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海上日出的教学反思(推荐10篇)
信息技术第6册 第10课 《海上日出》
本次课教材内容——学习使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海上日出的动画。在本课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的:
1、在教学中采用“课本自学”“质疑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提供合作协助的渠道,实现先后促进共同进步。
2、对于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学生发现问题,自发地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抓住几个难点作为突破口,精讲重难点。对于一般性难题,可以采用甄选答案集思广益的办法让学生帮助解决。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二来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还能更好的搭建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3、评价的方式多样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合理评价,评价的语言多样,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4、做到真正的精讲多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课题设计把大部分的学习时间留给了学生。对于问题,教师采取集中讲解,集体群策群力一起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节约了时间,效果也很不错!
不过在整个教学中还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改进的:
1、对学生情况分析还不足;
虽然通过其他班级的试教发现了不少问题,但是对于上课(上课对象)班级的学生基础估计不足,导致上课进程跟预想有差距。
2、学生评价交流意识还需加强;
学生在课堂中对别人的作品关注度不够高,分析原因:还是教师的引导工作做得不够,没有特别的针对学生的共同评价去预留时间和空间环境,致使学生不能合理发挥出交流的能力。以前在观看电影《爱在舞动》时看到男主角在演讲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场表演征服了所有的听众(学生)时,我真的非常感动。我想到我如果面对一群学生无精打采的学生时,如果我也能做到用实际的东西去征服他们,那么我的课堂也会变得精彩。
课堂中,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教师有层次指导的读,在层层指导下逐步到达有语气的读、有感情的。经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完美景象。
其次充分联系图片,运用多媒体资源帮忙学生理解课文,直观形象十分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再次,我重点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品尝美,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理解,体会语言背后的东西,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最终,引导学生在延伸拓展中陶醉美,总结写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本事;紧扣文章设计总结语,以小诗结束全文,深化主题;优化作业,让自然美继续延伸。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具体描述了“无云时日出”这一动态景观,是课文的重点。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一难点呢?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能够透过提示,启发学生想象,如提示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头脑中的画面,提示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还能够让学生读文作画,就是先让学生读通这个段落,从整体感知上这一段的语言,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一个小组读一个句子,并根据所读的句子资料作画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透过这一还原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忙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积累语言还不是我们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变消极的语汇为用心的语汇。
一、背景分析
要参加教学能手评选初选了,该讲哪一课呢?我把课本翻完,最后选择了这篇巴金先生的写景名篇——《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抓住海上日出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尤其是写景物的变化的典范。这次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海边,更没见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不过,这篇课文是第7课,按照教学进度,我执教时,学生们已经学过了,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达成两个目标:一是学习如何描写变化中的景象;二是进行语言训练。
二、案例描述
第一次给陌生学生上课,课前与学生做了简单的互动,发现这些孩子们很活泼,很聪明,很质朴。于是,我这样导入:“通过刚才的互动,老师发现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又热心的孩子,所以,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请同学们帮老师给这些顺序错乱的句子排排队。” 白板出示:
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
可爱。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开始的四句,我让学生集体排出来,后边的几句点学生单独排。这些句子都摘自《海上日出》,而且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孩子们完成得很好。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我又问:“这些句子出自哪里?是谁写的?文中是怎样赞美这一景象的?”
接着,我播放了带有课文朗读的海上日出实景视频,给这些农村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犹如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视觉的震撼。
看完视频,我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有的说美,有的说壮观„„“那巴金爷爷是怎样用文字把这一奇观描绘出来的?”进入到第二个学习环节。
再次出示前边排序的句子,问:“同学们,我们除了会根据课文内容排序外,你还有什么排序依据?”同学们一下子沉默了,几秒钟后,我听到有些同学悄悄地说按时间顺序来排。于是,我找出一位同学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学生这是句子排序常用的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孩子们也有了勇气,随后一位同学举手,站起来说按照日出前和日出时的顺序来排。
以学定教,白板出示描写日出前景象的内容:“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我继续问学生:“日出前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学生纷纷找到了关键词语:一片浅蓝、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些词语该怎么读呢?”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浅”字要读得轻;“慢慢”要读得慢;“越来越”要重读„„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读。再抓住关键词语中的“浅蓝”和“红”描写颜色的词眼,追问:“除了时间顺序,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还可以按照天空色彩的变化来排序。“也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作者做出了什么样的判断?”学生接读:“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此时,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有的说高兴,有的说激动,有的说急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话。
按照同样的方法,出示:“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学生同桌合作,找描写出日出时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景象的变化,做上标记,而后全班交流,得出:(过了一会儿)出现小半边脸、红、没有亮光——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一刹那间)发出夺目的亮光。
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我又让学生找找这段话中从哪些方面写了太阳的变化?在巡视时,我发现学生很容易找出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只有少数学生发现了亮光的变化。我及时评价并引导学生:“他们读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有时我们还可以抓住事物的声音、气味等方面去描写。”
然后,我将学生分成八组,根据句子描绘,每个小组画一种景象,用简笔画的形式依次把日出前和日出时的景象变化展示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七个小组的同学陆续完成,而且色彩的变化、亮光的变化很逼真。我让他们把图画贴在了黑板上。只有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的那一组同学,经过讨论、画、擦掉、再讨论、又画、再擦掉,最终也没画出来。我问他们为什么画不出来?他说,这时的太阳在动。“对,这就是动态变化。作者是怎样把动态变化写出来的?”
对比句子: ——太阳向上升。——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说说最后一句话的精彩之处。引导学生感受太阳上升时的吃力、慢,感受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好处。抓住“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进行朗读指导。然后我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六张画着太阳由小半边脸,逐渐变大,到完全跳出海面的图片,钉在一起,像翻书一样,快速翻动)为学生演示了这一动态变化,然后把教具贴在黑板的空缺处。
我又让学生把“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一刹那间”贴在黑板的对应位置上,总结写作方法:①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②将景物的变化过程分几部分写;③中间用一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连接;④抓住了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及其变化进行描写。
播放下雨的实景视频,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课堂练笔。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部分同学没写完,只展示了两位同学的,让学生评价好在哪里。
生1:
刚刚还是阳光明媚,转眼间太阳躲进了云片背后。云片越来越厚,越来越多,颜色越来越黑。突然狂风大作,树木都快被刮到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不一会儿,地上都是水坑,雨滴在里面溅起一个个水泡。没多久,雨越来越小,渐渐停了。乌云也被风吹走,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雨滴还在草叶上打滚。
生2: 开始只有天边飘着几朵青色的云片,不一会儿,乌云布满天空。紧接着刮起了狂风,树木在风中摇曳,大雨也随着狂风而来。一道道刺眼的闪电,一阵阵震耳的雷声,让人觉得害怕。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渐渐小了,乌云渐渐散开,太阳出来了。阳光下的雨滴闪着了五彩的光,好看极了。
有些同学的评价很精彩:“‘太阳躲进了云片’背后中的‘躲’用得很形象,太阳对即将到来的大雨感到害怕了。”“她观察地很仔细,三个‘越来越’写出来云片的变化。”“‘阳光下的雨滴闪着五彩的光’写出了太阳雨的美丽。”„„
最后我出示了一篇范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结束语: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能够我手写我见,我手抒我情。
三、案例反思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劳于读书,逸与作文”。本着这个理念,我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抓住文中描写的景象的变化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语言训练。
在让学生说排序依据时,孩子们只说出了按照时间顺序排,没有发现还可以按照景象的变化来排。于是我先将第一个学习重点放在了找日出前景象的变化上,这样学生会很容易地发现,还可以按照天空色彩的变化来排序。按照同样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找描写出日出时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景象的变化,做上标记,而后全班交流。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我又让学生找太阳在颜色、形状和亮光方面的变化。
然后,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把日出前和日出时的景象变化展示出来,让绘画走进语文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课堂增添无穷魅力,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习语文,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陶冶孩子的情操。这也是一个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既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语言,又为后边总结写作方法做了铺垫。学生在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这一动态过程时遇到了困难,抓住这一生成,学习动态变化,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
利用白板再现下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阅读与写作合而为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使语文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语文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能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形成能力;使教师从以教为主转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这些学生生活在农村,很少有机会去海边,更没见过真正的海上日出。开始利用白板播放了带有课文朗读的海上日出实景视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犹如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视觉的震撼。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这堂课按照我的设计走了下去,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只忙着引导学生找变化,在学习日出时的景象时,忽略了朗读指导。让学生进行练笔时,因时间紧迫,部分同学没有完成。让我欣慰的是,学生们观察很细致,能从色彩、声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也抓住了景物的变化,用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衔接,过渡很自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大家还记得巴金爷爷那句由衷的赞叹吗?
师:是啊,每天都会发生的海上日出的景象在巴金爷爷的眼里却是一个伟大的奇观,这是什么原因,作者又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领略那奇特而又壮观的海上日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板书:海上日出(生齐读)二.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 天气晴朗时日出的景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划一划。生:边读边划。(教师观察,指导)
2.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谁来说一说? 生: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
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3.师:你找的很对,下面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再来读读这段 话,好xxx你来读。
4.师:那接下来作者通过观察日出前天空景象的变化得出了 什么结论,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 那里。5.师:在这句话当中有个词语“目不转睛”,谁来给大家说一 说这个词语是什意思呢?
在日出之前作者抓住了太阳色彩的变化,那么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动态、光亮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1.师:好,谁找到了呢?现在请同学来读一读。生:汇报。师:“果然”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汇报 师:“果然”就是不出所料,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师:这是书上的原句,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句子,请同学们在下面仔细地读一读这四句话,认真体会一下哪句话表达的效果最好?(课件出示所有句子)生:汇报哪句话表达效果最好。4.师: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表达的效果最好呢? 生:说理由。5.师总结:课文中的原句更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太阳升起时的动态,让我们感觉如临其境,并从中感受到了太阳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谁愿意试着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生:练习朗读原句。
6.师:怎样才能读出太阳在向上升的过程中所表现的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呢?我们应该以舒缓的节奏朗读,“慢慢儿”语速要放慢,“负着”、“使劲”语气要加重。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7.生:指名读原句。
8.师: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那么“到了最后”齐读。9.所有板书出示后老师提问:作者描写海上日出时抓住了什么特点? 10.生:汇报。11.师小结:作者分别从颜色、动态、光亮的特点按照事物发展 变化的顺序来描写的日出之时的景象。同学们想看看天气晴朗时日出的完整景象么?好,那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吧。(配乐)12.师:我们就欣赏到这里,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三段。生:指名读,指名读(配乐),指名读(配乐)。13.师:读的真好,请同学们再次跟随老师来读读这段话吧。生:跟随老师由关键词引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三、深入课文 学习四五自然段
过渡:好,课文我们就读到这,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天气晴朗 时海上日出的景象,那么天空有薄云和厚云时海上日出是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体会一下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云薄和云厚。
1.师:我们先读到这。(课件出示:课件出示重点段落)指名 2人读,谁来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云薄? 生:汇报云薄加点词:透过、直射到
师:(出示云薄加点词),同学们说的真好,可是云遮住了
太阳,它的光亮却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这表现了什么?(表现了太阳顽强的精神)
四、总结升华。
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10.师:这是一个什么句?生:汇报 11.师:谁来把它变成一个陈述句?生:汇报 12.师:同学们来感受看看哪种语气更强烈?生:汇报 13.师: 让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体会作者喜爱海上美景的思想感情,生活中更要学习作者的这种观察仔细的写作特点。
五、主题连接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登山观日出》,思考日出前后颜色、光亮、形状有什么变化?并用横线画出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光彩“、”光芒“,会用”目不转睛“、”果然“、”终于“、”不仅……连……也……“等词语造句。
3、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两段写作者在一般情况下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况下(多云)观察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难点: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1~3句,抓住”然而“、”后来“这些词语,理解太阳的动态和云片色彩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欣赏过日出的壮美景观吗?
那海上日出的景色大家一定没见过,今天,我们就跟随巴金老先生一同去欣赏一下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神奇。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巴金的资料
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19生,四川成都人。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三、看视频听朗读,欣赏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的美景。
四、学生交流看后感受。
五、处理生字词
1、指生读,齐读相结合。
2、指导书写。
3、重点讲解“辨”(结合着辩和辫识记),“镶”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六、自读课文,学生质疑
七、梳理问题,精读释疑,师生共同解决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描绘了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3、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知道“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天空有云时日出景色如何 ?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臼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4、5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齐读第6自然段。
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a这不是伟大奇观吗?
b这是伟大奇观。
八、小结
日出是壮美的,人人都见得到,但巴金老先生却能将它写的如此神奇壮丽,不仅源于他细心是观察,还源于他掌握了正确的描写方法,能按规律,按顺序使美丽景色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眼前,用词造句十分讲究,这同样是老师对大家的要求,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做到以下几点:
1、细致观察
2、按顺序描写
3、语言要形象生动
九、在不同的地方观日出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一下《黄山观日出》又给你什么感觉?
十、重温课文朗读视频
十一、布置作业
1、学习第三自然段,将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描写出来
2、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六、板书设计
7、海上日出
好天气
伟大的奇观 有薄云 热爱大自然
五年级:陈祥凤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海上日出的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以前观看过日出吗?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学生小组内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日出壮观迷人的景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爷爷笔下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学生明确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整知
1.现在请学生们轻声朗读全文(重点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字新词读音)。学生轻声朗读全文并读准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是多次观察海上日出后写的这篇文章。)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生1:写了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生2:写了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3.质疑:
教师顺势进行引导,简单问题随时解决,涉及到教学的重点问题可放在后面教学中进一步解决。教师可在此环节中相机介绍本文有关背景:
当时是1927年,巴金和几位青年乘邮轮从上海出发,到巴黎去,在海上航行了37天。他把旅行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一篇。
学生质疑。
三、利用插图,感知“奇观”
《海上日出》一文的课件插图描绘的是红日冉冉升起,霞光鲜艳夺目,深蓝色海面上波光粼粼,霞光倒映于海水之中,跳跃着,闪动着。一幅宏伟壮观的海上日出图映在学生眼前,喜爱、赞美之情便油然而生。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看图,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然后抓住“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指什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可利用工具书查出意思,联系课题和内容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日出景色?引导学生抓住本重点段,理出文章结构,从文章的整体上感知“奇观”。
利用课件插图,感知“奇观”
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做了情感准备。
四、抓住变化,理解“奇观”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色变化,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学习第一段,可让学生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段写了什么,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抓住“常常”一词理解到观日出是多次,看到的景色是多样的,能在海上看到日出也是少见的。再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种情况写日出景色变化的?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分出层次,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层次细读课文,抓住景色变化的语句,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句,进而理解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色变化,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学生默读思考
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感受之后,再进一步细读课文,紧紧抓住景物的变化,深人体会海上日出为什么是伟大的奇观。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默读第2、3自然段,划分出日出前后景色变化的句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自读画下来的句子,思考:这些景色有什么变化?同时提出不懂的句子及找出难理解的句子,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质疑习惯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学生自读思考。
3.在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再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使学生体会课文描绘海上日出的过程中。天空颜色变化、亮光变化、动态变化的词语,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奇妙,景色的壮丽。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
在理解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或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句。
4.引导学生想象:日出有薄云时,是水天一色的奇丽景色;日出有厚云时,是绚丽多彩的景观。再结合看录像,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这奇妙的自然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壮观景色的理解,体会此时作者无比欢跃的振奋之情和赞美自然、向往光明的激情,并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试背课文,把积累语言落实在课堂教学上。
学生在理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个难句时,要结合上文颜色变化过程和下文“终于”一词理解日出时的速度之慢。
再结合学生课前观察到的日出景色和生活实际理解“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想象肩负重任,担子沉重,想很快我升但又升不起来的情景,体会“一纵一纵”的样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种现象是由于海上波涛起伏,似乎给人一种太阳一跳一跳、使劲儿向上升的感觉,这是在海上看日出特有的景色,因而是奇观。
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晶读、评读,进一步体会这种奇观的伟大,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生想象, 更真切地感受这奇妙的自然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概括升华,“感受奇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文中一些重点句段中感受到了日出的壮观,想不想再亲眼看看这景象? 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课件插图。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课件插图。
2、交流感受:
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谈谈体会,感受“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界的伟大奇观。
学生谈谈体会
二、概括总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
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在感受了日出的壮观之后,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丽。
学生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丽。
(1)带着体会自读全文。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指导背诵全文。
四、积累运用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学生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互相交流。
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读读抄写的词、句、段,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段,从中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互相交流。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读读抄写的词、句、段,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段,从中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
五、拓展阅读
1.教师可推荐另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名篇,请全班学生阅读。2.交流读后感受。听读后交流读后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阅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板书:
早起看日出
海上日出
晴天看日出
伟大的奇观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教授的内容是人教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一课《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它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所以我确定的教学目标1就是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过去我在研读一些评论文章的时候,发现有人这样评价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因为这篇文章是1927年写成的,正是国内革命战争尖锐的时候,所以有人认为巴金是借歌颂日出表明他向往光明、做一个革命战士的情怀。这次,我认真阅读了李存光先生所著的《名家巴金》一书,对此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原来巴金先生有一个习惯,他每到一处陌生的地方,每经历一种新生活,强烈的创作欲望便会驱使他提起笔,留下自己的见闻、经历、感受的痕迹,然后寄给亲人和朋友,与他们共享。也就是说他的作品和人品都是很自然、很朴实的。我觉得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也应该这样,强调源于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不能贴标签,扣帽子,生拉硬扯去体会一些本来可能就没有的东西。因此我确定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自然地理解语言文字之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此外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结合新大纲精神,我还力图要通过本课书的教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于这两点,在接下来的教学思路中会有进一步的说明。
本课,我采取了知识竞赛的形式,师生共同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的同时,检查学生课前参与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接下来,借助竞赛题自然导入所学的课文,先相互检查读书,表扬优秀,又照顾差异,鼓励人人都要读通顺,使语文课上的读书落到实处。理解课文内容时,出示三幅图画,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太阳、海水、云霞有什么关系?在认真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日出的奇观恰恰是因为海水的变换和云霞的映衬,而海水和云霞的绮丽多变又是因为太阳的出现。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万事万物交相辉映,才使得大自然更加绚丽无比。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要放手让学生感悟,品味和积累语言,进行充分的朗读训练。当然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同时,对于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句教师要相机进行引导、体会,例如对“一纵一纵”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我准备了vcd光盘,让学生在课上观看海上日出这一过程。古人讲:“情郁于中,必然发泄于外。”于是我紧接着就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学生的情感和所学文章的情感融为一体。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我又从课外选取了三段描写日出的文字供学生阅读,意图达到领悟语言,积累语言,最终能够运用语言的目的。
片段一:
东方的云霞越来越红了。我在环翠楼前,纵目远眺,只见整个的大海和天空,都仿佛烧起了大火似的,血红一片,那水与天仿佛都被大火融化到一起了,分不清它们的界限。就在这水天一片的艳红深处,一轮比火更红更亮的太阳,冉冉地升了起来,立刻,这高山、大海、城市和田野,到处都罩上了金色的光芒。——峻青《记威海》
片段二:
这时,东方地平线上,渐渐吐露出一线晨辉。由灰变白,由白变黄,由黄变橙,由橙变紫,由紫变红,一轮红艳欲滴的朝阳喷薄而出,缓缓离开了地平线。开始像一盏扁圆的宫灯悬挂空中,霎时,便形成滚圆的火轮,高高升起,喷射出万道金辐,撑起绚丽的火伞,给万物罩上一层灿烂的霞辉,群山苏醒了,大地一片光明!——划子《五岳之首——泰山》
片段三:
在狮子林清凉台两次看东方日出,第一次去迟了些,我只能为一片雄浑瑰丽的景色欢呼,内心漾溢着燃烧般的热情,第二次我才虔诚地默察它的出现。先是看到乌云镶边的衣裙,姗姗移动,然后太阳突然上升了,半圆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它的光辉立即四射开来,随着它的上升,它的颜色倏然千变,朱红、橙黄、淡紫------,它是如此灿烂、透明,在它的照耀下万物为之增色,大地的一切也都苏醒了,可是它自己却在统体的光亮中逐渐隐着身子,和宇宙溶成一体。——菡子《黄山小记》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感悟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对“一纵一纵”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识竞赛的形式交流资料。教师当主持人,给学生出题,学生进行判断,举牌示意。谈话导入:
通过刚才的知识竞赛,我想同学们对于巴金老先生有了很多的了解。他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讲读
1、检查读书情况,看是否读通顺。同位互相检查,每人读三个自然段,如果发现错误,读完之后给他指出来。
2、读毕统计优良人数,并请得良的同学再来读,大家用手势进行 鼓励。
3、出示三幅图。要求:请你认真观察图画,结合课文当中的文字想一想,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不同:日出前 日出时 有云时 相同:云 海水 太阳
引导学生质疑,“既然是写日出,为什么总要写海水和云的变化?”
4、认真默读课文,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划出三者之间有联系的句子,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师范读“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
(2)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一纵一纵的感觉?”
(3)感受到万事万物交相辉映,才使得大自然更加绚丽无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好能背诵下来。
三、看录象,谈感受。
1、看录象,可以边看边跟着读。
2、互相交流一下感受。
打出投影: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啊!我想对()说:(“ ”)四、感悟语言、积累文字
日出的奇异景观古往今来的确被很多文人所称颂,老师给大家推荐
几段描写日出的文字,请你先浏览一遍,再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进
行认真地阅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进行朗读、背诵。
2、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用图画再现出来。
3、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进行抄写。
作者:郸城县石槽镇小信庄小学
1、通过理解课文,初步感受日出的壮美。
2、初步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
了解晴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巴金及日出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读音
(指读生字,并找出文中词语)
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试着理解课文
(你都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提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并弄懂。
二、新授
(1)解题。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
图文结合。了解作者写了海上日出那几种景象?感受日出的壮美。
(学生汇报,认识到日出的两种情况,看图印证这一特点。)
(2)初读。读通顺课文。继续感受日出的壮美。
“我”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天还没有大亮;主宰船上,“常常”说明“我”多次看日出。)
(3)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4)用笔勾划表示日出前特征的词语,并展开想象。(一片浅蓝、转眼间、一道红霞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5)理解“目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目不转睛:不转睛地看。知道:推想料想。说明作者通过多次、细致的观察,了解了日出前天空、云霞的变化规律。)
(6)通过学习日出前,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7)有感情朗读日出前这部分(同学互评)
(8)试背日出前(小组评价)
同学们刚才读的非常好,谁能来背一下这部分。
(9)再读文,讨论太阳升起时颜色、亮光的变化,体会日出壮美。
颜色由红得很;没有亮光、发出夺目亮光、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0)体会日出时,作者心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同学互评)
(11)试背日出时(也可以作为回家作业)
海,是多变的,它可以成为恬静少女,也可以成为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但就是这样古怪的海,却和太阳有很好的默契。就像这时,太阳还未上升,它也不闹,只是静候着。太阳出来后,海,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此时的海平如镜,在天空没有一丝颜色的映衬下,显得深不可测。四处还有一层未散去的薄雾。
海面突然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波,但只是瞬间,立刻恢复了平静。抬头。远处的海面上,渐渐有了一抹谈谈的红,慢慢向四处扩散。许久,染红了小半边天。红,还在扩散,大半边天已经微微泛红。终于,整个天都呈红色时,红,不再扩散,只是慢慢变浓,加深。
红色愈发浓郁。突然,远处红色的源头,那里的红已经达到了浓郁的极点,在不断的喷发着力量,像是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终于,力量爆发了出来,一道刺眼的光芒,穿过红云,射向天空的另一端。在万丈光芒的簇拥中,一小半红色太阳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海水也不安分的动起来,有了波浪,似欢迎太阳的初升。太阳也在万丈光芒的簇拥中越升越高,人们立刻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壮观的一刻。升到最高点时,红散了,天蓝了,海静了。
【有关海上日出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海上日出的作文800字05-27
海上日出阅读理解答案07-26
初二优秀作文600字:海上日出10-22
描写海上日落的作文09-2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绝响的钢琴06-05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心得体会07-1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灵魂的距离07-12
论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冲突10-26
海上一日散文09-25
海上钢琴师总结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