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通用3篇)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次思维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学目标就是旅行要到达的目的地,一堂语文课首现要确定一个准确的目标。
一堂语文课的目标怎么来确定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首先得对课程标准有个精确的认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每个学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给出相应的要求。7-9年级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实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行了目标规定。一堂语文课到底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在这里面都有界定,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研读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做到自己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将目标在文本的研读中得以实现。
其次是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目标是三年的目标,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三年的目标,每年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也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同样的年龄的不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以本校的情况来说各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老师所教的班级不一样,学生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三、文本的单元目标的设定是解决没课目标设定的基本依据。语文教材的每册的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单元说明和要求,这是我们分解实现课标目标的基础。以七年级下册为例,7个单元分别有不同的单元目标,这在单元提示中有所显示。比如第五单元说明文的教学要求是:“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和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而说明文的阅读要求有很多,在初一下期我们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这单元的要求,而依据自己的学生的情况又可以适当的调整,将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说明文的结构等知识适当加入教学目标中。
总之在我看来目标的确定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就是这三点。而确定目标之后课堂应该怎样来实现目标呢?
一在教学目标确定方面存在的误区
1. 教学目标主体不明确
在部分教师的教案中, 教学主体不够明确。新课标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 但却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应考虑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为目标。因此, 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的发展, 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2. 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面面俱到, 分项列出了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 但所列出的目标既缺乏重点, 也不具备可操作性。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有明确的重点, 而不是平行并重。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有明确、合理的依据, 并应有反映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形式。此外, 有些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显得宽泛或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 不好评价。
3. 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目标缺失
文化意识是学生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两方面的素养是促进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主题基本都暗含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信息, 但有些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却忽视了这一点。
4. 侧重语言知识目标, 忽视语篇意识的培养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语言知识点的习得, 学生就难以系统地获得词汇和语法知识, 因而也就无法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范例, 因此在阅读、听力等语言信息输入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和理解精彩的语句和语篇行文思路, 做到学以致用, 把挖掘到的信息运用到口语和写作实践中。
5. 技能目标定位不当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获得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某种技能, 这种技能不受语言材料和具体语境的限制, 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在听课中笔者发现, 部分教师常把捕捉具体信息或者完成某一环节中的具体任务定位为技能目标, 这是不全面也不恰当的。
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以上误区说明, 不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依据教材中设计的环节和任务以及自己的直觉判断。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 在分析学生实际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分析, 以此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或调整, 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扩充其知识, 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功能。课堂教学中, 教学目标的展示对有效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怎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才是有效的
1. 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为设计的依据
第一,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把握每课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仔细阅读教材, 梳理每课的教学内容, 构建知识网络,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 再将几方面的分析进行综合, 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有选择地利用教材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授教材内容。同时, 教师还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来细化课时教学目标, 并确定各个环节的过渡方式。教材分析有助于教师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 从而实现单元之间、跨单元甚至是跨教材的知识的整合。
第二,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目标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研究表明目前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升学动机强, 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复杂, 层次偏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现象较普遍。面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固守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2. 及时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总结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后应反思的方面包括:教学活动过程的得、失, 学生情况, 改进办法, 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意见等。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课后三问”的习惯: (1) 一问“得”:课堂上哪些环节取得了预期效果?最大亮点在哪?哪些地方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 二问“失”:整堂课有何不足之处?哪些地方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有哪些突发事件?怎样才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3) 三问“创新”: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
反思是一种手段, 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学反思关键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敢于超越自我, 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只要坚持反思, 使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反思——改进——提高”、“再反思——再改进——再提高”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之中, 就能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使教学更有效, 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总之, 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 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因此, 英语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 注重挖掘每个单元的编写意图, 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多维度教学目标, 并以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切入点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崔刚.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 (7)
[3]王金波.从中西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角度看我国外语教学法应抓住的特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 (6) :24~26
[4]崔刚.谈谈英语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 (6) :18~20
×××××公司(招标单位名称):
我公司对本招标文件的内容积极响应,对合同协议条款予以接受,并作为我公司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若我公司有幸中标,招标文件将作为合同条款的组成部分,按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严格执行。若有违招标文件,贵公司可给予相应处罚。
若我公司有幸中标承建本工程,我方愿与贵公司精诚合作,履行承诺,以优良的质量、合理的造价、真诚的服务圆满地完成该项施工任务,为贵公司建设发展做贡献。
投标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我看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06-02
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之浅见07-0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07-07
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0-10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目标10-29
部编三上语文教学目标12-10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论文05-29
当前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