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试题(推荐6篇)
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答:
3.《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
4.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
《阿长与山海经》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答: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我什么心情?
答:
3、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
《二十四孝图》
1、《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2、《二十四孝图》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
答:
4、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答:
5、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
答:
《五猖会》 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 么?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让“我”那时候背书?
答:
《无常》
1、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
答:
2、鲁迅写《无常》有何用意?
答:
3、鲁迅在《无常》中对宣扬鬼神迷信思想的民间戏曲持赞扬态度,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答:
2.你怎样看待寿无镜老师?
答:
《父亲的病》
1、《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
2、“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答:
3、《朝花夕拾》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答:
4、《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
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答:
6、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后悔不已?
答:
《琐记》
1、《琐记》作者记了哪些琐事?
答:
2、结合实例说说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答:
3、概括《琐记》的主题内容:
答: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5、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的是。
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这段经历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过。7.作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
《藤野先生》
1、“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答:
2、鲁迅1902年到日本,1909年回国,这七年中,鲁迅的思想有一个重大的转变:
3、是什么促成了弃医从文的转变呢?答:
4、分析藤野的形象。
答:
《范爱农》
1、《范爱农》一文的主要内容.答:
2、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
3、范爱农的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答:
4、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
一、问题反思:对中考名著阅读试题中存在问题的审视
1. 试题分值偏低
根据我对2009年全国各地86份中考语文样本试卷的统计分析,名著阅读试题的分值在2—4分的竟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有些甚至是0分(如江西省,深圳市,江苏省徐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咸宁市、宜昌市,等等),绝大多数都在6分以下,8—10分的寥寥无几(如广东、福建等省市)。另据林孝杰先生统计,2008年的47份样本卷中,具有名著阅读考核题目的共有35份,占74.46%。也就是说,这47份样本卷中,没有名著阅读考核题目的共有22份,占25.5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现行的几套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套(共6册)总字数仅仅是100万字左右。如果学生只读语文教材,那么他初中三年的阅读量只有100万字左右。100万字是什么概念?大约相当于一部《水浒传》的字数,金盾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水浒传》就有106万字(包括注释)。如果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大量的名著,去挣那少得可怜的几分(何况不读也可以答对),甚至遭遇不考名著阅读的尴尬,那么,还会有多少学生愿意去读名著?还会有多少教师和学生家长愿意引导学生去读名著?
2. 试题内容浅易
2009年大部分地区的试题还是考查与文学名著相关的文学常识,即考查作者的姓名、国别和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而很少有对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鉴赏等深度考查的试题。有相当比例的文学常识类试题,即使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这些名著,也可以拿到高分,因为学生回答这些试题可以依靠在课本中学过的名著简介和精彩片段,可以依靠教师帮助归纳整理的名著知识要点,可以依靠从电视、电影、连环画等多种媒介中所知道的有关内容。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的认识和结果:“名著阅读”不就考这样的常识吗?用得着阅读吗?用得着深入阅读原著吗?其结果必然是广大师生把“文学名著阅读”异化成“只读文学常识,不读原著”,“名著阅读”似一只布满灰尘的“花瓶”,被放逐在语文教学的“边”上。
3. 试题形式单调
大部分题型还是填空题、填表题、选择题,这些题型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难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可喜的是,简答题越来越受重视,一般的简答题要求学生概括名著内容、人物特征,较难的题目则会给出阅读文段,要求学生进行文段的分析。
4. 考查的篇目和范围确定得不尽合理
试题大多集中在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八部“长篇文学名著”,特别是集中在《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四部,另外四部《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也都有考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其它体裁的篇目《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也偶尔考过。但是也有不少试卷考查了不属于课程标准指名推荐的篇目,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飞鸟集》、《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等。2009年湖北黄石、山东潍坊、河南省,2008年湖北恩施、甘肃金昌等地方都考查了《三国演义》。其实,《三国演义》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课外读物。《简·爱》、《飞鸟集》绝对不是某地中考试卷中所说的“初中‘课标’要求必读的名著”,可能是当地中考考纲规定的篇目。中外名著,不计其数。究竟该把哪些名著纳入中考考查的范围,的确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中考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名著类试题考什么、怎样考,对名著阅读教学必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上述中考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试题内容的浅易,导致试题不能够真正检测出学生阅读名著的实际情况,使名著考查成为“伪”考查。“伪”考查必然催生“伪”阅读,即虚假的阅读,为了应付考试,记文学常识,而没有真正地读原著。请看我们的很多师生是如何进行名著阅读教和学的:教师先上网搜索,广泛占有资料,然后删繁就简,把初中阶段必读的文学名著浓缩成一份份“名著导读”微型报告,分别从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人物性格及对应的典型情节、艺术特点、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归纳整理,谆谆告诫学生,要背熟这些内容。只要学生熟记这些内容,考试时就可以一路过关。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都热衷于这种功利性的教学:介绍与名著有关的文学常识,补充最具神采的人物故事及其性格特征,带领学生读读课本上选录的精彩片段,背背老师自编的“名著导读”上的内容,最后练几道试题。本应该花近一学期时间潜心阅读的名著,只用两三节课就搞定了。这样教学之后,表面上看学生什么都知道,但实际上没有完整地读过原著,对作品不甚了解。当一本厚厚的文学名著被压缩成几页甚至是一两页文学常识之类的备考资料的时候,这部名著已经失去了生动的语言,失去了感人的细节,失去了丰富的思想,它的文学、文化、审美等价值都已经丧失殆尽,就无法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精神的滋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多大意义。文学名著阅读异化成了“只读文学常识,不读原著”,扭曲了阅读的本意,违背了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的大力倡导,实在是一种悲哀。
二、考查策略:中考名著阅读试题考查的改革思路
在“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今天,要想改变文学名著的“伪”阅读状况,当务之急必须改进名著阅读的考查策略,提高名著阅读的命题水平。
1. 合理确定名著阅读考查的篇目和范围
名著阅读考查篇目的范围,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现行语文教材中推荐的书目和本地区教学实际来确定,并要把推荐的篇目明确写入当地的语文中考大纲里,命题时以此范围为限。同时,在推荐名著篇目时还要考虑作品的体裁、国别、时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作品篇目的总量。
从推荐作品的体裁来说,体裁范围应该相对广泛,不要局限于长篇小说。新课标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从童话、寓言、故事到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及当代文学作品,再到科幻作品和其他类型读物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有的还列出了推荐的作品篇目。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鼓励学生阅读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作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推荐6部名著,局限于5部小说和1部散文,体裁比较单一。而广东省中考考纲把戏剧(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纳入考查范围,则超越了课程标准的局限。
从推荐作品的国别来看,应该以我国的为主,外国的为辅。某省中考考纲推荐阅读文学名著的范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繁星·春水》、《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简·爱》、《爱的教育》、《伊索寓言》、《昆虫记》、《傅雷家书》、《培根随笔》,这13部名著中有8部是外国名著,占推荐总数的近70%。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16部名著中有10部是外国名著,占总推荐数量的62.5%,另外推荐的两位作家也是外国的。外国名著占有如此之高的比重很难说是合理的。阅读一些国外的文学名著,固然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但是,引导中学生多读一些根植于我国丰富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应该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
从推荐作品的时代和学生的阅读兴趣来看,现行课标、教材、考纲指名推荐的几乎都是古代和现代的作品,应该增加当代作品,推荐那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精神需求的作品。只有这样,名著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据调查,初中学生喜欢读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如《西游记》、《一千零一夜》、《哈利·波特》;喜欢读故事完整、结构较为复杂、篇幅适中、善恶分明、善最后总是战胜恶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喜欢读励志类的作品,如《鲁宾逊漂流记》。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两部当代作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穆斯林的葬礼》,想必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从推荐篇目的总量上看,应该力求合理。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大纲规定考查的篇目总量有很大差别,例如安徽省6部,广东省12部。考查篇目的总量究竟多少才合适呢?这的确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2. 准确制定名著阅读考查的目标和要求
课程标准虽然没有专门对课外文学名著的教学和评价提出要求,但是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目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提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的建议:“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例如,《广东省2009年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推荐阅读文学名著”提出的考查内容和要求是:了解本大纲推荐阅读文学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本大纲推荐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概述;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应该说,广东省名著阅读考查内容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与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比较吻合,对中考名著阅读试题的命制和平时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 加大名著阅读试题考查内容的深度难度
考查内容不应该只停留在对作者的姓名、国别和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常识的识记的层面上,而应该注意向阅读的纵深处掘进,更多地从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语言的赏析等方面进行深度的考查,而且要求学生结合作品的具体的内容来回答,真正考查出“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让那些靠教师整理归纳要点代替自己读书的学生“望题兴叹”、迷途知返,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进行深度阅读,深入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各地近几年来在名著阅读的命题上作过诸多探索,也有成功的好题。例如,广东省把名著阅读作为阅读板块中的一部分,近三年分别选取了名著《骆驼祥子》、《水浒传》、《童年》中的文段作为阅读材料来设计题目。试题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文学常识类。2007年第19小题、2008年第19小题,考查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容易得分。二是情节内容概括类。2007年第20小题:“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本小题侧重于文段外的多个情节名称的横向了解,如果学生不了解整个故事中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命运就很难答对。2008年第20小题:“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中的诗词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本题侧重于作品中单个重点故事的情节内容的纵深掌握。这两个小题的答案都不出现在节选的文段内,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对整部名著重要情节内容的了解,而不仅仅是某选段的内容理解。三是人物形象评价类。2008年第21小题:“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009年第20小题:“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这两个小题的难点在于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答案中没有作具体分析的,要被扣分。四是情感体验类。2009年第19小题:“外祖父毒打了‘我’一顿,现在却来看望‘我’,并和‘我’说了这么多话,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读过原著而只根据试题中节选的文段来理解,就可能回答为外祖父打了“我”以后很后悔,来安慰“我”。其实,外祖父的目的一是为了安慰“我”,叫“我”不必太伤心;二是希望“我”理解他的举动,叫我不要记恨,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三是他的打是有道理的,他要警告“我”。在这里,外祖父并不后悔,他的经历已经让他习惯于打人了,他不会因打了阿廖沙就痛改前非的,他的教育方法就是打。五是语言赏析类。2007年第21小题:“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本小题要想得到满分必须做到三点:一要指出作品《骆驼祥子》的语言特点(1分);二要举出例句(1分);三要分析合理(1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对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体验、语言赏析的考查都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这样考查不仅有利于真正地考查出学生阅读名著的实际水平,实现中考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深入研读、获得感悟,实现中考的引导和调控功能。
4. 名著阅读试题形式要创新
试题形式应该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以主观题为主,压缩选择题、填空题,增加简答题、简析题,要让简答题、简析题成为命题者为学生深入探讨名著准备的平台。另外,试题形式要创新,像辩论、采访、对联、点评、比较阅读等都是不错的形式。
5. 名著阅读试题分值要提高
在满分为120甚至150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试题仅占三两分,这怎么能够激励学生去搞费时费力的名著阅读呢?大胆提高名著阅读试题的分值有利于命题者出一些有深度的题目,使那些真正深入阅读名著的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使那些没有真正深入阅读名著的学生在考试中得不到高分,有利于引起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对名著阅读的重视,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入。
总之,反思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我们喜忧参半。怎样进行中考名著阅读的考查和命题,对于语文中考政策制定和命题者来说都很富有挑战性。只有不断改进考查策略、提高命题水平,我们才能够使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文本,深入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达到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林孝杰.2008年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分析[J].语文建设, 2009, (6) .
[3]曹粉山.文学名著的“伪”阅读现象[J].语文学习, 2009, (3) .
[4]郑浩, 周晓明.教科书中的名著阅读比较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 2008, (10) .
一、考查题型丰富多样
有填空题、选择题、表格题、连线题、读图题、表述题等。其中,表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体验、感悟和欣赏评价能力。或要求说出喜欢作品或作品中人物的原因,或要求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或要求谈阅读作品某一片段后的感受等。还出现了一种结合语言运用的题型,如甘肃兰州市卷,结合对联考查名著,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查对象广泛
名著考查以课标推荐名著为主。国内名著考查较多的是《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和《骆驼祥子》;国外名著在试题中出现最频繁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名人传》和《伊索寓言》。此外,有的省市试题还涉及《红楼梦》《家》《朝花夕拾》《傅雷家书》《汤姆·索亚历险记》《简·爱》等,拓宽了考查范围,对考生的阅读面要求更高了。
三、考查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试题考查过于浅显,只停留在文学常识层面上,只考一些识记性内容,缺乏能检验考生个性阅读体验与感悟,以及感知力、想象力、审美力、批判力的考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琐记》)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乌烟瘴气)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_。(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弃医从文)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迎神赛会)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藤野先生)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无常)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孔乙己B范爱农C藤野先生D寿镜吾老先生
三、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4、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四、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说说认为的理由)
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描绣像
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后,才可去玩。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答:“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狗•猫•鼠》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
《阿长与<山海经>》
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藤野先生》、《狗猫鼠》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 衍太太。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
事是: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董香扇枕、子路贡米。
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即指绍兴城。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答:《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4、《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五、语段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
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类似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段文字选自《狗猫鼠》。《狗猫鼠》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编号:
年级:九科目:语文执笔:刘艳审核:语文组 课题:《朝花夕拾》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2011、1、5授课时间: 设计思想:
新课标认为: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言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精神,特别要注重探索和参与过程,并且要提倡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
三课时(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的全书结构及内容。
2、解读书的序言《小引》,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的导入
2、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 读书三功:“诵” “疑” “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显出,理不直指。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要想穷通作品内蕴,必须下得三种功夫。
一曰“诵”。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诵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当我们诵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时,仿佛看到了静谧的松林、斑驳的月影,听到了潺潺的泉 1
声,嗅到了醉人的松香,进而就会感受到诗人那种远离尘世闲适自得的情趣。诵
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在思而不
得其解的时候,反复诵读几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对美文佳句低吟长咏,会觉
齿颊留芳,久之,便潜移默化而为写作的灵气。
二曰“疑”。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
行为。会读书者必会生疑。有道是“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疑,可以消除
误解,使真义得以从遮蔽中敞亮起来;疑,可以使思维触角深入“三昧”,从而
逼近作者,产生共鸣。在读到“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株是
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时,一旦用心,你必然会生疑:讲究精练的鲁迅为什么要用这单调重复的语言形式呢?这和《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小叫天出场的那一段类乎罗唆的描写,是否有
异曲同工之妙?反复追问探究,你定能参悟作者利用“繁笔”的语言张力表达孤
独、寂寥的情绪,并使欲赞颂的枣树形象鲜明突出的匠心所在。读书是一种发现
性活动。只有透过表层文字,对文章的意义作深层次的开拓,才能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既“学以聚之”,又“问以辨之”,才能洞开增知获趣之门。
三曰“评”。读书不是对文章原意的简单追索或还原,而是一种创
造性活动。在深层探索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理性的判断,写出评价性文字,这
是阅读能力的质性表现。我们读书时,常常徜徉在风光绮丽的世界里,只觉得它
美,却说不出它为何美,这说明还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必然王国。
明白了文章原意之后,再探究一下作者对某一人生体验的表达底蕴和表达这种底
蕴的艺术方式,将感悟到的奥秘转化为可供交流的语言(文字),就会实现读书的优化效应。也只有完成这样的转化,才能获得审美情感的同化、人格气质的升华
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古人读书讲究“出入法”。始求所以入,终求所以出。入,则见得亲切;出,才读得透脱。既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诵,不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疑,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问作
者,同作者探讨。评,不是复述,而是评价优劣得失,揭示艺术规律。具备了这
三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境界,读出一个灿烂的自我。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
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
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
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
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
《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
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
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
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
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
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
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欣慰的记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
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
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
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
2、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代表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五、精彩片段《小引》
读任何一部书,都应当首先读它的序、跋(有的书上称为“后记”)以
及出版说明、凡例等,以便对该书的内容、体例、成书过程、书名含义等有所了
解,然后再读正文。这篇《小引》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它不同于一般的序言。它
是我们读懂《朝花夕拾》的入门向导。
小组交流:
1、读读《小引》,思考作者为何将原本的书名《旧事重提》改为
《朝花夕拾》?
2、《朝花夕拾》绝不是单纯的怀旧作品,你知道作者在对往昔美好事物的回
忆中折射出了什么吗?
布置作业:
1、课外找一本关于鲁迅生平传记的书翻一下,如果有兴趣,选读其中
一部分。
七年级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计40分)
1、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C)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D)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3、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A)A.曹雪芹 B施耐庵 C罗贯中 D吴承恩
4、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 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 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 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这三个人物是(D)
A、贾迎春、贾宝玉、薛宝钗 B、薛宝钗、贾惜春、王熙凤 C、袭人、妙玉、林黛玉 D、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5、《红楼梦》最凄惨的情节是(B)
A元妃省亲 B黛玉焚稿 C宝钗扑蝶 D宝玉挨打
6、《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A)
A袭人 B晴雯 C鸳鸯 D麝月
7、《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书中(A)自号美猴王。
A 孙悟空 B猪八戒 C沙悟净 D牛魔王
8、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B)A 三打白骨精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大战红孩儿 D偷吃人参果
9、某同学抄录《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帮他找出该回的下句,花和尚单打二龙山(B)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小李广梁山射雁
10.《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D)
A 曹操 关羽 B吕布 刘备 C诸葛亮 曹操 D 曹操 刘备 11.《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要树”的是________C__。A 猪八戒 B 镇元子 C孙悟空 D观音大士 12.下列人物不是《红楼梦》中的是(D)
A.秦可聊 B.袭人 C.王熙凤 D.虎妞 13.孙悟空曾被如来佛祖压在了(B)下。
A泰山 B五行山 C太行山 D长白山
14“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B)。
A宋江 B 武松 C李逵 D林冲 15《红楼梦》中,有“小宝钗”之称的是(A)
A袭人 B晴雯 C平儿 D金钏儿
16、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A),他的绰号是九纹龙。A史进 B宋江 C 武松 D李逵
1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B)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A温酒斩华雄 B赤壁火攻曹操 C秋风五丈原 D怒鞭督邮
18、五壮观被孙悟空破坏的人参果树后来被(C)救活了。A太白金星 B文株菩萨 C观音菩萨 D王母娘娘
19、孙悟空请来了(C),才把红孩儿治服。
A文株菩萨 B太上老君 C观音菩萨 D如来佛祖 20、唐僧师徒中最懒惰、爱耍小聪明的是(A)。A猪八戒 B孙悟空 C沙僧 D唐僧
21、《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这一情节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C)A、曹操、孙权、刘备 B、刘备、关羽、刘禅
C、刘备、诸葛亮、刘禅 D、曹操、曹丕、司马昭
22、《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B)
A花荣、宋江 B武松、李逵 C宋江、卢俊义 D鲁智深、李逵
23、《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D)
A贾 琏 B贾蓉 C贾政 D贾宝玉
24、《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后来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这个人是(C)A童贯 B杨戬 C高俅 D蔡京
25、第一次吃人参果没吃出味道的是(D)。
A沙僧 B孙悟空 C哪吒 D猪八戒。
26、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D)A、《儒林外史》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27、唐僧师徒中最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的是(C)。
A猪八戒 B孙悟空 C沙僧 D唐僧
28、《水浒传》中“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阵法方诸葛,阴谋胜范蠡.华山谁第一,口口号‘神机’,这首诗赞的梁山好汉是(A)A、朱武 B吴用 C 宋江 D武松
29、《西游记》中孙悟空从(A)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A菩提祖师 B观音大士 C元始天尊 D道德天尊 30、《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D)
A 林黛玉 B薛宝钗 C贾探春 D秦可卿
31、蘅芜君指的是(A)
A薛宝钗 B 林黛玉 C贾宝玉 D史湘云
32、《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A)的平生绝学 A武松 B李逵 C林冲 D宋江
3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A)的开篇词。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34、补足歇后语:(A)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A猪八戒 B沙和尚 C唐僧 D孙悟空
35、《红楼梦》一书中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C)A邢夫人 B赵姨娘 C刘姥姥 D王夫人
36、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水浒传》,是(B)A 李应 B李逵 C 李俊 D 李衮
37、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D)A史湘云 B妙玉 C薛宝钗 D林黛玉
38、《红楼梦》中有两句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评论的是(A)A王熙凤 B薛宝钗 C 王夫人 D贾老夫人
39、在《水浒传》中,被称为“拼命三郎”的是(A)。A石秀 B武松 C时迁 D李逵 40、《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B)A袭人 B晴雯 C麝月 D雪雁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多选或漏选不得分,计30分)
1、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123)A “母大虫”顾大嫂 B“一丈青”扈三娘 C“母夜叉”孙二娘 D “母大虫”孙二娘
2、《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34)
A 稻香社 B 潇湘社 C海棠社
D 桃花社
3、《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1234)
A火烧赤壁 B七擒孟获 C空城计 D挥泪斩马谡
4、曾在寺院侍弄过菜园子的梁山好汉有(12)
A鲁智深 B陶宗旺 C卢俊义 D关胜
5、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该书又名(1234)
A.《石头记》 B《金陵十二钗》 C《情僧录》 D《宝玉缘》)
6、《水浒传》中的恶霸(123)
A开肉铺的镇关西 B开酒铺的西门庆 C开药铺的蒋门神 D王婆
7、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人是(123)
A吴用 B萧让 C蒋敬 D林冲
8、《水浒传》中战役运用“里应外合”之计的有(123)
A呼延灼破青州城 B三打祝家庄 C智取大名府 D智取无为军
9、下列属于《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12)
A《狼和小羊》 B《猫和鸡》 C《塞翁失马》 D《守株待兔》
10、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绰号含龙的人物有(1234)A公孙胜 B史进 C李俊 D邹润
二、填空(每空2分,计30分)
1、《水浒》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寨主,晁盖之前是,晁盖之后是。
2、《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善射的是小李广,善行的是神行太保。
3、《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___________.4、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_,懦弱的_______,_精明的______,孤僻的_______。
5、《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_________,童真,________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__________”.6、补全回目:(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 _拳打镇关西(2)梁山泊___ ___落草,汴京城____ __卖刀
三、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
1.《西游记》中二郎神额头上有第三只眼,能识破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的本相,《水浒传》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上阵时,额上又现出一只妖眼,人称“小华光”的是马灵。()2.“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写的是武松。()
3、“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说的是林冲。()
4、、“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说的。()
5、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
6、《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是神怪小说中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鉴真东渡的事件。()
7、《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8、《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草船借箭。()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试题】推荐阅读:
名著朝花夕拾阅读笔记07-13
名著阅读测试题09-15
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名著阅读11-24
课外阅读名著06-02
名著阅读练07-16
名著阅读中考10-23
名著阅读英语11-11
人教七下名著阅读09-17
名著阅读家导读09-30
名著阅读心得总结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