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论文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论文(精选8篇)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论文 篇1

[关键词]应用型;

学科竞赛;

开放性实验室;

实践创新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出现的结构性失业揭示了高校人才培养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够、创新思维不强的深层次问题[1]。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目前,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一线的教师积极探索传统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做好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而且还需要学校、学院等各方面大力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参加学术活动以及学科竞赛等[3]。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针对湖南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学科竞赛,建立学科竞赛指导机制,加强以学科竞赛为主的第二课堂建设,强化第二课堂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途径之一融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学科竞赛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很多工科院校都鼓励、支持大学生参加学科活动,扩展专业视野,以达到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如文献[5]以机器人比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文献[6]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

文献[7]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探索了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8]依托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定竞赛题目及制定相关规则,在规定时间内以竞赛的方式,单独或以团队协作来完成竞赛要求任务的活动。学科竞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能够激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大学生的意志力、进取心、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经过竞赛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9]。在机械类专业性的学科竞赛中,如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不仅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竞赛会对学生提出如下一些要求[10]。1.应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设计方案具有创新性,具备独立完成一项科学(工程)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运用所学的原理、定理、定义、法则等知识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必要的时候会使用工具软件进行模拟仿真;3.了解所需器材的市场供应情况,应熟练使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和现代数控加工设备;

4.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习团队协作的方法,体会团队精神,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行为方式;5.熟悉技术文档的写作规范,撰写技术总结报告、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加工工艺说明书等技术文档,熟练使用工具软件设计ppt、海报和视频等。从学科竞赛的设置及竞赛规则要求方面来看,将学科竞赛融入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利且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体系

(一)学科竞赛引导学科竞赛引导、指导机制构建。通过第二课堂鼓励和培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基于本科四年课程体系的承接关系,结合各类学科竞赛要求的专业基础素养和课程知识,我们构建了“分年级引导,各年级参与”和“双向选择,全程指导”的学科竞赛引导指导机制,即针对各类学科竞赛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分年级进行引导和鼓励,由专任教师指导,一至四年级均对应相关的学科竞赛,如表1所示。(二)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实验和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其中课程实验以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开设,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开设;

集中实践环节加大实践项目的综合性,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即使这样,课堂教学和集中实践两个平台仍然不能强有力地支撑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鉴于此,在课程实践体系的优化建设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第二课堂中的学科竞赛活动的建设和开展,融合“课堂教学、集中实践环节、第二课堂”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的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三)多学多学科开放性实验室共享平台。开放性实验室既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竞赛备赛和科研训练提供了平台[11]。但是,学科竞赛的主题及要求是随着经济和社会需求发展而变化的,有的学科竞赛涉及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更好地以开放性实验室支撑学科竞赛活动开展,促进学科竞赛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学院与相关学院协同,建立多学科开放性实验室共享平台,开放性实验室与其他交叉学科专业共享,以支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共享平台包括本学院建成的6个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工作室),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土建学院的相关开放性实验室和工程基础训练中心,多学科开放性实验室共享平台包含实验室见表2。

四、成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参加的学科竞赛

如表1所示,学生可在不同年级阶段选择参加各学科竞赛。为了便于统计分析,以本专业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大赛情况及毕业设计质量情况来看培养效果。通过对学生普及学科竞赛内容及其对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开展新老生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学科竞赛对其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结合学科竞赛引导、指导机制的执行,统计近三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报名的情况如图2所示。从近三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报名的情况来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参与度明显提高,第九届学生报名人数几乎是第八届学生报名人数的一倍。另外通过分析报名学生所在的年级,其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况的原因在于第七、第八届参赛报名是在比赛当年的前一年下半年组织宣传和启动选拔赛报名,此时新生已入学,只有少数大一学生参加。第九届比赛在总结前面几届竞赛的情况后,将组织宣传和启动选拔赛报名时间提前了将近半年,以增加学生的备赛时间,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此时新生还未入学,故出现大一学生较多且大四学生较少的情况。到实际的比赛时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力仍然是二、三年级,这说明前述学科竞赛引导、指导机制的建立是合理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是由于增加备赛时间的关系,需要调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引导主要参与年级为一、二、三年级。毕业设计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前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相对于课程设计其更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12-13]。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基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毕业设计质量来分析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合理的。本院201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优秀毕业设计统计情况如图4所示。201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获得优秀的学生中,71.42%的学生曾参加过学科竞赛并获得良好的成绩。从毕业设计环节的考核情况来看,参加学科竞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论文 篇2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和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寻求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从学校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适应这种千变万化的世界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根据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大省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崇实尚能”的办学宗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措施,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力争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和教学的改革作出贡献。

1 解放思想,进行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探索和实践

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与研究是在长期工程实践教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起来的。在前期工作中,研究和探讨了工科类学生在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通过多年实际的教学改革,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好的成效。

(1)对工科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内容模块化、实训基地扩展化、学生训练时间连续化、培养形式多样化,专业教师、实训人员、学工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友全员参与的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举的培养模式。

新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克服了以前那种实践技能培训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过窄的弊端,突破原有的“实验和实习”设置界限,加强了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了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把实训和社会实践结合,把技能培养和就业结合,把创新设计和科学研究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全方位,全时段地接受训练的全新培养模式。学生在前两年按人才培养方案接受基础实验和工程训练的培训,同时增加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二年级末,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社会实践,进行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和制作;三年级末,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情况,学生可选择进行技能培训或到实践基地进行专业方向实习和科学实验,以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富有弹性的实践教学平台设计,体现了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给广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更大空间。

(2)对工科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

为了提高机械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我们对培养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从一开始的实践创新认识和意识的培养,到基本技能和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从与实际生产结合的研究和创新设计,到最后结合就业的技能培训和竞赛,整个体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高质量的实践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创新的了解和重视,从学生一入学,我们就增加了专业讲座和开设相关论坛,介绍生产发展现状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举办的硕博教授论坛,企业家论坛,校友联谊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对学生的教学和实践中,重视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各种结合教师科研的开放性实验。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的作用。建立创新设计基地,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就业技能培训,进行了CAD培训,数控技术培训,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更新了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了和扩展了实践训练的体系。新实践培养体系在“实验室”与“实训基地”、“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意识培养”和“动手能力”、“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技能培训”和“就业能力”等方面找到了平衡点。在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3)建立了新的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基地

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五个实践教学平台: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训练示范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大学生实践就业基地)、创新实践基地(CAD创新设计室,创新设计实验室)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五个实践教学平台对扩大学生的锻炼空间、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证。在工程训练中心和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得到良好的工程训练和实验技能训练;在创新实践基地,学生们进行创新技能训练,并进行创新作品制作;在课外科技活动基地,每年有100多名学生来中心开展各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与各种学科竞赛、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活动产生了许多高水平的作品,获得多项全国、山东省和学校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的奖励。同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和大学生实践就业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扩展实践内容,联系生产实际,解决学生的就业渠道提供了条件。

2 积极探索,努力实现实践创新内容和方法的革新

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主要是动手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工程和创新意识培养。对于工科类的学生,其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创造性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和展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建立符合现代机械工程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对各实践环节进行认真组织,才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重要作用和综合效果。考虑到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和创新思维的过程,实践教学培训内容分四个层次: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工程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实践技能培训。

2.1 实验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进行了设置

(1)基本型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设计综合型实验。经历了一定阶段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认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需要在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中开设一些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进行创新的热情,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研究创新型实验。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步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和启发作用,留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发掘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2 工程训练整个体系分三个层次进行设置:

(1)基础工程训练,作为必修内容,主要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针对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时数。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数控加工和传统的工程实践内容以及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2)提高型训练,主要面向二、三年级学生,根据专业不同,对某部分项目进行专项训练,重点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训练,通过进一步的训练可提高学生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的技能。

(3)技能培训,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方向,开展机械制造技术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在某一具体技能上达到职业技能等级,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竞争力。

2.3 创新能力训练

(1)创新意识讲座。

(2)创新训练。主要面向三、四年级的学生,该部分主要以开放实验和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项目。同时用于学生创新课外活动小组、教师教改基地、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种教学环境中,提供相应的训练平台。

(3)课外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参加产学研基地的项目,参加各种设计和竞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分层次、模块化、全方位、校内外结合的教学体系,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整个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实践训练水平。

2.4 全新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我们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和达到的实践技能培养要求,并按照认知———验证(基础)———综合(中期)———设计———探究的层次安排不同的实验课程,改造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工程训练,形成分层次、多模块、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机械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方案力求做到内容模块化、基地扩展化、时间连续化、形式多样化、意识和能力并举、以竞赛促创新和全员参与的立体培养模式。

方案设计如下图:

3 突出特色为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内容模块化、实训基地扩展化、学生训练时间连续化、培养形式多样化,专业教师、实训人员、学工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友全员参与的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举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促成了6个转变,提高了学生实践训练的效果。

(1)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单一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向全面实施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创新思维。

(2)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由传统加工技术的技能训练逐步向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转变,扩展了学生的训练内容。

(3)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由传统的单机训练向部分实现局域网络条件下的综合性训练方向转变,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培训途径。

(4)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单纯的实验实习教学为主体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增加了学生与实际结合的机会。

(5)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基础培训向提倡个性化技能培训和创新设计转变,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6)以竞赛促创新,通过各种创新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使他们能够享受创新成就带来的快乐。

通过实践创新模式的改革实践,实现了全新的工程训练改革,工程训练效果良好;大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创新意识训练和能力培养,取得良好的创新设计竞赛的成绩;加强了社会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开展了CAD/CAM技能训练,学生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具备了更大的就业竞争优势。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山东省数控技术竞赛中均取得好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进行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论文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 建设 管理实践

大学实践与创新平台是建立以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能力,改变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状况;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对拥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现如今,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模式还以课本教学为主,忽略了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有创新的激情,但是在缺乏帮助的情况下,很容易半途而废。另外,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喜欢单打独斗,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搭建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建设的理念

1.突出学生的创新主体性

教育家斯普格朗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特性为基础来制订教学计划,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利用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对于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校可以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览,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等活动,使学生在浓郁的创新实践氛围中受到熏陶;可以邀请创新教育知名专家、企业家来校开设课程和讲座,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开展以实践和创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可以改革考试方法,把实践与创新能力纳入考试评测中。

3.开拓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加大对实践与创新平台的推广活动,把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实践创新为重要目标和宣传点,吸引学生参与平台的搭建与创立活动,带领学生参加高端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平台的知名度。

三、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管理的理念

1.资源共享的管理理念

在实践和创新平台中开设锻炼学生能力项目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科学研究活动,通过解决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兴趣引入、实践融合、科技创新的思路,从整体上来规划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平台,使其成为运行效率高、规模范围大、资源信息全,达到资源共享最大化的目标。

2.分层共建的管理理念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和认识规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优化平台的培养体系,以导师制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结合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选取经典的科研成果,通过适当的补充实验内容,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有利于大学生吸收本科知识。

3.学科与特色结合的理念

教师可以打破单一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提前进入实践创新平台。在实践与创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教学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自主探究。

四、结束语

实践与创新是重要的教学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扩大和深化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平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使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发生质的飞跃,为大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志军,董娜,刘书广等.高师院校生命科学本科公共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5,(4).

[2]应向伟.技术类期刊与行业创新平台的协同融合——以浙江省技术类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与体会 篇4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首先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在教学上的创新,做教学的有心人。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质疑,敢于猜想,加强训练。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 创新思维 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42-01

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质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那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靠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去培养。

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要用创新精神去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激发并保持学生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教学时,常用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的故事;用古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故事等引入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初一引入负数的教学时,先通过介绍古代人是怎样使用算筹计数的,并逐步发展到今天所要学的负数的。讲初二几何的勾股定理时,讲了“百牛定律”的故事,以及我国古人在测量土地时是怎样通过“打绳结”画直角等有趣的故事来说明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愉悦有序的教学气氛,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为允许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距离,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逐步消除学生课堂拘谨的局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科学素质。并在方式方法上注意到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或回答问题是否正确都要给予热情鼓励。力求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注意启迪、挖掘、放纵学生思维,给学生答疑、质疑的机会和充分信任与尊重,增强学生了的自尊自信心。

4.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如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用几何画板演示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以及演示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等等;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如用高斯计算前100个自然数的和的故事引入等差数列;运用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出好奇,如用画“带箭头”和“带箭尾”的等长线段的视觉误差或圆柱形茶杯的高与直径的视觉误差激出好奇;在讲空间中直线的位置关系时,用如下问题引入: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需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进而再问12根火柴最多能拼成几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时,学生就很快会得出正确答案了。通过这些有趣例子,能有效地打破学生单项思维,激发出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大胆的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

直觉思维是对事物的一种迅速地识别、理解和判断。它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但它是数学发现中的关键因素,是逻辑的飞跃和升华。它具有直接性、猜想性、和不可解释性的特点。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的创造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的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直觉和灵感,“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大胆的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即时记下思考过程中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的念头,再通过综合收敛对每一种想法一一进行验证,从而发现和创造。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比如数学教学中通过教俱的直观演示,或通过对某一“数学形式”从其“形”的结构上观察发现规律,或通过直接观察几何图形,从中发现所隐含的数学关系,从而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2.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个人的创新,无非是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可能性,或者说,就是别人思维尚未扩散到的领域,被你的思维扩散到了。比如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他的思维尚未扩散到能够完成解题的思路上来。所以说我们实施创造教育,大量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将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上。

在教学中若能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路入手,不依常规,导求变化,探究多种解法,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灵活多变,促使学生向多层次,多方向发散,这样比解答多道题更有效,并使学生发散思维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3.培养收敛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过程中,相互促进彼此沟通互,相互转化的统一的两个方面。对创造思维来说,收敛思维虽然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它可以看作创造思维的第二阶段。但它同样是重要的。因为创造思维的进行,特别是创造成果的获得,最后总是在收敛思维阶段取得实现的。发散思维只是为创造思维提供了思维方向的各种可能性,由发散思维产生的许多观点、设想、方法,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有的简单,有的过于复杂。那么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收敛思维就是要对这些由发散思维所提出的各种可能性,逐一讨论、分析、综合,作出比较、评价和选择,从中得出最终的抉择和判断,最后将各种假设变为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案。如果一个人仅仅善于发散思维,而缺乏收敛思维的素质,就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即使产生了非常有价值的发散思维成果,也不能使之获得成功。所以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如同创造思维的两翼缺一不可。数学教学对收敛思维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解证题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列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对这些方法、方案、各种思路的优劣、简捷和繁琐以及成功与否作出判断,最后选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使数学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不仅培养了发散思维,同时也培养了收敛思维。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论文 篇5

大学生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大学生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文结合作者教学改革尝试,总结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作 者:辛立章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团委,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2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 教学改革 探讨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论文 篇6

高村中心完小

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地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非学科性课程。课程实施,师资是关键。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新、观念新、内容新、作为施于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如果没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教师队伍是无法胜任。没有全体教师参与和共同努力,没有高素质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没有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这门课程,既没课标又没有教材,实施中有可能成为空设。为了真正将这门课程落到实处,我校从上到下都采取了行之有效措施。

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课题申报之后学校马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注重对全体教师培训。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我们学校虽然不是第一次,但在此之前不是所有教师都参与活动的,近几年合并学校我们学校也注入了很多新的力量。为此,我校对所有班主任进行一级培训,又对所有教师利用课件进行了二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念、综实课程的目标、综实课程与活动课不同及关系、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怎样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原则、综实过程中的评价。我们还专门聘请了文登市教研中心科研处的殷主任给我们全校教师作了专题讲座。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根据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课题,并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在我们学校可以说是由来已久,2001年9月我们开始承担研究性学习课题,多年来,我们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新途径,让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2002年以来,我们依托我们的社区资源,先后开展了以“对高村特产糖瓜的研究”、“青龙河昨天今天和明

天”,“貂狐貉养殖研究”,“西洋参研究“高村温泉呼雷汤的研究”为主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002年以来,我校先后有4人次参加了省级以上的经验交流。2008年11月威海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在我们这里设立分会场。活动经验在全市进行交流。

今年我们选择的研究性学习主课题是“海水养殖研究”,因为我们镇有很多村居住在海边,海水养殖十几年来发展很快,不少村民搞海水养殖收益可观。但最近几年海水养殖出现了很多问题。确立课题前我们调查发现,这几年海水养殖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少养殖户采取立体养殖的方法,在同一个池内养殖多种海洋生物,如:蛤,海蜇,蟹对虾等等混养,但对虾很难养活。对虾的成活率也很低,有养殖户甚至赔本。本照着“立足家乡,立足社区,为家乡做贡献”的原则,我们选择了“海水养殖研究”这个主课题。主课题确立之后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考察又确立了四个子课题,分别是“海水养殖种类”、“对虾科学养殖”“海产品的销售”“海水养殖的前景”课题确立之后,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黄海水产研究所,前岛育苗基地”了解了海参育苗的全过程,孩子们看到了硕大的海参母亲,微小海参卵稚嫩海参幼苗。孩子们兴趣盎然。接着我们还参观了高村镇的众多个海水养殖场,并参与了放虾苗,放海蜇苗等活动。孩子们通过参与活动了解了养殖户辛苦,知道了生活艰辛。孩子们还根据养殖户的需求上网,查阅书籍积累了大量对虾养殖资料(因为其他养殖种类比较容易成活,技术含量比较低)并把这些资料编成了了书籍,分送给了全镇30多个养殖户,受到了养殖户的赞扬。海水养殖种类小组的同学还上网查阅了很多可在我们这养殖海产品种类,向养殖户提出了养殖建议。金秋时节我们又参与了对虾收获,海蜇收获,同学们收获很多。养殖户叔叔阿姨还说对虾能丰收多亏我们送的资料那,同学们兴奋异常。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

另一部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综合实践与创新小课题活动。每个班级都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方法等等,选择了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主题活动。课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礼仪教育方面,二年级一班的 “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二是生活知识方面的:二年二班的 “蔬菜营养价值”,三年级的 “走进水果世界”,五年级三班 “馒头由来”,四年一班的 “洗衣机变迁”,五年级二班的课题是“成长的足迹”。三是环保方面的:四年二班 “燃烧废旧塑料对大气环境的危害”五年级一班 “废干电池与环保”

课题确立之后我们每个班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按部就班的实施这些计划,这是我们各个班级活动剪影。二年级一班结合《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编写儿歌、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活动形式,让良好文明礼仪意识深入学生心灵,内化为学生主动自觉行为。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做到人人讲礼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加强理解,互相尊重,以教师的文明礼仪促学生的文明礼仪,并把礼仪渗透到社会到家庭。二年级二班的孩子们通过认识蔬菜,了解蔬菜营养价值等活动,改变学生偏食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上网了解水果对人体好处。他们还走进超市、走进水果市场了解我们这水果种类。咨询果农、果贩,了解很多有关水果的知识,既体会了果农的辛苦,又丰富了知识。四年级一班的孩子们,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书籍,了解了洗衣机变迁历程,体会了科技飞速发展,增强了学习信心。他们还将在今后的活动中自行设计新时代的洗衣机那。四年级二班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塑料基本成分,分析了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对人体及其他生物危害,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高村镇平均每户每年使用干电池有10节左右,且大多随地乱冷,他们还进行了污染水与清洁水种子发芽对比试验,污染水与清洁水养殖小鱼的对比试验,认识到了废干电池危害。他们还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说明材料准备做环保宣传用。五年级二班同学们通过“我的成长故事”、“寻找班级成长足迹”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引领学生感受个人和集体成长的经历,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关怀、老师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懂得了应该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五年级三班的同学们经历了小麦由选种到耕种到管理到收割到磨成面粉,最后跟妈妈一起做馒头一系列繁杂过程,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体会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杜绝了午饭时乱扔馒头的坏习惯。

大学生创新基金的实践与思考 篇7

一、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背景

在本科教育阶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是当代大学的责任和使命[2]。除了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之外, 必须合理安排, 使他们置身于创新实践的环境之中, 学校为此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加以引导和支持, 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方向和途径。例如, 大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所以吸收学生参加老师的科学研究已成为理科院校的一大特色, 但由于所需人员有限, 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进入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招收的研究生中, 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应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丰富知识, 开阔眼界, 锻炼他们自主创业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基金的设立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创新实践是极具挑战性的实践活动, 它首先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进行可行性分析, 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和采用的技术方案等。要充分利用创新基金项目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各展所长,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潜能, 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大学生创新基金的实践与成效

随着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中南民族大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充分利用创新基金这一重要平台, 把鼓励、支持、组织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作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3]。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现行的实施办法分为项目申报、项目评审与立项、项目实施与管理、结题验收与奖励四个阶段。创新基金的发放要经过个人提出申请、指导老师推荐、院系盖章认可、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等程序。许多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 提出了许多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热情的课题, 并认真参与学生创新实践的指导工作, 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也以极大的热情向学生开放, 为项目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例如,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院根据教师承担的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横向合作课题, 提出一些比较简单、但又可独立立题的研究项目。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研究内容, 然后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去独立完成。在参加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的过程中, 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 体会到实践的乐趣, 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必须独立思考、实践, 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通过参与项目小组的共同研究,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组织协作及合作精神也得到培养。创新基金的运作, 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暑期,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许多大学生通过科研活动, 了解和实践科研工作的全过程, 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 为他们继续进入四年级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和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有不少毕业的同学正在用创新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从事生命科学、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近几年来, 中南民族大学在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的获奖人数逐渐增加, 这些成绩的取得, 对学校第一课堂的教学、课外科研活动和校园科技氛围的营造, 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几年来, 这项活动的开展明显弥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 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三、完善创新基金的运作体系

在开展创新基金活动的过程中, 中南民族大学逐渐发现在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的制度、项目的评选实施及管理等环节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如创新基金资助的大学生范围不够广, 主动申报项目的同学不多, 申请书中项目的实施方案不够详尽, 项目评审阶段没有特别强调项目的创新性,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科研平台是否有保障等。这些在基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出有效、符合实际的创新基金实施管理办法。为使创新基金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充分发挥好它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该体系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一) 建立适合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体制

应成立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领导小组、大学生科技节组委会等组织机构, 明确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职责, 充分利用全校的力量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做好宣传鼓励工作, 对大一学生应进行名师讲授、参观考察、实践参与、方案设计等课外活动的训练, 如定期为大学生召开有学校学术骨干教师参加的学术交流会, 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活动。鼓励学生、教师、院系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建立学生奖励、指导教师奖励、院系奖励等有效激励机制, 对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成绩的学生, 学校依照活动层次的高低给予不同的创新学分, 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文化竞赛奖的学生, 在保送研究生时予以优先考虑;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承担的工作, 学校承认并计算工作量, 对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院系、职能部门组织, 支持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文化竞赛并获奖的, 在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加分, 支持大学生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学术科技竞赛, 表彰与奖励在国际国内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

(二) 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

应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和大学生科技节为基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主体、以各类高水平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目标的“三层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系,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如大一、大二的学生主要参与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和科技活动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基本技能;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大三学生提供完成科技创新基金的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由学校和院系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 配备一定的专业教师或管理人员, 提供一定的科研硬件条件, 采用灵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要不遗余力地向学生开放, 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三) 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基金实施方案

本着自由申请、导师推荐的原则, 项目组的成员可以自行组建, 也可由学院组织学生报名择优组建, 每个项目组需要确定一名指导教师, 要求指导教师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学术水平, 学生要有对科学的追求精神, 善于观察和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项目实施至中期, 项目组要提交中期进展报告, 学校和学院不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在基金实施的最后阶段, 要做好项目结题验收与总结工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给定成绩和学分, 学院负责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评审, 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学校评奖。最后, 学校组织优秀项目评比, 并召开经验交流和表彰大会, 发放金额的多少要视大学生研究项目的类别和层次而定, 同时还应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项目给予追加资金的资助。

(四) 建立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制度

为体现评审的公正性, 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应由学校和院系组织与研究内容相关的专家进行网上匿名评审, 每份标书由5—8名专家进行评审, 对平均分超过80分的优秀课题进行资助。评审的原则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可行性原则:充分考虑本科阶段的知识综合应用和充分利用校、院两级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资源, 在一定时间、经费允许范围内能够完成。 (2) 创新性原则:以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社会热点等内容作为选题的主要方向, 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 实用性原则:帮助学生以适应市场经济为背景, 引导学生带着社会的需求信息, 参加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制定实施创新基金项目的实践内容

在大学本科生三年级阶段, 实施创新基金项目的实践内容包括选题、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实施试验和总结讨论等。实验完成后, 每位同学要根据自己所完成的实验内容, 按科研论文的形式, 撰写出规范的研究报告, 包括前言部分、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 针对一些没有来得及开展的工作, 提出今后的打算。

摘要:创新基金的实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 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促进创新基金课外实践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本文对完善创新基金的运作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基金,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周晓梅, 刘跃华.大学生创新基金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1) .

[2]李慧.注重大学生的科研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4) .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收稿日期:2011-03-10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创新课题(秦志明,陶石,张铭颖,胡剑,姜华昭,杨炳灿,张继珍,张彦华)。作者简介:安利民(1979-),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大学物理教学与量子点物性的科研工作。

一、培养科研能力先从提高科研的意识开始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在高等教育目标实施过程中,注重和强调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先要让学生端正态度,纠正科研就是“高深莫测,非我们所能想象和尝试”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1](P.70-75)。

二、专门的机构和具体措施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营造良好宽松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了鼓励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中,设立“创新学分制”,即: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的科研和实践活动且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优秀成果,经学校评审认定后可以给予学分,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并对学生的业余科研成果展开评选,评出“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同时组织部分优秀成果参加学校、省部级、国家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此外,把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同奖学金评定、推荐免试研究生等结合起来。

要形成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我校要成立创业教育学院,统筹安排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由学院领导亲自挂帅成立院一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选拔具有良好科研潜力的学生作为成员,聘请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为指导老师。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完成一些课题立项和实验创新课题,并采取物质和学分的一系列措施鼓勵大学生参加创新小组,积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完成科研任务,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科研中,仅仅靠学校和学院的力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的社会上、物质上的支持,建立了保障的物质供应,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学校——社会体系,使同学们的科研也有更多的现实价值,满足大学生需要。

三、应该设立相关的项目,予以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

我校设立学生学术创新课题、创新实验室项目、学生理论创新课题,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例如,量子点研究小组指导教师将自己课题分成适合学生参与的子课题,下面就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取得的结论[2](P.87-88)。

量子点在光电方面的应用(张铭颖、秦志明、张彦华、陶石):理论上,以量子点为敏化剂的太阳能电池可以获得空前的光电转换效率。然而,实际转化效率仍然很低,研究发现含镉的纳米材料具备可调的吸收波段、多重激子效应和双光子激发效应,能捕获到一般太阳能电池于加热中失去的能源,从而收获更多的能量。

量子点荧光理机制的研究(杨丙灿、姜华昭、张继珍、胡剑):通过真实存在的中间激发态实现两步双光子吸收,通过虚拟的中间激发态直接实现的双光子吸收,带间热激发态辅助实现上转换,复合上转换。低强度激光激发下,量子点溶胶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可以采用表面态辅助两步双光子吸收模型和激子态诱捕态权重模型来解释。

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培养,大学生能够做出有一定价值的创新成果。然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深入,时间精力不足,很多研究停留在学习、综述和模仿阶段,因此,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高伟,刘鑫渝.关于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设计的探讨.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2]安利民.含镉量子点系统的荧光性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12).

[3]易光宇.介观体系中的电子输运性质及量子限制Stark效应.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11).

上一篇:战火中的孩子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数学组教研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