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游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推荐9篇)

游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1

一.贝林厅——动物星球

1.野性非洲大陆,辽阔的稀树大草原孕育了世界上最大密度的动物群体。这里既是动物们惬意温馨的乐园,更是生存之战的竞争斗场。为了生存繁衍,这里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迁徙壮观景象。2.深邃亚洲雨林,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是整个亚欧大陆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具有地球之肺的美名,是数目的王国,野生动物的天堂,活跃着丢球上半数以上的野生动物。

3.孤独南美澳洲,长期孤悬海外的澳洲与世隔绝的南美大陆为受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侵袭,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一亿年前大陆分离时的动物门类,且不断分化发展,形成了远古类群与现代类群共生的局面。

4.四季北美印象,以四季变换的形式展示了北美的动物种群,有很多珍惜动物标本,甚至是濒危灭绝的动物孤本。5.动物生存之道,6.地下乐土,庞大的犬鼠等地下动物家族的乐园,洞穴曲折巧妙,安全且隐蔽。

世界因多姿多彩的物种而精彩,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

二.恐龙厅——恐龙世界

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数量有11万余件,其中珍贵标本超过1000件,涵盖现生生物、古生物与古人类、地质矿产等学科类别,是一个集天文、地理、生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以恐龙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其特色之一。新馆恐龙厅上下两层打通展示,走进恐龙厅,你就会看到巨大的恐龙骨架,分散各处、形态各异的恐龙骨架也给人一种神秘和紧张感。这里是全国最齐全的恐龙家族集聚地。恐龙厅展示了大型恐龙骨架和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蛋及蛋巢、脚印化石标本,包括在重庆境内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上游永川龙,在逼真巨幅画的映衬下,展厅仿若一个“侏罗纪公园”。展厅内还有透明的恐龙化石修复工作室,你可以看到科研人员是如何为恐龙化石“疗伤”的。

三.重庆厅——山水都市 亿万年来,强烈的地质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及江河发育,造就了今日重庆奇特的山川形貌,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重庆有着许多远古的印痕,大江大河串连起众多古遗址,三峡地区是古人类演化的重要通道。古朴的吊脚楼,山水相间轻轨穿梭的城市美景„„

在重庆厅,可以看到各种长江鱼类标本的展示,包括两个巨大的中华鲟标本以及中华鲟从幼仔到长大的生长全过程。

四.进化厅——生命激流

进化厅主要取材于中国古生物化石重大发现,以典型的时间、事件、标本等生物进化节点串联出生物演化大戏,揭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阶段与规律。五.地球厅——地球奥秘 地球厅以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主,重点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运动、内外动力等地质作用。

失去地球家园,人类别无所依,地球的明天将会掌握在今天的我们手里。

六.环境厅——生态家园

环境厅通过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阐述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世界因生命而美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颗蔚蓝美丽的星球是我们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现在呢,她变得满目疮痍,变得肮脏污秽,令人触目惊心。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因为他们不可遏制的贪婪之欲,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游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2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首批“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1994年) 、北碚区人民政府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德育基地” (1995年)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5年)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1998年)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的“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 (1999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的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999年) 、重庆市北碚区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命名的“重庆市北碚区科普教育基地” (2004年) 、中国古生物学会命名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7年) 、国土资源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2009年)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对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 使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大中小学生能过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博物馆参观。为实现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育资源呈现给广大的市民以激发他们走进博物馆接受科普教育的宣传, 达到提高市民的文化科学素质的目的。

1 标本资源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自然标本11万余件 (号) , 其中古生物化石, 如各种恐龙骨骼、脚印、蛋化石等, 以及鱼龙、蜥蜴、鳄、龟鳖、鱼、鸟等化石标本, 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已装架的恐龙骨架标本有20余具, 是收藏侏罗纪恐龙化石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古人类和旧石器标本达1000余件, 其中在重庆巫山出土距今204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动物群化石。

此外, 还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昆虫类等现生动物标本2000多种、30000余件, 涵盖受国家保护的大多数珍稀动物, 如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雪豹、毛冠鹿、绿尾虹雉等。植物标本有215科、1246属、2230余种、20000余件, 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 如银杉、桫椤、珙桐、水杉等46种。

为新馆开放筹备展览标本, 我馆还征集了价值500万元大量的玉石。美国慈善家贝林为我馆捐赠了非洲的动物标本。

2 人才资源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在职职工60余人, 博士5人 (其中在读博士1人) , 硕士7人, 本科占总人数的50%以上, 正研究员4人, 副研究人员13人, 这些高学历和高职称为科普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还有动物学工作者十余人, 历年来开展了四川泸州地区鸟类调查, 四川屏山县鸟类调查, 四川宜宾地区鸟类调查, 凉山州木里县野生动物考察, 三峡库区和重庆市的动物资源调查工作, 有《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三峡库区的蝶类调查》、《三峡库区重庆段野生动物监测》、《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晋级调查》、《重庆市的蝶类调查》等, 还完成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的课题《重庆市部分鸟类与环境关系》的调查。撰写出了《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三峡库区重庆段野生动物监测调查报告》、《藏东南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同时还发表了论文数十篇;其中, 专著有8部 (与人合著) .发表论文100余篇。

3 展示教育资源

我馆正处于新馆建设阶段, 建成后将有6个常设固定展览, 预计2013年建成开馆。目前, 受场地限制, 具有悠久历史的老馆固定展览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固定的展览——有三个展厅:脊椎动物陈列展厅、古生物进化陈列展厅、恐龙化石陈列展厅。

脊椎动物陈列展厅:以生物进化为线索, 介绍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相关知识, 以及我国西部的珍稀动物, 如中华鲟、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小熊猫、雪豹、毛冠鹿、绿尾虹雉等多种动物。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配合实物、模型等各种辅助展品以及逼真的动物生态景观, 展示大量动物标本, 突出西部区域特色。通过展示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长江中上游流域丰富、多样、特殊、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 普及动物科学知识, 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

恐龙展厅:展示的主要是四川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恐龙动物群, 有体型庞大的蜥脚类恐龙——釜溪自贡龙、身披剑板的江北重庆龙、具有尾锤这一独特秘密防御武器的李氏蜀龙、凶猛的肉食恐龙——甘氏四川龙、亚洲最完整的肉食龙之一——和平永川龙以及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复原装架的恐龙——许氏禄丰龙……开放式的展厅, 镶嵌在墙壁上的恐龙头骨, 恐龙的浮雕, 无处不在的恐龙化石, 组成一幅气势宏大的恐龙生活场景。观众可沿步道或架梯徜徉其间, 跨越时空界线, 仿佛回到恐龙时代, 从中领略远古的神秘, 感知恐龙的巨大繁盛, 体会地球几十亿年的沧桑变化。

古生物陈列:介绍了我国古生物界近世几次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云南澄江动物群;喧嚣的古海洋——黔西南贵州龙动物群;火山层中的生命——辽西热河生物群;罕见的发现——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群。这些惊人的发现、壮丽的海洋生命景观、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为观众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古爬行动物的生活与分类、恐龙的生态、生殖与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的关系等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展示资料。

3.2 临时展览——有成套的巡回展出恐龙化石骨架, 走进社区、学校巡展的有恐龙、植物、蝴蝶、鸟类、矿物等多套。

特别是恐龙化石骨架的科普宣传展览, 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巡回展出, 曾经还到过法国、美国、日本、荷兰、台湾、香港等巡展。

进社区、学校的展览在重庆市内共展出了数十场, 到过重庆市的区县有渝中区、涪陵区、万盛区、綦江区、铜梁县等, 特别是在北碚区到过学校 (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 、街道、厂矿、社区等, 巡展时配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和专门培训的解说员给公众进行详细的解说, 展览以图片展板的形式为主, 内容翔实丰富, 图文并茂, 对提高观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倡导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重庆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资源的作用

从2008年3月博物馆免费以来, 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大中小学生人流如潮般齐集博物馆门前。一时间, 博物馆的观众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经过免费几年后, 我们将博物馆的现状作了调查, 调查显示:这几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学校还是非常有限, 对中学来说, 有高考压力, 一般不组织“学习以外”的活动, 小学主要是经费和担心学生安全问题。针对这种现状, 博物馆要开辟思路, 积极寻找对策, 既然青少年学生不来博物馆, 我们就把展览办到学校里去, 特别是—些偏远的学校, 更是需要这种展览。

我们利用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动植物资源和专家授课的优势, 为中小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提供更多的教具与延伸学习机会, 进而探索自然博物馆的生物标本与学校在生物课程教育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自然博物馆的生物标本走进学校的生物课程, 可以进一步发挥重庆自然博物馆的生物标本和专家优势, 充分利用学校生物教师和学生资源, 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提升博物馆能力方面与学校进行生物授课, 形成优势互补。同时, 也组织这样的展览进街道、社区、厂矿等, 为实现博物馆的科普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丽娟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几点认识博物馆研究2009年第1期92-93

[2]王彬免费开放后区域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中国博物馆3-8

[3]钱倩提升免费开放博物馆吸引力探略图书与博物181-182

游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3

自然博物馆的一楼有好多矿石、水晶、玉石等石头盆景。我特别喜欢那些水晶洞盆景,表面光滑异常,中间有一个小石洞,洞内长着许多水晶,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黄色的,都晶莹剔透,煞是好看。我真的好想买一个啊,可惜太贵了。

上了自动手扶梯,我们来到了二楼,二楼是自然生态馆。我看见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地球和一滴水。我想,如果地球上的水都被污染了,人类可该这么办?难道真的要像科幻小说里说的要移民太空另一个星球?

接着,我们来到了“恐龙王国”,巨大的恐龙骨架化石站立在那里,长长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小的脑袋,屁股上还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这正是食草恐龙的特征。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那时候的恐龙正是地球的霸主呢!

转过一个弯,那里有复原的恐龙模型,其中一只不但会吼叫,还会转过脖子来看你呢!旁边有一个娱乐项目——和恐龙比力气。我拿起锤子,在一个树桩样的东西上面用力一锤,屏幕上显示出9kg,恐龙用它的尾巴上的“肉锤”敲了一下,屏幕上显示出116kg,挺好玩的。

再往前走,我看见了一只华南虎,虽然是个标本,但还是威风凛凛、煞气逼人。据旁边的资料介绍,一九五几年时,丽水那边有一只老虎下山吃猪、鸡、牛的,解放军就把它给用枪打死了,送到杭州制成了标本。说起来,这么厉害的华南虎现在都已经濒临绝迹了,也真是令人叹息啊!

游浙江自然博物馆小学作文 篇4

今日的阳光像利剑一样照在我身上,非常暖和,我伸着懒腰,在海洋馆中穿梭,欣赏着各式各样的海洋动物。

我们先来到了海洋馆,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有来自北极的北极熊、白鲸、海象、北极狼、企鹅……接着,我来到了鲸鱼角,看见了四只大白鲸,它们又高又大, 大约有五米长,但也非常可爱,因为 它们有时候会到玻璃内侧和我们亲密接触呢,它们还会在水中转圈,好像在跳“水中芭蕾舞”呢!

最后我们来到了表演馆,第一个表演就是“小丑跳水”。一共有6个小丑,他们轮流做着各种各样的跳水动作,让大家笑的四脚朝天,接着出场的是海狮中个头最大的海狮明星“威廉王子”,听说它的`智慧能顶一个三岁的孩子,能算出五以内的加减法,最后出场的就是四位海豚明星里最好玩的就是豚上骑人和水上飞人,豚上骑人的时候,人在海豚上,海豚快速在水面上游动,很快回到了起点,水上飞就更好玩了,有两只海豚顶着人,到水池中央,两只海豚同时跳起来,人就会在水上停留三秒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自然博物馆游后感作文 篇5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自然博物馆,对我触动极深。

我们兴高采烈的,进入自然博物馆,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恐龙骨架,我仿佛看见它向我走来,太震撼了!

我们首先进入植物展厅,我们看了很多种植物和植被特征的介绍,有荒漠,有山地,还有热带雨林……

我们随后又参观了古哺乳动物展厅、恐龙公园、人体展厅……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恐龙公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仿真恐龙,有暴龙、翼龙、雷龙……看到这么多巨大的恐龙,我仿佛穿越到了远古时期的恐龙世界。站在暴龙的脚下,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一座小山上,一只翼龙站在上面,俯视着我们。雷龙是恐龙中最温顺的,它是食草的恐龙……虽然看到这么多的仿真恐龙,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它们已经灭绝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的地球!

游碑林博物馆有感 篇6

艺术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

李鸿超 2150201015 自从听了黎荔老师的课以来,感觉受益匪浅。从对美学的知之甚少到现在的有所了解,深感美学对个人乃至全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黎荔老师对审美及各个领域的美的讲述中,我了解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文字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因此我想,从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必能看出一些时代的印记。所以,在完成这一期末报告的时候,我选择了碑林博物馆,在此表达我的一些感悟和不成熟的想法。西安碑林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对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不是第一次游历碑林,之前游碑林更多是出于好奇和从众,而这一次,我则是对其中的石刻碑文及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美感抱着更大的兴趣。去到博物馆的路上路过书院门,一幅幅丹青,一阵阵墨香,干净的石板路,古味的建筑,融融暖阳让心灵跟着宁静许多,身处这自然美与文化美交织、融合的无比融洽的环境中,我不由得放慢脚步,贪婪的享受这仿佛置身世外的时光。

进入博物馆,道路正中矗立着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亭上一块大匾,上书“碑林”二字。亭边有三两游人,亭子里面竖立着的就是著名的《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加注,并用隶书行文,丰腴爽利,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驻足石碑前,看着这保存完好的碑文,顿感盛唐之气概扑面而来。再往前走进入碑室,一种仿佛来自远古的沧桑感瞬间侵占了心灵,那一块块矗立的石碑都在倾诉着各自的历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典传世名篇字字珠玑,凝练有力,凿刻于碑石之上,1100多年前凹凸的镌刻字痕历历在目,驻足良久,面对这满屋的碑文,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美感。很多人都会说,这一屋子冰冷的石碑有什么美感可言?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他的冰冷,才让他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才让他有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之美,更让这文化之美得以流传至今,供世人欣赏、寻味。思绪渐渐飘远,仿佛隐没于阵阵锤拓声中。

接下来,进入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因此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第二展室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更有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晚唐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起初并不了解其中典故,听了导游讲解方知其中缘由。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从这些唐代大家们的书法艺术中,我们不难看出唐朝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这些碑刻书法,或方整劲健,或雄浑肥厚,或超脱清逸,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都颇具大气之风,大唐长期政治稳定和社会快速发展的盛世景象可见一斑,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我在这些碑石,看的最久的是颜真卿的几块,虽然对其中意思不甚了解,但却十分喜爱颜真卿的“颜体”书法。我在初中时曾学过一段时间书法,时间不长,但却从老师那听过颜真卿的书法,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后人多有模仿。《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作为一个只能算是略懂的人,或许我并不能看的多么明白,品的多么专业,但我始终认为,只要在我伫立在碑前时,心中能有那么一丝对于美的享受,能让我的内心升起片刻的愉悦,这就足够了。

在游览其他的展室时,还有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石碑。其中,最看不懂的就是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他们的作品《肚痛帖》和《千字文碑》可谓狂草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据讲解员说,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我私下认为,像张旭这般潇洒豪放,难怪选这不羁的狂草以抒情达意。

在碑林博物馆中,除了书法碑刻,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图画碑刻。比如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当时我在碑前站了很久,看清这块碑的各处之后,感觉趣味横生,妙不可言,瞬间对作者升起敬仰之意,心想,这也称得上是难得的美的体验吧。

除此之外,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这两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的匠心独具,其中所展现的智慧令人敬佩。

最后看到的是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14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游北京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7

首先我们到达的是恐龙展厅。刚一进门就被一只硕大的恐龙吸引,它就是恐龙家族里个体最庞大的马门溪龙。这只恐龙成年后长22米以上,重达十吨。生活在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四川盆地一带。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脖子很长。他的脖子长的已经升到了自然博物馆里的二楼上去了。仿佛在俯瞰着来来往往参观的人们。在马门溪龙的旁边有两只霸王龙。第一只霸王龙的脚抬着,好像想吃那只巨大的马门溪龙。第二只张开自己的嘴巴,似乎想向人们炫耀它锋利的牙齿。三只恐龙的体型都非常巨大,你要抬头才能够看见他们的全身。站在它们的脚下,我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海洋动物、植物厅,这里展出的世界上第一朵花儿的化石,令大家惊叹不已。我在大厅还看到一种奇怪的鲨鱼化石旋齿鲨鱼化石,它的下巴是旋起来的,就像蜗牛壳一样,十分奇怪。

最后,我还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的化石,原来原始人的手比腿长,大脑十分小,后来由于人类的进化才变成了现在我们人类的样子,真是神奇呀!

游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8

——游常州博物馆有感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五(1)班 谢书婷(小记者)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开始了新的生命里程。今天我和学校的大队委、科技小明星一起参观“常州博物馆”,去寻求生命定义。

踏进博物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下了惊奇,如同进入了绚丽多彩的世外桃源,多种奇趣的动物、植物,错落有致地组合向我们展示着生机勃勃的自然景卷。除了“地球生命的进化故事”、“纷繁多样的美丽自然”和“行行色色的动物世界”,最吸引我的是那“秀丽多彩的故乡大地”,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震撼”。特别的灯光作用下海洋的一角显得那样深邃、幽静。奇形怪状五彩斑斓的珊瑚、色彩艳丽的海星等静静地躲在海底。世界稀有的长须鲸、中华鲟等在自由自在地畅游。“啊”那是大白鲨!看那血盆大口,看那像匕首一样的尖齿,凶狠的目光盯住了前方的猎物在伺机捕食!这个凶狠的样子让我不由退后了三步。多么生动逼真的场景啊,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海的神秘!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又参观了“规划馆”。那里展示的城市总体规划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常州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未来的巨大发展,也让我体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时间总走得那么快,我还没看够,转眼间,我们就又踏上了回校的旅途。回想起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象,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壮观、和谐;回想起宏伟的城市规划图,令我无比的自豪!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游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9

动物学实习论文——

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观动物学发展史有感

自然的景色是最美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纯净,就像一副简洁舒心的油画,瀚海云空,塞北草原,浩瀚林海,高山林灌,热带雨林,碧海蓝天,花开的正艳,闭眼遐想,自然博物馆就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澄净存在的地方。

在美丽的渤海之滨,屹立着一座外形像巨大的珍珠蚌含着一颗明亮珍珠的建筑——天津自然博物馆。它不但外型新颖,其中的馆藏也十分丰富。博物馆里有八个展厅,收藏了世界各地各种动物、植物和古生物的化石和标本,还有独特的具备了模拟的生态环境和一些现代的珍稀动植物。

走进博物馆,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长长的铜雕画卷,画卷上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树木郁郁葱葱,各种动物悠然自得地觅食繁衍生息。一幅幅,一卷卷彩色的远古动物发展图谱英日眼帘,其中寒武纪初期动物群大爆发,出现了许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5.4亿年前,开始进入无脊椎动物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很多课本上学到的远古动植物也都是再这一时期进入繁盛时代,例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而腕足动物和棘皮动物也都是盛于这一时期的。

至今38-25亿年前,从最早的岩石出现开始,地球进入太古宙,这个时期便是地球上生物发源的最初,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形成的三大要素,但是当时的地壳很薄,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空气中没有氧气,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如细菌和低等蓝藻,它们也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

接下来来到古生物一厅,众多恐龙骨架有序的放置在模拟的生态环境中,它们展示着曾经作为地球霸主的恐龙们生前的雄姿风采。可惜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大的变故,恐龙就此告别了自然界,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如今这个恐龙灭绝之谜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觉真相。

中生代恐龙绝迹后,取而代之的是哺乳动物的崛起。在古生物二厅里,我们看到了一头体形硕大的师氏剑齿象的骨架、古野驴的骨架和三趾马的头骨。用进废退,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它们有的进化成了现代的哺乳动物,有的则是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如今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化石,再现远古生物曾经存在过的时代,从而让我们有迹可循的了解上古动物们的进化演化过程。

接下来是各个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动物标本展区。

动物生态展示厅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分为爬行和鸟兽动物群:在东北浩瀚的林海中,栖息着东北虎、驼鹿、猞猁、棕熊、松鼠、雪兔等珍稀动物;在辽阔的塞北草原上,奔跑着黄羊、狼、布氏田鼠,还有草原雕等;亚热带的高山林灌有体态憨厚的大熊猫、机灵的金丝猴;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常见的大象、啄木鸟以及珍惜动物云豹都生活在这里。展厅的末端有一组犀牛濒临绝迹的场景还原境况,借助电子器械的声效辅助,犀牛在泥潭中发出逼真的的阵阵哞叫,提醒着我们要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在自然博物馆水生生物厅,展示了上千种鱼类。晶莹剔透的水母姿态优美的在水中游弋,五彩斑斓的热带鱼及姿态憨厚的海豹。穿过展厅,在模拟海底世界的隧道中,鲨鱼、海龟、魔鬼鱼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在头顶上闲适的游来游去,海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大的宝库,从平时上课的各种纪录片和动物学鱼纲分类可以知道,已知世界现生鱼类共21700余种(Nelson,1984),其中我国出产鱼类有3000多种,淡水鱼类约800种,其余为海产鱼类。对于鱼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一些不是真鱼的水生动物也称之为鱼,例如鲍鱼,墨鱼,鲎鱼,星鱼(海星),鲵鱼(娃娃鱼),鳄鱼,鲸鱼等,但是按照其身体有无脊椎这一项来分,它们分别属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而鱼类则是水生的脊椎动物,虽然鲵鱼,鳄鱼,鲸鱼也是水生脊椎动物,但是鱼类与它们的区别十分明确。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以鳃呼吸,以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还体被鳞片,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与上述的其余生物是有明显区别的。

当我们走出婀娜多姿的水生世界,进入两栖爬行动物厅时,就会看到一条大蟒盘曲门上,让人心惊胆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娃娃鱼、乌龟、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蛇、巨蜥、鳄鱼等两栖类或爬行类动物。两栖纲开始,脊椎动物开始从水生过度到陆生,这一时期它们还属于低等的四足动物,躯体结构和机能以及行为等方面都还不能较好的适应陆生环境。两栖纲从水生到陆生的适应性特征和不完善特征主要表现在:保水能力不强所以不能举例水源太远;身体是变温的所欲冬季大多会休眠,这两个方面,但是其在适应方面也进化出了颈椎和荐椎,使头脑和四肢更灵活;不完全的双循环系统的出现让它们能更大程度的保证身体所需氧的运输和供应;四肢逐渐变为五趾型附肢以支撑身体在重力正常的陆地上方便的移动。而爬行纲比两栖纲则更好的适应了陆地生活,羊膜卵的出现为登陆动物征服陆地,向各种不同的栖息地纵深分布提供了空前的机会,这是中生代爬行类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类体形较小、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机勃勃的动物,它们就是昆虫。在昆虫展厅有上千种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还有披着坚硬盔甲的甲虫和各种善于伪装、千奇百怪的昆虫。夏秋季节,百虫争鸣,像是给大自然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门,它们的身体异律分节,出现了分节的附肢,体壁发展为几丁质的外骨骼,肌肉是横纹肌,其他结构和行为也有进一步发展,因此节肢动物种的昆虫类也成为了一个成功进化到陆地的类群。

在浩瀚的海洋中,软体动物是其中的一大门类,一般分为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双壳纲,头足纲七个大纲,软体动物是仅次于节肢动物的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已定名的现生种类超过了10万种,包括常见的蛤蜊,螺,乌贼,章鱼等。广泛分布于湖泊,沼泽,海洋,山地等各种环境中,适应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各种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差异还是很大的。在海洋贝类厅,展示了很多漂亮的贝壳,黄金宝贝和琥珀宝贝让人惊叹不已。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四部分,而我们在博物馆展柜中看到的只是其体外分泌的贝壳,软体动物大多具有一个或多个贝壳,以保护身体的软体部分,贝壳形态和大小各异,一般由壳皮层,棱柱层和珍珠层三层结构组成,我们平时所见的色彩斑斓的外壳,其实是最外层薄而透明,有色泽的壳皮层。

纵观动物学的发展史,在西方,最早研究动物学的是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将它们分为了有血和无血两个大类;随后在16世纪-18世纪间,动物学解剖学的发展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动物学各下属学科的发展,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将动物划分为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六个纲,同时创立了动植物的双命名法;随着进化论的思想的传开,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物种进化的思想“用进废退,适者生存”;19世纪中叶,德国学者施来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随后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试验,发现了孟德尔定律;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从此,动物学的研究便进入现代科技的研究与争论并存的飞速发展时代。

博物馆中每个展厅都显示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妙趣横生。生物世界也称生命世界,生物种类繁多,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目前已鉴定的就已经有200万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还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发现的种,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唤醒人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人类也是这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要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动物、植物都要成为好朋友,这个地球才会更加美好。

水产科学系

水产养殖(2)班

上一篇:月球一年级的作文下一篇:教师演讲比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