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串讲笔记(精选4篇)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串讲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
[多选]政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历史性;(2)稳定性;(3)强制性;(4)合法性。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
[单选]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单选]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多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单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第二节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单选]完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途径就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多选]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是:(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简答]政治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改革成果有:
(1)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2)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3)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4)实施公务员制度。
(5)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6)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7)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8)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9)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10)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
[多选]我国要想加强制度建设,就要着重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
[单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单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多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有制定国家法律、监督法律执行、任免最高国家机关负责人、订立对外条约等权力。同时它又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某些职能。
二、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发展
[多选、简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1)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多选]1982年,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至此党中央形成了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三个层次的领导体制。第二节当代中国的国体
一、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单选]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多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经济利益,通过制定法律和制度,以确定其政治统治权的。而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统治的工具。
[单选]人民民主专政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创造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式。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简答]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2)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联结起来。
(4)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http://
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形式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国家形式,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也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和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
[单选]在国家本质与国有形式的关系即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上,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多选]君主立宪制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多选]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形式。
[多选]决定一个国家采用单一制还是制合制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民族问题和宗教因素等。[简答]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它分为哪几种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即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关系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联邦制)两种形式。
(2)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具有统一宪法和国籍,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
(3)联邦制,指由共和国、州、省、邦等联邦成员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二、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单选]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制度的实质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按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
[论述]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4)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独立完整的保证。
(5)我国的单一制形式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状况,有自己的特点。第二节当代中国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单选]政府职能变化是国家机构变革的根本依据,而政府职能是由社会需求产生的。
二、国家机构的分类
[多选]自国家产生以后,任何国家其国家职权主要分为三部分:议事立法权、行政管理指挥权、司法权,并依此设立三大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多选]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有一院制和两院制两种基本组织形式。[单选]社会主义国家元首,一般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从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三、中国国家机构概况
[多选]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可以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单选]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它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
四、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
[多选]中国国家机构设置主要遵循三个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议行合一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一节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
[单选]自由选择是选举的关键,选举与自由、民主相联系,是自由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
[多选]选举程序包括建立选举机构、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计票方法、确定当选等。
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第二部选举法颁布后,根据选举实践,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第二部选举法,分别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正。
[单选]第四次修正规定对于县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第二节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 [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是否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受到两个条件的限制,一是年龄条件的限制,必须年满18周岁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政治条件的限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选举的平等原则
[单选]选举的平等原则首先表现在“一人一票制”上。[单选]《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市级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http://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四、秘密投票的原则
[多选]我国选举法规定了投票的四种类别:“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三节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单选]中国县级和县级以下(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 [单选]《选举法》第7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二、选区划分
[单选]县级人大代表名额基数为120名,每5 000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
三、选民登记
[简答]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是:
(1)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后新满18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2)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3)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4)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多选]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1)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2)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其行使选举权利的;(3)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5)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单选]选民登记后,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
[多选]直接选举人民代表时,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1)按选区推荐候选人。(2)确定代表候选人。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5日以前公布。(3)介绍代表候选人。[多选]《选举法》规定可以提名代表候选人的:(1)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2)选民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五、投票选举和当选
[单选]获得过半数选票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选举法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名单。
[单选]另行选举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1/3。第四节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 [单选]《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二、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分配
[单选]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单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解放军单独组织选举产生,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单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每15万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直辖市每2.5万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但是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1 000名。
三、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确定和正式选举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代表,也可以在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单选]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选举法》规定的比例,可以进行预选。第五节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职权及监督、罢免
一、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职权及保障
[单选]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组成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如对本级或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多选]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1)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2)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可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3)对代表参加活动,所在单位必须给予时间保障;在其执行代表职务时,所在单位按正常出勤对待,享受所在单位的工资和其他待遇。[简答]人大代表的义务有:
(1)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接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3)密切联系群众和原选举单位,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二、对人大代表的监督、罢免及人大代表的辞职和补选
http://
1.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2.对于县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选民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书面提出申辩意见),县级人大常委会将罢免要求和申辩意见印发原选区选民。
3.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提出罢免案有两种方式: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代会举行会议时,主席团或者1/10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委会1/5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席团会议和大会全体会议上或在主任会议和常委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席团或主任会议将申辩意见印发会议。
4.对县、乡级代表提出的罢免要求由县级人大常委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提出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或主任会议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5.罢免人大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罢免县级和乡级人大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罢免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代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代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或者须经该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依法被罢免的代表,如果在人大担任职务的,其职务也被相应撤销。
第五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 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单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由选民或代表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选举代表,组成全国及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体系即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其他国家机构,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相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3.人民代表大会根据议行合一的原则设置国家机关,可以有效地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得到迅速执行,人民的意志得到有效实现。[单选]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
[多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政治法律地位是: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处于最高地位。
(2)中央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单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由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组成。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多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
[多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单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重要方式是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多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1)会议准备工作;(2)预备会议;(3)全体会议;(4)代表团会议和代表小组会议。[多选]主席团会议决定下列事项:(1)副秘书长人选;(2)会议日程;(3)表决议案的办法;(4)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日期;(5)其他需要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决定的事项。[多选]立法程序:(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表决与通过;(4)公布。[多选]选举或决定任命的程序:(1)候选人提名;(2)候选人介绍;(3)选举或者决定任命。
[单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单选]国务院总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
[多选]全国人大常委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
[单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5年,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多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广泛的权力,一共有21项职权,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5)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多选]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权可分为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 1.委员长会议
2.常务委员会会议
[单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合议制机关,实行集体讨论、集体决定的集体领导制度。规定由委员长主持常委会的工作,召集常委会会议。[单选]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法定人数为常委会全体组成人数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会议。常委会委员除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
http://
请假的以外,应当出席会议。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的程序(立法程序)1.提出议案包括法律案。
[单选]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议案的有: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2.审议议案。
3.法律草案的审议。4.对议案的表决。5.公布。
[单选]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其他国家机关实行工作监督的程序 1.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的程序。2.提出质询案的程序。
[单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单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决定问题,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
六、全国人大常委会机构 1.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2.办公厅。
3.工作委员会。
[多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工作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多选]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委员会有法制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第四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一、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多选、简答]《宪法》第70条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全国人大认为需要设立的其他专门委员会。
[多选]十届全国人大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共设立了9个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简答]
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议案;
2.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
3.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命令、指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提出报告;
4.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对质询案的答复,必要的时候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
5.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第一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 [单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单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五年。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即地方立法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有:
(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
(2)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可行使审议、决定、任免、监督等15项职权,可以归纳为下列5个方面:
(1)在本行政区域,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2)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情。(3)组织国家机关。(4)监督权。
(5)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权利。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单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经过1/5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召集。
http://
[多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有:(1)预备会议。(2)全体会议。[多选、简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2)提出和审议、表决议案;
(3)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决定和选举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领导人;(4)向本级人大及常委会提出工作方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5)提出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
(6)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和询问。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和审议议案程序
[多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和 人民政府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任免的程序 1.候选人提名。
[多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30人以上书面联名,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20人以上书面联名,县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书面联名,可以提出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2.候选人名额的确定。3.正式选举和决定任命。
第二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
[单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同本级人大每届任期相同,即每届任期五年。它行使职权至下届本级人大选出新的常委会为止。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1.地方立法权。
[单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单选]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的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根据本市情况的需要,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2.其他职权:(1)保证权。
(2)领导、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本级人大会议。(3)重大事项决定权。(4)监督权。
(5)人事任免权。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和工作程序 1.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人大常委会会议。
[多选]主任会议的主要职责:负责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负责召集人大常委会会议。
[多选、简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内容主要有: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决定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的任免;审议和通过议案;受理质询案等。2.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多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3.听取国家机关的专题工作汇报;听取人大各有关机构报告。
4.对其他国家机关和下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建议有关机关予以纠正。5.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
[多选]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机构 1.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2.综合办事机构。3.工作机构。
4.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地区设立工作机构。第三节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 人大专门委员会
一、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 [单选]县级人大一般不设立专门委员会,而只设立工作委员会。
[单选]人大主席团或者1/10以上代表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会议决定。
二、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提出议案。
http://
2.审议本级人大主席团或本级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议案,提出报告。3.审查政府工作报告。4.审议质询案。
5.审议政府决定、命令、规章和下一级人大的决议案。6.提出立法意见,起草法规和决议草案。
7.检查监督与本委员会有关法律、地方性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贯彻实施情况,必要时可提出报告。8.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听取意见和建议。
9.对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交付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组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综合上报。10.办理属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与本委员会有关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项。第四节乡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乡级人大的任期
[单选]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由3年修改为5年。
二、乡级人大的职权 1.保证权。2.决定权。
3.审查、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实施计划。4.选举权、任免权。
5.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6.维护公共利益权。
三、乡级人大的工作机构
[多选]乡级人大的工作机构有: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多选]《地方组织法》规定,乡级人大主席、副主席的职责是:
(1)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2)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第五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的主要区别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2.法律地位不同(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不同)。3.与政党关系不同。
4.人大代表和议员的区别:
(1)在选举方式上,西方国家议员大多通过竞选产生,而我国人大代表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差额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和议员的阶级基础不同。5.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不同。
[论述]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自觉地维护国家的这一根本制度。
2.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和执法监督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立法权,可以制定全国性法律或地方性法规。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国家监督。
4.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制度建设。5.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的领导。第七章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
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
[简答]世界各国国家元首行使的职权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从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看,基本职权有下列八项:(1)公布法律权。(2)发布命令权。(3)召集议会权。(4)外交权。(5)统帅武装力量权。(6)任免权。(7)赦免权。(8)荣典权。第二节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职权
一、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 1.国家主席候选人资格
[多选]我国对国家主席候选人资格的规定:一为政治条件,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二为国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三为年龄条件,要年满45周岁。
2.国家主席的提名、选举、任期
[单选]1954年和1982年《宪法》都规定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单选]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曾庆红为国家副主席。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的职位。
3.国家主席的法律地位
[多选、简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独立的国家机构,它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是: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二、国家主席的职权
http://
[多选]对内方面职权:(1)公布法律。(2)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3)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4)发布特赦令。(5)宣布进入紧急状态。(6)宣布战争状态。(7)发布动员令。[多选]对外方面职权:
(1)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
(2)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3)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单选]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或废除,再由国家主席予以批准或废除。第八章当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
第一节国务院的法律地位、组成和任期
一、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单选]在国际交往中,国务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出现,代表整个国家。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多选]按照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单选]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相同。”第二节国务院的职权
一、国务院的职权
[多选、简答]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的职权有18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权;(2)提案权;(3)领导权;(4)监督权;(5)人事权;(6)决定紧急状态权;(7)其他权力。[多选]国务院的领导权表现在:(1)经济领域。(2)社会领域。(3)国防领域。(4)行政区划领域。(5)外事领域。
二、国务院职能转变
[多选]国务院的职能具体表现为:(1)健全宏观调控体系。(2)加强市场监管。(3)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4)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多选]政府正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转变职能:(1)依法界定政府的管理职能。(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3)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三节国务院机构设置
一、建国以来国务院机构设置的沿革
1.计划经济时期国务院机构的设置
[多选]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需要原则、统一原则、精简原则和效能原则。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务院机构的设置
[单选]1993年的机构改革,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力求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现阶段国务院机构设置 1.国务院组成机构。
2.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3.国务院直属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
5.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6.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
第四节国务院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
[多选、简答]总理负责制的具体内容包括:(1)全面领导权。(2)最后决定权。(3)人事提名权。(4)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
二、国务院会议制度 1.国务院全体会议
[多选]国务院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2)部署国务院的重要工作;(3)通报国内外形势。2.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 [多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2)讨论法律草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3)通报和讨论国务院其他事项。
三、国务院工作规则
1.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 2.推进依法行政;
3.推进政务公开制度; 4.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5.加强行政监督。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组成和任期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
[单选]我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中央政府统率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实行垂直领导。
http://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
(1)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2)乡、民族乡的人民政府设乡长、副乡长。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镇人民政府设镇长、副镇长。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
[单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都是5年。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一、地方政府职权的规定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职权:(1)执行权。(2)地方行政立法和制令权。(3)管理权。(4)领导与监督权。(5)保障权。(6)关于乡、民族乡、镇的建置的决定权和区域划分权。2.地级市人民政府的职权:(1)执行权。(2)制令权。(3)管理权。(4)领导与监督权。(5)保障权。3.县级市人民政府的职权:(1)执行权。(2)制令权。(3)管理权。(4)领导与监督权。(5)保障权。4.乡级人民政府的职权:(1)执行权。(2)保障权。(3)其他职权。
二、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述]省级政府作为最高一级地方政府,当前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加强法规制定与规划引导,强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2)实行有进有退,弱化微观经济管理职能。
(3)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4)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5)理顺省级政府与市县级政府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
[简答]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看,县乡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1)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基本的公共管理服务。
(2)落实中央提出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目标,促进县城范围内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3)把握辖区的社会经济走向,特别是区域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通过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提供政策指导,为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和领导体制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
[单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政府机构设置
[多选]依据人口、面积、工农业总产值及预算内财政收入等指标,将县一级政府分为四大类: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县;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的县;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居中的县;经济贫困、人口较少的县。3.乡级政府机构设置
[多选]自1993年以来,我国确定了有关地方政府的分类办法,依据人口、工农业总产值、土地面积等指标,可将乡镇分为三类:经济发达、规模大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大小居中的乡镇;经济不发达、规模小的乡镇。4.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多选]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设置,精简人员编制。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1.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多选、简答]我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就是明确各级行政首长在本级人民政府的全部工作中负有“三权一责”,即:(1)全面领导权。(2)最后决定权。(3)人事提名权。(4)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
2.会议制度[简答]政府会议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运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因为:(1)政府会议的召集人和主持人通常是本级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
(2)政府会议的参加人都是本级政府的成员,他们熟悉自己经管部门的情况,掌握一定的实权,他们发表的意见有很大程度的代表性。(3)政府工作的重大问题经由政府会议讨论决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单选]政府行政会议又叫“行政首长办公会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行政首长为处理日常工作,召集本级政府有关成员出席,并邀请有其他人士列席的会议。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规则
[多选]地方政府的行政原则包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行政监督以及推行政务公开等。[多选]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基本原则是:(1)依法公开。(2)真实公正。(3)注重实效。(4)有利监督。[多选、简答]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1)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和企业、事业单位办事。(2)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管理。
(3)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有效遏制消极腐败现象。(4)进一步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第四节当代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
http://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及实质
[单选]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的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关系,其核心是中央政府代表的国家利益和地方政府代表的地方利益两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三种模式
[多选]我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在实践中有三种模式: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域关系模式;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关系模式;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模式。
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 1.利益原则和法制原则。2.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3.应当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和责任原则。
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现状 1.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
[单选]我国是单一制国家,政府体系是一元的,中央政府处于核心地位。中央和地方之间是一种领导和被领导关系。2.中央和地方的人事关系(1)实行党管干部原则。
(2)干部人事管理的组织体制。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的组织体制,主要由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管理部门构成,实行分部分级管理的原则。
(3)实行统一的公务员制度。3.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关系(1)立法主体多元化。(2)法治的统一化。4.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1)财政关系的重要性。
(2)1992年以后的财政关系——分税制改革。(3)加强税收管理,防止税源流失。5.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关系
第十章当代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
[单选]民族问题不等于阶级问题,因为民族与阶级、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的历史范畴。民族和民族矛盾作为历史范畴,其存在比阶级和阶级矛盾更加稳定、长久。
[单选]当代中国依然存在民族问题,但它基本上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内部矛盾。
二、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情况,采取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简答]
三、中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在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来不是一种殖民关系。
3.在国际上还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和其他敌对势力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与抵御它们可能的分裂、渗透、颠覆,维护祖国的统一、独立与安全,更需要居住在广大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团结、统一于一个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单一制社会主义国家。4.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5.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四、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特点
[单选]1950年5月,成立了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区——甘肃省天祝自治区(1955年7月改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简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一种新型的政治制度,是新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特点:
(1)实行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在单一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不具有独立或半独立的联邦行政区域性质。(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大法和依据,各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循。
(3)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以工农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
(4)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现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结合,是一定的政治形式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地方政权。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适应了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能充分满足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第二节中华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单选]盟设在自治区与自治县之间,是作为上级国家机关的派出机构而存在的,其行政地位与地区行政公署一致。[多选]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http://
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也是中央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确保民族地区在稳定中发展,与其他地区平衡、协调的重要保证与工具,中央政府及上级政府的决策通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转变为与少数民族相适应的执行方案,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简答]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任务
(1)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2)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4)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6)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三、自治机关的组成及自治权 1.人民代表大会
[单选]民族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重要表现和任务。2.人民政府
[单选]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管理体制与一般地方人民政府基本一致,但是由于自治权,使其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突出地体现在财政管理体制上。3.自治权
(1)立法权。
(2)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3)人事权。
(4)治安管理权。(5)经济管理权。
(6)草场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7)自然资源开发及地方基本建设权。(8)对外贸易权。(9)财政权。
(10)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管理权。(11)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管理权。(12)环境保护权。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单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员。[单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处理案件。[论述]
五、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十一章当代中国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一节特别行政区制度概述
一、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和方针的具体体现 [简答]“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1)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2)坚持“两种制度”。(3)高度自治。
[多选]特别行政区是地方的政权,除在外交、国防等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1.特别行政区是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
(1)特别行政区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2)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基本保留原有法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特别行政区。
(3)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高度自治权,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般地方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简答]2.中央人民政府对特别行政区行使下列权力(1)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3)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4)对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备案。(5)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6)有权解释和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http://
[单选]制定和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职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
[多选]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主要是指立法权、司法权、行政管理权。第二节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一、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
[多选]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1)规定“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2)规定“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二、行政长官的任职资格和产生方式 1.任职资格
[简答]行政长官的任职资格要满足四方面的条件:(1)国籍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
(2)居住年限条件:通常在香港、澳门居住连续满20年的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3)年龄限制:必须年满40周岁。
(4)有无外国居留权的限制:在香港无外国居留权是参选行政长官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外国无居留权的人才能担任行政长官,而在澳门无外国居留权不是行政长官参选的条件,只是行政长官任职的条件,也就是行政长官在任职内,不得具有外国居留权。2.产生方式
[多选]行政长官产生须经两个法律程序:(1)由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2)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三、行政长官的任期、辞职和代理
[单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期为5年,可以连续任一次。[多选]行政长官必须辞职的情形:
(1)因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无力履行职务;
(2)因两次拒绝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仍以全体议员2/3多数通过所争议的原案,而行政长官仍拒绝签署;(3)因立法会拒绝通过财政预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继续拒绝通过所争议的原案。
四、行政长官的职权 [简答]《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分别规定行政长官行使13项和18项的职权,归纳起来主要有:(1)领导权。(2)执行权。
(3)行使部分立法权。(4)批准决定权。(5)人事任免权。
(6)行使部分司法权。(7)有权解散立法会。
五、行政长官决策的咨询机构 [单选]《香港基本法》规定:除人事任免、纪律制裁和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外,行政长官作出的重要决策、向立法会提交法案、制定附属法规、解散立法机关,都要征询行政会议的意见。
[多选]行政会议(行政会)的成员由行政长官从政府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委任。第三节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与公务员制度
一、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与主要官员的任职资格 1.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机关的设置(1)“三司”(即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第一级政府机构。(2)“局”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第二级政府机构。(3)香港特别行政区除了设置“司”、“局”之外,还设置“署”、“处”等政府机构。2.特别行政区政府机关的职权
[简答]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享有以下六项主要职权:(1)制定并执行政策;(2)管理各项行政事务;
(3)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4)编制并提出财政预算、决算;
(5)提出法案、议案、草拟行政法规;
(6)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3.主要行政官员的任职资格 [多选]《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官员由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单选]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的任职资格与香港的基本相同,但《澳门基本法》没有规定主要官员不得具有外国居留权。
二、廉政公署和审计署是独立工作的政府部门
[多选]廉政公署的主要职责是调查一切违反各项条例规定的贪污舞弊案件,并立案检举或进行处分,其反贪污的主要对象是政府部门、还有公共机构和私人公司。
[单选]审计署的职责是审核政府账目,确保政府的财政和会计账项正确适当。
http://
三、特别行政区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1.公务人员的任职资格
[多选]担任特别行政区公务人员者,原则上必须为特别行政区的永久性居民。但《基本法》也规定某些公务员职位也可由非永久性居民和其他人担任,主要是:(1)被香港特别行政区留用的原香港政府的公务人员;原在澳门任职的公务人员,包括警务人员和司法辅助人员。(2)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聘请担任顾问和专业技术职务的英(葡)籍或其他外籍人士。2.公务人员的晋升
[多选]香港公务人员的晋升有四个条件:(1)行为良好;(2)能力足够;(3)经验丰富;(4)学历相称。3.公务人员的薪金与福利 [多选]在香港,“津贴”是公务员薪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津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工作或职务有关的津贴,如额外职务津贴、超时工作津贴、署任津贴等。另一类津贴与职务和工作无关,包括预支津贴、家庭器具津贴和子女教育津贴等。第四节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
一、立法会的职权
[多选、简答]按照《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有权行使下列主要权力:(1)制定法律方面的职权。(2)财政、税收方面的职权。
(3)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的职权。(4)监督权。
(5)对《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6)立法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二、立法会主席及议员的权利和义务
[多选]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行使的职权主要包括:(1)主持会议;(2)决定议程和开会日期;(3)在休会期间召开特别会议;(4)应行政长官的要求召开紧急会议(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可以直接召开紧急会议);(5)立法会议事规则规定的其他职权。[多选]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依法行使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为了保证立法会议员依法行使权力,《基本法》规定立法会议员在任职期间享有下列权利,主要有:(1)质询权。(2)立法提案权。(3)豁免权。
[多选]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经立法会决定,即丧失其立法会议员的资格:(1)因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无力履行职务;(2)担任法律规定不得兼任的职务;
(3)未得到立法会主席同意,连续5次或间断15次缺席会议而无合理解释者;(4)违反立法会议员誓言;
(5)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内或区外被判犯有刑事罪行,判处监禁30日以上。第五节特别行政区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多选、简答]根据《基本法》,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的主要原则是:(1)独立审判原则。
(2)遵循先例原则(香港)。(3)陪审制度原则(香港)。
(4)保留普通法的诉讼原则(香港)。
二、法院体系
[多选]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体系为初级法院、中级法院和终审法院。
三、法官制度
[单选]担任香港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澳门终审法院法官,必须是在外国无居留权的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单选]香港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任用、澳门终审法院法官的任用,还须由行政长官征得立法会的同意,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四、律师制度
澳门的律师分为大律师和律师两类。大律师,即执业律师,是有资格独立开业,在法庭上为当事人代理或辩护,独立处理日常律师业务的法律专业人士。律师则被称为律师助理或法律代办,是协助执业律师处理律师业务的法律专业人员。在澳门,律师公会是律师的专业组织。第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
司法工作制度则包括审判制度、检察制度、侦查制度、执行制度、律师制度等。第一节当代中国审判制度
一、审判制度的含义和性质
[单选]审判制度具体说是法院审理和裁决案件的制度,是国家对因社会冲突而引起的纠纷案件的审理和裁决,是国家权力在冲突解决领域最集中的体现。
[单选]审判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亦即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有什么性质的审判制度。
二、审判制度的原则和内容
[多选]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1)独立审判原则。(2)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3)平等审判原则。(4)民主审判原则。
[多选]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1)两审终审制。(2)公开审判制度。(3)合议制度。(4)回避制度。(5)陪审员制度。(6)审判监督制度。
三、人民法院的职权和组织体系
http://
1.人民法院的职权
[多选]我国人民法院拥有如下职权:(1)审判权。(2)司法解释权。(3)指导权。(4)司法行政权。(5)司法建议权。2.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
[多选]我国的法院有普通法院与专门法院之分,普通法院包括由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组成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多选]专门法院根据特定的组织系统或按照审判案件的特殊性质而设置,目前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森林法院。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没有设置专门的行政法院。3.人民法院的内部组织体系
[多选]各专门审判庭审理案件由法定的审判组织具体承担。我国法定的审判组织形式有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三种。
四、法官制度
1.法官制度与法官职责
法官的职责包括: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2.法官任职条件 [简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9条规定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满23周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5)身体健康;
(6)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多选]《法官法》第10条明确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提任法官: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公职的。3.法官职务的任免
[单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4.法官的培训与考核
法官的考核由所在人民法院组织实施,考核内容包括:审判工作实绩、思想品德、审判业务和法学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和审判作风等。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作为对法官进行奖惩、培训、免职、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和等级的依据。第二节当代中国检察制度
一、检察制度的含义和性质 1.检察制度的含义
[多选]我国的检察制度,具体而言,是指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依法定的职权,对法律的统一实施进行专门监督的一种司法制度,它包括公诉制度、审判监督制度、侦查监督制度、执行监督制度和对公职人员实行法律监督的制度。[单选]《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二、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活动原则 1.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多选]在我国检察机关内部实行检察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多选]2.检察机关的活动原则:(1)法制原则。(2)检察独立原则。(3)双重领导原则。
三、检察机关的职权和组织体系 1.检察机关的职权
[多选]我国检察机关的职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判监督权。(2)侦查监督权。(3)执行监督权。(4)立案侦查权。(5)公诉权。(6)民事、行政诉讼参与权。2.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多选]人民检察院的机构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发挥检察职能的组织,一种是发挥行政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多选]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的重要检察组织,由检察长、副检察长、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等构成。
[单选]检察委员会在检察长的主持下,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讨论和决定重大案件和重大问题。但是,检察长如果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检察委员会中多数人的意见,可以就有关问题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这是检察委员会与审判委员会在运作上的根本区别。
四、检察官制度 1.检察官的含义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多选]检察官的级别分为12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首席大检察官,2至12级检察官分为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检察官。[多选]检察官的等级的确定,以检察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检察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2.检察官的职责
[多选]检察官有以下职责: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工作;代表国家进行公诉;对法律规定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http://
3.检察官的任职条件 4.检察官职务的任免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人民检察院的助理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任免。第三节当代中国侦查制度
一、侦查的任务 1.搜集证据。
2.查明案件事实。3.查缉案犯。
4.追缴赃物、赃款,收归国库或归还给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5.防止和减少犯罪。
二、侦查的程序(或侦查行为)1.讯问犯罪嫌疑人。2.询问证人、被害人。3.勘验、检查。4.搜查。
5.扣押物证、书证。6.鉴定。7.通缉。
三、侦查的强制措施
[多选]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强制措施有以下四种:(1)拘传。(2)取保候审。(3)监视居住。(4)拘留。第四节当代中国律师制度
一、中国律师制度的沿革
[单选]修改后的《律师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为我国律师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律师资格及执业范围 1.律师的从业资格
律师的从业资格,首先必须满足国籍条件和政治条件。其次,必须满足专业要求。2.律师执业资格
《律师法》第8条规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1)具有律师资格;(2)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3)品行良好。”
[多选]有下列情况的人员,即使具有律师资格,也不予颁发执业证:(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2)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除外;(3)被开除公职或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3.律师执业证的注册和管理
根据司法部颁发的《律师执业证管理办法》,律师执业证每年经司法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注册一次。注册时间为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
[多选]注册的具体程序是:由律师本人总结一年来的工作量和工作效果及平时表现,由律师事务所审核、签署是否同意注册的意见。4.执业律师的种类 [多选]《律师法》第13条以及司法部有关文件精神,规定以下人员不得担任律师:(1)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现职人员;(2)各级党委、纪检委、政法委的现职人员;(3)各级人大主任、副主任及专职工作人员;(4)公证机关公证员;(5)监狱、劳教部门的现职人员;(6)工矿企业的保卫干部;(7)现役军人;(8)所在单位不允许从事兼职律师活动的人员。
三、律师的管理体制 [单选]《律师法》第37条规定,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多选]根据《律师法》第40条的规定,律师协会的任务有:(1)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2)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3)组织律师进行业务培训;(4)进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检查和监督;(5)组织律师开展对外交流;(6)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7)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四、律师事务所 1.律师事务所的设立 [多选]《律师法》规定,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具备下列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2)有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资产;(3)有符合本法规定的律师。(4)发起人必须有3年以上的执业经验,并在申请之日前3年的执业活动中未受到过停止执业以上的行政处罚。2.律师事务所的年检
[多选]律师事务所应向住所地司法行政机关提交以下年检材料:律师事务所执业情况报告、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副本)、经审计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事务所及律师的纳税凭证等。3.律师事务所的责任 4.律师事务所的种类
[多选]在我国,律师事务所有四种形式:国资律师事务所、合作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事所以及个人律师事务所。
五、律师的法律活动及其权利义务
[简答]根据《律师法》和三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律师在执业中有以下权利:
http://
(1)阅卷权。
(2)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的权利。(3)调查取证权。
(4)拒绝辩护或代理权。
(5)有得到法院适当的开庭通知的权利。(6)在法庭审理阶段的权利。(7)代行上诉的权利。(8)代理申诉或控告权。
(9)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障的权利。(10)获取本案诉讼文书副本的权利。
(11)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或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简答]根据《律师法》的有关规定,律师有以下义务:
(1)应当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2)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当事人的财物。(3)必须依法纳税。
(4)不得以诋毁其他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
(5)必须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师协会,并履行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
(6)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提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7)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8)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
(9)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
(10)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谋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11)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代理。
(12)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不得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请客送礼或者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
(13)不得提供虚假证据,隐瞒实情或威胁、利用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实情以及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14)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裁决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五节当代中国公证制度
一、公证与公证协会
[多选]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单选]全国设立中国公证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公证协会。中国公证协会和地方会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
二、公证业务范围
[多选、简答]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纪录;公司章程;保全证据;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三、公证员执业资格
[多选、简答]担任公证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二十五周岁以上六十五周岁以下;公道正派,遵纪守法,品行良好;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在公证机构实习二年以上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并在公证机构实习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
四、公证程序
[多选]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五、公证效力
[单选]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第六节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制度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
[单选]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4条,首次将“法律援助”明确写入法律,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法律援助机构
目前,中国的法律援助机构已基本形成了四级组织的架构:
1.在国家一级,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对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单选]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2.在省级地方,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所辖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
3.在地、市(含副省级)地方,建立地(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的双重职能。4.在具备条件的县、区级地方,建立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
三、法律援助条件和专业实施主体及资金来源
[多选]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申请人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http://
[多选]中国法律援助的三个专业实施主体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
[多选]中国法律援助有三个基本的资金来源:政府出资、社会捐赠及行业奉献(主要指义务办案)。第十三章当代中国军事制度 第一节军事领导体制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多选]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单选]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单选]中央军委每届任期五年,与中共中央委员会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
二、中央军委总部机关 1.总参谋部。2.总政治部。3.总后勤部。4.总装备部。
三、中央军委军兵种领导机关 1.军种领导机关
陆军、海军、空军领导机关是中央军委领导管理陆、海、空军的业务部门,又是陆海空部队院校等单位的领导机关。2.兵种领导机关(1)炮兵司令部。
(2)装甲兵领导机关。(3)工程兵领导机关。(4)防化学兵部机关。(5)通信兵部机关。
(6)第二炮兵领导机关。
(7)铁道兵领导机关和基建工程兵。
四、军区领导机关 1.大军区领导机关。2.省军区领导机关。3.军分区领导机关。4.人民武装部。
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简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除了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武警内卫部队和担负边防保卫任务的武警边防部队外,还有执行着不同任务,被称为“金、木、水、火、土”的5支特殊部队,它们分别是黄金部队、森林警察部队、水电部队、消防部队、交通部队。
六、国防部
[单选]国防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军事工作部门,隶属于国务院。第二节军队干部制度
一、军衔制度
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设三等十级:(1)将官:上将、中将、少将;(2)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3)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单选]平时现役军官军衔晋级的期限:少尉晋升中尉3年,中尉晋升上尉、上尉晋升少校、少校晋升中校、中校晋升上校,各为4年。[多选]士兵亦有军衔,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志愿兵役制士兵和义务兵役制士兵。
二、军官服役
[多选]只有以下4种人才能任现役军官:(1)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2)在中央军委批准开办的培训机构受训后,经考核适合任军官职务的士兵;(3)高等院校、中等学校毕业的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4)军队的文职干部和个别接受的非军事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多选]预备役军官包括下列人员:(1)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2)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出现役的士兵;(3)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4)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专职人员、武装干部和民兵干部;(5)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节兵役制度
一、兵役制度的含义
[多选]兵役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公民在军队中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
二、中国兵役制的沿革
[多选]现行《兵役法》规定: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免服兵役,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服兵役。
三、新兵役制的基本内容
修改后的《兵役法》进一步完善了兵役制度,内容丰富:(1)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2)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3)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4)军事训练。
四、现役的平时征集和战时动员 1.平时征集
[多选]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
http://
[多选]应征公民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不征集。[单选]从1999年开始,陆军、海军、空军和武警部队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一律改为2年。2.战时兵员动员
[多选]为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有:(1)现役军人停止退役,休假和探亲的军人立即归队。(2)预备役人员准备应召服役,得通知准时报到。
(3)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负责人组织本单位被召的预备役人员适时报到。(4)交通运输部门优先运送军人或预备役人员。第四节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一、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和原则
[多选、简答]军队政治工作内容丰富,主要包括:
(1)组织部队学习马克思主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抵御消极的不良思潮。(2)管理军队中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3)进行军事训练和战时政治工作。
(4)管理干部工作,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5)加强法制和防特保密教育等。
[多选]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贯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1.党委工作制度 [多选]《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在团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团以上的单位,设党(中国共产党)的委员会,它是该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单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党委和军政双首长领导的制度,即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根本领导制度。2.政治委员制度
基本内容有:在团以上单位设政治委员,营级设政治教导员,连级设政治指导员。3.政治机关制度
[单选]团或团以上的单位设政治机关,政治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中管理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机关。4.军内民主制度
[多选]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5.党支部建在连队的制度
[单选]连队是我军战斗序列编制的基本单位,是部队政治工作和军事管理的基础。第十四章当代中国政党制度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多选]现代各国政党制度多种多样,但按其实质来分,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决定了她在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多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组织体系和机构
一、组织制度
[单选]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简答]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选举、党内工作制度等方面的体现:
(1)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
(3)有关全国性的重大决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各地方的党组织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议,但不能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
(4)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二、组织体系及机构
[多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
1.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书记处;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2.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党的地区委员会和相当于地区委员会的组织。
[多选]3.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三、党组
[多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单选]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的领导。
四、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 1.党的纪律
http://
[多选]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单选]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两年。
[单选]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2.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1)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2)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权。
[单选]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检查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并且有权批准和改变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于案件所作的决定。如果所要改变的该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已经得到它的同级党的委员会的批准,这种改变必须经过它的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第三节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提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单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
二、发展党内民主
[单选]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基础,是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保证。
三、改革党的干部人事制度
[多选]中国共产党不断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努力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1)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2)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3)完善党委对干部选拔作用的民主决策机制。第四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一、多党合作制的形成与发展
[多选]多党合作必须坚持的四项重要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二、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和优势
1.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2.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以人民政协为主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
三、多党合作制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论述]多党合作制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它是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措施。(2)它有利于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监督体系。
(3)它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实行多党合作,可以有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5)实行多党合作,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稳定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第五节中国的民主党派
一、各民主党派的建立和早期活动
[简答]中国的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二、各民主党派的性质、组织机构、参政方式 1.民主党派的性质 民主党派是:
(1)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2)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3)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2.各民主党派的组织机构
[多选]各民主党派的组织机构一般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部分组成。3.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1)参政议政。(2)政治协商。(3)民主监督。
第十五章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1949年9月-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的人民政协,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
第二阶段,1954年9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发生前,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第三阶段,1966年5月-1978年2月,文化大革命发生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是人民政协陷于瘫痪时期。
第四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政协步入历史的新时期至今。
http://
第二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职能和任务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
[多选]人民政协的性质,被确定为“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二、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
三、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
[简答]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
(1)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政协工作。
(2)要坚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开展工作,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3)要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团结工作,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4)要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5)要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第三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 原则和组织机构
一、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
二、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
1.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和行使的主要职权
[单选]每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及界别设置,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单选]政协全国委员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2.政协地方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以及行使的职权
[单选]根据《人民政协章程》规定,政协地方各级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单选]政协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第十六章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制度 第一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工作机制、工作机构
[单选]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多选]根据《职代会条例》和《企业法》的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五项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查同意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民主选举权。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不同类型企业实行多种职代会管理的形式
(1)在国有独资公司和公有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资企业、由公有资产控股企业进行托管、兼并、收购的企业,或由政府划转给大集团、大企业改制成为全资、控股的子公司的企业以及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继续坚持职代会制度。(2)在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职工股东大会制度。
(3)在公有资产参股比例较小或不参股的公司制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可以实行职代会制度,也可以建立员工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等制度,组织职工实行民主管理。2.正确处理职代会与“新三会”的关系
(1)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会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但又各有侧重、各尽其职的关系。
(2)职工代表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董事会作出的决策实施监督。(3)职工代表大会与监事会之间既互相配合又监督的关系。第二节村民委员会
一、村民委员会的发展、性质
[单选]我国的村民委员会是在人民公社解体后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
[单选]根据《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组织,是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目前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选举及职权、工作制度
[单选]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进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连选连任。[多选]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单选]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
三、村民会议的组成及职权
[单选]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单选]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1/10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单选]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四、村民委员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基层政府、驻农村单位、企业的关系
http://
1.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对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
2.驻在农村的机关、团体、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不参加村民委员会组织,不属于村办的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可以不参加村民委员会组织。但是,他们都应当遵守有关村规民约。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和处理同这些单位有关的问题,应当与他们协商解决。第三节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一、社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组织 [单选]《城市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单选]居民委员会的建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多选]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还可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单选]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式是: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二、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1.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简答]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2.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1)就业服务。
(2)社会保障服务。(3)救助服务。
(4)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5)文化、教育、体育服务。(6)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7)安全服务。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
课程代码:0031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1982年《宪法》规定,各种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的每届任期为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法定人数为其全体组成人员的
A.1/3以上 B.过半数 C.2/3以上 D.3/4以上
3、我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
A.行政机关 B.执行机关 C.监督机关 D.执法机关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设罝始于
A.1979 年 B.1982 年 C.1986 年 D.1992 年
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李济深
6、现行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选的提名权属于
A.国家主席 B.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7、我国设立审计机关的最低层级政府是
A.乡级政府 B.县级政府 C.地级市政府 D.省级政府
8、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制度规定,设立政治教导员的是 A.排级单位 B.连级单位 C.营级单位 D.团级单位
9、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成员的提名权属于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0、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衔级制度的职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11、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建立自治地方的有
A.24 个 B.34 个 C.44 个 D.54 个
1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的决定权属于党的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
13、下列国家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的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14、县级人大换届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提名、酝酿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
A.2天 B.3天 C.4天 D.5天
15、有权将特别行政区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的是
A.行政长官 B.立法会 C.立法会主席 D.财政司
16、《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7、首次明确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是在
A.1978 年 B.1982 年 C.1987 年 D.1989 年
18、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任免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9、其前身曾称“第三党”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建国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致公党 20、个人参加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须经
A.政协全国委员会协商邀请 B.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邀请 C.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同意 D.省级政协委员会协商推荐
21、以下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的是
A.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
B.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C.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D.财政经济委员会
2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属于国务院
A.直属机构 B.办事机构 C.直属特设机构 D.直属事业单位
23、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
A.参政和议政 B.协商和民主 C.监督和协商 D.团结和民主
24、主持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机构是
A.上一级人大常委会 B.本级人大常委会 C.本级选举委员会 D.本级人大主席团
25、根据1954年《宪法》规定,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的是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国务院总理 D.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6、我国公证员的任命权属于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
27、直接选举中,选举委员会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在选举日的
A.5日以前 B.10日以前 C.15日以前 D.20日以前
28、对某一方面行政工作作出比较全面、系统规定的行政法规是
A.“办法” B.“规定” C.“规章” D.“条例”
29、自治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批准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30、以下属于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职权的是
A.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B.解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C.选举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D.选举政协全国委员会秘书长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依据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会议包括
A.全体会议 B.行政首长办公会议 C.常务会议 D.扩大会议 E.党政联席会议
32、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有
A.官僚主义现象 B.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C.家长制现象 D.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 E.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33、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提名候选人人选的有
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D.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E.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34、我国检察官包括
A.检察长 B.副检察长 C.检察委员会委员 D.检察员 E.助理检察员
35、以下拥有修改基本法提案权的有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国务院 E.特别行政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37、简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38、简述城市社区居民会议的职权。
39、简述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主要原则。40、简述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主要职权。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析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42、试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重要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0分。
43、某省H市居民潘某骑行的一辆电动自行车,被该市交警依据《H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扣留,潘某认为,该条例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之外,增设了扣留非机动车并托运回原藉的行政强制手段,违反了法律规定,他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请求撤销该条例中违反行政弦制法设立的行政译制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该条例关于扣留非机动车并强制托运回原锫的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要求制定机关进行研究并作修改,H市人大常委会经过研究,决定将《H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列入来年立法计划。回答下列问题: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何“要求制定机关进行研宄并作修改”而非“直接撤销”该条例?(2)阐释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保证国家法律实施、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职责。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315)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2.B 3.B 4.B 5.A 6.C 7.B 8.C 9.C 10.B 11.C 12.A 13.A 14.A 15.A 16.B 17.D 18.B 19.B 20.B 21.A 22.D 23.D 24.C 25.A 26.D 27.A 28.D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C 32.ABCDE 33.ACDE 34.ABCDE 35.B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并按法定程序决定行政首长人选。(2分)
(2)行政首长全面领导本机关的工作,其他领导成员协助行政首长工作,并对行政首长负贵。(2分)
(3)行政首长须对本机关的工作担负个人责任。(2分)37.(1)独立审判原则。(2分)
(2)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2分)(3)平等审判原则。(1分)(4)民主审判原则。(1分)
38.(1)讨论决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1分)(2)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1分)(3)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1分)(4)讨论制定居民公约。(1分)
(5)讨论同意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居民委员会成员适当的生活补助。(1分)(6)讨论决定兴办本社区公益事业所需经费的筹集及监督有关收支账目。(1分)39.(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分)
(2)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1分)(3)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2分)
(4)监督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但不能代替“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2分)
40.(1)制定法律方面的职权。(1分)(2)财政、税收方面的职权。(1分)(3)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的职权。(1分)(4)监督权.(1分)
(5)对《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1分)(6)立法会行使的其他职权。(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分)
(2)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因此完全可以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3分)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族人民共同犮展共同繁荣的需要,决定了我国只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2分)
(4)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我国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证。(2分)
42.(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持估价长治久安。(2分)(2)有利于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完善我国的监督体系。(2分)
(3)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分)(4)有利于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2分)(5)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稳定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2分)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0分。43.(1)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有保障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监督地方国家机关有效落实国家法律的职责;(2分)也有权撤销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国家法律及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2 分)
②《H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属于省辖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制定机关进行研究并作修改”而非“直接撤销” 有关条例。(2分)
(2)①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有保证国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一级人民代表人会决议在本行政区域的遵守和执行的职责。(2分)
②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有保护本行政区域内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的职责。(2分)
自考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感觉生理心理学
1.神经生理学将感觉系统分为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2.视觉的产生:①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光感受机制是将在激发视网膜上光生物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换的光感受功能,产生视感觉信息。3.神经反射:调节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意义: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4.眼睛的随意性运动的方式及在视觉中的意义
(1)①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②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③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⑤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2)意义: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从而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5.非随意性眼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及观察复杂物体时眼球快速微颤的生理心理学意)
(1)感受器的适应现象:①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各种特异感觉系统均有自己的适宜刺激,对其感受阈值最低,即对其感受最灵敏。②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这种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2)生理心理学意义:①在观察一个复杂的客体时,眼睛会很快进行扫视,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②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③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6.两类光感受细胞①视杆细胞——产生明暗视觉信息的基础②视锥细胞——产生颜色视觉的基础
7.视网膜上有哪几种细胞?排列方式及电传导方式。①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由此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内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②细胞联系的一般规律:几个视感受细胞与1个双极细胞联系,几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关。因此,多个视感受细胞只引起1个神经节细胞兴奋,故视敏度较差;但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只与1个双极细胞相联系,而这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因此,中央凹视敏度最高。③由视感受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神经信息传递的垂直联系;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横向联系,1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视感受单位。④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视感受单位较小,视敏度大;而周边部分视网膜的感受单位较大,视敏度差。⑤水平细胞、无足细胞和光感受细胞、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是以级量反应,是缓慢的电变化,不能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可发生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效应。只有神经节细胞的信息传递才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产生单位发放,对刺激强度按调频的方式给户神经编码。
8.视觉的传导通路:①眼折光成像功能的神经基础:视神经、外测膝状体、视皮层、上丘及顶盖前区。外测膝状体——视觉中枢;顶盖前区——瞳孔反射中枢。②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V1区——简单视感觉;V2区——图形、客体的轮廓、运动感知;V4区——颜色觉。9.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是拮抗的。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抗拮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10.感受野,视皮层感受野的类型及特点:
(1)①感受野:某一感受系统神经细胞对某一范围的刺激最为敏感,因此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分,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②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电活动显著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③神经元对自己的感受野中的适宜刺激感受阈值最低,感受最灵敏。
(2)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①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分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②复杂型感受野: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也可以是大量简单型皮层细胞同时兴奋而造成的;③超复杂型感受野:它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总之,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觉有关。
11.听觉生理心理学:①人所能听到的频谱大约是20-16000赫兹的各种振动波,对400-1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②频率——音高、振幅——音强、频谱——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音色。③听觉通路:耳蜗核-外侧丘系-下丘;耳蜗核-上橄榄核、斜方体-下丘;下丘―内侧膝状体-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1区)和次级听皮层(21区,22区,42区)。④音高的神经编码理论:听觉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行波学说。其中行波学说有美籍匈牙利学者贝壳西提出,获得了若贝尔奖金。⑤内耳音高编码的两种方式:细胞分工编码、频率编码。⑥音强的神经编码:级量反应式编码、调频式编码、细胞分工编码。⑦声源空间定位编码:锁相-时差编码、强度差编码
12.①味觉通路——孤束核、前岛叶(高级味觉中枢)。②嗅觉通路——前梨状区、杏仁核、海马回沟皮层。
13.①躯体感觉皮层区——顶叶中央后回一级区(3-1-2区)和二级区(5区、7区)(顶叶——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②浅感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③深感觉——丘系交叉、稧束核、稧束、薄束核、薄束、后跟。④痛觉的重要中枢——旁束核、板内核。⑤三叉丘系是专投射头部的感觉区。
14.躯体感觉模式的种类和神经编码规律?
(1)躯体的感觉模式的种类:①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度感觉等,这些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②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中。深感觉模式可分为:位置觉、动觉和受力作用觉三类。③内脏感觉:一般情况下内脏感觉并不投射到意识中来,分布在脏器、血管壁之中,受到牵拉或触压会引起痛觉。
(2)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①躯体感觉神经编码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细胞分工编码,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②刺激强度是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③躯体内外的各种刺激,按其刺激性质引起相应感受细胞的兴奋。
第一章 公文
学习建议
本章对公文作了全面的概述,是学习、掌握本教材的基础。
识记:
1、公文的含义及理解;
2、公文产生的社会条件、我国古代公文产生的主要线索及演变;
3、文书、文件与公文的基本含义;
4、公文的主要特点及其法定作者与行文单位的含义;
5、公文的主要作用;
6、常见的公文分类的方法及含义;
7、公文名称的含义及种类。
领会:
1、公文与国家管理活动的关系;
2、公文产生的社会意义,公文演变与政权更迭的关系;
3、文书、文件与公文的异同;
4、公文的法定作者与公文的法定权威与效用的关系,公文体式规范的意义,公文规定处理程序的必要性。
5、公文的作用及其在机关信息传递与公务联系中的重要性;
6、公文分类的意义;
7、公文名称与公文内容的关系,正确使用公文名称的意义。
应用:
我国现行机关行文中未正确使用公文名称的情况及其对机关公务活动的影响。
本章出现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可能性较大。在复习时重点掌握公文的分类和名称,此外,对公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也要予以重视。
案例分析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把握行文方向
从一个单位的对外文件来说,可以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1)上行文。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比如,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国务院所报送的工作报告和请示就是上行文。一般地说,上行文是作为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请示问题,请求给予领导和业务指导的文件。
(2)平行文。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比如,中共中央各个部之间,国务院的各个部、委、局之间,各个省委之间,省人民政府之间,各个县委之间,县人民政府之间,都是平级平行机关。再如,省军区和省人民政府之间,学校和工厂之间,没有领导指导关系,是一些不相隶属的机关。上述这些机关之间,在相互联系或协商工作问题时,一般都适宜于使用“函”来行文。
(3)下行文。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比如,党中央给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国务院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发的文件就是下行文。下行文一般常用指示、决定、通知、批复等。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实施领导与业务指导责任的重要工具。对下级机关与业务部门来说,是重要的收来文件。一些面向群众的公告、通告、通知等文件,也是下行文。
一些下级机关为业务问题向上行文时,不按业务归口原则行文,以为只要找政府机关就能迅速解决问题,实际上这些请示送政府机关后,仍然要转到各业务主管部门研究,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或作出处理决定。这种不合规范的行文,不仅未能达到请示单位的目的、愿望,反而形成大量公文倒流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工作人员应注意,一定要按业务归口原则请示或商洽工作。
造成上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些工作人员对“隶属关系”的概念理解比较狭窄,一提“隶属关系”就只从行政上理解,因而在为有些业务部门或机构拟制文件时,以行政机关的名义向上级行政机关行文。事实上,各级业务部门和机构,除了在行政上与各级所属机关具有隶属关系外,它们还在全国范围内组成了一个由上而下的垂直领导结构,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业务指导关系,这种业务指导关系也是隶属关系。
重点难点
一、从不同的角度对公文进行分类
由于公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为了保证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机关公文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入手,对机关在日常工作活动中所使用的公文进行科学的分类。这是人们认识公文这一事物并探求其科学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基本的公文的分类,主要是从公文的来源、使用范围、行文关系、性质与作用、内容与特点等方面来划分的。
1.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可将一个机关的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和内部文件。
(1)对外文件。是指本机关(或部门)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2)收来文件。简称收文,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
(3)内部文件。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2.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来划分,可将机关公文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向同级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时,应使用的文种是____.A.请示 B.报告 C.议案 D.公函
2.签署是指____.A.机关领导人在定稿上亲笔签名
B.机关领导人在公文正本上亲笔签名
C.机关领导人对收文的办理签注批示意见
D.文件的承办人在文件处理单上亲笔签名
3.主送机关指____.A.收文机关
B.办理或答复收文的机关
C.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必须送达的机关
4.拟办,指____.A.拟稿
B.对发文审核把关
C.对来文办理做出批示
D.对来文办理提出建议性意见
5.用于注明卷内文件与立卷状况的是______.A.卷末备考表
B.文件分类表
C.卷内文件目录
D.案卷目录
6.撰写请示,要求_____.A.主送一个主管的上级机关
B.主送上级机关的领导人
C.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主送两个上级机关
D.主送主管的与有关的上级机关
7.撰写批复,开头应写明_____.A.上级机关的指示
B.国家的有关法规
C.下级机关的工作情况
D.所针对的请示的日期与标题
8.一般文件的成文日期,指_____.A.领导人签发的日期B.文件用印日期C.文件发出日期D.领导人签署文件正本日期
9.联合行文的作者,应为______.A.具有隶属关系的机关
B.同级或级别相近的机关
C.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下级机关
D.具有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
10.转发与批转公文时用______.A.通报 B.通知 C.公函 D.批复
11.发文字号是指
A.文件代号 B.机关代字 C.发文年度 D.发文顺序号
12.注办是指
A.对来文进行分送
B.对来文办理提出初步方案或建议
C.对来文阅读、执行与办复
D.对来文办毕签注承办经过和结果
13.______文件,不能用签发形式生效。
A.指导类 B.会议类 C.报请类 D.知照类
14.清退指将办完清理出的文书交给_______.A.发文机关或指定的专门部门 B.档案部门 C.文件销毁部门 D.秘书部门
15.签署是指
A.机关领导人在公文定稿上亲笔签名
B.机关领导人在公文正本上亲笔签名
C.机关领导人在收文的办理签注上批示意见
D.机关领导人文件处理单上签亲笔签名
16.以机关名义对外签发公文,必须遵循_____.A.集体会商的原则 B.先核后签的原则 C.正职签发的原则 D.规范签发的原则
17.盖印章时,应做到
A.上压正文,下不压成文日期
B.既压正文,又压成文日期
C.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
D.上不压正文,下不压成文日期
18.注发是指
A.在定稿上注明办理情况
B.在定稿上批注缮印要求
C.在定稿上批注发文要求
D.在定稿上落款处签署
19.最有效的催办方式是
A.电话催办 B.文字催办 C.登门催办 D.会议催办
20.立卷是指
A.将办理完毕文件进行整理
B.将办理完毕文件组成案卷
C.将办理完毕文件组成组合体
D.将办理完毕文件进行编目
21.国家主席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用
A.令 B.决定 C.通知 D.公告
22.国家主席依照有关法律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应当用
A.令 B.决定 C.通知 D.公告
23.国家主席依照有关法律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应当用
A.令 B.决定 C.通知 D.公告
24.根据《办法》,“议案”的作者指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代会大会代表 C.群众 D.国家领导人
25.下列哪个事由,根据《办法》,不可以使用“决定”
A.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工作安排
B.关于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
C.关于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的嘉奖
D.关于在太平洋×地区试验运载火箭使过往船只周知
26.“公告”根据《办法》适用于
A.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B.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C.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D.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27.“通告”根据《办法》适用于
A.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B.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C.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D.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28.传达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使用
A.公告 B.通告 C.通知 D.通报
29.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使用
A.决定 B.通告 C.通知 D.通报
30.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使用
A.决定 B.通告 C.通知 D.通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向不相隶属的机关发文请求事项,不能用___________.A.请示 B.报告 C.公函 D.通知 E.通报
32.收文的办理包括的环节有___________.A.拟办 B.批办 C.承办 D.注办 E.催办
33.不需要立卷的范围是___________.A.重份文件 B.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 C.未经审阅签发的不生效文件和一般修改稿
D.与本单位工作无关的参考文件 E.无保存价值的人民来信和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
34.“有关××机床厂第七届职代会的通知、报告和决议”不是按照__________特征组卷的。
A.作者 B.问题 C.时间 D.文种 E.通讯者
35.《××省卫生系统1999年工作总结》
A.文件式标题 B.文章式标题 C.双标题 D.单标题
36.总结的文章式标题,可以是
A.概括主要内容 B.概括基本观点 C.时限和内容 D.单位名称
37.述职报告的结尾的内容一般包括
A.自我批评 B.努力方向 C.表示决心 D.总结工作
38.常用的调查报告有
A.经验调查报告 B.情况调查报告 C.问题调查报告 D.专题调查报告
39.不适用于按文件名称立卷的有()
A.司法文件 B.人事文件 C.教学文件 D.统计文件 E.会计文件
40.不能作为批复结束语的是()
A.上述批复如无不妥,请参照执行 B.上述批复如有不妥,请予回函。C.特此批复。
D.此致敬礼。E.此复在执行中若有新问题,必须立即上报。
答案 D 2 B 3 B 4 D 5 A 6 A 7 D 8 A 9 B 10 B 11 A 12 D 13 B 14 A 15 B 16 B 17 C 18 B 19 C 20 B 21 A 22 A 23 A 24 A 25 D 26 A 27 B 28 C 29 C 30 D 31 ABDE 32 ABCDE 33 ABCDE 34 CDE 35 AD 36 AB 37 ABC 38 ABC 39 ABC 40 AB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41.什么是公文?怎样理解其基本含义?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42.简述批复的含义和特点。
批复的特点是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针对性是指针对“请示”而言,一定要有请示才答复,并且请示什么问题就答复什么问题;指导性是指领导针对请示表态或发表意见,对下级的工作有指导、规范作用,下级不能违背上级的批复。
43.总结有什么特点?
总结的特点是具有回顾性和经验性。所谓回顾性是指总结的内容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在总结的时间段内,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虚构;所谓经验性是指总结的目的不仅仅在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还在于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具体工作中引出经验教训,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44.分析下面这段话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市×区职工大学是受区政府和市成人教育局双重领导的单位。该职工大学就1994年需增加教育经费一事,特向两个上级机关请示。
错误。请示只能够有一个主送机关;若是双重领导机关,则需要向处理该事务的机关请示,另一机关应为抄报机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国务院最新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了公文包括那些文种?
公文的名称就是公文的文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统一公文的名称非常重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件。最新的由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公文文种调整为现行的13种:
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4)通告。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7)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8)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0)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1)意见。适用于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12)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3)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46.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对公文进行分类。
由于公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为了保证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机关公文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入手,对机关在日常工作活动中所使用的公文进行科学的分类。这是人们认识公文这一事物并探求其科学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基本的公文的分类,主要是从公文的来源、使用范围、行文关系、性质与作用、内容与特点等方面来划分的。
1.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可将一个机关的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和内部文件。
(1)对外文件。是指本机关(或部门)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2)收来文件。简称收文,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
(3)内部文件。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2.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来划分,可将机关公文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1)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
(2)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3)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3.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又可将公文划分为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和公布文件。
(1)秘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公文的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2)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其阅读的范围比较宽。但一般说来,只限于本机关或本组织内部,不对外公布,即不在社会上公布,不向国外传播。
(3)公布文件。是指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通常可以采用广播、电视播放、报刊登载,公开张贴或口头传达等方式进行公布。
4.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和公文作用来划分,可以将公文分为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和党的文件。
(1)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法规文件一般分为三种:法律文件、法令文件、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
(2)行政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具有行政指挥、领导指导工作和公务联系的作用。
(3)党的文件。是指由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反映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活动。其中,只限定在党的组织和党员中间阅读和传达的文件,又叫党内文件。
5.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可以将公文分为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情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等。
(1)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它需要下级机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是下级单位决策和进行工作活动的依据。
(2)规范性公文。是指由机关、组织、社会团体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在活动,工作等方面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兼有政策性和法规性的公文,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
(3)报请性公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时所使用的陈述性、请求性公文。
(4)知照性公文。是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机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
(5)纪录性公文。是指各机关、组织用以记载公务活动以备查考的公文。
常见的公文的分类还有:从文件的缓急程度上划分,可分为急件和平件,急件又可分为特急件和急件;从文件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可分为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和技术文件;从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主送件、抄送件和批转件、转发件;从文件的处理要求上来划分,可以分为需办文件(办件)和参阅文件(阅件)等。
五、作文(22分)
指出下列公文文稿的错误之处,并根据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要求,改写为一份正确的公文。
请 示
因工作需要,我县急需购买小轿车一辆,请批准调拨经费×××××元。
另:•我县尚缺专业对口技术人员××名,请在制定明年人员编制时一并考虑。
上述意见与要求如无不妥,请批复。请 示
因工作需要,我县急需购买小轿车一辆,请批准调拨经费×××××元。另:我县尚缺专业对口技术人员××名,请在制定明年人员编制时一并考虑。上述意见与要求如无不妥,请批复。
此致
敬礼!
××县人民政府
××县财政局
99年6月
答:文稿错误之处有:
(1)违反行文规则。一是根据《办法》,请示内容必须“一文一事”,而文中有两件事情。二是落款处,表示联合行文,县政府与县财政局是上下级,违反联合行文应当是同级单位的规定。
(2)文种选用不准确。根据该文内容,其请求事项应报给有关主管部门,不适宜报给上级政府,所以其文种适宜用函。
(3)文件格式不正确:无主送单位、缺少发文字号、成文日期应当用汉字全称。
(4)尾语罗嗦:“此致”和“敬礼”由于上面已经有了期复性尾语,故无必要写。
(5)因无主送单位,请求事项无法办理。此外所叙购车理由不充分。有关“人员编制”问题,应另行行文,届时再办。
该病文改写,应为不同的三篇公文。一篇请求购车拨款、一篇请求批准购车、一篇请求增加人事编制。修改如下: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县办发〔2000〕××号 关于申请购置轿车的函 地区政府物资控购办公室:
我县是方圆200多公里的大县,•外出办公事宜很多,县政府原有的两辆小轿车是十年前添置的,现在经常出故障,已近乎报废,严重影响我县外出办公。所以,特申请购置一辆小轿车,恳请批准为盼。
附:《购置轿车申报表》一份。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年×月×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县办发〔2000〕××号 关于拨款购置轿车的函 县财政局:
我县是方圆200 多公里的大县,外出办公事宜很多,县政府原有的两辆小轿车是十年前添置的,现在经常出故障,已近乎报废,严重影响我县领导外出办公。但因年初未做预算,现又急迫需要,请县财政局拨付经费×××××元,以便政府机关购置××牌小轿车一辆。
恳请速办理为盼。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年×月×日
××县人事局文件
×县人发〔2000〕××号
签发人:××× 关于请求增加技术人员编制的请示 ××地区人事局:
近年来我县办企业的规模与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均较快。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工农业生产的水平,确保稳定发展,根据我县政府指示,与基层各单位上报人员情况,统计出我县还缺专业对口技术人员××名,据此,特请地区人事局批准我县增加2001年人员编制,共计×××名。
附件:增加人员编制申请表
××县人事局
二○○○年×月×日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串讲笔记】推荐阅读: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07-02
西方政治制度自考真题10-14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文化的建构11-04
当代中国经济制度之我见06-08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笔记10-28
民法学自考复习笔记11-08
自考政治学概论简答题11-06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09-22
当代中国人口问题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