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精选8篇)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篇1

关键在于落实

五十多年来,我监从昔日黄土扑面、荒冢遍地的戈壁滩,到亭榭辉映、绿树成荫的花园式监狱;从泥墙土窑、院落参差的旧建筑,到楼群耸立、坚壁固垒的规范化监狱;从以人为岗、铁网纵布的老式监防设施,到电子监控、红外视屏,人防、物防、技防并重的信息化监狱。在历届监狱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几代监狱民警艰苦奋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纵然离不开监狱民警的无私奉献,但是我认为最关键还是“落实”二字。

所谓落实,就是监狱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自觉地引导监狱全体民警立即行动起来,自觉地将监狱所宣讲、规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战略意图、工作意见及其措施、要求等内容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落实是一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首要条件。监狱民警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制度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抓落实,要在工作实践中树立起落实的观念。在我们监狱的工作环境中,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处于

何种岗位,工作本质都是为确保监管安全、提高改造质量服务。作为新时期的监狱人民警察,肩负监狱事业发展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积极的姿态开展工作,主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才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圆满完成组织各项工作任务。

其次,落实是一种责任,爱岗敬业是做好落实的关键。

说它是责任,是因为岗位职责所使然,“责任到此,不容再推”。所以抓落实是我们各司职守、达成工作目标的必经程序,是一个有效的执行过程。无论你从事的是何种工作岗位,都应该全身心地热爱、全身心地投入,保持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雅说过:“你在什么位置,就应该热爱这个位置,因为这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的确,我们只有在起点上扭紧前进的发条,才能具备冲刺的条件,正如我们刚刚学走路一样,只有走稳每一步,才能走得越来越稳。因此,只要对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即使你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只要我们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热爱自己所奉献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过程中一切就会变得轻松起来,任何问题都将不复存在,任何工作都能圆满完成。

再者,落实是一种意志,服从组织决定是做好落实的有

力保障。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们应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服从组织分工为己任,完成好本职工作为追求。否则,监狱的发展目标、战略方针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即便是再好的方针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描绘的美好蓝图自然也就不会顺利实现。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困难甚至于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增强预见力,结合实际需要不断修正错误,又

要瞄准目标,坚定信念,增强毅力,“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最后,落实也是一种文化,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能

有效促进落实。召开动员会、部署工作、出台措施只是给落实工作一个开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落实要成为一种监狱文化,就需要单位全体民警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坚持落实的观念、责任和意志,并养成一种职业行为习惯。具体地讲,要将各个岗位工作责任制、工作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考核制度等内容落到实处,成为全体民警自觉的执行行为。监狱各级领导人员和普通民警虽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也要发扬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要在增强成员个体“落实意识”的同时增强整体协作的落实氛围。

总之,新时期新形势下监狱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对于监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篇2

在今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忠厚同志代表厅党组对疾控工作提出了“四个融合”,建设“四个中心”和“一个基地”,为省疾控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为贯彻这一工作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 疾控工作突出“四个融合”

按照卫生厅党组的要求,在工作中力争做到“四个融合”,即疾控工作要与政府工作融合;疾控工作要与卫生整体工作融合;疾控工作要与全国省份步伐融合;疾控工作要与卫生部要求融合。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首先要与当地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局相融合,把疾控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纳入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在政府民生规划、人才建设规划、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等各项规划中,要有疾控体系发展的相关内容,在政府工作目标的“大全局”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次,要主动融入不断深化的医改之中,在“大卫生”观念的指导下,落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力完成好医改各类项目任务,主动作为。把疾控工作与总体卫生工作相融合,体现、落实卫生工作总目标;树立“大疾控”观念,处理好疾控与医疗、监督、应急、农村、社区、妇幼等业务职能关系,协同作战,提升预防医学事业整体水平。

2 突出建设“四个中心、一个基地”

按照卫生厅党组的要求,把建设“四个中心、一个基地”作为努力工作目标之一。“四个中心”即围绕推进全民健康管理,疾控中心要成为区域深化医改公共卫生均等化任务的落实中心;疾控中心要成为区域全民健康教育宣传中心;疾控中心要成为区域疾病防控业务管理中心;疾控中心要成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导中心。“一个基地”既疾控中心要成为区域疾病防控人才的培养基地。

为把省疾控中心打造成为推动全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任务的落实中心,深入学习领会医改精神,明晰任务目标。同时,要为公卫服务均等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切实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与业务协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机制,加大对严重威胁百姓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的监测和防控力度。另一方面,要协助当地政府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划,开发、拓展、推广公共卫生适宜技术。尤其要着力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卫服务的差距。

为把省疾控中心打造成全省健康教育的宣传中心,要充分认识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健康教育作为疾控工作的主阵地、主力军、主渠道,从一般性、常态化中突出出来,摆上重要位置。重点加强健康教育的专业科室建设,配置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设备,确保健康教育所需经费,并随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要把健康教育打造成防治传染病的强大利器,通过流行病学和健康教育的共同努力,将传染病资料转化为科普预防信息,由此正面影响社区、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全面提升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先进县(区)创建工作,5年内使省30%的县区达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先进县(区)标准;大力开展大众传播,提高健康教育覆盖面,力争5年内在电视等媒体播放公益广告达百次以上;大力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73%提高到80%;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开展主要公共场所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尤其是卫生医疗单位要100%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组建健康教育巡讲团,开展社区讲座。

为把省疾控中心打造成全省疾病防控业务的管理中心,要形成并完善"组织架构清晰、职责分工明确、上下互动、纵横协调、防治结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势在必行。要将工作中心下移,防病关口前移,将适宜基层开展的疾病防控任务交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来做,加强对其业务指导、业务管理及考核评估。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在肝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及心理健康、亚健康干预和防控中的作用,使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工作能在城乡得到落实。

为把省疾控中心打造成为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导中心,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持续完善现有的突发公卫事件预防控制体系。要不断完善省疾病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做到预案体系完整率达到100%;要在保证疫情信息网络畅通、疫情监测真实完整的前提下,不断地扩大信息收集来源,建立疾病监测信息报告机制,开展突发公卫事件的预测、预警,以筛查各种可能出现的新发传染病,把发现传染病由偶然变为必然。要适时开展对全省专业人员的综合培训和实战演练,注重打造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专业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快速反应、准确研判、有效处置。

为把省疾控中心打造成省疾病防控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利用所承担的任务专业技术含量很高的自身优势,根据疾病防控科技发展的布局,不断在全省培养和储备具有较宽知识面、熟练掌握多种技能、拥有综合能力和在预防医学领域适应性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科教资金的投入,为疾控人才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仅2010年举办全省各类专题讲座、研讨会、专业技能示范培训班二十九期,覆盖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免疫规划、地方病防治、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等多个专业领域,培训全省各地(市)、县(区)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4 358人次,办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4 358本。结合全省疾控系统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举办了两期2010年度全省市县疾控中心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来自全省13个地市、62个县疾控中心的77名专业骨干以及中心的29名年轻业务骨干参加培训。这些学员在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 突出科学管理,全面提升履行职责的能力

中心按照医改的要求,依据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和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公共服务上来。由于卫生系统内部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各级管理者自身的思想理念、知识结构、理论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新形势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加强对疾控机构和队伍的科学、规范化管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综合组织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是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保证。所以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狠下功夫,实行全面的绩效考核,推动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年年初,进行了中心内部的体制机制的改革,提出省疾控中心工作全面体现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资本、以疾控工作为主线的宗旨;人事管理体制要从指令性安排干部调整为按工作需求相配套,从以人事管理为目标调整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标;业务工作从单纯内部管理向统领全省疾控工作业务转变,发挥“四个中心、一个基地”的作用,从围绕项目开展工作向为基层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转变,从以单纯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向兼顾健康教育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等方面转变;改革应有利于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有利于增强中心对全省地市疾控中心的调控能力,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疾控队伍的运行机制,有利于调动中心职工的积极性和保持疾控工作稳步向前发展的势头。通过这次改革,职工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高涨,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疾控预防控制工作中。

4 加强"两个能力"建设,提高整体工作能力。

目前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除日常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防控等任务外,还要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监测、环境污染监测等工作。所以借助医改不断深入的有利契机,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这个载体,全面提高疾控体系和疾控能力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设作为中心发展大计,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卫生监测检验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的重要技术保障,对致病菌、有毒有害物质准确检测、疾病流行控制及食品环境卫生质量检测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中心为提高疾病控制能力建设下了大工夫。

中心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特别是省级、厅级重点学科建设,更多给予政策、财力与物力上的支持,为重点学科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科建设得到健康发展。(1)积极为重点学科充实人才力量。近年来中心先后引进各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分配到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占中心引进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41.38%,充实了学科(专业)队伍;(2)加大培养力度,积极营造学习、研究发展的空间和氛围。(3)注重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学识和能力的提高,鼓励他们继续深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4)为重点学科实验室投入巨资添置了先进的装备用于开展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和从事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大型仪器设备。近年来,中心购置的万元以上设备265台件,重点学科占有140台件,占总设备的52.83%。

中心还坚持把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注重科学研究,紧紧围绕重大疾病的防治开展各项应用性研究,创新思路,挖掘潜能。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和设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常规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在提高获奖课题的数量和级别,提高科研课题的含金量上下功夫。

近年来,中心先后通过了国家实验室"双认可"的现场评审和复评审,标志着省疾控中心在实验室管理和检测工作质量上进入国家先进行列。中心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以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的考核认证,考核成绩列全国榜首。中心毒理实验室被国家确定为农业添加剂检验检测实验室。中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顺利通过现场评估,国家评估组对工作充分认可。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篇3

加大投入,夯实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保障

事业要发展,投入是关键。长沙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支出,特别是明确规定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中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要用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008年起,财政预算每年安排30万元作为县教育信息网和资源网网站软硬件的添置与维护。2008年至2010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分别为4.5亿、5.4亿和6亿元,其中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专项资金为2 310万元,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和无纸化办公。2010年,长沙县成功创建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为巩固创建成果,提升硬件档次,2011年县财政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达到1 300万元,2012年的预算为1 800万元,做到了逐年增长。同时,全县各学校在近三年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自筹经费达2 000万元。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支撑着我县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快速发展。

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质改造方面,2011年长沙县又制订和实施了新的措施。

调配整合,节约高效,实现教学计算机的提质

以前是按学校缺少的数量配置,逐年更新。这种办法导致了许多学校的教学计算机新旧不一。配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的不方便。2011年,长沙县对各乡镇中小学组织了摸底调查,制定了详细的配置调整计划,将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列入今年配置范围,同时兼顾部分规模较大的完小。对凡列入更新计划的学校,全部按市标准配备全新的教学计算机室(含计算机桌椅)。学校原有的计算机需淘汰的,要求学校报国资委报废;还能正常使用的,根据机型,进行调整维修,安装到本乡镇内的其他同机型的完小或初小。并且根据计算机的使用年限,争取每5年至6年更新换代一次。2011年,共添置教学计算机2 400余套、办公计算机200余套,解决了67所学校的教学计算机更新换代问题。同时,我们对学校的教学仪器、实验室和仪器柜全部进行了更新,到2012年底全县教学仪器全部达省的新标准、实验室和仪器柜全部高标准化。

合理配置,因校适宜,实现“班班通”的提质

2011年,我们加大了“班班通”的装备建设力度,新装备或更新换代投影设备的“班班通”学校17所。更新装备的过程中,针对城乡学生和教师在现代技术应用水平上的差异,采取了不同标准配备、同步推进的方法。即在农村学校继续深入推进普通多媒体投影机和计算机进教室的“班班通”设备,在城区学校及县属中学重点推进超短焦、短焦投影机与计算机和电子白板配套的交互式“班班通”。2011年新增超短焦交互式“班班通”设备40套,短焦交互式“班班通”设备86套,普通投影的“班班通”126套。目前,长沙县投影机进教室的“班班通”总数已达1 000多套,接近全县班级数的一半,受益的学生超过全县学生总数的2/3。

勤于探索,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机制

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特点。长沙县从领导机制、队伍机制、考评机制等方面,勤于探索,积极实践,确保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工作稳步有序推进。针对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加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建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长沙县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经费保障等工作。在队伍机制方面,县仪器电教站全面负责履行全县现代教育技术环境、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并同县教研室一起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成果运用等工作。各中小学校也相应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兼职“网络管理员”和“远教管理员”,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建设网络。2004年,长沙县投资百万建成全省首个县级资源中心,创新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资源共享机制,资源中心汇集了中央电教馆及浙大等多家知名公司的资源库,开通了10万册电子图书馆、VOD服务器等,教师的自制资源可以全部上传到资源中心,资源中心网站汇集的优秀教案、试卷、教育新闻等达数十万条,真正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长沙县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网络中心和网络平台。星沙镇盼盼中心小学开辟了网上家庭教育平台,利用qq群、互联网论坛和博客,开展家校沟通,倡导亲子教育,效果十分明显。春华中学教师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得到了肯定,该学校教师还参与了全县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

科学统筹,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

根据《关于率先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中明确的“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强县建设”的工作思路,长沙县及时研究出台了《长沙县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先后下发了《长沙县教育局关于对全县教师进行初级课件制作培训和考核的实施意见》《长沙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使用评价细则》等文件,统一印制了《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等28个制度,明确了全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教育系统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强化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规范的管理,推动着长沙县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有序发展。

每年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对全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使用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坚持“虚实结合”,采取听、看、查、问、测的方式进行,组织了以抽测教师和学生的操作使用为主、以问卷调查了解情况为辅的专项督查。依照评估细则对学校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器材室的管理和电教、实验使用记载、开展活动的记录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通过督查,促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物质手段和智力支持,它只有为教师所掌握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功能。因此,提升教师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十分重要。为此,长沙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培训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点,坚持常抓不懈。

分级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近三年来,长沙县选送了50名中小学校长到上海等地进行挂职学习,开扩视野;选送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业务培训,成为学科带头人;县培训班培训的教师,几年来累计达2 000余人次,培训内容从最初的实验室管理、计算机基础操作提升到实验教学、资源使用、动画制作、网页开发、网络维护等。2011年,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使用培训,为每个乡镇及县属学校培训了2名骨干,这些骨干回单位组织了全员培训;2009年至2011年,先后组织了三期省合格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专题培训。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有力促进了长沙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稳步提升。

组织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为确保培训效果,2005年对所有行政人员和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了认证证书;2006年对全县教师进行了课件制作考核,对不合格的人员组织了专题培训并安排了补考;2008年对全县高中、初中、中心小学的实验员进行培训,回单位或乡镇组织了实验员和理科教师进行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培训。2009年,对网管员进行了网络安全培训,省公安厅和省教育厅颁发了认证证书;2011年选送6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育软件开发培训,省电教馆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目前,全县5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100%获得了省教育厅颁发的高级证书,100%的中小学教师能利用资源进行课堂教学,60%以上的小学教师、90%以上的中学教师能独立完成电子备课、资源整合、课件制作等较高难度的教学行为。

加强研究,引领专业发展

长沙县始终把研究与建设、研究与应用、研究与发展相结合,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和“微型课题”研究,全县100%的学校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科和管理课题研究;3所学校参与了中央电教馆的“十一五”国家级教育技术课题研究;6所学校参与了省级“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所有学校都有市、县课题和校本课题,90%的教师能利用网络进行研修并与学生交流,30%以上的教师在网上开设了个人主页或博客。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丰硕成果,机器人竞赛长沙县实验中学多次获省级奖励,并代表湖南参加了全国比赛。交通偏远的北山镇高兴小学,在全国计算机奥赛擂台上连续9年蝉联市级冠军;农村地区的蒿塘中学,在近三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有6人次获国家级奖、27人次获省级奖,优秀选手已成为市内四大名校争夺的重点。2010年,长沙县选手更是大展风采,在第十九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湖南赛区总决赛,包揽了小学A、B组冠亚军,6人晋级全国总决赛(占全省晋级决赛人数的75%);全国总决赛中,1名选手获小学B组第2名,是湖南选手取得的最好成绩。2011年再创佳绩,第二十届中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中,长沙县选手3人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6人进入全国前10名;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1人获全国三等奖,多人获省一、二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1人获全国二等奖;第十一届湖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7人获省一等奖,39人省二等奖,23人获省三等奖。

作为农村县,要建设与经济强县相匹配的教育强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任重而道远。长沙县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积极进取,力争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仪器电教站)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篇4

——从江县召2012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2月21日上午,全县2012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全县21个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县直机关各部门参加会议,会议由县委副书记龙安跃主持。

会上,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峥嵘同志总结回顾2011年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传达全州2012年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并就2012年的宣传思想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副书记龙安跃同志宣读中共从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乡镇、先进单位和优秀通讯员的决定》、和《关于命名2011年度和保留2009年度县级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寨称号的决定》,县四大班子领导为先进乡镇、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县委书记王之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尽职尽责,对内凝聚“从江力量”,对外展示“从江形象”,为我县“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机遇与大好的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承担更重的责任与使命。

针对全县下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他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从江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把

握主题主线,进一步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亮点、创品牌、上水平。做好今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州委第九次党代会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主题,唱响“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最强音,推动工作出亮点、创品牌、上水平,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各乡镇党委、各部门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硬要求、硬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今年要给各乡镇配备专职宣传委员和宣传专干,各部门也要明确分管宣传的领导和宣传员,配合宣传部门一道全方位地宣传从江。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篇5

正当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之际,今天召开全市政协系统办公室暨新闻宣传信息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总结交流全市政协系统办公室和新闻宣传信息工作,在新时代展现政协新气象,体现新作为,为助推曲靖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会议得到了市委宣传部、曲靖日报社、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各县(市、区)政协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全恩德副部长等领导亲临会议指导,充分体现了对政协办公室和新闻宣传信息工作的关心支持,也充分体现了做好政协办公室和新闻宣传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对大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对政协系统办公室的各位同志和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默默奉献的各位媒体记者表示欢迎和感谢!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人民群众丰富而伟大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政策新举措,拓展了一系列新视野新领域新布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首要的政治任务。

人民政协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肩负着共襄伟业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部署要求,努力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在新征程展现新作为,为实现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第一位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人民政协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把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主张转化成为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政治共识,有效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二)最核心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进入新时代,如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发挥政协优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疑释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

(三)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不断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协商议政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协商领域、增加协商密度、提升协商质量、提高协商实效,以协商增进共识,以协商促进团结;

进一步明确政协民主监督的重点和性质,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和沟通协调机制,以协商式监督促进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四)最基本的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不存旁骛之心,不为敷衍之事,做到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助力。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谱写新时代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中,重点要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谋划新的战略举措,对此,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必须主动对标、聚焦重点、找准切入、寻破难题,广泛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实现曲靖在2020年进入全国地级市100强的目标献计献策。

二、认真总结经验,持续推动政协办公室工作创新发展

一年来,全市政协系统办公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确保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创新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注重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服务政协履职的重要内容,向党委政府报送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议和调研报告,很多建议已转化为决策依据或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市政协五届一会议期间,70多名委员在大会议政、界别联组会、专题协商会上的发言等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誉。

(二)注重探索创新,不断完善了协商形式。积极推进协商实践,创新协商载体,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实效,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已经形成,全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注重协调服务,大力促进了团结合作。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安排会议发言、联合开展调研、办理党派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努力营造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重视发挥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发展经济、促进和谐中的独特作用,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团结。

(四)注重搭建平台,积极服务委员履职。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通过参加会议、组织培训、政协网站、政协工作简报和政协杂志等载体,及时向委员通报情况。组织委员参加省、市政协的各类会议、调研、视察等活动,推荐选派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积极为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五)注重发挥优势,全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倾注智慧和力量认真开展挂包帮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组织协商建言,引导委员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做了大量协调项目、扶植产业、捐赠捐助、资金扶持等工作,凸显了人民政协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的时代价值和良好形象。

三、明确着力重点,不断提升政协办公室服务保障水平

“知不足而后有进”。近年来,尽管全市各级政协机关在履职服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在思想认识方面,有的不注重政协理论学习,对人民政协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使命,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工作主动性不强,干事没激情、工作没活力,有的不注重干部创新意识培养。在办文办会方面,有的公文流转不规范,时有文件迟办现象发生;

有的会议组织不周密,细节考虑、衔接协调不到位,缺乏预见性、主动性、灵活性。在建言献策方面,一些调研视察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的建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映;

有的调研报告缺乏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在督促落实方面,有的抓落实凭惯性,没有做到深入思考、精心筹划、有的放矢,抓落实的成效不高,等等。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重点予以解决。

进入新时代,全市政协系统办公室要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行,努力为政协履职当好参谋、做好协调、搞好服务、抓好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干事创业本领。全市政协系统办公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种本领”、“五个过硬”和对办公室工作提出的“五个坚持”的要求,忠诚履职,扎实干事,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一是要讲政治。在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讲政治的干部,才是靠得住、信得过、能成才的干部。讲政治,关键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只有政治站位高了,才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只有政治站位高了,才能自觉站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自觉贯彻执行党委政府和政协党组的决策部署。政协系统办公室每一名干部,首先做到政治过硬,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在实践中增强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锤炼政治品格、强化政治担当、严守政治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二是要敢担当。担当大小,体现的是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担当精神,不是体现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是体现在遇到矛盾、遇到困难、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当前,正值曲靖决战脱贫攻坚,努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家越要以更强烈的担当精神,做好政协办公室工作,进而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三是要善管理。善管理,是对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办公室主任能力素质的重要要求。无论是宏观把握,还是具体工作,只有做到这个“善”字,许多困难和矛盾才会迎刃而解,要努力做到善谋划、善协调、善落实。四是要守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如果不在从政、入党的一刻把底线建立起来,那是防不胜防的。具体而言,有“六条底线”必须严守,一是政治的底线;

二是法律的底线;

三是政策的底线;

四是用权的底线;

五是廉洁的底线;

六是道德的底线。五是要作风实。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好作风才会有好形象,有好作风才会有新作为。要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

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主动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深入群众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六是要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对于政协办公室干部来说,也应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现代化知识,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必须学习新知识,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增长才干,使自己的本领真正高强起来。

(二)着力提升能力,切实当好参谋助手。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当好参谋、出好主意,是政协机关的重要职责。要胸怀工作大局。主动站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政协工作大局的高度看问题、想办法,为领导谋划决策出主意、提建议,扎实推进全年履职工作有序展开,努力做到参之有方、谋之有策、言之及时。要提升文稿材料质量。树立超前意识,及时研究把握党委政府和上级政协的要求,提前筹划阶段性工作,想领导之未想,谋领导之未谋,增强做好文稿工作主动性。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文稿材料起草前深入研究,起草中反复推敲,起草后严格审核把关,做到文风朴实、内容充实、措施具体、及时有效。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做好分析研究,努力吃透上情、把握下情、贴近实情,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供常委会和主席会议决策参考。要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报送、通报、奖励等制度,大力引导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乡镇信息直报点报送社情民意信息。要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作用,灵活运用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委员意见建议、调研成果。

(三)注重统筹兼顾,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协调既是落实领导决策的过程,又是发扬民主、增进共识的过程。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周密安排、有效行动,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要做好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政协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要不断改进协调服务方式,积极做好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既尊重职能部门的意见,又善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主张,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做好主席会议成员的协调。对于什么事情应该向哪位主席汇报请示,什么问题应该由哪位主席提出意见,什么场合应该安排哪位主席代表政协出席,都要加强沟通、周密考虑、合理安排。要做好与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协调。在政协相关工作研究部署之前,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征求意见建议,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要做好机关内部的协调。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做到有序合作,对一些重大活动要和专委会紧密衔接沟通,积极协作配合,主动帮忙补台,确保协调服务周密细致,不出纰漏。要定期沟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确保步调一致的做好机关工作。

(四)突出工作细节,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服务保障是政协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在各方面、各环节精益求精,认真做好各类服务保障工作。会议会务要做到统筹谋划,注重实际效果,精心制定方案,严格会议环节,强化细节落实,切实提高会议质量。特别是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要提前介入,做好预案,周密实施,努力做到零差错、零疏漏。公文运转要进一步优化程序,加快运转速度,缩短办理时间,杜绝迟办、错办、漏办。要树牢保密观念,严守保密纪律,履行保密职责,落实保密措施,坚决杜绝失密、泄密事件发生。公务接待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要求,在守规矩中体现热情和周到,在突出地方特色中体现人性化,力求做到执行规定不打折扣、节俭务实不讲排场、周到服务不留遗憾。后勤保障要主动作为,创新手段,既要注重机关运转“大”服务,又要搞好内部协调“小”服务,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委员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密切联系委员的新渠道、新载体,及时向委员通报有关情况,充分尊重和保障委员提出意见、开展批评的权利,为委员施展才华提供便利条件。

(五)强化督促检查,努力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要把抓落实作为机关工作的关键环节,找准发力点、把好责任关,切实抓好督促落实。要紧扣重点工作抓落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和政协党组的安排部署,认真梳理重点工作安排,尽早纳入计划督促落实。要抓好日常工作落实,对平时安排的工作,要经常性提醒过问,调度协调,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结果、有奖惩。要抓好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对向党委、政府报送协商议政、视察调研形成的报告、建议案等协商成果,要积极做好衔接办理。要抓好提案办理,鼓励党派团体、专委会、界别发挥优势,提出集体提案;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提案办理力度。要树立问题导向抓落实,紧盯工作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和症结,深入分析研究,找出对策措施,有的放矢,跟踪问效,全力促进任务落实。要注重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建设,堵上问题缺口,补齐制度短板,打通机制瓶颈,从制度层面拧紧责任“螺丝”。

四、牢记使命担当,继续做好政协新闻宣传信息工作

2017年,在市县两级政协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两级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政协新闻宣传信息工作成绩显著,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展示委员良好形象,扩大政协社会影响、推动全市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营造了深厚氛围。一年来,市政协共组织新闻媒体记者650余人次参与宣传工作,在市级以上媒体公开刊发宣传曲靖政协稿件2073条,制作《建言献策共谋发展》等政协专题片3部。《曲靖政协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言献策》等一大批稿件被《人民政协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采用和转载。在省政协2017年“政协好文稿奖”评选中,曲靖市政协三篇文章获奖。各县(市、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也是亮点纷呈、捷报频传。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了大家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市委宣传部、市级新闻媒体,以及为宣传人民政协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差距和不足,要切实增强做好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提升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水平。

(一)准确把握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方向。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协作用的发挥,履职成效的彰显,离不开对政协工作的宣传。从事政协宣传工作的同志,要深入学习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48字要求,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正第一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自觉地把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全市政协工作中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真正做到脑中有想法、手上有办法,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效果。

(二)突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重点特点。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鲜明的统一战线特色、协商民主特色、界别特色和人才荟萃特色。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宣传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宣传人民政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丰硕成果,宣传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共商国是的生动实践,宣传人民政协通过界别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桥梁作用,宣传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要注重常规报道、特色报道和深度报道有机结合,集中宣传、立体宣传和重点宣传互为补充,加强政协闭会期间的专题、系列和追踪后续报道,努力使政协的履职实践转化为媒体的报道亮点,将委员的真知灼见升华为社会的思想财富。就曲靖发展实际而言,要重点组织好、宣传好市政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四化同步”,持续开展“狠抓落实年”工作,为打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城乡融合“三大会战”开展调研视察,积极建言献策的生动实践。

(三)创新政协新闻宣传方式方法。进入新时代,新兴媒体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传统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协新闻宣传工作要顺应大势,以开放的视野、有力的措施,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方式、宽领域的宣传工作格局。要紧跟时代步伐,强化互联网思维,要注重发挥网络传播的独特优势,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中实现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发展。要上下互动、左右联动,与主流媒体及网站合作,在新媒体设置政协工作板块、栏目,丰富政协宣传内容;

有条件的可探索开发新媒体产品,设立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不断扩大政协新闻宣传覆盖面。要鼓励委员通过网络议政、在线访谈等形式与群众交流互动、宣传政策、解疑释惑,探索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结合的有效形式。

(四)创新和完善政协新闻宣传信息激励机制。要做好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打造平台,才能充满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成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政协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新闻宣传考核激励机制。要完善政协与党委宣传部、新闻单位的联系会议制度,主动加强同党委宣传部、各级新闻单位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策划宣传。要开展政协宣传情况通报制度,市政协办公室要认真做好政协宣传采用稿的统计、核实、反馈工作,及时向领导汇报、向各方面通报稿件采用情况。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开展评选政协好新闻、适时组织记者到基层走访交流等活动,调动新闻单位和政协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篇6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3日 08:

31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晓刚

江西省共青城市位于鄱阳湖畔,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受资源禀赋等条件的限制,共青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不高,属于比较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共青城市按照胡锦涛同志“要把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开发区”的要求,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走加快发展之路。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展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既必须努力加快发展,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近年来,共青城市委、市政府立足经济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的实际,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抓手,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推动绿色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欠发达地区推动绿色发展,重点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的“绿色”优势,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共青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发展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70%,城市绿化率达57%。近年来,共青城市坚持把创造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决拒绝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落户;大力发展新能源、文化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建设了中芬数字生态城、中航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引入“微创”发展理念,依托低丘缓坡的地域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化“创新就是发展”理念,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共青城人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城精神,实现了共青城从农村城镇到新型城市、从农垦经济到工业经济的重大转变。近年来,共青城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动力,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共青城的特殊影响和城市品牌效应,引进了维科锂离子电池、龙泰运动器材等一批重大项目;创新体制机制,每年至少把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3%作为新兴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创新政策举措,出台专项优惠政策,在手机等产业引导上下游企业抱团进入,形成了聚集发展态势。

强化“关注民生就是关注发展”理念,走和谐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共青城市始终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着力改善其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计划,大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2011年实现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农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比上年增长28%。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性全覆盖。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篇7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以下简称河南商专) 作为一所具有52年发展历史的高校, 新世纪以来, 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提升办学理念, 提升办学层次, 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提升办学综合实力”的整体发展目标,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直接面向商贸流通领域的特色鲜明的高校,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高层次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当前, 学校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 更加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学校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

一、坚持立德树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的动员令, 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要问题, 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河南商专结合长期的办学实际、生源特点和职业要求, 针对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特点, 坚持厚德立商, 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大格局, 加强对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敬业、乐业的职业素养。

河南特有的商文化发展, 成为学校发展所依托的宝贵财富。依托行业优势, 河南商专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早期便提出了“围绕商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促商业”的办学指导思想, 培养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商业管理人才, 在省内和全国行业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校秉承“豫商”精神, 以开拓创新的精神, 大胆探索, 顺应市场, 率先开设“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专业。实践让河南商专对“豫商”精神的特质、“豫商”人才的成长规律有了切身的体悟和“血缘”上的认同感。围绕和谐豫商新人的培养目标, 厚德方可立商, 两年来, 河南商专全面推进了人文素质教育大格局的构建, 让“豫商”精神成为最基本的教育元素, 把商文化的传承创新作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方向, 把对“豫商”精神的培养融入育人活动的方方面面, 让校园成为“豫商”精神的聚集地、共振区、辐射源, 让学校成为传播“豫商”文明、弘扬“豫商”文化的精神高地。

全方位倡导“豫商”文化, 宣传“豫商”文明。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开展各类商文化讲座, 承办中部物流发展研讨会、中部商业经济论坛、中国会计学年会,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经贸论坛学术活动, 在各类社团和研讨会中出现商专的身影和声音, 拥有河南商专的发言权。学校将“豫商”精神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 如金融系系训为“明德立信、格物至善”, 组织学生成立了商经协会、物流协会等学生社团, 构建富有河南区域特色和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

学校自2008年开始进行“豫商”文化研究, 2012年成立了“豫商”文化研究所, 多数研究成果得到了应用推广。学校还积极开展以“豫商”文化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实践教育。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中原大讲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 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开展社会调查、专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由“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将人文素质教育向第一、第二课堂渗透。学校坚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感动商专”十佳人物评选活动, 树立学生身边的道德模范标兵,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 让学生从身边同学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精神, 激励自我。

二、坚持特色发展, 着力加强内涵建设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内涵式发展, 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 对于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党和国家把提高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河南商专全体师生认识到, 办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提高质量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2008年以来, 河南商专坚持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 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言商育商的专业教学体系, 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培养了一大批符合河南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为学校赢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构建大商贸的专业发展格局。专业是学校教育实现人才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通过先后两次召开“深化改革, 解放思想, 推进河南商专又好又快发展”研讨会, 学校上下一致认为, 作为服务河南区域经济教育载体的构建, 在专业规划上要与时俱进, 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适度的超前性”。目前, 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 设有会计、营销、工商管理等15个教学系46个专业的经、管、文、工、法一体化的大商贸特色专业格局。

专业发展坚持立商为先, 工商并重, 提高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对接力度。2011年10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更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学校原以培养商贸类人才为主, 专业结构中商贸类专业占据绝对比重, 为使人才培养结构更好地与河南经济、产业布局对接, 学校依据河南产业发展重点, 结合自身实际, 通过建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等途径, 做精做强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服务类专业, 做好做大信息软件等制造类专业, 逐步形成了工商并重的专业格局。2012年年底, 学校46个专业中, 80%的专业与《河南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产业发展形成了对接, 建成了6个省级特色专业、7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三、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教育与社会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着力提升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 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能力, 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和贡献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内容,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作为面向河南省商贸流通领域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 立足地方, 融入区域发展需要,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商专办学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 河南商专依托行业, 将重点建设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把商学结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与教学内容、方法改革, 践行着以“德能并举”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培养目标上实现技能应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 在培养计划上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 在培养途径上实现校内外与课堂内外结合, 在培养规格上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各专业紧密结合河南相关产业发展, 探索和实践了体现地方和专业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 有效地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几年来,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4%以上, 毕业生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坚持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 多种途径培养和保障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完善了“大一重职业规划、大二重能力提升、大三重就业指导”的就业指导体系, 贯穿大学三年全程化的、分阶段的培养, 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品格培养, 使学生具备更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2000年以来, 学校毕业生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区就业的超过4000人, 毕业生已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这充分显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强大优势。在近年学校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中, 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河南商专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基本功扎实、从业技能高”, 毕业生就业后以适应快、能力强等赢得了各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青睐。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承载体, 河南商专也将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切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 让新的科学发现与市场信息在第一时间融合, 用科技创新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培养更多能够适应产业升级需要、能够提高产品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篇8

纵观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文化产业各要素的集聚效应,形成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心城市能够产生强大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对周边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心城市的地位实力、消费市场、发展机遇等诸多优势,对周边地区的人才、资本、信息、资源等各类文化要素产生吸附效应,导致文化产业各类要素向中心城市汇聚。越是中心城市,越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这种吸附效应就越强。在吸附的同时,中心城市又会反过来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共同市场。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山东处在北京、上海两大中心城市中间,两大城市都确立了文化立市、文化强市战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具特色,势头强劲,占GDP比重已分别达到6.8%和6%。特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塘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两大都市群,其文化创意产业板块的突起,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切实把握中心城市效应这一规律,创新思路,积极衔接,错位竞争,加快发展。

一要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被动被吸附,带来的只会是人才、资本、资源的流失:被动被辐射,带来的只会是市场的被占领。一旦人才让人挖走、资源给人利用、市场被人抢占,再想夺回来,就很困难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防止边缘化、低谷化的危险。必须冲破原有思想束缚,把文化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对待,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发展山东文化产业。当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大好机遇。第一,经济社会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文化消费持续走热,市场非常广阔,必将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强力拉动作用。第二,我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及良好的区位优势,文化产业领域集聚了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全、功能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第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作指导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工作来抓,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东部沿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和环渤海经济文化圈的重要支点。

二要主动接受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辐射。被动接受辐射只能是为人所用,而主动接受辐射就会为我所用。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特别是学习北京、上海两市发展创意产业、新兴产业、内容产业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措施。根据北京、上海两市的发展重点。调整我们的发展思路,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抓好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本、优势项目到山东发展。

三要加快培育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城市。与省委“一体两翼”总体战略相适应。自觉运用中心城市效应规律,有重点地培育山东文化产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增强山东文化产业发展整体竞争力,力争形成“一体崛起、两翼展开”之势,在北京和上海两大文化中心之间使齐鲁文化“横空出世”,产生一个“高地效应”。特别是分别以济南、青岛为龙头,打造东部和中部两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沿胶济线展开的中部文化产业隆起带,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产生强大拉动作用。

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具有社会化、信息化、工业化、资本化、品牌化、大众化、网络化等一系列现代产业的重要特征。按照产业要求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链条和集群规模效应,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客观规律。文化产业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看能不能把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利用起来。一旦零散资源形成产业整体和完整链条,文化的高附加值就产生了。美国迪士尼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文化产品,从卡通片创作,到主题乐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旅游产品、书籍文具、服装玩具、连锁经营等,形成一系列增值产品和产业链条,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许多实践告诉我们。文化产业发展只有合理整合资源,才会产生强大的集群和规模效应。比如,繁荣发展演艺市场,仅靠一个城市或几家演出团体是不够的,必须整合文化、传媒、资本、中介、旅游等各类资源,培育完善演出市场,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步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绚丽多彩,为发展文化旅游业创造了优越条件。把大型演艺娱乐项目作为旅游的重要内容,把旅游作为演艺娱乐的重要平台和票务推广渠道,鼓励引导演艺、娱乐、旅游实现资本融合,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建立文化旅游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由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以及演艺团体、剧院、演出中介、旅游景点、旅行社、酒店宾馆等参加的联席会议,交流情况,促成合作,共谋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以鲁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滨海文化、运河文化等为核心,规划建设东、中、西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数字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剧创作业、印刷发行业、演艺业、动漫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广告会展业、古玩书画与工艺品产业等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文化博览、创意策划、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形成优势产业群。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鼓励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山东出版集团等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共同投资、相互参股,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主业突出、

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国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培植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支持有一定发展基础、有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参与文化市场竞争。增强实力、扩大规模。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和品牌经济。文化品牌对产业发展产生倍加和晕轮效应。品牌与市场紧密相联,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发展。特别是对文化产业来说,品牌作用更加明显,一个文化品牌所产生的效益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比如,一部《泰坦尼克》票房超过18亿美元:一个“米老鼠和唐老鸭”造型,延伸出了玩具、动画、图书等完整的产业链;《哈里·波特》电影、图书等一直畅销不衰;一台《云南映象》不仅展示了云南文化,而且带火了云南旅游业;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也极大地促进了山西祈县的旅游产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品牌所产生的聚焦、倍加和晕轮效应,是一般产品无法比拟的。要认识和把握文化品牌效应这一规律。注重打造自己的知名文化品牌,扩大影响,增加效益。

上一篇:美好日子作文下一篇:人社局民主管理制度