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面临的新形势(精选9篇)
两岸关系是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不仅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发挥,两岸双方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更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回顾两岸关系的风雨历程,其间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其间经历的种种曲折和冲突值得我们深思。
两岸关系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天,对于两岸双方来说,谋全局,就是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意识到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者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历史问题。如今,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大陆与台湾的差异,如: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关系的差异;等等。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独有的开放眼界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做出大胆但合理的设想。并且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更为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更为努力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更为努力地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
通过网络等媒介加强与台湾同龄人,尤其是我们学生群体的交流。尽力消除台湾人民对大陆的误解,在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向他们传递友好且多元的信息。这可能使对岸年轻人看到国内未来发展的潜力无限。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虽然势头好转,但是“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是第一阶段, 从传统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过渡时期;1992年十四大到2000年年底是第二阶段, 从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到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的第三阶段。这三个阶段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从计划逐步走向市场。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首先, 计划经济是统一经济, 具有集中性、一元化等特点;市场经济是多元经济, 体现在社会主体的多元化, 权利的多元化, 要求分权、分利、分责、分工。其次, 计划经济是行政经济, 生产、分配、交换等活动统一由国家管制;市场经济是民主经济, 每个公民都有自主性, 可以自主择业、自主投资、自担风险。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世贸组织是协调各成员交易政策、法规和措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入世以后, 中国将在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基础上, 在享受权利的同时, 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履行我们的承诺。WTO所管辖的多边贸易协议是政府之间的协议, 其约束的主体是缔约方的政府。WTO规则所创设的权利义务基本上是由政府承担的, 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成员国政府。因此中国入世, 首先就是政府入世。WTO规则是以市场经济做基础的。入世以后, 中国现行体制、政策、法规与WTO规则的冲突实质上就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
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长期以来被当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允分的认识和发挥。面对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建设主体和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的形势, 原有的规划体系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必须全面进行改革, 规划才能成为政府调控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综合职能, 才能巩固规划对建设的龙头地位。
2 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要求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都市化,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发生的客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分为早期 (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 、中期 (城镇化水平在30~70%为中期阶段) 和后期 (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 三个阶段。一般认为, 城镇化超过30%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0.53%, 比上年增加1.43个百分点, 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面临着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 言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在城市建设中互相攀比, 急功近利, 贪大求洋, 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重开发、轻保护;在建设管理方面违反城乡规划管理有关规定, 擅自批准开发建设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 也暴露了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必须认真反思, 改革城乡规划体系。
3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提出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决定还提出要继续改善宏观调控,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国家主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 引导社会投资方向, 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因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城乡规划的职能和作用有了更高的定位, 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改革城乡规划体系, 特别是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4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了宪法修正案, 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将依法治国方略纳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为市场经济通过交易来实现自己的功能, 要交易就要有契约, 契约是要通过法治来维系的。维系有序性的法治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个极为重要的内在原则。依法治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治国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正式施行。它的实施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是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
贯彻行政许可法, 要求行政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体制、管理方式, 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 作出重大转变, 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城乡规划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和公共政策, 必须按照依法治国要求转变工作方式,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行政立法, 强化执法监察, 推进依法行政。
5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计划经济下政府是一个全能政府, 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是管制行政, 政府管理模式是大包大揽地直接管理经济社会事务, 政府的效率低下;市场经济下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 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是服务行政, 政府管理模式是通过宏观调控间接管理, 只管市场管不了, 管不好的事情。有限的职能使政府能够集中精力管好该管的事情, 具有较高的政府行政管理效能, 成为有效的政府。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关键是要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 压缩政府规模, 重新界定和调整政府机构, 改革政府的约束机制。城乡规划是政府重要的综合管理职能和调控手段, 要依据一定的法律规范和程序,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设立有关的协调机构和组织来规范和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各类建设活动和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 调控市场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摘要:针对城乡规划面临的新形势展开论述。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许多新的机遇、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中央有新要求、发展有新需求、人民有新期待。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的改革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准确把握中央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等等。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确定把“尽职尽责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作为今后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这些新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湖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积极探索、模范实践,不断提高资源保障和管理服务水平。
准确把握湖南省发展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湖南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最根本的是促进“三量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既要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满足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要统筹处理好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准确把握应对困难挑战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土资源工作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不够坚决,在占补平衡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土地利用仍然比较粗放低效,闲置浪费现象还相当严重;国土资源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源头管控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土地矿产开发利用引发的社会矛盾较多,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思考,寻找破解难题的良策,持之以恒地努力加以解决。
(本文系作者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广东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分析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广东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走低是不可逆转的形势 今年以来,支撑世界经济的.三大主体美日欧经济同时出现不景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占世界经济总量28.6%的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3%,二季度为0.3%,三季度为-0.4%,预计四季度为-1.3%,全年预计为1%.美国经济研究局11月26日发布报告,正式宣布美国经济从3月起开始进入衰退.占世界经济总量17.4%的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经历了四次衰退,到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9%.
作 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作者单位:刊 名:广东经济英文刊名:GUANGDONG ECONOMY年,卷(期):“”(1)分类号:F1关键词:
关键词:常熟市;粮食生产;新形势;对策
常熟市粮食生产以稻麦二熟为主,总生产面积达2万hm2,是目前苏州地区粮食生产面积最大且粮食生产水平、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县市。但近几年来,随着粮食单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却出现了生产面积逐年萎缩、总产逐年递减、粮食结构不尽合理、种粮效益明显滑坡的新问题。为此,笔者在总结常熟市粮食生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常熟市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期能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继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规模效益,从而确保常熟市粮食安全、农业增收增效。
1常熟市粮食生产的特点
1.1政策引导力度大,规模经营比例高
自开始,常熟市委、市政府针对目前农村新形势,加大了政策扶持与引导力度,全面提升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水平,实行了市镇二级财政补贴6000元/hm2的政策。通过3年努力,到全市各种类型与模式的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1.6万hm2以上,到底达1.64万hm2,土地规模经营程度达80%以上。截至20底,全市规模经营户为1198户,其中村办农场43户、家庭农场46户,是苏州地区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的县市之一。土地规模经营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
1.2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目前在常熟市粮食生产中,耕翻、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防治、收获等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截至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63个、人员1550人、农机专业户950户、农机总动力320311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84台、配套农机具4287台套、水稻播种流水线183台、高速插秧机951台套、排灌动力机械7192台套、植保机械18912台套、稻麦联合收割机782台[1],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33%。近年来,针对收获期间连续阴雨的灾害性天气,常熟市粮食生产装备投入在产中基本自给的同时,逐步延伸到产后的烘干设施装备方面,在保证丰产的同时确保丰收。近几年常熟市相继出台了有关购买烘干设备的经济补贴政策,全市截至2016年底已拥有各种吨位的烘干装备217台套,力争在粮食抢收、抗灾烘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为粮食安全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重要的物质装备保障。
1.3粮食生产水平较高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企业的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这给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关系,协调对象,工作机制等日益扩大化,复杂化的问题,企业工会组织应当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企业特点的工作模式,尽快完善机构调整,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一、当前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企业职工群体的多样化,对工会的期望增大。
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也逐步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分化,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都是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但由于文化背景和文化层次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对劳动付出和劳动报酬的要求各不相同;自身需求不同,对工会工作的期望也不尽相同,因此工会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工会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对象多层次、多形式、多内涵地组织开展。
第二,企业用工制度的多元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多。
随着国有企业内部不断重组改制,职工减员分流,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从近几年大幅度人员结构调整的具体实践来看,职工劳动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合同多样化,无固定期限合同,有期限合同,劳务工用工合同同时并存。二是企业内部减员、分流、提前退休职工增多,由此带来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并且这种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等改革措施引发的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不可避免。
二、对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探讨
第一,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完善两级工会工作职能。
应当健全公司,车间、部门 两级工会委员会班子,对重点分工会组织进行排摸与调研,对业务不精、组织能力欠缺的工会组织进行重组或改建,充实力量。企业在进行行政结构调整的同时,应对各行政部门的工会及时进行调整和配置,并及时进行两级工会班子换届选举。通过精心考虑,合理安排,才能实现工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构架。
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和“四化”的标准,大力选拔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新时期工会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企业工会承担着承上启下,融合各年龄段职工的任务。工会干部本身的能力素质相当重要,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轻率鲁莽。
坚持上级工会与同级党组织双重领导、各有侧重、便于作用发挥的原则,以形成任务明确、各司其责、自主高效、协调运转的组织领导体系。在近年来企业工会的改选中,强调了在车间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会主席的形式,这种做法更有利于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
第二,做好工作对象的分类分析,针对不同群体做好维权工作。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已成为共识,要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必须针对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工会要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 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企业工会主要应从两个部分入手:第一是以企业困难职工信息库为基础,及时更新困难职工资料,每半年对困难职工进行一次筛查;对大病职工身体状况进行跟踪。第二是以分工会主席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料为基础,要求分工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不属于特困标准,但又有实际困难的职工进行排摸,做到心中有数。
工会要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注重效率,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工会在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企业发展这个关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管理,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和完善以司务公开,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职代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维护职工共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工会要公正有效地履行维护职能,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弱势群体、特殊群体作为维护的重点。
总而言之,企业工会作为企业职工合法利益的维护者,在企业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工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职工对工会的认识,为企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提高良好的环境。
第二届 (2013) 家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于4月15~1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 北方牧业杂志社、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综合试验站、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保定综合试验站承办。来自全国各地规模蛋鸡、肉鸡养殖场场长和技术经理、养鸡专业合作社和肉鸡一条龙企业的负责人、兽药、饲料、种禽企业技术总监、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 执业兽医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先科学杨宁分析了当前家禽业的新形势和政策的导向。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现在行业的大趋势, 结合现在社会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了肉鸡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提出了坚持健康养殖的发展出路。本文将部分专家报告加以整理, 以飨读者。
1 家禽业生产形势
1.1 家禽数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家禽数量最多的国家, 2012年禽蛋的产量是2818万吨, 占世界总家禽量的40%, 禽肉1800万吨占世界第二位。我国家禽业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的产业基础比起10年、20年以前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1.2 整个产业的导向发生一定的变化
家禽业从数量上的盲目扩张, 发展到现在的追求品牌、品质和效益, 这种软实力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尤其是在蛋品方面, 近几年从全国来讲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发展非常快。在畜牧行业里面, 可追溯体系做得最好的是鸡蛋行业, 在超市里, 绝大多数鸡蛋有追溯系统。
2 家禽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家禽业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禽肉的质量问题。如果说长期是因为疫病困扰的话, 那么这个产业是一个不正常的产业。另一个是污染的问题, 它带来的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 说实话, 以前找地方养鸡比较容易, 现在比较难, 首先养殖用地批下来不容易, 即使批下来环保的要求很难达到。
3 解决策略及家禽业政策解读
这个产业要有一个长足的进步的话, 如果禽肉质量问题和污染问题不解决, 不太可能实现我们的期望目标, 这是大的宏观情况。围绕这么一种形势, 政府正在从三点开始导向:第一, 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第二, 农业部出台的文件《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 这是一个很大的政策。第三, 兽医局一直在征求一个意见, 叫《种鸡健康标准》, 这个标准定的非常严格, 所以目前还没有正式地执行。
3.1 标准化养殖
超大规模的养鸡规模, 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
标准化示范创建抓到了我们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 以前对产业发展还是一种比较自然的原生态的状态, 尤其是河北, 养殖户在自己的院子里头养几百只鸡, 没有规划, 所以更谈不上一些生产过程的控制问题。现在, 提倡的标准化养殖, 养殖业变成了一个职业, 而不再是一个副业。以前把养鸡当做一个副业, 种点儿地, 回家再养几百只鸡, 有额外的收入。现在来看, 这样的副业不可能构成一个很好的产业基础。所以, 推行标准化示范创建,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职业化, 专心地做这一件事情。但是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投资能力, 资金和管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有的时候, 大家会理解成另外一个极端, 就是一定要一养就是100万只鸡、200万只鸡这种规模, 这个思想是不可取的。实践证明, 超大规模的养鸡规模, 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个别企业、个别的企业家也许有这个能力, 但是仅仅是少数。我们目前统计的10万只以上的蛋鸡对整个产业的贡献5%都不到。实际上, 这部分在整个家禽业中占的比例不大。所以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个大的发展导向, 就是家庭农场。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跟农业有关, 今年是跟农业经营有关, 其中提到一个家庭农场的概念, 这可能符合现在发展的状况, 尤其是在河北。
3.2 对家禽农场的探讨
家庭农场这个定义, 可以探讨。从我个人来讲, 这个模式类似于欧洲的模式, 欧洲和美国不太一样, 美国的鸡场都是超大规模的养鸡场, 所以它的蛋鸡场、肉鸡场规模非常大。一建蛋鸡场就是一两百万的规模, 肉鸡场动辄就养十几万只鸡。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美国这种地广人稀的环境。欧洲其实也有这种很大的养殖场, 但不是很多。大多数是家庭农场, 一个养殖场有几万只鸡, 很少超过十万只鸡。这种养殖场从投资的角度和管理的角度来讲, 比较适合。但是要求我们养殖场加强环境控制能力, 这是健康养殖的一个要点。鸡舍内的环境、温度、湿度包括粉尘, 这些是决定我们养鸡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家庭农场的情况下, 怎么样推动品牌化建设?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构想, 就是专业化分工协作。我们都知道养殖分好几个环节, 最难的、风险比较大的, 就是育雏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在20年以前, 就有人提倡过专业化的育雏, 但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但是这几年这个事情又提出来, 而且进展很好。在湖北, 有四五家专业化育雏的公司做的非常成功。因为现在的透明度提高了, 从哪儿进的雏鸡, 鸡的质量怎么样, 有一系列的衡量标准。我们能够做到一种相互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通过专业化的分工, 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 可能将来会使我们的产业发展得更健康。
3.3 适度的机械化
欧洲的家庭农场养五万只鸡左右, 收鸡蛋时雇短工, 其他时间不雇人, 夫妻二人干。养殖场各个环节, 包括喂料、清粪等都是自动化的, 只是最后在包装车间里雇一个人干两三个小时。这种情况可能在国内以前觉得不大现实, 总觉得中国的劳动力很多, 但是现在的状况是我们很难雇到人来养鸡, 很多大的企业都遇到这样的问题, 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以后, 不太愿意去鸡场工作。我也调查过, 到底是因为工作艰苦, 还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 其实现在在鸡场内的劳动强度并不大, 现在很多都是自动化喂料, 他们最忍受不了的是鸡场的封闭环境, 不能够与外界交流, 一个星期只能出去一天等等。现在的年轻人离不开社交, 所以这个问题对年轻人来讲是非常大的问题。因此从这些年的情况看, 鸡场的自动化还不是很普及, 可能是因为很多因素, 比如我们劳动力还没有转接到内部, 再比如说机械化收鸡蛋的破损率还是太高, 但是从喂料和清粪便的环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标准化生产创建的目的, 不是把所有的场变成超大规模的鸡场, 适度规模还是未来家禽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从投资的角度和管理能力的角度来讲, 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建大场的能力。但是现在可以看到另外一种情况, 一些外行比如煤老板、开矿的涉及这个行业, 他们做得很大, 但是技术能力达不到。实际上, 我们这个产业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现象。
3.4 全国蛋鸡改良计划
可以看到这几年国家大政策方针就围绕育种这方面来做。蛋鸡遗传改良计划在整个畜牧业里面是第四个出台的, 这个计划从去年开始, 一直到2020年一共是八年的时间, 核心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新品种培育能力的建设, 我们要任命一批国家级的核心育种场。另外一个就是“育、繁、推”的环节, 有的叫“引、繁、推”, 这个是针对有育种能力的企业。这样的一体化企业是我们这个产业将来发展的一个保障, 他关注三个事情, 一个是供种的能力, 就是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具体的认证规模在制定中。第二个遗传品质。第三个要关注的是疾病进化的问题。以前制定的各种体系, 都没有涉及到病的问题。国家把疾病的进化列入到一个重要的内容, 还有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关键词]跨国经营;新形势;应对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8-0007-0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各国经济的对外发展中发挥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而且面临着各种相对复杂的环境,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又面临的怎样的新形势,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如何采取正确的对策来促进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便成了现阶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研究的一个重点。
一、面临的新形势分析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继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进入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下滑,经济危机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并对中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经济危机是经济被迫进行强制调整的过程,具有破坏性,但另一方面也是风险释放,孕育产生新机遇的过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进行海外投资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如今由华尔街引爆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增加了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也增大了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风险。西方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速下降,进而降低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同时信贷危机使这些国家进口商难以获得融资,进一步抑制我国出口,
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日渐加重,尤其是进入2009年,针对我们企业的反倾销调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出口企业开展了多项反倾销调查,设置各种贸易壁垒,严重的阻碍了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对我们部分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威胁论也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遇到的政治障碍。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日益提高,不仅同发达国家也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形成了竞争。由此为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创造了条件,他们以此为借口,阻碍我国企业正常的跨国经营并购,设置各种障碍,使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遭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面临的机遇
众所周知,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有专家指出,这场国际金融海啸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受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企业可谓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因而可以看作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殊时期。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中国大企业跨国并购也是是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重要渠道之一。
国际社会合作需求为中国对外投资提供了有利政治环境。首先对于受此次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目前迫切需要资金的支持;对于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解决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而对于中东一些盛产石油的富裕国家,他们的资金充足,但是缺乏优势项目,因而迫切需要一批优势项目的注入。
二、新形势下的对策研究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在面临着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确保不失去已有的国际市场份额,尽可能的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跨国已有成果的影响;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且以美元资产为主,而国际商品价格正在探底,已处于相对低位,这将是我国购买资源及技术、投资资源行业、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规避美元风险的机遇期,要抓住机遇,利用外交资源和资金优势,与资金短缺的资源国家发展互惠合作关系,加快跨国经营战略。
(一)企业层面
企业国际化道路决不能一蹴而就,跨国经营并非天然的坦途,尤其是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更是这样。只有讲究竞争策略,才能更好地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当注重本企业技术、品牌、管理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实现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制定适当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保持本土化管理的跨国经营竞争优势,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政府层面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离不开国家综合实力与政府政策导向作支撑。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更需要我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获取助推力。我国政府应该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克服中国企业跨国进入壁垒;健全金融环境和金融体系,为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供支持;鼓励和扶植有实力、有潜力的民营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活动做大做强。
山西日报
处理好党与群众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命题。总书记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传家宝和生命线,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党的生命力所在,不断增进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对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出了诸多新课题。党中央不断告诫全党要警惕“四个危险”,其中脱离群众的危险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为根本也最为关键。
山西是革命老区和能源基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涌现出太行奶娘、全民支前、右玉县60年久久为功植树造林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刘胡兰、申纪兰、段爱平等令人感奋的先烈先进,生动地诠释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谊。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出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和右玉精神,一个共同的核心内涵就是密切联系群众。面对党群关系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山西实际出发,努力从六个方面深刻分析党群关系的新特点,准确把握密切党群关系的新要求,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永远守住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
社会结构的急遽变化,给密切党群关系带来异乎寻常的考验,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急遽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社会呈现出经济成分多元化、组织形式多元化、就业方式多元化和利益分配多元化特征,由此产生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之间的利益差异,对我们巩固执政地位、扩大执政基础带来巨大考验。山西是中西部欠发达省份和资源型地区,最大的省情是发展不足,2013年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3.3%。各级党委、政府只有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为密切党群关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山西实际看,关键是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在山西显得更为突出。这个矛盾解不好、化不了,维护党群关系的根基就会动摇。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当务之急是加快兴晋富民步伐。近年来,我们围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为统领,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大力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三晋大地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型发展已成定势、渐成大势。经济总量和投资先后跨入“万亿元俱乐部”,2013年人均GDP达到5621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456和7154元,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稳步迈进。同时,针对山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的省情,按照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提出的扶贫工作要求,瞄准精准扶贫,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综合采取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百企千村产业开发扶贫工程等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二五”以来,每年脱贫人口在47万人左右,全省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幅0.8个百分点,6010个收入水平最低的贫困村已有19.95%的村实现收入翻番,59.28%的村增收在6成以上。事实证明,经济总量做大了,老百姓口袋鼓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切实提高了,就能从根本上增进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和拥戴。二是大力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关键要看能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科技教育水平,加快建设绿化山
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从而让全体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从山西实际出发,我们大力实施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民生工程。投资数百亿元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投资240亿元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2000平方公里面积上的170多万人口直接从中受益;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今后四年全省要改造棚户区70万户;连续三年向低收入农户发放“暖心煤”,800多万农户冬季取暖有了切实保障。这些重大举措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拉近了党心民心的距离。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权益。我们力求既努力满足群众的一般性需求,也研究解决部分群众的特殊需求,我们既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也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既为大众谋福利,同时也不忽略“小众利益”。比如,省领导带头开展“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包村住村、民生大接访等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通过开展领导包案等活动,解决了一大批涉法涉诉、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舒缓了社会矛盾。事实证明,无论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怎样变化,只要我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发展促民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会不断强化党与群众连结的纽带,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风”问题的广泛存在,使党群关系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疏离,要求我们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始终践行“三严三实”,决不脱离群众,永远做人民的公仆
执政党的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十分突出,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割裂了党群关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省党员干部经历了从对“四风”警醒不足到认识其损民蚀党之害、从自我感觉良好到树立问题意识、从顾及面子到把自己摆进去、从怕伤和气到揭短亮丑的“四个转变”,党风政风明显好转。据民意调查,群众认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改进作风“很有效”和“比较有效”的占到89.8%。“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下一步要按照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努力在改进作风上取得新的成效。一是坚持 “时刻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对群众的冷暖疾苦,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光看统计数字,要做到感同身受。为此,省委要求领导干部要走出高楼大院、走向田间地头,每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3天,真正做到苦群众所苦、乐群众所乐。我们连续两年开展“访知解”活动,35名省级领导干部走访覆盖了所有县(市、区),376名市级领导干部走访覆盖了所有乡(镇、街道),3812名县级领导干部走访覆盖了所有村(社区)。各级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群众24.7万人次,解决了数以万计的实际问题。下一步要继续搞好“民生大接访”,多深入企业、项目和窗口单位现场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二是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我们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对“五个严格控制”“五个严禁超标准”“领导包立案信访案件”等一批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好制度,不断完善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强化制度执行力,持续聚焦“四风”问题,开展文山会海、“三公”经费、吃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的专项整治,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坚持“打通最后一公里”。作风建设打得通、惠民政策插到底,老百姓才会满意;否则“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仅老百姓不满意,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根据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特点,省委分别提出了市县乡各级聚焦“四风”的重点,特别是深入查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群众监督下立行立改。同时开展对纪律松弛、工作秩序涣散等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散懒奢蛮横粗俗”的典型案件。四
是坚持“从我做起、从小处着手”。作风建设,做表率才能带全局,重小节才能成大局。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后,省委及时制定了“四个实施办法”,省委常委带头执行,并向全省作出“五项承诺”。特别注重在细微之处改进作风,如省领导下基层调研公务一律吃本地菜肴、一律不饮酒;越野车全部上缴、统一管理;调研轻车简从,一般性调研不上电视;省领导开会自己提包拿水杯等。我们坚信这样的“加减法”:干部的“舒服”少一点,群众的“舒服”就会多一点。
腐败现象的多发易发,给党群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害,要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突出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这个重点,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然而目前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特别是金道铭、杜善学、令政策等案件严重玷污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此,省委反复提醒各级党组织充分认清反腐倡廉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反腐败这根弦。一要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腐败形势越是严峻,越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责任、推进责任、支持责任、表率责任。只有既“挂帅”又“出征”,才能真正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核心,取得反腐倡廉的最终胜利。我们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省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顶层推动。改革和完善反腐败领导小组职能,形成工作合力。省委常委带头履行“一岗双责”,完善了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在内的“三合一”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重视巡视工作,从今年起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逐一听取各巡视组巡视工作汇报,一同研究讨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二要强化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快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主业,攥紧查办案件和执纪监督“两个拳头”。山西省纪委监察厅将原参与的156个议事协调机构精简到13个,推进第二轮内设机构调整,将机关专职查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增加到8个,进一步充实办案力量。在配合中央纪委查办案件的同时,加大了自办案件力度,以铁腕处理了一大批干部,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查案件6086件,同比增长52.9%;处分违纪党员干部6440人,增长49.3%。其中立查市厅级干部24件,增长200%,立查县处级干部188件,增长70.9%。三要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最终要靠制度。我们坚持对重大腐败案件进行深刻剖析,分析规律性问题和工作漏洞,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在省委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35项整改制度计划中,严格干部管理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就有15项,占到43%。四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要求各级纪委书记上讲堂,以真实案例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知止、知耻、知足、知恩,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思想领域的激烈交锋,是一场狭路相逢的战斗,要求我们必须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既开辟了全新的党群沟通渠道,也使党群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高度警惕的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挑拨党群关系、制造党群对立,企图与我争夺民心、争夺群众。一些党员群众受其影响,滋生了自由主
义、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近年来,个别舆论片面放大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甚至以“三黑”(黑色资源、黑色经济、黑色规则)为主题恶意炒作,抹黑地方党和政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需要各级地方党委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地站出来。一要敢于亮剑。省委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强化“意识形态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常委会要每半年研究一次,宣传部长要把三分之二的精力用在引导舆论上。对错误思潮要针尖对麦芒,让东风压倒西风。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媒体大肆歪曲攻击申纪兰同志,进而影射诋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反击了这些舆论,弘扬了新风正气。二要善于引导。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山西故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三个自信”,坚定富民强省的信心和决心。要挖掘和利用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和民间习俗,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传承好、发扬好,从而凝聚人心、鼓舞群众,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我省运城市大力弘扬舜帝的德政文化与虞舜的孝道精神,在全市形成了崇德重孝的浓厚氛围;晋中等市通过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让农村干部开展工作有章可循、让农民办事有规可依,切实提高了农村管理水平;全省开展“山西好人”评选活动,让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充分涌现出来,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鼓舞和激励。三要严于管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强化“阵地意识”“关口意识”。要守牢主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新闻媒体的主阵地掌握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人手中。要加强对舆情的研判,完善信息发布、新闻发言人等制度,打造自己的新媒体发声平台。要从政治、内容、程序、技术等方面把好关口,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舆论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省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带头学习“网言网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基层组织的薄弱环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忧,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党组织对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的覆盖没有及时跟进,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地党建工作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个别党员与民争利、办事不公,惹得民怨沸腾、干群关系紧张等。这些行为损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使党群关系出现了局部真空,给宗族势力、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这些问题,我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把2014年定为“基层组织提升年”,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增活力。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延伸拓展“联述联评联考”工作,扎实做好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管理,确保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由省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亲自领题调研、亲自上手抓,制定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集中开展软弱涣散村级组织专项整顿,通过下派驻村工作队等措施,已基本完成1868个“后进村”的整顿转化任务,激发出了全省农村新的活力。二是提素质。进一步开展向优秀基层干部段爱平、彭云学习活动,特别是继续加大投入,全面开展“领头雁”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村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骨干党员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认真做好第十届村“两委”换届前期准备工作,重点选好带头人。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三是全覆盖。大力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注重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商铺楼宇,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四是强服务。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功夫帮助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满足群众增收致富、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多样化需求。推广结对帮扶、全程代理等做法,开展党员示范岗、承诺践诺等活动,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党的温暖。目前我省已建设党代表工作室2136个,入驻党代表近10万人,有20多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万次。
群众工作的能力欠缺,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亟待弥补的短板,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新途径,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本领
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但在物质条件优越、交通通讯发达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出现了“机制缺位”“本领恐慌”。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进行深入探索。一方面,要拓展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需要用好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与群众保持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实时的而不是延时的密切联系。太原市连续三年开展“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活动,由群众通过手机投票直接评价政府各部门工作,深受群众欢迎。大同市开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全天候倾听百姓诉求,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让群众感到政府就在身边。今后我们要运用“制度加科技”的办法,继续完善各级党政部门联系群众的“社情民意通道”,努力打造成实用能用管用的综合服务群众的平台,及时反映和调处群众利益诉求。要进一步落实好信访包案、深入窗口单位和项目单位现场办公等制度,确保领导干部时刻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另一方面,要掌握群众工作的新本领。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刻画了一个对人民群众感情真、做群众工作办法多的“老杨同志”,新时期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老杨同志”。省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和“访知解”集中走访作为必修课,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学会群众的语言、了解群众的生活、体会群众的冷暖、倾听群众的诉求,从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近,省委集中评选出10名“最美乡镇干部”,就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今后,应发现和用好一大批“小巷总理”“美丽村官”,强化居委会、村委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以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和责任,把我党善于做群众工作这个好传统发扬光大。
【两岸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推荐阅读:
两岸关系面临的新局势05-23
两岸关系与发展前景09-18
当前两岸关系亟须解决的问题09-06
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11-23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10-04
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09-22
《长江两岸》文档12-09
两岸经济文化贸易论坛09-20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07-11
关于海峡两岸的演讲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