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知识(通用9篇)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装饰基础 授课老师: 授课专业: 授课时间:
学 时:48学时
相关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之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和构成规律。训练学生对自然形态的观察力,学会用各种手法组织和创意图形,了解不同装饰风格的手法、材料、工艺等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饰基础的基本规律,理解装饰基础在动画设计中的重要性,掌握在设计中运用装饰基础的形式美法则,使之成为较全面的设计师。
第一章 装饰基础概述
第一节 装饰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 装饰图案设计概念
第二章 中外装饰图案的历史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传统图案欣赏
第三章 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对称与均衡 第二节 对比与调和 第三节 条理与反复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第五节 比例与权衡
第四章 四大变化 第一节 花卉变化 第二节 动物图案 第三节 风景图案 第四节 人物图案
第五章 装饰图案设计的方法 第一节 素材与构思方法 第二节变化方法 第三节表现形式 第六章 图形创意
第一节 图形设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思维启发性训练、启发想象力 第三节 主题性图形训练 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1)以教学要求与作业要求为考核基本标准来衡量学生作业最终效果。(2)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程度及作业过程情况。课程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
《装饰图案基础》 廖军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装饰艺术设计》 任焕斌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安排:
一、装饰基础的概论 装饰图案的设计原则 装饰图案的构成要素 图案纹样的形式美法则 装饰图案的造型 图案造型的表现技法 装饰图案的写生与变形 学生户外花卉(植物)写生 收集资料
1、花卉的写生与变形6张(10cm*10cm)
2、花卉(植物)的装饰图案1张
二、讲评作业
装饰图案的组织构成形式 动物的特征、形体描写 完成作业,课内指导
1、动物的写生与变形6张(10cm*10cm)
2、动物装饰图案1张
三、讲评作业 装饰图案的色彩
人物的静态与动态表现,造型方法和装饰规律 完成作业,课内指导 人物装饰图案
四、讲评作业
风景图案的构成及艺术处理 完成作业,课内指导 风景素材的收集,风景装饰图案
五、讲评作业
完成作业,课内指导 综合装饰练习
六、讲评作业 完成作业,课内指导 作业装裱
进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以原有的课程基础为立足点,把先前的优秀成果延续下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并使其能力得到训练;其二是根据社会环境特征分析设计艺术的发展与变化,并与教学实践形成参照,进而明确设计艺术教学探索的方向,调整原有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使传统的基础课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户外写生”课程的设置
在美术设计专业类院校中的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及立体构成、通感训练等。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基础课程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需求的转变,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这里,要谈的是“户外写生”课程在设计基础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户外写生”课程在纯绘画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在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却一直很受学生欢迎。“户外写生”的对象有风景、建筑、人物场景等。在自然状态中的风景呈现出和谐的色彩关系,那是室内场景所无法模拟的。在自然中人物处于随机和放松的状态,与在教室里请模特摆出的姿势不同,他们更生动鲜活,因而是不可替代的。
学习设计专业要求造型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创造性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表现力则意味着必须具备专业性的表达能力,其形成需要靠良好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来支撑;感知力是对事物有良好的观察、理解和审美能力,而这类能力的培养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户外写生”课程应该成为重要的一环。
二、“户外写生”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设计基础课的训练中培养设计专业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美来自自然。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户外写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观察能力的机会。观察自然状态下物体的结构关系、色彩关系、透视关系等等,有助于学生养成对各种事物留心观察的兴趣与习惯,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创作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能够微细地观察生活才可能设计出有意义的作品来。设计基础课的宗旨之一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的结构特征、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这为学生在设计与创作中准确反映事物提供帮助,也为学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打下基础。
“户外写生”要求学生必须依据实物边看边画、准确表达。因此,他们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观察细致入微。另外,在观察中必须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表及里的原则,把自己观察及感知到的事物记住,看到的东西越多画出的就越细。学生在大大提高观察力的同时,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经验。落笔的时候,在画面上反映自己感知的物体,就是培养选择与判断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因为自然界的事物丰富而繁杂,需要观察者对其进行理性的筛选后进入画面,这样就锻炼了观察者的取舍题材的能力,也考验了观察者观察方式的妥当与否。将“户外写生”融入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风景写生”中色彩表达能力的训练
“风景写生”尤其能够锻炼艺术设计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以及对自然色彩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能力,这是成为一个设计师所必需的训练和积累。“风景写生”是学生将知识、技巧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对色彩的把握体现观察者对风景景物的感知和捕捉能力。色彩的写实源于自然,色彩的夸张或纯化源自观察者的内心世界,无论是何种样式,都是有生命力的。在西方绘画史上风景画是相对独立的,也不乏优秀的风景画大师,法国印象派的大师毕沙罗、莫奈等,英国的风景画大师透纳等都有风景名作流传于世。我们所看到的令人陶醉的优美画面就是他们与自然对话过程的描述。如果他们没有被美丽的自然风景打动,那么我们也无法被他们的传世作品所吸引。因此,将“风景写生”融入设计基础课程中,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感觉和内心体验,在观察、感受、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融入对景物的理解,有感而画,抒发真情。
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是很高的,运用色彩和造型进行艺术再创造,是对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应用无处不在,艺术设计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有明确的指示或隐喻作用。例如,比较醒目的红色、橙色通常预示危险和谨慎,而绿色和蓝色预示安全和宁静。自然中色彩的和谐关系和微妙变化是学生学习和观察的对象。设计作品时运用怎样的色彩需要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而“户外写生”是学生锻炼色彩感觉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户外的人物场景写生对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户外的人物场景写生也是培养设计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各不相同,户外的人物场景不能长时间地特定保持,有时瞬间就变化了,户外人物场景写生要求速度,对形把握的准确性加大了难度。最初的训练可以找坐姿、睡姿等姿势保持较久的人物来写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选择姿势保持较短时间的人物进行写生;可以由单个人物渐进到多人物组合的写生。这些似乎类似人物速写,其实不然,人物场景写生可以随个人的意愿进行组合,因此更具创造性,画面的构图、人物之间的素描关系都可以体现出绘画者的主观选择性。观察生活中的人物或动物在特定的场合环境中的状态,是极有意义的。
五、户外写生可以激发设计专业学生情感世界中积极的因素
户外写生可以激发设计专业学生积极的绘画情绪。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比如这堂课安排的绘画形式或模特姿势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也不能激发他的绘画兴趣,那么这段时间里的他会情绪低落,上课疲于应付,或选择逃避上课。但在户外的写生允许学生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他选择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而且户外写生尽量不限制学习者使用何种绘画材料,只要他自己感兴趣的都允许使用。许多设计类的学生对油画感兴趣,那么也允许他在色彩基础课程中使用油画颜料。而且在户外写生期间,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频繁生动,这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与人和自然开放式的感情交流会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和创造性。
结语:
将“户外写生”融入设计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知艺术设计的来源———生活与自然。
设计并非凭空想象,它与生活密切联系。“户外写生”会让学生们看到许多自然与生活中的事物,也会了解事物的自然规律。比如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其与温度环境的关系、复杂的变化原理乃至自然生存的奥妙等,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以及准确地表现自然界中的事物,为他们以后的设计工作积累直接的经验和间接的能力。许多好的设计直接来自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捕捉。对设计类专业中“户外写生”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和把握,将在设计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铭,奚传绩.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高职学生为了能胜任初始岗位就业及今后岗位迁移的需要,毕业生必须获得车工(中级)、数控车工(中级)、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中的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机械设计能力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在机械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方法,掌握对典型机械零件的材料确定,能定性确定构件受力后失效形式与危险截面位置,从而完成通用零件的选择与专用零件的结构设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设计一般简单零件和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完成从业岗位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该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与毕业生从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也不能融合。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
1.调整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传授同等重要,且强调先实践后理论的顺序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以,课程内容采取“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结构体系:首先安排一周机械拆装(专用周的形式),利用实训室现有的实物与模型对常用机械零部件及机构建立感性认知;再以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及课堂讲授为形式进行理论授课;最后通过两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高。
2.整合课程内容,增强适应性。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变化很大,高职入校新生的高考文化成绩大都位于考生群体的中间层,逻辑思维智能优势不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催生了特殊功能的零件。按照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中对常用零部件设计要加强“失效分析、结构设计、精度设计”,淡化“承载设计计算”。对于常用机构应用着重于类型、选择与应用,淡化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注重培养他们查阅、应用资料的能力及把各类方法灵活应用实际的能力。目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课程原有内容作了增删。如已删去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滚动轴承寿命计算公式的推导,简化公式中的系数分析,变位齿轮传动只作简介;加强了同步齿形带传动、删除滚动螺旋传动内容,增加了介绍新型联轴器、新型连接、齿轮制造新技术的内容;删除了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三位置的设计方法内容,淡化了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盘型凸轮机构的设计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增加了新型机构、创新机构类型介绍。
二、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的环节
1.导人。导入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传递教师对教学内涵认识与要求的重要纽带。导人一般可分为课程导入与新内容导人。笔者在实践中吧课程导人安排在绪论进行,通常采用问答式导入。具体做法:通常设三问,用时45分钟,先对机器机械、机构构件、零件等三个名词提问,然后一一回答并提出本课程学习内容;再问“假设有没考上大学直接进企业工作的同学,三年后你大学毕业恰好分在与你同学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与同学相比你有何优势?”顺势提出课程目标、专业目标乃至高职生培养目标;最后问“你上课的同时,你父母在做什么?”再提出学习中的其它要求。后两个问题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相对具有较好的效果。新内容导入主要围绕课程内容特点及应用展开,在每次课中用时约10分钟左右,如螺纹连接,先介绍应用,再介绍一般结构,最后提出学习的重点是会选择标准件、确定连接的结构;再如,讲授“轴”的课时,先从轴的功用导入,然后叙述传动件及轴承、箱体的相对位置,引出轴的结构设计内容。
2.教学内容的互相联系。
(1)加强各章节间的内容联系。机械设计课程各章节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应该注重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讲齿轮传动的优缺点时注意和带传动对比;讲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时,可比较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介绍滑动轴承轴瓦材料时与蜗轮材料相比较。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联系:用轴把轴系零件联系起来,用减速器把机械零件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零散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提高对内容整体概念的把握。
(2)加强与前置课程的联系。《工程力学》的重点内容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被直接应用,如受力分析作为重要知识及能力点,在各零件受力分析时均要用到;四种基本变形(力学模型)及强度计算作为主要知识与能力点,分别应用于“螺纹连接及键连接”、“齿轮传动”、“轴”、“轴承”。在讲授中要不断提示和反复加深印象,以利于学生对力学中重要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巩固与应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与横向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有紧密联系。如表达连接的结构、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的组合设计、零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零件的精度设计及绘制零件图时均不同程度上要应用前述横向课程的内容,应用时有意不断提示与重复,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声画并茂、图文交互以及包容信息量大等优势,如在“导入”、“齿轮传动整合原理”、“轴的结构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应用”、“新型联轴器”、“新型连接”、“创新机构”等内容中使用后,效果显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借助于多媒体,使“机构”部分的内容变“活”了,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根据资源条件采用现场教学手段。我院配有“机零机构陈列室”、“机械拆装实训室”、“机构创新实训室”,有一半以上的课安排现场教学,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构实物或模型的现场观摩学习,增强学生对机械实物的感性认识,使书本上枯燥、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后,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机械拆装,分五组轮换分别对减速器、微型冲床、常用机构进行拆装,在使用常用工具对机械零部件拆装的同时,认识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及机构的类型与运动,增强学生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构的感性认识,弥补了他们实践经验的不足,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其次是现场教学,通过对典型机械零部件及机构的分析、观摩、动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第三是课程设计,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减速器设计,达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跃春(浙江教育学院)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能力的造型能力,还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合理的调整。把基础课程广义的理解为: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专业基础这样三大板块,使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艺术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段深化,艺术设计专业被空前的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从教育规模到对艺术设计观念的理解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设计”这一概念也从最初的“美术”中分离出来了。从教学的模式上也有了属于“艺术设计”自己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另一种危机的存在,在考生中除了几所专业的美术设计院校外,大部分考生美术基础很差,学画的时间不长,也有的考生是转行改考美术或设计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稍加美术训练就开始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考之旅,因此,将如何对待基础教育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很多专家认为:艺术设计不同于绘画专业,可以不要求有“超标准”的造型能力,应该减少现有的“基础课”的学时,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专业设计问题。然而在综合院校里的艺术设计专业,面对“先天不足”的学生,基础教育的缩水,不但不能使学生“专业化”,相反使本来就较弱的造型能力也将退化。在今天,如果我们还一味的追随绘画的基础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和适宜,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十分清楚,但,矫枉过正的使基础教学缩水也不能说是正确的举动。那么如何对待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呢?是值得我们应该全面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课的概念与功能
所谓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给学生打基础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基础部分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接下来的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如果“素描”没有训练好,首先影响的是造型上的障碍,接下来的“色彩”、设计思维、平面构成、图案变化等课程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
在传统的观念上,只要谈到基础课,我们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素描”“色彩”,的确,这是最典型的“基础课”。然而,现代的观念告诉我们,基础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除了是对我们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我们艺术素质的培养。从多方面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艺术基础教育。比如素描课可以做多方面的造型训练,在美国的麻省艺术学院和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素描课程里,除了一般的静物、肖像、人体之外,还包括元素素描、用素描来思考、素描的材料与应用、素描与绘画、透视制图、体积素描、用色彩素描、具象与抽象的联系、概念素描、结构素描、从再现到表现、隐喻的素描等,这些内容拓展了原有的纯艺术范围、即训练了造型方法,也增加了很多训练视觉感知和视觉思维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人家的教学模式,但适当借鉴和参考还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基础课的问题。基础课不仅仅是造型上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从广义上可以这样定义:创作课之前的课程都可以称为“基础课”。进一步还可以把基础部分分为绘画(造型)基础和专业基础,绘画基础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课程,是从绘画专业那里延续过来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静物、人物、风景等造型训练,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循序渐进的使学生走向专业走向成熟。专业基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能力,进入专业之后与所选择的专业相关的基础训练。比如:平面方面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图案设计、计算机操作及设计软件的使用等等。十几年来,由于电脑美术的引入,解放了手绘设计,很多设计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设计完成。因此,很多学校为此将绘画基础课程大量缩减,手绘能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某种情况下,学生可以不懂基本的造型原理及不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就可以直接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设计。为此我们不能不有些担忧。艺术设计这个学科是个很边缘的学科,它所从事的设计方向和设计任务都是很宽泛的,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在该设计专业所针对的该学科上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审美上有较高的造诣。否则也就无所谓“艺术设计”了。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学科在大的范畴上应该是属于“美术”这个大的概念之内的。因此,对美的修养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要靠“基础”训练这一点一滴来获得。
三、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
现在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同属于“艺术设计”这一范畴的设计学科,在具体的实践中都会有互相影响的可能,有的还会因为社会的需要去跨专业跨学科。所以培养复合性人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这种情形下,搭建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大学已经提出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专业的需要,选修专业课程,而“基础课”的概念也扩展到一个合理广义上的概念上来。使学生能够在这段“基础课”学习中,掌握扎实的造型基础或专业基础。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专业修养。这样的基础教育平台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整合设计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还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合理调整。把基础课程广义的理解为: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专业基础这样三大板块,使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比如:造型基础在训练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同时可以加入创造性概念的练习,在训练造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造型手段和造型元素的训练和培养。除了设计素描还可以加入带有创造性意味的概念素描,素描上可以从再现到表现,从具像到抽象。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达到艺术设计专业对造型基础的要求。训练学生始终对艺术形式有较敏感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合大学里的艺术设计院校,对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安排教学和研究教学,形成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不能人云亦云。面对今天的市场要求和现状,艺术设计要求更多的是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性人才,这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由此看来注重艺术设计的基础教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造型基础到专业的设计基础教育,都应该面对现状做科学的整合、科学的安排、科学的计划。使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在综合大学的教学模式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参考文献:美国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评述----------张柏萌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设计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我国的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特别是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因此,深入探讨并研究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则成为目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引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的环境质量与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生了很多新兴行业的诞生。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便是在此时代背景下日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专业。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因此,开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摘要]立足于高校美术教育对当代社会人才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独立思想、批判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在当代文化下的应变、反映能力的多方面培养要求,对高校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素描 创意 设计
造型基础课程是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多年形成的传统思维模式,许多高校一直把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在当代开放多元的艺术语境下,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设计教育面对的是包括传统以及当代艺术在内的整个艺术史及多元化的艺术样式,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区别于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是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扩展思维空间的过程,从而实现从基础教学到设计教学的桥梁学科。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从传统素描到创意素描 高校艺术教学造型基础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素描教学目标在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上有所区别。传统的素描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培养其坚实的写实造型能力,提升其造型艺术的素养。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曾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与艺术教育工作者,为艺术文化的繁荣做出过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面貌、样式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素描教学、课程设置已不再能满足艺术面貌的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形成。
创意素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创意;扩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设计表现方法、手段和设计语言,创意素描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延续了包豪斯“感知教育”的教学原则,试图建立一个与现代设计概念和方法相吻合的视知觉基础,同时以视觉思维训练的整体性和生态性为主线,发展了一套集成式的训练方法。
二、把创意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课程教学重点的优势 1.创意素描是使学生的观察、感受和视觉化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它意味着可以使用任何媒介在一个可以绘画的表面上做一些定形的视觉形象来表达内容。
2.从设计的观点出发,将素描训练引入其造型训练之中,结合设计教育的整体特征,利用其中原理部分,如视觉传达的原理与规律,形式法则等。
3.以视觉思维训练为目的,以视觉思维的整体性作为出发点,以现代艺术实践作为教学的源泉,打破了一般训练分门别类,以及先基础后综合,先简单后复杂、先技能后运用的单一教学方法,特别是为现代设计态度和方法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4.强调整体性、科学性、研究性的一面,又注意其表现性、生动性、完整性的一面,是设计创意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造型基础课程创意素描的教学方法
谈到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都把灵感最为创意思维开发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把灵感作为创意开发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灵感因人的天赋特性不同而强弱不同,可遇而不可求,无法当做创意素描教学的主要方法。以下两种方法是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摸索出的具体教学方法。
1.等价变换教学方法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思绪万千。设计者要善于将自己的构思及时地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思路,把这种记录构思的形式我们通常称之为画小稿,从若干小稿中进行选择、综合反复推敲、定稿、再绘制成效果图。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在画传统素描时画得头头是道,可谓“栩栩如生”,十分到位。而一到上专业设计课就暴露了问题,叫他画草图却动不了手;心里想得出却表达不出来;本来很简单的形体,弄了半天还是不对劲儿,要么比例失调,要么透视不准。究其原因,以前画的素描是“有口无心”依葫芦画瓢式地摹出来的,多归功于时间和橡皮功夫,只注意不厌其烦地刻划细部和“浮光掠影”地涂明暗调子,而不注意去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与透视关系;没有在大形的把握上和本质刻划上下功夫。所以,一旦离开了对象便束手无策。这是素描教学的失败。
等价变化法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一方或双方经过适当的思考,找出原来五官的两个事物的共同点,把两者的等价关系体系化。该法的创立者市川龟久指出:“创造性开发的生物模式存在于凤蝶的成长过程中。”他认为,在由幼虫变成蛹进而变成漂亮的蝴蝶的变态过程中,存在着创造性开发的最完美的基本模式,并以此作为等价变换理论提出来。即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初期的外形被舍弃了,但是内容却进入了高级阶段,走进了新秩序之中,终于选择了新形态。创意、创造过程也完全相同,此时“新阶段的外形”等价变换为“新的形态”。在创意素描教学中等价变换方法的运用是使学生养成先思考、先创意后动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为设计而素描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素描教学中,以环艺方向的造型基础课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单刀直入”重透视、重理解、重默写、重速写、重创意,以线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正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训练应采取的方法;那种直接而快速、生动而活泼的素描才是未来设计工作者的“童子功”。因此,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长期作业,加强默写、速写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推测,想象表现出多种不同。同时,鼓励学生把创意和开发素描表现的无限可能性作为研究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表现出眼前所见的形象,还要能表现出眼前所见不到的形象角度的形体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线描训练,培养学生快速表达对象,把握对象本质的能力。这样的训练将大大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真正为专业学习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构思草图和效果图表达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创意培养为主线,为设计而素描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我在实际的造型基础课教学中的一种体会,同时也是在开放多元语境下探索当代艺术教学的尝试。就像艺术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一样,面对当代艺术教育的现状,多元是语境,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和提醒。
参考文献:
一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必要性
(一) 高职会计专业新生的特点———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现实性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生源都是中学毕业生, 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基本的商业往来几乎没有任何了解, 对会计的相关内容更是知之甚少。同时, 学生在中学阶段偏重基础课课程学习和应试学习;而在高职阶段, 为了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则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 就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转换。但是,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校差, 很难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转换。
(二) 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迫切性
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基础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 往往从会计概念入手, 再介绍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等内容, 章节之间的连续性不强, 与会计实务联系不够紧密, 不利于高职层次学生理解会计实务中记账的整个流程;而且内容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操作。
二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理念
(一) 以任务驱动统领课程教学———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任务驱动”的思想统领整个课程教学, 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企业真实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课程的项目和任务设计, 在对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与合作企业专家进行交流的基础上, 将合作企业真实的核算资料转化为教学项目和任务。包括三个项目十七个任务, 在每个任务下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 配合学生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的需要, 设置若干子任务。
(二) 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各项任务以提升专业操作技能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完成每一任务的独特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些手段和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 也重视加强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反复训炼, 将实际核算操作与办公软件的使用渗透和融合, 既方便学生熟悉运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办公软件, 又能满足会计工作中对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而且, 每个任务根据具体情境还设计有搜集资料、讨论、展示和要点总结等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交流沟通、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深入思考等基本职业素养。
三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方案
(一) 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调查,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 遵循高职阶段新生的特殊认知规律, 兼顾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本文对会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 (见图1) 。
会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内容基于项目导向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思想, 将课程内容分成三大项目, 项目一、项目二和项目三形成了一个递进式的链条;每一项目分成若干任务, 而且每个项目的任务都独立地形成一个前后紧密衔接的任务链条, 不能随意更换位置。
“项目一:会计入门导引”为“先导项目”, 是学生学习会计的先导, 也是我们课程设计的特色所在。它帮助学生在理解企业的基础上加深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原始凭证的认识, 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会计及其职能、会计对象等抽象概念, 同时也为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做好了思想和知识上的准备。
“项目二:会计记账方法”为“入门项目”, 是会计基础课程的主体内容, 它从会计对象的确定出发,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记录。上述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即企业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也就是“项目一”中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这样, 使“项目一”和“项目二”能够进行紧密的衔接, 可以说项目一是项目二的基础。
“项目三:会计核算流程”为“主导项目”, 是会计实务中账务处理程序真实情境的模拟, 是课程教学中接近实务的演练。它以实务中原始凭证为起点, 填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直至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且, 这里“填制记账凭证”与“项目二”中的“编制会计分录”对应, “登记会计账簿”与“项目二”中的“登记丁字账户”相对应。从这个角度讲, 项目二是项目三的基础。
(二) 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
1教学手段设计
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要求, 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发挥网络课堂的优势, 通过网络课件, 实现个性化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对于需要以教学片的方式展示真实场景 (比如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和环境) 、需要以图表的方式展示业务流程 (比如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的环节, 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于需要根据具体授课情形灵活补充的内容, 使用黑板板书。
(2) 网络教学软件与书面讲义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书面讲义查找资料完成基本的模拟操作;同时, 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在课下选择网络教学软件中某一部分的实训项目完成操作并直接核对答案, 提升操作能力。
(3) 网络沟通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完成每一个任务提供丰富的资料;利用QQ、MSN等交流工具展开师生互动交流;要求学生建立公共邮箱, 把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成果转换成word文档或Excel文档 (职业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同时提升) 发到公共邮箱, 方便小组之间互评, 以及小组之间的学习和沟通。同时,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更加鼓励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这不仅使学生技能得以提升, 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为教师讲解与学生模拟训练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本课程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 以项目导向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主导或统领方法, 这在本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整体设计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同时, 针对每个任务的具体情形又辅以分组展示与分组讨论和辩论教学法、基于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法、课内竞赛激励法等方法。
(1) 项目导向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三个项目下的十七个任务的设计, 尽可能地模仿会计实务操作, 并通过分组的办法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引导,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 在每个任务下, 根据课程内容再细分若干个子任务 (或称作任务群) ,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逐步完成各项任务。
(2) 分组展示与分组讨论和辩论教学法。该方法是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完成的工作成果, 并在课堂上就完成任务、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结果展开讨论与辩论。例如, 在本课程“项目二”的“任务一:确定会计对象”中, 教师要求学生以面食企业为背景分组设计企业经济业务, 并在课堂上分组展示, 就企业经济业务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 锻炼学生讲解、交流、协作等多方面能力。
(3) 基于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法。在教学过程中, 营造特定的职业情境, 将课程内容置于会计岗位真实的情境中, 并采用虚拟角色设定法, 让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环境中“扮演角色”。例如, 在本课程“项目一”的“任务三:辨识原始凭证”中, 教师要求学生扮演收款方、付款方、收款方的开户银行、付款方的开户银行等角色, 模拟操作转账支票、汇兑等结算方式的流程,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各种结算方式;在本课程“项目三”中,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分别担任会计 (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装订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出纳 (审核记账凭证) 、记账 (登记总账) 、会计主管 (编制试算平衡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 四人轮岗, 分别做上述四个岗位的工作。
(4) 课内竞赛激励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和规定竞赛办法, 要求学生分组或个人参与竞赛, 并对优胜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例如, 在本课程“项目二”的“任务三:设置会计账户”中, 要求学生按照所坐座位或其他事先确定的顺序, 依次说出常见账户名称及其所属类别 (按照会计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 注意不能重复, 也不准看相关资料;对于在10秒钟之内不能说出或说出错误内容的同学, 给予表演一个小节目或者倒扣本任务分数 (1分) 的惩罚, 具体惩罚方式由全体同学事先确定。找到其他组的错误并能正确讲解的, 将错误的一组扣分加到正确的一组, 如仅找出错误不加不减, 错误的扣分;如果找出错误却说错了同样扣分。
按照前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后, 本课程考核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期中对每个任务进行过程考核, 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期末一次考试的做法。同时, 每个任务的考核方式也不同, 可以包括文章撰写、任务讨论和成果展示、测验等多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高远.改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 :124.
【关键词】设计类专业 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 教学改革
通过笔者近10年的相关教学实践和对国内许多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归纳了当前设计类专业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国家招生制度的弊端,造成生源质量下降。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考入学率的不断提升,许多仅学了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艺术类考生,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高等学府的设计类专业。这已经成了各艺术类院校乃至专业美院的普遍现象,其生源质量可想而知。
这一点我们仅从各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班级人数上就能明确地感受到。从2000年前后,为响应教育制度的改革,各高等院校相继扩招,使得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学生数量的增加及应试教育带来的生源质量的下降必然给我国当前的艺术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各院校艺术类专业如何保证基础课教学质量,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及正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随着学科的不断细化,原有纯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应对诸如建筑学、工业设计、动画设计及环艺设计等专业的需求了。这就要求不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在“传道”过程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严格遵照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施教。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绝大多数一线专业基础课教师,均直接或间接从“科班”的美院的纯艺术专业毕业,在施教的过程中,许多仍沿用对待纯艺术专业的方式来教授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因而,缺乏针对性。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效果不明显。其直接结果将导致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学习相脱节的现象便显而易见了。
第三,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晰且随意性较大,导致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任务不明晰。目前许多高校的设计类专业在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往往通过相关专业的负责人来执行。而该负责人的专业偏向和个人喜好往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便体现无余。一个培养方案刚执行了一两年,由于负责人的更换而需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例子屡屡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艺术类考试制度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我们国家的艺术类考试数十年如一日,其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论是纯艺术专业还是各类设计专业,其考核内容都是素描和色彩,个别的加一门速写。如此看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课考核,入学后却不加以重视,甚至与其相悖而行。设计类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很难想象在知识产权明晰,且被法律所保护的当今社会,和他人雷同的设计作品进入市场,那后果将是多么的严重。因而,当代设计类专业的造型基础教学特点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独立思考,寻求创意、形式上的不同,它可能不要求学生有多高的表现技能,因为现代科技可以辅助他们去完成。所以,当前的艺术类高考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如何能考核出设计类专业所需的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这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针对以上我国当前普通高校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怎样上好专业基础课,成了我们急需探讨和解决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基础课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教学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影响到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对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高校设计类专业应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改变“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集思广益,优化师资结构,以教学团队为基础,实行课程建设负责制。倡导设计类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负责人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具体行之有效地执行和跟踪,及时将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学团队,以确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等方面的科学化、前沿化和专业化水平。教学团队成员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科学管理理念及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教学法研究”例会,集中交流总结在培养方案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交流个人较为满意的经验等,从而,以改革促发展,以实践求创新,探索一条更适合当代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新思路。
其次,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兴趣方能做好一件事,对于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亦是如此。那么如何培养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这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要给学生以新鲜感,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教师自身讲,要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法式,不能沿用摆几个几何体、石膏或静物等让学生化的方式。可以将教学的场地由室内扩展到室外。另一方面,教会学生摆放静物的原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的特性,摆放自己的生活用品等。这样,在表现自己较为熟悉的物品时,更能便于理解和掌握,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再次,加强培养力度、加大课时投入。面对如此诸多高考“速成”生,我们应改革教学模式,加大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课时力度,不能用几十个课时就“搪塞”过这门课,不能只是“走过程”、“长见识”。既然学生们能够通过较短时间的训练,通过我们的考试制度满足我们的考核要求,说明学生有一定的潜力,是可以塑造和提高的,但是距离相关设计类专业所要求的基础要“厚”还有一定的距离。事物的发展规律既是如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我们专业基础课来讲,没有人是天才,天生就是“厚基础”。故面对考试制度改革后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改变我们“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心理,应该认识到我们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加大专业基础课的课时量,让学生分学期、分阶段的递进式加强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力度。这样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就更易入手,便于理解和掌握,才能体现出其基础之厚。
参考文献:
[1]冯峰,卢麃麃.设计素描[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田崴.思维设计——造型艺术与思维创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王菊生.造型艺术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在《CorelDRAW》课程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等能力,实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教学目标,对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
广告专业
CorelDRAW 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研究背景
《CorelDRAW》是高职广告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本课程并非一门纯粹的软件课,它是利用CorelDRAW的强大功能,架起与专业课、基础课的桥梁。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基础课为该课程打下美术设计基础,各专业课,例如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视觉识别设计等需要《CorelDRAW》的熟练技能和表现技法,而这些专业课又为该课程提供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思想。所以,《CorelDRAW》是一门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课程。
当前高职中,广告专业CAI软件教学基本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片面强调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工具的使用,而忽略了软件在专业方向上的应用。教材以介绍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工具使用技巧居多,针对广告专业编写的CorelDRAW教材不多,所以,组织教学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编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尝试和探讨。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学习、学会协作。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技能上得到全面发展,不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态度,为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及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课程内容以“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CorelDRAW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CorelDRAW软件功能十分强大,课程内容包括概述、文件操作和绘图基础知识、设置绘图及显示比例、绘制基本图形、图形对象的基本操作、曲线与节点的编辑、对象的变换、图形对象的整形、轮廓的编辑、色彩与填充、页面与图层管理、平面特效与滤镜、立体特效、位图编辑、文本处理和Web网页发布等。针对广告专业应用的需要对软件的功能和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优化筛选是上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以在备课、讲课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坚持以下原则:
1、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抓住技术应用这一条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并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软件功能的使用,又要强调该功能在专业方面的应用。故而,对平面设计中不常用的工具和命令进行略讲或删减,如:Web网页发布等。也可以打破教材原有知识的框架和顺序,根据专业应用性特点重新组织、排列课程内容。如:可通过绘制包装盒平面展开图讲解对象的变换、轮廓的编辑、度量工具的使用等做法,不但学习了软件的功能,又解决了软件在专业中的应用问题。
2、紧密联系设计类相关课程,设计出“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课程内容
当前,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先分后合”,如本学期开设CorelDRAW课程,下学期仍再开设设计类课程,而等到学生使用该软件进行创作时,会发现原来掌握的操作方法又已经忘记。况且纯粹讲解软件操作、脱离其在专业方向上的应用,既不能体现《CorelDRAW》在广告专业中的重要性,也无法引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讲授过程中,还要结合其它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如,讲解位图编辑时,可结合《手绘POP》,通过创建一幅POP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orelDRAW》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何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极其重要。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积极探索与实践着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启发、引导、研讨、参与、交互、自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合相关学科知识、增加应用性内容、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突出技能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是保障上好本课程的基础。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直接
使用电子教案、视频教程、课件、案例赏析、演示操作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电子教室”等软件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在自己显示器上看到教师操作,教师在自己的显示器上控制或查看任何一位学生的操作,或双向传递必要的文件,保障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用实验室,学生可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案例教学”,实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教学目标
如,在课程导入阶段,先展示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一些作品,不但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又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案例的选取应具有专业针对性,既要能体现本节课的内容,又要具有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如,在讲解曲线与节点的编辑时,可以选取字体设计、平面图案、包装标志等方面的实例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能掌握该软件工具的使用,也结合了其它的专业课程,帮助了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
3、注重师生互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难度的不同,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设置问题法;集体讨论法;故设错误操作法,让学生找出错误所在;自学加辅导等。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看操作演示,并参与讨论提问。在回答问题提出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开拓了视野。实践证明,有很好的效果。
4、加强实训环节,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 针对高职教育目标和该课程的总目标要求,《CorelDRAW》采用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且实验课与讲授时比例为2:1。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次上机对学生都要有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并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课后要收取上机作业并要求填写“实验报告”。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应视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某些简单或雷同的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来进行,如绘制基本图形,内容包括矩形工具组、椭圆工具组、网格工具组、基本形状工具组,讲授时可以通过其中一两个工具为范例来讲解使用方法,其它工具的内容可通过实例安排在实验课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驱动法”,软件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不再满足完成模仿的任务,这时,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设计主题,例如,讲授交互式工具时,可以设计“手机广告宣传画”等主题,教师先提供初始设计稿,分析讲授这类主题通常采用的元素及可能使用到的工具,然后学生用所掌握的工具从构图、内容、色彩上去完善这个作品。“分组学习法”,根据任务难易程度,进行分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例如文本处理章节,讲授前先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以 “书帧设计”项目(8页,包括封面、封底、广告、内页)为任务驱动,让各小组分别收集不同类别的杂志、画册、排版样式等资料,然后统一设计自己的风格,并利用该软件在小组内分任务完成。通过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效果很好。
四、课程的考试、考核
考试、考核是《CorelDRAW》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考试的方式和内容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应用性的技能型课程,应突出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以考 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要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单凭一两次上机测试是不够的。故而,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为平时实验:20%,集中实训:40%,期末笔试:30%,平时表现(出勤、主动性、讨论、创造性):10%,实验证明,这种考核方法不但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严雪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知识】推荐阅读: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0-25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09-18
室内设计装潢专业工学交替方案06-06
环艺(室内设计方向)专业特色介绍06-20
室内设计专业的个人自我评价10-24
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11-18
室内设计文化06-28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06-03
室内设计材料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