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模拟试卷(共8篇)
一、简述题(40分)
2、什么是教学的“放”与“收”?两者有什么关系?
1、所谓放,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理解和掌握课本中有关的知识内容;
2、所谓收,就是在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有关问题进 行必要的归纳和综合,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明确化、系统化、完整化。
3、两者关系:有放必有收,正如捕鱼,撒网必须收网,才能捕得到鱼。放是前提,收是目的。放即寓着收,放得准确,是为了收得充分;放得系统,是为了收 得有效。教学方法要合理 , 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调控好教学节奏,艺 术地控制好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思维活跃, 精神振奋的良好状态
3、“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差异是什么?
所谓备课, 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 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 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写出教案的过程。
备课是一个多层面且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研究教材, 撰写教案是备课;与 学生交谈,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了解国 内外形势还是备课;研究教育理论,锻炼教学能力是备课;与同行交流也是备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备课, 而且是更 高层次的备课。可以这么说,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上好课做准备。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 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 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 的方法。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第二个阶 段是教学设计的决策和生成阶段。第三阶段是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 即对整个设计 方案进行评价与修订。这三个阶段贯穿管理过程并形成一个闭合的反馈调节系统。
事实上, 把教学设计和备课、写教案对立起来是不合适的。教学设计应包括 检测、反馈、修正方案后再实施。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 教学目标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 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过程工艺化、模式 化, 并对每一个环
节的设计, 都提出操作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供教学设计者和教
师选用。
1、教学设计基本原则是什么?选择其中一条原则作说明 一要“读”学生,学生基础资源的开发------建立“具体个人”的意识
二要“读”教材,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好”教材的意识,三要定具体目标,从抽象目标向具体目标转换。
“抽象目标”的具体形态:
第一种形态,只关注教学认知方面的目标 第二种形态,关注多方面但割裂式的目标 第三种形态,空泛化和普适化的目标 目标制定中的问题:(1)目标仅局限在认知,缺乏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思考(2)目标制定抽象和笼统,缺乏可测量目标的具体性思考(3)目标局限在一节课,缺乏整体系列教学的连续性思考(4)目标制定普适所有学生,缺乏“度身定做”针对性思考(5)教师做为行为主体的表述方式,缺乏学生主体的思考 从“抽象目标”向“具体目标”转换:
(1)确定具体目标要有整体性规划------全程性目标分阶段设计
(2)确定具体目标要有连续性设计------阶段性目标递进式设计
(3)确定具体目标要有针对性思考------“度身定制”类目标设计
四要开放和弹性,由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由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由硬性的设计向弹性的设计转换。
2、什么是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两者是什么关系? 基础性资源就是社会、学校、老师、课本等这些基础的教育教学资源,互动性资源就是网上的教学内容和其他可以相互交流的教育教学资源,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基础性资源是互动性资源的来源,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补充。
3、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内涵是什么?
一是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 二是改变学生思维表浅和定势的现象 三是不同学生不同状态有生成的可能。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条件是什么?
1.师生角色意识的转变是课堂互动的思想保障 2.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互动的情绪保证 3.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课堂互动的动力源泉 4.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堂互动的信息基础 5.关注和倾听是课堂互动的必要修养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教学“互动生成”吗?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实现教学相
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综合开放题等开放性的题上;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不开放的状态:
三种演绎的现象:演绎教案程序、演绎教材内容、演绎典型例题
四大封闭的现象: “小步子走”的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度
“替代思维”的现象,学生基础性资源匮乏
“视而不见”的现象,资源捕捉的意识缺乏
“盲目开放”的现象,回应反馈的能力缺乏
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知情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的实现,又能让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开放的课堂要体现以下五个原则:1.民主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
3、问题性原则;4.求异性原则;5.实践性原则
2、创设情境就能沟通抽象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吗?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我们的学生,大都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脱节,感受不到
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咎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不足,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所以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在生活中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新课标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来灵活地重组教材,努力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出浓厚的数学气息与浓郁的生活滋味,让数学课堂成为沟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3、概念教学有哪些具体的育人价值,其过程展开逻辑是什么?
概念教学 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 在于, 不仅可以使学生经历材料感知、观察比 较、归纳提炼、抽象命名的概念建构过程,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内涵的 丰富认识,形成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能力,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 言表述水平。为了体现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我们提出三个教学要点:
(1)丰富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学生学习的数学概念, 都是前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对事物本质特征进行 的高度
抽象和概括,凝聚着前人的智慧。所以,概念教学要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的 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材料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提炼、抽象命名的概念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抽 象语义,而且有助于发挥概念教学的育人资源价值。
(2)实现概念的整体感悟,提供准确多样 的学习材料。在概念教学中, 有些教师往往不注意提供大量的感性学习材料, 致使概念的 内涵狭窄化。因此, 我们强调学生对概念内涵的整体感悟和丰富认识, 并在整体感悟的 过程中
提升分类和比较、概括和抽象的能力与水平。
(3)重视概念的归纳和提炼,给学生提供表述的机会。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描述与定量刻画,数学语言具有精练、准确、逻辑 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比如,教学 《认识周 长》,我们不仅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感性材料的感知、比较过程,而且在每一个环 节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周长的认识, 使学生逐步完善、清晰地认识周长。
小学生获得概念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 概念——形成概念”。概念教学的核
心 ――― 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 家的思维打开, 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 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 性、抽象概括共同材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
(1)、概念理解是设计概念教学的前提(2)、概念形成是实施概念教学的关键
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是在没有教师授课和指导的情况下学习。在日常情境中的 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有较大的自由度, 但这种自由度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目 标和客观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和资料, 确定重点与难点 → 通过独立思考 →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 通过反思和评价达到知识的最终构建及提升。让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在日常情境中学习,尝试达标,让学生在日常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口、脑、眼、耳等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活动体验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吗?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举例说明。
不等同。《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 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国际上, 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理解、反思的过程称为 “ 做数学 ” ,它强调 “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 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认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 学 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 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 生从 „ 数学现实 ‟ 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 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 的数学知识。” 由于 “ 做数学 ” 提倡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 它已成为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 途径。
1、当前的课堂教学有哪几种改革状态?你认为课堂教学应如何改革?为什么?
几种 “ 改革 ” 的状态:
所看到的是零碎的显性知识。因 此, “教材知识”要变为“教学内容” ,还需要教师的“加工”。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意义” 的教学, 之前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 认识。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 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三年级下册学习了“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因此,本课对 “分数意义” 的定位, 一是要在学生原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概括。即理解 “把单位 ‘ 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而不是把重点放 在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意义。因为这些在三年级已经重点学过了。如果再 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这个上面, 那就明显造成了课堂的浪费。二是要将 “分数 的意义” 纳入整个 “数的意义” 的知识结构中。即数都是有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 “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一” ,而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分数单位”。所以,要重视 “分数单位”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从而 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2.教师为什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形成过程的还原加工?举例说明。
教材选取了学科领域内已经成形的基础性知识,它们以客观真理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是前人在大量生命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归纳、概括和抽象而形成的智慧结晶,经高度的提炼加工和简约的符号表达变得简约化和抽象化。正是由于这种简约、抽象的结果性表达,遮蔽了前人生命实践活动过程的真实复杂性和丰富生动性,导致许多学生面对这种高度抽象的结果性知识而止步不前。如果教师不对这些符号化的结果性知识作加工处理,把它们直接搬到课堂教给学生,那么学生面对的就是显性的、外在于自己的知识世界,他们只能以被动方式接受这些抽象的现成知识,很难有知识形成过程的真实经历和实践体验。我们从开发教材知识过程形态中的育人资源的路径出发,努力把教材中方法的改革:旧框架 +方法技术 =教师主导
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现成知识按其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过程进形式的改革:旧框架 + 新元素 =学生主动 行还原,使结果形态的知识通过还原加工转化为过程形态的知
识,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经历和体验知识创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加法的改革:情境 + 活动 + 技术 +开放题
充分感受和体悟前人发现的方法与思维的策略。
—— 传统教学框架不变,学科知识立场 就“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而言,无论是画圆的原理认识
还是圆心和半径的命名,都是数学中基本概念的认识。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状态
我们将“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3.教师为什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内在联系的结构加工?请(1)经历“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归纳概括——抽象举例说明。命名”的过程,感悟和理解画圆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原理创学习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建构, 其原造画圆的工具;
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 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头脑(2)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 中的知识结构组织得越好, 就越利于保存和 应用。特别是面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就越容易提取出来,以适应新知的学习。第一环节:感悟画圆原理,形成圆的核心概念。
而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的时候, 由于文本表达的局限性, 这第一层次: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受事实,积累体验。些结构关系往往 被“隐藏”起来。对学生和不少教师来说,他们第二层次:经历材料聚类分析的过程,归纳并概括提
一、要注重基础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是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情况的一次书面测试,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 是达标性测试, 不是选拔性考试。因此, 小学数学毕业试卷的命制要注重基础。
试卷题目难易要适度。小学毕业考试要降低难度、降低区分度。试卷中基础题、综合题、提高题大致分别占试卷分值的70%、20%、10%。试卷的题量也不宜过多, 除了口算题, 题量控制在36小题左右。试卷的题型分布应考虑合理。
毕业考试要切实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 不出现大量的复杂计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第二学段“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 (不含带分数) 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等。
二、要强调科学性
首先要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课程标准是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命题前要研读课程标准, 特别是其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准确把握“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动词, 命题时做到不拔高、不降低, 切合课程标准。
毕业试题要准确无误。要确保每一道题, 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准确无误, 表达要清晰、简洁, 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例如:2012年某市毕业试卷中出现“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起点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 横线上的数读作 () 。”而某区试卷上出现“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总数为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二人, 写作 () 。”一次人口普查, 怎么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结果?
毕业试卷考查知识要全面。毕业试卷, 不仅要全面考查第一、二学段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各个部分的知识点, 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全面考查, 而且要关注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等方面, 以全面衡量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命制试卷前, 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制定详细的命题计划, 要详细列出教学目标清单, 列出教学内容要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维度, 选择考试的内容, 并确定分值, 设计题目。
毕业试卷编排要科学。考试试题要具有独立性, 不能出现两题考查同一个内容, 不能出现一个题目给另一个题目的解答提供暗示。考试中的难点要分散在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各种题型之中, 每道难题的分值不超过五分。试卷在编排时, 每一大题要从易到难, 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以便让学生在测试中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三、要体现人文性
人文, 指强调以人为主体, 尊重人的价值, 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在毕业考试命题中, 要充分体现人文性。通过毕业测试, 让学生不仅考出水平、考出成绩, 而且能增长知识、增强信心、激发兴趣。
在命题、排版时, 多从学生角度考虑, 多为学生着想,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例如:毕业试卷题目字体尽可能用小四号宋体。整张试卷的行间距应该大致相当。试卷的页脚应注明“第几页, 共几页”。每道试题都应留有合理的解答区域。试题的编号应保持连续。一道试题不要排在不同的版面上, 以免学生遗漏或造成阅读困难。在设计题目类型时, 可以将计算题改为“认真细心, 神机妙算”;将填空题改为“查漏补缺、谨慎填空”;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择优录取”;操作题改为“动手动脑, 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改为“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等等。试卷版面的设计要图文结合、疏密有致, 力争活泼、美观。通过毕业考试, 同样给学生传递温暖, 传递关爱。
题目设计要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例如: (1) 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国必须保证耕地面积不少于120000000公顷。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是 () 亿 (2012年海门市) (2)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能量要减少, 从而减少碳的排放, 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少看1小时电视, 就可以减少0.096千克碳的排放。某小学有1200名学生, 如果每名学生少看1小时电视, 那么一个月能减少多少千克碳的排放? (2012年镇江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试卷) 学生在解答的同时, 接触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受到了思想的教育。
题目设计要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题目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 体现生活化。题目呈现的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如文字、符号、图形、表格、情节、资料等, 增强试题的趣味性。
三十年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效果很差。”“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十五年前,北大中文系朱德熙教授说过:“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简直是摧残儿童!”五年前,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育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中国语文高峰论坛”与会的许多教师和作家承认:“语文教育效率不高。”
上述语文教育大家的话,笔者以前多少也陆续看过,但似乎都没有像这一次深有同感。因为,最近组织的一次期中考试卷命题质量的调查评比情况,让我由衷的感到,语文教育的这些问题,与我们考试命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 一次语文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调查情况综述
最近,我们在金湖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期中学习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调查评比活动。期中考试前下发通知,明确评比要求,有关学校于考试后上交各自命题的试卷参评。评比所依据的标准是:遵从《语文课程标准》,尊重本册教材;凸显语言文字,体现试卷育人;出题细致严密,力求自主原创;题型灵活适宜,便于考试答问;题量比分适中,难易适度有效。
评比的概况是:全县15所小学(含省、市级实验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六个年级共90份试卷参评;评委们按优秀、优良、良好、一般、较差五个等级评定试卷的命题质量,据统计,“优秀”卷凤毛麟角(仅占1.1%),“优良”卷微乎其微(仅占7.8%),“良好”卷也是少得可怜(17.8%),而“一般”卷和“较差”卷则相当普遍(73.3%)。
上述数据显示:本次参评测试卷的整体质量不高。这么大的范围,涉及这么全的年级,再加上总共约有2/5的题目并非命题者自主设计,其中有的是从网上下载,有的是照搬教辅资料试卷,有的是借用曾经考过或其他学校(甚至名校)现成的试卷,等等。上述评比情况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小学语文试卷命题质量的基本状况。
二、 小学语文试卷命题质量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综合此次调查评比的情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水平测试卷命题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现分别浅析如下:
1. 偏标离本,随意拼凑
这一类试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所安排的考点并不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如考查教材中为方便阅读而随文注音的字;一年级要求给“二会”字选择声母、韵母,并标上调号;要求填空的语句中有太多不认识的字;要求对修辞句做理性分析等。第二,考题超出了本年段的目标要求,如考查本年段“课标”规定以外的其他标点符号;一些文段阅读感悟的考查题很草率,命题者没有去研究“课标”的目标要求。第三,考项根本不属于本学期教材所安排的训练重点,与本册教材也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如考查字词的题目,动辄一大串的辨字组词、填字成词语或词语解释;三、四、五3个年级中,竟然有好几份试卷在考查句子时,题型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加关联词语连句子,改病句,改“把字句”为“被字句”,改反问句为陈述句等。
一个最典型也最让人不解的现象是,不少试卷对本册教材课后习题和单元练习中安排的许多训练项目漠不关心,而对那些放在其他任何年级都可以考的“泛语文题”却倍感兴趣。如五年级的某份试卷上安排了教材上没有的改病句题,且占了10分,要求修改的5个病句涉及“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用词不当”和“不合事理”等几种类型,而对五年级上册教材上安排的改错别字一项却视而不见。试问,这样的考题除了引导学生平时盲目地滥做习题,还能有多少积极的意义呢?又如一词多义、近义词的辨别以及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推敲等习题,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多有出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课标”上有明确规定,六年级课后习题也多次安排,但非常遗憾的是,在两个年级各自的十几份试卷中,都没有被分别显现。
这样想当然地拿来凑数的试题,失却了“年段”、“年级”的鲜明特征,也根本没有“期中”考试的独特个性,怎么能谈得上针对性和有效性呢?
2. 重人文,轻语文;重知识,轻技能
一些关于课文阅读积累的填空题,要求填的多是关于人名、地名等课文中的人文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很少站在关键词句的积累、理解特别是推敲运用的角度出题;而不少阅读感悟题问的多是关于文章内容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疏通性”问题,很少着眼于文章的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围绕“怎么写的”“写得怎样”出一些“推敲赏析性”的问题。请看这些考题(“□”表示填答试题的空档):
① 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越王□、发明听诊器的□,还有第八次终于打败敌人的□。(三年级)
② 本学期的课文帮助我们认识了在□销烟的□、年轻的画师□、重人才的□,还带我们到了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广场□。(四年级)
③ 判断题:虎门销烟的步骤是撒盐、抛鸦片、倒生石灰□;九寨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那里有九条神奇的山沟□。(四年级)
④ 从课本上我们认识了□、□、□等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因为□。(五年级)
⑤ 根据《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肖邦的祖国是□,当时他的祖国正被□侵占。(六年级)
这类试题给教学的导向,好像是读一篇篇课文就是为了记住几个人名、地名似的。用填空或连线搭配的形式考查课文中的人物、地名等,只是关注内容而已,而只关注课文“写的什么”并非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若能结合知识性的内容,进行遣词造句能力的考查,才是对语文习得真正有用的。不妨可以这样认识:考人物姓名不如考人物品格,(无限制地)填人物品格不如按要求用规定的词语概括品格,或在几个相关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这样出题,涉及的是内容,考查的却是遣词用语。
短文阅读的考查,应着重于优美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感悟,而不是满足于对内容情节的了解,即使考查具体情节,也应从“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考虑。像“《乌鸦第二次喝水》中乌鸦用的什么方法”,“《小猫和老虎》中是谁救了谁”,“目前50元面额的人民币上有□这个气势磅礴的景象”等问题,实在没有多少语文的情味。
重识记积累,轻灵活运用,是“重知轻能”考题的又一表现:不论年级,“基础知识”题大多是字词句的照实默写、填空,而对于教材中一些经典语句的含义,也多是简单地要求直接作硬性解释。其实,细致地设计判断、选择、造句等题型,更能适度而有效地考查学生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感悟水平,乃至灵活恰当运用的能力。
语文元素的缺失,人文知识的过度涉及,同样让语文试题的有效性大为削弱。
3. 远离文本,拓展无度
先请看一组考题——
三年级试卷中,针对《航天飞机》的:“我国刚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宇航员□和他的伙伴们真让我们感到敬佩”;根据《北大荒的秋天》出的:“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赞美家乡的美景□□”。
四年级就《普罗米修斯盗火》考的是:“除了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火有哪些作用?□□”;“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三个故事名□、□、□”。
五年级就《画龙点睛》这样问:“你一定还记得其他成语故事,如□,这则成语告诉我们□□”;就《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样出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散文诗□的重点句子,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如□”;由《黄山奇松》中的几大名松,又拓展出“你知道江苏的名山有□、□、□”这样的问题。
六年级围绕《船长》一课中与“履行做人之道”相关的两段话,这样问:“你认为做人之道应该有哪些?”“这两段话选自□国作家□的□,你还能写出他的其他作品吗?□、□”;从《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有关语句,带出了“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它全长约□千米”这样的试题。
像上面这些随意发挥、节外生枝的考题五花八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我们的命题者在出题时,不知有没有这样自问一句:这考的是语文吗?
诚然,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但《语文课程标准》在倡导“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时,明确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显而易见,拓宽也好,融合也好,交叉、渗透和整合也好,都是手段,目的只为“语文实践能力”的获得。教学也好,评价考试也好,都不能舍本逐末,丢了语文这个根本。
完全置学生当前“必须习得”的语文素养于不顾,对教材文本的内容特别是语言形式不闻不问,却对只跟课本和语文“有些相关”的东西挖地三尺,这样的命题其价值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
4. 指向过宽,不着边际
不少考卷上动辄出现这样的题目:“读了这段话,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的成语是□、□、□,想到的名言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很多,她们是□、□、□,其中你最喜欢□写的《》”“你读过的课外书还有□的《》”,有的题目要求更空泛:“写出你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一句歇后语□”。
其实,这类问题如果提示再具体点,限制的成分稍多些,就能考出学生的真知灼见,也会使解答多少具有些挑战趣味。命题时大而化之,的确省事省心,但却让学生答题时无所适从,枉费心机,也会让教师评卷时难定尺度,甚至争持不已。这样的考题看似“宽松民主”,实际上是太过空泛,其答案好像能够“信手拈来”,但往往没有什么思维含量,所考察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基本功。这样的题目,或设问随意,或表述不周,或提示不明,或示例不够,有些恐怕连命题者都难定答案,学生就更会云里雾里,这样的试卷当然也就鲜有学习水平评价的实际价值。
5. 试题分值及分量畸轻畸重
有些考项明明很重要,分值却很低(如有的试卷对“四会字”的考题只占三四分);有些考题明明不算重要,分值却很高(如组词太滥,解词太多,调整句序占分过多,等等),这就影响了命题的信度与效度。
中年段的个别试卷用16开纸出了6页,这样的分量用在高年级尚可,在中年级则偏大了。退一步说,考卷中如果都是“有效有度、有针对性”的题目,长一点似也情有可原;遗憾的是,这些“哈达卷”中的的确确含有许多“非语文,远语文”“偏标准,离教材”的无效题,真是徒然耗费了纸张,耗费了时间,这样考下来,陡增无谓的负担,语文教与学的兴趣和信心必然大受削弱。
卷不在长,有度则好;题不在多,有效则妙。我们的试卷,考言语是本,看能力是真。坚守这个本真,才会考有所值。
三、 对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再思考
考试命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我们感到,在课程改革中,对小学语文评价考试的研讨,既要注重考试形式、评价方式等管理层面的问题,更要关注“考些什么”“怎么命题”一类的技术问题。如果我们的考卷粗制滥造,命题漏洞百出,哪怕考试次数再精当,考评思想再端正,考试诸环节组织得再天衣无缝,这样的评价也无异于南辕北辙。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质量问题的解决是愈来愈紧迫了。认真打造坚守学科本真的“绿色”试卷,优化题目题型的“科学”试卷,善待评价对象的“人文”试卷,是课程改革实践的强烈诉求,也应是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现借助几道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并作简单说明。
1. 坚守学科本真,保持试题的“原绿色”
语文考卷要姓“语”,有两个关键。一要依据“课标”教材,适度延伸;二要围绕学用语文,精心命题。也就是说,试题要源于教材,活于教材,立足语文,围绕语文,考查对积淀语文学养有用的题目。
例1:在□里填入合适的字词,注意与加线词语的对应。
(1) 课文《九色鹿》告诉我们:知恩图报真君子,□□□□是小人。
(2) 春回大地□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伟大祖国又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3) 与蓝天为伴,与□□同行,小鸟永远是那么自由自在。
(4) 这一带谷窄、山高、林□,搜救(地震)伤者的难度很大。
例2:(阅读《天安门广场》前三段,就“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一句,这样出题):这一句中,“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的位置能调换吗,你的看法和理由是。
说明:例1涉及的本册(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有:重点课文题旨的把握、对对子、春联、对仗句。这样命题试图体现的是:紧密联系教材,突出关键语句,用填空的形式,着重考查准确用词的能力,也使试题有了综合性。例2的导向则是,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是阅读感悟要着重关注的。
2. 精炼题目题型,追求命题的“科学化”
因“题”制宜、设置题型,有所铺垫、适当示例,斟酌推敲,三思而定,是命题者应有的智慧。
例3:读一读,想想加线的语句用得是否恰当,对的画“”,错的画“×”。
例:个别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其实他是有眼不识泰山。()
(1) 小华平时体育成绩一般,这次校运动会上竟然跑了个冠军,太值得祝贺啦!()
(2) 仰望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它真是开天辟地,雄伟壮观!()
(3) 小明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只是在关心集体方面还需要努力。()
(4) 张师傅原来对英语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他从零开始,硬是凭着一股钻劲通过了服务奥运的合格考试。()
(5) 说话表达要注意通顺连贯,不能断断续续,正如古人所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6) 国庆佳节,举国欢庆,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说明:上面这道题涵盖了本册教材中要求读背运用的一些重点词语、经典词句,采用判断的题型(不是填空,也不是解释),适当降低了试题难度。此题的设计,按照“诵读与积累”的教学定位,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境中进行“有意思”地琢磨,轻松而有效地接受了考查。
3. 聚合养成因素,体现考题的“人文性”
考试题目不仅要从形式上显示对学生的“人文”善待,也要从内容上体现——可以借共同关注的重大时事使情感共鸣。如:例1第(4)小题,例3第(4)小题;也可以用文质兼美的阅读选文启迪智慧,净化灵魂;更要善于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寻找并提炼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
例4:回忆读背过的诗文填空。
自然景物,赏心悦目,也启迪思想。在九寨沟,雪峰插云、______、______,还有许多的______,你会觉得那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苏轼举头望明月,心情顿觉开朗:“人有______,月有______,此事古难全。______,千里共婵娟!”
对照“课标”,紧扣课本;凸显语文,体现人文;难易适度,善待学生;多问所以然,切忌想当然。这应是小学语文命题人所秉持的起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科任教师
2.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A.社会性B.稳定性C.连续性D.共同性
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4.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学习态度B.学习习惯C.学习动机D.学习方法
5.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的特点。
A.知识掌握B.能力培养C.品德养成D.身心发展
6.历史上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
A.朱熹B.孔颖达C.夸美纽斯D.斯宾塞
7.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
8.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的人。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实践属性D.现实属性
9.古代印度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婆罗门教的经典()。
A.《旧约圣经》B.《新约圣经》C.《吠陀》D.《古兰经》
10.“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教育所推崇的教育理想。
A.前制度化B.制度化C.非制度化D.义务教育
11.根据课外活动的技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A.探究性活动B.发现性活动C.训练性活动D.社会性活动
1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简单与容易B.个体与整体D.低级与高级D.部分与整体
13.教育的本质是()
A.教书育人B.培养人C.教育人D.搞好教学工作
14.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A.霍尔B.高尔登C.华生D.吴伟士
1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婆罗门教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其中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16.第一个把伦理学和 心理学 引入 教育学 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培根D.昆体良
17.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教育性功能
1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9.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发展技能
C.培育或发展智慧D.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20.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一定的组织结构B.一定的共同准则
C.明确的共同目标D.平等的成员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课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A.组织上的自愿性B.内容上的广泛性C.形式上的多样性
D.形式上的单一性E.活动上的自主性
2.陶冶的主要方式有()。
A.发扬民主B.人格感化C.环境陶冶D.艺术陶冶E.文化熏陶
3.下列关于启发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B.启发式就是提问式教学
C.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D.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4.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B.基础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研究型课程E.学校课程
5.学生是人,其含义包括()。
A.是能动的人B.发展的对象C.有思想感性的个体
D.以学习为主要任务E.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0.5分,共10分)。
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________。
3.少年儿童是________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________。
5.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和________教材。
6.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小学生具有更强的________。
7.________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
8.学校德育是指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________性。
9.社会时代发展的状况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________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10.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________学校。________、(以(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1.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
12.通过培养________,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的主要途径。3.________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程序,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设计研究程序。
14.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________构成。
15.教学以________为主,是学生个人接受人类认识成果、获得自身发展的捷径。
6.________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17.教师就不仅仅要把________怍为一种认识对象,更应该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满足他们的需要,维护他们的尊严,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18.________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19.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________的对象。
20.综合考察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1)________;(2)________;(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四、辨析题(共15分)。
1.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2.素质教育要求不给或少给学生留作业
3.教学过程是一个程序化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
4.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5.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任何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
6.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
1.关于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2.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简述现代社会中,教师为什么需要专业化?
4.小学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或特点?
5.课程计划对学校有何指导意义?
6.简述教师概念的内涵。
六、论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2.试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4.试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D 6.B 7.A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D 15.D
16.B 17.A 18.A 19.C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BCD 3.ACD 4.BCD 5.ACE
三、填空题
1.学校系统2.主体3.社会权利4.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感知 理解6.可塑性7.自尊心8.社会9.结构体系
10.文士 “以僧为师”11.全面总结 专题总结
12.人才实现对政治的影响13.历史法14.心理健康教育
15.学习书本知识
16.课程17.学生18.创新能力的培养19.实践活动
20.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四、辨析题
1.(×)。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2.(×)。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的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是来自于通过刻苦学习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为学生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3.(√)。4.(√)。5.(√)。
6.(×)。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五、简答翘
1.答:教育目的依据什么来确定,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问题。其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
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其代表人物在中国有孟子,在西方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
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其代表人物在中国有荀子,在西方有柏拉图、康德和现代许多社会学家。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二者的观点虽然是对立的,但共同之处在于都从各自的人生哲学中引申出教育的目的。而他们的人生哲学由于片面强调个人需要或社会需要而失之偏颇,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在教育目的依据上的片面性。
2.答: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它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通过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来为社会服务,是教育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育人责任和本体功能。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的质的规定性,这决定了教育具有特殊的活动对象。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教育本身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利用它;同时,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是指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不一定同步。
3.许多行业由于其劳动的复杂性,需要个人经受专业的训练才能适应职业的需要。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一.从客观上讲,许多职业尤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些复杂行业,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才能为社会所认可。其二,从主观上讲,专业化也可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利益,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限制非专业人员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不断的专业化培训也促进了专业人员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避免一专业人员内部不称职的人败坏行业规范,影响行业的社会声誉。
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资机构(如师范院校)开始的(大约在17世纪之后),这种专业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与国民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同步的。直至今日,教师的专业化也并没有完全为社会所认可。尽管如此,教师专业化将是今后教师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地位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在未来社会中,教师职业将由熟悉教育理论、熟悉各种教育媒体的使用、熟悉各种教育策略的专业人员来提任。
4.(1)小学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小学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3)小学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小学教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5.课程计划对学校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它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计划中设置的学科,保证各门学科教学时数;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使学校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6.对教师的界定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第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第二,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六、论述题
1.答:(一)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一个教学班一般有几个教师任教。由于各人的个性、思想观念、学术修养、教育方法等不同,加上学科性质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各执一端的情况。
(二)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作为组织者,班主任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创建一个学生集体,而且要使各方面的影响保持一致,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者,他还要组织班级内各成员诸方面的活动,力求使成员能在友好的气氛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
(三)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
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影响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首席实施者。因此,班主任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影响学生的合力。
(四)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单位,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组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它与党、团、队之间,与年级组、教导处和校务委员会之间存在着业务关系和思想关系。
2.答:(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通过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往往代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所以,学生很重视分数的作用,取得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变化。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同样缺乏足够了解。为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安排教学过程。
(4)儿童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3.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个体的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是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4.(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第一,学生是人,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第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月考应考人数24人,参加考试人数24人。优秀人数0人,优秀率0%;及格人数
人,及格率
%。
二、命题评价
本次命题的主导思想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二是为了对教师的教学查漏补缺。因为小学科学学科的涉及范围林林总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挂一漏万,所以本套试题综合了多套试题中的相关内容,在考虑到难易适中的同时,更力求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4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六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空1分,共31分;第二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题1分,共10分;第三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题1分,共12分;第四题,连线题,要求学生将实验的现象和听到的结果用线连接起来,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12分;第五题,归类题,要求学生将列举的声音现象按类型归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分值为15分;第六题,观察与记录,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分值为2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在本次月考中,与其他年级相比,加上本年级的学段特点综合考虑,三年级的答题情况一般,分数尚可,失误较多的是第四题和第五题。
第一题,填空题,除第9小题和第12小题外,其它各题失误较少。第9小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在讲课时,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试题与课堂上的说法不一致,导致学生无所适从。第12小题,要求写出五种生活中常见的人造材料,大多数学生分不清什么是材料,什么是物品,从而出现误填。第二题,选择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良好,没有出现较集中的失误。
第三题,判断题。本题失误较集中的是第11小题。本题要求判断“材料硬度越大,就越能被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的对错,由于学生对什么是硬度理解和不够,从而出现失分。第四题,连线题,要求学生将实验的现象和听到的结果用线连接起来。本题的失误主要在试卷本身出现问题,六个现象与六个结果是相对应的,在印制试卷时,由于教师没有认真核对,由于页面变化被错分到了两页上,学生因而误认为是两道连线题,失分是在所难免的。第五题,归类题,要求学生将列举出的声音现象按类型归类。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涉及到了噪声,但却没有这样详细的分类,而学生年龄小,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最终形成,失误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六题,观察与记录。要求学生观察书包里都有什么物品,各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把它们写在表格中。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出问答题等难度大的题型,而且本题难度不大,分值较高,这样对学生的最后成绩的形成非常有利,从而有效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回答本题时,学生答题情况良好,没有出现太多的失误。
四、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月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难发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教程中,教学行为还稍显粗放,对相关知识点没有下足功夫,特别在涉及实验教学的题型上,失分还是较为普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认真备课入手,针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谋划,在教学过程中以趣促学,力求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学活、学透。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月考应考人数24人,参加考试人数24人。优秀人数0人,优秀率0%;及格人数
人,及格率
%。
二、命题评价
本次命题的主导思想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二是为了对教师的教学查漏补缺。因为小学科学学科的涉及范围林林总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挂一漏万,所以本套试题综合了多套试题中的相关内容,在考虑到难易适中的同时,更力求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五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空1分,共22分;第二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题2分,共20分;第三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题2分,共20分;第四题,图表的应用,18分;第五题,列举题,要求学生列举所知道的有关天气的谚语及所知道的变化,分值为2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相对于其他年级来说,本套试题难度较大,也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其难度不在于题型的偏难险怪,“天气”这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太多,而教材上又没有明确的范围,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无所适从,因而造成了知识点的遗漏。所以,学生分数的偏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第一题,填空题。学生答题情况一般,答错最多的是第4、第5和第9小题。云的分类、雨量的标准等在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没有深入讲解,更没有要求学生掌握,所以失分在所难免。
第二题,判断题,学生答题情况一般,失分较多的是第10小题,原因依然出在教师对大雨的标准没有过多讲解,更没有要求学生掌握。
第三题,选择题,学生答题情况一般,失分较多的是第1小题、第4小题,原因同上。第四题,图表应用。对于天气现象与符号的对应关系,学生们掌握较好。而绘制折线统计图部分只有一名学生答了出来,其他同学要么空着没画,要么画得乱七八糟。究其原因,一是折线统计图在数学学科应该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里出现明显偏早;二是在讲课时明显的训练不够,因而造成失分。
第五题,列举题,要求学生列举所知道的有关天气的谚语及所知道的变化。本题应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失分。失分的原因一是对谚语和词语分辨不清,造成误用,二是所列举的变化看似很多,实则只有一类,如“晴转阴,阴转晴,多云转晴”,只能按一个给分。
四、教学建议
针对在本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适当借鉴一些相关的测试、练习,从而达到多讲、多练,使学生真正的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以后的测试中考出更好的分数。
小学五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月考应考人数
人,参加考试人数
人。优秀人数
人,优秀率
%;及格人数
人,及格率
%。
二、命题评价
本次命题的主导思想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二是为了对教师的教学查漏补缺。因为小学科学学科的涉及范围林林总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挂一漏万,所以本套试题综合了多套试题中的相关内容,在考虑到难易适中的同时,更力求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相对于其他年级来说,本套试题难度不大,基本上没有脱离书本上的知识范围。本套试题考试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六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空1分,共30分;第二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题2分,共10分;第三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题1分,共10分;第四题,实验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在杠杆的左侧适当位置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平衡,第2小题要求学生画出实验时滑轮组上绳的绕法,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大题共10分;第五题,连线题,要求学生将自行车的部件与所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连起来,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实际动用能力,10分;第六题,简答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达能力,分值为1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得分率较高,出现问题较多的题是第四题和第六题。
第一题,填空题。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较好,除第4小题失分较多外,其它题基本上没有明显失分。学生虽然知道什么是轮轴,但对生活中应用了轮轴原理的实例却知之不详,以至于东拼西凑,乱指一气。
第二题,判断题,本题答对率也较高,答错较多的是第2小题。教材中对斜面与螺丝钉的关系有详细的比较,可学生仍然没有很好的掌握。
第三题,选择题。本题答题情况一般,出现问题较多的题依然是关于斜面与螺丝钉的关系的第2小题。螺丝钉的螺纹越细,相应的斜面也就越长,拧螺丝钉时用的力就小些。可学生由于对斜面与螺丝钉的关系掌握不准,自然就不能正确选择了。
第四题,实验题。第1小题来源于一次真实的实验,是本班进行杠杆平衡实验时的男女生对抗性练习题目。在课堂上,男生的表现明显不如女生;在本题的解答中,男生依然不如女生。以后,对男生应强化引导,使他们学得更扎实。第2小题,要求学生画出滑轮组的绳子挂法,本题学生答对率在一半左右。说明平时的实验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对实验操作过程引导不到位,以后应进一步加强。
第五题,连线题,要求学生将自行车的部件与所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连起来。车把手应该为轮轴,而不是杠杆,有许多同学把它错连到了杠杆上。其它题学生基本上没有失误。
第六题,简答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差,失分较为集中。对简单机械的作用,有许多同学只答出了其中的一两点。对于机器,学生能知道一般机器由四部分组成,但却不知怎样来举例。
四、教学建议
综观本次测试,明显看出平时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因而造成学生答题时的失误。以后应加强实验操作教学,使学生能真正在实验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并内化为能力。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月考应考人数
人,参加考试人数
人。优秀人数
人,优秀率
%;及格人数
人,及格率
%。
二、命题评价
本次命题的主导思想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二是为了对教师的教学查漏补缺。因为小学科学学科的涉及范围林林总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挂一漏万,所以本套试题综合了多套试题中的相关内容,在考虑到难易适中的同时,更力求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六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空1分,共30分;第二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题1分,共10分;第三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题2分,共20分;第四题,科学探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20分;第五题,走进生活,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值为10分;第六题,创新设计,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分值为1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相对于其他年级来说,六年级答题情况良好,学生答对率较高,失分较少。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基本上没有问题,大多数问题出现在后面的三道题上。
第四题,科学探究。第1小题,要求学生回答“赵州桥用来减轻桥身重量的方法是什么”。在回答本题时,拱型的桥身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重点是大拱上面的两个小拱。而有的学生答非所问,有的学生只答出了拱型桥身,有许多学生也知道应该回答大拱上面的两个小拱,却很难准确表述,什么“桥身侧面的小洞”等等,不一而足。第2小题,要求学生回答“蒙古包适合什么民族居住?为什么?”。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回答“蒙古包适合什么民族居住”,然后再回答“为什么蒙古包适合蒙古族居住”。答第二问时,要说清蒙古包的特点和这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学生在答第一问时还较好,答第二问时多数同学却只说了一半儿。第五题,走进生活。问题是“在装修房屋时,你选择什么材料铺地面?请说说你的理由。”本题属于自由发挥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答题情况尚可。但有个别学生
第六题,创新设计。本题属于开放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能够适应某种环境、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房屋。在回答本题时,应从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的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而学生答题时却多只考虑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虽然在放宽标准的前提下得了一定的分数,但这分数却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
四、教学建议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5)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考试时间: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3)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4)引发课堂问题行为因素中,属于教师方面的因素有()。A.厌烦 B.适应不良 C.过度活动 D.要求不当
(5)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6)《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7)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结构 D.课程设计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8)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9)教学从本质上讲是()。A.一种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 D.智育活动
(10)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依赖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2)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的()为重点。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全面发展 C.和谐发展
D.德智体全面发展
(13)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14)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15)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说法是典型的()。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个体本位论
(1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7)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日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
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
(18)结构化策略属于()。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9)教科书通常按()分册。A.章节 B.单元 C.学期 D.课时
(20)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A.私学 B.公学 C.国学 D.乡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__________。
(2)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__________和专题总结。
(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__________。
(4)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__________和非组织化观摩。
(5)复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
(6)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7)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____。
(8)教学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9)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10)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__________,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2)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所以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如果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
(4)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5)虽然在教学中师生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
(6)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7)终身教育也就是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
(8)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9)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因论的典型代表。()
(10)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1)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基本要求?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3)简述现代社会中,教师为什么需要专业化?
(4)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5)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
(1)试论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A(2):C(3):C(4):D(5):A(6):C(7):C(8):C(9):B(10):A(11):A(12):A(13):B(14):D(15):B(16):B(17):D(18):A(19):C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20):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发展(2): 全面总结(3): 气氛热烈(4): 组织化观摩(5): 小组教学(6): 学校教育(7): 培养创新能力(8):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9): 辅助(10): 教育方针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0(2):0(3):1(4):0(5):1(6):1(7):0(8):1(9):0(10):1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的基本要求是:(1)作业内容要符合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2):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3): 许多行业由于其劳动的复杂性,需要个人经受专业的训练才能适应职业的需要。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一,从客观上讲,许多职业尤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些复杂行业,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才能为社会所认可。其二,从主观上讲。专业化可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利益,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限制非专业人员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不断的专业化培训也促进了专业人员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避免专业人员内部不称职的人败坏行业的社会声誉。
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资机构(如师范院校)开始的(大约在17世纪之后),这种专业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与国民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同步的。直到今日,教师的专业化也并没有完全为社会所认可。尽管如此,教师专业化将是今后教师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地位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在未来社会中,教师职业将由熟悉教育理论、熟悉各种教育媒体的使用、熟悉各种教育策略的专业人员来担任。(4): 首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其次,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第三,要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5):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1):(1)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①个别教学: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学形式。②班级教学。
(2)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为主,如: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教学或班级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具有高效、快速、大量、经济、规范、程序等优点,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社会化,因而适应社会需要。
(3)当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丰富,表现在:分组教学、不分级制;特朗普制;开放教学;小队教学;程序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在当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也呈现了多样化、综合化、个别化等趋势。随着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组织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关键词:数学试卷,讲评,三要三不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离不开用试卷或者小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数学教学策略. 所以, 对学生试卷进行评讲也就成为了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对试卷评讲是否合理, 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是否符合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成果. 但是, 对试卷的评讲又一直被我们数学教师所忽视, 好多试卷的评讲只是与学生对对答案, 没有进行评讲, 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知道答案, 但是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答案却一无所知. 还有的教师评讲试卷时, 眉毛胡子一把抓, 每一题都讲, 没有侧重点, 这样既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思想. 更有的教师只评讲试卷上的题目, 就题论题, 评讲过后只要学生把做错的题目给订正一下就行了, 不给学生一点拓展与延伸的机会. 这些评讲试卷的方法都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提升. 要想让我们的数学试卷评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笔者认为在试卷评讲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课前分析统计不要拿来就讲
现象一许多教师对学生测试之后, 只是把学生的试卷批阅一下就拿到教室里进行评讲, 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批改, 考过试之后就随手进行评讲. 这样的评讲试卷方法根本起不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目的. 学生的解题情况怎么样, 哪些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比较薄弱甚至没掌握, 哪些错误是多数学生共同出现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哪方面知识的教学, 对于这些教师都不知道. 试卷测试只是为了让学生训练一下, 降低了试卷应有的功能.
思考在学生考完试后, 我们要认真批阅试卷, 并进行分类统计, 看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哪些问题, 哪些错误是学生粗心而造成的, 哪些错误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而造成的, 哪些错误是由于学生智力因素或学习基础不行而造成的, 哪些试题学生做得比较好, 哪些试题学生的失分比较多, 哪些是班中多数学生都犯的错误, 哪些是极个别学生犯的错误,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 我们都要通过评讲前的统计与分析而掌握, 并及时记录下学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 当我们把每一个知识点的学生掌握情况都弄得一清二楚了, 在评讲试卷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知道哪些通过学生自己订正就可以完成了, 哪些需要教师讲解, 哪些需要学生在一起研讨.
二、要突出重点题型不要每题都讲
现象二每一张试卷的内容既包含基础题, 也有拓展题或能力题, 我们许多教师在评讲试卷时, 总是从第一题向后讲, 每一题都讲, 没有轻重之分, 有一部分题目全班没有一名同学做错, 但是教师还是照讲一遍, 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思考试卷中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 教师在评讲试卷时, 不要每题都讲, 学生都会的就没必要再讲了, 学生只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产生兴趣, 会做的题目就不想去听、去做, 所以不能把评讲时间平均分配在每一题中. 只有极少数同学做错的题目我们可以课后单独来指导, 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评讲. 把试卷的评讲建立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上, 让他们内心迫切想知道这道题是如何解答的, 这时的评讲才能有效吸引学生, 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比如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试卷评讲, 根据教材内容, 这一单元的试卷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另一部分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分数应用题. 所以, 在评讲时, 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试题, 我们可以略讲或者不讲, 因为很少有学生出错, 学生出错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粗心, 让学生自己订正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实在解答不出来, 那么我们就可以单独辅导. 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数应用题的评讲上面, 因为这一部分错的学生比较多, 好多都是不懂得算理而出错的, 该用列方程来解答的却用分数乘法来计算. 因此, 在评讲这一张试卷时, 我直入主题, 直接评讲分数应用题. 这样, 由于学生做错的比较多, 所以都能认真听讲.
在评讲试卷时, 我们可以把试卷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学生做错或者错误很少, 我们可以不评讲或者一笔带过;第二类错误就是有部分学生做错的题目,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错误在什么地方, 然后再集中评讲;第三类是多数学生都做错了, 因为它的拓展性比较强, 所以这类题目就是我们评讲的重点.
三、要学生参与评讲不要教师单向输出
现象三目前, 评讲试卷时总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学生在评讲试卷过程中只能默默地听, 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的思路与答案的位置, 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没有主动探索的时间, 全凭教师单向输出的知识来掌握试卷的解题方法, 导致学生只知道这道题目是如何解的,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解.
思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所以, 无论是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课堂还是复习旧识的课堂, 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 我们在评讲试卷时, 要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纠错, 在评讲试卷过程中, 积极创造条件, 为学生参与到试卷的评讲过程中提供条件, 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错误, 去讨论错误, 去纠正错误, 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形成统一答案. 比如, 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试卷评讲时,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一批零件, 合格的有100个, 不合格的有2个, 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为2%.有很多同学给这道判断题打上“菁”, 评讲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求不合格率的正确解法, 而是让学生先讨论求产品的合格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判断题到底是对还是错, 学生马上就可以知道求不合格率是拿不合格零件数除以零件的总数, 而不是除以合格零件数. 这样得出来的结论远远比教师的讲解效果来得好, 因为它是通过学生自主分析与总结而得出来的.
他要感谢那只手
(1)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一家报社的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2)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3)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4)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5)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6)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7)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8)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 )。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教育模拟试卷】推荐阅读:
苏教小学科学期末试卷01-13
小学六年级科学模拟试题09-15
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分析12-04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试卷分析06-21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01-14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期末测试卷07-28
小学科学教育计划07-21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06-27
小学科学养成教育案例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