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孩子沟通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和孩子沟通(共8篇)

怎样和孩子沟通 篇1

很多人都觉得高三孩子压力大、脾气坏、不好沟通。其实,正常情况下高三孩子的内心并不复杂,他们大部分的压力是来自繁重的课业负担、同学之间的竞争以及老师们的谆谆叮嘱。但家长们考虑的问题就复杂多了,比如孩子未来的前程问题、自己的面子问题,以及生活压力等问题,所以在思想上比孩子更容易焦虑,交流起来更容易犯急躁的毛病。我们平常在跟孩子沟通时,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1.说话的语气——平静的交流,反容易被接受

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话。很简单,家长在说任何事情时,哪怕憋着一肚子火,也要提醒自己音量不要太高,语速不要太快。要允许孩子反驳、发牢骚,听孩子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完,而不中途粗暴打断。当然,伤人的话更是不能脱口而出。以平静的口气交流,同样的话语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反之说得再有理,孩子也会认为你是在教训他,根本就听不进去。

2.说话的时机——在孩子有心理准备的时候

很多家长一上饭桌就开始数落孩子,或者趁孩子高兴的时候赶紧跟孩子唠叨几句,觉得此时孩子心情好,什么话都能听进去,其实大多数时候结果往往相反。与孩子沟通、交换意见,最好是在孩子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孩子不会觉得突然,对于家长的批评或建设性意见也易于接受。

3.说话的方式——不必非得“定期”“定时”

九零后的孩子,性格中自然、随性的成分很大,所以不要以刻板的方式跟孩子谈话,否则他们会觉得“假”,往往还没等家长说出什么,就从心底里就本能地排斥。跟孩子交流不必非得“定期”“定时”,也不要一味照搬别人的经验,比如,每天把想要跟孩子说的话写成一封信,塞在孩子枕头下面……别人家里适合的方式不一定自己家也适合。

4.说话的禁忌: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家长不要杞人忧天,把自己的恐慌带给孩子。很多高三家长一想到“高考”这两个字,心里就一阵发憷。有的孩子本来成绩明明很好,自己也是信心十足,但家长却总担心会出意外,时刻提醒孩子别“关键时刻掉链子”,弄得孩子也神经兮兮,导致心理上真的出现问题。另外,家长在给孩子提要求时别把话说绝,要给孩子留后路,不给压力,不要让孩子觉得高考是一件搞不好天就会塌下来的事情。

和高三孩子沟通的方法:沟通四大禁忌

1、忌谈成绩

成绩是贯穿高中三年的主线,也成为了许多学生的“家庭晴雨表”,成绩上升家里一片祥和,但稍有差池就会迎来“阴雨天”,这无疑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其实,并不能把孩子的成绩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因为当孩子考的好时,有可能是近段时间内学习状态比较好,复习重点比较全面,考试心态比较端正;考不好有可能是考试时身体不舒服,基础不扎实,题目偏难…… 当孩子的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时,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因素,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希望各位父母能摆正期望的天秤,如果父母能够真诚与子女平等地对话,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将会对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起到很好的减轻作用。

2、忌心理压力过大

很多高三孩子的父母,一想到“高考”这两个字,心里就一阵慌。有的孩子本来成绩明明很好,信心十足,但家长却总担心会出意外,时刻提醒孩子别“关键时刻掉链子”,一看到孩子稍有休息就立马提醒“还有多少多少天,你怎么还有心情玩”,孩子关门学习则时不时借各种名义进去看看,看到新闻或同事间有什么高考的言论,立马告诉孩子……如此这般,就让孩子紧绷的弦儿更加紧绷,整天生活在不能放松的状态下,导致他们的心理上出现各样的问题。

所以,父母做好后勤工作的同时,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们的学习,不要让孩子觉得高考考不好天就会塌下来。

3、忌命令式语句

中国式家长总少不了“虎妈或虎爸”这样的严厉家长,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会严加管束,帮他们做计划。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具体做什么,稍有反抗就会说“我是你妈/爸,还能害你不成?!”久而久之,孩子的反抗心理越发严重。所以,请各位父母在说任何事情时,哪怕憋着一肚子火,也要提醒自己音量不要太高,语速不要太快。要允许孩子反驳、发牢骚,听孩子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完,不中途粗暴打断。若家长自己寻找的方法难与孩子达成共识,可试着与孩子商量对策。如,孩子要和同学去较远的地方,家长极易反射性回绝。若将自己所担心的安全、健康等问题提出,让孩子自己考虑让家长放心的对策。这样就会懂得为自己考虑。

因此,希望家长以平静的口气交流,同样的话语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反之说得再有理,孩子也会认为你是在教训他,根本就听不进去。

4、忌唠叨

怎样和孩子沟通 篇2

有一位新教师刚上岗不久, 很害怕跟家长交流, 因为不知和家长说什么, 所以, 每次交流都很勉强。日子久了, 有些家长就提意见, 认为这位新教师很傲慢。误会越来越大, 终于有一次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摔了一跤产生的伤口时, 把这位新教师告到了园长那里, 而新教师也感到很委屈。

可能这位新教师只是内向害羞而已, 由于不善交流而引来了这么大的误会。因此, 新教师更应主动与家长交流, 不论大事小事都要积极和家长沟通, 这样才能让幼儿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受教师的关注和照顾, 更有利于双方的交流。新教师如何让家长对自己产生信任感, 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呢?怎样与家长沟通呢?这是一门大学问。

二、调查分析

究竟家长们是怎样看待刚出校门不久的新教师的呢?我们随机与部分家长进行了交流, 以下是被采访家长对新教师的工作看法的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随机采访幼儿家长40名作为调查对象。

2. 调查方法:访谈法。

3. 调查 (交谈) 的内容包括:

(1) 您对新教师的看法是什么?

(2) 您希望和老师以怎样的方式沟通交流?

(3) 您觉得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存在问题吗?具体有哪些?

4.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部分家长表示新教师很主动、很有亲和力, 交流时语言很详细, 但是不够重点化;有小部分家长认为新教师不够主动。

(2) 家长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喜好排名依次是:家长会, 接送孩子时与教师交流, 家庭访问, 家长孩子教师一起活动, 开放日活动, 家长联系手册, 家庭教育手册, 家园之窗、橱窗、墙报, 家园报纸, 电话交谈, 个别咨询。由此可以看出, 家长对家园联系方式的喜好呈现多样化趋势。家长会、接送孩子时交流、家访依然排名很前, 得到家长推崇。因为家长性格、职业的不同, 所以家长对于指导交流形式的要求也不同。如何从家长实际出发, 找出合适的联系方式, 是很关键的。

(3) 大部分家长表示与新教师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问题, 年龄越大的家长与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分歧越大。新教师在照顾幼儿生活这一块不如老教师细心周到, 在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时缺乏经验, 但新教师一般很受幼儿欢迎。

三、与家长沟通的几点建议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 可能会面对较多问题, 而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交流互通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小建议:

1. 积极与家长建立充分信任关系, 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要取得家长信任, 首先必须从思想深处真心实意地爱幼儿, 这是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而牢固的信任关系的基础, 特别是新上岗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家长常常会从幼儿对待教师的真切感情中体会出教师对孩子的爱, 其效果远远胜过教师的自我表白。其次, 新教师要靠坚持不懈、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家长的信任。真情和爱心常常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工作的质量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

2. 采用多种沟通方式, 多一些口头沟通, 可利用书面沟通, 还可配合一些非语言沟通。

3. 提高沟通技巧。

(1) 学会积极倾听。听与倾听是不一样的, 单纯地听是被动的, 而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在倾听家长说话时, 应注意进行“角色换位”, 一方面从他人角度考虑分析说话者的意图, 另一方面, 从他人角度考虑对对方信息做出反应后, 对方有什么样的理解乃至反应, 这样便可以提高倾听效果。

(2) 简化语言。不确切的语言可能会成为沟通中的障碍, 在沟通中我们要注意措辞, 并综合信息, 使信息得以明确清楚表达, 易于家长理解。面对幼儿的爷爷奶奶辈家长, 考虑年龄、经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有一定距离, 新教师更要尽可能地简化语言, 并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 以能使对方理解的方式表达意思。

(3) 运用反馈。家园沟通中有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误解或信息的不准确造成的, 所以教师要注意反馈信息, 避免问题发生。新教师可通过问家长是否明白自己所说的话或询问有关该信息的一系列问题, 以核实信息是否被对方接受, 同时与家长口头沟通时, 应观察他们的眼睛及其非语言线索, 了解他们是否接受信息。

(4) 抑制情绪。当家长由于某种原因产生负面情绪时, 最好暂停沟通, 直到其恢复平静再进行沟通。新教师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5) 注意非语言运用。在沟通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动作, 确保它与语言相配合并起到强化作用。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愿信服口中所说的, 每个家长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也很关注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 所以教师对自己的动作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 要重视非语言提示的作用。

(6) 沟通态度。新教师在对待幼儿家长时, 态度要不卑不亢, 不居高临下也不妄自菲薄, 不看轻家长, 与家长沟通时, 适当谈论一些自己对幼儿的观察发现, 自己的一些教育想法, 这可以改变家长心目中“新老师不够专业”的看法。

(7) 学会微笑。最甜美的微笑能让双方的距离拉近, 更易于交流, 学会微笑也是一名新教师的必修课之一。

总之, 新教师在与幼儿家长沟通时, 要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幼儿的成长”, 这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 双方交流沟通的目标就一致了, 就能更加容易地实现良好的交流目的。

摘要: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一项较重要的内容, 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做到家长资源的“最优开发”, 是许多幼儿园不断探索的课题。一名新教师怎样与幼儿家长更好地沟通, 以及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家长更倾向于哪种方式开展家园合作, 本文将在访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教师,家长,沟通

参考文献

[1]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的研究.

[2]http://www.scbb.cn.

怎样和高三的孩子沟通 篇3

您好!我的孩子已升高三,今年过完春节在高二后半学期学习成绩有所下滑,有可能是放寒假玩电脑较多,有小小的网瘾。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很好在高一时都在班级前三名,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是班级第一,全年级22名。今年也被分到奥赛班,可在高二后半学期学习成绩有所下滑,目前在奥赛班是倒数我们做家长的很着急,放暑假我带他去建筑队打了十天工,干了两天就不想干了,我用鼓励加威胁使他坚持到底。这也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一种办法。打完工后他马上做暑假作业,我看他做作业没有积极性,更没有学习动力。他在数学方面一直都很好可在高二数学和英语下降太多。我们和他谈心让他补这两门课程,他却不愿意。我好几日都睡不着觉,我实在没有办法,前段很想让他到您那里做心理咨询,可一时不知道您电话号码。和他说到您那里,他也不愿去,我们做家长的素质不高和孩子沟通不了,他一天很少和我们交流,他有什么心思我们不了解,主要是我们家长没有掌握这些沟通方式,我们也已在克制克制,但到了极点我们还是会和他发火的,我们很无奈,什么办法都没有。愿杨老师在百忙中给与指点,谢谢您!

这位朋友:

您好!你的孩子的问题我觉得很有可能是父母缺乏走进孩子内心的交流沟通,很可能是母亲在管理孩子的学习,而且过多的唠叨、暗中盯梢、找班主任等方式施加压力,使孩子在压力之下不断寻找疏泄压力的方式方法——玩电脑较多,有小小的网瘾等等。

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首先需要父母的特别是孩子的父亲每天能够抽一些时间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清楚地了解孩子目前的所思、所想以及学习的具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要着急,也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也不要表示出对孩子的失望,让孩子将自己的感觉、想法等一览无余的说出来。当我们知道了孩子所思、所想以及学习的具体情况(比如奋斗目标、学习计划安排,具体的执行等等),那么我们更多的就是对孩子进行有技巧性的激励(支持、鼓励)。

其次,建议父母不要经常把好好学习以及自己为了孩子多么多么辛苦挂在嘴上,也不要因为孩子某一段时间内玩游戏,好上网而不停的唠叨、反对,这一点作为母亲尤其要注意。这是因为孩子已经达到了准成人(阶段16岁以上,18岁以下),已经具有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如果当父母的过于将学习挂在嘴上唠叨,一方面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另一方面会因为孩子的逆反心理与我们作对抗而影响其学习进度。所以我们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让家庭变成孩子修生养息,获得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地方,所以在家庭之中一定要创造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孩子用积极快乐的心态来学习和生活。

第三,要经常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进步和闪光点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夸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而越来越主动地加强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我们的良性心理暗示更进一步激发孩子向上追求的自信心。同时有必要多和课任老师沟通,用婉转而又不失尊重的方式方法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个性特点,建议多关照孩子,最好是多表扬和鼓励等等,通过内外的诱导、鼓励和欣赏,促使孩子敞开心扉与师长沟通,进而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来。

第四,在与孩子和谐愉悦的交流沟通的基础之上,建议孩子制订一个适合于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要让孩子保持自我、把握自己,按自己的目标走。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目标不同,进步发展的曲线也是不同的,只有孩子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况,所以让孩子保持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切忌用比较法来与别的孩子对比,比如,某某孩子怎样怎样。心理学表明:孩子对家长用其他孩子与自己比较,特别是赞赏别的孩子会对孩子心理造成“灰雾”。所以我们所要做的是不要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也不要去管别人的孩子在看什么书、做什么题、学习到了几点、成绩考到了什么位置,也不要总是向孩子灌输和推荐太多的参考资料和高考内容等等,要让孩子保持自我、把握自己,按自己的目标走。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目标不同,进步发展的曲线也是不同的,只有孩子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况,所以让孩子保持自我才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创造一些“教育环境”,比如可以让孩子到较为偏僻及贫困的亲戚家体验生活,从艰苦的生活条件中“触动”孩子学习的动机,也可以让孩子拜访有名望的教育专家,通过零距离接触增长孩子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把高考优秀典型邀请到自己家里让孩子与他们交朋友,建立信息交流(需要我们诚恳的与他们取得沟通)等等。同时多给儿子讲一讲自己在人生的挫折和艰难困苦面前,是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又是怎样战胜困难、超越挫折的。因为儿子毕竟生活阅历少,对于创伤和挫折很少经历,甚至还没有经历过,这个时候父母就是他的镜子和榜样。父母多向他谈及这些,势必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七,要让孩子明白“学生”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所谓“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技巧。要生活、生存和发展,必然会面对无数的艰难困苦和挫折,人生本来就是由无数的艰难困苦和挫折的珠子相串而成的,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生存,就必须学会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不服输”“搏一下”“不到最后我是决不放弃的”心理和行为。如果在当学生的时候都学不会这些,那我们如何去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呢?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天分,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了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不服输”“搏一下”“不到最后我是决不放弃的”心理和行为,那么我们就会在未来拥有愉悦、快乐、幸福和爱的人生。

第八,平时多关注孩子并和孩子平等聊天,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关注、关怀、支持、鼓励和尊重他的,这样就会使孩子有被重视、被关爱、被支持的心理满足,这样他就会以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之中去的。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知对你教育指导孩子有否助益,你的朋友杨开泰敬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您的回信我今天看到了,您讲的很详细,我衷心的谢谢您。我和孩子的母亲素质不高,在二十多年前是初中毕业,我家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以前我还看看作业,五年级以后我们再也没看过,孩子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从小学到高一一直学习都很优秀,我们也感到很骄傲。在中考后我借钱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再买之前很多人都反对,我是从电视上看到东北有一个考上清华后,这名学生到高校后上网成瘾,没有自控能力,学校让他家长陪读结果这名学生跳楼自杀了,我看后感到很震惊。买电脑之前和孩子说一定要用到学习上,不能打游戏,结果是没用到学习上成了一台游戏机。他现在学习紧张没有时间玩也能控制不打游戏了,我准备到24号正式开学把网线断了。

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篇4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1、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

嫌讨厌,像话么?

2、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3、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演讲稿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11-22 14:14 | 提问者:飘飘吹起

急用

最佳答案

我们始终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近年来,本校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一些做法是——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们学校四年级班主任江老师针对一位屡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为他制定了一个称“马大哈”的计划,意思是一次作业粗心了,给自己记一个“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个“马大哈”。哪天他细心检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扬。这样,约莫过了一个月,这位同学养成了作业做完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马大哈”的个数逐渐少了甚至没有,100分的次数愈来愈多,成绩一下跃居前茅。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4-14 18:36 | 提问者:dyt747

我13

最佳答案

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教师和家长怎样沟通 篇5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当学生得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教师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管理学生的方式。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二、教师应及时作好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工作

现在不少学生家长无暇顾及子女,而又对子女寄托了很高的希望,因而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给了学校,推给了教师,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家长一般只满足学生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时候,作为教师,应在分别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的情况下,做好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和谐统一,使学生得到较好地发展。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四、“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当然,家访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除每个月月末的两户人家的定时访问外,平时也可以采用电话沟通,联系本沟通,约谈等形式,甚至可以是网上聊天的方式。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五、“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其实,很多学困生的家长,因为家长间的互相联系,在他们的内心,也有一种因为子女读书成绩差这个问题而感到自卑的因素。所以经常可以看见,一年级时所有接送的家长在门口窝成一团,互相间议论学校发生的事。而到了三四年级,有部分学困生的家长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整天听着别人的家长议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当问到自己的孩子时,他说不出口,所以避而远之。而往往这样的家长,他很不愿意和学校老师做沟通工作,甚至有部分家长会因此而觉得老师对他们也有偏见。像这样的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多主动去表扬他们的孩子。切忌见面就告状。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六、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在思想上多和学生交流

教师应确立平等观念,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一开始就客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好坏、学习成绩有优劣等,但这些差异是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不是教师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依据。作为教师,如果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业成绩不一样、正取或借读的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待遇,势必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我心目中每一个同学都一样,不管你的家长是谁,你的成绩如何,都同样是我的学生。比如,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子的高矮来安排,而不是根据其他关系的。在批评犯错误的同学,包括平时对待每一个同学时,都注意每一个眼神、表情甚至每一个细微的手势,因为同学有时会因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手势而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认为你处事不公平。

幼儿教师怎样和家长沟通 篇6

幼儿教育是为孩子的一生的发展奠基的教育,是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起始环节,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培养合格公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而家园共育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教育观的体现,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一大趋势,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倡导的精神。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家长的自身素质、家教理念、家教经验千差万别,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爱、自己的专业知识引领幼儿,还要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做家长工作时,我们本着主动积极、鼓励表扬、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理解、尊重、合作的态度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不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从中也体现幼儿教师的良好师德和专业素养。

一、以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赢得家长的信赖。很多家长把幼小的孩子送入幼儿园,心里都充满了焦虑,他们不知道孩子在园一天生活的怎么样,他们迫切想找到能让他们放心的理由。这时,一个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仪表端庄大方的老师会让他们放心许多。所以我们在每天入园和离园时,面带微笑、仪表整齐地迎接每一位家长,主动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表现,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安心、放心。

二、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是各方面都优秀、完美的孩子,是自己引以为荣的骄傲,因此我们在反映孩子的情况时,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首先介绍孩子的优点、进步,然后婉转地提出今后要努力或改正的方面,使家长既了解孩子的优点,又了解了存在的不足,最后以探寻的口吻和家长一同探求解决的途径,共同处理好孩子的问题。面对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家长,我们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

三、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由于家长和幼儿之间具有比较密切的情感关系,家长是幼儿认可、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如家长会、个别座谈、家园共育橱窗、幼儿成长档案、电话与网络交流等,一方面反馈孩子的情况,一方面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观察中我们发现,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千差万别,有的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有的则比较理智;有的家长期望值较高,有的较低;有的家长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则注重识字、做数学题等知识的学习。面对个性化的家长,我们也因人、因事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年纪大的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关注的大都是孩子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家长过分溺爱,包办过多,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没给孩子充分锻炼的机会;如宣宣的奶奶每天来园时嘱咐老师要及时给孩子换衣服,十点换薄一点的,午睡时换睡衣,起床后再换回来,户外活

动时要换厚一点的衣服、鞋子等等;然然的姥姥则嘱咐要老师多给孩子喂水,因为在家喂惯了,不喂她自己不知道喝。对于这些家长,我们首先以晚辈的身份,诚恳、尊重、亲切地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班级的管理方式、放手让孩子锻炼的好处,同时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有时一次不行,我们便不厌其烦地多次进行交流,同时请他们进班观摩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孩子的能力是靠锻炼的,慢慢转变家长的观念,争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一些年轻的家长,他们的观念比较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亚于专业的教师,他们知道幼儿阶段重在培养各种习惯,发展各种能力,因此孩子每天的行为表现他们都希望及时了解,很愿意和老师就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因此在与年轻的家长沟通时,我们更注重从专业的角度,针对他们提出的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理论依据,探讨解决的方法;注重交流彼此的教育经验,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尽量争取他们支持我们的教育,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弥补我们教育资源的不足,如当医生的家长介绍常见病的预防,正确洗手的方法,换牙时应注意的事项;请当海员的介绍航海的经历、船的种类、用途等等。

★有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期望值特别高,总希望孩子处处拔尖,尤其在家长开放活动、家园联欢等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某方面表现不积极或不如其他孩子,便特别生气,不考虑孩子当时的心情极力怂恿孩子积极表现,结果反而适得其反。针对期望过高家长,我们一方面委婉、客观地反映孩子的情况,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介绍孩子在某方面的潜力,并提示家长对孩子要采取纵向比较的方法,而不要横向比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紧盯着孩子的弱项,要给孩子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鼓励孩子,使孩子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有的家长则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把责任完全交给了老师,对于孩子的进步不喜,如果孩子犯错了便毫不客气地进行责骂。这样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我们首先向家长阐述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家长的放任自流对孩子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家长提出要求,每天抽出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融洽亲子关系,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注重自身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的家长过早教孩子认字、做数学题,认为这才是重要的。我们便从心理学的角度,向家长介绍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幼儿学习的规律,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拔苗助长的不良后果,使家长正确看待早期教育,还孩子一个金色、快乐的童年。

怎样消除技工学校师生沟通障碍 篇7

遗憾的是,师生之间特别是技工学校师生之间不是有效地沟通经常受到“噪音”的干扰。这里的“噪音”主要指妨碍沟通的相关因素,在信息的发送者方面:发送者失真;表达不准确;言辞不当;姿态、表情、声音不当;方法不当。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方法本身的限制,环境干扰。或是在信息的接收者方面:由于心胸狭隘或者偏见,听不进信息的内容;理解力低下,听不懂;由于疲劳;困倦;身体不适或精神分散不能专注于信息的内容都能产生沟通障碍。可见,影响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障碍可能来源于教师方面如;教师没有明确究竟应当说什么———“想法”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选出恰当的言辞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够接受的切入点;教师没有积极地寻求反馈等。也有可能产生于学生方面;学上没有真切地听清到底在说什么;心里想着别的事.或者干脆没兴趣;听到了,可是不理解什么意思。由于教师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师生沟通一旦受阻,教师理应承担主要责任。鉴于此,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消除师生沟通障碍的对策。

一、沟通的五个关键要点要清楚

(一)目的意图

在沟通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沟通的目的意图是什么,这是沟通获得成功的基础。不同的沟通目的决定了不同的沟通内容。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目的包含以下几项:获取信息;发送信息;获得反馈和意见;说服学上执行某件事;对决策施加影响;向某位学生或家长咨询。人们在进行沟通时,经常希望达到多种目的,可是自己必须清楚;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更应该如此,做到有地放施。

(二)沟通对象

确定沟通目的之后,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思考和分析你的沟通对象。必须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确定沟通方式与内容。老师的沟通对象主要是学生,不同的学生立足点不同,要使教师发出的信息更为有效。需要明确以下这类问题:学生掌握了多少背景知识———确定传达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解释渉及的专业术语;学生的沟通习惯———确定最适合学生的沟通方式。教师只有了解技校学生的具体现状,分清学生的不同层面,才能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因人而宜,因材施教。

(三)信息内容

必须考虑信息中应包括那些内容。如果沟通的主要意图和沟通对象的需求已经明确,那么就可以直截了当地提出信息的主要内容,以及关于沟通信息进一步的说明。很多技校生由于能力有限,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可能词不达意,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理解的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说话的含义,不要想当然更不能有意曲解学生的意思借以讽刺学生。

(四)方式方法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主要采用的是口头沟通。由于是面对面,可以实时进行交流并得到反馈,同时利用语调、姿态和表情的配合,使表达的信息更为丰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有效地去执行。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想法不被教师理解与接受,教师将会被学生拒之“心”外。不管信息发送者头脑中的想法多么清晰,但仍有可能受到错词不当、疏忽遗漏、缺乏条理、表达紊乱、句法笨拙、陈词滥调、乱用行话术语及未能阐明信息的含义等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学生本来认识能力就不强,再加上敏感、自卑等特点,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用词的妥帖与简练,不要使学生产生误解。

(五)时间安排

沟通的时间安排取决于沟通的目的、成员、信息和方法等,有了问题应立刻解决,沟通时机的延误,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安排与学生沟通交流时间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各项因素:教师需要什么时候达到目的;参与沟通的学生是否花时间做准备;教师在沟通中的任务,以及学生的任务;学生在什么时间方便;其他可能出现的事件。

二、沟通的技巧

(一)建立友善良好的关系

这样可以使人们轻松愉快地相处,找到共同的爱好、兴趣,无拘无束地相互交谈。师生之间不妨在一起参加一些有意身心的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沟通是在师生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即双向沟通。教师的个性对师生沟通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师德高尚,二是教育教学技艺精湛,三是个性优良,其中,教师个性特点是受学生喜欢的重要因素。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过程,教师发出的信息要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进一步沟通的积极性。通过沟通,在充分尊重与接纳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技校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二)善于聆听

很多人认为,听人说话很容易———自己往那里一坐,听着别人说就行了。其实,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真正的聆听需要全神贯注,辨明谈话者的观点。也许自己并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是必须理解其依据是什么,找出彼此的共同之处以及差别所在。做为教师为了善于聆听,需要:防止注意力分散;看着学生(但不要死盯着)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听学生讲述;试探着用学生的观点进行观察;偶尔,简单地概括学生讲述的内容(核对一下是否与自己概括的一致);适时提出问题,以便弄清疑惑;如果学生正在思考,坦然地静静等待。沟通双方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在沟通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节奏,但不要指手画脚,更不能使学生觉得你在支配他。技校生很敏感,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一旦感觉教师想左右他,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最好的做法是,教师要学会聆听,在与学生沟通是多听少说、多商量少指挥,努力营造相互信任、充满信心的氛围。

(三)善于提问

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根据想了解的内容,从中选择所需要的。

1)运用开放式提问鼓励学生发言;如: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2)运用封闭式提问找出特定的信息。如:你知到结尾的情况吗?3)避免提出误导性问题,直接引向自己想得到的答案。

1. 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

为了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必须:观点合乎逻辑;使讲述的内容(或方式)与对方(学生)密切相关。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用朴素的语言、简单的动作传达思想和看法,让学生轻易地就能准确理解与判断。只有当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对信息所含的意思具有相同的或至少是类似的理解时,准确的沟通才会产生。

2. 真诚评价,及时反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利用皮格马翁效应理论,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信心,真诚期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因势利导,使其进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与学生沟通时要学会赞美学生,把真诚的赞美变成一种日常的教学行为习惯。赞美别人就是赞美自己。鼓励是自信之母,赞美是好心情之父。有了自信和好心情,不管干什么,我们都将唾手可得。没有自信和好心情,不管干什么,我们都将望尘莫及。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学生的支持、鼓励和赞赏。不仅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而且要对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进步表示赞赏,后者对技校生而言往往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熊川武.教育理解论[J].教育研究, 2005.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家长怎样与上高三的孩子有效沟通 篇8

——一位高三家长的感叹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有人说:“与人沟通是永恒的主题,与自己的孩子沟通是难题。”的确,在我的咨询工作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感到双方沟通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高三的孩子,与父母发生冷战、冲突的机率会更高一些。

  高三孩子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作为高三孩子的家长应怎样与孩子沟通?有什么技巧和策略吗?让我们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展开一些探讨吧!

案例一:过于紧张的孩子

案例聚焦

  小D,男,在来信中谈到“上了高三,一个个压力接踵而来:家人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同学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众多的压力让我难以承受,又无处发泄,每天我的脑袋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因此也经常失眠。有时我想放松自己,可是每天回家望着比我更紧张更憔悴的妈妈时我无言以对,有时我能控制住自己,拖着疲惫的心继续努力,有时很难控制住自己,便会与家人发生冲突。”

原因分析

  高三的学生往往顶着来自父母、老师、同龄人乃至自身的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孩子感到焦虑不安,面对这种焦虑不安许多孩子想在家中得到缓解,想在家中得以放松,但他们回到家里,看到父母比他们更紧张、更焦虑。试想:在双方都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时,冲突与不快就很容易发生,在双方都不理智的情况下,矛盾也会不断升级。

沟通策略

  1. 父母的情绪要稳定。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的焦虑也会使孩子更焦虑,因此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父母情绪的稳定与平常心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与前提。

  2. 体谅孩子,给孩子放松的时间和机会。当孩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可心疼地说:“累了吧,先放松一刻钟再写作业吧!”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关心和疼爱。

案例二:不想说话的孩子

案例聚焦

  我在对一个家庭咨询时,一位母亲绘声绘色地讲述发生在她家庭中的一个片段:

  小L放学回家,爸爸妈妈立刻迎过来。

  爸爸:“ 回来了,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

  小L:“嗯……”

  妈妈:“冰箱里有西瓜,快吃些降降温。”  小L:“嗯……”

  爸爸:“是因为什么事不高兴啊,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小L:“嗯……”

  妈妈:“是哪里不舒服吗?怎么不说话?”

  小L:“嗯……”

  爸爸忍无可忍:“你变哑巴了?你这孩子怎么这副德性!”

  “砰”小L将自己房间的门紧紧关上。

  妈妈将房门打开:“爸妈怎么惹你了,你对爸妈怎么这种态度?”

  小L:“没听见我用‘嗯’在回答吗?整天唠唠叨叨不嫌烦吗?”

  妈妈:“就算小狗也会跟主人打招呼,哪像你回家和你说老半天也不讲一句。你把父母还放在眼里呀?”

  小L:“嘴巴长在我脸上,管我要不要讲话。狗会打招呼,那你们养狗好了。”

  爸爸:“ 爸妈辛苦供你念书,却还要受你的气,看你的脸色,这还有天理吗?”

  小L:“我心里烦,烦得很。我懒得跟你们说这么多,反正你们也听不懂!”

  妈妈:“你有委屈心里不舒服可以讲出来,以前你都会说,现在怎么变成这样?”

  小L:“我就是不想讲话,难道连这样的自由都没有吗?想帮我就不要一直问我、烦我!”

原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境,遇到这种情形,父母生气、孩子也烦,双方都有怨气,又都感到委屈。那么遇到此类的情形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小L和其父母内心深处的想法吧。

  小L:“我当时没生什么病,只是有时情绪会很低落,不太想说话,没什么理由,只想安静一会。爸妈对我的照顾已经够多了,不是他们不好,完全是我个人的问题,我想静下来,思索一些问题。有时我特别想安静下来,自己享受一下孤独。”

  妈妈:“面对你异常的沉默,爸妈真的很为你担心,很想帮忙却又不知该怎么做?想一个人静静,爸妈也不会勉强你说话,但你可以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知道你的这种心情。”

沟通策略

  1. 给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的心里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尤其高三的学生,他们有太大的压力。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的房间,也不随意闯入他们内心的心灵空间。

  2. 不过多地询问他们不想说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什么都问。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那你一定要认真听他说话并加以珍视。

  3. 示意心疼。可用一个小纸条给孩子留言,也可以给孩子发条信息,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孩子的心疼之情。

案例三:成绩不稳定的孩子

案例聚焦

父亲介绍道:“女儿现在进入高三冲刺状态了,但是学习成绩突然出现忽上忽下。快高考了,我和她妈妈都很担心。女儿以前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初中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升入高中后,孩子学习也非常努力,但是,因为最近几次考试成绩不稳定,不仅孩子焦急,我们也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女儿谈到:“上小学和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还都可以,读了高中以后就不大好了,有时候听别人说女孩子到了高中就比不过男生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很想学好的,也很努力,但总也学不好。高考的一天天临近了,而我的成绩总上不去,我真是急死了。最近还经常失眠,有时上课也没有精神。”

原因分析

  通过交谈,发现这位女生原来在一所普通初中就读,现在在一所重点高中上学,所以高中的成绩、排名和小学及初中的成绩、排名是无法相比的。但父母与孩子本人总将现在的成绩、排名和过去进行简单的相比,结果越比越紧张、越比越自卑。同时这位女生“要考出好成绩”的动机过强,在此动机过强的情况下学习与考试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沟通策略

  1. 理解孩子的心情,给予其逐步调整学习状态的时间,切忌急躁焦虑。

  2. 接受孩子的现状,降低期望值,并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焦虑、消极的负面影响。

  3. 每当孩子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多与孩子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四:高三的儿子恋爱了

案例聚焦

  一个母亲焦急万分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我的儿子在高三,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这是让我们非常欣慰的。昨天他洗澡时我听到他手机有接受短信的声音就随便打开看看,发现是一个女孩发的,并且写道:‘睡了吗?忙完了所有的功课,剩下的时间就是在想你……’再往前翻一翻,还有一些类似的内容。我当时一下子就晕了!老师您说,我今天怎么找儿子谈?我怎样面对儿子?怎样不让这个女孩来打扰儿子?”

原因分析

  忙碌不堪的高三学生却偏偏恋爱上了,这是许多家长认为最为棘手的问题。其实完全不用大惊小怪。十七八岁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近几年,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如果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加阻拦,往往会越弄越糟,并且这位家长谈到的情况,其儿子并没有真正的“恋爱”,只是女孩对其儿子产生的好感。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不明不白”就一棍子打死,把孩子想象得太糟糕。其实,他们在最初阶段,只是一种朦胧的意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恋爱。

沟通策略

  面对此事,家长该怎么办?如果儿子是比较平静的,完全可以不提此事,也不必找儿子谈话,可做进一步观察。通过观察,如果发现儿子有些升温,此时“欲擒故纵”是最好的方法。夸他几句怎么样?“你小子果然不错,比你好妈有能耐。”“她到底怎么样,说说看,让老妈给你参谋参谋。”孩子要真能向你吐露心声,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案例五:不想让家长督促的孩子

案例聚焦

  一位高三的学生谈到“在家我和父母常吵架,而且父母在教育我的问题上分歧很大,我真不知该听谁的。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可父母总是唠叨不休。进入高三,学习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大,我希望自己能抓紧这一年的宝贵时光,努力拼搏,争取考上重点大学。可父母一督促,我就感到烦躁不安,无心学习;如果他们不说我,我反倒能安下心来自觉学习。我并不想跟父母作对,可每每事到临头就管不住自己,过后又很后悔。”

原因分析

  高三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更加强烈,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自身,希望独立行事,而有些父母在家庭中总习惯以权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必然会有冲突。

沟通策略

  1.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达成共识。如果父母的观点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2. 做旁观者。一位高考家长感言:“我对待上高中的儿子,基本上是旁观者,儿子回来给我唠叨学校的事情,考好考不好,他高兴或者难过,我也和儿子一起高兴或者难过,然后问儿子下一步怎么办,听听他的想法罢了,路得他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但是在学业的整体规划方面、走哪条路、如何选择、大事的取舍方面,我发表我的意见,供儿子参考。”

  3. 做顾问。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家长要学会聆听,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感觉更轻松。

对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几点建议

  1.“听”。注意倾听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由于高三学生的压力大,有时回家可能会说一些过激的话。如“我累死了,高三这日子没法过了!”“某某老师太变态了,布置那么多的作业!”等等。此时家长最好不要与孩子理论,因为有时候单单倾听就够了。孩子有的叙述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当他有机会毫无保留地把负面的东西一吐为快之后,他的理智就会重新回归。而你并不需要做什么,他已经有力量去面对原先可能难以面对的问题。

  2. 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有时孩子实在不愿与父母交流,那父母就可以把不想或不能直接向孩子说的话写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孩子静下心来就会听家长讲话了。

  3. 在家不要只谈学习,考完别一直追问成绩。

  4.多鼓励,别用“尖子生”的表现来刺激孩子。

  5. 大考前,不必全家进入“战斗”状态,过分的关心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6.最好别让孩子听到以下几句话:

(1)加油吧!这是你至关重要的一次机会,一定要考好。

(2) 假如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3)别忘了你说的话,成功就在眼前。

(4)你的模拟考试每每优秀,大家等你上清华北大啊!

(5)这是你一生的转折点,你一定要把握!

(6)某某能考上北大,我就不信你比人家差。

(7)咱们家里穷,爸妈为了你上大学即便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这一次一定要争气!

上一篇:2022党建述职报告下一篇: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