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知识问答(精选11篇)
1、何谓“放管服”?
简单地说,“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发展壮大新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简政放权指什么?
(1)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继续加大放权力度,把该放的权力放出去,能取消的要尽量取消,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2)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3)扎实做好职业资格改革。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比例达到原总量的70%以上。全面清理名目繁多的各种行业准入证、上岗证等,不合理的要坚决取消或整合。4)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大力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5)积极开展收费清理改革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收费清理政策,防止反弹或变相收费。(6)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7)以政务公开推动简政放权。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和企业了解放权情况、监督放权进程、评价放权效果,做到权力公开透明、群众明白办事。
3、放管结合指什么?(1)实施公正监管。推进政府监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抓紧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2)推进综合监管。按照权责一致原则,继续推进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基层监管力量,落实相关领域综合执法机构监管责任。(3)探索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要区分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其特点的监管方式,(4)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要在同规则、同待遇、降门槛上下功夫,做到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一律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平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一律予以清除。
4、优化服务指什么?
(1)提高“双创”服务效率。因势利导,主动服务、跟踪服务,打造“双创”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办和成长“点对点”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服务。(2)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方向,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增加基本公共服务。(3)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对企业和群众办事实行“一口受理”、全程服务。(4)加快推动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了多少、投资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等,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以硬性指标约束倒逼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激发改革动力,增强改革实效。
5、今年的“放管服”改革,重点做哪些?
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做好今年的“放管服”改革,重点是做到五个“为”。一要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以进一步减证和推进“证照分离”为重点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把不该有的权力坚决拦在清单之外。二要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少涉企收费,不折不扣落实今年已出台的使企业减负1万亿元的措施。三要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破除制约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各种羁绊,下决心彻底打破各种互为前置的审批怪圈,着力推动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除涉及安全、环保事项外,凡是技术工艺成熟、通过市场机制和事中事后监管能保证质量安全的产品,一律取消生产许可。落实95%以上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的开放、便利措施,吸引更多外资。四要为公平营商创条件,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明规矩于前,明确市场主体行为边界特别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寓严管于中,充实一线监管力量;施重惩于后,把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坚决清除出市场,严厉惩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无论是综合部门还是专业部门都要落实监管责任。五要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大刀阔斧砍掉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大力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及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注:1-4问,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发〔2016〕30号)
赵辰昕介绍,强力推动四个平台建设,是国家发改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推动“放管服”改革的重大举措,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实践。四个平台作为国家发改委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政务”发展的大趋势,主动创新调控、监管、服务的平台载体抓手路径,有效推进了流程再造、优化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后,实现了优化服务从1.0版到4.0版的飞跃。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让审批在阳光下运行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连接各部门,纵向贯通中央、省、市、县四级,是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由中央平台和地方平台两级组成,两级平台分别负责各自项目的审批和监管。
在现场演示中,记者看到在这个平台上申报项目流程简单清晰,项目单位只需填写项目基本信息、法人单位信息、申报单位信息以及办理情况信息,提交后即可获得一个项目代码,作为项目的唯一身份证,该代码将会跟随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同时,企业可凭该代码到全国各地办理投资项目的有关手续,实现全国投资项目“一码贯穿”。
在演示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网站上的地图区域颜色有深有浅,据介绍,这代表着该地区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的多少。此外,平台还可以按照行业、项目类型等进行全国申报项目情况的统计,有柱状图可以显示各行业的投资额和项目数,有气泡图可以显示各地区申报项目投资额最大的行业情况。
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以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为抓手,持续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及关联审批事项,建立健全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亲自开启了平台上下联通按钮,在线平台正式进入全国范围试运行应用阶段。
目前,在线平台应用已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公开透明,晒出权力清单,增加政府公信力;二是整合归集,联通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优化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方便企业用户;四是强化监督,严格约束权力,规范审批行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互联网网站累计注册用户4453人,累计访问量20.1万人次;中央平台累计登记项目1425个,各地方通过校核入库项目共计37.4万个。
投资司巡视员罗国三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平台工作机制和运行规则;拓展平台功能,把重大项目储备、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编制、中央预算投资计划下达,以及动态调度等工作全部纳入平台;发挥平台监管功能,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加强监测预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平台与其他相关平台的对接和融合,共同推进政务信息的共享。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
在演示中,记者看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了有效衔接,在部门审批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击在线平台上的“信用”图标,查看企业信用信息,为各审批部门开展联合惩戒提供有力的支撑。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于2015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的总枢纽。目前主要通过两个门户网站分别面向政府内部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平台建设突出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整合,为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财金司信用处处长李慧表示,共享平台还通过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协议、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备忘录等方式,与商业银行、大数据公司、互联网企业实现公共和商业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共建共用,形成信用大数据体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据介绍,平台建设已实现“四个有效”的初步成果:有效打破了政务信用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统一归集、供需相适、共享交换、可视可用。有效提高了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效率。有效实现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有效提升了信用信息公开程度。
12358价格监管平台:让消费者维权更便捷
价格问题事关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市场定价的比例已经超过97%,绝大多数价格已经放开。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维护广大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迫切需要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提升价格监管的现代化水平。
对此,赵辰昕表示,12358价格监管平台是国家发改委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创新市场价格监管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作为、定位转型,提升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据介绍,从2015年年初开通运行以来,平台充分发挥“四级联网、一件一码、痕迹管理、实时在线”优势,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群众维护价格权益的主渠道。截至今年11月底,平台受理价格举报、咨询、投诉超过126万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利用平台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经济制裁金额超过121亿元。
价监局巡视员董志明表示,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建设大平台、构建大格局、提供大服务,推动价格监管服务的三个转变:监管主体由单一向多样转变,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管内容由政府所想到市场所求转变,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监管方式由被动查处到主动引导转变,基于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掌握行业动态发展和阶段性特征,建立起更加有针对性的长效监管机制。
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让监管更有效率
记者在介绍会上了解到,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于近日启动试运行,纵向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对接,截至目前,共交换数据710万条,并保持着每天5000条的增长量;横向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12358价格监管平台实现贯通,基本形成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共享“一张网”,实现了信息汇聚的枢纽、便民高效的服务、协同监管的通道、数据分析的支撑等四方面功能。
法规司副巡视员孟玮表示,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转变管理理念、推进监管方式创新,从而使交易能够更透明,使服务更优化,使监管更有效。要把信息晒出来,让交易阳光运行;把资源通起来,让服务高效便民;把数据用起来,让监管高效有力。
1、“多证合一”
在“三证合一”基础上,整合社保登记证、刻章许可证、统计登记证等,部分地方甚至整合生产许可证、餐饮许可证等多种证件,推行“多证合一”。
2、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
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合一”。
3、修订前置审批目录
实施《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动态管理,调整规范本地区自行公布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目录
4、电子营业执照
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是登记制度改革任务。
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可信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
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和贵州九省市为试点单位。
5、名称登记改革试点
深圳为企业名称登记改革试点单位。
企业名称今后基本上将不再进行预先核准,而是由登记机关实行事后监管。 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时一并申请企业名称登记,也可自主申报企业名称。
登记机关要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建立企业名称申请的查询、比对系统,方便申请人自主选择企业名称。
申请人要自行登录查询比对系统,自主申报,并对申报的名称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6、“一址多照”、“一照多址”
“一址多照”:同一个地址可办理多个营业执照,一个门牌号码可以登记不同的企业,甚至一个楼层可以登记多家企业。
“一照多址”:企业在同一登记机关设立分支机构时,不再需要领新的营业执照,在已有的营业执照上标注分支机构经营场所即可。
7、简易注销
简化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个体工商户注销流程,解决企业“退出难”问题。
2015年上半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广东省深圳市试点 目前,试点正在逐步扩大范围,只要各地试点方案符合相关文件原则并报工商总局备案,就可以直接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工作
8、“证照分离”
“先照后证”:将一些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先办营业执照再办许可证。 “证照分离”:解决“先照后证”后市场主体办证难的问题,清理和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推动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推动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简政放权,推进各项制度改革。重新对市、县区共19项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权划分,市局承担15项,县区局承担7项,其中4项完全下放、3项部分下放给县区局。将市局全部审批事权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简化审批流程。按照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工作部署,实施《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二证合一”工作;承接做好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餐饮服务场所行政许可监管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具有行政审批性质事项等要求。修订完善了部门权责清单374项,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强化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完善市、县两级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企业基础数据和信用档案,实现“一户一档”。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在门户网站公布的基础上,落实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陕西网”公示制度。出台了《安康市食品药品安全“红黑榜”管理办法(试行)》和《安康市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行刑衔接机制,落实《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指导新成立的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完善对乡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委托手续,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
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扎实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重新修订并公布了《东营区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涉及25个部门、179项行政审批事项,更新完善审批要素信息2800余项。对行政权力清单进行了动态调整,调整后共保留行政权力事项3321项。根据行政审批和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情况及时更新行政权力基本信息表和行政权力流程图。同时全面梳理全区中介服务收费项目,调整后区直部门、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保留16项,涉及7个部门、单位,精简率达46、7%。
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和服务,指导35个区直部门单位健全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和其他需要重点监管权力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233项。以推进随机抽查监管机制为抓手,督促监管部门制定“两库一单”,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制度建设。目前我区已有26个部门单位制定了“双随机”工作实施方案,随机抽查事项共105项,开展随机抽查269次。
一、基本情况
(一)行政许可项目精简。20xx年以来,我局根据区里的总体部署先后完成了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第一轮改革是从20xx年8月开始至20xx年11月结束,行政审批事项由25项减至2项,精简比例为92%;第二轮改革是从20xx年3月开始至20xx年9月结束(期间新增审批事项9项),行政审批事项由18项减为7项,减少11项,精简比例为61.11%。这两轮改革,结合市、区两级机构改革情况,大力精简压缩审批事项,完善了行政审批配套制度,规范了行政审批方式,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机关廉政建设。20xx年10月,我局派出工作人员进驻区行政服务大厅,统一受理各项行政审批申请。
(二)清理行政权责。20xx年,根据区清理行政权责和编制权责清单的工作要求,我局全面启动行政权责清理工作,共梳理行政权责9类,共计611项行政权责事项。其中行政许可7项,行政处罚533项,行政强制21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检查23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指导3项,行政服务3项,其他行政权责19项。
(三)行政处罚案件审批权下放。自20xx年3月1日起执法队全面下放街道,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批权也一并下放街道,我局不再直接审批案件作出处罚决定。
经统计,20xx年我局行政处罚共立案查处2929宗,决定处罚金额1192800元;共受理户外广告许可182宗,许可155宗,受理垃圾转运证46宗,许可46宗,受理林木采伐许可2宗,许可2宗;签订行政征收合同853份,收取垃圾清运费8961194.88元。截止20xx年4月底,我局行政处罚共立案查处992宗,决定处罚金额356000元;共受理户外广告许可23宗,许可22宗,受理垃圾转运证28宗,许可28宗;签订行政征收合同853份,收取垃圾清运费2999719元。
二、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一)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方面。
目前,我单位运行的主要办公系统有: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医师执业注册联网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是省级开发管理,并和国家级平台对接,由省卫生计生委负责运营。2018年省卫生计生委在周口、开封等4地市开展试点,实现了卫计办公系统与当地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按省卫生计生委工作安排,预计2019,全省都能实现对接。截止目前,网上办件量5件。
按照县里安排,我单位已经定做了20个“掌上办事”APP易拉宝宣传画,计划放置在委机关、各二级机构大厅,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各医院候诊大厅,并印制了10万份“掌上办事”APP宣传折页,计划放置到全县483个村卫生室,直接对本村群众宣传发放。目前,我系统已经通过微信工作群对“掌上办事”APP进行了推广宣传,所有宣传品将于下周3全部放置到位。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扎实开展“政府效能提升年”活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提升政府系统行政效能,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审批效能、服务效能、运行效能、执行效能和机关效能,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牵头单位:区政府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点突出当前营商环境短板,持续在企业关切的主要着眼点上发力,用心用力用情解决民营经济“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问题,坚决破除“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努力将顺庆打造成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开放的高地。〔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三)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具有顺庆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建立营商环境通报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责任单位:区优化办、区发改局〕
(四)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组织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消除在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五)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清理公布保留的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依法整治“红顶中介”,督促取消、降低相关单位中介服务收费。〔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六)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减负。认真落实国家、省普惠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提升纳税服务便利化水平。继续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清理整顿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牵头单位:区税务局、经开区税务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七)持续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建设,提高上传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的质量,实现区本级公共资源交易ca数字证书兼容互认以及房建、市政、交通、水利项目“无纸化”招投标。〔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
(八)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用好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推行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使用信用承诺或信用报告。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九)精简规范权责事项。依据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废、改、立、释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清理规范各类行政权力、公共服务、涉审中介服务等事项。〔牵头单位:区司法局、区委编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区行政审批局职能调整及人员划转的督促、指导及协调,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牵头单位:区委编办、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一)动态调整公共服务事项。动态调整全区公共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指导区级各单位开展动态调整工作,按照“应上尽上”原则推动目录内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全省一体化平台规范办理。〔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二)清理整改变相审批和许可。开展变相审批和许可自查整改工作,重点规范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消除审批和许可“灰色地带”。〔牵头单位:区委编办、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三)压缩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时限。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各环节前置要件、优化审批程序和缩短办理时间,2019年上半年全区范围内实现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牵头单位:区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四)对接用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照“一网通办”要求,对接用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电子印章、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等基础支撑。2019年年底前,实现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逐步实现“不见面审批”。〔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
(十五)改进科研管理方式。制定全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实施意见和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开展科技人员减负行动。〔责任单位: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区财政局〕
(十六)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包容监管。引导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推动政府部门加大对共享经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度,围绕医疗健康共享、空间共享、产能共享等方向,着力打造共享经济典型案例。〔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七)着力破解创业创新融资难题。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探索建立就业创业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创新。〔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金融办〕
(十八)深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做好与省、市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对接,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电子证书。深入推进职业资格评审制度改革,逐步向具备评审条件的社会组织下放职称评审权。〔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科协〕
(十九)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力度。加快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强化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重点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二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健全市场监管、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单位)的数据共享机制,确保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税务局、经开区税务局〕
(二十一)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对全区“多证合一”改革涉企证照事项实行动态管理,条件成熟一批,纳入整合一批。〔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二十二)加快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拓展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压减办理时间。改革和完善企业注销制度,建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商务局、区税务局、经开区税务局〕
(二十三)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托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二十四)开展政务服务对标行动。强化对政府窗口服务的监督,提升区、乡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强化窗口工作人员培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机制和“好差评”制度,并纳入绩效考核。〔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政府办〕
(二十五)优化整合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进一步完善区级政务服务集中服务模式,除因安全等特殊原因或对场地有特殊要求外,政务服务事项进入综合性实体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年底前,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办理比例达到100%。〔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十六)实施“一窗受理”。对政务服务大厅升级改造,设立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和“全科服务”。推广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自助设备上开通咨询、取件、领表服务功能,推动自助服务设备由“查询型”向“办理型”升级。〔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十七)优化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依托区行政审批局审批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建立重大项目服务经理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尝试对全区重点项目全部落实1名牵头部门的中层干部为项目服务经理,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经理式服务”。设立代办服务窗口,配备代办工作人员,根据企业需要,无偿为区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十八)实施联动服务。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项目审批区、乡(街道)、村(居委会)“三级联动”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延伸,努力实现政务服务“线上无休、线下无缝”,基层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一是简政放权,及时优化审批事项。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准入门槛,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流程办结、一个印章审批、一站式服务”,对变更、延续等后续监管事项的申请,实现当场办结,真正做到简政放权、高效服务。
二是提高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持续优化许可证“三员”监管流程,有效落实“证照分离”,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权责分明,切实规范行政审批。修订并公布权责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申请与办理程序等相关内容,把好入口关、审批关、技术关,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流程、规范审批服务。
四是立行立改,有效建立长效机制。以此次督查工作为契机,在全面检查中,查缺补漏、对发现的问题,边检查边整改,边检查边完善。通过优化流程、规范整改、完善制度等手段,有效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省人民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要求,结合商务工作实际,针对“放管服”改革任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台账,就“放管服工作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成立了“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行政审批科,具体负就落实“放管服”的各项相关工作,各科室结合本科室联能,负责本科室“放管服”事项,在全局形成“一把手亲自抓,部门负责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根据部门职责,配合发改部门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政府的要求,对于本单位的行政审批和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制定了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图、一次性告知单、要件清单等服务事项并报县政务服务局备案,同时在政务公开网站进行公布。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办事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公布事项办理流程,实现“阳光政务”,透明操作,便于监督。二是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按照精简高效、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缩短审批时限,为群众节纳了大量时间,也节省了办理成本。三是工作作风得到了有效转变。通过简化办事程序,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以及网上办事业务。有效增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文明意识和效率意识。“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明显得到减少,切实方便了广大群众。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放管服”改革任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台账清单,不能融合海关、检验检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业务,相关业务办理只能由省级商务部门和海关完成,县级商务部门组织进出口企业参加省级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让企业了解在海关办理相关业务流程。
四、工作建议
1、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严格责任追究。坚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对来信、来访和投诉,实行专人负责制,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回、有诉必查、有查必果,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5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采取措施将企业开办时间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18年4月3日,浙江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交给申办者的营业执照。该地区通过改革企业开办流程,对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税控设备购置五个环节,在3天内办结。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密不可分。李克强总理曾在今年全国人代会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放管服”改革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
深化“放管服”改革,地方也在积极响应。近年来,天津提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西安强调发扬“店小二精神”,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很多地方提出要为企业提供专家式、保姆式服务等,不少改革措施效果明显。
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的同时,“放管服”改革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如何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何落实重大改革部署和政策决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提升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等。
为此,《财经国家周刊》日前举办研讨会,深入探讨在新时代如何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 “放管服”改革的含金量。“放管服”的难点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表示,目前相比“放”和“服”,有效而可靠的“管”更需加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认为,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固有观念和管理模式并非易事,除了完善执法之外,比较可行的就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完善至关重要。“我们现在很多法律法规都是条线分割的,尤其涉及一些跨行业、跨领域的监管,法治保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肖林说。
而“放”与“管”的边界同样值得思考。北京市政府法制办执法监督处处长史凯认为,应该有一套如何规范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流程和基本原则。“现实中有些上一级部门把本应自身承担的职责层层下移,最后全压到了基层政府、街道乡镇,当大量的街道、乡镇承担了下移的监管职能,它的社会管理职能实际上被弱化。”
另外,与会专家对“放管服”改革中的“服”是指政务服务还是公共服务,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专家认为,政务服务追求便捷性,而公共服务虽属于政府职能,但其输出端是水、电、气、热等公共企业和医疗、卫生、学校等事业单位,并非政府部门自身。
在史凯看来,政务服务的便捷只是优化服务其中一小部分,“服”应该围绕公共服务如何输出、改进来进一步优化,核心在于政府普惠性公共服务的改善。
对于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肖林则认为,建立政务服务门户,目的是快速打通政府部门与企业、群众的联系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依靠人民,让群众和企业告诉政府改哪些、怎么改,从而建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
与会专家也提到,由于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系统,各地各部门的政务数据、信息得不到充分共享,“放管服”改革中也遇到一些难题。
“比如我们非常需要金融行业的数据,遇到一些非法集资问题,拿不到数据就很难开展属地化监管;再比如像海关、税务这样的跨行业监管,也需要跟行业相结合。”肖林说。
另一个被多次提及的难点,在于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颠覆了传统的政府办公信息系统,商事主体快速增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而传统监管手段滞后,影响了“放管服”的进度。
比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曹存根就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3D人脸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服务领域的应用还相对滞后。加强顶层设计
除了针对“放管服”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不少与会专家还认为,未来需要在“放管服”改革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首先是信息和数据共享方面。曹存根建议,加强“中央-省-地市县-乡镇-村”的信息服务顶层设计和“跨部门”信息联动和共享的顶层设计。
他认为,这种“跨层级”的信息联通和共享十分必要,“上下贯通数据流、信息流、政策流,可以为各级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跨部门信息联动和共享,可以增强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不仅降低建设费用,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也建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政务平台,并实现与身份信息识别、银行信息、社区网格化、空间地理等信息系统的衔接融合,加大信息化技术、智慧化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解决目前政府运行中的效率、流程等问题。
其次是?π庞眯畔⒌氖褂梅矫妗U攵阅壳靶庞眯畔⑷狈ν骋还芾砘?构和平台,天津市审批(审改)办主任赵宏伟建议,在顶层设计上应该突出“一个信用环境体系”。
对此,吴思康称之为覆盖全社会、统一权威的信用平台。他表示,强化信用信息的应用,推行信用监管,可以考虑建立独立的国家级信用信息管理机构,统一获取管理全社会各个领域和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平台,归集公检法、安全生产、社保、交通违法、税务、水电气、租房等各类涉及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制定统一信用数据目录、标准和格式规范,打破信用信息壁垒。
比如,深圳市17个部门开展税收“黑名单”制度,重点对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让违法人、失信人无处可藏。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片区10多万家企业完成信用查询和“企业画像”,建立企业信用合规度评价模型,搭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及预警平台,并首次将企业“信用画像”应用于“双随机”抽查。
最后,如何发挥地方政策平台作用值得探索。部分与会专家建议,条件成熟时,国家可以考虑给予地方更多授权,特别是在新经济发展方面的授权。
“比如支持新经济发达的城市,可以探索构建弹性包容的准入制度和监管政策,在生物医药、基因检测、无人机、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允许地方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先行先试先发展。”吴思康说。
【放管服知识问答】推荐阅读:
放管服改革如何到位06-08
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10-02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9-22
知识产权专利知识06-30
知识产权法相关知识10-28
知识问答手册06-12
海关知识问答07-13
人防知识问答09-06
“税法知识进校园”知识竞赛主持词07-25
饮水安全知识问答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