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诗句

2025-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燕子的诗句(推荐19篇)

燕子的诗句 篇1

黑色雨季承载着一季的相思 翩然飞过冬雪初融的春日 回旋着停留在古老的屋檐 筑起了暖巢营造着春天的故事 细雨斜斜地织 染绿满天的柳丝 春草慢慢地绿 绿成多梦的雨季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篇二:与燕子有关的古诗 与燕子有关的古诗 绝 句 杜甫 唐朝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逾:更加。欲:好像。燃:燃烧。过:过去。何:什么。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

关于燕子的诗句

1、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2、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

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6、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7、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燕子楼中燕子飞,芹泥一点误沾衣。

11、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12、溪声急,无数落花漂出。燕子分泥蜂酿蜜,迟迟艳风日。

13、燕子楼头燕子回,何年鹤去见归来。

14、荼糜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15、搴帘燕子低飞云,拂镜尘鸾舞。

16、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度香风绿户开。117、恋恋,楼中燕。燕子楼空春色晚,将军一去音容远。

18、依依宫柳指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经典语句)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19、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

20、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21、卷幕参差燕,常衔浊水泥。为黏珠履迹,未等画梁齐。

22、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23、三叠曲,四愁诗。心事少人知。西风未老燕迟归。巢冷半干泥。

24、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25、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26、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

27、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燕子的诗句 篇2

第二天一大早, 燕子就醒来了。当它睁开眼睛时, 发现外面似乎有点不对, 它急急探出头去一看:“哎呀, 不得了了, 下雪了。”说着, 它便钻出巢穴, 迅速向南方飞去。

可是雪越来越大, 翅膀被打湿的燕子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重了。终于, 1个小时之后, 它连冻带累一头栽了下去。而雪花, 很快就把它小小的身体覆盖了。

第二天早晨, 天放晴了。一只老黄牛散步经过燕子“葬身”的地方时, 拉了一堆牛粪在上面。冻僵的燕子躺在热腾腾的牛粪里, 温暖使它渐渐地苏醒过来了。它舒舒服服地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 一时忘情地唱起歌来。

恰逢这时, 一只觅食的野猫路经此地, 它听到有小鸟的歌声, 便循着声音走了过去。很快, 它就发现了躺在牛粪堆里的燕子, 于是二话不说就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失巢的燕子 篇3

每年一到秋天,巷子里的燕子就像夏日的蚊蚋那样繁多。它们衔泥,蘸水,飞到每户人家的门楣上筑巢,在筑好的巢穴中交配、生卵、孵化,然后忙着觅食抚育幼雏,直到来年春天。它们一旦选定位置,就会年年到访,若是旧穴完好,就稍加补葺修理;若已崩毁,就在原地重起炉灶。其间非但未付房租,还把泥沙、粪便、枯草梗散落到巢下,因此并非人人都欢迎它们。

斜对面一户,多年招租未果,人迹罕至,燕巢最多。屋主嫌打扫燕巢麻烦,乃用一面大约五尺见方的细孔铁丝网,围住二楼以上的屋檐、窗户、阳台,以求杜绝后患。黄昏时,觅食的燕子纷纷归来,想要靠近自己的巢,却被那坚韧的网隔绝在外面。这时巢中还有许多幼雏及尚未孵化的卵,燕子们急切地冲撞,终归徒然,只能在巷子内外盘旋、嚎叫,整个巷子变得嘈杂不安。

我站在阳台上,看数十只失巢的燕子在逐渐乌暗的空中仓皇起落。它们尖锐刺耳的啼声,一声一声散布下来,像风沙那样,淹没周遭的虫鸣与人声。但尘埃终于会落定,那啼声由密而疏,由浓而淡。它们似乎深深疲惫、绝望了,终于渐次停歇在电线、树枝,或屋顶、鸽楼上。这时天色是更暗更暗了,燕子的形迹如同一滴滴墨汁,洒入黑色的画布中,越来越难分辨。它们的愤懑与哀伤,好像也这样暂时被夜吸收了。

描写燕子的诗句 篇4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4、冥冥花正开,rr燕新乳。

5、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6、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7、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8、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9、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

10、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

11、栖息数年情已厚,营巢争肯傍他檐。

12、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13、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

14、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

15、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6、已过燕子穿帘後,又见鱼上市时。

17、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

18、燕子楼中燕子飞,芹泥一点误沾衣。

19、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20、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关于燕子的诗句 篇5

2、才离海岛宿江滨,应梦笙歌作近邻。减省雕梁并头语,画堂中有未归人。

3、恋恋,楼中燕。燕子楼空春色晚,将军一去音容远。

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5、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6、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7、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

8、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9、溪声急,无数落花漂出。燕子分泥蜂酿蜜,迟迟艳风日。

10、从扑香尘拂面飞,怜渠只为解相依。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2、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宽。大须稳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13、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14、常傍画檐飞,忽委空梁去。忘却王家与谢家,别有衔泥处。

15、燕子楼头燕子回,何年鹤去见归来。

16、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17、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18、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19、卷幕参差燕,常衔浊水泥。为黏珠履迹,未等画梁齐。

20、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描写燕子的古诗

咏燕

【唐】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祗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

【唐】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双燕

【唐】杜甫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晚燕

【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描写燕子归来的诗句 篇6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北宋 晏殊《破阵子·春景》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代 戴叔伦《苏溪亭》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北宋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三国时期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北宋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宋 苏轼《蝶恋花·春景》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清 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南北朝 萧衍《东飞伯劳歌》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唐代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北宋 秦观《如梦令·春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代 杜甫《绝句二首》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清代 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南宋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北宋 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晚清 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唐代张九龄《咏燕》

雨燕翻新幕,风鹃绕旧枝。画堂春尽日迟迟。又是一番平绿涨西池。——宋代 程垓《南歌子》

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唐代)李中《燕》

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唐代)武元衡《归燕》

燕归巢后即离群,吟倚东风恨日曛。一别一年方见我,游来游去不禁君。——(唐代)罗邺《惜春》

三叠曲,四愁诗。心事少人知。西风未老燕迟归。巢冷半干泥。——(宋代)仇远《燕归来》

我心中的燕子洞 篇7

那个学期我们学校来了两位实习老师, 他们的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刚来实习的唐老师说对我们这里不怎么了解, 我们就决定带唐老师去见识见识我们这里有名的燕子洞。我们都很兴奋, 大家把带来的东西整理好后, 就准备攀爬燕子洞。同学们把食物放下了, 男同学负责生火, 找柴, 而女同学负责把带上山的食物摆好放整齐, 把周围乱的地方收拾干净。就这样, 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一会儿就收拾出了一个的“家”。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食物, 听着唐老师诉说他们的梦想、愿望和他们的大学生活。

下山的时候真的很舍不得, 在那个很黑很暗的燕子洞里有着我们大家的愿望和许下的承诺。我感谢唐老师。他叫唐元能, 是他教会了我们该怎样团结, 该怎样努力, 是他让我明白了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对这个实习老师, 我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表达我们对他的感谢。

今天, 天气非常好, 我突然想起我们曾去过的燕子洞, 从前的一点一滴, 历历在目。我会永远记住那一次, 记住我们的许诺和心中的梦。我心中的燕子洞啊, 它永远是那么和谐美丽, 我永远忘不了它。

归来的燕子 篇8

南京有一处名胜,叫燕子矶,临长江之滨,是一片三面临空的悬崖,颇似展翅的燕。月白风清,澄江如练的静波,是否有几只小燕自远处飞来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晋到唐,由唐至今,岁月不居,时光流逝,诗人的慨叹自有历史的沧桑感,而燕子,这小小的玄鸟,不论王谢的高堂豪门,还是平民百姓的陋居鄙室,它都入住。燕子,燕子,永远欢乐的旅游者,兴高采烈的檐下客。

燕子是轻盈的尤物,在简朴的宿舍长廊下,它营造着小小的巢。它们并不怕人,有时从你面前掠过,还没等你醒过神来望它一眼,便无踪影了,不是飞,是箭镞般射出,人的目光难以企及。我却听见了清脆的呢喃,软而细,娇小的言语,不是歌。

我想起宋代词人晏殊的名句来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时间,青春,生命。一切美好的东西犹如花朵悄然落去,一种依恋与哀婉,却又无能为力,徒叹奈何而已。恰在此时,那小小的燕子翩然归来了,这是一种多么温暖的情感慰藉。燕子善解人意,还记得旧旧的檐头,那一幢楼,那一个门洞,那门洞边晾晒的一件水红衣衫么?然而人却有所怀疑,说是“似曾相识”。“似曾”便有不肯定性,心灵悬虚无着:“今年夏天来的燕子,是不是去年来的那一只呢?”

燕子,燕子,小小的玄鸟,同样轻盈,同样跳跃,人的粗疏目力,怎能分辨得清“昨”與“今”的异同?它们头上并未系一条“身份证”之类的标记,于是,对于这回归之燕,便只能存疑了。其实,在那些人情薄如纸、冷如冰的地方,谁又会念念不忘曾于檐下穿梭的一只小小的鸟儿呢?

描写春天小燕子的诗句 篇9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赏析

筑巢的燕子 篇10

每měi年nián春chūn天tiān还hái没méi有yǒu到dào,邻lín居jū家jiā的de那nà两liǎnɡ只zhī燕yàn子zi就jiù从cónɡ南nán方fānɡ飞fēi回huí来lái在zài屋wū檐yán下xià筑zhù巢cháo,忙mánɡ出chū忙mánɡ进jìn,衔xián来lái草cǎo茎jīnɡ泥ní巴bɑ,用yònɡ自zì己jǐ的de口kǒu水shuǐ搅jiǎo拌bàn一yí下xià成chénɡ为wéi它tā们men盖ɡài“房fánɡ子zi”的de钢ɡānɡ筋jīn混hùn凝nínɡ土tǔ,不bù久jiǔ,一yí个ɡè圆yuán形xínɡ的de巢cháo便biàn牢láo牢láo地de沾zhān在zài屋wū檐yán下xià,成chénɡ了le燕yàn子zi一yì家jiā遮zhē風fēnɡ避bì雨yǔ的de家jiā。看kàn着zhe两liǎnɡ只zhī燕yàn子zi忙mánɡ忙mánɡ碌lù碌lù的de身shēn影yǐnɡ,或huò是shì听tīnɡ到dào燕yàn子zi站zhàn在zài电diàn线xiàn上shɑnɡ叽jī叽ji喳zhā喳zhā的de声shēnɡ音yīn,我wǒ想xiǎnɡ,要yào是shì燕yàn子zi能nénɡ在zài我wǒ家jiā的de屋wū檐yán下xià筑zhù巢cháo安ān家jiā该ɡāi多duō好hǎo呀yɑ!

(节选自赵元波《燕子的底线》,题目为编者加)

nlc202309091404

摭谈古诗文中的燕子 篇11

一、古诗中的双飞燕

自《诗经》时代始,文人墨客或村夫乡姑,便对自家的信客———燕子,兴致盎然,津津乐道。“天工不用剪刀催,山杏溪桃次第开。要信今年春事早,社前十日燕新来”,小燕子之所以让中国老百姓喜爱,多是由大地回春时,燕子成双成对的由南方飘然而至,多带给人们新春的希望和生活原景的期待,或是燕子比翼双飞的视觉影像,留给人们的多是唯美的心理感受,如同鸳鸯鸟、连理枝等美好的文化象征符号。历览前贤诗于文,“双飞”“双栖”燕纷呈。

1.家庭团圆幸福的象征

南朝梁代文学家庾肩吾曾作《咏檐燕》,写道:“双燕集兰闺,双飞高复低,向户疑新箔登巢识故泥?……近暮愿同栖。”唐朝张九龄《咏燕》:“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小燕双双把家还,是美好而又让人心动的图景。

2.爱情美满的寄托

清初回族诗人丁澎作《见燕》诗,“杏叶新阴拂女墙,风吹小燕过池塘。相期定是逢寒食,乍见争如说故乡。弄影不教沾柳絮,衔泥何惜点琴囊。双栖并翅真怜汝,愁杀卢家春昼长”,借“双栖并翅”燕,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鲍照的《咏双燕》也有类似的描述,“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出入南闺里,经过北堂陲。意欲巢君幕,层盈不可窥。沉吟芳岁晚,徘徊韶影移。悲歌辞旧爱,衔泥觅新知”。

还有中唐诗人杜牧《村舍燕》也有细致的展现,“汉官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等。燕子在空中翩翩起舞,翱翔无羁的精神,实在让人羡慕,诗歌是情感的表现,所以双燕便成为最广泛的诗歌材料。

3.某种特定情感的载体

北宋名相晏殊曾作《蝶恋花》一词:“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中是否因为“罗幕轻寒”,而导致“燕子双飞去”,这时的燕子似乎带着某种忧伤哀愁的情绪,是词人情绪的某种体现。

苏轼由杭州留守镇江而作《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笎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因思念家人而感觉失落寞,对照梁上双栖燕,倍感心灵的孤寂。

与《少年游》艺术手法相近的,还有南宋末年张炎《解连环·孤雁》词:“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词人巧妙借孤雁与“双燕”的对照,寄托作者宋朝灭亡后的无限伤感。

明朝李东阳《燕》诗,“锈户朱帘有路歧,别时嫌早到时迟。主家只解怜羽毛,宛尽雕梁不自知。”则表现了对燕子的欣赏怜爱之情。

二、古文献中燕子的名称

对于燕子这个名字,因时地的差异,有不同的叫法。

1.乙:“齐鲁谓之乙,取其名自呼。”(《说文》)

“燕字篆文象形。乙者其呼自呼也,元者其色也。鹰鹞食之则死,能制海东青鹘,故有鸷鸟之称。能兴波祁雨,故有游波之号,雷学云‘海涸江枯,投游波而立泛’是矣。京房云:‘人见白燕,主生贵女,故燕名天女。’”(《本草纲目》)

2.意而:“鸟莫智于意而,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见,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庄子》)

3.元鸟:见乙,见“意而”。“仲春之月,元鸟至。……仲秋之月,元鸟归。”(《礼记·月令》)“天命元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

4.玄鸟:“元”与“玄”通,故元鸟或作玄鸟。

5.乌衣:“乌衣澹碧空。”(李乔《燕》)

6.鸷鸟:“燕一名天女,一名鸷鸟。”(《古今注》)

7.朱鸟:“《广雅》又以朱鸟为燕。”(《尔雅·义疏》)

诸多命名或从形体观察,或从声音描述,或神化想象,对燕子的命名作了多方推测。

三、古诗文中有关燕子的各类描写

古代人们对燕子的观察细致入微,在他们的作品中,从对燕子的形态、衔泥筑巢、哺育雏鸟、歌鸣和迁徙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描写。

1.关于形态毋庸多说,上文中郑振铎先生的描写便很细致,李时珍亦云:“大于雀而身长,丰颔,布翅,歧尾。”这可算已经将它的形态完全写出了。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有对燕子的描写:“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2.关于燕子的衔泥筑巢的现象,亦是古人极好的诗料。“卷幕参差燕,常衔浊水泥。为黏珠履迹,未等画梁齐。旧点痕犹浅,新巢缉尚低。不缘频上落,那得此飞栖。”(顾况《空梁落燕泥》)“海棠开后月黄昏,王榭楼台寂寂春。柳外东风花外雨,香泥高垒画堂新。”(张弘范《新燕》)“衔泥旧燕垒新巢,来往如辞曲折劳。蜗舍虽微足容尔,画梁争得几多高。”(刘秉忠《留燕》)

3.关于燕子的哺育辛劳的描写。不论任何鸟类,哺育雏鸟,总是异常辛苦。白居易有这样一首诗,虽然他作诗的本意,是在后半的寓意,但描写哺雏的情况,实在形容尽致,活现纸上:“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上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而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4.关于燕子的歌鸣,也是文人们所关注。有轻快流利的调子,清脆婉转的音节。或随飞随鸣,如仙音飘坠;或幽栖低唱,若喁喁私语。这是天然的音乐,也是天然的乐谱。所以在诗文中,诗人往往以“语”字形容它的唱鸣: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新居,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年去年来来去忙,春寒烟暝渡潇湘。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栋杏梁。现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郑谷《燕》)

“一别天涯十见春,重来白发一番新。心知话尽春愁处,相对依依似故人。”(李纯甫《燕子》)

“江南燕,轻飏绣帘风。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颉颃恣西东。王谢宅,曾入绮堂中。烟径掠花远,晓窗惊梦语匆匆。偏占杏梁红。”(王琪《望江南》)

5.关于燕子的迁徙,诗人欧阳解曾经说:“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

“双燕今朝至,何时发海滨。窥人向檐语,如道故乡春。”(徐壁《春燕》)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刘子晖《燕子》)

6.双燕也有分离的时候,但这不仅仅是燕的惆怅而已:“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朱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柏梁失火区,因入吴王宫。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李白《双燕离》)

7.对于小燕子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喜爱。“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的北宋王令对燕子有厌恶之感,曾作《诋燕》诗:“金屋人娇奈燕何,暮帘好卷放来过。今年已见燕无数,何况明年燕更多!”被誉为元代基督徒大儒的马祖常先生也写过《消燕》讽喻诗:“风雨池塘斗颉颃,春来秋去一生忙。世间多少宽闲境,辛苦营巢傍屋梁!”借“傍屋梁”之燕,揶揄嘲笑那些趋炎附势之徒。这里燕子似乎是无辜的。

8.提起燕子人们总会想起杨柳,诚以蹁跹轻扬的燕子,和依依袅袅、疏朗柔嫩的柳枝,风韵完全类似:

“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去应逢阿母,来莫害黄孙。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李商隐《越燕》)

“镇日双栖向画梁,有时飞去为谁忙?得泥趁暖添芹垒,掠水因风贴柳塘。语重唤回芳草梦,舞轻时冒落花香。五陵年少伤春恨,书系红丝拟寄将。”(葛起耕《赠燕》)

于是燕子与杨柳,不但是诗歌中常见的字眼,而且是国画常用的题材:大概画燕子必以垂柳为背景,画杨柳总以飞燕为点缀,好像二者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样的画,多至不可胜数:

“绿柳下依依,差池元鸟飞。蹴花随别骑,衔絮点征衣。隋渚晴烟暝,章台夕照微。衡门相托久,应傍主人归。”(王褒《题绿柳紫燕图》)

近代的丰子恺先生,以漫画于时,而尤其擅长用疏淡的笔致,描写“翠拂行人首”、“月上柳梢头”、“帘外双燕归”等诗境。俞平伯先生说他是“丰柳燕”,“丰柳燕”这个雅号,丰先生或许也是乐于自认。

人们对燕子的描述,余音袅袅,不绝于诗文,这一切无不寄托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对和谐生活的追求,这一首首呢呢喃喃、低回婉转的诗文,与其说是对人燕之情的昭示,又何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维系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颂歌。

摘要:燕子是中国古诗文中常见的文学意象,与传统文学有诸多联系。系统梳理古诗文的有关燕子的描写、论述和评价,有一定的认知意义、审美价值和欣赏功能,所举材料的描写均体现出燕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燕子,诗诗文,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燕子的诗句 篇12

小燕子和小树是好朋友,小燕子天天唱歌给小树听。小燕子在将要飞去南方的时候,答应了小树的请求——明年春天回来唱歌给小树听。

时间像飞箭,转眼间春天便到来了。这里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百鸟翩翩起舞,各种动物都出来了。

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她找她的朋友小树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于是,小燕子便四处寻访,最后她只找到小树做成的柴火。她,就在柴火前唱起了去年唱的歌:叮叮咚,叮叮咚……

小燕子唱完了歌,又对着柴火看了看,就飞走了。

小燕子飞回了以前的家,想起去年她给小树唱歌,小树那投入的表情和他们在一起快乐的时光。眼泪便一滴一滴地流下来。她下决心要植树造林,还要想办法阻止人们砍伐树木。

鸟儿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挖了许许多多的小洞,把一粒粒树种埋上,浇上水,鸟儿忙到很晚,累得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第二天,小燕子的周围长出了一株株嫩芽,活像一个个小妹妹。

小燕子呆呆的坐在那里,高兴得不知什么是好!忽然,一棵棵小芽迅速长了起来,不一会儿,这里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森林,一棵棵树高大茂盛,枝繁叶翠。

这时,人们又来砍树,但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棵棵树郁郁葱葱,树上长了很多红红胖胖的人参果,在枝叶间嘻嘻哈哈地荡来荡去,好自由啊,好快活啊!人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的亲人……

人们的心一下子沸腾了!他们丢掉了锯子。

从此,人们不但不砍树了,而且忙着种起树来了。

我与燕子的故事 篇13

当春天来了,一切恢复,地球弹回,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他们是春天的使者,春天的象征。每当我看到那种活力的形象的燕子,我会想起我,在那件令人难忘的事情之间吞噬。

我的祖母在国内,当我很年轻时,我几乎每个星期去祖母去一个快乐的周末。当我还年轻时,我对许多小动物,小蜜蜂,蚂蚁...感兴趣,当我可以和他们谈话,即使我知道他们不能理解我说的话。在我祖母房屋下的屋檐下,有一个燕窝,里面有两只燕子喂养燕子。我真的很喜欢燕子的声音和活泼的身材,特别是黑色的羽毛,剪刀像尾巴,很可爱。他们有时是翅膀,有时靠近地面快速通过,有时飞到我们的头,叽叽。to地唱一首快乐的歌。

它来到春天,燕子从南方回来了。星期六,我来到我的祖母,到了门口,我看到一只孵出只有两三天的燕子从巢里掉下来。它的父亲和母亲出去找食物,及其兄弟姐妹 也不会飞,更不用说保存它。那只小燕子挣扎在地上的痛苦,我看着它看起来,心痛。我小心地走了,把燕子交在一起,冲入房子,在毯子上吞下,我仔细检查了燕子的身体,然后找到药箱的家,拿出绷带和糖浆我先把糖浆与棉花均匀地放在燕子的腿上,然后把绷带有点围绕受伤的地方,把它放在棉花篮子里,把地板,把它放进院子里。我回到厨房,和我的祖母有一点小麦。这时,我看到小燕子的父亲和母亲在天空中徘徊,他的嘴不时地发出低低的哭声。我认为他们应该寻找小燕子。在篮子里的小燕子不时地发出哭泣的咕umble,好像回答了父亲和母亲的哭泣。我把麦子放在燕子前面,但小燕子没吃。我不明白,没有理由忽略它。

第二天,我想给燕子绷带,看到昨天的小麦完整放在那里。我去问我的奶奶,我的奶奶说:一些野生动物宁愿死也不想失去自由。然后,奶奶叹了口气,去上班。我有点不愿意,但还是 叫爷爷搬到梯子,小燕子回到鸟巢去。小燕子的父亲和母亲在屋檐下对我喊道,好像我感谢了我。我的心终于缓解了。

我祖母的暑假看着飞行的飞鸟,几个月前,我没有帮助小燕已经恢复健康,并学会了飞翔。

又见燕子飞 篇14

小时候, 在我家的房檐下有一个燕子窝, 里面住着两只燕子。每天看着它们飞进飞出, 我的心里很是快乐。后来这两只燕子家里又添了新成员, 但是我只闻其声, 从未见过。那时的我总想看看那小燕子什么样, 妈妈就是不同意。

有一天, 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 让我在家里看门。我心想:机会来了, 正好我可以去看看小燕子了! 我飞快地跑到房檐下, 顺着梯子爬了上去, 没看到那两只大燕子, 只见一只小燕在窝里。它长得好小哇!我越看越喜欢, 便把它拿了下来, 喂它吃食物。我发现那只小燕子爱吃面包渣, 便多喂了它一些。起初我还想把它送回去, 后来看它那么可爱, 就把它留了下来, 没有把它送回属于它自己的家。怕爸爸妈妈发现, 我把它藏在了阳台上的一个纸箱子里。爸爸妈妈回来后, 我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左等右等, 好容易等到他们去午睡了, 我赶紧溜去看小燕子。

到了阳台上, 打开小燕子藏身的箱子, 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小燕子死了, 它的尸体已经变凉了。我后悔极了,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这时, 我听到两只燕子在哀啼。我看见两只老燕子在窝边焦急而难过地叫着 , 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那两只燕子在院子上空盘旋、哀啼了好久好久才离开, 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每当看到燕子, 我都后悔不已, 总是在心里默默地说:小燕子, 你原谅我吧!

看见燕子想起那只小燕子, 扣题自然。

简单介绍故事的起因:自家屋檐下有个燕子窝。

看小燕子, 藏小燕子。表达真实 , 描写具体。

小燕子死了, “我”后悔不已。感情真实流露。

燕子和天空的爱情 篇15

外公说,外婆就是他的燕子,叽叽喳喳,活泼可爱,带给他幸福和快乐。

在旁人看来,外婆是个白发苍苍、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可我知道,她“内力深厚”,是“狮吼功”高手。无论何时只要她大喇叭似的嗓门一出声,外公定乖乖听命于她,她说往东外公绝不敢往西。

别人看起来,外公是个矮小精瘦、软弱无力的老人。可在我眼里,他是怀有少林“金钟罩”绝技的高人。接招外婆的“狮吼功”,他永远如定海神针般波澜不惊。他讷于言而敏于行,对外婆交给的任务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和外公饶有兴味地在阳台上坐着喝茶。突然,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擂门声,外公说:“不好,老太婆回来了,我得赶紧去开门!”没等我反应过来,90岁的外公已起身向门口奔去。门刚打开,80岁的外婆就冲外公怒吼:“你开个门也这样慢,想把我一直关在门外啊……”

外公一点也不惊慌,笑眯眯地运起 “金钟罩”神功,对外婆的怒吼照单全收。不一会儿,外婆鸣金收兵了。

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一向身体硬朗的外公感冒发烧被送往医院,外婆非得跟着去。在医院,外婆细心地为外公洗脸擦身,端水喂饭,静静陪护在身边。无论妈妈、舅舅怎样劝外婆回家休息,她都不肯,红着眼睛坚定地说:“老头子病不好,我不回家。”

两天后,外公身体康复出院了。刚回到家,外婆又开始对外公使出“狮吼”功夫。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外公:“外婆是爱你的,你为什么这样怕她呀?”外公捋了捋稀疏的白发,很认真地对我说:“嘘,我只是让让她!”

听妈妈说,外公和外婆当初是经人介绍认识的,见面三天后就结婚了。当时他们根本没什么机会谈情说爱,但至今已共同生活了整整60年。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没有亲昵的举止,却一直不离不弃,相伴相依。谁能说这不是人间最真最美的爱情呢?

燕子的外形作文 篇16

人们常说是燕子剪出了美丽的春天。你看,它背着小剪刀,飞过冰封的小河,小河哗啦哗啦地唱起欢快的歌儿;它飞过柳林,柳树抽出嫩绿的枝芽;它飞过农民伯伯的桃园,桃树绽开粉红的花朵。

燕子是个精巧的建筑师。每年春天,它都飞回来,在屋檐底下修建爱巢,燕子妈妈和燕子爸爸,一个衔泥,一个衔草,把它们的小窝建得又结实又漂亮。

燕子还是个捕捉害虫能手,它的捉虫本领很高,能一边飞一边捉害虫。据说,它每天能捉500——600只害虫呢。

燕子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保护燕子的作文 篇17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在门口玩耍。突然,我发现有一只受伤的小燕子掉下来了,连忙跑过去把它捧起来,“好可怜啊!你的妈妈呢?我先带你回家吧!”于是,我抱着它往家跑。

回到家,我从柜子里拿出药盒,把里面的纱布胶带缠在了小燕子受伤的脚上。

时间慢慢流逝着,小燕子也在我的照料下一天一天康复了。

小燕子终于痊愈了,我着急的心情也平静了下来。小燕子该回它真正的家了。

燕子的诗句 篇18

众所周知, 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是获得真正的言语智慧。那么, 就一个具体的文本来说, 怎样教才能使学生获得言语智慧? 应在充分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上下功夫。那就必须深入研读文本, 细细咀嚼文本语言, 悉心体味, 发掘内蕴。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我试图在两个向度上开展语文教学探索: 一是发掘这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 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 二是遵从语文能力背后的规律, 把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 将理解文本内容与发现文本表达和谐统一。因此, 我把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感情朗读课文, 感悟燕子的外形美和它给春天带来的许多生趣;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绘景物以及精心构思的写作特色。努力将这两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落实。

一、在一“增”一“减”中, 尽显文本语言的精妙

优美散文的欣赏指向审美, 而审美是以文本为依托的。文本的特性要求阅读教学要运用多种手段, 帮助学生去感知美、领悟美。要真正透过字面, 赏出美点, 品出个性, 领略文本语言的精妙。

精读课文第一段, 在感悟燕子外形美之后, 我告诉同学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特征, 寥寥几笔, 就生动地表现了小燕子的外形美。紧接着, 我让孩子们将假托的一位学生写的燕子外形片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一个圆溜溜的脑袋, 一对清澈明亮的眼睛, 一张尖尖的小嘴,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与课文作比较, 说说是学生加了内容的文章好, 还是原文更好, 并说明理由。孩子们通过比较感受到作者写得更好, 因为他写的小燕子的特点是它独有的, 而小朋友补充的三个特点是小鸟们共有的, 没有多大意义。我将孩子们的体会加以提升:作者是选取了小燕子身上三个最显著的特征来写的, 使小燕子的形象特别鲜明, 而增加的部分是小鸟们共有的特点, 没有特色, 反而冲淡了小燕子的形象。从而明了观察描绘的宗旨———抓住显著特征。

学习第二段, 先请学生找到作者选取的春天的景物: 微风、细雨、柔柳、嫩叶、草、叶、花, 接着将我缩写的三个句子“二三月间, 微风吹拂着, 细雨从天上落下来。柔柳展开了嫩叶。草, 叶, 花, 聚拢来, 形成了春天。”与作者写的逐句比较,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依次表现了春风的轻和春雨的细、柳条的数量之多和柳叶的色彩之嫩、花草色彩的斑斓以及春天无比的烂漫! 并随交流逐次将三个与之意思相匹配的古诗句与每一句话一一对应来吟诵———“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使春的美融入了诗意, 更令人无限回味。

在这一“增”一“减”的比较中, 学生充分感悟到: 作者的语言更加精妙, 无论写得简约还是细腻, 都是紧扣景物的特征, 都将景物表现得更加富有特色, 富有韵味。

二、在“比较”“追问”中, 探求文本构思的精到

文本结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点, 每篇课文在其谋篇布局上都有一定的特点, 它传达了作者在表达上的目的、意图。精读文本, 只有把握好谋篇构段上的特色, 才能深入品味文本构思的精妙。文章在谋篇布局上颇有特色:从全篇来看, 本文作者先写燕子的外形, 再写美丽的春光, 最后以飞行和休息这一静一动的对燕子活动的描述, 展示了燕子给春天带了的无限生趣。从构段来看, 第三段无疑是全文的最大亮点。因此, 我带领学生对第三段用心入情地去进行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着眼点的感受、理解、丰富, 充分领略本段作者的精巧构思, 获得作者的语言智慧。

首先, 我引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这一段作者都在写小燕子飞行的“轻快”, 却要写两个场景, 可见这两个场景一定不一样, 那不一样在哪里? 学生经积极思维后充分比较, 发现了这两个场景的第一处不同在“燕子飞行的姿态”:第一个场景中的燕子是“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 第二个场景中的燕子是“横掠过湖面”。一个“斜掠”, 一个“横掠”, 更体现了燕子的“舞”姿曼妙。第二处不同在“表现燕子飞行轻快的侧重”: 第一处侧重写“快”, 说在短短的“‘唧’的一声”里, 燕子就已从“稻田上”飞到“柳树下”了, 作者用那“唧的一声”来衬托燕子飞得轻快; 第二处侧重写“轻”: 说燕子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 小圆晕就一圈一圈荡漾开去。作者用它们漾出的小圆晕来烘托燕子飞得“轻”。我引导学生明了: 作者在这段文字里以一个“声”、一个“形”, 烘托燕子飞行的特质, 给我们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美感。这就是作者精到的构思。

紧接着, 我追问:作者写燕子的飞行, 除了表现了“轻快的特征”外, 还表现了燕子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同学们就本段换一个角度思考, 就有了意外的收获, 意识到本段还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一是边飞还要边叫, 好像在说“瞧我飞得多快呀”; 二是横掠过湖面还要冒险沾一沾水面, 炫一炫飞行技巧。作者对小燕子飞行的描写实际上印证了第一段中所写的燕子的一个特点———活泼机灵。课文第一段中的外形特征无法说明燕子的活泼机灵, 作者在描写燕子的飞行中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燕子的个性元素, 使得文章前后照应, 不可谓不精到。

三、在以“文”幻“诗”中, 领略文本意象的精致

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蒋寅先生认为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传递给读者的是阅读趣味。本文的第四段, 作者以一连串美妙的意象表现了燕子休息时别样的情趣。我先让学生细细欣赏作者由“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触发而创作出的绝妙意象:那电杆之间的细线是五线谱, 那休息的燕子是音符, 那小燕子正在那天然的五线谱上谱着一支春天的歌。在图文对照的品味中, 学生获得了一份形神兼备、音画结合的独特意象, 无不陶醉其中而欣欣然。接着, 我让孩子们体会这里的“痕”比“条”“根”等量词好在哪里? 他们感悟到: 因为电线又远又高, 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丝若有若无的痕迹, 所以用“痕”更加传神地表现了细线的独特韵致。最后, 我赞叹道: 作者以蓝天作背景、细线作谱子、燕子作音符展现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曲谱, 真是如诗如歌。顺势出示了将本段文字变成的一首小诗, 请同学们配乐吟诵, 在一遍又一遍的动情吟诵中再一次倾情品味作者信手拈来的意象的无限韵味:“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四、在“舍弃”“坚持”中, 适度体味文章的主旨

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产物, 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 乃至作者为文的处境都会成为深入解读文本的通道。作家的写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创作环境、特定的写作心情……这一切, 决定了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常常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得作者之用心”, 这样的解读才会更为真实丰满而深刻的。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以及前人对作品的评论无一不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因此, 通常我们会把握文本的背景, 把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境还原”。这样, 可以使阅读的体验更加丰富, 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

原本设想将《燕子》与原文《海燕》相比较, 再将作者的写作背景给孩子们做详细介绍, 体念作者这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离家是几千里, 离国是几千里”的海路上, “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时从内心喷发的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但是, 以中年段孩子的思想认识水平, 要明白近一个世纪前的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 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历史, 是有些勉为其难的。更何况, 那也将无形中抹杀掉文本原已带给孩子们的美好与乐趣。

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厚重的情感固然是我们应该把握的, 但是节选的文本本身并没有流露这点。课文中, 充盈着的是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燕子的喜爱。因此, 从文本的角度出发, 从编者的立场出发, 兼顾中年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我认为在主适合。

摘要:语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获得真正的言语智慧。那么, 就一个具体的文本来说, 怎样教才能使学生获得言语智慧?应在充分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上下功夫。那就必须深入研读文本, 细细咀嚼文本语言, 悉心体味, 发掘内蕴, 运用巧妙的方法, 引领学生学习语言, 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 探求文本构思的精到, 领略文本意象的精致, 适度体味文章的主旨, 力求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传神的语言,可爱的燕子 篇19

小燕子可爱的外形特点。第一自然段写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简简单单一句话,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面到后面,条理清晰,笔墨干净地让小燕子“黑色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这一漂亮、可爱的外形特点跃然纸上。这一客观静态,给人以生气勃勃之感和美的享受。其中“活泼机灵”一词,既强调了小燕子生动自然、毫不呆板、富有灵气的特点,蕴含着作者对燕子十分喜爱的感情;同时又是统摄全篇的关键词,为下文描写燕子的活动作了准备,给人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小燕子可爱的生活环境。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一幅迷人的“春景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里,“微风”之“微”,“吹拂”之“缓”,“毛毛雨”之“细”,“洒落”之“飘逸”,极言春风之“轻”,“柔柳”之“柔”,“嫩叶”之“嫩”,“鹅黄”之“艳”,极言春意萌发,万物复苏之“崭新”。还有,那青草、那绿芽、那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万物复苏,百卉争妍,绚烂蓬勃的动人春景。一个“赶集似的”,写尽了春天各种景物犹如有灵性的人儿,风尘仆仆,千里迢迢专程赶赴春的盛宴。“红杏枝头春意闹”,在这“万象闹春”的美好环境中,活力无限的小燕子从南方欣然归来赴会,使春光更加明媚动人、生机盎然,小燕子更加灵秀、可爱,这一切也流露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燕子可爱的活动姿态。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绘了小燕子可爱的活动姿态。其动态——“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句中的“斜”“掠过”“横掠过”“沾”等词语,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特点,尽显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给人一种轻快、敏捷的美感和动感;其静态——“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在此,一幅恬静、温雅的燕子休憩图叩动着我们的心扉,它有形、有色、有声,实在美不可言。特别是“痕”的妙用,蓝天下的电线杆显得淡远朦胧,更见燕子的玲珑纤巧和可爱。小燕子飞行和停歇时的不同姿态,构成了文静优雅、意境优美的画面,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中见静,静中含动。这样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得文章既飞扬灵动,又耐人寻味,给人无尽的美感和遐想。

【快乐思维】

上一篇:拼搏的议论文作文700字下一篇:渗透测试技术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