理发现风险并处置的情况下, 制定明确的奖赏制度, 充分调动客户经理对于贷后管理的积极性, 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篇3

一、当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信用风险。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的阶段,信息渠道缺乏,征信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服务缺位。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未能全部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管理,部分小微企业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偷逃国家税收现象严重,逃废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常常处于对小微企业真实资信状况较难监控的状态,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

(二)经营风险。大多数小微企业管理不完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占主导地位,实际控制权集中,生产成本较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还不具备健全的财务核算,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能力不高,自身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足,发生经营风险特征较明显。对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企业主个人的情况就能决定整个企业的命运,这也是风险。而小微企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易受到上下游企业的挤压。在这些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必然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操作风险。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需要银行配置更多的人力、物力,如果业务达不到一定规模,收益就无法覆盖成本。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真正用于小微企业市场拓展的操作人员还是少,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行业分布广,客户数量多,贷款额度小,信贷周期短且用款次数频繁,发展小微企业业务,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工作会更辛苦,直接影响到银行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小微企业面临人员不稳定性,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在风险识别、防控能力等方面也有不小差距,容易导致贷前调查不实,贷后管理形同虚设,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二、商业银行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对策

小微企业贷款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有着一些独特之处,更多的时候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是较难依靠标准化模型去进行判断。小微企业刚成立不久,没有现金流或只有少量现金流,没有多少固定资产,模型难以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的度量,因此才需要商业银行通过与小微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全方位的关系来对客户的发展前景和风险进行评价。小微企业贷款是一项重要工程,目前还处于相对完善阶段,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提出建议。

(一)更加关注小微企业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状况与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关注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对于经营者出现过违约或违法记录的小微企业贷款必须谨慎对待;而当经营者信用卡或个人贷款出现违约时,应该迅速对相应的小微企业贷款采取风险保全措施,停止发放剩余的贷款。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其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我行在结合银监会小企业信贷业务零售化管理的有关政策,借鉴国际银行的成熟理念和普遍做法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微企业零售评分卡,其中包括了企业信用记录和企业主信用记录两大指标项。经办人员在运用评分卡时,一定要将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背景、性格特质、从业经历等考虑在内,对实质性风险作出判断,避免人为降低准入门槛。

(二)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能够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甄别和信用增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或提供其他融资服务的风险控制成本大大降低。

供应链融资模式信用风险控制的重点是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对供应链上原材料和产品的监管以及对产品未来市场前景的判断,从管理上更加强调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分行与分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协同,电子供应链应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硅谷银行之所以敢于支持早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并在风险管理上成果斐然,关键在于它拥有一批熟悉高科技企业特点和经营规律的专家队伍,这点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小微企业贷款时最为薄弱的环节。客户经理的个人知识、技能、经验和品质是决定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成功的关键,在进行小微企业贷款营销之前,对客户经理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必不可少。培训内容包括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银行相关业务流程规定的学习培训。同时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客户经理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经理的风险责任,在努力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提高客户经理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

(四)转变思想,规范操作,提高贷款风控水平。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对应的信贷业务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银行转变经营思路。一是在小微企业中建立主办银行制度。由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小,一家银行即可满足。规定只能在一家银行办理贷款,既可以便于银行对小企业增加了解,更好服务,也可以防止其多头授信。二是银行和特定的小微企业实现联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施监控,从而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收集信息成本偏高的问题。三是小微企业经营情况相对复杂,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要获得其风险参数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且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基于此,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应实行差异化产品定价,用小微企业业务总体的预期损失率代替单笔贷款的预期损失率,使贷款平均风险趋向于预期贷款风险。

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向金融“深水区”迈进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措施上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同时更加关注宏观经济波动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

小微企业贷款如何申请 篇4

一、调查阶段

申请人需要调查所在城市有哪些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有小微企业贷款,看看自身的条件是否满足,哪一种贷款符合自己企业,具体的贷款额度、期限、要求以及申请资料准备等。

二、准备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调查,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就需要确定好自己想要申请贷款的银行以及相关产品,按照该贷款产品的要求准备好申请材料。如果申请的担保或者抵押类贷款,申请人在这个阶段需要到办理相应的抵押财产证明或者准备担保人的相关材料。

三、申请阶段 准备好资料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申请了。这个阶段需要按照银行的要求填写申请表单、提交申请资料、准备贷款卡等各项手续。银行会对你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如何通过了申请,银行会通知申请人。

四、办理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表明申请人已经完成了贷款的申请。申请人需要和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和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还有财产抵押合同,贷款用途证明等不同种类的合约。银行落实贷款条件后,按规定程序办理放款手续,将贷款资金划入借款人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五、还款阶段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篇5

近年来,济宁银行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引进国际先进小贷管理技术,成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支行,全力打造“小微信贷工厂”项目,为过去无法获得贷款的广大工商业主开辟了一条“阳光”融资渠道。自去年10月份至今年6月末,已累计支持小企业1141户,累计发放贷款11760万元。

一、小微贷款开展情况

专营支行在完善组织机制、建立健全业务制度的同时,针对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短、频、急”的贷款需求特点,专门设计了5千元—50万元的小微贷款产品,按照标准化、时效化的贷款流程,让客户在3—5个工作日即可获得贷款的机会。

(一)调查审批标准化、时效化

——客户申请明确化。初次接触客户,在5分钟内做出综合分析判断。符合条件后,协助客户在15分钟内填写好贷款申请表,并约定现场调查时间及客户应准备的事宜。

——调查分析时效化。信贷员开展现场调查分析,必须在2个小时内完成对申请人及共同借款的实地考察,并做出逻辑校验;调查后1个工作日内,还原客户真实经营情况,形成图表形式的调查报告,提报交贷审会备案。

——贷款审批透明化。贷审会实行双人审批、一票否决制度,有权审批人随机组合,随时开会,随时审批。每贷款做到30分钟内完成审批手续。客户一笔贷款业务,只需跑2次银行,让客户省时、省力、省事、省心的获得贷款机会。

——业务操作电子化。上述业务,利用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小微信贷服务效率。——贷后监控常规化。放款后15天,信贷员完成实地监控,前3次实地监控时限不得大于3个月。

(二)创建“可复制”员工快速培训机制

专营支行对小微信贷进行条线管理,以简单、高效为二级机构设置原则,依托县市区支行逐步派驻信贷团队,复制小微贷款管理技术模式,实现小微贷款业务全覆盖。目前已设立信贷团队9个,县市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业务实战中,信贷人员采取一对一的案例教学,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传帮带。各团队积极挖掘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每月总的营销客户数近10000户,业务申请量保持在400余笔以上。

(三)建立特色的信贷产品体系

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要求,将市场和客户进行深入细分,针对不同客户类型推出不同类型的微小信贷业务产品,在贷款条件、金额、利率、担保等方面进行创新。目前推出了“车贷通”业务,为我市出租车司机买车、换车提供贷款,下一步还将针对养殖业,为其量身定做贷款业务。济宁银行将继续秉承服务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四)强化贷款风险防控

邹城团队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规范内部运作秩序,强化检查监督,对管理对象形成一种刚性约束。同时认真执行贷后监控制度,按规定的时间核实客户贷款用途。并在贷后监控制度执行中,与贷款客户加深沟通了解,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信用合作关系。

二、小微贷款初步成效

(一)有效破解了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当前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不断提高,资金面趋紧的形势下,济宁银行作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以始终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按照银监会“六项机制”建设要求,建立了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支行,全面实施“小微信贷工厂”项目,为全市小企业、个体工商业主打造“阳光”融资平台。小微贷款产品有效切合了广大工商业主的融资需求特点,切实解决了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填补了济宁金融界的一项空白。小微贷款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工商业主青睐,目前打电话、上门咨询的申请人达到48次/天。

(二)实现了在贷款审批效率上的“提速”。通过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信贷模式,优化了贷款审批流程,在3-5个工作日内即可答复客户,大大提升了融资的时效性。信贷资金的快速到位,使前来办理小微贷款的经营企业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发展。通过客户回访调查显示:1000余户小企业中,有98.7%的业主对济宁银行快速高效的信贷服务表示满意;有92.5%的业主表示小微贷款有效解决了其融资需求。有很多工商业主都由衷地说:“济宁银行的小微贷款真是及时雨”。

(三)树立了崭新的信贷服务形象

“小微贷款项目”扫街式的营销模式、专业优质的服务意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以及“不喝客户一口水、不拿客户一张纸” 高效廉洁的阳光信贷理念,给全市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风,展示了银行信贷工作者的崭新服务形象。目前按照“可复制的技术管理模式”,济宁银行已向9家县、市区支行派驻了小微信贷团队,通过加强团队管理和业务PK,保持了微贷人员高昂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工作业绩。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篇6

加速贷:小微企业如何申请无息贷款?

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最大的发展难题就是贷款难,我们知道小微企业规模小,技术薄弱,盈利少,银行由于风险意识强,往往容易忽略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银行拒绝贷款,小微企业就没有资金来源。另外,即使银行放贷,面对巨大的还款压力,小微企业发展依然举步维艰。

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政府不断推出新举措。其中无息贷款就是其中之一,不仅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同时也减轻小微企业的还贷压力,让小微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壮大企业自己身上。那么,小微企业无息贷款怎么申请呢?具体有哪些步骤? 小微企业申请贷款需要哪些资料:

1、企业自身经营规模、财务装款分析及趋势预测

2、合作需求、计划及建议

3、产品情况、市场情况、企业发展规模情况、同行业所处水平

4、企业贷款卡(复印件)

加速贷官网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已年检)、企业法人资格认定书,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基本户开户行的开户许可证、法人身份证(以上均为正本复印件)、法人简历

6、企业在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及企业内部融资状况

7、企业连续三年的财务审计报告,最近一期财务报表(均需加盖财务)

8、企业章程、法人和被授权人签字及授权书

9、企业概况、有关背景资料等基础信息资料

10、公司章程、企业董事会人员名单

小微企业无息贷款具体步骤:

一、提出申请、基本资料、辅助资料、业务操作必须资料 a.授信申请、企业董事会决议(如公司章程要求);b.企业具体贷款用途及资金使用方向(用款计划、用款总额度);c.还款来源分析(计划和措施),并且就还款的资金安排做出每月的现金流量分析;d.抵押情况、其他相关法律性文件、函电等。

二、进行审批-立项-信用评估-可行性分析-综合判断-贷前审查

加速贷官网

三、签署合同如果银行对贷款申请审查后,认为其全部符合规定,并同意放贷,则应该与贷款人签署《借贷合同》。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篇7

小微企业财务信息分析是银行信贷客户信用风险分析的重要工具, 是了解小微企业经营业绩及投资收益情况的重要途径。财务信息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与披露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并借以对小微企业经济效益优劣作出合理的评价, 从而为银行信贷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发现其是否存在影响贷款安全的风险隐患, 得出向银行借款的小微企业有无还款能力的结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 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时, 更多的是关注软信息, 而非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没法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这是导致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沃尔比重法的选用以及缺陷

亚力山大·沃尔 (Alexander Wall) 在其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等著作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概念, 将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由资金周转率等7项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 并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所占的分数比重, 总和为100分, 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 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 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做出评价。此方法将小微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各项分析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 作为一套完整的体系, 相互配合使用, 作出系统地综合评价, 进而能从总体意义上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优劣, 达到降低贷款风险的目的。

沃尔比重法理论上的最大缺陷在于主观性很强, 最终综合得分容易受管理者主观臆断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财务指标选择、指标间权重的确定以及对各项指标标准比率的确定这三个方面。由于小微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数据, 批发零售业有其独特的行业特点, 故在改善沃尔比重法时, 需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财务分析的实用性。

三、沃尔比重法的改进

(一) 财务指标选择方面的实证研究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特点, 根据其经营模式的差异, 侧重的财务信息也会有所不同, 故在选取财务指标时, 应充分考虑当地市场中行业的实际情况。为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 银行也会根据自身经验对部分财务数据进行重点考虑。

1. 临沂市批发零售业的经营特点

本文通过对临沂市场中的300多个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进行实地走访, 总结了以下几个经营特点。

(1) 存货情况。存货的多少是批发零售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保证适当的库存量能使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防止脱销、消除或避免销售波动的影响, 并节约库存费用。小微企业主要贷款目的是在进价价格低时压货或在旺季前进货, 根据市场行情从容应对销售价格的波动, 从而保证企业能持续经营。

(2) 进销货情况。批发零售业市场相对较饱和, 行业间的竞争激烈。因此在进货时, 大部分以现金进货为主, 没有应付账款;销货时, 基本无预收账款, 但应收账款较多, 很多小微企业都采取月结的方式来和同业竞争, 到年底可能仍有1/3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3) 盈利情况。整个市场中, 销售毛利和销售净利最为透明。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不同的是, 在小微企业的总支出中, 家庭支出占很大比重, 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还款能力。在考虑其盈利能力时, 不仅要关注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 还要关注可支配收入。

因此, 从批发零售业经营特点的角度看, 应重点考虑应收帐款、存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可支配收入等财务数据。应收账款周转越快, 表明小微企业收账速度快, 平均收账期短, 坏账损失少, 资产流动快, 偿债能力强;存货周转速度越快, 则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 流动性越强, 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可支配收入越多, 则经营情况相对较好。

2. 中小型银行贷款时看重的财务信息

本文通过与临沂兰山农村合作银行的20多家支行的业务行长和优秀客户经理多次座谈, 了解了中小型银行在贷款调查中的实际情况, 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小微企业的资产情况。小微企业的还款来源主要依靠净资产。小微企业无健全的财务报表, 但存货、现金、固定资产等财务信息可以通过凭证获得其真实数据。资产的构成很关键, 客户经理需严格控制资产中负债的比重, 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但实际调查过程中, 银行很难获得小微企业私人借款的真实数据。

(2) 小微企业的盈利情况。中小型银行最能准确把握的财务数据是小微企业的盈利情况, 盈利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 是否盈利对能否还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小微企业盈利能力的把握, 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负债数据不真实而带来的贷款风险。

因此, 从银行贷款的角度看, 小微企业的还款来源主要是净资产和销售收入, 应重点考虑其资产构成情况、负债占有比例以及盈利情况。资产中流动资产越多, 则变现能力越强;固定资产越多, 则小微企业越稳定, 第二还款来源越有保障;负债越少, 则净资产越多, 其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同一行业中, 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则越具有竞争优势, 能长久的持续经营。

综合前面两项内容, 本文针对批发零售业而制定的财务指标主要需涉及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固定资产占有情况和营运能力这四个方面。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 、负债资产率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和利息保障倍数 ( (可支配收入+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 、可支配收入率 (可支配收入/销售收入) 、资产利润率 (利润总额/资产总额) ;反映固定资产占有情况的指标有固定资产占有比率 (固定资产/资产总额) ;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存货周转率 (销售成本/存货) 。

(二) 指标间权重的确定

现代社会与沃尔时代相比, 已有很大变化。现在人们更重视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是银行收取本息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银行在贷前调查过程中, 很难调查到私人借款的数据, 无法获得小微企业真实的负债情况, 但在行业内盈利水平却相对透明, 更容易获得真实数据。

综合考虑部分财务指标的重要性以及财务数据的可获得性这两方面, 本文在确定各自的权数时, 盈利能力所占比重最大, 为45分, 其中销售毛利率15分、可支配收入率15分、资产利润率15分;其次是偿债能力, 为25分, 其中流动比率5分、现金比率5分、负债资产率5分、利息保障倍数10分;然后是营运能力, 为20分, 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10分、存货周转率10分;最后是固定资产占有情况, 为10分。

(三) 各项指标标准比率的确定

1. 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负债资产率、利息保障倍数和应收账款周转率5个指标标准比率的选取

(1) 有效财务数据的选取。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先对354份批发零售业的小微企业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审核。完整性的审核主要是对报表中流动负债、负债总额、利息支出以及应收账款这4个数据是否填写完整的审核, 准确性的审核使用的方法是逻辑性审查, 即检查同一报表中会计科目间的财务数据是否存在矛盾。考虑到银行无法获取私人借款的真实数据, 本文在计算标准比率时, 剔除了负债为零和负债很少的情况, 从而保证标准比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审核, 把流动负债或负债总额、利息支出、应收账款的财务数据填写不全的报表剔除, 对存在逻辑错误的报表也进行剔除。由于在一份报表中, 一个财务数据的不真实对其他财务数据不会有较大影响, 故在剔除时, 不同财务指标剔除的报表数量有所不同。经审核, 针对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有效的报表有232份, 针对负债资产率有效的报表有268份, 针对利息保障倍数有效的报表有163份, 针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效的报表有311份。

(2) 标准比率的制定依据。先计算出有效报表中的实际比率, 并由高到低对其排序。由于不同批发零售业的小微企业的负债情况和应收账款相差较大, 若将平均值作为标准比率, 则不符合实际情况。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本文根据银行贷款时控制风险的实际需求, 将不符合贷款要求的客户控制在25%以内, 故在选取标准比率时, 剔除排序在25%以下的数值, 然后将排序在这个25%前一位的数值作为标准比率。其中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选取排序在174位的实际比率为标准比率, 负债资产率选取排序在201位的实际比率为标准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选取排序在123位的实际比率为标准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选取排序在233位的实际比率为标准比率。

2. 销售毛利率、可支配收入率、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占有率和存货周转率5个指标的标准比率的选取

同一市场中, 批发零售业的盈利水平基本都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不会出现较大异常值。固定资产可通过实地盘点、收据证明等方式来获取真实数据, 同一行业具有类似的经营模式, 其存货周转次数也基本相同。并且通过对354份报表进行分析, 发现这4个指标的实际比率相对较真实, 符合批发零售业的实际情况, 每个小微企业的盈利水平、固定资产占有情况和存货周转率都较为平均。因此在标准比率的选取时, 只剔除了最小和最大的几个异常值, 然后对剩下的所有实际比率求平均值, 并以该平均值作为标准比率。

(四) 实际比率上限的调整

为防止个别指标值过大影响总分值评价, 因此对每个指标都规定了上限。实际比率的上限规定为标准比率的1.5倍, 出于谨慎性原则, 没有规定下限。

(五) 财务指标的评价

标准比率和比重确定好后, 根据计算公式对354份财务报表一一进行测算, 得出总分。总分评价的三个数值选取的思路是:较好值应占客户总数的25%, 一般值占55%, 较差值占20%。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 对354个样本计算出总评分后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排序在第89位的分数作为较好值, 排序在284位的分数作为较差值, 其他为一般值。

为帮助沃尔比重法的使用者能更好的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直观的认识, 本文不仅对财务指标有总的评价, 并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固定资产占有情况和营运能力分别进行了评价, 让使用者能全面系统地对整个财务状况有所了解, 分析出贷款中出现风险的每种可能性。

1. 分指标的评价 (见表1) 。

2. 财务状况总评价

(1) 财务状况较好。 (1) 总分在较好值以上 (含较好值) , 同时分指标均评价为较好; (2) 总分在较好值以上 (含较好值) , 同时有3个分指标评价为较好, 1个分指标为一般。

(2) 财务状况较差。 (1) 总分在较差值以下 (含较差值) ; (2) 总分在较差值以上, 分指标中有3个以上 (含3个) 评价为较差。

(3) 财务状况一般。除以上两种情况外。

四、结语

财务综合分析是衡量小微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的重要手段。将小微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固定资产占有情况和营运能力等各项财务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 作为一套完整的体系, 相互配合使用, 作出系统地综合评价, 从总体意义上把握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优劣。本文从小微企业自身特点和中小商业银行贷款经验两方面对沃尔比重法进行改进, 充分考虑贷款中将出现的各种风险, 并对分指标和总指标做出了较为直观的评价。采用改进后的沃尔比重法进行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 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商业银行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 为科学评价小微企业财务状况提供了有力的量化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玉菁.客户信用分析技巧[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

[2]沃尔评分法在实践应用中的改善[J].会计之友, 2012 (04) .

[3]王跃武.沃尔评分法的缺陷及其改进[J].财会月刊, 2011 (07) .

[4]范霄文, 储海林.因子分析在沃尔评分法中的应用[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99 (05) .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篇8

一、贷款保证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保证保险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始于美国,随后西欧、日本陆续开办,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保证保险业务最初是以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形式出现,自上世纪末开办,随后的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又快速退出的过程。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公司开办之初对险种的风险估计不足、盲目发展、管理松弛、前期资信调查与后续监督不到位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以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为例,1998年,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不同品种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适应银行资产业务风险转移的需求,汽车贷款保证保险开始出现,并在最初几年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国内金融机构的个人汽车贷款余额达到435亿元,广州地区的汽车贷款99%采取保证保险方式。但该险种由于涉及环节多,风险技术含量高,又无成熟经验可遵循,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诸如逾期贷款严重、管理成本高、诉讼案件多、追偿难度大等,保险公司赔付率一度超过100%。为此,2003年6月开始,多家保险公司迫于风险控制的压力开始停办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尤其是2004年1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截至2004年3月31日现行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条款费率一律废止,该业务基本进入全面停办阶段。2004年4月,重新获保监会批准的新版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再次入市,市场反映开始趋于平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对资金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市场旺盛的资金需求为保险公司涉足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创造了条件,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应运而生,并因无抵押、时效快等特点在一些地区得到市场的逐步认可。

从长远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公司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融资,也可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等保险延伸服务,还可以贷款保证保险为契机,将业务扩展到人身、车、财产等方方面面,从而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但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办的地区和保险公司较少,业务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对贷款保证保险的影响

1. 信用等级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虽然目前银行业也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贷款普遍投向AA级以上且具备有效抵押或担保的企业,其他信用等级低的企业便成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潜在客户群。保险公司承保时不但需要对小微企业本身资信状况进行调查,还要兼顾其信用情况。但由于小微企业往往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经营的稳定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具备完整财务核算体系和持续经营记录,在资信调查中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逆选择风险。

2. 保费的承担能力差。小微企业往往经营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较高,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再加上原材料、运输费及人工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负担过重,盈利能力弱。保险产品的定价是与承保风险相匹配的,该业务预期高风险损失就必然决定了保险人需要得到足够的相应利益作为补偿,而高费率势必加重小微企业的负担。另外,对每一个有保险需求的客户,保险机构前期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资信调研,因此需要收取较高的保险费以支撑其运营成本,再加上贷款银行实行利率上浮,通过此渠道融资的总成本将达到20%以上,阻碍了小微企业投保的积极性。

(二)制约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因素

1. 险种本身特点容易导致道德风险。保证保险是最能体现保险金融性质的产品,同时也是经营风险最高的险种。贷款保证保险的标的是被保险人还款的信用,风险为被保险人不守契约的行为,国内目前的贷款保证保险补偿是无条件的,由于被保险人投保后将还款风险全部转嫁给保险人,而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保险人即小微企业在投保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因此就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2. 经营环节不够完善加大经营风险。一是资信调查环节。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信用风险,作为保险人需要一种识别和确定风险的手段,但资信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备有风险判断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现有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二是承保核保环节。目前,开办保证保险的公司基本采用总部集中核保的管理模式,核保人更多依靠信息、资料的传递来判断承保条件,核定承担的贷款保证风险。小微企业数据资料失真这一普遍的现象,势必增加核保风险控制的难度。三是催收和理赔追偿环节。投保人产生逾期交费情况后,保险公司便会依条款进行赔付,并随后启动催收程序。目前催收的方式以电话频繁呼出为主,更有甚者把催收欠款等工作交由催债公司操作,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或引发客户投诉风险。

(三)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

保证保险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依托,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比传统的财产保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对承保前的资信调查工作要求更为严格。在国外,订立保证保险合同前,保险人对投保人资信调查投入的费用极高,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发现投保人资信相当可靠,保险人才予以承保。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缺乏稳固的诚信基础,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作用难以发挥,失信成本低,投保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有关资信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保险公司丰富产品体系并大力推进的积极性。

(四)政府的支持力度相对欠缺

虽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减免部分行政性收费项目等措施,但从实施情况来看却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是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成本,在银行对风险的考虑和小微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但该项业务尚属于新生事物,企业无论对保险产品的认知,还是通过保险手段解决融资问题的认识都不到位,单纯依靠保险公司的宣传推动影响有限,需要政府的正面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推动合力。

三、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政策建议

(一)政策支持是根本

1. 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推动业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可以通过试点建立与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的损失共担机制,适当缓解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或对保险公司实行单险种营业税减免,降低其经营成本,并将减少的成本部分降低保险费,以最终达到减轻小微企业资金成本负担的目的。

2. 采取政策性和商业性并行的发展模式,重点行业重点扶持,给予适当财政补贴。除对小微企业的减免税费优惠外,还可以根据经济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有针对性选择部分环保、高科技等需重点扶持的行业,加大支持力度,对通过保险方式取得贷款支持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将该项业务作为一项政策性保险业务来操作,先行试点,逐步扩大,稳步推进。

3. 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产品认知度。地方政府应加大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产品推动和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商务局推动开展推介活动,使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手段。目前,已有多地保险机构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办此类业务,并在服务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二)银保合作是基础

1. 要平衡保险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控制风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商业银行是贷款保证保险的受益人,通过保险的方式化解银行风险,需要相互之间加强合作,明晰商业银行和保险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同时,有效分散贷款坏账风险并进而实现市场公平。

2. 整合信用评级资源,完善社会信用环境。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征信系统支持,目前我国信用体系欠缺,社会信用评级资源分散,担保、小额贷款、银行及保险等机构信用评级信息无法共享。对于信用评级资源匮乏的保险业而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因素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来说影响是巨大的。现阶段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对保险机构开放,保险机构只能依靠自身业务发展中累积起来的有限资源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无法对借款申请人进行完整、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造成经营风险增加。

(三)防范风险是关键

1. 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从业资格进行限制。由于贷款保证保险经营风险远大于一般的保险产品,因而即使是在西方成熟的保险市场,对该业务也采取谨慎的态度,一般由监管部门特别批准的保险公司或专门经营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办理,禁止一般保险公司从事此项业务。

2. 保险公司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寻求再保险支持。从国际保险业的实践来看,再保险不仅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升信用放大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分散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压力,增强保险公司整体经营能力和抗御巨大风险的能力,为险种发展铸就坚实后盾。二是做好开办前的准备工作。应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做好从产品设计、审核流程、核保政策、人员培训、后续追偿等环节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三是要不断完善保险条款内容和业务操作规程。对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在条款中做出明确的约定,在承保和理赔工作中加强和细化风险控制环节,重点包括资信调查、承保资料审查、股东资产确认等。四是防范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把好核保关,设定绝对免赔率,对被保险人的经营情况进行监控,要求其定期将公司运作情况进行书面报告,并适时对其经营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信用环境尚未完善之前,建立保险公司自己的风险评估系统和信息数据库,还可以借助地方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评级信息来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背景、专业知识、从业经历有特定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产品培训和操作培训,提高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上一篇:初中阅读之窗作文下一篇: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