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为了谁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是谁,为了谁(通用13篇)

我是谁,为了谁 篇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我对党的群众路线又有了新的认识。先来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吧。

我叫***,29岁,是基础教学部的一名教师。生活中我是女儿、是姐姐、是朋友;工作中我是老师、是同事、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一名普通教职员工。众多角色,共同谱写着我的生活,其中让我觉得最光荣的身份是——党龄9年的中国共产党“老党员”。是的,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从未刻意强调过党员的身份,但中国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却早已深入灵魂。

作为一名党员,究竟要做什么,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靠谁来完成我的使命,我一直在摸索,现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我明确了一个信念:

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

这话并不是口号,同事、学生、朋友,不同的身份,同一个称呼,群众就在我们身边,为了他们,我甘心奉献。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一直本着乐于助人的原则,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人解决困难。同时作为一名老师,一名辅导员,我更是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教书育人的本职践行着“一切为了群众”这个原则。学生生活费不够了、和同学闹矛盾了、学习跟不上进度了、感情上出问题了等等等等,这些事情看似琐碎,但在我眼

里它们都十分重要,都需要我及时进行排解,每当问题解决后看着学生们轻松的表情,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谁,为了谁 篇2

“为了谁”是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说, 第一, 要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路线、政策放在首要地位, 把广大师生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引导广大教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 引导广大学生爱党爱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力量。第二, 要始终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之四大任务做宣传、造舆论、树典型、鼓干劲,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鼓舞广大师生士气, 凝聚全校干群力量, 万众一心上水平、一心一意谋发展, 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第三, 要紧紧围绕学校、学者、学术、学生、学风等, 反映广大师生愿望, 倾听广大师生利益诉求, 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依靠谁”是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动力源泉和生命力所在。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之树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师生之中才会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只有紧紧依靠他们才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拥护, 才会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第一, 广大师生是高校舆论工作的主体, 既要充分尊重广大师生意见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舆论工作者要深入广大师生之中倾听意见、探索方法、搜索素材、发现典型, 贴近生活、贴近师生, 用师生听得懂的声音、看得见的身影、学得到的榜样去教育师生、感染师生, 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讲述师生故事、激发师生热情。第二, 坚持由群众评判,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 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 都要注重群众评价, 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只有得到师生的认可才能提高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我是谁心中的桃花 篇3

到了婆婆家,一大家人团聚了好不热闹。婆婆把我推到了专门为我和阿文准备的房间里要我休息,说我有身孕了,不要太累了,我说,其实我一点都不累。婆婆笑着说要为我烧几个地道的湖州菜。阿文自然是和他的哥哥姐姐在一起聊天。我感觉,婆婆一家人待人非常和气,没有给我陌生和隔离的感觉。吃完午饭,在床上休息了一会,阿文他们要上山扫墓去了,考虑我身体不方便,大家不要我上山去,阿文就送我到他的外婆家。

阿文的外婆就在婆婆家不远的小区,自己一个人过,婆婆常常过去照顾她。80多岁的外婆见到阿文激动地哭了,埋怨阿文不常常来看她,再不来看她就见不到她了。阿文抱着外婆的肩膀,也流了泪。阿文总是对我提起外婆,他说,其实他和外婆是最亲的。阿文把我拉到外婆的跟前,对着有点耳背的外婆说:“您的孙媳妇!都有小宝宝了,您就等着抱重孙子吧。”外婆打量着我问阿文:“是小嘉?她是小嘉?”阿文连忙说:“她是李娅,叫李娅。”阿文的神情很不自然,我能感觉到肯定是和小嘉这个人有关系。外婆看着我笑,我也对着她笑,她很和善。

阿文走了,我留下来陪外婆,我们很随意地晒着太阳,聊着天,外婆拉着我的手,端详着说:“你长得真像小嘉,阿文不说,我真的以为你是小嘉。”“小嘉?她是谁啊?”我敏感地问。“阿文的女朋友啊!他们是一起长大的,那年阿文暑假回来带着她在我这里住了好多天哦。后来,那个女孩怀了阿文的孩子,怕学校知道,他就带小嘉回来,被他的爸爸妈妈臭骂了一通,他赌气带着小嘉跑到一个私人的诊所做手术,没有想到,大出血,小嘉死在手术台上了。阿文伤心地砍掉了自己一截小拇指……”

外婆说到此,伤心地流了泪。

我瞪大了眼睛听着,如果不是这个有点老得糊涂的外婆和我唠叨这些,也许永远没有人告诉我阿文的从前。难怪他总是不愿意说自己的小拇指是怎么回事,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小的时候和伙伴玩的时候不小心砍掉的。

阿文认识我的时候,已经30岁了,他的话语不多,很沉默。我一直猜想,他肯定是受到过感情伤害,30多岁才结婚的男人,没有过往是不可能的,这是我开始就明白的,但我更愿意理解为他是寻找了30多年才找到我的。

可是,当外婆颤颤悠悠从一个柜子里拿出一本旧相册,让我看那个叫小嘉的女孩的照片时,我惊呆了,那不是自己吗?她怎么和我长得那么像!一样的脸型,一样的发式,还有几乎一模一样的笑容。她站在前面,阿文从身后抱着她的肩开心地笑着,很亲热的一对。外婆说,阿文自那以后,就不怎么喜欢说话了……

其实,阿文他们说的那个山上并不怎么远,也不高,只是个小丘陵。在墓地,我不怎么费劲就找到了小嘉的墓碑,因为在她的墓碑前有一束开得烂漫的桃花,一定是阿文刚才放上去的。

我默默地立在那里,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阿文见到我第一眼的时候就说我笑起来很好看,为什么他会时常看着我却爱走神,为什么他不喜欢回湖州,为什么我说怀孕了,不如把头发剪了,他却反应强烈地要我留着长发,还有阿文的妈妈对我那么好,也只不过是想和儿子缓解关系……所有的人心里都明白,阿文爱的是小嘉,不是吗?他们不让我上山,不就是怕我知道,那里还有一个小嘉嘛!

阿文和那个小嘉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的爱情,我不知道,可是阿文多年以前那样决绝地砍掉自己的手指,足以说明了他把小嘉看作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了。而如今,那滴滴的鲜血已经慢慢渗透在了片片桃花之中,桃花的娇艳分外刺眼。

我真切地感觉到阿文爱小嘉有多深了,深到他千辛万苦地在人海中找到了我,一个看上去和小嘉长得一样的女人,这是多么不容易!而我,又是什么呢?一个替代品?可是,这对我是多么不公平!那一刻,我完全迷惑了,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不知道自己在他的心中占有多大的位置,我不知道自己身上和小嘉相像的成分有多少,我更不知道今后会不会讨厌自己的这张脸。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篇4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我个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想干事,干成事、干好事,才能称得上是“为群众”,依靠谁?——切依靠群众。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做好人社工作。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

我是谁?——我是人民的公仆。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发言 篇5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再次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专题大讨论,是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指示精神,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 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从写入党章的那一刻起就从未改变过,群众路线永远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但随着我们党执政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发生变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越来越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党总结的“四风”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成为新时期、新条件下摆在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面前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总有一种感觉,在现今各种媒体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听到看到的问题多了,这些问题因为报道的是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反映的是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而被放大或显得较为突出。比如留守儿童问题、城管执法问题、环保问题、或是因上述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更有甚者,网络上经常出现反映党群干群矛盾的话题,无论真伪,大多数总是不加核实就站出来指责我们的政府或干部,这种现象反映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这是

1很危险的。而让我们感到更大的危机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敢直面这些问题,一再地推脱、推诿,甚至不理会民意,远远地脱离了群众。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谁”的问题,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是根本。党章中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只要手上有一本党章,照本宣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重温党的宗旨,让“为了谁”这个问题在思想深处扎根,通过不断地学习,在思想上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确有必要。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它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因此,必须时刻牢记,共产党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今,西方敌对势力,甚至国内都有一些言论,臵疑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而我们党也正是用党的群众路线来回击这些言论,从我们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代表着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建立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这是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

“依靠谁”的问题,就是我们党执政根基的问题,是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人民则将一事无成。”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与法宝,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执政的法宝。如果得不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我们党就真的失去了执政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回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提出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党所有成绩的取得、信心的树立,除了归功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高超智慧,还要归功于8000多万党员在党中央领导下的无私奉献,更要归功于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造美好家园,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要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味。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是谁”的问题,就是个人摆正位臵的问题,是前提。我们党的组织是由共产党员个体组成的,我们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是靠每一名党员的贯彻执行而得以实现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察秋毫,看到了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党员队伍中出现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针对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如果不时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可能染病而不自知。就好比一个人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一个细胞生了病,不及时治疗,就会传染给其他细胞,最终导致整个肌体染病。

我是谁,为了谁 篇6

——上塘镇立新村村委会副主任 刘秦龙

通过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大讨论,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感悟深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政治宝库,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思想之源。它为我党今后工作传真经,我们每一个党员一定要好好学习,切实贯彻到实践中去。“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每一个“谁”都意义非凡,构成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金“三角”,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端正角色认知。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回答好“为了谁”,是为了我们能够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是为了搞清楚为谁服务、为谁谋利这个根本性方向性的原则问题,是为了始终坚持我党的宗旨和性质、时刻提醒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立党之本。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解决群众问题、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选优评差、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我们日常的各项工作能够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从而使我们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永远成为群众最坚强的靠山。

二、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作为一个党员,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贴心人。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必须有感情。我们对人民群众要深怀感激之情;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要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命运、心连心。要真心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掌握群众所思,从群众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动力和方案,和群众一起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给党员干部角色定位并 使我们党像父母一样宠着群众,像情人一样爱着群众,像兄弟一样帮助群众。惟其如此,我党才能筑牢“人民群众”这座永远的靠山,才会在前进的征程中,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是谁创造了武术? 篇7

譬如挑担时,如果挺起胸膛站着不动,是不是感到担子的分量很重?反之,含胸拔背,利用步法的行进,身形的超落,你可以感觉轻快很多,减少了体能的消耗。所以,五行拳经云:“行如槐虫,起挑担。”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铁匠打铁是怎样抡大锤的?首先,脚要踏地;其次,将脚的蹬力由腰贯至握锤的手;锤在空中运行时,身体和手臂尽量放松;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就是当锤砸击铁件时,要向锤头贯力,而不是任由锤头作自由落体运动。太极拳中高探马的发力方法大概于此不无关系。

当你用平锨铲土时,你是不是会用前腿的大腿抵住前手以图省力?武林前辈可能由此悟到太极拳补手动作。

推车时的用力方法,与内家拳的发力颇为相似:脚要蹬地,背要弓起,手臂顶力。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农民在使用长把农具工作时用力的瞬间,是双手握把不动呢,还是前手手回滑把?答案是前者。由此可见,我们在用中平枪时前手向回滑把,是不是可能又悖于实战需要?事实上,一些流派的中平枪(如五行擒枪)是不滑把的,而且用铁杆枪,以便于发力、导力。再由此观察,你见过樵夫用软绵绵的柴刀去砍树,农民的镰刀碰到稻草便弯曲吗?

事实上,还有很多在劳动中所运用的技巧被用于武术,例如杠杆原理经常被用于擒拿;斜面省力的方法可以由“错”字诀中领悟;力偶会于摔法中见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有助于加强相持中的力量……所以,说为了生存而劳动又在劳作中创造了武术一点都不过分。

记得在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负重,渡河不如舟。”这首诗的本意是人无完人,不可过于苛求。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理解,那便是适用于一种工作的能力,未必就完全运用于另一种工作。鹿善跑跳,却敌不过猎豹;野牛力大,却斗不过狮虎。其缘由便在于各有所长。以此推论,劳动技能在向技击转变的过程中,也应作一些修正,它们大体上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应当磨利爪齿。开口与劳动工具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适用于攻击的锋利,而且这种锋利是直接指向对手的,即所谓杀伤力;而劳动通常仅仅是对劳动对象的加工整理,而并非为了摧毁它。

其次,劳动对象主要是物,而技击的对象是人。物没有意识,且其性质大体相同,劳动方法可以执一驭十;而人是有意识的,不同的人在精神状态、技击能力等方面差别极大,且人是有思想、会学习、善变化的,因此,技击的方法也当因人而异,斗智斗勇,富于变化,这种对抗性、博弈性是劳动中所缺乏的。

再次,技击较劳动更需要速度。快速移动既是为了攻其不备,也是为了闪展腾挪,因此,武术中的步法、身法是非常关键之处,它既与劳动时有较大的差别,也是易为某些习武者所忽视的地方。

又次,劳动时的发力角度一般多为“正”,而武术的发力角度多走“隅”。劳动的发力节奏多为规律性的,而在技击时则有意使发力节奏不规律。劳动的运动轨迹大多平缓圆滑,而技击时的运动轨迹则力求变化,以使对手防不胜防。

最后,劳动的最终目的是惟一的、固定的,例如制造一枚钉子,就是一枚钉子,而武术在战胜对手这个前提下,却可以分化出多种方法,因此其具体目标可以是多样化的,击头、锁颈、撕耳、挖眼、折臂、踹膝、踩脚……随曲就伸,因地制宜,如长山之蛇,无所不用其极。

懂得劳动创造武术的原理对于研究武术是极其有用的,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挖掘新的武术技能,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检验我们已有的,甚至是习以为常的武术技法是否真是最佳的?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余地?

一个直拳打在沙袋上,沙袋只是微微一晃。如果我们在劳动时,想使这个悬挂的沙袋做大幅度的摆动,我们会怎样用力?

散打时抱住对方的腿,却又摔不倒对方,这时如果你抱住这样一个工件,想将其移出,你应该如何用力?

在摔跤时为什么有时单纯用力偶或杠杆的方式扭摔对手却不奏效,甚至为对方所乘?其原因可能在于完全照搬了劳动技能,而缺少向技击方面的转化。

我是谁,为了谁 篇8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13日电 结合前段时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当前正在进行的正风肃纪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我拜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求是》上发表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文章。

看了这篇文章,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感悟深厚。这篇文章,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政治宝库,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思想之源。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端正角色认知。回答“为了谁”的问题就是端正目标认识,搞清楚我们干事业、做工作、创政绩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给党员干部角色定位并使我们党像父母一样宠着群众,像情人一样爱着群众,像兄弟一样帮助群众。惟其如此,我党才能筑牢“人民群众”这座永远的靠山,才会在前进的征程中,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一、准确把握身份定位

“我是谁?”这是三个谁中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是谁?”要解决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如何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位置,端正工作态度的问题。如果连自己是谁都没有搞清楚,而去大谈为了谁,依靠谁,我个人认为,无论说得多漂亮,谈得多深刻,那也不过是空谈,甚至是无稽之谈。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只有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不断锤炼党性,纯洁思想,提高修养,才能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也才能做到临财不贪,临色不乱,临危不惧。?

我是谁?——我是一名现役军人。军人,是祖国最忠诚的儿女,军人是时代最可敬的英雄,军人是真正无私无畏的勇士。昨天,他们曾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浴血奋战,无比英勇,战功卓著,青史留名。今天,他们又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守岗位,扼制战争,仁义为民,守护和平。祖国有灾,军人总是临危不惧,死神面前军人也从不后退半步。只要是人民群众需要,再苦再难军人也绝不眨一眨眼睛。

我是谁?——我是一名消防兵。作为一名时刻面临着生与死、血与火考验的专业化救援军人,当国家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不计得失,竭诚奉献,正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无论在灭火救援、还是在监督执法中,时刻做到百折不挠、敢打必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筑起坚实的消防安全屏障。

二、准确把握力量源泉

依靠谁?——一切依靠群众。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扎根在人民群众中间的现役部队,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依靠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消防部队领导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现代化的灭火、抢险救援作战,离不开先进的车辆、装备;复杂的应急求援离不开多部门的紧密合作;火灾防控离不开多部门的密切配合,综合来说,消防部队的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消防部队保一方平安,我们是驻地的一员,必须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完成我们的圣神使命。

依靠谁?——充分依靠部队官兵。一只部队的战斗力来源于每一名官兵,就像一场灭火战斗,只有指挥员没有战斗员、驾驶员是无法展开的。我们只有充分地依靠部队的每一名官兵,才能使日常的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才能成为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集体。

三、准确把握行动方向

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我个人认为,如何“为”才是关键。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群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甩开膀子为群众?其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如果是蜻蜓点水,光把群众挂在嘴边而非心里,光喊破嗓子为群众,而对群众疾苦漠然视之,淡然处之,那就不可能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是搞成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甩开膀子干,干成事、干好事,并坚持到底才是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才能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结合消防工作,就是为保一方平安,为让群众满意。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慢慢悠悠、嘻嘻哈哈,还是赴汤蹈火、舍生忘死;在火灾、事故面前,我们散兵游勇、猛打猛撞还是训练有素、敢打必胜;在接待大厅服务柜台,在检查、验收现场,我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还是热情服务、讲解细致、廉洁公正。

为了谁?——为让官兵健康成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鲜血液的加入,老兵的离去,年复一年。消防兵们带着稚嫩的面庞来到部队,队部承担着让所有青年同志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近期内蒙古乌海市消防支队老兵殴打新兵事件着实让人痛心,会给处于人生成长期受害者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痛定思痛,反观自己所在的单位,我们的部队管理是否正规,我们的警营文化是否丰富多彩,我们的风气是否健康向上,我们的集体是否团结友爱,我们的集体是否能让所有人有理想、有目标地安心服役。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学习体会 篇9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学习体会

面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觉得,关键是要首先扪心自问:有没有真正想过这个问题?有没有真正想明白这个问题?有没有实实在在地按照想明白的去为了、去依靠了?我们需要的是真想、真的想明白,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去为、去依靠。也就是说,要按照习总书记的“三严三实”的要求,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

一、为了谁?——洗洗澡,净化心灵、找准方向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中开篇就讲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为了谁呢?不言而喻。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毕生追求。我们熟悉许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比如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还有我家乡的吴仁宝,再如我们镇江的张雅琴、赵亚夫等等,都是我的学习榜样。

“为了谁”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是看群众立场稳不稳。要在思想上“洗洗澡”,在心灵上去去垢,看看我们思考问题是不是和群众坐“一条板凳”上,遇到难题肯不肯在群众面前做“一名小学生”,做过的工作能不能让群众那“一杆秤”称一称?因此,怎么为,是否真为、实为至关重要。是三心二意、虚情假意,还是全心全意?是把“为群众”挂在嘴上,还是时刻装在心里?是扯扯嗓子、做做样子,还是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求真务实是一块试金石。对此,我深有体会。现在,每年春节,收到部下、朋友贺年短信不稀奇。但有那么几件事总令我激动。一是前几年一位80岁的老教师大年初一给我电话拜年,使我诚惶诚恐。还有几位退休老师也每年给我电话。因为认认真真帮他们办了些实事。二是每年我会收到一些特殊对象的短信。我不分管丹阳校区已经八、九年了,但每年我都会收到一位后勤临时工给我的贺年短信;我也常常收到一些学生的祝贺短信,今年我收到一位同学的短信,我不知道这位同学姓名、性别,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给别人发贺年短信,要我笑纳。原因是一次与他在微博上的互动,我的真心诚意感动了他。我兼任>护理学院工作虽然只有两个月,我虽然在护理教学工作上是外行,但在征求意见中我看到和听到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希望我多抽时间去,特别是对我的期盼之情,让我倍感责任重大。面对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淳朴的热情,我唯有努力去为他们谋福祉。

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但是我深知,只要你常常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就会时时把你捧在手上。只有真正领悟了群众立场的真谛,才会真想、真愿、真心地服务群众。只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群众才会信任和拥护你。

二、依靠谁?——治治病,提高水平、获取力量

依靠谁,既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依靠谁,就是思想上充分相信群众,工作上一切依靠群众,真心诚意地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获取力量。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历史,就是一部相信和应考群众的历史。在淮海战役中,我解放军中野、华野“小米加步枪”的60万大军,打败了蒋介石的80万精锐之师,靠的是什么?陈毅元帅有个著名论断,就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据统计,淮海战役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当时民工中有句口号:“队伍打到哪里,支前就跟到哪里”。这就是依靠群众取得胜利的最好范例。

解决“依靠谁”这个问题,就需要“治治病”,需要查查自己“不想依靠”、“不敢依靠”和“不会依靠”的病症。山野之中有高人。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饱藏着热情。关键是我们会不会去发现、去寻求、去激发。最近,我常常在反思,我自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尽力在为大家办实事,但是为什么分管部门的同志、联系院系的同志还说我对他们关心不够、为他们呼吁不多?为什么在分管工作上还存在着成效不均衡、特色不明显、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关键还是在“真依靠”和“会依靠”上出了问题。我想,如何做到“真依靠”、“会依靠”?关键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带领群众一块干,一起流汗、一起欢笑。还有一点,就是要主动为群众行使监督权创造条件,真想让、真心让、真正让群众监督。避免做“三拍”干部:拍脑袋关门决策、拍胸脯胡乱表态、拍屁股不敢担当。要带头增强服务意识,在群众“最盼”的地方赢民心,在群众“最急”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怨”的地方改作风。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能让我们依靠。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并积极地去实现,只有真正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并不断地去加深,群众才会真心诚意的让我们依靠。

作为我们学校来说,依靠谁,这个“谁”是谁?是师生员工。对教职工而言,就是要落实到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上;对学生而言,就是要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上。一个教师,承载着多少家庭的幸福和愿望,作为学校领导就更加责任重大了。在学校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牢固确立教职工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聚民心、聚民智、聚民力,形成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培育人才的正能量。

三、我是谁?——照照镜,认识自我、找准位置

解决“我是谁”这个问题,需要“照镜子”、“正衣冠”,需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态度放好、认识搞清,做到“真明白”。

我是谁?“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普通一兵。所以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不能因为当了领导就飘飘然,以为自己有多大本事了,就有颐指气使的资本了,不要有非分之想。

我是谁?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领导干部。肩头有担子,身上有责任。从工作的责任上说、组织和群众的要求上说,人们的评判标准上说,你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就不能把自己不当回事。这里的“当回事”,就是要牢记使命宗旨,履行岗位职责,做好示范表率,真正在发展上成为群众的带路人,在感情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解决群众困难的热心人,在树立形象、取信于民上成为群众的放心人。

我觉得,只有把握住这两点,才能落实好习总书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记得淮安府署(现廉政教育基地)正堂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就是很好的座右铭。

清明前夕,我们在烈士墓前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从当初的入党宣誓,到今天的重温誓词,都说明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在觉悟上要高于一般群众,在工作上要模范于一般群众,在作风上更要严谨于一般群众。

明白“我是谁”,是为了认清“为了谁”,更是为了落实“依靠谁”。我们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四风”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3月份以来,我先后通过主持召开3个座谈会,征求了80多人(次)对本人的意见,其中包括分管部门科以上干部和联系院系主要负责人,卫生护理学院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联系班级的学生。另外,还重点约请了10多名一线普通教职工进行了个别谈心,直接征求到近50条意见和建议。我正是试图通过“照照镜子”这个形式,来看看我像不像人民勤务员,像不像人民公仆,像不像真正的共产党员。同时,通过照照镜子,进一步明确权力谁给的?用权干什么?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为政不失亲民、用权不谋私利。真正做到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心当好勤务员。

是谁误读了孔子 篇10

我作为演讲和颁奖嘉宾出席《品牌中国》高峰论坛时,曾邂逅于丹和易中天,他俩双双荣获了“2006品牌中国年度人物”。易中天调侃说:“‘于’是‘正’的意思,‘丹’是‘红’的意思,‘于丹’合起来解释就是‘正当红’,红运来了挡都挡不住。”易中天的话中,除了“惺惺惜惺惺”之外,仿佛还有一丝妒嫉。但也有人说于丹的不是,曾闹得沸沸扬扬的“十博士”联名“杯葛”于丹事件,便颇有“正本清源”的意味。

他们正告:“于丹误读了孔子”。但古往今来,误读了孔子的岂止于丹一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是对孔子最严重的误读;“尊孔”与“读经”也是一种误读;“打倒孔家店”也是误读。

在海外也有这种误读:1988年,在复旦大学求学时,我曾经躬逢其盛,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的辩题是“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作为反方的我们赢了之后,才知道这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一句语录。孔子思想何以有这种功效?李光耀解释说:“孔子思想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支点。”但据说,李光耀对孔子学说的理解最近又有了新的变化。

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

其实,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理想家。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必须是一个有理想的民族。早在2500年前,孔子的提倡“仁政”、“王道”、“仁者愛人”、“天下大同”的思想与我们现在追求的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不谋而合。同时,孔子也是一个的伟大教育家,他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比我们现在的很多所谓教育家都更深刻。

诸子百家时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鼎盛时期,百家思想的璀璨争鸣照亮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时空隧道。误读典籍对文化的发展而言或许并非坏事,对传统文化最大的破坏不是解构“误读”,而是数典忘祖的“不读”。众人的“各抒己见”本身就体现了对这种思想文化的关注、热衷、肯定和传扬。

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传媒时代,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者”,这正是“接受美学”所讲的“1000个人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从传播学上来讲:“你是什么不重要,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才更重要。”即便如《论语》那样的好产品,如果没有好的传播,也会“养在深闺无人识”。从这一点上来说,于丹功不可没。

我是谁,为了谁 篇11

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

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主题讨论交流会。会议由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局党组成员、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交流会上,大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职责和思想认识,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分享体会。表示要进一步找准工作的目标方向和力量源泉,把握自己在工作上的正确定位,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关注群众及企业对各类商务扶持政策的企盼、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对境外市场的培育等方面的所想所盼,与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主动对接,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外贸人才培训班、争取展会摊位等途径,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及企业解难事、办实事,不断增强服务本领,保持工作激情,在服务群众中树立榜样,做好表率,让群众得实惠,使群众更满意。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发言稿 篇12

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审计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在维护群众利益,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这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人民的期盼。我作为一名审计人员,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回答解决好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审计工作为了群众,首要的是引导群众知晓自身权益所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理应享有分配权、知情权、监督权,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政支出的合理性,政府工程项目的建设造价与质量,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约束。法律赋予了审计的职责与地位,使审计工作者有权利监督财政的各项收支,这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同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正了解群众的诉求,从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审起,直面问题、不怕困难,使审计工作紧密联系群众,更好地架起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尤其要加强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不怕触碰敏感,才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审计机关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是靠人民的税收供养的。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我们应该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征求群众意见;要紧密依靠群众,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要听取群众对审计的评价意见;更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权力透明化。

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提升自己。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审计部门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经济发展的“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审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将审计工作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审计监督之中。

是谁制造了“差生”? 篇13

关键词 学困生 教师素养 耐心 爱心

陶行知先生说:“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在教师队伍里,这样的糊涂先生大有人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否定学生的个性差异,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导致的结果是差生永远差,甚至由于功利主义作怪,不怎么差的学生也被制造成了“差生”。

一、所谓的“差生台帐”

每学期开始,有的学校总要求教师建立一本“差生台账”,意思是让教师心中有数,本班哪些学生是“差生”,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他们。要知道,大多数教师刚接手新班,对班上学生还一无所知,这个台帐怎么建立?所以大部分教师只能根据前任教师的介绍或根据期终考试分数确定谁是“差生”,建立起相应的“差生台帐”。我曾经问过一些教师建立“差生台帐”的标准是什么?总结起来无非是这几个:①长相有点呆的。②考试不及格的。③教师公认调皮的。④作业书写潦草的。⑤学习习惯差的。⑥不讲卫生的。可以看出,评定的标准虽很简单,但学生一旦进入了所谓“差生台帐”,教师就很难改变对他的印象。因为教师大多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除非在今后的考试中你考出了好成绩(有时一次好成绩还不行,老师会怀疑你偷看了别人的,除非你几次都考出了好成绩),否则你的名字会永远定格在“差生台帐”里。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是一开始就有了个坏的开头,结果会怎么样呢?皮格马利翁效应,想必不少人都熟知。

二、永远的偏爱

西亚有这么一句谚语:把少的拿给多的,让多的更多,让少的一无所有。在现实工作中,教师对待学困生和学优生也往往会这样,对学优生永远是爱,对学困生只有烦。对学优生总是百般呵护,看学优生的眼神是欢喜、慈爱、赞赏,看学困生是厌恶、憎恨、不屑一顾。比如:学优生和学困生起了争执,一起到老师这儿告状,有的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训斥学困生:“为什么打架的总有你,你天生就不是好人。”有的老师还能听各自陈述理由,但明明知道差生有理,却总要找个理由把差生说成无理:“不管怎么说,你打架就是不对,为什么他打的是你而不是其他人?”教师的意思不言而喻,学优生永远是对的,学困生永远是错的。长此以往,学困生在班上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破罐子破摔,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影响他们一生。

三、教师眼里看到的

一位妈妈经常带幼小的孩子去超市购物,她一直以为孩子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定会很欢喜。有一次当她弯腰捡掉在地上的物品時,才发现孩子眼里看到的只是一条条的人腿。我们教师为什么就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一学困生呢?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学困生原来也是那么可爱:他们有的劳动积极,有的尊敬师长,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具有音体美方面的特长等,这些学优生未必具备。他们也想求上进,也想成绩好,也想得到同学优生一样的赞赏与肯定。我曾经遇到过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一次在课堂上解答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说出题目后,一个学困生第一个站起来,说出了答案。其他同学都认为他说的是错的,哄堂大笑。我大声说:“恭喜你,你答对了。”在其他学生不怎么相信的目光中,这个学生一下子趴在桌上哭了起来。我想,如果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学困生哪怕有一点点的鼓励,情况就会大变。也许你不经意的一次表扬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可惜我们不少老师在工作中缺少耐心,特别是缺少爱心,更缺少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看不到学困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丧失了许多好的教育机会。

四、“潜规则”的座位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教室的最后排两边靠墙的角落里,坐的基本都是学困生,哪怕这个孩子身高最矮。学困生一般为什么被安排到后面或角落里?一是其他学生看不到,不会影响他人学习;二是眼不见心不烦,放任让学生破罐子破摔。这些学生也知道为什么会被特殊照顾到这些座位上,心想:我在老师的心目中反正是坏孩子,老师也不会关心我了。所以,教师的后排和角落成了造就学困生的场所。

五、被“利用”的10%

为了年终绩效工资的发放,每个学校都制订了教师工作考核细则,而其中的重头就是“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往往不是从多方考虑的,只看最终的考试分数。教育行政部门考虑到实际情况,在计算及格率的时候往往会去掉10%的“台帐生”。这样,不少教师就打起了小算盘,既然有10%的学生不算账,我这个班有50名学生,那就会有5个人不算。于是,排定的5个人就坐到角落里去吧!哪怕你再要求上进!我何必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你们身上?有时候,班上没有这么多学困生,也要按分数从高到低排队敲定。把学生制造成学困生,这比把学困生转化成及格生或中等生容易得多。这种想法和做法,使得孩子的一生就可能被毁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可能就被葬送了。

平时,教师常常利用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的方法让学生优秀的更加优秀,不优秀的向优秀看齐。在全班学生面前,有时明白无误地让学生知道哪些同学最优秀,哪些同学最差:“你们要向某某学习,不要像某某那样。”这样指名道姓的做法,对于被表扬的学生来说那是何等的荣耀,而对于被树立的“坏的典型”来说是何等的伤害!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或几个家庭的悲哀,也是这类教师的悲哀,更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悲哀。

上一篇:公文函写作下一篇:小学年度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