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推荐12篇)

五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1

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熟练、正确地解议程,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列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能够熟练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的选择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教学重点:回顾和整理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的选择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

1、复习方程。

(1)同学们都非常有爱心,争先恐后地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书(出示下题)五年级同学捐了a本书,六年级同学捐的比五年级的2倍还我12本,六年级捐书()本。(指名口答)

(2)a的平方与2a分别表示什么?

(3)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4)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5)解方程

X—6.5=3.2 4.8+X=7.2

3X=8.7 X÷8=0.4

12X—9=87 18+6X=48 12X-9X=8.7

6×3+6X=48

3(X+2.1)=42

指定一方程让学生验算,并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2、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1).正确判断下面各题,哪些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哪些适合列方程解,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长方形周长34厘米,长12厘米,宽多少厘米?

一个工厂去年评奖,得一等奖的职工56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比一等奖的职工的2倍还多8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有多少人?(解答后指明说说两种方法的区别)

小结:在解答应用题时,除了题目中指定的解题方法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解题方法。

(2)题问:列方程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

出示P74面第二题(1)-(3)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交流列方程的经验与体会。

(4)完成P75面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画框用的木条长1.8米相当于什么?设谁为X,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小结:画框用的木条的长,相当于长方形的周长,根据长是宽的2倍,可以知道宽是1倍的数,所以设宽是X米,长是2X米。根据(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来列方程。

(5)完成P76面5、6题。

学生读题后,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

(6)完成P76面第8题。

提问:等量关系式是什么?怎样设未知数X?注意什么?

提示:“要是你给我3颗,我们两个就一样多了。”可见两人相差3×2=6颗

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说出列方程的依据即可。

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能灵活、适当的选择方法解应用题了吗?

五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2

策略一:创设复习情境,集中呈现知识,梳理知识网络

一般来说, 复习课在设计时,都假定基本的概念、法则、性质、定律已是学生熟知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分散的、无序的,因此, 需要再现这些知识,并梳理、储存这些知识结构。

1.设计有效情境,集中呈现基础知识

毕业班数学单元复习的内容多, 而且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呈现就不能像新授课那样依次切入,也不必过分关注知识呈现的有序性和逻辑性,而往往采用某种综合情境或数学题组的形式集中呈现各种有关的基本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也并非都是一一分析,大多是在学生相互交流中回忆、完善。

2.采用多种数学思维方法,梳理、 储存知识结构

复习课中的基本知识,一般来说也不是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概念、法则、性质、规律、方法等以再现、 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在知识结构的梳理与建构过程中,必须依据复习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通常有列表结构编织、树状结构编织、网状结构编织等。

策略二:突出重点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复习效益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而应有重点地复习。可以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也可以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复习。复习训练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 代表性与典型性,适当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叠加训练设计,注意训练呈现形式与呈现素材的多样性, 舍弃“题海战术”,避免机械重复的训练,能够使学生通过训练有新的收获。

如在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一课时《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准确地定位复习内容应更侧重于“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因为在“带小数”的复习中也包含了整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的知识在内。

策略三: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落实

教师在新授课的教学或许已经充分考虑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一进入复习阶段则又回到了“唯师独尊”的局面,“满堂灌”的情况并不鲜见。复习课的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的全过程,如知识的呈现与梳理及自主命题等方面都可组织学生自主完成。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 都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同时,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对学困生复习活动的指导,将辅导补差工作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复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点,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复习内容,对复习对象能基本达到再认甚至再现的水平。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的同时, 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复习课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学生对各知识点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而将复习的重点转移到对知识的整理、分析中来。通过看、读、交流来再认要复习的知识;通过交流、师生共同整理完成“整数部分”知识的复习,并加强对复习方法的指导;再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自主整理完成“小数部分”知识的复习,并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知识与小数知识进行联系、对比,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策略四: 题组训练沟通联系,挖掘单元知识所蕴涵的内在价值

新课程明确指出,教材仅仅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素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策略五: 重视元认知能力培养, 使复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复习课教学中,不同学习个体之间认知水平的差异很大,而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分层施教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 这就使培养学习者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意识和能力(即元认知能力),成为教学的必然要求。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自我提问法。可用于知识整理过程中, 也可以用于知识运用过程中。(2)相互提问法。两个或多个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就解决问题的计划( 应该怎么做)、 监控( 是否这样做了)、评价(做的怎样)、反思(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互相提问。(3)分层练习法。练习设计既要确保达成基本教学目标,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选择自己力所能及以至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实践证明,在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 更能使学生在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的同时,促进自身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策略六: 注意培养复习兴趣,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 拓展数学视野, 完善认知结构

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容器”,他们必须被动地接受从 “另一个容器”中倒入的 “水”。 时至今日,我们在努力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注重对学生复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与复习的效益是“两个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复习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丰富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如在《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复习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复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对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了 “计数单位 ‘亿 ’后面还有什么”“小数是怎样产生的”“0的作用有哪些”“阿拉伯数字是怎样产生的”等问题。 当教师告诉学生在“亿”后面还有“兆、京、垓(gāi)、秭(zǐ)、穰(ráng)、 沟、涧(jiàn)、正、载(zài)”等计数单位时,他们很兴奋;当教师告诉学生“小数最早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时提出的, 并创立了十进制小数计数法, 这一发现比其他国家早了一千多年”时,他们激动了……

怎样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复习课是一个学段结束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复习课知识层面无新鲜感,讲的都是旧知识,学生倦怠,教师难有激情。相对来说,平时的课堂教学容量少,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只需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好预习、探究、尝试、巩固、拓展等各个环节,一节有成效的课就有保障了。但到了复习阶段,反而有了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处处皆是问题,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进展不大,效率不高,好像没解决什么问题。复习课真的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吗?当然不是。要上好复习课,就得先分析复习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平时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这就要从教师平时教学的侧重点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平时的教学重点在解决一个问题,学习一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活动、练习、应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横向联系思考问题的意识较弱。其次,平时的教学,面对新知,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理解基本概念,探究出解决方案后,更多地注重建立模型,形成固定解决模式,难以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上下工夫。从学生的学来看,经过平时的积累,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知识间的关联、思维的方式方法有了积累,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急待拓展,积累的各种活动经验有待总结、验证。第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什么地方强调不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暴露出问题已基本定型,而这也就是复习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想上好六年级的复习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分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采取分段教学,认知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展开。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中受年龄特征、个人兴趣、外部影响、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记忆呈现零散化,块状化分布,因此很有必要在学段结束时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链接,对邻近知识点加以类比、沟通、对比、辨识,在相关知识间架设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并从中收获一种思维的习惯和反思能力,感受数学思维严谨的魅力。比如在空间图形的认知过程,一年级从常见的物体中认识长正方体,感受面的存在,感知面体的不同;二年级从体中引出长、正方形,感知边与角的存在及特点;三年级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会区分线与面的不同;四年级学习线的分类,及线与线的位置关系,认识角的组成、大小、画法等;五年级系统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研究圆柱、圆锥的体积,学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学习过程,有了众多具体经验的积累,再回过头来梳理总结后,就会发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研究点、线、面、体,任何一个未知的形体都可以从这四点出发去认识、去解析、去复制、去利用,回归到生活中也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视野、思维水平相应也会得到提升。

第二,复习教学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复习课不在于去见识多难的题型,更应侧重于提升思维水平,开阔思维视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体现数学思维的奇妙,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的学生在多样化的解题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让平时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三,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打通学习道路上的节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养成积累易错点的好习惯,并对学生此处易犯的错误做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题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采取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最常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强化对错点的辨析,修正个体认知,健全正确的认知体系。

五年级因数倍数复习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倍数与因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与联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这些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我们大家先来做个游戏吧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抢数游戏:规则:从一到二十四个数,每次按顺序最多能选两个数字,谁先抢到24,谁就赢。

2、探讨获胜的理由。(我们现场采访一下啊,请问你获胜的原因是什么,给大家分享一下,生答。)××同学说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因数和倍数》

二.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

1、因数与倍数。

请看题PPT出示(1)、6×8=48说明因数与倍数。(板书:因数 倍数)

(2)、概括:a×b=c(abc为非0自然数),a和b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我们把上面的乘法算式用字母来表示,a×b=c,abc为什么数?请你说一下,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概括因数与倍数的特点。

(1)、请看练习:6的因数有();12的因数有()。6和12的公因数有()。

(2)、概括: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板书: 个数 有限

最小 1 最大 本身)

公因数:①、概念。(板书:公因数)

②、小结:b是a的倍数,a就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b就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3、回顾质数、合数的概念。

(1)、非0自然数,根据其因数的个数特点,又可分为质数、合数、1.(2)、介绍质数概念、最小质数是()。(板书:质数)

(3)、介绍合数、最小的合数是()。(板书:合数)

(4)、同桌互相讨论,“1”为什么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回顾公倍数的概念及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1)、请看练习:4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4和5的公倍数有()(2)、概括: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板书:无限 本身 没有)

公倍数:①、概念。(板书:公倍数)

②、小结:a和b是互质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ab。

(3)、2、3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2、3、5、的倍数特征)2的特征:()。5的特征:()。3的特征:()。

(4)、概叙偶数和奇数。(板书: 偶数 奇数)

(5)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刚才我们对本学期有关因数和倍数的一些概念及知识点梳理了一遍,现在我们

做练习。时间8分钟。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复习纸)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40的因数有:()9的倍数有:()

通过做这道题再一次验证了: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1—100各数中,最大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3)、填质数:21=()+()=()×()=()-()

(4)、4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21和63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所有偶数都是合数。()(2)、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4)、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5)、因为5×1.2=6,所以5是6的因数,6是5的倍数。()

(二)、拓展应用

1、学校聘请木工做接力棒。有两根长分别为72厘米和90厘米的细木杆。要截出同样长的小棒,且不准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2、1路、2路车都从东站发车,1路车每隔10分钟发一辆,2路车每隔15分钟发一辆。当这两种路线的车同时发车后,至少要过多少分钟这两种路线的车再同时发车?

大多数完成的差不多了,说“一帮一”服务小队的孩子们,去看看你的同伴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好,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吧!“行动”(时间三分钟)

对答案两分钟,最后一题【设计意图:

1、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林木资源。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四、总结互动,反思提升

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可以说说自己哪里学得好,那里掌握的还不够,后面该怎么办?)

五、快乐作业(用我们所学知识破解老师的QQ号码,你能破解出来老师就加你,你的生活中或者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老师可是很愿意帮助你的哦)如果有困难,可找同伴,合作交流。课后完成。这节课看到大家对所学内容掌握的还不错,老师感到非常开心和幸福,你幸福吗?幸福的话,那就拍拍手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师:老师的QQ号码是10位数:A B C D E F G H I J

这个QQ号码满足下面的条件:

A: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是一位数里最大的奇数

C、J:减去4就是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

D、G、H:3的最小倍数

F: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

E :是最小的合数

I:既是6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

板书设计:

因数 倍数

个数 有限 无限 最小 1 本身 最大 本身 没有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数的位置是用什么来确定的?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图?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复习数对

师: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

完成第20题。师问:(4,3)表示什么?(7,y)(x,0)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三、复习折线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4题。

师: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四、课堂

五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它的几种构成方式;较多地认识歇后语,积累并能记住更多的歇后语。

2、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它的几种构成方式,积累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教学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我们学过的歇后语 三年级下册6.读读背背(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 四年级下册6.日积月累(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是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五年级上册5.日积月累(歇后语-谐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竟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上鞋不用锤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五年级下册3.日积月累(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二、歇后语的特点

1、学生讨论交流歇后语的特点。

①(首先歇后语是有两部分组成。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前半截是说事,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第三,课件中所出示的歇后语来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②教师总结: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板书:形象或事例——解释、说明)

2、生反复朗诵课件中展示的歇后语,思考他们可以怎么来分类?(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引导他们说出歇后语的构成方式。)

3、师总结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的构成方式有三类:一类是故事,一类是比喻,一类是谐音双关。(板书:故事,比喻,谐音双关)

4、生结合文本中的歇后语,自主探讨每种歇后语的特点。①故事类一般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做比方。

②比喻类又分为:喻事类——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做比方;喻物类——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

③谐音双关类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更绕有趣味。

5、指名读课件中所展示的歇后语,让学生细细体会一下歇后语的特点。

三、联系生活,巧妙运用

1、学生汇报刚刚积累的歇后语,并选择自己喜欢歇后语说句话。

师:亲爱的孩子们,刚刚大家认识并学会了许多歇后语,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个组积累的歇后语最多。(小组派代表背出不同的歇后语)

师:是的,我们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体会歇后语其中蕴含的魅力。

2、学生自读歇后语,师引导学生怎么用。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3、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上歇后语说话。

例如:有一次,我在家里偷看电视,正看得起劲,妈妈回来了,我可真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再找几个学生说说,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歇后语的妙处。

4、师评价学生,用上歇后语。

5、关于歇后语的故事。歇后语的趣味故事

刚进课室,这气就不打一处来,三三两两的人,全在那八仙聚会-----神聊。我大喝一声:“各位少爷小姐,你们已面临毕业,迫在眉睫之时,竟然在这聊天,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难道你们想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还不快快把书拿出!”课室没一人理我,聊天继续进行时。我暗自伤心,想我常年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竟虎落平阳——被犬欺,惭愧啊惭愧!看来这帮家伙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又寻思:莫非我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付这帮劣徒,或许只能智取,不可强攻,千万不能钉头碰钉子——硬碰硬!我把脸一抹,满脸堆笑:“各位兄弟姐妹,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现在的形式可是百米赛跑——分秒必争啊!这学习可是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拜托各位还是上心一点吧。”没想到我这几句话也是对牛弹琴——白费劲,有几个懒懒地抬了抬眼皮,仍旧沉浸在聊天中。我大怒,这不明摆了是背鼓上门——讨打嘛!我恨恨地在心里说了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6、师总结:听了歇后语的故事,我们感受到歇后语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我们在这快乐之余一定要把这些好的歇后语积累到你们的积累本上去,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就要更多地灵活运用这些歇后语。这节课,咱们班的孩子的表现真的是“狗追鸭子——呱呱叫”!

四、积累并展示歇后语

1、分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收集的课外歇后语。

2、师补充展示更多常用歇后语。

猫哭耗子——假慈悲。门缝里瞧人——看不起。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对牛弹琴——白费劲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天下乌鸦—(一样黑)铁公 鸡——(一毛不拔)(开花芝麻)——步步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竹篮打水——一场空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竹篮打水-一场空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吃了黄莲吃甘草——先苦后甜 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冰天雪地发牢骚——冷言冷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君子之交--淡如水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读背课文中的歇后语。

2、制作歇后语的积累卡片。

3、和同桌合作,挑选一部分喜欢的歇后语说话。

五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7

师:今天, 老师将与同学们一同上一节复习课。

师:同学们, 你们认为本学期所学知识中哪部分的内容最困难?

生:应用题部分 (绝大部分同学) 。

师:数学应用题部分内容确实很困难, 但是老师告诉大家, 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是困难的懦夫, 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勇敢地战胜困难。 你们说是不是?

生:是! (齐声说)

分析:老师言语和蔼、态度可亲。 如“一同、大家、我们”等字眼无形中把老师和同学融为一体。 师生成为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伙伴, 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 老师激励性的问话恰到好处,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此“导入”突出了高度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 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的生本理念, 为师生共同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研讨求知

第一板块:

看图编题并解答。

师:出示多媒体。

师:上面画了些什么?

生:苹果和桃子 (齐声答) 。

师: (追问) 谁能很快说出上面画了几个苹果? 几个桃子?

大部分能急着点数, 有少部分能急切地大声说:“12个苹果, 6个桃子”, “6个桃子, 12个苹果”。

师:好!你们真是眼明手快呀! 就是12个苹果, 6个桃子 (板书:12个苹果, 6个桃子) 。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你是怎样很快说出12和6的?

生纷纷举手, 有部分定睛不语。

生1:有3行苹果, 每行4个, 一共12个;桃子就是6个, 我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2:有4行苹果, 每行3个, 一共12个;桃子就是3个3个的数, 3加3就是6个。

生3:老师, 我还有办法, 把苹果从中间分左右两部分, 每部分6个苹果, 一共6×2=12个;桃子不用数就行。

其他学生茅塞顿开, 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 你们表现得都很勇敢也很聪明 (特别是生3) 。下面看看题目是怎么要求我们的?

【块一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有很强的激励性, 而问题又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 这样很好地把握了二年级小学生爱表行自己的心理特点。 注重“以学定教”, 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把学生当做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 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 学生表现积极踊跃, 有效培养了学生勇敢的品质, 培养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生3的回答无疑是创新。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板块:

生:读题 (同桌议2分钟) 。

师: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谁想试一试?

生1: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苹果桃子共有多少个?

12+6=18 (个)

生2: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 苹果是桃子的多少倍?

12÷6=2

生3: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桃子比苹果少多少个?

12-6=6 (个)

生4:我也能编将它们分装在盘子里, 每个盘子装6个, 需要几个盘子?

(12+6) ÷6=3 (个)

师引导学生:能不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把题编得更有意义些呢?

生1:姥姥生病了, 我买了12个苹果, 6个桃子去看望姥姥。

师:编完了吗?

生:编完了。 其他学生有疑惑 (缺少问题) 。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这道有意义的题补上问题呢?

生2:姥姥吃了1个苹果1个桃子还剩多少个水果?

12+6-2=16 (个)

生3: (再次补充问题) 买的苹果是桃子的多少倍?

12÷6=2

生4: (我也能编) 我也能编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吃。 每个小朋友吃几个水果? (12+6) ÷9=2 (个)

师: (追问) 有12个苹果, 而桃子只有6个, 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吃, 从总数上讲是平均的。 可是从生活角度上讲9个小朋友吃到的水果一样吗? “平均”分得合理吗?

学生大都疑惑不解, 有个别学生恍然大悟, 说:“有人吃不到桃子”;“还有人吃到2个桃子呢”。 (看法种种)

师:对呀! 那么,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多数同学恍然大悟, 说:“6个桃子不够9个人分。 ”

师:生活中,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 应该怎么办呢? (前提是很爱吃的桃子)

生1:我爱吃苹果。

生2:我把桃子让给别的小朋友吃。

师:两位同学发言都很诚实。 我们学习数学不但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还要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 当然要学会“礼让”, 这是我们民族的美德。 但是, 这道题应该怎样改一下呢?

生1: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吃。

生2: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吃。

生3: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吃。

师:三位同学改编得都很好, 那么, 怎样分才最合理?

【块二分析 】课堂 “放开”畅所欲言, 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 善待、宽容、欣赏学生, 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每位学生在师生的激励下不断超越自我, 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使学生潜在的智能得以充分的开发与展示。 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参与, 为进一步学习起到“加油”作用。 学生不拘一格的发言烘托了课堂气氛, 老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为兴趣教学。 本版块的品德教育十分得体, 体现了教育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第三板块:

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分最合理) 。

生:小组讨论 (平均分给2人、3人、6人怎样合理分) 。

生:小组汇报结果 (12÷2=6 (苹果) , 6÷2=3 (桃子) ;3人分……, 6人分……)

【块三分析 】分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共同探索的良好品质。 本版块设计实现了在这一目标。

三、巩固拓展

师:布置作业 (留意生活, 用所学数学知识自编自解十题) 。

怎样提高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篇8

一、挖掘教材,制定详细时间计划

首先,老师应该对中考的内容,重难点知识以及如何考察,知识点覆盖的范围等了如指掌,再根据教材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并结合学生实际编制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突出重点,做好时间的安排。譬如,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开始中考复习,使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学生打牢底子。5月开始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在这些阶段,主要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对一些常考的具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分类击破。6月到考试之前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强化解题技巧。

二、打好基础,注重基本知识复习

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重体系,例如,将方程的相关知识建立成一个体系,将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不同解法,“降次”、“消元”等不同的方法进行集中对比教学。让学生对这一类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将方程与函数、不等式等进行对比教学,找出这些知识点与方程中知识点的联系。每节课堂的前五分钟老师可以对前一天复习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测,一方面了解复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前一天复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巩固。每日一练的题目不求难不求多,但求精,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复习掌握情况进行一个考察。针对每日一练的错题再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复习。

三、注重知识整合与题型积累

老师要注重知识点的整合教学,可以将知识点与一些练习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复习中积累不同的题型,让学生找出这些题型的关键所在,从而不被千变万化的题型所迷惑。例如题: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1)求该函数过y轴上的定点;(2)若函数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并写出交点。很多学生在做第二小题时都会形成一个思维定势,认为该函数一定是一个二次元函数,往往忽略了当m为零时,函数与x轴也只有一个交点。因此,老师就需要将函数的相关概念进行整合,结合题目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

四、通过一些综合性题型来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一题多解的题型,老师可以通过这些题型同时进行多个知识点的复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题: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BC,等腰直角三角形ADE中,AD=DE,连接EC,M为EC中点,连接DM与BM,若点E与点B 不重合,求证DM与BM相垂直,且DM=BM。若图形中三角形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旋转角度小于45度),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为什么。这是一道初中数学的几何题,题中涉及三角形和旋转的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知识和旋转的知识分别解决。首先运用中位线的相关知识证明第一个结论,然后连接BD,延长DM至点F,使得DM=M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定理,四边形EDCF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CF=DE,CF∥DE,通过证明可得 △ADB≌△CFB,因此,DB=BF,BM是等腰三角形DBF的中线,因此DM⊥BM。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过旋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将三角形ABD逆时针旋转九十度,A点旋转到C点,D点旋转到D′点,然后再解决问题。

五、做好试卷的练习与讲评

试卷的讲评工作要注意几个原则,首先要突出重点,照顾一般。试卷的重点在于中考的重难点以及本次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老师在讲评之前要仔细查看全班学生的试卷,对所有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错误比较多的题目要仔细分析原因。对每道题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评讲思路,那些比较容易的错误率比较低的题目一带而过。其次,评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很多题目做错了并不是因为学生不知道相关的知识点,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点。老师评价的任务就是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悟性,通过对知识的罗列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知识应该怎么样应用于具体的题目中,面对一个题目如何选择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最后,要突破试卷本身,尽量扩大知识的外延。例如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一起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条件适当改变形成一个新的问题,或者联系其他知识点,进行串联编题等。这样就可以将一张试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递进复习

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9

20以内的数的认识

复习内容:第三,七单元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区分基数和序数(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数的认识及排列

1、开学到现在,你们学习了哪些数字?

同学们,数学数学,离不开数,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呢?

学生齐读: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让学生换多种方式读,比如: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

2、说一说数与数之间的位置关系:如13在几的前面?19在几和几的中间等?

师:数,我们认识了,也会排列顺序了。那么这两个数,你能很快地说出谁大谁小吗?

出示11和17:你是怎么比的呢?

生:我是从前往后数的,先数到的小,后数到的大。

生:我看数位,十位一样,看个位,个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出示6、9、15:你能说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生:6<9<15 按规律填数

(1)11 13

()

()。

(2)20 18

()

()

12。

二、复习数位

1、师出示卡片11:

你们看,这是几?它是几位数呢?

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呢?个位上“1“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又表示什么呢?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个位上的“1”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2、练习:

(1)、看卡片,说出它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16、18、20)

(2)、我说你猜:

1)1个十,3个一组成几?(13)2)9个一,1个十组成几?(19)

3)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0大1,这个数是几?(19

4)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9)5)我比9少1,我是几?(8)

6)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13)

7)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0)8)我比18少1,我是几?(17)

五年级数学教案:与复习 篇10

2、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3、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1、出示P46主题图。提问: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知识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听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我们复习的切入点从学生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知识引入,可以提高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2)看图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整理每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问题。)

二、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1、出示讨论题目: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3)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提出要求: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与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这段学习中的成功表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其目的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1、P47练习1。

(1)提出要求:请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提出要求: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3)进行集体评讲。

2、连一连。(P47练习2)

(1)提问引导: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放的吗?请连一连。

(2)评讲。

3、做一做。(P47练习3)

(1)提问:书上有什么要求?

(2)请按要求做一做,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P47练习4

(1)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提出要求:该怎样做?请试试看,小组合作完成。

(3)组织各小组汇报。

5、P47练习5

提出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四、本课小结。

五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11

一、要提升复习的有效性, 首先想想复习课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比起新授课来, 复习课有更大的灵活性。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理清知识点, 进行分类提炼、强化拓展, 做到温故知新、紧扣专题练习和综合复习, 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学生把忘了的东西, 从记忆当中提取出来或进行合理的重建。那么, 在复习课上应注重哪些点呢?

(1) 注重一个“盘”字:期末复习是让学生对一个学期以来所学知识进行“盘点”、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期末考试不仅检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缺漏, 也让教师反思平时的教学行为, 发现问题进而改进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 侧重一个“理”字:这里的“理”字即去粗存精, 扶正固本。复习课是依据记忆规律, 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的课型。在“理”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形式、方法多样化, 只有这样, 学生乐意, 兴趣才高, 边“玩”边理, 让孩子们觉得是在做他们喜欢的事, 这样便不会觉得累。同时, 应该综观全局, 站在一定的“高度”, “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 注意环环相扣, 把学生必备的知识都“调档”出来讲解。不仅帮助学生回顾知识, 咀嚼旧知, 而且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 帮助学生养成“梳理”整合知识的理性思维, 使其能学会综合运用, 能力略高于学期日常的学习。

(3) 强调一个“补”字:复习课不能是简单乏味地把学过的知识再过一遍, 而是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认知点上, 回顾前段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以看清“全貌”, 弥补疏漏和不足。这里的“学生”指的是全体的学生, 教师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要明确复习课是中下层次学生弥补疏漏和不足的良好时机。因此, 教师在复习课上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找到改进自己不足的措施并付诸实施。

(4) 突出一个“拔”字: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应该是在“盘”、“理”、“补”的基础之上, 还要给优等生提供一个平台, 一个提升拔节的重要时节。一句话, 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再积累、再提升、再拓展、再加深。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建构知识框架。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要通过复习课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要提升复习课有效性, 还应注重复习课的有效策略的运用

(1) 紧要当头, “哄”字上前。集中、快节奏的复习就会使得学生紧张, 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 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产生。此时, 急需在心理、思想上给予正面的引导。“哄”有用言语或行动引人高兴的意思, 多用在大人对孩子上。教师在这个阶段用适当的言语、行动“哄”学生, 会使得学生燃烧积极向上的情绪, 有效、高质量地参与学习。反之, 一味的高压会使得学生的抵触情绪高涨,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复习。只有关注学生的变化, 给出正面的表扬、鼓励, 真心实意地“赏识”学生, 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希望去复习, 复习的效果才会在更高、更旺的激情中燃烧。

(2) 既要修补, 也要疏通。复习课不能只是对已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首先, 它是学生对原先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这里的再学习, 不是知识的重现, 而是对知识的梳理。学生通过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实质也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其次,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反思错例的产生原因, 既要对学生的认知障碍“修补”, 也要“疏通”教材体系中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

(3) 精讲多练, 边玩边理。教师精讲, 体现主导;学生多练, 体现主体。我们走到学生中间, 常会听到:“今天的复习课真没劲, 也不知道教师是怎样想的?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懂似的。真不过瘾!”“是啊!我一看就知道答案, 可老师还喋喋不休, 把我的瞌睡虫都引出来了。”

复习课中要运用不同的复习课类型,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多讲、多练, 提高效果。 (1) 练习课。课上,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复习, 达到熟练的程度。 (2) 鉴别性练习课。在对知识理清的基础上, 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的内容设计比较性的、专题性的练习。 (3) 测试课。课上, 把练习卷当考卷, 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既要快又要正确。 (4) 竞赛练习相结合。这样的课型适合在复习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进行。比如在一类知识学完之后让学生之间出一些题目考考对方等 (可以分男女组, 或者其他形式) 。采用动静结合的活泼教学形式, 通过“你对我赞扬、你错我讲解、你单一我补充”的多样的形式, 提供生生之间比赛、学习的舞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整理重联, 练习重变。“整”出系统, “理”出规律, 是一道不容被冷落的“风景线”, 研究它, 将对提高教学水平乃至学生学习综合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数学, 练习的变式非常重要。侧重于方法的指导与习惯的养成, 注重学习方法的点拨, 建构知识网络、整理问题等, 达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网状效果。

五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12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第五单元课 型复习共 几 课 时2

(三维)1. 认识本组25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以读为本,能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5.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本单元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砖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新课 标 第 一 网

本单元课文亲情意味浓重,因此,学生应加强自己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感悟文中那浓浓的亲情,学会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别人的故事里感悟亲情,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学有所感,学有所为。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学活动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 学习目标:

1.复习课文《可贵的沉默》及练习中的生字词、能体会父母养育之恩。2.复习《她是我的朋友》,教育学生无私奉献。3.复习《七颗钻石》,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日,对吗?那我们知道在我们生日的那一天,却是母亲的受难日吗?当我们开心的过着生日,当我们在学校快乐的学生,我们应该想到很多,亲情、友情,同学们,就让我们对本单元的学过的内容作一番回顾。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自读单元导读)。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哪些课文?(师板书:《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砖石》《妈妈的账单》)这四篇课文都是讲诉亲情,友情的真情故事。

三、层层过关 1.《可贵的沉默》

a.“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1.联系课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2.文中的省略号作用是_表示所有的人都在沉思__。

3.没有人举手是因为_他们中间确实没有人向爸妈祝贺生日。

4.我和孩子们沉默的原因: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的不够好,感到很惭愧。b.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1.“蕴藏”的近义词是(蕴含)。

2.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1.“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2.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说明孩子们“可爱”在何处。3.孩子们“可爱”在何处?

(那位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好,感到很难为情,而且内心里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意识。)

d.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1.“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2.“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e.为什么在回答老师关于爸爸妈妈是否知道和祝贺自己的生日时,教室里很热闹;而当老师问孩子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时,大家却都“沉默”了?

(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的不够好,感到很惭愧。)

六、“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

(现在的“热闹”是讨论怎么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想着回报。而先前的“热闹”只是在谈论自己。)

f.为什么说孩子的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因为孩子们在沉默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并且用不同的方式回报了父母的爱。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2.复习《她是我的朋友》 a.理解词语的意思。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b.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1.“颤抖地举起来”说明他十分害怕。“又„„又„„”说明他内心非常矛盾。

2.一系列的动作体会到他思想斗争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起手来。1.这段话抓住阮恒的(动作、表情)的变化写出了他当时献血时(紧张、害怕)的心情。2.这段话中作者写了阮恒4种不同的哭法,分别是:啜泣、呜咽、哭泣、抽泣。3.“不时的啜泣”和“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意思有什么不同?(不时的啜泣是抽抽搭搭地哭,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是指延续不断地低声哭。)说明了(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4.“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可以看出阮恒内心因害怕而痛苦,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5.阮恒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他一想到自己即将死去,心里就感到害怕,又不想表露出来,这使他更痛苦。)

6.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心情?既然如此,那阮恒为什么愿意献血?说明阮恒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因为他害怕把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姑娘,自己就会死。因为他想那个小姑娘是他的朋友,不能见死不救。说明阮恒是一个为了朋友无私奉献的孩子。)3.复习《七颗钻石》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b.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1.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2.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地球上旱情的严重性,充分体现水的来之不易,为下文小姑娘寻水奇遇作铺垫。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第二次:小姑娘想到母亲自己舍不得喝水,被绊倒时,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水还满满的。

第三次:小姑娘给焦渴的小狗喝了水,木头罐子变成银的。第四次:生病的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喝,银水罐变成了金的。

第五次: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 d.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赶紧”一词说明了(小姑娘非常孝顺)。

2.水罐本身的变化与七颗钻石的产生是与什么相联系的?(是与小姑娘及其母亲的仁爱之心紧密联系的,每一次她们有爱心的体现,都能促进水罐的更加有价值的变化,形象的表达了对别人的关爱越多,获得的报酬就会越大!)

3.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会自己“变”。一共变了五次。第一次变出了水,第二次掉下来时变得端端正正,第三次由木变成了银的,第四次由银的变成了金的,第五次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

作者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4.体会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妈妈的账单》 2.复习并运用日积月累 1.复习《妈妈的账单》

a、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b、交流对两份账单的体会 2.复习并运用日积月累

a.我的发现: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的意思。b..读读认认:要求熟背。d.同学们讲诉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那一份亲情。

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

项目检测内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测试

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渴()恰()稚()掩()舔()喝()给()维()淹()添()二、一锤定音,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1.小姑娘有一颗钻(zuān zuàn)石般的心灵。2.只有刻苦钻(zuān zuàn)研,才能攻克难关。3.他一口气喝(hē hè)了满满一大杯水。

4.运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赢得观众的一片喝(hē hè)彩。

5.他渐渐觉(jiào jué)得自己似(sì shì)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三、词语积累。

()气()足 左()右()()在()睫()口()声()愿()偿()面()方

四、变色龙,我会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轻 ① 重量小,比重小(跟“重”相对);② 数量少,程度浅;③ 用力不猛;④ 不重要;⑤ 不庄重,不严肃;⑥ 轻视。1.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很年轻。()2.油比水轻,所以油浮在水面上。()

3在.这次活动 中,我只给搬搬桌子,责任轻。()4.我只轻轻推了他一下,没有想到他就倒了。()

五、对号入座。选择恰当的词填空。因为„„所以„„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1.妈妈()没有指责小彼得,()小彼得已经感到很羞愧了。2.()她是我的朋友,()我要献血给她。3.小姑娘伤得最重,()不立刻抢救,()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4.爸爸()会用电脑,()还会修理电脑。

八、课文放映厅。

1.一阵()之后,一只小手()地()起来。忽然又()下去,然后又()起来。从人物的动作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呢,就()抱着水罐()。喜出望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书设计

五单元复习检测 字词 积累 阅读 写作 作业设计

上一篇:古诗词赏析-专家点评下一篇:建筑工地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