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野山松桩成活率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提高野山松桩成活率(精选10篇)

浅谈如何提高野山松桩成活率 篇1

1、我只搞过野山松,也就是马尾松,它与黑松的主要区别在芽头上,芽头红褐色是山松,芽头白色为黑松。

2、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只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我移栽的山松(直径10cm以下)成活率达90以上。

3、挖松桩时间选在大寒前10天左右,后30天左右(对我们连云港地区而言)

4、尽量带泥球。

5、运输途中尽量不要把泥球搞松散了。

6、松桩采挖的时候带不了土球,要把其根部泥土带回栽植,管理好了成活率也不低。

7、长在特别地方,须根多,不带土球的也能活,而且成活率也很高。

8、运回后要及时栽植。

9、一定要起垄栽植防涝,否则很难熬过夏天。

10、栽植前用稻草绳缠杆以便以后保湿(喷水管理时,草绳能把水吸足,达到长时间为树干供水。),因为松树杆的吸水作用很重要。

11、植后前期用薄膜筒罩桩防寒保湿。

12、栽后1--3个月要坚持每天给松桩喷水1--3次。(这条也很重要,但喷水时不要把根部土壤搞湿了。)

关于山松如何逼芽的几点看法

山松如何逼芽?

1.山松下山求活。2.成活后,给以充足水肥,养健壮枝条,这是成功逼芽的前提。3.逼芽时间,在两广地区从公历4月到10月都可以操作,其他地方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逼芽的时间选择有一点要注意:选择在雨季逼芽,所出的芽一般比较长(如图1),反之,选择在旱季逼芽,长出的芽比较短(如图3`图4)。

所以,如果你的松树是养桩逼芽回缩阶段,无论是雨季或者旱季都无所谓,因为这时期的目的就是回缩枝条;要是你的松树到了成型阶段,要想得到接近五针松般的短针,除了反复逼芽外,关键就是要选在旱季剪枝逼芽了。

为什么不在冬季和春季进行逼芽呢?这是为了增强树势。因为山松冬季休眠,保留针叶有利于积蓄营养过冬;春季万物复苏,经过秋冬的营养积累,这时候所发的松芽十分健壮,让其充分生长能大大的增强树势,为逼芽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

4.具体做法是:重剪去一半左右的枝叶(如图2)。一般一年逼一次,如果第一次逼芽后,新长出的芽又长得很旺盛,可以再逼一次,但要注意不能连续都每年逼两次芽,否则树势会减弱。5.加强肥水管理,把逼芽后的松桩养护健壮,来年就可以重复操作,这样就可以不断回缩了。(注意:没有养健壮千万不要急于逼芽,否则树势会减弱,甚至死亡。)

山松盆景通过“截干蓄枝”催生出大量簇生芽,有的`一束多达数十条,这是山松与其它树最大不同和最大特点。如何养护和优选簇生芽,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体会,效果不错。现就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养好树育壮芽。有人认为干松湿柏,山松浇水施肥多,容易造成肥水伤害烂根。对山松养护以少水少肥为好,给盆松限水限肥,使水肥的供给维持在山松成活的最低限度。这是一种误解,特别是在山松蓄枝养芽时段,应多浇水多施肥,多施肥指是淡肥勤施。做到先追足水肥养壮树育壮芽,然后再抹芽。对没有养壮的树去抹芽、选芽是最愚蠢的。

水害肥伤引起烂根其原因:

一是由于盆底排水处理不好,二是施肥浓度过大。解决积水,山松用土应用烧结的煤渣和晒干的颗粒山泥,再加入一些遇水不易溶化而又疏松的有机物。蓄枝养芽期的山松,一般3至4年换土一次,去除树根基部缠绕在表土上的根须。只有这样,才能不积水,把簇生芽育壮。

二、保老叶带新芽。山松蓄枝,一般多在每年7至8月进行,经过15至20天簇生芽就在剪口附近的针叶中长出。要注意的是,剪枝时不能伤及针叶,不能把针叶和枝条“一把抓”连枝带叶一刀剪。因为被剪断的针叶就不容易出芽,出芽也不壮。

随着簇生芽的萌发和不断长大,长出簇生芽的老针叶会自动脱落。再往里面没有出芽的针叶还在继续生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老叶和剪口附近的新芽共同接收阳光雨露,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新芽生长。如果匆忙把老叶剪除,就会减少光合作用,新芽生长就会受到削弱。因此,留老叶带新芽,“以老带新”老叶还在起着很大作用。

三、剪老叶促新芽。保老叶和剪老叶并不矛盾,只需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盆景艺术是有生命的、活的艺术,随着时间的变化,生长也在不断地变化,盆景创作规律也就随着变化。保老叶和剪老叶养护方法不同,目的还是一个:促进簇生芽的生长。在正常生长旺盛的盆松,簇生芽长到40~50天,没有出芽的老叶就会逐渐变老,无法光合作用,这时就应把老叶剪除,减少盆松的养分消耗,把养分集中到簇生芽上来,促进新芽生长。随着簇生芽的不断长大,它的光合作用也越来越强,新芽也无需依靠老叶的作用,剪除老叶已经成为必要了。剪除老叶,最好在8月中下旬新芽长到5cm~6cm时,刚好进入一年中的第二个生长季(8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新芽生长旺盛,剪除老叶,显露出来的簇生芽满布枝头,这时山松盆景的骨和肉(枝和叶)一览无遗,这是山松盆景创作的最大乐趣,又是最能吸

引盆景欣赏者的特有景色。

四、渐进抹筛选芽。簇生芽从8月中下旬到翌年2、3月,经过半年时间的生长,强者已经长到20cm左右,针叶逐渐散发,有的芽条已进入木质化或半木质化,2月份开始就可以逐步抹芽,把弱芽和芽位不好的芽,分期分批抹掉,把养分集中到少部分有用芽。

浅谈如何提高野山松桩成活率 篇2

1 提高仔猪初生重

初生体重大的仔猪成活率高, 初生体重小的仔猪成活率低。

1.1 确定妊娠母猪的预产期, 做好母猪产仔准备

一般母猪怀孕期平均为114d (3、3、3即3月3周零3天) , 其推算办法, 在配种时间上加上3个月3周零3天即成。

1.2 增加妊娠后期母猪的饲料量

用全价怀孕母猪料饲喂时, 怀孕后头30d, 喂量应控制在1.8kg以下, 以后至怀孕80~85d, 喂2kg/d, 产前的一个月里, 每天喂量增至2.2~2.5kg, 产前一周可改喂哺乳母猪料, 日喂量3~4kg (产前1~2d减半) , 保证有足够营养物质供给胎猪生长发育之所需

1.3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后期应采用单圈饲养,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冰冻带毒饲料, 夏防暑、冬防寒并保证充足饮水。

2 过好初生关

2.1 做好助产工作

(1) 产前3~4d每日要用温水清洗按摩乳房、以刺激乳腺, 促进产后乳汁分泌。 (2) 临产母猪乳房、外阴部用0.1%高锰酸钾水擦试消毒, 并挤掉少量初乳。

2.2 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仔猪生后24h内产房要保证35℃左右温度。

2.3 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1) 固定乳头, 要把弱小仔猪放在前边乳头, 让其吃到充足而营养丰实的初乳, 强壮的放在后边乳头, 这样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 2~3d即可习惯固定乳头吃奶, 以保证每窝仔猪均衡生长。 (2) 吃足初乳:初乳和常乳比较, 初乳的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4倍, 乳脂率是常乳的2倍, 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1.50倍, 且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 其中大量镁元素可促使胎粪排出。初乳中还含有仔猪建立自身免疫的抗体, 吃足初乳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保证生长发育良好。

2.4 剪獠牙防止仔猪互相咬伤

仔猪出生时有成对上下门齿和犬齿 (俗称獠齿) 共8枚, 此牙有害无益, 因牙齿发痒互相咬斗, 伤其母猪乳头和同窝仔猪的尾、耳。所以, 在仔猪生后打耳号的同时用尖钳子或指甲剪从牙根部切除獠牙, 以不伤其牙床为好。

2.5 补铁、补硒

(1) 补铁:仔猪生后体内约有50mg的铁, 而每日就需要7mg, 母乳中含铁量很少, 仔猪每天从母乳中仅可获1mg的铁, 若不补铁出生后3~4d即出现贫血。食欲减退、腹泻等证状。生后2~3d补铁。 (2) 补硒:对于缺硒地区还应对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E 1mL或0.10%亚硒酸钠溶液0.50mL。

3 及早补料

母猪产奶高峰21d左右, 以后产奶逐渐少, 而仔猪生长较快, 食量日增。试验证明, 初生重越大, 生活力越强生长越快, 断奶体重越高, 育肥增重越快, 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高。

4 过好断奶关

浅谈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 篇3

结合自己多效保护苗木根系,诱发生根,促进成活,促进树苗早生新根,增强抗旱、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四、栽培技巧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所以成为国策,成为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仅因为它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还因为这项事业关系到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从技术角度看,植树造林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方面出现了偏差。特别是近两年,气候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因素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给林业生产经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根据立地条件类型,顺应气候条件的变化,按照客观规律组织造林生产,才能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林获得成功。近年来,我县本着“挖大坑、栽大苗,造一片,成一片”的思路,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但是由于立地条件、自然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造林成活率低,保存难,形成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状况。我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对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经验。

一、选好苗木

要选用良种壮苗,确定合适的苗木规格。良种壮苗是确保造林成功的前提。所以必须采用一、二级苗木造林,要选择根系发达、侧根多的苗木,若根系能微带土壤则更好。应尽量缩短起苗至移栽的时间,最好随起随栽。如苗木远途运输,应根蘸泥浆,用湿草包好,保持根系湿润。苗木运到后,要及时假植,以防风吹日晒,做到栽多少取多少。另外,栽植时检查并剔除有机械损伤和有病虫害的苗木,阔叶树一般不宜采用二年生以上大苗造林,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浪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

二、适时早栽

为确保苗木的地上部开始生长之前,有充分时间进行根系伤口愈合,并长出新根,春季植树应在土壤解冻后,樹叶发芽前进行。

三、根系浸液

栽树时,凡裸根苗造林要用生根粉、根宝等拌泥浆蘸根,以有

施工设计是造林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只有设计科学合理,造林生产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首先,要适时做好施工设计。由于造林生产大多都是跨年度作业,所以施工设计应在造林前一年的6月底前完成,为雨季整地和其它生产做准备。其次,设计必须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品种),尽可能营造混交林,形成近似自然的植物群落类型,以增强林分的稳定性。但是多年来,我地有些地方忽视了整地作用,表现在:一是造林前根本不整地,在生荒地上挖坑栽树,土壤墒情差,水分无保证,造林难以成活。二是随开沟随造林,以开沟代替整地,土壤墒情得不到保证。三是整地季节不当,一些地区秋季整地,使整地的作用大打折扣。所以,今后造林要更新“造林就是挖坑栽树”的旧观念,树立造林必须科学整地的思想。造林必须适当深植,使苗根尽可能栽植到水分稳定的土层。栽植时应先填熟土,填土一半后,要用手将苗向上轻提一下,使根系舒展,与土密接。然后浇足根底水,填一层松土踏实,再分次填土踏实、植穴四周要覆塑料膜。

五、栽后管理

浅谈如何提高野山松桩成活率 篇4

广西有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 同时也是油茶的养生地, 丘陵山地和气候条件适宜油茶种植。这几年来, 田林县党委、政府响应国家的号召, 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加大油茶产业的发展, 引进山油茶加工厂在田林县城办厂加工油茶产品;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 农户每种植667m2油茶给予300元的苗木补助经费;投入150万元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14hm2, 其中固定采穗圃4hm2, 临时采穗圃10hm2。建立固定的油茶苗圃66700m2, 年产优良嫁接苗200万株。2012年, 该县油茶林面积1.68万hm2, 实现油茶产值1.5亿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农民朋友种植油茶得到较好的收益, 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很高, 农民朋友们反映嫁接苗种植的成活率低, 本人通过实地调查工作总结, 总结了嫁接苗种植成活低的原因:没有做到适地适树;没有在造林的季节造林;造林前没有做苗木的处理;植苗的方法不当;没有做好抚育管护;干旱季节用轻机质苗造林。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处理办法如下:

1 做到适地适树

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 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阳光, 惧烈风, 怕酷暑。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14~21℃, 最低月平均温度不低于0℃, 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 相对湿度74%~85%, 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 a日照1800~2200h。适宜油茶生长的立地条件为:在海拔600m以下, 坡度25。以下的低下的低山丘陵地带, 土层较厚, p H值4.5~5.5之间, 母质为页岩, 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条件下, 油茶生长结实良好。在黏性土、碱性土不要种植油茶。凡长有铁芒萁、映山红、金樱子、野山楂、白栎和卫茅等植物的土壤都可以种植油茶。

2 适时造林

一般地区造林时间以“立春”至“惊蛰”期间为好, 最好不过“春分”。此时正是生根初期, 气温适宜, 芽苗砧嫁接苗蒸腾较少, 成活率高。但是田林县气候春季相对比较干旱, 这一气候特点会直接故造林成活率低, 所以油茶嫁接苗种植应选在秋、冬两季进行, 选择满足土壤湿润达30cm, 雨后的2~4d的条件进行造林, 此时成活率较高。

3 造林前做好苗木的处理

选择苗木时选择良种壮苗, 苗龄 (嫁接苗) 1a, 苗木必须健壮, 生命力强, 无断顶, 无病虫害, 一级苗。苗木种植前一定要用水浇透或用水泡苗, 并在临时贮苗场将断顶苗、病苗、弱小苗、伤根苗挑出, 病苗集中烧毁, 断顶苗, 弱小苗继续培育。严禁采用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4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很大, 因此在种植时要注意技术。定植时左手稍掌握营养袋, 小心全撕掉薄膜袋 (轻机质杯苗不有撕袋) 将苗木放入植苗穴内, 四周回土稍压实, 然后覆土至原根茎上2~3cm, 低于嫁接口为宜。若遇干旱天气, 植苗穴应尽量开在靠近坑壁一侧, 确保造林成活率。造林3个月内及时进行不间断补植, 保证成活率在98%以上。

5 及时做好抚育管护

一般要连续抚育3a, 每年抚育2次, 主要是除草、松土、培蔸、培土和扩穴。第1次在5~6月份, 第2次在9~10月份, 以耕代抚。

6 水分管理

油茶对水分的要求大, 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 mm以上。油茶苗的水分管理主要包括异地苗木调运、苗木造林和伏秋干旱等生产环节或时期的水分管理。在田林县冬、春季空气干旱的时间, 造林用泥杯的保水性较轻机质杯强, 所以干旱季节造林选用保水性较强的泥杯造林, 可以提高成活率。

7 有害生物

危害油茶苗木的病害有油茶软腐病、油茶炭疽病和油茶根腐病等。预防和除治这些病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加强苗期集约管理, 提高油茶苗群体健康程度, 选择抗病虫的优良品种, 清理病原残体和适时施药保护等。

以上都是本人的工作经验, 希望上述的建议可以给种植油茶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 是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问题。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篇5

【关键词】雏鸡;育雏;成活率

1999年,本人参加云县禽蛋基地项目建设时,引入出壳种鸡苗4100羽,42天后脱温成活4000羽,育雏成活率达97%,2000~2006年,在晓街、茂兰、涌宝、茶房4个乡镇实施云南省畜牧扶贫示范养鸡项目时,要求示范户就按以上要求去做,结果是2100批次的育雏成活率都达95%左右。因此本人认为育雏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业发展的成功与否,下面我就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谈几点建议。

1 选择优秀饲养人员

从事过育雏的人都知道,育雏虽然没有多高的科技含量,但必须要求饲养人员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爱好学习雏鸡生长发育特点及生理需求,认真观察和记录雏鸡的精神状况,采食及饮水情况,创造适宜雏鸡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随时找出雏鸡在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即时诊断出疾病,及时进行的预防和治疗。

2 满足雏鸡的生长发育所需条件

雏鸡生长发育的条件就是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的空气,适宜的光照及安静的环境。其中温度是关键中的关键,其他条件又与它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温度过高,超过47℃,雏鸡会大批死亡,反之如果温度过低,雏鸡为了保温取暖,会造成大批量挤压而死亡。根据多年经验实践,雏鸡最适宜生长发育条件是,温度第一周保持在32~30℃,第二周30~27℃,第三周在26℃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雏鸡才能健康的生长。通风不畅,雏鸡容易引起感冒。环境保持安静,雏鸡生性胆小,容易受惊吓,一般不准外人参观,参观会打扰雏鸡的休息,同时也会带来传染病。

3 科学的饲养管理

雏鸡生长速度快,要按照雏生长需求提供足够的营养和饮水保障,料需是全价饲料,在喂养方法上,开食的头3d,让其自由采食;4~12d每隔3~4h喂一次,让其尽量吃完不要浪费;2周后可减少至每天3~4次。雏鸡逐渐长大后,要注意合理分群,让其在适宜的饲养密度中健康生长直到脱温。保证雏室的清洁卫生,饲槽做到勤洗勤消毒,每周彻底消毒一次。保证饲料没霉变。注意饮水卫生,鸡舍四周环境要保持干净,常用2%的臭水或烧碱消毒。

4 加強疫病预防工作

疫病预防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对动物疫病实行以预防为主的主要方针,这也是防止疫病传播和降低死亡率重要手段。实践证明:雏鸡出壳24h内接种马克氏疫苗,5日龄接种鸡痘与鸡新城疫“Ⅱ”弱毒疫苗,20d后重复一次鸡新城疫“Ⅱ”系苗,35d后再重复接种鸡新城疫“Ⅰ”疫苗,是最有效的。对于白痢预防,10日龄前,在饲料中加入0.2%~0.4%的土霉素,10日龄以后,用土霉素饮水,5000~10000IU/次,连用3~5d,注意让雏鸡2h内饮完,主要是防球虫。

论如何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 篇6

【关键词】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

0.引言

为了加快绿化步伐,提升绿化档次,移植苗木是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以迅速达到绿化美化的园林效果。影响绿化苗木成活率的因素很多,但如果在购买苗木的时候如果能选择好的苗圃的苗木,那就为绿化苗木成活率的提高打下了基础,然后就是要保证在移栽过程中确保苗木的成活问题了。只有确保了苗木的成活,才能达到预期的城市绿化目的,才能把园林绿化的成本降到最低。苗木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就是如何维持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的分和营养物质供给的平衡。移植苗木的根系受到大量伤害,这就打破了原来的地上和地下的平衡关系,为了达到新的平衡,一是进行地上部分的枝叶修剪,减少部分枝叶量,也就等于减少水分及营养物质的消耗,使供给和消耗相互平衡,苗木移植就能成活。相反,水分和营养物质供不应求,苗木就会因为缺乏水分和营养物质而死亡。二是在地上部分不修剪或少量修剪枝叶量的情况下保持地上部分水分少蒸腾和营养物质少消耗,并维持较长时间的平衡,苗木仍能移植成活,特别是常绿树种的移植。本文就如何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谈几点粗浅认识。

1.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1.1灌水与排水

水分供应是否充分、合理、及时是树木成活的关键。一般情况,栽后第一年应灌水五六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特别在高温干旱是更要注意浇水,最好能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为60%以上。在多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止土壤积水,除注意绿地的排水外,可在树的基部适当培土,使树盘的土面适当高于地面,使树木不被淹。

1.2树冠喷水

栽植常绿树种或反季节栽植时,一般栽后要往树上喷水,喷水的时间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生长旺季温度高,蒸发与蒸腾量大,除定植时灌足饱水外,还要经常给树体洒水和根部灌水。移植初期,根量少,根吸收水分功能下降,保持移植区土壤湿润。干旱缺水地区,定植时可在封填土中添加保水剂或土壤改良剂,有助于节水和提高移植成活率。在移植花木上方搭阴棚,或在来光侧方设阴障,形成阴凉湿润的环境,避免风吹日晒,也可在植株恢复期内套上塑料袋,减少蒸腾。新芽长出后取掉套袋。目前抗蒸腾剂应用广泛。

1.3修剪

确定好修剪时期,否则会影响成活。起苗时根系遭到人为损伤的部分要用枝剪掉,修整好,以防止以后感染病虫害;同时要剪掉过长的主根和侧根,以免假植或栽植时出现窝根现象,如用一年生马尾松裸根苗在春季进行造林,对其较长的主根,就必须剪去一部分,只留靠苗基处须根较多的10-15cm。为了增强苗木自身的抗旱能力,减少水分蒸发,以及减轻风吹摇动时给树苗的根系造成损伤,苗木栽植时,可剪去部分枝条,特别是在干旱严重或易遭风吹的地方,除要选择用萌芽力强的树种造林处,还要将苗木进行截干,以减少苗木水分的蒸发量,必要时还要用木棍将苗木定桩绑扶,预防大风摇刮苗木,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如核桃的特点是休眠期修剪容易出现伤流现象,伤流过多会引起水分、养分的大量流失,使树势衰弱,甚至枝条干枯死亡,所以秋季修剪效果较好。栽植时发现发芽、展叶、抽枝缓慢或枝叶发生萎蔫,浇水、喷雾、叶面喷肥后不能缓解,可以补充修剪。在不影响树形的情况下,剪去一部分枝叶,甚至去顶或截干,以减少蒸发量,促进其成活。同时处理过去因为留芽位置不当或剪口芽不合适造成的枯枝或发芽太弱的现象,剪去枯枝、弱枝、萌蘖枝。

1.4合理施肥

树木栽完后,发现地下根系恢复得很慢,不能及时吸收足够的水分与养分供给地上部生长的需要,此时可适当浇灌生长刺激素溶液,如萘乙酸、3号生根粉,目的是为了刺激尽快发新根。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和叶面喷肥。

1.5松土除草

松土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除去杂草,以防影响树体生长,减少水分和养分竞争。

1.6成活调查与补植

调查苗木成活情况,及时去除死苗进行补植,减少病虫害的病源和寄主。

1.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要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要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时间、部位、范围等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1.8树体保护及防寒措施

树体保护的基础是在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寻找经济适用、副作用小或几乎无副作用的措施,力争外表美观。如树洞和伤疤的修补,架设遮阴网以防过强日晒,减少水分的蒸发,以防树木失水死亡。在根系没有完全恢复功能前,过多的失水将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势。遮荫有利于降低树体及地表温度,减少树体水分散失,提高空气湿度,有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可以在树体上方搭设60-70%左右遮光率的遮阳网遮荫。同时做好树木根际的覆盖保墒工作,可以在树木根周覆盖稻草及其它比较通气的覆盖材料,以提高土壤湿度。

2.确保苗木移植成活率的要点

2.1落叶树种

落叶树种移植,除了注意地上部分枝叶修剪减少部分枝叶量,使地上部分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消耗与地下根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给保持基本平衡状态外,还要选择适宜的移植季节,落叶期移植容易保持这种平衡状态,因为苗木处于生理休眠状态,其蒸腾量小,营养物质消耗很少。因此,移植成活率高。通常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移植最好,特别是春季发芽前移植成活率最高。落叶树种生长期移植,要对地上部分实行强修剪,少留枝叶,移植后经常给地上部分枝叶喷水,及时进行地下土壤灌溉,生长期也能移植成活。

2.2常绿树种

常绿树种移植时,为了保持其冠形,一般地上枝叶尽量少修剪,实际上地上部枝叶外表面积远大于地下部根系外表面积,移植后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和消耗是不平衡的。移植时为了保持平衡,尽可能多带和保留原有根系,要保持树冠对水分的需求,要经常往树冠上喷水,维持一段时间后,地上和地下都逐渐恢复生长,常绿树种移植就能成活。移植季节以休眠期为最佳,因为这是树木的气孔、皮孔处于关闭状态,叶细胞角质层增厚。生命活动减弱,消耗水分和营养物质少,因而移植成活率高。常绿树种在生长期移植后,采用在南、西方向搭遮阳网的方法来减少阳光直射,从而减少树冠水分的蒸腾量。并安装移动喷头喷水,待恢复正常生长,逐渐去掉遮阳网,减少喷水次数,保证移植成功。中、小常绿苗木成片移植可全部搭上遮阳网,浇足水,过渡一段时间后逐渐去掉,也可在阳光强的中午盖上,早晚打开,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证苗木的移植成活。

【參考文献】

[1]田霞.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技术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06.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篇7

仔猪生活环境要温暖、干燥、卫生。温度要求:仔猪初生至7日龄32~35℃, 8~14日龄30~32℃, 15日龄至断奶28~30℃。在冬季产仔, 特别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 可在猪舍内为仔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 保持舍内恒温。要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 在保持舍内干燥的同时利于维持舍内温度。同时, 还要及时更换垫草, 保证相对湿度在60~70%, 使用菌毒灭、百毒杀等无刺激性的消毒剂, 每周进行1次喷雾消毒。

2 产床产仔

采用母猪产床产仔, 便于管理, 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仔猪及仔猪环境卫生条件, 可有效减少仔猪伤亡和疾病发生。

3 防止窒息

仔猪产出后应迅速擦干口内粘液, 以免窒息而死。受冻暂时窒息的可在温度30~37℃中抢救。

4 早吃初乳

由于猪胎盘的构造特殊, 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 必须以经过吃初乳获得免疫能力。初乳具有刺激消化器官活动, 促进胎便排出, 增加营养产热, 提高对寒冷的抵抗能力等作用。另外, 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 所以, 具有抗病的能力。仔猪出生后1h, 必须吃上初乳。初生仔猪若吃不到初乳, 则成活率很低。

5 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1h内实行第1次人工辅助吃奶, 固定乳头, 采取强仔固定后乳头、弱仔固定前乳头的办法, 使每头初生仔猪都能尽早吃足初乳。仔猪出生后每2h左右哺乳1次, 7d后可让仔猪任意吃奶。

6 及时补铁

仔猪生长快, 铁元素需求量大, 仔猪铁元素缺乏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仔猪常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发白痢、肺炎等。预防仔猪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取2.5g硫酸亚铁和1g硫酸铜, 溶于1000ml热水中, 过滤后给用奶瓶喂给仔猪, 在3、5、7、10、15日龄时, 每日2次, 每次10ml。也可使用牲血素, 2日龄时肌注1ml, 10日龄时肌注2ml。

7 及早补料

早期补料仔猪的生长快速, 适应性强, 在断奶时应激小。可根据仔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 配制适口性强、营养全价饲料, 在仔猪出生3~5d训练饮水, 5~7日龄训练吃料, 诱食时在仔猪最活跃时进行, 效果最佳, 一般为下午到傍晚。每次补料做到少量、新鲜、干净, 每天6~7次。

8 寄养

当仔猪吃奶不够时需采取寄养, 寄养时需选择两头产仔时间间隔不超过3d的母猪, 且仔猪均由人工辅助吃1~2d的初乳。仔猪并窝前, 要将寄养的仔猪和本栏的仔猪涂上同一种有强烈异味的药液, 如碘酊, 防止嗅觉灵敏的母猪因别窝仔猪气味不同而将其咬死或拒绝哺乳。

9 适时断奶

时间可以定在3~4周龄, 在仔猪断奶前5d, 把母猪赶离原圈, 再定时赶回让仔猪哺乳, 哺乳次数逐日减少, 补料量逐日增加, 至预定日期停止哺乳。断奶后, 仔猪应留在原圈饲养10d左右, 然后再转圈或分群。

1 0 做好预防

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篇8

1 雏鸡苗的选择

首先, 雏鸡应到正规的种鸡场购买。它质量好, 品种纯, 生产性能高。挑选健雏也很重要。健康的雏鸡体格结实, 手握感觉充实, 有弹性。精神活泼, 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整洁, 长短适中。脐带吸收良好, 泄殖腔口附近羽毛干净, 体重大小适中。

2 饲养环境

2.1 清洁、消毒

进雏之前, 鸡舍, 料桶, 饮水器必须清洁、消毒。

2.2 控制温、湿度

初生雏鸡的体温略低, 约为39.6℃, 最低时可达33℃, 10天后体温调节系统趋于完善。因此, 1周龄的雏鸡要求环境温度为30~34℃, 2周龄时要求25~30℃, 3周龄时要求20~25℃。对鸡而言, 生长过程中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为15~25℃。还可以从雏鸡的行为、叫声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雏鸡中3~5%的鸡张口喘气;大部分雏鸡分布均匀, 展翅伸腿, 都说明温度比较适宜。此外, 还要灵活地控制温度, 每日温差不要太大, 最多不要超过2℃, 以后每周降低2~3℃。湿度:第一周保持在75%左右、第二周保持在60%左右, 相对湿度保持60~65%

为宜。

2.3 通风换气

雏鸡消化能力较弱, 粪便中常含未被消化的饲料, 加之温湿度高, 极易产生有害气体, 从而引起呼吸道疾病或中毒, 所以要加强通风换气, 使舍内空气经常保持新鲜, 注意通风时保持温度。

2.4 光照与密度

为了使雏鸡及早熟悉环境, 必须要有合理的关照。雏鸡出壳后一周内可采用23~24小时光照时间。1周龄以后可逐渐缩短光照时间, 每周缩短2~3小时, 光照过强易造成互相啄肛、啄羽和啄趾, 密度可随禽舍结构、鸡的品种、日龄、饲养方式灵活掌握。

2.5 饮水与开食

雏鸡进舍后应及时用温开水加适量的广谱抗菌药和Vc做雏鸡的首次饮水, 以便进行胃肠道的消毒和清理胃肠道里面的细菌。在雏鸡饮水后3小时开食最好, 在育雏阶段, 应注意多给一些营养丰富和容易消化的全价饲料, 一般以湿拌为佳。

3 正确的免疫程序

1日龄: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初免。

7日龄:新城疫弱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10日龄:法氏囊疫苗二倍量饮水及滴口。

14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5+Re-4株) 进行初免。

24日龄:法氏囊二免。

35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5+Re-4株) 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12周龄:新城疫弱毒活疫苗或新城疫灭活苗强化免疫。

17~18周龄或产蛋前: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开产前: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5+Re-4株) 进行强化免疫。

4 兽药的规范应用

4.1 及时用药预防和治疗

平时要观察鸡群的饮食及排便、精神状况等问题, 及时用药预防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药量不可过低或过多, 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或引起中毒。合理应用维生素等添加剂, 在不同阶段合理配备饲料, 不要乱添、乱减维生素等添加剂。若长期忽视维生素的补充, 会使鸡在生长发育阶段零星死亡。

4.2 重点防治肠炎、鸡球虫和曲霉病

(1)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维素, 以增强鸡群对疾病的抵抗力。

(2) 防治因湿度过大而引起的肠炎, 一般多采用中药治疗。

(3) 在饲料中要经常添加抗球虫药, 但用同一种抗球虫药饲喂时, 一般不宜超过5~6天。

(4) 在水中可添加0.04%的硫酸铜, 对防治曲霉病疗效较佳。同时要防止饲料受潮霉变, 在饲喂时, 注意应及时剔除霉变的饲料。

4.3 传染性法氏囊炎

多在育雏期发病, 但是, 近年来发病范围扩大, 早的在7~8日龄就发病, 而晚的在开产后还发生。肉鸡发病比较普遍, 这主要与强毒的出现及环境污染有关。病鸡表现呆立、排白色稀粪、死亡急、病程短。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或囊内有黄色胶冻物, 应及时用疫苗防疫, 发病后用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效果较好, 配合保护肝、肾的药物, 增加维生素用量。

4.4 鸡痘

解析如何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 篇9

关键词:落叶松;造林;成活率

在辽东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是落叶松,其从树苗长成材的时间较短,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且木材市场对其需求量很大,大面积地进行种植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辽东和辽北的山区种植落叶松十分受到群众的支持。在现实的操作中,由于单方面地追求数量和种植的进程,忽略了落叶松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影响其成活率的因素。如苗木的质量不同和对土壤类型的适应程度不同会使得苗木的成活率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将分析影响落叶松成活率的因素并提出如何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的建议和相关措施。

一、影响落叶松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

(一)苗木木质化程度低。种苗的健康状况和茁壮程度直接影响着造林的成活率。在实地的考察中发现,凡是落叶松苗木成活率低的地方主要原因都是由于苗木的质量不够好,从而使造林的地块中出现缺苗和断苗的情况。对苗木的质量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苗木的木质化程度较差,会容易导致树枝的末梢抽干,生长点枯萎,跟木质化程度较好的成活率较高的苗木相比,其含水量要低3%~5%,造成木质化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在育苗期间所施用的肥料配比不合适,缺钾贫磷富氮导致最低养分率失调,且有机肥料的补充不够充足,单纯地大量补充氮肥和浇水催使苗木向高生长,使苗木表面看起来高大其实木质化程度较差,容易使苗木种植后死亡。因此在衡量苗木的质量时我们不应仅看苗高和地径这两个方面,也应把木质化的程度考虑在内,当作衡量苗木质量是否合格的指标之一。

(二)过冬防寒的措施不到位。一般为了帮助幼苗过冬人们常采取的方式有3种,分别是留床、假植和埋苗。在越冬时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防范,幼苗的死亡率分别为10%~20%、1%

~5%、1%~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假植和埋苗是比较理想的保护幼苗过冬的方式。但假植和埋苗对地点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选择背风的蔽阴处,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使苗木的水分流失从而导致枝梢的水分被抽干。在实际的应用中,有时会发现有的林农会把成捆的苗一起做假植,这样的操作不符合苗木假植的规范,不能使苗木的根系充分的接触土壤,这样土壤就不能保护根系中的水,导致苗木的水分从成捆的苗间隙中散失,这也是导致苗木枝条和根系缺水的原因。这样的苗成为没有活力的假活苗。经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在过冬期间,对苗木采取正确恰当的假植和埋苗措施,在第二年的春天,起苗时苗木的含水量不降反增,增幅约为3%~4%。所以在过冬时建议对苗木采取正确有效的假植或埋苗措施,减少苗木的损失,提高其来年的成活率。

二、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的几项措施

(一)保持苗木水分。为了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要在起苗后对苗林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使其水分得到保留。常采用的保水措施有3种:一是用浸湿的稻草片将苗木捆扎起来,使苗木的水分得到补充且不易散失,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单捆的苗木不能太多,一般50棵一捆为好,否则保水效果不理想;二是将苗木的根系包裹在泥浆中,制作泥浆的土质最好是黏土,因为黏土的持水量较大,不易被吹干;三是采用保水剂保水,将保水剂涂在根茎以下的整个根系上来保持根系的水分不易散失。常用的保水剂是中性纤维素钠和聚丙烯酸钠高分子交联保水剂。这三种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是泥浆法,因为此法材料易得,地点不限,经济又方便且效果较好。

(二)掌握最佳的造林时机。清明前后是牙克石市所在地区的最佳植树的时机。土地半阴半阳坡和阴坡的土壤含水量较大,阳坡的含水量相较而言则比较少。造林应抢在土壤化冻后利用土壤返浆其顶浆造林,这使得土壤与苗木的根系结合更紧密,有利于土壤的踩实和保墒,土壤中毛吸管连通,使水分得以有效地传导流通。根据造林的相关数据,在相同的条件下,4月

10日造林的成活率比晚十天造林成活率要高出十多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的水分情况根据土壤的墒情,掌握好最佳的造林时机是很重要的,确保不要错过顶浆造林的时间。

(三)科学整地。要想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功率,挖鱼鳞坑是值得推广的技术。不同的土壤含水量相差很大,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和阳离子的代换量差别也很大。对造林地进行科学地整地,挖鱼鳞坑,把表层的土壤放到坑的底部有利于土壤的储水保肥。不同的土壤条件挖鱼鳞坑有不同的效果,其对黏壤土和壤土的效果比较好,有利于对土壤进行保墒,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四)选择适宜的坡向和坡位。落叶松对山地坡向的选择较为敏感。对于落叶松来说,半阴半阳的坡最适宜其成长。较低矮的山阴坡也适宜落叶松的生长,但是阳坡比较不利于这种针叶类的树木成长。这是因为阴坡中的土壤养分比阳坡要好,且阳坡由于日照较强,其含水量低于阴坡,阴坡因此具有更稳定和丰富的树下植被,较满足落叶松对生态因子的要求。经过相关的化验可以了解到,一块相连的阳坡和阴坡,在阳坡中0~

40cm的混合土壤样品中其有机质的含量约为1%~2%,含水率为7%~17%,而阴坡中土壤的有机质和含水量分别为2.7%~3.8%和16%~35%,植被盖度的差别就更明显了,在阴坡为

87%而在阳坡则仅有5%,土层的平均厚度阳坡为3~15cm,而阴坡可达8~70cm。从以上可以看出,阴坡的环境比较满足落叶松对生态因子的要求。除了坡向外,坡位也会对落叶松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落叶松来说,山腰和山脚的土壤厚度和养分的含量较适宜其成长,而山顶由于土层的厚度较薄,且营养状况较山脚和山腰来说贫瘠些,会对落叶松的成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较适宜在土地条件较差的山顶和山脊种植一些豆科类的灌木来保持水土和培肥地力,改善土地的营养状况。

(五)合理地进行造林施肥。对于造林来说,并非施肥就一定对落叶松的成长有利,应该因地因情况来考虑是否要对土地进行施肥。如对山地造林,一般不要施肥,这主要是因为山地植被丰富,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中,土壤被植物很好地固定。植被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腐殖质的含量和土层的厚度。不合理地施肥会打破落叶松与土壤原有植被的生长状况,造成其之间不合理的生长竞争。且施肥容易导致某些养分分配不合理,引致使落叶松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的平衡被打破,使其抵抗力变弱,易受虫害。施肥的必要条件是在平地上,清除土壤表面的植被,不会引起水土和土壤养分的流失。若在山地为了施肥而清除地表植物,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使生态遭到破坏。所以在进行山地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减少人为的干扰,使植物进行自由地生长,使生态自主地调节,保持自我生态系统的平衡。

(六)营造混交林。推广针叶林和阔叶林进行混交可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森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落叶松可以与阔叶的水曲柳、紫椴和黄菠萝等进行混种,营造混交林。或者其可以与其它的针叶树木进行混交,如樟子松和红松等。混交林可以避免单纯种植落叶松而导致的土壤肥力衰退和土壤酸化的问题。

三、总结

要想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首先要重视苗木的质量,确保根系的完整并保持其水分;再者要根据土壤的墒情选择合适的种植时机;最后要选择较适宜落叶松成长的环境,进行不同树种的混交。

参考文献:

[1] 佟凤义.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0(2):27-28.

如何提高黄瓜嫁接成活率 篇10

第一步, 黄瓜浸种催芽, 每亩定植田需种子125~150克。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 用木棍不断搅拌, 注意在浸种过程中把温度计插在水里观察水温, 温度下降时立即加热水, 20分钟后待水温自然下降到25℃左右时停止搅拌, 水温降至常温后, 继续浸泡4~6小时, 捞出用清水洗2~3次, 然后用纱布包起放置28~30℃条件下催芽。经36小时即可出芽播种。第二步, 将放置好营养土的第一个育苗床刮平, 浇透水, 用细棍画5厘米见方的小方格, 将出芽的黄瓜种子点播在方格正中, 盖土1厘米, 贴床面覆盖一层白塑料薄膜, 然后, 在苗床上扣小拱棚保温保湿, 小拱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 晚上10℃, 80%出苗时去掉床面上塑料薄膜, 中午放小风。第三步, 黄瓜播后第3~4天, 将南瓜籽播在准备好的第二个育苗床上。播种前南瓜籽也进行温汤浸种, 当温度降到室温后泡种6~8小时, 不催芽直接播种。播种时苗床浇透水, 将泡好的种子摆放在苗床上, 种子间距1~2厘米 (要求密一点, 防止南瓜出苗后茎干粗, 和黄瓜茎干不匹配, 不好嫁接) 。种子摆放方向一致, 摆好后盖2厘米厚营养土, 覆盖一层白塑料薄膜, 再扣小拱棚。白天保持25~30℃, 晚上10℃以上, 出齐苗时去掉塑料薄膜和小拱棚晾苗。

二、把握嫁接时机

嫁接前须掌握天气情况及变化规律, 嫁接后如有2~3个晴天, 成活率均在90%以上, 反之连阴2~3天, 成活率会下降50%以上。黄瓜嫁接时子叶应已展平, 第一真叶显露至半展开, 茎粗0.3~0.4厘米, 株高7~8厘米, 播种后13~15天。南瓜嫁接时子叶也应展平, 第一真叶显露, 茎粗0.4~0.6厘米, 株高8~9厘米, 播种后6~8天。嫁接时间不能拖的太长, 一般在3~4天内结束。

三、严格遵守靠接操作规程

1. 嫁接前准备工作

备足10厘米×10厘米营养钵, 于嫁接前1~2天装好营养土, 只装1/3的量, 整齐摆放在第三个苗床里, 浇足水分;嫁接夹准备充足, 用手捏着检查, 太软和太硬的都不要, 用70%安泰生溶液浸泡消毒40分钟, 捞出晾干待用;刀片适量, 对折分成两片;牙签适量;育苗床提前一天浇足水, 保证起苗时土质疏松少伤根。

2. 嫁接

先将黄瓜和南瓜苗挖出, 去掉根上的土, 用牙签去掉南瓜的生长点, 用刀片在幼苗子叶节下面0.5厘米处和子叶平行方向自上而下斜切一刀, 角度45度, 深度为茎粗的1/2, 刀口长1厘米, 割后轻轻握于左手。再取黄瓜苗在子叶节下1.5厘米处和子叶垂直方向由下向上斜切一刀, 角度45度, 刀口长1厘米, 深度为茎粗的2/3, 将黄瓜舌形切口插入南瓜苗的切口中, 两者切口相互衔接吻合, 用手轻轻捏住接口, 不要松动, 用嫁接夹从接穗 (黄瓜苗) 一侧夹住靠接部位, 接后黄瓜和南瓜子叶呈“十”字。

3. 栽植

靠接后立即把苗栽到事先准备好的营养钵内。栽植时, 用左手轻捏住嫁接苗的接口部位, 防止接口错位, 将根放在钵内, 右手抓营养土固定根, 注意把黄瓜茎夹嫁接夹的一面方向向北。营养土只盖到营养钵的2/3。注意将接穗与砧木的根分开一定距离, 以便拔除接穗根时不伤砧木根, 接口与土面保持3~4厘米距离, 避免浸染接口以及接穗与土壤接触发生不定根。栽植时要一边栽一边盖上小拱棚和覆盖物, 保温保湿和遮阳。

四、加强嫁接后管理

1. 保温

幼苗嫁接后立即放入拱棚内, 将薄膜四周压严, 以利保温、保湿, 嫁接后1~3天, 小拱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4~26℃, 夜间18~20℃, 3~5天后开始通风, 并逐渐降低温度, 白天22~24℃, 夜间12~15℃。

2. 保湿

保持湿度是嫁接成败的关键, 空气湿度较低, 接穗易失水引起凋萎。嫁接后1~3天, 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 营养钵内土壤湿度不要过高, 以免烂苗。

3. 遮光

在小拱棚上覆盖遮光物, 避免阳光直射秧苗引起接穗萎蔫, 夜间还可保温, 嫁接后2~3天, 可在早晚揭除遮光物, 接受弱的散射光。以后逐渐增加见光时间, 1周后不再遮光。

4. 通风

嫁接后3~5天, 嫁接苗开始生长时开始通风。通风口初时要小, 以后逐渐增大, 通风时间也随之延长, 一般9~10天后即可进行大通风。

5. 接穗断根

上一篇:晒课教学设计下一篇:观察蚯蚓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