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推荐9篇)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篇1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篇2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筑起来的, 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主要是指:把阅读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甚至创造文本的意义, 即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其次, 把发表见解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 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提出自己的疑问, 让学生自由理解和评价作品, 即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这其中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教师的教学应该使没问题的学生有问题, 使有问题的学生探究解答问题, 并产生新的思维和想法, 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真正达到了新课程设定的目标。

如何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立阅读目标, 这是整个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要根据单元目标、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目标可非要统一,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当然, 学生确定的目标应该接近于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总目标。感知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这是学会读书的关键一步。以往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提问代替了学生的提问, 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获得主动发展。最后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的问题应先由学生自主解决, 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的发展很有意义, 尽管可能费时费力仍然解决不了问题, 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但这种思维的过程, 对于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阅读意义非同小可。

如何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呢?首先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疑问说出来, 相互交流。怎样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课堂氛围非常重要, 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像和思维, 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只能使学生缩手缩脚, 难以实现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局面。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学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 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要善于运用表扬这个武器, 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学会尊重学生, 在学生交流时, 教师要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或责问, 要视学生为平等的个体, 要理解、宽容、信任学生, 要面露真诚和期待, 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其次, 要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要允许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里说的“重视”, 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表现出尊重和珍视的态度。最后, 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 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 学生逐渐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学会思考, 获得独立阅读能力。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篇3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1.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3.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三、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的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个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五、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篇4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还存这很多的问题,例如一言堂、强制教学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期望能够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让学生尽情享受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43-0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缺乏感染力

同一篇文章经不同老师的讲解会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优秀的教师能够将文章讲解的生动、耐人寻味,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的状态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但是很有很多教师达不到这种状态,一味的灌输、朗读,教学设计粗糙,使阅读教学缺乏感染力,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力度。例如,有的教师在朗读中声情并茂,阅读流畅,感染力就强;相反,感染力很弱,阅读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高粱情》是一篇感情丰富的课文,有的教师能够利用充满激情的阅读达到与文章意境相符的状态,有的教师语调平平,未能表达出应有的感情,学生的阅读兴趣未能被激起,自然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刻。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接受感情的洗礼。

2、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随着文章的不同而不同的。然而很多教师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所有的文章几乎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使学生难以深入文章的中心。例如,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取得过一定的效果,那么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章,但是长此以往,这种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方法会一点点消磨掉学生们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差。因此,教学方法的使用要不断创新、交替使用,力争让学生永远保持对阅读的兴趣。

3、学段教学缺乏针对性

阅读教学不仅仅要分析所教的文章,同样还要分析所教的学生,要分析他们的阅读特点,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然而,一些教师认识不到不同学段的阅读特点,或要求过高,或要求过低。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语句的特点,这样看似简答的任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很那,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导入文章,在开展阅读教学前,要充分研读文章,根据文章的背景、问题等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四季》时,教师要搜集四季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首先通过图片了解四季的特点,然后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变化,而后让学生说收在不同的季节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四季变化的顺序,同时也能产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朗读提高感染力。教师要明确不同阶段朗读的目标:学习之前阅读是为了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学习中读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或是寻找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感情,学习后读是为了回味。因此,教师要明确朗读的目标,跟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不同阅读阶段有不同的阅读效果。教师也可以变化阅读方式,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例如,可以全班一起读,也可以让学生一人读一段,也可以分角色读等。例如,在阅读《唯一的听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一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而后在教学中让学生再一次阅读,体会“我”的心理和行动方面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再次回味文章,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情变化。第三,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寻找答案中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要有针对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阅读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提高阅读课堂的活力,例如,在一些有较多陌生字词的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边阅读变记忆字词,达到双重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大赛、小小演讲比赛等,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依据文章制定活动主题,即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文章主旨。第三,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章,而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在一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后,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主探究。

3、提高学段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教师的阅读教学总体策略要有针对性。对于1~2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因此,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目光;对于3~4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先预习,然后粗读,再精读,最后回味阅读;对于5~6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能够养成独特的阅读方法,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要让学生都通过自主阅读完成阅读目标。

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系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影响到他们以后的阅读学习,同时还对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提高重视,善于发现阅读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 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06)

[2] 郭 璐.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4(09)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 篇5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试想,没有语言的感悟与积累,孩子脑中一片空白,孩子们如何去表达?因此,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重要性 设想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即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一门情感学科。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且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巧读。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修养,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是从小就爱好阅读。西方很多家长在他们的小孩出生后就开始培养小孩的阅读兴趣,哪怕是在帮小孩洗澡时也放一本书在旁边。近年来,我国也逐渐重视阅读,例如把孔子的诞辰定位读书日。许多中国家长也注意从零岁开始培养小孩的阅读兴趣。而在学校教育中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教学在这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进行阅读教学的几点设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强调学生背诵、意会、感悟和积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严格的、标准化的训练,以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情感,这是传统语文教学带给我们的遗憾。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使学生既获得了各方面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受到教育和熏陶。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谈几点设想:

1、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巨大动力。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样,要想让学生爱好阅读,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探求新的教学艺术,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地阅读,而不是把阅读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

2、允许学生对课本进行多元解读,发挥学生的个性。

西语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我国古语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说。任何一篇文章总是会由于作者的局限给读者留下某些“空白”,因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观点。人们往往由于所站立场不同,还有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艺术趣味等等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所以一千个人在阅读完同一篇文章后可能会有一千种感受和看法。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也是多元的,多元解读”是学生真实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教师应格外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用标注化的答案去要求学生,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敢想,敢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如《变色龙》一课,在组织学生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后。突然有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并没有判错,赫留金是罪有应得。”笔者一听先是一愣,但还是肯定和鼓励学生A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行为,然后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学生A自信地说出:“当小狗看起来很可怜的时,赫留金却完全没有受害的感觉,反而显出得意洋洋的神情。所以我认为他是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此言一出,整个教室轰动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也在此刻被激发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引发学生进一步积极思维的好机会,因此因势发问:“大家是否赞成这位同学的说法,或者有什么补充吗?”问题一出,学生们纷纷去文中找相关内容,很快就有好几个学生举手。

3、引导学生略读——精读——研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掌握略读、精读、研读的技巧。①略读,也叫泛读、速读。通过略读,学生可以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②精读,学生通过精读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③研读,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挖掘课文深层次的含义。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这三种阅读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开展阅读活动。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阅读

想象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摇头晃脑、念念有词,进入凝神遐思或神游四海的吟咏状态,进而由浅入深、细嚼慢咽的品味原始文本,这样可以更好的品出其诗情画意。古诗是情、景、意的结合体,因此笔者每当讲授古诗时,都很注意让学生边诵边吟,细细品味,学生的大脑中渐渐就会形成一幅诗中景物的完整图画,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作者,已身临其境。这就是“再造性想象”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底蕴感悟不同,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新象”。从最后,笔者指导学生把自己大脑中经过创造性想象产生的图画二即“新象”或口头表达出来或书面描述出来,形成创造性文本二。这样一个从图画到文字的过程,从而通过想与写糅合在一起并落到实处。

5、设计有梯度的阅读教学

阅读包括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即对文本语言的认知。在认读环节,教师不能因认读的简单而忽视对学生的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解读即提取和整合文本所载的重要信息,学生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且有一个整体思路。教师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梯度的活动内容,也就是从认读到解读,从鉴赏到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都趋于最佳状态,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去阅读,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多年教学的一点体会,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会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考语文阅读教学试 篇6

江苏省金坛市朱林中学 王伟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实施改革,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形势的变化,对广大的中学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再也不能仅囿于传统的课本教学思路,要敢于跳出如来佛的掌心。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点戏”的阅读教学现状也确实令人担忧,事倍功半比比皆是,徒劳无功以至事与愿违者也不乏其例。因此,对阅读教学进行一番认真而深入的反思,找出弊端的根源,确立努力的方向,提出改进的举措,实在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在难辞其咎的现状面前责无旁贷之职责。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鲁迅描述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很难看到。学生生活圈子狭窄,每天由家到校,由校到家,对其写作更欠材料。现在学生极少阅读,学生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文。有的学生一课学完还不知道那些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更不要说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和对文章情味的体悟了。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当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阅读教学没有学生自己实践,就像作文教学没有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一样,肯定收不到任何实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为了少讲,以读代讲。通过读,学生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不少问题。因为课本是是循序渐进的,只要熟知作品,就能自学到相当程度,并且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一种主动接受,是自我消化和吸收,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特色,既有兴趣又不易疲劳,往往还印象更深,记忆牢固。这样,似乎在“读”上费时较多,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抓住了根本,剩余问题由教师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讲得可以少而精。这样就避免了文无难易,题无巨细,不分详略轻重,一讲到底,容易使学生疲劳,厌烦的做法。因此,只有学生自己读书,才能从多方面受益。

一、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获得语感

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语感是一种理性的直觉,其形成是由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一般情况而言,阅读能力的核心便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能力,即语感能力。语感敏锐的人,往往能直接、迅速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还可以体味到“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诸多妙处。反过来,语感的优劣,也来自于读书的积累。书读多了,富有积蓄,“感觉”自然灵敏,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发展。语感丰富敏锐,便能明晓同一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语言形式亦可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语言形式亦可表达同一的思想内容,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需要特定语言形式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因为语感不是“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教条,因而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粘贴”。好比冷暖的感觉,你不能命令谁感觉到冷暖,而必须承认从而尊重人作为感觉主体的地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成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实在是获得语感,掌握运用语言规律的必由途径。另外与课堂阅读有别,课外阅读不拘形式,不受时间限制,不带太多的功利性,在放松的阅读状态下,对阅读对象更易获得全面的认识与整体的领悟。基于此,激发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的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材料,帮助他们在拓宽读书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无疑是激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活水源头。

二、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要从识字、阅读起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骤增的社会。因此,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首先,大胆地改革现有教法。把分析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哪些课文应该重点研读,哪些课文可作一般性阅读,都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商定。在这一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中选择应该重点阅读的书籍。

其次,把学生带到图书馆中去自由阅读,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我把阅览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在教室设图书阁,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之间的研讨和交流代替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之间的研讨和交流代替老师的讲授,从而为学生拓宽了视野。形成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

三、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记诵大量诗文佳作,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其读书呢?

首先,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教学主导作用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设计并组织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点拨、诱导,帮助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我采用一定的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读。由于本届的学生的字、词量的储备,阅读基础不理想,审美能力便是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扫清阅读障碍,如对初一学生,可让学生先读精彩的,感兴趣的部分,让学生想读,这样他们由于读进去了,就会要求弄清来龙去脉,自然就会去读其它内容,对那些缺乏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讲荐读书目中的精彩故事,让语文优生介绍得益阅读的经验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新生渐入阅读的正轨,步入阅读的快车道。

其三,要处理好学生读书过程中多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朗诵、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并制定以阅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规:

1、默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2、赏读: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情感,品出味道,说出佳处和感受。

3、研读:学生边读边思边写,完成思考练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反复阅读,扎实地学好课文。

指导学生自己读书,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理念,我相信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我相信阅读教学必将在读书声中写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篇7

一、教师要树立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改革,接受了各种先进教学理论的洗礼,到了今天,好多语文教师又陷入了迷茫。是保持传统的老师引导式、启发式教学,还是大胆创新,运用新模式教学? 是深入教材、挖掘教材,还是注重学生的延展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到底给学生要教什么? 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我们语文教学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要解决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正确而先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阅读教学要体现生本对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还课堂阅读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读者”,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直接阅读,完成生本对话。现在的语文教学,有时多姿多彩的形式掩盖了真实的内容,有时教师为展现个人才华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即学生要深入文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作品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教师也可以提示阅读的要点,让学生带着思想去阅读。这一环节夯实了,学生才能完全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学生和老师的阅读才可能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与作者对话。

其次,阅读教学要体现师生平等关系。传统的语文课阅读教学,教师往往是先知者,所以会居高临下控制着信息,往往会运用标准化去解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发布着专制权威所谓的参考答案。教师应该培养丰富有创意的读者,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引导他们积极阅读,并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通过努力构建课堂,积极营造亲密和和谐的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语言中,教师尽量多一点启发,多一点引导,多一点激励; 学生却要多多阅读,多多理解,深入理解,用心品味,充分感悟作品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去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兴趣当成是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使学生在内部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动力。关键是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书的世界,书的海洋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之中,在阅读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达到阅读教学的要求。

学生在阅读之前,教师的精彩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教师可以直接设疑: 范进金榜题名,为什么还会发疯? 学生觉得有趣,便会认真阅读课文。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也能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在阅读时,学生往往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活动。如引导学生在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节选部分时,学生肯定有了对曹操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妨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知识才能,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深入课文,看下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要把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如此塑造?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阅读之中,不仅会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伴有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思考,从而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形式上,教师可以采用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阅读不再单调。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阅读方式。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也可范读,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春的世界,用心去体会美妙的春天。老师的朗读一定会使学生展示想象,完全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同样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总是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别人听。复述课文的内容,应该不是学生的难题。学生会努力阅读,尽量使故事完整,生动有趣。比如,《完璧归赵》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学生的阅读不能仅限于课堂里,教材里,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阅读。在班级创建读书会,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这样,一定会使阅读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三、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我们现在都在讨论教学的的有效性、高效性。要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教学策略,找到高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1. 善于挖掘教材。我们要把教材当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读懂教材,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发挥其学习价值。尽管中学语文教材里没有提到示范习文,但有些经典篇目,仍不失为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例文。如作者朱自清的《春》里有关小草的描写,有关桃树、杏树、梨树的描写。这些描写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学生可以不断阅读,不断品味,最终自己运用这些描写手法,写出自己的《春》来。这样把教材中的学习资源进行挖掘,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会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有时会在黑板上写一两个大问题,让学生完全自主阅读。可是我们的学生能做到研究性阅读吗? 面对如此大而笼统的问题,学生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所以,教师不能完全地放手学生,而让学生盲目地进行阅读学习。我觉得恰恰相反,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要更具体、更细致;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规律,让学生有时间去逐一解决问题。

学生在阅读一些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时,一般能投入其中,读的津津有味,但有些经典课文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耐住寂寞,细细鉴赏品味。如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师生就要反复吟诵,体会读书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当然,不同体裁的作品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呈现不同的课堂模式。比如,学习记叙文,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说明文要侧重说明的顺序来设计课堂; 议论文要抓住三要素,注重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 描写的文章和段落更要学生仔细阅读品味作者所寄寓的情感,领会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正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通过精心设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放手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性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班级与班级的合作交流。当然教师也要以普通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更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心构建高效课堂;充分运用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篇8

一、阅读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来讲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是已经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读就行了。

阅读也是一种心智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材料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综合能力都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二、 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老师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教师在日常教学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加学习兴趣。

(二)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教学中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2.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3.默读,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半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知识与方法,自己不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三、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的行为。自然,自悟是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活的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多元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很恰当的形容学生个体对阅读的独特感受。

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阅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尝到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不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

在未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将更关注阅读主体的定位,关注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向,强调人文因素在阅读过程中的渗透与融合,重视学生在阅读中人文精神的养成与阅读素养的提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阅读的课内外结合,注重线性文本阅读与网络阅读的结合,强调学生的积累,重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悟、体验、给学生已更多的四维空间,又兼顾精要分析与科学训练;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重视对学生应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探究。

浅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篇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 和评价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采取有效的 阅读策略,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思维空间,为提高阅读质量和阅 读能力打下基础.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己见.一.以读为本,整体感悟。新课标要求我们:“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默读。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以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及能力”。所以,实施以读 为本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多形式的阅读实践,让学生真 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读准确通顺,直到 琅琅上口,入境悟情.具体步骤是:(1)整体阅读。让学生通读全文, 读出文章写了什么,读出作者的表达意图(2)局部精读。让学生精 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品赏文章的佳词妙句.精采语段,积累 语言,升华情感,训练能力。(3)课外荐读。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读 好教材课文外,还要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当的精美文本供学生阅 读,引导学生做好第二课堂的绿色阅读,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 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的阅读水平。

二.以情为线,学文悟理 古人云:“感人者,莫先乎情”,又有“诗言志,文以载道”,都说明了每篇文章中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教师在 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认真把握好以情为线的阅读方式,不仅要求自 己投入阅读,感染学生,更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实现 教学中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受到作者良好的情感

熏陶,并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由于现行的语文新教材所体现 出的人文性较浓: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步,在主 题的选择上,注重爱的教育,重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这些主题的习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阅读教学 中,注重将课文学习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例如阅读莫怀戚 的<<散步>>,我首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布臵好预习作业,让 学生用简短的文字真实的反映自己的家,并思索“一个幸福的家最 重要的是什么”?,上课时,先行讨论,然后让学生自主入课,体 会《散步》中家互敬互爱的温馨氛围,感悟出作者的表达意图,从 而让学生受到生动感人的爱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并如何去做?同时,结合本单元 主题,收集名言警句,例如,由《散步》,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了能记、能悟、能用。所以,在阅读实践中,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利于调动学 生的认知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三.以论为主,激活课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心理需要的关注,忽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么是师讲 生听的“满堂灌”,要么是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究其实质,这是 一种以书为本落后的阅读观,从而禁锢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把问题意识放在首位,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唯书,不唯上,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对话式 阅读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可参照如下:(1)针对问题,生本对话—(2)分组讨论,生生对话——(3)筛选观点,师生对话——(4)感悟质疑,自我对话。在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应有 的放矢,难易程度适宜,教师的语言也应忌命令式与否定式,在讨 论中,应多用一些“你赞同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等轻 松民主的话题,对于学生各抒己见的回答,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在阅读蒲松龄的《狼》一课中,有的学生对狼的贬上提出了自 己不同的观点,认为狼的会动脑筋值的肯定。阅读《伟大的悲剧》 后,有学生结合当前的许多探险活动,提出了“做盲目的,无谓的牺牲不是一种英雄主义,而是一种莽汉行为”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论”激活课堂,以“论”打 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阅读中探究才会让他们学 有所得,学有乐趣。

四.以文带文,做好迁移教学 综观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并不是几个孤立的知识版块,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在语 文文本上,许多课文都是值得作文教学的经典美文,所以,如果把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每一堂课都可以成为唤起学 生浓厚兴趣,神形兼备的作文课。在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语 文课本就是一本优秀的作文书,我们应巧妙的学会“偷梁换柱”,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唯我所用,才是真正的读书”。例如作文的结 构教学,教师讲起来往往非常空洞,学生听起来也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在阅读《春》时,我让学生体会并借鉴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种开门见山,简洁入题的开头法。讲到《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记叙文的最后一个议论段时,我让 学生分别进行了有无此段的比较,从而让明白了议论段在记叙文中的豹尾作用。此外,有的课文中出现的富有哲理的议论段落,我便 让学生熟读,精读,并指导他们将其贴切的用在作文中,同时让学 生仿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式,模仿佳句的遣词造句及其修辞方法。通 过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不仅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并且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让作文在借鉴中逐渐成熟起来。

上一篇:生物说课一等奖下一篇:赤峰市巴林右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