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的摘要(精选8篇)
将设计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设计。
给一件事物下定义或用文字纪录下来并不见得就是对其有所了解。如果能够将已知的实物陌生化,然后再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它。
我们观看的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能够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原研哉)
他(原研哉)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的一部分。
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丰富涉及这一概念。
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设计实践。在当前环境中,为设计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并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对设计师来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工作。
设计在那里,我们无意识的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
“日常”在原研哉看来式设计的源泉和意义,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设计的还有你的生活。(朱锷)
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够把眼光放的足够长远,在我们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
设计的产生,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他的产品造型不具备美感。机械化生产速度惊人,粗糙的产品大量出现。但是与精细、优雅风格的手工文化相比,手工制品的没得以体现。人们不能忍受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对传统美感的践踏,人们的审美意识对工业机制产生反弹。现代设计概念产生。
进入十九世纪以后,随着市民社会的成熟人们希望能够“创造出拥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到生活中的喜悦”.设计的整合,包豪斯学院及包豪斯设计运动,前后时间虽只有十四年,但在这里人们开始直面工业生产汹涌而来的现实,在工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寻求设计的造型。在这种基础上诞生的新型设计是以实现功能为目标的。
为了与过去的艺术告别,出现了立体派、直线派,未来派,达达主义,新构成主意。
色彩,形态,质地,素材,节奏,空间,运动,点,线,面。。包豪斯对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了重新整理,将其精简到了无法再精简的程度后,整齐的摆放在手术台上。
为什么我们看到人们穿着旧样式的衣服拍出来的照片会觉得好笑呢?这是因为全社会在追逐流行。
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应该成为相互沟通的失败者。
创意并不是要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断开发这些创意才是真正的设计。
在认知科学领域,视、听觉以外的触觉类感觉,即以触觉为中心的各种细腻感觉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信息传达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是慢慢渗透到五官中去。在人们还没注意到其存在时,成熟,隐秘,精密,有力的传达已经悄然完成了。
我以为,艺术是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意志表达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因此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够掌握其艺术发生的根源。而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
日常用品是一个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千锤百炼而成的成熟设计群,这是一个当代设计师很感兴趣但短时间内无法超越性成果的设计对象。
所谓“给予性”,指的并不只是行为的主体,而是把现象背后的环境进行综合性把握的思考方式。列如“站立”这一行为,看起来很像一个以人类本身意志作为主体的行为,实际上如果没有“重力”与 “有相当硬度的地面”,“站立” 这一行为则无法实现:在游泳池的深水区的人们无法“站立”,原因正在与此。在这种情况下,“重力”与“有相当硬度的地面”,就成为站立行为的支持体。
深泽直人设计的CD播放机,外形与“换气扇”非常相像。当我们凝视这台Cd播放机时,身体就会做产生相应的反应。特别是脸颊附近的皮肤,感觉似乎格外的细腻和敏锐,简直就像等待吹过的风一样等待着播放出来的音乐。
新技术的革新给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和变化,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的是:新技术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可能性,但他改变的毕竟只是环境,而不是创造本身。
所谓感觉,就是以一种很难说清的方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一起。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收器官的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在人脑中出现的形象。在人脑中出现的形象,是同时有几种感觉和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
在我看来,感觉或形象的组合是设计者在信息接受着的大脑中进行的一种信息再构筑活动。这一再构筑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刺激的过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它们组合起来产生的刺激,在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感觉的再现;这种再现,在我们的大脑中生成所谓的“印象”。
记忆并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而是在接受外部信息的同时,一次被一一唤醒,彼此认证,再充实以新的信息。因此所谓印象,就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并把这刺激和人脑中原有的记忆组合、联那个系而成的结果。设计行为,则是以这种组合而成的印象为前提,并且有意识的干预这一组过程的行为。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信息的构筑”——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干预组合印象的生成的过程。
白桌布,医院标识系统。在医院用白色棉布做标识,并且时刻保持清洁,就等于向入院者宣言:这里是最好的医院。这和一流的饭店用的都是白色的桌布是同一个道理。在第一流饭店里,桌布肯定是一尘不染的纯白棉布。桌子用来放菜,很容易变脏。如果要隐藏桌上的污迹,可以使用深色和塑料的桌布。但是一流的饭店为了表明他们能提供最好的,最清洁的服务,肯定坚持使用白色桌布。
标识原本只是带有引导功能的信息“指示”,但只要这种标识在空中存在,就必须依赖于一种载体,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载体,字和箭头等符号都将浮在空中无所适从,我在这里用不同的材料活化了设计的物质性,传达出不同于一般引导标识所具有的感觉。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百货店并不是订购,送货的商店,而是人们亲自来选购商品的场所。我认为如果能把百货店本身当成一个可以通过触摸而了解的媒介进行再设计,这将会去的不同以往的效果。
人是一个积极的接受感觉刺激的容器。白色可能会激发人们关于“背景性”“包容性”“现代感”“品味”“高级感”“更新性”等各种各样的联想。背景性和包容力,现代感和品位,和谐统一于白色这一色彩之中。
购物袋和包装是商品向顾客传达信息以及商品品味的重要工具。只要在品牌商店有过购物经历,人们都会有这种感觉。购物袋和包装设计要考虑到“五感”,素材选择十分重要。因为要用来做百货商店的纸袋,对这种纸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抗撕裂的强度,耐磨性以及印刷是对墨水的吸水性等等。
银座海报,除了文字以外,都是在毛毡布质地的纸上用“刺绣”技法表现的。因为缝制数量不多,可能比印刷的价格更低一些。是用缝制西服的大型刺绣机来缝制的,他的特征就是“有手感的感觉”。在海报的边缘缝上了“拉链”,拉链象征着海报的物质性,并通过拉链把一张张海报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海报贴在地下通道的墙壁上,也可以用在圆柱等各种各样的地方。刺绣和拉链连接的海报超越视觉信息的范畴,给银座逛街的人传递出只有银座才会有的感官刺激。
当我们冷静的分析,就会发现纸这种材料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一直担负着非
常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在信息流动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纸作为一种材料的同时也是一个“无意识的平面”,不管是用钢笔写信,还是用打印机输出一幅画,都必须先有一张白色平面的纸。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被赋予这种荣誉,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天然媒介能够传递信息的功能性,而不是其物质性。
(书籍设计)手感良好的材料来做信息的表现载体,显然要比储存在一块记忆卡中的信息表现方式更能给人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和满足感。
作为设计师,就要赋予读者手中的这本书以最好的感觉,在酿造良好的感觉上下工夫;不是把信息单纯看作从左到右移动的物体,而是要以珍惜的态度来理解书籍的魅力。(书籍《穿越地平线》《设计的原型》)
无印良品。无印良品的概念是田中先生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在极简主义审美意识的影响下,无印良品在简化造型的同时,也进一步简化生产过程,制造出一批造型简洁~朴素且价格适中的商品群。“有品质而且便宜”。
无印良品注重呈现注重呈现产品的质地,包装力求简单朴素,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纸张做商品袋。明确的概念,让无印良品的商品给人带来一种新鲜而且纯粹的感觉。他致力于实现的是一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接受的深入而细致的合理性,他要做的不是最便宜的价格,而是最合适的价格。在当今时代,不能只是贩卖单个商品,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生活用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活样式在进行推广。
无印良品的理想,是它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旦被消费者接触到,就能触发一种新的生活意识,这种生活意识最终启发人们去追求更为完美的生活样式。今天的世界到处都是“文明的冲突”,这说明长久以来自由经济所提供的利益追求是有限度的;仅仅是主张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是无法与世界共存的在今后的世界中,关注全局~遗址利己主义的理性精神将会取代小众文化优先的价值观。
目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产品形式已经两极分化:一种是以新奇的素材或夸张的造型来强调自身的独特性,以限量生产来标榜品牌价值,以创造出心甘情愿的接受其高超价格的忠实消费者为目标;另一种则是在尽可能的范围里降低成本,使用最便宜的素材,竭力简化生产过程,在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加工,竭尽所能地降低价格。无印良品不属于任何一种。它在寻找最合适的素材~加工方式及商品样式的同时,也在“朴素”或“简约”中寻求新的价值和审美。
总之,无印良品的方向不是实现最低的价格,而是以丰富而低廉的成本去实现一个最合适的低价格。
所谓传达,并不是单向度的发出信息。首先应该明确广告要传达给大众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然后再用清晰易解的方式传达给大众。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传达都必须遵循这一准则。有时候可以用空无一物的容器取代信息本身,为受众流出想象空间,它们说给出的意义填充和容器共同完成信息传达。
(消费者欲望的引导)小处着手,打出着眼。在一个可以俯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视点上来思考问题。正是因为有一个承载着众多文化积累的过去,未来才得以成立。
无印良品在秉承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的同时,以“这样就好”的设计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出新鲜感。
设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对设计的冷静,准确而有效的使用,能增加企业的沟通力,提高其竞争力。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设计的力量,我们需要加深对他的了解,掌握它的运用方法。这是设计师的日常功课。但是,即便做到这些,设计又能体现出设计什么效果呢商品是否已经制成,信息是否已经传达,通过这些,就能体现出设计的真正力量吗。
(企业价值观的演变)迄今为止,制造商品,流通商品和贩卖商品是制造企业的的基本职能。汽车制造厂,时钟制造厂,这些企业在创业伊始,都想创造出优质产品,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成本提高,仅仅抱有生产好产品的热枕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为了给股东一个高回报,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对利润的要求上。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以“金钱”或“财富”作为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在世界范围里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接受,日渐成为一条全球性准则。成本成为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所有利益结构的核心。在我看来,制造行业变化的原因在于全球范围内对经济效益的狂热追求。
(精准的市场调研)制造企业的核心技能正在从生产能力向商品开发转移,市场营销和设计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企业都想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以最经济的方式制造产品,以确保最大限度的收益。营销方式和营销管理也在这一过程中渐渐进步。今天的市场是一个细分化的市场。针对每一种消费者,企业都应该做出详细的调查。他们喜好什么?他们的潜在欲望是什么?这都是企业应该用心研究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预测出市场动向。
人们经常批评日本车,比如日本车不如欧美车的外形漂亮,也没有明确的哲学意识。的确欧美车的个性更为强烈,能让人感觉到生产者蕴藏在汽车身上的意愿。日本车则没有这个特点。日本车是根据日本人对汽车的需求生产出来的,所以,它往往没有强烈的个性,像温顺的宠物一样,性能好,故障少。
日本汽车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制造商对日本人对于汽车的欲望进行过精密的扫描,然后在汽车上体现了这些欲望。所以这是一个做过详尽的市场调查的产品。精准失望市场调研,到位的市场营销,及时接受顾客反馈,由此产生出来的产品必然是消费欲望的再现。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如果是在一个审美意识相对不成熟的国家进行精密的市场调研,就能生产出不太有美感的商品在这个国家热卖;但如果在一个审美意识比较成熟的国家进行精密的市场调研,则会制造出很有美感的商品,一样会在这个国家大卖。只要存在区域性市场,这种做法就没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当有美感的商品在审美意识相对不成熟的国家销售时,也会对当地的消费者们产生启发,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但那些审美意识成熟的消费者是不大可能接受意见粗陋的商品的。这就是“美感带来的好处”---,有美感的商品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开启人们的消费意识。
体裁分析主要是研究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它有助于更深层面地剖析语言特征。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体裁分析主要有三个流派:新修辞学派的体裁分析、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分析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体裁分析。其中,ESP体裁分析主要是分析学术英语语篇的写作情况,因此常被用来分析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语篇结构特征及交际功能,旨在给非英语本土研究者提供一种结构性的语体特征,使他们能更好的阅读和撰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作为一类学术语篇,对其进行体裁分析已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兴趣。
普遍来说,硕士研究生有十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并大部分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理应可以正确无误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从他们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来看,还存在很多缺陷,很难写出有效、规范、符合标准的英文摘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在本论文中,笔者将采用ESP体裁分析的研究理论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体裁分析。
一、学术论文体裁分析的现状分析
硕士毕业论文能够反映作者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和水平,能反映作者是否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并帮助作者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英文摘要不仅是论文的缩影,更是科研成果走向国际的通行证,是独立于学术论文存在的二次检索文献,与论文一样,属于同一类语篇结构且具有特定的交流对象和交流目的。因此,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逐渐加强了对摘要的体裁分析。Graetz(1985)通过研究87篇论文归纳了论文摘要的结构为Problem-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四个语步;Salvager-Meyer(1990)总结概括了77篇医学英文摘要得出的摘要结构为Statement-Purpose-Corpus/Methods-Results-Conclusion-Recommendation六个部分;Bhatia在1993年提出了IMRD模型,即Introduction-Method-Results-Discussion模型。从事摘要体裁分析的学者很多,如Hyland、Martin、文秋芳、秦秀白等。在众多研究当中,巴希尔(Bhatia)在1993年提出的IMRD模型最受欢迎。他在《体裁分析:专业领域的语言应用》一书中强调学术论文摘要应包括四个语步,即介绍语步、方法语步、结果语步和讨论语步。并有不少研究学者基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摘要进行了宏观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的研究。但是,针对学位论文摘要进行体裁分析研究的较少。我国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也有其特定的要求并广泛被人接受,从GB7713-87[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得知,该要求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非常相似。
Hyon(1996)提出,ESP体裁分析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特殊语篇的结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特殊语篇的语言特征研究,如时态、语态以及人称代词的用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ESP体裁分析理论,对30篇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语料进行宏观结构分析及微观语言特点分析。就宏观结构而言,笔者基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中国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此模型,找出结构上的不足。就微观语言特征而言,主要是从时态、语态和人称代词的用法着手找出摘要中的不足。Cooley and Lewkowicz(2003)提出,如果学者把摘要看成是论文本身的一个缩影的话,在撰写摘要时要用一般现在时,而如果学者把摘要看成是研究过程的一个缩影的话,在撰写时要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已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这三种时态是论文摘要中出现最多的时态,所以作者试图验证本数据库中的论文摘要是否符合这一规律。就语态而言,采用主动还是被动语态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因为摘要很精简,不要随便混用语态。薛欢(2008)和夏德敏(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英美本土学生在撰写论文摘要时主要采用了主动语态,而笔者则考察中国学生撰写论文摘要时时态的应用情况。就人称代词而言,GB6447-86要求在摘要中应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笔者依此要求对语料进行研究,检查摘要是否符合该要求。
二、语料库构建
(一)初始语料库构建
为了保证此次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从300多篇发表在万方电子资源数据库上的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有规律的选出了30篇论文中的英文摘要,以期待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概括,进一步认识我国研究生在摘要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预料标注
笔者根据IMRD模型,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编码,用数字01~30来代表每一篇摘要。首先,运用wordsmith软件对所有语料进行关键词检索,例如I语步中的关键词有:“purpose”、“aim”、“background...”,M语步中的关键词有“method”、“way...”,R语步中的关键词有“result”、“indicate”、“show”、“find...”,D语步中的关键词有“discuss”、“suggest”、“implication...”。然后,笔者再自己一篇篇阅读,查漏补缺。
三、研究结果
因为数据资料不是很多,笔者在wordsmith软件的帮助下,逐一阅读并且做好每一个语步的记录,分别用I、M、R、D表示。在标记过程中,如果一个句子中包含了两个语步的话,就标记最明显的那个语步,如果分不清哪个语步最明显就标记成两个不同的语步。
摘要的宏观结构特征如下:I和M语步出现频率是最高的;50%的摘要给出了R语步;42%的摘要给出了D语步。所有的学生都有呈现I语步,但是只有极少几篇摘要指出了前面研究的缺陷。大部分学生花了大量的笔墨在介绍背景及研究意义上。其实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找出前人研究的缺陷,然后弥补缺陷发现新的问题。所以即便I语步出现频率较高,但仍然需要掌握写作技巧。Martin(2003)指出作者在M语步中应简单的介绍相关的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等。此语步在摘要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学生们用到了以下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评论法、问卷调查及对比研究等。这说明学生们在写摘要的时候知道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至关重要,阐明研究相关数据及研究方法能使论文更有说服力。R语步能够告知读者该研究得出的具体结果。据笔者统计,只有50%的摘要中体现了结果语步。其原因是学生们喜欢在摘要中阐述论文的大纲,所以具体的研究结果大多都省略了。其实此语步很好表达,写的时候可用上一系列关键词:如表明、体现、找出、结果为……等。D语步一般涉及作者对此次研究结果的一些想法及建议等。30篇摘要中只有13篇大概涉及到了此语步,这表明学生得出研究结果后,忽略了对结果的进一步总结。该结果表明学生在撰写摘要时在宏观结构方面有待提高。
笔者在分析摘要宏观结构的同时,对语篇的语言特征研究也有标记,如时态、语态以及人称代词的用法。笔者想考察摘要中的时态是否与Cooley and Lewkowics(2003)提出来的一致。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都可以出现在摘要里,但是在英语本土人写的文章中,主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较高,笔者想找出是否符合这一规律并找出人称代词的用法是否符合GB6447-86的要求。
时态通常被当作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来进行研究。英语中一共有16种时态,但是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下三种时态常出现在摘要中: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但是在本研究中还出现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具体结果如下:一般现在时在摘要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就时态而来,该数据库的30篇论文摘要基本符合Cooley and Lewkowics提出来的观点。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写摘要的时候,时态的运用有些混乱,笔者建议在写摘要时尽量使用简单的时态来实现自己摘要的交际功能。笔者认为,摘要中用一般现在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摘要是整篇论文的一个缩影,用一般现在时的话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研究的时效性得到了体现。
语态的运用通常被当作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来进行研究。薛欢(2008)和夏德敏(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均可出现在摘要中,但是在英语为母语的作者中用主动语态居多,在方法语步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在本文中,笔者想调查一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中国学生在写摘要时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主动语态占绝大多数,这一研究结果与薛欢和夏德敏的研究结果相当,但是方法语步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较低,这与他们的研究结果有点不同。主动语态的盛行是因为能更好的实现其交际功能,如介绍语步、主动语态能使读者更信服作者提出的研究缺陷并且能够体现研究的本质意义。在方法语步中,作者想表明该研究或实验的客观性,通常用非人称主语,所以这样一来被动语态占主流,但从该研究来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写摘要时没有遵循这条规律。总的来说,我们在写文章时最好遵循以下原则:在介绍、结果和讨论语步中尽量用主动语态,而在方法语步中,为了体现研究的客观性最好用被动语态。
就人称代词而来,GB6447-86有明文规定,不要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表述方法。而在我们的语料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用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如作者、本文、本研究等,所以这得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在撰写文摘时一定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
四、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宏观结构还是从微观语言特征而言,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英文论文摘要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原因可能是很多高校并未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学生只是在模仿中撰写论文。希望本研究可让读者注意到论文英语摘要的具体宏观结构及微观语言要求,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摘要写作,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笔者建议在当今如此激烈的学术竞争下,高校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这一门课程,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根据ESP体裁分析理论指导学生按规范写作。另外,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要注意学习英美文化及总结归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的数据库不够大,选择的专业有限。此研究只能算是通向研究顶峰阶梯中的一级,还需要其他学者添砖加瓦。
摘要:毕业论文是体现读研期间所做研究的载体,它对每一名硕士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作为研究报告的一个缩影,摘要是交流精髓内容的桥梁,也是呈现研究的最简单且最便捷的方法。运用ESP体裁分析理论,基于Bhatia提出来的IMRD模型以及GB 7713-87,采取数据库研究方法对30篇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摘要进行了体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的摘要遵循了4语步模型,时态、语态的使用基本符合写作要求。基于宏观结构缺陷,探讨其原因,希望能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
关键词:英文摘要;衔接;连贯;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136-6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33
1. 引言
摘要是对正文简洁而完整的描述,同时又是独立于正文的语篇(Tippet, 2004)。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就已公布并不断更新了关于学术论文摘要写作规范的统一标准,从最初的国际标准(ISO)214-1976到之后的国际标准(ISO)5966等。随后我国也在80年代发布了国家标准GB7713-87等以规范学术论文摘要的格式与内容。摘要作为导读性语篇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读者对整篇论文的第一印象,因此,对于学术论文来说摘要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学术论文摘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学术论文摘要的研究角度也日趋多样(如:语用学,文体学角度等),形式愈加丰富,包括各类语篇的摘要研究,不同语种的摘要对比研究等,如:Day(1995)和Patrick(2003)分别探讨了科技论文摘要和会议摘要的特点;张春芳(2009)等中国学者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学生英文摘要写作出现的问题中除了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错误外,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衔接与连贯。摘要作为独立的语篇绝不只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条条排列出来,更重要的是运用各种衔接手段,围绕论文的中心思想撰写出意义连贯条理清晰的短文。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对中国学生的英文摘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而,这些研究考虑到语料搜集的方便,大都以各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论文或学术期刊的摘要为研究对象,如曹振中(2006)等对语言学学术期刊的英文摘要进行了分析探讨,但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却缺乏关注。笔者认为,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衔接与连贯问题及特点,恰恰最能反映中国学生的英文摘要中衔接与连贯的普遍问题及特点。原因有二:其一,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文摘要中出现的基础语法词汇错误较少,很好地排除了语法错误对衔接与连贯问题的干扰;其二,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通常缺乏系统的学术规范教育,对摘要并无深刻的理解或体会,而毕业论文是其第一次学术写作,因此,其中的衔接连贯特点差异性更小,共性更大,且具有学术论文写作初学者的普遍性,有助于为摘要写作教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文选择中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韩礼德的衔接理论(Halliday & Hasan, 1976)及Fries(1983)的主位推进理论,对其中存在的衔接与连贯问题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原因,以期为提高中国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水平尽一份绵薄之力。
2.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韩礼德与哈桑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 1976)中将英语中的衔接手段分为两类: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与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其中语法衔接包括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每一种衔接又可继续细分为不同类型。
衔接是体现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并非唯一的条件。语篇的连贯不仅与语言内部的因素有关,还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作者、读者的共识等。除衔接手段外,本研究还将探讨语篇连贯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内部因素:话题与主位推进模式。一段独立的语篇要做到连贯必须有一个中心话题,语篇中的语句都紧紧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朱永生,1996)。而Fries(1983)将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分为四种类型: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和交叉型。通常情况下一个语篇可能会使用多种主位推进模式,而同一类语篇则会有共同的倾向性。
本研究从某高校05,06,07三届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中分别随机抽取30份,共90份,建立一个小型的英文摘要语料库。首先,对90例语料(约18000字)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找出所有衔接手段和错误,计算并统计使用的各种衔接手段及出现错误的频率等。最后,对语料的话题展开情况和主位推进模式逐一进行分析,统计后得出语篇连贯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3. 结果与讨论
3.1 衔接手段
90例语料中共发现1718处衔接,其中有68处衔接错误。各种衔接手段及错误的分布如表1所示:
上表数据显示:所抽取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总体来说,衔接手段使用较多,平均每100字中有9.54处使用衔接手段。也就是说,假设每篇摘要200词,约10句话,平均每篇摘要有19处衔接,即每句有将近2处衔接。其中最主要的衔接手段是词汇衔接,达到62.51%,省略及替代手段较少,分别占所有衔接手段的3.61%和2.44%。此外,摘要中也出现了一些衔接错误,但数量较少且集中在省略和连接两种手段中,其出现频率分别为0.11,和0.08(每100字)。同时在错误统计的过程中,还发现衔接错误集中在其中的19篇摘要中,大部分摘要并无衔接错误。
3.1.1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包括重复、泛指和相似(胡壮麟,1994)。其中,词汇重复是最直接的方式。相似不仅包括同义或近义词,还包括反义和下义词。泛指则是将前文中的概念用一些泛指的词汇替代。语料分析统计后,共发现1074处词汇衔接,其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2数据显示:所选的摘要中使用最多的词汇衔接手段是重复,占词汇衔接总数的81.84%。重复是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最容易掌握也最常使用的一种词汇衔接手段,但摘要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因此,如过度使用重复衔接,会造成句式单一且文体不正式的后果。例如:
(1) <1>Eating is something very daily routine, and it also contains a profound influence. <2>Eating etiquette as a cultural category is effected by religion, history, and economic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3>Therefore,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also having different eating etiquette, and it is shows on the style of eating a meal, seating arrangements,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drinking wine, and the rite of having a meal. <4>In this essay, Chapter two and Chapter three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ning and drinking etiquette for the formal occasions in United Kingdom and China. <5>As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5000 years history and abundant cultural heritage, in Chapter two, the essay introduce a special word “Face” which belongs to the Chinese culture. <6>Face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psyche. <7>“Face” is a sensitive word which uses frequently during the Chinese dinner. <8>The reasons why causes all these difference is also one of the aspects this easy (essay, typing mistake) focus on. <9>A variety of food and different society atmosphere are the leading reasons in all. <10>Chapter four gives a deep analysis to these two issues. <11>Cultural difference, traditions and the environment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in eating etiquette. <12>All in all, knowing other countries eating etiquette could help us form a point on our countrys dignity than respect others custom.
该例共有22处重复衔接(斜体标出),其中有些重复是多余且能够避免的,如第<6>,<7>句中的两个face,可以通过合并两个句子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如这篇摘要中共使用4个different 和4个difference来表达“不同、差异”,这样的重复衔接死板而累赘,此时不妨使用其他表达不同的同义词,即使用相似衔接手段。
重复使用过度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作者仅仅将论文的主要思想简单罗列在摘要中,并没有把摘要当做独立的语篇进行撰写,从而导致形式上的衔接过度;二是受英文表达水平的限制,写作过程中用中文思考,丰富多彩的表达转换成英文时变得贫乏;三是汉语常常省略一些英语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由于英语专业学生语法基础很好,为了符合语法,将中文思考的句子转换成英文时会直接添上缺少的成分,而不是改变句式。
3.1.2 照应
照应,又称指称,是回指某个上文提到过的单位或意义的语言学单位(胡壮麟,1994),包括内指指称和外指指称。摘要虽然是独立的语篇,但它作为正文的缩写,与正文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由外指指称来实现,例如:the essay; the thesis; the paper等,其中的定冠词the就是外指指称,然而,这种外指指称与摘要本身的衔接连贯无关。因此,本研究分析的照应仅包括内指指称,即对摘要内部的衔接连贯有所贡献的照应,结果如表3所示:
『中国论文榜』中国论文榜是中国权威优秀论文收录平台。专业论文发表网,我们致力于学术咨询、免费论文收录、论文指导和论文发表等相关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与众多学术期刊杂志社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协助杂志社对外征集优秀文章。携手十年,真诚相伴,中国论文榜将一如既往本着权威、诚信、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为您提供更完善、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中国论文榜小编根据十几年的经验,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
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要求,在撰写论文摘要时,总的来说,在写法上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在结构上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在内容上因题而异,有所侧重;在语言上简明扼要,客观准确;在文体上庄重规范,朴实自然;在字数上一般不超过250个字。
论文摘要的写法通常是以“本文”、“本文的目的”等开头,直接摆出问题,揭示矛盾,读者一看便知其主题。
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要求,论文摘要的结构,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第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三、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这些也可合并为四个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后两者是主要的。
此外,在医学上还有常用的四段“结构式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要求,它包含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与普通或传统的摘要相比,这种摘要的写法相当于填表,因而内容简化,层次清楚,既便于撰写又便于阅读和专家审稿。
系:土木工程系班级:土木0701班
姓名:杨嫚学号:07111138
指导教师:王邵臻
摘要
1.课题背景及工程概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新农村政策的推动下,建筑业越发蓬勃。近几年来,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造了地标性的建筑: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后,2010年上海又成功举办了世博会,建造了世博会大大小小两百多个场馆,且每个场馆都各有特色,除此之外地铁和城际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也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像2008年后通车的有沪杭高铁、武广高铁、郑西高铁等。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荷载,又要承受水平风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承受地震作用。由于水平方向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除了沿结构两个主轴方向作用外,还可沿结构的任意方向作用,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特别是要提高框架结构的抗扭刚度,以满足弹性位移角限值、弹塑形角限值、扭转位移比限值和扭转周期比限值等要求,要将框架结构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的抗侧力体系,而且设计时还应尽量使框架结构两个方向的抗震能力相接近。所以说,提高框架结构的抗扭刚度,可以避免框架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因扭转效应而导致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地震,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此次是关于天津市万科公司办公楼的设计,该建筑的主要用途是公司员工日常办公和接待公司客户,是该公司的主要构成部分。
万科公司办公楼位于天津市河东区,设计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长54m,宽15m,主体结构层数为三层;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为0.45m;框架梁、柱及板均为现浇;屋面板顶面标高为10.8m。该工程是办公建筑,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场所。在设计上以规整的一字形安排平面,充分利用场地。本工程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等级为三级,场地土类别为二类。该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达到50~100年,符合二级建筑耐火年限。该工程是一座以办公为主的现代建筑,力求充分体现现代化的特点。在整体造型上突出现代、新颖,做到简洁、明快、虚实相接、刚柔相济,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
2.办公楼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本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
建筑物名称:天津市万科公司办公楼。
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设计说明书和建筑设计图纸。根据办公楼的使用功能、自然条件和建筑设计规范确定建筑所能容纳的人数、房间的尺寸、门窗的开启方向、楼梯的踢面宽度等。建筑主要由门厅、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储藏室、配电间、卫生间、走廊、楼梯等组成。在满足建筑制图标准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建筑布置方案和当地的气象、地质条件,绘制首层平面图和剖面图。
设计要求:该建筑开间和跨度较大,要求布置灵活。同时,考虑到该建筑处于7度地震区,故选用框架结构。由于将承受纵、横向水平地震作用,选用纵、横向承重框架体系。依据相关建筑标准、规范的要求,该建筑离城市道路红线至少3m,与相邻基地之间应在边界红线范围以内留出防火通道或空地,建筑物的高度不应影响邻近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防火按二类二级设计。除此之外,还应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使得人流、物流方便有效地运行;要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主要是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严格按照《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查阅了《结构力学》、《抗震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中的设计方法对本工程进行结构设计。结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柱网尺寸及结构布置:
该结构采用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根据结构框架的布置要求及建筑平面布置的原则来确定柱网尺寸。
(2)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主梁高度为跨度的1/8~1/12,宽为高的1/3~1/2;次梁高度为跨度的1/18~1/12,宽为高的1/3~1/2。
柱截面尺寸由轴压比确定:即按公式:N/fcAc<0.9(三级抗震)来确定柱截面尺寸。
(3)水平荷载计算:
包括横向框架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的计算。根据荷载规范采用集中质量法计算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
计算梁、柱线刚度:在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可视作框架梁的有效翼缘,框架边梁惯性矩取矩形梁的1.5倍,框架中梁惯性矩取矩形梁的2倍。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用D值法计算结构的自震周期,然后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剪力,计算横向各层等效地震力,根据计算结果,必须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力的影响。
(4)竖向荷载计算:
包括横向框架的竖向恒载和活载的计算。
恒载由构件自重、装修等材料的重量,按一定的传力途径计算出框架的横梁上的线荷载及柱上的集中力,求出梁的固端弯矩,然后用二次弯矩分配法计算梁、柱的弯矩,用弯矩分配法时采用分层法计算各层弯矩,再进行叠加,求出最后平衡弯矩,再由平衡条件求出梁柱剪力和轴力,并且绘制一榀框架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
活载计算过程同恒载。
(5)内力组合:
框架横梁的控制截面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支座处一般产生-Mmax和Vmax,跨中截面产生Mmax。柱的控制截面在柱的上、下端。恒载、活载、风载和地震荷载都分别按各自规律布置进行内力分析,恒载,活载取支座上部弯矩为负,下部弯矩为正;风载、地震荷载均考虑左右两个方向,然后取出各个构件控制截面处的内力,最后在若干组不利内力中选取几组最不利的内力作为构件截面的设计内力。
(6)梁、柱截面设计:
在梁的配筋计算中,分为正截面计算和斜截面计算。正截面计算主要是取梁端最大负弯矩、跨中最大正弯矩来配梁的纵筋。斜截面计算主要是取梁端最大剪力来配梁的箍筋,同时考虑地震剪力的影响。梁端箍筋加密区也要按构造要求来配置。
柱的正截面计算中。柱的弯矩和轴力组合共考虑了三种组合,即|M|max及相应的N;Nmax及相应的M;Nmin及相应的M,取最大的为最终配筋依据。
3.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绘制施工图,一般情况下,一个图样应选用一种比例。根据专业制图需要,同一图样可选用两种比例。
设计交通联系部分时,要保证安全、合理、便捷,要充分考虑在最不利情况下应对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以及通道的宽度和距离等。
要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框架外挑梁配筋,由于占地面积的限制、使用功能的要求或结构上的原因,工程上常在框架的梁端设计挑梁。由于框架梁的荷载与外挑梁的实际荷载值不同,所以框架梁与外挑梁的断面尺寸会有所不同,框架梁外挑梁下常设置钢筋混凝土柱。
4.结论
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天津万科办公楼,其中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设计使我对大学以来所学的各门课程有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各专业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
建筑设计是对拟建建筑物预先进行设想和规划,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要求确定其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并将各部分有机地组织到一起,创造出优美协调的建筑空间环境。从中,我进一步理解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构造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提高绘制和识别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技能。根据办公楼的特点,确定了其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结构设计中,根据荷载规范,正确计算作用在框架上的荷载值;掌握了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方法,学会了内力组合;根据控制截面的不利内力值和截面的尺寸进行配筋和节点构造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最新规范及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其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均参照有关书籍。整个方案设计基本符合设计和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此次的毕业设计,我深深地认识到各种规范和规定是设计的灵魂,一定要好好把握。
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The design of Tianjin wanke office building
Abstract
1.1 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或文摘。国际文献标准已将摘要(synopsis)与文摘(abstract)合为一个概念,摘要即文摘。摘要的编写,应遵循文摘标准。1970 年美国颁布了《美国文摘国家标准》。标准认为: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文摘一般含有从原始文献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是连贯的、依次排列的。它们是:“原始文献中所阐述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1.2 文摘要素标准不能唯一化。
文摘要素的万全之策是将文摘要素标准具体化。然而,要求文摘要素一体化是形而上学的、不切实际的。
如果无视文摘标准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规范,也不能广泛地有效地传播信息。因此,文摘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应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具体性。
文摘结构模式的区别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范畴加以区分;自然科学文献的文摘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包括目的、对象、新见解和结论。另一种是按照不同的文献题材规定不同的文摘结构。如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小说,散文,专利等。其中学术论文的要素为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1.3 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本文所要评论的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显然属于社会科学类别中的报道性文摘。所以,写作上应符合以上类别的要求。同时,还要严格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硕士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 600~800 字。(2)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3)摘要第一句的开头部分,不要与论文标题重复,每篇摘要都是与题目连排的,题目是文摘的第一句话;(4)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5)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6)用第三人称写,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
资料
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连续写成,不分段。
2 对论文摘要的对比分析
本文节选了全国各地四所高校四篇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摘要,论文主题是语篇分析理论和英语阅读的关系。现将关于论文的主要信息编号如下:
硕士论文摘要 1: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李海涛。
硕士论文摘要 2:语篇分析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陈虹。
硕士论文摘要 3:语篇理论指导下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张昌宋。
为了表述方便,在下文中用了上表的摘要编号来代替文章,并且把第一部分中的注意事项也编号为注 1、注 2、注 3、直至注 6.
三篇摘要都写得不标准,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分段太多。因为由注 6 中可知,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连续写成,不分段。从内容上看,有明显抄袭的痕迹。摘要 1、2、3 用了语篇理论中的图式理论,衔接理论来和英语阅读建立联系。所以他们的见解是一致的,没有自己的新见解。
摘要 1 和摘要 2抄袭更为明显。因为他们的目的、方法、新见解和结论都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语言稍微有所改动。从他们写作的年份看,应该是摘要 1 抄袭了摘要 3.但也可能是他们都抄袭了他人的,这一点已无从考证。从结构上看,各部分比例不协调:三篇论文都偏重于背景和文章结构的介绍、目的和结论着墨不多。
下面对三篇论文摘要进行逐一分析:
摘要 1 包括了社会科学文献所要求的四要素目的、对象、新见解和结论。不足之处也很多:根据注 1 该摘要篇幅太长。
根据注 6 该摘要背景知识介绍太多。根据注 2 该摘要的第一段第三段的背景知识和论文结构安排属于引言中的内容,不应该出现在摘要中。
摘要 2 是一篇很不合格的论文,首先,要素不全,没有明确提出论文目的和方法,其新见解和结论的表述也模糊不清,违反了注 4 的规定。本篇摘要结构混乱,语义不清,违反了注6 的规定。
摘要 3 符合硕士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也包含了摘要所要求的四要素,但逻辑性不强,结构混乱。该摘要在最后一句指明了目的,而目的应该在摘要的开始就点明。方法和新见解不应该在论文结构的安排中表述出来,因为根据注 2 论文结构安排是引言的内容。
3 结论
以上三篇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的写作均存在不少问题,这说明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学校对此也应给予足够重视,专门开设论文摘要写作与练习课,严格要求学生。
1 理科学生论文中英语常见错误的归类、举例与剖析
下面对理科学生毕业论文中英语表达上的典型错误加以归类与剖析。由于数学是各理科专业的重要基础, 同时为了简明具体起见, 在举例说明时主要引用数学专业学生论文中英文错误表达内容作为实例。
2.1 生搬硬套, 把中文逐字翻译为英文
有些学生论文的英文表达中几乎完全不顾英语语法及表达习惯, 而是照搬中文模式把相应内容逐字译为英文, 从而导致了纯中国式英语现象。这种情况比通常所说的“Chinglish”或“洋泾浜”英语更加离谱, 虽然主要出现在英文较差的学生身上, 但却也在不少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例1: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应用问题的教学。
误:Shallow talk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new teaching materials application problem’s teaching.
正:The teaching of application problems in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剖析:本例错句主要是未分清句中各部分之间语法关系, 而是逐字对译为英文, 造成三处丢失介词结构, 从而使句意不清。
例2:无穷积分的被积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
误:Infinite integral integrated function in infinite distant place’s limit.
正:The limit of integrated functions in infinite integral at the infinity.
剖析:本例错句也是未分清句中各部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而是几乎完全按照原中文的词序对译为英文词语, 因而导致英文表达上的大错, 同时也不能正确体现相应中文的意思。句中的介词结构被严重丢失。
例3:点x在它自己的每个邻域里。
误:Point x in itself each neighborhoods.
正:Point x lies in each of its neighborhoods.
剖析:本例错句也是按中文词序逐字对译为英文的, 结果导致了谓语动词lies被丢失, 而说明不定代词each的介词短语结构也被丢失。
例4:这一空间性质是空间在我们称为同胚的那种映射之下不变的性质。
误:This a property of space are the space under we call homeomorphism the kind of mapping unchanged property.
正:This a property of space is the property which is left unchanged by the kind of mapping that we have called a homeomorphism.
剖析:本例错句也基本上是按句中中文词序对译为英文的, 结果造成严重语法错误, 使句子丢失了两个定语从句结构 (分别以which与that为关联词) 句子意思表达也很不清楚。
1.2 不能正确运用英语句型结构以及科技英语的某些表达方式
在 (科技) 英语中, 时常会出现一些与汉语表达习惯大不相同的语法关系与句型结构。例如定语从句、动词的被动语态与虚拟语气、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各种状语在句中的位置、引词“it”在句中作形式主 (宾) 语时相应的句型结构等等。由于多种原因 (科技) 英语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往往并不能被理科学生自觉与正确的运用, 从而导致了在有关英文表达中出现不少语病。
例5: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误:In the teaching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正: By utiliz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we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剖析:本例错句中的错误主要有三点, 一是动词utilize没有运用非谓语形式, 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英文表达不够妥当, 三是状语“in mathematics teaching”应放在句子主要结构之后。
例6:不难证明, 当且仅当x与y线性相关时这一等式成立。
误:No hard prove, when and only when x and y are linear correlation, this equality is found.
正:It is not hard to prove that equality holds if and only if x and y are linearly dependent.
剖析:本例错句中的错误主要是未运用动词不定式作主语与引词it 作形式主语时的句型结构, 而这种结构在 (科技) 英语中是很常用、很典型的, 其次是某些词汇选用不当, “当且仅当”以及“线性相关”是常用的数学词汇, 应当分别翻译为“if and only if”与“linearly dependent”。另外, 本例句中的“成立”一词应当表达为“holds”而非“found”。
例7:应当注意, 即使det f’ (a) =0 , 反函数也还是可能存在的。
误: Should note even if det f’ (a) =0, the inverse function may exist.
正: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n inverse function may exist even if det f’ (a) =0.
剖析:本例错句中的主要错误与例6的类似, 没有运用引词it 作形式主语而主语从句作实际主语的特定句型结构。另外动词note 应当使用被动语态。
例8:我们想要一个简单的判别法决定一般在什么时候可以找到这样的函数。
误: We ask a simple criterion decide general, when may find such function.
正:We would like a simple criterion to decide when, in general, such a function can be found.
剖析:本例错句中的错误主要有三点, 一是主句中谓语动词没有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某种愿望[1], 二是句中表示目的的动词不定式to decide 误用为动词原形decide, 三是句中动词find 未使用被动语态。
例9:本文总结了证明不等式的16种常用方法, 并对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误:This article summed up 16 kinds of in common use methods of the inequality proof, applied these4 methods the scope to make the discussion also.
正:In this paper, the 16 kinds of common methods for proving inequality are summed up,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s on those methods is discussed.
剖析:本例错句中的主要错误有三点, 一是“理科类文章”通常用“paper”表达[3], 而不宜用“article”, 二是句中谓语动词sun与discuss应该使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 三是“这些方法的使用范围”的英文表达上语法关系不清。
例10: 曲面是那样的拓扑空间, 它的每一点有同胚于平面的邻域, 并且任意不同的两点有不相交的邻域。
误:Surface is that topological space, its each point has a neighbourhood homeomorphic to the plane, and any two distinct points have disjoint neighbourhoods.
正:A surface is a topological space in which each point has a neighbourhood homeomorphic to the plane, and for which any two distinct points possess disjoint neighbourhoods.
剖析:本例错句中的主要错误有两点, 一是句中有两处丢失了以which 连接的定语从句结构而导致句意含混不清, 二是句首丢失了不定冠词“A”。
1.3 错用或编造词语以及不适当地用一般词汇代替专业术语
有些理科学生的英语论文中不乏出现某些错用、乱用或者硬性编造英语词语的现象, 而不适当地用一般词汇代替专业术语的情形则更为多见。这当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某些英语词汇的实质意义没有领会, 对某些近义词的意义与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未能切实掌握, 另外对有关专业术语也了解掌握不够。
例11:对于每个x属于A均有一个含x的开集V使在其上只有有限多个f 属于F不为0。
误:For each x belongs A there is open set V containing x make only finitely many f belongs F are 0 on V.
正:For each x belongs A there is open set V containing x such that all but finitely f belongs F are 0 on V.
剖析:本例错句中的用词有两处错误, 一是把连接结果状语从句的连词such that 误为动词make, 二是把介词but误为副词only。
例12:这一概念将会推广到任意个数的集的乘积上。
误:This concept will popularize to the product of any number of sets.
正:This concept will be extended to the product of any number of sets.
剖析: 本例错句中错用了popularize, 它的意思是“普及”, 表示“推广”应该用extend, 并且应该用被动语态.
例13:我们举一些初等数学的例子。
误:We lift some examples of primary mathematics.
正:We give some examples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剖析: 本例错句中错用动词了lift 与形容词primary。举例子的“举”应该用give 表示[2]。Elementary mathematics是固定搭配的数学专业词汇。
例14:我们归纳了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方法。
误:We have induced to beg main method of the plane angle of a two face angle.
正:We have induced some main methods to obtain the plane angle of a dihedral angle.
剖析: 本例错句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点, 一是动词不定式to obtain (求得、获得) 误用为动词beg (乞求) , 二是“二面角”dihedral angle 是专业术语[4], 不应错误地用编造出的词语two face angle来表示。
例15:我们想要求出Burgers 方程的孤立子精确解。
误:We ask the exact solution of isolated child of Burgers equation.
正:We will find the exact solution with solition for Burgers equation.
剖析: 本例错句中的错误主要有三点, 一是“想要求出”应该用带虚拟语气的词语will find 表示, 不应误为ask (要求) , 二是数学词汇“孤立子”应表示为solition[4], 而不应是编造的词汇:isolated child (孤独孩子) , 三是错句中的两个介词“of”应分别改为介词“with”与“for”。
例16:泛函分析中六种收敛的关系及其应用。
误:In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six kinds restrain rel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正:The six kinds of convergence relations in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剖析: 本例错句中错误主要有两点, 一是表示“收敛”的专业词汇是“convergence”[4]而不是”restrain” (主要意思为“限制”) 。另外句中表示所属关系的方式不对。
例17:求二元函数极限的几种方法。
误:Several solution to the limit of the dual function.
正:Several methods for obtaining the limits of the functions of two variables.
剖析: 本例错句中把数学词汇“二元函数”的英文形式:the functions of two variables 误为dual function, 同时“方法” (methods) 一词误为solution (解答、答案) 。此外, 句中作methods定语的介词短语也表达错误, 应该是for obtaining the limits, 而不是to the limit.
1.4 遗漏缺失某些词语或语法形态, 造成意思表达不完整
属于这一情形的英文错句中, 被遗漏的词语多为冠词、介词、不定代词、动词以及关联词等。另外诸如名词复数形式、动词虚拟语气等语法形态也常常易被学生所忽视。
例18:从X到X把每点映射到自己的映射叫做X的恒等映射。
误:The map from X to X each point x to itself call identity map of X.
正:The map from X to X which sends each point x to itself is called the identity map of X.
剖析:本例错句中遗漏了关联词which 与相应的定语从句结构, 遗漏了动词send (映射) , 缺失了动词call的被动语态形式, 还遗漏了定冠词the。使得句子的意思不够清楚与不够完整。
例19:方程是表明两个数或数的符号相等的式子。
误:Equation is equality of two equal numbers or number symbols.
正:An equation is a statement of the equality between two equal numbers or number symbols.
剖析:本例错句中有两处漏掉了不定冠词a或an, 一般表示某类事物或其中任一个, 需用不定冠词[1]。另外句中还丢失了动名词statement 与定冠词the 以及表示定语的介词短语中的between。
例20:一个已知数的对数是另外一个称为底的数为了等于该已知数而必须乘到的幂次。
误:Logarithm of a given number is the power another number, called base, must raised in order to equal the give number.
正:The logarithm of a given number is the power to which another number, called the base, must be raised in order to equal the given number.
剖析:本例错句中的句首与单词base前都遗漏了定冠词the , 同时还遗漏了定语从句前的关联词which 与它前面的介词to, 此外句中还丢失了动词raised 前面的助动词be。
例21:在一平面上, 其所有点都与该平面上一固定点等距的闭曲线称为圆。
误:A closed curve in a plane all its points from a fixed point in the plane equally distant is called circle.
正:A closed curve lying in a plane with all its points equally distant from a fixed point in the plane is called a circle.
剖析:本例错句中遗漏了分词lying与介词with, 另外还丢失了句末单词circle 前面的不定冠词a。
例22:一个由一组元素和一个我们用0表示的结合法则所组成的系统, 如果满足下列条件, 则称为群。
误:A system consisting of a set of elements and one rule of combination, we denote by 0 called group if following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正:A system consisting of a set of elements and one rule of combination, which we will denote by 0 is called a group i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剖析:本例错句中遗漏了定语从句的关联词which与动词虚拟语气结构中的助动词will , 遗漏了单词group前面的不定冠词a以及following 前面的定冠词the, 此外还丢失了call的被动语态结构中的助动词is。
例23:有理数是一个正的或负的整数, 或者是能表示为这样两个整数的比的任何数。
误:Rational number i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integer or any can be expressed the ratio of this two integers.
正:A rational number is a positive or a negative integer or any number which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ratio of two such integers.
剖析:本例错句中在句首与单词negative前面丢失了不定冠词a (见文[7]) , 同时遗漏了定语错从句中的关联词which 与先行词number, 此外还遗漏了介词as。
2 提高理科学生英语论文表达能力的一些相应对策
(1) 首先要切实加强理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日常教学, 使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与英语语法掌握等方面得到不断地加深与提高, 其中特别要重视同义词的辨析及习惯搭配, 也应特别重视有关的重要而常用的句型结构的学习, 还要加强汉译英练习。
(2) 担任理科英语教学的教师应当主动学习了解某些理科专业词汇与习惯的表达, 并且用适当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 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形成一定的基础。同时还可选择一些理科专业英语文选布置给学生在课外与假期阅读。
(3) 对某些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开展双语教学, 并且鼓励学生阅读本专业英文著作与文献以及中英对照的双语版本著作。
(4) 积极开设理科专业英语选讲课程, 有选择地推行双语教学[6], 并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
(5) 让学生尽早 (例如从第四学期起) 练习学写专业小论文, 学习查找有关英文文献资料, 做到初步掌握一些论文的英文题目, 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的表达。这可由专业课教师与英语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
(6) 倡导在编写理科专业教材时, 放入有关的中英文名词对照与索引内容, 以利于学生学习与查阅。
参考文献
[1]薄冰.英语语法手册 (第3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2]T.J.菲特基德斯, 英语常见错误[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3.
[3]外语教研出版社.现代汉英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88.
[4]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英汉数学词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5]萨默斯 (Summers, D) .朗文当代英语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6]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7 (2) :89-90.
[7]蔡金亭, 吴一安.中国大学生英语冠词使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8 (4) :243.
关键词:英文摘要;元话语;应用机制
一、元话语
元话语是交际中常见的话语现象。在语篇建构过程中,话语包含两个层面: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基本话语传递话语主要信息,涉及话语的命题内容和指称意义,实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元话语则促进读者对基本话语做出反应,引导读者诠释、评价基本话语,实现话语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因此,元话语关心的是读者,其功能是语用的、修辞的 [1 ]。
元话语的分类因研究角度不同而引入不同的分类体系。本研究采用Hyland的元话语分类体系。Hyland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元话语的人际模式,把元话语分为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引导式元话语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作者建构语篇,进而帮助读者理解语篇;互动式元话语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作者表达态度,允许读者作出回应,从而实现互动 [2 ]。
二、元话语与英文摘要的相关性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精华,同时也是建构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写作的交际性本质的重要手段,具有客观性、劝说性和社会性 [3 ]。 因此,论文作者在摘要中不能简单地陈述事实,而要借助各种语言手段,说服读者认同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确认和建构与读者的人际互动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有意识和有效的操纵” [4 ]。 而元话语的交际性本质使其成为摘要写作中控制这种互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元话语标记在论文摘要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建构论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理解、评价摘要的语义特征和人际特征。引导式元话语在摘要中主要体现语篇功能,而互动式元话语在摘要中主要体现人际功能。
三、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案例分析
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体系,引导式元话语主要包括过渡标记语、框架标记语、内指标记语、言据标记语和语码注释语。下文以大庆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摘要为例,具体分析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
纵观近三年的毕业论文,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分布的趋势如下:框架标记语 —— 过渡标记语——内指标记语 ——言语标记语 —— 语码注释语。相对于框架标记语、过渡标记语和内指标记语而言,言语标记语和语码注释语在英文摘要中使用得较少。但总体而言,引导式元话语在二语学习者英文摘要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学术论文对框架结构的要求较高,而框架标记语标示语篇的顺序式阶段,因此框架标记语对论文摘要语篇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相当普遍。“First,second,third”等框架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帮助论文作者组织摘要语篇,引导读者理解语篇,同时凸显命题信息之间的联系,提升摘要语篇的逻辑性,进而构建“作者 ——读者 —— 论文”三位一体的语篇结构。
过渡标记语表达主句之间的语义关系。“and”“but”“thus”“in addition”等过渡标记语的使用对论文摘要语篇的建构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作者可以借助 “however”等标记语的转折和对比含义,揭示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借助“even”等标记语引出另一个结果,促进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内指标示语标示语篇其他部分的信息。“in this paper”“in Chapter One”等内指标示语的使用在阐明命题信息的同时,促进了摘要和正文的联系。
由此可见,引导式元话语在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中占主导地位。梳理论文摘要框架的框架标示语,加强衔接与连贯的过渡标示语,促进摘要和论文主体连结的内指标示语构成了英文摘要中所有标记的主要成分。
四、交际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案例分析
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体系,互动式元话语主要包括模糊语、强调语、态度标记语、自称语和介入标记语。下文以大庆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摘要为例,具体分析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
纵观近三年的毕业论文,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分布的趋势如下:增强语 —— 态度标记 ——模糊语 —— 自称语 —— 介入标记。相对于引导式元话语而言,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在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上,二语学习者偏重于对增强语和态度标记的使用,很少使用模糊语、自称语和介入标记。
(一)增强语与模糊语
增强语与模糊语是表达观点的两个层面。英文摘要中增强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强调和肯定论文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意在要求读者对其采取认同的态度。而模糊语则意在凸显命题评价的不确定性,承认不同观点的存在,增强命题的严谨性、客观性和与读者的协商性。也就是说,模糊语考虑了作者、读者和摘要本身三重因素。有研究表明,从语用功能来看,模糊语的使用遵守了质量准则和礼貌原则 [5 ]。
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二语学习者在其论文摘要中注重增强语的使用。相对而言,模糊语通常出现在摘要的讨论部分,在摘要简介和结论部分很少出现。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中增强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模糊语的使用频率。这种现象导致论文作者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显得较为强势,缩小了作者与读者的对话空间,导致论文摘要缺少读者意识。读者意识强的摘要能够融合论文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增强摘要的可接受性。因此,读者策略的培养和模糊语的使用应该是二语学习者在其摘要写作中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 态度标记和介入标记
态度标记明确反映作者对命题信息的情感表达,传递其对命题信息的赞同,凸显命题信息的重要性。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可以看出,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使用较多的态度标记,以强调其研究的重要性。态度标记通常出现在论文摘要的背景介绍和结论的话语中。态度标记的使用考虑了作者和读者的雙重因素,突出作者选题的重要性和吸引读者。与态度标记不同的是,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几乎不使用介入标记。介入标记有助于论文作者和读者的互动。“You can see that”等介入标记语有效地拉近了论文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但英文摘要等学术语篇强调其论述的客观性和行文的正式性。鉴于此,介入标记的弱化使读者在语篇中的参与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从而凸显了摘要语篇的客观性和正式性。
(三) 自称语
自称语是指称作者本身的话语。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较少使用自称语。二语学习者在其摘要的行文中避免使用“I”和“my”等词,而用“paper”“thesis”等词来替代。很明显,二语学习者优先考虑的是其观点论述的客观性,论证的力度,凸显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但语言学界对于自称语的使用存在不同的观点。Hyland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中外英文摘要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英文摘要中合理地使用自称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文章的可接受性 [4 ]。
由此可见,二语学习者在其论文摘要中很少使用互动式元话语,互动式元话语的出现频率仅仅体现在增强语和态度标记的使用上。模糊语弱化是二语学习者的论文摘要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五、结语
元话语具有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考虑了语篇的信息处理,读者和作者三重因素,因此元话语的使用能够优化英文摘要写作。但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偏重于事实的陈述和命题意义的阐述,引导式元话语占的比重很大,互动式元话语使用得少,缺乏与读者的沟通意识,人际功能薄弱。基于此,二语学习者应关注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增强元话语意识,提高元话语使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蔡建衡. 从摘要写作的元话语使用看二语习得之变异[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 176-178.
[2] 谢洪. 试析元话语的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J]. 时代教育, 2013,(8): 136-137.
[3] 杨莹.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对比研究[J]. 语言应用研究, 2010,(9): 104-106.
[4] 江晓敏. 互动元话语视角下中外语言类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分析[J]. 大学英语, 2012,(3): 154-157.
【毕业设计的摘要】推荐阅读:
土木毕业设计的摘要12-15
2、毕业设计中文摘要06-20
毕业设计目录及摘要09-14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12-18
3毕业论文设计摘要10-01
大学生毕业设计摘要12-22
毕业论文摘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06-28
优秀毕业论文摘要10-01
光伏发电毕业论文摘要10-0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摘要11-2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